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5H 页
与李继道(癸巳)
穷山雪积。所怀耿耿。想一般矣。静履茂福。温绎之工。近在何书。不任倾溯之至。薰。怕寒伏奥。无一善状。宁有藉手自说者耶。寄来先稿六筴。屡回奉阅。而舂容大篇。富乎旨哉。自顾謏寡。形过照穷。实不敢轻易犯手。而凡诸有疑处。亦不敢閒漫看过。付标以呈。取舍惟在高明。且有所贡愚焉。诗什之一一分类。首揭某录。(如高景修省庆贺节序,咏物等录。)古亦有是例。而不必乃尔也。时有先后之异。工有浅深之殊。而但以类居。则生熟错互。境会靡定。头绪太多。览者眩迷。不若以作时之先后。取次编录也。盖诗集者。即人一生之行程录也。使人必就其次第而看之。然后造诣之层级。可寻矣。履历之首尾。可见矣。然则随次第而通录者。虽若泛杂。而实顺而便。分门类而各录者。虽若要约。而实倒而错。此不可以不之思也。挽诗之类录。便于取考。先辈集中。亦多如此。然只类录而已。则薤蒿录三字。亦为删去无妨耳。凝窝集中。字画讹处。并此录呈。而略绰看来。想多遗漏。覆校之如何。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5L 页
答李继道(丙申)
故里便。获拜惠书。感慰。尊先考文集。近始入来。略绰奉阅。诖误之未改者尚多。删节之未尽者亦多。无乃急于印出。未得详细勘整而然欤。尊丈之书表德。来谕以朱李集为證。然大全所在挽祭中。未有公与字并书处。至若龙川先生陈同父之墓。东莱先生吕伯恭之墓。皆朱子之执友。故书之如此。以见其推重之深。交契之笃。所尊则不可援以为證也。溪集中景明兄大贤所称。后生固难测度。然兄弟而年相近。兄弟而有友道焉。则书其字。其亦出于亲亲之意耶。若曰兄而字之。他尊丈无不可字者。年纪过于其亲。便称其字。人将谓何。所以朱子于小学编中。载晁氏家法。以其谨厚之风。足以为范于后世故也。然则向时之主校诸君子。得无有误乎。来谕云。言语从俗。文字遵古。亦不妥当。为学之道。言与文不可以二之也。夫文者。言之宣也。言者。文之自也。可言之者。可以文之。不可言之者。不可以文之。然后吻然无间。粹然无疵。可传之久而为后学程式。今忽改平日所称杜撰。集中谓言与文有异。言时逊而文反倨。则岂不有损于尊先考敬长执恭之本意耶。况集中。未尝一一遵古。而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6H 页
独于数三处。诿以遵古。防人之口。则人不信服。徒有未安于尊先考矣。处在不外之地。敢此贡愚。并皆改正如何。
答李继道(丁酉)
令先稿年尊处。书字一款。更承来谕。以不改为。合于理云云。固知公之见理。与世俗不同。况公执拗之性。既曰合理。则决知其终不追改。然窃恐天下之理。如是见得。必不无来人之议。更思之为好耶。跋语中。有云。与薰往复订议。是使薰手犯未安之节。而驱人纳过之嫌。公亦不免。况薰之略干丁乙。在诗集数三卷。其外文字。初未尝奉阅。则今何可以订议自处乎。鄙名幸即删去如何。
答李圭玉(能圭)
摄祀事。论以第次。哀可以当之也。题主则朱子答李继善之问。摄主。但主其事名。则宗子主之。不可易也。
答李仲极
勒帛。或以为束胫至膝。或以为裹足。然按石林燕语。勒帛垂绅之意。东坡诗红线勒帛光绕胁。欧阳公为考官。以朱笔横抹。举子文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则分明取垂拖之状也。家礼袭衣小注。刘氏璋曰。若无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6L 页
深衣,带,履。用衫,勒帛,鞋亦可。此以衫代深衣。勒帛代带。鞋代履也。其制虽不可详。决知其为腰带之类。非束胫裹足之物也。曹芝山家礼考證云。以帛裹尸腹。似得之。
备要注云。铭旌士三尺。
家礼云。玄六纁四。各长丈八尺。家贫不能具此数。玄纁各一可也。今世多用一纁一玄。而其长或不满数尺。甚无谓也。虽贫甚。以丈八尺为准。恐合赠币之义耳。
生日之祭。虽非礼。然三年内。则不可不行。星湖曰。设馔如殷奠。无祝而行事。依此行之如何。
答李方伯(容直。○癸巳。)
薰素多疾病。杜门跧伏。实无一长之可纪。乃者。旌纛辱临衡茅之下。今又特屈威尊。下施翰命。薰是何人。当此厚眷。抚躬惭悚。不知所以云喻。因伏审孟夏。台体候益卫万康。新莅重藩。整顿局面。区区仰慰之馀。重以为一路生灵。喜抃无穷也。窃伏念近日。异说横流。邪徒滋蔓。浸淹一世。有甚于猛兽洪水之患。此盖由圣远言湮。斯道寝微故耳。幸我閤下以斥邪扶正。为己任。选儒倡学。为急务。此诚不世有之盛事也。为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7H 页
士者。曷不欲弹冠而起。展其平生之蕴而仰酬閤下奖拔之勤也哉。然而苟不自量其不堪。徒以趋走而为恭。则毕竟贻四方之笑。而为閤下之累耳。薰才不犹人。学不知方。自分其无用于世。甘居田亩。聊为毕生之计。何敢抗颜出脚。终至偾事而自速其辜耶。伏愿閤下。益采公议。广搜全省。则何患乎无其人哉。使如薰者。得以安意耕凿。为赐实厚也。
答李方伯
薰庸陋抱病。不能奉承教意。方俟谴罚。荐承下书。益切悚恐。因伏审天气始热。郇宣体力。若序万安。不任区区忻慰之诚。薰穷居无状。又婴奇疾。旧业益芜。无复头绪。閤下不谅烛其如此。终责以不堪任之事。将何以冒惭妄进哉。仍伏念閤下之屈尊威而礼韦布之贱。诚贤刺史之盛节。而尚无一士之至。岂皆如薰之有实病。而无实用耶。閤下苟能以望于士者。身先行之。则为士者。孰不汲汲然裹足而至哉。于是与之讲明斯道。丕变颓俗。彼邪流异说。自底消亡。而閤下之令闻无穷矣。未知以为如何。方今生灵之艰。转到极处。閤下家近岭乡。凡百弊源。闻见已熟。按节南来。实一路福星。而众瘼如或依旧未去。倡学如或有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7L 页
无终。则顾此一方。更待何时而回苏也。閤下必惟是之忧。而益究其致治之术。是几万生灵之所拱而祝也。薰。性本狷妄。感切殊眷。仰渎尊严。语不知裁。罪死罪死。
与尹侯(秉观。○癸巳。)
旱熇肆威。胡复如此。此时阻候。怀仰益切。伏惟视篆体度。神相万旺。吏逋今已了刷否。天之有雨露霜雪。所以生成万物。君子为治。天道是法。恩威并行而无阙。事乃济耳。伏想有以裁谅之矣。薰夙苦暍祟。入近尤剧。伏闷柰何。讲学事。数次设行。而素疏学术。诸生质问。不能详答。间又缘病。已将此事。让与于人。私计甚便。若诸生之究索经旨。拜揖升降。渐有可观。行之不已。庶可挽回古道。而功令夺之。荒忧扰之。是甚叹惜。讲录。姑未净写耳。
答辛士亨(奎燮。○丁酉。)
便中获拜惠状。首以慰薰丧耦之悲。中以谕处乱世之方。终以叙衰年阔别之苦。缕缕几百言。尽出衷曲。区区感诵何如哉。薰。已送化者入土。亲戚之来会葬者。次第散去。独对素帷。乐天伤神之叹。北地结肠之恨。纷然萃一躬。系楫荒湄。行将四年。丘墓远隔。霜露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8H 页
省扫之不以时。六亲相离。丧乱忧患之不与共。此人情之大不堪。中夜无寐。喟然长叹。亦复柰何。且念平生故人如兄者鲜矣。而子猷无移棹之兴。长悌无命驾之期。一行鱼雁。亦自不易。临风翘首。能不依依。薰方拟南为省秋柏于金官海上。此行得遂。则可以历抵高轩。一摅胸中之蕴。而岁暮脩程。政难确言其能尔也。
答柳都正(止镐。○乙未。)
薰未尝一日获侍尊府君先生。及此法门衰败。追恨无已。年前蒙令执事惠以新印钜集。伏而读之。恍若亲聆謦欬。略窥门路。受赐大矣。时持忧服。未奉咫尺之书。仰谢厚意。昨秋遭乱。苍黄远迸。歇泊真州之东。此去仁里半日程耳。合作一行。承清范而溯遗韵。粗遂夙昔之愿。僦居靡定。重以丧戚。无暇掸身。第切愧悚。匪意拜先施翰命。意寄勤至。感篆曷喻。卸绂归田。养閒已久。林塘之胜。书史之玩。有足以怡神。而不知山外甚事。区区悬仰。不敢少弛也。薰此来已半年。许多生受。出脱无方。若干书卷。束置不看。眷集迭病。益复熏恼。柰何。金圣夫不见为五六年。颜貌想当加凋。有干蛊子。无虞饘粥。此殊可幸。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8L 页
答权祖元(世渊。○丙申。)
夙仰盛名。恨无一日之雅。匪意伏拜惠状。擎读以还。感惶罔喻。谨审寒峭。尊体神护万旺。军声复振。壁垒增彩。引领望纛。益切忻慕之诚。薰前冬病卧。旋值事变。竟未趋拜。悚仄至今。方营亲茔缅举。来到故山。已涉数旬矣。儿子赍送尊函。辞教过当。明公何取于薰。而若是勤挚哉。薰才智浅短。久抱贞祟。自办其无用于世。孤寓荒隅。忧愤慷慨之涕。徒洒空山之草木。祇当如此而生。如此而死。苟有一能。此时何时而不思所以自效乎。伏愿尊慈特赐恕谅。俾安愚分。千万幸甚。
与李君宅(丁酉)
三朔二会。亦浮世胜缘。而别后音闻茫然矣。恋仰曷喻。谨询麦天。静体神护茂旺。复勘谁家书。而作何等文字。不任区区拱溯之至。薰穷居无聊。时抄语类一两段。盖此书朱门诸子。各因所闻而劄记。语有重复。旨有详略。故薰所以为其考览之便。旧尝抄节而未了者。今又继写。蠡测之见。徒犯妄率。不胜愧赧。古溪稿。已印到几卷。老兄在傍。尘当更扫。讹当亟正。何幸何幸。跋文构送。而荒拙殊甚。老兄为东里手。则或合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9H 页
于用耶。轩记。幸从速下笔。使陋室。生颜色如何。
答李君宅
阻馀惠书。拜领慰豁。烦襟顿涤。况审溽暑。端居体节冲旺。薰现状无大病。设数次文会于凤院遗墟。只为消遣资而已耳。孔林世稿。曾所未闻。而孔子鱼聚孔氏家言。谓之丛子。此其世稿所本耶。东方世稿。不知昉于何时。而尝见阳川世稿。朱太史之蕃,龚云冈用卿。序之矣。世稿之久远。似无踰于此耳。更考之如何。后溪集中。 大造殿记事。以其题则虽非花王传戏笔之可比。而以其文则记事文字。冗而且俗。不免稗官家体制。花传寓戒于篇终。而其文亦雅亦史。故向所以存此删彼矣。今承盛谕。去取相反。此必是瞽见失秤星。还觉愧悚。
答辛亨伯
郎衔之除。因官报知之。河山迢遰。鳞羽沈断。一贺尚迟。第切愧叹。忽此耑价款门。华椷远到。擎读珍感。奚啻百朋。审慰寒令。静体神护大安。薰岁晏荒湄。羁凉牢骚之怀。不可驱遣。柰何。令侄远游不返。可闷也。
答李参奉(骥相。○辛丑。)
逖违声范。第切区区恋仰。匪意宠翰。远到荒閒之湄。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89L 页
擎读以还。感惶交挚。 恩侑及于先庙。长孙亦已受官。执事以 显隆园旧寝郎。获睹百年义理。一朝快伸。 邦庆攸覃。光耀满室。感旧荣新。当如何哉。仍窃念江河日下。耆宿彫零。惟执事岿然独存。清修恬静。闭户看书。一点尘滓。不到灵台。每欲趋拜。稳承良诲。且随巾车。修九老故事于西庵。讲先契成雅集。而身絷殊乡。此不可得。私恨无穷也。令从侄相握于阻积之馀。喜不可胜。遗集中。人所指摘者。方欲删改云。如是则诚大幸也。使之速图。勿缓如何。
与柳贤民(道献)
获拜芝宇。有若隔世事。远寓荒湄。万念俱灰。惟有憧憧怀仰。未尝少弛于中。伏询履端。尊体神相康旺。云水名区。抱书高卧。亦足以乐而忘老。区区艳诵。盖不自胜。薰穷居无状。只将温绎一事。为消遣之资。而神思荒耗。才看辄忘。殆似漏器盛水。良足浩叹。春间。倘启清河之旆耶。如荷历枉鄙庐。感幸万万。且欲蹑尘于宝镜禅房。海月高楼。含杯联唱。以畅幽郁之襟。而好事其果易就耶。第切翘企。北村台丈。大耋持制。气力无损否。常切悬溯耳。
答李观弼(晚焘。○癸卯。)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0H 页
顷入清凉。拔地群峰。迥出云表。不觉心目壮朗。及拜执事。高风峻标。令人爽气弥襟。如复蹑满月唤仙之台。藉以为幸。大函忽坠尘案。双擎庄诵。感篆无量。坛记已传致李友。而修削之教。诚不敢当。然重违盛意。删去略干字。决知其非愚则僭耳。
答金启伯(乙未)
薰庸陋出人下者耳。无所短长。执事先施长笺。谦谦自牧。惓惓求道之志。溢于尺幅。庄诵屡回。知今之世。亦有古之人古之人。但奖与过当。惭愧何如耶。俯示思问录序。尽乎为学之路径。然辞句之间。略有未契于愚衷。敢陈一二。幸谅察焉。其曰先以义理决之。次以文势求之。终以事證考之。准此三者。则是乃穷理。而其下又曰。反身穷理。必践其本末是非之极挚。盖以穷理者。反诸身而行之。可也。既穷理而又反身穷理。得无架叠之嫌乎。且可践者。本与是是耳。并其末与非而必践焉。则窃恐所践。不无可议。其曰不待著意安排。而不能自已。此无所为而为也。又曰。不敢恃其嫒姝自悦。不得不就正于有道。由前言之则其工夫造诣。似不在安而行之之以下地位。由后言之则自视之欿。而方且汲汲于从师质问。下语无或倒错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0L 页
乎。惟高明更加思焉。
答金启伯
絷伏荒隅。悠悠度日。耳无所警砭。目无所观感。旧学益复销亡。去庸众人几希。每承执事书。有以见孜孜进修之工。至老愈笃。擎读以还。资益殊深。喜抃曷可喻哉。而但地近数舍。身缚尘冗。未能趋高轩而奉良诲。区区惭恨。其有极耶。寄来格致说。较前日所示包罗之赅。究赜之精。更造几级。语语皆真知虎者耳。是岂腾理口舌者之所可为哉。屡日潜玩。略得其要领。而凡陋之见。固难容喙于其间。然窃有感于求蒙问寡之盛。不计己之有无。妄有若干论卞于别纸之中。而反身穷理一段。鄙说只依旧不变。实不出于自是务胜之心。盖格物之时。以身穷理。则更无反身穷理。似非有阙。故不佞所以终有疑于高明之说也。薰羁寓荒凉。有不可堪。欲藉山泽。消遣郁悒。而尘冗绊身。仙夫之屐。邈乎难蹑。是可叹已。
  别纸
 粤自混沌首出而穿七窍。构木揉耒画卦颁历授官。以至禅受放伐。何莫非格致之止于至善。
混沌一句。是庄周之寓言。援而为證。似不雅驯。构木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1H 页
揉耒等事。固可为吾格致之资。而若以此直谓之格致之止于至善。则恐欠精。
 惜乎曾传。出于门人之手云云。
曾传虽出于门人之手。而实记曾子之意。则不可与错简之郑本。同致嘅惜。
 所以求知止之格。所以得知止之致云云。
陈新安曰。格物为知之始。致知为知之极。此若有次第。然格致只是一事。格得一分。则致得一分。格得十分。则致得十分。岂有先后之可言耶。盛说以求得二字。分属格致。求可以工夫言。得可以功效言。方言格致之工。而遽及格致之效。或无径庭之嫌乎。其曰规模之义理者。下语似涩而不鬯。其曰知止能得。终之观理研几之功效者。亦恐分疏未精。盖知止是平时讲究工夫。虑是临事时研审工夫。而今云研几之功效。则工夫功效。混而无别。且研几先于能得。而今于能得之下。终之观理研几云云。则地头似错了。
 明明德于天下止顺推功效。
序文所谓规模之大。三纲是也。节目之详。八条是也。此节之首。只言明明德。则明明德三字。实包新民止善之义。然以此之故。而便谓规模之节目。则语势无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1L 页
乃牵强乎。盖此上下两节。俱言节目。而一以言逆推工夫。一以言顺推功效而然耳。何必以规模节目。分言之乎。
 如切如磋。始条理之格致。如琢如磨。终条理之格致。(止)皆指格致之事。
盖切磋。道学也。道学。即讲习讨论之谓。而始条理之事也。格致是也。琢磨自修也。自修。即省察克治之谓。而终条理之事也。诚正修是也。高明通谓之格致之始终。无乃名言之有差耶。朱子所谓讲贯而益讲贯。修饬而益修饬。讲贯指道学而言。修饬指自修而言。亦不可曰皆指格致之事。
 反身穷理云云。
盖格致之方。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为孝之道。欲为仁则当知所以为仁之道者。无非理会于身上。而与徒事乎博物洽闻徇外誇多者。有异也。故朱子曰。此以反身穷理为主。初非谓格致之后。复有此反身穷理之一段工夫也。未知高明之意亦如是。则愚不敢妄论。若或复有反身穷理之工夫云尔。则窃恐思索之极。易致私意来乘。反害正理。有若季武子之三思。沩山禅之流注。岂不为学术之差哉。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2H 页
答申青松(观朝。○辛丑。)
昔执事屡宰南土。声名文彩。喧藉一时。薰窃慕焉。及薰携家入真安时。执事卸青凫之绂。仍寓是县。归非无其所也。甄复非无其道也。乐此深僻。抱书云卧。于以送老。与世相忘。执事之志洁矣。执事之踪高矣。年前校宫之会。幸承颜范。粗遂夙昔之愿。人海扰扰。未得从容奉诲。归伏荒湄。冗忧满眼。无暇尺纸礼起居。辄自讼不敏。匪意珍函不较先施。君子盛度。固如是尔。感篆罔喻。但一二过奖之语。薰诚不敢当。曷不赐以警策。俾为持循之资也。窃念执事息驾穷山。京国迢迢。 玉楼高处。翘首远望。不能自已。向来张倅之揭号新亭也。百年旧扁。一朝复出。有若前人准备。而待执事。斯不偶尔。桐乡人士。始虽任他坏了。终能募工修葺。为执事登临寓怀地。且不负张倅刱设之意。甚盛甚盛。至若契案。薰初不置名其中。异时簉拜执事。共过新亭。把盏赋诗。以续前游。良亦好事。何必身作契中人。反累名区也耶。
答朴叔谦(崇穆。○甲辰。)
因灵校便。伏拜大函。擎读以还。如复对芝宇而承清诲。慰浣无极。江皋岁晏萧然。巾屦来往林亭。句管风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2L 页
烟。有时临池。溟鱼飞出。亦是消遣一法。区区翘颂。盖不自胜。薰祠官之除。非分甚愧。系楫荒湄。寥寥度日。有何善状可道耶。惠寄扁书。来即揭壁。熊熊光气。欲透屋脊。大兄之赐。不其多乎。
答李仪仲(中凤)
向者携诸胜友。入清凉洞天。堂宇重新。芬躅如昨。不觉尘襟洒落。若与老兄。相会此间。追成光霁故事。则岂不是十分圆满。而固非缺界浮生容易可得。第切临风流怅。薰之曾所仰复书。老兄已鉴谅而破惑焉。实为私分之幸。然以其诗什中一句语。老兄犹有未尽释然者。窃恐高明疑之太深耳。盖此诗意。以排陆罗扶正脉。为一篇总结之辞。复以气说交横。致慨于一种主气之学。别立门户。道术寔分。其所指的。自有归处。为吾党者。不可以此句而有所云云也。无论诗文。可斥者斥之。不当斥者不斥之。然后其言公正。人必信从。若搀入此等句语于其间。则是非混淆。徒有损于公正之见。老兄更加思惟。则必不以愚言为妄也。
答青松校中(己亥)
圣宇重新。文宴方设。苟非诸公卫道之笃。贤侯右文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3H 页
之勤。乌能如是哉。考试一事。岂以尊乡文学之盛。有此借视于瞽耶。薰诚不敢当。而第念胜会难逢。勤教难孤。窃欲躬进。巧值凉霖。川涨路阻。竟不成行。可知无分于好事。殊庸咄咄。
与申泗隐(辛丑)
初筵贲临。有若南极祥躔。来照屋脊。至今馀光绕座。感喜当何如哉。伏询汉回。燕养体韵。益卫万旺。吉事致悦。必不知数日劳攘之苦。村塾山榭。杖屦逍遥。信自在优閒境界矣。薰杜门穷居。馀无可道者。第念从玆。源源赏奇文讨疑义。较前日益复有资矣。窃自为幸。
答朴圣晦(徽灿。○乙未。)
恋郁常切。次哥袖书来访。喜豁无量。就审霜肃。静履护旺。何慰如之。盖古者文与道一。圣贤经传是已。非后人之所可摹拟。降而衰叔。歧而二矣。所谓词章抽黄对白。俪叶骈花。巧焉而已。靡焉而已。有志此学者。固当黜之。若惩于此。而谓文章有损名教。欲尽废之。不亦过乎。夫根经术而尚体要。绍正声而斥浮响。采天地之英。昭人物之纪。道之废兴。由是而著。世之治乱。由是而彰。文章之作。未必无补于名教也。顾世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3L 页
短于才者。自托践履。轻诋文章。以为护短之计。其实则行不出人。而文徒陋焉。剽支蔓之语。而谓之务实。掇架叠之辞。而谓之明理。反不为识者所嗤耶。末俗为学。不无此等流弊。故一陈狂言于相悉之地。未知盛意以为如何也。自顾謏寡。于道。未曾一日用工。于文。亦无半分窥得。及此白纷。两无所济。而殆似自处文人。辄为分疏。人必曰斯言也。亦出于护短。乃若其情则非为是也。窃恐文之不绝如线矣。又复从而纷然排摈。则其不永熄几希。此愚所以深惧而妄有云云也。明者。幸谅之。
与郑景渊(钻宽。○丁酉。)
簉拜仙扃。已作隔岁。事虽在羁屑忧病之中。每怀高风。日三回首于石塘蓉峰之间也。伏惟春寒。静体康旺。流行和气。实有浦江氏之门风。区区艳诵。盖不自胜。薰向作宣城之行。经数十日而归。馀惫螴。自闷柰何。尊先稿。荷此惠赐。冠带以读之。尤切景行之思。待到春鬯。如得奉晤于水亭山榭。则诚一好事。倘谐此愿耶。
与申学羽
自摩室归。日𨀣好音。今闻美慎向减。盖衰莫之年。亢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4H 页
此剧疾。无异孤军打破强敌。夫岂偶然而然耶。必神者佑之矣。此非但为兄贺。亦自贺穷寓者之丽泽有地。而无废我山水琴也。薰蛰居无聊。宁有善状。自闻陶山事变。寝惊寤叹。无以为心。那知吾辈生此不辰。见千万古所无之事耶。痛惋痛惋。
与申学羽
近日钞节春秋三传。往往至尊攘大义。读之不觉感慨。生今世者。不得不尔耶。兄旆果践前约。到水净禅房。薰当即往。作数日款讨。不然则湖亭风榭。俱可以一披襟。另图之如何。
答申学羽
频频小雨之馀。风辄张势。花下小车。必缘此不出。徒劳虚伫。拜承华函。亦足慰泻。终不若合席娓娓。因审体度静卫康迪。实叶拱祝。薰连月作陶,屏两院行。始谓久蛰筋力。必不堪而病。多日动作。有气滋生。登山临水。不知其疲。兄虽加我数饭。苟能作气。亦当如斯。第试之如何。若徒作被窝里。缩缩生涯。则丝发之气。渐至绵缀而不可为矣。况仙庄之于鄙寓。不满一由旬。朝驾言而未午当抵矣。必不有损于摄养。阻馀相对。共赏床上诸书。可以消忧而忘病。薰之新亭。不至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4L 页
太陋。山蔬川鳞。亦堪供客而佐风致矣。如此窄世。惮半饷劳。顿使好事乖了。则岂非可咄之甚耶。无论明日又明日。天朗无风。则另办一行。副此如渴之望焉。
答安圣弼(佐翼)
俯询疑节。当此举国缟素之时。不可已独为亲丧而黑其笠黪其服。已有退陶定论。不可外此杜撰也。
答元觉李氏门中(庚子)
薰生长耕隐老先生之乡。区区山仰之深。思欲从佥执事于龙溪泉石之间。并溯六先生高风。粗偿夙昔慕庸之忱。而仙庄隔远。此事未遂。况今白首羁屑。途涂益以脩夐者乎。第切瞻颎于中。今承来谕。移建龙塾。此不但本孙之寓慕有地。亦可知士林之公议齐发。岂非斯文盛事。然谬索文字。薰非其人。当百拜以辞。而终是蕲免。似涉自外。且此来贤契。重冈脩峡。不惮跋履。相守两日。屡屡苦请。不得已奉诺。而薰方吟病。稍俟几日。收拾疲精。庶可供笔研之役。恭祈恕谅。
与李茂亨(中稙)
一旬良晤。百里同来。俱是不易得之事。忻感交并。而别已匝月矣。怀仰政复憧憧。伏惟梅雨。文体万重。法门模象。老成风标。惟仁里在焉。区区艳诵。而缩地无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5H 页
术。未能以藜杖棕鞋。日相寻于南阡北陌之间。何叹如之。薰所居潭岩颇胜。足以送老境。太僻耳。只有樵叟牧子。日夕争席。语之而谁听。唱之而谁和。陋室如斗。书床笔架。排置甚迮。衰骸善病。将息为难。执事知吾心乐否也。叔侄兄弟。落落散处。此土荒瘠。生事萧然。聚则俱艰。不则若忘。执事知吾心乐否也。若还故里。无此节拍。地当一省之冲。入耳触目。无非可愕。所以忍辛耐苦。蹲蹲度日。而向对从君。归计已定。若尔也。初不若不动。动矣则姑观势以决去就可也。从君去后。声息久阻。此事无由议到。良郁良郁。弊帚欲抄呈。而艰于净写。当俟后褫。恕谅如何。
答李茂亨
古溪集跋。果荷龙山兄删节。庶不至大碍人目。何感如之。至若生生字。非无出处。 正庙壬子。仿中国四库书。聚珍板木刻大小三十二万馀字。名曰生生字。又以生生字。为本范。铸大字十六万,小字十四万。名曰整理字。藏于奎瀛新府。盖木活字之谓以生生字。未为不可也。然既已删去。则何必追补耶。篇末一句语。鄙意有所在。勘定考證。以为完书。政是今日急务。而非龙山谁任此事也。跋则虽删。书不可不成。幸以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5L 页
此意。语之如何。
答李茂亨(戊戌)
恋仰方深。拜承惠函。审慰春阑。静体卫旺。薰𢾅伏荒隅。无聊送日。良可郁郁。令族子翼书。薰不欲哓哓与卞。而此是学问大关头。所以略绰分疏。仰尘崇览。近日斯文上。事变层生。而为吾道之患。无过于此。想当有以谅之矣。龙山不在。为彼说者。无复顾忌。云亡之痛。尤不能已耳。
  别纸
 中图。是混沦说。而言心之本相。
中图。是剔发说。而谓以混沦说。则已差了本旨。又以中图。谓心之本相。则亦似未妥。此图剔发出善一边为言。而中庸中节之情。孟子四端之情。皆指其发处也。本相云者。自是未发时名目。则如此下语。未知其称停也。况本相即佛语。而相是形质也。言心之本体。而反涉于有形之心。与观心之说。无以异焉。不亦谬哉。
 下图。是分开说。而言理发气发。然观气随理乘字。则是亦理为主。
此是双关对说。无所偏主。而巧看乘随二字。为七情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6H 页
皆理发之證耶。愚不敢晓。
 以下图。为宗旨云云。(此条子翼。亦谓以鄙说而斥之者。)
老先生图说末段。有曰性发为情之际。乃一心之几微。万化之枢要。善恶之所由分也。学者。诚能一于持敬。不昧理欲。而尤致谨于此。未发而存养之功深。已发而省察之习熟。真积力久而不已焉。则所谓精一执中之圣学。存体应用之心法。皆可不待于外而得之于此矣。此指中图耶下图耶。为学宗旨。当求之于此矣。
 
下图。以众人心发于本然之性云云。
虽上知。不能无人心。下愚。不能无道心。则以下图。专指为众人心所发。刱闻也。然则此图。无关于君子分上耶。
 人有言心之本体。理气之粹然。(止)余不复言。
合理气。统性情。自中图而已然矣。此不指心体耶。必也为心即理之说。然后方是洞见心体云尔。则愚亦欲不复与言。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恐非定论。(止)知觉为心之妙理。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6L 页
朱子曰。理与气合。便能知觉。又曰。所觉者。心之理也。能觉者。气之灵也。老先生答金而精书。有曰。心者。理气之合。先儒已言之。所谓气之精爽。就兼包中。指出知觉运用之妙。今所云云。相反甚矣。何以至于此耶。
 云理云气。即是宗旨。何必曰主理为宗旨乎。(此条。亦谓鄙说。)
此亦未能尽乎人言之意也。知其发于理而扩而充之。知其发于气而节而约之。则主理抑气。固在乎其中。而此分开说之。为为学的诀也。所谓心即理。是认性为心者也。乌可曰识心乎。不识心而强求其宗旨者。妄矣。
 心即理三字。非如象山之全言体。阳明之反说气。以心之体用。全谓之理而已云云。
以心之体用。全谓之理而已。则此乃合陆,王两说而一之者也。恶见其有异也。发得陆,王未尽发之义。不觉愕然。
 若以性为太极。则太极沦于至静。而朱子所谓尖邪之太极。若以心为阴阳。则阴阳反为主宰。
太极。理也。性。即理也。朱子所以有性犹太极之语。而心犹太极。本邵子说也。朱子亦取之。然所指不同。盖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7H 页
心之具众理。有若太极之统万化而云尔也。彼谓以性为太极。则太极沦于静而为尖邪之太极。然则性是尖邪之一物耶。夫心是合理气者。而先儒言心不一。言理处言理。言气处言气。其曰心犹太极者。指其理而言之者也。其曰阴阳心也者。指其气而言之者也。存此去彼。务欲證成己说。顾不为大病耶。
 心之未发。气未用事。惟理而已。
心虽合理气。而气未用事。则惟理而已。固其所也。若以此为心。即理之案则大凿矣。
与李茂亨(辛丑)
风雪江头。劳劳送别。不禁黯然魂销。昨伏闻尊旆。未及入闉。 恩命已下。吾党同庆。位版奉安。定以今十七日子时云。缛仪复举。庙貌肃清。譬如两仪昏濛。日月重朗。无论某时。便是吉辰。若用术家拘忌之说。舍白昼光明。取夜半黝昧。则许多会者。有不能遍观大礼之成。而仪节亦易致窘耳。莫重礼事。当从大经大法上做去。故妄贡愚见。未知以为如何。薰偶患胁痰。替送孙儿。而祝文草付呈。然辞语荒浅。决不合用。一览秘之。切仰。
答李士澄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7L 页
儿自海上。奉大函而来。开缄疾读。如见颜发。如闻言笑。喜而后可知也。薰欲趁重阳。一策东为。与足下共蹑渔台高处。俯临沧溟。一碧无涯。开口大笑。不负佳辰。而妻山缅日斯迫。不可舍而之他。好事竟未入手。咄咄何言。尊门谱役。自有干事诸人。足下不必牢守一处。无聊送日。翩然踰岭。直抵鄙所。则日月之巅。清凉之洞。薰当理屐从之矣。无谓丰干非我同流。另图一行也。谬属文字。虽已构成。欲相对而出。故姑不付呈耳。
答李士澄
栗亭重建。有志竟成。先躅增辉。溪山改观。区区不任献贺之挚。家弟久离之馀。向者入来。一床风雨。得遂共眠之愿。而中间荣辱。有同逝水浮云。何足追提。今晦薰欲往芝泉。仍省海上秋柏。则归时当逶造高轩。以赎前日之逋慢。而姑不敢确言其必如是也。序文中八字。依教改呈。然未知其合用。如不称当。须一转语于其间。因便垂示之如何。
与李士澄(癸卯)
向便仰复。以明春更图南为。追赎逋慢为语。然窃欲今行。到密州。复渡前江。取路桧原。直造高轩。出兄不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8H 页
意相对哑然而笑。仍作几日遨游矣。大丧才成服。徵逐友朋。登临觞咏。此非时矣。况大寒在前。不可汗漫中途者乎。不得已径还。而云际艅航。十步九回首矣。兄必曰刚而终不来我。则愧吕安远命驾。只自咄咄耳。(刚而。李龟岩字也。南冥要同游头流山。龟岩诺而未至。故南冥云云。)
答李士澄
来坐凝州万山中。西望薇花古洞。不禁天际乌云之思。邮筒大函。自海上而来。擎读感镌。已极无量。况复令孙历访。满心欣泻。且喜其端雅沉静。带得法家模范也。归时委进。计非不熟。而于焉之顷。节值大寒。迂行数百里。果是筋力之所不堪。数日后取路清道。直上为计。早知如此。恨不于海上相逢之时。蹑尘偕行也。海印蓑衣。实古人践约之义。而薰之食言如此。宁不自愧。
答权学尹(秀觉)别纸(庚子)
箪瓢屡空。处之泰然者。指言颜子之身与道为一。不以贫窭而改所乐也。然亲厨之供养不给。则安得以无忧乎。虽忧之而其所乐。无时不然。虽乐之而其所忧。有时不免矣。退溪先生答金而精书。有曰。颜子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8L 页
巷。甘旨或阙。岂无慨然之忧。然别无枉己求禄。为孝之理。故惟日孜孜于博约之事。其乐自生焉。与甘旨之忧。并行而不相碍也。以此说合看。则义乃完备。
以彖为文王作。以象为周公作者。朱子本义如此为说。然彖为文王作。不能无疑。明夷之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武王克殷之后。始追号文王为王。若是文王所作。则不应豫自尊曰文王。而又自赞之也。武王观兵之后。箕子始被囚奴。文王何可逆料箕子之遭内难。而与己并称也。此非可疑者耶。以爻辞言之。升之六四曰。王用享于岐山。文王亦不可自言王也。既济之九五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祀。说者曰。西邻谓文王。东邻谓纣。文王之时。纣尚南面。岂容自言己德受福胜殷。然则可知彖象与爻辞。皆为周公作。而惟卦辞则为文王所作耳。若夫十翼。则彖传,象传,上下系辞,乾坤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皆孔子作。而古时彖传象传。依上下经之例。各釐为二篇。故恰成十数。今则彖象之传。不别为篇。此十翼所以似有所阙。而其实则杂置于六十四卦之内。未尝亡也。世或有疑之者。不知古今经例之有殊而然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9H 页
答权学尹西铭疑问
古人说才字不一。此所谓才。可与恶相对耳。
屋漏。郑笺云。屋。小帐也。漏。隐也。朱子云。深密之地。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孙炎云。日光所漏入。许氏云。室西北。为圆窍以通明。诸说不同。未知孰是。然盖室之西北。人迹罕到。借日光为明。则本地幽昧矣。抑篇所谓不愧屋漏者。非谓其不愧于明光之照。入人之居室易忽于幽昧之地。故君子常谨之于此。方能无愧怍。西铭之引用此句。亦此义也。既不愧于幽昧之中。则明显处之无所愧怍。不言而可推矣
朱子曰。舜之底豫。赞化育也。故曰功。又曰。西铭。本不是说孝。只是说事天。但推事亲之心以事天耳。盖乾道变化。发育万物。各正性情者。是天地化育之事。而吾能为天地之事。是善述吾父母所为之事。此非赞化育者耶。常以此义为主。然后乃得西铭本旨耳。如何。
以言有生之后。则人与物之性不同。以言有生之初。则人与物之性相同。孟子朱子之为训。所以相殊也。人与人同。物与物同之示。南塘韩氏尝为此说。然愚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599L 页
不能无疑。盖朱子所言。即一原之性。而天未尝于人丰其赋予。于物薄其赋予。此是大化至公之心。无间于人物。然随形气而所禀各异。不但人物不同。人人不同。物物不同。然其不同之中。亦有相同者。此理之不犯形气者。是也。向所谓人与人同。物与物同者。人物已分。而反欲證一原之性。无乃有差乎。
答赵国贤(甲辰)
清凉共赏。获遂既觏之愿。江海远役。竟违再唔之期。第切憧憧瞻咏。今荷贤器委顾。袖致大函。双擎屡读。恍若对隔岁颜发。感慰弥襟。伏审秋殷。静体神相康旺。白首云壑。抱书閒卧。水边林下。有时相羊。山外甚事。都不入耳。此乐不浅浅。艳仰万万。薰非分一衔。久愈惶愧。间苦泄祟。多日震荡。似争十年气力。良足自怜。家弟滞直京府。时事益艰。揆以分义。有不敢退。求点偕隐。未知何日可就。区区私计。良贝不少。亦复柰何。
答申能叟(癸卯)
滚滚来谕。首言仆之喜游赏役景物。末言新卜仙庄。寓乐泉石。仆始感其警诲之勤。而终不能无介然于心者。盖仆之所住。邻城市而旁孔路。无脩林可以休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600H 页
憩。无幽泉可以漱濯。只是𢾅户块坐。翻书遣寂。而有时神倦气疲。虽欲畅叙。不可得焉。于是辄思拨去尘冗。行寻胜境。适遇远地亲朋。遂与联镳。穿金华之壑。历日月之麓。入清凉之洞。蹑吾山之堂。馀芬遗躅。宛如隔晨。俛仰兴感。殆似行者之得归。又复领略孤云之台。金生之窟。与夫奇峭峻壁。悬泉萦涧。种种殊观。心目奘朗。仍自恨来在不百里之地。办得一行之甚晚。而足下谓仆以游骑之出太远。无乃足下方占取烟霞一区。踞石弄波。不劳筇鞋。坐饫清饷。不念人幽郁度日而如是云尔耶。此所谓身无病而不知人疾痛者也。仆安得不介然于心耶。矧玆古人游骑之喻。不可以游观一事当之矣。虽不离房闼乎。心便向外走了。或追名利而逐戏玩。或骛高远而沦空旷。则果如巡兵之散出四面。抢掠村落。日暮不归。固当深惩而痛禁也。如灵运之费緉屐。霞客之穷遐裔。把作终身事。竟落方外者。亦君子之所不取也。今此邻壤之名山非远也。一旬之来往非久也。大贤栖息之所。不可以不一见也。讨至乐于流峙动静之间。实非恒人之容易可言者。而亦不可预自嫌于游骑之出。同归榆枋之鴳也。且念世閒一种人。以守株为家计。没气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600L 页
为本分。甘高堂蹩躄厌山泽逍遥。自以谓躬蹈实地。而其实眼目不广。智虑易滞。纵有纂著。不免孤陋。将何用之哉。苟如足下所论。则夫子不必登泰山。晦翁不必游衡岳。窃恐足下思之不周也。仆于山。观龙门,冠岳,俗离,鸡龙,白华,伽倻,五台,金刚。于水。东极析木之津。南浮大鹏之涘。西望半洋之岛。自视如商蚷之驰河。井蛙之跳梁。今老矣。青丘小疆域。其无以遍看。咄咄曷已。足下侨庐。纵不目击。想囱前翠微。不过数笏残峰。屋下寒流。不过一勺零泓。以此誇人。得无近于夜郎之自大。河伯之自多乎。不觉喷笋。且古橘丛竹之示。亦不无疑。竹固在处有之。而橘非此土所宜也。相如上林赋云。卢橘夏熟。而上林本无卢橘。孙绰天台赋云。芳草萋萋。高山之上。岂有萋萋之草耶。自古文人语多失实如此。不意足下踵之也。龟洞侨居一律。辞理俱鬯。少无疵颣。甚盛甚盛。足下虽长年病惫。尚可作气。勿须坚絷其骑。时时出远。使山川英淑之气。聚眉睫而沁肺腑。则其为诗也。当益进矣。足下以为如何。
  别纸
 宗服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601H 页
按大传疏。百世不迁之大宗。族人虽五世外。与之族绝者。皆为之齐衰三月。所谓大宗者。继别为宗。奉百世不祧之庙者也。当祭之日。同宗皆来助祭。故云尊祖也。尊祖也。故敬其宗而服之也。若非不迁之宗而五世而毁。则本服以外之人。何可服之耶。家礼只言五服。故不及宗服。恐不可以此。而斥家礼为未定之书。
 母死后父死。则练祥禫。一依心丧之制。
士仪有曰。母丧未殡而父卒。则父不得主丧矣。未题主而父卒。则父不得题主矣。未虞未卒哭未练祥而父卒。则父不得虞卒练祥矣。此皆不得以父名主之。则子不可不用父卒之礼也。于此。虽欲容不忍死其亲之义。不可得矣。父不生存故也。然则独于服制一节。以不忍死其父之空言。不伸三年。则是非有所厌也。乃短丧也。凡服虽以始制为断。然礼有所变。则服随而变。此说足以破世俗之谬。愚何可外此容喙耶。
 亡者生时已除寿帖。而未及告庙。则铭旌题主。只书处士。似得当。
生时已降职帖。则虽不告先庙。铭旌题主。用职帖。无妨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601L 页
母葬已过。父禫可行否。
母葬已过。则父禫何可不行。禫是丧中大节目。而与吉祭有异。
答南叔庸(有鋿。○乙未。)
顷者贤器委访。又奉大函。开缄擎读。喜慰殊甚。尊先稿高古出俗。固不敢轻易去取。然既犯不韪之罪。又承教意之勤。谨当更审一审。而至若显刻之文。岂庸陋所敢为乎。宜即还纳本状。而实德懿行。其为观感。愈看愈深。故姑为留置。日后当付去耳。
与卢文翁(庚寅)
谨询静体冲旺。薰今行。周回五百馀里。历入丹城之刊所。抵此属耳。屏箴及亭韵。终是陋拙。不堪示人。一览后秘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