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x 页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墓表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5H 页
左赞成清庵朴公(安信)墓表
故 献陵直臣清庵朴公。墓在商山大房洞。而云仍失其处。久为他人所有。今 上甲申春。裔孙万洙。广询故老。发其兆域。有瓦砖镌公姓名。宛然可识。遂还筑而封之。此岂非感通神明。孝思有终者耶。将伐石以表之。东禹弼鲁。以其诸宗之议。谒不佞记其阴曰。子孙流落东南。先祖衣履之藏。奉护不虔。犹此就泯。况其文献之传守乎。然今得封植如旧。庶可少谢其谴也。愿借子一言之重。以图不朽焉。余遂据国史。参其家乘。为之叙次。呜呼。公器度宽伟。以 洪武庚戌生。癸酉。中司马。己卯。登文科。 太宗朝为持平。以平壤尉赵大临服僭事。与宪长孟公思诚。不 启而拷讯之。大忤 上旨。将载车出市。孟公失色。公独自若。顾谓曰。何恇㥘如此。作诗一绝。取瓦片画而书之曰。生逢千载应河清。自谓君王至圣明。尔职不修甘受死。恐君有杀谏臣名。付诸狱卒曰。汝以是上 闻。否则我为厉鬼。令汝属无噍类矣。时左议政成公石磷。舆疾诣 阙。极谏。亦赖河浩亭崙。权阳村近二公力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5L 页
救。乃斋天威。竟赦而杖流。自是直声益振矣。 世宗朝。奉使日本。还遇海贼。贼抽刀上船。夺掠行具。公踞胡床。不动。号令肃严。贼畏不敢逼。丙辰。除平安道观察使。受两度 密旨。守御婆奴之犯边。入为累官。至议政府左赞成。艺文馆大提学。 赠谥贞肃。取清白奉公。刚直克就之两法也。公讳安信。后改安臣。朴姓皆新罗王后也。商山氏。肇于沙伐君讳彦昌。丽末。有讳甄。副使。赐金鱼袋。子曰元挺。佥议政丞。孙曰瑔。典法总郎。寔公之大父。而考讳文老。司宰寺事。 赠右参赞。公夫人庆州郑氏。世贤之女。刑曹参判以昌其所举。而有子珩。以集贤殿著作。六臣祸作。放归田里。盖公后孙。散居咸悦,商山,义城,忠州等地云。公以高才峻节。遭遇 圣明。名位隆显。宜有事业之可言者多。而窃惜夫无徵焉。拷讯大临一事。可与折槛之朱云。彊项之董宣。同归。而有辞于千百世。恨余无如椽巨笔。不能模写其张秋霜气也。略缀如右。俾揭于负艮之阡。
忘机堂曹公(汉辅)墓表
忘机堂曹公。学问事行。世则远。有所不可徵者。东京志曰。公博览古书。而流于禅学。晦斋先生。作书辨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6H 页
盖先生与公论太极无极之说也。然一辨而变其旧见。再辨而颇有新得。渐扫糠秕。以就往圣之轨范。则此岂非公闻义能徙之勇乎。故晦斋又以为其论甚高。本于濂溪之旨。而不无过智之意。观此。亦可以知公之为公也欤。又按世谱。有曰。公气宇庄严。目光如电。人皆畏慑。制行谨葸。所居有岩下径。终身不由焉。尝补上舍生。又擢文科。寻见罢。筑室于东都之虎溪。闭门读书。与晦斋及权冲斋。为道义之交。古人云。不见其人。视其友。斯尤验其为君子儒也。公讳汉辅。昌宁人。曹氏。皆祖新罗驸马继龙。累公累卿。至左政丞襄平公讳益清。为丽朝名臣。于公为高祖。曾祖讳信忠。郡事。入我 朝。徵而不起。祖讳尚治。副提学。自靖于 庄光之际。 赠谥忠贞。考讳变雍。随忠贞归乡。不复出仕。虎溪遗址。有鸭脚树。俗传公手植。而村后会灵洞向亥原。即其葬也。配柳氏。举二男三女。男长。弘度。司直。次弘量。进士。女适进士李华。进士俞焕。参奉全怀玉。司直生国良。参奉。元良。进士生国宾。女婿辛恪。曾玄不尽录。而十四世孙秉夏。从我游。以公表墓属之。义不敢辞。聊书此。俾归篆焉。噫。百世之下。庶几知高士之藏也。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6L 页
月峰金公(光远)墓表
呜呼。此月峰金公之藏。旧有表。陶庵李文正先生作也。略如家礼之式。而事实未备。故其后孙汉燮等。将别治一石。追刻而立焉。属不佞以文曰。先祖早孤。事母夫人孝。庐墓三年。从静庵赵先生游。学识日富。侪流莫望。为先生所器重。己卯。以承文院习读官。中司马两试。未几士祸大作。先祖不胜愤惋。变名南归。杜门自废曰。吾不能碎首九阍。惟宜没身嵁岩。越三年辛巳。宋祀连上变。株连先祖。被逮讯鞫。 天怒震叠。而颜色不变。以己卯后自靖之意。为对。祸将不测。赖郑文翼公力救。止谪海南。及党禁解。宥还田庐。敛迹林泉。潜心经籍。以训迪后进。为己任。蔚然为湖南之师表。年七十三而告终。 嘉靖庚戌五月十九日也。临箦。书友爱敬信。尊上恤下。慎酒戒色。临财毋苟。好义施惠二十字。以遗诸子。沐浴正席而逝。此可以验先祖一生允蹈之力也。又曰。先祖以笃学卓行。运值蔑贞。不能展其蕴抱。后承穷约。又无以阐扬。使此懿德。久而泯没。士论始发于三百年之后。上言请褒。屡赠至吏曹判书。节惠而赐谥。 圣朝崇显之典。于斯至矣。盍为一言以叙之。不佞辞不获。乃应曰。我 朝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7H 页
文治。莫盛于己卯之际。而群贤凑集。一世耸动。上则搢绅以尧舜君民为任。下则章甫以诵法程朱为事。公于是时。擩染讲磨于师友之间者。必是明德新民之事。则其之才之学。不待言而可知也。不佞何敢赘焉。无已则请以先贤所称述者徵之。可乎。牛山安文康公。记己卯党籍。书公事甚悉曰。器度弘远。才行出众。遂倡议立祠。与申灵川潜。合享吾先子尤庵先生。为告由文曰。繄我两贤。一代生并。同罹祸网。士林至痛。性潭宋文敬公。铭公墓碣曰。罹祸而志节愈励确。李文正则状公之行。以朱夫子所称老柏焚斮之馀。屹然不僵。如志士仁人。经历变故而刚毅独立。凛然不衰者。谓为公传神。惟此数语。发挥引重。足可以不朽矣。何必多也。谨缀而书之。俾揭于表阴。以俟夫百世之公论焉。公讳光远。字彦明。其氏出世德。具在旧表之刻。故此不复著云。
花迁堂朴公(春茂)墓表追记
屏溪尹文献公。既述此文。发挥公忠义。则百世之下。可以徵信也。又况公与赵文烈先生。分师讨贼。同祀于后栗祠。则其匹美齐光。愈可以不朽于无穷矣。太史公曰。名益彰而行益显。岂非公之谓欤。 哲宗癸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7L 页
亥。 赠公谥悯襄。使民悲伤曰悯。甲冑有劳曰襄。 朝家宠奖之典。亦至此而殆无遗馀矣。公之后承。皆室罄力绵。未即树石以表墓前。识者恨之。十代孙鲁冕及其族侄炳圭等。合谋刻竖。俾余追记事实之未及于原文者。附于其左。故略书如此云。
三滩赵公(大春)墓表
余尝过升平。见漾碧亭遗址在江上。问是三滩赵公所筑。而岩有河西金先生及玉峰白公与公同游题名。余摩挲久之。为诵地不忍荒。水不忍废。后十年。公后孙钟德。袖公行迹。来示余曰。吾祖当 仁,明之际。目见乙巳惨祸。绝意世路。守志高蹈。筑亭于漾碧之浒。逍遥自适。若将终身焉。与河西,玉峰从游。相与酬唱。河西诗落魄论心地。忘情酒一杯。即赠吾祖者也。世代既远。文献散逸。生卒及官职履历。不可考。略缀谱牒所载者。只如此。愿赐一言。以图不朽也。余曰。金先生取友必端。又为推许。则见木可以知山矣。且泯迹遁世。不辍其嚣嚣之乐。则其志趣之可尚。岂世儒俗士之所能及哉。又按状曰。公生有俊才。荫补励节校尉。尝言士当利器俟时。躬行孝悌。奉丧祭以礼。处夫妇以敬。教子孙以义。平居无疾言遽色。胸怀坦荡。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8H 页
接人以和。好古励行。为乡党诵慕。此为可据之最。何必多乎哉。公讳大春。字春之。高丽门下侍中璋。为鼻祖。传至玉川府院君讳元吉。文章节行。与圃牧相埒。赐谥忠献。是生讳瑜。副正。当丽季丧纪坏废之馀。前后守制尽礼。入我 朝。屡徵不起。自杜门洞。南下顺天之住岩。即公五代祖也。高祖讳斯文。 赠吏曹参议。曾祖讳智崙。察访。祖讳稳。直长。考讳淑璟。忠顺卫。全州崔三戒。其外祖也。所生父讳淑琦。从仕郎。以行谊闻。公初配延安李氏。参奉 赠参判继长女。甚有妇德。继配玄风郭氏。俱无子。以兄校尉大楠之子懋为嗣。荐除参奉。曰晫。宣务郎。曰𪰙。曰晬。宣教郎。曰安慎之。其子若婿也。曾玄以下不尽录。而曾孙时圣。有至行。墓在顺天府西弓角山金洞之麓噫。向丑之原。高四尺者。是清士攸藏。有来千秋。樵牧其勿蹂躏。可也。
棠溪金公(元重)墓表
古义士棠溪金公殁二百有三十馀年。墓无表。佗人葬虽无表。犹之可也。其公墓而终可使无徵于后耶。公讳元重。字士威。其先庆州人。新罗氏之裔也。世有显人。本 朝。有讳稛。开国功臣。鸡林府院君。再传而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8L 页
为集贤殿副提学新民。当时士友推重者也。曾祖暾。早殁。祖镜明。副司果。考声振。号醉睡。察访 赠参判。妣文化柳氏。领议政琠女也。 万历癸未生公。少聪颖。文艺夙就。内行淳备。父母昆季。甚安之。见光海政乱。彝伦斁塞。慨然谓士君子晦藏之时。随参判公归乡。杜门敛迹。日以养亲读书为事。 仁祖丁卯。虏兵东抢。象村申公钦。陪 世子南下。辟公议军务。逮丙子冬。虏又僭号。大举入寇。 上幸南汉。下哀痛之教。召募义旅。参判公谕公以主辱臣死之义。使之赴难。公洒泪承命。与同堂诸亲。聚粮发丁。共誓以殉国。驰檄列邑。会诸义士。倍道至清州。季弟元立。亦自绫州任所。领兵来合。进果川地。三从弟文贞公庆馀。以督战御史。奏 行在所。上奖叹不已曰。白衣赴敌。诚古之罕有者也。公与贼相持一夜。袭击斩五六百首。贼以为不可轻交锋矣。将向南汉。而闻媾和。遂痛哭罢归。永谢世路。超然自守。以书史代宦达。能安于不求知。其高于人。不啻数层矣。大者如此。小节虽不言。可也。年七十五。而卒于 宁陵丁酉八月二十七日。其为同中枢。以勋嫡特恩也。葬南原府西鸟项山负亥原。从先兆也。配丰山沈氏。郡守阃女。右议政守庆孙。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9H 页
生一男一女。后配昌原俞氏。都事濯女。生三男四女。曰敏道,敏宽,敏省。俱校尉。敏学。柳赜,权大受,辛义嗣生员。杨云举,参奉卢亨命。其子婿也。曰载徽,载璜,载,载珍,载鼎,载衡,载劲,载粹,载沃,载泳。其诸孙也。谒余文者。复经。其十代孙云。呜呼。人之所以为人。以其性则仁义也。以其伦则父子君臣也。公平日所讲。惟在乎此。故洁身于斁伦之时。倡义于国危之际。克行贤父之志。自契于春秋之谊。则在家能子。在国贞臣。此非前人祭公辞乎。噫。斯可以表公之墓也已。
珑斋金公(鲲变)墓表
珑斋金公讳鲲变。忠壮公德龄季父也。墓久无表。后孙将记事以揭焉。秉铉与其族孙寅植,禧植。抱状而来。请甚恳。遂撮其大槩而叙之曰。公性于孝友。自龆龄。承顺不懈。愉容婉色。以养志为务。事叔父。处昆季。敬谨肫笃。门庭之间。常怡怡焉。雅怀志节。不饰边幅。律己接物。少无放过。尝出入于退溪先生之门。又与霁峰高峰松江诸贤。相游从也。晚寓于福川。爱石桥泉石之胜。筑一亭。扁以玲珑。逍遥自适。不慕荣名。世我相忘。而无几微见于色。寒冈郑先生来莅是邑。暇日频访。讨论经旨。盖公虽处嵁岩。而爱人济物之心。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59L 页
未尝不惓惓。对幼少。勉以孝悌之道。语长老。劝以教养之方。时会村秀。设讲诲之。其导迪之效。如方圆应形也。 万历壬辰。告终。距其生 嘉靖辛丑。为五十二。葬于石桥右冈坐酉原。公字会叔。光州人。新罗王子兴光。知国将亡。出遁于光。子孙因家焉。高祖 赠礼曹参议自沉。曾祖 赠兵曹参判文孙。祖户曹正郎珝。三世俱进士。而秉节校尉允孝。昌宁曹氏。进士汉女。其考妣也。公尝升资。为承仕郎。配金海金氏。昆孙女。节孝公克一曾孙也。生三男二女。男德宥。丁酉倭变。倡义殉节。德宏。不仕。德休。武主簿。长房男。南俊,南杰。次房男。南伯,南信。季房男。南鼎,南寿,南耇。曾玄不尽记。忠壮公起义讨贼。一门奔走戎务。忠节相尚。是亦公平日训诲之致也。应多嘉言善行。而不获其传焉。岂不惜哉。惟幸而传者一片石。犹有所可助也欤。
处士李公(亮臣)墓表
广州李君秉瑚。尝从余游。求为文。表其先祖学生公墓。秉瑚质醇。非以私而溢美其先者也。余何以不信其言而辞。按公讳亮臣。字子明。故遁村先生讳集八世孙也。曾大父讳秀莞。内赡寺判官。燕山朝。遁于宝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0H 页
城之大谷。自号养真斋。大父讳惟昌。副司果。考讳允男。忠义卫。俱以文行闻。忠义公娶南原杨氏。士敏女。以 万历己卯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公。禀质奇异。幼已俨若成人。稍长。受书必敬。同学如或踏册。辄戒之曰。圣贤姓名。俱在于此。何敢忽慢。性又不喜侈靡。生长富饶。而身不近锦绣。事亲以孝。病致其忧。丧致其哀。无意进取。惟以书籍自娱。时尔瞻用事。闻公行谊。屡致缱绻。以义斥绝。还讽诸族之趍附者。由是逢彼众怒。而无罅可指。终免其螫。尔瞻子大烨。使人求公玉梅盆。公勃然撞破曰。家有奇巧。大是不祥。见者危惧。公曰。死生有命。岂悬于彼之父子也。徐公凤龄。以诗叹之曰。三十破盆折券郎。万山红树一叶青。盖公再从弟懋臣。亦尚志节。尝赴京试。尔瞻欲擢而觇其所制。遂折券而归之。故并称焉。 天启癸亥年四十五。而以七月十六日终。葬于宝城子蒲谷丑坐原。从先兆也。夫人长兴任氏。生员澍之女。男时远。生员。女适安时弼,尹士遇。曰汉白,汉倬,汉倜。孙男也。曾玄不尽录。呜呼。不系世类。古语也。以余观夫李氏之门。何其异耶。遁村在丽氏之季。见忤逆肫。畏塞以终。公又值昏朝废 母之时。不附贼瞻。而没身嵁岩。盖公所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0L 页
守之不变。与其祖先相配。则真可谓善继而无忝者也。此岂非世类也耶。余于是特表而书诸石阴。以慰其后孙之孝思焉。
赠参议韩公(应圣)墓表
赠参议韩公。烈丈夫也。性慷慨。尝有古人裹马革之志。当壬辰倭变。闻重峰赵先生起义旅讨贼。遂率家僮。杖剑从之。语及国事。声泪俱下。辄诵楚辞。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虽离兮心不惩。曰是吾素所畜积也。时高忠烈讨锦山贼。死于节。公曰。锦是湖南之界首。湖西之咽喉也。沮遏贼势。不若死守此邑。遂为前驱。洒血誓众。众皆贾勇。舍命力战。贼相顾愕尔曰。此真义兵也。挥军暂退。探知其孤立无援。乃大举而至。公奋身冲突。击斩十馀䤋。竟以众寡不敌。遂与赵先生殉义。即八月十八日也。公有忠奴夫胁。潜寻公尸。窃负而归。藏于乡山。呜呼烈哉。公讳应圣。字景期。氏出上党。清城君安襄公终孙。其高祖也。郡守曦寺正。继常护军轴。即公三世。而生员咸阳朴承豪。其外大父也。公生于 嘉靖丁巳。风仪峻毅。勇力绝伦。孝于亲。友于兄弟。见古人忠义之事。击节不已。曰丈夫。当如是。叔父承旨輹。尝谓汝之志如此。必临乱立节也。公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1H 页
捐躯殉国。固非一时办得。则圣人所云求仁得仁者。非公伊谁哉。配南原杨氏。生员洵女。举一男愃。曰起宗庆宗。其所生。而季有学行。公殁时。子幼。未即 上闻。久阙褒崇之典。公议始发于三百年之后。今 上朝累赠至吏曹参议。又 命旌其闾。呜呼。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也。义者。根于人心之所当为。则公之殉身无悔者。非有爵赏之劝。威刑之驱而为之也。然殉义之碑。姓名漏传。是可悲也已。淳昌之栗山枕卯原。即公衣履攸藏也。义色峥嵘。可千秋不磨矣。是为之表。
护军 赠参判郑公(玄升)墓表
郑君奭采。从余游。既久。以其先祖参判公墓。旧有碣石。刻一石朴公文。而字顽难可读。将谋改竖。谒余以记其阴。噫。孝悌。为仁之本。而公事亲克尽诚敬。志物备养。内外艰俱遭于衰暮之年。而执礼行素。毁几灭性。祭奠必务虔洁。终身抱孺子之慕。友爱二弟。家庭之间。和气融洽。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一生用功。在于孝经及击蒙要诀。公之学之行。槩可想矣。岂非名实纯粹。文质彬彬者欤。公讳玄升。字汝远。乌川世家也。以高丽知奏事袭明。为始祖。入本 朝。讳光厚。判书。于圃隐文忠公。为再从祖。至讳以侨。文科。历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1L 页
清要。与金濯缨,曹梅溪友善。燕山朝。忤权奸。退归金山。子孙仍居焉。公曾祖讳昌。武佐郎。大父讳鼐臣。校尉。考讳维城。 赠吏议。号天放子。妣德水李氏。军资正瑀女。栗谷先生。其叔父也。公以 万历戊子十一月七日生。 朝廷举优老之典。特授副护军。阶通政。显庙癸丑八月八日。寿八十六而告终。今 上朝。特赠吏曹参判。配忠州崔氏。 赠承旨守道女。柔以执妇道。正以训诸子。生于丁亥。殁于壬辰。祔公墓左。举四男四女。男震卿。生员。震衡,震明,震平监察。俱有文行。震明出为季父后。女适曹璟,康嶙,金琇,李后常。孙男。璞,金友益,朴世真。长房子若婿也。道载,申佺,池性东。过房子若婿也。尚载,大载,李泰夏,柳仁成。季房子若婿。而尚载为仲房后。曰汉翼。武科。汉明察访。汉柱,汉遇。武科。汉锡生员。曹婿出。曰学曾,锡曾。康婿出。曰相稷。李婿出。内外曾玄。多不尽录。而 景庙辛壬。公曾孙万源。辨尤翁诬。远谪海岛。且后承世益蕃衍。其树德之厚。于斯乎验矣。略缀可徵。用表四尺之封于黄溪大平山午向之原。
云圃李公(霙)墓表
故义士李公讳霙。星州人也。当我 穆陵之世。倭寇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2H 页
构乱。国步西迁。公以遐乡下士。不识君父之面。而激昂慷慨。与子种仁。率家僮百馀。仗义赴忘忧堂郭公再佑阵。极论戎务曰。人无击楫之盟。孰效入关之愿。监缮器械。以利军用。侦探贼情。先机应变。遮截要害。俾不劫掠。事闻 行朝。除参奉。公益奋忠义。以死自誓。郭公议其功。欲报巡察使。公力止之。乱已。筑室于鲁泰山下。自号云圃。日以钓鱼种药为事。飘然有遗世之意。苟非有素定者存。曷能乃尔。公字汝洽。胄于高丽壁上功臣司空能一。累公累卿。至资宪讳圭。始居陜川。讳希檀。 赠通政。娶安东权氏。参奉俨女。无子。子其兄希大之子。即公也。生禀绝异。文艺夙就。八岁。读小学。质问四德之义。长者奇之。博通群经。过眼辄诵。而必务穷格。不为口耳之习。与茆溪文纬。复斋李道孜。大笑轩赵宗道。讲明讨论。用托岁寒之契。性于孝友。温凊定省之礼。饮食供奉之诚。自少而无缺。居丧歠粥。备尽情文。与兄弟欢极埙篪。饥饱寒暖。知同一体。其笃行。源于为仁。故为君赴义。如蹈乐地。公可谓不负皇降之衷矣。公生于 嘉靖丙午。卒于 万历丙辰九月十日。寿七十一。陜之郡北龙溪亥坐原。其葬也。距夫人顺天朴氏巽洞之墓。为三里许。朴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2L 页
氏有妇德。其考名良辅。男种仁。以学行荐。为训导。文德骏,金德宏,金应哲。三女婿也。孙廷稷。参奉。廷龙,廷麒。曾玄以下俱不录。而云仍繁昌。充衍乡里。天道报善。其在斯欤。呜呼。公之行之义。足以扶树风声。而不为时用。灭景嵁岩。没世不悔。此岂非君平弃世。世亦弃君平者欤。后孙炳奎铉佐。从余游。抱状而谒不朽之文。旷感风藻。未忍以非其人辞。略书如右。俾镌诸石阴云尔。
德岩权公(克经)墓表
嘉树之古县竹竹洞。有负艮而阡者。曰故监察权公暨其夫人李氏之藏也。有碣文焉。镜湖处士李公宜朝作也。有云。公能自拔于流俗。专心向里之学。终为岭下名儒。呜呼。斯尽之矣。公讳克经。字守夫。安东大姓。始自高丽太师幸。世袭圭组。入本 朝。有讳嗣宗。吏曹判书。至讳时敏生员。号三槐堂。是生正郎讳逸。正郎生判事 赠左承旨讳汝谦。判事有子曰泓。护军。娶八溪郑氏。府使应禧女。 万历甲辰生公。 崇祯丙午正月二十九日终焉。公生有异质。自幼聪颖。心目所到。学无不能。尝师芦坡李公屹。又从处士曹公敬德。受羲经。往拜寒冈郑先生。先生期许甚重。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3H 页
仁弘尔瞻。斁伦祸国。公发文列邑。欲上疏请诛。此在弱冠时事。则可见公正见夙就。不以祸福为心也。以亲命。虽屈首场屋。亦不屑屑。勤于读书。最力庸学。而旁通诸家。靡不研究。不欲以一艺成其名。深晓易理。又精隶首法。尤翁尝有书。欲与讲解也。 仁祖丙戌。以荐除礼宾寺参奉。升司赡寺主簿。迁司宪府监察。出为沙斤道察访。递归。筑斋于德岩上。守志林泉。安时处顺。乐而忘忧。岂非闻柳士师遗逸而不怨之风者耶。盖公之为学。本于孝悌。事亲也。以无违为主。居忧。哀戚备至。处兄弟。友爱之笃。庭无间言。推以敦宗族。辑乡党。谆谆然诲人。扬善而隐恶。恤人之急。济人之命。而不自以为德。治家有法。临终。以和忍处家。不语人臧否。遗戒子孙。如公之贤。当于古人中求之。而宜为今与后之模范也。李氏籍延安。父县监小白。生四男。鉴参奉。文学气节。克趾先美。锾。通德郎。錀,鍴。其曰持平卢汉辅,金重九,金尚久。三女婿也。孙男万翼,万汇。长房出。万齐,万宜。进士。万有。次房出。万锡,万九。三房出。季房无后。九代孙命熙。从我游。谒以公不朽之图。嘉其追远。不能辞。而撮略事行之大者。题其石面。使后之人。知德岩权公之墓云。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3L 页
赠参议林公(时敏)墓表
惟林氏。胄于平泽君八汲。后有自平泽。移籍淳昌者。曰密直副使仲沇。从高丽忠烈王如元。以功受封焉。太学生先味。当丽社北牖。入杜门洞。殉节。传至进士桧。与静庵赵文正公友善。己卯祸后。遁迹不仕。公其五代孙也。曾祖讳荚。礼宾寺主簿。祖讳大荣。进士。考讳塾。通德郎。妣国姓。河东君裕孙。荣光之女。以 万历壬辰生公。公讳时敏。字子求。为人敦厚。有气节。早从芝峰李公睟光学。闻古人立志行己之事。尤致意焉。光海时贼臣尔瞻。首发西宫之议。乡里嗜利之徒。将群起和附。公严辞斥绝。 仁祖丙子。虏寇猝至。朝家徵兵诸路。公不胜愤慨。与弟兄群从。协谋举义。时李公兴勃,崔公蕴诸义士。檄公同进。至清州界。贼纵游骑截援兵。公奋击却之。闻媾成。归乡。筑室于林泉之上。以 崇祯遗民自号。以为终老计。白江李文贞公敬舆。荐除寝郎。公曰。徒怀敌忾。无所成效。以何颜立于朝耶。辞不就。公性喜施与。赒恤贫乏。无少吝焉。临殁。取称贷文券。命子弟焚之曰。恐汝辈有较于穷交冷族也。尝作遗戒十馀条。以训子孙。 显庙壬子十月。年八十一。而终于廿二日。今 上朝命旌闾。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4H 页
赠礼曹参议。墓在和顺景贤里负亥原。夫人咸阳朴氏祔焉。朴氏考名休。和柔慈惠。壸范咸宜。长子彬有行义。次涤出后季楙。女适承旨辛重挚。孙男。载厚,受厚,始厚,德厚。曰梦弼郡守。辛婿出也。公之幽堂。尚无琬琰之刻。樵牧之过者。为之指点而咨嗟。盖将数百年于玆矣。后孙惧无以传信于久。弼周谒余以不朽之图。余惟公之忠义。可以有辞于永世。故特书此。以为表。
宣务郎朴公(弘远)墓表
昔在 宣,仁之际。夷虏猖獗于外。琏,适起变于内。国步多艰。频事金革。于时。奋忠殉义之士。前后相望。而三世连倡。一节燀赫。未有如宣务郎朴公者也。公大父悯襄公讳春茂。壬辰。与重峰赵先生。起义讨倭。 赠参赞。父梅隐公讳东命。丙子。又纠旅勤 王。效命于茂溪之战。 赠判书。文悯公讳仲林。其先祖也。当庄陵逊位。与其子忠正公讳彭年。校理公讳引年。同日立慬。世称一门七节。灵芝醴泉。必有根源。则公之忠义。岂无所自也哉。公讳弘远。字众巨。平阳人。妣全州李氏。县监义成女。以 万历乙巳三月二十三日生公。学习庭训。早通经传。甲子适乱。梅隐公病。未兴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4L 页
义。时公年甫弱冠。代父收募。得数千人。昼夜并进。同元帅张公晚。获捷于鞍岘。自阵中归省。梅隐公喜曰。于汝一身。忠孝两全也。元帅竟不奏 行朝。只锡铁券而未有爵褒。时议多惜之。 崇祯丙子。北寇深入。梅隐公激率义旅。奔问于南汉。公适以母病不随行。及闻败报。往搜亲尸而未得。日夜号擗。如不欲生。遂以罪人自处。杜门乡山。为终焉计。 显庙己酉二月二十八日卒。寿六十五。窆于清州南八峰山先兆坐午之原。夫人晋州郑氏祔焉。其考曰以谦。生二男。长世琯。次世琦。俱阶通德郎。孙天锡。宣传官。天钟。长房出。天赉,天根,天佑,天龄。次房出。今来请余文者。宣传官七代孙文圭也。呜呼。公世守忠节。妙年挺身。仗义树勋。归而敛迹。不伐己有。此固古人之所难能者也。不幸而遭天地翻覆之辰。沬血饮泣。以殁其世。吁亦悲夫。然迹公平生。庶无憾于天畀之分。斯可以裨世教于无穷矣。请以是用表其墓焉。
从仕郎郑公(德升)墓表
郑氏有讳德升。字汝闻。官阶从仕郎者。笃行士也。金陵志曰。公素性刚毅果敢。自少以小学律身。言行动止。俱有法度。丙子。见时事大变。无进取意。优游閒适。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5H 页
训诲不倦。盖民不兴行久矣。迹公前后所履。可以激扬颓俗也。乌不休哉。公延日人。鼻祖袭明。丽朝名臣。世仍显赫。圃隐文忠公。亦其族也。入我 朝。有讳从韶。遭 庄光之际。代李忠庄甫钦草檄文。禁锢。官止司成。是生讳以侨。弘文校理。燕山朝。以直言忤权奸。退去金山。子孙遂家焉。再传而讳昌武。佐郎。生公之祖讳鼐臣。秉节校尉。考讳维城。号天放子。 赠吏曹参议。妣德水李氏。军资监正瑀女。其叔父栗谷先生也。服膺家训。四德咸备。以 万历甲午四月十二日生公。公早事举业。 仁祖癸亥。中司马。寻罢榜。杜门守志。孝养父母。和颜愉色。顺适其意。结网养鹰。躬自佃渔。极供甘旨。前后居忧。毁瘠踰礼。阕制而犹食素。或遇滋味。辄泫然兴感。与昆季同居一堂。颇有春津之乐。自少至老。庭无间言。盖孝之推也。雅怀澹泊。声色纷华。一切无所好。服食菲恶。安之若命。待人接物。忠信款曲。不饰表𧟊。至事关义理。则片言折之。毅然有难夺之志。乡党莫不敬惮也。 显庙丁未年七十四。以二月一日殁。与其配康氏。同窆于郡西凤溪村后枕酉之原。康氏籍信川。其考正郎 赠判书昱。生后公二年。卒先公十三年。举三男二女。长震邦无子。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5L 页
女婿李珍翰。次震万。尝与蔡翠岩徵河。为尤翁疏辨奸小之诬。取再从侄傪为嗣。季震百。夭。女适崔应乾,李寿龟。曰斗瞻参判。权圭妻。崔出也。曰正秀。李出也。公抱朴含真。不伤天器。自其施于家者推之。亦可以出为世用。而命与时窘。终身嵁岩。不得展其蕴。是岂不悲之哉。公后孙缵基。因其族人奭采。谒余以不朽之文。遂书此以为表。余岂玄晏哉。欲使后人。知为郑公之墓云。
寺正金公(涑)墓表
金氏。为东方氏族之冠。其本皆出新罗王。而以江陵为望者。公之先也。高祖讳谭。上护军。曾祖讳景滉。佥知。祖讳垾。训导。三世以孝旌闾。事载邑志。吾先子文正公。以袁家五公。比而称之。考讳尚锳。 赠承旨。妣江陵崔氏。副尉善一之女。公讳涑。字希道。天资聪慧。文艺夙就。性于孝友。至诚服勤。怡愉顺志。定省之暇。必与群弟。讲读不掇。以为学问不外乎修齐治平。而其道皆本于孝悌。况又吾家世以敦行。闻于乡党者乎。相以继述先美。常勉励焉。王父甚爱重之。前后居忧。哀毁踰制。朝夕展墓。罔以雨雪而旷也。哭讳如袒括。祭需躬自点检曰。与其礼而不洁。不如约而致诚。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6H 页
客地或遇先忌。整衣端坐。终宵不寐。又于国家讳辰。辄行食素。爱弟笃挚。每有酒肉。不集不先食。对床谈笑瀜瀜。有春津之乐也。 孝宗甲午。中司马。 显庙壬子。擢文科。 肃宗辛酉。以副司果。为光城金公万基从事官。录保社勋。升监察。寻拜礼曹正郎。 上以心经释疑。多有讹舛。 命公釐正于文正公。自是累拜两司之职。癸亥。出守文川。为治清简。书如伤若保希泰愿丰八字。作屏置座右。常目自警。及归。行橐萧然。郡民树石追思。己巳。以司仆寺正。黜为济州通判。时。 朝著大变。文正公安置是邑。公日夕往候。尽心奉护。凤谷公赠诗。谢其厚谊。光恩金公镇龟。又谪南来。公痛念时事。与北轩公春泽。唱和以见志。及闻文正公受后 命。设位哭之。丙子。拜司䆃寺正。乙酉七月二十七日。告终。距其生己巳十月四日。为七十七岁。配江陵崔氏。佥知景得女。举二男。以鸣生员。以铉文佐郎。长房男。晋圭生员。女适判书李𥨣相。次房男。复圭。通德郎。曰声协,声正。曰始浩,寅浩。其曾孙与玄孙也。公生长于大贤岳降之乡。从游于文正公之门。其有得于耳擩目染者。可以范俗而需世矣。然不遇于时。罔充志业。乌不惜哉。墓在江陵府南鲁涧先兆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6L 页
下。而夫人祔焉。久不树表。云仍惧无以徵信于百世之下。演采仪南远属不佞为之记。窃念契谊。不敢以不文辞。略缀以归之。使后人。知为鲁谷公之藏云。
药圃赵公(佾)墓表
士有志行醇笃。而不遇以殁其世者。故药圃赵公佾。字伯雍。是也。公玉川人。胄于高丽大将军讳璋。簪组相袭。至讳瑜。典农副正。入本 朝。全罔仆之节。累传至梅窗讳大成。进士讳怡。两世俱为士友所推重。进士公举四子。有曰讳㫾。生讳时谐,时休。时休。出为仲父讳晔后。生讳有俭。与其配闻庆宋氏。暹之女。并以孝烈旌闾。又无嗣。子时谐之孙。即公而讳有吕。及洪阳李氏。炜女。其所生考妣也。公性于孝。左右就养。深得父母欢心。前后丧。哀毁逾制。晨必拜庙。每忌日。致斋静室。不接外人。事叔父。待亲党。敬谨笃挚。营纪丧葬。视其孤如己子。抚养教训。咸得其宜。朋友亦多依以为重也。 肃宗己巳。 仁显逊位。士祸大作。公仰屋长吁。至废寝食。闻 上候违豫。不安在家。出寓山寺。作诗以见志。盖公群行如是卓然。非徒天赋为然也。其得于学问之力。为多。公博习经传。贵践履而不务词章。尝以为十分义理。杂了一分人欲。便是自欺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7H 页
也。往谒寒水斋权先生。先生亟称为南州高士。有欲知公者。盍于斯徵焉哉。虽然。未得以一命施其所学。士之生乎叔世。诚亦可慨也已。庚子十月二十四日。告终。距其生壬辰为六十九。配文化柳氏。生员伟之女。生二男。永命,祺命出后。曰进士安坫张继重李后商。其三女婿也。继配咸丰李氏。进士云骥之女。生一男。奎命。亦出后。曰边海翼吴德汉。其二女婿也。长房男。瑾。过房男瓛珍。瓛五代孙永学。从余游。乞公墓文。余靡足以不朽人者。然窃感公至行。不辞而为之书表阴曰。惟玆带方治北梅岸洞负庚原。是隐德攸藏也。后之过者。其可式焉。
同中枢金公(南琥)墓表
同知中枢府事金公南琥。西原旧德也。言若行。盖谨而难详矣。后孙润珍炯权。谒余以墓文曰。吾祖字君珠。以 仁祖甲子生。殁于 肃宗癸巳。天赋纯粹。事父母以孝。处昆季以友。乡人士举其行治于营邑。寿跻九耋。蒙 朝家优老之恩。载于谱牒者。只此数语。而志业风裁。不少槩见。是所恨焉。又曰。我金系出新罗敬顺王。以清州君锭。为鼻祖。入我 朝。讳麟。都承旨。好直谏。黜为长兴府使。仍居焉。其孙讳大畜。司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7L 页
与静庵先生。同被己卯士祸。是公六世祖也。曾大父讳光润。 赠司仆寺正。大父讳成章。主簿 赠左承旨。考讳器元。 赠户曹参判。皆以公推恩也。承旨公宣祖壬辰。殉节于倭变。参判公 仁庙丙子。倡义于虏乱。妣金海金氏。郡守玖女。配珍原朴氏亨吉女。贞淑有闺范。生二男一女。男世亮世温。女适金鼎禹。曰泰益。长房出。曰泰恒泰秋泰运。次房出。今至六七世。子姓蕃衍。岂非吾祖积累之报欤。墓木已拱。尚无短表。是又后承之责也。愿得子一言以为重。余累辞而恳愈笃。遂感其诚。书此以归之。呜呼。长兴獐项之麓向巽之原。高四尺者。非等閒培塿也。后之人无或夷其上。
赠参议金公(成道)墓表
光州治西芚山之下。有睾如之丘。此故笃行之士金公讳成道所藏也。公生而颖悟。性于孝。幼失慈颜。恒抱至恸。每哭讳。思慕如袒括。事其父殚诚。饮食居处。无不顺适。亲癠。尝粪甘苦。以验剧歇。斫指灌血。用延危喘。问医夜归。有虎导前。人咸谓孝感所致。及丧。哀毁几不全。三年庐墓。虽隆寒。必斋沐省扫。当膝处。砌莎成坎。养继母李氏。尤极滋味。李氏每称以孝子。又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8H 页
与昆季。友爱弥笃。一乡举其行谊。道伯累欲启 闻。公力挽而止。此可见公之不疚内省也。公以 肃宗甲午九月六日卒。距其生辛卯。为七十四岁。与夫人宣氏。葬于坐子之原。后四十五年。 英宗戊寅。始命旌闾。 赠户曹参议。公字汝圣。素泉。其号也系出驾洛国首露王。阅罗丽入本 朝。有讳克一。诚孝感兽。私谥节孝。至直提学讳骏孙。与其弟文悯公驲孙。同被士祸。即公七代祖也。曾祖讳伯甫。祖讳德镒。进士。号遁庵。考讳佑训。五卫将。妣大丘徐氏。谨南女。宣夫人籍宝城。其考寿南也。二男长振昌。次振兑。同中枢。孙男。世渭世卓。长房出。世英及八得九得。次房所后。与侧出。而今来请余文者。世英曾孙东镇也。夫孝为万善之本。而公之实行。焯焯者如此。岂不诚一乡之善士哉。昔欧阳子表周尧卿墓曰。礼之失久矣。居丧者。惟仕宦婚嫁不为。此法令之所禁尔。其哭泣之节。居处之别。饮食之变。皆莫知其有礼。故吾于周君。有所取也。若使公得遇欧阳子。则其所取必不在周君之后也。聊书此俾归篆焉。
默窝金公(浩)墓表
金公浩。字景源。自号默窝。灵光人。世居长兴。公生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8L 页
异质。英秀凝重。外宽而内刚。乐善疾恶。挺挺有气槩焉。文艺夙就。屡举乡解。辄屈于公车。既而又不屑也。时农斋李公翊。谪居是郡。公与弟潪。请学而师事之。及李公殁。办具袭敛。治丧如礼。仍从陶庵文正公游。契谊深重。自是趍向益正。潜心经籍。探赜义理。以教授后生为务。每春秋。讲习乡饮礼。相揖仪。耸动瞻聆。矜式乡邻也。性笃孝友。在幼。见节物异味。必怀归以献父母。早岁孤露。常恨不克终养。哭讳哀慕。如袒括。每月朔望展墓。不以风雨废。又尽追远之诚。凡系先事。无有遗憾。昆季相爱。庭无间言。以弟早夭。未就志业。为深痛。待族戚。曲致恩意。济其贫病昏丧。如不及。喜施与。不以贵贱贰视。尝司量田之任。不欲受人之怨。以其馀结。归于己土。乡党皆称廉直。治家有法。崇俭约。戒纷华。脱略世事。朋樽日适。一室图书。陶然自乐。常慕古人节行。慷慨激励。虽达官要人。心知其不善。视若浼浼。以故终身轗轲。而卒于 英祖戊申六月二十二日。距其生 显庙辛亥。为五十八岁。葬于府东生阳右麓坐子原。金氏其源。盖出新罗王。籍灵光。皆祖高丽典书文敬公台用。自是冠冕烜赫。本 朝有讳㻶。吏曹参判。 庄光之际。遁迹湖南。其孙讳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9H 页
光远。游静庵先生之门。己卯祸。谪海南。后 赠吏曹判书。三传而讳汝徽。通德郎。是公曾大父。大父讳总。考讳寿五。妣海州崔氏。宗海女。公娶广州李氏。忠义卫汉演女。遁村集。其先祖也。阃德咸备。生三男。应键,应铎 赠寺正。应相。孙曰梦麟,梦奎,梦喜,梦表。长房出。梦益 赠承旨。次房出。梦岳。季房出。曾玄以下具不载。而世益蕃衍。是公躬修有积。天其报施也欤。后孙汉文。状公行。请铭于余。余曰。公之行义。自不朽矣。奚待余言。汉文曰。虽然。愿有述焉。余窃服公风节。遂缀辞如右。俾镌诸表阴。噫。后之人。庶可以徵公也夫。
同知李公(阳胤)墓表
河东府东冠谷之冈。有如马鬣封者。此故笃行之士同枢李公阳胤之藏也。公字喜淑。系出陜川。文质公讳芮。其先祖也。公生有异质。善事父母。怡愉顺志。家甚清贫。而甘旨未尝匮乏。病致其忧。衣不解带。求药以归。忽有感物之异。及丧。庐墓寝苫。哀号洒泪。莎草为之枯。乡邻咸称其孝。晚岁卜筑一亭。名之曰二嚣。觞咏自娱。不求人知。年过大耋。进阶通政嘉善。推恩赠曾大父讳时芬。军资监正。大父讳㻶。兵曹参议。父讳东祯。户曹参判。妣南平宋氏。贞夫人。天之报善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69L 页
道。其在斯欤。 正宗甲寅八月一日。告终。距其生甲申。为九十一。公有前后配。河东郑氏。德谦女。生𦡧,。骊阳陈氏。士相女。生膉,胜。孙继天。曹命晔。其女婿也。孙男曰元复,元穆,元汲,元得。呜呼。孝者百行之所从出也。公于是焉尽分。既笃内行。则此足为不朽于永世。故今因其后孙炳斗炳奎之请。略书梗概。俾镌诸石阴云尔。
东湖林公(之穆)墓表
葛川林先生。与弟瞻慕堂讳芸。讲道安阴。彬彬有西河之俗。遗风馀韵。不沫于后世。公。瞻慕堂八代孙也。承袭先训。孝友为政。自幼已知事亲之礼。先意承顺。克敬克勤。虽居异室。不私其财。躬极滋味。邻里咸称之。前后居丧。哀毁逾制。身不脱绖带。足不到闺门。省墓不以寒暑或废。哭讳如袒括。先期一旬。沐浴致斋。友爱昆季。日会一堂。和气融泄。颇有春津之乐。推以处宗族。接朋友。各尽其宜。家庭之间。人无间言。一出场屋。见其奔竞。心深耻之。遂谢公车。筑室于泉石之间。扁以东湖。整衣冠端坐。研究经旨。尤致力于曾思之传。老益罔倦。其行义不出于身家。而未得展布者。是岂不可惜也哉。公讳之穆。字君敬。恩津人。以高丽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0H 页
判书绩。为初祖。传绪蝉嫣。至瞻慕堂先生。益显。生讳承信。号西涧。克绍家学。不求荣进。四传而有讳东靖郡守。泰夏,宇俊,光履。即公四世。而坡平尹氏。圣老其外大父也。公以 英庙壬申十二月二十日生。寿为八十一。而没于 纯祖壬辰十二月二十五日。葬于深洞鞍曲岘向午之原。配居昌慎氏。师瞻女。生于丁卯。殁于甲戌。祔公墓。举一男一女。男缵源。女适朴庆八。曰秀泰,河伯运,梁成源,田秉淳。孙男若婿也。玄孙基洪。从余游。以公墓文见托。余非玄晏。而义不敢辞。略缀以归之曰。敦行孝义。不求人知者。其后必昌。吾将验于公。故用表其墓。
处士李公(在浩)墓表
近世峤南。有殖学砥行。沈晦以没身。长为乡党所痛惜者。曰故处士李公讳在浩。字善养也。公星山人。祖于陇西公讳长庚。历丽氏。至本 朝。赫世蝉嫣。比颇不振。曾大父讳斗文。大父讳春禧。以寿阶嘉善。考讳震秀。妣晋阳河氏。知中枢大洽女。公以 英宗乙未七月十三日生。聪慧夙成。七岁。能属文。早事举业。累解而不利于省试。作诗以见志。遂入两白之间。筑山斋于幽绝处。日以圣贤书为娱。潜心研究。殆忘寝食。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0L 页
一切世味纷华。泊然无所好。尤精于易学。尝曰。太极动静之理。卦爻悔吝之戒。无非修己切要之道也。笃于内行。定省之礼。居丧之节。既尽其诚。推之友爱。至及亲戚。其训诲后进。必以孝悌忠信。所与游。皆端士。屡空而不以为忧。人或问之。辄曰。我有图书一架。足以当梁肉。癖于山水。探历不倦。喜诵朱夫子远游篇。尝慕曹文贞,韩录事遗风。往来头流之下。高尚其志。不求人知。公天质之美。固有过人者。而自守之笃。亦可见矣。年六十四。以 宪宗戊戌五月三日。告终。而尝著居观录及庸学难疑解。藏于家。其一生精力。尽在于是云。葬用卫人之礼。与夫人双坟于丹城石台山坐甲原。夫人延日郑氏。泰圆女。无嗣。以弟大浩子根培为后。女适金若天。呜呼。公文学才猷。不独为一乡之善士。而生乎季世。不得以一命试其所蕴。太史公所悲岩穴之士。非公而伊谁哉。根培氏。以公不朽文。远徵于余。而其容戚。其言哀。固辞而请益勤。遂略书以归之。俾刻于表阴。而因戒夫牧童樵竖曰。尔毋或歌吟而踯躅于此。此乃南塘处士李公之藏也。
祥山林公(在厚)墓表
龙冈县祥峰之下。有读书淑身。不求人知者。曰林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1H 页
讳在厚。字圣德。生禀异质。端重聪慧。幼不妄戏嬉。见者咸称为受道之器。及就学于塾师。不烦提督。而文理日进。沈潜六籍。兼治博士业。而于得失澹如也。性笃于孝。十岁。丧其父。哀动傍人。终身含恤。竭力事母。志物俱养。遇时新之果。辄奉而献焉。致忧致哀。一遵古礼。疏食三年。不脱绖带。友爱昆季。敦睦亲戚。恩意曲尽。是皆为政于家者也。晚归祥山。筑一精舍。恒处其中。委身于圣贤之书。循环讲读。尤致力于小学心经。如诵己言。其所为学。用工于朴实头。而潜光遵晦。不遇于世。此非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者耶。公蔚珍人。以高丽尚书蔚陵君讳祐。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成茂。以文学显。讳德文。以忠义著。至讳孝达。亦邃于儒术。 赠判决事。曾祖讳挺蓂。同中枢。祖讳东彩。考讳以枢。克世厥美。以寿除佥知。妣南阳洪氏。汉晟女。公其第三举也。以 元陵壬午二月二日生。年六十。而卒于辛巳四月十七日。葬于新井坊龙水山向午原。配金海金氏。大吕其考名。生二男三女。男道清,道津。曰赵在协,李喜檃,朴观规。其女婿也。孙永初以公墓无显刻。谒文于余。噫。孝悌为本。济以学问。以此行己。终老林泉。而不歉于心。苟非有素定者存。曷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1L 页
能如是。余忘其猥而书石以表之。
赠教官崔公(光弼)墓表
崔正言秉镇。以其曾祖考表文见托曰。吾祖实行可徵者。有道儒之褒状。侍郎李公应辰。又铭其碣。斯可以不诬矣。仍授其状。状曰。故学生崔光弼。诚孝卓越。行谊纯至。至老养亲。常有甘旨。左右服勤。愉其色。怡其声。无违亲旨。及遭内外艰。茹素六年。未尝见齿。依近松楸。朝夕省墓。祭祀之礼。极致诚敬。早业功令。才名藉甚。而晚知穷达有命。不复应举。守分读书。其廉洁之操。谨厚之行。为乡人诵慕。且碣文曰。关北人文晚开。王化未易均被。而孝友笃行。往往有首善之地南方名教之乡之所不能及。公鹤庵旁裔也。尤庵先生志鹤庵伯父之墓。称其孝曰。不系于所生之地。系于均赋之天。公其胚胎前光。绳绳为孝子耶。抑不关世类。不囿风土。只得于天命之性。如先生所云耶。愚谓继志之美。秉彝之懿。俱不可诬也。余读之而窃叹曰。有是哉。天降之衷。既无彼此。则因性而致之者。岂有区域之别乎。如公者。真一乡之善士也。圣人所谓十室必有者。良有以也。又按其先德与子姓之系。则曰氏出海州。高丽名儒文宪公冲。其远祖也。其后自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2H 页
添。自丰川。谪徙北边。遂世为会宁人。至主簿讳彦英。壬辰倭变。起兵讨鞠景仁。有功。 赠户曹判书。其孙惺。是鹤庵文简公之兄。即公六世祖也。曾大父讳万仞。大父讳齐河。父讳奎采。寿阶副护军。妣广州李氏。知中枢载哲女。公生于 英祖丙申七月四日。卒于哲宗癸丑五月十三日。寿七十八。葬于丰山昌道岭坐卯原。配尹氏祔焉。有五男基衡,东衡,得衡,运衡,达衡。曰志升,志恒,志陟,志翰。基衡出也。曰志尚,金哙得,朱南燮妻。东衡出也。曰志福,志善,志焕,志敬,吴钟彬妻。得衡出也。志焕。为达衡后。曰志炳,吴秉默妻。运衡出也。曾玄多不尽录。而秉镇擢增广文科。屡经台谏。其子泳龙。亦登文科。此其天不报于其身。而裕于其后者也。足可为为善者劝。公字景淑。今 上壬辰。褒赠童蒙教官。以是题其墓云。
掌令朴公(东龟)墓表
朴姓。远出新罗王。而氏咸阳者。皆本于高丽礼部尚书善。自是连世显赫。入本 朝。有曰。弘文正字以洪。己卯祸后。遁于昌平。子孙遂世居焉。曰瓒。以孝闻。是公曾大父。曰镇健。曰圣洙。是公祖及考也。妣清州韩氏。学祖女。公天资颖悟。艺业夙就。尝痛其父治经无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2L 页
成。克述其志。老而弥勤。六十九。始登第。隶槐院。权知副正字。旋以成均典籍。历礼曹正郎。司谏院正言献纳。吏曹佐郎。出补参礼察访。入为持平。兼带春秋馆记注官。寻移掌令。甲戌。以邦庆。用优老恩。加通政。时公家食久矣。遂赴 朝上疏。陈敬天恤民之说。仍请复万东庙曰。我 朝之于皇明。有万世不忘之恩。而有万世必报之义也。盖公所守之正。于此可见矣。公讳东龟。字洛瑞。东溪。其自号也。以 正宗己未十二月二日生。寿七十九。而告终于今 上丁丑十月五日。葬于县北寻芳洞坐寅原。聘青松沈氏。 赠参判相永女。治家俭勤。孝顺克备。先公十二年而殁。有一男二女。男至德。女适郑淞,高爰相。至德男。在大,在夏。女适韩东杓,高昌柱。曰海翊,海翔,海翯,李承烨。郑婿子若婿也。曰光俊,金永秀。高婿子若婿也。呜呼。公内行务敦。原于孝悌。以至训子侄。处宗族。各得其道。取友必端。与校理郑公。参判郑公瑬。同里契好。又从游奇芦沙正镇之门。见被奖诩。昔圣人论人之善。而必本于师友。厚之至也。其公之谓乎。公尊慕我伯父。尝有执鞭之愿。故公之胤子。使不佞题其墓。不佞不敢辞。略书以归镌焉。噫。数尺之石。曷足以不朽公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3H 页
进士 赠参议李公(东乔)墓表
李君直铉。以其先祖进士 赠吏曹参议公墓。久无显刻。是惧。属不佞曰。愿有表也。噫。公尝游于李陶庵,尹屏溪两先生门。得蒙奖许。斯可以不朽。奚待乎腐笔。屡辞益恳。遂为之叙曰。公讳东乔。字直卿。陜川人。其系始出庆州。有尚书令开。当罗季。罔仆于丽。避徙江阳。而仍贯焉。曾大父讳迥。以学行。荐除都事。大父讳栽阳。寿阶折冲。考讳之英。 元陵戊申。讨贼树勋。赠吏曹参议。妣坡平尹氏。熙平女。公天资颖悟。幼受小学。必欲体行。事父母。志物俱养。参议公嗜生雉。公设机山径。不使乏绝。遭忧毁瘠。欼粥终制。每日展墓。不以风雨废。辛酉。中司马。以泮儒。承 命侍讲。屡蒙衮褒。特赐经书。公自亲没后。无意荣途。以晦名其窝。整襟危坐。取退溪圣学图。栗谷心性说。潜心玩索。其于务外为名之事。一切不留于心也。丁亥十一月十九日。告终。上距生年 明陵壬辰正月二日。为五十六。后以道儒上言。蒙此特 赠。葬于草溪武陵向卯原。从先兆也。配密阳孙氏。益成女。各窆于陜川梨岘。二男浩,濯。长以孝著。一女适林光德。公笃行清操。足为峤南之善士。而不为世用。身命俱堙。岂不可惜。余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3L 页
表而书诸石阴。以为后人考焉。
赠淑夫人金氏墓表
赠吏曹参议闵公周显。有贤配。曰 赠淑夫人金氏。系出义城县。兵曹参判夏权。寔为高祖。曾大父讳炰。大父讳重九。俱通德郎。考讳汉辅。妣顺兴安氏。福圭女。夫人以 纯祖壬申至月二十一日生。天性静贞寡默。自在室。有令仪。及归公。事姑与公。一以孝顺。食贫无怨。勤俭有节。训子女。待亲戚。各尽其道。和气盈室。邻里感叹。其淑德之著于闺壸者。槩如此云。今 上戊辰十一月二日。年五十七而终。翌年二月。葬于怀德三政洞右麓辛坐原。是闵氏族位之山也。闵氏骊兴大姓。祖于左赞成立岩讳齐仁。至讳镇埏。 赠教官。讳履洙。讳百干。 赠司仆寺正。即公三世。而公墓屡迁。完窆于沃川阳南遐川士清岘。以孙贵。推恩赠。夫人封诰。亦如例。举五男一女。男致纯府使。致贤致章监察。致元都事。致贞监役。府使,都事。俱出后。女适都事赵相熙。孙男京镐文参判。城镐进士。金云培县监。申性均校理。致纯子若婿也。常镐,纲镐,德镐,金容默。致贤子若婿也。相镐,晋镐。皆进士。沈在琦,李承益。致章子若婿也。宗镐。致元子。馀及致贞子女。皆幼。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4H 页
呜呼。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夫人德美之行。裕其后昆如此。亦可以为为善者劝也。府使君将竖表石。俾余识其阴。顾以世好。辞谢不敢。略书如右。不能尽其揄扬。可愧也哉。
监察韩君(千凤)墓表
岛夷乱我小华。勒令剃发。州郡慑莫能制。时韩君千凤。教授永兴府。府伯赵斗铉。请君议其从之。君厉声曰。以国禄之臣。不忧宗社之危。欲行夷狄之道耶。袖出自警之文以示。伯夷登山。鲁连蹈海。死义死节。臣民大义。而叱责不已。府伯怒而击床以为此意。当驰告于庙堂。君其往争于 殿庭。君曰。直士。虽鼎镬刀钜。甘受如饴。何惜数寸之颈。以遗万世之耻耶。即日弃任归家。君之志节所尚。可谓得乎麟经之旨。而足以警一世之颓俗也。君字圣气。系出清州。以高丽开国功臣威襄公兰。为鼻祖。传至安川府院君卿。为我太祖国舅。世袭簪缨。高祖讳泽明。 和陵参奉。曾祖讳宗麟。祖讳协。邃于易学。考讳致彦。妣江陵刘氏。宽浩其父也。君生禀聪慧。文艺夙就。凡看经史。过眼不忘。笔亦敏劲。未弱冠。声闻藉甚。敦行孝悌。养亲克顺其志。友于弟妹。物无自私。推及亲戚。赒穷恤贫。尤急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 第 274L 页
婚葬。于知旧亦然。治家有度。务笃恩义。巫觋符章。禁不入门。乡俗素昧冠昏。君常慨叹曰。礼节不行。伦彝不明。躬行于家而教成于乡矣。今 上戊子。拜司宪府监察。告终于庚子四月二十四日。距其生 宪庙癸卯十二月三日。寿为五十八。葬于永之府此大兴里向午原。配安东张氏。明殷女。庄襄公哲。其远祖也。举一男五女。男灿奎。 智陵令。女适金泰元,车成七,刘元钟,金凤晋,金舜镛。曰镛,键。孙男。而馀并幼。君从子东奎。尝以君之命。从余游。获闻君之行谊者。稔矣。东奎谒以树经之文。懦衷攸激。不克终辞。力疾而为之书。以表其阡焉。铭曰。
眷玆大兴之原。维岳崇崇。维水泱泱。戒樵牧勿踯躅。此非无名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