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H 页
答白贤复(三圭○庚子五月)
麟锡覆。座下在我同门先进云庵先生门下。德学优而声望重。区区之倾仰久矣。昨冬。同众士友。远顾异域孤寓。许交以中心。相爱若至亲。今又五七友以惠书至。眷眷寄意。万出寻常。而为此保华根基。建庙措置。大段用心。动士友办物力。期共固大义之有守。不弃愚贱。固已深感。而苦心卫道。盖在今日。鲜与为俦。则其曷不有钦服。若奖与愚陋之有千万不当者。惜乎君子为失言也。盖孔朱宋之一揆尊攘义。等之为古今一治数。而作天下第一义。思必致力主张。固大眼目卓异之见。此世此见绝少矣。使皆有此见。今天下虽运值罔极。其将庶几矣。以愚陋之妄举。为或比拟朱宋。岂君子所当言哉。设令妄举。即有功效。无其德之万分一似。则不当若是言。况并无功效。徒取狼狈哉。区区妄举。盖有见于华翁平生血诚命脉。不敢全然有负。而其无功有狼狈。只缘人物之不肖似耳。方自知罪。有不极惭愧于是言乎。然座下之心。愚有知之。是盖云庵先生承华翁命脉。以及门下。则既茶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3L 页
饭讲服。知不可缓。且谓今日大变。振古所无。又痛世鲜知别人兽大分。而徒眩乱是非。故姑与其事。不论其他。为用扶抑权衡。有过而不以为过。其为心则至矣。吾且不能不服矣。因玆正见。益加致力。则世祸用弭。阳脉用扶。其必有望。而使人恃而不惧也。愚有为座下贺。为吾党庆者。令胤真英才也。前日李实谷过西路来。盛称令胤非衰世人物。可大受器。今以抵愚书及车东山入辽序观之。义理见识。文章志槩俊特。实谷言验矣。年少而如此。其进不可量。于此益持忠信志。益养仁让德。益务逊敏学。何远大之不可到。以座下为父而有为是子。安知不今日天地。赖德门而张吾军光吾道。盖望之不得不深也。五友志向闻识极不易。但愧愚拙。无相助发。诚庵丈丧事。痛廓之深。白一庵遭艰。惊怛无已。寿后日久。尊体何似。伏惟百福。麟锡辛苦无死。李实谷凶逝。惨恸万万。实无生念。百事恃此友。此友存亡。非止关身数。有关世运。其情地不忍形诸言。此友以座下为知己。座下闻之。必有知己恸而不能定情也。顾建圣庙四间,影堂四间,讲堂六间。此友血诚在此。且义重而事已张。仍为营建。而专赖座下设力。贵乡诸友干事。有定头绪。竣事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H 页
速。不可知也。自馀不备。乞赐照亮。
答白贤复(庚子十一月)
七月八月九月所惠书。凑到平山。一时奉读。爱我忧我之至意。恳恳溢幅。而初闻麟锡有事也。则即同六七士友。驾至楚山江头。此其用情。真同骨肉。不知庸愚何以蒙此大德于君子。中心感激。未易名言也。谨审尊体体道连护。令允安侍笃课。仰慰之深。不审入此冬寒。起居节度更如何。旋切慕用。麟锡今番所遭。天厌其秉义不笃而故厄之也。得保性命。 君恩广大也。始末所处。略见于两度情辞。而自惧措义有必失当也。得省庙墓。见亲戚士友。此固奇幸。有感天赐。至其时事人心。益罔极大惊痛。亦怪天何必使之目见气塞以死也。前头事。姑依山斗影室以为定所。间或游处各处士友间。辽计不撤。浮南之事。亦将有意。以副尊命。盖自揆始终义谛。现在事势。有不得不然者。后当详告也。敬斋箴搭本。送下命妆一屏。用卫诸先师遗像。伏感郑重美意。云谷祠改正事。闻其本宗人沮止。惹成风波。亦一变怪也。不承云翁志事。不敬祖师古圣。此何体面。麟锡前所发言。实出相爱以德。不得已之意。岂谓至有此境耶。华翁。云翁师也。影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L 页
省翁奉送者也。事体岂不尊严郑重乎。诚觉慨然矣。麟锡亦华翁徒也。既已发言。有不敢终置此事也。乞赐俯谅。金志粹事。此何故焉。十分可虑。奈何奈何。惊惑隐悯。若成心疾。念其父兄情地。尤不胜怛然。奈何奈何。圣庙出义钱。再此颗多。奉领多感。宁边金斯文用义之厚。亦甚钦服。自馀公恕当详布。更祝为斯文千万保重。
答白贤复(甲辰六月二十三日)
别来何日不奉念。意外金义烈冒大暑来。承读惠字。已极喜豁。况审体上崇重。眷下增福。何等慰仰。承搆数椽屋。锄数亩田。勤四体分五谷。自是古隐者事。又与少友几人。讲磨有事。多副所望。诸士友并安过。过警至安贴。幸甚。韩竹坞,洪金二君。积疲冒热。得皆安泊。令人心夷。人情急张缓弛。自是常例。何足甚怪。处变之术。太早则义不便。太迫则几未会。然到不得已地。为不得已事。终是稳当。未知如何。泰庵,寒松一队人。可共扶持。所已深信。其积万卷书。而又买朱子大全。亦甚生力量。极使人起敬。承待潦霁启驾。倾胸储以待也。损未来留兴道斋才旬馀。惫困既极。又经疟一直矣。告身还之则事无前据。或近绝君嫌。不还则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5H 页
时无前比。难忍不屑心。士友持论亦两端。向日习斋议平山。老成友多言不必还。如左右说。少友多言必还。思量未得平。然告身未必来至。在京者皆知我有不屑心故也。只是议论而已。而终是少友议清快于心。姑以还之为定矣。金义烈,车永寿,季在垕三君临发。神弱难强。言不能长。金圣初,韩公恕诸士友书。全不答去。言及如何。馀祝晚热。自爱加重。
答白贤复(丙午三月二十日)
向书尚慰。安君便承安信。更慰。日来起居复如何。仰溯。一乡老少士友一安未。损末脚病。多灸多驰。气败毒发。殆至转动不得。方事药治。气回毒止则可愈耶。时事奈何。国便为臣仆。终求为臣仆不得。人即为禽兽。终求为禽兽不得。三千里二千万人。皆知其然而束手以待。是上无谋而下无势。痛哭而已。惟重翁集。赖玄蔼春,金桂庵,车上舍诸公力得印。华东史。以金吴朴诸士友力得刊。如此大祸中。办此斯文二大事。非人智谋所能及。似是天地之心所感处。无乃或为阳复苗脉之所存者耶。极大幸极大幸。少友辈各向二北。事而固不如留待吾意之有定。又安知其去不有实效耶。宜任之而已。但无老成士友有主者。为可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5L 页
欠耳。金仁仲来到否。那中既以邮禠付书。愚亦因转便有书。书未至前。宜不知有印事。至则必起。但念其穷极。难办行资也。改误编拔厚卷。事势固然。然与仁仲商确更好。神弱不拖。馀祝加重。
与白贤复,朴用性(睿镇。○丙午四月)
比来体各安重。溸仰。损末病无加减。行止未定期。问遭姑母丧。沉痛难胜。元致和逝去恸矣。贞操娴文。何处复见。福汝不屈贼拘。溘然以从。义固争日。节固并岳。岂不痛伤。于是益甚苟活之耻。重庵集印事。既已始役。史编刊事。小山持物躬往。敦定头绪。今天下。玆为特幸。顾刊役浩大。刻手难尽用京人。须自士友中择有手巧者。此更难集。为将奈何。幸自清南北。广搜起送。愈多愈好。如何如何。且宜多设有司。虽或坐运。必尽周旋之道。此甚有益。玆请两贤参事。必许之是仰。扰不及他。乞各加爱。
答白贤复(丁未三月二十八日)
向书承慰。而悚稽谢矣。今弓承武来。谨探尊体慎祟。尚未快复。仰虑殊深。损末病一字舍不得。勉翁事。本自外死生。且成无等大节。在当身何憾焉。在此世。可恸之端。岂以一二谈。故上天示变。星陨虹出。榇返沿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6H 页
路。日聚万人。呼泣如丧父。祭文挽词。驮汗数四马。有至此境。殆振古难双矣。襄礼在来初吉。景楫同此问少辈往会下。奉持左右诔文矣。玉汝不淑。何言何言。李晚修事。闻来惊痛气短。此外远近士友丧出者。凡七八。阴极剥阳。有不得不然耶。真不能定情。圣庙只缭垣立门而止。事理宜随事势。谨遵教意。然讲堂初拟五间。中一间匮奉我东十贤。(圃隐,静庵,退溪,栗谷,牛溪,沙溪,尤庵,同春,遂庵,华西。)事体完备。力绵破计。殊极缺然。既不建讲堂。不可独奉圣像于空谷。故草草营立朴陋数间屋。要与少辈居而为自炊读书计矣。今成均馆。所谓任善准(大准弟)为馆长。服洋服视事。撤去悬板。驱出儒生。拿入所谓新学徒。文庙首善之地。呜呼痛矣。此何变也。彼善准逸持平任公翼常之孙。渠虽兽心。何忍为此耶。从此列邑乡校皆然。奈何奈何。惟此寿阳斋。愿以贱身死守。为或独复地。而未知天意如何也。办财虑弛防范。盛意可感。岂不警省耶。正欲从近一面。商确多少义谛。而以美慎难可望。不胜忡怅。自馀不备。
与白贤复(庚戌四月三日)
落落万里。何时不憧憧我思耶。闻拔宅寓辽。势不得不然矣。体上眷下。危中获安。仰念无已。损末长在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6L 页
中。朴泰庵,康允宝玆起送。盖为请渼石李公,朴华南及我温堂相会营为也。幸即偕驾焉。各处异地。各有异见。济得甚事。相会一处。各出以谋。合众谋烂商。定于一乃可。事宜如此。义亦如此。千万深念焉。异域安眷。极为可念。然宜令景楫担之。景源亦好来为从事也。泰庵持如干文字。更有抵渼石书。可以收照。玆都不备。
与白贤复(壬子三月十日)
有便而路险。彼此不得有书。彼此忡怅可知也。鼎甫历贵所至。凭悉体安眷安。仰慰。比更何似。贱累累贤。知费心力。多感。损末病与忧外。无他可说。惟同伴无大警。中原消息善恶机在。有欲用心于其间。作三书起送鼎甫。此事有无效不可知。设无效。事则不可不为。且不无无效中有效者。但须有财政而此为极难。奈何。幸周念周旋之道焉。企仰企仰。许多所欲言。皆托鼎甫口罄。望更保爱。
答白贤复(癸丑四日二十日)
书敌面矣。以老妻讣及。此为悲酸。倍他时地。初终成葬。贤皆极费心力。闻泰庵称道矣。一时闻本生侄妇凶音。经年而至。痛悼更不可言。念从孙孤孑情境。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7H 页
无以作怀。同德中,鼎甫。历北京转往曲阜。老境万里行役。无事还旆。可想神佑。贤父子连拜圣庙。亦东方前后万世。可无事也。闻鼎甫仍向江南。访万清轩斛泉宅。清轩已作故。而其门人子弟。极惊喜款洽。临别为之落泪。且言神道碑文要谒之意。其用情相信可知。门人五六。为之作髻。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中。似难更得。于此可见清轩之贤特出一世。而向来徐相默说尊攘义圣。动听之。似亦有以也。入中之计。盖欲以大义动得所谓时雄者。事得或归正。此不得则姑守身于 洪武皇帝陵庙下。以待有机括矣。见中国新闻。其局势自挠而未定。且与日连盟。势与义有难遽为。第待其形状如何而量处之矣。大抵所谓中华国设立。不过一二年。大总统为争。至以刺客相图。如此而可以为国乎。向吾三书。说大总统相争之有弊。即下言符矣。中国之人。信吾言有帝王而善措处。天下可得定也。更望详探可否然后。再送鼎甫。为之周旋。如来书之意可矣。未审书后体上百重。眷下均迪。损末自正月滞痢见苦。近方少可。同伴中权翁有病。症情非一非轻。切虑无可言。馀在默会。
与白贤复(甲寅十月一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7L 页
九日。圣庙安宁将事。驾即利税。而体上连卫。庇下均庆。颂仰。一村皆安。贱眷亦无警耶。损末间猝发痢疾。半日无省觉。每日至四五十度多。令子明,鼎甫,仁伯震忧。药得其道而少愈矣。华南兄数日联床。欣满在心。此兄为圣庙事。用尽诚力周旋。同寓享礼。既稍成样。覆瓦筑垣。又将有计。何感何幸。最是稍辨物力。得为一二儒生居斋之道则甚好。此兄亦有意而岂容易耶。今无国可依。吾辈来此。为依圣庙。事系急大。且此地同志同寓家童蒙幼士。宜劝正学。此兄将专力于此。大是好事。愚意劝学一切以小学为主。童蒙幼士。必使成诵。非特童幼。老成长者。亦主此效古寒暄先生。虽耕农未曾读书人。亦令随分读诵。以是定规。以是成风。将来似或收效。愚既以是为大小中华兴复之本。宜自吾辈先有事。顾欲于冬间。专读小学。病无可为。然欲强疾。日将一两段读得。望贤丌上。先顿此书卷子矣。习斋访至经一宿。慰不可言。力疾艰此。
答白贤复(乙卯正月七日)
承书用审体上常有所慎。仰虑之深。开岁以来。渐得复常。乞极调摄。损末病状若前。强疾纂述。念或有益天下。自置不得。鼎甫为印书。冒寒往还远地。可谓极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8H 页
苦心力。极苦之馀。可或好事至耶。但恐弱质之为生病也。中国生气。诚喜闻也。通鉴辑要姑置之。多卷细书。精力阅过不得。惟朱子语类。有不得不考检者。以此代送。深仰深仰。示岁新见顾。岂不喜甚。但易添疾。切勿之为。而可待春和路平也。如何如何。不备。
与元致和(容正○丁酉七月)
送贤在泰川。金敬六往还。知即向平山。在此远怅于近。任贤彼善于此。间朴诚庵忽示厌简明。是闻有崔李事。见诸贤出去。自生疑惧也。馀人容或无怪。在此公诚可少念。贤往平山。与诸士友游。如归吾家。与兄弟处也。向来纪仲言如是矣。暑热比甚。体内无损度。观善所得几何。佥士友皆安否。春明尚同留。建中一队人得相逢耶。在彼或复闻故乡消息否。文集之役。已讫功否。孰谓今日天地。有如此好事耶。彼中士友为师诚力。在古亦难闻也。闻恒窝丈必临是役。果然否。承诲开识者想多。又论详今日处义也。损末与同伴无他。顾所居地物情颇惬意。初只为过夏计。贤之所知。以今所料。无不可久计。因主人风力。买取一小庄。家舍与田士颇好。诚幸事也。治英事。亦几至安贴。无复疑虑。其详可闻于敬六也。权友追闻见害于彼。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8L 页
世间岂复有如此惨恸事耶。言之心痛。思之胆掉。贤亦闻之。无以为心也。赵都事事。因渠自取。亦甚惨矣。此立根基。贤已称谓。今欲断不挠改。但目下少人周旋。难致巩固。视六道时。孤单尤甚。可闷。贤宜早自入来也。郑琴史不闻吾在此。去向义州等地。他或至彼。与之偕入为宜。远近周旋。非此人不可也。多少统宜默会。馀冀自爱。
答元致和(戊戌四月十五日)
二月七日廿七日惠书。先已到辽。卸鞍而即开函。足叙在彼未别之怀绪。可替在此相迎之颜范。喜可知也。惟以尊体尚苦咳喘。未得和平。为极仰虑。广询医家。期得当药而亟治。恐不可已。一身元来极重。况贤者今日一身。非止一身乎。父母惟其疾之忧。孝子体心。不以存亡异视。亦是道理。但患力窘。不得尽意。亲戚若朋友。有可求助处永之未为大。如何也。损末间关到泊得。不生病。同伴并无大警。幸矣。五道沟姑为耕读。措置农作。赖诸同伴尽力。粗有头绪。讲学既从四五宿德。亦同数十少友。方云有事。然衰朽昏懒。自强不得。只有闷然。根基当更广择别立。所定义谛。先准保守。若其恢复。只观机会之有无。时势之可否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9H 页
已。非故自缓。事理则然也。向来起程时。有答徐金二人书。已经览否。此并闻一切时辈者。闻果以此大起彼怒。毁谤日与。义理既不得不明。且在国去国。不无取辱之虑。故此为预防。今幸绝其路矣。彼欲觅疵。则反谓我希觊官职。使我可以希觊今日乱贼丑夷所制之官职乎。一大笑事也。时象今复何如。毁削之祸。不急迫否。国事固无馀望。固不如无闻。然一心犹望天心之或有悔祸。久不闻则有欲开之心。虽来作天地间逸民而犹如此。此岂愚痴之甚耶。于父母之国。终是自别。而事至万极地头。回转无地。则自有迫不得已之情耶。每有便。幸以所闻示及也。承来秋明春而到此。只可坐待。更望其间治学治病。两尽其道。使德弘气完。以专担负。
与元致和(戊戌七月二十七日)
峤南二权君便付候。已经崇览矣。居然秋凉至。远惟经几起居何如。喘崇得渐消灭。研经明理。修辞立诚。自有事在否。然斯亦无至过苦暴气。有害于病可矣。閤度有庆。福汝,行源皆安侍笃功。诸处士友于见于闻。举云无事。并切怀想。损末与同伴。无大吉凶。实谷相距数百里。间得一逢。近闻其安信。基地今方择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9L 页
或可有措置头绪。义谛自有约定。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愈于已。以此为固守心法。窃附尤门传授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自此一俟天命而已矣。今士友不论在国去国。当以此为心。而彼时辈未知鸣喙如何也。似闻基濂吾来此后。上疏论罪。自 上拒而不纳。 上意所在。固深感激。而彼也于昔之为复雠保华脉也。率兵败之。于今之为去守华制也。上疏沮之。右夷雠华。作渠能事。然于彼何足言也。往访华夏古族。而欲与善书画人俱。贤所宿计。今可得其人。而明春可期。必先文词。非贤莫能。此非可已。则幸须有意焉。此事可与尹子度商确。最是患祟可念。然非曰为此事。早宜力治。不待其痼深也。千万切望。馀在建中口详。此宜福汝行源雷照。
答元致和(己亥)
闻死节士友家。皆无食滨死境。而立庵,槐隐,敬庵宅尤甚。何以为心。何以慰死友。以食下咽。实不忍也。举国人当大祸。皆有不兽不死之心。独此友死而皆赖其为力。不兽不死。着衣吃饭。对案读书。而漠然不有用情于其家人死境。恐不是人情道理。然人心岂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0H 页
相远。若有一二人发言鼓动。必有远近同应之理。须相议士友而设力焉。昔恒窝,习斋为洪励志家人。劝春川士人崔云庆。有为是事。可法也。直轩家人亦滨死。一般慨恻。须告恒窝丈。别为发言鼓动关东诸邑。亦当济事也。
答元致和别纸(己亥十月)
八路通文。蒙此修改幸甚。然又有从违者。自此更定一本以去。垂检焉。
忠孝烈包在德学节义中。而有全就偏就之异云云固然。然以相包言之。则德学一事。足以包名节事业忠孝烈。以不相包言之。则德学必有孝。而孝者未必有德学。且名节有不属忠烈者。如严陵,疏广之类。东汉党锢。我朝己卯士祸之类是也。大抵以人物成就者言之。则有德学名节事业三事。以三纲大伦言之。则曰忠孝烈。此六者不得不并举。
同门书头。列书佥位。而有所不遍举者。只为成就通告事而已。非为备举同门胜友也。故乡近处士友。只举锦恒者。为望锦恒遍通同志也。海西多及者。以其多忠信敏健少友。可使为行通有司者。故必列书众胜友而为别恳各出有司一人也。远处各举二三。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0L 页
为其事理之不得不为者耳。且列书与只曰佥尊。有泛切之分。列书为好也。若其不备书。有所如何则随所思添入可也。其不备书处。又多专书托之。并及于福汝而不及于尊者。家侄来言尊必有此行故也。
来示欲停止此事。其意盖出欲其无过。甚善。然此为挥动一国。搜索八路。立都所派有司。期以一时成书。与先师合编闇然自述。无与于人不同者。果似可疑。而先师合编。收取已成诸史书而为之。其为之也虽非不为救时之急。而实为通天下万世法。故积许多岁月而自成之。此事将收古今人行实。通贵贱显微散在各道各邑者而为之。且其为之也。非不为示久远之意。而实专为大祸之中。求其急警发人而显示宇内。有一半分弭祸扶持之计。亦自是哀痛迫不得已底事也。岂可以一二人迁延为之哉。诏求天下遗书历代盛规。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疏请自朝廷设官禄为之。虽不蒙允。朱子所为大公而断无可疑。今纵不可言于朝廷。以行盛规。为此通议士林。著士林先懿之为万古华夏结梢之实。使不至泯灭。求为扶持国脉。求为士林各免夷兽之祸。岂为不可耶。通文中言事有难办经营所在句语。为近于要我自主。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1H 页
且有菰田李下之嫌。此事自本国。如静退栗沙尤后承门庭及他大门庭。有为成就。奚啻好事。但念目今世祸汹汹。坐在里许。或难为力。且虚影控告。如俗所谓黄海入纳。则告之者殆不诚。而应之者宜或不实也。与其事有不成。宁不嫌于自主。至于菰田李下营私之嫌。愚虽无状。岂欲凭托好事。求其赢馀饱食不死耶。昔举义时受匪徒之名。而不以为意。今只患衰境精力。有难堪浩大而事不成耳。事苟成则虽受大盗之恶名。不以为嫌也。鸠财生怨。前日义举。军需人出财或多。以道理则上为报 国雠洗 君辱。下为己与同胞免削发。岂可以出馀粟馀钱生怨。不识道理也故生怨。其生怨亦以所出为多也。今此事一人行录。多不过十数行。其有众子孙而为之用力也甚轻。则其在显先懿事。宁乐为而不至生怨矣。挟杂之弊。此在有司照检。设间或有弊。岂以有小弊而废大事哉。举大事而或有小弊。古人亦皆为之。昔伏 閤收儒钱时。或虑得挟杂名。重翁曰。士固高洁。为此大义。误受不洁之名。何害。今人狭窄昧义。每如此矣。世有能主张此事而成就之。因以为富家翁。吾当功其功而不暇罪其罪也。人之不应。安知其必然。此事既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1L 页
系洽好不可已。人见且不甚相远。礼义国俗。岂曰无之。其或以议论出于人而不肯为耶。昔建 皇庙议。出于李公重明疏。而尤翁取而成就之。世岂无以尤翁之心为心者耶。至于不好我者之搆捏。不知我者之非笑。愚都不顾忌。其不顾忌亦有故。盖昔孔子为行道环辙。厄陈畏匡。公山佛肸亦且欲往。多受沮溺筱舆之讥。孟子距杨墨而得好辩之目。尤庵为修攘大义而致虚名实祸之诮。以圣贤至诚恻怛。且不免焉。圣贤恻怛。愚庸末学。岂敢愿效。顾惟承见三先师大义血诚。而目见万古所无罔极大祸。以万万痛冤迫不得已之情。冀有扶国保华万分有一之望。为向来妄举而不顾得失是非也。出疆拟请援事根基。而不顾得失是非也。承 命入疆。有望庶几而不顾得失是非也。今恸扶国保华之无其力。而乃思扶国保华之或有所助。亦不顾自己得失傍人是非而为此事也。以若庸物有事则必有得失。有得有失间。必有人是非。不待智者而愚亦已知矣。然今大祸之后。世皆滔滔陷溺。人心至于极不正。天理至于极不明。而间有稍异者。亦畏首尾息声气。气象索然惨然。于此虽事有得失者为之激动。贤于无事矣。人言有是非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2H 页
者为之骚挠。胜于无言矣。以吾辈言之。则义举一败之后。因自摧折。收声屏息。漠然无用痛冤迫不得已之情。使三先师血诚销铄不见。无复凭恃。使世所指目华门义理闭塞不闻。无所忌惮。又况有因仍昧没。无所振励。一转再转。有如汉贤党锢之后议论渐变。遂至陈荀之忘汉则非细故也。正宜此心输着扶国保华。此身持与乱贼夷狄。凡系扶国保华之事。抵死为之。凡系讨贼攘夷之事。抵死谋之。有生事此事。有死事此事而已也。愚意断断如此。故今此通文。必欲传布而冀或有成事。事即不成。议论在世。已不为无助。而一有议论后因有成。亦不为无理。愿高明察此事理。亟与诸贤设力焉。
与元致和,元福汝(容锡),李致心(正奎。○辛丑正月六日)
朴鹤林,朱致纲。远来同守岁。其情厚矣。凭探岁前诸节并安。即玆开正。各益保重。仰祝之深。麟锡依先从叔影室。处众士友间而过岁。是为陪家庙同亲戚之亚。亦天所赐。但念国事斯文。自不禁恸悼也。麟锡来此后有人传新闻纸。云柳某率兵东渡。固已笑疾我辈所为之无状矣。今又闻有以秘饬捕柳四字为题。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2L 页
而其下云柳某称以复雠。煽动人心。故忠北观察奉准政府训令。秘饬各邑。讥诇追捕。而南来所传。果有秘关行各邑之实状。此亦岂非可笑可怪事耶。前此有拿 命。疾我辈一边做出合拳匪谋运动之说。登诸新闻。又伪造动兵之檄。通布之一国。骚动人心。因以行搆诬也。麟锡既还国有情辞。又因待 命郭外之 教。进住东郊而为情辞附告。则 上垂深察。有遣人致问赐宥之举。不几日。又有此事。不知何故也。然吾既呈身自见。而二度情辞。并言恭俟斧钺。效李膺之不逃刑。不为张俭之亡命。则不是畏死避匿者。当显然有事。何必为此秘捕之劳攘耶。有损国体。其亦不知我甚矣。有一士友书。谓此身华脉所关系。宜自爱隐避不受害。然此事出于政府为疾我辈谋。则容有此理。万一或出于群小辈复用诬 上。政府承 命而为。则岂可与前自见呈身之义有异同耶。安坐以俟已矣。若煽动人心。疾我辈欲作罪案而自为煽动。既为煽动而因作罪案。岂吾所为耶。然势有难免者。前此拿 命赦 命。皆无显迹。一国昧然。而惟伪造檄通。先布率兵东渡之新闻。继之易致大段骚讹。于是疾我辈可善用计。挟杂匪类亦可行谋。而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3H 页
动之目必归我矣。闻岭南捕得持行伪檄者二名。是虽不知疾我辈所使。与挟杂类所为。而要皆卖我行之。此其验矣。亦足一笑。大抵吾之有身。生到今日。 上虽赐察。而谋之者堵立。事无穷极。当不我容私。奉身献天。死生显隐。惟义与命之视。而此为甚难。有望朋友之相爱助也。
  别纸
闻国家将有 赠谥华翁之事。不觉大惊怪。以先师得 赠谥于今日。其事果何如。前日吾从叔有于此事。严辞而防之。今日视前日又何如。此事自是自外至者。固无如何。若自本孙门人有干与于其间。则得罪于先师。见非于万世公议矣。谥必有状。状本无成。可以托此而不应。若不待状而谥。则非我所关。若我为作谥状而应之。大不可。且 赠以旧爵。固已无谓。若用开化新爵。尤不可言。当有处之之道也。闻景学就质于锦溪。未知锦溪兄何以教之。自有此闻。忧不能成寐。深望锦恒及诸贤善导景学。无至有大失也。
答元致和(辛丑正月二十三日)
正初修候。已经览否。东郊分张第五天。在锦里寄书。虽此过时而至。而为慰则深也。请候与说此状。前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3L 页
已备矣。搆示与士友论今番处义梗槩书。说得当理。当取之矣。示谓向来张汉基所传自 上言下隶一人尚不来云者。必是指清人捉去楚山官隶也。宜速奇辽上放送。此听言未莹而致思太深也。清人捉官隶。盖为金凤湜解来。暂时用计。而计不遂则即地放送也。设不放送。自 上何以知之而有是 教。此事盖招文凤梧放金凤湜。自 上命下时。有送下隶传奇。而下隶尚不来云尔也。且张与宋敬仁。连肚龙闵凤文云云。似亦过思。曾闻张于吾还江北消息之来。对人张奉叩地大声曰。此事快矣。如此之时。出来何为。后略有伸救事。又出郊相见。未则固不可知。而但此乡一人适上京。见其侄语及吾事。欲试其意之善恶。而故疵吾。略出不逊语。则其人责曰。此丈地位何如。子焉敢为不逊语。由此观之。谓二人之连肚于彼。则恐非实情也。此皆出没于开化局。则固不足优劣。而就此一事。犹有善意恶意之分。指善为恶。在彼为可冤。在我为不平也。念之如何。君子固不可疏而见欺于人。亦不可苛而过疑于人。此在人人固当如此。在贤亦当以此留心。此辈人虽或过疑。亦何妨。但士友多目贤事事善疑。谓为大病。不可不自省。文要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4H 页
察。心要洪放。心大百物皆通。心小百物皆病。直而无礼则绞。正而不屈伸。甚害事。此等训宜常服膺也。如何如何。扰甚不备。都在鹤林口布。
答元致和(辛丑十二月四日)
九月惠书。谓病不肆则计作此驾。望固切也。致心以十月书至。所慎乃肆。欲伴其行而未果。怅与虑并。诚无以为心。冬寒罕古。不审向后不至添剧否。抑或用药而至于差减耶。区区切祝。示幽谷三岁。动辄跋𨆫。此岂守正为善之毒耶。阴极剥阳。阳类不得不然耶。为之苦痛苦痛。于此只使心地广大和乐。致有天心之豫而已也。如何如何。石花闻是消痰止嗽凉补之妙药。似合美慎。今年已矣。春开必作此行。服此为宜。华翁爵谥。时辈知门人不应而停止。此极幸事。事死如事生。主穷天地尊攘大义吾师身上。加之以今日夷制内部大臣。岂可成说乎。景学云云。宁欲无言。先生长德皆弃世。若干见存勉锦以下吾辈人。皆无赵月川之诚故也。至以文集为锦恒变乱而附合龙柳。诚亦妄矣。此盖重黄省三翁所共校定本也。渠以后生。不知事实而至于此极。是大痛哭处。锦恒欲往见开释。极是好事。果见开释否。若不开释。如何处之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4L 页
好耶。苦事苦事。损末于此关西。姑为之住所。盖以箕子乡。兼多会心士友也。所欲言。病感不尽。惟恕谅。千万慎摄。远副玆情。
答元致和(乙巳十月一日)
安斋致手翰。知又有从春川便付书。何慰如之。用审体上无甚损度。而乘凉微动。旧祟为深。豫虑梓膏。恐不必待剧也。三戒所举。其心其义。诚极壮矣。以势则成败利钝。有不待逆睹。闻才举事。而为有所瞒。见执上京。惊愤惊愤。然死生既置度外。且虽朝廷罔极辈。心知其为义则或不敢加害。事虽未成。其心其义自如。惟望其执正善应变也。损末风湿发右膝。坐起须人。纡菀三戒事。强驮驴背。艰辛到谷云才日矣。羡鹑鳣之戾潜。无复可说。惟此山中甚幽僻。而少友徐道彦游览中国。奉孔颜曾孟及朱子遗像。兼文庙列享小像卷子而至。事极不偶。欲虔奉于此。为会合阳类。依仰守义之所。未知事竟如何也。姜君应五来访关西而偕至。为探三戒事形。玆委送。当尽书所不言也。惟祝千百摄养。
答朴用性(睿镇○癸卯正月二十四日)
跨岁两惠书。慰敌承范。见贤允令再从侄则喜切。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5H 页
审献发。侍彩增祉。献贺大也。奉大夫人教。益励志行。更约同志定课。每日用几个时辰讲小学。劄脚跟培根本。用几个时辰。看雅言等书。竖心志判人兽。如此笃志用工。有谁出右。加之华宗氏笃于孝。潜心性理。而近复立志益卓。律己益严。互相强辅。兼有鼓励一邑士风之机。一门二贤。致同心之利。则断金以往。何事之不办。虽今天地。决顽阴而发新阳。岂宜以分外而让焉。千万努力。朋友之所深望也。华西年谱。论栗翁人道心说。略说在别纸。然此事宜慎重。又不可与不知者辨。谅之焉。损末寒汗旧祟。发弥数月。因此神气耗散馀一虚形。犹省也祸之罔极。愤痛不自持也。艰草剪蔓。馀祝加爱。
与朴用性(甲辰三月五日)
自我自南返寓。数次承左右与泰庵问书。而每值病。未之有谢。仰感俯悚矣。即日侍奉安宁。两国兵扰。何以挨过。万万奉念。泰庵遭艰。惊怛何极。此友笃孝。其仲氏丈加之年高。切不可径情踰礼。以致毁伤。甚望善譬以节抑也。损末支离卧床。世乱极矣。立作砥柱。持存华脉。于左右与泰庵诸贤。恃之实不浅也。强疾呼倩。欲长不得。温堂当尽所未言。○重庵集印出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5L 页
兵骚此极。不得已停止。然事机一失。恐成千古大恨。奈何奈何。惟左右特有诚意于此事。谓此大关斯文运数。虽兵骚不当停止。向人发慨叹之言。真忧道知体矣。闻来令人深感激。
答朴用性(丁未六月十日)
奉闻患疸之馀。继发面风。气力并败。至万分危剧。神明所扶。医药所治。得以回棹。渐次向安。先后咷笑。旋不免有小愈之可虑者。为不能暂弛于中。不审北得复常否。大抵左右天受素完。近何多所慎。万望十分加力。用尽摄治之方。期于复完。关系非止一身也。如何如何。辰伯事。不忍复提。提则丧气也。惟辰三奉体遗志。来竣大事。今未见子继父志弟述兄事。从此斯文有事。吾党有人。辰伯其不死矣。何幸如之。但闷其备经苦恼。间苦面尰颇甚。今见可作定山行。冒炎为此。亦甚不易矣。泰庵劳苦中。幸不生患。锓毕旋印。印七十帙。今尚未半。来月并妆黄可了。了之即布。警天下心目。庶可作回阳苗脉矣。损末新泰圣像。强疾来留庙侧。时事想有入聆。不更提。提则气塞。大抵祸急。商量处义宜不缓。恨不与左右议也。举去坐三事。惟去似宜。未知如何。馀皆不备。统希默会。热天慎摄。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6H 页
副劳祝。
与朴用性,张静叟(世净。○壬子三月十二日)
国事痛哭。置不为说。恪询玆际。体上各护重。宅内各平宁。祝仰。损末积忧沉病。泰庵以下。同伴耕读为事。闻中原消息机。可观善恶。有大关情者。中华兴立。天地得立心。且吾国事。毕竟由中国。亦判善恶。所以关情大也。玆有三书。要斡其善恶之机。又少辈欲编辑师门及愚文字有可关系者。布诸诸省。似亦无伤。大抵此事有无效。效迟速不可知。而虽目前无效。不无终有实效者。不可不为也。事盖大矣。不可不择人任大者送去。念非我寒松,卓立不可。望寒松,卓立必有为焉。天下事有在此行。千万留念。千万慎旃。菊隐丈必曰此事人皆当不辞。况吾友吾弟乎。细曲折。鼎甫为口详也。小山宅诸节平安。此事小出在必可议。恨莫起九原也。自馀都阁不备。
答朴用性(甲寅闰五月二十九日)
书慰面似。殆降异域积劳我心。若真而则其又可知也。但闻体上有慎。深用虑仰。今尊书无示。公立言有稍可之渐。足宽此衷。更望节宣得宜。臻亟快可。因书称期服人。知有令长妇丧。为极惊愕。损末自状不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6L 页
说。中州事机。在善恶关上。理当归善。有望天心。彼中士大夫争求华西雅言,华东合编。是必消息可待吾先师道义有伸天下也。公立送史二帙。处文输到。极多用心。书短意长。惟垂照。
答张殷瑞(用灿○癸卯六月十日)
春享。远临展诚。修检仪节。至今感戢。特其时有致足疾。又未良而登程。奉虑为深。追闻果发毒至甚辛苦。为之怛然也。当夏永日。怀高风者。未尝不悠悠长也。崇翰际至矣。谨审尊体多福。克己工夫。服膺于朱子孤军遇强敌之训。甚慰所望也。至如心为走作。今古人我一般是病。圣贤已多说其方。只依其方。而又在用力之专否。惟于其多方。取其尤紧近我者。先之得力。以尽其馀而病自去。如病胃弱而不食者。求其稍适口者。进之得味然后。渐进多般食而得复胃气也。未知如何。损末一病字贴身。长了春儿早昏可愧事。助物感领厚意也。馀祝暑里。益加保重。
答朴衡则(基权○辛丑十一月二十四日)
奉念忉忉。承书欣欣。用审体上万旺。重以仰喜。生计素乏。加之凶荒。宜有不堪其忧者。而保华脉扶人道之血诚。见其有不能已者。最是慰满也。若世有兄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7H 页
所学。为判人兽者。久积至诚。期于感悟。自是道理。未知此言如何。损末遣免。而不无资警益于诸贤者。东山来此多日。宿祟添感。至于委卧。此极闷虑。扰中神迷。略此而止。馀祝祈寒自爱。
答李万汝(弼熙○癸巳九月十八日)
奉别以来。无日不瞻仰。伏蒙惠讯。谨审深秋。定省尊体神卫百福。且承讲修次第。深慰区区。尊聘母夫人丧事。同居情理。想当有别。而贫力治丧。亦极恼心矣。伯氏丈搬舍。一年再举。可念辛艰。奉为之恍叹也。示谓江汉楼上。想像昨年陪吾从叔父。讲大老封事时事。而有触目哀伤。不能定情者。呜呼。孰谓此事遂成千古。而今日以此言见相悲之耶。天乎恸矣。麟锡今十五日。同远近若干士友。扫旧宅讲坛。依遗规行讲。莫不饮泣流涕。呜咽不成声。而退各相送。益惘然无以为心也。麟锡奉亲无他。而懒惰成性。无实下工夫。内省愧惧。无以举颜对士友。今承劝勉以笃学。益不胜瞿然。若其责望之重。则岂宜云云于千万无似之身。恐惧惶缩。无以措辞仰对也。唯执事之终不遐弃而时赐警策。俾免大故无状之归。千万之幸也。此汉之所望于执事者亦深切。唯努力崇明德。大为吾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7L 页
之矜式。谨谢。
与李万汝,徐敬殷(相烈。○乙未十二月七日)
日昨望见上马而行。已令人快心矣。今日之变。天下万古无上之大变也。故今日之事。天下万古无上之大事也。二公身上。担负天下万古无上之大事。不亦重乎。勉旃勉旃。然此事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惟伸大义于天下后世。则成败利钝间。俱是大成就也。可谓万全之举。可谓不负天地。不负吾君吾父祖。不负先圣先师。不负吾所学也。既如此则可泰然行将去。无复疑惧者。但无惧之中。又须有临事而惧。无疑之中。又须有好谋而成者。勉旃勉旃。兵事不可遥度。且拙谋无以仰助。惟向告为将之道。亦不出智仁勇三者。三者皆由敬得。用人之法。忠义智谋勇力得其序然后事成。服人之术。在彰善惩恶信赏必罚。立心须要诚贯金石。事质神明。此等大纲。不可不深赐体念。其外一二言及于元友致和。可蒙采纳否。大抵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吾辈读书拙规。仁恕和缓有馀。而刚猛勇快。不至于此。不得不致力也。如何如何。即日寒急。两位戎体何似。湖隐二公。安李二友皆保重。众士卒皆不至饥寒生病否。竟夜转辗。不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8H 页
成寐也。麟锡越岭浮海。问将欲决矣。多少尽剪。惟冀千万保重。以完天下万古无上之大事。荒迷不次。谨疏。
答李万汝(戊戌闰三月二十三日)
一自尊驾入北后。莫得信息的奇。或云尚在中国。或云还驾在国内。已令人忧郁若成疾。麟锡之处辽东。期有劳为。而今又再入也。不得不与尊座俱而不可得。则歔唏怅缺。尤无以为心。入此而即闻尊己先到而待我。此何天下奇特事。喜而欲狂。两寄书至。直若奉面。矧审尊体得保重于数千里劳攘之馀。岂非神佑之可感耶。承省安堂上。悦话亲戚。并伸情于存亡士友。道理洽尽。为之代喜。况又闻入北也。见袁将欲得其力。此固麟锡初有意。而旋觉未精于义而止者。然其苦心血诚。已足多矣。至若去得阙里。缁冠深衣大带。谒夫子之庙。以文其秉夫子春秋尊华攘夷大义之有赫。扶夫子继往垂后大道之将坠而举义不遂志之由。告于其前。此时至诚精心。鬼神可质。而使天下后世之人足以洒泪。不可谓不伸义矣。古今亦复有此等事耶。因展拜夫子及子思墓。访祀孙。得其敬礼。又展拜周公庙颜子庙。并访其祀孙。因登杏坛。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8L 页
而俯仰眺洙水泗水。饮颜子瓢饮之井水。生于东方。有尊一人矣。又闻橐中出吾从叔父所著三纲五常说,正统论。付之夫子祀孙。令满座读之动容。又受夫子真像二本。奉而归来。此事大好。麟锡于此地既为久计。则欲设一讲堂。奉夫子朱夫子我东宋子我华西省斋二先生影帧。以为依仰之地。此岂非凑合得好神为之助耶。张雅闻邂逅于北。因共东还。今又拔宅相随。盖此世稀贵人也。可敬。麟锡之前后事。说固支蔓。想亦关听其槩。不奉烦也。馀俟早晚得拜而尽展。天气将夏。更祝加重。
与李万汝(己亥二月六日)
今到何地。路中体宇不至有损。仲一亦然否。为拜萱堂。为见亲戚。为逢士友。步履当轻轻矣。损末同习斋得感。呻吟十数日。今少可。张君浑室。馀同伴皆无警。恒念礼义正邦。作他貌样。不耐痛迫。比思得八路通告事。此事所关。不甚下义举。不得不为也。各道以素闻望。为各致书。又别有同志诸公书。然其从中周旋。专心致志。必待高明及仲一,郑和伯,李致心,元福汝,李纪仲若而人。而又宜早自设为。故张君致道玆起送报及。必须看作大义急务。若其谋事。在合众见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9H 页
长。如何如何。他事不提可默会。更自爱增重。
与宋子明(尚奎○丙申七月一日)
稽颡。千里劳旆。顾未能仰副驰义之盛念。而拜别后时序屡转。人事从而变矣。仰瞻忉忉。曷尝忘诸。谨请比辰。经体百福。閤度均庆。仰颂无斁。不任擎祷。罪损生自四月旬后。失巢颠沛。今抵伊川地。那上消息。既不可闻。故将向阳孟界。未知关西恃象之果如何耳。呜呼。天其将丧斯文耶。安承禹竟殉于堤邑。徐敬庵相烈先我至狼邑。有恶报十分九信。后死者将何以为生。痛矣痛矣。此行亦难定其究竟计。将往关西。更募生力。不然渡江乞助于袁将辈。不然寻曲阜夫子宅下。保形以毕此生而已。未知三者果得一。高明以为如何。义兵稍静。▣衣剃发乃次第事。如尊者计将何处之。或可勇振贲然以办此三计耶。玆用委送朴君。以探海西形便。且请佥君子不鄙此行。打成一片线阳而去。未审肯许之耶。仰企仰企。馀挠不备状上。
 曩日伴枉之二李友。并皆安旺耶。在军多挠。未能各修候书。幸须雷照此纸而不弃之。请期于偕图是仰。
答宋子明(戊戌六月十五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19L 页
麟锡之始举义也。座下同数君子。千里冒危难而来见。麟锡之既住辽也。座下数千里涉险艰而访至。至则麟锡已还国矣。知其必复来也。留连五六个月而待其来。来则不忍即舍去。又肯留连六七个月以相守。其为利益根基则不惮孤苦。往留数百里之外。其即致书相问。自言所执。则曰华夷之分。人兽之判。未尝不闻其尊攘扶抑之为大义也。噫。使国中千万人。皆如座下者。岂复患今日之事。千万人中。座下如此者。岂非读书之效欤。然读书者奚独座下。是有其故。盖我华西先生道学。贯天人通神明。审机察影。早有莘有之忧。终谓不可使夷狄任其乱华夏之道。使淫邪任其害圣贤之教。爰以尊攘卫斥为己任。明目张胆。苦心血诚。遂于一天之下万古之终。做承三圣一治乱之功。此非独门下之私议。举国之公论为然也。泛闻其风者。宜亦有异焉。况以朴云庵先生,崔固庵丈人为师友。其渊源于是而私淑者耶。若是乎渊源师友之不得不正也。宜乎座下特异于人。其心有曰吾既承圣贤师友而为儒。不可作夷狄。吾既自祖先父母而为人。不可作禽兽。况此公天下之正理。不可用私意回互。况此亘万古之大义。不可计利害。彷徨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0H 页
回互。彷徨于此。则非儒而夷。非人而兽者也。非独座下之心为然。贵乡诸斯文旋力送座下者。皆是心也。麟锡虽愚昧。不能不感激也。即日暑雨。尊体何似。向𨓏之深。麟锡得与同伴无甚惊。顾有约语。曰今日义谛。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犹愈于已。其如斯而已矣。出此心肝一言。谨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自馀留俟非久面罄。
答宋子明(庚子四月二十三日)
拜书。用审返宅支保。日间哀体更何似。仰溸仰溸。工夫仰想有闇然日修者。麟锡同后凋,习斋及诸少友遣过。实谷尸身。前此张德中有书于混江。既未觅。觅向义州。人皆言未易觅。惨恸不自定情。圣庙才已上梁。无力可骤役是闷。乡约事。向蒙俯劝。今又因各面有录约长直月可任人来者。示当给任帖。不为迟缓。故依教为之。大抵辽上寓人。无法可依。吾侪既来此而相与有为。此事名义。固无不可。然目下同伴。少可主干人。且事势似终或有难处。处是为关念。第当审择人以入。且用三驱失前禽之义。此二者不可不念也。许多所欲言者。吴君当细述。带忙不备。更祝自爱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0L 页
保重。
  别纸
初丧丧主哀遽。不得与宾客为礼。同居之亲尊者为之。而至成服。始躬受宾客吊礼。长子与承重长孙无异同。
被发固本是夷俗。然自开元始行。历代未之变。非自时王为从古礼而禁之。有不得私自议改。故朱子家礼。仍之而不删。若有圣王制作。此必改正矣。括发古制只用免。斩麻齐布。我国礼家布巾上施免。
父在为妻不杖。既有古礼明文。家礼只言杖期。而亦未明言父在亦杖之义。好古君子从古礼何妨。
与宋子明(辛丑七月十三日)
夏初。修书给李万成入送。万成值有退军扰。即还来言书则付转便。果即入达否。秋风忽新。怀仰政切。不审际玆。究经有相。起居百重。宝眷并吉。扰端无痕。所处而安。农形可做得一年之计否。无事不奉念。伴去及元居诸人家举无事耶。损末经夏于青山康隐求宅。尚遣过。但昏坠益甚。自可闷也。见张德中运实谷柩去。安厝而还。悲幸交至。然此人永入地矣。天下不可复得来矣。痛矣云如之何。伤矣不忍长言也。得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1H 页
山安奇家信则未闻矣。闻畿内三南年形大无。无民可孑遗。矧以今国势人心。将至何境。忧不能成寐也。鄙行初自平山来时。为计即入彼。闻扰而止。前头只得观势裁处。然此皆闻于德中。可应详致。圣庙享祀事。亦使此人告达也。适扰甚不备。都在此人口罄。馀祝千万保重。
与郑元之(甲默○己酉十月十六日)
地虽北涯南角。书有一往一复。有书便知心。不面亦故人。知心故人。世岂多得乎。不多得之知心故人。当平世犹相爱之笃矣。况于此恶世乎。在同国犹相恋之甚矣。况于此异域乎。居无事之时。犹相应求之切矣。况于今不得不有事之日乎。麟锡之出疆到此地也。此地界接北道。近左右之居。较在本乡。四五分之一也。耸然喜声气之有相及矣。漠然悲阻绝莫通。瞻望之不及矣。麟锡之来此。未知入左右之闻。而惟左右之信息。因寓居士人吴秉浚而闻之。左右在今所谓维新林林簇簇之中。特然与数十同志。守吾道之旧。如立壁峙。噫。吾知心故人有是也。呜呼。今日所遭大祸。所怀大恸。忍复说言。惟义所在不可无事之地。思有仗大义图大事之为耳。麟锡劣矣老矣。前后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1L 页
狼狈多矣。有其力之莫能及也。已虽莫及。赖人成事。固所愿也。顾思得图大事之张本。爰设贯一约。曰爱国心爱道心爱身心爱人心。心乎四爱。贯以一之。众万同心。贯以一之也。盖自以为有此约。可以致一人心。致一人心。大事可图而成。致有复国扶道保身活人之为也。然干虑所得。只出谋而设之。至于致力有成。赖人而已。故既先纠合此地来聚之人。亦更广告国内有德有望有志有谋之人。致皆相应。而不得不奉闻于吾知心故人也。惟此之约。惟此复国扶道保身活人之事之大。左右正宜一其为心。尽其为力也。请左右来不来。其于此大义大事何。惠然来思。谓不得不有斯。而心斯力斯。以尽相应求之道。因亦用宽相爱相恋之情也。如何如何。凡在相与相信之地。亦宜相及而同之。同之者多多益好也。然宜密之。不密害生也。谨询冬天。尊体有相。麟锡恒病。纸短意长。默赐洞会。
答韩贤汝(德模○丙午闰四月)
恋深如渴。书至如沃。谨审侍馀气度崇卫。至慰。承意南迁。抵堤买田宅勇矣。谓未必终搬移。何为其然耶。返路欲访我。而缘伴令婿车君年幼茧足。从直路径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2H 页
归。多怅。贤与金说叟发论。长潭营建四先生影室。各出五万文。使之始役。此盖省翁匮奉晦尤华三先生像于私室。朔望行焚香礼。拟别作屋以奉。而遽捐皋比。门人子孙欲追成其志。力鲜未果。贤二友乃能办此而将并配省翁影。诚意壮而事理亦得矣。当罔极天地。有此好事。岂非阳春苗脉耶。但恐南中士友力绵。未知能亟副贤意。竣得事否也。耸喜之馀。继以忧虑矣。损末冒脚病而起程。拟远行。可知其怀痛时变为如何。病剧而止行。是或天意耶。未知天使我如何也。安有其好不好已矣。且置好不好。惟正不正吾义。为关心也。令外从池友平安耶。病卧艰倩。剪馀所欲言。夏天加爱。
答安承汝(光烈○辛丑三月十八日)
书至。承遭尊从氏丧事而悲痛过甚。甚用惊怛。何辞仰慰。尊体崇护。温绎鲁论。惟极喜幸。念左右质厚识明。劄住脚跟于晚暮之年。为士友服。麟也之钦服已深矣。更望竿进壁立。大有事于吾党。而使邪世不乱于其周德也。麟锡西行月馀而返。有多少兴感于其间。而日前射礼。益见玆乡士友风气之盛。为之欣耸。以为阳春一脉。保不在他也。惟左右持服未会怅极。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2L 页
阙西士友来要同去。将以再明登程。归期似在五月间矣。带扰尽缩所怀。更祝千万保重。
答安承汝(申辰九月)
向书未及奉答。固势也。愧悚则甚矣。享祀之会。挠剧而别且忙。恨无有稳讨矣。夜二过。未审起居更有相。溸仰。损末颓坠不愈于昨矣。昨别后有与诸士友。为一番讲说。盖痛华脉之永绝。复理前去守之义。未知于意下如何。乞示可否也。讲义答在纸下。不备。
 言与说固有分。言主发心。说主解理。言切说详。求之本篇。如中庸民鲜能以下。是忧深言切处。道其不行以下。是虑远说详处。以此意推究之。盖中庸一篇。都出于忧深虑远。故章章句句。无非言切而说详。
 程子言不偏是该不倚。无过不及。兼中之体用。朱子言不偏不倚。是对无过不及。为中之体。
 戒惧慎独。承上性道而言工夫。未发中节。更承性道而状其德。致中和。更承戒惧慎独而极其效。言自有序。
 鸢飞鱼跃。以物说理。
 诚之一字。为一篇之枢要。而鬼神章居一篇之中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3H 页
腹。故于此说起。若谓为上承父母其顺。下接舜其大孝。诚莫先于孝亲之故。则亦不为无理而意更狭。
答金丞贤(鹤铉○乙巳八月九日)
南山崔嵬。悠悠我思。便来有书。何喜如之。况审体宇康重。为慰更深。损末发于石溪。寓于凤洞。今一易月。多接士友。厚有警益。但右脚痰结。久而不解。殊可苦也。时变诚如所谕矣。期欲守旧不变。有死而已。此何等见识。钦服钦服。以此见识。尤张皇激厉于毅伯,汝中,赞重诸少友辈。得有事在。安知殷殷一声。不在其侧耶。是甚所俟。力疾呼倩。只此不宣。
答韩子运(斗燮○辛丑十二月十九日)
秋既拜书而慰矣。失梯稽谢。而今又及焉。感悚交至。仍审大冱。起居卫重。教授本斋。与学有事。且于达固庵书。知日行阃范严正。侔古閒仲涂,我东退溪先生之为。尽善矣。今日为士者。主礼法皆如此。使人兴效。则欧巴氛祲。或可退却也。斋规节目。承欲有言。此非猝乍可定。顾此新定斋舍。尚未有遑。非久欲与固庵诸公立得一规。可且移用于贵所也。损未当冬沉感宿例也。今又不免良苦。固庵丈多年倾慕之馀。获此数月相与。受赐尽多。岁暮还山。且置怅情。雪程远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3L 页
极可奉虑也。崔仁甫有此远访。可感。愧无以答厚意也。岁色垂薄。为祝饯迓有相。
答申景裕(明均○丁未三月)
书至。审慰起居卫重。损末恒病。度鬼关不远。吾与贤同积苦于堤上。同辛艰于辽北。同周旋于关西海西十数年间。情深分密。虽一室兄弟。何以异哉。我返于东。独不与俱。彼此怅缺。不须言也。世祸急迫。尤恨不合。且念生理窘迫。不能不贡闷也。闻昨农不败。望益力今农逢丰也。承于岁初。令季与从氏得暂团圞。知何等悦情。归共怡怡。恐不可缓也。子度,致寿朝夕面对。同切异乡之愁叹也。多少只托君一,春卿详说。病艰略倩。
答金圣初(洛源○壬寅十一月十七日)
书回。承悉冲雪入山。小华始根窟里。坐了数日。感古痛今之中。身安气旺。何慰如之。念贤所为。千万人中。岂更可有也。承将刻三先师号。此其苦心远虑。极可钦叹。但揆以事体。颇涉猥屑矣。无已则华西先生有立言作传授命脉。而重省二先生承受张大者。曰尊中华攘夷狄。穷天地之大经。黜己私奉帝衷。有圣贤之要法。此两句刻之左傍。标著三先生传授意。稍安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4H 页
面势。以此为之可矣。白君景楫委送。馀凭其舌也。大冬深山。与同伴自爱。竣事善返。
答李圣行(钟夏),赵致元(泰贞),边圣中(锡范),边春卿(东植),边元春(东焕),边子玄(承默),赵幼颜(▣▣。○壬寅)
吴凤瑞至。七贤八月书。一时出袖。逐旋拔读。如环坐一席。轮吐胸赤也。何喜如之。以书以凤瑞口传。谨悉候各连安。重以慰也。然又皆以时变说罔极说痛哭。呜呼冤矣。此何事也。视天苍苍。视地茫茫。吾徒其奈何。只有守死善道。一从夫子教训而已。略说在呈讱节诸公别纸。幸取览而各赐善教也。损末气塞必死。不待雪冻也。神迷坐扰。只以一纸谢。谢且不尽所怀。亦半死人事也。可恕谅否。更冀各各加爱。
答李玄三(近洙○壬子二月)
昔年辽上讲学。殆一梦境。自后国变层叠罔极。千里阻绝势也。而相望之情。有难形言也。苍茫异域。憧憧我思。去夏崇翰。飏风远坠。宛对颜范。喜甚欲狂。用审侍奉体安。万极抢攘。务尽先事。痛国伤时。言言切至。可念。不为时挠。能固志守。极令人钦叹也。今料外许哀珩至。言间与贤面。且谓令季移寓之地。贤又将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4L 页
至。闻甚喜悦。喜悦者非特为近可得面。盖以处义得正也。今日在国。作夷兽臣仆。全没义理。出疆守义。依旧作吾国之民先圣之徒。诚不可已也。贤乃为之。何喜如之。损末不随死于诸士友义举。来到此地。有欲营为。志事迁延。莫伸痛愤。愧恨罔能为心。衰病侵寻势也。不须说。力疾胡草。以付许哀。馀企加爱。又亟会面。用副深情。
答沈景豪(兴奎○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
稽颡。奉念中承悉近日侍奉履用万泰。良慰。向来冒寒旋旆。虑或生病。久不忘情。亦且释然矣。冬课知与金郑二斯文共之。意必有所得于观善之际讲磨之问。而今不见示。警此昏惰何也。全友冲大岭丈雪。来谒两师门。其意又不徒然。前此前却者。今乃决意担入。甚喜事也。但前头用工。无论彼北。须皆实心无间断。乃有实效。此可胥勉而共图也。麟锡即日奉几筵侍老人。苟保顽命而已。荒迷之中。虽或开卷。全无发明。可愧。年近四十。无闻而徒见恶焉。圣人所谓其终也已者。自知不免。奈何。朱子犹言勉人及时迁善改过。以存其馀地。实荷厚幸。但恐庸懒。无以自力。此则不能无望于诸益之辅助也。此岁无多日。徒切瞻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25H 页
只祝饯迓增庆。不次谢礼。
答沈景豪(戊戌六月十五日)
万里有书。百朋不多。谨审侍馀体珍相。仰慰仰慰。承缘治蛊。不专讲学。为之代闷。间复数月。诸节益旺。日三溸𨓏。立庵后事。责在朋友。而使其子孙饥困失业。不知后日九原。何以见立庵。闻随贤相聚。贤本视同骨肉。虽一般无力。惟心助当靡所不极也。向来救全我眷属。其深谊何可忘。损末之再此到辽。已于还国时先言其义。岂因雠者而有是也。到此后得与同伴无虞。所定义谛。准保华夏典型。虽加一日。愈于已而已矣。不得不为耕读措置。周旋方略。在此非无其人。若又得善干事如左右者甚善。而知缘事势不可致。则只用怅叹。每与习斋云言矣。然有削祸时。不顾事势。亟来相会。固应无他也。万端心绪。尺纸莫既。都在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