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x 页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谥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0H 页
直斋李先生(箕洪)谥状
直斋李先生。邃学凝道。表准士林。而历世既远。尚德者鲜。今 上三十年癸巳。我叔父疏陈先生事曰。亲炙于贤师之门。学问专精。操履笃确。立心制行。粹然一出于正。尤眷眷于春秋之义。邪正之辨。而位不满德。又未蒙貤赠之恩。实为 朝家阙典。请超 赠正卿。节以壹惠。 上曰。可。于是远近闻者。莫不耸动。以为德盛者报厚。其理不诬。而时之屈伸。亦岂非有数者存欤。先生讳箕洪。字汝九。初讳箕畴。系出 璿源。靖陵别子德阳君讳岐之五代孙也。曾祖讳晬。龟川君。抗节昏朝。谥忠肃。祖讳炯信。蓬山君。考讳塾。副司果。妣砺山宋氏。郡守铉之女。以 崇祯辛巳十二月四日。举先生。方娠有异梦。生而颖悟绝伦。未弱冠。即有志为己之学。从耻庵李公之濂游。讲小学心近等书。乙巳。往拜同春先生。同春书赠真实心地。刻苦工夫以勉之。又谒吾先子文正公请学。叩发名理。尽闻性道之蕴。仍问丙丁后应举当否。文正公曰。朱子当南渡之后。亦为应举。盖志在复雠也。今若以朱子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0L 页
心为心则可矣。是岁以亲命。赴监试发解。及入覆试。见士习不美。遂折券而出。不复就公车。同春闻之。叹其能知轻重取舍之分。寄书称道。又答论性诸说曰。妙年见识已如此。他日成就。何可量哉。庚戌。宋夫人病㞃。先生日夜扶持。八阅月如一日。及丧。致毁几不全。甲寅。礼讼祸作。先生与同门诸公陈疏。痛辨群小之诬。仍入嘉平山中。不接外事。惟以读书穷理为务。从学者甚众。丁巳。时论转急。告 庙启发。先生袖疏诣京。闻 上意洞烛。凶徒敛缩。遂辍不上。庚申更化。朝廷命荐学行士。先生屡入公卿剡章。冬。丁外艰。翌年。又居蓬山公忧。哀慕如一。礼制无憾。服除。大臣又荐经明行修。丁卯。授 孝陵参奉。先生以宗室后裔。义与岩穴有别。乃应 命。无何。罗良佐上疏。诬辱文正公。先生欲辨之。自斋所。亟入城。草疏累千言。适有掣肘者。未果上。仍呈病辞递。盖自尹拯背师之后。人心士风大坏。先生不胜慨惋。累以书开晓于士友间。至于玄石朴公。则又责其待罗之不严。己巳。除司圃署别检。时世道又大变。文正公栫棘于济州。至请拿鞫。先生涕泣悲愤。治疏将上。一家诸人。虑其祸及。交谒更谏。先生不听曰。师门之祸酷矣。吾岂忍畏死不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1H 页
言。时 中宫亦逊位私第。先生遂先参吴忠贞斗寅疏。因率同门四十馀人。伏阙陈辨。略曰。无罪被戮。古或有之。而未有以言语文字。构成死罪如今日者也。怀忠见疑。古或有之。而未闻以草野儒宗。罹此酷祸如臣师者也。臣师今年八十有三矣。殆天所以慭遗一老。为 国家之乔木。而十载之间。再罹岭湖之斥。白首残命。奄奄垂尽。而系缧逼身。鼎镬在前。倘 殿下特宽严宪。以保危喘。则即古人所谓今而后。陛下所赐之年者也。如其不然。则臣等死生荣辱。义不独殊。请伏随坐之律。以伸事一之义。于是。承旨俞夏谦等讦 启之。 上下备忘极。严 命窜会宁府。举家惊惶。人多危之。而先生怡然就道曰。 圣明在上。吾岂久于塞外乎。行至镜城。闻文正公受后命。失声痛哭。既到配。日以书籍自娱。至有会心处。辄欣然忘食。未尝以窜谪少沮也。北方士子闻风来学者多。先生随材教诲。边俗昧于礼。先生谕而导之。使之一变。辛未疏决。 上特命曰。李箕洪为师讼冤。其令减等。遂降为徒三年。至癸酉四月。放还。甲戌。 上大觉悟。复正 坤位。朝著始清明。铨长请收用士类之罪废者。上曰。其谓李箕洪等耶。亟令西叙。先是。 上因筵臣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1L 页
言。命荐经学之人。以备筵席劝讲。先生与焉。至是。玄石在朝。欲引用遗逸。称先生为宿望。又被宰臣荐。拜侍讲院咨议。先生屡疏辞。 批旨隆重。乙亥。升宗簿寺主簿。谢 恩。即递。丙子。 朝家始置 世子书筵官。先生又与其选。 下别谕召之。时台谏论被选人中有不协人望者。先生以是为引。未几。除司宪府持平。疏递。寻为通川县监。先生念古人辞内居外之义。赴任。岁适大侵。道殣相望。先生竭诚赒赈。而年老者益加抚恤。至设宴以饷之。又留心于学校。择邑士之秀者。聚而教之。如明道晋城之为。一境风动。丁丑。以方伯亲嫌递归。士民树石追思。戊寅。拜掌令递。复拜。出为清风府使。其政教如通川时。壬午。又以掌令承召。疏辞。仍极陈正君心。恤民隐。立纪纲。蠲徭役。及各邑军布定尺数。良民从母役之法。 上嘉纳之。先生既离官。就寓延丰之文山。盖与遂庵权文纯,丈岩郑文敬所居。一舍而近。为其便于相从讲讨也。又卜县东仁智洞。爱其泉石。结小亭。扁以寿乐。徜徉其间。又与诸贤。暇日入华阳洞。共寻师门遗迹。以寓羹墙之慕。癸未。升拜执义。时有李厦成之疏。诬毁文正公甚惨。先生疏陈被诬本末。乃结之曰。厦成等搆诬之言。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2H 页
非厦成所创。一皆由于世堂之所作俑。而世堂之侮贤丑正。亦有所自来。其在今日。正当拔本塞源。以一学者之趍向。 上优批。甲申正月。往参万东庙祀事。时建 神,毅两皇帝庙。寔遵文正公遗意也。三月。复拜执义。先生疏陈春秋之义。略曰。臣窃伏闻。 殿下追思 神宗皇帝万世不忘之盛德。既下立 庙之议。又行坛祀之礼。凡在含生之类。孰不感泣。臣妄揣圣上之志。不但在于此而已。将见继此而以图尊周之实者。靡不用极。第念我国国小力弱。势难容易办此。惟以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意。存诸胸中。戒宴安之鸩毒。致勤俭之实德。以保吾民。强为善。为第一急务。则 圣上今日之志。庶几有始而有终矣。臣师先正臣宋时烈。丁卯一疏。备陈 列圣之志事。而至我孝宗大王。则曰。天假 圣寿。虽未能扫清中原。而闭关绝约。则优为之矣。今 殿下德音之发于筵中者。岂非天理明人心正之一大关棙也。伏愿 殿下。命入宋时烈原疏。更加省览。则必有所感发矣。答曰。陈戒殊切。可不加意焉。因 命留疏不下。先生再疏。又陈去己私。恢公道之意。 上亦嘉纳。自此至丁亥。凡六为执义。一为掌乐正。皆不就。然因辞疏。辨斥大谏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2L 页
洪万朝之诟诬师门。修撰蔡明胤之侵辱栗,牛。戊子冬。感疾弥留。值司果公丧馀。不能与祭。犹强盥洗。向庙大恸。由是病益革。竟以戌时。考终。即十二月三日也。寿六十八。始葬杨州之台山。后迁于忠州栗旨坐艮原。先生天姿和粹。器度刚方。笃于孝友。常以早丧怙恃。不克致养为痛。每遇官供。语及必涕。有庶母性颇不顺。能以诚感化。三弟早没。抚其孤遗。教诲不倦。推以及于宗族。曲有恩意。接人诚信。不设畦畛。虽严师畏友。无有所隐。雅好淡泊。俭约自持。衣取蔽体。食取充腹。芬华之念。一切不萌于中。每净扫一室。清坐终日。气像閒雅。翛然有出尘之想也。所莅郡邑。不求声誉。而民有去后思。晚被 圣朝拔擢。累降 召命。先生虽终始辞逊。一不承膺。然自以义同休戚。不忍泯默。辄因辞疏。随事献忠。其系心 王室。忧患世道。不以在野而有间也。前后辨师门之诬。不避死生。辞严义正。凛凛有不可屈之志。亦可谓仁者之勇矣。其为学。以读书穷理为先。反躬实践为本。内外交致。矻矻不已。濂洛诸说。靡不用功。而尤致力于朱子书。深味而实体之。文正公尝与先生论学而曰。不意临死之年。乃得吾汝九。与论此事。非小幸也。及在海上。以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3H 页
书告诀于遂庵。仍以大全劄疑为托。而使又求助于先生。其所期望。盖不浅鲜矣。先生曾问终身可行之道。文正公曰。天地之所以生万物。圣人之所以应万事。直而已。此朱夫子易箦时诲门人者也。盍勉之。先生寻常体行。至窜北。尤觉其切己。遂名所居之室。学者仍以是为号。有文集及自省编,为学方续等书。夫人潘南朴氏。通德郎世埙女。冶川文康公绍。其先祖也。端重寡言。克配懿德。生四男二女。男蓍显县监。蓍先生员。蓍定县监。蓍圣。女适奉朝贺金有庆。都事郑泰河。长房无嗣。以次房男德济为后。女婿县监元一揆。正言尹𠢳。次房男民济。女婿参奉崔命杰。三房男弘济。季房男匡济。曾玄并不记。呜呼。我东道学。至栗谷沙溪而大备。明体适用。殆如文王之治岐。周公之制礼也。文正公继作于后。益加阐明。为万世斯文之宗主。先生最先抠衣。得闻子贡之所未闻。于性命之原。义理之会。笃信师说。力守成法。无异七十子之服孔子。以故其所树立卓然。有光于吾道。而非一善成名者之可比也。同门诸贤。莫不推重。遂庵以为老先生门下。独公能不负直字之训。丈岩则曰。同门诸子。聪明英俊。非不多矣。至其真实勤恳。卒能成就。未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3L 页
如公之纯如也。芝村李文简公。又撰状德之文曰。德学并臻。大为斯文世道之重。惟此数语者。无复馀蕴。足可以百世不磨矣。先生云仍。将请易名于太常氏。使其族人承根。属秉璿为之状。义不敢辞。谨撮志状如右。以俟其采以上 闻。
赠吏曹判书李公(舜徽)谥状
公讳舜徽。字舜卿。号溪隐。系出国姓。以 献陵长子让宁大君刚靖公讳禔。为始祖。至六世讳宗荣。官承旨。以 厚陵别子守道正僖靖公讳德生七代孙庶尹讳敏厚。为后。守道后三世讳昌寿。终南正。号耻斋。文章经学。为寒暄高弟。历一世。讳大福。以栗谷筵荐。擢持平。生讳元俊。号慕庵。昏朝不仕。 仁庙改元。举遗逸。拜县监。 赠左参赞。寔庶尹公所生考也。庶尹公以宁国勋。 赠吏曹参判。生讳齐杜。号忠潭。尝出入吾先子文正公之门。官止监司。 赠吏曹判书。谥孝宪。即公曾大父。大父讳相任。黄巴祸后。不仕。自号遁翁。 赠承旨。考讳廷烨。拜官不就。 赠吏曹参判。号文阳居士。妣平山申氏。承旨以壮女。妣晋州柳氏。教官自起女。文贞公仁淑后。妣河东郑氏。时溟女。柳夫人生长名门。妇道咸备。梦大星入怀有娠。以 肃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4H 页
庙乙酉四月二十八日。生公于汉师之斋洞。未晬而能言识字。以指衔口曰。此中字也。遁翁奇之曰。昔慎翁如此。天若祚吾家。尔必寿。不然。尔其夭乎。自幼好读而有逸才。多惊人句。有曰。天地阴阳理。只应在此身。要除物欲去。何患不为人。金三渊闻之曰。此儿扩充。则其进不可量也。艮斋李先生。请于文阳公。欲教育成就。公遂挟册诣门。动止应对。俨若成人。艮翁常置膝下。抚爱如子。壬辰。丁柳夫人忧。公甫八岁。擗踊过哀。遁翁抱而泣曰。不宜任情以伤父祖之怀。公收泪曰。心恸而不觉自尔也。自此能节哀持衰。略仿于礼。遁翁昼夜抱怀。口授论语。朝必成诵。如是而尽通一帙。及制阕。专学于艮翁。勤励博通。于书。已无肯綮处。以师门命。谒陶庵李先生。益闻为学之要。陶翁甚重之。自是。交游益广。声名藉甚。时 景庙初元。有疾无嗣。为国深忧。公从叔忠献公廷熽。居台地。文阳公引范镇故事。劝建大策。又赞于庆恩金公柱臣。禀决于 慈殿。人皆不知。惟公与焉。忠献公议于四大臣而建请。 上遂奉 慈教。定策建储。盖原当时机栝。则皆文阳公内外居间。先事密赞之功也。事秘。故及泰耇北门祸作。善类殆赤。而文阳公独免。不幸近出。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4L 页
有为耇辉鹰犬者。侦知而阴告。凶徒皆切齿焉。凤辉尝见公之英迈曰。李某之子。若不除。我无葬地。后日东宫若用彼类。则虑无不至。光佐又谓其党曰。此子气格可畏。而况其父始谋建 储。实为窝窟者乎。于是群凶合谋。欲害酝酿已久。甲辰九月。 英庙改纪。设增广。公参文科初试。及覆试。又中。辉亿以主文。托以违格拔券。公闻之曰。得失命也。彼焉能使余不第哉。十一月。 上因雷变求言。文阳公以泰亿所制教文。专袭一镜蹀血之语。不胜痛愤。欲上疏请斩两贼。写疏之际。近出者。觇知。购窃疏本。示贼。贼徒惊骇。阴遣刺手。欲害文阳公。时公就寝。忽心惊肉战。急搅文阳公曰。有盗入矣。文阳公惊起。刺手犯之。公以身翼蔽大呼曰。汝何盗。欲害人乎。贼曰。吾乃刺客也。公曰。汝以何怨。欲害吾父乎。贼曰。我乃八角亭所使也。公曰。欲害吾父。先杀我。贼乃刺之。文阳公手夺其刃。贼即走逸。八角泰亿亭号也。公竟遇害。乃十二月六日也。寿二十。贼党闻而雀跃。陶翁赠以幅巾深衣敛之。一时士友。莫不痛衋曰。烈烈孝义。卓绝千古。文阳公欲闻官。遁翁亟止之曰。亿也。方窃相位。无以雪雠。徒为死者之苦。余所不忍也。明年三月。葬于公州三美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5H 页
川孝宪公墓左冈艮坐原。公天资高洁。容仪英秀。制行纯笃。孝诚天至。事亲及祖。承颜养志。日必冠带而拜见。早失慈颜。未得承养。为隐痛。移孝继妣。爱敬极至。友于弟妹。恩及家众。言论峻迈。志气磊落。才谞超伦。聪颖迥绝。凡于书籍。一见辄诵。义理已瞭然。故自志于学。为一己任。尝编训蒙三篇。人多传写。为蒙士初习焉。敬信于师友间。闻艮翁以谪行。卒于定州。病未奔往。为位尽哀而服丧。时长老朋友。颠连刑戮。公以诗伤痛曰。世道浸阳九。妖氛翳日边。人何伤大义。天亦害忠贤。前宋碑三百。东京锢二千。古今悲一揆。不胜泪潸然。慷慨激烈之气。溢于辞表。及见宣拯复官滥谥之报。尤切痛恶曰。诬 圣背师之贼。乘 上疾甚。恣言崇奖。则此乃国纲所关。而人彝将颓也。不顾 先王金石之典。至于如此。此辈后必为逆乱矣。及至戊申。公之言如符。平生好气节。尚信义曰。学不足而义有馀。则犹为七分人。义不足而才有馀。则未免为乡愿。道义相配。如重峰赵先生。然后可谓十分人也。读史至奇节特行。舍生取义。则辄激仰叹尚。乃引张南轩每念名节难一句。用以自励。故及其急遽之际。不失天常。用树人纪。使人感慨。自然兴起。则实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5L 页
擩染于家庭师友之所致。而学问之力。与有多矣。文阳公密赞建储之忠。公之致命为亲之孝。真不愧馀干之勋思远之烈。则有以见家法之正矣。配骊兴闵氏。学生镇世女。以夫雠未复。终身血泣。无嗣。取弟 赠持平行徽子东臣为后。女适成构厦。同枢。东弼侧出也。孙男九容,时容,大容,晚容,翊容。二女适柳益秀赵显文。东弼一男。智容。东臣,大容。俱有至行。呜呼。公以近道之资。绝世之才。若充其所学。则可以补施于一世。而竟遘毒锋。岂不悲哉。然妙龄殉身。纲常赖以不坠。此足以振衰俗而补世教矣。 英庙朝。特赠持平。后以东弼推恩。 赠吏参。 正庙朝。用筵臣言。 命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有节惠之教。 圣朝之崇报。至此而无遗憾矣。公之玄孙克善。抱状而谒余文。余辞非其人而不获。遂略缀梗概。以备太史氏采择焉。
判义禁府事徐公(左辅)谥状
公讳左辅。字公弼。竹轩。其自号也。系出大丘府达城。为东邦大姓。入丽迄我 朝。世有显人。至药峰忠肃公讳渻。大显。为 穆陵名臣。生讳景霌。达城尉。三传而讳宗晔。县监 赠判书。于公为高祖也。曾祖讳命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6H 页
仁。府使 赠参判。祖讳直修。都正 赠判书。考讳有闻。参判 赠左赞成。妣青松沈氏。郡守喜永女也。公生于 正宗丙午七月二十四日。天性简默。幼而好读书。 纯祖庚午。中进士。补寝郎。选假注书。丁丑。擢柑制。隶槐院。登翰剡。辛巳。以 健陵迁奉时分注书。升六。为典籍持平。壬午。差文备郎。夏受 命廉察湖西。利民戢吏。修举隳纲。归丁外忧。毁瘠踰礼。及除。累拜文学。选入玉堂。训御两营。先后为从事官。历司书,应教,西学教授。丁亥。升通政。拜礼曹参议。旋移喉院以辅德。出宰成川。政清讼平。入为承旨。刑曹参议。 延庆墓亲祭时。以礼房劳。擢嘉善。拜左承旨。旋递吏户礼兵刑五曹参判。汉城左右尹。兼尚衣副提举。承文司瓮提调。大司成。皆其间履历也。庚子。除开城留守。其俗喜关节。健词讼。素称难治。公廉谨为政。恩威并行。内移而再授都令。又迁宪长。副提药院。而及升正卿。告母夫人曰。先亲位不称德。今小子骤跻八座。分已滥矣。仍呜咽饮泣。连拜知 经筵。礼曹判书。知敦宁。司圃提调。乙巳。遭内忧。公以不毁之年。守制甚严。虽寒暑剧威。不脱绖带。服阕。廓然无荣途意。累除不就。复判春曹者三。判秋曹者二。六为提调。再除判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6L 页
尹。又以特旨。拜兵曹判书。奉使赴燕者。亦再矣。升正宪崇政。拜左参赞判义禁。寻除京畿监司。立纲正俗。道民爱戴。有族人虞芮之讼。公出财而解归。无伤恩义。乙卯。入耆社。以长子侍从恩。加崇禄。拜判义禁。是年八月七日。考终。寿七十。讣闻。 上震悼。辍朝吊赙如仪。十月二十三日。窆于燕岐县南三岐洞向午原。夫人丰壤赵氏。观察使镇宅女。慈谅婉昵。克备壸仪。有二男一女。长元淳。文科判书。次亨淳。出后。而荫官县监。女适参判李。判书无嗣。取族子相冕为后。今进士。郡守李徽宰。郡守李镐善。二女婿。而其为学官李斗鲁妻。侧出也。县监继子相卨。内外曾孙。并幼。公威仪凝重。谦恭端肃。出入禁闼。持心谨慎。位至崇显。常自戒惧曰。为人臣止于敬。岂徒耽宠嗜荣而已哉。其居家养亲。愉色惋容。有同婴儿。公退之馀。未尝离侧。食必齐匙。寝必抚褥。每夜深方退。犹于户外彷徨。不敢或弛。丧致其哀。祭致其诚。晨起谒庙。老而靡懈。自奉俭约。服食辄不重叠。凡物好施。族戚多有仰赖。屡典牧伯。家无积金。尽心奉公。政无姑息。罔干于私。遵法不颇。惰容无设于身。非疾甚。辄整衣危坐。稗官异书。不喜阅眼。言论持确。不事骫骳。盖夷考其生平。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7H 页
不为流俗所移。顾此叔季如公者。岂可易得耶。进士君将请易名于太常氏。要不佞为文。屡辞非其人。不获命。乃按其状。而删略第次如右。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行状
  
先府君行状
先君子讳勉洙。字彦中。我宋籍恩津。上祖高丽判院事讳大原。 本朝双清堂讳愉。当 太宗时。隐德不仕。西阜讳龟寿。奉事 赠吏曹判书。性至孝。居忧致白燕之异。景献公讳甲祚。号睡翁。奉事 赠领议政。以昏朝进士。独拜 西宫。蒙 孝庙褒典。文正公讳时烈。左议政。道德事业。集成群儒。配圣庙。世称尤庵先生。有孙讳畴锡。号凤谷。文科南床校理。克绍家学。世以比于孔门之子思。与权文纯。同受文正公衣钵之传。是生讳有源。号宗庵。荫教官。守志讲道。不求闻达。是府君五代祖也。高祖讳理相。有文行。早殁。取弟讳命相子讳焕实为嗣。 赠司仆寺正。厚德懿行。士友推服。祖讳直圭。号不退子。笃学力行。被剡荐。除监役不就。后 赠吏曹参议。考讳钦学。孝友世其家。 赠吏曹参判。妣延日郑氏。 赠贞夫人。进士致焕女。松江文清公澈之后。端一静淑。配德无违。府君以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7L 页
纯祖癸酉五月十六日寅时。生于怀德石南里第。禀赋敦厚。容貌端正。纯粹仁善。喜怒不形于色。恬静宽简。谨拙雅饬。甫龀。不事戏嬉。父母之所不欲。未尝或违。而已能行定省之礼。每夕铺设枕席衾褥。省视寒温。及朝敛之。不由指教。父母有疾。昼夜救护。饮食药饵。必累请。以至号泣。父母为之彊进。遇时新果物。不先入口。必奉而献焉。盖孝诚自幼已如此。郑夫人尝谓不肖曰。乃父自儿时。吾不闻不恭之言。不见不怡之色。亦未有不顺乎吾志也。戊子。委禽于镜湖李氏门。镜是湖西纷华之地。府君不以此经心。在甥馆。端坐静嘿。不窥门外。见者称其难。辛丑。侍参判公疾。昼宵不解带。及危㞃。扶抱于府君而下世。居丧。哀毁过人。虽盛暑。不脱衰绖。而间日拜墓。服阕。必晨起谒庙。后入省郑夫人。退而怡悦之色满面。季弟所居。稍远十里而弱。郑夫人晚年。多往就养。府君每日省之。不以寒暑废阙。己酉。遭内艰。守制如前丧。既除。语及先考妣。辄泫然焉。遇丧馀。洁服致斋。悽怆竟日。及将事。哭泣之哀。若在袒括。事伯氏先生。如严父。有事必禀。有疑必质。隔墙而居。寝息同舍。周旋应对。无所违忤。自少至老。湛乐如一日。敦睦亲戚。未或有怨尤之语。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8H 页
教诸子甚勤。其有荒惰废课。辄加楚责曰。吾以不能力学。愧恨常切于心。故欲教汝辈。冀以刷耻。汝乃如此。吾家已矣。岂不寒心哉。因愀然不乐。居家。雍容沉静。不见涯涘。而及其接物。慈谅忠厚之意。蔼然见于言貌。待人谦恭。亲疏无偏。知旧有过失。则以理喻之。不听则已。绝不言其短。御婢仆。仁恕体下。不轻施呵责。僮隶里氓。咸得其欢。雅甚清贫。自不肖先妣丧后。家计益落。第宅不蔽风雨。往往有不炊。而处之夷然曰。穷达皆命也。惟有顺受而已。苟不能堪。则徒自乱心。何益哉。又曰。吾虽至贫。世间不如我者。亦甚多。当引以自譬可也。未尝向人说贫。故虽累日阙食。而邻人不知也。非义之财。分毫不以取诸人。尝谓不肖曰。凡居贫者。秉心当一倍坚确。始能安而不变。非徒此也。至于工夫亦然。率不肖娶妇。治行甚简约。李氏诸人。叹其清素。尤慎女色。常自言。吾于好色之戒。则平生不曾犯也。饬躬甚谨。而坦夷无畦畛。不饰边幅。其于世俗趍好。澹如也。亦不以荣进为意。三十而后。即谢科举。或劝之则曰。吾少不娴功令。齿已及仕矣。倩人制作。设令徼幸得中。何足为荣。治事之暇。看书不辍。从子秉琦。一日往谒于伯父。伯父问曰。汝仲父近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8L 页
日作何事。对曰。料理家事。事已则读书。伯父叹曰。为士夫者。当如此。乙卯十一月。往观甥侄金永膺冠礼于永同地。历访李进士畴夏于南亭里。忽遘疾。竟以十二月十日戌时。下世于旅次。呜呼恸哉。不肖戴星奔丧。既成服。还殡于家。翌年三月。葬于怀德南草洞城峙下酉坐原。享年四十三。配全州李氏。完南忠贞公厚源之后。孙镐女。持身御家。甚有法度。举四男一女。继配光山金氏。光城君国光之后。箕哲女。举二男一女。俱不育。男长即不肖秉璿。次秉珣,秉琬,秉瓘。女适金永穆。呜呼。府君以近道之资。承袭诗礼。孝友笃于闺门。清介著于穷约。闇然自修。不求声闻。故世亦鲜知其实。既啬于禄。又靳其寿。所尝蕴抱者。竟不及一展。此为没世之恨。而不肖罪重。不得奉遗训于临终。痛冤弥于穹壤矣。资性驽下。学识謏陋。府君教养之至意。不能体其万一。使夫潜德懿行。无以扬扢表著。其为忝坠。尤不亦大矣乎。谨撰次平日家庭闻见之所及。得其梗槩而已。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崇祯纪元后四辛酉仲秋下浣。不肖男秉璿。泣血谨状。
季父主簿府君行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9H 页
公讳进洙。字彦先。我宋氏之谱恩津。自高丽判院事讳大原始。贤德相继。至景献公讳甲祚。有卓节。事载国史。是生文正公讳时烈。世称尤庵先生。集成群儒。为东方大贤。有孙讳畴锡。号凤谷。弘文校理。克绍家学。与权文纯。同受楚山衣钵之传。寔公六代祖也。高祖讳理相。有文行早世。曾祖讳焕实。隐居行谊。不求闻达。 赠司仆寺正。祖讳直圭。以学行荐官监役。 赠吏曹参议。考讳钦学。不仕。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延日郑氏。进士致焕女。松江文清公澈之后。妇德克备。凡生四男。公即其季也。以 纯祖壬午十二月十二日。生于怀德治南石村之第。颖悟端洁。为父母所钟爱。在龆龀。气豪不挫于人。而长者所不欲。辄不为之。从叔氏立斋公。学于苏堤。挟册驾屐。每日来往。无所厌倦之意。而参判公庭训甚正。动循法度。未尝有子弟之过。及长。擩染于伯氏守宗斋先生。服习诗礼之教。己亥。聘于栗峰衙中。以参判公命。多就甥馆。做举子业。不堪离闱之情。以书数请归侍。翌年分门。居于公州之牧洞。去石村强十许里。而往省参判公。无虚日。不以寒暑或废。辛丑。参判公弃世。公哀慕过人。三年忧形于色。甲辰。以所居稍远。不便于定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59L 页
省。移筑于佳阳里。郑夫人晚年多就养于公。公服田致养。而日与诸兄弟。环坐娱侍。其乐融泄也。己酉。丁郑夫人忧。守制如前丧。乙卯。仲氏殁于旅馆。公不胜鸰原之痛。对食呜咽曰。吾兄近年未饱一饭。推而不御。触寒奔丧。往返数百里。哀动行路。戊午正月。荫补健元陵参奉。乃东九陵。而四色咸聚。多出是非。公诚心接应。不露畦畛。诸僚悦服而称誉。冬。伯氏先生卒。公闻讣。还乡。易戚备至。庚申。迁义禁府都事。旋换司宰监奉事。历司圃署直长。通礼院引仪。升六。为汉城府主簿。乃 哲宗癸亥也。时公虽处下位。声名蔚兴。皆以公辅之器期望焉。是年四月十四日。以疾卒于贞洞寓第。春秋四十二。知旧来吊者。无不悲痛。如丧亲戚。市井贱隶。亦皆嗟悼曰。善人殁矣。还殡于乡。用士礼。以翌月二十八日。葬于怀德南二十里杏亭负癸之原。公性度宽厚。简穆器局。宏深周详。有容物之量。应时之权。不论人长短。不较人是非。一以忠实慈谅为主。而持身清慎。不失法门规矩。其行于家者。专以孝友为政。事父母。极其承顺。恒作婴儿戏。务悦亲意。推以致敬于兄长。事之如严父。与立斋公。为兄弟间知己。一言一行。动必相询。闺门之内。恩义必笃。未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0H 页
尝有怨尤之言。奉先追远。极尽诚敬。朔望辄就谒庙。忌日洁衣斋宿。哀如袒括。教子侄。不以严而以礼。戒饬之辞。温柔恳切。使自感动。自丧伯氏。恸先业之无述。期勉从子秉琦。兼托其孤。御婢仆虽严。而仁恕恻怛之意。常行于其间。其接人也。坦怀无隔。冲澹之气。溢于言笑。于亲戚。虽疏远。必致其谊。于乡党。虽寒微。必尽其情。人莫不爱慕也。家传清白。生事寥落。居止不蔽风雨。孥累不继蔬粝。即其未仕而无可损。已仕而无所增。见者代愁。而公处之晏如。不甚为意。兴居有常度。日必盥栉衣冠。非甚疾。未或废焉。衾襡必整齐。有时看阅书册。兴到。辄于苏堤南涧之间。会族亲。煎荇菜。欢洽终日而归。及其为仕也。律己清谨。吏胥不敢欺。同僚服其义。上自公卿。下至韦布。咸愿纳交。公耻于名望。益自韬晦。尝有一当路宰相。对立斋公。叹公才器之通敏曰。当不让于古经济之士也。呜呼。以公之才之识。一无展施。而天阏其年者。岂非气数之所关耶。元配潘南朴氏。校理皓寿女。冶川文康公绍之后。先公十五年而卒。举一男秉玮。继配昌宁成氏。义晢女。有一女。适李容泰。孙男女并幼。秉璿窃念。公平日言行德美。实有不可不传者。故敢述其一二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0L 页
以畀秉玮。使乞铭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云尔。 崇祯五壬申暮春。从子秉璿。谨状。
从氏毋忽斋公行状
公讳秉琦。字士奇。号毋忽斋。又曰。后陶者。初年所称也。我宋系出恩津县。祖于高丽判院事讳大原。衣冠名德。谱不绝书。双清堂讳愉之隐德。西阜讳龟寿之至孝。景献公讳甲祚之大节。皆彪炳在人耳目。而至尤庵先生文正公。道德事业。集成群儒。从祀文庙。有孙凤谷讳畴锡。校理 赠吏曹判书。克绍家学。世以孔门子思比之。是生讳有源。号宗庵。辛壬祸后。拜官不就。再传而讳焕实。 赠司仆寺正。于公为高祖。曾祖讳直圭。以学行登剡。为监役 赠吏曹参议。祖讳钦学。 赠吏曹参判。考讳达洙。学者称守宗斋先生。为世儒宗。官至承旨。妣淑夫人金氏。河西文正公麟厚之后孙。哲休女。端婉庄肃。配德无违。公以 纯祖甲午二月二十六日。生于淳昌外氏第。幼气盛。奔逸自快。于群辈。不欲少挫。惟见长者。敛手恭立。有问。似不能对。皇考先生。教之严。自龆龀。整饬有法。而公能体行也。八岁。遭参判公丧。参朝夕馈奠。无阙。当祀事。辄不寐。端坐灯下。以待鸡鸣。祖妣郑夫人。常奇之。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1H 页
才甚质鲁。始入学受书。未能晓解。故先生不许就傅。亲自教督。严立课程。及弱冠。颇知用力于文字。而癖于诗。曰会远近朋徒。殆若忘食者数年。自此才格渐进。文理亦通。丁巳。与郑景箕读书。先生适有湖南行。还书戒之曰。汝与景箕。相守看书。勤怠何居。毋以吾不在。或忽于心也。又尝手书南容三复白圭之说。以赐之。公取经书中慎言等语。作小帖。以白圭名。为持守之计。戊午冬。先生易箦。公哀毁踰制。形柴骨削。几不能自保。而哭泣之哀。终始如一。书册器用之类。不忍改置。一若先生在焉。缮写遗稿。撰集遗事。禀质于丹台李公世渊。以成家状。公始以进取为心。学习时文。自丧先生。痛冤结轖。奋发励志。舍去旧业。一以继述自期。取先生书中毋忽二字。名其斋。以为终身服行之符。又谓为学必先求师。依文正公谒清阴之例。以书往拜李洞山敏德。李公极加奖许。公燕居。读太极图说及庸学朱文诸书。而于先子大全。最著力。未尝释手曰。为圣贤。为文章。尽在于此。不必他书也。读书。每先定句读。反复熟看。至文义不足为肯綮者。不甚究解曰。读书。最须分别利义。馀者可略矣。辛酉夏。陪叔父。入华阳洞。校雠华阳志。志即族先祖潭谷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1L 页
周相所编。而先生添补者也。又议于门内。刊出文正公子孙录。亦述先生未遑之志也。凤谷状德之文。先生常拟议。而未及属稿。公禀于叔父而成编。受志于李洞山。盖自戊午后。公以先事为己任。常曰。人生世间。只有述先裕后两事而已。是年冬。会过斋金先生缅礼于公州义山。公于金先生。实有江汉秋阳之思。葬奠仪节。多主之。壬戌秋七月既望。约诸士友。游于怀仁枫岩江。十月望。适在骊江。与从弟秉瑞。泛舟于清心楼下。公素好山水。有胜地辄往。春秋佳日。携朋载酒。徜徉于苏湖南涧之间。常以生长褊邦。未得博观天下为恨。欲登枫岳之颠。以临沧海而未遂。则取金农岩东游记。常常寓览。如身历其境焉。癸亥春。丹台李公及盘湖郑公龟锡。行乡饮礼于竹林书院。两湖会士。数百人。公亦往焉。揖让进退。咸称曰。某也挺出多士。四月。季父以汉城主簿。殁于京馆。公率孤秉玮奔丧。奉柩返葬。极其情文。八月。因滞祟成疾。渐至危顿而少减。则看书不撤。客问之。辄整冠起坐。及革。谓家人曰。欲为先事者多而病如此。柰何。十六日未时卒。得年仅三十。讣闻。远近痛惜。宗族曰。门运否衰矣。知旧曰。斯文不幸矣。为之加麻者。六七人。十一月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2H 页
十二日。窆于怀德南杏亭枕壬之原。士友题其圹曰。毋忽斋先生。公娶安东权氏。中建女。生二男一女。男道宪都事。佐宪进士。女适县监金靖圭。公为人峻特刚方。气貌清古。疏眉炯眸。整坐阔步。瞻望之间。意想遒迈。卓然出于物表。自在童幼。擩染家庭。服习诗礼。以孝悌忠信。为立身之本。以穷理居敬。为进修之方。其规模节度。一以家学为准。早夜孜孜。不欲安于小成。尝曰。天之所以生人。既与草木禽兽有异。则是大不偶然也。岂可自安㬥弃。至老死无闻。竟与微物同归哉。盖公之立心为学如此。故冠娶之岁。造诣已深。病近世学者过为诡异之行。每举中庸。以为吾道平常而已。子夏之笃实。犹生后弊。况又专尚虚名者耶。且读书者。将以反躬而行之也。苟其不然。安用读书为。是以事亲敬勤。终日冠带侍侧。夜深先生就寝。然后乃退。犹不解衣。晓起进省。在家庭。叱责不加于婢仆。在私室。与朋友相会。亦不諠哗。先生殁后。移以事叔季两父。有事必禀。有疑必质。诸父亦以学问劝勉曰。吾家门户之责。专在于汝。叔父有所作文字。必使之修润。舍己见从之。季父又托秉玮。公值先忌。尽诚齐戒。不接外人。行祀之后。犹愀然终日。祭需务为精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2L 页
洁。且极熟热。曰。神道以气臭为享也。自儿时。随先生拜庙。而早起盥栉。率弟展谒。入省金夫人。退处外堂。净扫堂宇。使无尘埃。几案书册。整齐铺置。若小失次。不欲暂视。故诸弟不敢擅自移易。教诸弟。一以先生所教于家者。动作出入。不失绳墨。责诸弟不读书曰。士大夫当以方册为家计。若或离此。便不能为人。待宗族。虽疏属。亦视如至亲。重交际。笃信义。而见有不是。尽言无隐。于长者。亦不少容。衣食俭约。洋布之类。不近于身。尝戒诸弟曰。吾家与他人有异。不可奢靡从俗。有失古家遗规也。常言忍饥之法。莫如看书。平居。昼未尝卧。仲弟昼寝。手书戒予二字与之。尝嗜吸烟茶。忽绝而不近口。最恶赌戏杂技曰。此与邪学等。严于阴阳黑白之辨。事当为。勇行无濡忍。如其不可。则确乎不回。敦尚气节。爱慕前修。所经行虽迂路。必访古贤遗躅。雅好陶靖节为人。自称以后陶。而于我东先辈。尊仰郑太白,金三渊。数称言此翁之高明昭旷。儒者亦不可忽也。读书。遇古人奇节。必高咏。有契于心。论文曰。文章自有机轴。必如山之起伏。海之汹涌然后可也。俗儒饤饾陈腐。虽多。亦奚以为。是以所著述无几。而往往多遒健。笔法摹先生。书体端正。无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3H 页
差爽也。初年大肆力于诗。后虽渐废。韵致颇高。遇佳辰。未尝虚过。庭下植花卉。而爱大明红。作诗以寓怀。呜呼。公之操履。卓荦绝人。有高蹈之风。而勤于经礼。有迈世之志。而笃于人伦。苟使天假之年。得充其学。气逾逊而理逾实。则所以建明斯道。表准方来之责。公可当之。惜乎。其未及也。昔吕与叔,吴伯丰。有学无年。俱为士友所悼惜。而视公之寿。其所得不翅多矣。而公又不及于程朱之门。则所造未知与二子孰贤。而不幸之甚。何其若是相类也。呜呼惜哉。窃听当世诸公之论。则洞山曰。斯文一脉。可有赖而传。赵肃斋秉德曰。克趾先美。蔚有声望。丹台公则曰。其所成就。何可量也。李尚书时敏。一见曰。乃酬夙愿。其弟是迂公兴敏。深悼公没。亟称曰。出类独行之表。今世不可复见。惟此数语。庶几有徵于后之尚论者否耶。噫。余与公幼而同游。壮而同学。无一事一议一行一止不相关涉者。则知公之熟。服公之深。宜莫如余也。然哭公以来。踽踽靡凭。已近数十年矣。惧其言行日就于湮没。遂抆涕而为之叙如此。伏惟览者财幸焉。
亡室李氏行状
夫人李氏。籍完山。 世宗大王别子密城君琛后也。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3L 页
白江文贞公敬舆。领议政。德业文章。为 仁孝朝名臣。是生敏迪。大司宪。敏采持平。 赠领议政。疏斋忠文公颐命。以大司宪男。为议政嗣。官左议政。即世所称辛壬四忠之一也。忠文生器之。进士。亦被祸。后 赠吏曹参判。有二子。凤祥逸持平。 赠大司宪。谥文敬。号雪川。鹏祥不仕。早殁。以兄之子英佑。为后。即夫人曾祖也。 赠司仆寺正。祖讳宪逵。 赠吏曹参议。考讳秉植。官县监。妣光山金氏。文元公沙溪先生后孙在天女。 宪宗元年乙未十二月二十九日申时。夫人生于林川新江村。自龆龀。有女范。父母有命。承顺不怠。处兄弟。必尽其欢。县监公旅仕京洛。夫人不胜思慕。数请于金夫人曰。父亲何时当还。或泫然焉。己酉秋。县监公出宰永同。越明年春二月。殁于官。夫人时经重病。而哀毁甚至。癸丑四月。年十九。而归其夫恩津宋秉璿。舅 赠参判公。尝钟爱甚笃。未几而弃世。夫人以不得终养为恨。语及必含涕。每当祀事。亲扫堂宇。浣濯衣服。烹炙未尝任诸婢曰。如有不洁。诚敬之道安在哉。事尊姑。虽菽水之供。必尽诚。色温言顺。其夫性急。或违旨。则夫人辄规之曰。尊姑早年孀居。膝下无子女。所以为依赖。在外惟夫子。在内惟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4H 页
新妇。事之若稍有失。则其何以慰怀。又常思恋其慈。虽未尝见于色辞。夜辄涕流于枕上也。其夫诸弟。皆幼。恤而待之。常如不及。御婢仆。恩威并至。至村妇野妪。及门者。必饮食遣之。曰来我家。无所食。则于心终不释然。其淑德仁心。宜享遐福。无妄之疾。数岁沉绵。药饵无效。夫人知其难起。愿诀母氏。其夫不忍阻之。遂与偕行。未几而病革。金夫人。在傍饮泣。夫人声气才属。仰曰。吾何忍弃母而死耶。愿母氏勿忧。仍开眼。视母与夫久之。含泪而逝。即戊午十月十七日卯时也。无产育。得年才二十四。人皆闻而悲之曰。以其贤淑。胡至此也。以是年十一月。返葬于怀德草洞城峙下。后二十九年丁亥三月二十日。移窆于临陂县南戍山田中里负庚原。以其夫猥被 旌招。位跻亚卿。从 赠贞夫人。所后子哲宪进士。呜呼。夫人贞淑简洁。聪明仁恕。持身敬慎。未尝暂弛。虽病甚重。惰慢之仪。不设于身。此可见平日所养也。其夫家素贫。箪瓢屡空。备尝艰楚。人所不堪。而雍容无怨。若士君子之处夷险。是尤非世俗妇人之可能者也。尝以其夫贫穷。恐妨学业。戒之曰。丈夫子胸中。空空无所识。则无由见重于人。且科宦何所望。愿夫子刻念笃志。上不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4L 页
负先舅平日忧念之意。下遂吾仰望之志焉。病中当尊姑生辰。扶病下厨。亲供甘旨。尊姑力止之。夫人泣曰。新妇病如此。恐不得见明年此日也。呜呼。其诚孝所发。不由勉强。若夫人者。古所称女士。诚不愧矣。其夫罪积于身。赋命甚奇。使夫人不幸夭阏。又无血肉之寄。亦夫人之命也。住世数十馀年。如风烛水沤。竟无影迹。此重可哀也。遂略述其平生之槩如是。
内舅丹台李先生行状
公讳世渊。字汝乔。学者称丹台先生。李氏系出璿源。世宗大王别子广平大君谥章懿公讳玙。为始祖。永顺君讳溥。清安君讳嵘。定安副正讳千寿。是为公室属籍四世也。至讳厚源。右议政。完南府院君。谥忠贞。号迂斋。勋德为 仁孝朝名臣。生讳选。参判 赠吏曹判书。谥正简。号芝湖。学行名节。早服一世。世称尤门高弟。生讳昌辉。进士。生讳瀣。号敬斋。无嗣。以弟翊赞讳漪之子讳显直。为后。即公之曾祖也。祖讳守中。号简轩。经学有望当世。考讳镐。悃愊乐善。号肃斋。妣丰川任氏。通德郎烈之女。正言命周之孙。纯静和柔。壸仪咸备。举三男。公其长也。以 纯祖元年辛酉十月二十七日。生于恩津镜湖里第。状皃秀美。不好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5H 页
戏。恒侍亲侧俨如长者。从祖狂轩公。每置膝抚顶曰。是吾伯氏典型。盖知其有德器也。既就傅。不俟教督而能勤课矻矻。不暂释卷。长而业功令。非其志也。亲在。黾勉应举。而未尝通关节。既而名不售。遂决意舍去曰。吾家自忠贞以来。世袭经礼。而至余坠失绪业。则岂非忝我所生乎。乃杜门却扫。专意于性命之学。诸子百家。罔不涉猎。若濂洛关闽等书及我东先儒之文。嗜好如炙。沉潜玩索。用工益苦。以为充养践实之地。体认而验之于身。尤致力于朱宋二书。便作康济计。虽以学问自居。不立标榜。不施华采。而自中于法度。己丑。丁肃斋公忧。庚寅。遭任夫人丧。哀毁踰人。四年居外。从制不懈。乙未。遭祖妣承重。慎终之礼。一如前丧。既阕。以素衣素带。终其身。就居于公州之凤城。盖欲依凭于先茔也。己酉。 宪庙升遐。 哲宗入承大统。魂殿祝式。用国子洪公直弼议。以皇侄称 先王。公援据经礼。与我伯父以书辨论。又会山寺。校雠过斋金先生所述南塘集劄辨。是劈破其心性礼说者也。壬戌。行乡饮酒礼于竹林书院。乙丑。我叔父约会公于南涧精舍。修润宋子大全随劄。及罢归。公次李青莲紫极宫韵。以寓景慕之心。是岁春。闻 万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5L 页
东庙毁撤之报。不胜悲慨曰。春秋大一统之义。无地可讲。因不许子弟复入科场。公自少恬静寡欲无累。故七耋康强。今 上辛未秋。忽示惫。八月疾渐革。遂谓二子曰。先世未有享七十寿。而吾今望八。死亦何恨。但先人文字。未及脱藁。以是为恨。又曰。吾家以忠厚勤俭为传法。尔恪守无失。而益笃孝友。须葬我于先人兆侧。慰我终身之恨。且丧葬之礼。详载备要。力所及处。自当尽礼。可也。精神不爽。意思安閒。竟以八月二十三日。考终。享年七十一。讣车所至。无不悼叹曰。贤人亡矣。斯文孤矣。翌月。葬于家后先兆下。癸巳春。移窆于连山汉三川艮坐原。我叔父以公劬经饬躬之实。请褒于 朝。特赠司宪府执义。公以纯悫恫实之姿。有高洁清白之操。资以学问。用以宽和。内之不藏城府。而人乐亲爱。外之不露圭角。而人知敬服。日用事为。动必慕古。非其义不行。有所守难夺。不以外物经心。惟以圣贤之学为己任。俛焉孜孜。不知年岁之不足。及其充养既熟。和顺积中。故发之于外者。自有四体之不言。而喻其见于事行者。奉亲极孝。终身孺慕。尤谨于祭祀之礼。虽当癃疾之时。必致如在之诚。友于弟妹。有无共之。与仲弟学生公。尝许以天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6H 页
伦间知己。而早夭无嗣。哀伤忒甚。命次子继后。御家众。慈爱备至。虽于婢仆。亦加矜恕。推诸睦姻。恩义周洽。吉凶患难。尽力救济。接引后生。必虚心开牖。以期懋实。而尤眷眷于孝悌。故四方学徒。莫不虚往而实归。平生慕陶渊明气节。编修其年谱。追念丙丁之变。含忍不已。汇编古今忠贤诗文。名以醺诵。而有时吟哦以自适。盖慕乎朱子微醺便诵之义也。至于辞受之节。取与不苟。一视其义。环堵蓬蒿。不避风雨。箪瓢屡空。处之恬如。一室图书。左右缃帙。玩心高明。乐而忘忧。角巾藜杖。逍遥林泉。翛然有出尘之像。胜日良辰。辄携同志。江阁山房。舒畅襟怀。纵谈名理。岂非所谓妙用显行。随处充满者耶。晚年所造者益深。其于天人性命之原。古今事物之变。力赜考据。靡不贯穿。著为论卞。而性理则必主乎人物性同之论。其辨未发善恶之说。则必据击蒙要诀立志章。以为心之虚灵不拘于禀受。则此于气质之外。指示其虚灵本体。而令人快睹真面也。未发时气不用事。而所赋浊驳。若是自在底物。则子思子何故谓之中。而为天下之大本乎。又论明德曰。尤翁云。明德者。心性情之总名。必曰心性情之总名。然后自无认为心认为性之许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6L 页
多争卞也。其于礼乐娴习仪节。究竟度数。莫不曲该傍證。而邦礼则力主乎先贤已定之论。尝见南塘礼说。天子诸侯。以傍支入承大统者。必其伦序相继。以所继为父子。然后方降其所生之父母。慨然叹曰。是袭璁萼之馀论也。塘翁曾论性而归之二本矣。又论典礼而归之二本耶。其为文辞。不事雕琢。而理顺旨约。知之者易。信之者众。虽质诸全闽。未为不可也。公雅重友道。与我伯父及叔父。托以道义讲磨。至老不替。哭我伯父。每有踽踽之叹。遂服三月。如鼓山任公宪晦。芸窗朴公性阳。契好亦笃。及公之丧也。并皆以文诔之。其曰。天人蕴奥。礼疑经变。精思力赜。考据周遍。我叔父之诔也。其曰。博识醇德。鲜克与京。郑声盈耳。倍思韶韺。任公之诔也。其曰。蒲轮不转。蕙帐长垂。不知不愠。是为君子。朴公之诔也。观此。可以徵公之学识。而有蕴无施。世莫知之。呜呼。是岂非命也欤。有遗集几𢎥。藏于家。配嘉平赵氏。学生在仪女。淑仁勤恭。早没无育。只有一女。适宋宪斌。继配文化柳氏。尚斗女。壸彝为宗党所式。生二男二女。男长寅祖。次寅达。出后。女归郑浚,金炳尧。寅祖二男。英夏,哲夏。四婿金成汉进士。宋得用,金容圭,宋斗宪。寅达三男。鼎夏,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7H 页
泰夏出。晋夏。二婿宋时用,宋在奭。曰汉用,友用,大用,哲用,赵秉植妻。宋婿出也。曰海愚,海甲,海京,海舜。郑婿出也。呜呼。公禀赋近道。服袭家学。优游于道艺之场。沉淹于问学之地。不以忧戚而或撤。不以衰耄而自懈。以至于德纯行备。而含章晦采。不求闻知。故虽慕向之笃者。鲜或窥其精微之域也。然其所养之正。所守之卓。蔚然为儒林之表准。于不盛哉。诗云。金玉其相。追琢其章。又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余于先生。亦云尔。余自蚤岁。厚被知奖。虽愧酷似之喻。而嗣子以其承学之久。属之以状。追思平日容仪謦欬。悲怆哽塞。有不忍书。亦不忍忘也。事伟辞拙。惧不足以表扬其万一。而略据其所睹闻者。撰次如右。用俟知德之君子焉。
文阳李公(廷烨)行状
公讳廷烨。字光甫。姓李氏。系出 献陵长子让宁大君刚靖公讳褆。屡传至承旨讳宗荣。无嗣。取族子庶尹讳敏厚。为后。其所生考讳元俊。号慕庵。举遗逸 赠左参赞。即 厚陵别子守道正僖靖公讳德生之后也。刚靖公有至德。僖靖公。有文行。而至终南正讳昌寿。师友寒暄,静庵两先生。以经学见重焉。庶尹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7L 页
参宁国勋。 赠吏曹参判。于公为曾祖也。祖讳齐杜。号忠潭。游吾先子文正公之门。志节学问。负望当世。官监司 赠吏曹判书。谥孝宪。考讳相任。己巳祸后。遁迹不仕。寿升佥枢。 赠承旨。妣海平尹氏。郡守 赠承旨镃女。潜谷金文贞公堉外孙也。 显庙甲寅八月十七日生。端秀颖悟。不妄言动。见者异之。才免怀而失恃。育于祖妣。 明圣王后特赐保媪。盖为戚联也。先是。 命入大内。 肃庙抚爱之曰。尔是吾族也。 两殿恩赐甚盛。七岁就学。不待教督而课诵。十岁。闻 慈圣礼陟。失声号痛。不近彩衣。及成童。文艺大进。声名蔼蔚。以亲命。受学于丈岩郑文敬公。己巳。仁显逊位。士祸大作。闻文正公受 命。作诗悲之。丁酉。 上有易树东宫之意。独对疏斋李忠文公颐命。命荐保护延礽之人。时 英庙在潜邸也。李公以公对。 上曰。此人予自其幼知之。而铨官连拟仕望。予终靳许者。意有所在也。盖欲如张齐贤故事也。公闻之遂谢公车。沉潜经籍。以朱子所训真正大英雄从战兢上做出来。常自勉焉。庚子。 肃庙宾天。公哀痛殊甚。几至血泪废明。 景庙有疾无嗣。中外忧惧。公日见国势危疑。隐痛不已。密谓庆恩金公柱臣曰。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8H 页
中殿欲闻呼母声。则三宗血脉已矣。 慈殿策立延礽君。则能保三宗之脉。而不负 先王之遗旨。金公感悟。深劝 慈殿。从中决策。又引范蜀公事。劝从弟忠献公廷熽。建白曰。当今急先大义。无过于此也。及世弟定位。贼臣凤辉。上凶疏。显有危动之意。 朝廷请讨其罪。而泰耇劄救。馆学倡率儒生。上疏请斩辉贼。仍论泰耇护贼之罪。公遂参其疏。而密赞之事。人皆不知。故北门祸作。公独得免。不幸近出之人。附合凶徒。侦知公密猷。悉告于耇,辉。必欲甘心焉。壬寅。金弘锡托以卞诬牛溪。至请追罪文正公。公奋然曰。世道虽败。斯文祸厄。一至于此乎。遂草疏万馀言。溯论文正公受诬之由。而极言宣,拯,镌(一作鑴),穆奸邪绝悖之状及群凶害人祸国之事。疏入政院。赵文命退却之。甲辰。因䨓变求言。又论诸贼屠戮忠良之罪。请诛以为弭灾之方。且以泰亿所制教文。专袭一镜蹀血之语。不胜愤痛。将治疏之际。近出人窃示贼徒。皆惊骇曰。此疏若上。吾辈无噍类。阴遣刺手。欲害公。公子舜徽。以身翼蔽而见害。公自此无意世事。遂归文义庄舍。为终老计。乙巳。改纪。洞斥群枉。士类汇征。公遂还洛。又疏陈辛壬义理。并请宣,拯追削之典。不报。丁未。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8L 页
事大变。凶徒酝酿。戊申。乱逆遂作。公叹曰。惩讨不严。致有此变也。复归文山。谢世不起。以道臣剡荐。拜 顺陵参奉。不就。自号文阳居士。曰汔可止矣。时 元陵务为调停。忠逆莫卞。公心甚慨然。极论荡平说。尤有自靖之志。辛亥。遭继妣卞氏丧。居庐尽制。因为疾祟。及革。挥却妇女。整冠正席而告终。乃乙卯七月九日也。寿六十二。葬于公州儒城嗜竹谷庚坐原。 正庙己亥。因儒臣筵奏。 赠吏曹参判。公凡三娶。皆有妇道。平山申氏。承旨以壮女。晋州柳氏。教官自起女。河东郑氏。学生时溟女。男舜徽。以孝义。 赠吏曹判书。次行徽。以孝 赠持平。女适赵璞。司果。判书有一女。适成构厦。侧出男。东弼。同枢。持平有二男。东臣。出为判书后。东良。公资禀精明敦确。性又慈良恭俭。介不绝俗。宽而有制。服习庭训。专精问学。研究覃思。手抄古今圣贤要语。以为用工之诀。喜读周易近思录。尝曰。于此有一斑之得。然后庶免墙面之叹。又博洽群书。靡不记诵。而至若天人性命之奥。经礼疑变之节。人有质问。考据甚详。视荣贵若浼。见财累如芥。所居不蔽风雨。生计澹泊。而不以经意。然亲厨供旨。竭尽诚力。未尝有乏。幼失慈颜。为至痛。善事继母。承顺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9H 页
无违。人无间言。爱弟妹甚笃。尽与其所欲取。夫妇相待如宾。御家众。处宗族。一用和厚。奉先之节。随家有无。极其蠲洁。又于师友。必敬必信。请益质问。未尝少懈。同堂异喧。不欲较辨。一以忠信待之。至于辨论义理。不容少挠。故邪正之际。忠逆之分。严如秋霜。向国一念。炳然如丹。虽未立朝。而国之治乱。为己忧乐。辛丑建 储。密赞大计。保社巩基之功。不让于馀干之忠。癸卯卞诬之疏。甲辰讨逆之请。皆有辞于千秋。于不盛哉。以公之才之学。不得展其所蕴。斯可惜也。然其所树立。足以补世教而振颓俗。亦宜太史氏书之史册。公传道于无穷矣。公五代孙克善。属余为状。谨撮忠肃所撰墓碣之文。略加檃栝如右焉。
扶溪田公(秉淳)行状
公讳秉淳。字彝叔。号谦窝。晚称扶溪。田氏望潭阳者。自高丽承旨讳得时始显。至耕隐文元公讳祖生。邃学贞忠。为前朝名臣。世袭簪缨。有讳好雨。进士。有隐德。公其七代孙也。高祖讳孟贤。 赠佥中枢。曾祖讳东仁。祖讳始龙。以孝 赠监察。考讳锡采。号愚乐斋。聘密阳朴氏。昌应女。以 纯祖丙子四月二十七日。举公于安义楸川第。聪慧有美质。不烦师教。而能知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69L 页
读书。王父奇爱之曰。大吾门者。必此儿。就塾师。受通史。行过四五百。掩卷辄诵。弱冠。经书百家。靡不钻研。又治博士业。颇擅声誉。亦不屑屑也。以亲命。与弟蓍淳。请学于梅山洪文敬公之门。文敬期许甚重。每以两程事劝勉焉。公遂谢绝公车。专意向上。日取性理之书。潜心玩究。文敬尝举农岩人心地步短之说。问诸门人。时赵肃斋秉德。任鼓山宪晦。皆侍坐。而未及对。公辄应曰。道心者。性命之公也。无处不管摄。无时不照应。占地步。可谓广且长矣。人心者。形气之私也。各私其形。各私其气。则地步岂不短促乎。文敬喜谓诸公曰。某先君辈而能言如此。信乎其颖悟也。从容问曰。有一宰相。求人于余。子之才华。可副其望。或为荣亲之道而屈志否。公曰。千里负笈。惟先生是依。染迹权门。非其愿也。文敬叹赏不已。及丧文敬。服期年。以其文稿浩穰。为锓梓鸠财。与仁山苏公辉冕。合力拮据。又与同门诸公。相会校雠。遂为刊行。公为政于家。而事亲以孝。夙兴盥洗。就寝所。察温冷。定枕席。然后退而劬业。祖母在堂。大耋无恙。志物俱养。其乐融泄。惟以早失慈颜。为至痛。常哭讳如袒括。及遭外制。居瘠礼尽。三年不入内。乡俗贸贸。每于丧祭仪节。类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70H 页
皆因循苟且。托之以从先祖之说。公正色曰。前贤之修此礼书。为不知者设也。若一向袭谬。则安用礼书为。又行先祖之未遑者。岂不为肖孙耶。尤勤于追远之诚。将事之夕。端坐达曙。既享之后。犹愀然终日。伯氏丧后。家事无人主管。公总察凡务。而嫂性严。难可承顺。公曲意善事。罔或违越。与弟友爱笃挚。相许以天伦间知己。及其殁。深切痛惜曰。吾弟之贤。斯世岂易得哉。御家有度。严如治朝。不许子弟以便服入内。男女稍长。勿令接席。如有过失。警责深切。谆谆且诱。使自悔悛。接人不设畦畛。与老少贫贱言。勉其各尽其分。周恤宗族。推及乡邻。无所欠阙。待而举火者。十馀家。以是世传产业。渐致艰窘。蔬粝不继。而处之殆若固有。衣服务从俭洁。如洋布之类。绝不近身也。晚筑精舍于扶溪。东西室堂。皆取义于思传而揭号。匝以花阶。位置齐整。盖爱其泉石之胜。怡然为终老之计。一时长德。皆记事称颂焉。时邪学炽盛。公不胜忧叹。日与学徒谈经说礼。诱掖切至。故一经指导。人无不感悟。湖岭之间。敦尚儒术。不迷其趋向者。亦公兴起之力也。盈架书籍。遗失于御人之手。公叹曰。昔牛溪烧尽书册。以为吾平生以书册为命。今此物已烧。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70L 页
吾命将尽。余之不幸。亦何异于斯哉。今 上庚寅十月十六日。考终于精舍。享年七十五。士林莫不嗟悼焉。葬于安义伏洞坐乾原。门人知旧。题其圹曰扶溪处士。配恩津林氏。缵源之女。瞻慕堂芸。其先祖也。仁惠端淑。配德无违。举三男。长相洛。出后伯父。次相穆。亦为小宗后。季相哲。曰重熙,学熙,龙熙,骏熙,象熙。曰辙熙,轼熙,李谨宇。俱过房子若婿也。曰凤熙。相哲出也。呜呼。公丰貌伟干。敦厚端庄。喜怒不形于色。惰慢不设于体。和平之中。自有正直之气。望之俨然可敬也。为学节度。一遵师门成法。没世钻研而充养既久。践履弥笃。殆不知年数之不足。至若辨性理心气之同异。有所受而默契心融。尝病世儒之不务下学。而骤语上达。故专事内修。不安小成。其所造诣。卓然为南服之高士。圣人所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者。讵不信哉。潜光林泉。不得行其所学于世。是为嗟惜。然扶接士学。用延草野之一脉。其功亦岂浅浅哉。公从侄相泰。以不佞慕悦公有素。谒以状德之文。自念未尝为人记述。恐若拙画肖人。爽失其精神眉目也。今于公。义不敢辞。就其行录。略加删润。以俟笃论之君子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71H 页
烈妇徐氏行状
孺人徐氏。籍达城。高丽军器少尹闬其上祖也。簪组相袭。至药峰忠肃公讳渻。大显。为左海名族。不须谱也。曾大父讳元淳。大父讳相夏。考讳光勋。妣海州郑氏。匡道女。孺人生有异质。庄淑敏慧。持躬中度。孝悌天植。遭内忧。号擗甚哀。事继母若祖母甚勤。承顺无违。祖母喜曰。吾家孝女。娴于女红。略通小学女戒。年十六。归于恩津宋教宪。文正公尤庵先生十世孙。而其大人名秉大也。未几而父遘贞疾。无子。侍侧惟孺人。昼夜救护。三年靡懈。及丧。不离柩傍。号擗过毁。见者无不酿涕。其夫来吊。遇疠而危。孺人只身煎焦。割指进血。竟不救起。则哭踊气绝。专却食饮。累欲下从。赖救而苏。强抑节哀。以慰舅怀。手制衣衾。尽诚袭敛。随柩发归。请薏屑甘蜜。以具路上供舅之味。朝夕馈奠。躬自致力。孝养尊舅。先意承奉。未见其戚容。以亲家无他兄弟。虑父丧奉奠之或废。请作觐行。严于礼防。履屧不出阈外。囚首墨面。眼无泪乾之日。既终父丧。又当夫祥。备送祀需。新著衣裳。坚结带组。遗戒侍婢。因袭不解。遂于祥夕。毅然自裁。即己卯三月十七日也。距其生己未五月十七日。为二十一。返葬于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371L 页
州某里某坐原。与其夫同穴。呜呼。大易言妇人贞吉。但曰从一而终。致身所事。奚独臣为君哉。妇死于夫。道之常也。而历选今古。民鲜能焉。则如孺人之不有其身。诚无愧于殉君无贰之士也。语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孺人在家而孝其亲。满腔血诚。嫁犹不衰。则立此卓节者。岂无所由而然哉。为女而女。为妇而妇。俱出于天赋之性。则不但谓求忠于孝而已矣。余以其夫之党。耳惯心服。而愧无刘子政笔力。夫何能阐扬其万一哉。略据行录。为状如右。以塞秉大氏之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