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序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3H 页
金海许氏派谱序
许贯金州者。凡五派。盖尝同其谱。固盛矣。然同谱之人。殊乡井。昧颜面。升沈有异。庆吊靡及。果能同其睦乎。不能同其睦而同其谱。则谱云乎哉。若派谱则不出近族。居同闬。墓同原。声气相连。忧乐与共。其亲睦何如也。虽不谱。犹谱也。况为之谱。而益令人融贯其情谊者乎。辛巳大谱多可议。吾派辞不入。自此先父老发派谱之论。而至今未遑。窃恐山海分居。隔屡百里。岁月寝远。阅四五世。转迁亦多。会合愈疏。不能长保。有前日之亲睦。则曷不思所以维持管摄。毋替我家谟耶。岁壬寅夏。诸族会金州会贤里之宗舍。修成一谱。以付剞劂。我九世祖竹庵先生以上略书原系以下则始治其详。盖入此谱者。同为先生之后裔故也。呜呼。吾先世之德玄矣。神明首出。天作圣配。毓德流祥。柯条布濩。在昔胜国。崇班峻秩。称赫奕大阀。逮本朝。大宗伯公。奉职廉洁。官封清白。进士公己卯树立。与三松公。并峙一门。竹庵公倡学海邦。斥邪卫道。名登逸荐。爵殊常调。及南城一盟。杜门谢世。秉义蹈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3L 页
贞。馀教施于子孙。大雅硕德。彬彬辈出。今则殊寥寥。是可慨也。然夫谱者。家史也。祖先之懿行在是。祖先之实迹在是。每一敬阅。油然起感。兴孝悌而绩文学。夙夜胥勖。无忝所生。则顾此修谱之举。其亦吾门重旺之机也欤。且念一派之谱。虽逊全谱之广。然仁亲必自近始。笃乎近。将以及于远。矧玆谱牒之首。冠之以驾洛君。则为五派之祖。而几万遗昆。必视之如一。苟推是心。惇宗之意。无有界限。而派谱亦广谱矣。何可少之哉。抑又有说。自古谱弊。有黄渥之附庭坚。崇韬之冒汾阳。世级渐降。此风尤甚。安得免识者所笑耶。薰身蛰羁乡。衰耗及之。无能往相其订编之役。只以谨纲条严规例。区区有望于干事诸君之终始勉力焉。
南公(公寿)金州日录序
金州日录何。瀛隐南公著也。其称金州何。公所谪也。何以谪。非其罪也。盖公家于宁海。即南岳李先生之乡。士皆敦本实而尚文雅。彬彬有君子遗风。 宪庙庚子。地主误听萋斐。诬报臬司。旧家士流。编配江右诸郡。公亦不免于行。夫以元白刘柳之素号旷达。及其遘贬。不能闭其不平之窍。山川之奇丽。谓之险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4H 页
风日之骀荡。谓之憯悽。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谓瘴疠。谓荒陋。怨天尤人之语。嗟穷叹老之句。往往梦呓而寤吟。公则不然。凡圜土幽滞。离亭去留。沿路跋履。僦屋兴居。无非伤心失志。颠沛畸凉之会。而冲口而发。随手所录。和平淡畅。少无忿怼拂郁之意。融融有盛世音响。是岂无所本而然哉。公自中岁。留心此学。褆躬饬行。至若诗文。一遵洛建遗矩。脱出功令窠臼。风调蔼然洵仁者之言。此其所以随遇自得。不戚戚尔也。公之孙朝演。访余于真安寓舍。出示此录。属以玄晏役。余非其人。然窃念金州。余旧乡也。遭乱来此。程途益远。昔时经行。有似断梦。今乃寓目公之题品。恍若置此身于燕楼凤台之上。复赏故国风景。良足一快。于是为之序。
菊隐遗稿序
盖峤南之福州。山川韶淑。毓气钟灵。名贤踵起。居师席而振儒铎。经生学子。霞蔚云兴。至𤱶亩闾巷之间。亦皆知文学之可尚。异于他邦。实诸先生风之也。州之东。吉安古县。有锦水里。林处士应声家焉。即前朝之文章大手西河公遗裔。而世代绵邈。微不振久矣。至处士五世祖谨明。出入南岳大宗师之门。父万汇。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4L 页
从寿静斋柳公学。处士受业于坪上先生。信乎其居近大方门庭。得以熏之之固易。而亦非才姿之秀于凡。能如是哉。处士持身谨拙。笃守本分。读四子心近。随疑劄质。先生诩见谛精详。又手抄陶山夫子论礼诸说。分类成篇。式便考据。摹玉衡。察阴阳运行之妙。玩易象。究人事休咎之应。家人有过。辄反躬自责。妻孥化之。一室之内。融融孝悌风也。尝就宅畔莳菊。岁晏山阿。揽缀孤芳。徘徊哦咏。仍以为号。其托寄亦可想也。为文。语皆切实。宁朴毋华。诗亦陶写性情。宁质毋雕。少不效俗子声口。是岂无所本而然耶。处士子霄汉。要余弁遗卷。然观诸家所述墓表若状行。处士之名。良足闻于世矣。奚待余荒芜之笔哉。霄汉犹屡恳不置。遂书此以归之。
金箕瑞南游诗草序
己亥夏。金箕瑞李天如。同踰大岭。访余真安寓舍。余于天如。素闻箕瑞行谊之笃。及见之。深衣峨冠。貌古而识精。凡格致诚正之方。钟律田制星历兵车之法。语皆中窾。时值暑雨。遂挽其行。浃月陋室。恰有讲讨之乐。余欲观玉溪泉石。携二君到野城之海口。仍与赋别。茫然有自厓返之叹。月再易。二君周行千馀里。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5H 页
历览鸡林古都。鹫洞钜蓝。苌山大港。金官诸胜。然后北其路。逌凝川。至上洛。复渡江。遍花山,闻韶,青凫,㓒巴之间。重款余蓬门。解橐出沿路作以示之。篝灯疾读。恍若泠风拍拍袭人。盖箕瑞之诗。境益拓而语益健。山川道里。楼台城郭。墟墓之感。闾巷之俗。靡不发之篇章。恻怛忠厚。实有风人遗旨。天如之诗。清新浏亮。如秦青之妙曲。甓社之明珠。符彩声影。超脱陈腐。斗南之乡。烟云草树。一经哦咏。便增光价。合录为一卷。调响迭奏。各如其为人。古所谓诗出性情。岂不信哉。嗟夫。二君俱簪缨之裔。抱瑰奇之才。不售于世。裋褐藏身。汗漫玆行。亦足以散湮郁而寄壮怀。况箕瑞早从大儒宿德游。获聆真诀。又留心经世之务。富有材具。斯固君子人而有用之学也。天如苟能源源追随。以究所未究。则资受之益。顾何如哉。若余者。索居荒湄。𢾅户度日。安得与此良友。遂分山之约。耦耕云壑。乐以忘老也耶。箕瑞要余一言之赠。遂书是语。为南游诗草序。
李麟浩字序
安陵李稚嵩。冠其孙。名之曰麟浩。字曰会元。为书于余。请一言甚勤。其可辞乎。夫天地泰和之气。会而为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5L 页
麟。其生也不恒。然周家公子。取比于麟。徐氏抱儿。亦称之麟。此非无麟而有麟者欤。盖青丘之东。紫海之上。尝钟毓元气。真儒既作。龙帖联章。龟畴衍旨。阐明道术。泽流后承。克趾厥美。式至于今。永锡嘉胤。元服始加。亦成人一元之初也。顺尔德而敬尔仪。念先祖之训。服先祖之行。勉焉孜孜。终必有成。可以庇宗。可以瑞世。将见古家之元气复会。非麟之麟。其在是矣。何必麇身肉角。然后谓之祥也哉。
赠族弟士咸序
岁丁酉六月之望越三日。乃吾族弟江村翁士咸六十一悬弧之辰也。子孙称觞饰喜。座客多赋诗以贺。余寓殊乡。未同其乐。为怅然。翌年维夏。君远访余汉川侨庄。留连浃旬。仍共出东海上。历竹西,镜浦,洛山,三日湖。入金刚内外山。又汎海观丛石。登五台绝顶。至越州。上子规楼。丹阳江上。值大两。滞旅舍。君生朝复回矣。余作诗。用东坡鹤南飞故事。相与一笑。踰竹岭。到基木。分手。君临行语余曰。吾已周甲矣。而无舫山子之序可乎。近又寄书索余言。余病懒之以也。岂其终靳哉。盖余与君齿间一岁。居比屋。幼共骑竹。长同操觚。驰骤词场。不欲相下。余抱痾早谢公车。退伏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6H 页
寂寞之滨。君升司马。游京师。诗名日以噪。贤士大夫一倾盖。便驩然如故识。值都兵乱。君束装南下。躬耕深山中。居数岁。复出而迹太学。旋拜崇善祠官。秩满内迁。乙未。 国家有不忍言之变。君上疏指斥群奸。无所避。 上嘉其忠谠。除永川守。治未期。递归故山。无复当时之念。萧然巾屦。携朋侪山水间。把酒命管。絺绣烟云。于以送老。君非高人矣乎。彼滔滔名利不知歇泊者。闻君之风。亦可以知愧矣。君今六十四而须始白。气尚旺。素癖文章。尤长于诗。和平清亮。实有治世之响。然诗何足以尽蔽君哉。向来封章。激发义胆。辞严讨贼。晚归田园。维持宗䣊。奖勉后进。余所以艳诵忻幸。为何如哉。顾此相去数百里。落落如晨星。不得以棕鞋藜筇。互相寻于东邻西巷。赏奇文而析疑义。良可于邑。若夫寿宴祈祝之辞。人皆可为之。余不效。
赠卢真宝(泰愚)
盖人有有用之才。必备尝其穷乏困苦。志愈励而虑愈明。然后乃翔于亨途。以尽其用。然则穷乏困苦。岂非庸玉人于成耶。辛丑春。卢使君泰愚。自湖南之邑。移守真安。才下车为政。惠而有威。详而不苛。刬宿弊。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6L 页
决滞讼。不旬日。郡以无事。使君过余言曰。南阳。世居也。清贫。世业也。先人早世。家益旁落。去游京师。栖栖无所遇。至庚寅。始登虎榜。癸巳。知结城县。未几。入为内禁将。甲午。 国家多难。退处乡里。丙申春。出守白川。俄迁南阳。庚子。宰莞岛。今到此郡。自顾菲才。厚受国恩。敢不夙夜殚心。粗效报答。每递官归。环堵萧然。饘粥不能无虞。余闻而叹曰。于乎使君。洗手奉公。少无营私利己之念。穷约犹昔时。常持此心。无少变改。廉白治声。上彻 九重。玺书下降。增秩赐金。若汉世之褒循吏。于是。使君能尽其才。而名亦无穷于世矣。其益勉之哉。
茅溪集序
当 圣朝龙兴之日。前朝进士安陵李公。来隐咸州之茅谷紫薇树下。终不出。罔仆之义也。至孙伯仲二公。俱擢高第。出入薇垣。声名文彩。辉映一时。紫薇树厥有应哉。仲公之后。有茅溪先生讳命培。生长名门。素性颖悟。早承家庭之训。从事吾儒之学。已有岁年工夫。时葛庵先生移配晞阳。公以门孙。往候请益。先生欣然告语。如四七理气。大学格致。范畴推衍。戒怠惩忿之箴。存心寡欲之铭。头头拈起。倾倒无馀。公辄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7H 页
领解。服膺拳拳。又留意四礼。仰质函筵。退搜诸说。裒成钜篇。纲条纤悉。答人疑问。凿凿有据。若公者。可谓得紫海玄珠欤。惜其迹晦岩阿。不出为世用。身婴疾病。不执有长年。然笃修伦典。宗族皆法。勤劬经术。蛾子咸资。是以密老喜家风之能述。雪翁诩真工之有养。金霁山,权江左,柳慵窝,金谷川诸公。诗章尺牍。道义可證。何其韪矣。公殁后。章甫发论。啜享乡社。天曹启 闻。特施台衔。信乎学问有本有实。则历世而愈章也。公之五世孙前寝郎寿滢氏。赍遗集来。俾不佞丁乙。良友厚属。有不敢孤。乃上手阅之。其为诗清远出尘。若苍岩诸绝。师友胜会。江山故事。极意输写。可作诗家惇史。文亦辞简而意婉。洵有德者之言也。编虽佚而无多。诸体略备。譬如零金片玉。少而尤珍。呜呼其不可以不传也。
海隐李公实记序
余读欧阳公一行传。未尝不击节叹赏也。盖五代之乱极矣。人伦大坏。天理几乎灭。李自伦躬行孝悌。拔出流俗。唐主闻之。敕自伦所居乡为孝义乡。里为仁和里。准式表其门。门安绰楔。双台嵬峨。白圬赤角。照耀观瞻。如自伦者。岂非风雨一鸡之鸣耶。往在丽朝。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7L 页
礼教亦颓。士大夫遭亲丧。饭僧供佛。鲜行三年之制。至我国初犹然。平海。岭东一小郡耳。海隐李公。生此僻远。天性笃孝。事父母。忠养备至。病革血指获苏。死葬庐于墓三年。 太宗命旌其闾。郡人名其坊曰孝子。舆览载其事。年代既邈。又经寇燹。只有旌表之墟而已。十一世孙曜。与诸宗刜荒芜。建阁竖碑。讷隐李公以为铭。牛川郑公亦为识。以彰 先圣后孝理之化。于邦命维新之日。而眷眷称公之孝。屡书不已。其亦欧阳公立传之意也。公之十七世孙能白。裒稡前后诸文字。为公实记一册。书属余曰方图绣板。愿赐弁简一语。其族兄能哲。重来申请。余实感其追远之勤。遂不辞而为之序。
梅宇禹公年谱序
往在丽朝。文僖禹先生。肇阐河洛之奥。竱精孔孟之书。东方理学之兴。实有赖焉。梅宇公讳得楠。即先生之世也。天姿颖敏。早事儒业。登眉翁之门。闻大道之要。述陶山之旨。著明德之辨。讲仪礼于山天之斋。质心说于锦水之阳。痛函夏腥尘。赋诗以寓感。爱鉴湖风月。结庐以遁世。刺史荐其行义。 朝廷授以寝郎。及跻大耋。嵬衔自至。至若吟弄之作发之。真衷黜雕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8H 页
保朴。又是自警之箴。恳恳乎务本惇伦。惓惓乎持敬存诚。真可谓学问人也。傍裔师德。编成一谱。年经月纬。综赅靡遗。一开卷。可得公平生。九世孙图夏。奉其门父老之命。跋涉累百里。请余丁乙。而弁其首。辞不获则略加删整。书此以归之。
慕先录序
按春秋传。籍谈不能举其先。夫籍之为姓。世掌故之以也。谈也忘之。安得免人之讥乎。癸卯秋。余到金州。宋君在注晦元。示余慕先录一筴。裒稡先世碑,碣,状志若祠,院,坛,墠诸文字者也。其十三世祖大成公承殷。当 端庙逊位。集贤群臣。同被诛戮。公为之伤痛。遂遭摈斥。始居玆乡。种德裕昆。十二世祖参军公叔亨。晦迹林泉。与金濯缨,金西冈诸先生。结道义交。共修乡约。九世祖 赠参判公宾。龙蛇之难。雪涕仗义。保守孤城。贼势渐张。杀身成仁。凛凛毅魄。至今如生。七世祖晴庵公廷伯。布衣召对。名留 殿壁。退修理学。绝憝洁己。从七世祖中枢公廷男。惇伦劬经。实绍家声。六世祖处士公齐贤。事亲克孝。亲没庐墓。从五代祖鲁庵公融。德行实迹。载在邑志。从祖恪斋公允增。禀气刚明。寔阐先徽。祖澹斋公万增。抱道安贫。遁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8L 页
世无悯。卓卓群行。悉录无遗。其为一家史也备矣。若死者有知。能不使籍谈蹙然而愧也乎。晦元诚笃于慕先也。仍窃念诸贤所就。虽不同。随事尽分。为所当为一也。苟非海山英淑之气。萃于宋氏之门。薪火相传。历世不绝。乌能若是之多乎。读是录。忠义孝悌之心。必油然而生。晦元岂但慕其先而已。抑亦诏后人于无穷也。余遂感叹而序之。
王考太初堂府君文集序
呜呼。我王考太初堂先生遗集廑四卷。不肖薰过加删没故也。其不为王福畤之罪人哉。是甚惧。然善读者。亦可因是而知府君焉。盖府君仪标俊朗。器量宏伟。惇伦乐善。仁民爱物。夙讲皇王大道。自期以宇宙内事业。而试不验命也。惟此巾衍之藏。粗发其所蕴。不有远游歌乎。初年立志。不安于小而税于近矣。不有述怀篇乎。炳烛之工。晚而弥笃。不知老之至矣。其他吟弄之作。非伤时忧道。则乃训蒙警俗。间以酬友朋览景物。风调浏浏。陶写襟灵。恻怛忠厚。溢于辞表。洵有德之言也。至若简牍。则为元老伸理秉执之义。满纸申复。呈韩甹山书也。举孟子井田之制。通书善恶之几。缕缕分析。反覆不置。答柳鹤栖书也。因乡约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9H 页
而勉以古道治民。与李古溪书也。订月食之异说。證钟律之尺寸。答李洛下书也。痛西学肆行。约束严防。与邻里诸君书也。如心性理气。无极太极之旨。皆与申鹤西论辨者也。呜呼。道所存则文之传于后。可必也。文可传则虽少不少也。薰窃仿曾南丰序大父集之例。敬书之如右。然何敢一辞妄赞哉。世之具眼君子。其有以鉴谅也。
漱涧集序
于乎。人莫乐于有贤父。亦莫难于为其子。盖擩染义方。成就德行。固当易于人人。斯为可乐。而厥或有微咎薄愆。众诮之曰。贤父之子。乃如是乎。苟善矣。众称之曰。宜其为是父之子。凡一言一事。诚不可以少忽之也。其难果何如哉。我叔从祖默庵先生。承竹祖遗谟。闻立翁的诀。行谊纯笃。学问渊深。望隆乡邦。化行家庭。漱涧公。乃先生肖子也。公自少小服袭亲训。造次颠沛。罔或有违。同侪欲与之舟游。则辞以父戒。长入试闱。斥关节曰。得失天也。中岁废举业曰。从吾好也。闭户读朱子书。暂不释手。寝屏。书晚悟笃志四字以自警。值时和景明。酌酒吟弄。悠然有沂雩之乐。每语子侄曰。明于人道。然后可以不坠家声。爱亲敬长。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79L 页
奉祭接宾。睦宗族。信交友。是人道也。此皆以躬行者诏之也。是以石坡郑公曰。默翁之家。如君者在。古溪李公曰。山林真逸。进庵郑公曰。法家矜式。肯庵李公铭其墓曰。迹公操履之实。可知遵考训。性斋许先生志其竁曰。有家传世守之风。于乎若我公。真可谓箕裘之胤也。公于平日。不喜纂述。有作辄碎稿不收。孙堉斤斤裒稡。成一册。诗皆和平温厚。绝去浮靡。文亦婉曲而不涉于冗。朴实而不流于俚。蔼然仁义之言也。篇帙虽零星。可无传哉。薰尝屡承公警诲。竟无所成。不敢为役于公之集。然亦不可以不效力于其间。校雠讫。敬置一语于卷空焉。
初学文序
夫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器固易辨。道实难喻。学之有渐。当先易而后难也。东俗以周兴嗣千字文。始教小儿。往往字义。有难形容。小儿无以解听。余甚病之。乃拣取易知之千字。缀韵成语。名曰初学文。授稚孙。读其文。首言天地高明厚载之象。人之形体及数与方名。诗书文字之槩。中言饮食衣服宫室诸器用。末言花草果瓜虫鱼羽毛之类。大抵详于有形而略于无形。只为其易知也。非求异乎前人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0H 页
本生先考听秋轩府君遗稿序
我本生考听秋轩府君。平日不喜著述。凡有作辄碎稿。仅存诗文若干篇。小子窃惧其终湮没也。收拾遗落。写出一通。因执书泣曰。先人有可传之实。而惧人之谓私乎亲也。不能述以贻诸后。小子之罪也。夫其言也公。子述父事。未为过也。府君笃伦好善。孝友著于家庭。惇睦遍于宗䣊。忠厚溢于交人。施予先于无告。谨守礼节。而无拘俗之情。明卞义利。而有容人之量。若进为于世。展布所学。苍生庶几蒙泽。而晚登庠选。亦倦于需时。只仿蓝田之约。而挽古风于里社。追寒泉之讲。而劝诸生于村塾。暇招朋侪。水榭林亭。杖屦壶觞。逍遥叙畅。慨然忧世之志。亦往往发露于哦咏之间矣。盖府君以英迈俊伟之姿。服袭我王考太初堂先生教诲之勤。早成德器。又游李古溪许性斋二先生之门。古溪曰。言议标范。宜其为太初翁之犹子。性斋曰。某也今之国士。岂无所见而云尔乎。府君于文。敏速天得也。若不经思。语皆妥当。精深而不刻。详悉而无冗。为诗。冲远澹宕。不事雕饰。读之沨沨有馀韵。至若三政对策。尽治平之律令。学术之流出。篇帙虽零星乎。府君性情之醇。识虑之正。粗见于此。后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0L 页
之览者。庶乎知小子之言之非私也。
叔父海樵府君诗集序
李海莲,李惠山二公。尝推我叔父海樵府君之诗曰。此稀世调也。二公皆骚坛钜拇。苟不深知。岂或加妄赞哉。盖府君以英悟出群之姿。早淬励家庭炉韛。劬精经传。傍治词赋。试艺场屋。宿匠退步。娴于经世之务。抵掌论事。劈画如神。心性理气。剖微析奥。如酷吏勘狱。神医审證。洵全才有体用之学也。然投书献策。府君耻之。未及中身。卷藏林壑。凡得丧悲欢。一寓于诗。忠厚恻怛。溯源风人。高古冲澹。绍响晋代。伪体之汰。取则花溪。旷达之旨。亦法香山。写情婉曲。得来庐陵。庀景宏赅。参以凤洲。要之府君之诗。非今人之诗也。今之所谓学唐者。秾丽焉而已。学宋者。冗腐焉而已。学明清者。剿诡焉而已。斯果善学者耶。诗可以验人之淑慝。觇国之治忽。而委靡不振。至于如此。此府君所以深忧痛惩。舍迷筏而返弘轨者也。以庙瑟之音。天球之响。不能用之于郊祀燕飨之席。白首穷庐。长歌短行。评品泉石。絺绣烟云。府君则虽乐而终老。而亦可以知其时也。府君平日。弃不自惜。谭经文字。百无一二。诗只馀若干页。仅泰山毫芒耳。较世之蹈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1H 页
町畦而富篇帙。此不为多哉。仍窃念小子自儿时。奉研椠。随府君之后。承课督之勤。睹著作之盛。粗窥文字蹊径。不至全然昧昧者。皆府君赐也。在诸兄弟。事府君久。知府君详。亦莫如小子。乃敢整其讹误。写成净本。置一言于卷端。若夫府君行治之槩。小子所撰行录在。玆不述。
晚寤遗稿序
世之谭者。每称文人无用。吾不敢信也。李习之。唐之文人耳。著复性书。推明本源。实过韩文公说性。不可谓不窥乎道也。作幽怀赋。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以天下不能取。河北书生胸里。有此恢奇语。欧阳公所以叹赏不已者也。余读晚寤申处士之集。有曰。愚一录者。探天人性命之奥。分晢甚精。有曰。稽古录者。究历代理乱兴废之故。断以己意。其言可用。何其与习之所论。略相彷佛也。况又郡国录。即林勋政本书之流亚也。象数篇。乃玉斋诸图子之副本也。尚志录。即许昌靳三品说之演义。而可为学者范。于乎伟矣。至若有韵之文。述田园之乐。而涉元亮之趣。步秋兴之什。而慕工部之风。真衷流出。不事铅粉。孤桐幺弦。皆动活响。然此特馀事也。盖其便便腹笥。富有涵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1L 页
畜。豹文之鼠。奚待终军独辨。贰负之尸。讵但子政能知。若盛年蜚英。出入文垣。则明习故典。应对如流。三桓七穆之證。可以惊服四座。武库。五兵之用。亦当纵横一时。且使公至今在者。眼见鲸涛逆淫。民国受病。则必慷慨奋笔。草牧之罪言。警肉食无谋矣。以此负抱。生老无事之日。白首穷乡。为后生祭酒。殁后之残楮齧墨。十仅一二。殊可惜。然何必多乎哉。斯足以不朽其名也。公族孙申学羽。编摩散稿。屡加雠校。用心亦勤矣。要余弁其简。复遣公之孙重休。请不置。遂书所感。为晚寤集序。公讳晋运。字时应。晚寤其号也。
安斋集序
君子之道。有三要。曰刚。曰明。曰定。刚则勇。明则通。定则安。勇故去慝必严。行之经也。通故发言皆当。识之正也。安故处困犹亨。德之恒也。不佞薰读安斋李公遗集而叹曰。公其有是哉。公晦斋先生之世也。考蒙庵公。以遗逸除官。公生禀异质。早服家训。傍治词赋。尝举于乡。伏多士。盖于文上驷才也。晚升国庠。谔谔直性。遇事辄发。庚申一疏。追正邦典。惩讨奸党。凛乎若烈日秋霜。其刚何如也。论司马公不以正统归蜀汉。则卞析剀畅。殿策大对。陈清心寡欲。为治化之本。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2H 页
张皇万言。引君当道。持论通明。又何如也。逌荫途进。官秋曹郎。以事罢归。高卧景山兄江之间。藐荣名而甘藜藿。教后生而建贤祠。为晚景事业。扁其室曰安斋。乐天安分之意也。至若诗章唱酬。清远出尘。皆有德者之言。集虽逸而不多。其犹多矣哉。于乎。我紫溪夫子。刚大光明之谟。定静安命之旨。载在疏劄箴铭诸文字。垂范百世。公所成就。其实有本。讵不伟欤。公七世孙庭久。属薰为弁简一语。何敢当是寄。义有不可辞。遂书之如此。
赠许硕汝序
吾宗潾硕汝。痴斋之世也。与余。自少情相笃。江村百里。来往无虚岁。及余移家东郡。川途脩远。世滋乱。落落若参商之隔。岁乙巳之维夏。有客款户。见之乃君也。颜已凋。鬓尽星星。相对惊喜。与之谈今昔。继以叹嗟也。君曰。今年正月之旬有三日。即我回甲也。人多以诗赠之。不可无舫山子之序。余曰。君有慧性。触目之文。过耳之语。久犹不忘。谙晓一切治世之务。未尝非有用之才。然晚登虎榜。龙骧虚衔。不能救饥。其穷甚矣。偃息田庐。泊然无营。非乐天知命者耶。余甚敬之。窃冀其更度长年。五官如常。步履益健。复访我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2L 页
安之江上。
赠尹君(钟厦)六十一序
岁乙巳之暮春。晋阳尹君钟厦。客于真安。屡访余城西寓舍。鹤骨松精。寔出尘凡。风骚本色。可卜眉睫。空谷之跫。喜而后可知也。以其回甲诗示余曰。今年如月下旬之四日。即再度弧辰。而吾宗泗川守。方移绂真安。念我家贫。为置酒张乐。广集诸朋。式尽欢娱。此意甚厚。且当甲之晁。求人诗若序以侈之例也。虽后时乎。愿惠以一言焉。余曰夫黄耇鲐背。玄发儿齿之语。崇冈茂陵川至日升之辞。夫人而称之矣。微余言。岂或阙哉。余闻晋之南。巨嶂排云。是方丈山也。蟠据三四百里。其高一万四千丈。此三神山之一也。苴弧北大星若月者。是老人星也。以春秋分。煌煌绛芒。来照山顶。祥光所烛。为世间福地。彼秦始,汉武之声威气力。世无难事。而天不借一帆风。徒寤寐结想者也。说者以为三山刱方士之口。漏职方之书。归之窈冥。曾不信焉。然三韩方丈。见于杜少陵之集。石门青鹤。亦载我国之图经。无有云尔者。亦过矣。今子之居。去玆山视始武。无异庭衢。诚不离房而身自在于仙乡。舂粮笼犊。寻李眉叟之所未寻。栖韩录事之所尝栖。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3H 页
餐霞茹芝。永度尘劫。不亦快活乎哉。然则甲子一周。固不足为贺。然当自今日。驯至是岸。则今日之贺。不专为今日也。使君之惇宗高义。风流美事。亦不可不传也。是为序。
晋阳河氏世稿序
不佞薰阅晋阳河氏世稿。凡十四世十九贤。而行迹均载之矣。若诗文作者七公。盖世稿而兼家乘者也。以其稿则如北塞西河之句。焚香观梅之作。火后琮璜。精彩不泯。如江州偶吟。商颜板韵。古琴逸响。洗却淫哇。如慕,轩两绝。圃,牧唱酬。孝思国忧。随处呈露。如凝石之作南楼之赋。意象圆鬯。合居上乘。如湾馆述怀之什。手里霜铓。志切歼雠。如拙月联轴之题。陶泻真衷。音节悠远。如关东杂咏。池桐诸说。篇篇有气。尽脱陈腐。以其迹则或按法后族。直声动世。或振肃台纲。书栍警众。或交章数罪。逆髡褫魄。或刱置义庄。济厥宗族。或莅官惠民。廉白为治。或使节来访。才行登荐。或值世昏乱。混迹渔钓。或奋义救贤。弃官如屣。或仗忠雪涕。力遏强寇。或奉母避兵。竭诚供养。或南城一下。挂冠归隐。或刚肠嫉恶。励志尚节。众芳群徽。秩然并录。非一家之惇史耶。若某诗之出某公。某事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3L 页
系某公。览者当自知矣。河君大龙。奉其三从祖泰绚族叔一秉书。跋履四百里。请余弁简语。遂感叹而书之。
守庵遗稿序
李琢源死已久矣。余尚无一言于琢源之卷。余岂负之哉。盖有待也。死者有知。庶或谅此心也。夫文章高下。实关世途污隆。今之时。宜若无词林大手。然天之生才。未尝局于世。或衰季而雄藻健笔。往往挺出。无让盛世之作者。则天必为之爱护甚勤。而命反险畸。不得令终。何也。琢源虽尝出入场屋乎。为贫尔也。非所好也。虽与宰官达士。多相从乎。为知己也。非有求也。是以予之财而不受。劝之仕而不肯。言议抗高。卷中名流。少当于意。襟度宽旷。田舍愚夫。皆可与游。天下大计。靡不讲究。逆料利害。如和扁知病。历代群籍。亦尽蒐阅。俱收僻奥。如钜贾蓄珍。发之为诗。格力俱到。名章俊句。压座惊人。晚醒钜工也。而才情奇艳。恐当输筹。宁斋上乘也。而音节遒壮。似或隔尘。馀子望风。咸听节制。琢源若生 穆陵之朝。白衣制述。权汝章未必专任。值 英考之时。西关乐府。申圣渊固难擅场。乃若其文。用工尤挚。标本旨如射立的。扫陈腐。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4H 页
如农去莠。剪裁之精。公输作室。声势之张。楚兵破敌。展拓之广。唐师度辽。镕炼之妙。欧冶铸剑。琢源之于斯术。可谓深矣。如三省四勿之说。无极太极之论。虽多刱获之语。非才太高则道不得。岂拘儒曲士之所可企及也。以斯人而困顿风埃。濩落无成。僦居星山之北。坚闭衡门。息影塞兑。竟陷非罪而死。至今谈者。不知其故。噫。彼狡肠毒拳。搆人杀人。鬼神莫测。代间。宁有此事哉。顷岁余寓真安江上。孤寂无聊。念昔欢娱。前尘漠然。徒切吴鸿折锷之悲。君之子师鲁。寄送巾衍遗草。要余丁乙。冗忧滚汩。未克勘整。师鲁又不幸病殁。呜呼惨矣。余欲求活字印出。俾琢源名不没于世而无力也。姑藏之山舍。以俟后日。其果能尔否耶。琢源名根洙。其先全义人。守庵别号也。
耐轩集序
我紫溪夫子。倡明道术。东方学问。于是始大。馀教在子孙。硕德钜匠。联武彬彬。若昆山之聚群玉。邓林之萃美材。于乎盛矣。耐轩公讳在永。于夫子为十世孙。天姿颖悟。虽尝屈迹公车。内外轻重。分晢甚熟。留心此学。晚而尤笃。以耐揭扁。于此用工。事事践实。与世之矫情饰外。强名为学。大悬焉。盖公家法固然也。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4L 页
唳上彻。 恩衔有陨。年愈高而秩愈隆。志益坚而道益进。先民之典型不没。后生之标范有在。江河日下。谁复如公。薰抱病穷山。竟未获拜于端明无恙之日。徒切区区私恨。公之从曾孙锡华。赍遗集。远到真安寓舍。责以丁乙役。且徵弁引。薰其人哉。生平景慕之深。有不敢辞。盥手奉阅。诗文诸体。不袭心性上套话。不涉刿鉥家本色。所语皆人道常行。而温乎其遣辞。恳乎其写意。未尝不由于洛闽遗矩。亦未尝不出于自家机杼。洵大雅君子之作也。顾今区宇昏濛。斯文坠地矣。公若在者。庶几乎努力扶轮。而九原不可作。呜呼。其可悲也。遂不揆僭妄。敬书所感于卷端。
益阳联芳集序
唐有博陵之崔。自民干以下。世袭显爵。飏声艺苑。多至五十馀人。曰。曰湜。曰颢。曰宗之。曰国辅。曰峒。曰群。曰珏。曰涂。其尤著也。是以论唐代阀阅文章。指不先崔而偻。尽盛矣哉。不佞读益阳南氏联芳集。其亦海外之崔门也。兰皋先生讳庆薰。高标邃学。望重乡邦。升司马。隐不仕。积德累仁。委祉后承。七世阐黄甲八。登庠十四。寝郎一。凡此二十四君子。所著诗若文。或已刊。或在箱。后孙泰镇。就诸稿。多者选之。逸者搜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5H 页
之。咸备罔缺。用成一部家史。未镂板而没。诸南氏乃合议鸠赀。以付剞劂。其慕先均也。盖仕宦赫舄。诗林脍炙。南氏虽不及崔门。而若其经学相传。不坠儒术。如远赴火旺之盟。不参 西宫之论。莅官清慎之规。居家孝谨之风。崔门之所不及也。况东溟之澨。去京师逖矣。而科声稠叠。亦罕其俦。无乃海山英淑之气。萃于一门。其发如是欤。古人收聚百花题咏。谓群芳谱。复有广群芳之谱。南氏之今所绣梓。即一群芳谱也。尚馀数君子合入文字。以年代稍晚。姑置之。他日成广群芳之谱。必不舍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记
  
狮子洞记
金乌之南。有狮子洞。折旋回复。溪流凡九曲。余寓居芝泉。相去无五里。遂穿林樾。沿流以行。呀然石门。当两山之口。下有飞瀑可数丈。澄波滢渌。洞府幽窈。意神龙之可藏。名曰卧龙洞。西上数十武。水中巨石。穹然蹲伏。如龟𣌑背。左右皆清波白砾。可坐可浴。名曰濯缨潭。双虹台。在濯缨之北。卧瀑歧流。如双虹之饮渚。西折而行十馀步。水汇为潭。深不能没胫。广不可容舠。清浅绀洁。如镜拭尘。此所谓洗心湾也。上有白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5L 页
石当中流竦直。若仙官之峨笏。方整如明堂之玉几。名曰蹑真岩。北行一弓。削壁横截。众水束流其上。恍若一注银潢。从天而直下。是之谓落河壁。攀崖跟壁而上。则有止水渊。岩匝而凹。如螺壳以承瀑。深黑不见底。其上始有平陂稳流。杂树葱荟。隐者之可樵采而盘旋也。名曰木食涧。狮子瀑在木食涧之上。石状如狮子。瀑之所以名也。潭之潴。不过半亩。而浑涵渟滀。江海之量之始也。泉之悬。不过十寻。而倒荡喧撞。溪涧之力之合也。昔我先王考尝欲搆亭于此。为晚暮休息之所。诗成而屋未就。余今来游。摩云翠壁。无恙犹存。俛仰兴感。殆不忍舍去。因溪流之九曲。题其名于石上。异日将诛茅洞里。以追先人之志。姑书此留證焉。时壬戌之四月十四日也。
游金乌山记
芝泉精舍。在凤鸣山之北。前对金乌。以南之诸壑。每推囱见。石筑古堞。隐约云际。长松陡壁。苍然竦立。可仰不可狎。中有清溪萦泻。到精舍前。东南流入于洛江。余精舍始于丁卯正月。至六月功才讫。则便挈家而寓焉。是岁之重阳。天气爽朗。无点云翳。又无风。可以登高。可以望远。于是振衣而出。冠童四五人随。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6H 页
入山。洞府幽夐。有飞瀑澄潭。仰视山径峻崱。仍徐行缓步。以不息为工。此身渐高。回看远近群峦。已落眼底。吾人为学。亦类是矣。始虽辛苦。著跟甚艰。然一意向前。有进无退。则终必有所到地。前日之卓然难企者。为吾今日身履之境。岂不快哉。然遗其近而躐其高。不能循序渐进则妄也。日未午。从南门旧址入。有炮楼在其上。颓圮且百年。少行。见十馀人家。隐映于池上古木间。盖升平日久。关防攰残。至于如此也。上镇南寺。少憩。仍念余昔年读书于此。今来屋宇益以隘陋。余亦学不进而名不成。为之嗟咄者良久。转出寺后小径。两岩撑起。高可五六十丈。纵倍之广。仅容一人。石栈相连。断处补以略彴。入其中。石壁顶广而腹凹。傅禅室四架。阶前数笏外。即千仞深堑。懔不可临。此所谓药师庵也。有一老僧。叉手而前曰。常时云岚蔽山。病于眺望。适雨新晴。仙区真面。一切呈露。知公尽有奇缘。余笑曰。衡岳开云。登州海市。古或有此事。顾余何人。能致是乎。僧复进而言曰。僧年今七十三。域内名蓝。几乎遍赏。怪奇秀绝。惟北汉之望月。金刚之普德。与此庵相甲乙。愿公毋惜一诗。留作山门之宝。余吟成二绝句以赠。遂上堠望台。凡四方数百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6L 页
里之外。遥峰远岫。无不呈露。簇簇如瑶篸玉笋。锦屏罗带。䕺束而稠叠焉。洛水经其南。甘川绕其北。如脉络而相贯焉。往往郊原广漠。黄云绿芜。如绣䌽交织焉。台下枫叶初酣。鲜红可爱。朗诵晦翁南岳诗数篇。俄而西风乍起。山日高舂。举自展眺。一发赊青。隐隐有无于东北烟霭杳冥之间者。非清凉峰耶。退陶李子讲道于此。绍前启后。实为东方未始有之大贤。恨余生晚。不得抠衣而请业。则徒切高山景行之思也。重峦叠嶂。横起于南边者。非武屹全面耶。嵔嵔钜标。有似乎郑先生之端严气像也。其东则江上断岸三丈大石。屹立穷宙者。乃吉先生碑也。隔江而嶙峋画阁高出林端者。即张先生祠也。其北则望迎凤而丹溪之卓节如昨。指冷岫而青山之大学尚存。寓想起慕。不止一二而足。岂但为区区景物役者哉。况乌山之见称今昔。以吉先生之归隐。而遗躅不磨也。游是山者。先寻种竹田采薇亭。则峭壁苍苍。已棱棱。从心目间起。凛然知所立矣。乃出城西。行山上樵径。上最高峰。即精舍之所。前对亭亭秀特。故名紫霄云。复西折而行。路益险。谷益邃。俯视溪村。夕烟冉冉生。下山还精舍。夜已一鼓。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7H 页
松后斋记
李德升自号曰松后。盖取岁寒后凋之义。而问记于不佞。不佞云。子之揭斯号以见志。固宜也。顷年子戾京师。将赴试。国有毁贤祠之令。即束装南归。四方多士聚者以万计。子独见义寔明。能为人之所难为。于是乎知子挺直之操矣。居平净扫室庭。对案劬精。味古人之绪论。乐而忘其老之将至。于是乎验子岁寒之盟矣。彼滔滔名利者。类繁生花娇红嫣紫。曾不几时索然尽矣。子乃昂然出众。有超壒氛陵重雯之状。于是乎见子后凋之节矣。德升笑曰。若言知我。其辞枝。恶乎我之知。斯德升之晦也。夫晦之久。其才老。才老然后其用大。必柱明堂栋大厦之有日矣。子虽欲终老于嵌岩大谷之中。不轻为世用。用之者不舍子矣。子盍益蓄所以为用者哉。
渔冈记
星山之东十里。山冈环抱若月形。故名月谷。友人李士行居之。扁其室曰渔冈。见者咸曰渔于江可也。冈不可渔也。何所投纶。何所乘舟而扣枻。其将见笑于烟波之钓徒也。士行过余语曰。子其为我说。以息人之讥。余是舫山一樵者也。与子异治。不知渔之事。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7L 页
盖天地之始生也。混然是水而已。水之清者为天。滓者为地。今夫冈峦迣体。奋迅踊拔。皆有涛浪之势。犹不泯本面目。善观者当于山而观水。彼岞崿者。跳波也。磅礴者。停渊也。奔峭者。急流也。妍麓者。清漪也。山之一草一木。即一鳞一介也。何必问津于沧溟。褰裳于江湖然后曰水哉。吾知士行之起居与接。靡非可渔之所也。然士行早治功令家言。而竟不屑进取。自托于渔人。何也。夫世治则上之人渔于士。世污则为士者渔取山林。为栖息之乡。视黄帽长年。操舴艋。带笭箵。浦风渚雨。出而忘归。劳逸相悬。斯非巧于渔者欤。士行日夕无事。携筇陟冈。松籁爽而溪晖澹。渔乎清也。山云懒而林翮倦。渔乎閒也。市声远而人迹稀。渔乎幽也。酌桑落而哦诗数联。渔乎适也。回首望要津噩浪。往往有欹帆侧柁。摧竿败纶。渔利不得。祸患随之。则得失又何如也。始余谓渔与樵异治。观子之渔。余虽非渔。可以语子渔矣。昔邵子著渔樵问对。备论阴阳消长之原。士行有契于其言耶。余亦将弛担。造士行之居。问庖羲易。
守轩记
妹婿张仲由。名其室曰守轩。要余为说。余语仲由曰。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8H 页
守墨固于识。守牝偏于寂。皆病于守耳。子岂为是者哉。仲由曰。家之本在身。苟能持身以严。不失于名利。不失于声色。不失于患难。家可以葆矣。故取邹夫子守身为大之训。表而揭之。非曰能之。用自省也。如仲由者。可谓知所守矣。不亦善乎。然守其身有道。心是一身之主也。心常存于内而制于外。如将帅之提兵守垒。敌来挑矣。而廉颇坚壁。军夜惊矣。而亚夫不起。则彼三关之私莫闯。九窍之欲悉退。而百体从令。无捍格之患。何有于守身。且余闻先民之言。操心之要。惟敬是已。仲由盍于此加勉之哉。
太宗恭定大王御笔阁记
阁之设。何也。庋 御书也。 御书何。我 圣祖康献王时。有若臣文僖刘公讳敞。早游郑圃隐,李牧隐之门。通格致诚正之学。知丽社运讫。天命有归。膺 圣祖勤聘。陈大范。赞大猷。用巩基业。而雅志薄钟鼎。慕山泽。援张子房故事。乞身于享荣贵之日。欲作餐霞仙子。 上终不许退。逮 恭定王即阼。恩遇益隆。既载名于常旂。图形于麟阁。便蕃之锡。厥有银带文绮土田臧获。 圣眷犹未已也。手写公心一视四字。以宠之。旨哉 王言。其至矣尽矣。夫心是正百体。出万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8L 页
化之本也。公则协于一。私则流于恶。心果私而不公。君不能保厥邦。臣不能保厥家。所以尧舜禹三圣人以危微精一之训。丁宁告戒。常使一之于义理之公。勿间之以人欲之私。则物我虽分。视之如一。斯乃千古圣学之源头。而 王既兢兢于斯。服膺于斯。端本出治。咸以正罔缺。又推其躬行心得之馀。励厥臣工。当时之佐命勋贵。盈廷而立。非不众且多矣。独以此眷眷于刘公。以其学术吁谟。足当是语。而特书以奖谕也。刘公所以益勉厥志。秉公正一乃德。视国如家。视险如夷。恪遵 圣旨。为世名臣者也。矧玆煌煌宝墨。出自 大圣人心画。龙章凤翥。飞动纸上。历累世如新。此非特一家之私荣。实可为一国之公尊也。彼乌号。一弓也。为轩辕之手泽在也。轩辕之臣。攀弓而追思。琬琰。一器也。为周先王之所尝御也。周人陈器而不忍撤。今刘氏之所藏 御书。乃 太宗之所亲写也。乃 太宗之所尝致太平之方也。因是而 先王之心学见矣。因是而 先王之勉宰臣见矣。因是而贤臣之尽心 王室见矣。其传信寓慕之资。岂直如乌号,琬琰之比也哉。始刘氏同文僖影帧。藏于一室。嗣孙某别构一阁而奉置之。敬 君赐也。能知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9H 页
所守矣。寿同县西二十里嵩山之洞。有气熊熊作虹蜺状上烛天。见者。必知其为 御笔阁也。
庆云斋重修记
金官之治西五里。有山屏立。泉冽而石秀。我曾王考不孤轩公。筑屋于山之胛。为子侄弦诵之所。屋凡九楹。房三之二。堂厨三之一。扁曰庆云斋。因山名也。连斋而又为房为堂各一间。名曰七玩之亭。又就斋之北。拓地为亭。房二间。堂如之。名曰烂熳之亭。墙缭于四面。南置一门。门外为坛。植杏树。名曰慕圣。又为寻真之台于其下。去坛可二弓。入山者。皆由此也。置田若干。馈来学者。募僧以供之。邀士之贤有文者。俾教授焉。我王考自儿时。仰承亲志。傍资师友。勤攻问学。名誉夙就。远迩之士。闻风坌集。共觚墨而争磨濯。皆彬彬鸿朗矣。后徙居于善州。三百里而遥。凡储粮沉豉。涂囱铺席以待学者。自如也。至今金官之士。欲读书而无其所者。以是为归焉。窃伏念当日征迈之业。讲劘之工。不专事功令。究经旨而务实学。文章德义。萃于一室。闻于乡邦。馀教施于子孙。斯皆我曾王考之所庥也。呜呼。祖先所经过之地犹为慕。所封植之树犹为敬。而况玆斋乎哉。顷年欲移构烂熳之亭。撤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89L 页
于此而未果于彼。书曰。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小子不肖之责。其无所逃矣。斋为风雨侵薄。柱桷有渗坏者。余适到。亟召工。易其材而新之。又去其瓦之缺泐而重覆之。役既讫。书此揭诸楣间。后之人。亦随弊即葺。无替旧观。余所望也。若夫江海浦溆之势。泉石林壑之美。游于此者。一骋目则得之矣。玆不述焉。癸未天中节。
秋水斋记
岁己卯之暮春。余至汉师。一时风流博雅之士。握手论交。评品文章。嘉树朴薰卿。宜春李琢源。相与最深。及余归。琢源送至青门曰。吾方买屋于星山之北。与子终相源源也。毋怅别也。越数年。琢源谢公车。浩然南还。息机林壑。寄悰𤱶亩。时过我卯桥之庄。扬扢今古。酒阑灯灺。不相厌也。余亦尝造其居。数椽茅茨。仅庇风雨。炊粝不继也。琢源哦诗不废。以秋水二字。名所居之斋。要余为之记。琢源其或自多。如河伯之于水也乎。居平虚怀乐善。有古人风。其为文踔厉奇伟。一不落俗子声。口未尝以此而自多。必不作河伯之见也。盖吾辈落落相处。少逢多别。每值秋序将暮。遒露为霜。徘徊瞻望。慨然兴思。宛若在水之中央。在水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0H 页
之一方。而伊人不可见。则作诗者已先获此心。而琢源名斋之意。其亦有感于斯欤。然余与琢源居不远。朝驾言而午当抵衡门。所谓伊人。子真是矣。岂非余之幸耶。然琢源蕴抱经奇。富有需世之具。终不得閒卧于紫山白川之间。尔时子所以名斋者。靡暇念及矣。
此所庵记
昔王子猷爱竹。尊之曰此君。见人家有美竹。径造竹所。啸咏良久。此人以竹为其所也。岑参军题范公䕺竹曰。此君托根幸得所。此竹以人为其所也。朴君应九。落落有奇标。喜山泽游。足迹遍域内。自号此所。要余为说。问之曰。此人所。竹之谓耶。抑竹所人之谓耶。应九曰。昔我先君以翠竹名轩。所以余以此为号。此寓慕也。夫此君。贤者之所爱。先公名轩者。此也。不忘先公之名轩。以此为号。于此知其所。其所也此心常所不忘。何所非其此所。览桑梓而敬先人之封植。此固其所也。抚图书而感先人之手泽。此亦固其所也。若但因竹而起所感。所感偏于方所。其不同归于玩物稀矣。然止其所止。所以为善。安知不古轩修竹。不改其阴。以待人归耶。此所谓所止之所归而止于止。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0L 页
庶几得其所哉。
友石轩记
道龟城东。望见黄鹤之山。巑兀排空。一枝南行。遇大川而止。野沃而宽。有负麓而家。李应铉世也。世惇于文行。山川韶淑之气。有以发之哉。应铉早从事举业。竟不利泽宫。不自戚也。益读书治古文辞。扁其轩曰友石。自为说甚悉。又寄书索余言。遂复之曰。吾子谓今之人。无可与友。友于石。视人简。人不友我。我友于石。处己庳。庳画乎进。简则长傲。子岂为是哉。易之豫六二曰。介于石。以君子正中自守。有似于石之坚也。子之友石云乎者。无亦取大易之旨。而获其贞吉者耶。余于子服其介也。
亶然亭记
夫人乐有兄弟。是心之本然。然不思其天显之重。而长其本然之心。有时乎不知其然矣。窃惧其有时乎不知其然。而求其所以然之之术。益俛焉孜孜。湛翕之情。流行于一室。融然而不乖。吻然而无间。则岂不诚贤矣乎。玉山张致纲。造余语曰。我家屡世单传。至吾身而兄弟凡五人。伯叔二兄。不幸早世。尚有数三兄弟。净扫先人之庐。式日相将。取常棣诗亶其然乎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1H 页
之语。名吾亭曰亶然。幸为我文之。余实感其语而为之说曰。致纲之兄弟。居是亭也。以诗书代埙篪。砚墨当笾豆。我唱汝和。汝酌我酬。风味隽永。意气竞爽。追陈家之二难。𨀣何山之并栖。洵人世间乐事。然而常棣全章之义。必是究而是图。然后方验兄弟之亲。真以为然。其乐无穷也。盖兄弟和乐。天下之顺德也。然之云者。顺之之辞也。人之为行。顺则有祥。然则然之一字。即处兄弟宜家室之要道也。兄有善。弟然而从之。弟有善。兄然而从之。兄或为不善。弟不然之。则兄然其不然而改之。弟或为不善。兄不然之。则弟然其不然而改之。维兄与弟。均之乎为善。宗䣊见其善而亦然之。乡人闻其善而亦然之。然之之广。其将化一世而同然矣。然之为效。顾不博哉。斯皆由吾本然之心。而以致其然尔。虽然。心之为物。出入无常。常使此心。泰然坚定。毋为货利所夺。妻孥所分。防其邪于未然之前。保其乐于既然之后。其为乐。非徒联床接枕。相与逸豫而已。文康公之书。有曰。骨肉之爱。天性也。莫不相爱。然爱之有道。必得其道。可谓真爱。致纲友于之笃。岂但有契于诗之教。其必佩服先训。求其所谓道者矣。致纲作而语曰。吾兄弟夙夜交励。亶其在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1L 页
此。敢不然乎哉。
溪斋记
直洛江东岸。有村曰清溪。赵君馨居之。扁其室曰溪斋。问记于余。余尝过其地矣。有数十人家。住两麓之间。有溪萦其前。有池环其傍。池上长松列植。翠黛引籁。其外郊牧平衍。稻畦纵横。瓜畴错互。曲港长渚。回复绵连。澄江一聚。顷刻屡变。日落霞起。云旗赤羽。绚彩薄射。月降水升。细縠磨铜。倒影空明。蒲菰荫映。凫鸭凌乱。供幽居之玩。不一而足。子乃舍此而取乎溪。抑亦有其说焉耶。君馨曰。之江之上下左右。亭观台榭。在在占据。不可数计。惟此一曲清溪。为吾十世菟裘。然则江众所乐也。溪我所独也。众乐而景有分。我独而趣自全。溪虽小乎。白石齿齿。清流相扑。每静夜风微。云璈象管。方磬丝桐。宫沈羽振。入户绕枕。爽耳根而醒尘梦。吾所以名斋者此也。余遂语君馨曰。子其揭一号而具三善。不忘先。追远之行也。全其清。介洁之操也。取其小。知足之意也。余异日。驾轻舠过江而行。见隔溪小屋。柴门不正。诛茅覆檐。竹牖绳床。岸帻哦诗。知君馨其人而溪斋其庐也。
不亦斋记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2H 页
三从侄致和。为斋而颜之曰不亦。问记于余。余曰。奚谓也。致和曰。取论语首篇。不亦乐不亦悦不亦君子乎之语而云尔也。其义夫子已言之。集注且详之矣。要余别为记。不亦赘乎。然名斋而常目之。非有志于学不能。不亦善乎。盖不亦亦也。亦之义无定限。此夫子所以启后人之学。而望之无穷极者也。人能以夫子之望于人。行于己。而有得焉。则不亦乐乎。不亦悦乎。不亦君子乎。然则君与我。交相为勉。不亦可乎。斋在一善之林隐里。其负乌山。前去大江无五里。
东兰斋记
幽士金惠卿。筑小屋。颜以东兰。请余记之。余曰。奚谓也。惠卿云。世传东国无真兰。似兰而非兰者有之。人而不能尽人之责。顾何异于似兰而非兰者乎。书诸楣。庸自警也。余闻之益知其为人。遂复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如兰生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吾子终勉之。余于人。将见真兰矣。一百十三言。
荷洲记
全君宅铉。家于若木之东。其负孤山。其野柏浦。其川镜川。家前水汇为潭。荷花簇出万柄。每六七月雨霁风微。花香清而远。袭人衣裾。全君乐之。名其居曰荷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2L 页
洲。能知其所爱矣。岂徒玩其花而已哉。于心嘉之。书此以赠。余尝作芝泉草木志。仍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