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云养集卷之十二(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书牍下(共二十四。录十九。)
书牍下(共二十四。录十九。)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3H 页
答申洌陵书
朱墨倥偬之中。每荷先施之宠翰。老人精力。不能及此。亶由知旧钟情。根于心肺。不待勉强而为之者也。诚可感叹。胤君大阐。贺已晚矣。弟于世庆吊都阙。不敢以人事自处。想蒙恕谅矣。然吾兄之低首荫途。出于不获已也。老骥伏枥。尚有腾踏天衢之想。今焉让头于少年。能不愤愧乎。近与石云,兮居论此事。閧堂大笑。想此时耳根好痒矣。书发在饯春日。今将饯夏矣。更请篆体安旺。雨泽频洽。果符歧麦之占否。区区为颂。弟依旧一枯禅。与兮居,石云约以间一月来会。辄信宿而散。依然有昔日日下徵逐之风。穷途乐事。无踰于此。家豚闷弟之衰老久羁。旁无省视。僦寺前一屋。拟携眷来往。情理则似然。而聚眷之乐。添累之苦。苦乐计当相半耳。昨得韦堂书。又有与弟梦会之事。弟虽匏系一方。其神则无所不往。不知冰心堂上(洌陵时任灵山。冰心堂灵山听政之所也。)太守威仪何如。亦将一往。讨饮官酒。泠然御风而返。岂不快哉。好笑好笑。琼章信笔写来。画出弟之近状。可谓笔下有神。次胡奉呈。不足供一粲也。
答李韦堂书
海滨长夏。溽暑困人。方昏昏欲睡之际。有人来致京信。开椷遍阅。内有盛翰一幅。如披沙见金。睡意顿清。藉审此时。经体贞穆。阖署均庆。仰慰何极。想庞公不入城市久矣。栖迟衡门。老不改乐。引领北望。恋德深深。今年雨旸均适。峡农颇有秋成之望否。吾侪垂老。志气摧颓。惟日吃两盂饭。则无他营为。推此可验大同之常情。始知忧国愿年丰。为深历世故之言也。弟一缕残喘。优贷于 恩波之中。至今视息犹存。家豚以乃父衰老。不可旷侧。僦得寺前一草屋。拟率眷来往。朝夕省视。京乡知旧多劝之者。弟亦不便禁止。听其所为。
朱墨倥偬之中。每荷先施之宠翰。老人精力。不能及此。亶由知旧钟情。根于心肺。不待勉强而为之者也。诚可感叹。胤君大阐。贺已晚矣。弟于世庆吊都阙。不敢以人事自处。想蒙恕谅矣。然吾兄之低首荫途。出于不获已也。老骥伏枥。尚有腾踏天衢之想。今焉让头于少年。能不愤愧乎。近与石云,兮居论此事。閧堂大笑。想此时耳根好痒矣。书发在饯春日。今将饯夏矣。更请篆体安旺。雨泽频洽。果符歧麦之占否。区区为颂。弟依旧一枯禅。与兮居,石云约以间一月来会。辄信宿而散。依然有昔日日下徵逐之风。穷途乐事。无踰于此。家豚闷弟之衰老久羁。旁无省视。僦寺前一屋。拟携眷来往。情理则似然。而聚眷之乐。添累之苦。苦乐计当相半耳。昨得韦堂书。又有与弟梦会之事。弟虽匏系一方。其神则无所不往。不知冰心堂上(洌陵时任灵山。冰心堂灵山听政之所也。)太守威仪何如。亦将一往。讨饮官酒。泠然御风而返。岂不快哉。好笑好笑。琼章信笔写来。画出弟之近状。可谓笔下有神。次胡奉呈。不足供一粲也。
答李韦堂书
海滨长夏。溽暑困人。方昏昏欲睡之际。有人来致京信。开椷遍阅。内有盛翰一幅。如披沙见金。睡意顿清。藉审此时。经体贞穆。阖署均庆。仰慰何极。想庞公不入城市久矣。栖迟衡门。老不改乐。引领北望。恋德深深。今年雨旸均适。峡农颇有秋成之望否。吾侪垂老。志气摧颓。惟日吃两盂饭。则无他营为。推此可验大同之常情。始知忧国愿年丰。为深历世故之言也。弟一缕残喘。优贷于 恩波之中。至今视息犹存。家豚以乃父衰老。不可旷侧。僦得寺前一草屋。拟率眷来往。朝夕省视。京乡知旧多劝之者。弟亦不便禁止。听其所为。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3L 页
然贫家事力。难于致身。延拖至今。遂值炎潦。计当于凉生后来聚矣。虽暂来聚。亦非久计。十口栖屑。无安顿之处。萍梗身世。自顾可叹。来示梦会一事。又续幽兰旧缘。诚非偶然尔。但恋主催老一语。是何等精忠。如弟负累见逐之人。尚可开口作此话耶。乃知入梦之人。非真云养。好呵好呵。(韦堂书云梦与公相晤。公戚然曰吾恋主催老。)向来别幅。为令郎事仰勉。极知迂阔。如使干进慕势之人见之。必唾之而不顾。乃蒙犁然印可。五载无官。恬乎不以为意。非徒见处自高。宇量甚弘。令郎定是远到之器。阶庭宝树。敢不为高门贺也。迨此閒暇。须用力于学问。浸深灌溉而培养之。则将来需用。讵可量耶。琼什奉和。土缶之音。不足以赓云门耳。挥汗潦草不备。
与徐敬夫别纸
月初家儿自京还。言间逢花洞尹主事。以为癸未年间。弟短其叔丈藕于湖南绣衣。丈藕以此颇见困于绣衣。后绣衣觉其非。以弟书出示丈藕。丈藕于是乎知弟之所为。心怀慨然。为其子侄。安可释憾。噫此何言也。往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乎。今日胸中。都无嫌芥于丈藕。何以当日有此阴伤之举也。弟虽百无一能。性本柔懦。善于恕人。其君子乎。虽于我微有不平。何可较也。其非君子乎。又何必深责。以此立朝十馀年。有公嫌而无私憾。此兄之所稔知也。况于丈藕乎。况于阴嗾乎。往日或见时宰托方伯绣衣。以其爱憎褒贬守令。弟常深恶之。今乃以时宰自处。而为此平日深恶之事乎。湖绣之出也。自谓秉公。径情直行。举措轻快。弟实不敢有嘱。苟有所嘱。不能救切姻之长兴。(尹承旨元克以长兴事。被劾于绣衣。)乃搆无罪之顺天乎。且湖绣虽曰无情。断无以弟之不美之书。露示丈藕之理。此言何为而至哉。尹主事必有承其阮丈之教。丈藕必有所见之书迹。皆非谬言者也。此岂非难明之事乎。弟在顺天时。乡儒有李秉庸,梁显默。好事者也。为言邑志之刊。已百馀年。请迨此续刊。弟颇喜此等事。乐闻而许之。及递归后。闻其鸠财之际。事多挟杂。又已经勘于丈藕。弟闻之不胜惋叹。悔之何及。苟以古法绳之。罪在于我。尚何梁李之足云。使我当丈藕之地。严治梁李。断不可已。何敢以此挟一毫怨丈藕之心乎。弟虽极不肖。犹
与徐敬夫别纸
月初家儿自京还。言间逢花洞尹主事。以为癸未年间。弟短其叔丈藕于湖南绣衣。丈藕以此颇见困于绣衣。后绣衣觉其非。以弟书出示丈藕。丈藕于是乎知弟之所为。心怀慨然。为其子侄。安可释憾。噫此何言也。往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乎。今日胸中。都无嫌芥于丈藕。何以当日有此阴伤之举也。弟虽百无一能。性本柔懦。善于恕人。其君子乎。虽于我微有不平。何可较也。其非君子乎。又何必深责。以此立朝十馀年。有公嫌而无私憾。此兄之所稔知也。况于丈藕乎。况于阴嗾乎。往日或见时宰托方伯绣衣。以其爱憎褒贬守令。弟常深恶之。今乃以时宰自处。而为此平日深恶之事乎。湖绣之出也。自谓秉公。径情直行。举措轻快。弟实不敢有嘱。苟有所嘱。不能救切姻之长兴。(尹承旨元克以长兴事。被劾于绣衣。)乃搆无罪之顺天乎。且湖绣虽曰无情。断无以弟之不美之书。露示丈藕之理。此言何为而至哉。尹主事必有承其阮丈之教。丈藕必有所见之书迹。皆非谬言者也。此岂非难明之事乎。弟在顺天时。乡儒有李秉庸,梁显默。好事者也。为言邑志之刊。已百馀年。请迨此续刊。弟颇喜此等事。乐闻而许之。及递归后。闻其鸠财之际。事多挟杂。又已经勘于丈藕。弟闻之不胜惋叹。悔之何及。苟以古法绳之。罪在于我。尚何梁李之足云。使我当丈藕之地。严治梁李。断不可已。何敢以此挟一毫怨丈藕之心乎。弟虽极不肖。犹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4H 页
不至于是矣。既而湖绣出。梁李二人惧以前事。重被绣勘。千里专人。乞得一诵。弟固忿其所为。而穷途乞哀。亦复可怜。为其一时任使之情。作书与之。盖出于塞请而已。其书辞久已忘之。然必云梁李不为无罪。本邑乡风。倾轧太甚。见人小疵。增衍敷益。一以挤陷为务。不可尽信。且闻已经重勘于本官云。乞加斗护。幸免重勘之意也。大略必不出于此。弟方不暇于自护其短。何暇短丈藕乎。绣衣与丈藕合席之时。出示弟书云者。必此书也。丈藕之意必以为梁李某所爱护。而我曾严治某。必有憾而托于绣衣。前日绣衣之无端寻事者。无乃以此耶。以意度意。转辗深入。遂以我为挟私阴嗾之人。呜呼。岂不冤哉。弟与丈藕臭味虽同。过从甚少。惜乎其不知我也。昔在稷下师门。弟以先辈耆德事丈藕。后与先阮府絅堂公会晤。话到三分。其一分则及于丈藕。弟于丈藕。向往有素矣。若丈藕之于弟则晚交而稀见。故其相知之道。容有未尽。何以言之。弟与丈藕虽云晚交稀见。非一时市交之比。朋友之道。直截而不匿怨。当湖绣之出示弟书也。若使絅堂公当之。必驰书责我。有则款服。无则自明。开其自新之路。涤其胸中之芥。今不然而泯默不露。置之䵝味之中。经历八九年。使我矇然不知有此事。此以市交待我也。以不可近待我也。弟安得无憾于丈藕乎。弟于絅堂公。心诚好之。故凡絅堂公所好之人。无论知与不知。弗亦无不好之。此心至今不变。何独于丈藕而阴售其残忍薄行无耻之事。他日何以见絅堂于地下乎。交承间不相得。每出于臭味不同声气不接之地。弟与丈藕。臭味果不同乎。声气果不接乎。此言何为而至哉。虽然向日诸公皆不在。参證路绝。今无可言。弟亦非久住之物。泉台之下。当与絅藕两公。鼎坐论办。一笑而破惑也。
答沈钟山(英庆)同敦书
钟山丈丈大人执事。春间介印嵋亭。呈览鄙藁乞评。即蒙奖借过实。惧不敢当。兼示大作秋怀等诸篇。如获拱璧。附陈忻谢之忱。八月望间。紫泉老人袖传四月出下函。犹亹亹于鄙藁。真若有可取者。捧读数四。愧慰交集。伏惟丈丈大人望尊三达。名重一乡。得其一言之褒。宠踰华衮。今以巴渝之音。猥许
答沈钟山(英庆)同敦书
钟山丈丈大人执事。春间介印嵋亭。呈览鄙藁乞评。即蒙奖借过实。惧不敢当。兼示大作秋怀等诸篇。如获拱璧。附陈忻谢之忱。八月望间。紫泉老人袖传四月出下函。犹亹亹于鄙藁。真若有可取者。捧读数四。愧慰交集。伏惟丈丈大人望尊三达。名重一乡。得其一言之褒。宠踰华衮。今以巴渝之音。猥许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4L 页
登歌之列。使后生少年辈见之。得无认真而迷于趋向乎。昔唐宋人士谒先进大人。必以诗文为贽。此皆自鬻而有求者也。如累生者罪负如山。头颅已判。无所可鬻。亦无可求。徒以放逐荒滨。岁月既多。习静空山。万念都灰。惟文墨旧习。未能尽遣。每兴怀所到。率然有作。陈腐荒秽。不直一文。见之者皆唾而不顾。四望蹰躇。无可鬻之处。乃今得一鬻于丈丈矣。穷途垂死之人。得有海内一人知己。尚云无憾。况见知于先生长者。岂不为暮年光华乎。去月令抱进士兄弟。联骑过访。瑶林琪树。照耀席上。久之犹未能忘也。累生秋冬来。疾病缠绵。稽谢至此。不胜主臣。尚祈岁时之交。向用多福。眉寿无有害。不备。
答黄紫泉(钟教)书(壬辰)
向呈风水说。固知见斥于足下。而足下之说。若有根有据。合于理义。何敢不舍己而从之乎。细阅来谕。皆近世葬师之常谈。不足以开惑牖迷。安得不忞忞而复为之说乎。夫滦水之说。为后世迁墓之證。然水齧露柩。不得已迁之也。今之迁墓者。亦有此患而然乎。且其说不见于经典。何足为据。至于孔子硎山之说。见于何书。是尤荒诞不可道者也。凡不载于十三经者。虽托圣人贤人而为之说。学者不敢尊信。不然则汉世纬学。庄列寓言。动引孔子之言。皆可信之乎。程子五害之说。是至当之论也。始葬之时。固宜审慎如此。仆之议何尝以五害为不当避哉。朱子山陵议。出于臣子为国深诚。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朱子亦岂料后日风水之弊。至于此极哉。夫风水之说。始于中国。然其弊至于我国今日而尤甚。若朱子在我国今日。而亲见其弊。则必有防范之道。又岂肯推波助澜劝人迁墓乎。三才地理之解。足下亦云非祸福之所系。又何以云有万一之效也。来谕以为若不拘泥于祸福。必有不葬其亲者。此何过虑也。上古盖有不葬其亲者。有圣人者出。教之以棺椁衣衾葬埋之礼。自是以来。历五帝三王。春秋战国秦汉之世。未闻更有弃亲于沟壑者。当时未有风水之说。不待动于祸福而葬之明矣。田单之守即墨也。反间于燕将。发掘齐人之墓。城中人莫不忿恨。此岂系于祸福之故耶。苟知发掘之为可恨。则必不至于弃之沟壑矣。人子情理。古今无异。何其厚诬一世也。如
答黄紫泉(钟教)书(壬辰)
向呈风水说。固知见斥于足下。而足下之说。若有根有据。合于理义。何敢不舍己而从之乎。细阅来谕。皆近世葬师之常谈。不足以开惑牖迷。安得不忞忞而复为之说乎。夫滦水之说。为后世迁墓之證。然水齧露柩。不得已迁之也。今之迁墓者。亦有此患而然乎。且其说不见于经典。何足为据。至于孔子硎山之说。见于何书。是尤荒诞不可道者也。凡不载于十三经者。虽托圣人贤人而为之说。学者不敢尊信。不然则汉世纬学。庄列寓言。动引孔子之言。皆可信之乎。程子五害之说。是至当之论也。始葬之时。固宜审慎如此。仆之议何尝以五害为不当避哉。朱子山陵议。出于臣子为国深诚。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朱子亦岂料后日风水之弊。至于此极哉。夫风水之说。始于中国。然其弊至于我国今日而尤甚。若朱子在我国今日。而亲见其弊。则必有防范之道。又岂肯推波助澜劝人迁墓乎。三才地理之解。足下亦云非祸福之所系。又何以云有万一之效也。来谕以为若不拘泥于祸福。必有不葬其亲者。此何过虑也。上古盖有不葬其亲者。有圣人者出。教之以棺椁衣衾葬埋之礼。自是以来。历五帝三王。春秋战国秦汉之世。未闻更有弃亲于沟壑者。当时未有风水之说。不待动于祸福而葬之明矣。田单之守即墨也。反间于燕将。发掘齐人之墓。城中人莫不忿恨。此岂系于祸福之故耶。苟知发掘之为可恨。则必不至于弃之沟壑矣。人子情理。古今无异。何其厚诬一世也。如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5H 页
或有悖子恶孙不葬其亲者。为官者当按法治之。刑法之设。正为此等人也。何至以风水疑晦之说诱之。先王教民之道。不如是苟且也。来谕云今之时禁葬尤甚。贫穷孤孑之人。有欲死无地之叹。此诚然矣。独不思其致此之由乎。今之禁葬者。皆出于吉凶拘忌。若打破此惑。无非可葬。何患贫人之无死地乎。仆之所云墓而不坟。又曰易墓非古也。又曰古不修墓。此皆圣贤之言。檀弓所载也。不敢刱为无稽之谈。其既葬而又以坟墓为事者。考之经典圣贤之训。虽片言只字。不可得其彷佛。将使仆何据而信之哉。有一可疑处。周礼墓大夫掌墓讼云云。(礼记王制墓地不请。集说墓地有族葬之序。人不得而请求。己亦不得以擅与。故争墓地者。墓大夫听其讼焉。)似与今之山讼略同。然此必其族山见侵则讼之。非由吉凶拘忌而相禁也。夫修墓拜墓。虽非古法。自汉以来二千馀年。以此成俗。虽圣人复起。亦必行之。何者。非大悖于理。大害于义者。虽圣人不能违俗。修墓拜墓。非大悖大害则何可不从俗乎。仆所为风水说。专为近世以祸福迁墓以利害相夺之弊。此实有大悖大害。其源出于后世重墓之风。故溯其源而论之如此耳。岂以我为真不修墓拜墓者乎。且来谕云恐此文一出。风俗遂变。举将归咎于仆。此又过虑也。以足下之明达好古。尚不信仆言。况举世之人。终身沉惑。其肯以仆一言。释然开悟乎。万万无此理也。仆之为此者。非欲悟世也。姑朗然一读。以快吾心而已。使外人之言。后世之论。皆归于仆。如足下所云。虽逢众诮。亦所甘心。使千百世之下。知今日亦有不惑于风水者。其荣亦大矣。复何望焉。昔吕才叙阴阳杂书。辨其诬罔。当时术士皆恶之。惟有识者韪其言。不审足下以术士自处乎。欲为有识者乎。明者于此。必有所择焉。辞拙不知裁。秪增愧惧。不宣。
与金善山(凤洙)书
积雪中候音久阻。可胜耿仰。伏惟腊冱。静养体韵何似。胤君间已反面否。区区为溯。俞兮居事闻之否。此友何遽至斯。昨见讣书。尚惊疑如梦中。此友气质素坚刚。加以善自保啬。常以耄期期之。岂意未到七旬而作泉下人。吾辈更何可信。念其身后事。又茫然无畔岸。为之奈何。小春掺别。虽无后会之定
与金善山(凤洙)书
积雪中候音久阻。可胜耿仰。伏惟腊冱。静养体韵何似。胤君间已反面否。区区为溯。俞兮居事闻之否。此友何遽至斯。昨见讣书。尚惊疑如梦中。此友气质素坚刚。加以善自保啬。常以耄期期之。岂意未到七旬而作泉下人。吾辈更何可信。念其身后事。又茫然无畔岸。为之奈何。小春掺别。虽无后会之定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5L 页
期。计当于春初一会。故方屈指苦待。忽有此梦外之事。此生更不可得见。岂不悲哉。回忆五六年追随之缘。此诚暮年乐事。殊乡之不易得者也。自今春秋佳日。幸无疾病忧扰。则惟吾两老可以相对。然把臂之欢。哄堂之笑。便觉少一。古人所谓追寻笑绪。皆成悲端者。真钟情割肠语也。岁暮索居。百感猬集。忽得此报。窅然若丧我。徘徊空房。无可摅衷。故走伻函告。为一般此情。以书相吊耳。噫世事固如此。尚何营为之有哉。统希照察。不备。
答金后梦(鹤镇)侍郎书
后梦仁兄执事。不见吾兄手书久矣。陶潜停云诗曰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弟每读至此。未尝不三复咏叹。因念弟平生所结识者多矣。其垂问于穷途者。不可人人望之。然独不能无恨于吾兄也。顷奉惠函。纚纚数十行。谆切笃挚。积年阻怀。一朝冰释。如英布之就舍。又不觉大喜过望也。藉审起居多福。勋猷茂著。引企之馀。曷任欣慰。弟御魅南沿。七年于玆矣。今蒙归死桑梓之命。自古窜谪岭海者。多终身而不得返。如弟之遭遇。岂非幸哉。但蒲柳之质。屡历风霜。又不惯内浦水土。数年以来。发秃形瘁。不类人状。见者以为固然。今承示以髭发种种责之。无乃过情之诮欤。夫贤人君子处穷通之际。 切委之于命。其在我者固自如也。故不失其为乐。而形神自旺。弟亦非不知命之不可奈何。道义之可乐。诚敬之可贵。而终无一点实得可以依靠。故辄为外物所夺。一任熏烁。安得不日就衰耗乎。弟在外日久。不闻朝廷之事。所著私议。不过是野人閒谈。未尝出示于人。不知从何而得尘清览。殊可愧悚。来谕所云格君一事。诚为万化之原。然传不云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弟于身心之工。尚自迷方。乃欲侈谈格君。其谁信之。若随事随端而陈善闭邪。乃辅导启沃者之任。非野人之所可拟也。窃谓格君之道。非可以空言施之也。当择贤师保。传之以德义。训之以经典。使其大者先立。然后慎简左右之人。因其善端之发而开导之。察其非心之萌而消折之。圣德日就。自跻光明之域。故得于观感者为上。因事警省者为次。今于无事之时。立谈之顷。掇拾前言。支离饤饾。以勉君德。以勉圣学。凡进
答金后梦(鹤镇)侍郎书
后梦仁兄执事。不见吾兄手书久矣。陶潜停云诗曰岂无他人。念子寔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弟每读至此。未尝不三复咏叹。因念弟平生所结识者多矣。其垂问于穷途者。不可人人望之。然独不能无恨于吾兄也。顷奉惠函。纚纚数十行。谆切笃挚。积年阻怀。一朝冰释。如英布之就舍。又不觉大喜过望也。藉审起居多福。勋猷茂著。引企之馀。曷任欣慰。弟御魅南沿。七年于玆矣。今蒙归死桑梓之命。自古窜谪岭海者。多终身而不得返。如弟之遭遇。岂非幸哉。但蒲柳之质。屡历风霜。又不惯内浦水土。数年以来。发秃形瘁。不类人状。见者以为固然。今承示以髭发种种责之。无乃过情之诮欤。夫贤人君子处穷通之际。 切委之于命。其在我者固自如也。故不失其为乐。而形神自旺。弟亦非不知命之不可奈何。道义之可乐。诚敬之可贵。而终无一点实得可以依靠。故辄为外物所夺。一任熏烁。安得不日就衰耗乎。弟在外日久。不闻朝廷之事。所著私议。不过是野人閒谈。未尝出示于人。不知从何而得尘清览。殊可愧悚。来谕所云格君一事。诚为万化之原。然传不云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弟于身心之工。尚自迷方。乃欲侈谈格君。其谁信之。若随事随端而陈善闭邪。乃辅导启沃者之任。非野人之所可拟也。窃谓格君之道。非可以空言施之也。当择贤师保。传之以德义。训之以经典。使其大者先立。然后慎简左右之人。因其善端之发而开导之。察其非心之萌而消折之。圣德日就。自跻光明之域。故得于观感者为上。因事警省者为次。今于无事之时。立谈之顷。掇拾前言。支离饤饾。以勉君德。以勉圣学。凡进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6H 页
言者。莫不以此为篇首。原原本本。粲然可观。然世主见之。以为文具而不之省。何有于君德哉。夫其事要者其言必简。尧舜禹之相授也。其要不过精一数句而已。傅说之告高宗也。其要不过典学数句而已。其他皆论为政之道也。孟子说齐梁之君。其屡言而不止者。即修王政制民产之事也。今则反是。以精一至要之事。作茶饭说话。遂成文具。至修政保民。多言之而不为病者。以为事功而略之。使人主览之。造次无下手之处。得无失其繁简之宜乎。来谕孟子三见齐王而不言。此孟子所以深得格君之道也。夫三见而不言。非徒为攻其邪心。欲得其可言之端而重其发也。及夫宣王问桓文之事。又有易牛一事。因其善端而反覆开譬。诱以纳诸王政之中。苟行王政则于君德乎何有。当是时齐王之茅塞几乎开矣。至有请试之语。若使后之君子见齐王。必不待言端而先发格君之说。纵谈天人之际。性命之原。缴绕蔓延。尽其所学而后已。不待毕说而齐王已不胜呵欠矣。何暇及于修政保民之事哉。此中庸所谓道之不明不行。由于贤智过之之弊也。吾兄以为何如。弟之卤莽之见。本自如此。往日每与兄论议时有少歧。正在于此等处。然其大体则未尝不同。而兄之视我。若朱子之于陈同甫。弟亦受以为过。不敢较也。弟既老且废。未死之前。恐未得合席一讨。偶因修覆。覼缕至此。想发书之日。掀髯一笑曰狂奴故态犹存。馀万不尽。统希亮察。
与袁慰庭观察书
前奉芜覆。计已邀览。续闻近奉朝旨。升补浙江温处道缺。八月中可内渡。美赴新任。不任欣贺。窃念阁下以盛壮之年。抱有为之才。匏系我邦十有二年。恒所闷惜。今乃飞腾云衢。展骥有日。绝尘历块。万里一瞬。忝在知旧。岂胜柏悦之忱。阁下向不以弟之不肖而弃之。辱与为交。屡赐提诲。弟亦心诚悦服。自以为平生知己。海内无二。粤自壬甲以来。未尝一日相离。患难甘苦。靡不与同。及夫丁亥南迁。七载之间。音容并阻。实非所堪。然室迩人遐。再晤有期。以是自慰于心。今闻此报。惘然无复悰绪矣。阁下远去。弟又老废。此生此世。讵有再见之日耶。阁下此去。惜别之心。举国同情。而未有若弟之深且切者
与袁慰庭观察书
前奉芜覆。计已邀览。续闻近奉朝旨。升补浙江温处道缺。八月中可内渡。美赴新任。不任欣贺。窃念阁下以盛壮之年。抱有为之才。匏系我邦十有二年。恒所闷惜。今乃飞腾云衢。展骥有日。绝尘历块。万里一瞬。忝在知旧。岂胜柏悦之忱。阁下向不以弟之不肖而弃之。辱与为交。屡赐提诲。弟亦心诚悦服。自以为平生知己。海内无二。粤自壬甲以来。未尝一日相离。患难甘苦。靡不与同。及夫丁亥南迁。七载之间。音容并阻。实非所堪。然室迩人遐。再晤有期。以是自慰于心。今闻此报。惘然无复悰绪矣。阁下远去。弟又老废。此生此世。讵有再见之日耶。阁下此去。惜别之心。举国同情。而未有若弟之深且切者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6L 页
也。异日幸得不死。又得往来无碍。虽万里之远。窃欲蹑屩往从。一睹尊颜为快。纵使乞食于路。颠仆于途。亦所不辞。但未知天公凑缘如何。能使我毕此志愿否乎。阁下才猷德望。必为当世之用。愿努力担任。以维持大局为念。若中国乂安。敝邦受其福庇。悠悠人言。又何足道也。阁下深达此义。谅不待弟勉也。伏惟此时太硕人气力康旺。贤侄昆季好否。鸾停鹄峙。森然在目。而未得一见。殊可怅恨。计启旆尚在数月之后。然届时恐难得便。故玆布一函。非书可尽。都在神会。惟愿为国自爱。顺请勋安。不备。
再者近日偶检箱箧。得往日奉呈阁下诗数首。盖缘彼时苍黄潦草。不须呈丑而藏之也。今当远别。可忍终隐。玆以拙手书呈。眼昏笔荒。不堪尘眼。聊以證昔日鸿雪之缘耳。
与宣抚使鱼一斋别纸
向日东党事。亦一时运攸关耶。何其聚众之易且多也。观其所为。乃无才之张角。无能之妙清。不足为者。然向使朝廷不乘机早图。迨其凶谋之未定。恶业之未造。怵之以兵威。谕之以恩言。开示生路。登时消散。则事久变生。其蔓延之害。未可量也。台兄此行。默运良筹。先事弭乱。其功贤于百万之师。察近日物情。方其妖氛之日炽也。人无不畏之太过。及其一言解散也。又莫不易之太甚。见台事之有成。口虽称好。心多不悦。又安知无阴排而显斥者乎。功名之际。自古难处。不可不慎也。若凤藻之疏。事非当局。以一时迂见。为守经之论。不必深较也。窃谓大服人心。莫如信之一字。向于宣谕之后。宜自朝廷即发一令。既往勿问。嗣后如有以符咒邪术扇惑民间者。杀之无赦。令下后限几日月。复有犯禁者。捕治如法。岂不光明正大乎。今乃一边开诱以好生之德。一边行会以捕覈党魁。彼安肯心服乎。焦唇弊舌而竟归食言。其何以行令乎。未知其间事状如何。党魁已就捕否。此系庙算。非野人之所可与知。而事体则顾不然乎。所谓东党皆狐鼠相聚。专靠符谶。幸无一个杰出之才。不足深忧。然所可忧者。方今民心涣散。从乱如水。朝廷无固系之信。所在贪污长吏。又从而驱而纳之。以此言之。未可以已散而释虑也。惟激浊扬清。兴
再者近日偶检箱箧。得往日奉呈阁下诗数首。盖缘彼时苍黄潦草。不须呈丑而藏之也。今当远别。可忍终隐。玆以拙手书呈。眼昏笔荒。不堪尘眼。聊以證昔日鸿雪之缘耳。
与宣抚使鱼一斋别纸
向日东党事。亦一时运攸关耶。何其聚众之易且多也。观其所为。乃无才之张角。无能之妙清。不足为者。然向使朝廷不乘机早图。迨其凶谋之未定。恶业之未造。怵之以兵威。谕之以恩言。开示生路。登时消散。则事久变生。其蔓延之害。未可量也。台兄此行。默运良筹。先事弭乱。其功贤于百万之师。察近日物情。方其妖氛之日炽也。人无不畏之太过。及其一言解散也。又莫不易之太甚。见台事之有成。口虽称好。心多不悦。又安知无阴排而显斥者乎。功名之际。自古难处。不可不慎也。若凤藻之疏。事非当局。以一时迂见。为守经之论。不必深较也。窃谓大服人心。莫如信之一字。向于宣谕之后。宜自朝廷即发一令。既往勿问。嗣后如有以符咒邪术扇惑民间者。杀之无赦。令下后限几日月。复有犯禁者。捕治如法。岂不光明正大乎。今乃一边开诱以好生之德。一边行会以捕覈党魁。彼安肯心服乎。焦唇弊舌而竟归食言。其何以行令乎。未知其间事状如何。党魁已就捕否。此系庙算。非野人之所可与知。而事体则顾不然乎。所谓东党皆狐鼠相聚。专靠符谶。幸无一个杰出之才。不足深忧。然所可忧者。方今民心涣散。从乱如水。朝廷无固系之信。所在贪污长吏。又从而驱而纳之。以此言之。未可以已散而释虑也。惟激浊扬清。兴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7H 页
利除弊。为挽回民心之大关棙。而台兄既无其权。徒以口舌弥缝。虽仅取办目前。岂足为善后之道乎。閒居无事。时深漆忧。适有信便。略摅衷抱。一览付丙如何。
与朴温斋(瑄寿)尚书书
客秋一拜。未足慰十年之阻。而暝色催人。告别太匆。未暇详探起居。然仰察酬酢之际。神气如昔。私心欣幸。何可胜道。转眄之间。秋冬已过。伏惟新正。台体节茂对康旺。覃署均庆。定符臆颂。允流落荒滨。八年于玆。贱齿居然为平头六十矣。挈眷归里。恐无其日。代马越鸟之意。何时不关切于中也。先伯氏瓛斋先生家状。盥薇庄诵。恍然如复在春风之座。不觉继之以感唏矣。窃念先生忠孝大节。博约真工。纡谟远猷。虽在三百年前。亦当为一代伟人。何今之世不知尊慕。岂为亲见之子云欤。抑是非不明欤。赖阁下以同胞知己。收拾遗事而发挥之。说制度则典雅而精密。叙事则繁曲而不厌。并述其师友姻戚之贤者。夹叙小传。俾得不朽。其体裁整洁赡显。深得孟坚之髓。此为足徵之惇史。而先生志事。可以著明于后世。何幸如之。虽然先生即古之所谓大人也。一生出处猷为。不随人低昂。惟义与比。故其晚节愈自苦。今此状德之文。犹有未可尽其底蕴者。此势之然也。惜哉。一本移誊。原本不敢久留。适有归川人回便。裹好瓻上。幸查纳为。荷可疑数处。妄签纸头。并望鉴校而取舍之。春风多厉。餐卫宜加重。不备。
答徐凤卿书
向闻筮仕之报。喜而不寐。夫师傅一官。即读书者分内之职也。此非我求童蒙。寔公论所与。座下发轫之初。出处已得其正。前头行藏。将无往不正。此尤仆之所深喜者也。客腊手书擎慰。而岁序已换。新月又亏。比维经祺安胜。覃祉吉羊。区区为颂。仆年至六旬。尚作荒滨羁客。怀土之思。老去愈切。来谕云不敢当师傅之座。临讲时欲撤皋比而置之右。愚意不然。苟欲避师名。宜辞其官。不宜撤去皋比也。夫唐虞之教胄子尚矣。至如汉明中主也。桓荣章句师耳。犹能行尊师之道。为后世之美谈。王圭为魏王泰师。泰见辄先拜。圭亦
与朴温斋(瑄寿)尚书书
客秋一拜。未足慰十年之阻。而暝色催人。告别太匆。未暇详探起居。然仰察酬酢之际。神气如昔。私心欣幸。何可胜道。转眄之间。秋冬已过。伏惟新正。台体节茂对康旺。覃署均庆。定符臆颂。允流落荒滨。八年于玆。贱齿居然为平头六十矣。挈眷归里。恐无其日。代马越鸟之意。何时不关切于中也。先伯氏瓛斋先生家状。盥薇庄诵。恍然如复在春风之座。不觉继之以感唏矣。窃念先生忠孝大节。博约真工。纡谟远猷。虽在三百年前。亦当为一代伟人。何今之世不知尊慕。岂为亲见之子云欤。抑是非不明欤。赖阁下以同胞知己。收拾遗事而发挥之。说制度则典雅而精密。叙事则繁曲而不厌。并述其师友姻戚之贤者。夹叙小传。俾得不朽。其体裁整洁赡显。深得孟坚之髓。此为足徵之惇史。而先生志事。可以著明于后世。何幸如之。虽然先生即古之所谓大人也。一生出处猷为。不随人低昂。惟义与比。故其晚节愈自苦。今此状德之文。犹有未可尽其底蕴者。此势之然也。惜哉。一本移誊。原本不敢久留。适有归川人回便。裹好瓻上。幸查纳为。荷可疑数处。妄签纸头。并望鉴校而取舍之。春风多厉。餐卫宜加重。不备。
答徐凤卿书
向闻筮仕之报。喜而不寐。夫师傅一官。即读书者分内之职也。此非我求童蒙。寔公论所与。座下发轫之初。出处已得其正。前头行藏。将无往不正。此尤仆之所深喜者也。客腊手书擎慰。而岁序已换。新月又亏。比维经祺安胜。覃祉吉羊。区区为颂。仆年至六旬。尚作荒滨羁客。怀土之思。老去愈切。来谕云不敢当师傅之座。临讲时欲撤皋比而置之右。愚意不然。苟欲避师名。宜辞其官。不宜撤去皋比也。夫唐虞之教胄子尚矣。至如汉明中主也。桓荣章句师耳。犹能行尊师之道。为后世之美谈。王圭为魏王泰师。泰见辄先拜。圭亦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7L 页
以师道自处。非为身荣。盖欲以尊师道而成国家之美也。今以座下之经明行修。犹退然不敢当师席。则后来者谁复敢居。然则皋比可永废不设。而师傅之职。不过为宾从僚友耳。岂 圣主特简之意哉。崇虚让而废令典。非中道也。至私馈非有 上命不敢受。高见切当。然数年之后。师弟情志相熟。则容有相周之义。此亦不可执一而论之也。愚谓非讲读不宜数接。非道理不宜陈说。不宜自卑而见轻。不宜干嘱而取疑。严恭谨慎。济之以岂弟。则庶乎尽其识而无意外之患矣。玆因询荛。罄输愚衷。情由恃眷。庶蒙存录。春寒宜珍摄。不宣。
答李生(邦宪)书
顷进庐次。既觏慨廓之容。归犹耿结。恋德深切。即奉惠翰。谨审制履支胜。至以为慰。来书纚纚数百言。屡复不厌。盖推一日之长。以垂问寡之意。如允之空疏。何以仰塞。虽然义理非讲不熟。朋友琢磨。古之道也。若不因盛谕而发其管见。是终无就正之日。故区区不能自止焉。夫义理随时随人。即中庸时中之谓也。来谕尽之。不可以赘一辞矣。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有穷之中。达有达之中。然独善非君子之所欲。不得已也。其胸中未尝不具兼善之实。有其具而不用。命也。非在我也。故君子务尽在我而已。士虽处蔀屋之下。而天下之事。无非吾分内之事。故出于畎亩版筑之中。一朝而居阿衡辅相之位。沛然而无所碍何者。素有所蓄积之久也。今高明处人所不堪之忧。犹饬躬笃行。勉之不怠。足迹不出户庭。而扬扢古今。通达时宜。非有所得而能如是乎。夫子以蹈刃辞禄。易于中庸。中庸之难。其可知也。又曰择乎中庸。中庸非一定之物。其可知也。昔有宋南渡之初。人心思汉。将才兵勇。迨此时可以一振而光复旧物。故朱子一生大义。在于恢复。及历世而宴安。江沱人才销落。自守尚且不给。贾似道反窃斥和之义。促亡其国。我国龙蛇之变。君臣播越。辱及 二陵。此可谓百世必报之雠。而事定之后。沙溪先生劝修和好。义理之不可执一。有如是矣。我东先儒出处。各有所当。至遂翁始以不出为义。此亦一时之事也。自是便成儒者铁限。垂二百年。遵而不改。天
答李生(邦宪)书
顷进庐次。既觏慨廓之容。归犹耿结。恋德深切。即奉惠翰。谨审制履支胜。至以为慰。来书纚纚数百言。屡复不厌。盖推一日之长。以垂问寡之意。如允之空疏。何以仰塞。虽然义理非讲不熟。朋友琢磨。古之道也。若不因盛谕而发其管见。是终无就正之日。故区区不能自止焉。夫义理随时随人。即中庸时中之谓也。来谕尽之。不可以赘一辞矣。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有穷之中。达有达之中。然独善非君子之所欲。不得已也。其胸中未尝不具兼善之实。有其具而不用。命也。非在我也。故君子务尽在我而已。士虽处蔀屋之下。而天下之事。无非吾分内之事。故出于畎亩版筑之中。一朝而居阿衡辅相之位。沛然而无所碍何者。素有所蓄积之久也。今高明处人所不堪之忧。犹饬躬笃行。勉之不怠。足迹不出户庭。而扬扢古今。通达时宜。非有所得而能如是乎。夫子以蹈刃辞禄。易于中庸。中庸之难。其可知也。又曰择乎中庸。中庸非一定之物。其可知也。昔有宋南渡之初。人心思汉。将才兵勇。迨此时可以一振而光复旧物。故朱子一生大义。在于恢复。及历世而宴安。江沱人才销落。自守尚且不给。贾似道反窃斥和之义。促亡其国。我国龙蛇之变。君臣播越。辱及 二陵。此可谓百世必报之雠。而事定之后。沙溪先生劝修和好。义理之不可执一。有如是矣。我东先儒出处。各有所当。至遂翁始以不出为义。此亦一时之事也。自是便成儒者铁限。垂二百年。遵而不改。天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8H 页
下岂有印板义理耶。此无他。庙堂无诚心求贤之意。儒者无蕴抱匡济之实。故以虚文相縻。因循而不敢自异也。吾不知先贤之出者为中乎。后贤之不出者为中乎。惟今则习俗已久。非有大力量大见识则不可轻出。然虽不出而必具出用之实。然后可以无愧矣。不审高明以为何如。允早孤失学。处世而多偾误。居家而无拘检。时一思之。悔恨无穷。如闻有躬行君子。畏而爱之。愿为之下风而不辞焉。何敢妄论儒者之出处乎。来函既发其端。故僭言及此。诚以择中之道。惟有本领者可以语之。苟无本领。何中之可择。想高明可以照恕也。
答李海鹤(沂)主事书(甲辰)
海鹤仁契不知面知己执事。允一生孤陋。交游未广。不知东国有颜子。而倾盖无素。如鱼鸟之相忘。近从知旧。饱闻大名。窃有识荆之愿。然顾此屏逐荒岛。疵颣满身。旧识亦皆疏绝。况新知乎。只有耿耿一念不释于中。不谓朵云忽自日边来坠。辞旨殷拳。有足动人。不知老累何以得此于左右也。虽然先生误听人言。期望太过。谓吾之真知己则恐未也。允虽老悖。岂不自知其身分哉。赵君月朝着实不谬。可谓刘尹知我胜我自知也。允之所谓公心仅如芥子比。而至如不晓事之病。瞋目而不见泰山。似此公心。适足以自误而已。岂有毫末裨益于世哉。况今衰朽摧折。芥子公心。亦已销尽无馀。所愿惟在枕枕死而已。复何足道哉。来谕唐虞三代有唐虞三代之义理。秦汉以下有秦汉以下之义理。此金石不刊之论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亦可知也。夫以大禹成汤所定之礼。后世犹有所损益。况其下者乎。又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此观之。今日之事。吾夫子亦已知之矣。易曰随之时义大矣。佛家上乘。亦在于随时任运。此自然之势。圣人亦莫能违。而义理行乎其中。非毁方求合趋时喜新之谓也。然窃尝以为唐虞三代之义理。至秦汉而大变。秦汉以下之义理。至今日而大变。天道循环。无往不复。安知不由今而又将复唐虞三代之古耶。其兆已先见矣。不审高见以为如何。不以为河汉否。眼昏笔拙。潦草欠敬。惟愿为时自爱。不宣。
答李海鹤(沂)主事书(甲辰)
海鹤仁契不知面知己执事。允一生孤陋。交游未广。不知东国有颜子。而倾盖无素。如鱼鸟之相忘。近从知旧。饱闻大名。窃有识荆之愿。然顾此屏逐荒岛。疵颣满身。旧识亦皆疏绝。况新知乎。只有耿耿一念不释于中。不谓朵云忽自日边来坠。辞旨殷拳。有足动人。不知老累何以得此于左右也。虽然先生误听人言。期望太过。谓吾之真知己则恐未也。允虽老悖。岂不自知其身分哉。赵君月朝着实不谬。可谓刘尹知我胜我自知也。允之所谓公心仅如芥子比。而至如不晓事之病。瞋目而不见泰山。似此公心。适足以自误而已。岂有毫末裨益于世哉。况今衰朽摧折。芥子公心。亦已销尽无馀。所愿惟在枕枕死而已。复何足道哉。来谕唐虞三代有唐虞三代之义理。秦汉以下有秦汉以下之义理。此金石不刊之论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亦可知也。夫以大禹成汤所定之礼。后世犹有所损益。况其下者乎。又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此观之。今日之事。吾夫子亦已知之矣。易曰随之时义大矣。佛家上乘。亦在于随时任运。此自然之势。圣人亦莫能违。而义理行乎其中。非毁方求合趋时喜新之谓也。然窃尝以为唐虞三代之义理。至秦汉而大变。秦汉以下之义理。至今日而大变。天道循环。无往不复。安知不由今而又将复唐虞三代之古耶。其兆已先见矣。不审高见以为如何。不以为河汉否。眼昏笔拙。潦草欠敬。惟愿为时自爱。不宣。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8L 页
答李郎(元契)书(乙巳)
顷奉手书。规戎淳复切至。金玉之言。敢不佩服。向来云云。不过新闻上一时风说。自起自灭。不足准信。假使得蒙宥还。归死故山足矣。更有何求。使此老朽负累之物。重加拂拭。厕于庙谟之列。万无是理。不必过虑也。仆在童年时。尝闻长者之言。忠君之道。在于保国。保国之道。在于安民。无民则无国。忠安所施。是以古今论治道者。莫不以民事为重。君臣以是而合。国家以是而立。舍此而言忠者。未之有也。仆常服膺斯言。耿耿在心。窃观今之君子。忠国而忘民。举而委之于沟壑之中。又从以芟夷雉兔之。竟乃自伐自毁。以启他人之侮。全失国权而受奴隶之辱。此举国之人所共痛恨者也。不然则以为非我所知。而民国两忘。此亦未为中道。夫君者君也父也。民者兄弟也朋友也。若两忘之则是于五伦之中。去其四者。岂其可也。不几于洁其身而乱大伦者乎。虽然传曰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夫获乎上则有命存焉。岂易言哉。向使仆工于涉世。承迎苟合。避险而趋易。一身之安富尊荣。未必在于今日诸君子之后矣。仆之平生出处。君所稔知。一资一级。未尝有求而得之者。亦未有苟且图免者。求而得之。不免贪荣冒进之讥。苟且图免。亦有谋身钓名之嫌。斯二者仆之所深耻也。夫在平安无事之时。为官者或避贤让能。或引年告病。奉身而退者。谓之恬退。或见几而作。或戒盈而休者。谓之明哲。今当艰危颠沛之际。贪惜馀生。逡巡避事。自附于恬退明哲之道。孰肯信之哉。昔百里奚不忍饥寒之困。违蹇叔之戒而仕于虞。竟取媵仆饭牛之辱。此贤人之不幸也。君子犹有厚恕焉。今君之饥困。甚于里奚。而不赴科举。不应辟召。始终不染。超然无累。仆始以为太过。由今观之。可谓完人。虽梁伯鸾之高洁。郭有道之先见。何以加诸。如仆者既已策名朝籍矣。既已忝居大官矣。虽万被窜逐。义不可自同逸民。苟在其位。当夷险向前。抑其不济亦命也。安敢窃取高士之义。以掩时人之耳目也。然今大势已去。死期又迫。此志无暴白之日。而终归画饼。知我者可以哀之。而爱我者可以释虑也。昔子产铸刑书。叔向贻书切责之。子产复书谢曰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夫以子产之明达。违
顷奉手书。规戎淳复切至。金玉之言。敢不佩服。向来云云。不过新闻上一时风说。自起自灭。不足准信。假使得蒙宥还。归死故山足矣。更有何求。使此老朽负累之物。重加拂拭。厕于庙谟之列。万无是理。不必过虑也。仆在童年时。尝闻长者之言。忠君之道。在于保国。保国之道。在于安民。无民则无国。忠安所施。是以古今论治道者。莫不以民事为重。君臣以是而合。国家以是而立。舍此而言忠者。未之有也。仆常服膺斯言。耿耿在心。窃观今之君子。忠国而忘民。举而委之于沟壑之中。又从以芟夷雉兔之。竟乃自伐自毁。以启他人之侮。全失国权而受奴隶之辱。此举国之人所共痛恨者也。不然则以为非我所知。而民国两忘。此亦未为中道。夫君者君也父也。民者兄弟也朋友也。若两忘之则是于五伦之中。去其四者。岂其可也。不几于洁其身而乱大伦者乎。虽然传曰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夫获乎上则有命存焉。岂易言哉。向使仆工于涉世。承迎苟合。避险而趋易。一身之安富尊荣。未必在于今日诸君子之后矣。仆之平生出处。君所稔知。一资一级。未尝有求而得之者。亦未有苟且图免者。求而得之。不免贪荣冒进之讥。苟且图免。亦有谋身钓名之嫌。斯二者仆之所深耻也。夫在平安无事之时。为官者或避贤让能。或引年告病。奉身而退者。谓之恬退。或见几而作。或戒盈而休者。谓之明哲。今当艰危颠沛之际。贪惜馀生。逡巡避事。自附于恬退明哲之道。孰肯信之哉。昔百里奚不忍饥寒之困。违蹇叔之戒而仕于虞。竟取媵仆饭牛之辱。此贤人之不幸也。君子犹有厚恕焉。今君之饥困。甚于里奚。而不赴科举。不应辟召。始终不染。超然无累。仆始以为太过。由今观之。可谓完人。虽梁伯鸾之高洁。郭有道之先见。何以加诸。如仆者既已策名朝籍矣。既已忝居大官矣。虽万被窜逐。义不可自同逸民。苟在其位。当夷险向前。抑其不济亦命也。安敢窃取高士之义。以掩时人之耳目也。然今大势已去。死期又迫。此志无暴白之日。而终归画饼。知我者可以哀之。而爱我者可以释虑也。昔子产铸刑书。叔向贻书切责之。子产复书谢曰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夫以子产之明达。违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9H 页
良友之箴而不能改过者。亦必有见矣。仆于君之言亦云。
仆平生知旧零谢殆尽。垂死穷岛。何处得闻一言之规乎。便中忽奉手滋。远惠良箴。展读欣幸。如获拱璧。置之案头。挑灯细阅。百回不厌。可谓白头如新矣。犹为此区区申白者。非欲故相违也。聊欲因此而一摅胸中之蕴而已。望须一阅后勿挂第二眼。深弆箧中。以俟他日为令嗣者。出而示之。使知渠外翁之出处存心。大略如此。好呵好呵。
与伊藤春亩(博文)书(丁未)
敬启者。向日船头拜饯。尚切瞻怅之怀。顷于邮便。凭审贵驾稳涉风涛。已着东京。劳撼之馀。气力康旺。慰喜奚似。又闻我 鹤御所过。人民欢迎之盛。 皇室礼遇之隆。旷前绝后。光辉赫熻。逖聆之下。曷任欣耸且感之至。尚记拜别时赠言。吾在韩国人中。最为有爱国之诚。其言可质神明。可破群蒙。鄙等铭在肺腑。不敢须臾忘也。惟愿閤下益念担负之重。启迪我 储君。俾睿学日新。 宗社有赖。以副区区加额之望焉。书不尽意。惟祈新年万福。眉寿健康。诸维崇照。不具。
与末松青萍(谦澄)书
拜别尊颜。倏已十有四年矣。每从东来便信。伏闻阁下勋猷茂著。誉望日隆。欣慰莫名。允风波馀生。仅保视息。而幸际邦命维新之会。获睹我 鹤御游学之盛举。伊藤公爵既慨然自任以师傅之重。又闻阁下担任教导之责。左提右挈。熏陶德性。何忧睿学之不成就乎。感激欣幸。便有少须臾无死之心也。窃念帝王之学。不在于寻章摘句。又不在于博览强记。惟深明为国之大体。以民为重。如覆帱之无私而已。此在师保蚤谕之功。举国臣民所以颙望于阁下者也。惟阁下谅之。此祝新年鸿禧。统希亮照。不宣。
与鲇贝槐园(房之进)书
鲇贝槐园仁兄足下。仆与内地人交游多矣。其人大抵皆重名誉尚气义。慷慨善谈论。勇于进取。轻生忘死。有古燕赵之风焉。惟足下沈静寡言笑。意致深远。忠厚与人。不形于色。仆心诚爱好。久而敬之。仆亦不自知为何故也。夫
仆平生知旧零谢殆尽。垂死穷岛。何处得闻一言之规乎。便中忽奉手滋。远惠良箴。展读欣幸。如获拱璧。置之案头。挑灯细阅。百回不厌。可谓白头如新矣。犹为此区区申白者。非欲故相违也。聊欲因此而一摅胸中之蕴而已。望须一阅后勿挂第二眼。深弆箧中。以俟他日为令嗣者。出而示之。使知渠外翁之出处存心。大略如此。好呵好呵。
与伊藤春亩(博文)书(丁未)
敬启者。向日船头拜饯。尚切瞻怅之怀。顷于邮便。凭审贵驾稳涉风涛。已着东京。劳撼之馀。气力康旺。慰喜奚似。又闻我 鹤御所过。人民欢迎之盛。 皇室礼遇之隆。旷前绝后。光辉赫熻。逖聆之下。曷任欣耸且感之至。尚记拜别时赠言。吾在韩国人中。最为有爱国之诚。其言可质神明。可破群蒙。鄙等铭在肺腑。不敢须臾忘也。惟愿閤下益念担负之重。启迪我 储君。俾睿学日新。 宗社有赖。以副区区加额之望焉。书不尽意。惟祈新年万福。眉寿健康。诸维崇照。不具。
与末松青萍(谦澄)书
拜别尊颜。倏已十有四年矣。每从东来便信。伏闻阁下勋猷茂著。誉望日隆。欣慰莫名。允风波馀生。仅保视息。而幸际邦命维新之会。获睹我 鹤御游学之盛举。伊藤公爵既慨然自任以师傅之重。又闻阁下担任教导之责。左提右挈。熏陶德性。何忧睿学之不成就乎。感激欣幸。便有少须臾无死之心也。窃念帝王之学。不在于寻章摘句。又不在于博览强记。惟深明为国之大体。以民为重。如覆帱之无私而已。此在师保蚤谕之功。举国臣民所以颙望于阁下者也。惟阁下谅之。此祝新年鸿禧。统希亮照。不宣。
与鲇贝槐园(房之进)书
鲇贝槐园仁兄足下。仆与内地人交游多矣。其人大抵皆重名誉尚气义。慷慨善谈论。勇于进取。轻生忘死。有古燕赵之风焉。惟足下沈静寡言笑。意致深远。忠厚与人。不形于色。仆心诚爱好。久而敬之。仆亦不自知为何故也。夫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49L 页
气类性情之感。不以方域限之。况仆与足下。俱是东亚人。地非燕越。政同鲁卫。山川之融结。气脉相通。舟车之往来。风俗相混。吾辈生于其间。而苟存彼我之见。岂非河伯所以见笑于大方乎。仆知足下胸中自有此等见识。非硁硁者之所可窥测也。乙未年间。仆在外署。与足下议建乙未义塾于中央。将以仿设于各都市。广布教育之制。而足下实主其事。虽草刱未几。因乱旋废。然我邦学校之兴。实源于此。足下之功。曷可少之哉。迨丙申夏秋。仆在患难之中。足下周旋夷险。不惮劳苦。此谊不可忘也。嗣后飘零海曲十数年。虽声闻不及。点犀相照。今得生还故里。同在一城之内。陶徵士所云南村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者。正谓吾辈今日地也。暮境乐事。无过于此。而仆又老病不能出门。嗟乎人事之参差。有如是夫。朝起拓窗望南山。秀色入云。苍翠郁郁。悠然有伊人宛在之想。援笔作书。聊探起居。书不尽言。都在默会。不宣。
与鲇贝槐园(房之进)书
向呈书画数幅。并蒙品评。如淄渑之别。真赝莫逃。甚幸甚幸。玆又呈古画一帧。似非近代人所作。未知高见以为如何。初无款识之可考。岂作者耻于自衒而故没其名欤。弊处古亦多藏书之家。自百年以来。国瘁民贫。艰于谋食。所有书籍。贱售于人。流出于他境者甚多。而所存无几。虽有好古之人。文献不足徵。亦可以观时变也。
答日户胜郎书(庚戌)
顷承宠翰。知暑中起居安适。至以为慰满纸诲谕。披肝露胆。为我谋忠。谆复恳挚。欲使昧者警省。懦夫奋发。奉读之馀。感愧交深。敝邦古昔盛时。主明臣良。百姓安堵。但升平日久。文恬武嬉。可改而不之改。可革而不之革。囚循旧章。遂成腐败之治。加以百年以来。贪污成习。赏罚无章。民在水火之中。睊睊胥谗。旧时厖俗。百无一存。物极必反。理之常也。贵国念邻好之谊。不辞劳苦。代为整理。于是更张百度。日不暇给。举数十年文明制度。一朝加之于蒙昧之乡。百姓不知所从。怨讟朋兴。此非法之不善也。求治太急。矫枉过正之故也。今承足下明问。仆年耄识浅。不知所对。苟欲尽复旧政乎。目下民心。虽暂
与鲇贝槐园(房之进)书
向呈书画数幅。并蒙品评。如淄渑之别。真赝莫逃。甚幸甚幸。玆又呈古画一帧。似非近代人所作。未知高见以为如何。初无款识之可考。岂作者耻于自衒而故没其名欤。弊处古亦多藏书之家。自百年以来。国瘁民贫。艰于谋食。所有书籍。贱售于人。流出于他境者甚多。而所存无几。虽有好古之人。文献不足徵。亦可以观时变也。
答日户胜郎书(庚戌)
顷承宠翰。知暑中起居安适。至以为慰满纸诲谕。披肝露胆。为我谋忠。谆复恳挚。欲使昧者警省。懦夫奋发。奉读之馀。感愧交深。敝邦古昔盛时。主明臣良。百姓安堵。但升平日久。文恬武嬉。可改而不之改。可革而不之革。囚循旧章。遂成腐败之治。加以百年以来。贪污成习。赏罚无章。民在水火之中。睊睊胥谗。旧时厖俗。百无一存。物极必反。理之常也。贵国念邻好之谊。不辞劳苦。代为整理。于是更张百度。日不暇给。举数十年文明制度。一朝加之于蒙昧之乡。百姓不知所从。怨讟朋兴。此非法之不善也。求治太急。矫枉过正之故也。今承足下明问。仆年耄识浅。不知所对。苟欲尽复旧政乎。目下民心。虽暂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0H 页
慰悦。因循腐败之政。何可复施于今日也。抑欲以强制力行新法乎。旧瘼虽祛。未见新政之效。民生困瘁。遑遑若不保朝夕。此正新旧变通之际。弛张极艰之会也。夫为治之道。惟在于择牧守明赏罚。制田产薄赋敛。兴学校奖实业。简法令省刑狱。此数者。古今不易之道也。然皆属陈腐之谈。徒言何益。窃闻大厦非一木之可支。泰山非拳石之可成。不采舆论而能致治者未之有也。以若未开之国。议院之设。不可遽议。然贵国既以宪法政治。先倡于东洋。以其已试之绩。方施之于敝邦。安有立宪之治。而无议院以辅之者乎。十室虽小。必有忠信之人。众氓蚩蚩。犹有一得之见。妙选各郡文学端正之士。咸聚京城。延贵国之高明代议士。教之以议员规则。年例开会。使之议事。与贵国议会。声气联络。则是人于谋国交邻之事。纵未娴熟。至于地方利害。民间疾苦。皆能目击而口述者也。如此则政教易布于四方。民隐可达于庙堂。公议渐得恢张。民情自然大服矣。将为后日议院之基础。以辅立宪之治。不亦善乎。仆素怀此志。但时机未至。未便吐露。今因明问而偶及之。不以迂阔而见笑也否。眼昏手涩。挥汗只此。诸维情照。不宣。
云养集卷之十二(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书后(共三十三首。录二十二首。)
书宋名臣言行录钞后(丁巳)
右钞宋名臣言行录合二百三十七人。美哉。有宋所以三百年维持者。岂非此耶。然余观宋人之有一善一恶。北人必知而称之。遇贤智勇雄之士。则必敛衽退避。宋人以为荣而誇诩之。殊未闻北人之有一善一恶。宋人亦必知而称之。遇贤智雄勇之士则亦必敛衽而退避。此非为夷狄而不齿也。盖侦▼(亻+罙一作探)不如彼。料敌不如彼。名有馀而实不足也。安得不下穹庐之拜而输金缯之币哉。呜呼惜哉。命矣夫。
书陶陶轩公诗集后(己未)
允植早孤失学。未谙家庭之事。尝从门中长老得闻一二。我曾大父陶陶轩公赋性。情高绝俗。表里如一。孝友笃恭渊毅和惠。言中伦行践礼。不喜戏谑。而乐闻其过。身虽在布韦。尝慨然有伤民经世之志焉。虽然公之生。当家运
云养集卷之十二(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书后(共三十三首。录二十二首。)
书宋名臣言行录钞后(丁巳)
右钞宋名臣言行录合二百三十七人。美哉。有宋所以三百年维持者。岂非此耶。然余观宋人之有一善一恶。北人必知而称之。遇贤智勇雄之士。则必敛衽退避。宋人以为荣而誇诩之。殊未闻北人之有一善一恶。宋人亦必知而称之。遇贤智雄勇之士则亦必敛衽而退避。此非为夷狄而不齿也。盖侦▼(亻+罙一作探)不如彼。料敌不如彼。名有馀而实不足也。安得不下穹庐之拜而输金缯之币哉。呜呼惜哉。命矣夫。
书陶陶轩公诗集后(己未)
允植早孤失学。未谙家庭之事。尝从门中长老得闻一二。我曾大父陶陶轩公赋性。情高绝俗。表里如一。孝友笃恭渊毅和惠。言中伦行践礼。不喜戏谑。而乐闻其过。身虽在布韦。尝慨然有伤民经世之志焉。虽然公之生。当家运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0L 页
之否。觏闵蹈险。飘泊寄寓。天又不假之年寿。无所展布于世。呜呼何其冤哉。公性好游览。所至必咏道其事。为诗平淡。不加雕琢。然尝不得已而发。适然后已。故其写景描情。各得其分。昔岁丁酉。我高祖高灵县监府君。遭诬诣理。祸几不测。公血疏吁哀。克回天心。竟蒙南荒之 恩谪。公时年三十。侍往焉。南上去汉师千里。家贫无远客之资。海滨瘴霾。浸淫昼晦。高灵公又多病。公左右扶侍。进则怡愉欢笑。退则涕泣祝天。人不觉其有艰辛苦楚之色矣。高灵公闷其幽郁。命时时访名山川。于是五载之间。历观月出,达摩,头轮,天冠之胜及海岛山寺。踪迹殆遍。公虽好游览。然尝以定省之馀。受暇行近地山川。不过一两宿辄反命。未尝违期。譬犹孺子终日嬉戏。不离父母之侧。故尝七人伽倻。五载游南。搜智异登赤裳过龟潭入巴串。吊故都之雄。探天磨之奇。筇屐奚囊。殆无虚日。然高灵公未尝一日有倚闾之望。虑而后动。持身有方。故父母无惟疾之忧。此皆诚孝精白。非勉强所能也。及公下世。其一仆一马不食呕血而死。抑又何异也。岂非服主义轻躯命。虽微物素有孚感而然欤。呜呼。自公即世。丧祸荐起。家道益替。我王考暨先人俱有仁德。而不幸困阨。且中年逝。不肖又零丁蒙昧。家中旧籍。飘荡无复存者。何幸此卷不亡于灰烬之馀。跪持伏读。洋洋乎如瞻慈颜。如承明诲。古之人尚爱惜遗砚。而况此卷亲自编录。手泽尚存。为吾家灵光之岿然哉。
书徐振竹枝词后(戊辰)
右徐振所撰朝鲜竹枝词四十截。振作此自附于采风下国。而语或矫诬。不加详察。其自注如男女相悦为婚云者。袭明史之误也。如席上夺姬云者。吾东自无是俗。亦必传闻之讹也。(朝野辑要云 成宗朝。宰相李永根,李坤共狎一妓。相争夺。言官请罢。 上不允曰士大夫相窃妻妾。乃衰世事也。予不忍置斯世于衰世也。徐振所云席上夺姬。无乃传闻此事欤。)如中使最尊云者。中使衔命。礼所当敬。犹式路马之义。以此而谓尊踰丞相。不亦浅乎。定制诏使不得出馆游玩。留馆之间。不过一再登明雪楼。委巷习俗。无缘经目。若执三国以前之陋。并冒今世。则闽越之儒教大盛。江汉之游女贞信。俗从世殊。岂在其地。操觚之士。好考證虚文。剿袭旧说。以自眩其文彩者。自古已然。若董越朝鲜赋。即其前茅也。论
书徐振竹枝词后(戊辰)
右徐振所撰朝鲜竹枝词四十截。振作此自附于采风下国。而语或矫诬。不加详察。其自注如男女相悦为婚云者。袭明史之误也。如席上夺姬云者。吾东自无是俗。亦必传闻之讹也。(朝野辑要云 成宗朝。宰相李永根,李坤共狎一妓。相争夺。言官请罢。 上不允曰士大夫相窃妻妾。乃衰世事也。予不忍置斯世于衰世也。徐振所云席上夺姬。无乃传闻此事欤。)如中使最尊云者。中使衔命。礼所当敬。犹式路马之义。以此而谓尊踰丞相。不亦浅乎。定制诏使不得出馆游玩。留馆之间。不过一再登明雪楼。委巷习俗。无缘经目。若执三国以前之陋。并冒今世。则闽越之儒教大盛。江汉之游女贞信。俗从世殊。岂在其地。操觚之士。好考證虚文。剿袭旧说。以自眩其文彩者。自古已然。若董越朝鲜赋。即其前茅也。论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1H 页
者以越赋与明史相符。认为信笔。殊不知董亦未尝目击。与明史同一袭谬。见之者亦以外服略之。不复考辨。化礼俗为夷风。诬衣冠为禽兽。在举笔俄忽之顷。而流传天下。以为今亦尚尔。宁不寒心。诸如此类。不可准以为诗史。此夫子所以删诗欤。
书李氏朝天帖后(庚午)
余尝读先祖文贞公朝天录。有以改贡路贸焇黄。呈文礼部之事。窃叹万里崎岖。诚不见察。夫岂季世之故欤。后得平壤李氏家所藏朝天帖一本。即丙子海贡时军官讳山甫之所手录也。略载道里人员及赏赐之物而已。不及其他。卷末特载礼部呈文一通。盖当时使务无踰于贡路焇黄两事。而一行上下未尝不憧憧于此。尤可知矣。乃其祈恳如此。主者犹拳拳靳执。索赂不已。不知日迫崦嵫。行人将息。转眄之顷。皆成谵呓。一何悲也。粤自契使朝京以后二百五十年之间。冠盖相望。游览纪闻之作。靡不侈然富矣。顾此寥寥短帖。使人兴感。潸焉而出涕者。盖以二百五十年之事。止于此而不可复见矣。然则玆帖岂独为吾两家子孙宝而惜之者哉。
敬书文贞公丁卯乱后两西事宜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世之论外壤者。莫不以安民为先。然能深知其故者。惟我文贞公一人而已。当丁卯被兵之后。修名城也。设巨镇也。夫孰曰不可。独文贞公惓惓以息民为务。陈疏献策。擘画如指掌。苟用其言。非独可以利民。御寇之策。亦莫善于此。彼筑城之计。非徒可以病民。适足以利寇。不十年而其效若玆。何其明验也。夫弃名都据山城。清野入保。时出伏路而邀击者。我东制敌之常法也。我国处万山之中。今舍山而筑于平地。已失地利之半。乃欲以平日习阵之文具。一不经战之脆民。举以措之于平原广城百战之劲虏。投之斯焦。触之斯溃。其或幸有万一之存者乎。閒居大言。颇悦人听。及其临急有事。虽使乙支文德朴犀复生。势将弃彼保此。使民有所依归。然后以吾所长。制彼所短。惟在运谋之如何耳。然则彼名城大都将何所用耶。近世丁茶山著有桑土志。欲于关西直路。筑城设堡。余尝服其确论。然非为可用于今
书李氏朝天帖后(庚午)
余尝读先祖文贞公朝天录。有以改贡路贸焇黄。呈文礼部之事。窃叹万里崎岖。诚不见察。夫岂季世之故欤。后得平壤李氏家所藏朝天帖一本。即丙子海贡时军官讳山甫之所手录也。略载道里人员及赏赐之物而已。不及其他。卷末特载礼部呈文一通。盖当时使务无踰于贡路焇黄两事。而一行上下未尝不憧憧于此。尤可知矣。乃其祈恳如此。主者犹拳拳靳执。索赂不已。不知日迫崦嵫。行人将息。转眄之顷。皆成谵呓。一何悲也。粤自契使朝京以后二百五十年之间。冠盖相望。游览纪闻之作。靡不侈然富矣。顾此寥寥短帖。使人兴感。潸焉而出涕者。盖以二百五十年之事。止于此而不可复见矣。然则玆帖岂独为吾两家子孙宝而惜之者哉。
敬书文贞公丁卯乱后两西事宜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世之论外壤者。莫不以安民为先。然能深知其故者。惟我文贞公一人而已。当丁卯被兵之后。修名城也。设巨镇也。夫孰曰不可。独文贞公惓惓以息民为务。陈疏献策。擘画如指掌。苟用其言。非独可以利民。御寇之策。亦莫善于此。彼筑城之计。非徒可以病民。适足以利寇。不十年而其效若玆。何其明验也。夫弃名都据山城。清野入保。时出伏路而邀击者。我东制敌之常法也。我国处万山之中。今舍山而筑于平地。已失地利之半。乃欲以平日习阵之文具。一不经战之脆民。举以措之于平原广城百战之劲虏。投之斯焦。触之斯溃。其或幸有万一之存者乎。閒居大言。颇悦人听。及其临急有事。虽使乙支文德朴犀复生。势将弃彼保此。使民有所依归。然后以吾所长。制彼所短。惟在运谋之如何耳。然则彼名城大都将何所用耶。近世丁茶山著有桑土志。欲于关西直路。筑城设堡。余尝服其确论。然非为可用于今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1L 页
世也。向在胜朝之多难。若用此法。可以御频岁邻寇之患矣。我朝以文弱自守。旷世无警。今欲劳民于无事之日。以待百年之寇。岂良算乎。一则动众殚财。一则疑寇启衅。此目前之祸也。岁久颓圮。经画漫废。法度不讲。欲修则无益而劳民。不修则前功尽弃。此久远之患也。凡人之情。不能张而不弛。百年之间。安能常如寇至而严警乎。苟少弛备。遇有敌骑闯入。则聚而歼之。靡有孑遗。此必不可忍为之事也。或曰昔莒子恃陋而城恶。卒以溃散。春秋非之。今欲不修郡城其可乎。曰当春秋之时。吞小并弱。干戈日寻。莒子晏然独以为无事。宜其溃也。今我国有是患乎。设有是患。子能驱不识兵革之民。凭名城临大垒而制之乎。有城而不可守与不知所以为守者。不如无城。况可修之乎。北狄之常为中国患者。以无城郭而迁逐水草也。西域诸国。常为中国之所轻者。以其有城郭也。今吾非必效北狄之游牧。论其临急走险。不系恋乎野城。则其势皦然。故今之郡城。所以示民启闭之限而已。其实一逆旅耳。他日如有历世之寇难。自有相势而筑城者。自有应变而御敌者。非今之所可豫也。晋士蔿曰无戎而城。雠必保焉。言无戎马之事而筑城。终为寇雠之所保也。曰然则当丁卯之际。所当务者何事何修而可以御丙子之患也。曰非敢知也。然文贞公诚实君子也。传曰至诚如神。能前知。在壬辰之前。力主养兵之议者。李文成先生而已。在丙丁之后。力主息民而勿事城郭甲兵之议者。我文贞公而已。俱非烛几之深。能如是乎。故公之所画。决无空言。清野而保民。屯田而养兵。省减使命。兴修马政。委重屯堡。量能授任。使自战其地。行钱弊以饶财。为购募间谍之资。西恤流民。南抚三道。此皆石画切实。达观时务之论也。当时若委公责成。则安知不至于丙丁之颠沛耶。
敬书文贞公辞辅养官东还后加资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文贞公平日蕴抱。所欲行之者甚多。而其屡登于章奏者。大同钱币车乘三者为最。盖是三者。为当日最切之急务。而抑又量时可行故也。不然不为空言以耀后。且显时君之不能用也。虽然大同则行之于当时。钱币则少开流行之端而继竟大布。惟车乘至今不行。其故何也。岂有不可
敬书文贞公辞辅养官东还后加资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文贞公平日蕴抱。所欲行之者甚多。而其屡登于章奏者。大同钱币车乘三者为最。盖是三者。为当日最切之急务。而抑又量时可行故也。不然不为空言以耀后。且显时君之不能用也。虽然大同则行之于当时。钱币则少开流行之端而继竟大布。惟车乘至今不行。其故何也。岂有不可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2H 页
行者而文贞公言之之理也。我东先辈多言用车之便。其不可者。必以道险为解。然其实非道险也。以三病为之阻也。何谓三病。固陋因循苟且是也。所谓固陋者。生长僻壤。服习粗卤。不知此外复有便利之器。犹填夜郎云汉孰与我大。此小民之病也。所谓因循者。今有人怀利用之心。倡北学之议。欲试一二便民之器。则在上者鄙琐而不倾听。在下者疑难而不乐趋。同列訾之以多事。众论目之以好奇。无奈弃置。俛循旧常。此君子之病也。所谓苟且者。亦有君子小人之别。若大同未行之时。贡役之弊。几乎无国。当时在朝之人。亦岂无灼知而深忧者。其心岂不曰苍莽愁乱之绪。谁能理之。侥倖无事于身前可矣。身后之事。以待智者。此君子之苟且也。浅耕而漫种。侵陌而犯沟。不施畜泄。侥倖雨旸之均适者。农夫之苟且也。闻善而不信。见善而不服。不究其所未能而自是其学。苦窳滥恶之器。侥倖售市者。百工之苟且也。此三病为之阻。则虽如砥之道。不可行车。且岂特车之不行而已哉。读公奏议。有云用车用钱设店之便。某某守臣言之。使臣乘车之便则臣所自思。何其忠厚而周至也。盖用车用钱设店之事。无碍于时人。而有识事兴利之美。故推以与人。使臣乘车之便。贵卿之所厌闻也。故以身当之。推誉而担怨。让功而分过。于以与之共济国事。至诚动人。夫大人君子之用心。固宜若是欤。
敬书文贞公辞右议政第二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不识天下之势兵家之机者。不敢妄主息兵安民之说。不知而为之者。迂儒而已。文贞公每以安民为己任。而军旅之事。以为不学而置之。犹魏郑公俛首不视破阵乐之意也。尝读公之上陈都督书。说以收复全辽之策。其纡筹奇略。深中机宜。诸葛晋明奇士也。与公论军计。深相推服。公岂不识军旅。悠悠坐谭之比哉。夫惟默察时宜。我国非用武之时。故断然惟以息民保民为事。而保民之术。莫如大同。故排众议冒群非。孳孳不休。屡摧而不自已者也。及其情势臲𡰈。无可施为。则乃毅然以古大臣之义处之。屡疏请去。然犹复低回眷恋。不忍忘君。忠爱之诚。溢于纸背。公平生好子美之为诗。盖由有所孚而然云。
敬书文贞公辞右议政第二疏后
后孙允植谨按不识天下之势兵家之机者。不敢妄主息兵安民之说。不知而为之者。迂儒而已。文贞公每以安民为己任。而军旅之事。以为不学而置之。犹魏郑公俛首不视破阵乐之意也。尝读公之上陈都督书。说以收复全辽之策。其纡筹奇略。深中机宜。诸葛晋明奇士也。与公论军计。深相推服。公岂不识军旅。悠悠坐谭之比哉。夫惟默察时宜。我国非用武之时。故断然惟以息民保民为事。而保民之术。莫如大同。故排众议冒群非。孳孳不休。屡摧而不自已者也。及其情势臲𡰈。无可施为。则乃毅然以古大臣之义处之。屡疏请去。然犹复低回眷恋。不忍忘君。忠爱之诚。溢于纸背。公平生好子美之为诗。盖由有所孚而然云。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2L 页
敬书文贞公辞右议政第八疏后
后孙允植曰甚矣。君子之阔于事情也。有宋诸贤之于王安石。其始也无不延誉而交荐。及其变法而天下愁苦。乃始攻斥。亦末如之何也。夫介甫之志。在乎损下而益上。是与民争利也。文贞公之志。在乎上无所损。下有均轻之益。是不与民争利也。夫大同之所以近于介甫新法者则均输是也。均输之法。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从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此其为法。虽似大同。然宋时发运之职。不甚有弊。介甫为国。敛利刱行。桑羊之法。列置官吏。变易贩卖。奸伪百出。农贾俱病。此其志不在于均民。而与民争利。又非不得已而变之。故行之未几。其弊滋大。大同之法。继贡役极弊之馀。收赋于民。既均且轻。而又除行脚赠赂停退一切滥冗之费。官以厚直。给与贡人。贡人以贱价豫备百物。以待上供。上供既丰。羡馀亦厚。此其志在于均民。而不与民争利。又因其不得已而变之。故行之二百馀年。而其利愈博。二法之相悬。不啻天渊。当时诸君子惩于介甫之事。不原其情而遽疑其迹。盛气而沮毁之。使忠臣几不得安于朝。良法几不得行于世。何其过也。有宋诸贤认小人为君子。我东诸贤指良法为误国。原其所由。均不免太疏之失。至使寻衅觅疵之小人。窃窃然笑其后。呜呼。此非吾党之所自反而警惕者乎。当其众怒方盛。论议沸腾之时。文贞公一以至诚应之。反躬自悼。无一毫含憾相较之语。其心曰彼皆贤人也。偶于此事不审利害故如是耳。我何为怒之哉。卒之上回下孚。惠泽得以下究。则又敛然不自以为是。推毂诸贤。惟恐不见用于世。孟子所云大人之心无适莫。殆亦近之矣。
书李遁愚记梦后(辛巳)
近世中州人黄九烟著有将就园记。设为山川楼台之胜。书画琴棋之娱。穷极其所欲为。凡洞府之泉石花木。皆必锡名而系之以诗。既而降于乩仙之笔云。奉上帝之命。依黄子所言。营搆于蓬莱之上。以为群仙游宴之所。且命黄子为之主。黄子恍然若梦若真。自叙其事。(见昭代丛书)今见遁愚记梦。所谓白云
后孙允植曰甚矣。君子之阔于事情也。有宋诸贤之于王安石。其始也无不延誉而交荐。及其变法而天下愁苦。乃始攻斥。亦末如之何也。夫介甫之志。在乎损下而益上。是与民争利也。文贞公之志。在乎上无所损。下有均轻之益。是不与民争利也。夫大同之所以近于介甫新法者则均输是也。均输之法。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从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此其为法。虽似大同。然宋时发运之职。不甚有弊。介甫为国。敛利刱行。桑羊之法。列置官吏。变易贩卖。奸伪百出。农贾俱病。此其志不在于均民。而与民争利。又非不得已而变之。故行之未几。其弊滋大。大同之法。继贡役极弊之馀。收赋于民。既均且轻。而又除行脚赠赂停退一切滥冗之费。官以厚直。给与贡人。贡人以贱价豫备百物。以待上供。上供既丰。羡馀亦厚。此其志在于均民。而不与民争利。又因其不得已而变之。故行之二百馀年。而其利愈博。二法之相悬。不啻天渊。当时诸君子惩于介甫之事。不原其情而遽疑其迹。盛气而沮毁之。使忠臣几不得安于朝。良法几不得行于世。何其过也。有宋诸贤认小人为君子。我东诸贤指良法为误国。原其所由。均不免太疏之失。至使寻衅觅疵之小人。窃窃然笑其后。呜呼。此非吾党之所自反而警惕者乎。当其众怒方盛。论议沸腾之时。文贞公一以至诚应之。反躬自悼。无一毫含憾相较之语。其心曰彼皆贤人也。偶于此事不审利害故如是耳。我何为怒之哉。卒之上回下孚。惠泽得以下究。则又敛然不自以为是。推毂诸贤。惟恐不见用于世。孟子所云大人之心无适莫。殆亦近之矣。
书李遁愚记梦后(辛巳)
近世中州人黄九烟著有将就园记。设为山川楼台之胜。书画琴棋之娱。穷极其所欲为。凡洞府之泉石花木。皆必锡名而系之以诗。既而降于乩仙之笔云。奉上帝之命。依黄子所言。营搆于蓬莱之上。以为群仙游宴之所。且命黄子为之主。黄子恍然若梦若真。自叙其事。(见昭代丛书)今见遁愚记梦。所谓白云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3H 页
洞信宿之缘。何其了了不迷。惬人性灵也。信知韵人胸中。自有一副成稿。力所不及。神为之助。黄子之事。真而梦也。遁愚之游。梦而真也。余亦尝有志于斯。而尘累扰扰。未得成稿。虽欲梦寐间一涉清境。亦未易得也。若使长卿仲初见之。能不哑然相笑乎。
书崔氏孝烈录后
惟贞可以保信。惟顺可以中节。此二者。妇人之懿则也。今世称闺行者。必曰烈。夫烈者过于人一等之事也。譬诸男子则不忍一朝之耻。骂贼求死。岂不诚勇决哉。未若文文山之隐忍图存。扶危持颠。幽囚困苦。至于无可奈何而后死。其为忠也。顾不大且难乎。以余所见崔氏之行。履贞处顺。殆类于文山之忠。而其成功且过之矣。崔氏有子曰钟国。不忍其母夫人之行泯于委巷也。抱状遍求搢绅大夫之言以图不朽者。殆将一纪。病且惫。犹拳拳不置焉。呜呼。使夫人而有灵者。其不曰以汝为夫子之后。故吾所以抚育成就汝者亦至矣。今为吾求无益之名。不爱其身。岂吾所以望汝之意乎。余既敬钟国甫之至性。又恐其罹于疾病也。用是勖之。钟国甫勉乎哉。
书敬信录后
古者民志专壹。信道不惑。又有圣人在上。率先以导之。不待言语而得于观感之间。及乎圣远言湮。醇浇朴散。学士大夫述其糟粕。廑治自好而已。无诚实及人之化。人亦无观感之效。故闻言不信而乐其放纵。忘其固有之性。忽其常行之道。厌故而慕新。贵耳而贱目。其不至于魑魅禽兽者几希矣。后世好奇之士。因民志之不定。知鬼神之无形无声。可以藉重而动艳之也。于是舍人道而求助于神。诡诞以诱之。祸福以怵之。森森然如在其头上。谆谆然以诏之。其言则世俗之常谈也。非有幽深妙奥之旨。而民之愚也。若刱闻者而喜之。时有惕然向善。怵然惧罪者。然则是亦不害为救世之一助耶。呜呼。世有躬行君子示之以务民之义。庆赏刑威。不以其私。则彼所为说者。将如雨雪之见晛。不待辞辟而自廓如矣。今不务躬行。而恶邪说之诬民。是犹不能救饥而禁食草根木皮也。不亦难乎。余观敬信录中所谓文昌帝君劝孝
书崔氏孝烈录后
惟贞可以保信。惟顺可以中节。此二者。妇人之懿则也。今世称闺行者。必曰烈。夫烈者过于人一等之事也。譬诸男子则不忍一朝之耻。骂贼求死。岂不诚勇决哉。未若文文山之隐忍图存。扶危持颠。幽囚困苦。至于无可奈何而后死。其为忠也。顾不大且难乎。以余所见崔氏之行。履贞处顺。殆类于文山之忠。而其成功且过之矣。崔氏有子曰钟国。不忍其母夫人之行泯于委巷也。抱状遍求搢绅大夫之言以图不朽者。殆将一纪。病且惫。犹拳拳不置焉。呜呼。使夫人而有灵者。其不曰以汝为夫子之后。故吾所以抚育成就汝者亦至矣。今为吾求无益之名。不爱其身。岂吾所以望汝之意乎。余既敬钟国甫之至性。又恐其罹于疾病也。用是勖之。钟国甫勉乎哉。
书敬信录后
古者民志专壹。信道不惑。又有圣人在上。率先以导之。不待言语而得于观感之间。及乎圣远言湮。醇浇朴散。学士大夫述其糟粕。廑治自好而已。无诚实及人之化。人亦无观感之效。故闻言不信而乐其放纵。忘其固有之性。忽其常行之道。厌故而慕新。贵耳而贱目。其不至于魑魅禽兽者几希矣。后世好奇之士。因民志之不定。知鬼神之无形无声。可以藉重而动艳之也。于是舍人道而求助于神。诡诞以诱之。祸福以怵之。森森然如在其头上。谆谆然以诏之。其言则世俗之常谈也。非有幽深妙奥之旨。而民之愚也。若刱闻者而喜之。时有惕然向善。怵然惧罪者。然则是亦不害为救世之一助耶。呜呼。世有躬行君子示之以务民之义。庆赏刑威。不以其私。则彼所为说者。将如雨雪之见晛。不待辞辟而自廓如矣。今不务躬行。而恶邪说之诬民。是犹不能救饥而禁食草根木皮也。不亦难乎。余观敬信录中所谓文昌帝君劝孝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3L 页
文一则。其言颇切于务本。录而揭之。以劝孝子之体情者。
书月湖门人录后
右裴月湖门人录。为一百七十馀人。何其盛也。世之无师道久矣。自昌黎柳州以下。皆避师名。后之名儒耆宿。逡巡不敢当皋比之坐。月湖处于海滨。能以文墨奖成后进。举邑之半。皆宗师之。其学识才诣非有大过人者。安能致此。尝闻日本人关维宁漂到海口。操笔而酬答者环座。独见月湖而敬礼之。称曰先生。自是海上妇孺樵牧。皆呼月湖为先生。所至爱而敬之。汛扫而迎之。有康节行窝之风焉。余尝祷雨于灵鹫山。逢内面人士。率多月湖之徒。去月湖数十年。其风流若可相接也。又读其近体诗数十首。往往隽永有馀味。其他所著述未及遍见。秪此可以当豹斑鼎脔矣。禅房夜清。佛灯如豆。恨不起藁里诗魂。抵掌论文也。
书七绝洞七景帖(戊子)
诗家写景之难。如画师之绘人面。数人以外。皆一样面目。无复辨别。如落照渔火处处有之。何能以寸毫各臻其境耶。故写景之妙。不在形似。在得其神韵。如裴楷之颊上三毛。便觉精神倍佳。此画中之三昧也。七绝洞诗社诸人赋七景来示。且乞批评。余展而读之。窅然神𨓏。如在峰月壁霞之间。洵佳作也。夫作者七人。固胜事也。又与洞名相合。岂不异哉。
书朴琮烈文稿后
学文之法。须悟解文理。若不能善读他人之文。则吾之文亦不可得以善矣。先将古人文字。离句析读。不使错乱。然。后究其义意之所在。得其彷佛。则便解属文。多识古今事类。以储文材。纵观名山大川。以助文气。恢拓心胸。梳洗弇陋。而不失其所守。则理到而辞逵。气备而格古。初学者不必拘于尺幅。汪洋恣肆。心所欲言。手便写到。久久自熟。渐加裁剪。安于规矩。近世科儒尝曰行文出于科文规矩。不学科文。不能做文章。此可笑之说也。殊不知行文之中诸般悉备。岂独无规矩哉。但如生龙活虎。不可把定。不似科文之印板规矩耳。
题华阳俗离帖(辛卯)
余尝见麟经鸿雪因缘图记。麟经清国嘉庆时人。性好山水。平生所历名胜。手自图绘。又写小照于其间。凡数百本。刊布于世。可谓膏肓于泉石者也。今见沔川人俞美叔家所藏华阳俗离两帖。亦一麟氏之鸿雪图也。两山之一水一石。皆人毫端。又系之以诗。盖美叔善诗。士庸善画。可称双璧。此则鸿雪图之所无也。夫华阳俗离。吾于三十年前一见之。今依依若梦境。是帖之成。距余游览时又在三十年前。而至今青鞋布袜。宛然尚在于林霭泉溜之间。岂非笔墨之功有以不朽耶。此古人所以卧游也。
书月湖门人录后
右裴月湖门人录。为一百七十馀人。何其盛也。世之无师道久矣。自昌黎柳州以下。皆避师名。后之名儒耆宿。逡巡不敢当皋比之坐。月湖处于海滨。能以文墨奖成后进。举邑之半。皆宗师之。其学识才诣非有大过人者。安能致此。尝闻日本人关维宁漂到海口。操笔而酬答者环座。独见月湖而敬礼之。称曰先生。自是海上妇孺樵牧。皆呼月湖为先生。所至爱而敬之。汛扫而迎之。有康节行窝之风焉。余尝祷雨于灵鹫山。逢内面人士。率多月湖之徒。去月湖数十年。其风流若可相接也。又读其近体诗数十首。往往隽永有馀味。其他所著述未及遍见。秪此可以当豹斑鼎脔矣。禅房夜清。佛灯如豆。恨不起藁里诗魂。抵掌论文也。
书七绝洞七景帖(戊子)
诗家写景之难。如画师之绘人面。数人以外。皆一样面目。无复辨别。如落照渔火处处有之。何能以寸毫各臻其境耶。故写景之妙。不在形似。在得其神韵。如裴楷之颊上三毛。便觉精神倍佳。此画中之三昧也。七绝洞诗社诸人赋七景来示。且乞批评。余展而读之。窅然神𨓏。如在峰月壁霞之间。洵佳作也。夫作者七人。固胜事也。又与洞名相合。岂不异哉。
书朴琮烈文稿后
学文之法。须悟解文理。若不能善读他人之文。则吾之文亦不可得以善矣。先将古人文字。离句析读。不使错乱。然。后究其义意之所在。得其彷佛。则便解属文。多识古今事类。以储文材。纵观名山大川。以助文气。恢拓心胸。梳洗弇陋。而不失其所守。则理到而辞逵。气备而格古。初学者不必拘于尺幅。汪洋恣肆。心所欲言。手便写到。久久自熟。渐加裁剪。安于规矩。近世科儒尝曰行文出于科文规矩。不学科文。不能做文章。此可笑之说也。殊不知行文之中诸般悉备。岂独无规矩哉。但如生龙活虎。不可把定。不似科文之印板规矩耳。
题华阳俗离帖(辛卯)
余尝见麟经鸿雪因缘图记。麟经清国嘉庆时人。性好山水。平生所历名胜。手自图绘。又写小照于其间。凡数百本。刊布于世。可谓膏肓于泉石者也。今见沔川人俞美叔家所藏华阳俗离两帖。亦一麟氏之鸿雪图也。两山之一水一石。皆人毫端。又系之以诗。盖美叔善诗。士庸善画。可称双璧。此则鸿雪图之所无也。夫华阳俗离。吾于三十年前一见之。今依依若梦境。是帖之成。距余游览时又在三十年前。而至今青鞋布袜。宛然尚在于林霭泉溜之间。岂非笔墨之功有以不朽耶。此古人所以卧游也。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4H 页
题吴海史(容默)元堂日课文钞(辛丑)
文者匠心裁物。操万化之柄。故道之高妙难造。而有因文入道者。兵之诡谲万端。而有白面而善谈兵者。以至生民日用之术。老佛虚无之旨。大而日月星辰之行。小而昆虫草木之情。近而闾里鄙事。民间疾苦。远而四海万国之势。古今时措之宜。无不因文而达其致。此操觚之能事也。吾知海史文士耳。闭门钻研。不以家务世事经意。今读其元堂日课文钞。遣辞雅驯。持论辨博。触目琳琅。无美不备。有包括宇宙之量。森罗万象之观。笔锋所拟。前无横阵。无所不到。亦无所不破。吾不知海史胸中具有此许多见识。安排而出之乎。抑亦临文驱使。游戏于翰墨者欤。今海史穷居无聊。姑以此为消暑之资。又安知他日不一转而为需世之大用乎。老夫将拭目以俟之。
书竹斋公讳(兴达)被俘生还录后(壬寅)
吾族祖竹斋公兄弟。万历壬辰俘入日本。谱乘所载止此。而其后存殁。世莫闻知。此吾宗之所常慨叹者也。今见公之后裔昶善。赍示竹斋公集一卷。公之在平邱被俘时景光及羁留生还之事。历历详载。如隔一晨。读未卒。不禁怆泪零襟。呜呼。孰知公之不死于异域。又有一脉血胤。至今不绝乎。盖庚子西还时。与姜睡隐同舟。泊于兴阳。睡隐被召上京。公兄弟则九载南冠。流离困顿之馀。不能前进。因娶妇家焉。其子孙又孤孑沈微。不能通问于京宗。至今三百年。不知有无。岂不惜哉。独幸此集仅存于弊箧之中。其详记当日见
文者匠心裁物。操万化之柄。故道之高妙难造。而有因文入道者。兵之诡谲万端。而有白面而善谈兵者。以至生民日用之术。老佛虚无之旨。大而日月星辰之行。小而昆虫草木之情。近而闾里鄙事。民间疾苦。远而四海万国之势。古今时措之宜。无不因文而达其致。此操觚之能事也。吾知海史文士耳。闭门钻研。不以家务世事经意。今读其元堂日课文钞。遣辞雅驯。持论辨博。触目琳琅。无美不备。有包括宇宙之量。森罗万象之观。笔锋所拟。前无横阵。无所不到。亦无所不破。吾不知海史胸中具有此许多见识。安排而出之乎。抑亦临文驱使。游戏于翰墨者欤。今海史穷居无聊。姑以此为消暑之资。又安知他日不一转而为需世之大用乎。老夫将拭目以俟之。
书竹斋公讳(兴达)被俘生还录后(壬寅)
吾族祖竹斋公兄弟。万历壬辰俘入日本。谱乘所载止此。而其后存殁。世莫闻知。此吾宗之所常慨叹者也。今见公之后裔昶善。赍示竹斋公集一卷。公之在平邱被俘时景光及羁留生还之事。历历详载。如隔一晨。读未卒。不禁怆泪零襟。呜呼。孰知公之不死于异域。又有一脉血胤。至今不绝乎。盖庚子西还时。与姜睡隐同舟。泊于兴阳。睡隐被召上京。公兄弟则九载南冠。流离困顿之馀。不能前进。因娶妇家焉。其子孙又孤孑沈微。不能通问于京宗。至今三百年。不知有无。岂不惜哉。独幸此集仅存于弊箧之中。其详记当日见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4L 页
闻。与姜睡隐,鲁锦溪集中所言。无不吻合。可知出于公之手笔。皭然无疑。又此集何以在于昶善之家也。可知昶善之为公之血胤。为彰明较著也。据集中所记。公之季氏亦娶妇生子。而其后无闻。今不知流落于何处。可悲也已。
书月川先生遗集后(癸卯○先生讳吉通谥文平。 成庙时官礼判佐理功臣。与余同宗。)
君子之行藏出处。固非一道。惟义之与比而已。当月川先生之抗疏 光庙。弃官归隐也。其高风卓节。可以与六臣为七矣。及夫 成庙在宥之世。东峰金先生劝以为苍生出。则乃幡然而起。遂成佐理之治。勋著旂常。像留麟阁。又何其伟哉。昔有明方逊志诸人。死于靖乱。而三杨不死。逮事仁宣。十年之间。赞襄皇猷。治化郅隆。遂为一代名臣。先生志同六臣。迹似三杨。百世之下。自有定评。然未闻三杨在永乐之时。能扯龙鳞冒白刃。昌言以明逊志诸人之忠。此又先生之高于三杨处也。先生所著藁悉经手烧无馀。惟有巡按湖海时客馆题咏。散载于舆志胜览。今所辑若干首是也。佔𠌫斋金先生书先生小诗后有曰词致清粹温丽。笔又妍妙。可见前辈之文雅。推此一语。其全集之美可知也。虽不传亦传矣。何必多乎哉。
书杏庭集后(己酉)
自周制宾兴以后。取士之正。未有若我朝己卯贤良之选也。人才之盛。亦未有若己卯诸贤之萃于一时也。士祸之酷烈。亦未有若北门之诬狱也。天之生此群贤。若将有为焉。而竟乃芟夷锢废之。使斯民不被尧舜之泽。呜呼。天理其可谌乎。此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莫不引领想望。继以慷慨流涕者也。杏庭都先生生于其时。名列于二十八人之榜。其之德之艺。俱在荐目。非后生未学所敢赞辞也。祸难之馀。诸贤遗迹。悉为灰烬。至如当时榜目。亦为世所忌。不敢存录。幸赖苏斋寒冈暨吾祖潜谷诸先生收拾旧迹而锓于梓。为之跋识书后之文。可徵于久远。今又经三百年之久矣。板本既不多。诸家所藏复散失殆尽。常为好古者之所叹惜。隆熙己酉春。都君相薰赍其先祖杏庭集示余。且请一言以识之。余拜受而读之。先生所著诗文数篇之外。备载贤良榜目及建院旌闾之事。集为一卷。历叙荐科罢复之由。贤奸消长之机。瞭
书月川先生遗集后(癸卯○先生讳吉通谥文平。 成庙时官礼判佐理功臣。与余同宗。)
君子之行藏出处。固非一道。惟义之与比而已。当月川先生之抗疏 光庙。弃官归隐也。其高风卓节。可以与六臣为七矣。及夫 成庙在宥之世。东峰金先生劝以为苍生出。则乃幡然而起。遂成佐理之治。勋著旂常。像留麟阁。又何其伟哉。昔有明方逊志诸人。死于靖乱。而三杨不死。逮事仁宣。十年之间。赞襄皇猷。治化郅隆。遂为一代名臣。先生志同六臣。迹似三杨。百世之下。自有定评。然未闻三杨在永乐之时。能扯龙鳞冒白刃。昌言以明逊志诸人之忠。此又先生之高于三杨处也。先生所著藁悉经手烧无馀。惟有巡按湖海时客馆题咏。散载于舆志胜览。今所辑若干首是也。佔𠌫斋金先生书先生小诗后有曰词致清粹温丽。笔又妍妙。可见前辈之文雅。推此一语。其全集之美可知也。虽不传亦传矣。何必多乎哉。
书杏庭集后(己酉)
自周制宾兴以后。取士之正。未有若我朝己卯贤良之选也。人才之盛。亦未有若己卯诸贤之萃于一时也。士祸之酷烈。亦未有若北门之诬狱也。天之生此群贤。若将有为焉。而竟乃芟夷锢废之。使斯民不被尧舜之泽。呜呼。天理其可谌乎。此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莫不引领想望。继以慷慨流涕者也。杏庭都先生生于其时。名列于二十八人之榜。其之德之艺。俱在荐目。非后生未学所敢赞辞也。祸难之馀。诸贤遗迹。悉为灰烬。至如当时榜目。亦为世所忌。不敢存录。幸赖苏斋寒冈暨吾祖潜谷诸先生收拾旧迹而锓于梓。为之跋识书后之文。可徵于久远。今又经三百年之久矣。板本既不多。诸家所藏复散失殆尽。常为好古者之所叹惜。隆熙己酉春。都君相薰赍其先祖杏庭集示余。且请一言以识之。余拜受而读之。先生所著诗文数篇之外。备载贤良榜目及建院旌闾之事。集为一卷。历叙荐科罢复之由。贤奸消长之机。瞭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5H 页
然可悉。盖因都氏一家之史。而世故之污隆系焉。尚论之士。亦必三复是书。摩挲而不忍释。况在榜中诸贤之后裔。敢不同情而敬玩之哉。遂斋沐薰盥。书之于后。
书顺天金氏行录后
节斋先生有大勋大忠于国。而名不湔于丹书者垂二百年。先生之后女士金夫人克趾其美。夫人素抱缇嫈之志。屈节而归于大贤之门。赍恨没身。以义殉从。之孝之烈。求诸闺閤中。无与为比。而名不著于彤管者且数百年。天之报施善人。何如是迟之又靳也。夫 端庙之位号未复。则先生必不欲独享爵谥之荣。先生之幽冤未伸。则夫人必不欲独蒙棹楔之褒矣。今焉先生之忠勋已白。而夫人之孝烈弥著。天道于是乎可信。而为善者可以知劝。久近奚足论乎。余从金君辙铉读夫人遗状。敛衽兴叹。略掇数行而书其后。
题新罗真兴王北狩大猎图(庚戌)
金生之于笔。率居之于画。皆仙也。自新罗时推为名手。后人莫及焉。此画率居所作真兴王北巡大猎图也。经六七百年。入于高丽忠惠王时相臣英垈公柳清臣之手。柳相酷嗜古画。多蓄前人名画。尤爱惜此物。为家传之宝。又阅七八百年。传至于故泰川守沔川柳熙。熙即英垈之后也。吾友安厓石鼎远为柳氏婿。得此画而藏之。今厓石已亡。余从厓石之侄前秘书丞安君钟和得而见之。图凡八幅。当时裱装为屏幛者也。岁久垢弊。触手裂破。然丹铅不渝。精神如活。山川树木人物之形。跃跃欲动。殆神工也。真兴承屡世之烈。席丰亨豫大之业。张皇六师。讲狩蒐之礼。旗帜整肃。衣冠都雅。士马精强。盔甲鲜明。有平吞四海之气。君臣交欢。饮食宴乐。帷幕樽敦之属。无不精致古雅。有闻无声。大庖不盈。彬彬乎文物之盛。泱泱乎有大国之风。俯仰今古。不禁感慨流涕也。此画虽出于当时庸手。二千年古物。当为希世之宝。况率居所作而经几番劫灰。尚保至今者。岂非神明之所护哉。
书瓛斋集洋舶咨后(辛亥)
允植谨按我国僻在一隅。不闻外交之事。自丙寅美船遭难以后。美使屡恳
书顺天金氏行录后
节斋先生有大勋大忠于国。而名不湔于丹书者垂二百年。先生之后女士金夫人克趾其美。夫人素抱缇嫈之志。屈节而归于大贤之门。赍恨没身。以义殉从。之孝之烈。求诸闺閤中。无与为比。而名不著于彤管者且数百年。天之报施善人。何如是迟之又靳也。夫 端庙之位号未复。则先生必不欲独享爵谥之荣。先生之幽冤未伸。则夫人必不欲独蒙棹楔之褒矣。今焉先生之忠勋已白。而夫人之孝烈弥著。天道于是乎可信。而为善者可以知劝。久近奚足论乎。余从金君辙铉读夫人遗状。敛衽兴叹。略掇数行而书其后。
题新罗真兴王北狩大猎图(庚戌)
金生之于笔。率居之于画。皆仙也。自新罗时推为名手。后人莫及焉。此画率居所作真兴王北巡大猎图也。经六七百年。入于高丽忠惠王时相臣英垈公柳清臣之手。柳相酷嗜古画。多蓄前人名画。尤爱惜此物。为家传之宝。又阅七八百年。传至于故泰川守沔川柳熙。熙即英垈之后也。吾友安厓石鼎远为柳氏婿。得此画而藏之。今厓石已亡。余从厓石之侄前秘书丞安君钟和得而见之。图凡八幅。当时裱装为屏幛者也。岁久垢弊。触手裂破。然丹铅不渝。精神如活。山川树木人物之形。跃跃欲动。殆神工也。真兴承屡世之烈。席丰亨豫大之业。张皇六师。讲狩蒐之礼。旗帜整肃。衣冠都雅。士马精强。盔甲鲜明。有平吞四海之气。君臣交欢。饮食宴乐。帷幕樽敦之属。无不精致古雅。有闻无声。大庖不盈。彬彬乎文物之盛。泱泱乎有大国之风。俯仰今古。不禁感慨流涕也。此画虽出于当时庸手。二千年古物。当为希世之宝。况率居所作而经几番劫灰。尚保至今者。岂非神明之所护哉。
书瓛斋集洋舶咨后(辛亥)
允植谨按我国僻在一隅。不闻外交之事。自丙寅美船遭难以后。美使屡恳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5L 页
商办。务归和好。举国哗然。皆以斥和为高。庙议如此。先生虽主文柄。不能独立己见。其文移往复。据理详陈。宛转其辞。不失国家体面而已。至如闭门却好。非先生之意也。不得已也。其时余尝侍坐先生。先生喟然叹曰顾今宇内。情形日变。东西诸强并峙。与曩日春秋列国之时相同。会盟征伐。将不胜其纷纭矣。我国虽小。处东洋之纽枢。如郑国之在晋楚之间。内治外交。不失机宜。则犹可自保。不然则昧弱先亡。天之道也。又谁咎焉。吾闻美国在地球诸国中最号公平。善排难解纷。且富甲六洲。无启疆之欲。彼虽无言。我当先事结交。缔固盟约。庶免孤立之患。乃反推而却之。岂谋国之道乎。以此观之。当日咨报文字。非先生之意也。或曰先生如审知利害若是明白。则何不力排众议。为国家建此良策乎。余曰此未可易言也。方其众聋未破之时。先生虽极言竭论。无益于事。秪取戮辱。子不见夫清国李少荃之事乎。少荃支那之伟人也。审察天下大势。力主和洋之议。锋镝丛集。至比秦桧误国。以其深结主知。故幸得无事。先生何恃而敢为此乎。粤十年乙亥丙子之间。又有斥绝日本书契之事。国之安危。迫在呼吸。举世犹梦梦然皆以不受为是。先生虽不在政席。义不可泯默。以曲直安危之形。屡屡说明于当事之人。大声疾呼。唇焦舌弊而不之止。犹不见从。后乃迫而受之。仅免涂炭之祸。夫日本旧交也。同种同文之国也。国书拒绝。事体重大。邻比迫近。祸色立至。犹玩愒而持难如彼。况在丙寅时。国人初见所未闻之洋人。万目睢盱。疑云满腹。此际若开口谈亲仁善邻之道。能免纳寇卖国之罪乎。先生捐馆后六年壬午。李少荃劝我先与美国缔约。继而与各国修好。即先生未伸之志也。古人云世间能者所见略同。岂不信乎。
云养集卷之十二(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墓志○墓碣○墓表○神道碑铭
从氏心研公墓志铭(丙寅)
公讳宽植字和卿号心研。系出清风之金。 纯祖甲午五月初一日。生于杨根归川里。与其弟进士公同日时生。公兄弟五人。公序第三。扁其室曰风月景山水楼。盖取谢庄五子之名也。公天资近道。幼而不违亲志。长而不烦师
云养集卷之十二(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墓志○墓碣○墓表○神道碑铭
从氏心研公墓志铭(丙寅)
公讳宽植字和卿号心研。系出清风之金。 纯祖甲午五月初一日。生于杨根归川里。与其弟进士公同日时生。公兄弟五人。公序第三。扁其室曰风月景山水楼。盖取谢庄五子之名也。公天资近道。幼而不违亲志。长而不烦师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6H 页
教。处事综详。接物和洽。自幼不好嬉游。与人交必诚必信。造次不作诳言。事过可覆。虽仲由之信莫过也。年十六婴疾。摄养备至。历年而羸瘁转甚。见者莫不忧之。虽卧病常经理家务。靡不称当。以替庭闱之劳。性又彊记。病卧数月。起辄手录家中所用钱。不遗一文。尝自伤沉痾。内为父母忧。外不能立身建名。惨然惋怛。然不显于貌。终亦安分恬志。无所忮求。及病邻里远近。莫不奔救如亲戚。竟以今 上丙寅四月十七日捐馆。寿仅三十有三。无育。同月二十五日癸丑。葬于杨根金凤山下先茔后麓酉坐之原。配骊兴闵氏。广兴守德镐之女。先公九年卒。葬于同山寺谷寅坐。呜呼。古之君子。修行于家庭。延誉于州闾。乃升用于朝。如公之贤孝清慎。允为家庭之所推。州闾之所闻。如有兴物于乡党者。久已蜚英廊庙矣。惜哉。公清恩君讳益鼎之第三子也。其已上世系。载清恩君墓志。铭曰。
彼凤之原。松柏交翠。孝子顺孙。宜兴慨思。
叔父清恩君墓志
公姓金氏讳益鼎字定九号夏篆。清风之金。祖于高丽侍中大猷。著于本朝。己卯名贤大司成文毅公湜。四世而领议政文贞公堉兼兵曹判书忠肃公佐明,右议政文忠公锡胄。三世有劳于国。命之不祧。又三世而为公曾祖考最默 赠司仆寺正。祖考基长刑曹佐郎 赠吏曹参议。考万善 赠吏曹参判清兴君。妣贞夫人平山申氏。本生考用善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昌原黄氏。 纯祖癸亥七月十四日。公生于豆湖之四宜亭。二岁而丁黄夫人忧。八岁而立为大宗后。三十二承传补斋郎。七十以侍从推恩加通政。七十四以三子二孙登科。升嘉善。袭封清恩君。 当宁己卯五月二十五日。卒于杨根归川里第。享年七十有七。其仕宦履历则内而 显隆园参奉,典设别提,汉城主簿,景慕宫令,掌乐主簿,敦宁都正,工曹参议,曹司,卫将,户曹参判,副总管,同义禁经筵特进官,忠勋府有司堂上。外而牙山县监,荣川郡守,宁海府使,清州星州牧使,西原县监。公居官以清白自持。人不敢干以非义。裁决综明。门无滞讼。所至有声。尝仕于内。受知于 宪宗。未究其用。而遭
彼凤之原。松柏交翠。孝子顺孙。宜兴慨思。
叔父清恩君墓志
公姓金氏讳益鼎字定九号夏篆。清风之金。祖于高丽侍中大猷。著于本朝。己卯名贤大司成文毅公湜。四世而领议政文贞公堉兼兵曹判书忠肃公佐明,右议政文忠公锡胄。三世有劳于国。命之不祧。又三世而为公曾祖考最默 赠司仆寺正。祖考基长刑曹佐郎 赠吏曹参议。考万善 赠吏曹参判清兴君。妣贞夫人平山申氏。本生考用善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昌原黄氏。 纯祖癸亥七月十四日。公生于豆湖之四宜亭。二岁而丁黄夫人忧。八岁而立为大宗后。三十二承传补斋郎。七十以侍从推恩加通政。七十四以三子二孙登科。升嘉善。袭封清恩君。 当宁己卯五月二十五日。卒于杨根归川里第。享年七十有七。其仕宦履历则内而 显隆园参奉,典设别提,汉城主簿,景慕宫令,掌乐主簿,敦宁都正,工曹参议,曹司,卫将,户曹参判,副总管,同义禁经筵特进官,忠勋府有司堂上。外而牙山县监,荣川郡守,宁海府使,清州星州牧使,西原县监。公居官以清白自持。人不敢干以非义。裁决综明。门无滞讼。所至有声。尝仕于内。受知于 宪宗。未究其用。而遭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6L 页
己酉之恸。处家严整无惰容。夙兴盥栉而坐。常如接宾时。约躬而急于人。居官三十年。田园不增尺寸。子孙多贵显于朝。而不敢骄于乡里。皆循循然奉其法度。配淑夫人 赠贞夫人潘南朴氏。学生宗仪之女。司谏文𥳑公绍,锦阳尉文贞公㳽之后。判书章简公弼均之玄孙。性柔顺。无拂逆于人。自幼持身斋庄。事无专断。心无克欲。事姑申夫人。货财无私。执妇道四十八年。洞属如一日。待宗族以仁。训子弟以方。其立心制行。不欲苟异。而无不暗合于古列女闺范。生与公同年癸亥十月二十一日。卒先公七年壬申十二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翌年癸酉五月十九日。葬于广州勒岘里甲坐之原。粤六年己卯七月某日。合公葬于同原。有五子元植文科刑曹判书。出为族叔 赠判书益哲后。完植文科左承旨,宽植,晚植文科右副承旨,光植。完植及宽植,光植。皆贤而蚤卒。簉室李氏生三女。长适延安李应翼。次适丰壤赵东旭。次幼。元植子裕行文科左副承旨。裕成文科侍读官。女适检校直阁杨州赵同熙。庶子裕衡。馀并幼。完植子裕昌蚤夭。女适进士达城徐寅淳。光植子裕定。曾外孙幼者并不录。
竹山府使 赠兵曹参判李公(佾愚)墓碣铭(辛卯)
公讳佾愚字周八。李氏籍延安。显于罗丽。入本朝樗轩,月沙,白洲,青湖诸公。以勋德文章。世济其美。虽妇孺皆知之。曾祖讳天辅。领议政谥文简号晋庵。为 元陵名臣。无子。以族弟珍山郡守 赠左赞成讳国辅之子为嗣。讳文源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翼宪。以直节受知 健陵。寔公之祖也。考讳在秀号锄翁。文科壮元。官至庆尚道观察使。妣贞夫人海州吴氏。判敦宁载绍之女。本生母庆州金氏。同知永钟之女。 纯祖辛巳十月二十九日。生公于大邱营衙。未百日锄翁公卒于官。公育于仲氏承旨公。公自幼聪颖异常。动止如老成人。年十四随仲氏赴宁边任所。路由平壤。观察使郑公元容有世好。见公甚爱之。赆钱十万。公尽给官隶而去。其志槩之不苟如此。 宪宗癸卯。赵公秉龟荐公有将材。将试武举。公不肯赴。 上特命不试而赐第。丁未升通政拜五卫将。每宿卫。 上顾谓廷臣曰李某可任节钺。盖深知其干局
竹山府使 赠兵曹参判李公(佾愚)墓碣铭(辛卯)
公讳佾愚字周八。李氏籍延安。显于罗丽。入本朝樗轩,月沙,白洲,青湖诸公。以勋德文章。世济其美。虽妇孺皆知之。曾祖讳天辅。领议政谥文简号晋庵。为 元陵名臣。无子。以族弟珍山郡守 赠左赞成讳国辅之子为嗣。讳文源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翼宪。以直节受知 健陵。寔公之祖也。考讳在秀号锄翁。文科壮元。官至庆尚道观察使。妣贞夫人海州吴氏。判敦宁载绍之女。本生母庆州金氏。同知永钟之女。 纯祖辛巳十月二十九日。生公于大邱营衙。未百日锄翁公卒于官。公育于仲氏承旨公。公自幼聪颖异常。动止如老成人。年十四随仲氏赴宁边任所。路由平壤。观察使郑公元容有世好。见公甚爱之。赆钱十万。公尽给官隶而去。其志槩之不苟如此。 宪宗癸卯。赵公秉龟荐公有将材。将试武举。公不肯赴。 上特命不试而赐第。丁未升通政拜五卫将。每宿卫。 上顾谓廷臣曰李某可任节钺。盖深知其干局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7H 页
也。未几 龙驭宾天。 哲宗庚戌。始除加德镇节制使。威惠并著。先是日本人常暴掠镇民。及公莅任。守约束不敢犯。是年升拜宁远郡守。翌年关西大歉。公夙宵忧恤。请赈资于道臣。道臣感其诚。俵灾减籴。一遵所言。公又捐廪施之。民无饥色。于是邻境流民。来归如市。人有请逐者。公曰是皆吾 王之赤子。逐之何归。遂竭力并赈之。所拯活甚众。关西民至今颂其惠。丁巳升拜竹山府使。邑多欠税。公不忍重敛于民。乃请于道臣。欲以详定例代纳。廷议非之。置公于理。未几特命还任。公乃呈病乞递。己未秋。屏居沔川梅田里。自是不迹京闉。惟以养亲教子为事。绝口不言时事。有时引满纵饮。掀髯长笑。已复嘘唏流涕。虽子弟亦莫得而知之也。今 上丙寅。洋舶入沁都。朝野骚扰。盗贼蜂起。公约乡里勿敢动。又见守宰劝以宁辑之方。一邑赖安。时朝廷择召募使勤 王。邑宰李僖问计于公。公曰今见一舶而起一国之兵。是自速内乱也。朝廷岂无远虑乎。且洋夷不久将自退。此举适足为外人所笑。已而果退。性至孝。常以早孤失怙为没身恨。奉母夫人极其忠养。每出门暮还。步履促忙。市井儿童皆知李孝子履声。母夫人尝病亟。公号天请代。绝脉复生。人皆称异。尤谨于祭祀。事兄嫂尽其诚爱。以伸其不逮之志。抚育诸侄。皆至成立。治家斩斩如朝廷。诲人不倦。乡党皆爱而敬之。甲戌四月二十四日卒。享年五十有四。是年八月。葬于梅田里负庚之原。洪夫人祔右。丁亥湖西儒生以公孝行上闻。 赠兵曹参判。元配昌宁成氏。敦宁都正道默之女。继配南阳洪氏。司果秉瑞之女。俱有淑慎之德。洪夫人生四男。应翼荫仕工曹正郎,序翼武科五卫将,庸翼武科,度翼荫仕副司果。侧室一男庚翼武科五卫将。应翼二男三女。男勋宰。女适士人宜宁南圭弼。序翼一男四女。男吉宰。庸翼三男二女。男镐宰。庚翼一男四女。男哲宰。女适士人安东金度圭,光山金箕璜。馀并幼。今赍状谒铭者。正郎君也。允昔在归川。尝一见公。颀然而长。重厚有局度。言笑乐易。待人不设畦畛。知其为尚德君子也。后谪沔阳。与公同乡。乡人至今称公之行谊。皆与状符。遂为之铭曰。
古家遗范。端士饬行。惟孝友于。施于有政。薄施于外。耆艾歌咏。身退忧国。官
古家遗范。端士饬行。惟孝友于。施于有政。薄施于外。耆艾歌咏。身退忧国。官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7L 页
畀守正。天赋其才。不畀厚命。留其不尽。以衍馀庆。
冰库别提李君(容圭)墓志铭(庚子)
君姓李氏名容圭字孺南。李氏系出韩山。牧隐之后。曾祖源顺 赠吏曹参议。祖敬溥司谏院大司谏。考云稙缮工监假监役。妣平山申氏。直长锡昌之女。本生祖馨溥进士 赠吏曹参判。父大稙前承政院同副承旨。妣清风金氏 赠左赞成益泰之女。 哲宗庚戌六月二十三日。君生于公州栗里村舍。幼而秀颖。遇事好寻索。能默辨是非。在塾不烦课督。而书史足用。弱冠游太学。为侪友所推重。又尝从苏公辉冕,朴公性阳请益。二公皆林下宿德。许君以负重之器。君以是益自勉励。丁丑发解泮试。既而屡屈南省。丁亥除矿务局主事。戊子中应制进士。庚寅升六品。壬辰除司宪府监察。历交涉主事冰库别提机器局委员。是年秋。以亲老辞归。甲午秋。东匪鸱张。公州处两湖之交。被害尤甚。君为乡里之故。间道会巡察使朴公齐纯。论贼情甚悉。且陈方略。朴公倾心听之。终能摧灭犷贼。君协赞之力为多。时当路有欲召用君者。君辞不就。人或问之。君曰今贤邪并进。更张无渐。国事未知税驾之所。此岂士大夫贪进之时乎。自是闭门养痾。罕与人交。至丁酉三月十四日。得疾不起。年仅四十八。是年四月二十六日。葬于栗洞先兆负壬之原。配恩津宋氏。县监秉文之女。贤而无子。取从侄性求为后。娶潘南朴氏进士胜哲之女。有二男并幼。君有兄弟五人。皆笃于孝友。才行修美。乡里有八慈二方之称焉。君序居二。出为从叔监役公后。承顺两庭。和气无间。慎终追远。必尽诚敬。与人交。终始不渝。美风仪善谈笑。外和而内刚。不随俗俯仰。酷好左氏春秋。尝考三传及胡氏说。著春秋疑义一卷。议论多可称者。君舞勺之岁。余省姊氏。指君谓曰此儿通敏有筹度。他日堪为国家掌计之臣。今言犹在耳。而终不验。呜呼惜哉。庚子春。余谪居济州。君之子性求以其叔膺圭所撰状草寄送。且乞幽铭。噫君视我如慈父。我视君如良弼。有事必相议。有阙必相规。今吾不见君已久矣。安得不颠沛而至于此乎。吾又安忍铭吾甥。铭曰。
芝兰臭味。松筠精神。家中拂士。王廷吉人。啬于年位。是生不辰。厥报靡忒。子
冰库别提李君(容圭)墓志铭(庚子)
君姓李氏名容圭字孺南。李氏系出韩山。牧隐之后。曾祖源顺 赠吏曹参议。祖敬溥司谏院大司谏。考云稙缮工监假监役。妣平山申氏。直长锡昌之女。本生祖馨溥进士 赠吏曹参判。父大稙前承政院同副承旨。妣清风金氏 赠左赞成益泰之女。 哲宗庚戌六月二十三日。君生于公州栗里村舍。幼而秀颖。遇事好寻索。能默辨是非。在塾不烦课督。而书史足用。弱冠游太学。为侪友所推重。又尝从苏公辉冕,朴公性阳请益。二公皆林下宿德。许君以负重之器。君以是益自勉励。丁丑发解泮试。既而屡屈南省。丁亥除矿务局主事。戊子中应制进士。庚寅升六品。壬辰除司宪府监察。历交涉主事冰库别提机器局委员。是年秋。以亲老辞归。甲午秋。东匪鸱张。公州处两湖之交。被害尤甚。君为乡里之故。间道会巡察使朴公齐纯。论贼情甚悉。且陈方略。朴公倾心听之。终能摧灭犷贼。君协赞之力为多。时当路有欲召用君者。君辞不就。人或问之。君曰今贤邪并进。更张无渐。国事未知税驾之所。此岂士大夫贪进之时乎。自是闭门养痾。罕与人交。至丁酉三月十四日。得疾不起。年仅四十八。是年四月二十六日。葬于栗洞先兆负壬之原。配恩津宋氏。县监秉文之女。贤而无子。取从侄性求为后。娶潘南朴氏进士胜哲之女。有二男并幼。君有兄弟五人。皆笃于孝友。才行修美。乡里有八慈二方之称焉。君序居二。出为从叔监役公后。承顺两庭。和气无间。慎终追远。必尽诚敬。与人交。终始不渝。美风仪善谈笑。外和而内刚。不随俗俯仰。酷好左氏春秋。尝考三传及胡氏说。著春秋疑义一卷。议论多可称者。君舞勺之岁。余省姊氏。指君谓曰此儿通敏有筹度。他日堪为国家掌计之臣。今言犹在耳。而终不验。呜呼惜哉。庚子春。余谪居济州。君之子性求以其叔膺圭所撰状草寄送。且乞幽铭。噫君视我如慈父。我视君如良弼。有事必相议。有阙必相规。今吾不见君已久矣。安得不颠沛而至于此乎。吾又安忍铭吾甥。铭曰。
芝兰臭味。松筠精神。家中拂士。王廷吉人。啬于年位。是生不辰。厥报靡忒。子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8H 页
孙振振。天涯寄铭。白首沾巾。
掌礼少卿道轩李公墓碣铭(丙午)
公姓李氏讳大稙。初讳奭老字公右号道轩。又号万悔堂。系出韩山。当丽之季。稼亭,牧隐两先生为东方文章道学之祖。麟斋公尽节于鼎革之际。入本朝忠良名硕循吏鸿儒。世济其美。曾祖长载 赠司仆寺正。祖源顺 赠吏曹参议。考馨溥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判。操履清洁。文章书法。为世楷范。妣光山金氏在璿之女。沙溪文元公之后。 赠贞夫人壸仪修整。和顺慈谅。 纯祖壬午七月五日。生公于公州之净溪。幼而秀朗。长而勤学。弱冠以文词知名。然性端方不趋时好。故屡屈场屋。 当宁辛巳。除缮工监役。癸未升六品。三月庆科别试。道伯荐公才谞第一人。四月会试常付入格。五月 上亲考赐第。是年除弘文馆修撰。中学教授,文兼宣传官,司谏院献纳,承政院同副承旨。转任敦宁都正,礼曹参议。乙酉春。除分兵曹参知。拜庆州府尹不赴。夏除司谏院大司谏。庚寅春。除工曹参议。是年四月 神贞皇后升遐。公于后家为母党近戚。故差宗戚执事。六月拜户曹参议。公虽周流台省。未尝久于其官。至是见时事日变。无复仕进之意。栖迟衡门。不入城闉。以诗酒自娱。至壬寅三月。以 皇上入耆社覃恩。加嘉善。甲辰三月。除掌礼院少卿。以老病辞递。光武九年乙巳十一月六日。考终于坪基乡第。享年八十有四。是年十二月十四日。合窆于公州东部面五公洞配位兆右。公疏髯秀眉。庄重寡言。力行孝友。谦退不伐。公家自先世以来。富于著述。其学以准绳程朱。博综马郑。为一代文献之府。公早服庭训。长益研究。所著有诗文若干卷日录二十馀卷。文辞简淡。笔法遒劲。至于寻常札翰。皆可珍玩。虽孟公尺牍。不是过也。配 赠贞夫人清风金氏。 赠左赞成益泰之女。有女士之行。宣孟之风。治家教子。闺门肃穆。皆可为后孙法。生于 纯祖癸未十二月二十七日。十八归于公。卒于 当宁壬午八月二十一日。寿仅六十。癸未三月。葬于五公洞丑坐之原。举五男。秉圭议政府主事,容圭出为从叔监役云稙后。中进士官至冰库别提。膺圭成均博士,鼎圭,兴圭进士。五子皆以文行称。而秉圭尤
掌礼少卿道轩李公墓碣铭(丙午)
公姓李氏讳大稙。初讳奭老字公右号道轩。又号万悔堂。系出韩山。当丽之季。稼亭,牧隐两先生为东方文章道学之祖。麟斋公尽节于鼎革之际。入本朝忠良名硕循吏鸿儒。世济其美。曾祖长载 赠司仆寺正。祖源顺 赠吏曹参议。考馨溥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判。操履清洁。文章书法。为世楷范。妣光山金氏在璿之女。沙溪文元公之后。 赠贞夫人壸仪修整。和顺慈谅。 纯祖壬午七月五日。生公于公州之净溪。幼而秀朗。长而勤学。弱冠以文词知名。然性端方不趋时好。故屡屈场屋。 当宁辛巳。除缮工监役。癸未升六品。三月庆科别试。道伯荐公才谞第一人。四月会试常付入格。五月 上亲考赐第。是年除弘文馆修撰。中学教授,文兼宣传官,司谏院献纳,承政院同副承旨。转任敦宁都正,礼曹参议。乙酉春。除分兵曹参知。拜庆州府尹不赴。夏除司谏院大司谏。庚寅春。除工曹参议。是年四月 神贞皇后升遐。公于后家为母党近戚。故差宗戚执事。六月拜户曹参议。公虽周流台省。未尝久于其官。至是见时事日变。无复仕进之意。栖迟衡门。不入城闉。以诗酒自娱。至壬寅三月。以 皇上入耆社覃恩。加嘉善。甲辰三月。除掌礼院少卿。以老病辞递。光武九年乙巳十一月六日。考终于坪基乡第。享年八十有四。是年十二月十四日。合窆于公州东部面五公洞配位兆右。公疏髯秀眉。庄重寡言。力行孝友。谦退不伐。公家自先世以来。富于著述。其学以准绳程朱。博综马郑。为一代文献之府。公早服庭训。长益研究。所著有诗文若干卷日录二十馀卷。文辞简淡。笔法遒劲。至于寻常札翰。皆可珍玩。虽孟公尺牍。不是过也。配 赠贞夫人清风金氏。 赠左赞成益泰之女。有女士之行。宣孟之风。治家教子。闺门肃穆。皆可为后孙法。生于 纯祖癸未十二月二十七日。十八归于公。卒于 当宁壬午八月二十一日。寿仅六十。癸未三月。葬于五公洞丑坐之原。举五男。秉圭议政府主事,容圭出为从叔监役云稙后。中进士官至冰库别提。膺圭成均博士,鼎圭,兴圭进士。五子皆以文行称。而秉圭尤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8L 页
有笃性。取侄子宣求为嗣。容圭取从侄性求为嗣。前外部参书。膺圭生三男一女。男允求。侧室男晚求。馀幼。鼎圭生三男一女。舜求,汉求,晋求。女适主事宋复宪。兴圭生三男二女。宣求,敦求。女适士人金容九。馀幼。铭曰。
进不求名。退不尤人。左右图书。与古为邻。五公之原。草树蓁蓁。邱中有琴。乐我贤宾。
松南赵公(存晃)墓志铭(并序)
太皇十九年壬午七月。余随清兵赴国难。舟泊南阳马山浦。夜列营露宿于鸥浦之野。有以命案事投状于阵中者。大帅吴长庆闻之大惊。饬丁军门汝昌,袁司马世凯。与余偕往检验。三人带月而行十里许。至百老洞赵氏庄。主人赵公老病不省事。独有一弟出而待客。爽爽有气槩。语言磊落。入行检验。毕问遭难颠末。公应对甚悉。本日午间。忽有游勇二人突至。家众惊散。侄妇李氏隐避楼中。游勇追及之。执其手。李氏拂手叫呼。吾家在隔墙。闻惊急至。厉声叱之。游勇掠银杯刀子而走。李氏素贤孝而性行高洁。自伤为贼手所污。义不可苟生。自投于屋后井中。有顷家人觉而拯之。已无及矣。小邦方有难。王师之来。国人望之如云霓。今兵士暴行如此。若不正法。何以靖民心乎。义形于色。声泪俱发。诸人皆惕然动容。问凶手谁可认识。对曰吾能认识。遂与共还鸥浦。告于吴帅。翌晓公随袁司马立于道傍。阅视军行。望见凶手在后队中。公冲阵直入捕之。凶手抵抗不服。公剥其衣裳。所掠刀子落于怀中。凶手叩头乞命。袁司马命斩之。以首级付公。且以吴帅命寄赙银一百两。公固辞不获。是时一军耸动。皆叹赏烈妇之义。虽五代时王凝之妻。何以加焉。且服公之勇敢明决。能认雠于千万军中。挺身冒险。不反兵而斗。自古复雠者。未有若是之快。岂不壮哉。相与啧啧不已。自后声闻相阻。余漂零湖海数十年。还居于京城之凤翼洞。与赵君羲德邻闬相从。犹未讲世好也。一日赵君赍其先人遗状。来乞隧道之文。余阅其状草。始知公之为松南。而回忆鸥浦一宿之缘。恍如隔晨。今公之墓木已拱矣。知其事者。惟吾尚在。君以幽铭相属。乌可以老髦辞也。谨按公讳存晃字禹卿。赵氏之先。肇自祥原。有讳椿
进不求名。退不尤人。左右图书。与古为邻。五公之原。草树蓁蓁。邱中有琴。乐我贤宾。
松南赵公(存晃)墓志铭(并序)
太皇十九年壬午七月。余随清兵赴国难。舟泊南阳马山浦。夜列营露宿于鸥浦之野。有以命案事投状于阵中者。大帅吴长庆闻之大惊。饬丁军门汝昌,袁司马世凯。与余偕往检验。三人带月而行十里许。至百老洞赵氏庄。主人赵公老病不省事。独有一弟出而待客。爽爽有气槩。语言磊落。入行检验。毕问遭难颠末。公应对甚悉。本日午间。忽有游勇二人突至。家众惊散。侄妇李氏隐避楼中。游勇追及之。执其手。李氏拂手叫呼。吾家在隔墙。闻惊急至。厉声叱之。游勇掠银杯刀子而走。李氏素贤孝而性行高洁。自伤为贼手所污。义不可苟生。自投于屋后井中。有顷家人觉而拯之。已无及矣。小邦方有难。王师之来。国人望之如云霓。今兵士暴行如此。若不正法。何以靖民心乎。义形于色。声泪俱发。诸人皆惕然动容。问凶手谁可认识。对曰吾能认识。遂与共还鸥浦。告于吴帅。翌晓公随袁司马立于道傍。阅视军行。望见凶手在后队中。公冲阵直入捕之。凶手抵抗不服。公剥其衣裳。所掠刀子落于怀中。凶手叩头乞命。袁司马命斩之。以首级付公。且以吴帅命寄赙银一百两。公固辞不获。是时一军耸动。皆叹赏烈妇之义。虽五代时王凝之妻。何以加焉。且服公之勇敢明决。能认雠于千万军中。挺身冒险。不反兵而斗。自古复雠者。未有若是之快。岂不壮哉。相与啧啧不已。自后声闻相阻。余漂零湖海数十年。还居于京城之凤翼洞。与赵君羲德邻闬相从。犹未讲世好也。一日赵君赍其先人遗状。来乞隧道之文。余阅其状草。始知公之为松南。而回忆鸥浦一宿之缘。恍如隔晨。今公之墓木已拱矣。知其事者。惟吾尚在。君以幽铭相属。乌可以老髦辞也。谨按公讳存晃字禹卿。赵氏之先。肇自祥原。有讳椿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9H 页
以上将军助宋征金人。五传而有讳仁规。高丽初有大勋封平壤伯。自是世籍平壤。三传而有讳胤。丽末为岭南按廉使。丽祚讫。痛哭入清溪寺。改名狷。字从犬。取恋主之义也。国人高其节。俎豆以享之。七传而有讳廷翼。笃行守道。自号乐道斋。 仁祖丁丑。与夫人李氏同殉于江都。 赠吏判谥忠肃。夫人旌闾。是生讳猷。年十七被掳入沈阳。既还拟雪北雠。登武科至统御使。是生讳世发。弱冠居忧。哀毁而卒。夫人殉焉。 命旌闾无育。取仲弟左赞成讳世成子讳儆为嗣。官至统制使。寔公之高祖也。曾祖讳运泰 赠司仆寺正。无嗣取从弟参判公讳谦泰子为后。 赠左承旨。考讳义锡。宣川防御使。以子存升贵 赠兵曹参判。妣贞夫人清州韩氏。吉裕女也。妣全义李氏。进士阔弘女也。 纯庙庚寅七月二十一日。李氏生公于南阳百老洞乡第。容仪俊爽。眼彩炯炯射人。性方严正直。平生无一言虚饰。虽朋辈间。不敢狎易也。性又至孝。常以贫不能养为恨。居丧尽礼。及至衰老。每对先人书迹。辄涕泪纵横。自以不遇于世。颓然委命。隐居南阳田舍。自号松南。以诗酒自娱。乙未七月二十五日考终于正寝。寿六十六。葬于本郡新安里先茔右麓午坐之原。配平山申氏。判书贞武公命淳之女。壸仪淳备。有女士之风。内外族党咸称其贤。后公十年甲辰二月四日卒。葬于新安里艮坐。举五男一女。长羲凤前参书官,羲瑗副护军,羲鹏前郡守。出后公之弟存三。羲鹤司果,羲德前员外郎。女适竹山安国承武科。羲凤子光显。女适咸平李斗宪,延安李性宰,安东权锡周,坡平尹昌老。羲瑗子宽显,纯显。羲鹏子九显今郡书记。中显。女适全州李佑承,咸平李启德,青松沈普泽,南原梁曾焕前主事。羲鹤子尚显,世显。羲德子充显今府书记。康显,玉显。女适全州李暻夏。馀皆幼。内外诸孙不可悉记。呜呼。公家世笃忠贞。公才器又有过人者。而竟泯没于海曲。岂非命耶。铭曰。
君子有勇。养气以直。君子有守。不忘沟壑。新安之原。郁郁松柏。畜德不施。以启后禄。
故韩 赠从一品崇政大夫奎章阁大提学赵公(宅熙)墓表
君子有勇。养气以直。君子有守。不忘沟壑。新安之原。郁郁松柏。畜德不施。以启后禄。
故韩 赠从一品崇政大夫奎章阁大提学赵公(宅熙)墓表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59L 页
公讳宅熙字舜百。赵氏籍杨州。以赠判中枢院事讳岑为鼻祖。入本朝有讳末生。领中枢院事文刚公。四传至讳无疆。驸马汉川尉。又三传至讳存性。知敦宁府事昭敏公。生讳启远。判书策宁国勋忠靖公。生讳龟锡。监司号藏六堂。生讳泰崇 赠判书。无育取伯氏大宪公讳泰东子为嗣。是讳凤彬。 赠左赞成。生讳荣国。判书靖宪公。生讳云逵。判中枢府事忠简公。生讳廷铉。牧使 赠判书。寔公曾祖也。祖讳济晚。牧使 赠左赞成。考讳彻林。号东湖。牧使以文学吏治闻。 赠正二品资宪大夫 奎章阁提学。元配 赠贞夫人龙仁李氏。判书奎铉女。继配 赠贞夫人青海李氏熽女。公青海李氏出也。癸卯六月十一日生。中乙卯壮元进士。乙酉除济众院主事。以病免。甲午除绥陵参奉。丙申辞递。以壬寅三月十六日。终于杨州养正乡第。享年六十。公自幼孝友有至性。长而为学。经经纬史。诸子百家。贯穿该博。目短视。常带水精窾中远视镜。因自号石观。然读书十行俱下。作行草手腕如飞。傍观者自愧其双瞳如月也。兼精物理星历句股地球瀛寰。以至舟车钟表机关运用之奥妙。并若专门而晓解。尤致意于经国新民之术。以故近世西洋文明学汉绎之书。无不深究而精通。古所谓通人硕士者。于公近之。使出而试之。有可以立名。有可以裨世。且以公门户之赫舄。学问之鍊达。人咸以倘来期之。晚仅为寝郎。值更张之初。朝廷将欲大用。而以公娴于邦典。姑先试之查办之任于各 陵 园墓。裁减冗费。釐革宿弊。竣事称旨。而因政变之作。卒无更试焉。世皆惜其沈屈。然德器之薰陶后生。学问之诱导新进。此其功盖亦不鲜也。公性率坦仁爱。去华就实。务勤俭自饬而乐善好施。或与当时名宿文酒结社。每山亭水榭。合醵命韵。率先成擅场。为人传诵。遇事勇往直前。不知老之将至。盖有以自信也。而中岁以来。家祸连绵。株累坎坷。仕且未竟。季氏忠定公冤死。子重应南窜归。方向用。继以甲午维新党。出奔邻国。其时权贵持国柄者罗织讥诇。迫胁备至。避祸挈归于先墓下。忧虑成疾。竟以谢世。呜呼。公止于斯而已乎。配贞敬夫人潘南朴氏。通德郎庠寿女。锦阳尉文贞公㳽后。重应自邻国还。超授法部大臣。升从一品。移农商工部大臣。叙大勋。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60H 页
现任中枢院顾问。授子爵。初娶海州吴氏。继娶全州崔氏。在外娶光冈归。氏国后以隆熙元年。特旨敕封左右夫人。次子重亿娶全州李氏。进士夭。重应子大镐。次幼。重亿子丰镐。女适参尉李憙振。重应贵 赠公从一品崇政大夫奎章阁大提学。痛公丧葬未赴。含敛不能必诚慎。以今辛亥。移缅于汉城西江负子之原。公之一生啬于命者。责报于其肖胤。华诰崇秩。光及泉壤。庶可少慰于幽冥积郁之中也欤。
完兴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兴宣献懿大院王辅政十年。功存社稷。王有冢嗣曰完兴公。丕承休绪。履信思顺。谨慎守度。为国屏翰。自公中年以来。邦家多难。𥚁乱屡兴。公尽心鞠瘁。身佩安危数十年。抱谦谦之德。无赫赫之誉。民无得而称焉。然上下孚格。终有不可掩之实者何也。曰诚也。夫诚者。由中而发外。非可以声音笑貌求之者也。以之事亲则孝。以之事君则忠。以之于朋友之交则信。此三者诚之所推。而公之所以大过人者也。公性李氏讳熹。初讳载冕字武卿号又石。 庄祖别子恩信君忠献公讳禛之曾孙。南延君忠正公讳球之孙。兴宣献懿大院王讳是应之长子。初恩信君无子。取 赠领议政讳秉源之第二男为后。即南延君也。妣纯穆大院王妃骊兴闵氏。判敦宁 赠领议政孝献公致久之女。以 宪宗乙巳七月二十日。诞公于寺洞本第。初为仲父兴完君文简公讳晸应之后。 太王甲子。因特教还归本房。以壬子七月二十八日。薨逝于云岘宫正寝。享年六十有八。八月十九日戊申。礼葬于金浦郡古兰台面枫谷洞坐坤之原。妃丰山洪氏。通德郎秉周女。甲辰四月八日生。丁亥十二月十九日薨。初 赠贞敬夫人。追封兴亲王妃。自杨州桧岩移奉。同日合祔于右。继妃骊州李氏。参奉麟九女。癸未六月七日生。庚戌七日封兴亲王妃。诞二男三女。长埈镕文科上辅国封永宣君。至是袭封公。娶判书洪钟奭女。再娶金在鼎女。次镕侍从官。娶教官金炳日女早殁。女适郡守金仁圭,前秘书丞金斗汉。皆洪妃出也。庶女适主事金奎定。金仁圭子孝镇。娶前协办沈相翊女。公生长富贵而齿于士人。初以科目进身。历扬华要。 哲宗癸亥
完兴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兴宣献懿大院王辅政十年。功存社稷。王有冢嗣曰完兴公。丕承休绪。履信思顺。谨慎守度。为国屏翰。自公中年以来。邦家多难。𥚁乱屡兴。公尽心鞠瘁。身佩安危数十年。抱谦谦之德。无赫赫之誉。民无得而称焉。然上下孚格。终有不可掩之实者何也。曰诚也。夫诚者。由中而发外。非可以声音笑貌求之者也。以之事亲则孝。以之事君则忠。以之于朋友之交则信。此三者诚之所推。而公之所以大过人者也。公性李氏讳熹。初讳载冕字武卿号又石。 庄祖别子恩信君忠献公讳禛之曾孙。南延君忠正公讳球之孙。兴宣献懿大院王讳是应之长子。初恩信君无子。取 赠领议政讳秉源之第二男为后。即南延君也。妣纯穆大院王妃骊兴闵氏。判敦宁 赠领议政孝献公致久之女。以 宪宗乙巳七月二十日。诞公于寺洞本第。初为仲父兴完君文简公讳晸应之后。 太王甲子。因特教还归本房。以壬子七月二十八日。薨逝于云岘宫正寝。享年六十有八。八月十九日戊申。礼葬于金浦郡古兰台面枫谷洞坐坤之原。妃丰山洪氏。通德郎秉周女。甲辰四月八日生。丁亥十二月十九日薨。初 赠贞敬夫人。追封兴亲王妃。自杨州桧岩移奉。同日合祔于右。继妃骊州李氏。参奉麟九女。癸未六月七日生。庚戌七日封兴亲王妃。诞二男三女。长埈镕文科上辅国封永宣君。至是袭封公。娶判书洪钟奭女。再娶金在鼎女。次镕侍从官。娶教官金炳日女早殁。女适郡守金仁圭,前秘书丞金斗汉。皆洪妃出也。庶女适主事金奎定。金仁圭子孝镇。娶前协办沈相翊女。公生长富贵而齿于士人。初以科目进身。历扬华要。 哲宗癸亥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60L 页
十一月。魁柑制。翌月 哲宗升遐。 太王以 神贞皇后命。入承 翼宗大统。公以承候官付司勇。甲子五月应榜。即日拜奎章阁待教。历翰注三司。乙丑正月。升通政除同副承旨。升至都承旨,吏户礼刑参议,副提学,直提学。丁卯三月。擢嘉善。同经筵,付宗正卿。差政府堂上。戊寅升资宪。历知经筵,宗正府,春秋馆,义禁府,侍讲院左宾客。除刑判。己卯超崇政。行兵判。庚辰升崇禄。辛巳拜禁将知训练。壬午升辅国。兼礼判户,判训将惠堂,判三军府。甲午六月。特授上辅国。领宗正,领敦宁,宫内大臣。乙未八月。复拜宫大。庚辰四月。封完兴君。丁未九月。特叙大勋。屡授李花,瑞星,金尺大绶章。任陆军副将。特命日本大使。到东京授桐花大绶章。庚戌七月。进封兴亲王。至合邦后。封公用亲王待遇。公前后所带提调者为十。司都监提调者三。校正勾管堂上者五。馀烦不能尽录。公于事亲之道。爱敬出于天性。不假矫饰。夙兴夜寐。洞洞属属。自甲子初元。桃李在门。车马骈阗。公独澹然自守。恭尽子职而已。每有宫闱间人所难言之事及有政令之不协时宜者。必乘间从容进言。弥缝阙失。退无几微之见乎色。故人无知者。不受干谒。不以私爱丐恩泽。故世无田文亲己之客。大院王之客于保定也。公锐身欲陪往。清人不许乘汽船。风雪修程。间关趋侍。温凊视膳。怡愉如平日在家时。观者无不感叹。李傅相鸿章每称公诚孝不置。乙酉秋。陪王东还。惩世故多虞。闭门谢客。惟以奉老养志为事。若将终身焉。甲午乙未之变。公劳勚甚多。而有告密之狱。祸迫门户。公夷然委顺。无怨尤之意。不以戚戚之色。贻忧两堂。事久乃解。亦不追讼前事。丁酉戊戌。叠遭大故。公已过中身。而柴毁几不能支。祭奠虽病必亲。每春秋展省先园。哀动傍人。此公之事亲以诚也。其事 君也。和易坦直。操心兢栗。虽参内宴。不敢以家人礼弛其敬。输写忠款。退无后言。当壬午军变时。公以训将。保护 宫阙。抚定乱军。实有再奠 宗社之功。甲午之变。公以宫内大臣。宿卫于 寝殿之侧。目不交睫。食不充饥者为八九朔。时上下相疑。人心恟恟。公人则导达群情。出则宣布 上意。拳拳忧爱之忱。形于辞色。中外恃以为安。日本公使语人曰宫大真忠臣。乙未岁将尽。时局又一变。公奔问起居
云养集卷之十二 第 461H 页
于行在所。为阍人所阻。久立门外。从者曰日已暮矣。盍归诸。公曰 至尊若知吾之来谒。必蒙 引见。此何时而敢归家息偃乎。闻者为之感泣。既而 上知其忠赤无他。恩遇如故。此公之事 君以诚也。其与人交也。心无献子之家。乐善好贤。情如饥渴。不喜面谀。乐闻规谏。如有不合于意者。不假以辞色。使之自疏。其有合于意者。一经详心。终始不渝。乙未政府诸人。皆与公相善。诸人方锐意改革。恐 皇亲之干政权也。虽外相推重。内实防范。公坦然不以为意。每以宫内事议于政府曰宫府一体。安有政府不知宫省之事乎。及政府败。公深为悼惜。有郭林宗人亡国瘁之叹。可见公之一段公心。不以物我滞胸也。此公之交友以信也。其修身俭约。不喜奢华。不近声色。不伐己能。明习故事。谙练宫仪。内行纯备。当官尽职。皆公之细节。而亦足为人模楷。公晚年闭门深居。不与人往还。素康强无疾。偶婴微崇。寝疾五日而薨。讣闻两宫震悼。赙奠踰例。发轫之夕。倾都出送。垂髫戴白。无不瞻望涕泣。可见公之仁德入人深也。铭曰。
天祚宝箓。本支绵绵。忠正之胤。实维兴宣。兴宣桓桓。勤劳 王室。公绳其武。与国休匹。早岁蜚英。历扬台阁。位跻崇显。志愈谦抑。趋省保定。养志承欢。涤牏必亲。观者兴叹。顷值多难。尽瘁鞠躬。宫禁静肃。骄卒戢锋。 王曰伯父。嘉乃丕绩。临轩授诰。煌煌金册。为宗室范。世作藩辅。承 命若惊。循墙伛偻。赐对三雍。河间礼乐。处家为善。东平腰腹。令闻广誉。黯然日章。大绶若若。勋著旂常。诚意肫肫。小心翼翼。忠厚与人。无恶无斁。晚年自靖。完归云乡。昭格于上。左右 先王。枫谷之原。有俨象设。我铭垂后。穹碑屹屹。
天祚宝箓。本支绵绵。忠正之胤。实维兴宣。兴宣桓桓。勤劳 王室。公绳其武。与国休匹。早岁蜚英。历扬台阁。位跻崇显。志愈谦抑。趋省保定。养志承欢。涤牏必亲。观者兴叹。顷值多难。尽瘁鞠躬。宫禁静肃。骄卒戢锋。 王曰伯父。嘉乃丕绩。临轩授诰。煌煌金册。为宗室范。世作藩辅。承 命若惊。循墙伛偻。赐对三雍。河间礼乐。处家为善。东平腰腹。令闻广誉。黯然日章。大绶若若。勋著旂常。诚意肫肫。小心翼翼。忠厚与人。无恶无斁。晚年自靖。完归云乡。昭格于上。左右 先王。枫谷之原。有俨象设。我铭垂后。穹碑屹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