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自动笺注)
毅菴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書
  
公元1895年
答禹季用(鍾夏乙未閏五月)
多年渴仰
遠賜情訊
慰沃不可量。
伏承祥禫已經
何辭仰慰。
體度有相
實叶勞祝。
從叔三喪之畢。
彼此慟廓。
不可言
惟典型之日遠易忘。
緖餘之年久易荒。
彼此之所共兢懼也。
今日世變
以來創有者。
特丁吾輩生辰
又何慘也。
交勉胥勖。
奉守我三先生斥大義。
致死聖賢門庭而已
無他事也。
所謂東賊。
又是甚許惡沴。
一時波動國內若是
貴鄕尤被其禍。
尙今未息
士友家。
離散失所
聞極驚歎
無以爲心。
座下獨不搖動
恐於理爲長。
我旣操守
雖賊宜敬
我旣淸貧
賊必無意
可恃
無可恐也。
承讀鄒書
盡究全篇
見得天理人欲剖判底爲其機括命脉
都貫了七篇中句句字字。
認得經傳亦不異趣
可謂說約
又因推去於古今世級隆殺人物高下
都將裁决稱停出來
可謂推廣
就此說底。
要做推人底。
要自爲尤善。
想已自會得如此
乞加涵養
務致崇大
實遠友之望也。
麟錫南遷
自是宿計
去月拔宅而來
奉老挈幼。
得免憂虞
且得團會大小
家爲幸。
但夷獸之禍。
急迫之勢。
甚於他鄕
倘來不免底。
豈分早晩
只同士友安心處變而已矣。
津兄披亂遠臨
旣攄深懷。
重行講習禮之席。
其爲慰幸。
別於他時也。
世亂窮極
奉際未易
祇覺惘然
更望進德學。
張吾軍
不宣謹謝
公元1897年
答禹季用(丁酉七月)
麟錫稽顙白。
麟錫罪重且大。
奄違慈顔
不能守制
狂妄之擧而有顚沛之行。
當爲斥絶
而特蒙垂問萬里之外
哀感之極。
無以爲心。
承明乞援不可
自守之爲正。
用意之勤。
察理之精。
不敢不服
然麟錫之不直淸都
退寓此地者。
其意盖已有料量矣。
其所以爲意者
不但如所敎。
秖依寓居我人
與之周旋而已。
盖將圖立根基
延入同門士友與凡一國有志有力量者。
旣有以共免罔極之禍。
有以作長遠之謀。
此其定計
以爲盟諸日月不可已也。
士友其亦必不以爲迂遠而別求他策也。
念昔死友勵志講和之初。
爲言可曾同志遼東地
潔淨大局
吾儕以爲迂。
安知今日有此事耶。
如見九原莞爾也。
承於變初。
與一二同志
至谷山中
此恐有未及思量者。
洪濤所及
何處
可免。
不可免。
又孰如在自靖之爲安靜耶。
必欲避焉。
愚則以爲一天之下。
未有於此地。
未知盛見以爲如何也。
後半年。
伏惟尊體益護。
崇德辨義之功。
日就高明
嚮𨓏之情。
在遠愈切。
麟錫不死
而時與津兄痛歎天下事而已
自餘荒迷。
不能盡次。
幸賜恕亮
公元1904年
答吳聖陽(鳳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
昨年聖廟講會
特賜駕臨
俾遂荊願。
極感盛意
但時傯擾。
未能款盡衷緖爲可恨
繼又遠寄翰命。
垂問旅寓安否
以慰
顧常沉病
加之時騷。
有便未有修謝。
慚悚無已
盖同淵源同聲氣之義。
不翅深重
願從容於風下也。
卽玆孟春
仰惟尊體萬重
庸之至。
麟錫今初旬
來泊弓山。
帶病登程
多日勞攘
氣憊頹頓
久不自振
勉翁安候
以時承聆否。
聞此丈久營西駕
門下諸公
可以周旋耶。
甚願有此好事也。
重庵集。
因時擾不得已停止
尊座在尊慕之地。
想亦慨然於此矣。
疾呼倩。
不能所懷
更乞暑天
千萬保重
公元1905年
與吳聖陽(乙巳三月十七日)
謹詢春令
尊體百重
寶眷一慶
祝之至
勉翁前後
箚疏。
純忠竭誠
萬世有光。
至於再被犬羊拘押
增名節。
無如何。
而爲念國家事
不勝痛忿。
寧欲溘然
麟錫冬春
臥病於柯鄕。
近纔起往本第
復歸谷雲山中
勞攘憊頓。
難形容。
路次華翁板。
見景學。
爲言入京時得與左右會。
左右許以協力華東合編刊印事。
故近郵便致書有報云。
前者亦因士友左右之有此意矣。
盛意豈不矣乎
盖此編與春秋綱目終始
師門莫顯功。
斯文萬世莫大事。
此事得成。
豈曰少補哉。
此鄕有金都事益贊。
重翁門人也。
先已有倡於此事。
左右又以勉翁門人
相應合心
以彰先師顯功
以完萬世大事
何等也歟
千萬勉力
這間多少曲折
專托兪大卿就爲面商
垂諒焉。
餘撓甚不備
更冀千百加愛。
與吳聖陽(乙巳七月二日)
別來數日。
靡日不瞻想。
謹詢卽玆大暑
體履崇衛。
覃均慶。
仰溯。
麟錫到石溪后一頹頓
合編刊謀。
天下大事
實無此比。
向日歷叙。
承許萬數
此其用意逈出尋常
已廣誦於士友矣。
宣川士友
朴雅瑜采聞此事。
蹶然興感以爲此若不成
天地間一大欠缺事。
自許萬兩
隨勢加出幾千兩。
亦云不辭
其義誠
壯矣。
其所言以辦事幾人。
一番期會
大加商量
縝密做事
爲斯速告竣之計。
自當不遠千里
其亦能解事矣。
幸望以此周旋
期完大事
如何如何
以此意聞之春川金都事矣。
金哀聖初委歷高門
當說盡無餘也。
揮汗不長。
惟祝加愛。
答吳聖陽(乙巳十一月十二日)
奉書如奉面。
審慰尊體萬重
而承將行親山緬奉。
令子襄禮
仰想何等哀慕而悲念也。
國事天乎天乎。
奈何柰何
今處義擧義勢不及
惟有自靖去守。
麟也所執。
在欲保華脉。
固將去之也去之。
而惟最關念
合編登梓一事
是爲天地間莫大事。
惟其世禍
爲莫急務
若以麟也之去。
有些緩歇。
便是麟也緩他大事急務。
得罪斯文極矣。
座下前今書。
皆以亟竣此事爲警。
盛意所在
卓然矣。
吾由座下免罪矣。
華南同門老成士友
爲此事委往。
而確於座下宣川朴雅
凡其曲折
相商定也。
承以勉翁命。
華翁像。
極是好事
爲此好事
而若合編事爲華翁大義
有關陽復機括
比此尤大。
又此事成就
便是奉天地之心。
不亦偉乎。
餘病迷都翦。
不備
公元1907年
答吳聖陽(丁未二月)
慟哭慟哭
尊先勉庵先生竟歿於讎夷疆土
嗚呼
豈非天耶。
樹立振古無等大忠大節
聳動宇內瞻聆。
光明萬世竹帛
先生無憾矣。
其於國事世道何。
門人知舊痛悼憤寃。
復言耶。
左右問患於馬島。
迎喪於釜巷。
弟子之職。
無愧古人也。
欽服欽服
令抱令再從二妙遠訪欣握。
奉書至。
審慰體事萬旺。
損末三冬貼席
寔未遠鬼關矣。
鋟事來月可畢印役。
盛意採傍議。
以定遲速矣。
聞方營華勉影室
建講堂。
興學裕昆計。
極是盛事
左右師事大名賢
盡職道。
辦就斯文大事
善家計。
必垂餘慶於無窮而此權輿矣。
承將駕言
餘俟面悉。
公元1913年
與吳聖陽(癸丑七月二日)
國事言之痛矣置之。
麟錫來此五六年間。
金鼎甫高門及他士友往來
連探安候
左右在今滄桑中。
經百艱險不少挫。
爲能聞黌延師
蕫率後生
扶陽道
華東史入於讎夷手。
冒險周旋
得以完璧
使今讀書人者。
皆如左右
何至此境。
亦何興復
誠極感欽。
麟錫正月小晦。
老妻喪。
此固老者所不免。
坐此時地。
悲悼不能不深。
近日遭金權翁惡境於此地。
此誠何變。
天地間
更難復見如此人物
心痛
氣塞
眞不忍抑
所營百無一可
衰病相迫。
爲之奈何
鼎甫往還中國
交遊得人
自此有可希望
蓋在今日無所着手之時。
惟深中國有心人士。
以圖後計
莫勝此。
欲將再送鼎甫
有以營爲
所歎者無物可以得事
顧今擧一國
有力者無其心。
有心者無其力。
左右不啻有心
不爲無力
不可不論此事於左右也。
左右樂善好義
元不愛費惜金。
十數年來
許多用力
不以數計
去年鼎甫之西也。
出力不少
有得交涉之路。
此亦是左右力。
區區感歎
於此似若可爲之機。
冀更設心設力。
爲有成効
大抵左右
那得發此言。
千萬留亮。
又須密勿無疎焉。
萬端托在鼎甫
不備狀。
公元1892年
答崔舜命(永卨○壬辰六月晦日)
前月末。
承讀正月惠書
無便尙稽修覆。
近日所賜翰命。
又且繼至
勤慢懸殊
感悚交至
前書見責傳言過實
惶愧之深。
然愚雖無似。
豈至添造言端
只是所聞之而已。
中間生訛不可知也。
一事旣然矣。
至於伯事
初無所聞座下
故亦無所說仁仲
此或仁仲誤聽傳播也。
以此事。
添基一之怒。
以若座下疾惡直性
反有畏㥘之狀。
此於愚
公元1886年
意猶有未滿者矣。
及見後書。
座下不惟不畏㥘。
反疑吾輩之畏㥘而若將大聲討之。
前以區區姻婭之誼。
少長之體。
每稱渠以龍溪丈者。
今乃直呼曰基一。
而斥之以亂賊小人
於是座下理明氣直
樹立堅確
決不吾輩衰苶氣像
快哉可敬服。
而直令人氣湧如山也。
來書一代述沈能舜祭文
以極逞凶
以爲重庵先師
丙戌憂嘆促壽
是則先師不得正終
而加省翁以挺刃無異之名。
父師親被如此大故惡名
而無一人出言以討者。
不亦可恠乎。
身被削名於彼手。
挾私憾之嫌。
故尙不敢開口
諸君一向無言。
豈敢小嫌
以益天下後世之笑也。
噫。
先師重菴先生
從叔省齋先生門下數十餘年。
曰師曰弟子
請業讀書
服事以父。
受恩罔極
所謂一者
挾憾生釁。
轉輾至此極耶。
不知憂歎而成疾促壽者。
是果何如人之事耶。
此直無德無義狹小小丈夫或有之事也。
道德君子以志率氣。
理處事者。
豈千一萬一之或有哉。
餘人不然而謂吾七十年讀書
成德重庵先生而有是耶。
小人曰死。
君子曰終。
終是以正終也。
君子小人一生斷案
於此决矣。
直說熏心喪魂震驚失眞
公元1888年
等語。
而又有言君子正終
萬代俱瞻之地。
以此損德虧道之事。
立證萬代俱瞻之地。
致使萬代之人。
不無疑議焉。
是爲爲重翁顧惜
爲重翁傷痛者耶。
古之爲弟子者。
不沒其師所有之善。
今之爲弟子者。
必證其師所無之失。
一生斷案
一筆誤决。
嗚呼是可忍也乎。
又况無實事之可執。
重翁於戊子秋
從叔進禀正案文字也。
旣洞賜開允
追添一條正文
(從叔定本四條
而重翁又添一條五條
則此便是兩翁所同爲者。
)又加修潤於解說
其後下書曰心說正案
旣無異同
不須更提。
四年
兩翁不復以心說往復矣。
昨年十月
從叔進侍而再叩其說也。
又却有大意如此
豈容更商量口敎
(心說往復
旣斷四年。
昨年
重翁下書
微示更商之意。
從叔上書其所以更商之意。
則不復賜答。
而至是再請。
却有此敎。
盖因一輩亂聒
暫有擁蔽
旋覺未然
至此又却通暢說破
)而後數日。
下手書於基一。
曰省老來見。
心說歸一
臨死之幸。
自今心說。
勿復提及也。
直講說之絶筆論心之决案也。
然則兩翁戊子始終脗合於心說矣。
庚寅正月
風祟之忽地發作
何關於是事也。
其間一輩翻案之議。
左右强聒
或致煩惱
豈有如渠言者
假令如渠言。
非渠之罪而誰哉。
(設謂重翁因憂歎而成疾促壽也。
則不憂歎更因甚事。
兩翁戊子後。
旣相脗合於心說而不復提起
若非强聒激動
公元1876年
所不至。
豈有憂歎之事乎。
因渠強聒激動甚而至有憂歎
有成促壽也。
則是渠之罪容有極乎。
)然彼豈不知重翁之必無是事
立證是事之必損盛德耶。
是其狠愎回譎。
千思百計
畫出妙筭
將以毒伐從叔先師
爲其資斧
以爲死中求生之計也。
蓋彼於吾從叔
丙子作恠之後
雖云改過
猶懷憤怨
乍親乍疎。
情態可憎
(甲申變服時。
從叔道基一之不變
渠聞此語。
卽地來謁於多年絶迹之餘。
加意親近
又向門下人曰。
自今以後
以爲復起爲人
勿言昨日前基一如何。
須看今日一復如何也。
不過幾年。
從叔與渠作詩
樽前且喜故人情之句。
以爲是用伊川故人情厚不敢疑之語而目之以邢恕
遂怒作長書以送之。
特被宋文曉喩大人
禁止而止。
凡知一者
皆以喜褒惡戒多疑善怒八字斷其爲人
蓋其情態每每如此
)近年又有一二挾憾之端。
(彼設香祝壇。
以爲大事業
從叔往至其家。
不爲登壇拜。
因謂靜江府虞山之下虞帝之廟。
州人所擧而南軒崇奉之。
朱子撰碑文樂章。
朱子徒以尊舜之心。
創立此廟於後園無名之地。
則恐涉疑云云
故遂深致憾。
又彼爲其大人求官封君也。
無論有無識。
皆甚鄙之云。
彼自丙子和洋之後
以爲士者求官於此世。
可以禽獸目之。
議論峻切
令人可敬服。
今乃爲親求官
服儒出沒於蹄跡場中
旋曲逕。
以效近年貪婪所爲
亂法例。
荐▦階除
朝綱國體之謬習。
何其以所賤事親也。
人言如此
而又適尹三希上書重翁。
以爲此丈之此時此職。
便不光鮮
渠遂以是爲從叔之所藉起。
極爲含憾。
盖年前渠大人得仕時。
從叔雲潭行。
路中有人言其得仕事。
語多無理
從叔不信其言。
畧爲辦之。
及謂重翁。
一在座。
重翁爲言近日事。
小官有來處。
今聖存大人筮仕
不知有來處。
可異也。
從叔言路所聞云近人言之無理。
盖多如此
可笑也。
渠直以是爲借人言譏貶
以三所爲
爲從從叔議論
故致憾如此
蓋此二事爲挾憾之端。
彼中來者所言。
無不如此矣。
)則日夜謀慮
期欲發狠肆毒
而適有從叔調補華翁心說。
以禀重翁。
而重翁爲之禁止
於是得奇貨。
以行其計。
其心以爲省齋
不幸有名分。
以他小事不可如何
唯被之以背叛華翁之大罪目
以重翁而爲之斥絶
自爲父事華翁
兄事省齋輕重(渠蓋先師華翁後事從叔
然於華翁
及門最晩。
又渠識見未進。
故所得不多於從叔
十餘年親炙
又當渠識見方進之時。
故凡渠若干所存
盡得於吾從叔
是以當日服勤之道。
尊慕之誠。
初無輕重華翁
丙子作恠時。
重翁言言書書。
自十餘年父師之語。
而渠猶未嘗以兄事爲辭。
今乃變爲兄事之說。
爲爲父師攻討之擧。
假曰兄事。
豈必一所爲。
爲得十分正當之道乎。
)之說而爲之攻擊
則可庶幾矣。
於是極意搆思
做出許多可其方之說。
以欺重翁。
重翁雖不之深信
有時投杼之惑矣。
渠又作白雲講說
以勸尊從叔而所言罔極
則重翁亦有渠若作是。
直是小人心腸之敎矣。
(恒窩撮擧從叔別紙慘刻句語
書禀重翁。
以言一之代迷逞憾
則重翁答書曰。
存實代作藏書之事。
直是小人心腸
不可諉以小失而隱之。
此友適至。
故示其書而詰之。
則此友言內。
此台文翰
籍日汗下
豈至借于於小子乎。
此台之遣辭
如何小子何事
語畢冷笑云云
)及從叔奉遵重翁敎意。
正案文字
而重翁爲之脗然相合
則於渠之計便成瓦解矣。
然到此地。
政宜幡然改圖
以爲正案未出之前
固已犯萬死悖妄之罪。
正案旣出之後
豈復敢如此
所以奉承兩翁旨意
永圖歡合
渠道理固當矣。
於渠計策亦得矣。
顧不
公元1890年
爲此
而益不勝憤恨
乃爲翻案之議。
累累煩聒於重翁。
至勸以非常擧措
自任湯武桀紂之功。
(正案文字
不合於渠意。
渠當禀質從叔
胷中不有惡意
辭語不帶惡氣
平心舒論。
只存講學之軆。
則雖十反何害也。
不亦道理之所當然乎。
顧乃以是爲瞞過師友
讒激重翁。
期使翻案而悶其不下法義嚴令
則曰余日望之。
終無好消息
自任則曰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
予不順天
厥罪惟均
聖人所用大權
顧安敢自用。
語若辭讓
意實自任也。
渠道理。
當若是乎。
設若重翁先疑其瞞過而下嚴令
渠道理。
固當左右周旋
期於無事
此豈人之常情乎。
)誣陷攻斥。
無所不至
蓋至渠所上重翁昨年二月書而極矣。
至昨重翁有口敎於從叔歸一如初
下書於渠而立定决案。
則渠無復如之何狼狽極矣。
將匐匍屈首
强爲革面改過之事則亦已晩矣。
以渠善謀
未有長策矣。
於是畫此別筭。
以爲如此可以省齋萬仞坑塹
無復自出矣。
省齋萬仞坑塹
自可以脫死罪得生道矣。
虧損重翁。
豈不知也。
持爲資斧
不暇顧也。
於是焉資斧一師
坑塹一師
兀然自生於明明覆載之間矣。
是其於重翁。
顧惜傷痛者耶。
無忌憚者耶。
未可知也。
無忌憚於重翁。
非特一事
不可勝數而大槩有三。
重翁於從叔
自出止案後。
議論脗合
情誼歡洽
則渠宜自勉從。
而乃翻案之議。
法義之擧。
强之欲作大贒一累
此其無忌
公元1888年
憚一也。
口敎從叔
不翅丁寧
手書下渠。
不翅鄭重
則渠宜思奉承
而乃口敎歸之昏耗
手書屬之亂命
一喙唱之。
衆口和亂。
(先師沒後
門下諸人
皆順基一意
同然一辭
歸之昏亂
夫基一欲售其計而不顧先師則固也。
不知諸人何故自犯無嚴之大罪。
口敎若是昏耗
從叔奉敎時。
宜有一番說話
而何故歡相稱斯文大慶乎。
手書若是亂命
則方其作書時。
宜傍禀還收。
而何故奉以致之於基一乎。
今乃云云
豈其事師以誠
存沒無間之道耶。
惜乎。
此特暫爲基一之所眩而未之深思也。
)大賢分上
亦有昏亂敎命乎。
臨終之命。
固斷之以昏亂
戊子無恙時所敎。
亦可歸之以昏亂耶。
此其無忌憚二也。
其與此爲三也。
三者之罪。
均一大小
而蓋皆無人無天理。
滅常敗倫。
不容不討者也。
無忌憚於重翁。
不可言
雖於吾從叔
何敢焉。
盖其平日恩義之結不須言。
其所尊慕悅服者果何如
有以言言皆是
事事皆是稱之。
稱其姿則曰可比顔淵明道
稱其處事正大詳密則曰孔明是似。
稱文字之好則曰功化可至百獸率舞
至有聖贒降壬年之詩語
恒言必稱曰華門嫡傳道統在是矣。
每侍而退也。
亹亹同列不容口者。
盖皆稱道悅慕說話也。
無端挾憾生釁。
則曰尹鐫也。
尹拯也。
叔孫武叔
匡人桀紂也。
蓋曰千邪百惡
叢萃一身
一小人字。
不足以盡之也。
從叔一人也。
前何
如彼而後何如此。
渠亦一人也。
何如而後何如此。
從叔唯聖而後唯狂。
豈渠先則暗而後則哲耶。
未可知也。
假饒從叔有如仁弘惡逆大罪。
渠道理。
宜如鄭桐溪善處
豈宜前後所爲
至此極耶。
况今顚末
自有正實
靑天在上
鬼神在傍。
萬目在前
百世在後
焉敢誣乎。
蓋吾從叔華西先生主理宗旨
平生信服
太極有主宰。
明德之以理言處。
以爲前人所未發。
而可與孟子性善之說同其功矣。
出世儒萬萬之見。
而可俟百世聖人矣。
唯以明德理言之故。
而並與心喚做理。
却覺有些偏重
盖心固有理言以氣言。
各有攸當。
而語其本分名位
則是合理氣者。
合理氣者而對明德專主理者。
則宜須有物則上下之分。
於是反覆累年
著爲心與明德形而上下說
將以遍質同門諸公而先禀於重翁。
其意盖以爲先師明德主理之說。
出世儒俟後聖
唯心未免偏重
反爲所蔽於此調補
好個宗旨
可以無蔽而明彰天下後世矣。
此直出於尊師苦心血誠
而非如基一所謂倍師者也。
重翁覽其文字
以爲此心本分名位
先師固已屬之形而下
特擧所已知。
無事發明不數數
講說也。
今當以發揮遺旨爲名。
不當追補舊說爲辭。
下敎申嚴
於是掃去前見
謹遵其敎旨
正案文字
以之申禀而獲蒙脗然相合之敎。
其意蓋以爲先師議論
或有偏重
揀取十分正當備之訓。
立定正案
以爲學者遵守之地。
則亦可使主理宗旨。
傳之久遠而無弊矣。
此亦出於尊師苦心血誠
而非如基一所謂倍師者也。
盖擧其顚末
則其服主理宗旨。
始終一致衛之誠心
始終一致而决非尋常人之所可及矣。
此則可質神明不可誣者也。
渠於從叔
一則曰倍師。
二則曰倍師。
倍師之目。
可加不可加者。
如其有害師之心而爲是事也。
則固可以倍師之目加之矣。
如其尊師之心而爲是事也。
則亦可以倍師之目加之乎。
謂以從叔而有傷害華翁之心。
則於情近乎
理當乎。
彼之加罪之說。
一則致疑師說調補以己意。
二則立定正案而餘皆歸不正
渠必欲有言極。
不過自家見識
何高於華翁而敢爲是事。
此則別有說話矣。
豈可以是爲難容之大罪乎。
是誠爲大罪也。
華翁所謂尊畏先輩
講明道理
兩行而不相悖
勉齋朱門高弟致疑師說非一
吾東前輩亦然云者
何爲也。
楊龜山
以程門高弟而揀取二程說話
名曰粹言者亦何故。
曰粹言則餘皆歸之不粹言者耶。
若如一之言。
程朱之門。
基一。
龜山勉齋已爲倍師之人矣。
渠旣加以倍師之名。
而又不可不言倍師之故。
則乃究得一以爲華翁主理見斥於世儒
以斥洋見惡於時輩。
背叛華翁
將以悅世儒時輩之心而求得美官也。
甚至有吳老洲之說。
(從叔所著明德說。
歷擧古今理言明德之說。
發明華翁之旨。
其中有吳老洲說一段矣。
以爲老洲是洛下士類之所尊信
而之爲權貴外戚祖上也。
故以求官之計。
華翁而崇老洲。
以永合士類而要權貴也。
從叔若取老洲心屬氣之說而表章之。
則彼所云云
容或無恠
特取其明德屬理之說而發明華翁之旨。
則其主意惡在其崇老洲。
而是又可以求合洛下士類耶。
此已語不成理
至於權貴云云
直是小人之心。
君子之心。
而尤極恠悖。
言之驅▦。
寧以小人之口誣之。
不可以君子口辨之也。
)甚矣言之無理。
乃至於斯耶。
以吾從叔積四五十年刻苦工夫
庶幾斯文大宗師
末梢營爲
爲是倍師而求官者耶。
苟爲求官
何術不有
而何爲是難容大罪之倍師者乎。
苟悅世儒
宜盡改華翁議論
從世見識
而何一向尊信明德屬理之說。
其所爲心說。
不盡合於世儒所爲說乎。
苟悅時輩
自爲和之說。
而何一邊出斥和大議論
其所論又皆是萬萬人所不開口者。
而特以倍華翁一事而爲之計耶。
一言
曰謂吾從叔以倍師者。
是誣曾子以不善事親也。
謂吾從叔求官者。
是誣伯夷以貪於仕進也。
何足多辨哉。
(誣從叔以倍師求官
彼亦豈眞不知其不可耶。
特以自陷倍師之罪而無所逃免
自爲求官之累而又有所挾憾。
故以是加之。
旣以報怨而又爲身謀。
捏彼而自掩。
援彼而自貸。
計則巧矣。
然罪上添罪。
使人如見其肺肝然。
則亦何益之有哉。
)大抵從叔所爲
一一實如渠言。
而渠以常情處之。
則渠在無隱無犯之地。
宜以書以面。
從容陳達
用盡誠力
期於開悟
至於無可奈何
則處之必求極當之道。
不顯其過。
不出惡聲
終不失吾惻怛意可矣。
顧不如此
書焉而不曾詳陳
面焉而不曾
唯向人說話極口捏誣
代人述作肆筆逞凶
摘抉句語而惟疵是覔。
變換辭意而惟罪是成。
百方鍛鍊
猶嫌未盡
亂下拳踢。
猶恐不快
是可曰常情
是可曰極當之道乎。
華西門下
舊日受學者。
在在遠近
尙有幾箇人。
而其衛師之誠。
不可謂皆不及於基一。
其處地又旣不如基一。
其所爲宜有先於基一。
有過於基一。
而惟基一則宜居其後而寧爲不及矣。
惟一基一。
自作先鋒
左勸右激。
前召後募。
出氣肆力
大聲致討如此
未知獨有不得不然之義耶。
劉淳叟象山之失。
朱子惡其不近人情
而責之曰子靜得失
自有公議
公安如此
叟畧擧言端。
而朱子尙如此
使其如今日一之所爲
朱子又當以爲如何也。
謂渠挾憾。
則渠曰不然
若不挾憾。
則必出常情
以渠所爲
爲出常情
則其將信然無疑乎。
渠之所謂雖於仇讎
猶宜以直報怨者。
不能反而思之乎。
噫。
焉敢如此於吾從叔乎。
從叔分明大君子也。
華門之高弟也。
平生爲學
華翁主理宗旨也。
所爲心說。
旣守華翁正案
而又奉重翁之决案也。
一世之所尊仰
又渠所嘗父事之師也。
而渠乃其門下十數年。
弟子之列。
請業讀書受恩罔極所謂基一也。
挾憾生釁。
轉輾至此極耶。
是果有一毫人心耶。
果有一點天理耶。
萬古以來
倫常之重。
禮義之正
其果有一半分餘存者耶。
不顧體面
不顧事勢
不顧其身。
不顧其名。
不顧傍人眼目
不顧天下後世
所顧何事
蜂蠆恃毒而不知毒拔則自死。
魍魎恃昏而不知明生則自滅。
渠之計策
雖云神奇
渠之氣勢
雖云張皇
能得瞞過幾人。
打長幾時
正大天地之中。
豈終有渠容身之所也乎。
彼於靜夜無事之際。
思渠所爲
念渠身世
則或不能凜然寒心者矣。
今也以渠之謀渠之事。
唯千方百道
使吾從叔永負倍師之罪而無所逃免
終被挺
刃之名而不得解脫
其於重翁。
戊子事爲實見瞞。
以昨冬事爲實昏亂
以渠所請法義施爲有命
指揮黨與
追行其典。
以示擧世之人。
擧世曰可然後
粗可擡頭擧面。
自處於斯人之類。
天下事鮮或如意
則吾不知渠又作何計也。
到此地頭
豈不使人寒心哉。
他人而謀渠之事。
千計萬計
只有一策
不過曰悔而已
罪已極矣。
已晩矣。
然悔由中出而不以外假
曰吾何至此極。
搥胷痛歎
奔走號哭
負荊先師靈筵而告之曰基一知罪矣。
負荊從叔之門而告之曰基一知罪矣。
負荊同門諸子而謝之曰基一知罪矣。
已知罪矣。
治罪焉。
自此以後
杜門廢處。
盡絶外事
心心念念
念愆思過
自處死罪人。
以是終餘生。
則猶或有萬分之一可恕之道。
而以渠之爲人
以渠之前所爲
决無於此事也。
則其亦慽矣。
其亦可哀而不足惡也。
吾輩之尙無一言於今番事者。
其所祭文近始得見。
固無可及矣。
又於其前後作恠
都無一言者。
重違從叔無辨不較之嚴敎
所以每忍而置之也。
(從叔自有基一事後。
常戒門生子姪曰。
彼雖無狀。
吾當善處
太上感化
其次包容
包容如何
無聲不較而已
無辨雖好。
自修尤好。
較固好。
自反尤好。
以是鎭之。
不使對擧生梗
此非吾從叔大德量。
其能如是乎。
)又
爲其可哀不足惡。
寔出於於渠何誅。
禽獸何擇之意也。
座下所謂畏其氣焰而然也。
一向無言。
其於門生子姪之道。
反有所闕。
高明之發此論宜哉
攻討小人也。
不失公直正大體貌
而討之又得其道。
乃可服。
此又不可不念。
不妨彼此每相照檢也。
不避小嫌云云
正然矣。
若夫加麻錄削名事。
被削者何害焉。
便是光華也。
在彼而論其罪。
則不大矣
何也。
師生之倫。
何等重大
有千萬難赦之大罪。
可行此罰。
小罪是無而大罰是用
則用罰者非大罪歟。
假饒可削之罪。
豈可一人手而擅爲哉。
宜上先師靈筵
傍收同門僉議
然後可行之。
彼乃挾憾使氣
擅自爲是
是又於先師
果有一分忌憚乎。
仕者惡其同列
不告其君而擅自削去仕版
則是可曰有其君乎。
何以於是
大抵渠於師生之倫。
容易自絶
故又於他人
推用其習。
甚矣斯人之無狀也。
斯人之無已矣
特恨夫當日在座諸賢。
一人出言而矯其非者。
大賢門庭
四方瞻仰之地。
而失光損貌。
莫此爲甚
羞恥事也。
伏惟比日
在旅尊體何似
鄕庭安候
又承聆否。
麟錫親候常凜綴。
焦悶無謂
身亦傷暑
惺惺氣。
恒窩亦同病相憐矣。
公元1890年
從叔四月
支體麻木不仁
以至臥起須人。
想是昨冒風雪勞鞍馬
驅馳遠程
其所祟也。
用藥少差
然又以用藥之故。
道全敗。
眞元大虛
復常無期
此則近承消息也。
驚慮悶迫。
不容形喩。
噫。
重翁棄後學
墓土已乾。
而吾從叔巋然靈光之獨存。
白首不甚康强
吾儕零落東西
不能湊合成貌樣。
無前變恠層疊生出彼。
俯仰顧眄
悒悒無以爲心也。
更望座下持心益公
照理益明
壁立萬仞
卓卓磊磊
使四方士友斂衽起敬
而亦使羣小所畏也。
滿腔屯欝。
無地可瀉。
惟待座下一面
彼此牽掣
不容易
只增悵歎。
餘熱千萬自重
謹此奉謝。
公元1894年
答崔舜命(甲午四月)
麟錫白。
從叔父奄捐琴書
非特家門之爲不幸
實關斯文世道大運
則情摧割之外
又切公天下之慟也。
歲月變遷
經常事。
俯仰隕廓。
難堪任。
玆蒙寄書相慰。
奉讀悲感
實無握手相嚮
以洩放仰之同情也。
伏審比來
堂上諸節康寧
尊體旅食貞吉
爲慰之深。
麟錫奉親粗遣。
而五十無聞
只自慨然
以魯姿。
只倚從叔恃。
長有此日。
悠泛度了。
忽此依仰
地。
罔知攸爲。
乃承勸勉之勤。
不勝瞿然
若其見屬之重。
豈所可謂無似者。
明之爲失言也。
師門典型全然失墜
大可懼也。
不能以爲力。
誠願同門諸公之各輸其力而從之後也。
于斯時也。
高明者豈宜不思奮發振作
張吾軍
而使此衰頹者。
有以激勵維持而粗有所立耶。
更望千萬加意焉。
作恠
今四牋牘
專事詬辱
渠亦豈不知渠罪之爲如何
登机之肉。
走阪之足。
莫可奈何
以至如此
亦見其可哀也。
從叔丈。
承與彼人本不深許
而近則形迹尤露。
每爲其所擠。
此在尊從叔
非爲不幸
大幸也。
從叔不深許於彼人
不實疑於吾叔。
固所稔知
而特以與彼有世誼姻婭切近
又有讒說欺方之暫蔽。
而兼畏其奸毒
不能早辨於淑慝大分
固爲方士類之所疑。
則竊恐其或爲晩節之一大累也。
今焉如是
豈特爲尊從叔之幸也。
實爲吾黨全局之幸也。
請試思之。
一之凡百所爲
何如也。
從叔平生大節
何如也。
若使同事聯名
以示於天下後世
則吾不知論者以爲如何也。
豈不毛骨竦然乎。
今其爲幸。
何如哉。
然尊從叔一以無答於彼爲主
則竊恐其有不然者。
君子好惡之情。
公元1889年
不知善惡所在則已。
旣已知之則當雷厲風飛
明示而夬斷可也
又况前旣受疑於方士類者今不若是
何以能致遇雨之吉。
而得仰日之效耶。
去冬
見仁仲能知洪之非。
以爲勉台丈若能辦斷。
則吾之處義。
可賴而定。
吾固單弱
不知勉丈何畏於不能有爲也。
此友見識言論
何處得來
莫大矣。
竊爲尊從叔計。
不可但爲見擠於彼而止也。
然此又未必不在明陳達之盡誠如何
更深留意焉。
近得見明祭重翁文。
辭彰義正
無容改評。
以此陳達
則不不得力也。
洪之肆惡
言之何極
吾輩一番拒絶後。
更不呶呶
而彼則額額罔止。
渠門徒朴麟善。
名作長書而投之。
吾輩不答則又借咸平志學手而投長書
又不答則近又自作凶書而投之。
可笑勞攘太甚也。
尙氣凌踏
失性狂逆
變換無常
險譎莫測
渠之凶狀。
自畫出。
使人盡見。
所謂不足惡也。
且渠盡力出心理心純善
出自異端之說。
以爲華翁重翁說如此
程朱如此
孟說如此
又以渠與龍難容罪惡
至正道理
而乃兩翁窩主
程朱窩主
孔孟窩主
然則渠輩見德兩翁程朱孔孟乎。
兩翁程朱孔孟
見害
渠輩乎。
是皆未可知也。
愚騃沒覺如此
尙復何
但渠以重翁暫被渠輩欺罔
多少未當之敎。
發於詩文
不可使人聞者。
歷擧張皇
暴揚一世
則此其爲累於重翁將不細。
是則可惡可痛也。
渠又以爲重翁在世時。
有行權之敎。
而謂將還逐從叔吾輩祭文
仁仲未必聽渠所爲
若或至此則不小事
大抵前頭風浪不可知
吾輩只得相與照檢。
不失公直正大之體而已也。
如何如何
從叔遺稿
僉意皆欲印出分藏。
以來
開板柯亭遺宅
巨力綿。
不知何以爲計矣。
華翁文集
旣有雅言
固不甚急
重翁稿所當幷圖。
而但入洪手。
吾輩不得效誠
此爲可慨耳。
滿胷襞積
何時奉面而盡展。
睠望西雲
不勝於邑
謹謝狀。
公元1898年
答崔舜命(戊戌十一月十七日)
昔暫還家
投隙
先書繼枉。
無實而勉不逮
愧感之有深也。
歲暮天寒
遠惟侍奉體用崇泰。
學業務更精進
從叔台丈起居何如
懷慟萬節
想當如何
麟錫一榻大冬雪裏
期不凍死
佇有陽春消息
誠亦愚癡
其與伴友有所約語。
萬古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愈於已。
以此爲固守心法。
竊附昔日尤門傳授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云爾也。
盖旣不能保之於一國
要將守之於其身而已
此若無望
一七尺軀。
豈終無處置之道。
從此事皆信天。
覺心地澄然矣。
去國離家
自不任慟情。
坐此聞之。
國樣日就夷狄
人心日趍禽獸
亂賊漲天。
倫綱掃地
千恠萬惡
層生疊出。
至有埋炮進毒之變。
君父世子屢危僅免。
前頭不測驚痛
不欲生而有知也。
不知今日滔滔者之爲不得不亂賊比肩共職
而曰我將爲國
不得不開化行法做事
而曰我將守舊者。
果將何以擧頭
日出言語心事也。
愚於高明
有欲因前面忠而更煩者。
向來取辱之事。
尊旣明言非其心。
而又深加痛歎
雖非其心。
不能無失其間
最是留京一事
所以取辱爲大失也。
請勿復爲而强而後諾。
卽已斷念否。
雖已斷念。
益明其理未害也。
今日何如時。
京城何如樣。
可以爲留乎。
留京求食與官外。
無他事也。
今若於亂賊禽獸䕺中。
求食而得富。
求官而得貴。
亦將如之何哉。
豈不夢愕乎。
痛歎於取辱而若復居大失
大失而辱上加辱。
又將曰非其心乎。
愚亦畧知高明有心也。
高明讀書師友
又有從叔丈之大名節。
多聞見。
豈不知今日得富貴之爲辱也。
特初欲得科䆠。
因而名節事業
從叔丈之爲。
此心留京。
殊不知士者以道求科䆠。
隨時名節事業
不爲名節事業而枉求科䆠也。
此心旣較緊。
因心又滋欲。
故雖時移事變
至於罔極
而猶有繾綣不解
沈漸不省者。
且留京累年
多交文人才士
持名自好者。
今皆樂入於彼。
而又援其所知。
巧言以誘之。
自好者皆樂而誘之又巧。
或有未甚驚恠
未忍决裂者矣。
於此只得不留京。
夬夬其行而已
不留京則以今高明痛歎取辱之心。
尙可望於樹立
纔留京則雖以高明之讀書聞見
難免狼狽
樹立狼狽之間。
高明自將以爲如何
不難知。
萬古天下大亂極變
如今日。
今日樹立狼狽
使在古而今視之
美惡何如
可知後之視今。
因亦知明友之相待如何也。
愚此重煩
朋友之盡其道也。
此若贅言無用
幸已極矣。
若其當言而見用。
幸孰大焉
高明察之。
萬里未易復會
永冀自愛
公元1906年
答崔舜命(丙午八月)
元賓便。
惠以書寄
慰豁積懷
從叔罔極之行。
天耶人耶。
此日此變。
可以夢料耶。
從叔丈。
有無
不得
愈困愈亨者。
子姪門人知舊
可以爲心耶。
人凡逆賊之外
大小貴賤萬幾億。
少有本色心膓
豈不痛憤欲死耶。
天地鬼神
豈其無拂鬱耶。
若乃譏以受恥辱不死
食彼食而不死者
誠非正見也。
若然蘓中郞洪忠宣
我東淸陰先生
皆已死而人且譏其不死矣。
死固爲節。
不死何傷
君子捨生殺身
惻怛其仁。
炳烈其義。
無少矯飾
無少撓屈
直窮到底
有餘地而後
死至而死。
得正而死。
方是成仁就義
不然近名而動不以天者有之矣。
偏節而殉不以道者有之矣。
大賢以上
似或不如此矣。
一言
使蘇洪淸陰
不知權量
不窮到底
不耐恥憤。
遽爾自决
豈不淸快稱誦
少欠完洽。
且使孔孟程朱聖賢之死大節
自有極當至全底道理
不如今議者之所見也。
未知此譏或出於出世居官者之口耶。
彼之日受恥辱
日事仰食讎夷
宜有死心
未有一死。
尙能責人矣。
從叔丈年前被倭執還時。
已多是譏。
今更紛紜
不足辨彼。
而於從叔丈。
曾據已見奉及。
必事有前定而深可此疊牀之獻也。
知卽承安泊信奇。
感幸何謂
再從氏承作覲行。
願繼卽有詳聞也。
今聞扶安李友左右將作行候謁
果否
行矣則愼
攝是祝。
麟病與憂。
不死恠矣。
重菴集。
華東史。
世禍是急。
不可已。
幸賴西士用誠出力
印畢冊到。
鋟及三之一。
過六七個月。
似亦見畢矣。
史編跋文
承禀島中後代幸甚
蘆沙碑文改正果好。
但只說得主理
正見聖宗旨意
不必屑屑言主氣者之如何。
盖有難便處也。
裁量焉。
力疾呼倩。
留萬不備
答崔舜命(丙午十一月二十五日)
公元1889年
痛哭痛哭
天地太陽正氣存着不得
而尊從叔勉庵先生竟沒於倭奴之對馬島中矣。
前後萬世
豈復有此事耶。
先生忠節義理
無等彰著天下萬古
世變痛憤抑寃。
曷有比擬天下萬古耶。
天地鬼神之齎憤當如何
宇內血氣之含怛當如何
上而宸念
下而輿情
尤當如何
至於子姪門人知舊
不須論也。
不知古之蘇中郞洪忠宣金淸陰先生
皆得還國
先生不然
何故也。
豈天欲彌光先生之義於大宇
彌彰巧奴之罪於萬國
而彌結寃於我國人心。
以亟助發三戶之勢耶。
不然何爲起隆耋老人。
擔着軍旅事。
而必殞命異域耶。
嗚呼未可知也。
十一月十六日出書
日前來到
患急報。
憂念方極
忽自京有以訃音通者事。
卽在書出翌日矣。
臥病
急起衣冠設位
大聲一慟
氣塞欲絶
孰知此心之如是痛耶。
再從氏與五六士友
豫往臨終
治喪以禮
不幸幸矣。
諸其凡百
萬里絶地
不無所憾。
然此係小節
亦復如何
左右聞訃卽行
不得不周旋待迎耶。
竊計日子。
今幾返柩至本宅
想像號慟情境
忍而爲心耶。
第望喪人親戚門人
各皆節哀自保
克終大事也。
前書委問治喪等節。
要詳對急報。
然喪在家在外
未有懸殊
層節別無可詳。
且對已無及矣。
旣有草率所對。
呈上
初喪以後經歷葬所葬擇等事
更次奉問也。
病迷不宣
謹狀
答黃致默(靖乙巳四月)
柳麟錫再拜覆霽軒經執事
貴鄕申生奉均。
來留鄙所數年矣。
因問本鄕士類崇望者爲誰。
遂以執事對。
盛稱德義文章氣節之高。
盖今萬古天下罔極之會。
有爲扶持
必待多少陽類
執事則其人也。
麟錫傾心注慕
不能不深矣。
吾友池士元近以一函致之。
執事書也。
夫不面而書古道也。
執事行古道於麟錫之無似。
是果何等盛德
執事寤寐想像於鄙先師華重三翁
而於省翁。
盖有執贄請見之願而不遂焉。
用玆眷與之情。
加於賤身
此其厚意
如何
感激惶悚
未易言喩也。
其於賤身
亦有以相感相應
不欲爲漠然者。
麟錫只一妄人也。
惜乎所敎。
過當微分
而君子將不免失言之爲歸也。
然以所遇境事之罔極而爲之深痛。
不暇論人
姑假奬與。
執事之爲心惻怛正大
非夷所思
盖亦可見也。
其爲陽類有以扶持者。
信無疑執事
麟錫傾心注慕
益深且切也。
更望執事寒松屹柱之自勵而必有爲焉。
麟錫誠願一奉而承誨。
激懦起殘以有立
終不頹倒
而身病路遠
末由遂誠。
鄙懷不止於邑而已
惟乞執事每因風賜敎
俾有警省幸甚
申生行。
畧此布謝。
伏惟鑑納。
公元1906年
慶士明(文秀丙午六月)
再奉面而懷未盡者。
一辱書而殆庶
加之示枉。
枉則盡矣。
感且欣滿。
難名言。
謹審尊體在旅貞吉
及重慰仰也。
時禍思之又思。
罔極罔極
將焉于逃。
天可階升
地可鑽入
階設鑽。
可不扶。
可不救。
臥病窮山
所望者天。
或有命。
修事在人。
人事多恃座下
座下自愛自力
好以謀成。
愼厥思永
開礦之餘。
猶有片土。
驅民之餘。
猶有三戶
所謂新學校。
傾陷全國人心而無餘。
盛憂及此
逈出思平見。
此將
奈何
未盡傾陷之前
天其或者掃却而拔回耶。
歎財難而喩以魚水
眞箇爲然
彼賊愈竭財而我人愈惜財。
便成用武無地
亦將奈何
一番事機出。
或有甚麽道理耶。
多少難盡言盡意
只憑申車二君口詳也。
凉風起。
掃榻等候
只乞加愛。
公元1889年
答金汝忠(錫壬寅十二月二十一日)
四月奉扃承款。
洽然慰藉
季秋辱書。
繼以感荷
稽覆甚悚也。
卽玆大沍。
體有相。
區區仰祝。
麟錫病感常蟄。
朋會講說
有未能參聽上下
季氏允君。
又此來守冬月
是其好意
全然有負。
愧歎何極
向示箕陵會解散日。
浿水赤𦱒峰鳴之說。
此實有之則誠恠事
箕聖陵寢
與其開小華之遺地
旣有當日千萬非理惡風色。
不久又有觀察以下削髮之事。
以華作夷。
以人作獸。
如此罔極大凶境。
太師英靈
山川鬼神
自宜有憤怒示變。
若謂區區淺誠之所格則非也。
然旣屬恠事則不當翻說也。
如何如何
歲窮矣。
爲乞餞迓增祉。
公元1906年
答全參奉(▣▣○丙午)
尤庵母喪外艱內艱
皆有意義
而稱內艱勝。
故從尤翁說。
擧世皆然
合墓妣位或祔右處。
行祭以淺見則各設從其當位
合設以西爲上似宜。
庸學引詩書
爲明其意。
直說處着曰字。
永歎取譬說處着云字。
爲性道之綱領
性爲心學骨子
實心無性
性外無心
知此則知庸學序之言心與性矣。
妣位書某貫。
我國爲然
禮家多不書
國家不書古禮
妾母祭止其子。
情宜壓於禮。
朱子有言妾死附妾祖姑
則不世祭之說可疑
據此或可開世祭之一路耶。
古士祭禰後祀四代
程子義起。
有服不可無祭。
甚當理。
長房微室微家。
次長房權奉可也
若無次長房。
宗孫別廟權奉可也
豈可遽然埋安乎。
聖師祝文
御諱當書。
先君後王
尊之以君父
祝文稱屬。
幷稱當然
婦人服。
復古深衣則甚好。
比干萇弘草。
萊公竹岳墓樹。
今閔忠
可言誠到神感
大聖至誠
未必有此。
平人女子
昭君靑塚
崔瀅赤墳。
亦有之。
文天祥之燕獄。
崔勉菴之倭島。
古今同光
言宋大綱正。
實語也。
豈實不正假稱以正者哉。
不欲觀禘是私談
昭公知禮
是答他邦人語。
不得不異。
鳥獸不可與同羣。
子之素意
而因而發是歎。
亞聖豈以無道天下不見齊梁之君耶。
見齊梁而道不行然後
不得已而著七篇
與姜允卿(祚永○丙午三月二十四日)
前蒙眷念
十數士友
枉問賤病。
何感如之。
謹詢平安返稅。
經體益衛。
仰祝。
麟錫病同昨㨾。
聞勉翁已擧事
純忠大義
益炳今日
然事未完先發
只率五百軍。
南下光州
南下之意。
想必有素聲援
兼爲據城辦器糧也。
賊强我弱。
事又蒼黃
未知何以爲計。
古之能於將者。
篤老則必解鞍掛劒
今勉翁年近八耋。
聞在俎豆
可堪爲。
晝宵伏念
失味失寐
顧此病狀
運動不得
至受出大便
座下目睹
膚是不能起兵助勢
不能赴幕效誠
慙悚夢歎。
無以爲心。
扶國扶道。
在此一擧
大人格天
天必眷顧助成
惟是之恃。
惟是之祝。
座下於勉翁。
景慕非比他人
令子出入其門。
何以爲心。
又將何以爲助。
謀慊已無事。
有事也。
自此送人致書以謝。
而前送三人
二人向陣所。
一人纔還。
難求可使。
念那上勉翁門弟
必卽赴陣。
裁書乞付其便。
自餘不備
公元1909年
金友三(益炯○己酉十月二十五日)
體事安寧
麟同陶史遣免。
此胎三札。
一去樂安炳瓚。
一去康津金士人永根。
(似移近邑。
此是重菴及金吾南門人
膾炙易尋。
)一去忠州梧甲尹進士正學
皆緊莫緊。
不得不傳致。
有爲勸起。
座下林同門。
易於勸起。
座下士友中。
最有勇往不避艱險之好性。
敢此仰懇有行
然此係私事
焉敢爾。
天下大義大事
故有敢爾。
乞賜深諒。
且望與林偕臨
公元1894年
沈景命(宜性○甲午五月)
欲爲正學之意甚篤。
不亦善乎。
今世
豈非春消息
尊門
豈非積善餘慶耶。
以哀明睿之才。
用着眞實刻苦工夫
何患不及古人成就
求道好心身外
更有甚事於此者。
朱子世間萬事須臾變滅
不足胷中
唯有窮理修身究竟法。
思之眞箇如此
且先丈平日愛之欲敎之心。
亦必在此。
此其可已耶。
甚善甚善。
然學貴立志
志貴篤實
篤實虛僞
虛僞不濟事
最宜猛省立志之初。
高明豈慮有此。
然宜加勉於所無也。
欲邀賢士共處
此意良亦善矣。
未有其人。
請先以己心爲嚴師
而所讀書中之古人
爲之尙友也。
家禮付上。
增解有難暫離案側。
以集覽代呈。
事文類聚
本不藏於舍從家矣。
禮書固當急講。
類聚等書。
豈非所謂不急之務耶。
請更思之。
公元1898年
沈景命(戊戌七月二十四日)
公元1889年
還家時得承在京問書
起在程。
稽謝至今也。
卽玆秋風萬里之外
不審侍奉萬寧
起居百重
棣樂眷吉。
一門尊節安旺否。
於景失學是悶。
於女息多病可念也。
損末來此尙遣免。
與同志畧定義諦。
曰萬舌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愈於已。
竊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
來書愚陋
爲說優批蕩滌前事
習齋
勸其陳疏自首
何其所見之差也。
愚與習齋萬死擧義者。
爲討弑妃辱君。
滅四千年華制度
壞五百年祖宗典型
糞壤禮樂
禽獸人類亂賊讎夷
其事固可曰忠也義也。
實非開化所謂逆黨匪徒也。
果有可以自首蕩滌者耶。
愚陋則有召命而許以忠義。
上疏陳情
若其改悔自首
前愆自新之批旨。
非出君上本心
而出於開化侮弄手段
國事罔極
此亦可見。
豈可以是爲優批而喜幸蕩滌前事耶。
習齋召命自陳疏。
自首而實其逆黨匪徒之罪。
乞其生命則果何如
忠義不可自處
以罪儒者處身
只管義理
不念死生
不可俗輩胡亂也。
此雖出於愛之之心。
而習於輦轂下滔滔說話
亦似被人强勸
自是不可發諸口者。
諒之也。
且賢座之留京。
大段關慮
明言之。
今日何時也。
亂賊夷狄恣橫之時也。
此時追逐於時輩。
得寸祿。
是可曰榮貴爲人艶羡耶。
是可曰光鮮而爲門戶計耶。
或諉飢寒所迫而豈至是境耶。
又况爲無限危險
且置道理
少有智慧
當如避箭避火之地耶。
勿言學制近淸。
同歸開化
勿謂衆人所同。
由於陷溺
一言
勿之爲焉。
而卽歸家養親讀書
而兄而弟相戒征邁
爲眞正身名門戶計也。
坐此有聞今日所謂經義齋。
治事齋人皆爭赴
有以尤庵後孫薦者。
爲其長官者以其才不逮
不許之。
於是公論大騰以爲尊慕大老之地。
豈可恝待其後孫。
長官幾危
苟有眞公論。
當曰尊慕大老之地。
豈忍使後孫入此。
長官
亦當曰吾旣汚身。
何忍使大老後孫汚。
而今如此
使大老有靈。
以爲如何哉。
人心陷溺至此
尙復何說
賢座曾以爲如何
慨歎之餘。
適此及之。
神迷畧此。
更冀自愛
公元1910年
答李▣▣(中善庚戌正月二十八日)
已慣聲華
書更敵面
新年侍體增祉。
溸祝。
義下病與齒添。
爲國務義。
欽誦不已
然彼倭以淸之大。
不敢抵抗而畏劫。
以俄之强。
輒見敗衊而退縮
今以幾百未鍊之卒。
欲敵彼掃彼而濟事
老惛之見。
似勇非勇
勢必不及
須奮發有備。
完全爲圖。
期就大事
愚雖老昏
畧有經歷料量
可幸采諒否。
早晩見枉切仰。
自餘不備
答金元瑞(一澤庚戌十一月十一日)
贊領崔文瑾還自貴社
奉讀賜函。
滿心忻感。
况承淚橫血沸。
出於公憤忠義片片赤心
而以智勇財。
歸宿於團合之力。
擧大事
用盡國民之道。
又聞於崔文瑾。
座下血指誓辭
結合三百人士。
一心成團。
氣槩張旺
噫。
哈爾濱地方。
已起安義砲聲
殺却伊賊魁。
將掃却全賊。
快復大韓。
必也又基本於此
人氣百丈
曲踴巨踴也。
不佞老劣人物
有心無策
慙據非
分。
只望內外地一英賢同胞有爲
而望先在座下一義團也。
此收遠近名單
非曰軍案。
只是案列同義
爲致團合之力也。
有許尊啣。
玆奉錄於案中矣。
崔文瑾言早晩駕當一枉。
是何惶感之報耶。
不敢請。
固甚望也。
呈數件文字
覽可俯悉此中梗槩矣。
不備謝禮
公元1898年
答閔▣▣(龍鎬○戊戌)
往事死不忘。
慟恨彼此一般
盖道之大否。
國之大禍
斯人之大厄。
如何可言
吾輩大義起。
無成有敗。
自知罪之莫大
綱常禮義
中華之以傳。
祖宗之以守。
國之所以爲國
人之所以爲人
幺麽幾個亂賊
引結禽獸不若夷狄
構成大禍毁滅之。
彼亦敎化中生育。
君父臣子
而乃爲此
特擧一國
任他亂賊構成大禍
大禍之後不復痛迫懲創
以有變動因仍
其禍之流
滔滔胥溺
其亦甚矣。
國有同休戚之臣。
豈不傷國之亡而欲其保哉。
不知保國之所以爲國
乃爲保國耳。
辱君弑妃而綱常絶。
夷邦獸人禮義滅。
綱常禮義滅。
則天斁敗無可憑恃
人心乖亂無可收拾
不此之恤而欲保國。
理之所無也。
國與爲夷而存。
寧爲華而亡。
人與爲
獸而生。
寧爲人而死。
况爲夷獸而又必死亡
又况死亡之且必速乎。
且國之存亡
在乎人之有存亡
而政之爲擧息
綱常禮義之道。
夷狄禽獸之法。
欲得人爲政。
所得非爲政之人。
而必皆敗政之人。
聚敗政之人而欲存國。
亦理之所無也。
且也國本惟民。
民命惟財。
財聚則民散。
民散則國亡。
敗政之人聚而所務者財用
財用則國無如之何矣。
故使醜夷白卓觀爲財政則猶能節用
民得其惠。
本國之臣爲財政
則乃務掊克而民受其困。
於是一國民心
雖慟國變爲夷。
而又㥘國復舊政。
復舊政。
豈非民之所欲。
特懼其復舊政者。
非復綱常禮義之舊。
而但復務財用之政也。
使民至於如此
國可爲國乎。
嗚呼慟矣。
國事罔極
不忍言也。
惟有義兵知慟綱常禮義滅絶
而國夷而人獸。
而有萬不得已之擧。
今日國變
不得不萬古無之大變
而其義擧也。
未嘗不爲萬古無之大義也。
萬古無之大義
亂賊有力
擧朝無助
且各誠意力量未逮
不得伸此大義
使亂賊夷狄依舊橫恣
國事如彼罔極
天下之大恨而生不如死也。
然旣擧萬古無之大義
不得有伸於國與天下。
而卽於其身。
無有變以缺所
以爲大義者。
惟此一生忍痛含寃
積誠勵志
終有其力可振綱常禮義於一國振之
無其力則以一身而守之必有終
先王培養之澤。
不敢負也。
父祖正大之業。
不敢忘也。
聖賢訓戒之至
不敢棄也。
皇天畀付之實。
不敢慢也。
而身亦不可以自顧自重也。
此意欲奉質於國內同擧義之君子
而因以請敎焉。
今於座下而先之。
座下垂察焉。
答兪舜明(哲煥○戊戌七月七日)
公元1889年
歷承一日之款。
雅容觀。
至今藏之中心矣。
三月賜惠音。
不棄
若加之以不敢當之語。
此身罪大。
不覺愧赧也。
卽者孟秋
謹詢侍奉體用珍相。
理致行之功。
日以精篤
高明質旣美。
早得津丈薰陶
又處衆士琢磨之中。
其浩詣有可以士友間誦譽。
書辭中語參會
而窺其高者。
千萬自力
有成就。
豈止一身事也。
區區每向士友爲說界破儒俗之分。
壁立人獸之判。
此時不得不以此相勉。
固知座下於此見己透過
今因垂問
又爲奉道欲於己勉之中益加勉焉耳
唐突及此
還覺悚仄
麟錫再到此。
尙遣免。
同伴大都無警
丈以舊患眩氣。
頗苦。
今些凉生。
小可
定義諦。
華夏道理
不得存之於一國
則今只準保典型一隅
加一日。
猶愈於已。
至此情極慽而事極悲矣。
千萬盡翦。
更祝安侍懋學
以副溸用。
公元1907年
答申士賢(鉉國○丁未五月)
公元1889年
昨年六月惠書
承於冬初
今正月書。
承於春仲
不棄
在心曲間。
非無便可乘。
而自冬至
病重神耗。
頓匣筆硯
往復人事
用是稽謝。
噫。
尊師不顧年老
不計勢乏。
擧大事
被執賊奴而遂解。
義正氣厲
彼之凶猂
猶知敬畏
不敢加害
累月經厄。
氣力更健。
固知神助素養益驗。
旣極聳慕
左右爲師赴難
同勘禍故。
處得偉壯
彼凶畏伏
擧世竦動稱歎
更極欽服
此宜先書致慰致敬而謝。
一幷闕焉
若無心然。
大度設或寬假
自心悚愧可言耶。
勉庵極壯極痛。
天下同然
而處地自更別。
時變不忍不忍言
無可奈未如何。
無事時刻延命。
又極愧極健羡也。
謹詢比辰
侍體增重
溫繹益深熟。
量處變。
有出尋當否。
區區願聞。
麟錫去月。
連遭從叔母本伯氏喪。
情私摧慟。
自堪抑。
病勢僅能出門庭。
史編鋟事已畢。
方始印役。
此固大事
當此危迫
士友興義效力
至於速竣。
自是奇幸。
聖廟草創苟完
以今念
日得奉安
當此時。
以爲不得已
他人以爲迂也。
無限所欲言。
神迷而縮。
更祝千萬加愛。
公元1914年
答金▣▣(鳳瑞甲寅二月十日)
前因車金二君
奉聞整衣於此地。
所操可知
便已知面知心
今惠以書。
知又不我外也。
仍審旅貞體安。
慰甚。
不佞病與齒添。
非恠伊常。
亦復奈何
一劑大補。
寔是心貺。
未吞。
已若效然也。
感感
力疾艱倩。
冀常保愛
公元1906年
答李命叔(煕丙午四月八日)
居常耿溯。
玆拜翰命。
慰敵拜手
謹審尊體崇福
重以仰賀。
麟錫時變罔極
定浮海之遠行
顧患脚氣
席間運動
全須於人。
更因多灸。
元氣大脫。
莫可收拾
驗前推後
寧甚難歇。
以此而行行不得之事。
思歸故鄕
靖獻上天
然何忍目見彼形。
身受彼制。
痛憤溘然也。
短氣縮。
欲長不得
更冀千百加重
公元1907年
趙和甫(利杰○丁未四月)
逢別。
因復渴想
承書慰沃。
審賀體上百重
眷內一慶
勉庵喪事
玉汝凶變
氣塞而已
更復何言。
麟尙病矣。
世禍誠難生見。
未知何不死也。
刊史聖廟兩事
迫此世禍有爲
殆亦天意所使耶。
再西之敎。
稍减病。
世稍弛禍則爲之。
難望其必然也。
短短謝。
餘祝加愛。
公元1889年
答李命七(完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以忠逆正邪華夷人獸剖判萬古大義
相會周旋
其誼胡可忘耶。
惠書
至今
近而未遇
遠復相望
冲悵可知也。
卽玆凉天
侍學何似
伏惟百福
伯氏丈近節安寧
丹越同義諸公
各自保重
萬里之外
面面懷仰
麟錫還家
本只爲終喪私情一事
故纔經禫吉。
起踐入疆初所言國不復舊
終客遼東之語。
旣再到此。
定義諦。
萬古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愈於已。
其如而已矣。
不備謝禮
公元1906年
奉時卿(天泳○丙午閏四月)
向者東谷
連數日臨賜誨言
有問書。
繼又遠枉。
何感如之。
然書至坼函。
在衆坼中。
未省覽。
是亦臥病故也。
及金箕洪因尊敎提起然後
覓書堆果得。
不勝愧悚也。
駕旋以後尊體連安旺。
仰祝。
麟病無加减。
見奉安聖像。
當卽還鄕矣。
來書要有一言
庸陋何敢焉。
座下治功令有能名
之而學問
又痛時變
篤於守義
勇且正矣。
仰望不暇
安有贅談妄說
奉勖者哉。
觀世爲學守義者。
非不多矣。
爲眞學問守義
則固難箇箇可信
惟絶去私意
至死不變
爲眞學問守義而有可信
愚今以可信座下
不敢以難可信座下
座下自立卓然可信之地。
而爲之策我無可與否爲人
同歸可信也。
如何如何
難强病力
盡翦所欲言。
惟照察。
公元1898年
答李▣▣(冕宰○戊戌七月十二日)
昨年有數惠書
書有勉勵語。
稽謝而拖至今日。
是則有我心不如人心者也。
書卽見失。
今欲答去。
有未得其意者
不誠亦大矣
皆難望盛度之有恕也。
不審邇者萬里之外
侍奉動止泰否
持心秉義益篤否。
一念昔者一心同事
始終積苦之爲。
未嘗不有惓惓不能忘於中情者也。
麟錫前事
多蒙相愛憂慮
今到此後。
恨不遂爲天下國家
中華餘脉之初計。
不忍自棄
與同伴爲有約語。
萬古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猶愈於已。
竊附昔日尤菴先生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
未知尊意以爲如何也。
在此固當勿恤失得
只如此做去。
回思故國同義士友
獸食外迫
人心內壞。
遑遑急急滔滔汲沒之
中。
何以耐艱而保貞。
然雖極地頭。
惟各思保而已
左右與紀仲。
同族同隣同心
宜相征邁奮發
不忘其初。
以副遠外朋友之望也。
此外更無他言。
敬謝
公元1897年
與朴▣▣(弘植○丁酉)
昨日之欲奉未奉。
悵甚。
未審宵回。
旅候晏重。
石樵狼狽
固是豫料
而聞之猶極怛然爾。
且聞其决意再擧云。
甚矣不解事也。
不信人言
奈何奈何
以我挽止之故。
目我以坐開化云。
誠亦可呵耳。
第思將來
有無掣肘之端。
不得已起身而去。
起身之際。
不可無標見所志。
故題三十三字。
曰在彼則謂我匪徒而惡。
在此則謂我開化而射。
兩失並至。
可以去矣。
遼東客題留舘云云矣。
彼惡此射。
中庸所謂無惡無射相反
自訟其德之不足
亦慨其時不幸也。
此行雖若急遽
聖人接淅而行
丈人隱者亦有至則行矣之事。
可免人大笑耶。
樵室內婦德罕比。
迨此患節。
未見快瘳而去。
自愧若泛情耳。
幸須到底調治
速臻有喜焉。
愚與座下同是洛陽人
萍逢此地
用情與他自別。
別去悵何如之。
第望有後會耳。
餘惟祝客地始終保重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