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养集卷之九
云养集卷之九 第 x 页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序(一)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6H 页
国朝宝鉴续编序(戊申○余以纂辑官。兼校正官承 御制序代撰之命。)
国朝宝鉴之书。始于 光庙丁丑。大备于 正庙壬寅。继而 三朝宝鉴。成于 宪宗戊申。于是 列圣相传之心法政谟。粲然俱备。秩然有序。足以垂示于永久。惟 宪哲两朝宝鉴。未遑续纂。堂搆继述之责。在我后人。予小子何敢辞焉。书曰鉴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嗣王继统守成之道。惟在于鉴于成宪。不忘旧章而已。虽然鉴法于远。不若鉴法于近之为亲且切也。以其耳目之所睹记。风教之所擩染。不待想像而自有观感之效耳。猗我 宪哲两朝之丰功盛德。夫人皆可得而言之。 宪宗则冲年御极。乾刚在手。右贤左戚。朝著清明。 哲宗则久劳于外。知稼穑之艰难。蔼然恻怛之诏。不绝于策。是以三纪之间。风雨时若。年谷屡丰。四境宁谧。人民乐业。至今黄童白叟。歌咏 圣化。尚切朱弦菉竹之思。此岂非近而可鉴者乎。或以 两朝享国不永。施泽于民未久为憾。然窃稽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明之仁宣。贤圣相继。号为郅隆之世。而考其历年。不过十年或三四十年。然其遗风善政。洽干民心。绵国祚于数百年之久。今我 两圣在宥。亦廑二十有九年耳。亲贤乐利之化。使人久不能忘也。佑启我万亿无疆之基。可以媲成康而轶汉明。岂不休哉。予既命馆阁耆老诸臣。采辑日录。掇拾遗闻。纂述 两朝宝鉴。以续前编。又于前编略加删补。合为一统之书。阅若干月而锓梓告成。书凡九十卷。于乎 两朝治化。如太虚过云。无迹可寻。若无是书。予小子何所鉴法焉。遂书弁文。以寓自勖之意。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册文(三)
  
兴王金册文(庚戌秋)
皇帝若曰伯父完兴君𤏴。属尊望隆。为宗室范。体国忠贞。夙夜匪懈。朕笃不忘。若稽旧章。爰命有司之臣。择吉日良辰。备物典册。进封为兴王。王其益懋乃德。祗慎厥服。与国咸休。垂于无穷。钦哉。
兴王妃洪氏追封金册文
皇帝若曰故贞敬夫人洪氏。徽范素著于蘋藻。懿行可垂于彤管。玆当兴王进封之日。宜举崇爵从夫之典。爰命有司。追封为兴王妃。尚于冥冥之中。秪膺荣号。保佑我皇室。永世无替。
兴王妃李氏金册文
皇帝若曰朕惟贞敬夫人李氏。闺仪饬备。令闻夙著。相我皇室内政。厥有懿则。玆率旧典。命有司之臣。备物章采。册为兴王妃。其祗服宠命。以永终誉。钦之哉。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国书(二)
  
答日本国书(甲午)
朕惟陛下笃念友谊。特派贵近之臣。亲致宠翰。克尽欢洽之道。陛下于东洋局势。洞览深究。以我两国。如辅车之相依。忧我多难。勖以巩基。用彰始终不渝之义。朕虽不德。何敢忘也。重承嘉惠珍颁。宝刀花瓶。均已拜领。贵价之还。业经面陈谢忱。谅达黈聪也。
报聘日本国书(甲午)
顷送星槎东还。至今悬悬。比闻陛下驻跸广岛。声光甚迩。西师奋武。日奏肤功。其在共济之谊。曷胜欣喜。为修报礼。并伸贺忱。特派领宗正府事义和君堈。赍奉亲书前往。并带呈土仪虎皮两领白鹤一双。以表朕友睦之情。冀赐引对。领其至意焉。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诏(一)
  
日本 皇储归国后布谕人民诏(丁未)
诏曰此次日本皇太子之来韩。即我韩历史所未有之盛举也。两国之积年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7H 页
疑阻。人民之多少憾情。一时冰释。倾国奉迎。欢声如雷。可见民心之大同矣。从此两皇室敦睦之谊。不待聘盟而加好。两国民亲密之情。不烦劝谕而益固。朕亦深感日本皇室之盛意。将以倾心结托。增两国民生之幸福。巩两国邦基之景命。国是于是大定。外患自然消弭。此岂非千载一遇之好机会。东洋平和之大关键乎。惟尔大小臣民。宜悉朕言之出于肺腑。深信无贰。如有乡外愚民之执迷不悟者。互相传谕。从前许多浮言臆测妄度之意。廓扫无馀。使胸中坦然白直。一以诚信相待。永远不变。共造我邦家。呜呼。国是虽定。民生未苏。若不尽自治内修之道。何以副邻邦忠告之善意乎。内修之道。惟在于进贤黜奸。信赏必罚。慎择守令。存恤灾民。昭晢幽冤。振拔淹滞。兴学校殖产业。诸般事为。皆当今急务也。惟尔内阁诸臣。悉体朕意。次第修举。毋归虚文空言。俾我民得蒙实惠。以图维新之治。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纶音布谕(共九。录六。)
  
罪己纶音(壬午七月)
谕八道四都耆老人民等。呜呼。予以否德。猥托民上十有九年。不明厥德。政失民散。罪积于上。殃集于躬。由予所召。虽悔曷追。粤自嗣服以来。大兴土木。勒敛民财。使贫富俱困。是予之罪也。屡改钱币。多杀无辜。是予之罪也。毁撤祠院。忠贤不祀。是予之罪也。玩好是求。赏赐无节。是予之罪也。过信祈禳之事。虚糜帑藏。是予之罪也。用人不广。宗戚是崇。是予之罪也。贿赂公行。贪墨不惩。穷民愁苦之状。莫达于上。是予之罪也。储胥久虚。军吏失哺。贡价积欠。市井废业。是予之罪也。联好各国。乃是时宜。施措乖方。徒滋民疑。是予之罪也。止竟神怒人怨。变故百出。下陵其上。灾及六亲。上贻天子之忧。下扰万民之生。失信于邻国。取笑于天下。此又予之罪也。呜呼。予罪至此。尚以何面目复对一国臣民乎。悲遑愧惧。实无南面之乐。惟尔大小民人。其肯弃予前过。许予自新乎。予将洗心涤虑。惩前毖后。政令之从前不便于民者。悉令除之。择循良之吏。以牧群生。讲究实效。思与一国更始。尔等亦宜各懋乃绩。告以嘉谟。言虽不合。必无苛责之理。庶几补缀前过。共守丕基。则 宗社之幸也。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7L 页
如以寡昧。终不可共事。宜择宗室之贤。众议举则予将退遂初服。遵冥行之戒。亦予之幸也。今玆天兵渡海。乱逆斯讨。不极厥武。宥其馀党。行将大赦国中。咸与维新。予方悔过。何暇责人。呜呼。兴国恒于是。亡国恒于是。安危之机。凛如一发。尚可不戒之哉。玆以敷心以告。想宜知悉。
惩讨后大赦布告(壬午七月)
王若曰邦运不幸。今年六月之事。即千古所未有之变也。仓遑之际。惩讨未伸。非徒人心愤郁。即犯罪之徒。亦知有必死之日。何幸上国调兵东援。拿获倡乱之十名。置之重辟。天讨已加。大义乃明。如欲穷查严惩。无一遗漏。反恐无罪之横罹。有乖好生之大德。夫王者无民无军。何以为国。玆以特降赦宥。与众更始。自今以后。凡干乱变之事。一槩勿问。赦殊死以下。夫有罪者尚许自新。况无知胁从之类乎。惟尔大小军民。其各安静以居。无胥动浮言。无妄怀惊恐。佑予一人。共保 宗社。呜呼。予敷心腹肾肠以告。决不以虚言欺汝百姓诸军也。尔等毋曰国家外示安抚。内怀猜恨。此匹夫欺诈之术。王言一出。必无更变之理。惟尔军民。其各知悉。
晓谕国内大小民人(壬午)
惟我东方。僻在海隅。未曾与外国交涉。故见闻不广。谨约自守。垂五百年。挽近以来。宇内大势。迥异前古。欧美诸国。如英如德如法如美如俄。创其精利之器。极其富强之业。舟车遍于地球。条约联于万国。以兵力相衡。以公法相持。有似乎春秋列国之世。故以中华之世为共主。而犹然平等立约。以日本之严于斥洋。而终亦交好通商。是岂无自而然哉。诚以势不得已也。肆我国亦于丙子之春。重讲日本之好。许开三处之港。今又与美英德诸国。新定和约。事系创有。无怪乎尔士民之疑且谤也。然揆以义理。既非辱国之举。参以事势。亦无病民之端。交际之礼。均系友睦。驻使之意。本在护商。我能行忠信笃敬之道。则外患无从而作矣。夫何迂滞之儒。不念交邻之有道。徒见宋朝和议之误国。妄为援譬。辄附清议。愚民狃于故常。一辞同斥。何其不思之甚也。人以和来而我以战待。则天下其将谓何如国也。孤立无援。生衅万国。致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8H 页
众镞之交集。自分败亡。而不少悔恨。于义果何据也。议者又以联好西国。将渐染邪教。此固为斯文为世道深长虑也。然联好自联好。禁教自禁教。立约通商。只据公法而已。初不许传教内地。则尔等素习孔孟之训。久沐礼义之化。岂肯一朝舍正而趋邪乎。设有愚夫蚩氓潜相传习。则邦有常宪。诛殛不赦。何忧乎崇辟之无其术也。且见器械制造之稍效西法。则辄以染邪目之。此又不谅之甚也。其教则邪。当如淫声美色而远之。其器则利。苟可以利用厚生。则农桑医药甲兵舟车之制。何惮而不为也。斥其教而效其器。固可以并行不悖也。况强弱之形。既相悬绝。苟不效彼之器。何以御彼之侮而防其觊觎乎。诚能内修政教。外结邻好。修我邦之礼义。侔各国之富强。与尔士民。共享升平。则岂不休哉。乃者习见难化。民志靡定。遂有六月之变。失信邻国。贻笑天下。国势日以岌嶪。赔款至于钜万。宁不寒心。日人之入我国。何曾虐我侮我。有乖和约而特以军民之妄生疑阻。积怀忿怒。有此无故而先犯。尔等思之。其失在谁。今幸办理粗完。旧好更申。而英美诸国。又将踵至。开港驻京。一照日人之例。夫开港驻京。乃万国通例。非创行于我国。则决非可惊可愕之事。尔等其各帖然无恐。士勤工课。民安稼穑。勿复以曰洋曰倭。胥动骚讹也。各港近地虽有外国人閒行。宜各恬视为常。无或先犯。倘使彼有凌虐。自当按约惩办。决不屈我民而护外人也。呜呼。愚而自用。圣人攸戒。在下讪上。王法当诛。不教而刑。是为罔民。故兹以胪述洞谕。且既与西国修好。则京外所立斥洋碑刻。便属过中。时措有异。故并行拔去。尔等士民。各悉此意。
常参纶音(甲申至月)
王若曰呜呼。予以否德。托在万民之上。有用贤之志而不明知人。怀愿治之心而不识治要。自临御以来二十有一年。旰食宵衣。不遑暇息。而庶务䕺脞。百工解体。委任不专。绩用不成。群小因缘杂进。眩惑聪明。乱形日著。不自觉悟。驯致于十月之变而几危 宗社。呜呼。变乱之生。匪自天降。识竞由人。哀我六七宰辅十百生灵。并及中州勇士。邻邦商民。何辜于天。多被横祸。历日已久。愈觉隐恫于心。自今以后。予知所惩矣。兹敷心腹肾肠。诞告尔百僚庶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8L 页
民。夫集众人之智。以辅一人。犹患不足。况以一人之智。代百工之事。安得不致乱乎。自今以后。与汝万民约。予不敢自作聪明。予不敢下干庶务。不亲细人。不蓄私财。惟公是听。人君之责。在于择相。宰相之职。惟在荐贤。自今以后。国家理乱。予罔敢知。专责政府。委任仰成。惟尔政府。协心辅政。知无不为。勿趑趄顾望承迎苟合。以袭前人之谬。惟尔群工百执事。各任其职。无惮无挠。予不干乃事。凡用人制事。必公论定然后禀决于予。予无不允从。呜呼。惟尔百僚庶民暨八道绅士。咸听予言。自今以后。予不亲琐务。不任细人。垂拱于上。责成于下。惟尔群工百执事。无或趑趄顾望承迎苟合。呜呼。患难之馀。天心悔祸。若不及今修举。助予一人。祸乱之兴。方未艾也。惟尔政府。廓然秉公。予无不敬从。若疑予公心之非真。希合其私心。非大臣之体。惟尔政府有罪。呜呼。予出兹矢言。予言不欺。惟尔中外百僚庶民。想宜知悉。
关西宣谕文(甲午九月)
方今宇内情形。与前大异。万国环立。强弱相形。不能自主则不可以为国。不能自强则不可以自主。我国自上世以来。守畏天之戒。保境息民。自近年以来。修好各国。至于日本国。与我疆界最迩。邻谊素敦。此次兴师远涉。不惮劳费。专欲为我保自主之权。修自强之道。更无一毫侵我权利。损我民国之心。我朝廷深悉其意。益敦交谊。凡所改革新制。皆系一遵公议。益国便民之道也。凡所新授方伯守令。皆另择有声绩廉白公明之人也。君臣上下。昼宵孜孜。惟在拯斯民于水火之中。共享太平之福。亦以御外人之侮而副邻国之望也。惟尔大小民人。不究时宜。胶守旧见。妄生疑忌。谓日人不利于我。谓新制不便于民。尔等试思之。轻徭薄赋。蠲逋省弊等事。果于汝便乎不便乎。此非日人之言。即修明我国之旧制也。审若日人怀不利之心。必阻我善政。害我生民。何苦反相劝勉。乐其有成哉。现今两西之民。新经大乱。流离荡析。千里之内。人烟萧瑟。急宜还集桑梓。各复其业。破前日疑忌之见。恪守朝廷之令。如有旧弊之未祛者。守令之侵虐者。冤枉之未白者。当饬该管官。随诉平决。俾无滞冤。日兵尚未撤过。人马刍粮等一切所需。依官令准价应雇。无生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9H 页
葛藤。以体朝家睦邻之至谊。念尔人民等。不晓此意。特遣两西宣谕使。一一布告。使之开牖前迷。其各知悉。安心无讹。
兴宣大院君三南晓谕文(甲午)
为剀切晓谕事。我朝以仁厚立国。礼义成俗。重熙累洽五百年间。民不见兵。式至于今。夫何挽近以来。纪纲解弛。风俗渐颓。方伯守令之贪虐。土豪强族之武断。奸吏滑胥之侵削。日加月增。罔有记极。使我 祖宗怀保之赤子。举不聊生。京阙高远。号诉无路。遂至托名东学。聚党自保。以冀一日之幸生。究其情状。吁亦穷且戚矣。余本闭户閒居二十馀年。既老且病。不闻世事。近因国家多难。扶病入阙。外望则四郊多垒。烟尘满目。内顾则宗国孤危。势如缀琉。环视八路之中。所恃而为国者。惟三南是已。惟此所恃之三南。太半为讹误所染。始缘呼冤而起。渐至乘势而动。到处滋扰。干纪犯分。使官不得施政。朝不得行令。民不得安业。尔等试思之。此果出于义举乎悖举乎。今之称东徒。皆曰乱民。宜剿击之歼灭之。吾独不忍以乱民之目。加于汝等。汝等皆吾祖宗休养之良民。吾不能顺其性保其生。而使至于乱。又何忍以兵刃相拟哉。朝廷已派使三道。宣示德意。汝等终不回听。是与朝廷相拒也。于是乎乱民之目。不可得免。国家恩宥。不可常得。恐有沦胥以溺之虑。不亦可哀可惜者乎。兹体我 圣上之意。敷陈心腹。诞行布告。汝等若翻然感悟。释兵归田。断无一毫加罪之理。见今秋事已熟。与父母妻子。同享饱乐。永作太平之民。其有才谞而沉屈投入者。当自政府随才收用。如或不遵告戒。恣行犯法。蜂聚蚁屯。观望不解。是自取大祸。吾亦爱莫助之矣。吾今年迫八旬。无他营求。断断一念。惟在于 宗社生灵而已。天日在上。必不相欺。若有不信之意。汝等中解事三四人。来听面谕。必当使涣然冰释。惕然知非。近日朝廷之改革政治。汝等亦闻之乎。从前谬弊之为民病害者。一一矫正。修睦邻谊。益敦和平之福。此皆我 圣上为国为民之苦心。汝等宜仰副至意。帖然无讹。何苦舍平稳之乐地。自趋危险哉。呜呼。今日是汝等祸福之秋。人鬼之关。余言止此。其各听悉。毋致后悔。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教令(改革时教令凡十件。只录一件。)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79L 页
用人不限门地教(壬午)
国家建官设职。上自公卿。下至百执事。无非所以代天工也理民事也。一官不称。害归民国。夫人才之出。无间贵贱。武王之数纣曰官人以世。春秋讥世卿。我国自罗丽以来。虽尚贵族。然其卓卓著名者。多出于瓮牖绳枢之中。本朝升平数百年。境内无事。官用循资之格。士无见奇之节。专尚门地。不问贤愚。是以阀阅之人。生而自暴。寒微之人。生而自弃。临事茫然。惟以因循为务。向在境内无事之时。尚可狃于故习。相安其分。方今海国交好。事务旁午。若复循常而无破格之举。则职事隳旷。国难支持。继自今选部用人。惟才是视。不限门阀。文武之任。各随其能。无拘世业。辅相之器。或出版筑。将帅之才。可拔行伍。虽一技一能之士。无使失所。各称其职。此天理之公。时措之宜也。如是则国可保。不如是则国将危。予岂好纷更国俗而然哉。内而政府六曹长官。外而八道方伯守令。务求寔才。各荐一人。送之京师。予将择用焉。若所荐合用。必有酬赏。若循私妄举。难免责罚。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教书(共三。录一。)
  
文忠公金钟秀复配享 正祖庙庭教书(丙寅)
王若曰则哲咸仰尧仁。追 皇祖委畀之重。与享足徵殷礼。复元臣配侑之仪。兹依大同之询谋。庶慰如在其左右。惟卿冰壶清操。光岳精英。孝移于忠。可见本领之正大。学优而仕。素有渊源之深长。言有物而行有方。尽为后生辈摸画。正其谊不谋其利。独得古名儒真铨。迨一语进龙潜之辰。旷千古成鱼水之会。微哉不贰本之义。可质疑于鬼神。皦然矢靡他之心。与争光于日月。君臣偕往中道。叙彝伦于洪范九畴。笔削悉禀 睿裁。明大义于春秋一部。席前求对。任斗尹之忠言。袖中弹文。伟献可之明见。肆 圣褒许灵犀之照。而好爵縻鸣鹤之孚。身佩五符。掌宿卫于心腹。文起八代。飏宸藻于奎华。鉴别明于铨衡。扬清激浊。简膺贤于梦卜。和羹济川。夫奚但辅世之洪功。赖有此受知之 隆眷。金华烛跋。蔼然诚意之无间。黄封酒阑。沛乎酬酌之如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0H 页
响。于我言无所不悦。维汝予同。微斯人吾谁与从。天以臣授。所以生平之藉手。在乎直道而信心。在上不陵。居下不援。有一个断断无技。小人道衰。君子道长。揭万古昭昭大经。凛乎如大冬之挺孤松。屹然若颓波之立砥柱。秉执维天所赋。拚夷险于向前。逆赌非臣之明。置成败于度外。嗟泾渭同流而难合。虽风霜百变而不摧。泽畔行吟。旋蒙 圣主之谅。林樊高蹈。犹怀廊庙之忧。盖其志业之弥坚。咏寒花于晚圃。孰知功利之远及。譬乔岳与泰山。迨金刚铁圆之行。云汉联翩于道路。缅东郭寒梅之趣。风期洒落于郊坰。尚可励翼于明时。胡遽骑箕于中寿。水流月朗。怆 宸怀于思贤。虎逝龙亡。哀士趋于迷正。致侑于举缅之日。叹徐孺之高风。降谕于改谥之仪。證郭家之非礼。庶千载彷佛乎编𥳑。知一代密勿之风云。顷当 正庙入太室之辰。爰有宗臣配庭享之典。仰二纪久道之治。时有若卿。推三事同德之臣。人无异议。际遇罔间于幽显。允情文之得宜。寒暑有时而往来。慨世故之屡变。嗟往日有踣碑之举。在后裔止祭寝之仪。凡几年礿祀烝尝。殆阙然而不及。想今日陟降上下。尚眷然而靡衰。微吟断尽一生。已闻知臣罪臣之句。公议必待百世。讵无释兹在兹之论。肆小子仰蒙 慈教于初元。首解党禁。振幽拔滞。矧乎名义之攸存。复谥及官。伟欤功烈之可纪。于前王不忘。春水浩淼于兴怀。更何处得来。秋日光明之气像。属兹大享。观七世之德。尚有旧配。少一人之叹。朝议佥同。咸曰无往而不复。天意有待。其始自今而永休。兹以卿复配 正宗大王庙庭。隆仪载新。密迩如昨。彷徨已久。想英灵一喜而一悲。明良再遭。恍温谕汝为而汝听。夷考难进易退之节。式至今而未渝。其在崇德象贤之仪。若稽古而无憾。于戏。旷典更举。芳烈弥彰。有始有终。永绥以万亿繁祉。乃左乃右。尚保我子孙黎民。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致祭文(共十七。录十。)
  
清原府院君金时默致祭文(丁卯四月)
惟卿。名德世胄。明时纯臣。积仁毓庆。作我有莘。进止有常。博陆输忠。敦厚退让。万石家风。蜚英台阁。临事尽言。十年宿将。养威阖门。口无雌黄。身无择行。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0L 页
子孙戒盈。闺门清静。赫赫犀带。垂之斯悚。煌煌鈇钺。仗之斯恐。我观幽铭。如见其人。亦惟贤配。仪协蘋蘩。来孙绳武。妙龄释褐。不坠厥训。馀庆乃发。予喜倍常。岂以伊私。临轩锡宠。永言兴思。伻官致侑。以表予忱。灵如不昧。庶格斯歆。
文忠公金尚容致祭文(乙亥)
仁庙有臣。曰惟文忠。作辅王家。尽瘁鞠躬。昔在丙丁。国步苍黄。从容成仁。只手扶纲。主辱臣死。处兹不惑。义声彰闻。华夷惊服。瞻彼太古。宗臣遗像。凛然清风。百世犹仰。旧甲三回。深增予怀。卿孙释褐。适在是时。予喜得人。卿则有后。伻官致侑。庶歆斯卣。
文贞公金庆馀致祭文(丁丑春)
惟卿。大冬后凋。千仞壁立。心无适莫。惟义与合。文本经术。学有渊源。知明养厚。金精玉温。事亲惟孝。在君则忠。靖难敛迹。遇知奋庸。屹彼汉城。为大邦殿。誓师敌忾。抹血督战。天下帝秦。志士蹈海。寤歌衡门。嘉遁无悔。再辞接虏。匹夫难夺。请服旧君。义声先彻。 宁陵初服。奋大有为。四贤同升。为龙为夔。开口陈义。尊攘是急。外此求治。匪臣攸及。 渊衷契合。曰予宝臣。绸缪阴雨。密勿风云。难平者事。宵人败类。叹息去朝。危忠莫遂。分忧湖臬。志犹在北。士雅击楫。陶侃运甓。计虽未伸。义则无愧。树之风声。有辞百世。临箦草疏。忠笃神全。子囊城郢。刘珙荐贤。 正庙有训。春秋主人。衮褒炜煌。可质鬼神。茫茫神州。冠裳鳞介。永言匪风。顾瞻兴忾。况值兹岁。予怀增怅。九原难起。后生何放。式遵旧典。远侑泂酌。灵如不昧。庶歆斯格。
文宪公徐承辅延谥时致祭文(戊寅至月)
簪组名阀。圭璋令姿。饬躬砥行。终始无亏。闺门肃穆。孝可忠移。姜被湛和。莱服愉怡。学务原本。始于不欺。汎滥守约。敬以自持。晚登显途。薄有展施。试士惟才。按部无私。载参铨选。载赞纶丝。宠晋八座。愈自谦卑。泊然寡欲。爵不足縻。口无择言。志绝诡随。退公燕居。手卷忘疲。整衣端坐。俨然若思。俯仰无怍。周旋可仪。识超蓺精。敛不见奇。操履循循。羔裘委蛇。向用方隆。视听未衰。胡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1H 页
遽乘化。奄踰一期。太常议谥。览之涕而。伻官致侑。庶格歆斯。
靖武祠吴长庆致祭文(乙酉五月)
桓桓吴公。功存东土。纪功维何。粤在壬午。兵变肘掖。敌临门户。如屋将倾。谁为之枉。公时承命。来兹剿抚。肃肃于征。三千熊虎。诞宣皇威。不终厥怒。呜呼惟公。天畀斯膴。孝友君陈。文武吉甫。荷戈复雠。克绳先武。青油讲易。循蹈规矩。公驻在东。人不敢侮。公归金州。一别千古。星霜载周。仪型莫睹。丙夜不寐。有严其鼓。新庙翼翼。享以簋簠。亦有义勇。陪食于庑。缤纷翳降。从以风雨。俯仰太息。公灵来迕。气作山河。永清寰宇。
德寿宫伊藤博文致祭文(乙酉)
天祚东亚。挺生异人。风霆驾御。云雷经纶。尊王定霸。弘赞维新。爵膺上公。勋著麒麟。纡筹大局。亲仁善邻。先知觉后。实维天民。补苴罅漏。化腐为神。培我国本。蚤谕是勤。提携保育。光明日臻。义同殷盘。恩逾周亲。依毗深笃。忧舒北宸。何图凶电。来自北滨。变生豫且。祸出靖安。惨淡天日。万里风烟。去夏一别。尚记卿言。休暇来觐。定在明年。伴我储宫。慰我依门。言犹在耳。万事成陈。玆遣近臣。远致精禋。灵如不昧。庶歆苾芬。
东宫伊藤博文亲祭文
呜呼我公。挺不世出之才。膺大有为之期。利泽被于当时。令闻播于环瀛。今于桑榆暮景。宜享寿考安乐之福。而其奈匪躬之诚。老犹靡懈。高秋朔风。不惮劳苦。涉历乎穷荒绝塞之地。樽俎才撤。遽遭横逆之难。天耶人耶。莫之致而然耶。呜呼哀哉。小子长于深宫阿保之手。颛蒙无知。我公一见。而许以可教。受 父皇之托。提携东渡。择师以教养之。至于起居饮食。无微不管。疾痛痾痒。无求不应。出处游衍。无往不偕。虽在千百里之远。憧憧往来。捷如影响。小子之至今安健粗知方向者。莫非我公之赐也。以小子之无似。何以得此于我公也。呜呼。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他日学成归国。奏达我 两宫陛下。使我两国友谊愈益敦睦。东洋大局。永远巩固。人不间于吾两国之言。庶可以报答我公之恩欤。情极无文。辞不达意。公其知耶其不知耶。呜呼痛哉。尚飨。
度支大臣忠肃公鱼允中致祭文(庚戌)
呜呼惟卿。古之遗直。天生伟人。以卫社稷。社稷维何。惟君与民。不能庇民。何以尊君。秉执此义。百折不回。历试内外。竭诚尽知。苟利于民。顶踵不惜。持斧湖南。经略西北。蠲除宿弊。赤子斯活。东游扶桑。贤豪愿交。西抵大陆。得其领要。津门纵谈。许以国士。革其旧例。首罢北市。壬午东还。参谟庙堂。省汰冗官。整理颓纲。宣谕东匪。望风迎降。甲午再起。士民加额。慷慨论事。义形于色。遂绾金谷。兼掌戎兵。支拄危局。屹若长城。士会当国。群盗迸逸。李纲在内。朝著肃清。何图奇祸。白龙鱼服。惜未究用。朝野伤衋。勇不避难。知无不为。斯世斯人。何处得来。嘉乃勋猷。曰笃不忘。貤赠匪报。易名匪光。香烟袅袅。丹心荧荧。灵庶来格。椒糈斯馨。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1L 页
内阁总理大臣忠献公金弘集致祭文(庚戌)
惟卿。瑞世麟凤。谋国蓍蔡。学袭家庭。功存鼎鼐。忠纯其节。冰檗其介。卓然远览。不避訾毁。乃自释褐。许国以身。国亡与亡。国存与存。任怨更张。缔约欧美。屡担危局。独立不倚。旃蒙之变。天地晦塞。靖乱镇嚣。寔资宿德。子在不死。颜渊是后。如伋去卫。君谁与守。义理无限。丹衷可质。匪若匹夫。效谅沟渎。仓猝遘祸。岂出 圣意。曩编御制。天语谆挚。欲删前语。以慰忠魂。感激殊遇。幽明无间。兹赠节惠。宣以丹纶。伻官致侑。庶歆苾芬。
领议政洪淳穆致祭文(庚戌)
惟卿。通明汉相。忠贞周辅。世济其美。为国之柱。蚤岁释褐。蜚英台阁。按节湖西。惠遍蔀屋。掌铨惟公。门无私谒。晚膺瓯卜。庙谟密勿。引君当道。立朝正色。退食自公。萧然一室。老成持重。不喜纷更。望隆泰斗。声振琼琚。曩在甲申。事起仓猝。国是靡定。认忠为逆。卿老在野。莫知其详。遽闻骑箕。曷任衋伤。乙巳之秋。哲嗣成仁。忠孝不匮。庭训是遵。彰善褒功。厥有彝章。既举易名。载致侑觞。临朝屡叹。九原难作。灵如不昧。庶歆泂酌。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疏批(共十五。只录一。)
  
进善金洛铉疏批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2H 页
幼学壮行。士之志也。洁身乱伦。君子之所不为也。尔以诗礼之家。读圣贤之书。志存致泽而才优经济。薄试郡邑而蔚有著绩。予所以选置于台宪经筵之职者。欲日闻直切之言。而辅导予寡躬及春宫也。岂谓予收用之意。反为尔难进之端。朝家徒失一循良之吏。此予所以常慨叹也。今祸乱之馀。民国忧虞。日甚一日。尔勿循蹈故常。即速上来。以慰予如渴之心。予方侧席而待之。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咨文(共二十五。只录一。)
  
请派袁舍人指授沁兵教练咨(吴长庆○癸未春)
为咨会事。照得光绪八年十一月。贵营营务处袁舍人世凯。同江华留守金允植。往看沁府形势。据金允植回奏言。袁舍人亟称沁府为汉阳咽喉。练兵守险。不容少缓。查沁府为敝邦紧要之地。自丽氏以来。有事则先受兵锋。况今海路四达。必不肯舍水从陆。若过此阨。则便可直达汉阳。不守之门户而守之堂奥。亦难矣。若如是则重贻中朝之忧。而全失唇辅之势。弹丸小岛。关系不轻。窃想贵大人已筹之熟矣。今江冰已开。拟命金允植赴沁练兵。请再派袁舍人。会同前往。指授一切教练之宜。兼看设炮形便。俾知临事如何备御。手习目击。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在教导之有方。而惟袁舍人忠正英达。御军无私。已经督练亲军兵丁。蔚有著效。今欲重劳以沁营之事。心所不安。然顾念大局。不暇修饰小节。兹以具文咨会。烦请贵大人查照。特许袁君一行幸甚。须至咨者。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书翰(共九。录一。)
  
与李鸿章书(丙戌)
李中堂阁下。徐相雨回。赍到九月三日出惠书。展阅未半。感愧交集。夫奸邪乱邦。流言惑众。何时无之。其始也必有微端细故。藉为贝锦。竟至难辨朱紫。贻误大局。至如此次文凭一事。无端无故。起于幽闇之中。此必出于无识小人为鬻国媒身之计。潜怀尝试。幸而不中。惟其迹甚微。其根莫究。幸蒙天鉴孔昭。深察情伪之所在。雷霆之威。曾不崇朝。温谕谆谆。不违咫尺。又荷中堂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2L 页
曲体善恕。静以镇之。遂使东方生灵。晏然保其衽席之安。而莫知其所以然。铭感在心。何日忘之。自是以来。痛自惕厉。或中夜不寐。绕壁彷徨。夫奸细之诪张酿祸。寔由于义理不明。纲纪不肃。不能早事防范。咎实谁任。敝邦虽微弱。尚以礼义著闻。寡人虽愚昧。亦粗具彝性。今欲蔑弃礼义。求庇他人。人将不食吾馀。不但利害之较著。即天理所不容。此敝邦五尺童子。皆能知之。皆能言之。君臣上下。所常讲明而遵守者也。若夫苏秦纵横之术。蒯通轻重之说。盖缘形势相俟。名分未定。出于一时权宜之策耳。敝邦之于强邻形势。果相侔乎。于上国名分。果未定乎。二百年天经地义。置而不讲。壬甲再造之恩。阙然若忘。乃欲行策士权宜之术。得罪上国。贻笑四方。此岂谋国之道乎。往者数奉𥳑牍。随事指教。自线路始通。信息尤觉捷迩。凡诸事宜。悉资代筹。意谓千里忞忞。不在尺素。兹承专函。旨意谆复。规戒直切。执书警省。如病霍然。苟非中堂爱我之至。何以及此。谨当一一佩服。为终身之戒。亦望中堂悉此衷赤。断不为邪说所挠。渝其素志也。手此布复。顺颂勋祺不一。(时有细人出入宫闱。捏造国书。请保护于俄国。既已事露。李傅相移书警告。故有此答书。)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园志铭(奉 敕撰)
  
兴宣献懿大院王园志铭(并序)
王姓李氏。讳是应。字时伯。号石坡。南延君忠正公讳球第四男。恩信君忠献公讳禛(저본에는 '祯'으로 되어 있으나, 《正祖实录》13년 10월 7일 기사, 《璿源先系》등에 근거하여 '禛'으로 수정하였다.)之孙。 庄祖懿皇帝之曾孙。 英祖大王之玄孙也。初恩信君无嗣。取麟坪大君忠敬公讳㴭之五世孙赠领议政讳秉源之第二男为后。寔南延君也。妣骊兴郡夫人闵氏。监役赠右议政景赫之女。王以 纯祖庚辰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安国洞宫。郡夫人临娠。梦有仙人授儿之祥。既生形貌肖梦。自幼聪颖绝伦。器宇宏深。父兄皆以远大之器许之。甲午封兴宣副正。阶资信。 宪宗乙未升保信。辛丑升彰义。进封兴宣正。癸卯 孝显王后升遐。差守陵官。封君阶昭义。寻升中义。甲辰升承宪崇宪。又升嘉德。乙巳升宜德兴禄。丙午 绥陵迁奉时。差代奠官守殡官。升显禄资穷也。丁未充冬至使未行。提调厨院,典医,司圃,典设,造纸诸署。宗亲府有司堂上,五卫都总府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3H 页
都总管。时宗室微弱。惟倚王为重。王虽居散职。常慨然有致君泽民之志。 哲宗癸亥十二月。 宫车晏驾无嗣。我 太皇帝以王之第二男。奉 神贞皇后命。入承大统。尊王为兴宣大院君。我 太皇帝冲龄御极。王以濮王之亲。膺周公之寄。夙夜殚劳。知无不为。敦九族平四色。杜倖门开言路。拔幽滞抑权豪。兴学校罢叠祀。崇节俭禁奢侈。黜贪奖廉。严刑峻法。以惩奸猾。练兵设炮。以备不虞。革军弊而均户布。设社仓而赈贫民。重建景福宫。以正向明之治。上自 庙殿陵园。下至百司各郡廨宇。靡不一新修改。民皆悦而忘劳。役不淹时。十年之间。令行禁止。内外肃然奉公。吏道既清。民情胥劝。委输日积。红腐相因。太仓之粟。可支十年矣。政既成。复于 明辟。谢事閒居于杨州之直洞。壬午夏。军变起。烧日本公馆。迫逐公使。王闻变入城。抚定群扰。时东邻啧言日至。有约各国皆怀不平。王深以启衅为忧。乃自任其咎。遂作保定之行。以纾国难。居保定四载。怡然委顺。髭发胜昔。所寓有甘泉涌出。反风灭火之异。人谓王精诚所感。获天之报云。北洋大臣李鸿章时兼保定总督。一见王甚重之。礼遇始终无替。乙酉派道台袁世凯。护送归国。自是王闭门养静。以书史自娱。甲午乙未之际。 皇室多难。王入宫保护。不遑燕息。至是年终。始归云岘私邸。光武元年丁酉秋示疾。弥留七朔。犹不废盥栉。至翌年戊戌三月二日丙辰。薨于正寝。临终不乱。命侍者进冠巾。俨然无怛化之意。可见其平日定力也。享年七十有九。以是年闰三月二十六日己卯。礼葬于南署孔德里之我笑堂。盖王平日所占。以寓古人生圹之意者也。今 皇帝隆熙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追封为大院王谥献懿。二年一月二十九日阴历丁未十二月二十六日。迁奉于坡州云川面大德洞卯坐之原。妃闵氏行判敦宁赠领议政致久之女。初封骊兴府大夫人。光武元年丁酉冬十二月十六日辛未薨逝。寿八十。隆熙丁未。追封大院王妃谥纯穆。初葬于孔德里。至是合封于大德洞。诞三男三女。长载冕领敦宁府事封完兴君。次即我 太皇帝陛下。载冕娶通德郎洪秉周女。再娶骊州李麟九女。女长适前判义禁府事赵庆镐。次适前判敦宁赵鼎九。庶男载先参判追封完恩君。娶县监申锡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3L 页
完女。庶女适宫内大臣李允用。载冕二子三女。长埈镕前参判封永宣君。娶判书洪钟奭女。再娶金在鼎女。次镕侍从官。娶前教官金炳日女。女适郡守金仁圭,前秘书承金斗汉。庶女适前主事金奎定。赵庆镐子汉国奎章阁提学。女适前参判金兴圭,表勋院总裁李载克,参奉李勉九。赵鼎九子南升前参判,南益前侍从,南复前侍从官。王天姿英迈。内行淳备。笃于天伦。居丧尽礼。奉先之节。老而靡懈。昆弟之间。敬爱备至。家无私财。人无间言。仲氏文𥳑公尝亟称曰吾家贤弟。性好施与。有指囷付麦之风。对人谈笑。间以善谑。和气蔼然。而人有过失。必面斥而不少贷。赏不遗远。罚不阿私。使贤愚佥忘其身。子侄之贵显者。侍侧常凛凛。而切禁躁进。以重行义。常服絺绵。食不重肉。辛卯卺甲。亦戒勿称觞。于是风俗丕变。一时贵游炫服宴会酒食之费。为之大省。于诗文书画。若不经意而超诣妙境。尤工写兰。名于天下。获之者皆珍藏焉。所著有两铨便考,纲目辑要传于世。呜呼。王之功之德。布满一世。如青天白日。皆知其清明。而种德毓庆。以启我 两圣中兴之大业。垂亿万无穷之丕基。其功德不廑止于当世。猗欤盛哉。允植猥奉撰志之命。才识浅薄。不足以摸画万一。而尝曳裾王门。熏沐有素。今于隧道之役。不敢以不文辞。谨依状撰次如右。铭曰。
于赫维王。命世英贤。气钟河岳。名振海寰。发祥储庆。载诞 圣人。圣人穆穆。王作翰屏。大公无私。朝著清明。惠洽八域。丰年穰穰。道存辟卫。义严尊攘。兴弊补漏。苏枯弱强。从欲以治。风动四方。流言居东。几几赤舄。处困如亨。华夷敬服。顷值多难。百六之会。进退维忧。安危身佩。王心不颇。如鉴衡平。不拘疏节。迈往任情。维孝友于。施于家邦。恤穷赈贫。若时雨降。功存万世。德隆三尊。撝谦不伐。虚己下人。授简赋雪。挥毫写兰。品格高古。风韵翛然。纯穆贞静。媲古女士。寿齐福隆。有光彤史。大德之阡。佳城郁郁。迁奉协吉。有俨像设。神其永妥。佑我 宗祊。王德不忘。观此幽铭。隆熙二年一月十三日。从一品崇政大夫帝室会计监查院卿臣金允植奉 敕谨撰。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御制代撰○[志文附记]
  
德寿宫亲撰纯献贵妃志文附记(辛亥闰六月)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4H 页
臣允植谨按宫闱深严。贵妃之德之行。外间不得以详闻。惟见于外而可以垂范于百世者。其大者有二焉。即兴学恤孤是也。兴学为时政之急先务。而女子教育为兴学之本。生民之无告者。莫如四穷。而孤儿为四穷之最。方其众志未开之时。贵妃首举此二者。躬率导化。以佐仁政之治。赐田捐财。以养女士。节衣贬食。以恤贫孤。上行下效。四方风动。数年之间。闺閤多咿唔之声。道路无呻吟之儿。语其丰功伟绩。自古彤管之史所未曾有也。其积庆衍祉。诞睿 元良。睿学日就。克臻光明之域。以启我万亿年无疆之休。于戏盛哉。
云养集卷之九(清风金允植洵卿 著)
 序[一](共六十五。录五十。)
  
赠别曹生鲁奎序(丁巳)
曹鲁奎曾师将归碧珍。为之请曰鲁奎将有远行。幸有以益我。余曰虽子不言。吾固欲有赆。然不知曾师将令余诵曾师之美而祝曾师之福耶。曾师愀然曰此非益我。乃损我也。鲁奎不愿闻也。余曰善哉。恐吾言不足以当之。余尝客峤右。观其山。绵延而广。岌嶪而高。其人尚气槩。不乐屈下人。其产稻粱果蔬布帛。不越邻交市。而取足于境内。尽天府也。余闻古昔盛时。国家方吁俊于八域。西垂北鄙。咸简在庭。独峤南最盛。是时峤南缙绅之士倾朝。士故以此自励。皆知爱惜名节。讲道习业。鸿儒硕辅往往出于茅屋之下。四郊有垒。义旅蜂起。故其风敦厚退让勤俭忠实。及其世级日降。风俗渐浇。以谄谀为厚。以吝啬为俭。好加于人而不肯谦抑。道路场屋之间。有争嚣者。必目之以为岭人。朝家待礼亦从而衰薄矣。曾师吾为峤南士大夫甚惜之。夫其地即非古所谓邹鲁之乡欤。其人即非古家之遗裔欤。其地之所产。岂有减于古欤。今士日益卑。民日益穷。岂独旬宣之人失其政教欤。宜有以思之矣。夫士自卑然后人卑之。民自穷然后人穷之。吾闻峤之士。生子能操笔。即就科业。能出门便教出入郡朝。交结吏胥。能赴举便教攀援自鬻。干进请谒。夫业有工不工。时有利不利。一任之命可也。今乃以诈力取之。全不识耻。才得一解。望满意足。无复馀求。以是妙龄属文。白首黯黯。乃反狎侮经术。藐觑文章。不曾经意。假令一朝致之出治典文之官。将何以堪之。此士之所以自卑也。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4L 页
碧珍之户口总万有七千。冒士籍赴试举者五千。吏卒之隶于官与其属居邑者二千有馀。工商之家亦不下数千。计九千馀户。此皆游手而仰食于农者也。其馀登南亩者才八千户耳。收八千户之租。上以供王赋。下以养倭戍。又何以养父母而育妻子乎。家世畎亩之民。箱庾稍实。不安其分。乃教其子为士。教其弟为吏。教其孙为工商。使免稼穑之劳。避租税之重。挠权而弄利。以为得计。既而农不能赡。士不能养。吏不能沾。工商不能给。互相侵征。怨讟朋兴。此民之所以自穷也。夫人不读书。不能安其命。安其命则可以绝歆羡。可以绝歆羡则乐在其中矣。诗赋表策。非所以为学。纡紫拖朱。非所以荣身。荣身者必也名节乎。夫士不可以不爱名。上焉而不爱名则为巢许。下焉而不爱名则为桀蹠。苟能爱名则知羞耻矣。知羞耻则有所不为矣。有所不为则见识明矣。夫经术者。为人之本也。虽不用于乡。必有用于世。虽不用于今。必有用于后。古语曰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峤南先辈亦尝用之。以羽仪于朝。遗誉于后。其效顾不伟且远欤。文章者。与世污隆。道达众妙。道由是传。学由是明。非比雕篆薄技求媚于人目而已也。苟造其深。亦能传于久远。此二者天下之至宝也。虽在蓬荜之中。其为乐也。不易轩冕。一进士何足道哉。不能斯两者。退而学稼。嗣其股肱日供甘旨于亲。得其欢心。虽曰不学。是亦经术中人也。昔汉用明经之士而兼置力田之科。此帝王之良法也。纵上无劝课之人。凡民有知。安能不自为计谋。以庇其身乎。然亦有不尽己力而动怨其上者。此乱风不可滋也。夫不患家贫而患民贫。贫不能为病。不忧身穷而忧道穷。穷不能为灾。吾窃欲终身行之。尚病其难也。曾师殆有意否。如此然后不愧称丈夫矣。实先名则久。名先实则殆。名之于实。犹影之从形。是以君子不求名。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九皋鸣则斯闻矣。在千里行则斯达矣。
婉裁折中序(己未)
沈升如好学博览。无所不读。既而病其博而难守也。乃阅公羊谷梁二传。取其合于意者若干篇。辑为一册。命之曰婉裁折中。盖谓公羊婉而微。谷梁辨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5H 页
而裁。今合其长而取其中云耳。夫二子之口受微义。相继而立传者。欲明其义而已。夫岂拘拘于作文哉。而后人之读其书者。必先赏其文而后取其义。于以见义之所在。文亦至焉。苟无是义。虽有是文。亦不足观也。左氏之传。非不富而美矣。后之人犹以浮誇庇之。此文过之病也。汉世诸儒。尤重春秋。然多引谶纬。以著其符验。且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下。张汤以峻文深理。治春秋者补廷尉。得以因缘二传中所谓责备诛心无将之说。以成其见。知腹非之巧诋深文。此义过之弊也。今之人口诵春秋义以百数。然无一著之于行。独往往摸仿于篇章之间。此可谓尚文而非尚义之时也。君子当因时以救其偏失。今子以折中名其书。固欲得于文质之间。然不如先其义后其文而得时之中也。至若简选之当否。非愚所可知也。
收春斋序(庚申)
天下之人。常言山林读书之人。闇弱而无能为。又曰但知书而不知物情。夫知书则有所不忍。有所不为。不忍不为。故谓之闇弱。余亦尝从读书者之后。每闻此言。常病之而不能明焉。夫世之所谓刚且能者。类皆少不忍之心。能行不可行之事者也。世之所谓勇者。罕勇于义而勇于忮欲。今于杯酒立谈之间。以一言不相下。猝然发怒。据势相陵。强者浮于天上。弱者沉于地下。人亦服其威严。其居官有誉者。执形而断事。遂非而立威。掩饰一时而贻害百世。至以口腹之累。鞭扑至死。而使令奔走。以为目前之快。且豪强专横。前世共疾。而夺贫者之粟。塞富者之请。不逞之徒。从中而得其利。出而语人曰作事无如某公之快。乡党小民。不知其状。亦随口而称曰某宰相某宰相。何其愚也。山林读书之人。处乡无一言之加人。无一粒之夺民。而轻薄之徒。反易而狎侮之。及得一县。施为不得如意。徒猛又非其志。以是无赫赫之功。且其人未必皆鍊习公格。一有所误。见笑十倍于人。岂不伤哉。夫君子之用情。必以忠恕为本。自厚于躬而薄责于人。我有负于人。而人来加我。我方自责之不暇。何以责人。我无负于人。而人来加我。彼自不直。于我何预。是以天下无可怒之事。衣服饮食供养之节。豪横请托之习。皆不足为不可行之事也。君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5L 页
子固无用情于其间。而市井不得意者。往往造言流谤。而民亦以为信然。及其在官。见小吏之负逋者。则曰吏本无禄。何以责逋。见细民之犯法者。则曰本非良法。何以责犯。遇事必循其本而曲尽其不得已之情。先责在我。多有平恕。于是事多愆滞。上司之督促日急。偏迫浅狭龌龊之徒。从而搆诬而狼狈之。默然无一语自明。岂不痛哉。(瓛斋朴公评曰贪与虐交相须。非虐无以济其贪。未有虐而不贪者。未有贪而不虐者。所谓读书之士。得一小县。其左右之人为之谋忠者。动辄劝之威猛。一令一言。稍有迟滞。窃然相与忧叹之不已。主人者不能不动心。为之一变素规。于是其左右之人。得其凭藉侵凌之便。而主人者得下考而去。)夫君子之怒。非有大关系则不造次而发。大舜一怒而去四凶。汤武一怒而安天下。孔子一怒而诛小正卯。孟子一怒而辟杨墨。是岂皆为身而发哉。自汉以后。英豪间出。其用情固不及圣人之公。然要皆因天下之心以发怒。而天下之人亦归服焉。若夫见小事闻小言。而张眉努目。一日之间。面数发赤。及遇大事大言。则气竭而威不加焉。逡巡而退后。君子耻之。是以君子之怒也。畜养俟时而动。或千载而一怒。或数三百载而一怒。大怒而天下动。小怒而一国震。利泽被于当世。名誉垂于无穷。不得其时而或困于草野。又值一隅无事之日。卒不免懦弱之名。相继而逝。悲夫。夫怒不常发。而刚毅正直之气。具在未怒之前。众人不知以为懦弱。方其众人可怒之时。吾独抑之而不发。非大勇能如是乎。且夫众人可为而吾有所不为。众人可受而吾有所不受。其勇必有过于人者矣。吾有畏友徐汝心。吾兄师事之。尝自号其所居曰收春斋。要余为之说。于今三载。适未搆思。庚申夏。余在顺天金鳌岛中。猎鹿而饮其血。閒适无事。偶思曩时所托收春斋序。夫春者元也。居四时之首而主好生之德。兼包四德而浑乎不见其迹。余于是窃有感焉。因以发吾胸中之所蕴云尔。
申汕北先生六十一岁序(乙丑)
古人视嘏。必先寿考而后言富贵。夫富贵者。必勤俭践修而得之。勤俭践修者。盖贤者之事也。至如寿考。无贵贱之分。贤不肖之异。及其反也。贤者或不足。而不肖者有馀。王公大人之所不能享。而氓隶之贱则有之。古之人奚贵于是。然余则以为此指贤者而言。非氓隶不肖者之谓也。夫贤者之寿也。在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6H 页
上则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在下则更变既多。卓然不惑。能闻人之所未能闻。见人之所未及见。人之信之若蓍蔡之辨前定也。夫如是故可以居诸福之首。而富与贵不足以先之也。汕北申先生生于华显之胄。而长于诗礼之家。先生又以宏才博学。雄视一世。富贵固先生之所自有也。先是其大父竹隐公以直道见忤于世。先生年未弱冠。已退居于铁马丙舍。殆将五十年。渔樵之与游。农桑之与居。遂已浑然忘世矣。向之赫赫炎炎以功名威力震耀一世者。其间多老且死。或失地迁逐。不啻若水逝而梦幻。复有接踵而起。滚滚而登者。其势方未艾。转眄而又易其所。先生方超然独立于物之外。而观物之变。如袖手而看他人之奕也。如处堂上而观优人之戏也。如候虫时芳迭相过前。而以寓吾耳目之玩也。独为之领略都凡。吊往伤今。时时与乡人子弟抵掌谈笑。乡人子弟始得闻忘怒观理之训。而能识义理之分。且彼方操舟驾险。侥倖于飓涛之间。菀者枯枯者菀。菀枯之际。情性百变。世之人能保其天赋之全者。亦几希矣。先生方雍容暇豫。著书谈道。灌花种蔬。五十年如一日。其子孙皆贤且俊。左右颐养。靡勿适意。是以体常和气常平。神情日益旷。颜貌日益腴。而少壮者殆不及焉。顾今党禁既解。旧日俊顾及厨零落殆尽。后之人欲闻先辈之事。追昔贤之踪者。舍吾先生其谁也。夫然后知贤者之能有其寿也。知贤者而后其寿之为可贵也。方其挈家而东归。就寂寞之滨也。人不胜其忧。先生不以为悲。近者朝廷重先生之名而授之官。可谓荣矣。先生不以为喜。先生非薄于富贵者。知其有命焉。而不足用吾情于其间。故不为役也。夫知命而不为役者。其必有所存乎中者。有所存乎中者则其乐反有胜于富贵者。虽然先生之年。今六十有一。自此以至于百年。可期其寿。至如先生之文章。传于久且远。则其寿固不可期也已。
古今诗钞序(丙寅)
夫诗出乎性情。非假借摸仿而能工者也。虽然好自用而不知师古。贵率尔而无刻意深求之功。则无以达乎性情之旨。譬犹人之性皆善矣。然必学尧舜之道。困以复之。然后为圣人贤人。尧舜之道。必资周孔之训而明之。周孔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6L 页
之训。又必待程朱诸贤为之铨释。发其蕴奥而大阐之。然又不能不求诸吾东先儒之绪言。而又不若亲炙于当时之贤经师。亲切观感。以正其门路。然后博而能约。率性而不悖。苟恃性之本善而径情直行。不加问学之功。卒不免于乡愿而止耳。近世操觚之士。服习程文。薄视诗道。于古诗人仅能知李杜之名。自王韦以下。便置不问。以为性之所出。无假琢鍊。信心下笔。不耻俚陋。一代风雅于是委地。异日 圣主巡方。命太师陈风以观之。将何所采纳焉。周君采滢既举进士。乃西游汉师。恣览坟籍。益博其所不逮。耻诗道之不竞于古。乃手录古今诗篇。上自唐虞。下逮明清。靡不掇其菁英。搴其萧稂。合为若干卷。既而将南还。徵序于余曰。东国声诗之见称于华人久矣。三百年间寥寥无继响者。岂少澹云微雨二句而然哉。职由于俗习苟且。不资博学。病难而趋易。忽近而不详。且乡塾无可考之书。虽欲愿见。亦莫由得也。今吾所录。非敢寓删削之权。苟存其年代。俾观者少费旬日。得以尽究乎古今诗家之源委。庶牖其前日局隘之见。其幸也夫。余谓诗之源。出于六经。其观群多识之功。为学问之所不可遗者。故取困知复性之说。以弁其卷首。
送鲁城宰金仓山(绮秀)(甲戌)
凡吾知旧之官于朝者。皆未有当世之援。而以行谊闻望得之。及其出而试于外也。多得下县小聚而去。仓山子其一也。仓山之适于南也。就余为别曰。将与子久不见矣。愿有以勖之。士君子有兼济之志。然有命存焉。在我者其惟不失己乎。其言可质神明。足砭今日士君子之病。吾闻贤者以其有馀。勉人之不足。其仓山之谓乎。夫人情岂不欲为善哉。不能遂其志者。以有衣食供奉使令之累。为之牵制也。仓山子律身清苦。居家不蓄妾御藏获。终日手一卷书。泊然无所营。盖其平日约己之工如此。故人皆劫劫。我独于于。人皆戚戚。我独坦坦。此其所以能不失己也。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其廪赐禄田足以养众。然后有家。卿大夫之谓也。其馀廑庇其身。不敢以一毫为累。故于穷达之际。处之裕如。今自一命以上。媮衣美食。厚供奉足使令。皆欲效世俗之所为。而惟患名之不及古人。岂可得哉。仓山子深有得于处约之道。宜其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7H 页
以是而勖余也。且不以供奉累其心者。岂以身累累其民哉。吾是以知鲁城之民息肩矣。
送徐絅堂出宰永春县序(甲戌)
贫与贱。士之所固有。故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又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者。何谓也。夫士生斯世。澡身浴德。藏器待用。上之人。汲汲焉惟恐不得见斯人也。必勤咨而礼聘。以致斯人于通显之位。与之理天职也。与之共天食也。斯人者朝出于泥涂之中。暮居乎厦屋覃府。华其毂朱其门。朝坐而宴与。累茵而鼎食。若固有之。以其所蓄者大而所施者远也。若夫小人以曲艺小能。得食于官者。其禄廑足代耕而已。于是乎君子耻之。反是则不然。彼曲艺小能易遇。而惟其远者大者。难容于世。故长不离于贫贱。识者以是观其世焉。吾友徐絅堂先生少有重名。晚从荫途屈沉者数岁。调永春知县。永春十室之邑也。其俸不及百亩之收。絅堂子耻之。有不豫色。人有解之者曰古之贤士。虽抱关击柝。有不辞焉。今永春虽小。犹有民社之责。君何恶焉。余闻之曰。噫此非知絅堂之心者也。夫使贤士屈于抱关击柝而不耻者。是何等世也。絅堂天下士也。常有尧舜君民之志。虽不得已而低回卑官。其心岂肯一日忘世哉。使絅堂而得大用于世。则众贤拔茅而征。君逸于上。民安于下。惟吾 君未及知之耳。苟知之。岂肯使絅堂贫贱哉。絅堂之心。盖尝以有道望斯世也。不忍以不遇自画于当时。故耻居卑贫。此絅堂之所以为忠厚也。若夫果于忘世。隐于小官。不为之耻者。洁己独善者之所为也。絅堂有是哉。
李藕裳遗稿序(乙亥)
李藕裳殁之翌年。余从友人李素琴得其遗稿而读之。疑若不类今人之作。素琴为余言藕裳幼而慧。事亲孝。与人信。生二十七年。杜门屏迹。泊然无所忮求。独喜为古文辞。每得一篇。辄手写以藏之。亦不示人。以是人无知者。夫生而不遇命也。殁而不见知。朋友之责也。今其人已亡。而其书尚存。庶几传与当世之一二同志共赏之。其必有定评矣。余闻而叹曰。国朝废乡学教授官已数百年。其仕于朝者。限以门地。不问学术。是以乡曲人士无所劝慕。日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7L 页
趋卑下。非才之罪也。藕裳生于黄涧万山之中。无师友讲论之益。宜不免弇陋之讥。而今观其所著遗稿。于文远祖子厚之峭洁。近祢清初诸名家之秀雅。于诗深得王渔洋,宋荔裳之遗则。骨节姗姗。风神翛然。陶洗烹鍊。无苟且之意。岂不异哉。噫余知之矣。使藕裳早得与世俗往还。其见闻风气。日想渐染。必不免鲍鱼之化。今乃闭户深山之中。耳目不接于俗。而凝神默相。超然妙诣。乃能解脱黏缚。独造乎古人之域。故山川不能局其气。世级不能拘其步。此岂凡骨尘胎所可议到哉。昔人论侯朝宗之文。以为火色未老。盖以其年少也。今见此集中多载童丱时所作。固不无去取。然其精英之气。幽峭之思。溢于纸上。无泉下人厌厌之气。而得年不永。抑又何故也。夫灵芝睿木。仙灵之所植物也。一朝生于村野之道周。虽烨烨可喜。谁复知之。宜其不能久住于人间也。悲夫。
送长湍知府素山李公序(丙子)
湍州在两京之间。故都之畿辅也。五冠在其西。临津在其南。灵境秘区异岩邃洞。拱护黄图。盖昔日翠华之所留连。名贤之所栖息。使价之所旁洋而观游者也。以其处于西直剧路。且据津关之要。故必择武人之敏干者以镇之。邑之大政。惟在于饬厨传供刍豆。送往迎来。弊弊焉役役焉而已。无暇用力于课农兴学之事。矧复流峙清赏。名胜遗躅。鲜有问津者焉。乙亥秋。 上命大夫李公行知府事。李公以德望文学。冠冕一时。厉冰檗之燥。怀范俗之具。世之谈者日夕希公进用。而顾恬于荣利。久置閒地。 上闵公之老而贫。特授兹邑。视古之北门诗人。盖亦不可谓不遇矣。然岂独公之遇哉。湍之山水。亦有遇焉。湍在胜朝。为士大夫休沐之地。名园别墅逦迤相望。其一水一石之奇。靡勿经韵人品题。自钟簴南移数百年。遗芬剩馥。漫灭殆尽。自公之往。拂拭之鼓吹之。使幽者复阐。晦者复明。昔之风流文物。犹可考于荒厓断垄之间。而如白云益斋稼牧诸公。得遇知己于千载之下。岂非湍之至幸哉。且吾闻山川之气。钟而为人杰。古之良吏。下车必先访其人。此为政之大者也。若夫流俗之吏。山川尚不暇问。遑问山川之所钟乎。吾于李公之往。贺湍州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8H 页
人士得贤师而成其材。其所幸遇。又不在山川之后也。
送韩致绥之任龙冈县序(丙子)
自庠塾而至朝廷。自布韦而至历扬清华。雍容自得。不后于人。而闻望不衰。不求知于人而人慕之。不攀援于上而在上者与之。世皆汲汲。我独祈祈。洒然有古名士之风裁者。求之于今。惟吾友韩致绥其人也。吾于致绥。畏而爱之。思齐而未能得焉。岂徒为学术文章而已哉。致绥出入经幄数年。以春坊文学。受知甚厚。未可一日离左右。而 圣上为其禄薄。不足以养亲。特授龙冈知县。俾得以专城致养。致绥亦感激殊眷。不敢以外调辞焉。受命之日。孜孜图报。将行谓余曰。今者将有岁月之阻。吾子宁可无一言赠我乎。余曰唯。吾子在家而朋友无斁。在朝而同列无恶。今虽在县。吏民岂顾不爱戴之乎。虽然吾闻官瘦则民肥。官肥则民瘦。龙冈古有籴弊。民不聊生。当是时邑入甚厚。吏逋甚多。自顷年罢籴以来。官俸顿减。而吏不犯逋。百姓乐业。而户口日增。夫上有毫末之利则下有邱山之损。此已然之明效。而利病之大源也。吾子往在经幄。曾有以损益之义。告吾 君乎。举一县而一国之政亦可知也。政岂在多言乎。若夫吾子为治之能否。未可悬知。试以往迹推之。其为治也。不立威于吏而吏必畏之。不干誉于民而民必爱之。介然不失其素。吾知子如是而已。
伟堂印谱序(丙子)
钟鼎寝而国书盛。款识废而私印作。图书之有私印。犹钟鼎之有款识也。其为法至密。而其用功简易。规诸方寸之内。运其刀锥之能。而方圆曲直欹斜疏密。逼边旁出。莫不有则。又得法外之笔。笔外之意。洵为上乘。李阳冰云摹印之法有四。曰神奇工巧。夫神者在于笔墨蹊径之外。可以意领而不可以言喻。故巧匠虽得其法。未能得法外之意。惟读书好古君子。手未尝握锥刀而能传其意。故可以观古今。可以辨雅俗。近可以供几案之观而远可以传千里之信。于是图书之重。俨然与钟鼎列矣。伟堂李学士裒集古今名刻。取青田寿山之良。而召工摹拓。汇为一册。命之曰印谱。徵序于余。夫伟堂以妙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8L 页
龄释褐。蜚英台阁。簪笔之暇。究览坟典。天禄石渠秘府之藏。固已掇其英而猎其华矣。举天下玩好之具。不足以易其至乐。岂顾爱此方寸之私印哉。然古之人綦重书籍。必以私印识之。后之人欲寓慕古人者。并其印迹而重之。如杨氏王氏之为谱。赵氏之为史。皆博考而谨其传焉。非爱私印也。乃重书籍而景古人。不然则为米癫嗜石而已。伟堂奚取焉。古今印史云印者所以示信传后也。善则传。不善则否。知此则知所以修身。吾为伟堂诵之。
送李春沼宰青阳序(丙子)
仕而行其所学。夫人之所欲也。然古之人。有不慕当世之荣。而嚣然自乐者。其乐可得而知耶。书云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夫子曰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是以君子。在家则化行妻孥。居位则泽施生民。无非行吾之所学也。小而长一县。大而平邦国。其所遇不同。而其致则一也。故无得失之患。戚戚之忧。以其在我者重而外物不足以移之也。余从学汝游数十年。见其日夕所从事者。惟在于养亲毖祀敬宾悌长而已。不知其他。其家人从而化之。守其法度。皆欣然自得。忘其窭且贫也。其乐盖有不可胜言者。今将举一家之政。施之于一县。其乐未有异于家居。而其所与乐者众矣。以之推一省一国。其所与乐者。将愈众。而其所以自乐者固自如也。夫其自乐者深。故所以及人者广。将使举一境之民。敬老慈幼。亲上睦邻。欣欣然忘其耕作之劳赋役之苦。是岂可以一政一令之便民而得之哉。房景伯之守清河也。侍其母食。卒化贝邱人之母子。吾知青阳之民。亦必有观感而迁善者矣。
温泉徐丈六十一岁序(丁丑四月)
世之闻人达士。起家布韦之中。声施焜辉。蝉联累世者。其始也必有贤父兄。少文多质。勤俭力行。不言以教之。抱朴含淳。潜光隐德。啬其馀庆。以遗后人。余尝慕陈伯,马况,荀朗陵,陈大邱之为人。是数人者。其器量藻识。足以驰骛于当世之用。而屏迹衡宇。成就后进。留旂常钟鼎之业。以待乎令弟哲嗣。而已乃由由然与乡人无异也。其天分之高。种德之厚。岂后生所可及哉。温泉徐丈少筑于利川之野。计口而耕。有馀辄资给其弟絅堂。从贤师友学焉。学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9H 页
既成。又令其胤子受业于絅堂。既而子侄群从皆彬彬有声称于士友间。余尝从絅堂游。因获拜公于温泉精舍。朴茂纯啬。恂恂寡言笑。知其为质行君子也。退而与敬夫言。敦厚岂弟。不失法家之规。信乎树之深厚。发之远大者欤。不于其身则将在其后者欤。昔王弇州有言楩杞之上锐于霄。其垂阴百亩。扶荔之实沃一乡。乡人不以护其末而护根。根固而后所阴与沃久也。醴泉之灌输斥卤千顷之浸。不以惜其汪洋之流。而惜其若拱把之穴者。其所出无恙而后其浸远也。然则公将护其根而惜其源者欤。余观公年踰耳顺。而安处贫约。无戚戚之容。布素之躬。不愿文绣。菽水之供。珍于列鼎。埙篪相和。乐于韶韺。岂非将有待于后而无慕当世之荣。留有馀之福而获不尽之报也欤。请以是祝公弧辰。且俟其验焉。
送四从弟稚居赴怀仁知县序(戊寅)
族弟稚居甫由桂坊出宰怀仁。将行徵言于余。余闻怀仁山僻小县也。其民勤俭务穑。风俗淳厖。有古之唐民之风焉。今岁将暮矣。为之歌唐风而送之可乎。蟋蟀之首章曰蟋蟀在堂。岁聿其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说之者曰唐民勤苦力作。及其岁晚。乃敢相与宴乐。而叹岁月之忽焉。忧为乐之无日。其忧深而思远也如此。又曰无已太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说之者曰乐而不淫。长虑却顾。亲爱和乐之恩。警戒忠告之情。两尽之矣。山枢之诗备言衣裳车马钟鼓酒食之娱。勉其所乐。慰其所劳。此先圣体下之遗仁。而风俗之所以厚也。故曰张而不弛。弛而不张。非文武之道也。知弛张之义者。内而治心。外以治人。绰乎有馀裕矣。稚居生长绮纨。持身若布素焉。居家俭约。操心兢惕。其天性然也。以此为政。怀仁之民。有不被其泽者乎。虽然有说焉。过于兢惕则其弊也葸。专于俭约则其弊也纤。葸则惧。纤则惬。斯二者未尽为政之大体也。夫以唐民之勤劳忧戚。终岁无暇豫宣郁之乐。则血气凝滞。庶事胶固。交情不通。风俗又安得纯茂乎。故作此诗。以宽其意。此张而弛之道也。夫民犹如此。况莅民者乎。昔我叔高祖瑞兴府君以来。四世皆有长民之德。仁厚积累。传世克昌。以及于玆。其后孙之食报。尚未艾也。能绍述先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89L 页
绪。饰黼黻振琚瑀。以光吾宗族者。不在稚居欤。稚居勉乎哉。稚居有文学而出荫途。晚得一县。其意有不释者然。故于其行。托风人之旨以赠之。
玉洞夜饮集序
听水文丈。弹琴南州。淹留岁年。北山下诗社。鼓角为之不振者久矣。己卯冬。其哲嗣士吉甫中隽庠制。日下知旧。皆为听水喜。而远莫能贺。于是相谓曰使听水在此。宁当寂寥乃已耶。境与神会。不以山川间之。盍图一醉。以慰相忆之劳。遂以翌年正月上旬。会于巴江书屋。飞羽觞擘蛮笺。诵伐木之诗。咏停云之篇。时窗梅吐芬。檐月流辉。夜阑灯灺。轩渠哄堂。如可拍洪厓肩也。会者凡十有一人。拈台山金文清公赋梅诗韵。各成近体一首。拟续诗筒古事。付达邮便。盖以贺阶庭之荣。而传陇头之春也。允植有三时之制。不能作韵语。略识数行。以当金谷筹数。
海州清风金氏宗案序(庚辰春)
乡约立于乡。宗法修于族。斯二者。教化之原而风俗之所以善也。苟欲明其乡约。必先修其宗法。不本孝悌而能行任恤于人者未之有也。海州即栗谷先生讲明乡约之地也。先生以其力行之馀。修教于乡。一时士友之里居者。人讲孝慈。家兴仁让。是以海州乡约。为一国之最。既而士大夫家法渐衰。乡约亦随而坏。昔时岂弟之风。不可复见。可不惜哉。吾宗旧有宗案。亦犹乡绅之有乡案。其规摸节目。虽未得详。而可见当日宗法之犹存。未知何时宗案亦废。派系之瓜分。存没之大数。不复省录。岁时宗族之会。一揖而散。漫然不知为何人也。遑可问宗法哉。夫乡约既不可复。则惟宜申明宗法。自行于一宗之内。而欲明宗法。莫如先修宗案。凡系吾先祖子孙之明确无疑者。必依昭穆而谨书之。每宗会时。准各派所告人员息耗之数。随时增损。其有不可入而冒录者澄汰之。可入而不入录者摈斥之。必精必慎。贻谟永久。则不待合族考谱。而一展卷可以瞭然矣。诗不云乎。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凡入此录者。皆吾血气之所相属。忧乐之所与同。千百人之心。皆以祖先之心为心。则爱敬欢洽之情。蔼然自生。其淳风厖俗。足以为式于一乡。斯为不负先正之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90H 页
遗化矣。己卯冬。庵役告成。京乡诸宗佥议。愿修宗案。藏之斋室。允植乐闻其事而为之叙。
重修 健陵志序(庚辰春)
健陵旧有志。今 上癸酉。斋室火。旧志及先生题名录。皆入灰烬。后来者无所考焉。粤五年丁丑。成均进士南君政祥除 健寝郎。既上任。叹曰凡官府省寺。皆有掌故典式。矧兹 圣人象设之所。而可无纪籍乎。于是搜秘府之蕴。稽太常之典。春曹故实。华营庋藏。凡属 本陵可考之迹。必多方以致之。每得一编。与季君及友生分功疾传写之。阅屡月而始完。凡得四卷焉。首以图式。次以教册志状。次以祭仪职掌。以至藏器之数。禁护之节。汇分立目。纤洪毕载。视旧志多十之五六焉。又考前后祠官除拜月日。集成题名录一卷。书既成。驰书告允植曰。子之名在题名录中。且于修志之役。不为无助。盍有一言以识之。允植闻而叹曰。夫 先大王盛德至善。民无能名焉。其揄扬之典。有藏隧之铭焉。有碑阴之纪焉。刻诸琬琰。垂诸竹帛。藏之名山石室。以诏来后。固不待是志而始传。然 本陵圣人之藏也。四方之所观礼。一有不备。非慎重之道。且念吾辈生后百年。未得闻 色笑之教。幸得近攀珠邱编摩遗迹。朱弦绿竹之思。庶寓于此。此致祥之志也。谨考其撰次规例。综详缜密。可备于后。若使致祥董馆阁纂辑之役。述录一代巨典。必有灿然可观者。岂独为祠官之资考而已哉。
送卞吉云(元圭)(辛巳季冬)
东人盛称辽野之广。为天下最。余至辽野行数日。四顾无山。胸次豁然。信以为平生壮观。及到冀北之野。又茫然自失。回思曩日辽野之观。犹不免为局见。不知一天之下。大于冀野者更有几。默默乎河伯。宜其见笑于大方之家也。余与吉云。生并一世。居同一国。宜其托契之早。而顾未能源源也。槩知其为博学多才。敏而好礼人也。辛巳秋。余奉使赴天津。吉云以别价偕行。每止宿旅舍。张灯晤语。叩其中汪汪不竭。而退然若不能言者。尤深识时务。忧国忘家。为诗文略不经意。飘飘有出尘想。久之情好弥笃。如饮醇而醉。从事尹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90L 页
石汀,白兼山。皆与之臭味相合。形骸相忘。殆庄生所云四人者。莫逆于意者也。至月之晦。谒李伯相于保定。粤七日抵天津。交津局诸大夫。吉云皆为之先容。弥缝阙失。幸不辱命。如瞽者之有相焉。吉云既竣事东归。留津者三人出送于野。酒既行。座上黯然无语。视其睫。泪莫不盈盈欲堕。余亦不能无动。古人云人言愁。我亦欲愁。此真钟情语也。嗟乎。吾辈生于海隅。未尝出千里之外。一朝渡马訾历碣石。涉乎燕赵之郊。可谓远游。然举中州全幅而计之。此犹其边门耳。又以环瀛大局论之。尚不离于房闼之间。送人于房闼之间。亦有挥泪送怅者乎。今夫婴儿伴人嬉游。其伴起则仰而啼号。彼其伴之行。出不过门庭。来不过俄忽。而犹为之啼号者。不禁目前之怅也。今日吾辈之情。实类于此。不亦可笑乎。愿吉云努力自爱。早达国门。远猷辰告。毋以天涯留客为念也。今吾辈已出房闼矣。不知将从云鹄游千里乎。将随海鹏抟九万乎。天下之事变无穷。又何足云。
姜古欢(玮)遗集序(甲申八月)
世之目诗人多称轻薄。以其根基不深。流于靡漫也。殊不知昔人论诗。有云读书破万卷。始足供驱使。苟能读破万卷。则根固叶茂。胸次浩浩。其自负之雄。不廑以诗自命。而世犹以诗人轻之。往往屈沈于下。岂非诗人之不幸欤。古欢先生奋拔孤寒。力学自树。所读之书。殆过五车。而有志于当世之务。学成而无所售。出门落落。特以诗结识于士大夫。遂以诗闻。既而佗傺坎壈。为饥寒所驱。东西漂泊。其幽峭之思。勃郁之气。一寓诸诗。而诗益工。及其殁也。家无瓶罂之储。惟遗诗文若干卷以终。噫以诗终。非先生之志也。余素闻先生之名。尝一见于汉城。再见于烟台舟中。先生年已七旬矣。周游日本及申沪析津。挂帆东归。时当冬天。雪风如刀。先生衣裳甚薄。凌兢倚樯而立。须眉间犹隐隐有壮气。出示其游览诗草。遒健雄沈。不减少时之作。因相诩为诗仙。盖谓神仙不老。而先生之诗亦不老也。今先生虽殁。而先生之诗有不殁者存。岂仅不老而已哉。先生胤子某甫。抱遗穚(一作稿)而来。求为弁语。余于先生。白首倾盖。便有针磁之感。东还以后。思欲得少閒。就先生之庐。载酒问字。今不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91H 页
可复得矣。此稿是五车精华。余不敢窥其堂奥。而锓梓一出。传与海内共观。必有知先生之志。而悲其遭遇之穷也。
琢园序(琢园井上角五郎号)
井上君西游朝鲜。客于博文局二年。闭门译外史。不妄交游。久之城中士大夫莫有知者。余窃闻其风而心好之。一面如旧要焉。余友闵芸楣侍郎题其室曰琢园。属余为之序。夫玉不琢不成器。进学之谓也。吾闻日本学校甚盛。增至数万馀区。髦俊之才。蔚然兴作。出则宣力四方。处则主持公议。要之无一人不以一艺自命者。井上君以妙年英材。出于其中。譬之于玉。犹已琢已磨。可以作五瑞。可以荐黄流。君犹不自为满。不娶不仕。专意进修。羁游邻国。攻苦食淡。欲以式廓见闻。增益其所不能。君之志亦至矣。然吾邦学政。久已弛废。士有美质而不能成才。井上君游于此。曾无琢磨之益。夫奚取于琢而名其园哉。盖欲以其自琢之工。琢人之玉也。井上君公平忠厚。不以天下之宝自私焉。余深知其心。故乐为之言。
送琢园归日本序(乙酉春)
琢园子来住博文局有年矣。余尝有公忙。不能晨夕聚谈。时从局员闻公之绪言。未尝不犁然惬于心。久之如饮醇而醉。几乎忘形。甲申十月之变。民间鼎沸。日闻惊心之事。时余在下都监营中。有人来传琢园亦不免。余不能不信。顿足长叹曰斯人而至于斯。岂天理乎。为之悲惋者屡日。及夫井上大使之来。琢园自为仆御。复至汉城。使人致书于余。余执书恍惚。谛视为琢园之笔。喜不能禁。遍誇于诸亲知曰琢园生矣。信乎其有天理也。翌日来访敝庐。握手相劳苦。因叙其经乱之事。盖濒危者数矣。而毫无愠色。犹斤斤惟恐两国之失好。续约既成。余延寘外署。讲论交际之宜。亹亹忘倦。其意常在于顾全大局。不规规于利害之末。善观其俗。因其势度其时而导之。又善恕人情。然至于是非得失之分。截如也。秉公立议。确然不拔。面斥人短。不少假借。常曰无自强之实。而遽慕虚名。是召祸也。无富国之实而徒事纷更。是致乱也。吾在朝鲜。凡欲为朝鲜计者。何所不言。独未尝及于富强之策者。势未可也。
云养集卷之九 第 391L 页
今日朝鲜急务。莫如开广学校。作成人才。人人有此闻见。具此智虑。则将勃然而兴。沛然而行。不待上之兴劝而自然富强矣。又曰东洋三国。同心合力。则何忧乎欧州。所可恨者。不能破猜阻之障。妄疑人心不如我心耳。又曰天下无理外之事。情外之法。苟不失理法。匹夫尚不畏王公。况一国乎。又曰朝鲜无大恶人。亦无大善人。所以不能振作。每与之谈。作朝鲜语。语或未畅。辄伸纸下笔。飒飒有声。顷刻数十百言。辞理俱到。尽天才也。乙酉春。以省母辞归。余酌酒为别曰吾与公。区域异方。被服殊制。所同者心也。吾老矣。愿以馀年不作负心人。公在此。乃心贵国。虽在彼。岂能忘敝邦乎。邻羞国福。非君子之言。公必不然。春天多佳。能来可再来。琢园子笑而起。遂书其言以赠之。使世之览者。知吾两人相与之义。非徒为儿女钟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