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毅菴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書
  
公元1898年
答蔡于範(洪斗○戊戌六月二十三日)
久因士友
慣聞大兄典重和厚之德。
正平周詳之識。
明理正義之功。
幹事動人之誠。
有以深識從叔省翁道德不可不宗。
恨不得從師
乃以其道服之於身。
猶恐不及
廣之於人而必使興起
又謂其文之不可不昭布於世。
與謀士友
成就刊役於創攘急遽不可爲之中。
且也深識華夷人獸之分。
乃千萬古大義
而此我華省三先生竭力主張
出於迫不得已者。
不可少緩於其守。
同志與共激昂
凜凜成風
使人皆曰今日天地間
陽氣所在
在海西一鄕
大兄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區區用是景慕深切
頃歷仁里
承款數日。
雖飽乎德義
而別後猶惄如調飢也。
伏奉萬里惠書
如復奉覿顔範
而審慰尊體之安。
後數月。
起居更若何。
麟錫再到此。
諸兄
多少少友相繼而至。
今幸無警。
畧有事於講及舊聞
所謂措置
秋方可見緖。
約定義諦
有曰萬古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猶愈於已。
其如斯而
已矣
出此心肝一言
謹附昔日尤庵先生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
然此事願與同志共之。
而莫可少吾兄一人
來敎曰待明春病可而爲計。
何如欣慰
繼之曰何可預筭
莫或落莫
請勿使我也落莫焉。
睠望南雲
長時凝情
不備謹謝
公元1899年
答蔡于範(己亥三月二十六日)
遼北春天
虛一高榻
以待牧南先生高駕
駕未至而函珍墜。
示以食言違約
悵然失圖
然非先生心也。
其病也奈何
以承書。
替作承顔已矣
其習步數舍。
仍添大患
經旬方差
是見先生心也。
可感不可憾也。
謂如何事可做。
做事何必在步。
有可坐而致底
亦有代步
先生之終不棄我也。
書後數旬。
體道起居萬重
仰祝之深。
弟僅遣免。
家弟以賤率來。
不如不來
惟幸其來得無事耳。
鄭建中事。
思之痛心
久益不能忘。
來敎今天下。
如此輩人。
不可復見。
未必然
眞可惜也。
且憐其才不易得而年少槪見
於▣多有先進長德同輩朋友之爲之言者
可使其生爲有生。
未知吾兄留意於斯
而亦訒齋寒石諸老兄及衆少友各爲詩若文一二首一二行。
見情否。
然則非特渠心
所以寬其父母妻兒
之心也。
如何如何
華翁集刊事。
以爲陽復之基者誠然
吾師主理斥邪。
字句句。
至公血誠中出來者
迨此世亂之極。
不可泯沒而可表著。
事大力艱。
而爲辦此者
錦恒二公至誠可感
而亦見天心之非偶然也。
通告八路事。
已在兼呈同志書。
實望吾兄大用心力也。
甚擾不盡所欲言。
伏惟照亮
公元1906年
與蔡于範(丙午六月)
一來
探道珍重
從氏丈聞已下世
驚痛何言。
情重密之故人
今焉永訣矣。
向未能歷謁問患。
無以爲心矣。
石西出天孝心
思慕號絶。
何以堪居。
氣力尙能支保耶。
麟錫常臥而已
無可生人謂矣。
蹩躄空堂
朱子戒其無爲
爲棄於朱子矣。
豈非可憐耶。
定建七聖廟
竭忠士友可悶也。
然抗夷獸在此。
淫邪在此。
開化黨在此。
亂民輩在此。
陽類在此。
華服在此。
保三先師承受聖賢典型
未嘗不在此。
此其爲不得以已也。
抗之保之。
非我敢焉。
將以衆士友力也。
衆力中尤以諸宿德重望焉也。
是則吾牧南大不得辭其責也。
雖然此建廟後事也。
中營建。
事甚艱大。
人皆謂此亦非幾位長德主之。
不成
故已請恒窩而受諾。
節兄前固有請
不請
吾知其必來。
南兄如何
可以不來乎。
七聖賢於我爲何如師也。
其所安之室。
來則易成
不來難成。
爲道理乎。
不來爲道理乎。
此外爲見鋟史役而來也可
爲歷省翁薖軸地而來也可
且以用情於弟言之。
弟曾幾多年幾許番。
往兄鄕共兄處。
可不惠肯我乎。
訒兄建廟後。
不肯來。
强邀
來不得也。
一還
爲此控告
一邊掃榻待之矣。
餘他不備
答沈▣(宜允)
麟錫謹覆靑湖大兄尊座。
麟錫旣往狼狽醜差
深自愧赧。
而又惟見棄於幷世君子是懼。
乃見尊座特施珍重古道之書於萬里異域
是其不棄我也。
不惟不棄
反有奬與失當
期望太重者。
高明何爲有此。
滿心惶惑
竊揣其故。
爲是世禍日益罔極
人心天理日益陷溺晦塞
華夷忠逆予奪
一切反倒
仁人君子扶抑權衡
不得不用寧不以爲嫌。
而有不暇計於其狼狽醜差也。
是則尊座之所爲
實出大力量。
而麟錫之愚。
不能不有感激也。
麟錫於是所望焉。
尊座君子也。
又視我以同志也。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同志愛之以德而責之以善也。
終憐其狼狽醜差
而示以周行善後之道。
則麟錫之感德
又當如何哉。
尊兄圖之。
伏惟孟夏
尊體體道衛重。
千里勞祝。
盛德高義
有因金生慣聞欽誦。
每願趨下風以成深交
握手洞泄罔極慟情而未易期。
只有於悒而已
又聞之金君。
尊兄南中士友
復享闕里祠。
今日天地
有如好事乎。
陽春機括
不在此歟。
遙賀萬萬也。
山姜時相從而安道隆。
瞻仰吾兄也。
麟錫昨年有事還國
想入崇聞。
而顧有慕於箕聖之地。
就經年。
奉聖像。
如在遼時
依仰之所。
惟以濫分爲悚耳。
餘在金君口達
千萬爲斯文保愛
用副遐忱。
 
從叔喪事
承無一日雅而深爲痛悼
極見尊兄用情惻恒。
感激感激
從叔自爲心與明德之分。
本心亦是心。
故有違於玉溪德只本心之訓。
公元1893年
答蔡聖初(洪冀○癸巳九月)
麟錫白。
家門不幸
從叔奄忽棄世
豈但家門不幸言謂之。
幷爲士林邦國斯文世道不幸可也
哀痛摧裂
不止爲情私也。
遽畢襄虞而歸。
復見時序變遷
俯仰慨廓。
益自不堪。
玆伏蒙寄書相慰。
奉讀悲感
無以爲心也。
執事平日悅服之誠。
實在人先。
今日仰之慟。
不在人後也。
第承無何愼祟
有損體度
區區貢慮。
倍百恒情
乞須盡節宣之方。
藥餌之用。
用遄復常。
用張斯學
以副朋友之望也。
噫。
從叔父。
蓋嘗立天地心。
聖賢
大正門路
以率後進
於是四方士友一心傾注
飮河充量
化雨成材
于于門庭
氣象方好。
雖有百醜充斥宇宙
無雙變恠層疊蕭墻
而惟泰山是仰。
底柱是恃。
有歸有依。
無疑無恐。
忽此樑折變出匪意。
衆心皇皇
靡所係着底止
其勢之急。
殆如衆軍失將。
其情之慽。
有同嬰兒違母。
只有相與憂歎慨傷
而莫知所以如何謀慮營爲
固然矣。
然復念之。
不可徒相憂歎而止。
政宜相與結約立誓
胥勉共勖。
聚精會神
設中于其心。
守正於其行。
仡仡孜孜
期各成立
以不平日啓導至意
以終保天地間一脉陽氣
是當着力事。
然今諸處士友零星散居
難以湊合成貌樣。
而惟西都士友蔚然衆興。
志意所同。
聲氣甚壯。
所謂當頭着力事。
豈不有望於是
而吾從叔父之道。
又安知不西爲哉。
然則執事與諸賢。
豈可歇后耶。
此實盡傾肝膽而發也。
若麟錫門內旣有大賢
平生以侍。
則受人責勸
容或無恠
天生庸下
無可奈何
學之不力
執之不固
悠泛汗漫
乾沒
强半光陰
而只成得一癡獃漢矣。
旣往如此
而惟恃來頭
陪侍多日
將以有爲
今焉已矣
不知此身將如何處置
典型全然顚覆
且懼不能免也。
何謂執事有以奬詡之深而見屬之重耶。
是同强千斤僬僥
重山蚊虻
執事於是而有失言之過矣。
甘居下流
所不忍。
有望朋友之置。
胥勉共勖之列。
不終遐棄也。
執事亟賜警責。
無使竟至潦倒
千萬之幸。
麟錫奉親遣日
而時與恒窩共說著此等話矣。
餘外瑣言
只得闊畧
惟祝更加珍重
用副遠情
麟錫謹狀
公元1895年
答蔡聖初(乙未正月十二日)
惠書承已年矣。
臨便每傯撓。
未有奉謝。
罪悚何可言
包荒可望耶。
尊閣案上
以時敬閱。
無異顔範而承警誨。
其慰又自不可量。
至於愼祟沈綿
每用憂戀。
以爲神明之所勞於君子何若是。
庶幾已乎云也。
及至慟放仰之無所。
典型之共守。
不覺悲慟弸心而又感激
願趍乎卜風也。
至今歲籥載新。
懷仰益勤。
伏惟侍奉怡愉
疾患盡消。
德業益進
麟錫奉老添齒。
無足言者
從叔父三喪之畢。
居然當年
只餘數朔。
慟隕如新
俯仰罔涯。
念同兄弟不如此也。
時事罔極
五百年守禮義之人國
終焉爲禽獸夷狄
因而華夏聖賢之道。
天地間一線陽脉
無復着處
嗚呼慟矣。
不忍言不忍言也。
吾輩之生丁此辰。
抑又何故耶。
守身處義。
矢心不苟
以負上帝
以負先聖先師
此當胥勉而共勖也。
不知執事何以見警也。
從叔文稿開板事。
向雖有僉同之議。
當北搶攘
不敢生意
津兄出分誠力而主經紀
無乃皇天有爲斯文斡旋
誘其衷而爲之者耶。
謀事在乎人。
而但事巨力綿。
世變叵測
可慮也。
然那中士誠意料筭
皆可透金盛水
則是可恃也。
語錄向已謹領
附錄今姑未成。
則幷各處所送。
姑置鄙所矣。
何日奉而攄盡多胷懷
三月大期時。
若無愼節
必圖臨會否。
跂望之深。
乘閒胡寫。
以俟有便
然且具畧。
仰希默諒。
答蔡聖初(乙未閏五月)
春中賜誨甚
尙稽謝極悚。
伏審其時堂上久患沉綿
體內所愼。
猶戒少愈。
深用貢慮。
不審邇來
仰復翔矧之故。
自占勿藥之喜否。
區區切祝
僉士友各如何
向聞東亂極熾。
至皆不能安處
大是驚歎
今已貼息
得定几案否。
麟錫南爲宿計
奉率得利來爲幸。
俯仰今古
悲感無以爲懷也。
卽見黑服之督。
特甚於他郡。
而尤持吾輩
盖以獨言人類異於禽獸也。
彼中緩急何如
大抵禽獸逼人
吾輩大禍儻來事。
只思從容得正而已
然顧昨日以前好箇朝鮮國禮義風俗衣冠人物
天下一葉靑者。
今忽變作鬼魅世界
禽獸形狀
窣窣地黑
見此雖欲不氣湧如山
放聲大哭得乎。
還恐忽發狂疾而死。
失正大之體也。
來諭或問北虜剃髮也。
子欲殉義
父力挽之。
又父當生死地頭。
其子挽之則使親得生陷於不義
責之則使親得正陷於死地
皆當如何
答以父子相挽死。
人倫之至恩。
畢竟同日殉節
天下之人義。
臆見同日殉節伸義
聞命矣。
父子挽死重恩恐未然
父子於是不可相責死。
不可相挽死。
責死則傷恩。
挽死則害義
害義與傷恩一也。
不當挽死而謂夫重恩也。
若淸陰結項。
其子伏俟門外
見非於人。
則其地頭自不同。
淸陰雖救其死。
陷於不義
爲其子者當挽之。
不可執此而證之也。
大抵於此若論至極之理。
則亦有時而或有相責者。
蓋於父於子間。
自任素重
取義失義之間。
有係聖門大道之汚潔。
天下趨向之正反。
萬世議論黜陟
而牽於
一時禍福
不能做主張。
則爲父爲子者。
不可責之迫切
自當完轉一番說道理之不得已處以解之。
一身上形氣性輕重大小
雖於父子至情迫切之地。
不可放過也。
此有可證者。
二憂立節時。
其胤晦軒公有所爲
而後未嘗有非之者矣。
敢貢愚見如此
然此乃至難說道理
一或有差
直是天壤易處。
幸乞深思
如或未當
以還敎也。
又謂禹季用華西先生使程朱生今中國
只是囂囂𤱶畝之語。
以爲程朱道之所存
必須衣冠中華
上告下諭。
期動一時眼目
不可得
則尋絶島遐域
全吾一身
若但囂囂而已
何以立於天地
質諸鬼神
此其志確義高。
持議不苟
使人警動
盖今衰世人物低下
立心立論
當過而不宜不及
當此時。
不得不如此也。
若其華翁所言之未嘗不切當於理。
與其所論之勢。
或有不得行者
徐當別論可也
世變窮極
親癠身病。
彼此所同。
奉際甚未易
多少冲悵。
餘乞萬萬自愛
公元1899年
答蔡聖初(己亥三月八日)
九月一日
故人長牘。
風遠寂寞之濱。
用情款厚。
示策周達
感激灑落
撫膺三嘆
盖其謂早往觀於齊
吳楚之間。
得與皇明古族忍痛含寃者。
以義相感共處
抱經把鋤。
隱居自守
以待天下之淸。
死則葬於烈皇帝陵寢之側。
陪遊夫子
陟降洙泗之傍。
而此地根基。
不當遽撤。
以爲後日不虞之備者。
適我願也。
獲我心也。
是願是心。
無日無之
老病人事
必賴人力
少壯不同
是用自憐
未知天公爲之垂悶。
一借其好便也歟
歲月迅駛
喪事已畢。
伏惟孝思無窮
廓如何。
卽日春暄
萱堂氣候萬安
省下起居有相
德學益崇
區區溯仰。
麟錫有病無死
凡事前去諸友已告。
無可言矣。
節谷許以四月再駕
無違約。
吾兄篤老侍下。
不敢請。
或可力勸冠谷,牧南,堂後諸友兄伴行。
一次講習禮。
以作遼東天地萬古勝事否。
伏冀且伏呵。
不備謝禮
冀蒙照察
答蔡聖初(己亥六月十九日)
二月三月便連付書至。
兄之愛我乃若是也
謹審省率體度連享萬祉。
入夏來。
興居無遜度否。
德日益高
益精
不見是圖。
南康寧。
君弼侍奉平安
其允君篤學否。
英妙可念也。
麟錫未有大病
眷之來。
無害義。
然添累則有之。
五友有訪。
不可言
諸兄謂建廟不可已。
動力有優。
勸行此友。
便將營始。
同心
義之苦血。
也可忘。
前書爲慮惹起風波者。
深示裁處權衡
不啻丁寧
此亦出於憂我如骨肉至意
何感如之。
盖此事端。
專由庸愚旣無大包容
使風不起
又無猛决裂。
使風波早止。
實在己。
尙誰尤之。
然此人欠忠信本領
有陵長乖衆氣習。
又善虛言自用
一峽愚騃沒覺者。
才局疎濶
年四十。
家計着落
早覺其如此。
有言於習友。
特其有勤幹一長
夷險相隨
有難遽然薄相對。
間嘗煞用心力而不能化。
近又多不近人情事。
置之度外
無容更說。
後書所諭睽離之端。
誠極不幸
已爲一塲說破
有如敎意。
訒兄所謂巧僞
吾兄所謂忿猜。
吾輩旣知有此病。
則以許多年同兄弟之義。
盡心忠告
使絶其根脉。
之正大。
不得則用附爲親諱之之義。
不之宣露
以及外人聞見
而期保平日情義
至好至好
况在麟錫。
始終死生之義。
不得忘也。
根基措置
承用憂慮
謂如地偏小。
自强不得
所諭至當
同伴遵節兄所送立議
立作䂓模
但恐做事本皆疎迂。
難副諸兄勤敎。
敎雖未副。
惟望未已其敎也。
於麟錫之愚。
尤宜頻賜警責。
得免大跲。
如何如何
建中事言之。
益以傷心
賜慰之下。
不敢長提。
惟望諸兄
惜其人物
憐其泯沒
各留文字
長渠後也。
講義一冊。
仰思索討論。
高益勤。
有此下問
盛德
重違意而臆對
未可更僕了。
留竢後便。
不任惶仄。
腃望停雲
仰頌砥柱
不備謹謝
蔡聖初問目
 學而首章集註
德之所以成。
由學之正習之熟悅之深而不已云云
不正向後都無可說。
不熟則所學粗淺生澀無以致其悅。
悅之不至於深而不已
則所習而得於己者。
終不能眞切篤實以致成德也。
 
三省
○觀曾子啓手足
則必其平日自省愛父遺體不敬乎。
而反不在日省之目何也。
若曰吾於事親之節。
守身之義。
竭心力。
但勉所已能而無所省察
則是曾子之心耶。
曾子啓手足
其言曰今而後吾知免夫
是其終一生
日日時時省勉者果何如
豈必在三省之目而後方爲省察耶。
且省父母遺體
三省事類不同
豈可幷列於其目。
愛敬父母遺體
自是中省勉者。
豈可自言吾日省耶。
 八佾章。
集註敢忍爲解者居先
盖其意長於
忍也。
圈註反以容忍之說居先云云
作敢忍看。
可見討其心甚嚴。
深以懲將無不至之禍。
而便該不容不誅之意在其中
容忍看。
是討其事而只管嚴峻
且只卽已往論斷了。
便該懲將來之意不得
此見敢忍之長於容忍處。
故本註敢忍居先
在圈註居後者
以致其重於終也。
 雍徹章註。
成王天子禮樂賜魯伯禽受之。
程子兩非之是也
其後文▣請隧襄王
襄王猶謂之王章不許
况此禮樂大者乎。
不知當時三公有司
周公陶甄中做出賢材也。
其於禮樂之用。
君臣之分。
必皆明知
豈無一人之者
若曰有之。
以若悔過成王
尊賢伯禽
豈有拒諫遂非之失乎。
周公大勳
成王天子禮樂
自出於崇報美意
伯禽受之。
必亦以爲盛德可感也。
當時三公有司想亦以爲盛典
不覺不是
以致如此
以若成王伯禽之賢。
朝廷必皆正人
而有此大失誤。
甚矣處事之難也。
此可爲萬世誡也。
 旅泰山章○季氏犯上凌節
莫大八佾雍徹
而夫子雖疾斥之深。
終無一言及於諫救。
至於
泰山
欲救之而冉有不能正。
則又擧林放以冀其止。
顓臾深責由與求之罪。
力言以救之。
其故何也。
八佾雍徹僭有所由來。
事已成其䂓而罪在難容
嚴斥之而已。
泰山顓臾事在方始
冉有子路又適爲宰而事猶可䂓正
故特欲救之歟。
 哀公何爲民服章。
朱子當時哀公擧錯之權不在己。
問了只恁地休了。
他若會問時。
子尙須有說。
(止)若使哀公復問何以則擧直錯諸枉。
夫子如何答。
只當如謝氏推本之論而以居敬窮理四字告之歟。
要之不遠居敬窮理之意。
居敬則能嚴體統不失擧錯之權。
窮理則能察是非不失擧錯之宜。
 季康子使民草。
康子處已則不正。
不能莊也。
事君則竊其政。
不能也。
事親則廢命殺嫡。
不能孝也。
御下則欲殺無道以就有道
不能愛民而敎之也。
夫子之言。
可謂切中其惡。
康子未有一分自反能改。
是其心必以夫子之言爲迂而聽之邈邈也。
夫子之爲答。
無乃徒言歟。
聖人之於人。
有問必有答。
有答必當理
 
昔年洛下
宰相家有盲人過廳事。
入內門。
宰相見之却尋常
恠問。
傍人宰相家皆有丹骨盲人巫女誦經祈禱
於是不勝慨傷云云
宰相上承宮闈
下臨民閭。
而惑事神道
昵比巫盲如此
漸染之化。
何所不至
末流之弊。
遂至壞滅禮義善俗
召感鬼魅恠氣
可勝歎哉。
仁者深懷慨傷發於言者
又惡可已耶。
 開元禮
二周而後葬者。
之後月練
之後月大祥。
祥而卽吉
(止)禮雖無明文言几筵撤否。
旣不葬則不几筵
從可知也。
雖朝夕哭奠
不可廢也。
然或遷延四五年之久。
亦當如何
且父在母喪
過時不撤几筵
得無爲嫌否。
今俗或因拘礙
過時不葬。
大祥日卽撤几筵
但不除服
可駭也。
久而不葬。
開元禮二周而後葬者。
之後月練
之後月大祥。
小記亦言二周而後葬者二祭至。
如父在母喪而父爲主
雷次宗曰。
言主喪者不除。
殯柩尙在
豈可弁冕臨奠。
尤菴亦曰。
夫於妻。
亦有三年之義。
似當與子同其進退
此皆適擧經再朞經朞年未葬者爲言
就此論其禮節
幷不撤几筵
不廢哭奠
是當然。
見人遭此境界而來問者。
亦當如是指導
慢葬自是大罪。
不必又推此以至於四五年以往
更爲禮節如何
此而爲說則溫公嘗言世俗山水
有終身不葬者。
累世不葬者。
於此亦可推說如何耶。
知禮者當力言慢葬之爲罪。
不當區區禮節其間
以爲其地也。
俗人慢葬者之先撤几筵
今捨其慢葬之大罪。
而只責其撤几筵失禮
恐亦失其先後矣。
或曰
何子平事。
當奈何。
愚答曰。
何子平八年不得營葬
非出於一毫慢意。
事勢窮迫
以至如此
晝夜號哭
常如袒括
眞誠孝也。
然其心宜自以爲罪。
故曰天地間一罪人耳。
若或事勢誠孝
一毫不似子平者。
天地間罪人也。
朱子採入於小學
只取其常如袒括
非以八年不得營葬
無害於理也。
若又就其事而論事
子平可爲誠孝篤至才幹未周者也。
古人何嘗千里負喪。
自賣營葬者乎。
大抵子平古今只有一人
今據子平事而有慢葬。
不罪之者
大不可也
公元1909年
與金乃晦(永根○己酉十月二十五日)
昨年春。
柯亭逢別。
殆若夢境
仰請侍奉體有相。
相約事。
昨年因金仁仲書提煩。
示以有親患未踐。
一時无妄
卽臻勿藥
後仍漠然
曷故歟。
一言
此有
多少好機。
深長竗事
必與座下共之。
乃可圖成。
不計而委送人
此意勿孤焉。
雖有親患。
伯仲令子姪在。
有優侍湯。
情理豈不是甚難。
亦宜權輕重而裁之。
泰伯太王有疾
求藥而因之荊蠻
况今日事。
更別於泰伯事耶。
此好機竗事。
用善文辭讀書人
故願共座下
且魏友與向所言賦鶯公子
公勸起偕焉。
忘其姓名而只記鶯公子詩句
故爲如是稱也。
所識有文有志畧人皆起。
所不識。
連臂以勸。
求名筆名畫而兼有志可信者更竗。
萬端留俟奉面。
公元1894年
劉卿禹(錫東○甲午十二月)
麟錫白。
麟錫無祿
從叔奄忽違世
聞識蔑如依仰無所
摧慟隕絶
何以爲心。
只願餘生托諸勝己朋友
得以激勵維持
免夫無狀矣。
伏蒙執事特賜慰問於不面之地。
而又深示眷與之意。
悲感且幸。
不省謂何
盖麟錫早因貴鄕士友
慣聞執事盛名
皆謂執事志節才氣
曠絶倫類
其業功令
已甲一道
而猶恒有不慊意
斯若從事學問
必大成就吾黨庶幾矣。
執事果于學問而慕吾從叔
旣先以書告所以向慕之意。
且將以贄來謁于門。
不幸吾叔遽已
下世矣。
幽明千古之恨。
尙復可言耶。
執事乃克齎恨致誠
追赴象生之前痛哭定倫。
此誠古人未有之事也。
執事之爲心。
可悲可敬
而其爲吾黨之幸。
不可勝言矣。
其於麟錫。
特以師門子姪而有屋烏之愛
不計高明愚陋其間先施德意
極加勉勵
是於麟錫。
不可但以勝己朋友言。
而餘生之可托就正
知有在矣。
今日仰之深慟。
猶有可以少慰。
切偲下風
固將願承於無窮也。
此其爲幸於私分
何如哉。
若其稱許期待過分
固知盛意之出於誘掖
而其亦不免失言矣。
盖麟也雖嘗及華翁之門。
門內又有大賢
可以少有所爲
而顧無才蔑誠。
加之困於疾病
汩於冗務
悠泛汗漫
作撤無常
年過五十。
只成一癡獃漢矣。
乃承此敎。
惶愧瑟縮
罔知所以措躬也。
然方有悔心。
感德意。
不忍自暴棄
執事加以直諒之道而究其爲惠也。
第竊有仰告者。
執事一正軔之初。
已傾四方士友之望。
未見面而神已會。
聽言而信先及。
莫不大成就而幸吾道執事
此豈偶然而然哉。
然則執事所以自重者。
固已默定於心。
而其答士友之心。
不可以不加勉也。
師門至正之緖綸。
不可不固守以爲開來之資也。
天地
盡之陽脉
不可不善保以爲來復之基也。
此皆吾儕人人所各理會者。
而如執事者尤豈所以辭其責耶。
千萬念之。
春間下送講義冊子
是所禀吾叔而未及賜批者。
移而寄此。
要見供對。
對此不勝悲咽
顧昧識不可承膺。
當卽奉還
重違尊命
又欲姑陳所見
以爲受敎之地。
故謹奉受而置之。
然性懶文拙。
不能趁卽下手
今方欲草草供對。
又被事撓。
屬稿未及卒。
不免更待後便。
只此一事
可知爲人
烏得免君子之所棄耶。
主臣主臣
兪兄之來。
誠是意外
仍伏探尊體體道崇衛。
僉士友皆安。
搶攘阻絶
瞻想忉怛之餘。
慰喜不可論量
惟冠谷兄之患腫
良極貢慮。
麟錫奉親僅免。
爲時痛哭而已
中華夷狄
人類禽獸
糞壤禮樂
毁裂冠裳
上蒼孔仁
至此極。
又胡使吾生丁此辰。
惟處義之方。
與同君子同講胥勉。
不失正也。
世亂道遠。
何時得御償願
臨楮更覺增悵。
餘伏祝寒松砥柱
萬萬自重
公元1895年
劉卿問目(乙未閏五月)
 大學或問致知條。
至於天下物則
必各有所以終之故與所當然之則。
所以然當然
非謂兩物。
只是一理
體用相須何也。
所以然者。
統乎
物之全體也。
這裏面。
已合得所當然
當然者。
著於物之大用也。
上面
却帶得所以然
如爲子孝爲臣忠。
是皆當然之則。
這箇孝與忠。
非是人始出來
畢竟其先元自有以子孝以臣忠之故矣。
凡欲致知者。
必先理會當然
上達所以然
是故朱子發兩端
竭盡而無蘊。
何如
大意聞命
所以然當然
以統乎物之全體著乎物之大用爲言者。
主理物則如此說。
所謂所以然當然者。
本是卽物說理
則恐不可以當然爲用而覔體於所以然也。
若爲物之理。
先有所以然而後有所當然
窮物之理。
先究所當然而後所以然之意。
切當
此卽於或問
可以看取
其曰天下之物。
必各有所以然之故與其當然之則。
有以見爲物之理有此先後也。
其曰一物之中。
莫不其所當然不容已。
與其所以然不可易。
有以見窮物之理有此先後也。
 按史記
豫讓國士之國士報之之說。
合於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之義。
豫讓先事范氏。
後事智氏。
據今論之。
未免有事二君之累。
當此時。
周室尙尊。
所謂范與智氏。
只不過大夫之列。
則爲其臣者。
關禮之如何。
不拘二君之嫌。
豫讓事前不同以此歟。
不然何以豫讓
願聞其詳。
豫讓國士遇報之說。
與君禮臣忠之義自不同。
君禮臣忠
是爲爲人君者言也。
國士遇報之說。
豈爲人臣者所當自言耶。
豫讓只爲擇主。
先事范氏。
後事智氏則固無不可
此則非特仕於大夫
雖仕於諸侯。
自無其嫌。
今智伯滅范氏。
而乃移事之。
豈可曰無其嫌耶。
大抵豫讓事。
改嫁爲後守節
比之馮道輩人則儘高矣
比之王蠋輩人則大歉矣。
 
大學第五節物章句
物理極處無不到。
所謂到者。
非謂那物隨吾格而便到。
要是吾知推其理而便到十分盡頭
則那物更無餘地。
故曰物格物理極處
只是吾知盡處。
故曰知至
程子所謂纔明彼。
卽曉此者是也
其然否。
若如盛說。
則當曰知至而后物格
不當物格而后知至
程子纔明彼卽曉此之訓。
正說得物而后知至之意也。
 經第四節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就心本體上看。
不當正字贅說
及其發而爲意也。
私欲問焉。
一有之而不能察。
本體之正
無復可恃
而惟意所向
不正孰甚焉。
大學之敎。
正心根本
正心之工。
誠意骨子
未知何如
誠意自有誠意之工。
正心自有正心之工。
若如盛說。
心體本正。
專由意不誠而有不正
誠意正心之工。
而能誠意則心可自正。
正心時。
無容更加其工可乎。
恐此於正心之義。
有未解而然也。
乞更致思焉。
 論語泰伯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註。
程子驕氣盈。
吝氣歉。
朱子驕吝雖有盈歉之殊。
其勢常相因
○或說驕盈吝歉。
可得而言。
盈與歉是如何相因
曰吝喩則只是小器也。
驕喩則便是這器中水也。
合下這器受水纔一勺
便易溢。
水之所溢而言則固盈矣。
然究其器量則盈乃藏於器者也。
自器之所受而言則固歉矣。
然指其水滿則歉亦生此水者也。
此其勢之相因也。
如此其然否。
驕吝相因
喩以水器恐未穩。
朱子曰如人曉些文義
吝惜不肯與人說。
便是要去驕人
非驕無所用其吝。
非吝無以爲驕。
又曰驕是放出底吝。
吝是不放出底
驕。
正如人病寒熱
發出外似驕。
寒包縮在內似吝。
此等訓。
可見相因之勢。
其勢恰與天翕聚發散相似
 論語子罕不可與權註。
程子曰權只是經也。
朱子曰經與權亦當有辨云。
○經者不可易之常理也。
權者不得已變理也。
非經無以裁權而得中
非權無以濟經之不及
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
夫以援溺而言則此權之得中合於經也。
援手而言則此經之不及而補以權也。
要是程子大渾圓說。
朱子兩端竭盡說。
蓋權者聖人體道大用
初學豈敢用喙於其間哉。
然雖凡人行事之間。
固亦莫非所當有而不能無者也。
有以看得其梗槩。
無不如是說去。
賜敎誨。
破蒙蔀。
程子因漢儒反經而入於權術權變之失而說得界分
然意却正。
朱子程子偏重說得有界分然後意乃足。
學者聖人用權處。
不論大小難易
皆當究見其理。
自己則當主守經。
不可容易用權
然隨其大小難易而有不可用時。
亦有可用時。
守經行不去處。
又有不得不用時。
 爲政
學而不思(止)殆。
○此就一事上。
深戒學者
病痛也。
除却不字
則此爲學切當處。
何也要是學而思思而學。
闕一不成
上思字隨其所學而窮硏之。
其要在於知。
下學字因其旣實踐之。
其歸主於行
反是未免罔殆之病矣。
此間有一二友發之曰。
兩學字以行言
字以知言
徒行不究理則罔。
徒知而不踐其實則殆。
未知前後說孰得。
後說得其大意
然以爲知爲究其理。
以學爲行爲踐其實
猶未緊說得本意
以心言。
得之
學以事言。
如下學人事之學。
朱子曰不求諸心。
故昏而無得
不習其事。
故危而不安
 公冶長
子曰始吾於人也。
(止)今吾於人也。
上下人字。
初若泛言。
其實宰予而責之也。
盖其責也雖深切
不忍直斥
止曰於人也。
聖人宏大兼容
此亦可見。
何如
上下人字。
實指宰予
而猶不忍直斥故止曰人也云云
未然
此盖謂因事而改吾觀人法也。
且其下有曰於改是
豈不是直斥耶。
但此雖未見兼容之意。
然於深責之中。
可見有警使悔改意見言外者。
先言於汝何誅。
則嚴截旣無以加極矣。
於此復言吾之觀人之法。
於汝改是
自言吾改是
便似警汝當改也。
於此便見聖人之不迫切
如是看。
未知何如
 雍也。
華使於齊。
(止)五秉
○冉子之學。
非不長於藝也。
然其心迹
多於財上可見
子華富也。
而求爲之請粟
自與五秉
擅師之財也。
季氏僭也。
而求爲其宰。
聚斂附益
是剝民之財也。
此其事雖不同
用心則一也。
何如
冉有二事
果出一病
 述而。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集註
伯夷以父命爲尊。
叔齊天倫爲重。
伯夷叔齊其心一也。
但其事有難。
有尤難處
伯夷雖有嫡長之分在己。
然以己言之。
則所重者只是父命。
嫡長第二事。
叔齊則天倫父命兩繫一身
初無輕重之可擇。
其終也違父命而從天倫。
其所處尤難也。
其然否。
均是合乎天理之正
而卽乎人心
不必論難與尤難於其間
若謂叔齊所處尤難。
則是叔齊賢於伯夷矣。
愚嘗有疑於叔齊處事
因是而奉質之可乎。
伯夷有父命。
只得逃去而已矣。
叔齊則似不可以止於逃也。
何也。
伯夷長且賢。
而父使已立。
是亂
命也。
不立可也
於此何不告天子
天子之命立伯夷乎。
天子有命
豈得不立
如此則天得正
國得其君。
而亦善補父過也。
何必逃之
使國人仲子
國不得君
天倫父命。
終皆不全也。
古賢所處
如何敢議到。
適有疑於
發於如此
未知何如耶。
 大學九章興仁興讓
十章興孝興悌。
○興一也。
九章章句
旣無訓義
至於十章
釋之曰有所感發興起也何也。
前章先言興起之效而其幾漸著。
後章直指興起之勢而其象可見
於此專釋之。
正與九章互相發也。
何如
興仁興讓
上文成敎於國而言其效。
故註曰此言敎成於國之效。
敎成二字
說得興字意。
無容更有訓釋
興孝興悌。
正言上行下效
人心所同之意。
天下所以平。
絜矩所由起。
此興字。
於此加意釋之曰興謂有所感發興起也。
 敬齋箴。
對越上帝
或疑上帝無形無影
甚麽對越
曰。
所謂對越上帝者。
非謂有形可對
指天主宰而言。
人之所當畏者。
莫如上帝也。
須於靜坐時。
嚴敬在中
則其嚴自然如此
着意對越帝。
便不可。
未知然否
只是上帝臨汝
無貳爾心。
有幽其室
有赫其臨之意。
若言對越之意。
則天主宰上帝
人之主宰曰心。
卽是一理
心存主宰時。
便天之主宰在此。
敬存主宰
而自去合天主宰
便是對越上帝
便着意對越不得
亦無意而敬吾不得
 敬與不可須臾相離
原頭上說
則靜固自如而敬在其中
工夫上說
則敬以直之而靜反於初。
未有靜而不在敬者也。
未有敬而不能靜者也。
何如
靜有兩㨾說。
動靜相對一說地。
通體用而定靜一說也。
敬與靜不可離
可言體用定靜。
不可言動靜相對之靜。
 敬者貫動靜內外而主乎一者也。
靜也
在身中。
不容一物敬之體也。
其動也。
在事上。
靡他其適者敬之用也。
未知然否
不容一物
靡他其適兩言
通動靜言
不可一屬靜一屬動。
且敬謂通體用則可。
有體則不可。
公元1899年
劉卿禹(己亥五月二十八日)
客榻歲月
念切朋友
友如靑華道兄而有書。
因並年
前(缺)。
奉置案上
以敬玩。
承顔範而受警誨。
感慰不可量也。
審道體萬相。
後數月。
起居更何似。
承於麟錫義諦云云
盖有許可而歸之任重遠
吾兄高明見識許可
則自幸事大差
任道二字
自顧爲人
萬不近似
慙悚無地
是蓋當初爲言
已自言得分外。
以致士友有言如此
尤覺其僭妄
無所逃罪
然此有不容己之故。
盖以常理論之。
此言此事。
若爲人。
安敢乃爾
今日之變。
萬古天下罔極大變
處得此變。
讀書名者。
所不可辭。
我華省三先生致力大義
以承三聖
而顧不量分
願爲聖人之徒
且世有有爲之人。
何敢妄。
人心陷溺
罔極大變
看作尋常
雖如田愚自處當世第一儒者者。
守中庸。
言據不在不謀其政及言遜之義。
不言大變之爲變。
每譏有言有爲過中失當
恐恐然懼。
或見忤於亂賊夷狄
甚至於泳孝之毁法服而行狹袖黑服也。
乃言雖是古制
而但不可儒門先着
以爲民望
於弑妃辱君。
勒削八域也。
說得三王之政熄。
先賢之敎衰。
終不肯明言亂夷狄之爲罪。
而務壞人識見
以儒爲名而要負望者如此
他尙何說
世皆如此
所以自知僭妄非分
而始終有
不容已也。
愛我同志
其或矜其情。
百世君子
亦有以恕其爲罪耶。
兄復以爲如何
麟錫同同伴免過。
故國士友
每爲孤寓。
勞竭忠。
感愧之極。
楮短意長。
更祝道兄崇德保重
 所詢論語乞醯章不直之義。
謂乞諸隣而暗作自家物。
恐非本義
些少物借人作己有。
細人所爲
微生爲當世所稱者。
似汙不爲此
以圈下註有謂有無謂無。
曰直者看之。
似或如是解。
然此亦謂夫其家無有
直言無有而已可也耳。
乞隣直言乞來。
不害爲直者。
恐亦未然
不言間。
乞隣市恩
皆爲不直
或若乞其乞隣則乞而與之。
此恐是直理
公元1904年
劉卿禹(甲辰十月)
承書伏慰。
火烈烈。
力無撲滅
勢不嚮邇則避之而已。
如木離離
霜雪繁重
枝葉摧凋則晦之而已。
此麟錫之不能無去。
而去而守得大小華之典型
冀有一於萬分也。
然麟錫非其人。
所以有望一國陽類同門士友
而於靑華翁。
更切矣。
望幸家事於令孫。
鞭小驢而遐擧
散了重慽餘懷
得天下大事。
事成則隨陽春而好還
不成何處志士溝壑
遲遲
馬。
時時顧後也。
此行匪早伊晩。
匪徐其亟。
所如前事審擇
奉承敎意。
至於去國離鄕之慟。
言之益慟。
不如不言也。
行向關西
到彼後行留久速。
不可知也。
心悲氣塞
不能長。
萬祝尊體保重
公元1898年
答崔慶瑞(雲卿戊戌七月二十五日)
麟錫昔者還家
伏承寄書
爲恤遭喪與所經歷
感荷無謂
再此萬里之遠。
念舊誼。
更不禁臨風冲悵也。
卽日秋凉
伏惟尊體百福
痛憤時事
至發慟哭
不見是圖。
麟錫姑遣免。
顧與習齋大義之未伸。
世道罔極
自有所定義諦。
萬古華夏一脉盡之餘。
千辛萬苦
準保典型
永基來復
固其望也。
加一日。
愈於已。
以此爲固守心法。
有如尤門傳授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之意。
盖亦欲通去國國士類而共守之也。
尺楮莫旣。
只祝自愛
公元1901年
答吳云瑞(膺寅○辛丑正月五日)
前者造門講先誼。
淸誨充然而歸。
今玆賢胤奉書而至。
重以感荷
謹審開正
尊體奉率萬禧
何等仰慰。
弟陪先從叔影室衆士友間幾年以來有底况。
故鄕士友二人來同守歲
聞家人親安信
以爲幸。
念國斯文
不禁慟悼也。
允友托交
年。
我所資警。
無我所助發。
承敎意。
不勝愧悚
忙甚畧此布謝。
伏惟恕諒
公元1894年
徐鳳卿(相鳳○甲午四月)
麟錫無祿
從叔奄忽違世
聞識蔑如
依仰無所
天乎慟矣。
無以爲生矣。
兼且四方新學方興。
而靡歸不是小事
傷痛不止爲情私也。
歲月倐忽
已經小祥
俯仰隕廓。
益自不堪。
伏蒙昨秋所賜慰問。
近日始到。
奉讀以還
悲感無已
足以少紓數十阻濶懸溯之忱也。
每因士友
以承下風
聲聞藉甚
洛下衣冠
指先屈焉。
謂爲父子善承遺風實德者。
此世有一人
欽服深矣。
間授師傅重職
吾兄不須用賀語。
而亦衆望推服一驗也。
更願益加自重
努力崇德
用作屹然砥柱
是故人區區之望也。
麟錫奉老窮巷。
陸碌無似
只願聞幷世君子之爲一心胥勖。
以扶吾道之危也。
公元1902年
申公舜(錫老壬寅五月六日)
昔造高門
數日承款誨。
奉審先正遺躅
參觀多士盛儀
自作一生殊勝事。
所以感誦於風流德義者。
不啻深矣。
今此遠送令從孫少友
有施敎命溢數三大幅。
益仰不遐棄盛意也。
用審尊體節不無
微愼。
實無大損於起居者。
爲之伏喜。
令允命進沃門。
險途遠程
固所可慮
謁師深誠。
得師大訓
神明固應扶持始終也。
衛正斥邪之功。
深用欽服
今世界。
孰更有如尊座之爲者。
使一國人士十分之一。
有如尊座之爲者。
無邪矣。
二度通文
辭嚴義正
可以增植士氣而縮彼慝類矣。
大懲其魁。
極是快事
彼此成隻。
可慮駭機之有在。
然此正而直。
彼邪而曲。
畢竟可恃者此也。
善處之道。
竊恐不在他。
通文中興敎勉正學
修己反經
洗心立脚
下工夫
興起共立至善至正之地者。
莫此過也。
蓋徒懲彼而不致乎出。
則雖有一時勝他。
終無吾氣力可恃
有吾可恃
乃可也。
向來周德不亂反經無慝二句書獻者。
今覺不害爲奉勉尊座已勉之地者。
以此益加勉於身。
以及子姪鄕黨士友
成風成勢
自此以往
可善一道
亦及他道。
如此豈獨一時無慮而止。
亦或永致摧陷廓淸之功。
有無好事也。
如何如何
鄙師省翁文集
承許以有發前未發而要求一帙
感領盛意
然此本帙少。
不容易
平山士友得藏爲多。
第當搜問。
而又自尊所書托邊節谷似好也。
拙詩鈍筆。
揭板刻石
無乃君子有受好事之譏耶。
仰呵仰呵。
麟錫箕陵
一會
狼狽而歸。
事形從孫當一一奉陳。
而可爲時事痛哭寒心
念尊座能挫伏邪徒
而賤漢見挫時輩如此
相懸
有以承敎也。
適撓不盡所欲言。
餘伏希常時加愛。
公元1906年
申公舜(丙午二月十三日)
時事罔極罔極
大臣殉國
而淵翁繼以成仁
結梢禮義正邦
又其婢不勝痛憤
决死以從。
古今更見乎。
大老門庭
又出大節
忠臣家門
又出忠婢。
眞有光有辭於天下萬世矣。
一國士林
莫不痛慕增氣
而况執事父子出入門下
當作如何心哉。
如麟目見是變。
痛憤欲死。
願效殉義數公。
而揆以處地。
莫可爲矣。
未死之前
不免讎夷節制
乃意去守向曲阜宣聖廟下。
盖初求天下深密山林
時勢形便
實無深密
不如就地明顯
顯然守義爲稍光潔耳。
要携同志士友
而願與執事共之。
不審執事矜許之否。
申公舜(丙午五月九日)
麟也之住殷。
尊駕卽臨。
繼又委書間病。
兼惠以黑笏饌物。
也行程。
宜歷謁奉謝。
而拘於病未能。
只令兒子代行。
不介尊意
令令胤追至一舍餘里送別
兼有手命
且餽以贐。
不止此。
寄命兒子以爲早晩
川行
必枉遠路臨訪所居
不識賤品何以獲此於尊執事也。
自悚緣病致極不敏
而其感不棄盛德
不可以筆舌形容也。
伏惟方熱。
體度神相萬亨。
允友安侍。
區區拱祝。
麟錫以若病軀
得以到洎舊鄕
不斃中途幸矣。
困頓凛㞃之狀。
不須更言也。
恒窩不見大病患。
老衰更甚矣。
國變所謂埈及,波蘭之事。
卽當目下
此將奈何
吾人正義
上天有正理。
此其可恃歟。
心痛不能長也。
顧欲建七聖廟
憑仗死守計。
世人見之。
固或辛酸
自心有不容已。
盖於古人舟中大學有爲
竊附也。
第望從早賜臨
爲之善敎。
而若肯留身
共完所守。
俾有所恃則千萬之幸也。
未知尊意如何
力疾呼倩。
不能一二。
乞賜照亮
公元1899年
善直(浩根○己亥十月)
老兄義理之正
文學之盛。
與希堂,靑農同德並高。
當此罔極世變
屹然爲在山猛虎之勢。
峻立處義名論
約束同志
以務廣救人陷溺
至剛苦血。
庶可神明而破世頑也。
吾道幸甚
噫。
以華爲夷。
人爲獸。
本朝五百年士大夫禮義風俗
豈不死驚生愕。
一經大禍
豈不宜猛加奮發
各自樹立
以求不陷。
大禍
之後人心
反復大變
鮮不陷溺
不亦異乎。
是盖先王道衰。
先正風息
廉恥都喪。
曾以文才藝見稱
飾邊闡名自好
內利外義
足以欺人者。
貪勢或怵禍以入之。
旣入之則恥己之獨汚。
欲廣挽人混其跡。
於其平日出衆
佩名持議沽譽者。
誘引必入。
夫人也前有正兩歧
猶可宛轉置身
要名却立
當路逕漸窄。
榮利捨此無由
傾耳側目
滔滔俯入。
入而擧顔生議論
波動一國
而以知及知。
以引及引。
下者一盪而鼔舞
高者再搖而起動
此其貌㨾。
曾是不意
霜打雪降而後有色
洪水橫流而後砥柱有力
而世不多見也。
老兄一隊
得作砥柱
惟此庸懦
知有恃賴
坐窮異域
猶有生氣
更望吾兄一隊
勉之又勉。
益務道義
以御邪世
公元1901年
答金▣▣(輝珽○辛丑七月二十二日)
麟錫覆。
基川一塲逢別。
千載悲憤之事。
尙復何言。
顚沛人遼。
經年經歲。
想望德儀
雲杳茫。
朴生貞洙以風化通諭事。
南道以還
致一角書。
執事情訊也。
雙擎悲喜久之而後讀之。
之而又悲之。
嗚呼
執事挺然在世
而令允郞爲其大人
捐軀命於當年也。
古今豈有如此慘惡之事乎。
執事何以爲心。
人當
何以爲慰耶。
然父爲國爲華脉。
千古大義
子爲父視死如歸
是死於孝。
亦死於大義也。
擧足有辭天下後世也。
執事者其當以是理遣
區區於是不徒止於悲而已也。
最所痛憤者。
天理日益晦。
人心日益陷。
國賊日益熾。
夷禍日益深。
今天下無復餘望。
吾儕沒奈何
飮恨而死也。
亦復如之何哉。
只守吾正。
搖不動撲不破。
自靖獻于上帝而已
顧麟錫區區守義於遼上。
去年秋。
所謂義和拳之亂。
還至國境
有奸小輩搆陷之端。
待命畿甸
聖眷而昭釋。
遊處士友間。
前頭事義
不可計量
誠願以時相質國內大義君子執事者。
得免有窘跲。
而亦落落不得合也。
浩歎奈何
伏惟秋天
尊體動止扶崇寧
千里瞻戀
不任忉怛
臾祝寒松砥柱
萬萬自重
公元1892年
答金殷卿(▣▣○壬辰八月十六日)
昨冬惠書
臨便每遽。
稽謝至此
此甚疎懶
亦涉不敬
雖以盛德包容
可望見恕耶。
惶愧之深。
比日琴書頓冷。
尊體動止
伏惟百福
玩經究道
意趣淵泳。
龍嶽秋聲
驪江月色
時或拄杖放船
以發淸興否。
令人翩翩神𨓏。
錦溪時相從否。
相觀爲善
相警爲益者。
想亦多矣。
弟春常病矣。
夏秋奉親遣免。
長潭從叔
雲門奔哭行而至。
迎侍數日。
豈勝喜滿。
但患後氣力
本是凛凛
加以路中觸冷微痢。
畧加調治
未及盡瘳。
旋復啓駕。
未知前頭添减如何
通計返程千里
而節且漸冷。
未知何以終耐得勞攘
是庸悶慮之不已也。
恒窩當秋輕健
陪從叔行矣。
挽近一之作恠
罔有紀極
思伯黨助
亦甚無狀
千古大變
洪又不知抑何心腸也。
可痛可恨
然彼之窮極罪狀
自盡露明天白日。
莫可遁形
實見可哀不足惡。
黨助者亦見其可慚可笑也。
日月之明。
豈特無傷
亦或因是而更可仰見也。
此理分明可恃無恐耳。
來月廿五。
兄欲赴長潭否。
若然可以拜面而罄餘懷
畧此布告
伏希恕諒
公元1913年
與金文秀(載銖○癸丑九月二十八日)
密邇數年爲滿意
別離半載關心
况復參商於兩域。
鱗羽一絶
豈勝忉怛情哉。
謹詢寒帶小春
體事珍相。
眷度均慶。
新寓辛楚
仰想難免
一年計料。
庶或愜望
多少貢想。
有聲握忻。
難形言。
麟病汗始似去年
必共過冬
春間聞老妻喪。
悲酸難比平常時地。
然是老者常事
噫。
權翁死矣。
天下更有如此事。
天下更見如此人。
時時刻刻
不思不得
不痛不得
奈何奈何
想亦大段作惡也。
有聲猝發
不能一一。
必以所見具達矣。
重祝保重
公元1906年
答李▣▣(鳳九丙午十二月)
賢允奉書至。
謹審尊體萬相。
寶眷均慶。
仰慰十分
脚氣未瘳更發。
祟惡汗。
兼得毒感。
不能支吾矣。
胎寄講紙。
未知士友所爲耶。
顧病甚神眩。
雖使有知
無能作氣以對。
正邦傾覆
人類禽獸魚肉
禍卽剝膚
痛憤欲死。
雖使有知
爲此討論
有近不退虜兵而賦詩
親喪中談閒事。
實亦無是暇。
且嘗以爲孔門許多高弟
數子外未有聞性與天道。
不應聖門諸子不及今人
聖人敎人有歇今人
正心法。
求事悖理
雖不說心性理氣
不害聖人之徒
能有說。
實無益於事。
又念靜退說心說理氣。
頗有同處
並作吾東大賢
人之賢否
不繫此。
故愚於此去處
不屑屑事講究也。
然自愧於此甚不若人
若或世界稍平。
不卽死而疾病少可
願從當世至公至明君子
講質有得
粗免無識
而恐難得其日。
此爲大恨也。
講紙還完矣。
力疾呼倩。
不備謝禮
公元1903年
答金乃則(濬模○癸卯六月十七日)
旣往勿說。
只客臘惠以書。
兼有別紙大幅。
俯和九曲詩章
正月又申
於此可知丈人用情於我爲如何也。
書之所示。
無非惓惓不忍不相忘之意。
其中有曰削禍慮將復及。
擧義勢莫逮。
無可安之所。
只餘自靖殉道一事
餘生禍福
與共之。
嗚呼
華夏餘脉。
父母遺體
丈人其將善終也。
善終於此
蔑以加矣。
雖麟錫之無似。
不敢不思有終
亦莫能自信
冀或得人相與之力而有以爲之也。
丈人言之。
不敢請。
可以辭諸。
守死善道
古今所難
死生同心
天下幾人。
不知丈人爲何正人
而麟錫之得丈人
爲何許奇事也。
麟錫不勝感激
丈人終敎之也。
伏惟大暑
尊體起居何似
格致誠正之工。
昨承自不敢不勉。
今亦益思不可不至至善之地。
有以至乎
惟此可以以身扶道。
善道殉道
亦將本之於此
想當有以自會之也。
錫與相隨
文字爲等閒事。
可哀也耳。
旣稽謝。
謝且不備
愧悚何極
更祝隨時保重
用副瞻仰
公元1901年
李重明(應道辛丑正月十一日)
年前堤上
送令胤。
大人高義
不可言
後施不面之書。
失梯未謝。
而又此繼存。
據古道兼爲同。
淵源
之誼。
德意之厚。
如何可量。
不知無似賤品
何以獲此也。
伏審尊體起居迓新萬寧
極慰遠忱。
承於先從叔無恙時有書。
而獲居敬窮理力行之相勉。
常服膺。
是蓋朱門傳授要訣
後賢莫不這裏做去者。
仰想實得力於此有自卓然者也。
麟也豈不常聞此訓。
特莫能力焉。
乞以所得及之。
使之得有以自勵也。
有承來汝之意。
麟錫向來經貴鄕不得訪謁
至今爲恨。
雖不命其承。
矧有是敎。
前頭事有不自量
難以質言
而切於心則有之矣。
令胤
韓友伴行。
有事而止。
多謝多悵。
韓友篤實可敬也。
麟錫以罪還國
得蒙天宥。
現依平鄕士友
爲捱過時月計
無他事可奉凂也。
韓友返忙。
畧此布悃。
申祝春序
千萬保重
公元1898年
與金▣▣(昌壽戊戌閏三月二十三日)
昨秋數月綢繆
豈非大段奇緣耶。
若其眷意之出尋常
至今感誦無已也。
再到遼上。
先探那上安候而深以爲喜。
伏惟日來
侍餘尊體何似
寶覃何似
麟鳳龜龍矯矯膝下
貢歡何如
宛宛在目
不可忘也。
施敎養。
使各成就
世瑞物。
向所仰告
今復奉提。
麟錫去終祥禫
又作此行。
公私慟情。
不容名言
路由北關
未得歷叩仙扄。
緣事勢。
悵歎則極矣。
來時求得敬齋一帖二十張。
玆以仰呈。
朱夫子親筆百年板本
浮海而來
泊於康津。
得以藏置。
作東方奇大寶者也。
以此付之令麟孫
常作服膺玩之如何
早晩一奉晤。
千萬留候。
更祝侍奉珍相。
公元1905年
答金亨益(鳳湜○乙巳五月二十四日)
千里之外洽幾年。
而無一日不奉念。
三月承前歲末惠書風至者。
書頭曰削髮則爲禽獸
禽獸無父無君
無父無君三綱五常斁。
天地昏黑
何時復明
痛哭痛哭
可以痛哭乎。
世豈多此痛哭者乎。
所以念我愚樵翁不能忘也。
謹審那時鼻塞與風祟。
未獲完差。
爲極貢慮。
春和以後
得復常而體度康强
寶眷安如前否。
前俄賊之過。
震驚號咷可念
其境惟無傷人丁
可獻喜也。
李友英兩年中風。
至於委席。
聞極驚念。
今已良未。
麟錫冬春
沉病故鄕
夏初起而向西。
幾日前到石溪
到處目惡形耳惡報
已無國已無人。
氣塞而已
汝中爲向那中。
期入八王洞
怱怱布此。
餘托此君畢展。
伏冀暑天
千百加愛。
公元1906年
答金亨益(丙午三月二十日)
安君惠書至。
如復奉千里顔範
謹審尊體萬重
眷齊慶。
實叶勞祝。
何等仰慰。
錫方留殷興道書社
脚氣一甚。
坐起不須不能
將備三數藥。
爲猛治計。
未知得效否也。
時事可復說。
亡道亡已矣。
國將淪沒
人將滅類矣。
此時
念切士友
尤切於愚樵翁
愚樵恩義
一生不可忘。
不惟一生
世世相講而有餘。
安得不尤切耶。
間有往復曲阜
衍聖公示以掃逕相待之意。
計將去依聖廟時。
往來武皇帝陵下
爲之守義
以待天下淸。
願與愚樵共之也。
少友輩先向北墾湯河等地
亦爲不禁
盖將連聲相依賴。
而欲廣設擬所。
有備不虞也。
未知如何
昨秋留价川時修候。
齋生俟褫以付。
兼致問於乾浦李友
不免殷沉也。
李友聞以風崇。
不便起動
極用驚慮
更切同病之憐矣。
安君新接計活。
專有座下顧之力。
多感也。
漏萬掛一。
只祝來頭
千百加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