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x 页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上梁文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7H 页
盘岩斋上梁文
墟墓莫不兴哀。云仍切追慕之思。苾芬是用孝享。春秋有荐事之仪。乃于百武泷阡。爰置数间斋舍。窃惟(缺)倻山之嶞麓遥驰。凤飞龙舞。(缺)马鬣龟头。(缺)刘西涧父子同兆。风节勋业之在人。崔山南宗族寔繁。州郡县邑之分处。乡居已久。纵乏簪组华联。世德相承。尚称衣冠望阀。最是羹墙寓慕。恒在体魄攸藏。一体祖孙。旧有盘岩之啜享。百年堂庑。中遭著雍之撤祠。鹿洞之草莱增怀。依然李氏遗址。思亭之松梓入望。谁哉甄生肯堂。行路指点而兴嗟。遗昆想像而含怆。事有待于今日。盖缘物力之攰残。天若诱于其衷。适见公论之峻发。殚诚拨力。百室之瓿罂是倾。庀匠鸠材。数架之风雨仅庇。即新而绍旧。因废而为成。架诎三间。袭儒模于俭拙。厅延两退。备斋宿而周旋。既饙饎濯具之于斯。亦花树会集之在是。精灵密迩。想陟降于户庭。寒暑迭迁。谨洒扫于时节。均是孙也。盍念厥初一人之身。无忝尔焉。庶诒将来百世之嗣。溪山改观。丘垄增光。玆陈六伟之章。庸助脩梁之举。儿郎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7L 页
伟抛梁东。凤山岧崒入寒空。高飞览德知何意。丹穴留看瑞羽嗈。儿郎伟抛梁西。朱栱丹楹映碧溪。见说当年吾老趣。剩将带砺付幽栖。儿郎伟抱梁南。院坪禾稼长𣰦𣯶。川流绕去资培灌。冥佑源源一理涵。儿郎伟抛梁北。咫尺玄堂通喘息。伽麓千年贮淑清。永令魂魄藏无极。儿郎伟抛梁上。玉宇无云气爽旷。过鸟飞霞来缬眸。任教翚革光相漾。儿郎伟抛梁下。济济裶衣趋满厦。鼐鼎牛羊昭尔诚。年年降福如输泻。伏愿上梁之后。衿绅胥欣。樵牧知敬。光风清节。媲首阳而长存。毅烈巍勋。像祈连而增重。勿替以引。其永惟宁。
九老斋重建上梁文
金陵夙著名州。人物膺文明之运。香社流传胜事。云仍效堂构之诚。岂独专美古人。抑亦有光今日。恭惟九老先辈。俱是近世弘儒。敛迹丘樊。既无荣辱得丧之累。结契兰菊。仍有道义交游之风。猗欤耻轩姜公。耆斋遗模。鹤湖贤胤。望誉素著。主洛社之初筵。齿德兼尊。为江乡之先进。竹下姜公。内承湖隐之教。外游愚山之门。佩玉缊袍。甘作岭外之高蹈。烟霞痼癖。咸推江表之伟人。南厓李公。二忧名家。三老懿范。潜心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8H 页
学问。跋庸学之疑。寓乐箪瓢。亨泽水之困。菊下李公。钟出间气。擩染斯文。弘景之遁肥。可期山中宰相。白傅之晚节。终保社里高朋。老日吕公。天资温纯。地武安逸。抠衣丈席。斯学有传授之方。秉烛昏衢。后生得依归之所。一峰李公。志尚高远。孝友纯全。左矩右绳。步履不失于法度。前经后史。观玩常在于图书。广居金公。冈老遗规。并州高躅。穷蔀多长者车辙。迹晦名彰。讲帷集学子箵笭。烛照数计。锦厓李公。蕴藉之学。耿介之姿。抠衣立翁之门。因材以笃。积功退老之诀。信道深专。花溪李公。自修靡愆。素操愈笃。颖汲失㮮。机械不入于胸中。山雌捽茹。耕凿自得于物外。惟玆数公丈德。重以一生游从。襄阳之吉气攸钟庞葛崔石。庆历之风流不泯韩范马程。借宿百花洞斋。朋簪合老阳之数。痛饮九曲岘社。世念如浮云之过。肆在后昆修睦之时。讵无先迹寓慕之所。视旧地深入数里。地秘天悭。刱新斋恢成五架。鸟飞翚革。居然我泉石。允为九家平泉。乐哉彼林坰。留作百世绿野。各怀无念尔祖。相勉永垂来仍。玆当三夫之讫工。敢陈六伟之善颂。抛梁东。吾道峰前闻圣风。晚学一由绳尺去。莫将葩藻害真工。抛梁西。紫阳秀色入檐齐。荷珠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8L 页
洒落如亲见。微效终看涧谷栖。抛梁南。万丈伽倻碧似蓝。底事哀庄崇释教。坐令梵宇遍嵌岩。抛梁北。古洞百花依旧色。归云过雨锁幽扃。处士高风愿一识。抛梁上。四顾无云天宇旷。夜气牛山雨露滋。主翁从此勤涵养。抛梁下。山溪一畔问村社。茅塞旧途今坦然。更无擿埴后来者。伏愿上梁之后。壑遁蛟龙。林远虎豹。德业礼俗。勿替蓝田之旧规。游息藏修。伫见白鹿之多士。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哀辞
  
宗叔处士(泰容)哀辞
先圣称行馀则学兮。万石之所以守质朴。孰谓我公之无文兮。不言躬行。寔为后生之模朴。媲良玉之天成兮。不待琢而莹瑛。孚尹旁达自有不可掩兮。岂珷玞之可并。嗟善人之无禄兮。四壁徒立家清寒。颜巷宪堵自古然兮。圣门亦有伤哉叹。谅无谄而无忧兮。固前修之所难。以是处困而亨兮。六旬无累老林关。唉末路之滔滔兮。总竞进以奔驱。幻是非于随人兮。混玉石于同区。惟公百鍊之金兮。肯随俗而变化。聿清修而嫉恶兮。庶廉顽而立懦。嗟今之人兮。孰知公心。小子追思兮。有泪盈襟。
成圣会(圭镐)哀辞
昔公未面。有闻在先。闻之为东道主。闻之为昌士弁。金官道中。下马趋风。问其行。山海前程。问其伴。有俨洲翁。身颀而长。服垢而常。未窥其蕴。盖亦积中而形外。未知其父。请观教子而多良。闻病不诊情之薄。告壤不临负之漠。因风一哀。词以代哭。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9H 页
金舜在哀辞
死一也而或寿或夭。夭一也而或长或蚤。均可惜也。而有百身思赎者。均可悲也而有行路饮泣者。嗟嗟舜在乎。弱冠之妙而春华之芳兮。荷蕙之佩敷然而进未量兮。恩斯勤斯育子闷斯者。是姓不同之弘窝子兮。择妇而室择里而家。以相期于百龄者。卒乃殒孽而无嗣兮。先徽之懿而孰守之。嫠娇之婉而孰毗之。嗟嗟舜在乎。蚤而夭而甚惜且悲者。人无不涕洏。而况邻居四载。朝携夕提。周行之示而惠好之者乎。嗟嗟舜在乎。
郑生邦舜哀辞
有幽其兰兮。有的其莲。臭芬芳兮香远。名日闻兮矫蹇。胡为乎萎折乎霜前。翩翩公子兮。有孚挛如。温恭自持兮。不变其初。相顾诵义兮。宜尔永终其令誉。我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39L 页
淹基斋兮。君吟漳滨。慨我未见兮。德音频宣。我不往兮情实薄。叹息兮望九原。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告文
  
朱子影堂晬辰常享祝文(影堂在本州麻川○代本孙作)
今玆季秋。晬辰载届。光回虹井。感缠露霜。祇举荐仪。略伸追慕。洋洋陟降。右我苾芬。
升窝赵公焚黄告由文(代本孙作)
伏以渔祖肇基。训谟传世。式至府君。天钟德美。忠孝为性。问学有名。早游胶庠。玉佩璆鸣。世值昏迍。 春储报凶。万姓媕婀。如瘖如聋。公奋而作。张目泣血。校奴争席。厉辞以叱。田安义炳。擭阱宁计。神明所护。震虩旋霁。衍经登 旒。恩赐便蕃。惟玆大义。久郁不伸。百年以还。公议乃皦。钦追 正考。载典 庄庙。秉执诸臣。以次侑赠。赠公喉衔。遗裔胥庆。匪敢荣公。为先王祝。惟公有灵。喜彻冥漠。多士骏奔。焚诰题主。伏惟尊灵。是歆是佑。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祭文
  
祭外舅小庵李公文
呜乎。公少负不羁之才。长习功令之文。而能折节为学。从游于定斋先生之门。知词章之外。有所谓义理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0H 页
之学。静坐一室。左图右书。不废乎翻经讲说之工。而兼干于事物之要。尝语人曰此道理只在平常。平常中自有妙处。此乃湖门相传旨诀。而公之所一生受用者也。故其与人也。和不至流。介不至矫。斯文雅集。有速必赴。吉凶庆吊。礼无所阙。或事难苟合则言论峻厉。或从容雅谑则辞气温醇。至其年益高行益淳。而马首所指。从者如云。百里衿带之乡。殆将倚而为重也。尝病穷阎僻巷。典籍不广。而往来花山。礼书贤集之切于日用者。必随便规取。波及于学者。晚筑先亭于龙头山下。将老于其中。而酒佐诗朋。往来相访。咸得其欢心。其经济之优。韵致之高。亦可见其一端矣。以公之德之才。使其翱翔于泰阶。参赞乎鸿猷。则其始终成就。必有可观者。而蕴而不施。只见于乡曲间小施设。孰不为公惜之乎。呜乎。种杞出入门下。最被知奖。闷学业之多滞。怜身谋之太拙。书提面命。惓惓不置者。无非切己上说也。虽不敏无以奉承至意。而仰之若泰山之镇一方。资之若明烛之照迷涂者。不以阻阔有间也。天之不慭。皋讣已及。失声长号。有泪悬泉。日月有时。茔兆已卜。仪容之不可复觌。而謦欬之不可复承矣。设祭帷前。万恨一声。伏惟不昧者。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0L 页
有以鉴照之否。
祭孙古琴(汇秀)
盖闻有一言而定平生之契者。君子信之。众人惑焉。余与公相遇于桑榆晚岁。草次过访之馀。而公遂杖屦而联翩。我亦信宿而吐愊。自是厥后。相逢而促席跋灯。寄怀而连书累牍。奚仲有论而公惟舍己而从人。五事有图而余敢附尾而论骘。不惟资丽泽之益于一时。将以敦无斁之期于晚节。孰知公观化之速。而使我抱弦亡之戚也耶。呜乎。竹院深巷。箪瓢屡空。短褐穿结。貌古心古。宜乎以古琴自号。而其亨贞之趣。幽泠之操。则世莫得以识焉。嗣螟室磬。柰天道之潏泬。
再祭许氏从母文
呜乎。冬日烈烈。载旸载阴。永怀玄范。几匰藏深。我往从之。川涂阻逖。藐余小子。筋骸异昔。瞻望不及。伫立以嘻。昔我往矣。朝夕怡怡。视我犹子。慈眄累回。亦有英灵。望我今来。我实匪人。负于幽冥。替遣家侄。侑以心馨。是我家人。灵视无间。慈孙泣血。式礼罔愆。千秋万岁。享祀有常。言不可长。万恨一觞。
祭郑元之(大和)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1H 页
呜乎。往而复者。天之道也。人之生乎两间者。莫不有往复得失之相禅。而何公之一生。终始于忧愁困苦之涂。只见其失而未见其得也耶。呜乎。冰精玉洁之仪。耿介刚明之资。是公之得于天者然也。抑投之于水火之中。享之以刀剑之苦。而其守益固。其志益励。则公之所以失之者。乃所以得之也。又何戚焉。呜乎。吾与公好尚或异。而独其心炯炯如灵犀之相照。盖不但为乡里之故而已。至于今日。凡公之所以生而殁而可以悲可以吊可以陨涕者。吾皆不欲言。而独道其得于己者以解之。公如有知。亦许之否乎。
祭李洛七(英勋)
呜乎。吾之始见子于洛舍也。年才十五六矣。峨冠亸带。举止飘然。意其为年少豪客也。既而闻策名上庠。声华籍甚。又谓其亨衢逸驾。一往而不遂复也。其后又访子于薇山之精舍。见其左图右书。磬折而容。始瞠然异之。而犹意其才高器利。世间一切好事。可猎取而兼蓄之也。既又闻其取友四方。而尤留意于当世之贤杰矣。闻其从师讲道。而不厌于折节为学矣。于以见鲁之君子。有功于子贱。而为能变化其气质也。夫以子之每见辄进。每闻辄高。而何人事之不可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1L 页
期。乃遽然而夭折。若余无状。始以箕斗而欺子。终焉悃愊而相得。刘生卧漳。我忧而不能为谋。白傅就邻。公喜而不及其觌。呜乎。苗秀无实。心长命促。有老宜养。有幼宜鞠。门户素封。端绪万亿。决然而去。岂其所欲。宜其琅琅于临绝。尚付托之得人。庶句干之无阙。良朋况叹。自古皆然。吾又何能为力。惟彼髧然而髦者。见之而心伤。敢不勉相其他日。
祭安叙九(永培)
呜乎叙九乎。人生而死常也。死而不得年命也。吾将哭君之夭命乎。人之志于学者鲜矣。学而有其实者为尤鲜矣。吾将哭君之实行乎。死固可悲也。而有甚者焉。学固可尚也。而有尤者焉。恶得不恸哭而泪迸也哉。盖君之学。不烨然于外而务其内。不求之于人而守其己。视夫铺摊以为华。皎厉以为高者。诚若有不足者。而贤愚贵贱。莫不爱慕而欣欣焉者。曷故之以。盖其休休好德之心。炳炳向上之志。勤勤及物之仁。眷眷交友之谊。皆是实有所事而非空言。孚尹旁逮而人自信之也。天胡不假以年。使之德未成业未究而赍志而遽殒也耶。呜乎哀哉。若余无状。早交晚邻。熟察于寸心之微。相期于百年之亲。毒痎为祟兮。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2H 页
药饵无效。爱之欲生兮心无疆。有友同心兮哀未已。殓以礼兮归于茔。不知其人视其友兮。宜尔不负于死生周六之托兮。髧发对之祇心伤。愧我空疏。曷足为师兮。亶故谊之不可忘。设祭以祖兮言不长。灵宛接兮歆我觞。
祭郑卿彦(舜朝)
吾今哭君。有可悲者。亦有不必悲者何哉。使君而生于大家数。厚其资俸。宜其家壸。永其年寿。则交游必广矣。学问必进矣。修身及人。而安乐永终矣。今皆不然。使君志不得展而生益单。命与仇谋而啬其寿。而沈冥以没世。是可悲已。然天之生人。理与气合。理之所本者心也。气之所值者命也。气短而理长。故得于心而不得于命者。君子有不命者焉。君虽失于彼而得于此矣。视夫无本而厚饷之者。不既多乎。是则不必悲已。斯义也惟君能知之。惟我能言之。呜乎哀哉。并年而生。幼相好也长相孙也。志同方而道同术。忧乐之共而庆吊之偕也。至于今日。离合之怅。存没之感。又置之不足言也。昔孟子论乐正子曰善人也信人也。吾以是哭焉。
祭郭仲宽(致道)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2L 页
种杞往岁薄寓高阳。友其士之仁而得公焉。于时公年已耆。余发亦艾。窃有晚交之叹矣。既而往来相熟如旧游。公貌不踰人而望之有儒雅气。学不甚博而文适于用。天资耿介。不受垢污。与人交。外和内辨。判不作绕指柔。宜余之倾心向慕。而公乃猥相推借。斯文雅集。里社佳招。余未尝不在。是则桑榆之契。未必不愈于宿昔之好也。孰谓我还茶山。公又长往于安阴。数岁以来。音尘之阻。存没之忽。而杞又老病遽作。越人之吊乎。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呜乎公乎。丧未返兮瘗异乡。素帷空兮古宅凉。塾先亡兮鉴尚幼。诸儿摄鬯兮勤相将。仁必报兮善有庆。今不赢兮后有昌。奠不躬兮替人哭。冀英灵兮歆一觞。
祭卢仁泰文
呜乎。往在甲申春。有一儒生烨然而来。访我于寻渔侨居。既又从我于修道山中。留数月乃去。夫寻渔之屋如斗也。修道之居上雨旁风。麋鹿之与群。藷齑之为食。君所以信宿留连而不去者。其必有以取之矣。君读一部或问。我理数亩荒田。每山雨骤至。乘兴而归。则见君兀然在案头。咿唔不辍。余亦乐与之讲酬。倾倒囷廪。君所取者。其在斯乎。余学疏而才短。重以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3H 页
世故侵寻。心为形役。顾其中空虚无有。而君独信向如此。余之蔑学。因君而警发者亦多矣。在君为非计。而在我为得一强辅。庶或桑榆以收之。玉石以攻之。期见菁莪育英之美。而孰知君奄弃我而先逝乎。君心淳气如质鲁志坚。见解虽艰而得之辄不忘。使其假以年岁。必有以鲁得之者。而得年未三十天也。今岁之春。君来访我。约以共寄茅舍。以了修道未了之业。余乐闻之。日望其行。而君讣遽及之矣。余亦痢泄迄秋未复。八岁长子。半日短命。心非木石。何以为生。无友何恃。无息何依。魂𨓏𨓏而若亡。形枯槁而独居。犹且病不即死。来哭于君寝。君其知否。
祭表叔崔公(永骏)
呜乎。昔司马公称范景仁曰吾与某兄弟耳。但姓不同耳。恭惟先处士二如府君。委禽于我家。与吾祖道义以相求。心胆以相诩。秦晋而管鲍者五十年。公之于吾父亦是耳。二表兄之于小子亦是耳。以是言之。吾两家三世为兄弟。而其间卑之于尊则祖而孙耳。叔而侄耳。视二公者之素无葭莩之亲世好之馀。而特以立朝议论意气之相合而兄弟之者。不既多乎哉。呜乎。公丰下而美姿。天赋慈良。见饥者思有以餐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3L 页
之。见寒者思有以衣之。于族亲姻娅远近。一是心行去。用是至于晚岁。穷且甚矣。酒户甚宽。时或纵饮沈醉。盖始则风流好乐。终则忧伤消遣。人或以是而疑凤德之衰。则非知公者也。公之季子醇谨有家风。曾孙聪慧识字。平日积善之报。知其有以善保而昌大之也。言止于是。一哭而退。伏惟不昧者。有以歆照之否。
祭尹丈(柄来)
太虚秉化。随物赋性。有栽必培。无善不庆。彼蓝烟雾。黎绿呈光。亦有清野。乃见鸾凰。眷彼江阳。吉气停毓。六龙蜿蜿。并美联璧。一堂征迈。蕙佩荷纕。公吹其篪。绰有时望。菑畬觚墨。茶饭诗书。精华内蕴。彪光外摅。使需于时。阔步亨衢。命与才违。敛迹樊丘。黉登寝选。让于昆叔。优哉游哉。永矢槃轴。有崒其山。有窈其坰。嵌崖昼阒。卉木春荣。百年无斁。训子课耕。三平大老。五福康宁。呜乎顷岁。鬼瞰高明。桑澜乍恶。古宅荒凉。哀彼胤子。而不胜丧。亏盈之理。古今所同。乘化归顺。公又何恫。小子无似。忝托潘杨。不鄙谓余。夤缘拜床。休休器度。款款神精。绥我薰沐。示我周行。尚蕲神劳。牖我行冥。如何不慭。灵光遽撤。凡民匍匐。敢不自力。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4H 页
侑觞荐辞。敬陈平昔。伏惟尊灵。庶几鉴格。
祭族叔(得容)
呜乎。力本为生。公之性也。因亲施惠。公之能也。阏而不扬。公之命也。锡类蕃衍。公之荫也。种杞盖尝以困厄穷乏。而赖公之能者也。筑室而居之。托子而教之。农相其役。患恤其难。家人至亲之所不能者。而望之于公也多矣。曾未几岁。分离隔阔。而渐至于相忘。然公犹不我遐弃。而或眷顾于荒滨。我亦不敢忘情。而时往来于床茵。何人事之不可必。乃奄然而各天。呜乎茶山。我李之首邱也。方将回迷涂之辙。以耕凿于墟烟陇月之间。胤从辈其肯从者。当相煦以濡。相勖以生。庶几报公之万一矣。
祭外舅朴公(基寅)
呜乎。公南海上人也。何以来玆土。以种杞之为之甥也。种杞以不才欺公。公从之而未见其益也。于是困于浔遁于谷。羁泊于龙田。而种杞方就食于灵川。其身之不能谋。何暇谋人乎。龙田公之姻也。其人也悃愊以相与。缓急可恃。种杞虽欺公于颠沛。而独贺其得贤主人。方将和嘤鸟之什而㑋硕鼠之赋。以乐桑榆之晚景矣。孰谓乐事伊始。而癃病已随之。颠木未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4L 页
㽕而大化先及也耶。呜乎。公之客于玆有年矣。无声势货力以及人。而人皆称之为慈仁雅洁君子者。是岂无所本而然哉。有德者必有报。吾知公之后必昌大也。呜乎。客土无山。踰月而葬于里前。神苟安之。何适不宜。而为之子为之婿者。不长如今日之困苦。则必有以择地而图久远矣。公其知否。
祭三从兄存窝公(种英)
公禀赋慈良。性度周详。凡见于日用事为之间者。有不可以偏长目之者矣。早习家庭。进退中矩。绰有儒家气味。资性美也。从事觚墨。不厌不怠。至于诗章翰牍。往往有精到之语。才思锐也。分荆之日。产业不多。而能苟合苟完。康济一生。治家勤也。四家昆季。箪瓢俱空。而能左提右挈。赈施无方。彝伦惇也。晚摄宗祀。蘋藻之节。必腆必备。为先诚也。宾客往来。莫不延遇。各尽欢心。与人厚也。末俗滋渝。计较锱铢。而惟义是视。不屑细利。自处高也。世态滔滔。专事媚灶。而介然自守。不与俯仰。趣操明也。见人之贪冒无义。则必面斥其非。议论公也。见人之阽于穷阨。则必思有以赈救之。用心仁也。宗甍倾欹。经纪重新。重宗家也。训诲子侄。迤及村闬。牖后蒙也。呜乎。天之生公于门户中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5H 页
衰之日者。既不偶然。而其志业行治。又章章如是。宜若假之以年。以卒究其所业。而昙华乍现。骥服遽陨。天之所以予夺于人者。其意未可知也。则小弟今日之哭。不但为公悲之。而为公之一家也。不但为公家悲之。而为吾之一门也。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碑
  
通训大夫陜川郡守葛村先生李公遗墟碑铭(并序)
呜乎。惟玆凤鸣亭。即故郡守葛村李公游息之地也。公之没且三百年。咸谓哲人之墟。不可以无其识也。是庸碑。谨按公讳潚字汝澄号葛村。载宁人。副提学栗涧讳仲贤之曾孙。考讳景成。以孝行拜监察赠兵参。茅村讳净之弟也。有文武兼资。万历丙子武科。龙蛇变。公以荠浦万户守金海城。知事不济。遂溃围出。至蔑浦津无船。凭江而渡。从鹤峰金先生于晋阳。且让功不居。鹤峰贤之。差灵山假守。寻奏为真。郭忠翼公与方伯金晬不协。公言于鹤峰两解之。丁酉戊戌夏。 朝廷除陜川郡守。公与统帅郑起龙追敌至崇山击破之。秋又与别将曹继明在郡时忤郑仁弘。其后惎益甚。延平君李贵尝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5L 页
疏论其事。公之敛迹名涂。职此故也。既退筑亭于凤鸣亭之上。渔钓自乐。与郑寒冈,张旅轩,郭忠翼诸先生为江湖之游。此可以论公世矣。材大试薄。位止郡县惜也。公尝与养拙李公休复,匡西朴公震英,道谷赵公益道。啜享于郡之道溪祠。至戊辰而撤。公之胄孙再铉持密庵李先生之状而谒铭于种杞。种杞辞不获。遂按状而叙之。系以铭。铭曰。
文武才全。郡县位卑。有功不居。身穷道肥。密翁有状。可质百世。凤鸣之山。草木犹晰。废为邱墟。行路点指。斲珉著词。昭于千祀。
义士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死非难。死于义难。死于义非难。死而从容取义为尤难。昔宋之文山。不死于张弘范见执之日。而死于柴市。我国之三学士。不死于南汉系累之日。而死于沈阳者。用是道也。义士李公其亦死而从容取义者欤。公始以勇隶御营。 仁庙庚辰。赴锦州之役。盖助胡攻明也。虽为彼所吓。岂朝廷之本意哉。公泯然受点者。为 王命也。却犒踞倅者。微见其志也。盖亦莫非义也。观其拜母诀妻之言。胸中已办一死。而隐忍于周岁之间。及到清阵。故放虚丸。清人诱胁而终不挠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6H 页
以死。盖以皇朝于我。有父母之恩。而目见天兵累累就尽于孤城之下。而吾乃助犬羊而搏噬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盖前此而死之则为浪。失此而不死则为玩。此是义理筑底金秤上秤出来者。而贯日之忠。华夷皆见。凌霜之节。天地亦动。故尸骸未冷而祖将揭义士之旗。旅榇才返而 仁祖下祭墓之教。 显庙戊申。又因御史南九万启。官其子廪其妻。 正宗大王尤惓惓于此事。旌褒有加则赠及于州牧。祭侑不谨则责加于道臣。尝教曰辛巳之举。若无李士龙一人。则何以有辞于天下乎。其后有宣额于玉川祠焉。有命旌闾焉。有给祭需焉。有亲撰祭文焉。有命搜访忠臣子孙录用焉。崇报之典。于是至矣。始公之点兵也。闵老峰鼎重随父在星州任所。目见其箕踞偃仰之状。其后言于尤庵宋文正公。劝其立传而备载其事。尤庵亦尝白 上曰。衰世宜奖节义。合施褒典。其后有吴西坡道一,州牧崔有渊,郑载岱,闵百男,闵执义遇洙,张卫率𨥭,裴承旨正徽,李翰林柱天,吴参判显相,许文宪传诸公前后相望。或奉安或立石或撰述或上疏。而州之人士尤终始奔走焉。呜乎。公之死义而报之亦以义。山海城头之刻。天下之报也。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6L 页
列 圣褒崇之典。国家之报也。诸贤撰述之文。国人之报也。公之后孙又竖神道碑于所居凤山之里祠庙之前。是子孙之报也。胄孙鸿基请铭于种杞。种杞又公之乡人也。敢不报。谨按公星山人。讳士龙。考讳廷建武科。妣刘氏。 宣庙乙未。生公于州之望星坊鹊村里。立慬时年四十七。实辛巳四月初十日也。是年九月。礼葬于故山寅坐之原。配完山李氏。子善忠良科万户。孙长元发。次元硕,元仪。曾玄以下不录。铭曰。
位不过执戟而立节皇朝。古今罕闻。学不能通经而临死尽义。君子犹难。惟其所钟者纯刚至正之气。而所知者尊君亲上之义。颜常山之指衣若濡有愠。唐卫士之殉国见贼斯忿。崒乎泰山。昭乎日月。不足为高明。大而天下小而一乡。备尽乎哀荣。 累朝褒忠之举。增光 圣德。诸贤诵义之作。丕阐伟迹。凤山之里。诸仍是保。斸石于山。用表神道。丰碑有俨。想毅迹之特立。遗庙密迩。冀英灵之宛接。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墓志
  
处士李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寅汉字敬章姓李氏。上祖讳能一。佐高丽太祖。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7H 页
以开国功封星山伯。子孙仍贯焉。本国有讳士澄官左献纳。自星移居高灵之馆洞。以文学行谊世其家。有讳蓊官翰林。讳东礼 宣庙朝逸持平。生讳文龙。从寒冈郑先生游。生讳惟长。生讳翊亮。生讳基东。是为公五代祖。高祖讳天一。曾祖讳㥳。祖讳廷璧。皆隐德不仕。考讳时发。有乡曲誉。不幸早世。妣全义李氏浚女。公以 纯庙庚寅十二月初九日。生于霞鹜亭外氏家。甫三岁失所恃。养于祖母郑氏。幼敏悟。席少欹必整之。坐有污必扫之。乙巳春始冠。其冬遭外艰。辛亥丁郑氏忧。家事禀于从祖祖父。及其没。事从叔缮郎公亦如之。缮郎公晚岁丧子。公干家事。终始不懈。居家奉先接宾。恒有加曰宁失于厚。不可失于薄。雅性廉介。见不义若浼。议论无隐讳。以故人多畏之。累入乡解。辄屈于礼围。遂废举。筑室于云山。扁之曰四閒堂。盖欲舍烦就閒。为终老计。性嗜酒。客至辄引满酣嬉不厌也。壬午二月二十一日考终。享年五十三。是年四月十三日。葬于陜川甑峰下坐子之原。从先兆也。配李氏籍广州。芝运女。甚得妇道。先公二年没。权厝于玉山。有一男曰斗勋。有才性。公自以早孤失学为恨。期欲成就之。备尽教方。及长又使之贽游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7L 页
四方。斗勋胜冠十馀年。在家无几日。足迹不离于先生长者之门。交游日广。步趍日高。然亦使之旁治举业。以期显达。君子曰慈者人之同情也。生子而才易。教子而义难。如李公宜其有子如是也。女适广州李承源。侧室女三人。长适宜宁南廷奎。馀未行。斗勋娶灵山辛氏承旨志鼎女。一女幼。斗勋与余交久。泣请曰墓不可无志。愿有以惠之也。余辞以非人。斗勋又以状来曰子闻见我先人实迹最详。敢卒以请。呜乎。此孝子之心也。其忍违诸。遂按其状而序次之如右。系以铭。铭曰。
盖闻有直心而行兮。愈于务外而为名。业教子而式谷兮。宜馀庆之有属。陜川之山窈而向阳兮。是公永世之藏。
松湖金公墓志
公讳汉哲字子明。金氏义城人。高丽太子詹事封义城君讳龙庇之后也。曾祖讳居斗工曹典书。祖讳荐进礼岛都万户。考讳永命新宁县监。妣安东权氏花山府院君景惠公专之女也。高丽革命。万户公隐居安东府城外。名其里曰邦适。取邦之革矣。我安适归之义也。 世宗庚戌。公生于邦适旧第。 文庙辛未。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8H 页
以掌令起之。时伯兄讳汉启亦为集贤殿校理知院事。故兄弟皆备经幄。累被奖许。景泰壬申。 世祖用韩明浍计先除金宗瑞,郑苯,皇甫仁。安置安平大君。于是朝著一变。公欲谢归。而 端庙礼遇愈至。以故不敢也。乙亥逊位。公弃官归。丙子六臣皆死。公亦逮系。盖公于 端庙为姨戚故也。始锦城之谪顺兴也。府使李甫钦为作檄文。锦城以檄草纳酒瓶送公。公亦以书答之。辞意激烈。锦城有一册录交结人名姓而公亦与焉。及祸作。锦城投之水火。以故得免。 端庙升遐之后。公与伯氏院事公服细布麻衣带。盖心丧也。燕处则相对泫然。又次子规诗。其语凄切。 光庙晚年。因左承旨李仁孙 启徵公。公不就。 睿庙己丑又徵之不就。校理卢思慎劾之。亲戚知旧皆劝之为门户计。公悽然曰吾今则可行。而安得无一言乎。时方设科。公依例射策擢乙榜。直除为礼曹正郎。抗疏言 鲁山陵寝事。于是朝臣交章劾之。公乃谢病归。作弃官诗一律。归路由顺兴过锦城旧居。不胜感怆。作诗以吊之。 成庙乙未。又除金海郡守。公不就。作蓍簪说以自况。自此益韬晦。未尝说当世事。论文批诗为消遣资。每当春秋景明。野服婆娑渔钓以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8L 页
卒岁。 中庙丙辰某甲考终。寿六十七。葬于府北燕院某坐。在景惠公墓后。与夫人为双坟。于虖。人有恒性。智仁而已。临事而成取义之功者仁也。六先生有焉。知几而为明哲之保者智也。生六臣有焉。然仁智非判然二涂。故曰易地则皆然。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朱子曰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是岂有二道哉。特时有可不可遇有幸不幸尔。尚论者以是观之。可以知公之心矣。配宜宁南氏持平尚致女。大提学右时之曾孙也。男万诠内禁卫。万谦忠顺卫。万諴。长女李埴进士 赠赞成。寔退陶老先生之父也。裴哲孙校尉,赵世才,朴琦。万诠男扬善。万谦二男温,源。二女蔡澄参奉,金世佑。万諴男洽进士。女金彦琎佥知。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公之十三世孙衡舜。与其族孙泳化。托志文于余。余辞不获。谨就诸贤撰述而序次之如右。公之遗文。世久湮没。只有若干篇云。
崔氏姊男圹记
崔表弟士显先娶西原郑氏生女。今十六岁。后娶南平文氏生男。今十一岁。丙戌春姊男俱染疹间日逝呜乎其痛毒矣。士显悲不胜。忽忽成病。一日谓余曰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9H 页
吾将瘗两儿。念其死也冤。愿为之圹记。余始辞以不忍。既又思之。情戚矣。有记犹可慰士显之悲也。乃记曰姊生有异质。温粹之气。达于面目。在父母长者之侧。呐呐若不能言。男姿貌完厚。且性勤。吾尝谓此儿长必能免父母于寒饿。今皆为地中物矣。地者人之本也。人死则返其本。于迟速乎何有。士显家旁落。姊男之长也。备尝艰苦。父母之心。冀其成长。嫁娶富乐。今皆为无穷之戚矣。况长中之殇。其情尤别于乳哺。虽欲不悲得乎。夫孝与慈一也。彼死而贻无穷之戚于父母者。其心独不如父母之于子乎。然人生则蔽于情。死则同乎理。吾知尔地中之悲。必不如乃翁之悲也。故作此记既以解乃翁。并以致意于尔姊男云。铭曰。
生之膝下喘息通。死生苦乐情无穷。嬴博层峰同一时。父母之心终何其。惟其达情而观理。吾以两慰乎生死。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墓碣
  
兵曹佐郎止轩李公墓碣铭(并序)
气之所钟。并毓齐秀。丹穴之凤毛羽成群。昆山之玉绀绿交辉。物皆然。人为甚。大贤之生。亦必有门堂之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49L 页
亲。擩染征迈。以成其德而扶持羽翼之。盖气数然也。文元公晦斋李先生奋起南服。绍千载之绝学。意必有后先而兴者。如蓝田之吕西山之蔡。而无闻焉何哉。止轩李公。即先生之族兄弟也。德行事业文章。合为丹羽昆珍。而累经兵燹。文献无徵。且在四百年前。遗芬剩馥。翳然而莫之详。是太史公所叹名湮没而不称者也。谨按公讳哲明字知之。止轩其号也。贯骊州。以高丽乡贡进士讳世贞为上祖。入本国讳允芳。有二子。长讳之彦。公五世祖也。次讳春彦。晦斋之五世祖也。高祖讳光浩县监。曾祖讳克良。祖讳九成。皆不仕。考讳系孙振威将军副司直。妣梁氏。公生于庆州府北川上村第。弘治乙卯中进士二等。与族叔赠赞成蕃,孙上舍季暾,李聋岩贤辅,李琴轩长坤同年。甲子登文科。以承文正字迁著作弘文馆博士。 中庙甲戌除兵曹佐郎知制 教礼曹佐郎庆州训导弘文馆检校。及己卯之祸。群小萋斐。静庵诸贤并罹党锢。而公遂无意于进取矣。作归乡赋。略曰惕世道之险隘。延伫乎将安归。瀛云杳而翘首。逝将慰夫倚闾。富贵不足求。安可蹰躇于形势之涂。诏仆夫使前驱。寻旧社之松菊。读往哲之鉴训。追性命之本初。其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0H 页
他猗兰之诗守分之铭。皆出于婆娑存养之馀。其答东泉琴轩书数幅。虽断烂不完。亦可见道义相与之实。自是归田养老。翛然自得于江湖之外。老年成就。必有大异于乾没名途者。而今皆无所考矣。岂不惜哉。公尝丁忧庐墓致哀。因以不胜丧。葬于兴海郡南达田子坐原。即李氏瑕丘而公庐墓之地也。配柳氏。生一男虎副司直。是生一男德衮承仕郎。三女金世范县监,李君宝参奉,李珉。德衮子梦海训导。子邦荩寿佥中枢。子是橿察访,是桂。以下不录。后孙启源持其门老光三氏之状。且曰石具矣。烦吾子以铭。余观公之生卒年月既不详。淑人之墓又失其传。是为可欠。然读其文论其世。参之以门户之盛。其为子贱之君子者必矣。遂不辞而为之铭曰。
惟李氏肇自丽代。历世而彰。以有所待。赫赫文元。系籍贤圣。公乃后先。有光宗姓。显晦虽殊。声气则同。庐墓从贤。为孝为忠。达田之阳。四尺其崇。云兴采菽。西麓并峙。刻此好辞。以诏千祀。
爱日堂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姓李讳说字天赉号爱日。蔚州人。我 太宗时。有讳艺号鹤坡。奉使日本琉球。刷还被虏六百馀人。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0L 页
世宗元年。又讨马岛有功。阶资宪拜世子左宾客封鹤城君。因贯焉。于公六世祖也。子宗实水军节度使讨马岛。舟泅不返。 朝廷遣官招魂以葬之。高祖讳直谦军资监判事。始居兴海。曾祖讳希孙通德郎。祖讳彦国训鍊奉事。考讳德元参奉。妣骊州李氏监察世元女。嘉靖癸丑。生公于郡北长城里第。幼性孝友。遭艰哀戚甚。有文武通才。人谓有鹤坡风焉。被州荐除 昌陵参奉。壬辰乱。率家僮及郡人赴乱搏贼于兄江。从权花山,郑湖叟于永川。多有斩馘。丁酉从忘忧郭公同守火旺城。闻贼入兴海。从叔训导公遇害。公奋然追击走之。朝廷录其勋特升嘉善。己酉卒。寿五十七。葬于郡北季凤山亥坐原。配贞夫人月城孙氏慎之女。墓清河县西高柱山亥坐。三男士警,士謇,士应。皆通德郎。二女李擎日,李文箕。士擎子时万有文行。时苙察访。时蓂,时荚。士謇子时薰,时蘤察访,时茂,时若,时葩,时芸。士应子时芳,时苾,时蕃。时万子赞绪,赞规,赞矩。赞绪子权寿资宪同枢。公阀阅既盛。劳绩且茂。而海居僻左。重以兵燹。文籍荡然。惜哉。其胄孙相凤遣其子中洛及族弟相春。赍家状一通而谒铭于不佞。累辞不获。遂据状而叙之。继以铭。铭曰。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1H 页
乘运之融。逢时之厄。本立于孝。劳著于国。烬累迹湮。实浮名缩。迄三百年。乃一片石。
弦窝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蒤字子韶号弦窝。宗室让宁大君讳禔六世孙。曾祖讳寿男镇安副正。祖讳希孙义盈库奉事。考讳世良 齐陵参奉赠户曹参判完陵君。妣安东金氏礼判澍之女。以万历癸巳三月八日生公。幼岐嶷。弱冠声誉大噪。己未中生员。铨曹荐于朝屡除邮丞。多不赴。其意不屑屑于宦达也。中岁因兄子曼按察岭南。公遂迁于草溪。寻移高灵。士大夫莫不愿交。负笈请学及乞文者日填门焉。丙子之乱。南汉被围。全参议湜举义兵。辟公为从事。公既赴。旋谢病归。遂上书主将。其略曰今此义兵。与壬辰大不同。壬辰则西南被寇。故人皆死中求生。归附者多。今则湖岭稍完。举皆逃避。师行踰岭。人无前进之意。粮无可继之道。莫如把守近地。使贼兵不能南下。待兵鍊粮足。以为助顺之举。主将从其计。规画方成。而南汉已解围矣。语在沙西日录。自是以后。无意世事。放浪山水间。与桐溪郑先生为道义交。桐溪亦待以忘年。往来无虚月。桐溪之没。公为文诔之。略曰自丙子以来。相国非忘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1L 页
世。世忘相国矣。言及宗祊。但有泪潸潸而已。又挽曰万叠山中一草堂。维持三百载纲常。悲鸣愁送台前水。不共清阴到沈阳。人皆传诵焉。戊申十二月二日卒。寿七十六。葬于县西智岘巳坐原。配全义李氏雪壑大期之女也。葬同穴。子景佥知中枢。孙埰有学行。曾孙锡禧文科校理。八代孙奎敏进士。以外云仍多不录。于虖。公以麟趾之裔。逊于遐乡。云锦其文章也。金玉其志行也。尊周大节。卓卓始终。而可考者只寂寥数篇而已。岂不可恨也哉。著述又多散佚不传。只有文集六卷藏于家。墓道旧阙表石。今其后孙某持校理公所述遗事而属铭于种杞。种杞闻公之风雅矣。于是役也不可以卑拙辞。遂掇拾而为之铭曰。
亹亹王孙。令闻休畅。桐雪之交。不陨其望。敛而不市。所全者天。南乡百世。口碑以传。昆孙酿涕。载之乐石。我庸作词。昭于来百。
星州李公墓碣铭
星山大祖讳长庚。姓李封君陇西城。二世百年子麟起。密直府君继徽声。四世又封星山君。元具其讳号稼亭。五世陶隐讳崇仁。赫赫圃牧与齐名。次参思孝继其后。以及文博绵簪缨。自此乡居渐濩落。讳舜始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2H 页
居谷高灵。高祖光载曾硕华。祖曰龟得皆安贞。考讳学普妣李氏。齐躬媲休牖家庭。爰有二子序居仲。名以秉直字汝馨。生于 纯庙岁戊寅。配惟曹氏籍昌宁。三子宇正次宇铁。季曰宇翔分门扃。二女长归李承悫。次曰郭恂联馆甥。 上甲申乃考终。寿惟六十有七龄。明年乙酉葬玆土。凤头山下酉坐茔。其孙元夏述行状。抱以属余阐幽冥。我辞非人请愈坚。至諴可感通神明。按状实迹自有据。力耕孝养致哀诚。友于其兄推于人。饥餐寒衣多活生。邻里葬其不能葬。庚癸出谷赒穷氓。田园满壑架贮书。事业炜炜莫与京。溉根浚源应有报。四尺堂封竖丽牲。刻此以遗后之人。且贺君家福履成。
通政大夫车公墓碣铭(并序)
车故大姓。著自新罗。始祖曰无一侍中。其后三十世。世为卿相。曰承穑。哀庄王时为大相。宪德王彦升弑立。公与子巷叔谋报雠。事泄遁匿儒州。变姓名为柳柏车。五传至讳达。佐高丽太祖南征。出车乘继粮道。特赠车达之号。长子曰孝全。复旧姓。以大匡伯封延安君。食邑千户。车氏之籍延安始此。终丽代冠冕相承。曰蒲温。以左政丞入本国。曰宗老。知防御。生四男。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2L 页
长曰原頫号云岩谥文节。其弟曰坚质左赞成。赞成子云革号双清堂。李施爱之乱。殉节于端川。封延川君谥刚烈。享鳌川德源通川三院。见三纲录。曰智重佥正。自后寖不振。高祖讳凯。曾祖讳春硕。祖讳梦得。考讳德弼。妣密阳朴氏鼎基女。公讳君良字国辅。生于嘉靖庚戌。幼岐嶷颖悟。及长博涉经史。性孝。人皆以远大期之。尝叹家世中替。奋然曰事君之道。文武一体。登壬申武科。官历不可考。而旧碣书以通政。值龙蛇乱。郭忠翼公倡义于火旺。而公有疾。乃叹曰身蒙国恩。不能赴乱矣。乙卯九月终。寿六十六。葬于昌宁仙鹤洞壬坐。配水原白氏熙庆女。墓同县炉体洞壬坐。二子守祐,守福。皆通德郎。守祐子元柱。守福子亿柱。曾玄以下不录。八世孙镇声。以公旧碣漫漶。将谋改竖。而谒铭于不佞。不佞固辞而请益恳。累反而不已。噫此孝孙之诚也。遂按状而序之。继以铭。铭曰。
乔木之世。既诎而复伸。若将有为。柰何乎事蹇而迹湮。惟是龟趺之改观兮。将以诏于后人。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墓表
  
佥枢河公墓表
公讳世晋字仁甫号竹坞。河氏晋州人。在国初。有佐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3H 页
理功臣文孝公讳演为中祖。子知中枢友明。以孝旌闾。再传至汉弼汉城判尹。六世而至公。甲子生。戊寅卒。寿七十五。尝以通政升佥中枢。天性雍容简重。入孝出悌。事载郡志云。配赠淑夫人东莱郑氏。东平君种之七世孙武科斗英之女。在家时已以孝闻。及归于河。益有闻。有飞鹑自来之异。事闻旌闾。公葬于冶垆县东朴洞坐庚原。夫人墓在其左麓酉坐。子男通德郎润浩,润垕,润济。女文凤至,全性一。润浩子致图,宗图。女卢洵,崔显东。润垕子圣图。润济子景图,显图。女庆履德,金镕,郑东杓,郑宅海。曾玄以下多不录。墓旧有碑。岁久磨灭。后孙洛基,凤基,在璟,鐄,键等。谋所以改竖。遣其门少铉钰。托余以墓表。诚甚恳语甚戚。辞不可获。略据其状。以塞慈孙之责云。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行状
  
斗回庵成公行状
公姓成氏讳以道字敬修。昌宁人。在丽末有讳思齐官直提学。丽亡入杜门洞自靖。谥贞节。有子讳杜县监。自松京还乡。生讳近礼。生讳辙。皆判官。曾祖讳世璜军资监正。祖讳洪老通政。考讳天𥙿县监。妣密阳朴氏承文院校理民俊之女。公以万历壬午十二月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3L 页
二十一日。生于池浦里第。少有才器。十岁遭壬辰乱。县监公縻于王事。公奉母避乱。兵戈抢攘。而家室获全。盖其谋略已有裕也。贼平还故里。时年十六。县监公欲业之以弓马。公对曰专昧文字。不可以为人。遂就同里进士安公璹而请学焉。安公感其诚。乃试教之则随教随诵。一日间凡三授而三诵之。不数年遍读经史。作文体制兼备。年十八乡试选隽。于是名震一路。郭忘忧公闻而以女妻之。忘忧公尝命制疏草。公援笔立就。忘忧公极诩之。因为文以赠之曰慎以持身。勤以读书。孝以事亲。忠以事君。其期望益重也。庚子遭母夫人忧。居丧以礼。庚戌中司马游太学。学中推之为南州高士。公雅意不在场屋。而以县监公在故黾勉赴举。至光海辛酉间。见国事日非。遂杜门养亲。诗曰钓月耕云送此生。盖终老林泉之志也。不幸运值百六。祸患层生。县监公以忧愤终。公泣血终丧。深怀蓼莪之痛。因谢绝人事。丙子流寓宜春道州等地。栖栖南北。不安家室者十许年。庚寅移住密城丰山县。结数椽于岩石间。号斗回庵。尝闭户端坐。托迹仙家。啖柏叶以延生。士大夫或有闻风见过者。辄曰弃世之人。不当访也。与县之高士菊潭朴公。相与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4H 页
最密焉。庚戌返乡里。辛亥九月二十六日。早起谓诸子曰今日非有疾病。但意绪不乐。吾其逝矣。摄衣正席而终。享年九十。用是年十月。祔葬于治南潭谷先茔之右。配郭氏媲德无违。祔公墓。五子万江,万河,万波,万流,万潆。尝著名五子说以勉之。公持身有义。处家有范。日必夙兴冠带。事亲孝。与人恭。所著如奉祠堂护先陇连源外派录。皆原于孝之推而昆弟之间友爱深笃。第三弟翼道贫甚。有一力而将不保。公给以土田使镇安之。忘忧公为判决事赴召时。要公与偕。谢不往。叔父都事公累岁沈病。公至诚扶护。叔父感其诚。临终给以田民。公拜受而终不有焉。此皆公细行疏节也。呜乎。公早抱奇器。晚入穷途。有才无命。虽甚可恨。然处之有方。流离颠沛而无所失道。晚又还寻旧业。以奠其子孙。易曰困而不失其所享。又曰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公实以之矣。其傍后孙哲永从余久。一日携公遗集以示余。且以公曾孙重基氏所述行录继之曰愿有状也。余固不识公。然既重友请。且为行录之有据。遂撰次归之。
敦宁府都正李公行状
公讳国琄字鼎振。李氏载宁人也。始祖讳谒平。起于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4L 页
新罗。赫世冠冕。至丽朝有讳禹你封载宁君。子孙始贯焉。讳午号茅隐。以胜国太学生。守义不仕。生讳介智赠参判。生讳季贤司议。伯氏讳孟贤。仲氏讳仲贤。皆官副提学。号称三贤。至讳礼勋生员号诚斋。是为公七代祖也。自咸安移于晋阳之东山。曾祖讳德敏。祖讳汉茂。考讳再馥。妣丰川卢氏光国女。松斋叔仝之后。以 纯庙乙亥某甲生公。幼而颖悟有局量。及长庄重慎默。不言人是非。兄弟三人。伯氏早卒。公与季氏夙夜勤勚。以扶宗家。抚养侄孙。教以义方。别置家塾。为子侄肄业之所。丙子饿莩填街。公乃叹曰此皆吾同胞也。岂忍坐视。于是出谷以赈救之。乡里丐乞赖以全活者。至数百人。 上癸巳。以耆耋蒙恩授敦宁府都正。乙未八月日考终。寿八十一。以十月某日。葬于州东加佐里泽洞壬坐原。配淑夫人全州崔氏祥佑女。义敏公均之后。事君子爱敬备至。公尝有疾。不择寒暑。斋沐祷天。愿以身代。竟得良已。人以为纯诚所感。先公十二年卒。葬于州南永县里古舞洞辛坐原。无嗣。以季氏子原模子之参奉。一女成必柱。原模三子。长颢荣进士。次龟荣主事。次琪荣。二女金永蓍,河海龙。成必柱二子焕寔,焕益。颢荣子寿聂,珉
晚求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555H 页
硕。龟荣子有基。璂荣子快基。金之子甲寿。河之子某。于乎。公生簪缨古家。声韵已歇。门户扤捏。而能自力树立。忠孝以持身。文学以裕后。虽沈沦于委巷。而实德则孚焉。曷可少哉。进士托余以状德之文。盖尝再三辞之而不可得。遂据参奉公所述行录而檃括之。以俟夫具眼者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