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x 页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祭文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7H 页
祭全斋先生文
维岁次丙子十二月丁亥朔二十一日丁未。门人田愚。谨具果脯之奠。哭告于全斋老先生之灵柩。呜呼。先生之为先生。非小子之所敢知。而其一偏之见。则亦不能无也。不侈然自大之中。有蔚然经济之具者。先生也。嚣然自乐。而恻然有忧者。先生也。谓之柔则又似刚。谓之辨则又不閒者。先生也。春阳之温。秋山之清。先生之气象也。涑水之诚。曾某之孝。先生之内行也。以言乎学术。则平生大学之书。定是有体而有用。以言乎出处。则虽潜龙之不可拔。还抱耿耿于中夜。以言乎尚友。则曰朱宋之默契。与葛陶之旷感。至于谈经说礼。酬世应物。则又皆行其所无事也。先生尝病知愚贤否生禀之异而为斯道之梗也。乃者人之过者。谓先生不及。未至者。又谓之过。昧心法之严者。讥以太执。为机变之巧者。笑其自在。其甘为冯妇者。冀先生之下车。识非大愚者。欲先生之多言。好事者訾之。亿逆者疑之。苟不固智足以知德者。盖亦莫能识其贵也。小子尝读思传。至第十一章之说。妄窃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7L 页
有感于先生之事。盖刱出新奇之说。喜为苟难之事者。以其足以动人而取名。故不知者。往往有颂美而归向之矣。然先生之言之行。则未或有类此者。且世之儒者。始虽能择善。而终或至于怠忽閒断者有矣。而先生于此。乃独勉焉。而不敢废也。呜呼。先生其可谓择乎中庸。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欤。或者谓天苟畀先生以辅相之位。庶兆民被其泽。而使之老死嵁岩而无所试也。惜夫。小子窃以为此说似然。而实则有不然者。盖士之抱负重大者。其及物之仁。常在乎事为之表。故其有益于人之国家。初不系乎位之有无也。夫有位而后有功者。众人也。虽不居其位。而天下阴受其利者。非大贤。不能然也。此可与识者道。难与夫夫言。噫。小子今日之恸。岂适为师弟子恩爱之私而已哉。呜呼。天既不畀之以辅相之位。则宜亦假之以耄期之寿。使之久操道术之柄。将无微之不阐。无衰之不振。而无物之不化也。而顾乃不然。此则不能不致憾于天地之大也。呜呼痛哉。嗟余小子。实獐头与鼠目。何幸先生乃恩覆而义教。既又以千载之托。眷眷于执烛之日。噫。此何敢承之。亦何忍负之。呜呼。以先生之公。固未尝施私爱于小子。虽小子之愚。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8H 页
亦何敢致私德于门下。惟斯道之传不传。是忧尔。盖尝闻人之圣愚。道之废兴。固皆天之所制。而孟子既以有性而不谓之命焉。天乎人也何尤。周茂叔亦尝云尔则。亦惟在力之之如何尔。继自今以往。矢心竭力。以追二三子之后。惟尊其所闻。以求不畔乎素教。推其所得。以冀有补于黎元。是为报先生之万一。而又恐志大无成。以伤先生之明。伏惟英灵在天。亦不忍于相忘。其庶有以默相之也。呜呼。人之得师。固未易得。师之知己。尤未易矣。痛知己之难遇。昔达观之。不免。小子之中夜起泣。良亦不能已之情也欤。呜呼哀哉。尚飨。
祭苟庵申相公文(庚子)
维岁次庚子八月干支朔某日干支。后学潭阳田愚。具菲薄之奠。哭告于近故苟庵先生之灵曰。呜呼。典雅之资。渊源之的。淹贯之识。简精之词。崇深之量。综覈之政。勇退之义。守约之仁。 宗国之念。道术之忧。以愚观于并世之贤。能以一身而集此众善如大爷者。似或鲜矣。上自缙绅大夫。下至章甫万姓。无不倚以为重。今也不幸。永閟九原。呜呼痛哉。夫儒教之多歧。民生之无告。大爷之所尝深忧永伤。而时以语诸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8L 页
不肖者。仰想英灵。乘云御气。翱翔乎清都玉房之间。侍帝左右。与闻乎赋命诱衷之政。以若仁心义性。应尽辅赞之职。而使千圣相传之一脉。晦而复明。四海无辜之兆民。危而复安矣。愚今老且病。窃愿少须臾无死。得而再见士流之回迷径而趋大道。赤子之去寒冱而逢阳春。则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呜呼。人与天地鬼神。原无二理。人能至诚存心。天必遂其所愿。愚之斯言。不敢虚妄。可谓辞之悲而情之戚矣。呜呼。窃尝闻白云许公之言。曰。君子之身存而其道之行不行者。天也。身亡而其书之传不传者。人也。夫书之传即道之行。今大爷身已厌世。而文亦藏在巾衍。然吾知九鼎大吕。神护鬼惜。终得昭揭于无穷。斯亦岂非迪吾党淑斯民之一大助矣乎。呜呼。愚之菲薄。敬奉师旨。往来门屏。殆将四十年于玆矣。大爷之教爱勤惓。循始迄终。一而无二。自顾灭裂。无以膺其期。而惧其终未免为知人之累也。今玆操文奠爵。追惟畴昔。俯仰惭痛。情溢词缩。已矣已矣。哀哉哀哉。
祭峿堂李公(象秀)
维甲申十月甲戌。潭阳田愚。谨告于峿堂先生李公之灵。呜呼我公。姿禀之美。文词之妙。见闻之广。议论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9H 页
之闳肆。风流之弘长。夫人皆能颂之。而其桑榆晚景。忧道之难闻。畏名之易胜。置平生之所从事。而味众人之所不味。妙悟异解。善说斯事。则人之知者。未或无之。至如虚己好问。诚心求是。而临行前二日。见贱子僭妄之书。便欣然领受。力疾口呼。以谓此如冷水浇背。令人竦动。俟病閒再报。此见进学不倦。至死弥笃之意。而尤非馀人之所得闻也。彼世之文学自负。名位自崇。而护己之短。恶人之规。以终其身。而不知有来善求益之事者。诚何心哉。此愚之所深服于其生。而剧恸于其殁也。呜呼。愚以朴愚之质。孤贱之踪。出言制行。动乖理致。庸是得罪于世儒。而其徒至有欲杀之者。乃公忧我之迹。悲我之志。而为之辨冤白谤。竟致无限憾怒。而亦不以为悔。未知世閒高识以为如何。而其视世之平居无事。辄以道义相许。誓终身不相遗弃。一朝遇小变故。惟炎凉以为翻覆。毁誉以为进退者。相悬亦远矣。虽然。是犹愚一人之事。未敢以为公重也。呜呼。天假公十数年之寿。而公之学得以醇乎醇。而益增邦国之光。使世之老于文艺。专于记问。而不复知有圣贤之道者。耻自画于其所已能。复求进乎其所未至焉尔。则其为斯文世教之幸。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49L 页
又可量也耶。岂道丧时危。不欲久视。公得其所愿也耶。呜呼。公之病而没而葬而练也。愚皆不得与焉。公之待我厚矣。我之负公大矣。见今窜身荒山。无与话。心固未有生世之乐。而加以沟壑在前。亦无暇及于人事矣。日月流速。撤筵靡远。茫茫天地。我悲如何。玆来持薄奠缀鄙词。以与公之诸子。恸哭于象生之前。呜呼。公之灵其闻也不闻也。呜呼呜呼。哀哉哀哉。
祭凤岫金公(炳昌)
恺悌君子。真正渊源。淹贯经史。厚务操存。深藏不市。世莫我知。晚升台宪。时危而辞。国势日蹙。心悬廊庙。道术愈晦。论阐微妙。仁寿理明。八耋精衎。龟老益神。功与愿满。顾我傝䢇。谬蒙眷注。忧规奖勖。恳恳布愫。拟再入室。承德以饮。岂意一疾。遽促远驭。悠悠千载。我悲无极。敬奠一酌。文以告臆。禽兽食人。将无子遗。从容就义。岂易可追。英灵爱我。冀垂冥诲。馀日勉励。庶几无悖。
祭勉庵崔公(益铉)(丁未)
檗门高足。韩邦大踢。子谅根心。刚直成质。尊华攘夷。讲诸师席。尚义黜利。心乎社稷。谏书如云。众咸吐舌。十载绝海。九死靡折。逮至危乱。 帝降恩纶。囊封幄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0H 页
对。表里殚陈。奸佞媒孽。系之虏狱。豺狼犯阙。狐鼠卖国。公时病卧。仰苍号泣。八耋起兵。事缪身执。谕敌一书。唤醒心目。数罪痛快。陈义反覆。彼如食德。两国之福。其如蛮蜑。冥昧无觉。呜呼马岛。忽闻皋复。三元韬光。两仪失色。群奸争庆。万民皆哭。以是报师。师曰汝仁。献于 先王。王曰荩臣。呜呼。宗国倾危。道术熄灭。忠臣烈士。争相勇决。野贤讨逆。殉道赫奕。今又明公。就义从容。势重难反。岂必待智。为吾当为。事或不济。继之以死。斯文有赖。邦家增重。可基回泰。观厥用心。恻怛恳挚。如余不谷。又何所事。将欲生乎。不乐斯世。将欲死乎。不得其义。徊徨歧路。只影独吊。抱经痛哭。晦翁有教。入山枯死。尤老云然。是或可为。奉以周旋。呜呼。昔我升堂。举樽相属。今我入门。有泪盈斛。抗章宋廷。公实无愧于胡邦衡之星斗争高。酹酒楚歌。吾亦有感于谢皋羽之竹石俱碎。想英灵之赫然。实无物而不在。其应戚我之情而监我之志矣。
祭洪丰川(楗)
节斋洪公没之明年癸卯十月辛亥朔。潭阳田愚。谨缀芜辞。载诸脯果。使门人洪大徵。俟到日。替告于象生之筵。曰呜呼。韎韦儒雅。公侯干城。纨扇雪竹。允合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0L 页
斯称。 国家多事。东匪横行。公佐招讨。既幸廓清。继遭乙变。逆贼犯 阙。勒剃国人。霄壤翻覆。公及群英。誓天起义。凡厥士民。孰不增气。岂图奸臣。反复败计。嗟我诸公。次第就逮。谈笑囹圄。视死如归。 恩霈虽降。壮志可悲。退卧乡庐。孝礼是程。麟经大义。士友讲明。顾我庸陋。负谤如陵。公胡违众。石心相应。小大论议。罔或参差。因之觏悯。确乎不移。晚更奋志。鸿飞冥冥。岩栖谷汲。亦有良朋。税驾之初。二竖遽婴。病不可为。神愈精明。驰书告诀。祝余寿考。何以勖之。扶植世道。我诚不堪。如何敢忘。及此旋辀。冀公冥相。公家幼孙。闻归故舍。公所析薪。庶几负荷。厥有华宗。相与后先。必反古常。天报德善。缄词寄哀。有泪盈臆。英灵不昧。监我衷赤。
祭任承旨(哲常)(戊申)
世方驰骛于虚伪。而无不厌乎朴实之功。愚从父兄师友而闻忠信为人道之宗也。每以语人。而又皆以陈腐。见病。公之孙世准。相从于寂寞之滨。而谓是大父之命也。余虽不及承觌。而意其有贤祖。克尽教诲谷似之道。而有以轻满籯之金。不敌一经之宝也。及余南游。公为买宅而留之。冀以振起乎后来之秀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1H 页
嗟呼。公之志寔非私己。而欲与人共之。其殆郭德谊之捐赀立塾于石洞欤。晦翁称郭公以子弟服师儒之训。乡闾识孙弟之方。王鹤潭赞之以身为布衣。而名声辉光也。愧余非叶水心,吕东莱之贤。而莫能变豪杰之窟。辟礼义之场。如郭公玄志之篇也。昔余之南。公为舁疾而屡顾乎禅室。今我之来。惟见公墓草之已宿。而白杨之萧瑟也。人情到此。夫复何辞。惟与公孙各敬厥仪。庶几无负公泉下之望。谅英灵之不昧。鉴吾言之非诳。
祭金光国(观洙)(丙午)
子既禀得粹然不疵之质。具得卓然不群之操。而欲修截然有序之学。谨灿然有文之礼。閒尝见余。道其恳然无佗之志。励其奋然有为之勇。而相与体验乎蔼然春阳之仁。持守乎滢然秋月之敬。而惧其未有得也。虽然。期以渐进于洒然无累之胸。旷然无涯之量。而以求不畔乎圣贤豪杰之归。修齐治平之术也。曩者书来。语及国变。而有溘然无知之愿。孰谓其不几日。遽有翛然不吝之逝。而使余抱怛然无尽之痛也耶。第今时事已到极头。而先有诱逐师儒之变。继发收上圣经之说。无乃是李斯之嚆矢也耶。晦翁先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1L 页
生党禁之日。尝叹世俗啾喧。自其常态。正使能致焚坑之祸。亦何足道。却是自家这里。无人接续。极为可忧耳。今使子得延年寿。而有以养乎浩然不屈之气。由乎坦然无歧之道。而得以接乎闯然始生之阳。立了攲然已倒之极焉。则虽使晦翁复起。必将释然而解忧矣。惜乎。其秀而不实也。噫。余亦半岁忧愤之馀。遂成心腹之疾。决不能久于世。行将相遇于泉下矣。呜呼。西亭秋夜。倾倒无馀。今再踰年。恍如昨日。每见明月之在天。若对吾子之颜采。心欲言而魂已销。辞有尽而泣无穷。呜呼哀哉。
祭晚柏洪公(理禹)(庚辰)
展矣我公。奋起于北。抠衣三门。种学绩德。远名高标。疾恶刚肠。不义富贵。视犹秕糠。愤世忧道。热血可掬。劬书绎义。到老弥笃。人务华伪。公求白质。倡率后进。功莫与比。善无不报。不于其躬。力穑之勤。后穫必丰。公家子姓。蔚然兴起。将大厥声。公为不死。公实爱余。矫轻警昏。不恤訾谤。乃托弟孙。亦有贤侄。曳衰而至。惟义惟孝。岂无所自。自时厥后。函书是俟。讵料一疾。遂至不起。士失三席。余亡一鉴。私情公义。两有所憾。千里缄辞。西望恸哭。精爽犹存。鉴我衷曲。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2H 页
祭容山尹公(致中)(丁亥)
呜呼。浊世清士。儒门狷者。师友题品。无容改评。由斯以往。纵有万言。如其实际。罔能外此。念公孤高。雠视谀辞。今我诔公。敢欺英灵。如余陋质。学又不力。清不全清。狷不成狷。公于平日。深以为病。既警既诱。然且未化。以至于今。岂胜惭叹。眷彼世人。认流为和。指守为拘。靡所不为。以余视之。犹且目憎。使公而在。宜何以处。揆以中庸。公诚微偏。用以救世。如石砭疾。公生之日。人多见恶。公没之后。觉不可少。由袍原牖。永世师范。季富阳贵。百代犬彘。公晚鍊气。谓有奇验。庶几期颐。共修斯文。谈龙未尝。晦翁攸叹。公亦于玆。傥有所憾。百身之赎。九原之起。我心弥切。我痛弥剧。时危如此。一枕冥然。安知非福。矧见先师。决疑祛惑。其心甚乐。而我踽凉。形影相吊。有晦谁质。有恶谁惩。傥得我公。潜垂冥谪。俾不畔道。讵非德爱。奉觞荐诚。神必见烛。意虽无穷。辞不能罄。
祭野愚徐公(政淳)(丙午)
厚重天授。悟解师称。卫辟有书。风泉有亭。奉师以居。割田树屋。殚诚就养。可敦薄俗。架插青编。蚤夜矻矻。户屦常满。讲无虚日。胸怀宽洪。喜怒罔色。同学群公。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2L 页
咸莫能及。童子双紒。意在遵华。訾谤四起。如耳风过。居乡立约。志切化民。侯伯拥彗。延为师宾。 朝廷遴士。命公将作。位不称德。老益自乐。早婴奇祟。厚加颐养。寿跻八耋。神采清朗。旧罪不录。在贫若客。仲弓攸行。公实无怍。我以蒙陋。获与为邻。日侍函筵。言志求仁。天人性命。圣传奥妙。靡不商确。亲切至到。厥或异同。何有其私。惟是之求。匪夷所思。死丧之威。亦蒙尽情。名虽朋俦。实同弟兄。山颓以后。祸患日深。将恐将惧。谋一厥心。昨冬之变。国倾道熄。处义有疑。亟欲取质。孝洞留约。实非苟然。我因先忌。公被病缠。未克盍簪。遽以讣至。恸彻幽明。俯仰惭愧。加麻三月。岂曰自尽。凡今之人。谁复我慜。恶兽日逼。民将殄灭。生在世閒。心肝崩裂。好葬青山。我不嗟公。奉玆薄奠。文以诉衷。贱疾亦剧。行将欢迎。英灵不昧。鉴我丹诚。
祭金骏荣文
戊申二月庚午。老友田愚。哭诀于老弟炳庵先生之柩曰。呜呼。老弟天分。朴实确厚。住世六十六年。直心立德。未尝有不可告人之事。此足以见其质行矣。其学业。又皆勤苦积累以得之。故其蕴蓄崇深。而运用有馀。定非聪慧庸浅者。所能髣髴其十一也。余尝读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3H 页
道乡邹公之言曰。虽居轩冕之閒。当有山林之气。士不可无山林气。节义文章学术。大抵皆然。何谓山林气。即纯古之气。宁可使人道村。不可使人道奸。余叹赏此语。极有意趣。如恂恂似不能言。断断兮无他技。亦是山林气。不畏强御。不侮鳏寡。违众拜下。遁世无闷。正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夭寿不贰。物我无閒。诸如此类。都是山林纯古之气。岂非可贵之甚者耶。吾于并世士友。惟见老弟有山林气而极心服也。余尝困于虎食。而人多视为癞客也。老弟时已俨然一前辈。乃肯怀挚求教。余虽叹其屈己下人之盛。然视其硕德邃学皆胜于我。而不敢从也。既又三及门而不见许。则用董沄故事。遂入而强纳拜焉。既而嗣为兄弟。而相与亹亹也。余每谓是泰之师。非泰之友也。凡有研经而未彻。择义而未惬者。无不奉以质之。如欧老之于刘公。是也。公是之对使挥笔。老弟虽少逊焉。其思索考据而剖析精到。则余未尝不叹服而承用也。吁。以老弟醇酒大羹之德。神豸鍊钢之义。使其得志而行乎国中。吾知鲜仁少诚之学。庶几其敦笃矣。妨贤病国之恶。断乎其屏流之。而必不至如今日之不可振也。惜乎其毕命蓬蒿而无所施也。顾余癃病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3L 页
滨死。而老弟清修寡欲。谓当后余十年。而益阐斯文。益裨世程矣。今胡先我而逝。使我孑孓彾㣔。无复薰炙而独自忧泣也。矧又天造草昧。人心茅塞。雠役不耻。夷污是耽。迁 帝之变已作。旌儒之祸在即。见此抱经穷山。觅死无路。惟愿仰对天地父母。奉还纯古之气。如老弟之恬然而无憾也。精爽不亡。亦应悲我之遭此罔极而无所处也。噫。生者羡死。死者怜生。此何天也。天岂不仁。胡宁忍此。扶曳临穴。万古永诀。呜呼痛矣。
哭林奭荣文(辛亥)
维岁次辛亥二月辛巳。老友臼山居士。招亡友林君伯棠之魂。而告之以文曰。呜呼。伯棠子北产也。南游于全翁之门。既闻道之大方。复就余讲贯。殆将四十年矣。昔晦翁谓季通。不宜在弟子之列。六一于公是。尚以不读书见诮。余实有焉。然伯棠于余。有疑必问。有长必举。遇患难。辄为辨理。而不畏气焰。重亲炙则千里转徙。而不惮艰险。庶无愧昔贤之于师也。既而诸弟皆死。二亲亦没。而丝谷不继。沟壑见逼。老母无恙。日日望北归。余亦悯其苦而劝之去。伯棠于死生。一听诸天。而益励志不少动。是岂特侪流罕及。虽古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4H 页
之志士。亦不多觏也。伯棠于忠逆夷夏之分。辨之明而持之严也。虽平昔游从之人。景仰之士。苟见其染迹而污节。则斥之不遗馀力。恶之几若仇怨。如有毅然植立者。不问久要与素昧。口津津称扬之不已。至于并世士流。最服浑斋。自馀某儒某宰。皆世所称者也。以言议之或失于少缓。事行之或差于一时。辄不满于意。为余屡言之。余皆以宽假之道解焉。而伯棠盖不然之。是其高才峻节。俯视一世之槩。而其于取人。不免时有太狭之疵矣。伯棠文雄健𥳑洁。诗又豪爽幽眇。不肯为世俗人行一点墨。平生所述。盖多攻击邪说。羽翼正道者。皆可以传示后来。其视以词章自大。辩博自雄。而无辅世之功。长傲物之习。而卒为斯道之梗者。损益盖相万也。伯棠为人。视其外则朴实少文采。退懦若无骨力。而察其中。则有莫夺之操。不挫之勇。吾尝以绵裹钢铁譬之矣。使其长年久学。而益肆其力于往籍。愈验其实于所履。则其业之广德之邃也。又可量哉。第其禀气虚脆。人多危之。孰谓其能延五十六岁之寿。岂其保和有术。居心无物。使气海常温而室炉难过也耶。余观世教不振。儒学鲜实。欲与朋友并力救之。庶几少革浮浅之习。偕底忠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4L 页
厚之域。不谓天不相斯文。如德卿,允和,仁父,光国数子者。皆当于古人中求之。而数年之閒。相继摧谢。伯棠今又不起。不意吾道之穷。一至于此也。中夜而兴。摩挲残稿。而不觉血涕之交颐也。矧乎性学宗旨。吾儒数家。或已撅拔其根株矣。重以纲常大义。中外列邦。又皆埽荡而无馀矣。今则诗礼骂为莨菪。圣神视若洪猛。而山河遂至于改色。人民亦陷于不齿。于是乎伯棠之命。不可谓不好矣。如余悲号痛哭于穷山绝海之閒者。岂非不如死之久矣哉。吁。念伯棠之子。年才成童。而居又殊乡。饥困谁与绸缪。礼义谁与维持。此实余之穷命。有以累之也。顾此望八癃病。四岁瘴海。庙墓离违。骨肉阻绝。死亡无日。虽故人之子即吾之子。然势禁力薄。无以遂志。呜呼。伯棠其于余。将有憾耶。抑无憾而见悯耶。欲诣哭象设。而故国遗民。踪迹臲卼。欲行不进。欲止不忍。玆于伯棠观化之初。期就所寓之南龙门岩畔。遥奠一酌。以泄余衷。海云惨澹。助人哀思。风潮淜滂。激人愤气。呜呼呜呼。伯棠之灵。无远不届。无微不通。其应闻吾言。而悲泣于冥中矣。呜呼哀哉。
哭金渊述文(乙巳)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5H 页
嗟嗟汝克。胡忍余背。儒林席珍。德门尺蔡。孝友性质。礼义家计。修齐至行。诚敬实际。小学四书。平生本领。甲乙二变。誓死自靖。穷研有契。就友订定。庶几仁寿。得跻贤圣。雠虏陆梁。临纩犹泣。人惜其夭。君幸其溘。斯文运蹇。法器多亡。老余畴倚。临奠涕滂。未归几年。矢与襟佩。力守圣传。冥佑是劢。
祭李铎谟文(辛亥)
天生万民。圣王代理。士以辅弼。天下咸宁。行则昌邦。居则明道。穷达皆善。仔肩靡轻。自昔孔颜。已不见用。矧玆叔季。谁问席珍。世道人心。如水益下。呜呼声远。禀刚志豪。逐臭于余。访以儒术。德行名节。礼义纲常。皆其精研。有本有末。青蛇之变。子劝我行。气义峥嵘。若不可犯。晨囱对话。自靖是归。鲁叟乘桴。未敢妄拟。少师入海。庶几洁身。七旬尪羸。日俟符到。子欲我慰。千里只行。望洋招招。舟子安在。留书代诀。辞旨悲凉。既痛国倾。复伤道坠。有性一泪。拟受直符。海水如天。曷日而侍。岛中诸子。心言叮咛。许金渊源。宋方事业。是岂偶尔。天佑斯文。小子门屏。盖多萧艾。惟一尚德。可期青冰。祝我寿康。勉我道义。谢笺适往。讣车何来。泪应心零。悼道寡相。距诐闲圣。尊华攘夷。崇节恶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5L 页
小心尊性。是为正法。髦士攸蘉。八表同昏。一阳将复。伫立以俟。群贤是期。德(金骏荣)(金思禹)(沈能浃)(林奭荣)。后先乘化。子又弃我。我将畴依。道之兴丧。上关天运。南望痛哭。柰何乎天。海屋缄辞。香茶并往。寄之尚德。替告象生。我言子闻。呜呼声远。
祭金酂谟文
与子游从。十有三年。志洁行端。才敏力专。赤心相将。吐怀举疑。目无世祸。顽锢同归。我困恶口。子曰彼妄。长笺昭晰。理直言谠。是特馀事。未足举扬。任重道远。勉励无疆。小心求是。奉性为极。庸是切偲。可期圣域。物妖祸仁。天骄乱邦。何以树立。仰思先民。南有异书。震耀张皇。意宗晦陶。见归陆王。非有明勇。未易辞辟。念彼来者。发我隐恻。欲与辨理。老笔已朽。拟待吾子。指画口授。岂意康成。梦孔曰起。书往讣来。血涕入纸。海山渺渺。形影相吊。孰知我悲。子应犀照。
祭兰坡从兄(憙)(甲辰)
呜呼。公性厚善。人称君子。事亲亲安。与人人喜。家谱有误。弟痛若狂。及乎考正。公曰庆祥。相距十舍。命驾来视。悯弟多疾。美药频寄。弟寓凤寺。巾舄入山。谓是清福。喜见于颜。八旬康强。禔躬宜家。期颐是祝。神理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6H 页
舛差。病榻欲见。走书相报。弟亟跛曳。庶几承教。孰谓中途。讣车忽至。入门号哭。音徽永秘。准孙解事。宗祧有托。勖以明农。勿替烝礿。为善者昌。今古常理。神监公贤。必锡鸿祉。时危已极。一枕冥然。弟独踽踽。泣涕涟涟。菲奠告哀。再见无期。公乎有灵。应知我悲。
祭亡室朴氏文
维岁次乙亥二月己巳朔二十五日癸巳。夫愚将以亡室孺人朴氏之柩。权厝于云住之麓。前一日涕泣为文。以侑酒食之奠。而与之诀曰。呜呼。自子之为余妇。十有七年之间。未尝见其有一毫剋人害物之心。性又沈重。发言制行。亦罔不正。此固有寿之道也。使其优閒暇豫。娱意而怡神。则虽善病。亦未必遽死于盛年。顾乃困之以绠糳。迫之以寒饿。遂使宿疾转痼。而药饵之不时。救护之无人。驯致危革而不可为。则奚独水火桎梏之死。为非正命乎。此余之所以结恨于无垠。而深惭于为人夫矣。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呜呼。妇人之德。见于载籍众矣。而其安意于穷约。忘情于华靡。以助良人清高之趣者。为甚难矣。余以朴陋之性。寓形于深山穷谷之中。猕猴居而鹿豕游。盖将终身焉。而子与之偕。困苦澹泊。人所不堪。而翛然无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6L 页
几微色。若子者。庶无让于梁家之荆钗。鲍氏之鹿车。而愧余非伯鸾子都之流也。呜呼。幽贞之操。超诣之见。是为余闺閤閒好朋友。而此生不可得而复觌。虽欲不剧痛而深思。乌可能耶。余之悲过时而愈切。其出于情昵不可知。惟师友族党咸惜之。则知夫人之为恸。果不为室家之私而已也。呜呼。子所举子女四人。而行将次第嫁娶。凡世所谓吉祥善事。人情之所可愿者。靡不拟与子相须而共享焉。而子胡为乎弃之若遗。遽使斑斓之舞。梨栗之啼。换作衰麻之踊。攀援之哭耶。此在行路。犹当饮泣。以子之至情。胡宁舍而不顾耶。岂亦如平日之悯恻忧遑。而惟生者不知也耶。韩退之尝以佑成之责。祈望于死者。今余所祝于子。亦岂外此耶。呜呼。先庙之荐也。宾容之奉也。儿曹之养也。莫非子临命之所为忧。而今有丘嫂在。子于是乎可以瞑目矣。第念丘嫂年高。不堪久任劳。又为形势所禁。不能久于此。此余平昔之计。所以有更加商量者矣。凡此所言。子其闻也。抑漠然无所知也。呜呼。其可悲也已。堪舆之术。古人固有力破其说者。然晦翁尝言。须有形势拱揖环抱。无空阙处。乃可用。虽伊川先生。亦尝有此安彼安此危彼危之论。则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7H 页
不可苟也亦明矣。顾今转客佗乡。无善地可就。不得已权窆于田原之閒。容俟异时。更占佗兆而迁之焉。又虚其西一位。以待吾身后耳。我言不诬。明日之行。子其安意而就涂也。呜呼。文不尽意。意所不尽。子其冥会。呜呼哀哉。
祭仲子妇金氏文
维岁次辛亥三月望日。舅在西海孤岛。闻仲子妇孺人金氏之丧。既哭而又缀哀词。送之仲子华九。使于至日。展读于象生之筵曰。呜呼。汝为家媳。今三十年。华山采樵。文泉草糗。后至薪里。稀粥弊裳。始终百罹。亶为奉舅。舅称善事。庶姑曰安。色辞怡柔。德仪幽静。勤苦其力。俭约其规。类汝先姑。余特爱尔。尔愈洞灟。冢妇是恭。贤媛古仪。庶几无愧。两儿皆秀。二妇亦佳。谓当晚亨。其如世乱。余以自靖。栖遁海山。日望舅归。冀伸诚孝。贞疾虽剧。何遽弃余。子哭以情。夫敛以礼。客土孤殡。魂将畴依。归窆先垄。临行有嘱。病舅得报。悲号无穷。望八尸居。累汝先逝。人孰不死。其贤可忘。念昔汝姑。年止卅四。诸孤皆幼。行路涕零。以汝方斯。尚可瞑目。妇姑相遇。傥慰其情。昔余语而。吾视犹女。汝视犹父。慈爱可知。今遽丧而。寸心不折。病寓海馆。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7L 页
缄辞寄哀。精爽犹存。余言汝听。呜呼哀哉。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上梁文
  
瀛洲精舍上梁文
家有塾。党有庠。既仰先王养士之法。诗以言。礼以立。亦钦圣人训子之辞。而今设黉。视古为范。朝鲜为海东礼义之国。尚有殷太师设教之风。瀛洲擅湖南名胜之区。允符唐学士若登之愿。贤哉朴公。密阳巨族。岩老后孙。扬先德而述家声。尚书公孝子门之巍立。慕前贤而惠后进。圣学图敬斋箴之广传。教幼子而择严师。延致千之伯强。因旧址而结新架。不待三迁孟居。山水供丽明。可挹李泽堂金鳌峰之馀韵。草木留精采。密迩宋泉谷崔农隐之遗墟。值玆玄岩青龙之年。用仿朱子白鹿之制。栋宇上下。允协吉于䨓天。规矩方圆。任指挥于匠石。有矣完矣。正合卫公子居室之称。轮焉奂焉。宜有晋张老颂祷之美。心之正如门之正。思得力于曾经。德之隅谕室之隅。罔专美于卫武。此可谓君子隶业之所。伫见有群贤应期而生。无时不下工。如切如磋如磨如琢。修身以为本。曰德曰仁曰敬曰诚。皆传经义为文。思效胡公严课湖学。以待后日来读。拟李氏藏书山房。其学惟礼乐诗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8H 页
书。所愿则孔,曾,思,孟。谨因匠氏抛梁之日。以助舆人献颂之情。儿郎伟抛梁东。扶桑红日射天红。少而好学如升日。及此芳年勉进功。儿郎伟抛梁南。楚川流水逝淡淡。试看昼夜无休息。浩大终能成海涵。儿郎伟抛梁西。斗升山屹与天齐。家家有廪恒如许。花月尧衢乐众黎。儿郎伟抛梁北。望帝晴峰呈秀色。遥祝吾 君德日新。敷设五福为民极。儿郎伟抛梁上。奎星夜夜光华放。愿言 王国士思皇。廓埽阴邪吾道倡。儿郎伟抛梁下。箕封千里小中夏。此时最可读春秋。意马长驱大阪野。伏愿上梁之后。万善毕集。百福咸臻。重德行而轻文辞。宜知先后有序。克己私而存天理。要与圣贤同归。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神道碑铭
  
遁庵鲜于公神道碑铭(并序○庚子)
昔 孝庙时。关西章甫上疏。请 赐鲜于遁庵祠额。朝议靳之。尤庵同春两先生。言于沂川洪相公曰。此人崛起西土。笃志力行。能以性理之说。启发群蒙。真豪杰之士也。国家表章之儒。岂皆踰于此乎。洪公诺之。而士林不复再请。故事遂已。然当是时。祠院之谨严何如。而二先生之言如此。此可以知遁庵之贤矣。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8L 页
公讳浃。字仲润。殷太师之后。太师君于朝鲜。而传位于长子松。次子仲。食邑于于。因为复姓。贯太原。高丽时有中书注书靖。自是簪绅奕世。曾祖鸾。教授。祖春。主簿。考寔。崇仁殿监。殿太师庙。 朝廷命鲜于氏一人。世其官。妣庆州李氏。御侮将军亿寿女。以 万历戊子十月十二日生公。公幼精明端洁。言动异凡。常自奋曰。吾属圣人之后。必敦行孝弟忠信。期以无忝。族人咸叹曰。童子而尚尔。长者敢不自饬。尝感异梦。以闻官。官请于 朝。修太师祠墓。墓在平壤府北。其芜没盖久矣。二十二岁。始就乡先生金公台佐。学四子。熟复三年。始受五经。至书期三百义。金公辞不能解。公闭门寻究。数旬而通晓。金公大加称赏。丁外内忧。丧祭一如家礼。及金公殁。若丧父。夫人金氏。以公行心丧。不忍自如。亦三年啖素。所居不蔽风雨。妻子饥寒而处之裕如。或有讥评人物是非政令者。闭口不答。其为学苦心极力。未尝少懈。弗得弗措。至忘饥渴。有得则书之。每夜倚枕假寐。既寤则坐而达朝。乡人无愚智。无不爱慕。徒弟从学者众。公升座讲说。一以圣贤之训。启迪焉。公犹以独学孤陋自病。遂东观金刚。南至陶山书院。阅李先生遗书。因拜张旅轩先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9H 页
生而归。与诸生入龙岳废寺。讲读教授。殆数十年矣。尝曰。学不得其要。枉费三十年功夫。既老而始有所得。 仁祖戊寅。除 禧陵参奉。翌年。除掌乐院主簿。戊子。用大臣荐。除成均馆司业。己丑。再除是职。并不就。 仁祖升遐。赴哭阙下。时慎独斋金先生。承召在京。公怀贽进谒。金先生从容款晤。亟称其精敏。即西归。 孝宗大王收召群儒。复以司业召公。仍令道伯敦遣。公辞。因上疏陈勉。大槩以大学一篇。为帝王致力之要。以存心祛欲。为观理为政之本。又论此心体用之全。而谓人心可以合天心。继以天地之道。日月之明。而究竟于王道之纯亦不已。圣人之化成天下。而眷眷以尧舜之德望之。 上答曰。治心穷理之要。莫此为大。予当服膺而勿忘也。其九月。又赴 大葬而归。癸巳。又拜司业而 特召。诣阙谢 恩。留数日。未蒙引对。公始意布衣被 徵。自有故事。盖欲一登 天陛。敷陈所学。而不如所图。故遂退归。既而 上觉之。责喉司不以其去上闻也。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临终。麾去妇人。遗命治丧。一从礼文。西人之奔走来哭者。相属于道。门人皆绖而哭。葬于平壤府烟台山蛤池洞。讣闻。 上命致赙。后筵臣言公学业甚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59L 页
笃。见识亦高。关西士子。能知趋向者。皆其力也。上命赠司宪府执义。 肃宗癸亥。赐龙谷书院额。遣官致侑。 正宗大王有教若曰。 长陵盛际。有金台佐。教授学徒。司业鲜于浃。出其门。膺旌招之列。与先正文元公。后先为成均刱设之职。自此西土之士。能知性理之学矣。 纯祖丙戌。公七世孙登第。特除正言。而致侑于平壤之祠。 翼宗潜邸时。谓宫官曰。国朝儒贤。谁某为司业。对曰。先正臣金文元,文敬父子。两宋文正。 赠执义鲜于浃是已。 睿教曰。金。宋诸贤子孙。已多名宦。鲜于司业子孙。亦不可不许也。今 上壬午。领相洪公淳穆。启以故司业臣鲜于浃请貤爵节惠。表厥学行。 上允之。乃 赠吏曹判书。成均馆祭酒。兼带如例。 列圣朝褒尚之典。旷古殊绝。永有光于儒林。于乎休哉。公配咸从金氏。彦秀女。无育。以兄子楫。为嗣。所著有心学至要。易学图说。太极辨解。太极问答。性理诸书。藏于家。窃念殷祚已绝。太师守罔为臣仆之志。东至朝鲜。敷以文教。变夷为夏。至今三千年。人受罔极之恩。故沙溪先生言于 朝曰。我邦之尊崇箕圣。宜与孔子同。呜呼。此可谓原始重本之论矣。公以太师之裔。崛起于麦秀之地。奋发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0H 页
大志。寤寐玄源。而从濂洛关闽之书。求心性理气诸说。以上溯于圣祖之心法。而蔚然为西土儒宗。噫。何其盛哉。宜其得两宋先生引重之言。而 列圣朝崇报之典。亦可谓无愧矣。公后孙柱。千里而至。属以丽牲之文。愚以蔑识。何敢为是役。辞谢再三。而其恳弥苦。遂剟碣文谥状。著之石。而系之以铭曰。
猗欤惟公。幼有远志。圣祖渊源。誓不失坠。孝悌诚信。期以无忝。刻苦修行。寤寐在念。濂洛关闽。委身师法。洪范易象。殚心究索。求我者众。升座横经。推厥所蕴。开示门庭。既谒旅翁。又师慎老。闻见明彻。直指圣道。皋鹤声闻。旌招鼎至。既难其进。又陈疏义。道心德性。天道王政。靡不备述。究以希圣。昧者谓迂。实莫此要。常谈死法。有活有妙。 上有的见。谓当服膺。继降 特教。以眷以徵。天如慭遗。羽仪岩廊。彝伦既叙。兆民亦康。惜乎其未。遽皋东荣。 圣主震悼。士林涕零。观厥论著。多上达处。尤老谓是。祖师遗矩。我镌墓石。用诏千祀。于乎贤哉。关西夫子。
全斋任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梅山先生洪文敬公之门。儒贤辈出。以孝友诚敬。清通缜密。阐明斯文。裨补世程。则如我全斋任先生者。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0L 页
盖鲜矣。先生讳宪晦。字明老。文敬公命其坟庵曰全斋。自号鼓山。丰川氏。以高丽御史大夫澍。为始祖。入本朝。有讳弘望。知中枢府事。谥孝贞。忠清刚直。为 肃庙名臣。二子讳浩。通德郎。讳泂。执义。执义子掌令讳徵夏之子讳时九。继通德公子讳昌夏后。即先生高祖也。掌令公死于忠。 赠吏曹判书谥忠宪。曾祖讳信白。 赠司仆正。祖讳奉春。 赠吏曹参议。先是。以孝旌闾。学行 赠持平。考讳天模。有隐德。 赠吏曹参判。三世之 赠。以先生秩也。妣 赠贞夫人南阳洪氏。益和女。梦龙而怀妊。以 纯庙辛未八月二十一日生先生。生有异质。才学语。已能读书。稍长。言动有度。尝贽见刚斋宋先生。甚器重之。既又谒文敬公。参判公临没。属曰。就正有道。以梅山为归。制除。禀学于文敬公。文敬公称之以吾道有托。 哲庙戊午。荐除 孝陵参奉。不仕。己未。相臣请升六品。为活人署别提。旋授全罗都事,军资监正。并不就。辛酉。右相赵公斗淳。吏判金公学性。抄启选经筵官。 谕召。上疏辞。已而除持平。壬戊癸亥屡被 谕召。甲子。今 上入承大统。除掌令。别 谕敦召。上疏引宋朝山陵未卜。而朱子请开经筵及我 朝 明 宣两庙。皆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1H 页
于大丧在殡。不废进讲之例。以勉 圣学。仍陈难进之义。连除执义掌乐正。乙丑。 特授通政阶。有 召命。疏辞。除户曹参议。时 东朝垂帘。命撤 万东庙。先生上疏。痛陈不当停享之义。自后凡被 召命。每附奏。辄举 皇庙事。甲戌。始复享。九月。除左谕善。以相见礼。不可无林下宿德。再遣史官。 谕召。 特命领相李裕元。户判金世均。致书谕以必致之意。上疏辞。又答书辞不敢当。十月。除吏曹参判。继降 召命。时有䨓变。上疏辞。因陈遇灾修省之道。以先正臣宋时烈因冬䨓。陈戒于 孝庙而虚受者。依朱子贴黄故事。徼进。 上遣史官。宣批。继遣承旨。令偕来。先生以疾病难强辞。且言向所进先正说。未承体念之教。有若初不澄省者然。假使臣进身。有何裨益哉。仍请还收偕来之命。 上仍命承旨。传谕敦召。先生终不膺 命。十一月。拜大司宪兼祭酒。 特除从子稚宰章陵参奉。上疏辞。因勉 圣学。乙亥正月。拜赞善兼书筵官。疏辞。遣史官。谕以 东宫册礼时必致之意。先生以病不能赴召恳辞。丙子。又除大司宪。 谕召锡马。疏辞。略曰。当此邻忧叵测之日。正宜汲汲于绸缪之策。如周宣王之修车马。宋孝宗之习骑射。虽寻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1L 页
常一马。在所爱惜。何可摈于无用之地乎。十月寝疾。遗戒丧葬无得从厚。以十一月五日巳时。考终于公州星田之正寝。寿六十六。讣闻。 上教曰。以林樊宿德之士。雅操弥坚。予所以思致经席。爰擢贰卿。敦召屡宣。遐心莫回。期望之深厚。企伫之恳笃。常所不已。今焉已矣。丧葬之需。令本道输送。发引日。遣地方官致祭。知旧门人加麻者数百人。丁丑正月十六日。葬于公州敬天金盘台。配 赠贞夫人新宁尹氏。益中女。性静一正大。参判公称之以士君子。先没。至是祔左。继配贞夫人全州李氏。德沼女。孝厚端淑。墓在公州明刚玉女峰。尹夫人一男万教。冠而未娶。死于孝。赠童蒙教官。李夫人三男。震宰。内部郎。坎宰。 庄陵参奉。艮宰。郡守。并蒙 特恩。升庠。侧出。女婿申在赫。震宰男伯淳。女适闵泳星,宋在兢。侧出男佐淳,佑淳,胄淳,伸淳。女适金基德,宋秉铨。坎宰系子璋淳。女适内部郎金润镇,宋麟用。艮宰男公斗。出后从叔府使稚宰。璋淳出。女适李世灿,李命洙。侧出男璟淳,琏淳,琎淳。女适宋兢用。馀幼。不尽录。申婿男锡▣。女适金昌铉。先生孝性天植。幼时亲有疾。辄涕泣不食。怡愉婉顺。洞灟专一。志物俱养。爱敬备至。及丧哀戚甚。六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2H 页
年庐墓。不启齿。不服闇。外除。犹日必展墓。拜跪处成臼。所徙必立祠堂。祭器备造。馔需别储。累世祭田石仪。亦必积诚备置。临祭齐沐。必易服迁坐。聚精凝神。如对所祭。夫日。呜唈哀恸。黪笠白布衫带。不进常饭。以晬日为正祭。祭毕上墓哭。回甲之日。不许设酌。不受寿仪终身不食牛肺。以亲所嗜也。先垄所在。寝不展趾。平居梦见考妣。几无虚日。语及亲。往往泣下。取考妣衣衾。以备袭敛。其孺慕炯炯之心。贯彻幽明。终其身而未已也。其事文敬公。恩义俱尽。诚信无閒。常谓梅翁大贤。临事。必思先生为否而决之。每进见。必录其诲语。遣书。辄以食物随之。及没。心丧期年。尽其悲哀。晚得老洲三年之论。常恨其不及行也。讳辰。为位恸哭茹素。凡干经礼。恪遵师说。其有疑处。又不勉从。亦不明破。自被选以后。见世教已丧。儒道难行。累徵不起。尝谓儒者出处。最宜审慎。若不量人己。轻易出脚。是客气也。先生虽在草茅。而于 君德之阙遗。民生之涂炭。未尝不深忧而累叹焉。观于言志之篇。可见其眷恋之情矣。其语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励廉耻,节财用,抑奢侈为先。本末备具。可举而行。非空言而已。每以 大明遗民自处。以朱宋之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2L 页
论为主。葛陶之志为正。先生早袭庭训。已有成人之像。及承师传。复切希圣之愿。以坚固刻厉之心。用穷格存省之功。笃信圣贤。深戒穿凿而刱新。务求精熟。切忌涉猎而骛外。玩心于神明之境。置身于规矩之中。望道之切。虽后生进见。亦或资问而取益。守义之严。虽举世成俗。亦不因袭而诡随。钻研之工。不以饥困而或辍。进修之勇。不以衰颓而少懈。及其养之久而积之厚也。渣滓渐至融化。理义日就纯熟。其中之所存者。温然其仁。其外之所行者。秩然其礼也。其论道统。则谓朱子后圃隐倡之于丽季。至我邦。惟静,退,栗,沙,尤五先生。卓然为渊源正宗。深恶乡原之害道。痛惩西妖之惑世。其于心性理气之说。无不深体密察。而有以见其帅役能所之辨。本末分合之妙。又必以程,朱,栗,尤之论。为准的。可传之后世而无弊也。至其以典礼为世教之原。德行为文学之本。停身以守其道。制外以养其中。而总之以忠信为主。识见为先。使后世之人。晓然知儒者之所以异于流俗。圣学之所以别于世儒。而得夫门路之正。则其有功于斯文。岂浅鲜哉。并世诸贤。具有赞述。今未可悉载。故略之。愚事先生数十年。其深造自得之妙。有非浅识所能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3H 页
形容。若其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和而能守。勇而能温。则庶几有所窥测者矣。又常见其自为而为人。一出于诚。顾未能实体而无疚于志。然今于震宰兄弟之求铭也。何敢忘其平日之教。而谬为溢辞。以欺先生。谨为之铭。铭曰。
诚者天道。亦粤圣本。四时百行。昭著无隐。于惟先生。性于忠信。美质如玉。滢澈温润。观厥居庭。孝以成身。生事葬祭。受敬真纯。中孚之妙。格天动物。宗圣是慕。事事观法。文敬曰咨。吾道有托。今日后生。某为第一。尊让大义。明诚真诀。笃信师说。循涂守辙。皋鹤声闻。玉帛绎续。出处语默。前修绳尺。怀宝藏器。莫究厥施用不扶待。而扶持之。士不自重。进退乖宜。风俗盛衰。有系于斯。禹颜同道。邹舆只眼。宜乎众人。莫窥其阃。神州陆沈。宇内化戎。千载旷感。葛陶两翁。吾儒事业。粤有二造。仕则施泽。处则传道。有来甡甡。勖以躬行。识见为先。不欺是程。时危世乱。令判熊鱼。至其临命。病士骛虚。循始究终。允蹈实理。全归所受。不怍于己。小子铭述。庸质来裔。
丁未五月日。门人潭阳田愚。谨撰。
 先生没后二十七年壬寅。相臣尹容善。奏请赠职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3L 页
节惠。 赠正二品内部大臣。隆熙二年戊申。 赠谥文敬。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碑
  
三隐先生遗墟碑
呜呼。此我先祖三隐先生遗墟也。墟即今潭阳郡檠台山栗川之浒。圣庙所建。是也。壄隐逸稿言。先生以其旧基。属于公家。以建文庙。故父老至今称校宫。为先生旧址云。而远裔之居本郡者。某某尝欲立碑。有志未究而殁。今恩津锡显。醵金伐石以识之。徵文于愚。愚辞不获。则窃以为三先生值丽之季运。壄翁以尊 皇明斥胡元之义。扬言王庭。请诛权奸。杀身而靡悔。耒翁以孤竹二子之心。砺耻食周粟之节。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庶几确乎不拔之操也。耕翁处累百年宗竺之馀。乃能发敬义之奥。以启后学之门庭。顾不可谓昏衢之一炬乎。见今天下几乎皆夷狄也。名利也。邪诐也。人不知有诸夏先王之政也。亦不知有荩臣节义之行也。至于吾儒直内方外之传。则尤无可问处。噫。安得起吾三先生于九原。唤醒一世之耳目。以回微阳于群阴之底。而用答天地生物之心也哉。故愚于是役也。不暇佗述。特揭夫壄翁之春秋义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4H 页
理。耒翁之清风高蹈。耕翁之正法眼藏。以与吾宗共勉。而毋坠先祖之训也。呜呼。是奚但一宗之丈尺已哉。凡天下之缙绅章甫。皆宜䌷绎其旨。而循蹈其辙也矣。呜呼。是奚但三先生之教已哉。从上圣人之教。亦若是已矣。岁在己亥孟秋日。壄隐后孙愚。敬书。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墓表阴记
  
十二世祖主簿公墓表阴记(己酉)
公讳洽。姓田氏。潭阳人。以高丽左仆射谥忠元讳得时。为始祖。生讳子存。直提学。生讳胜允。门下侍中。三传至讳希庆。赠密直副使。有懿迹。牧隐有诗赞之。生讳禄生。号壄隐。门下评理。与圃,牧诸贤。相善。圃隐首倡尊 明大义。奸臣李仁任。议迎元使。公率谏官。请诛仁任。与潘南。同被淫刑而卒。圃隐有心清如水之赞。有逸稿。是为公高祖。有二弟。仲讳贵生。号耒隐。见丽氏运讫。逃入绝岛。季讳祖生。号耕隐。有大材。当时君相。有霍葛之称。曾祖讳恒。礼宾寺正。 赠工判。祖讳艺。号竹堂。文科监司。考讳永贞。通德郎。公官主簿。配恭人耽津崔氏。进士亿女。墓林川八忠面无愁店西麓草慕洞戌坐。合窆。子万福。进士。孙鹤龄。佥知。曾孙允良。判官。丁酉倭乱。战亡。 朝廷赐录券。玄孙以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4L 页
下不尽录。呜呼。今距公三百年之久。文献无徵。后孙某某立石表阡。愚谨记世系子孙如右。佗未敢强述。
十一世祖进士公墓表阴记
公讳万福。成均进士。先系见主簿公墓表阴记。玆不叠出。配全州李氏。墓合窆戌坐。
十世祖佥知公墓表阴记
公讳鹤龄。官佥知。先系见主簿公墓表阴记。玆不叠出。配淑夫人韩山李氏。判官尤荣女。墓合窆戌坐。
九世祖判官公墓表阴记
高丽壄隐田先生讳禄生。秉执麟经大义。以尊 皇明斥胡元。忤奸凶。杀身而无悔。是所谓艮其背而不获身。不见人者也。事载丽史。辉映今古矣。历七世。有讳允良。判官。值龙蛇之乱。郡县官吏。往往鸟兽窜。而公守顺天山城。与贼战。以丁酉十月四日。殉节。公可谓克趾先美。无忝乎贤祖者矣。有奴函首而归。此其藏也。 朝廷用战亡功。赐录券。而后承不振。莫能显扬其万一。呜呼惜哉。第今雠虏猖獗。 宗社阽危。生灵鱼肉。而一部春秋。无地可读矣。呜呼。安得起二祖于九原。以风励夫世之昧华夷之辨。忘国家之痛者耶。后孙某某等。将伐石以表其阡。愚窃识其阴。如此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5H 页
云。公殁后三百十三年己酉仲春。九世孙愚。敬书。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墓志铭
  
自志
田愚字子明。弱冠停身从师。师希阳翁。写艮彖辞。为艮斋箴。既而再赐敦艮二字。为人拙直。与物寡合。仇敌溢世。其遇奖诩者。辄戒毋循俗习。有肺疾。不能多读经史。但从师友。略有闻识。喜看论语,易传,朱子大全,语类。然其奥旨未究也。
考听天翁。教以诚勤为主。妣梁氏。告以人心不乐。以有欲耳。苟能胜欲。自乐。从兄经历公。每戒以清心省事。皆至言而愧莫守也。
事亲不克孝。为神所恶。而荐遭二艰。丧葬未尽。为终身恨。性疏阔。不省生事。遂致穷匮。转徙湖岭。妻子冻馁。每就僧寺讲学。往往经年而归。学侣有赒者。不固辞。特未尝对人谈贫假贷。
心慕德行。而志弱未成。病究丹诀。而隙少莫试。悯士流之分裂。实心愿其保合。而竟莫如意。忧学术之歧贰。苦口指其本源。而反以取谤。
壬午。 朝廷为收拾士流。差缮工监监役。既而领相洪淳穆。奏升典设别提。旋除江原道都事。甲午。又除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5L 页
司宪府掌令。乙未。除顺兴府使。以逆臣奏荐。誓死不出。甲辰。特升正三品。新闻社诸人。恶士流特甚。至有吊山林隐逸文。谓愚以高卧不起为长策。而盗窃秘丞清选。丙午。因刷新中枢院有副赞议之 命。自以时局蹇难。而才猷疏拙。并不就。亦不疏辞。寔遵闵贞庵除官无召。不先进疏之义也。
愚于时事。未曾上疏论可否。惟饬门生。无得从夷制。逆臣以梗于开化。至有请杀于 上者。及至乙巳十月之变。乃谓身虽不出。名在儒选。其义犹得与致仕大夫比。逆贼举国以与人。其变更甚于友邦之弑君。则不获身,不见人之教。正要今日用。即治疏请斩五贼。 批云。嘉乃之言。而竟不施行。以 君父危辱。不敢偃息私第。戊申以后。遂入绝海。往来暀嶝,群山界火诸岛之閒。时与一二友生。讲明义理。使人知黑暗世界亦有一线阳脉也。
知旧欲愚遣门人。游学列国。以为狄公复唐之计者。又有劝为民会者。有教以入城。与伊酋谈判者。有责其不称兵讨贼者。有诟其不十疏死节者。皆自以非分而杜门守义。寔遵艮卦大象也。其有言吾子有善处死一事者。即喜闻而潜思焉。盖义理未明。心气过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6H 页
粗。常惧无以择中而能守也。每遇高识之士。辄以咨问。而反己体察焉。
其先潭阳人。十六世祖壄隐讳禄生。与圃隐,潘南。同立尊 明斥元之义。至于杀身而无悔。九世祖讳允良。倭乱守顺天山城。与贼战殉节。有录券。祖讳璎。轻财好义。听天翁讳在圣。恺悌廉洁。喜读朱书节要,方正学文。希阳翁亟称其贤。妣南原梁氏。星河女。性厚而正。有二子。长庆俊。都总经历。出后。次即愚。娶密阳朴同敦孝根之女。有贤行。生四男一女。再娶绫城朱圣东之女。无育。男晦九。蚤死。华九,敬九。馀夭。侧出女婿。全州李升仪。镒孝,镒悌。固城李仁矩。晋州郑宪泰妻。长房出。镒健,镒中。次房出。镒精,镒纯。季房出。愚以辛丑八月十三日卯时生。某年月日死。葬在某郡某山某坐。
自以平生无善状可纪。又恶末俗尚文。勿求志碣。有往复杂著若干卷。须经有道者订正。乃可示人。
铭曰。受帝衷。闻圣中。盍施厥功。心有和。道无为。但诵前辞。宗阳秋。准沧洲。有志莫酬。德未成。名不称。呜呼愧负一生。
长儿圹志(壬辰)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6L 页
田晦九。字伯春。贯潭阳。壄隐孙。母朴氏。癸亥年。皋旬三。弧设门。卅一岁。卯丙辰。遂不禄。葬文泉。妻恩宋。子三人。谁铭墓。父守玄。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谥状
  
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判书任公谥状(代闵公应植作)
公讳徵夏。字圣能。姓任氏。号西斋。系出丰川。高丽御史大夫澍。其初祖也。入 本朝。圭组蝉联。至讳鼐臣。江原道观察使。为乙巳名贤。是生讳琦。龙蛇之役。倡义讨贼。 特除大兴县监。生讳羲之。值昏朝。官止司艺。 赠吏曹参判。寔公高祖也。曾祖讳㬇。生员。 赠左参赞。有至行。尤庵宋文正公表其墓。祖讳弘望。文科知中枢。谥孝贞。风节德业。为 明陵名臣。渼湖金文敬公。铭其碣。考讳泂。执义。尽言不讳。扶植名义。为士类所推重。妣延安李氏。义著女。忠定公贵。其高祖也。以 肃宗十三年丁卯五月十四日举公。公骨格清秀。资识慧悟。孝贞公喜曰。儿有凤翔千仞气象。锡小字以凤。才学语。便解文字。孝贞公画圣贤事迹。命诸子孙。各拈取。公独慕雪窖图。长者问故。对曰。取其二十年雪窖。不易其操。其志节卓荦。自龆龀如此。十馀岁。应童蒙。讲于春官。对文义朗澈。一座称奇。自是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7H 页
声名藉甚。稍长。课试胶庠。辄居上游。癸巳。中司马两试。甲午。擢文科。连贯三场。或居魁。世称栗谷后所刱有。乙未。分隶槐院。丁酉。摄记注。陪扈温幸。赓和灵沼亭 御制。为诸僚所推奖焉。戊戌。为便养。拜金井道察访。值岁大侵。道伯送空名告身。俾作赈资。公以邮官与守宰差殊。不受。捐饩廪。分赈属驿。无一夫捐瘠。因金公有庆。滥骑驲马。相较图递。金公悔谢。而公不肯解。李忠悯公健命。知其不可强。辟公为司录。物议称屈。公曰。事君不惮燥湿。为官何分善恶。清显亦非素愿。即出供职。庚子。 肃庙宾天。差 国葬都监郎厅。作自伤诗。用述哀慕。自是无意进取。升礼曹佐郎。故不赴殿讲。坐罢。辛丑。叙拜司宪府持平。兼春秋馆记事官。差纂修郎厅。仍遭外艰。癸卯。又丁内艰。乙巳。除侍讲院司书。移司谏院正言。陈疏辨孝贞公受诬。先是。己巳。 仁显圣母逊位。孝贞公从子 赠吏判忠定公敞。守阙号哭。辛巳。 圣母升遐。巫蛊狱发。又上章。请讨复告 庙。因凶党构陷被窜。旋蒙 赐宥。肃庙奖以慷慨。始行遣孝贞公。因辞章引咎曰。家侄敞。妄言编配。臣即马援之罪人。庚子凶党。倡母以子贵之说。变易义理。执义公挺身力排。以遏邪说。凶党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7L 页
必欲甘心。李真俭搀及壬千疏事。以叔證侄。胁持倾轧。执义公对疏伸辨。 上优批开释。后郑启章首请忠定公拿鞫。而袭真俭语。忠定公竟不免。 英宗初元。洞雪群枉。忠定公亦蒙伸白。而启章之拶逼孝贞公者。至是悉㬥颠末。 上优批促召。违牌坐罢。后除兵曹正郎。旋移侍讲院司书。疏伸前恳。 特命启章远配。时 上将展谒 懿陵。因转省 明陵。而议者谓三年中。礼不可入庙。展陵且无已例。公上疏请展谒 明陵曰。今日事。与甲寅之于 宁陵。甲子之于崇陵。稍有閒焉。大臣之不敢奉承 圣意者。但据三年不祭之经礼。而不知礼之本于人情也。又援甲子崇陵行祭时。尤翁献议而曰。墟墓之閒。未施哀于民而民哀。凡民尚然。况圣人之孝乎。墟墓自与宗庙有间。故虽去丧久之。尚以凶礼处之。推斯义也。今日 殿下不可以凶服在躬有所拘碍也。 陵寝主哀。 宗庙主敬。三年内 宗庙。断不可行。而 陵寝则或可行之。况 殿下于 宗庙移奉时。已行望庙礼。其所以排群议而断行者。岂非以所重有在故欤。纯用吉服。犹且为之。 陵寝当以凶礼处之。而独不可为乎。竟被大僚所格。升司宪府掌令。时 上忧士类持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8H 页
论太峻。欲行荡平之治。迎合者左右顾望。凡系讨复大义。辄欲汩董。公见义理晦塞。朝象媕婀。叹曰。荡平之祸。终必误国而后已。夫讨复出于义理之公。荡平出于利害之私。利之所在。莫不争趋。则为国家计者。惟利是趋。驯致犯分陵节。且镜,虎之党。包藏祸心。手脚已露于泰耇之冒嫌二字。再转而为凤辉。三转而为世良。四转而为一镜。五转而为尚俭。六转而为虎龙。七转而为教文。八转而为天海。九转而为遇臣。盖自建 储。此辈为谋益急。靡所不至。镜,俭伏法之后。诪出罔极之凶言。煽动远近。必欲售其计乃已。讵可以荡平而革肠改心乎。百姓易惑难晓。苟见吾君如此。将谓彼真无罪。故朝廷无惩讨之举。口语心疑。祸乱之阶。其基于此。及拜是职。则曰。是吾效命之地。将欲劈破源头。洞明义理。为感悟 宸衷。挽回世道之计。先上章以开听受之路曰。今日可言者。有大于讨复者乎。使臣今日出一言。亦惟曰讨复。明日出一言。亦惟曰讨复。惟此讨复一事。许久横著。未易了当。天心之不豫。由于此。民志之不定。由于此。上下四方千头万绪之颓塌坏乱。莫可收拾。莫不由于此。今日可言。舍此而岂有佗哉。臣自闻 殿下必称荡平。固已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8L 页
忧疑。及见勉副大臣而后。益知天下事自此去矣。既承 批。乃陈六条疏。其一曰。恢圣志以立大本。臣闻志者。万事之的也。的之不立。中不中何论。凡人有志。亦莫不责刚大而贱卑下。况人君代天理物。其责愈重尤不宜妄自菲薄。况当一乱之后。任一治之责者。岂可循常蹈旧。东涂西抹而止哉。呜呼。惟天厄我东方。礼乐征伐。不得自天子出。亦已久矣。惟天不忘我祖宗。乃生 殿下。将降大任。先拂乱其心志。以增益其所不能。式至今日。 殿下以不世出之资。当大有为之时。其心非不孜孜愿治。而 临御二年。未见树立之卓然。规模气象。视前无异。臣窃妄度今日之止于如此者。实由于 圣志之不广。而 圣志之所以不广。亦有由焉。盖自辛丑以来。群凶之缚束我 殿下。无馀地矣。凶言悖说。有不忍闻。末乃以贼虎为元勋。逼 殿下莅其盟。煌煌铁券。历历铜盘。臣僚环立。鬼神森列。此时 殿下跼蹐在座。何以为心。此时则殿下固不得自由矣。及至今日。谁禁而不能奋发耶。无乃犹有所沮缩而然耶。臣则以为 殿下宜无所沮缩也。何者。惟我 先王。既有疾患。又无嗣续。 宗社神人之托。舍 殿下其谁也。此时 殿下。虽欲为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9H 页
泰伯仲雍。其可得乎。惟我 慈圣暨 先王。所以体圣考遗意。早定大计者。亦惟为 宗社也。当时四大臣所以力赞大计。杀身不悔者。亦惟为 宗社也。 殿下所以不得终守己志者。亦惟为 宗社也。从古以来。以次嫡承统者。未有若 殿下之光明正大者。此可以百世不惑。又何沮缩之有。臣窃闻 殿下。尝以孤竹清风四字。用示微意。呜呼。孤竹清风。岂 殿下之所可道哉。由是观之。 殿下之气已馁矣。其志安得以广之哉。其志不广。故处分不严。处分不严。故义理不明。义理不明。故民志不定。民志不定。故天心不豫。于是乎天之所以付畀我 殿下。责望我 殿下者。将无以答之。岂不大可惜哉。今 殿下久处潜邸。无一介士大夫相与往来。所与习者。非宦官姬妾。则掖隶宫属也。其志安得以自广。由是其明察于细务。其仁近于妇人。糊涂弥缝。终无磊落做去者。苟不能奋发大志。拔去宿臼。臣恐 殿下之国事。终无可为之势也。其二曰。严宫禁以绝奸萌。臣闻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盖古圣人齐家之大法也。不幸庚子以来。大防渐弛。私径随开。始则贿赂相通。其害犹小。终乃威福擅行。其势难遏。以至逆俭用事。而 殿下一身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69L 页
几不能保。此则 殿下之所亲经历而大惩创者也。其惩创既深。则宦官之害。非今日之所当忧也。然臣有区区私忧者。有二焉。俭狱既不穷竟。党与无所致讨。则安知 殿下左右不有尚俭辈几人耶。向者郑宇宽招中。有所历举。而其时凶党。扑杀宇宽。以灭其口。伪作死尸之招。妆成诬告之案。中外虽多疑惑。端绪无由的知。及至廷玉直招而后。徽商缔结谋逆之状。毕露无馀。宇宽所告外面事。既如是公明。则其内閒诸宦事。亦不可谓全然无实。然此非外人所可知。惟 殿下自知之矣。今臣亦岂以宇宽所告诸宦。谓皆一一如尚俭哉。其或然或不然之閒。一经按覈。然后无罪者可以安其心。有罪者可以正其法。如金梦祥者。实非俭党。果如 圣教。则一经按覈。自可清脱。在渠亦非幸耶。其佗诸宦。俱是梦祥类。则 殿下又何不并举而独拈出梦祥一人也。此其中必有可疑者。而 殿下一例掩覆。不许按覈。元恶虽诛。馀孽尚存。则祸根不除。滋蔓可虑。此臣之所忧者。一也。抑臣闻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处之盖难矣。臣以意度之。 殿下久处潜邸。或不得不与此辈有所亲昵。况当祸变之际。其忠于 殿下者。必不无其人。此则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0H 页
理势之固然。果有若是者。 殿下别有赐与。厚其廪食则可也。若因仍假借。示以私好。则其流之害。不可胜言。此臣之所忧者。二也。其三曰。行天讨以定国是。臣闻惟天好生。不能去秋杀。王者体天行道。亦一无私而已。可怒在彼。已何与焉。舜之诛四凶。是已。夫四凶者。在尧之时。已负其罪。而尧不能讨之。至舜而讨之。舜何尝以尧之不能。有所嫌碍哉。今 殿下若以耇辉。为非逆则已。既知其为逆。而惟以 先王之所不讨为嫌而不敢讨。是何异于大舜之为也。或者 圣明犹未能真知。故有所疑惑而不决者耶。臣请溯源而悉陈之。 殿下其以为凶党之祸心。基于何时也。实基于丁酉独对事也。惟彼凶党得罪于名义。不容于 圣考。指天画地。以俟一 日。及有此事。大生疑怒。胁迫之言。左右迭出。至于趾完而极矣。其后真俭以银货用于何处之说。恐动我 先王。泰耇以不可冒嫌出见等语。惎閒我 先王。此实凶党之宿计。而殿下之祸根也。及至名位已定。 宗社有托。则此辈知其势不可两立矣。其计安得不急。其言何所不有也。 先王若无疾患。又有嗣续之望。而彼四臣者。有私于 殿下。急急定策。则是四臣者有二心。果如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0L 页
党之所言矣。 殿下惟当以逆治之而已。何伸冤之有。何褒忠之有。今乃不然。四臣真为忠。而构杀四臣者。真为逆也。 殿下既知其然。则亦当以逆治之而已。更有何许多曲折。费却多少辞说也。夫讨逆之大法。不过曰歼厥巨魁。胁从罔治而已。今 殿下以好生之德。惩既往之事。不欲恣行杀戮则亦宜诛其巨魁而已。诸臣必欲严讨复者。亦岂欲人人而尽诛之哉。然而 殿下先疑诸臣之急于报复。至于杀戮。乃强作别件义理。或曰反侧自安。或曰无我负人。或曰以宽济猛。或曰王道荡平。多般周遮。由是义理不明。民志不定。 殿下试观。自古义理不明。民志不定。而能久有国家者有之否乎。臣以为天讨行。然后国是可定。国是定。然后可以有辞于天下万世。臣窃观近日以来。风色大异。君安于姑息。臣狃于迁就。只有一大臣苦心血诚。欲为 君父讨乱贼。力尽诚竭。终必去其位而后已。彼大臣绰绰有古大臣风矣。所可惜者。 殿下以一时之私意。掩千古之大义。务在必胜而后已。夫人君居巍巍之位。操赫赫之威。何忧乎不胜。今日台谏。誊传古纸。积成卷轴。书之不胜。听之可厌。 殿下若嫌其烦且久。而必欲亟停。则何不与大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1H 页
臣诸宰三司之臣。一番会议。分其首从。各以其罪罪之。一如向日台臣所请也。此事本非许大难事。只是嗣服初数日閒事耳。当初若速了此事。不使横著至今。臣知今日已见大纲正而万目举。国事必不如是颓塌。人心必不如是涣散。 殿下又何患乎民忧国计之置之度外也。往岁是 殿下元年也。自古有为之主。莫不以初载。先定其大规模。今 殿下空过了好机会。以至于今。泄泄伈伈。无所变动 殿下试思之。若是而何以为国乎。其四曰。破俗论以行实政。臣窃观史牒。自古国家将衰。必有一种题目。坏了其国事者。若晋之清谈。唐之党论。宋之和议。是已。臣尝物色乎当今。而有所深忧者。今之人病国家者。其惟俗论乎。惟此俗论。形色无定。名实多眩。未易觑破而说道。大抵为正不顾事理。而徒循规例。用人不问贤否。而只守资格。使之评人。则上下两截。委曲为说。使之争是非。则似然而或不然。靡有一定。此所谓俗论者也。惟此俗论。在其身则有益而无害。在世道则其害甚于晋之清谈。唐之党论。宋之和议。惟其有益无害。故人多效之。俗尚已成。虽有知其为世道害者而欲斥之。实无以得其可斥者。是以一时之权。自然尽归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1L 页
于此。立根已固。未易拔去。若不先打破。虽尧舜在上。皋夔在下。亦无可柰何。其破之之策。无佗。惟 君上先以圣人自期。无为流俗所染。号令举措。出于常虑之外。俾有以大惊动大振作。又得真正有学识者。置之百僚之上。弛张黜陟。不拘细节。无复拘牵于故事之末。徘徊于两端之閒。然后有志者。方能行其志。有才者。方能布其才。规模于是乎可立。实政于是乎可行。其五曰。抑侈冗以敷国用。谚曰。十手力作。不如减一口。此言虽鄙。亦自有理。盖足财之道。不在多聚。惟在节用。斯实千古不易之论也。今国储罄竭。经用不继。有司之臣。以是为忧。搜财括利之方。靡不毕举。锥刀必争。锱铢无遗。而终不见国用稍裕者。何也。得之之方。不如用之之节也。今日之不得节用者。盖不出乎侈冗二字也。所谓侈者。臣窃以所闻。参诸所见。而求其所以如此者。我国自古。亦岂无一二人以穷奢极侈名者。然而当时未闻有以奢侈成风。至于国用不敷矣。近时则上自卿宰。下至士庶。未闻有穷奢极侈如古之以是得名者。犹且如是者。何也。古者。一二人虽穷奢极侈。不足以耗一国之财。今则人人皆踰其分。故足以耗一国之财耳。臣自反于己。亦多有之。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2H 页
佗人又可知矣。所谓冗者。臣不可枚举而历数。请先言一事之为第一弊根者。夫财者。地之所出也。地之所出自如。而今之每患不足者。何也。应入之数。不得尽入公家故也。臣偶阅各道租案。今年实结。比前太缩。实结之中。又除出宫房及书院免税。若是者。不可胜数。总而言之。实入不过十之一二。若是而可以为国乎。其六曰。择守令以保穷民。生民之困穷。未有甚于此时者也。议者以为民之穷。实由于法之弊。于是有更张之议。臣以为非法之不好。实由于法之不行也。法之所以不行者。何也。守令不得其人故也。臣久居乡里。阅观邻近守令之为政者。其稍能解事者。巧作名目。以济己私之为务。何暇念及于为民。若其愚拙者。又矇然坐睡。漫不知何事。政委下吏。一任其渔利。二者。均为病民者也。每朝廷令下。拙者虽欲奉行。莫知其头绪。其能者故为延拖。以免民谤。若是则虽有良法美政。将安所施。疏奏。见者吐舌。 上批以一治一乱礼乐征伐等语。未得其当。又下备忘。有务胜新奇之 教。公即诣台引避。略曰。臣新入言地。追先父未究之志。感 圣明不弃之恩。欲以一言。少效其责。今日即 君臣交接之初也。窃自以为 圣明在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2L 页
上。何事不可言。何言不可尽。第一条中一治一乱之说。只是泛论时运而已。何 殿下看得太甚耶。自有天地以来。言治世者。宜无过于帝尧之时。而特以有洪水之害。故孟子乃拟之于一乱。此何损于尧之盛德也。 先王本来盛德。固无容议。而当时群凶矫诬浊乱。擅行杀戮。言其害则甚于洪水。论其时则盖亦百六之运也。先王未及拨乱反之正。而乃以丕丕之责。遗我 殿下。臣之以一治勉我 圣上。不亦宜乎。夫乱之一字。古今人臣之戒其君者。莫不用之。使臣进言于 先王。亦安得讳此字。此实从前凶党之所藉口。而 殿下助之耶。且礼乐征伐云云。臣亦有说焉。 殿下其以辛丑以后事。谓皆出于 先王之本意耶。或不允而为允。或无发落而有发落。直以出于渠辈之口者。依俙作 上教。一唯字一依字。都无难事。于是刑人杀人。都不关于人主之事。此则国舅累言之。其时史官。亦追论之。非臣之臆度而刱说也。况最初备忘之出于尚俭之手。中外所共知。尚俭虽即诛死。安知其后不有他尚俭耶。呜呼。当时事可胜言哉。颠覆 圣考之成宪。屠戮 圣考之遗臣。崇用谋危 殿下之贼。颁布诬辱 殿下之文。若以此等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3H 页
事。谓皆出于 先王之本意。则其贻累于 先王。当如何哉。然 殿下未免为凶党馀论所挠夺。以讳疾为第一义。欲以钳人之口。一时之口。虽可钳。百世之史册。其将如之何哉。且 殿下每以吾心泰然为主。此臣所未敢知也。当其时。 殿下于自己之祸福。虽能泰然。其于 宗社之存亡。亦能泰然而无所动念乎。事关 宗社。则 殿下宜不得辞其责耳。为 宗社。讨乱贼。非 殿下之私事。又何泰然不泰然之可论乎。今 殿下以为处分既定。是与非不可谓不定。以臣观之。 殿下自临御以来。何尝有一二大处分。可以大惩畏凶党大镇服人心者耶。 殿下每以首诛镜,虎两贼。谓之天讨已行。而若泰耇之说出一嫌字。为 殿下祸根者。与凤辉之危动已定之 储位。并诬我 慈圣者。其馀缔结逆俭。主张阴谋者。左右观望。坐视成败者。尚不得各以其罪罪之。若是而可谓处分已定乎。处分如是模糊。则是非又安得大明。且 殿下又何必是非云乎哉。四大臣为逆也。则耇辉为忠。四大臣为忠也。则耇辉为逆。一忠一逆。自有定形。不可易也。 殿下既以四大臣为忠。而褒之如不及。则是知耇辉之真为逆也。既知其为逆。而不以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3L 页
逆治之。欲以区区言辞。分辨而定其案。看作党论中寻常是非。此可以绝后世之疑乎。批曰。治乱之说。终有所不称量。而游辞周遮。不其苟且乎。正言洪凤祚。请出仕。 上严批。特递公职。承旨李倚天。覆逆。 上曰。扶奖乖激之人。其所容护。一至此哉。任自为之。李公力言徵夏疏避。深得清朝谏诤之体。 命改任自为之四字。于是凶党换面迭出。投疏构捏。或诬以语逼 先王。或请以禁言太后时事。旨意阴险。 上曰。徵夏本意。专出无隐。非徵夏诬之。实渠辈诬之。 严斥言者。并窜绝塞。然终亦命窜公于顺安。相臣郑公浩,李公观命及政院三司。相继论救。吾先祖丹岩文忠公。伸救尤力。仍以与其袖劄。同一义理。引咎请罪。而并不纳。下未七月。迸退士类。凶党复进。掌令李挺膺。首发启请。姑先绝岛围篱。遂移大静县。两司继发一律之论。时群凶必凭藉 先王。欲售网打计。以公为孤注。郑,闵诸公及李公倚天。并被行遣。而持公益急。戊申正月。光佐率六卿三司。请对。恐动迫胁。靡所不至。夜深始 允台请。凶党又请直送监刑官。即壬寅刱行于李忠悯者也。 上不许。二月被逮。呼写志事本末。赠子时九曰。庚子冬间。先君子复入台地。无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4H 页
所却顾。论李森论祭奠。人莫不危之。而先君子益思所以追报 肃考。誓一死于国。不肖谏而不听。不肖计无所出。时不肖新通台望。常从容白曰。大人老矣。子虽不肖。亦已通籍于侍从。愿以身代之。大人笑曰。义理各自不同。吾已出脚于台地。既出而复自退。人将谓何。且非吾素志也。若以从前时人之薄待。有自异色。吾乃小丈夫也。吾自尽吾心而已。尔其自靖。无自轻也。父子同入其中。非义理也。不肖累争不许。于是不肖扬言于侪友曰。父子迭相出入于台阁。甚不安。遂自屏于乡。当时请自代者。盖欲自当其祸。而欲使吾父不入于危地也。虽其诚薄。不见听从。及遭巨创。每思先君子。若不以其年考终。其能免于世祸乎。若然则请自代而不可得。独使其父罹世祸。其心当如何哉。呜呼。先君子必欲追报 宁考。不有其身。而不肖既以自代累请而不已者。岂徒继迹为仕宦而已哉。盖将以吾父之志为志。知有国而不知有身。死无所辞。然后可矣。何忍以先君子之以天年终为解。而不思所以践其自代之言乎。此吾所以至此而无悔者也。遂夷然就途。三月诣理。或劝以屈志纾祸者。公笑而不应。凶徒按狱。咆哮督迫。公色不少沮。口呼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4L 页
供辞曰。自矢于心。事君尽道。不顾一身之祸福。实平生所蓄者。故及为台谏。乃首陈一疏。欲为 先王洗积久之诬。为 当宁严讨复之义。若其第一件事。不过泛论治乱。以明 主上为责之重而已。从古说兴亡论治乱者。岂可胜数哉。谁知治乱两个字。终为圣世杀谏臣之资耶。凡文字有主客轻重之分。矣身疏中。既曰当一乱之后。任一治之责者。尤岂可云云。今此句语。其主与重在上段耶。在下段耶。不过以一治之责。望我 殿下。故偶然并举其对句。此则读孟子口熟之故也。此何有深意于其间而然哉。及夫 圣上拈出此一句。诏之以不称量。则矣身避辞。不得不略论其时党人矫诬浊乱之状。以为一乱之證。此正孟子以洪水。故拟一乱于大尧之世。矣身此语。亦何损于如大尧之 先王之德哉。夫气数所关。变易无常。一代之中。亦有一治一乱之可论者。惟我 先王新即位。首诛重遇。使己巳馀党。不敢售其计。此时则当属之一治矣。及夫 圣疾渐加。而妖婢凶宦。用事于中。逆镜贼虎。合谋于外。一反 圣考之处分。大杀圣考之遗臣。至使 殿下。几不保于危疑之际。此则不得不属之于一乱矣。若使 先王圣体康复。宝算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5H 页
绵长。则济其乱而为治。只在一转移之閒。若此则谁敢不以一治归之哉。呜呼。上天不仁。不假圣寿。使 先王不及自为。而乃以一治之责。遗之于我 殿下。惟 殿下若大奋发大洗涤。用挽回世道。则后之议者。当以一治归之。若姑息苟且。委靡不振。一如其时而止。则亦不过归一乱之世。其时则将乱将治之几也。矣身安得不以一治。勉我 殿下哉。此矣身所以为一治之说。而不自觉其陷于死罪也。一乱字也。而归属处。各自不同。今有人为言曰。昏乱淫乱。则此从君德上言之也。此果逼于君上矣。若有人论说往事。而曰小人浊乱朝廷。曰谮言眩乱君听。则若此者。亦可谓为其所浊乱所眩乱。当为何如主云。而亦可以诬上断之耶。矣身疏语。只论臣下浊乱之状而已。本非从君德上说去。则诬辱 先王四字。岂非千不近万不似者乎。今之为言者。乃曰直归之于昏乱之主。圣上所谓非徵夏诬之。实渠辈诬之者。其可谓不易之公案。又恐一乱一句。语甚孤单。不足以證成死罚。则乃复拈出拨乱二字。以为辅翼。夫必欲杀之。一个乱字足矣。何必为两个乱字而后足也。拨乱反正一句语。世多有用之者。凡事之不好底。改为好底者。皆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5L 页
用此文字矣。李巨源用之于辛壬变更之后。则世无疵之者。矣身用之于责勉 殿下之语。则必欲置之极刑。呜呼同一非 先王本意。而用之于 肃庙。则不罪而宠之。用之于 先王。则罪至于死。识者固已疑 圣世之刑政矣。今此拨乱一句。语亦同也。而彼此论罪。何其悬殊也。盖最初备忘。出于尚俭之手。中閒威祸。或不出于 君上。即中外所共知。而矣身疏出后。 圣上始为分明下教于筵中。于是渠辈之头颅已破。而百世之公案可定矣。党人安得不嫉矣身如仇雠。而犹不敢以此一节请鞫矣身者。盖恐矣身三寸舌之犹在故耳。直欲以一乱字模糊杀得。以钳制一时之口耳。况杀得矣身。然后两大臣。方可以次第杀得。故先从易处下手耳。似此为计。路人亦知。岂圣明有所未尽烛者。盖党人前后胁制之言。足以误殿下故耳。其言曰。如此如此。则后世将疑 殿下忽于为 先王之道。曰如此如此。然后 殿下为 先王之道。至矣尽矣。由是 圣明不得不有所挠夺。宁遂杀一不辜。以谢众口耳。矣身死而 殿下为 先王之道。由是益光。则是矣身之死。有益于国家。而无憾于天地。然矣身窃恐 殿下为 先王之道。在乎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6H 页
讨当时群凶之矫诬 先王者。不在乎强杀为 先王辨诬之矣身也。矣身之罪则有焉。身为台谏。不能明目张胆。亟讨群凶之矫诬 先王者。以慰 先王陟降之灵。此则矣身之罪也。以此罪之。矣身敢不含笑就刑。若以诬辱 先王为罪。则虽断其舌。刳其腹。碎其骨。当风而飏之。矣身万万不服其罪矣。矣身一死则决矣。以刃与梃。非所敢择。而但其所不服者。惟诬 先王之目耳。矣身不知专归罪于臣下。欲置 先王于无过之地者。为诬 先王耶。欲自逃其罪。不顾贻累于 先王者。为诬 先王耶。如矣身疏贱者。虽不足道。如彼国舅者。独何心肠。欲诬 先王而为前后疏若是班班耶。以此推之。矣身之言。可谓为 先王辨诬。不可谓诬 先王也。死者不可复生。杀人之事。本自不轻。况杀谏臣。尤非顷刻容易之事。古今天下。宁有不经一问。而径为结案者乎。矣身不得已为此拒逆者。非敢为死中求生之计。亦冀 圣朝慎刑之道无阙。而矣身愿忠之志可毕也。古人有尸谏者。矣身即一未冷之尸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惟我圣上。勿以罪人之言而忽之。则矣身虽死。无所憾矣。凶徒亦相顾曰。果难矣。果难矣。时凶党与己巳馀孽。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6L 页
表里和应。绍述镜虎凶言。举兵叛。赖 社稷之灵。自底剿灭。而 宗国之危。凛如一发。 圣志专出包荒。时议亦务含默。有语及 先王之有疾患被矫诬者。辄罪之。以故凶徒靡所惩畏。酝酿至此。而公之必欲痛辟源头。夬定是非。用折其奸萌者。于是焉大验矣。人咸服公前知之诚。而群凶亦往往私自称屈曰。台启措语。殊没著落。直以泛言乱字。勒定诬逆 先王之罪。何能服人心。李义渊之无罪。犹为一镜之互对。峻攻任某。乃欲为疏下人相对。柳俨即发一律之启者。而亦云。吾于 先朝。频以假官昵侍。稔知群下之掩蔽行事。宦侍之浊乱矫旨。任某之意。直出于辨诬。何尝有罪。但不无彼此腔子。故吾曾汲汲请讨。今则逆变乃尔。任某之言。中矣。追悔其论罪。亦可见人心之公。公则一也。时儒梦诸贼。咸伏法。凶徒必欲对举报复。光佐率其党。或请勿拘日次开鞫。或请自鞫厅直捧结案。或劾论避坐之禁堂。或驳罢停启之台臣。竞相逞凶甘心而乃已。我文忠公宥还入对。又以袖劄事引咎。仍极口伸辨。 上不纳。庚戌六月。申公思哲。朴公师益。以金吾堂上。引入。不参府鞫。 上激怒。以为容护私党。不有 君命。特罢。即因台启移鞫。又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7H 页
命 亲鞫。李文𥳑公宜显。进谏。以事体不当。处分颠倒。 上激怒叱退。䨓霆震叠。而公雍容整暇。辞气如常。侍卫诸臣。莫不赞叹。竟以七月二十四日。卒于囹圄。被系三年。前后受刑三十馀度。而临终神气安閒。凡系初终诸节。留嘱侍卒。得不失礼。戊申贼供。有观上之治任某。以知向 景庙诚否者。故 上深恶其说。以致瘦死。且有言先见之明。可以蒙宥者。公笑曰。此吾所以不免也。九月祔葬于牙山南面独亭里先茔坐壬之原。遵遗命也。丙申 正宗登极。因公胤子时八鸣冤。不待覆启。 特命复官。 纯庙己巳。公嗣孙忠白。以寿爵。当例 赠。大臣建白。以忠节卓异。 命赠公吏曹参判。今 上甲申。因筵奏。特 赠吏曹判书。并蒙节惠之 命。是为公始终屈伸之案也。配光山金氏。户曹判书镇龟女。沙溪文元公。其五世祖也。生长法门。壸范咸备。自公被逮。每夜沐浴露祷。仍没身食疏。毁瘠成疾。以癸酉三月二十八日终。祔公墓。举三男二女。男长时九。出继尸孝贞公祀。次时八。赠参判。次时五。女适徐俊一,洪相凤。时九六男。孝白,悌白,忠白荫同枢。信白 赠仆正。珩白,后白。女适李羲敬。时八继子忠白。女左议政金履素,金履𢉠,李羲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7L 页
春。庶子增白,衍白。庶女申纶。时五继子珩白。女赵国铉。徐婿子。行顺,行敏,行直。洪婿继子。畴燮。公性于孝。惟亲志是顺。服勤左右。不许人替劳。家贫力具甘旨。未或告乏。居忧毁瘠。几不全。后丧在前丧中。公考据经礼。参酌情文。处变事而不失其正。友悌笃挚。虽患难孔棘。而为伯氏谋生。必先于己。伯氏尝欲分析庄土。公固辞。尽归之祭田。从叔阖室遘疠。五丧相继。公冒危难。躬庀终事。悉力自办。本家欲以田民偿债。公不受焉。忠爱根天。尝庐墓。闻镜,俭诸贼。凶图危急。忧灼废寝食。傍人言。公非当国者。祸福何与于局外。而何自苦如此。公涕泣曰。吾家世受 国恩。漆室之忧。固倍万馀人。况吾先子为凶党所仇嫉。事将不测。而吾 王终始曲保。凡我一毛一发。罔非 圣恩攸暨。吾何敢忘。不幸吾 王有疾。群凶缔结宦妾。矫诬浊乱。无所不为。翻覆斯文之义理。屠戮 肃庙之旧臣。终至于谋危 贰极。锁闭问寝之门。封还 慈教。不奉讨逆之命。 储位不安。则 宗社将为墟矣。吾属将安归乎。吾虽不能被发入山。誓不与此贼共戴一天。且吾 王仁圣孝友因心。遵 圣考勿挠之训。堲庆济斯文之谗。明春秋无贰之义。斥尊崇私亲之说。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8H 页
推是以往。熙皞之治。何所不可。而近日事咸出于凶徒之拥蔽欺诬。此犹浮云点翳。固何损于太清哉。为今日臣子者。尤不胜痛迫。乙巳初元。 上迸出群凶。登庸旧臣。国是始定。大义粗伸。而凶徒率多倖逭。人心渐至陷溺。公尝太息曰。人君初政。固不可以刑杀导之。然欺诬 先王。则上不可以不讨。谋害 当宁。则下不可以不讨。而今讳疾一款。为时大禁。凡天下万事。苟不能溯源而极明。鲜不归于黯黮苟且。其柰凶徒之藉口。后世之疑惑何。盖公素所蓄积而雅言者如此。而恒愿为国一死。故及丙午而极言竭论。不顾时讳。终至于杀身靡悔。祸急。书嘱诸子曰。吾自期不甚草草。而至于是。为国之诚不能效其万一。汝等佗日尽心报国。以继我志。其丹衷炳烺。至百死而不渝者。可见于此矣。公姿性绝异。慈谅而刚毅。峻整而温润。观其貌端好可爱。听其言谦卑自牧。而至若喜方恶圆。特立不倚。言议之严正。秉执之明确。毅然肤不挠而目不逃。有万夫不可夺之节。发为文辞。赡博精敏。通畅缜密。长编巨什。操笔立就。辞理俱臻。切事情而不失轨范。长讽刺而亦极华丽。至若科体赋策。殆近世绝调。雠怨者亦多取法。公妇兄北轩金公。于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8L 页
文章鲜肯可。而独许公以可畏。赠盘龙砚。为序以推让焉。然公耻以文人自居。不喜为无用之作。所著诗文若干卷。藏于家。呜呼。公本之忠信。济以气节。文可以黼黻皇猷。才可以润泽生灵。学识言议。亦可以谋王体断国论。又值 圣明在上。而竟被群凶所媒蘖。殒身于犴狴。岂非命耶。乙巳以后。 圣化维新。凶党失志。傍伺狺狺。忧虞澒洞。患得失者。又倡荡平之论于其閒。鼓一世而从之。汩乱是非。混沌忠逆。牛李并进于太和。绍祐调停于建中。对待互举。勒定国是。上而荧惑 天听。下而疑眩人心。将为世教无穷之祸。士大夫相顾胁息。未敢发一口。公所以泻尽满腔热血。要以批患折乱。知 宗国之有安危。不知一身之有祸福。即所云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者也。推其志。可以感天地格鬼神。而乃反抉摘字句。模糊成案。圣主知其无罪而不能宥。士类服其危忠而不敢救。适足以快凶徒之心。彼请剑尚方。埋轮当路。而获免于身者。其亦幸欤。何古今人幸不幸乃尔哉。直欲吁天而无从者也。公没后二十六年。而复有乙亥之变。辛壬馀孽。凶谋毕露。天讨遂大行。公之言至是益验。而构杀公者。多以国贼伏诛。斯可见天定之胜人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9H 页
且 两朝昭褒之典。如揭日星。抑郁而不得伸于当时者。将明白而永见㬥于后世。惟公化碧之冤。亦可以无憾矣。始公之被祸。黎湖朴文敬公弼周曰。凶徒构杀任某。而曰任某随其利害。赞之薄之。为人臣者。敢发此言耶。全露情状。虽欲掩人目得乎。贤士大夫争致挽诔。夙夜斋闵文忠公翼洙曰。吾侪行将骈戮于贼徒之手。而夫子乃独先死于吾君之前。斯可谓荣矣。然而主人之人。戮于贼。固其势然也。以刚正之士。而死于 仁圣之世。古未尝闻也。缄辞数句。流泪千行。非直为二十载交好。柰何此三百年 宗祊。盂山洪公凤祚曰。生而尽言。死而靡悔。君子所惜。小人所快。子能如是。余复何悼。余所悼者。亶为世道金公祖泽曰。人孰无死。而死或关于世道之污隆。死谁不悲。而悲或系于所死之如何。公之死。未知悲耶否耶。不悲者人情之外。悲之者不但为公之一身而已。是岂皆阿好于公而云尔哉。光恩金公尝曰。吾婿不徒词章绝伦。忠信刚直。恒有伏节死义之志。如金秤之锤。木干之心。世皆追服其鉴衡焉。呜呼。是宜易名策号。昭揭盛典。以示久远。公六世孙府使稚宰。属余为状。辞非其人。其恳弥切。义不忍孤。谨据诸公论述。第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79L 页
录如右。以备有司之采。而至于构祸源委。繁而不杀者。以其为辛壬义理之结局。不直悯公冤而传信于来世而已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行状
  
先考家状
先君讳在圣。字舜耕。姓田氏。潭阳人。高丽左仆射谥忠元讳得时。其始祖也。至壄隐先生讳禄生。官至大提学门下评理。谥文明公。值玄陵之世。逆臣李仁任议迎元使。背贰 皇明。率谏官李詹等。请诛仁任。与潘南朴公。同被祸。仲氏耒隐讳贵生。见王朝屋社。与杜门洞诸贤。各言其志。遂逃入绝海。季氏耕隐讳祖生。以学问显。际遇忠惠王。至托二王子。期以霍,葛。世称三隐先生。由文明公。历二世。有讳艺。黄海监司。 赠左赞成。号竹堂。又五传而为判官讳允良。丁酉战亡。寔府君八世祖也。曾祖讳夏成。祖讳昌显。考讳璎。有纯行。全斋任先生。铭其碣。妣金海金氏。讳弘晔女。先君以 纯庙丙寅九月二十六日生。丁卯四月十九日卒。享年六十二。先君为人端详皎洁。方直明察。于人无苟合。于事无苟就。凡于行己处事。以及堂宇器用。衣服书籍。一皆整饬。性简俭。平居无所嗜好。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0H 页
好读孟子书。后又致力于朱子节要。勿勿然穷日夜不倦。值会心处。辄击节朗诵。音响秩然可听。晚得方逊志集。心悦之。坐卧不去手。每见其论处毁誉贫富之说者。未尝不三复赞叹。以为此老发明理道。不在孟子下。其于重谱一章。尤深致意焉。中夜诵孟子觳觫,养气,许行诸章。韩文原道平淮西碑。朱书方集一二篇。不错一字。平生极爱辥文清读书录。手写一本。时时看阅。每谓不肖曰。学者不可一日无此书。专看伊洛渊源录及诸文集中碑志行状。其意盖曰精力已衰。博观无益。无宁专力于此。以资吾日用也。尝言吾性颇卞急。事过辄悔。今则颇裕然也。又尝于宋子书。见所谓一善未明非孝也。一善未行非孝也。必使父母遗体。常立于清明正大之域。虽父母没。此心不衰。然后父子之伦。方可谓尽云者。以为圣人之言。诵味不已。常以远隔宗家。不克与祭为恨。后见朱子答黄子耕。梅山答赵肃斋二书。喜曰。是可据矣。值考妣讳辰。前期却肉。明烛达夜。单献以伸情。哀恸如袒括日。亲戚贫不能昏嫁。为之经理。邻里艰食。振之以薪米。有老妪病疠于廊。廊属之死于门内。都下风俗之大忌。而先君则曰。子于父母。贵贱一也。忍令死于道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0L 页
路乎。竟不问焉。妪之子若妇。终身泣说此事。与人谋。必尽心如己事。人之见者。咸谓太古翁。无有能以非理相加者。其或有之。亦必曰。于公有此。彼真非人哉。然先君则亦未尝有必报意。有崔某者。见亲于经历从兄。后乃反覆。从兄颇恶之。先君书戒之曰。宁彼负汝。汝勿似之。与少者言。必眷眷言。世无可为者。惟有读书。为学是吾人事。闻见人有善。诚心好之。不但如其言。于世閒荣辱。一切不以婴情。趋附势利者。若将浼焉。知旧有劝谒时宰者。先君若不闻焉。尝训不肖。以勿参儒疏。其守正不衒。类如此。平生谨慎。未尝论说是非。客位禀目曰。不问大事小事。若是涉于 朝廷政令官员得失佗人贤否者。请勿语及。见不肖与人讲论。声气稍厉。辄戒之曰。辞气从容。岂无道乎。况汝地微言孙可也。柳稚程书来。谓心为理。不肖为长书欲辨之。先君曰。彼有书。不容不答。亦何必张皇为也。韩仲愚李舜八。皆尼边人。而有志于学。与不肖往来讲学。先君虽颇爱之。亦不欲其许心。又戒曰。与彼相见。切勿言党论。金士轩自尼而归。正要不肖作字说。文成。先君见之。指语涉峻激处。命改之。任先生闻之曰。此老成之言也。子明盖有少年气。任先生尝取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1H 页
方正学与俞大有书中语。名先君之堂曰。不贫。因手书三大字。有跋语云。传曰富润屋。古人亦谓牙签润屋。余则曰。有贤子。乃可润屋。田丈之先。有以三千金自喜者。今之所有。虽谓之万金。可也。不亦不贫矣乎。命门人致意而揭之壁。明日先君令不肖去之。而曰。函丈之言。虽如此。吾意不欲挂人眼。盖此非惟防人猜忌。实亦有妨于汝之进就也。任先生每称其虑末路之瞿塘滟滪者亦深矣。士友及见先君者。亦咸曰。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公可谓庶几矣。居家屏左道。子侄欲观异书。深责之。其于至亲。禁切其不善而直语之。事已则释然。自皇祖以上。久为寒畯。门户不振。先君教子以学。命受业任先生之门。常语之曰。昔贤有言。世閒万事。不如有好子孙。汝苟有成。吾无憾矣。理家有节不妄费。而为不肖市书。即不靳。雅不好杂宾。而其与不肖游者。爱之若子侄。其来未尝不设馔食之。虽老尚干家。俾不肖得专心性理之书。书轻富贵守贫贱六字。以示曰。此是古圣哲立身制行底真谛。宜常念之。又尝寄书曰。吾所望于汝。惟在劬书饬行。勿坠先德。早年吃苦。大有所补。此不可不知。但汝禀气清弱。必须十分自持。深为堤防至可。每事一以诚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1L 页
勤为主。又曰。勤谨二字。朱先生训子之至论。千万勉力。用副老父之望。任先生题其左方云。此真古人所谓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皃。导之以道者也。孟子曰。人乐有贤父兄。诚哉言乎。不肖废举。有异之者。先君笑曰。一科第。孰与德义充于身而声闻光其门者耶。况科第不可必得耶。然德义之至于是。亦有其道。又安可不勉耶。末年家益落。不肖忧脆甘有缺。则曰。毋吾以有汝为幸。不知穷约在身。即以听天翁自名。闻不肖从师友之贤。讲劘道义。则喜形于色辞。不肖幼时。尝从门外买瓜。先君即加楚挞。至其老年。必待不肖昏定。然后就寝。盖亦出于教导之至意也。先君之恬于荣利。而乐于义方。天性固如此。而得于孟朱书者。又多矣。晚与任先生。共寓居于公州之明刚山中。日端坐书室。温理旧业。閒与任先生登山临水。以叙其幽怀。人之爱先君者。方且劳其羁旅之苦。而先君则盖翛然有以自乐矣。然才踰年而病而卒矣。呜呼。愚尚忍言之哉。不肖罪恶贯盈。上天降割。延及厥亲。无二十日。先妣与先君相继捐背。呜呼。愚尚忍言之哉。先君娶南原梁氏。讳星河女。生先先君一岁。卒先先君十七日。别有状。二男。长庆俊。都总经历。出为佥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2H 页
正宜圣后。贤而蚤卒。次庆伦。更名愚。庆后男龙圭,凤圭,麟圭。愚男复圭七岁而殁。晦九,华九,敬九。以九月三日。权葬于公州蓬莱山坐甲之原。先妣祔左。呜呼不肖晚生。先君少日言行。有不能识者。近十年以来。晨夕所睹闻而可述者亦多矣。而丧威震叠。神陨精亡。又文辞拙讷。不能如其所欲言而形容之。惟其到老劬书。忍穷教子。勉之以诚勤。洵所谓不知年数之不足。而循之以上。有无限好事者也。是以任先生为文而哭之曰。呜呼惟公。恺悌其人。可爱皓首。夜读朱文。有儿克肖。孰谓其贫。父子知己。其训亦纯。此正先君平日所以自力。而望于不肖者矣。但不肖荒坠先懿。不克显扬。又惧无以阐发潜德。昭示来世。以重不孝之罪。玆敢略叙梗槩。求铭于立言之下。幸哀怜而采择焉。不胜泣血诚恳之至。不肖孤愚。谨书。
先妣家状
先妣孺人梁氏。讳温玉。上世本出耽罗。有良姓。与高夫二人。鼎足为主。新罗时改良为梁。以勋受籍南原。历丽氏。至 本朝。世有闻人达官。如遁庵讳能让。月亭讳坚。默斋讳祐。竹斋讳铁坚。是也。其近而贤者曰。讳贵生。生员。受业于琴书堂申公之门。有文学。讳有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2L 页
义。号晚谷。亦以文章德行。著名当世。官 宗庙署副奉事。丙子。倡义旅。赴南汉。闻 朝廷与虏媾。痛哭而归。遂隐居不仕。是于先妣。为七世六世也。曾大父讳季孟。大父讳廷龙。父讳星河。妣盆城金氏。讳世光女。镜城镇管茂山兵马守丽昌曾孙。先妣以 纯祖乙丑三月六日生。天分异常。孝爱谨笃。父母惜不为男子子。性宽仁而辨。勤俭而能施。年十有九。归于我先公讳在圣。字舜耕。姓田氏。家甚贫。先妣才入门。即与吾世母林孺人。同处一室。而不以为难。既而析居。斥资装为日用。啜粥馀十年。无甚戚戚容。凡行己处事。务持大体。皇舅尝病肿。其所进。必躬自看当。每夜炊爨再三。累月不懈。晚年以二块棉丝。示不肖曰。此是吾先妣手制。吾深藏之。其终身孺慕。炯炯可识矣。晬辰。不肖设小酌献寿。先妣忽汪然泪下。盖感伤之深也。事先公。未尝苟然有所阿循。见其过。必为之言。常曰。昔者。皇舅见教云。夫妻相与若宾客。吾不敢忘。每妊子。饮食云为。爱憎取舍。益有法度。晚见诸妇不谨于怀娠。则必道此以戒之。教子孙。虽甚爱。不已其诲责。未尝为诸子殖货财。不肖欲废科。以亲老为念。辄欣然许之曰。若苟志学。斯已幸矣。其他又何足问。又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3H 页
曰。贵富不可必得。惟愿子孙皆有贤孝行。见诸子与人有所干。必饬曰。宁负于人。勿以胜人为心。又曰。人心不安。由有欲。人苟无欲。岂不乐乎。凡其平日所谆谆而不已者。盖皆义方之教也。处娣姒。如同胞。凡所为。为族党所称。必逊辞曰。吾之陋拙。安能及此。得不至于大戾。皆视效吾姒而有得焉尔。盖林孺人贤哲慈谅。有女士风。先妣终身称颂不止。我先公三兄弟。居连墙。叔母朴氏。见先妣有所买。亦欲之。辄为买之。人以为妇人所难。则曰。此是吾家夫子友爱之致。我何有焉。族党有孀妇。性褊狭。又或有欺先妣。与之居累年。不相较。所失衣服器皿。不使先公知之。亲戚咸叹服焉。待二子妇。若己女。尝谓吾从祖叔母曰。子妇是佗人子。岂能尽如吾意。其性行。只与众人齐。亦幸矣。盖叔母方有妇姑勃溪之失。故云然。御臧获。恩威交施。以为人家婢仆类多不敏。苟不甚悖。亦须善谕之。子孙或加呵叱。则曰吾见此辈过失。辄思吾幼时事。不敢遽骂。彼虽不建。我当诚心维持之。庶自感悟。以故婢仆。爱戴如父母。见人寒饿者。必为之衣食。与人言。彼或不顺。则曰。且置之。我未是云。有童子频窃园果。不肖禁之声稍厉。先妣止之。异日见其在树上。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3L 页
方掇果。亦不遽声言。但徐谕曰。稍摘去。自后彼不复窥园。庚申沴气大作。闾阎死者相继。官谕民閒。勿禁杀牛。后县吏将治某人以犯屠。其人诿于吾家。时先公出外。先妣谓不肖曰。赎锾几何。勿计虚实。即与之。其人愧悔。谢于余曰。大夫人真闺閤中君子。吾不忍欺。遂自备纳。尝有无赖数辈。致非理于家。利害不赀。先公欲与理会。先妣力劝勿较。先公卒从之。性质朴素。不解俗务。数见欺于人。亦不之悔。其于辞受一节。尤不苟。虽难甚。未尝见于言。故至亲亦不能悉知窘急状。舅氏有所赒。辄怀不安心。亦少时事也。尝曰。凡所赠遗。厚于穷乏。而𥳑于富贵者。可也。平居寝而寤虽鸡始鸣。亦必坐而待朝。囱隙有光。即起亲埽室堂及庭。食时。家众所食。必检察令均一。昏则羃酒浆。洒炀灶。视门户。藏钥匙。必躬亲焉。建其衰暮。犹勤苦不替。不肖谏止。则曰。吾自少至老。顷刻不欲安坐。汝养吾志。可也。且家之兴废。由人之勤怠何如耳。亦不可不知。凡所执事。诸妇欲代之。则欣然听之。有閒还复自为。虽疾甚。见左右有所进。即命扶起尝之。未或少迟。侍疾者。甚便之。平生自奉甚薄。未尝殖子母钱。亦未尝有浪费。所用虽少。必禀先公。及没。无一钱所逋。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4H 页
每言衣服宫室。当思不如我者。而少忍之。言行事为。当举贤于己者。而加勉焉可也。反是。亦何所不至。家有产。不设产神饭羹。亦不禁外人入门。诸孙患痘。不置胡鬼盘。亦不举送神祀。徙家。家旧有淫祠。月必虔祷。否者有殃。始至即去之。此三者。盖皆用不肖之言。然岂世俗妇女所能及者哉。某人欲寓公州之明刚而无屋。适有邪徒弃家逃遁者。欲先住此。徐议缚屋。先妣谓不肖曰。向者汝恶其邪。而不买其谷。今此人是学道者。而居其室。莫无害理否。全斋任先生。闻之。叹曰。贤哉母也。丁卯四月二日。以疾卒。先公以同月十九日弃世。呜呼痛哉。以九月癸丑。合祔权窆于公州蓬莱山枕甲之原。二男长庆后。都总经历。出为佥正宜圣后。先殁。次庆伦即愚之旧名也。庆俊男龙圭,凤圭,麟圭。愚男复圭夭。晦九,华九,敬九。呜呼。先妣德善。可为后世法者甚众。而若以古人所言称停论之。则夫子所谓易事而难悦。晦翁所称为子孝。为妇顺。为妻正。为母慈。啬于奉而丰于施。厚于义而薄于财者。庶可无愧矣。于是谨撰次姓系言行大略。冒乞墓铭于门下。伏惟幸垂听而财择焉。昊天罔极。呜呼痛哉。不肖子愚。谨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4L 页
亡室朴氏家状
余少委禽于汉师朴氏家。朴氏妇贞淑。有女士风。与之俱从任先生。寄寓于全义。不幸病殁。余哭之过时而哀。盖惜其贤而无寿。亦自悲其内助之失也。其平昔言行。虽哽咽不忍书。亦不忍不书。遂抆涕而叙之。君名令任。字端卿。密阳人。掌令 赠吏曹判书讳栗。吏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讳彝叙。其先祖也。父孝根。同敦宁。妣牛峰李氏贞夫人。镐泰其考也。君以 宪庙辛丑八月二日生。仪容端洁。识解朗彻。幽静沈密。言笑不苟。居止有常。户外无影响。里妪鲜克知其面。年十有八而嫁。事舅姑。畏谨无违。处娣姒以和。遇亲戚以敬。接邻里有义。使婢仆有恩。其有不可于意者。未尝见之色辞。虽有情外之责。亦置之无辨。虽于余亦不言其由。盖其资性然也。惟子女则虽爱甚。其所失。未欲讳之也。余性峭直。见知旧有过。必面折之。君尝从容规讽。每习小学五伦行实等书。手自誊写。聪悟异常。古今人言行可法者。一经耳。遂终身不忘。盖其神受而躬行之。亦应尔也。如我国先贤事迹。往往识其梗槩。余尝戏之曰。子之为吾家妇。虽穷且贱。其视入贵门而无所闻见者。顾不愈欤。君亦笑而领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5H 页
意。然庄重沈晦。其所有见识。不使人知也。余遇事有疑。试就咨。君为辨晰。往往出人意表。入吾家累年。家人未尝见其笑容。至于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虽衽席之上。亦必整摄以威仪。常勉余以保惜精神。用遵先戒。与余为夫妇十七年閒。未尝笑语款洽。故燕私之言。无不可道于人。余出外及归。必下拜。以男女不亲授受。于余亦然。严内外之限。绝交游之路。病世之妇女。乘夜往还以为亲。与家距师门廑一弓地。八年之中。一二相过。亦余强之也。尝闻任氏女。为婢夫所执而自缢曰。烈则烈矣。孰如自守之严。仍曰。伯姬之逮火虽过。女子之持身。要当法此。常患风痹。或劝浴温泉。则曰。一井焉而男女同之。其不为禽兽者鲜矣。有死不可为也。闻洋布出自淫夷。指环昉于杨妃。不复近身。私亲兄弟至者见之。必与夫子偕焉。闻族党有畜失行女曰。岂未闻尤翁训耶。俗下邪讳。非惟身所不为。亦口所不言也。平生无有以非义与左道来干者。盖守正以远之。未尝有求于人以伤廉。亦未欲妄施于人以沽誉。噫。真妇人之道也。余之外舅。以二石田与余。余以偿债欲受之。君则不肯曰。与其有得于外。不如勤以自足。余尝使从侄斥土。得钱三百镪。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5L 页
侄将用之。余欲书问之。君止之曰。恐失骨肉恩。余皆叹服焉。余家世寒微。及废科。君不以为意。余尝戏谓朝廷有荐士之命。吾将有干于师席。君笑曰。是亦有请乎。抑今世得官。未知其于身图如何也。余虽雅敬之。不意其识趣之高远如此也。余不问产业。君生长京华。又甚清羸。犹自勤苦以养。所处有不可堪者。而亦能委分任命。无戚戚容。盖欲使余得以专心于学。不以此相累也。卒以是病。年三十四。殁于 当宁甲戌十一月二十三日。呜呼惜哉。比死。余泣而问曰。年且少。子女皆幼矣。死无恨乎。曰。不死则固好矣。其如命何。夷然无怛化意。可验其素养之正也。三男晦九,华九,敬九。一女顺贞。明年五月朔日。葬燕歧北一面薪谷后麓酉坐原。呜呼。君之所以自修而相余者。佗馀可能。至其辨义利于毫釐之际。外荣名于闺閤之中。能劝余以明哲保身之道。则有读书为学之士所甚难者。呜呼。其贤矣哉。以若高识美质。使之享年而成德。则庶几名世励俗。垂光后来。而坐余穷陋。不幸短命。何痛如之。虽然。君为余贤妻。而余以为畏友。君以女子自处。而余以为儒士。呜呼。岂易得哉。
从兄嫂令人李氏家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6H 页
愚从兄都总经历讳庆俊。号山阴。有贤配曰令人李氏。以 世宗大王别子临瀛大君贞简公讳璆。为始祖。五代祖橿。号三畏斋。师事遂庵权先生。高祖惟焘。号莲坞。师事屏溪尹先生。两世以学行。有名士林閒。考汉永。妣坡平尹氏。遂亨女。继妣茂松尹氏。秉𤏩女。令人前妣出。幼有淳质。与诸弟妹。罔有忿戾色。其于异颜之亲。尤敬事之。及嫁。事姑孝。妇礼无缺。奉先有诚。愚先考妣。其本生舅姑也。姑妇相得。如母女。先妣常道其贤不可及。待山阴公。不敢不敬。山阴公。质弱善病。养之尽心力。其供仕之日。令人蚤夜恪谨。不令少有弛缓。山阴公甚赖之。令人视愚夫妻。若亲弟妹。至教其子若妇。辄举以为训。顾虽不敢当。而令人友爱娣姒。乐道人善之美。此见一端矣。愚悼亡。家事靡托。时令人年踰五十。相去三百里。而儿辈又不谙事。令人闻讣。即俶装而至。其笃于恩义。不知古人又何如也。既而抚养诸幼侄。日夜必察寒燠疾痛。缀完缉弊。悉躬为之。竟以是劳瘁成疾。长儿请还。则曰。汝叔父之家。即吾家。吾纵死于此。亦复何憾。愚亦屡言之。终不听。俟愚除服取妇。然后舆疾而归。寔丙子春也。遂以是年十二月四日卒。距其生癸未。为五十有四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6L 页
岁矣。呜呼悲夫。墓结城龙川面汝丹壬坐原。在皇舅佥正公兆下若干武。生三男龙圭,凤圭,麟圭。凤圭出为本宗从叔憙后。赫镇及女适俞▣▣,吴钟益者。龙圭出。镒准凤圭出。愚每念令人贤孝。宜其寿考炽昌。而竟困厄而殁。此殆愚薄命多衅。有以累之也。呜呼痛矣。
东洲成先生行状(壬寅)
愚尝读宋子大全。称东洲成先生有云。先贤惜其不生于中朝。则非偏邦之小儒。及其述重峰赵文烈公行状。载其疏。亦以先生与退溪,河西,南冥诸先生。并称为廊庙大器。济世高才。愚不知先生之所蕴蓄何如。而以赵,宋二先生大眼目。推许之如此。日先生后孙玑运。示先生遗事。而嘱以状德之文。愚虽幸其获睹先生行治。而后进末学。亦何敢遽当是役。谨拱而辞。则玑运请益固。愚窃惟之。先生之没。今已三百馀年。如非往哲成说。恶敢妄下一语。然则述而不作。亦幸无大罪欤。谨按先生讳悌元。字子敬。东洲其号也。昌宁氏。出高丽中尹讳仁辅。四传至讳汝完。号怡轩。政堂文学。 圣祖龙兴。不入城中。 太祖置酒。以肩舆召。白衣进见。世所称西宫布衣宴。是也。遂隐于王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7H 页
方山。朔望望松岳恸哭。改号王方居士。盖不忘王氏之义也。及卒。赐米豆百石。礼葬。谥文靖。是生讳石瑢。号桧谷。入我 朝。大提学。谥文肃。于先生为五代祖也。高祖讳槩。号睡轩。直提学。兵曹参判。有文章。尝书魏公十四疏进御。曾祖讳熺。号仁斋。早从师友。学识高明。 端宗朝校理。与从侄三问。同心辅政。协谋王室。坐三问罪。围篱金海。三年宥还。因忠愤而卒。尤庵先生尝言。仁斋之不死。难于梅竹之死。遂庵权先生撰墓表曰。与六臣扶树纲常。死而不悔。其心炳炳。争光日月。其义烈烈。撑拄宇宙。享蓼堂书院。祖讳聃年。号静斋。性至孝。仁斋公之谪。法严。子弟不得见。公时年十五。徒步从之。足无完肤。号泣乞丐。供朝夕。后以里选。补参奉。文科校理。以侍读官。启求仙无益。大学衍义载历代仙佛妄诞之迹。宜加澄省。 上嘉之云。可谓忍冻寒蝉。考讳梦宣。号江湖散人。早孤。事母至孝。官府使。笔法豪健。诗律遒劲。妣平壤赵氏。府使瑞钟女。有妇德。事姑尽礼。以 正德丙寅二月九日。生先生。幼秀颖。早孤。年十四。即志学。既而己卯士祸作。先生叹曰。党锢之祸。复起于世欤。因有遁世之志。十七。闻柳西峰藕。得寒暄金先生之传。诣门请教。柳公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7L 页
疑年少未诚。拒之。凡十往返。乃受学焉。常苦习气未销。穷日夜流汗。始得廓然。自是。思虑静专。操执挺特。其读书务求要旨。不求琐义。为文汪洋大肆。自成一家。母夫人。尝暑月病革。先生昼不偃息。夜不交睫者数月。及丧。哀毁尽礼。外除。尽将田宅。付寡妹。就公州先茔下。诛茅为屋。屋后筑望墓台。晨昏展拜。饘粥或不继。夷然无戚戚容。遍交当世诸贤。平居。与人无忤。贤愚各适其宜。知之者以为有春风沂水之乐。不知者以为有仙风道骨。飘然物外者矣。 朝廷以遗逸。徵拜军资监主簿。实异数也。俄补报恩县监。因俗为治。施设有方。自奉甚薄。抚字尽心。流亡四集。民不困而上供不匮。尝投绂归。民皆号泣遮道。群拥还县。县在俗离山下。暇日屏徒御。徜徉啸傲于其中。悠然有匡庐之趣。儒生等。上书监司。以为成侯仁以抚民。政成期年。乃建书院。聚士教诲。靡极不至。监司请于 朝。恩赐五经四书。时大谷成先生。在本县。作诗颂其治绩。而并与其资禀之异。德业之广。朝野之钦尚。章缝之丕变。而悉举扬之。先生始起也。为恩命不可不承。且嫌自高。考满。使臣奏政最。 命升叙而径还旧庐。县人士有去后思。为立生祠。又叙其善政。为一册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8H 页
留传。忌日必祭。祭必齐素。久而不废。先生尝读书山寺。禅子与较半月不寐。至十三夜。不免瞌睡。先生至期日。精采不减。尝过西原。主牧命一妓从行。周流名山。积月同床。一不犯。妓归语人。人皆敬叹。此亦见其定力也。尝与宋西阜圭庵。同居讲学。当时过者。莫不肃敬。称为三贤闾。南冥,土亭,花潭。皆访至。先生为对床。连夜语。东皋李相国闻之。叹曰。当时应有德星。见于天。先生训诲后辈。多所进就。如成七峰寿益。宋双溪应祥兄弟。朴潘城应顺。李郡守廷显。李牧使应麒。其最著者也。 嘉靖己未五月十八日。考终于达田里第。享年五十四。知旧门人。醵金。葬于江湖公墓右麓坐丑之原。从治命也。士林慕先生德义。配享于公州忠贤院。报恩象贤院。又配昌宁勿溪院。配李氏。郡守某女。墓在本宗先兆。后配恩津宋氏。参奉世良女。墓在清州马岩宋氏族山。后配文化柳氏。正字麟种女。墓在某郡。皆无育。以伯氏第二子闻德为嗣。娶郡守金天富女。生三男。长履厚监察。次基厚进士。隐德不仕。季民厚监察。夏益宣务郎。长房出。就仁,就幸。次房出。夏亮,夏绩,夏龙。季房出。曾玄以下。不尽录。先生禀卓荦不群之资。怀圣豪为友之志。孝悌信义。出于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8L 页
素性。经史子集。贮之恢胸。遇事变。恢恢若竹破冰释。为文章。浩浩然水涌山出。至于经济才具。非惟先生之所自负。亦前后诸贤之所共推许也。若雄辩嘲戏之风流。人皆言其自晦。而清修刻苦之操。幽独戒谨之功。则非深于知先生者。莫能道。此尤庵所以以寒水秋月。回琴点瑟。赞其心事。而靡所难慎也。如愚小子辈。只有高山景行之思而已。遂撰次诸家文字。以为状。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诗
  
催菊(壬申)
弱枝花未绽。使我空嗟叹。晚节诚高致。重阳柰厚颜。直须连夜发。深欲举杯看。庭际回徨久。裳衣不任寒。
代菊答
天机有淹速。而子亦奚叹。兰茝非同操。风霜不损颜。惟知能自保。何必要人看。老圃秋容淡。山空素月寒。(苏老泉菊诗。清风绝兰茝。)
题冻梧
 某人。为全斋先生。作雪中碧梧一株。以游初冻梧诗为题。其下又有某人一绝。皆清警可诵。先生命愚次韵。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9H 页
冬日凄凄乱雪侵。可怜荣瘁不关心。为语村童莫相谩。月明犹自见疏阴。(先生用朱笔。圈第四句。)
秋夜
高林寒露滴。皓月满空山。旷然散烦懊。未须怯夜寒。超忽无与晤。临风一浩叹。
高卧楼见志(癸酉)
南阳高卧浔阳又。千载如何旷感多。大义已明出师表。壮心空有荆卿歌。庐山寓咏堪挥泪。龙石名亭拟凿河。(农岩次卧龙潭诗。汉道昔横溃。九河方未凿。时有一武侯。忠义独磊落。)小子而今狂且简。敢将遗意溯馀波。
漫题(二首○己卯)
飞泉响幽谷。落叶满空山。中有岩栖客。手书坐竹閒。
山斋潇洒极。宴坐烧香人。清风时一至。何处著纤尘。
长谷寺
山静禽相语。(静中有动。)花开水与明。(体立用行)今来识此理。尽觉惬幽情。
堤柳
青青杨柳树。风流颇可爱。时有游客至。杯酌閒相对。村斧一经过。生意复焉在。残枝自摇落。何年更薆薱。故人弃如遗。自顾无怨怼。东风似有情。晓暮吹不息。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89L 页
低佪怀未已。感叹情何极。
和陶(六首)
胸中昧经史。宅边无麻桑。徒有高世志。各利视秕糠。麋鹿以为友。木涧以为粮。孰无疾恶性。我又患太阳。誉者岂我知。訾者岂我伤。何必容忧喜。此其自修方。缅忆古贤圣。日饮太和觞。
一部紫阳书。万世开人目。时君何不用。终令老杞菊。先生虽已没。至今有遗馥。畴将疏劄类。 经筵拜进熟。(史记。进熟于天子。注。进熟。美语。如成熟者也。○尤翁尝缮写朱子奏劄中切实若于篇。以进于孝庙。 孝庙亟加叹赏。其后 显庙朝。玄石朴公。于 榻前。请看朱子封事奏劄。)
读书学古人。最要辨华实。躬行为急务。馀事在文笔。圣人何常师。君子能好匹。矢函岂异性。嗟哉慎其术。徒尚口耳者。四不能美七。心事务光明。气象要温栗。汝苟能如此。何须忘忧物。(时教儿辈。以陶公责子诗。因步其韵以示之。)
西山啖荠翁。高卧长苦饥。德义既饱足。何用慕粱肥。优戏戴幅巾。士友结鹑衣。道否正堪忧。身因不足悲。季路嗟未达。还疑夫子非。沈贼诬十罪。万年臭应遗。道州知何在。父子视如归。为师立奇节。卓乎百世师。
紫阳为伪魁。夫子谓盗丘。德业何巍巍。得与天地俦。幸哉当世士。颜曾黄蔡流。我生何苦晚。恨不一从游。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0H 页
倭使时往来。叵测难究情。觇国最可怕。奚恃续好名。庙算知何在。漏船载苍生。疆土时见侵。闻之梦亦惊。求贤以保民。庶几王道成。
甲申三月入华阳洞
先帝何年万岁山。英魂凛凛薄玄閒。庙前空有遗民哭。太岁居然五涒滩。
晚竹书社。次李白紫极感秋韵。
尧舜山下村。秋风动脩竹。居僻尘嚣远。踽凉畴与掬。群彦误见访。慰我抱羁独。空疏愧无报。桑下但三宿。所言问何依。殆同君平卜。熊鱼亦早辨。圣训宜反复。此志誓无改。山没沧江覆。路脉料如此。孳孳会当熟。
次华西鼓风板韵(辛卯)
冶佣踏著鼓风板。造化分明在自身。谁是主张此事者。宅中原有无为人。(愚按华老取譬之意。以板谕气。以人谕心。则固亦无害。惟以心为理。此却可疑。盖心是有为之气。理乃无为之性。如之何其可以通看也。若曰性外别有一物。可名为理。而有有为之能云尔。则千古圣门。无此议论也。今僭率次韵。为下一转语。盖以板谕形气。以冶佣谕心神。以无为人。谕性理。未知如此取譬。得无病否。栗翁尝言气不动而理动。万无是理。今若以鼓风板为气。踏机人为理。如牙山金某之言。则无乃置华老于栗翁所斥之中也耶。)
代𥳑答李太邻
故人书劝救斯民。何不谅余匪席珍。黾勉胡元休学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0L 页
鲁。(许氏)拗过天地独称仁。(明儒陈几亭。以仁山白云之隐居。金华与夷齐之不食周栗。并称而谓之拗过天地。)且从荷蒉俱逃世。如遇执舆却指津。苟欲商量经济术。更将敬义大书绅。
自志
卑微拙直一儒巾。师曰希阳父听天。欲阐斯文空白首。但求明月照丹田。浮名积毁三千里。晦集尤书四十年。今日品题谁定得。醉醒自有后人传。
诵牛山与浦渚书中诗。因次韵。反其意。
渺茫东海万寻流。千岁神龙不见钩。养成一颗明珠得。白马玄禽亦且休。
次崔勉庵新安斋韵
天生栗老眷吾东。德义崇深莫与同。寒水照来千载月。光庭坐了一春风。专心尊性为宗旨。协力除戎是钜功。误者改焉攻者止。优游自在𠄵(古圣字)天中。
赠金思禹
莫把今兰拟古兰。香通花叶是真兰。十分相似要须辨。休遣陈公著盗兰。(正道异端。君子小人。天理人欲。都要剔发。○朱子离骚辨證言。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陈遁斋閒览云。楚骚之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人所种者。名幽兰。非真兰。故陈止斋著盗兰说。以讥之。)
自警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1H 页
蓼莪诗废十馀春。欲答 君师独有贫。青翰信天犹有种。寒号经雪尚馀身。群贤脚下单传法。万物䕺中一样人。发落齿摇无别愿。杜门且埽案头尘。
过亡友金伯存墓
海天寥廓古沙村。埋却当年金直轩。旧日芦漪同学士。一回胆恋一回冤。
步陈陶悲哉行(时大旱)
隔并一何极。嗷嗷愁万方。闾里鬻妻子。朱门玉斝香。山里有清士。松鬣以为粮。奇气无与比。千仞翔凤皇。我欲往从之。力短惧失常。时人莫相笑。百世仰华阳。
约斋寄诗言。梦中相话。次韵却呈。
桐树庭中覆叶柯。更教䕺竹护山家。慇勤孤凤时来宿。休道春林放百花。
言志
大志平生宣圣学。是身到处 李臣村。为邦为道何时办。未死犹须养本源。
悲枯木
仙人曾游岩。岩閒遗松子。偃蹇岁寒姿。凤霜几百祀。可惜明堂材。大匠谁肯视。山林夷欲借。一朝忽枯死。畸人行见之。摩挲为堕泪。(山林川泽岛虏。请借五十年。)
雪中(丙子)
数枝残菊已经霜。忽见疏篱雪脚长。枕边赖有寒梅树。剩作山家一线阳。
怨妇
我昔二十时。结发为君妇。金石托欢爱。誓天不相负。妾性颇伤直。拾金认为咎。古人去妇辞。蒸梨与叱狗。有罪当自知。用心一何厚。郎今不能然。无或困于酒。君心镜破匣。妾心丝连藕。石田百亩荒。伯鸾谁与耦。采桐聊题诗。折花不簪首。新婚未必嘉。乃以琴瑟友。君子贵好德。馀事妾蒙垢。旻天头上在。君衷终必诱。
次龙溪酒后答人韵(龙溪金公止男。光海朝以执义。面折凶徒废母议。有文集四卷。行于世。)
客有携酒至。告余避谤说。我言文尼圣。厥愠亦不绝。莫言谤损德。苟有实修磨不灭。宁使谤随身。肯逐名利中自热。莫言谤病人。谤者还被明神喝。宁使谤溢世。肯教道眼笑我黠。君莫举与世推移语。且莫叹吾儒露筋骨。同流合污圣所恶。似忠似廉难可诘。古来贤愚同归尽。谁见乡原至今活。三万六千为上寿。我今已得二万日。(此联全用龙溪语。)吾儒宜存仁义心。九州被兼万閒室。仇敌林立皆家人。厚道当期化薄质。我诚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2H 页
一日克己尽。洞然八荒皆我闼。六籍无虑累万言。只要教人扶此物。与子且倾壶。闻心见秋月。
庚戌流头日。率诸生。谒孔朱二夫子像。(次晦翁拜濂溪像韵。)
天地二人像。(用河西诗语。)奉揭海山堂。愿将悾悾质。窃依几杖傍。忽有恶风至。日夜闻淜滂。(风击物声。)小子无力排。懔悷泣无疆。
慕陶陆
归休西晋陶元亮。叹息南朝陆务观。梦遇两公相与话。世缘无复到灵关。
赠田亨镇
从古元无择世术。而今宜尽回天功。万般筹策皆虚妄。举劝诸君听此翁。(回天别无异诀。只要读书明善。小心尊性两事而已。)
忆亡子(寄镒孝,镒悌)
汝性朴拙命又凉。生受饥寒死裸葬。翁子弟妻孰非人。当年啼哭心恻怆。日往月来或易忘。谁欤孤坟奠一觞。病父避世入海岛。晓起念尔怀自伤。(二月三日。儿子亡日。)汝儿虽非莱公奢。视汝蹇难犹胜些。寇家老仆刺心语。人子闻之泪如河。朝来写寄云龙室。冀其念亲且守拙。我死谁复教诲尔。千金难买一点墨。
感吟
殷邦沦丧有微箕。况复采薇闻伯夷。斫木蛇声仁且恶。含薰兰德士宜师。仰思手摘星辰语。(尤翁诗语。)朗咏心同水月词。(晦翁诗语。)恶口骂翁何足问。高情本不欲人知。
向阳花
可怜庭畔草。知有赤心藏。非但迎朝旭。更能向夕阳。根茎一直节。风雨无佗肠。试问鹙犈客。对玆不泚颡。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2L 页
君山时栽向阳花。有短律。后至王岛。从者又莳数根。盖知余意也。
海上遗臣恋帝城。向阳种子好栽成。赫曦露景元相著。氛雾迷方亦自倾。谁言草木无知觉。莫是乾坤做性情。七耋彾㣔岂无义。书囱相对愧吾诚。
寓叹
吾闻仁圣者。四海如一室。为人输肺肝。欲彼俱立达。柰何莫肯可。只为俗入骨。同恶喜相济。牖迷嫉如敌。诗礼等乌喙。忠孝是鸩毒。微显交猜傲。上下互攻夺。乐羊(为功食子。)豫章(果罗为利诬师。)辈。后车蹈覆辙。看渠面皮厚。元无半点血。如欲一二数。叵耐心隐恻。安得三古士。对床话衷曲。
示诸生(时奉鹤九,金孝述。在精舍。)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3H 页
性命大原一。纲常元气同。德无忠孝懿。圣极矩仁功。道熄灵关里。世沈利海中。此为生死路。仰首视天翁。
 中庸大本。朱子独以天命之性当之。而心则以为立大本者。而至公之心。犹不许大本。岭人乃指心为性。而曰若判心性。则大本不一。此说甚可怪也。(显与朱子背驰)纲常之说。吴康斋谓三纲五常。天下之元气。一身一家。亦然。无元气则天下国家堕矣。扶纲常。所以扶元气也。清人乃欲以破纲常之说。为保天下之策。此说至无道也。故首揭性命纲常。而下句忠孝矩仁。分承其旨。深矣。岭人虽若合心性。(心性无分。已是圣门大禁。)然其言曰。太极惟心可以当之。性则不可独当。则其所谓大本者。可知也。其人又以灵觉为性为理。而以之为本。(朱子讥禅家。但以虚灵为性。而无具理以下之事。则灵之非理明矣。)则性学不期废而自废。故云道熄灵关里。清人又以利字。为学问纲领。此又使全世界。举陷于胶漆盆中。而莫能自振也。从古至今。性理纲常之祸。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大抵本心与本性。尚利与尚义之閒。是人之生死路头。学者当以天理。为第一大原。故尾联以仰首视天。结之。
题成公(斗彩)行录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3L 页
吾友成玑运。知是席上珍。既醇且聪悟。风采绝世尘。成君有贤翁。少贫善事亲。伯兮鳏靡室。保护意肫肫。妇家无主鬯。置田俾精禋。岁饥族子幼。既养复成姻。市中得遗布。守之归主人。教子有团诚。望当成麒麟。或值风雨夜。负儿至塾门。成君何所勖。立德酬亲恩。称善推其翁。芝醴有根源。
呈苍岩朴正瑞(二首)
 力排梁教。牢却倭金。使人敬叹。
巍巍鲁叟徒。誓死斥邪教。堂堂 韩帝臣。誓死却雠钞。历观萧艾辈。陋矣何足道。及此岁寒日。见公松柏操。
遥忆云山里。何处苍岩老。隐遁君莫怪。即此是吾道。制荷亦蔽体。采菊可忘饥。高义谁与俦。举舆吾不辞。
读史有感
罔为臣仆箕圣谟。白马朝周史迁诬。微子去之圣称仁。面缚衔璧出野人。厚斋无愧图偓俦。胡元山长如云浮。牧隐高义终难屈。不仕朝鲜不拜佛。我观古来鼎革日。名节多被俗污蔑。所以太䔢老居士。遁世长往为是尔。(王厚斋宋亡。不出二十年而卒。其为元时山长之诬。全氏祖望。辨之明矣。○牧隐守义。象村集屡言之。可信无疑。)
赵君士益(志谦)千里而见余。将归求言。书此为赆。
仲尼太极紫阳神。天地纲常赖二人。欲学孔朱心本性。要知妙敬是为真。(世界怪鬼。方且畔孔侮朱。而尊佛宗稣。技破纲常。而甘为禽兽。故首联特揭孔朱纲常。以为标的。近世儒流。又有谓性不可独当太极。尊心为天下之大本者。然则心不必以性为本。而自用亦不害道。岂圣门本天用敬之真传乎。故尾联又举心本性敬为真。以结之。读此诗者。宜知此意。)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4H 页
忧心
曾闻禅宿夜中泣。(见朱子答黄直卿书。)忽见潭州城里降。(见语类性情门谦录。)性命纲常都错乱。何人大笔鼎能扛。(近世清人蔡尔康。指宋儒为蛊毒。康有为梁启超。破瑰纲常。尤不可说。岭南一种学问。就朱子议论。变乱原指。使圣传翻覆。而儒流往往投降。大可忧也。)
腐儒
身是芦漪旧学徒。扁舟入海渺归途。三年补血仙人酒。(在暀畴。每日得人乳饮之。)八耋潜心太极图。勋业无非閒准拟。衣冠岂是别枝梧。看佗豪俊终何事。自分迂疏做腐儒。
与诸生相警
丑师(吴澄)潘子(名音)耻。魔弟蔡禅忧。(蔡元贤西山后孙。为僧。因其徒不法。而叹魔鬼入室。)殷鉴何尝远。无贻百世羞。
答人问愁
问君寿学复何愁。老未篯翁德未周。反己审天真道脉。咽津纳息是丹头。长年正欲观时变。入室方能解我忧。幽愤齐山那可忘。不论利钝尽心休。
奉和松梅亭韵(安子玉钟珉。先祖亭子。)
牖后远谟亭以成。研经夜夜趁鸡鸣。奇岩洗耳知超俗。古镜磨心可用诚。满壑松涛风里起。一囱梅影月中生。五峰遗响多英俊。世世儒门续旧盟。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七 第 294L 页
题笃守尹子遗集
 集中。有戊辰次愚韵。末联云。愿言贤者无长往。四海颠连视一家。顾以何人敢承此意。屈指星霜。倏忽四十有六年。而九原不可作。岂胜怆悌。时愚窜身绝海。与世相辞。
守翁劝我无长往。四海颠连视一家。辜负当年珍重意。摩挲遗墨恨无涯。
忆亡友张舜矩(柄志)
猗欤立庵子。与余同师门。中经几变乱。寸心不相谖。临命有遗嘱。欲余识其文。贤胤寄邮筒。发函泪泉奔。八耋病滨死。伏枕神识昏。铅椠久已疏。何以慰幽魂。默默中自悲。惟期晤九原。
敬次尤翁韵。呈吾道山人。
道微无内大无边。月在寒潭正寂然。采药归壶真妙诀。岂徒屈子寿千年。
咏怀。次呈金永植。
曩贤传授总由真。近世纵横尽喜新。著脚要如山气象。开襟谁契月精神。长沮底意忘天下。孤竹当年居海滨。休怪别人訾谤语。吾犹展手摘星辰。
送李启宇,郑礼殷,郑寅荣,郑寅协归三水。
纲常天地。元气周孔。古今圣师。邪魔破坏。几尽小子。虔心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