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H 页
答禹季用(钟夏○乙未闰五月)
多年渴仰。远赐情讯。慰沃不可量。伏承祥禫已经。何辞仰慰。体度有相。实叶劳祝。吾从叔三丧之毕。彼此恸廓。更不可言。惟典型之日远易忘。绪馀之年久易荒。又彼此之所共兢惧也。今日世变。开以来创有者。特丁吾辈生辰。又何惨也。惟交勉胥勖。奉守我三先生卫斥大义。致死于圣贤门庭而已。无他事也。所谓东贼。又是甚许恶沴。一时波动国内若是。贵乡尤被其祸。尚今未息。诸士友家。皆离散失所。闻极惊叹。无以为心。座下独不摇动。恐于理为长。我既操守。虽贼宜敬。我既清贫。贼必无意。有可恃。无可恐也。承读邹书。尽究全篇。见得天理人欲剖判底为其机括命脉。都贯了七篇中句句字字。又认得他经传亦不异趣。可谓善说约。又因推去于古今世级隆杀人物高下。都将此裁决称停出来。又可谓善推广。就此说底。要做推人底。要自反为尤善。想已自会得如此。乞加涵养。务致崇大。实远友之望也。麟锡南迁。自是宿计。去月拔宅而来。奉老挈幼。得免忧虞。且得团会大小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L 页
家为幸。但夷兽之祸。急迫之势。甚于他乡。然倘来不免底。岂分早晚。只同士友安心处变而已矣。桃津兄披乱远临。既摅深怀。兼重行讲习礼之席。其为慰幸。别于他时也。世乱穷极。奉际未易。祇觉惘然。更望勉进德学。用张吾军。不宣谨谢。
答禹季用(丁酉七月)
麟锡稽颡白。麟锡罪重且大。奄违慈颜。又不能守制。为狂妄之举而有颠沛之行。当为人斥绝。而特蒙垂问于万里之外。哀感之极。无以为心。且承明示乞援之不可。自守之为正。用意之勤。察理之精。不敢不服。然麟锡之不直入清都。退寓此地者。其意盖已有料量矣。但其所以为意者。不但如所教。秖依寓居之我人。与之周旋而已。盖将图立根基。延入同门士友与凡一国之有志节有力量者。既有以共免罔极之祸。又有以共作长远之谋。此其定计。自以为盟诸日月而不可已也。士友其亦必不以为迂远而别求他策也。念昔死友洪励志当讲和之初。为言可曾同志于辽东地。成洁净一大局。吾侪犹以为迂。安知今日有此事耶。如见九原之莞尔也。承于变初。与一二同志。避至谷山山中。此恐有未及思量者。洪涛所及。何处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H 页
可免。既不可免。又孰如在家自靖之为安静耶。必欲避焉。愚则以为一天之下。未有胜于此地。未知盛见以为如何也。信后半年。伏惟尊体益护。崇德辨义之功。日就高明。向𨓏之情。在远愈切。麟锡不死。而时与桃津兄痛叹天下事而已。自馀荒迷。不能尽次。幸赐恕亮。
答吴圣阳(凤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
昨年清圣庙讲会。特赐驾临。俾遂荆愿。极感盛意。但时偬扰。未能款尽衷绪为可恨。继又远寄翰命。垂问旅寓安否。重以慰荷。顾常沉病。加之时骚。有便而未有修谢。惭悚无已。盖同渊源同声气之义。不翅深重。每愿从容于风下也。即玆孟春。仰惟尊体万重。溸庸之至。麟锡今初旬。来泊弓山。带病登程。多日劳攘。气惫颓顿。久不自振。勉翁安候。以时承聆否。闻此丈久营西驾。门下诸公。有可以周旋耶。甚愿有此好事也。重庵集。因时扰不得已停止。尊座在尊慕之地。想亦慨然于此矣。强疾呼倩。不能尽所怀。更乞暑天。千万保重。
与吴圣阳(乙巳三月十七日)
谨询春令。尊体百重。宝眷一庆。仰祝之至。勉翁前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L 页
劄疏。纯忠竭诚。万世有光。至于再被犬羊拘押。愈增名节。少无如何。而为念国家事。不胜痛忿。宁欲溘然。麟锡冬春。卧病于柯乡。近才起往本第。因复归寓谷云山中。劳攘惫顿。自难形容。路次谒华翁祠板。见景学。则为言入京时得与左右会。左右许以协力华东合编刊印事。故近促邮便致书有报云。而前者亦因士友闻左右之有此意矣。盛意岂不壮矣乎。盖此编与春秋纲目相终始。实师门莫显功。而斯文万世莫大事。此事得成。岂曰少补哉。此乡有金都事益赞。重翁门人也。先已有倡于此事。左右又以勉翁门人。相应合心。以彰先师显功。以完万世大事。是何等幸也欤。千万勉力。这间多少曲折。专托俞大卿就为面商。垂谅焉。馀挠甚不备。更冀千百加爱。
与吴圣阳(乙巳七月二日)
别来数日。靡日不瞻想。谨询即玆大暑。体履崇卫。宝覃均庆。仰溯。麟锡到石溪后一向颓顿。合编刊谋。天下大事。实无此比。向日历叙。承许万数。此其用意迥出寻常。已广诵于士友矣。宣川士友。有朴雅瑜采闻此事。蹶然兴感以为此若不成。实天地间一大欠缺事。自许出万两。随势加出几千两。亦云不辞。其义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H 页
壮矣。又其所言以为办事几人。一番期会。大加商量。缜密做事。为斯速告竣之计。自当不远千里。其亦能解事矣。幸望以此意周旋。期完大事。如何如何。又以此意闻之春川金都事矣。金哀圣初委历高门。当说尽无馀也。挥汗不长。惟祝加爱。
答吴圣阳(乙巳十一月十二日)
奉书如奉面。审慰尊体万重。而承将行亲山缅奉。令子妇襄礼。仰想何等哀慕而悲念也。国事天乎天乎。奈何柰何。今处义举义势不及。惟有自靖去守。麟也所执。在欲保华脉。固将去之也去之。而惟最关念。合编登梓一事。是为天地间莫大事。惟其有世祸。为莫急务。若以麟也之去。有些缓歇。则便是麟也缓他大事急务。得罪斯文极矣。惟座下前今书。皆以亟竣此事为警。盛意所在。尽卓然矣。吾由座下而免罪矣。朴华南同门老成士友。恳为此事委往。而确于座下与宣川朴雅。凡其曲折。宜相商定也。承以勉翁命。奉华翁像。极是好事。既为此好事。而若合编事为伸华翁大义。有关阳复机括。比此尤大。又此事成就。便是承奉天地之心。不亦伟乎。馀病迷都剪。不备。
答吴圣阳(丁未二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L 页
恸哭恸哭。尊先师勉庵先生竟殁于雠夷疆土。呜呼。岂非天耶。树立振古无等之大忠大节。耸动宇内瞻聆。光明万世竹帛。于先生周无憾矣。其于国事世道何。门人知旧之痛悼愤冤。可复言耶。左右问患于马岛。迎丧于釜巷。尽弟子之职。无愧古人也。钦服钦服。令抱令再从二妙远访欣握。兼奉书至。审慰体事万旺。损末三冬贴席。寔未远鬼关矣。锓事来月可毕印役。从盛意采傍议。以定迟速矣。闻方营华勉影室。兼建讲堂。为兴学裕昆计。极是盛事。左右师事大名贤。兼尽职道。办就斯文大事。极善家计。必垂馀庆于无穷而此其权舆矣。承将驾言。馀俟面悉。
与吴圣阳(癸丑七月二日)
国事言之痛矣置之。麟锡来此五六年间。因金鼎甫历高门及他士友往来。连探安候。闻左右在今沧桑中。经百艰险而不少挫。为能闻黉延师。蕫率后生。以扶阳道。华东史入于雠夷手。冒险周旋。得以完璧。使今读书人者。皆如左右。国何至此境。亦何难兴复。诚极感钦。麟锡正月小晦。闻老妻丧。此固老者所不免。特坐此时地。悲悼不能不深。近日遭金权翁恶境于此地。此诚何变。此天地间。更难复见如此人物。心痛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H 页
气塞。真不忍抑。所营百无一可。而衰病相迫。为之奈何。鼎甫往还中国。交游得人。自此有可希望。盖在今日无所着手之时。惟深结中国有心人士。以图后计。计莫胜此。欲将再送鼎甫。有以营为。所叹者无物力可以办得事。顾今举一国。有力者无其心。有心者无其力。惟左右既不啻有心。又不为无力。不可不论此事于左右也。左右乐善好义。元不爱费惜金。十数年来。许多用力。不以数计。去年鼎甫之西也。出力又不少。有得交涉之路。此亦是左右力。区区多感叹。今于此似若可为之机。冀更设心设力。为有成效。大抵非左右。那得发此言。千万留亮。又须密勿无疏焉。万端托在鼎甫。不备状。
答崔舜命(永卨○壬辰六月晦日)
前月末。承读正月出惠书。无便尚稽修覆。而近日所赐翰命。又且继至。勤慢悬殊。感悚交至。前书见责以传言之过实。惶愧之深。然愚虽无似。岂至添造言端。只是以所闻传之而已。中间生讹不可知也。基一事既然矣。至于思伯事。初无所闻于座下。故亦无所说于仁仲。此或仁仲误听而传播也。然以此事。添基一之怒。以若座下之疾恶直性。反有畏㥘之状。此于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L 页
意犹有未满者矣。及见后书。座下不惟不畏㥘。反疑吾辈之畏㥘而若将大声讨之。前以区区姻娅之谊。少长之体。每称渠以龙溪丈者。今乃直呼曰柳基一。而斥之以乱贼小人。于是见座下理明气直。树立坚确。决不似吾辈衰苶气像。快哉甚可敬服。而直令人气涌如山也。来书曰柳基一代述沈能舜祭文。以极逞凶。以为重庵先师。因丙戌来忧叹促寿。是则归先师于不得正终。而加省翁以挺刃无异之名。今父师亲被如此大故恶名。而无一人出言以讨者。吁不亦可怪乎。身被削名于彼手。有挟私憾之嫌。故尚不敢开口。若诸君子一向无言。亦岂敢避小嫌。以益天下后世之笑也。噫。吾先师重庵先生。吾从叔省斋先生门下数十馀年。曰师曰弟子。请业读书。服事以父。受恩罔极。所谓柳基一者。挟憾生衅。转辗至此极耶。彼不知因忧叹而成疾促寿者。是果何如人之事耶。此直无德无义狭小小丈夫或有之事也。若道德君子以志率气。以理处事者。岂千一万一之或有哉。馀人不然而谓吾七十年读书。道成德立重庵先先生而有是耶。小人曰死。君子曰终。终是以正终也。君子小人一生断案。于此决矣。彼直说出熏心丧魂震惊失真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H 页
等语。而又有言君子正终。万代俱瞻之地。以此损德亏道之事。立證于万代俱瞻之地。致使万代之人。或不无疑议焉。是为为重翁顾惜。为重翁伤痛者耶。古之为弟子者。不没其师所有之善。今之为弟子者。必證其师所无之失。一生断案。一笔误决。呜呼是可忍也乎。又况无实事之可执。重翁于戊子秋。鄙从叔进禀正案文字也。既洞赐开允。追添一条于正文。(从叔所定本是四条。而重翁又添一条为五条。则此便是两翁所同为者。)又加修润于解说。其后又下书曰心说正案。既无异同。不须更提。自后四年。两翁不复以心说往复矣。于昨年十月。从叔进侍而再叩其说也。又却有大意如此。岂容更商量之口教。(心说往复。既断四年。至昨年春。重翁下书。微示更商之意。从叔即上书请其所以更商之意。则不复赐答。而至是再请。却有此教。是盖因基一辈乱聒。暂有拥蔽。旋觉未然。至此又却通畅说破。)而后数日。即下手书于基一。曰省老来见。心说归一。临死之幸。自今心说。勿复提及也。此直讲说之绝笔而论心之决案也。然则两翁自戊子后始终吻合于心说矣。庚寅正月。风祟之忽地发作。何关于是事也。特其间基一辈以翻案之议。左右强聒。或致烦恼。然岂有如渠言者。假令如渠言。非渠之罪而谁哉。(设谓重翁因忧叹而成疾促寿也。则不知忧叹更因甚事。两翁自戊子后。既相吻合于心说而不复提起。若非渠强聒激动。无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L 页
所不至。则岂有忧叹之事乎。因渠强聒激动之甚而至有忧叹。至有成疾促寿也。则是渠之罪容有极乎。)然彼岂不知重翁之必无是事。立證是事之必损盛德耶。是其狠愎回谲。千思百计。画出妙算。将以毒伐从叔持先师。为其资斧。以为渠死中求生之计也。盖彼于吾从叔。自丙子作怪之后。虽云改过。犹怀愤怨。乍亲乍疏。情态可憎。(甲申变服时。从叔称道基一之不变。渠闻此语。即地来谒于多年绝迹之馀。加意亲近。又向门下人曰。自今日以后。自以为复起为人。勿言昨日前基一如何。须看今日后基一复如何也。又不过几年。从叔与渠作诗。有樽前且喜故人情之句。则以为是用伊川故人情厚不敢疑之语而目之以邢恕。遂怒作长书以送之。特被宋文好晓喻渠大人。禁止而止。凡知基一者。皆以喜褒恶戒多疑善怒八字断其为人。盖其情态每每如此。)近年又有一二挟憾之端。(彼设香祝坛。自以为大事业。而从叔往至其家。不为登坛拜。因谓静江府虞山之下虞帝之庙。是州人所举而南轩崇奉之。故朱子为撰碑文乐章。若朱子徒以尊舜之心。创立此庙于后园无名之地。则恐涉疑殆云云。故遂深致憾。又彼为其大人求官至封君也。无论有无识。皆甚鄙之云。彼自丙子和洋之后。以为士者求官于此世。直可以禽兽目之。议论峻切。令人可敬服。今乃为亲求官。服儒出没于蹄迹场中。周旋曲径。以效近年贪婪辈所为。▦乱法例。荐▦阶除。紊朝纲损国体之谬习。何其以所贱事亲也。人言皆如此。而又适尹三希上书重翁。以为此丈之此时此职。便不光鲜。渠遂以是为从叔之所藉起。极为含憾。盖年前渠大人初得仕时。从叔作云潭行。路中有人言其得仕事。语多无理。从叔不信其言。略为办之。及谓重翁。基一在座。重翁为言近日事。虽小官必有来处。今圣存大人之筮仕。不知有来处。可异也。从叔因言路中所闻云近日人言之无理。盖多如此。可笑也。渠直以是为借人言而讥贬。又以三希所为。为从从叔议论。故致憾如此。盖此二事为挟憾之端。旨彼中来者所言。无不如此矣。)则日夜谋虑。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4H 页
期欲发狠肆毒。而适有从叔调补华翁心说。以禀重翁。而重翁为之禁止。则于是如得奇货。以行其计。其心以为于省斋。不幸有名分。以他小事不可如何。唯被之以背叛华翁之大罪目。以重翁而为之斥绝。又自为父事华翁。兄事省斋轻重(渠盖先师华翁后事从叔。然于华翁。及门最晚。又渠识见未进。故所得不多于吾从叔。十馀年亲炙。又当渠识见方进之时。故凡渠若干所存。尽得于吾从叔。是以当日服勤之道。尊慕之诚。初无轻重于华翁。丙子作怪时。重翁言言书书。自十馀年父师之语。而渠犹未尝以兄事为辞。今乃变为兄事之说。为为父师攻讨之举。假曰兄事。岂必如基一所为。为得十分正当之道乎。)之说而为之攻击。则可庶几矣。于是极意搆思。做出许多可其方之说。以欺重翁。重翁虽不之深信。而有时有投杼之惑矣。渠又作白云讲说。以劝尊从叔而所言罔极。则重翁亦有渠若作是。直是小人心肠之教矣。(恒窝撮举尊从叔别纸惨刻句语。书禀重翁。以言基一之代迷逞憾。则重翁答书曰。圣存实有代作藏书之事。直是小人心肠。不可诿以小失而隐之。此友适至。故示其书而诘之。则此友言内。此台文翰。籍日汗下。岂至借于于小子乎。此台之遣辞。如何干小子何事。语毕冷笑云云。)及从叔奉遵重翁教意。为正案文字。而重翁为之吻然相合。则于渠之计便成瓦解矣。然到此地。政宜幡然改图。以为正案未出之前。固已犯万死悖妄之罪。正案既出之后。岂复敢如此。思所以奉承两翁旨意。永图欢合。于渠道理固当矣。于渠计策亦得矣。顾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4L 页
为此。而益不胜愤恨。乃为翻案之议。累累烦聒于重翁。至劝以非常之举措。自任以汤武伐桀纣之功。(正案文字。有不合于渠意。渠当禀质吾从叔。胸中不有恶意。辞语不带恶气。唯平心舒论。只存讲学之体。则虽十反何害也。是不亦道理之所当然乎。顾乃以是为瞒过师友。谗激重翁。期使翻案而闷其不下法义之严令。则曰余日望之。终无好消息。其自任则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予不顺天。厥罪惟均。圣人所用之大权。顾安敢自用。语若辞让。意实自任也。在渠道理。固当若是乎。设若重翁先疑其瞒过而下是严令。在渠道理。固当左右周旋。期于无事。此岂人之常情乎。)诬陷攻斥。无所不至。盖至渠所上重翁昨年二月书而极矣。至昨冬重翁有口教于从叔而归一如初。有下书于渠而立定决案。则渠无复如之何而狼狈极矣。将匐匍屈首。强为革面改过之事则亦已晚矣。以渠善谋。宜未有长策矣。于是画此别算。以为如此则可以陷省斋于万仞坑堑。而无复自出矣。陷省斋于万仞坑堑。而自可以脱死罪而得生道矣。亏损重翁。岂不知也。持为资斧。不暇顾也。于是焉资斧一师。坑堑一师。而兀然自生于明明覆载之间矣。是其于重翁。为顾惜伤痛者耶。为无忌惮者耶。是未可知也。无忌惮于重翁。非特此一事。盖不可胜数而大槩有三。重翁于从叔。自出止案后。议论既吻合。情谊又欢洽。则渠宜自勉从。而乃以翻案之议。法义之举。强之欲作大贤之一累。此其无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H 页
惮一也。口教从叔。不翅丁宁。手书下渠。不翅郑重。则渠宜思奉承。而乃以口教归之昏耗。手书属之乱命。一喙唱之。众口和乱。(先师没后。闻门下诸人。皆顺基一意。同然一辞。归之昏乱。夫基一欲售其计而不顾先师则固也。不知诸人何故自犯无严之大罪。口教若是昏耗。则从叔奉教时。宜有一番说话。而何故欢欣相称以斯文之大庆乎。手书若是乱命。则方其作书时。宜傍禀还收。而何故奉以致之于基一乎。今乃云云。岂其事师以诚。存没无间之道耶。惜乎。此特暂为基一之所眩而未之深思也。)大贤分上。亦有昏乱之教命乎。临终之命。固断之以昏乱。戊子无恙时所教。亦可归之以昏乱耶。此其无忌惮二也。而其与此为三也。三者之罪。均一无大小。而盖皆无人心无天理。灭常败伦。不容不讨者也。无忌惮于重翁。已不可言。虽于吾从叔。其何敢焉。盖其平日恩义之结不须言。而其所以尊慕悦服者果何如。尝有以言言皆是。事事皆是称之。称其姿则曰可比颜渊明道。称其处事之正大详密则曰孔明是似。称文字之好则曰功化可至百兽率舞。至有圣贤降壬年之诗语。而恒言必称曰华门嫡传而道统在是矣。每侍而退也。亹亹同列而不容口者。盖皆称道悦慕之说话也。无端挟憾生衅。则曰尹镌也。曰尹拯也。曰叔孙武叔。曰匡人曰桀纣也。盖曰千邪百恶。丛萃一身。而一小人字。不足以尽之也。从叔一人也。前何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L 页
如彼而后何如此。渠亦一人也。前何如彼而后何如此。岂从叔前唯圣而后唯狂。岂渠先则暗而后则哲耶。是未可知也。假饶从叔实有如仁弘之恶逆大罪。在渠道理。宜如郑桐溪之善处。岂宜前后所为。为至此极耶。况今事颠末。自有正实。青天在上。鬼神在傍。万目在前。百世在后。焉敢诬乎。盖吾从叔于华西先生主理宗旨。平生信服。若太极之有主宰。明德之以理言处。直以为发前人所未发。而可与孟子性善之说同其功矣。出世儒万万之见。而可俟百世圣人矣。唯以明德以理言之故。而并与心唤做理。却觉有些偏重。盖心固有以理言以气言。各有攸当。而语其本分名位。则是合理气者。以合理气者而对明德之专主理者。则宜须有物则上下之分。于是反覆累年。著为心与明德形而上下说。将以遍质同门诸公而先禀于重翁。其意盖以为先师明德主理之说。既出世儒俟后圣。而唯心说未免偏重。反为所蔽于此而调补。则好个宗旨。可以无蔽而明彰于天下后世矣。此直出于尊师之苦心血诚。而非如基一所谓倍师者也。重翁览其文字。以为此心本分名位。先师固已属之形而下。特举世所已知。故无事于发明而不数数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H 页
出讲说也。今当以发挥遗旨为名。不当以追补旧说为辞。下教申严。则于是扫去前见。谨遵其教旨。为正案文字。以之申禀而获蒙吻然相合之教。其意盖以为先师议论。既或有偏重。拣取十分正当完备之训。立定正案。以为学者遵守之地。则亦可使主理宗旨。传之久远而无弊矣。此亦出于尊师之苦心血诚。而非如基一所谓倍师者也。盖举其颠末。则其信服主理宗旨。始终一致尊卫之诚心。始终一致而决非寻常人之所可及矣。此则可质神明而不可诬者也。渠于从叔。一则曰倍师。二则曰倍师。倍师之目。有可加不可加者。如其有害师之心而为是事也。则固可以倍师之目加之矣。如其有尊师之心而为是事也。则亦可以倍师之目加之乎。谓以从叔而有伤害华翁之心。则于情近乎。于理当乎。彼之加罪之说。一则曰致疑师说而调补以己意。二则曰立定正案而馀皆归不正。渠必欲有言极。不过曰自家见识。何高于华翁而敢为是事。此则别有说话矣。岂可以是为难容之大罪乎。是诚为大罪也。则华翁所谓尊畏先辈。讲明道理。两行而不相悖。勉斋乃朱门高弟而致疑于师说者非一。吾东前辈亦然云者。果何为也。杨龟山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L 页
以程门高弟而拣取二程说话。名曰粹言者亦何故。曰粹言则馀皆归之不粹言者耶。若如基一之言。而程朱之门。有柳基一。则龟山勉斋已为倍师之人矣。渠既加以倍师之名。而又不可不言倍师之故。则乃究得一说以为华翁以主理见斥于世儒。以斥洋见恶于时辈。背叛华翁。将以悦世儒时辈之心而求得美官也。甚至有吴老洲之说。(从叔所著明德说。历举古今以理言明德之说。以发明华翁之旨。其中有吴老洲说一段矣。彼以为老洲是洛下士类之所尊信。而之为权贵家外戚祖上也。故以求官之计。叛华翁而崇老洲。以永合士类而要权贵也。从叔若取老洲心属气之说而表章之。则彼所云云。容或无怪。特取其明德属理之说而发明华翁之旨。则其主意恶在其崇老洲。而是又可以求合洛下士类耶。此已语不成理。而至于要权贵云云。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心。而尤极怪悖。言之驱▦。宁以小人之口诬之。不可以君子之口辨之也。)甚矣言之无理。乃至于斯耶。以吾从叔积四五十年刻苦工夫。庶几为斯文大宗师。而末梢所营为。为是倍师而求官者耶。苟为求官。何术不有。而何必为是难容大罪之倍师者乎。苟悦世儒。宜尽改华翁议论。尽从世儒见识。而何故一向尊信明德属理之说。而其所为心说。又不尽合于世儒之所为说乎。苟悦时辈。宜自为主和之说。而何故一边出斥和大议论。其所论又皆是万万人所不敢开口者。而特以倍华翁一事而为之计耶。蔽一言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H 页
曰谓吾从叔以倍师者。是诬曾子以不善事亲也。谓吾从叔以求官者。是诬伯夷以贪于仕进也。何足多辨哉。(诬从叔以倍师求官。彼亦岂真不知其不可耶。特以自陷倍师之罪而无所逃免。自自为父求官之累而又有所挟憾。故以是加之。既以报怨而又为身谋。捏彼而自掩。援彼而自贷。计则巧矣。然罪上添罪。益使人如见其肺肝然。则亦何益之有哉。)大抵从叔所为。一一实如渠言。而渠以常情处之。则渠在无隐无犯之地。宜以书以面。从容陈达。用尽诚力。期于开悟。终至于无可奈何。则处之必求极当之道。不显其过。不出恶声。终不失吾恻怛之意可矣。顾不如此。书焉而不曾详陈。面焉而不曾备达。唯向人说话而极口捏诬。代人述作而肆笔逞凶。或摘抉句语而惟疵是觅。或变换辞意而惟罪是成。百方锻鍊。犹嫌未尽。乱下拳踢。犹恐不快。是可曰常情。是可曰极当之道乎。华西门下。旧日受学者。在在远近。尚有几个人。而其卫师之诚。不可谓皆不及于基一。其处地又既不如基一。则其所为宜有先于基一。宜有过于基一。而惟基一则宜居其后而宁为不及矣。惟一基一。自作先锋。左劝右激。前召后募。出气肆力。大声致讨如此。未知渠独有不得不然之义耶。昔刘淳叟斥象山之失。朱子恶其不近人情。而责之曰子静得失。自有公议。公安得如此。淳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L 页
叟略举言端。而朱子尚如此。使其如今日基一之所为。则朱子又当以为如何也。谓渠挟憾。则渠曰不然。若不挟憾。则必出常情。以渠所为。为出常情。则其将信然无疑乎。渠之所谓虽于仇雠。犹宜以直报怨者。独不能反而思之乎。噫。彼焉敢如此于吾从叔乎。吾从叔分明是大君子也。华门之高弟也。平生为学。传华翁主理之宗旨也。所为心说。既守华翁之正案。而又奉重翁之决案也。举一世之所尊仰。而又渠所尝父事之师也。而渠乃其门下十数年。居弟子之列。请业读书受恩罔极之所谓柳基一也。挟憾生衅。转辗至此极耶。是果有一毫人心耶。果有一点天理耶。万古以来。伦常之重。礼义之正。其果有一半分馀存者耶。不顾体面。不顾事势。不顾其身。不顾其名。不顾傍人眼目。不顾天下后世。所顾何事。蜂虿恃毒而不知毒拔则自死。魍魉恃昏而不知明生则自灭。渠之计策。虽云神奇。渠之气势。虽云张皇。能得瞒过几人。打长几时。正大天地之中。岂终有渠容身之所也乎。彼于静夜无事之际。思渠所为。念渠身世。则或不能无凛然而寒心者矣。今也以渠之心谋渠之事。唯千方百道。使吾从叔永负倍师之罪而无所逃免。终被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8H 页
刃之名而不得解脱。其于重翁。以戊子事为实见瞒。以昨冬事为实昏乱。以渠所请法义之施为实有命。而指挥党与。追行其典。以示举世之人。而举世曰可然后。粗可以抬头举面。自处于斯人之类。而天下事鲜或如意。则吾不知渠又作何计也。到此地头。岂不亦使人寒心哉。如以他人而谋渠之事。则千计万计。只有一策。亦不过曰悔而已。罪已极矣。事已晚矣。然悔由中出而不以外假。曰吾何至此极。搥胸痛叹。奔走号哭。负荆于先师灵筵而告之曰基一知罪矣。负荆于从叔之门而告之曰基一知罪矣。又负荆于同门诸子而谢之曰基一知罪矣。已知罪矣。请治罪焉。自此以后。杜门废处。尽绝外事。心心念念。念愆思过。自处以死罪人。而以是终馀生。则犹或有万分之一可恕之道。而以渠之为人。以渠之前后所为。决无望于此事也。则其亦戚矣。其亦可哀而不足恶也。盖吾辈之尚无一言于今番事者。其所谓祭文近始得见。则固无可及矣。又于其前后作怪。都无一言者。重违从叔无辨不较之严教。所以每忍而置之也。(从叔自有基一事后。常戒门生子侄曰。彼虽无状。吾当善处。太上感化。其次包容。包容如何。无声不较而已。然无辨虽好。自修尤好。不较固好。自反尤好。每以是镇之。不使对举而生梗。此非吾从叔之大德量。其能如是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8L 页
为其可哀而不足恶。寔出于于渠何诛。禽兽何择之意也。非如座下所谓畏其气焰而然也。然一向无言。其于门生子侄之道。反有所阙。高明之发此论宜哉。然攻讨小人也。先不失吾公直正大之体貌。而讨之又得其道。罪乃可服。此又不可不念。而不妨彼此每相照检也。不避小嫌云云。正然矣。若夫加麻录削名事。被削者何害焉。亦便是光华也。在彼而论其罪。则不啻大矣。何也。师生之伦。何等重大。有千万难赦之大罪。可行此罚。小罪是无而大罚是用。则用罚者非大罪欤。假饶有可削之罪。是岂可以一人手而擅为哉。宜上告先师灵筵。傍收同门佥议。然后方可行之。彼乃挟憾使气。擅自为是。是又于先师。果有一分忌惮乎。如仕者恶其同列。不告其君而擅自削去仕版。则是可曰有其君乎。何以异于是。大抵渠于师生之伦。容易自绝。故又于他人。推用其习。甚矣斯人之无状也。斯人之无状已矣。特恨夫当日在座诸贤。无一人出言而矫其非者。大贤门庭。是四方瞻仰之地。而失光损貌。莫此为甚。甚羞耻事也。伏惟比日。在旅尊体何似。乡庭安候。近又承聆否。麟锡亲候常凛缀。焦闷无谓。身亦伤暑。少惺惺气。恒窝亦同病而相怜矣。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9H 页
惟从叔自四月。支体麻木不仁。以至卧起须人。想是昨冬冒风雪劳鞍马。驱驰远程。为其所祟也。用药幸少差。然又以用药之故。胃道全败。真元大虚。复常无期。此则近承消息也。惊虑闷迫。不容形喻。噫。重翁弃后学。墓土已乾。而吾从叔岿然如灵光之独存。老白首年不甚康强。而吾侪又零落东西。不能凑合成貌样。而无前变怪之层叠生出又如彼。俯仰顾眄。悒悒无以为心也。更望座下持心益公。照理益明。壁立万仞。卓卓磊磊。使四方士友敛衽起敬。而亦使群小知所畏也。满腔屯郁。无地可泻。惟待座下之一面。而彼此皆牵掣。自不容易。只增怅叹。馀热千万自重。谨此奉谢。
答崔舜命(甲午四月)
麟锡白。从叔父奄捐琴书。非特家门之为不幸。实关斯文世道之大运。则情私摧割之外。又切公天下之恸也。岁月变迁。遽经常事。俯仰陨廓。益难堪任。玆蒙寄书相慰。奉读悲感。实无异握手相向。以泄放仰之同情也。伏审比来。堂上诸节康宁。尊体旅食贞吉。为慰之深。麟锡奉亲粗遣。而五十无闻。只自慨然。本以鲁姿。只倚从叔恃。长有此日。悠泛度了。忽此依仰无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9L 页
地。罔知攸为。乃承劝勉之勤。不胜瞿然。若其见属之重。岂所可谓于无似者。殆高明之为失言也。然师门典型之全然失坠。是大可惧也。纵不能自以为力。诚愿得同门诸公之各输其力而从之后也。于斯时也。如高明者岂宜不思奋发振作。以张吾军。而使此衰颓者。有以激励维持而粗有所立耶。更望千万加意焉。龙柳作怪。谓今四出笺牍。专事诟辱。渠亦岂不知渠罪之为如何。登机之肉。走阪之足。莫可奈何。以至如此。亦见其可哀也。尊从叔丈。承与彼人本不深许。而近则形迹尤露。每为其所挤。此在尊从叔。非为不幸。乃大幸也。尊从叔之不深许于彼人。不实疑于吾叔。固所稔知。而特以与彼有世谊姻娅之切近。又有谗说欺方之暂蔽。而兼畏其奸毒。不能早辨于淑慝大分。固为四方士类之所疑。则窃恐其或为晚节之一大累也。今焉如是。是岂特为尊从叔之幸也。实为吾党全局之幸也。请试思之。柳基一之凡百所为。果何如也。尊从叔之平生大节。果何如也。若使同事联名。以示于天下后世。则吾不知论者以为如何也。岂不毛骨竦然乎。今其为幸。果何如哉。然尊从叔一以无答于彼为主。则窃恐其有不然者。盖君子好恶之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0H 页
不知善恶所在则已。既已知之则当雷厉风飞。明示而夬断可也。又况前既受疑于四方士类者今不若是。则何以能致遇雨之吉。而得仰日之效耶。去冬。见仁仲能知洪柳之非。又以为勉台丈若能办断。则吾之处义。可赖而定。吾固单弱。不知勉丈何畏于柳而不能有为也。此友见识言论。何处得来。幸莫大矣。窃为尊从叔计。不可但为见挤于彼而止也。然此又未必不在于高明陈达之尽诚如何。愿更深留意焉。近得见高明祭重翁文。辞彰义正。无容改评。只以此意陈达。则不患不得力也。洪之肆恶。言之何极。吾辈一番拒绝后。更不呶呶。而彼则额额罔止。以渠门徒朴麟善。名作长书而投之。吾辈不答则又借咸平金志学手而投长书。又不答则近又自作凶书而投之。可笑其劳攘太甚也。尚气凌踏。失性狂逆。变换无常。险谲莫测。渠之凶状。渠自画出。使人尽见。诚所谓不足恶也。且渠尽力说出心即理心纯善。出自异端之说。而以为华翁重翁说如此。程朱说如此。孔孟说如此。又以渠与龙柳难容罪恶。为至正道理。而乃谓两翁为窝主。程朱为窝主。孔孟为窝主。然则渠辈将见德于两翁与程朱孔孟乎。两翁与程朱孔孟。将见害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0L 页
渠辈乎。是皆未可知也。愚騃没觉如此。尚复何说。但渠以重翁暂被渠辈欺罔。有多少未当之教。发于诗文。而不可使人闻者。历举张皇。暴扬一世。则此其为累于重翁将不细。是则可恶可痛也。渠又以为重翁在世时。有行权之教。而谓将还逐从叔及吾辈祭文。仁仲未必听渠所为。而若或至此则不是小事。大抵前头风浪有不可知。而吾辈则只得相与照检。不失公直正大之体而已也。如何如何。从叔遗稿。佥意皆欲印出分藏。将以来秋。开板于柯亭遗宅。事巨力绵。不知何以为计矣。华翁文集。既有雅言。固不甚急。重翁稿所当并图。而但入洪柳手。吾辈势不得效诚。此为可慨耳。满胸襞积。何时奉面而尽展。眷望西云。不胜于邑。谨谢状。
答崔舜命(戊戌十一月十七日)
昔暂还家。荷亟投隙。先书继枉。奖无实而勉不逮。愧感之有深也。岁暮天寒。远惟侍奉体用崇泰。学业务更精进。尊从叔台丈起居何如。怀恸万节。想当如何。麟锡一榻大冬雪里。期不冻死。伫有阳春消息。诚亦愚痴。顾其与伴友有所约语。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1H 页
加一日。愈于已。以此为固守心法。窃附昔日尤门传授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云尔也。盖既不能保之于一国。要将守之于其身而已。此若无望。一七尺躯。岂终无处置之道。从此事皆信天。还觉心地澄然矣。然去国离家。自不任恸情。又坐此闻之。国样日就夷狄。人心日趍禽兽。乱贼涨天。伦纲扫地。千怪万恶。层生叠出。至有埋炮进毒之变。 君父世子屡危仅免。前头不测惊痛。不欲生而有知也。吾不知今日滔滔者之为不得不与乱贼比肩共职。而曰我将为国。不得不以开化行法做事。而曰我将守旧者。果将何以举头。日出言语作心事也。愚于高明。有欲因前面忠而更烦者。向来取辱之事。尊既明言非其心。而又深加痛叹。虽非其心。亦不能无失于其间。最是留京一事。所以取辱为大失也。故请勿复为而强而后诺。即已断念否。虽已断念。益明其理未害也。今日果何如时。京城果何如样。而可以为留乎。留京求食与官外。宜无他事也。今若于乱贼禽兽䕺中。求食而得富。求官而得贵。亦将如之何哉。岂不梦愕乎。痛叹于取辱而若复居大失。居大失而辱上加辱。又将曰非其心乎。愚亦略知高明之有心也。高明读书质师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1L 页
又有从叔丈之大名节。素多闻见。岂不知今日得富贵之为辱也。特初欲得科宦。因而致名节事业。如从叔丈之为。此心留京。殊不知士者以道求科宦。随时致名节事业。而不为致名节事业而枉求科宦也。此心既较紧。而因心又滋欲。故虽时移事变。至于罔极。而犹有缱绻不解。沈渐不省者。且留京累年。多交文人才士。持名自好者。今皆乐入于彼。而又援其所知。巧言以诱之。自好者皆乐而诱之又巧。则或有未甚惊怪。未忍决裂者矣。于此只得不留京。夬夬其行而已。不留京则以今高明痛叹取辱之心。尚可望于树立。才留京则虽以高明之读书有闻见。宜难免于狼狈。树立狼狈之间。高明自将以为如何。是不难知。万古天下大乱极变。孰如今日。今日之树立狼狈。使在古而今追视之。美恶何如。可知后之视今。因亦知明友之相待为如何也。愚此重烦。朋友之尽其道也。此若赘言而无用。幸已极矣。若其当言而见用。幸孰大焉。惟高明察之。万里未易复会。永冀自爱。
答崔舜命(丙午八月)
柳元宾便。惠以书寄。慰豁积怀。尊从叔丈罔极之行。天耶人耶。此日此变。可以梦料耶。在从叔丈。固有无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2H 页
入不得。愈困愈亨者。在子侄门人知旧。有可以为心耶。人凡逆贼之外。通大小贵贱几万几亿。少有本色心肠。岂不痛愤欲死耶。天地鬼神。岂其无拂郁耶。若乃讥以受耻辱而不死。食彼食而不死者。诚非正见也。若然则苏中郎,洪忠宣。我东清阴先生。皆已死而人且讥其不死矣。死固为节。不死何伤。君子舍生杀身。恻怛其仁。炳烈其义。当无少矫饰。无少挠屈。直穷到底。不有馀地而后。死至而死。得正而死。方是成仁就义。不然近名而动不以天者有之矣。偏节而殉不以道者有之矣。大贤以上。似或不如此矣。蔽一言。使苏洪清阴。不知权量。不穷到底。不耐耻愤。遽尔自决。岂不清快可称诵。少欠完洽。且使若孔孟程朱之圣贤当之死生大节。自有极当至全底道理。不如今议者之所见也。第未知此讥或出于出世居官者之口耶。彼之日受耻辱。日事仰食于雠夷。宜有死心。未有一死。尚能责人矣。从叔丈年前被倭执还时。已多是讥。今更纷纭。固不足辨彼。而于从叔丈。曾据已见奉及。必事有前定而深可此叠床之献也。知即承安泊信奇。感幸何谓。令再从氏承作觐行。愿继即有详闻也。今闻扶安李友左右将作行候谒。果否。行矣则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2L 页
摄是祝。麟病与忧。不死怪矣。印重庵集。锓华东史。世祸是急。尤不可已。幸赖两西士友用诚出力。印毕册到。锓及三之一。过六七个月。似亦见毕矣。史编跋文。承禀达岛中后代述幸甚。芦沙碑文改正果好。但只说得主理。正见得圣宗旨意。不必屑屑言主气者之如何。盖有难便处也。裁量焉。力疾呼倩。留万不备。
答崔舜命(丙午十一月二十五日)
痛哭痛哭。此天地太阳正气存着不得。而尊从叔勉庵先生竟没于倭奴之对马岛中矣。前后万世。岂复有此事耶。在先生则忠节义理。无等彰著于天下万古。以世变则痛愤抑冤。曷有比拟于天下万古耶。天地鬼神之赍愤当如何。宇内血气之含怛当如何。上而 宸念。下而舆情。尤当如何。至于子侄门人知旧。不须论也。独不知古之苏中郎,洪忠宣,金清阴先生。皆得还国。而先生为不然。何故也。岂天欲弥光先生之义于大宇。弥彰巧奴之罪于万国。而弥结冤于我国人心。以亟助发三户之势耶。不然何为起隆耋老人。担着军旅事。而必殒命于异域耶。呜呼未可知也。尊十一月十六日出书。日前来到。闻患急报。忧念方极。忽自京有以讣音通者事。即在书出翌日矣。卧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3H 页
急起衣冠设位。大声一恸。气塞欲绝。孰知此心之如是痛耶。令再从氏与五六士友。豫往临终。治丧必以礼。诚不幸中幸矣。诸其凡百。万里绝地。必不无所憾。然此系小节。亦复如何。左右闻讣即行。抑不得不为周旋待迎耶。窃计日子。今几返柩至本宅。想像号恸情境。忍而为心耶。第望丧人亲戚门人。各皆节哀自保。克终大事也。前书委问治丧等节。要详对急报。然丧在家在外。未有悬殊。层节别无可详。且对已无及矣。然既有草率所对。玆呈上。初丧以后经历葬所葬择等事。愿更次第奉问也。病迷不宣。谨状。
答黄致默(靖夏○乙巳四月)
柳麟锡敬再拜覆霁轩经座执事。贵乡人申生奉均。来留鄙所数年矣。因问本乡士类负崇望者为谁。遂以执事对。盛称德义文章气节之高。盖今万古天下罔极之会。有为扶持。必待多少阳类。而执事则其人也。麟锡之倾心注慕。不能不深矣。吾友池士元近以一函致之。乃执事书也。夫不面而书古道也。执事行古道于麟锡之无似。是果何等盛德。执事又寤寐想像于鄙先师华重省三翁。而于省翁。盖有执贽请见之愿而不遂焉。用玆眷与之情。加于贱身。此其厚意。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3L 页
正复如何。感激惶悚。未易言喻也。其于贱身。亦有以相感相应。不欲为漠然者。麟锡只一妄人也。惜乎所教。皆过当于微分。而君子将不免失言之为归也。然以所遇境事之罔极而为之深痛。不暇论人。姑假奖与。执事之为心恻怛正大。非夷所思。盖亦可见也。其为阳类之有以扶持者。益信无疑于执事。而麟锡之倾心注慕。益深且切也。更望执事寒松屹柱之自励而必有为焉。麟锡诚愿一奉而承诲。激懦起残以有立。终不颓倒。而身病路远。末由遂诚。鄙怀不止于邑而已。惟乞执事每因风赐教。俾有警省则幸甚。因申生行。略此布谢。伏惟鉴纳。
答庆士明(文秀○丙午六月)
再奉面而怀未尽者。一辱书而殆庶。加之示枉。枉则尽矣。感且欣满。玆难名言。谨审尊体在旅贞吉。及重慰仰也。时祸思之又思。罔极又罔极。将焉于逃。天可阶升。地可钻入。设阶设钻。国可不扶。人可不救。卧病穷山。所望者天。天或有命。修事在人。修人事多恃座下。座下自爱自力。好以谋成。慎厥思永。开矿之馀。犹有片土。驱民之馀。犹有三户。设所谓新学校。倾陷尽全国人心而无馀。望盛忧及此。迥出夷思平见。此将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4H 页
奈何。未尽倾陷之前。天其或者扫却而拔回耶。叹财难而喻以鱼水。真个为然。彼贼愈竭财而我人愈惜财。便成用武无地。亦将奈何。一番别事机出。则或有甚么道理耶。多少难尽言尽意。只凭申车二君口详也。凉风起。扫榻等候。只乞加爱。
答金汝忠(锡夏○壬寅十二月二十一日)
四月奉扃承款。洽然慰藉。季秋辱书。继以感荷。稽覆甚悚也。即玆大冱。尊体有相。区区仰祝。麟锡病感常蛰。只朋会讲说。有未能参听上下。季氏允君。又此来守冬月。是其好意。全然有负。愧叹何极。向示箕陵会解散日。浿水赤𦱒峰鸣之说。此实有之则诚怪事。箕圣陵寝。与其开小华之遗地。既有当日千万非理恶风色。不久又有观察以下削发之事。以华作夷。以人作兽。如此罔极大凶境。太师英灵。山川鬼神。自宜有愤怒示变。若谓区区浅诚之所格则非也。然既属怪事则不当翻说也。如何如何。岁穷矣。为乞饯迓增祉。
答全参奉(▣▣○丙午)
栗谷尤庵母丧称外艰内艰。皆有意义。而称内艰胜。故从尤翁说。举世皆然。
合墓妣位或祔右处。行祭以浅见则各设从其当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4L 页
合设以西为上似宜。
庸学引诗书。为明其意。直说处着曰字。为永叹说取譬说处着云字。
心为性道之纲领。性为心学之骨子。而实心外无性。性外无心。知此则知庸学序之言心与性矣。
妣位书某贯。我国为然。礼家多不书。 国家不书依古礼。
妾母祭止其子。情宜压于礼。然朱子有言妾死附妾祖姑。则不世祭之说可疑。据此或可开世祭之一路耶。
古士祭祢后祀四代。自程子义起。曰有服不可无祭。此甚当理。
最长房微室微家。次长房权奉可也。若无次长房。则宗孙别庙权奉可也。岂可遽然埋安乎。
圣师祝文。御讳当书。
于先君后王。尊之以君父。祝文称属。并称臣当然。
妇人服。复古深衣则甚好。
比干柏苌弘草。莱公竹岳墓树。今闵忠竹。此可言诚到神感。然大圣人至诚。未必有此。平人女子。昭君青冢。崔滢赤坟。亦有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5H 页
文天祥之燕狱。崔勉庵之倭岛。古今同光。
言宋大纲正。是实语也。岂实不正而假称以正者哉。不欲观禘是私谈。昭公知礼。是答他邦人语。不得不异。
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之素意。而因荷蒉而发是叹。亚圣岂以无道必天下而不见齐梁之君耶。见齐梁而道不行然后。不得已而著七篇。
与姜允卿(祚永○丙午三月二十四日)
前蒙眷念。伴十数士友。枉问贱病。何感如之。谨询平安返税。经体益卫。仰祝。麟锡病同昨㨾。闻勉翁已举事。纯忠大义。益炳今日。然事未完而先发。只率五百军。南下光州。南下之意。想必有素约声援。兼为据城办器粮也。贼强我弱。事又苍黄。未知何以为计。古之能于将者。笃老则必解鞍挂剑。今勉翁年近八耋。闻在俎豆。是可堪为。昼宵伏念。失味失寐。顾此病状。运动不得。至受出大便。座下所目睹。肤是不能起兵助势。又不能赴幕效诚。惭悚梦叹。益无以为心。扶国扶道。在此一举。大人格天。天必眷顾而助成。惟是之恃。惟是之祝。座下于勉翁。景慕非比他人。已令子弟出入其门。当何以为心。又将何以为助。谋慊已无事。冀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5L 页
必有事也。自此宜送人致书以谢。而前送三人。二人向阵所。一人才还。更难求可使。念那上勉翁门弟。必即赴阵。玆裁书乞付其便。自馀不备。
与金友三(益炯○己酉十月二十五日)
体事安宁。麟同陶史遣免。此胎三札。一去林乐安炳瓒。一去康津金士人永根。(似移近邑。此是重庵及金吾南门人。脍炙易寻。)一去忠州梧甲尹进士正学。皆紧莫紧。不得不传致。有为劝起。念座下与林同门。易于劝起。且座下在士友中。最有勇往不避艰险之好性。敢此仰恳有行。然此系私事。焉敢尔。系天下大义大事。故有敢尔。乞赐深谅。且望与林偕临。
答沈景命(宜性○甲午五月)
欲为正学之意甚笃。不亦善乎。在今世。岂非阳春消息。在尊门。岂非积善馀庆耶。以哀明睿之才。用着真实刻苦工夫。何患不及古人成就。求道理好心身外。更有甚事重于此者。朱子言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唯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思之真个如此。且先丈平日爱之欲教之心。亦必在此。此其可已耶。甚善甚善。然学贵立志。志贵笃实。不笃实则虚伪。虚伪不济事。最宜猛省于立志之初。高明岂虑有此。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6H 页
然宜加勉于所无也。欲邀贤士友共处。此意良亦善矣。今未有其人。请先以己心为严师。而所读书中之古人。为之尚友也。家礼付上。增解有难暂离案侧。以集览代呈。事文类聚。本不藏于舍从家矣。然礼书固当急讲。若类聚等书。岂非所谓不急之务耶。请更思之。
答沈景命(戊戌七月二十四日)
还家时得承在京问书。即起在程。稽谢至今也。即玆秋风万里之外。不审侍奉万宁。起居百重。棣乐眷吉。一门诸尊节安旺否。于景道失学是闷。于女息多病可念也。损末来此尚遣免。有与同志略定义谛。曰万舌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愈于已。窃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来书于愚陋。为说优 批荡涤前事。于习斋。劝其陈疏自首。何其所见之差也。愚与习斋出万死举义者。为讨弑 妃辱 君。灭四千年华夏制度。坏五百年 祖宗典型。粪壤礼乐。禽兽人类之乱贼雠夷。其事固可曰忠也义也。实非开化辈所谓逆党匪徒也。果有可以自首荡涤者耶。愚陋则有 召命而许以忠义。故上疏陈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6L 页
若其改悔自首。赦前愆开自新之 批旨。非出 君上之本心。而出于开化辈侮弄之手段。国事之罔极。此亦可见。岂可以是为优 批而喜幸其荡涤前事耶。若习斋无 召命而自陈疏。又自首而实其逆党匪徒之罪。乞其生命则果何如。忠义既不可自处。以罪儒者处身。只管义理。不念死生。又不可如俗辈胡乱也。此虽出于爱之之心。而习于辇毂下滔滔说话。亦似被人强劝。然自是不可发诸口者。谅之也。且贤座之留京。有大段关虑。玆明言之。今日果何时也。乱贼夷狄恣横之时也。此时追逐于时辈。终得寸禄。是可曰荣贵而为人艳羡耶。是可曰光鲜而为门户计耶。或诿饥寒所迫而岂至是境耶。又况为无限危险。且置道理。少有智慧。当如避箭避火之地耶。勿言学制近清。同归于开化。勿谓众人所同。皆由于陷溺。蔽一言。勿之为焉。而即归家养亲读书。而兄而弟相戒征迈。为真正身名门户计也。愚坐此有闻今日所谓经义斋。治事斋人皆争赴。有以尤庵后孙荐者。为其长官者以其才不逮。不许之。于是公论大腾以为尊慕大老之地。岂可恝待其后孙。长官者几危。苟有真公论。当曰尊慕大老之地。岂忍使后孙入此。长官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7H 页
亦当曰吾既污身。何忍使大老后孙污。而今乃如此。使大老有灵。当以为如何哉。人心之陷溺至此。尚复何说。贤座曾以为如何。慨叹之馀。适此及之。神迷略此。更冀自爱。
答李▣▣(中善○庚戌正月二十八日)
已惯声华。书更敌面。新年侍体增祉。溸祝。义下病与齿添。闻为 国务义。钦诵不已。然彼倭以清之大。不敢抵抗而畏劫。以俄之强。辄见败蔑而退缩。今以几百未鍊之卒。欲敌彼扫彼而济事。以老惛之见。似勇非勇。势必不及。须奋发有备。完全为图。期就大事。愚虽老昏。略有经历料量。可幸采谅否。早晚见枉切仰。自馀不备。
答金元瑞(一泽○庚戌十一月十一日)
赞领崔文瑾还自贵社。奉读赐函。满心忻感。况承泪横血沸。出于公愤忠义片片赤心。而以智勇财。归宿于团合之力。期举大事。用尽国民之道。又闻于崔文瑾。座下血指誓辞。结合三百人士。一心成团。气槩张旺。噫。哈尔滨地方。已起安义士炮声。杀却伊藤贼魁。将扫却全贼。快复大韩。必也又基本于此。令人气增百丈。曲踊巨踊也。不佞老劣人物。有心无策。惭据非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7L 页
分。只望内外地一国英贤同胞之有为。而望先在座下一义团也。此收远近名单。非曰军案。只是案列同义。为致团合之力也。有许尊衔。玆奉录于案中矣。崔文瑾言早晚驾当一枉。是何惶感之报耶。不敢请。固甚望也。呈数件文字。览可俯悉此中梗槩矣。不备谢礼。
答闵▣▣(龙镐○戊戌)
往事死不忘。恸恨彼此一般。盖道之大否。国之大祸。斯人之大厄。如何可言。而吾辈仗大义起。无成有败。自知罪之莫大。纲常礼义。中华之以传。 祖宗之以守。国之所以为国。人之所以为人。彼幺么几个乱贼。引结禽兽不若之夷狄。构成大祸而毁灭之。彼亦教化中生育。 君父之臣子。而乃忍为此。特举朝一国。任他乱贼构成大祸。大祸之后不复痛迫惩创。以有变动而因仍。其祸之流。滔滔胥溺。其亦甚矣。国有同休戚之臣。岂不伤国之亡而欲其保哉。但不知保国之所以为国。乃为保国耳。辱 君弑 妃而纲常绝。夷邦兽人而礼义灭。纲常绝礼义灭。则天道斁败而无可凭恃。人心乖乱而无可收拾。不此之恤而欲保国。理之所无也。国与为夷而存。宁为华而亡。人与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8H 页
兽而生。宁为人而死。况为夷兽而又必死亡。又况死亡之且必速乎。且国之存亡。在乎人之有存亡。而政之为举息。废纲常礼义之道。行夷狄禽兽之法。欲得人为政。所得者非为政之人。而必皆败政之人。聚败政之人而欲存国。亦理之所无也。且也国本惟民。民命惟财。财聚则民散。民散则国亡。败政之人聚而所务者财用。务财用则国无如之何矣。故使丑夷白卓观为财政则犹能节用。民得其惠。本国之臣为财政。则乃务掊克而民受其困。于是一国民心。虽恸国变为夷。而又㥘国复旧政。复旧政。岂非民之所欲。特惧其复旧政者。非复纲常礼义之旧。而但复务财用之政也。使民心至于如此。国可为国乎。呜呼恸矣。国事罔极。不忍言也。惟有义兵知恸纲常礼义之灭绝。而国夷而人兽。而有万不得已之举。盖今日国变。不得不曰万古所无之大变。而其义举也。未尝不为万古所无之大义也。举万古所无之大义。而乱贼有力。举朝无助。且各诚意力量未逮。不得伸此大义。使乱贼夷狄依旧横恣。而国事如彼罔极。亦天下之大恨而生不如死也。然既举万古所无之大义。虽不得有伸于国与天下。而即于其身。宜无有变以缺所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8L 页
以为大义者。惟此一生忍痛含冤。积诚励志。终有其力可振纲常礼义于一国则振之。无其力则以一身而守之必有终。盖 先王培养之泽。不敢负也。父祖正大之业。不敢忘也。圣贤训戒之至。不敢弃也。皇天畀付之实。不敢慢也。而身亦不可以不自顾而自重也。此意欲奉质于国内同举义之君子。而因以请教焉。今于座下而先之。惟座下垂察焉。
答俞舜明(哲焕○戊戌七月七日)
昨冬。历承一日之款。循雅容观。至今藏之中心矣。三月远赐惠音。尤荷不弃。若加之以不敢当之语。此身罪大。实不觉愧赧也。即者孟秋。谨询侍奉体用珍相。明理致行之功。日以精笃。念高明质既美。早得桃津丈薰陶。又处众士友琢磨之中。其浩诣有可以士友间诵誉。书辞中语趣参会。而窥其高者。千万自力。以有成就。此岂止为一身事也。区区每向士友为说界破儒俗之分。壁立人兽之判。盖此时不得不以此相勉。固知座下于此见己透过。今因垂问。又为奉道欲于己勉之中益加勉焉耳。唐突及此。还觉悚仄。麟锡再到此。尚遣免。同伴大都无警。惟桃丈以旧患眩气。当夏颇苦。今些凉生。已小可。所定义谛。华夏道理。既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9H 页
不得存之于一国。则今只准保典型于一隅。虽加一日。犹愈于已。盖至此情极戚而事极悲矣。千万尽剪。更祝安侍懋学。以副溸用。
答申士贤(铉国○丁未五月)
昨年六月惠书。承于冬初。今正月书。承于春仲。连荷不弃。感在心曲间。非无转便可乘。而自冬至春。病重神耗。顿匣笔砚。绝往复人事。用是稽谢。噫。尊师门不顾年老。不计势乏。谋举大事。被执贼奴而遂解。然义正气厉。彼之凶悍。犹知敬畏。不敢加害。累月经厄。气力更健。固知神助而素养益验。既极耸慕。而左右为师赴难。同勘祸故。处得伟壮。彼凶畏伏。举世竦动称叹。更极钦服。此宜先书致慰致敬而谢。且一并阙焉。若无心然。大度设或宽假。自心悚愧其可言耶。勉庵事极壮极痛。天下同然。而处地自更别。时变到不忍闻不忍言。无可奈未如何。无事而时刻延命。又极愧极健羡也。谨询比辰。侍体增重。温绎益深熟。商量处变。有出寻当否。区区愿闻。麟锡去月。连遭从叔母本生伯氏丧。情私摧恸。无自堪抑。病势仅能出门庭。史编锓事已毕。方始印役。此固大事。当此危迫。士友兴义效力。至于速竣。自是奇幸。圣庙草创苟完。以今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9L 页
日得奉安。当此时。自以为不得已。他人必以为迂也。无限所欲言。神迷而缩。更祝千万加爱。
答金▣▣(凤瑞○甲寅二月十日)
前因车金二君。奉闻整衣冠于此地。所操可知。便已知面知心。今惠以书。知又不我外也。仍审旅贞体安。慰甚。不佞病与齿添。非怪伊常。亦复奈何。一剂大补。寔是心贶。未吞。已若效然也。感感。力疾艰倩。冀常保爱。
答李命叔(熙○丙午四月八日)
居常耿溯。玆拜翰命。慰敌拜手。谨审尊体崇福。重以仰贺。麟锡痛时变之罔极。定浮海之远行。顾患脚气。席间运动。全须于人。更因多灸。元气大脱。莫可收拾。验前推后。宁甚难歇。以此而行行不得之事。乃思归卧故乡。靖献上天。然何忍目见彼形。身受彼制。痛愤愿溘然也。神短气缩。欲长不得。更冀千百加重。
答赵和甫(利杰○丁未四月)
殷栗逢别。因复渴想。承书慰沃。审贺体上百重。眷内一庆。勉庵丧事。玉汝凶变。气塞而已。更复何言。麟尚病矣。世祸诚难生见。未知病何不死也。刊史圣庙两事。迫此世祸而有为。殆亦天意所使耶。再西之教。身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10H 页
稍减病。世稍弛祸则为之。难望其必然也。神短短谢。馀祝加爱。
答李命七(完夏○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以忠逆正邪华夷人兽剖判底万古大义。相会而周旋。其谊胡可忘耶。昨冬惠书。至今慰荷。近而未遇。远复相望。冲怅可知也。即玆凉天。侍学何似。伏惟百福。伯氏丈近节安宁。丹越同义诸公。各自靖保重。万里之外。面面怀仰。麟锡还家。本只为终丧伸私情一事。故才经禫吉。起践入疆初所言国不复旧。终客辽东之语。既再到此。有定义谛。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愈于已。其如斯而已矣。不备谢礼。
答奉时卿(天泳○丙午闰四月)
向者东谷。连数日临赐诲言。继有问书。继又远枉。何感如之。然书至坼函。在众坼中。偶未省览。是亦卧病故也。及金箕洪因尊教提起然后。觅书堆果得。不胜愧悚也。驾旋以后尊体连安旺。仰祝。麟病无加减。见奉安圣像。当即还乡矣。来书要有一言。庸陋何敢焉。座下素治功令有能名。弃之而事学问。又痛时变。笃于守义。勇且正矣。仰望之不暇。又安有赘谈妄说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10L 页
奉勖者哉。然观世之为学问守义者。非不多矣。其为真学问真守义。则固难个个可信。惟绝去私意。至死不变。为真学问真守义而有可信。愚今以可信望座下。而不敢以难可信疑座下。惟座下既自立卓然可信之地。而为之策我无可信与否之为人。同归可信也。如何如何。难强病力。尽剪所欲言。惟照察。
答李▣▣(冕宰○戊戌七月十二日)
昨年有数度惠书。书有勉励语。稽谢而拖至今日。是则有我心不如人心者也。书即见失。今欲答去。有未得其意者。不诚亦大矣。皆难望盛度之有恕也。不审迩者万里之外。尊侍奉动止崇泰否。持心秉义益笃否。时一念及昔者一心同事。始终积苦之为。则未尝不有惓惓不能忘于中情者也。麟锡前事。多蒙相爱忧虑。今到此后。恨不遂为天下国家。存中华馀脉之初计。犹不忍自弃。遂与同伴为有约语。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犹愈于已。窃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未知尊意以为如何也。在此固当勿恤失得。只如此做去。回思故国同义士友。处兽食外迫。人心内坏。遑遑急急滔滔汲没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11H 页
中。何以耐艰而保贞。然虽万极地头。惟各思保而已。惟左右与纪仲。同族同邻同心。宜相征迈奋发。不忘其初。以副远外朋友之望也。此外更无他言。敬谢。
与朴▣▣(弘植○丁酉)
昨日之欲奉未奉。怅甚。未审宵回。旅候晏重。石樵之狼狈。固是豫料。而闻之犹极怛然尔。且闻其决意再举云。甚矣不解事也。不信人言。奈何奈何。以我挽止之故。目我以坐开化云。诚亦可呵耳。第思将来。必有无限掣肘之端。故不得已起身而去。起身之际。不可无标见所志。故题三十三字。曰在彼则谓我匪徒而恶。在此则谓我开化而射。两失并至。可以去矣。辽东客题留馆壁云云矣。彼恶此射。与中庸所谓无恶无射相反。自讼其德之不足。亦慨其时之不幸也。此行虽若急遽。圣人有接淅而行。丈人隐者亦有至则行矣之事。可免人大笑耶。石樵室内妇德罕比。迨此患节。未见快瘳而去。自愧若泛情耳。幸须到底调治。速臻有喜焉。愚与座下同是洛阳人。萍逢此地。用情与他自别。别去怅何如之。第望有后会耳。馀惟祝客地始终保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