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x 页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行状
行状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1H 页
大司宪西坡柳公事状
公讳轩。字伯舆。号西坡。柳氏。系出文化。高丽大丞车达。寔为鼻祖。历文简文正。至 本朝有讳曼殊。官左相。即公高祖。曾祖讳原之。同枢 赠判书。祖讳浛。县令。考讳自湄。文科监察。 庄陵逊位。遁迹空门。以自靖。号西山。陶庵李文正铭其碣。有七子。公居第四。生而禀质正直。气宇端亮。早从佔毕斋金先生学。当西山公入山也。公与仲兄文阳君轾。欲往从之。西山公不可曰。吾虽弃于世。汝等何可同我。强之使仕。 弘治己酉文科。历扬三司。至大司宪。录清白吏。 成宗辛亥。与仲氏关西伯。从都元帅许琮。讨平婆渚野人于高山里。录原从勋。燕山乱政。以直谏。杖流济州。未几命赐自尽。 中庙丙寅。复官 赐祭。谥文简。配光山金氏。县监圭瑞女。生子继先。监司。孙琬。县令。噫。公以忠孝名阀。早年释褐。历遍华要。入告出宣。忠言嘉猷。应有可述。顾文献断烂。有同杞宋无徵者。为可恨。然为国尽忠。至诚恻怛。不咈乎爱之理。而无怨恶悔吝之意。则可彷佛其万一。抑无愧为西山公肖子也。
公讳轩。字伯舆。号西坡。柳氏。系出文化。高丽大丞车达。寔为鼻祖。历文简文正。至 本朝有讳曼殊。官左相。即公高祖。曾祖讳原之。同枢 赠判书。祖讳浛。县令。考讳自湄。文科监察。 庄陵逊位。遁迹空门。以自靖。号西山。陶庵李文正铭其碣。有七子。公居第四。生而禀质正直。气宇端亮。早从佔毕斋金先生学。当西山公入山也。公与仲兄文阳君轾。欲往从之。西山公不可曰。吾虽弃于世。汝等何可同我。强之使仕。 弘治己酉文科。历扬三司。至大司宪。录清白吏。 成宗辛亥。与仲氏关西伯。从都元帅许琮。讨平婆渚野人于高山里。录原从勋。燕山乱政。以直谏。杖流济州。未几命赐自尽。 中庙丙寅。复官 赐祭。谥文简。配光山金氏。县监圭瑞女。生子继先。监司。孙琬。县令。噫。公以忠孝名阀。早年释褐。历遍华要。入告出宣。忠言嘉猷。应有可述。顾文献断烂。有同杞宋无徵者。为可恨。然为国尽忠。至诚恻怛。不咈乎爱之理。而无怨恶悔吝之意。则可彷佛其万一。抑无愧为西山公肖子也。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1L 页
后孙寅奭。谨慎好学。访不佞于青城山中。示以家传要叙。次为文。余不敢以病废辞涂乙如右。庸俟博古君子裁择而取舍焉。
锦梅崔公行状
公讳凤焕。字岐瑞。锦梅其号也。庆州之崔。自新罗侍郎文昌侯讳致远始。历世簪缨。入我 朝。有讳迩。温水监务 赠汉城判尹。有四子。仲讳有良。副正。曾孙讳淑生。议政府左赞成。列己卯党籍。世称盅斋先生。五传至讳时遇。文科牧使。光海雠 母。以上舍生。同赵公溭。疏论尔瞻等罪状。是九世以上。 赠教官尚奎。曰宗铉。曰润璋。曰国休。高曾祖祢。俱以行义闻著。外祖佥枢咸平李儒恒。公生而岐嶷。容貌粹然。四岁。丁父艰。及长。能自厉。习公车业。较艺庠塾。众皆敛衽。奉偏慈三十馀年。恒怡愉承顺。养极志物。值丧。哀毁尽制。三年内日必省坟。不以风雨或废。李公会九。其妇翁也。师事华西李先生。论议之际。辨持不苟。公心焉悦服。虽干蛊靡暇。不甚专意此事。而其于公私大小。华夷人兽之别。得力为多。尝以蚤孤。不及父颜。为至痛。平生盥而不巾。居独处众。恒如有不豫色。然衣服器用。务从朴素。虽尘凝满室。壁穿来风。不以经心。
锦梅崔公行状
公讳凤焕。字岐瑞。锦梅其号也。庆州之崔。自新罗侍郎文昌侯讳致远始。历世簪缨。入我 朝。有讳迩。温水监务 赠汉城判尹。有四子。仲讳有良。副正。曾孙讳淑生。议政府左赞成。列己卯党籍。世称盅斋先生。五传至讳时遇。文科牧使。光海雠 母。以上舍生。同赵公溭。疏论尔瞻等罪状。是九世以上。 赠教官尚奎。曰宗铉。曰润璋。曰国休。高曾祖祢。俱以行义闻著。外祖佥枢咸平李儒恒。公生而岐嶷。容貌粹然。四岁。丁父艰。及长。能自厉。习公车业。较艺庠塾。众皆敛衽。奉偏慈三十馀年。恒怡愉承顺。养极志物。值丧。哀毁尽制。三年内日必省坟。不以风雨或废。李公会九。其妇翁也。师事华西李先生。论议之际。辨持不苟。公心焉悦服。虽干蛊靡暇。不甚专意此事。而其于公私大小。华夷人兽之别。得力为多。尝以蚤孤。不及父颜。为至痛。平生盥而不巾。居独处众。恒如有不豫色。然衣服器用。务从朴素。虽尘凝满室。壁穿来风。不以经心。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2H 页
对子弟。惓惓言孝悌忠信。一切声色财利之说。未尝出诸口。祖母赵夫人。多就养于叔父匠郎公所。地且近十里。每冠带定省。不敢自暇。及丧。年虽衰境。执礼不懈。己丑正月十九日。其览揆之辰。一室长幼咸萃。乃言为人子。一服斩衰。有生所同。我独不能。真天壤间罪首也。因涕泣涟如。享年七十。而以戊戌九月干支。卒于寝。讣车所及。莫不嗟叹曰。善人逝矣。葬抱川外北面高逸里七月岘北麓丁坐之原。夫人李氏。籍全州。考即会九。李氏。籍礼安。考殷植。男载斗。娶水原白氏。监役世基女。孙赫镇。今八岁。公躯干颀伟。声音洪大。沉重简默。喜愠不形。真率坦夷。表里洞然。望之俨然。知其为长德君子。酒户甚宽。文场宴集。辄满酌不辞。兴至则或吟哦慷慨。输出性情。凡世间荣辱得丧。泊然无所入于其心。盖居今古道而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噫。今日何处得来。载斗以其状草。属不佞序次之。以不佞于其先考。同宗而知己也。不容以陋拙辞。遂添删之如右。以待秉笔者。
宣传官 赠兵曹参判金公行状
公讳坚。字仲实。姓金氏。系出庆州。中世有讳承祖。以勋封密阳君。子孙遂为密阳人。祖讳轸。参奉。考讳光
宣传官 赠兵曹参判金公行状
公讳坚。字仲实。姓金氏。系出庆州。中世有讳承祖。以勋封密阳君。子孙遂为密阳人。祖讳轸。参奉。考讳光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2L 页
厚。武科训鍊院判官。妣金海金氏。参奉禧之女也。公以 明庙乙丑生。自幼骨格异凡。颖悟绝伦。及长。业武才勇兼到。辈行皆推重焉。踰冠以荐授宣传官。转主簿。未几。以亲老解官归养。朝夕甘旨。晨昏定省。愉愉如也。人或劝之仕。公曰。君亲。一也。吾今奉亲日短。事君日长。岂可以急于进取。而不顾父母之养乎。及宣庙壬辰。岛夷大举入寇。公曰。此岂臣子晏然之时乎。国家无事。既不可以贪禄而忘亲。社稷有急。亦不可以偷生而遗君。遂拜辞堂上。跃马登程。顾谓弟万户某曰。吾今赴乱。有死而已。尔能善养父母。以尽尔兄未尽底分。则吾死无憾矣。遂倍日入京。路中斩获甚多。及抵清营。军中。以赵云大胆目之。与 定远君锦阳尉朴公㳽。同处危城。每语及 宗社危辱。辄慷慨流涕。 定远君亦泣曰。敌势如此。与我同死于国者。非子而谁。因置以莲幕。公协赞谋议。指陈得失而敌至必挺身却之。无所挠夺。如是月馀。 定远君叹曰。真将才也。时高霁峰敬命。倡义湖南。闻公义勇。驰书欲同事。及闻公西。深恨其不早也。及 大驾去豳。公曰。君臣一体也。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当此存亡之日。坐视君父之急。则将焉用彼相矣。遂扈 驾从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3H 页
虽当颠沛之际。号令分明。纪律严正。夙夜匪懈。始终无替。 上嘉之。尝手写千里勤王。捐躯驱驰八字。以宠之。乱已。策原从功臣。公居二等。公躬执羁靮。不避艰险。能左右吾 王。赞成中兴之烈。则丧乱既平。宜若可以大用而公已病不起矣。得年四十四。呜呼命矣夫。讣闻。特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配定山金氏。郡守希琢之女。 赠贞夫人。公殁后状德无人。云仍。以公之孙县监尚鸣所录事行一度。千里。谒余于茝山之下。益铉昏耄不文。辞之屡矣。但居今之世。求如公者。一人又不可得。则此余之所以深有所感而不能终辞者也。遂按状序次如右。公有三子。长弘发。次景发。适变扈 驾公州。录原从功。别有状。次俊发。俱武科。云仍甚繁。不能尽录。来谒文者相翼。公之几代孙也。灵岩郡隐迹山负壬而原者。公之藏也。
宣传官金公行状
公姓全氏。讳景发。字权仲。生而骨相异凡。气宇魁伟。龆龀屹如老成。有器识。善翰墨。事二亲。致养有道。处兄弟怡怡。见者咸以远大期之。 万历甲子。登武科。由宣传官。迁司仆内乘。出为鹿岛万户。既而有适乱。公时才弱冠。奋然曰。 君父蒙尘。奔问何可缓也。即
宣传官金公行状
公姓全氏。讳景发。字权仲。生而骨相异凡。气宇魁伟。龆龀屹如老成。有器识。善翰墨。事二亲。致养有道。处兄弟怡怡。见者咸以远大期之。 万历甲子。登武科。由宣传官。迁司仆内乘。出为鹿岛万户。既而有适乱。公时才弱冠。奋然曰。 君父蒙尘。奔问何可缓也。即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3L 页
驰赴京师。扈 驾出贼阵中。殚诚左右。跬步不离。供膳凡百。必须己力。乱定。升平君金瑬。延平君李贵诸公。禀 启。录公振武原从功臣。公庆州人。有讳承祖。以勋封密阳君。是为中叶之祖。曾祖讳轸行。参奉。祖讳光厚。武科判官。父讳坚。武科主簿 赠兵曹参判。壬辰倭乱。有功。策勋 赐录券。妣贞夫人定山金氏。郡守希琢之女。有妇德。公以 万历壬辰生。卒于辛未。得年四十。葬在灵岩郡西莲亭后麓壬坐之原。配咸平鲁氏。后连其父也。无子。取兄子始鸣为后。孙以下不尽录。呜呼。嗣守之难。朱夫子之所尝叹息而致意者也。惟公能承父武。当逆适猖獗之日。不思全躯保孥之计。挥泣挺身。誓死勤王。始终不贰。此足为表书者。况在今日遗亲后君之滔滔者乎。天不年而业未究。悲夫。后孙德铉。以家状。千里走书。请以状德之文。余既状其父。安得以辞其子乎。谨按而序之如右。
嚣嚣堂李公行状
公讳世容。字鼎大。嚣嚣其号也。李氏。系出让宁大君。让宁曾孙秋城守讳绪。 正德中。以非罪谪湖南之昌平县。 赐环。居潭阳大谷。潭之有李。自此始。寔公十世远祖。八世祖讳玲。御侮将军。号四友堂。有笃行
嚣嚣堂李公行状
公讳世容。字鼎大。嚣嚣其号也。李氏。系出让宁大君。让宁曾孙秋城守讳绪。 正德中。以非罪谪湖南之昌平县。 赐环。居潭阳大谷。潭之有李。自此始。寔公十世远祖。八世祖讳玲。御侮将军。号四友堂。有笃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4H 页
邃学。高祖讳晰。忠义卫。曾祖讳衡井。祖讳东根。考讳定鲁。外祖兴城张宇㬛。公以 正庙戊子正月初九日生。禀姿绝异。出庠塾。有人以道𧗱自衒。见其状貌。劝使学习。公谓左道惑众。吾所不取。辄片言斥绝。攻业山房。与侪类约。坐必以跪。尽三馀。未见懈弛意。此皆成童以前事。看书最忌涉猎。专意研索。不自得则不止。至其服膺致力。终始不替。在小学全部。养亲极志物。居丧。尽易戚。墓仪仂一。当为即为。不计产业利病。梁氏妹寡贫无依赖。延接于家。好恶与共。二十年为之。嫁女继后。俾无遗憾。竹轩公。从兄也。从少至老。友爱甚笃。每联床讲习。论议迭发而雍容恭恪。未或失仪。以至周旋家务。经理先事。若大若小。必咨询就质。罔敢自专。及丧。手录行治。以示子侄曰。余苟不言。有谁传之。雅性恬淡。食无兼味。衣不重帛。分外之财。非理之物。视若浼焉。立心制行。必以忠信为主。不拘拘于外面矜持而舒泰凝重。自有矩度。不为物累私欲所惹绊。于故旧亲戚。虽疲软困穷。类好言善色。不为表襮。每值花柳令节。辄杖屦逍遥于山水间。吟哦上下。淘泻性情。翛然有出尘之想。其诗云。鸢飞鱼跃从容嚣。梧月杨风浩荡嚣。此又平日持守气象之大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4L 页
槩。而若其才行被荐。宾兴推重。尤以见乡党公议之难诬也。以 宪宗甲辰十二月干支卒。始葬大谷面藤里。后移玉女峰下子坐原。芦沙奇先生。题其墓曰。嚣嚣处士。又云严毅文识。法家拂士。噫。是可以千古矣。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者。其信矣乎。配济州梁氏。圣宅女。墓各窆。男长奎彦。次奎亨。女崔缮。奎彦男。允善。女文化柳汉柱。南原尹泰礼。济州梁某。文化柳某柳某。锦城吴继洙。奎亨男。最善。进士。元善。侧出。行善。女海州吴光协。曰承绚,承洙,承完。允善出也。曰承鹤,承龟,承瑞。侧出。承汉,承唐。最善出也。元善无育。以承龟为嗣。行善系子承汉。不佞猥以愚陋。受知公孙曾间。沾被末光。垂二十馀年。今于状文之徵。不可以老拙为托。而终于饮默。遂叙次如右。以俟秉笔者考焉。
芝亭李公行状
昔我先君子。有友一人。即芝亭先生李公。先君子尝数当世君子。其真实无伪。必称公。及公殁。先君子哭之哀曰。君子人也。未几先君子亦殁。余以孤露馀喘。今且老白首。叹先徽之莫追。惧将死而无闻。则益思见先友长德如公者。而不可得。其曾孙鸣九。示以遗事一通。请叙为状德之文。呜呼。先君子平日之言。历
芝亭李公行状
昔我先君子。有友一人。即芝亭先生李公。先君子尝数当世君子。其真实无伪。必称公。及公殁。先君子哭之哀曰。君子人也。未几先君子亦殁。余以孤露馀喘。今且老白首。叹先徽之莫追。惧将死而无闻。则益思见先友长德如公者。而不可得。其曾孙鸣九。示以遗事一通。请叙为状德之文。呜呼。先君子平日之言。历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5H 页
历在耳。而当世之人。无贤愚。不以为不然。苟欲复俟百世之下而质之。又非口耳之可信。然则是请也。余何可以辞。谨按公讳坛。字圣七。芝亭。其号也。李氏。系出牛峰。其见于谱者。自高丽侍中岑城府院君赠三州伯讳公靖始焉。历平章事讳子仪。判江陵府事讳延宗。国子典酒讳莳。判军资监事讳希聃。典客判书讳得丘。礼仪判书讳乔。密直司提学讳芳年。凡八世。入我 朝。有讳淳。兵曹参判。以居官廉公。载清白录。生讳根继。户曹参判。生讳缉。司宪府执义。生讳世铭。号虑斋。 中宗朝选贤良。不就举。己卯𥚁有扶护士林功。官左承旨。详见陶庵李文正公所撰墓表。三传至讳后仪。与逆臣闵黯有戚。黯嫌不从己。点名虎榜。拜宣传官。公不肯仕。奉母夫人。遁于交河。后移通津。遂世居焉。实公五世以上。曾祖命仁。祖彩。考光益。皆隐德不仕。妣清州韩氏。继妣南阳洪氏。是为公所生也。 纯庙壬申六月十五日。公生于郡西之亭山里第。先是。父母并梦老人抱送如鹿者曰。善养之。及生骨格秀迈。大为父母所奇爱。幼时尝跌伤颔。与群儿游。为所推坠井。皆危而苏。公自言是后。不敢疾步。不与儿童戏。在母夫人怀中。值春夜。闻虾蟆鸣。问此声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5L 页
奚前无而今有也。母曰秋死春生。复问人亦有生死乎。曰。然。公泣曰。然则吾父母。亦必不得免。因不饮乳。父母强诱之而后。复饮。才入学。便自知劝。不烦教督。作书算。一边白一边黑。专心读者。数白。放心读者数黑。闻其事者。皆言先儒黑白豆故事。称公养心之功。自幼已得其妙也。自是文思日进。讲论经义。究索精微于四子六经。读不下千遍。尤用力于周易。推天地之数。因揲扐之法。划三百六十五度易数之象。参以六十四卦变易之理。措意著书。多所发明。作心衡图。以天理人欲。分为称锤之轻重。以明善恶之经界。为柳枝笔。每夜静坐。凭空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二十七字。各十遍。有事未课。则翌夜倍书。以补其阙。人问其故。则曰习字。必由心划。中夜未与物接之时。思虑先萌。而知觉易昏。故欲为求志而然也。其见于行。则孝诚出于天。虽贫不能自给。而养亲之具。未尝有阙。亲癠。医云黑鱼膏有效。遂躬往浦港。竟日戽水。无所得。忽有大黑鱼。自泥中出。用之而效。人以为孝感。先公尝患风痹。三年弥重。公侍侧扶持。须臾不离。凡饮食药饵之进。不委家人。亵衣衾。亲自浣濯。不使人见。祈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6H 页
辰尝粪。靡不用其诚。而至丁大故。则哭泣擗踊。如不欲生。葬祭一遵家礼。不以仓卒有违。庐墓三年。足迹未尝一及于内。葬地脑后少缺。地师云。是大欠。公朝夕拜省之馀。辄以蒉土补其处。风寒暑雨。未尝一日废。三年而成大阜。乡人今号为造山云。母夫人尝食面为滞。因以弃世。自后饮食不进荞麦。或曰。假令为五谷滞。遂废食乎。公泫然曰。非敢尔也。吾对此味。则自然不下咽故也。先墓松楸。有虫灾。公手捕而戒之勿食。后数日。虫皆自灭。人多异之。御家。恩义周遍。未尝疾言遽色。妻子或有过。辄推案不食。举家皆惶恐席藁。然后正色而让之。甲子。寓居砥平之山阴。以兴起后学为己任。饮礼旬讲。一依紫阳石潭遗规。作讲板。列学者姓名于其上。一旬内善恶皆记之。随以赏罚。自少不屑科业。于势利功名。淡然无所好。子弟或图请铨地。数入匠郎望。未久将首拟。公闻而痛禁。事竟未果。所著有居家要览,乡饮礼辑录,深衣图说,自警编,斥洋说及遗集若干。壬午三月二十日。考终于山阴精舍。寿七十一。葬于水青洞壬坐原。疾革。精神不乱。命子孙谨守家法。勤学力行。其安于死生之际如此。公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虽严厉而浑厚和平。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6L 页
未尝为崖岸怪异之事。虽简易而正大直方。未尝有苟且依违之态。谐谑之言。不出于口。博奕之戏。不接于手。不营财利。不设机关。对人接物。务积诚意。各随其病而施之药。故虽平日未相识者。一见公。皆莫不爱慕欣欣焉。盖公之学。一以不欺为主。而贯之以至诚。故于书无不通。而至如天文地志兵机算历之术。亦无不探其本而涉其流。病世之学者。自高而卑人。不治心术而治文辞。不务实行而务外饰。于是克自谦虚。恂恂若无所能。而光辉之自然呈露。使人可亲而不可玩。可敬而不可易。则盖亦有不期然而然者矣。自丙寅洋祸以来。士大夫之间。已有邪说。至于丙子讲和。则毕竟开门纳贼。以驯致乎今日之变。公盖尝预知其将然。深忧永叹。既著之于言。欲与一世共救而未能焉。则退而誓之于志。自身及家。严禁洋物。凡一丝一染之稍涉于彼者。则必亟去而痛绝之。公之早年废举。固是学而优仕之意。而晚岁自晦。盖亦有不染西尘之义云。公娶竹山安氏。艗之女。后公八年卒。墓高歌洞酉坐。距水青洞三里而近。有二男二女。长镐英。义禁府都事。次镐应。李义淳,李敏善。婿也。镐英二子。洛用。参奉。根用。过房。二女婿李东寿,吴壮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7H 页
模。镐应无子。子根用。洛用二子。鸣九,重九。重九出后根用。呜呼。益铉侍先君子侧。尝数左右于公。其温恭之德。笃厚之风。今犹彷佛耳目而不敢忘矣。状行纪实。宁略毋溢。实体公平日之心也。谨诵先君子一言之评。以俟百世尚论之君子云尔。
府使 赠礼曹判书仙舟郭公行状
公讳希泰。字宗予。号仙舟。郭氏。籍清州。其先自新罗侍中祥始。历丽洎我。名卿显士。世不绝书。高祖讳敬仪。县监。曾祖讳完。生员。隐德不仕。 赠执义。祖讳怀英。文科内赡寺正。 赠都承旨。考讳说。同枢 赠判书。师事闵杏村,成听松。学邃行笃。为士类矜式。世称西浦先生。妣南阳洪氏。佥枢翼圣女。以 万历五年丁丑闰八月六日生。聪明强记。禀姿绝异。及长。博学善功令。营邑试场。动辄居魁。一时文人才士。皆敛衽莫能先。庚戌。中司马。 长陵改纪。除童蒙教官。壬午。擢庭试第三人。即除成均馆典籍。迁工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历奉常佥正。为淮阳府使。居官三年。以烽燧事。坐罢。盖与方伯有忤也。 宁陵即位。叙拜文兼宣传官。由司导寺正。移校书判校。已而升资通政。至嘉善同枢。时闵旱求言。公爱君忧国。老而弥笃。上
府使 赠礼曹判书仙舟郭公行状
公讳希泰。字宗予。号仙舟。郭氏。籍清州。其先自新罗侍中祥始。历丽洎我。名卿显士。世不绝书。高祖讳敬仪。县监。曾祖讳完。生员。隐德不仕。 赠执义。祖讳怀英。文科内赡寺正。 赠都承旨。考讳说。同枢 赠判书。师事闵杏村,成听松。学邃行笃。为士类矜式。世称西浦先生。妣南阳洪氏。佥枢翼圣女。以 万历五年丁丑闰八月六日生。聪明强记。禀姿绝异。及长。博学善功令。营邑试场。动辄居魁。一时文人才士。皆敛衽莫能先。庚戌。中司马。 长陵改纪。除童蒙教官。壬午。擢庭试第三人。即除成均馆典籍。迁工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历奉常佥正。为淮阳府使。居官三年。以烽燧事。坐罢。盖与方伯有忤也。 宁陵即位。叙拜文兼宣传官。由司导寺正。移校书判校。已而升资通政。至嘉善同枢。时闵旱求言。公爱君忧国。老而弥笃。上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7L 页
应旨疏。备陈民瘼。且请审理冤狱。 上优批嘉奖。 圣眷所在。庶可大展。而乃敛退闲居。偶感微疾。诸孙进药饵。辄却之曰。享年八十七。寿已极矣。复何药为。临绝。精神不乱。处置后事甚悉。悠然而逝。即 显宗癸卯正月也。讣闻。 命赐东园副器。 吊祭致赙。如例。以子宁国原从勋。 赠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揔府都揔管。始葬木川。寻以宅兆不利。迁于燕岐南国士峰下酉麓。公赋性至孝。自幼遇善味。必怀之。献于亲。壬辰。陪西浦公。避倭长湍。至临津渡口。猝遇贼。贼劫以刃。又欲投诸水。公涕泣而前。愿贳父命。辞甚恳恻。贼舍之去。遂得俱全。如江革故事。乱定。奉二老。流转瑞山等地。家素窭。难为力能频设寿席。邀地主洎避寓卿宰以悦亲志。弟妹早孀。无依。为备田宅居之。恤其子女。无异己出。律身諲严。对家众。必冠带。常以忠孝勤俭。诗礼文字等事。诲谕曰。是我家青毡。慎勿为他歧所惑。笃于奉先。睦于宗族。信于乡党。其在淮阳。自持俭约。进上封馀。用下剩条。例属公库。穷交贫族。随力示意。并无遗漏。民以事至者。类温言假色。各得输情。盖其随分尽职。恬淡寡欲。而不为物迁者。有如此。少游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8H 页
关王庙。题诗殿柱曰。公有千人勇。胡为一马擒。自然关气数。大可见天心。祠庙颓依旧。英灵奋至今。丹青遗像在。不许碧苔侵。其夜梦关王谓得此佳作。殿角生辉。后至丙子。避乱瑞山海中。又有梦兆。全岛陷没而公独免焉。尤见其宅心昭旷。气类相感之一端也。晚与年辈宰臣。仿洛社故事。作耆英会。每花朝月夕。邀会心人。一觞一咏。歌诵圣德。如郑东溟斗卿,李参议有谦,李承旨惕然,洪都尉柱元。皆执侍生之礼。噫。不见其人。见其友者。尽非虚语也。贞夫人全州李氏。县监斗男女。贞淑仁惠。六亲咸称。墓祔左。一男之钦。文科执义。录宁国勋。 赠吏曹参议。侧出三男四女。孝钦,礼钦,顺钦。女韩得一,崔宣,崔宇量,李茂生。之钦五男。长昌徵。荫都正。大徵。参奉。相徵,弘徵,始徵。 王子师傅。昌徵三男。世绩。进士。万绩。文科献纳。熙绩。监役。诸孙曾玄。繁不尽录。十世孙汉绍。妙年英拔。劬经服礼。有方进未已之势。尤见其馀荫之未艾也。旧有家状。而不经东里之润色。属不佞檃括。窃惟公以诗礼名阀。词翰钜手。早年艰厄。百折流离。而不变坦荡之素履。晚登巍科。位不满德。而无趑趄嗫嚅之态。蔚然作始终一节本分人者。求之往牒。殆鲜其俦。不可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8L 页
与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者。同日语也。考世尚论。略可彷佛。妄加涂乙。比原状殆十之一。秉笔君子。倘有所取焉。
处士宋君行状
砺山宋君钟勋。字殷佐。以高丽佐命功臣砺良府院君松礼。为中祖。入我 朝。荫仕清白吏球。文科成一。其十二若八世。高祖希濂。曾祖钰。祖致大。考基仁。号农隐。行义。除童蒙教官。妣德恩林氏。相坤女。贞淑勤俭。配君子无违礼。君长身美髯。风骨俊伟。恬静寡欲。周详谨密。事二亲。问寝视膳。养致其乐。谒医尝药。病致其忧。丧过于哀。祭尽乎诚。友于兄弟。轻财喜施予乡里姻戚。吉凶患难。并曲有恩义。值岁歉。急于赈贷。至倾囷无难色。自奉简朴。衣不近䌷。食不重肉。御家谨严。巫觋僧尼。未敢入于门。事或疑晦难处而有来问者。必从容剖决。辞理俱到。训子侄。无疾言遽色。申申以孝悌忠信。于势利芬华。一切不挂口。尝言人生一身。非我私诸。乃父母之遗体也。毫忽造次。不可不慎。彼持身颠倒。出言放浪。自有其身者。曾禽兽不若。又谓兄弟天属。夫妇义合。亲疏轻重。煞有分别。苟或为妇言所惑。而废其至亲。则得无愧乎。家窭。百劳皆
处士宋君行状
砺山宋君钟勋。字殷佐。以高丽佐命功臣砺良府院君松礼。为中祖。入我 朝。荫仕清白吏球。文科成一。其十二若八世。高祖希濂。曾祖钰。祖致大。考基仁。号农隐。行义。除童蒙教官。妣德恩林氏。相坤女。贞淑勤俭。配君子无违礼。君长身美髯。风骨俊伟。恬静寡欲。周详谨密。事二亲。问寝视膳。养致其乐。谒医尝药。病致其忧。丧过于哀。祭尽乎诚。友于兄弟。轻财喜施予乡里姻戚。吉凶患难。并曲有恩义。值岁歉。急于赈贷。至倾囷无难色。自奉简朴。衣不近䌷。食不重肉。御家谨严。巫觋僧尼。未敢入于门。事或疑晦难处而有来问者。必从容剖决。辞理俱到。训子侄。无疾言遽色。申申以孝悌忠信。于势利芬华。一切不挂口。尝言人生一身。非我私诸。乃父母之遗体也。毫忽造次。不可不慎。彼持身颠倒。出言放浪。自有其身者。曾禽兽不若。又谓兄弟天属。夫妇义合。亲疏轻重。煞有分别。苟或为妇言所惑。而废其至亲。则得无愧乎。家窭。百劳皆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9H 页
手执。顿无馀力可及文字。而能晨昏诵读。体之为实行。故自日用动静。以至应接事物。井井有条绪。无愧为小学中人。假之以年。则庶几其积累发越。有光先德。而乃以 当宁庚寅二月二十日。病卒于寝。距其生 宪宗己酉二月十七日。寿命仅四十二。葬竹林山下艮原。齐晋州苏氏。父鸾述。事舅姑尽孝道。夫病卧床笫。證甚危。辄斋洁露祷。一夜再起。三年如一日。贫穷困厄。人所难堪。而处之裕如。和娣姒。睦宗族。无故不出中门。动止有则。言笑以时。邻比亲戚。一辞称贤妇人。无间言。年三十二而卒。咸阳吴氏。考秉甸。男长柱浩。次性浩。苏出。赞浩,心浩。女金正求。吴出。柱浩男。荣大。性浩男。荣晦。噫。世教衰。民不兴行。久矣。且当欧巴之交。天地闭塞。彝伦斁绝。则于斯时也。虽闾里铢两之善。固当可录。况如君赍志未究而为后人所嗟惜者。又安容泯然而无传乎。乃按其遗事。檃拈叙次如右。
松潭金公行状
湖之临陂。旧有一善士。行义修洁而不得售者。曰松潭金公讳基德。其先金海人。郡守有声。参判凯。十一世若七世。司果台龙。主簿禹鼎。曰寿河。曰致大。高祖
松潭金公行状
湖之临陂。旧有一善士。行义修洁而不得售者。曰松潭金公讳基德。其先金海人。郡守有声。参判凯。十一世若七世。司果台龙。主簿禹鼎。曰寿河。曰致大。高祖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9L 页
以下四世。妣晋州姜氏。梓女。公以 英宗丙申生。爱敬至性。著自幼年。进止有常。俨如成人。及长。又知科学外有用心处。口诵手抄。不出性理等书。从学宋性潭门下。讲论经礼。先生亟称以实工。同门咸推其高明。事二亲。能竭其力。可口之味。适体之物。靡不毕给。或出外未返。虽昏夜深更。必迎候路侧。至于老病滨危。尝粪嗽脓。祷辰愿代。衣褥便旋。手自洗涤。不任婢使。药饵煎炙。躬亲照管。不委子侄。左右服劳。始终如一日。邻里宗党。咸曰。母夫人之四年添寿。乃其孝感所致。与弟同居五十年。友爱弥笃。好恶与共。人无间言。以至奉祭祀。教子孙。睦姻戚。交朋友。处乡党。随处曲尽。靡有泛忽。由是令闻日著。直指之使。守土之官。相继荐报。其辞曰。孝既卓异。学亦纯正。曰志在固穷。才优适用。曰持身教子。文学才猷。是皆大同公议。尽不诬矣。方多士之荐状也。公闻极惊骇。使其子远鸣。追而夺其状。噫。只此一事。可以见不求人知之实。暗合于吾夫子教人法门也。享年六十二。以 纯祖丁酉五月八日。卒于寝。讣车所及。莫不嗟惜曰。善人逝矣。葬县北肠山下坐庚之原。配济州高氏。益晟女。先公三十年卒。墓各封。四男二女。男长即远鸣。有文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0H 页
次遇鸣,钟鸣。司马。镛鸣。女赵荣夏,郑文荣。远鸣男。熙沣,齐澧,祚澧,英澧。曾孙相斗,相文,相澈,相虎。熙澧出。相佑,相谟,相圭,相吕。祚澧出。内外孙近百馀人。相圭。不佞晚交也。乐易谨慎。知其为法家矩范。袖其遗事。属以记实之状曰。吾祖行治。实有不可泯者。而顾平日遗训。十分郑重。不敢随众干泽为揄扬之计者。垂百馀年。今天地翻覆。彝伦晦塞。于上于下。无可控引。幸托子之笔而庶或其有传于万一也。余悲其志而感其言。不能以不文辞。
金溪梁公行状
梁公敩洙。字学澜。号金溪。南原氏。其先自高丽兵部郎中能让始。传至版图判书祐。见丽祚告讫。遂隐不复仕。我 成宗朝。文襄公诚之。文科。官吏曹判书。大提学。是为十三世显祖。五世祖渭源。寿秩通政。自镇川移居怀仁。曰以涵。曰世复。曰。曰钟大。高曾祖祢。并以行义。闻著乡里。妣扶安林氏。鼎相女。生 仁陵辛未八月二十四日。禀姿凝重。长益简默。见者咸称以德器。性根孝友。恒色愉容婉。得父母心。治博士业。精鍊敏速。战艺场屋。辈流莫能先。晚归乡里。专务实地。不事口耳。讲论则必以体行为归宿。操守则必以
金溪梁公行状
梁公敩洙。字学澜。号金溪。南原氏。其先自高丽兵部郎中能让始。传至版图判书祐。见丽祚告讫。遂隐不复仕。我 成宗朝。文襄公诚之。文科。官吏曹判书。大提学。是为十三世显祖。五世祖渭源。寿秩通政。自镇川移居怀仁。曰以涵。曰世复。曰。曰钟大。高曾祖祢。并以行义。闻著乡里。妣扶安林氏。鼎相女。生 仁陵辛未八月二十四日。禀姿凝重。长益简默。见者咸称以德器。性根孝友。恒色愉容婉。得父母心。治博士业。精鍊敏速。战艺场屋。辈流莫能先。晚归乡里。专务实地。不事口耳。讲论则必以体行为归宿。操守则必以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0L 页
敦实为基本。汲引后进。惓惓以孝悌忠信。馀力学文。不役浮华为戒。宗党间或有非义当诘责者。辄谆谆诱掖。欲其悔悟。未尝加拂言厉色。气像谨严。望之若不可犯。即之温和乐易。言笑侃侃。令人心醉。朝夕燕居。每诵白圭诗四勿箴等篇。声韵清亮。从以解说其义。谓人之失身丧家。鲜不由易言以致之。差在毫釐。其谬千里。可不慎欤。每日未明而起。夜分而寝。虽微细之事。斯须之顷。靡敢怠忽放过。见人善。不啻如己出。见人恶。若将浼焉。是以众心悦服。方倚仗矜式。视以为严师畏友。而乃以 哲庙甲寅三月二十七日。病卒于寝。得年才四十四。葬在南面上楸谷向壬之原。配晋州柳氏。远培女。闺范甚备。后公三月而下从。墓祔无育。取从父弟德洙子柱承为嗣。女长适韩山李孺宰。次适绫城具杬祖。今参奉。柱承男。章焕。次奎焕。过房。女金海金显一。章焕男。在政。外孙具然明。柱承师事故徵士峿堂李公。盖亦与闻于公私大小之别。而讲不明不仁之戒者。猥以记事之状。属不佞删润。窃谓古之人。思所以显扬亲懿者。不求诸人而求诸己。急于内而缓于外。朱先生辞人志状之托。而亦劝其修身谨行。使人谓君子之子。则公之平日期望。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1H 页
亦岂异于是也。著之文字。用传久远。特子孙之情然耳。遂不辞而略加涂乙。庸备具眼者。采择而论定焉。
成均生员聊尔李公行状
公讳审矩。字圣七。李氏。系出韩山。丽末稼亭,牧隐,麟斋三先生。以文章节义。大鸣于世。入我 朝。讳叔野。选才行。仕至牧使。讳蓄。黄海道观察使。 庄陵逊位。退身自靖。号望越庵。讳埙。议政府参赞。相继显扬。世称膴族。曾祖讳思悌。黄州牧使。祖讳奎采。司宪府大司宪。师事寒泉李文正先生。名行为世所推。考讳博载。井邑县监。县监公娶庆州金氏。判书汉哲女。无育。继娶金海金氏。远复女。年四十六。始举公。寔 正庙甲辰六月十九日也。公生而颖悟。三岁识文字。五岁能属辞。十三。将加冠。以所课易经未卒业。请退期一月。县监公甚奇之。十六七。试艺泮宫。人莫能先。 纯祖癸亥。擢增广生员。方荣觐井邑。路由全州。按使韩公用龟。闻其名声。呼致营庭。拈韵命作七步诗。便立就如宿构。韩公称赏不已曰。真大受之器也。侍在衙中。沉潜经史。未尝出门外一步。既而县监公病卒于官。送终致哀。返柩营窆。动遵礼制。奉母夫人。寓居清州醉梦轩。即公伯高祖聋溪公遗宅。距槐山墓所四
成均生员聊尔李公行状
公讳审矩。字圣七。李氏。系出韩山。丽末稼亭,牧隐,麟斋三先生。以文章节义。大鸣于世。入我 朝。讳叔野。选才行。仕至牧使。讳蓄。黄海道观察使。 庄陵逊位。退身自靖。号望越庵。讳埙。议政府参赞。相继显扬。世称膴族。曾祖讳思悌。黄州牧使。祖讳奎采。司宪府大司宪。师事寒泉李文正先生。名行为世所推。考讳博载。井邑县监。县监公娶庆州金氏。判书汉哲女。无育。继娶金海金氏。远复女。年四十六。始举公。寔 正庙甲辰六月十九日也。公生而颖悟。三岁识文字。五岁能属辞。十三。将加冠。以所课易经未卒业。请退期一月。县监公甚奇之。十六七。试艺泮宫。人莫能先。 纯祖癸亥。擢增广生员。方荣觐井邑。路由全州。按使韩公用龟。闻其名声。呼致营庭。拈韵命作七步诗。便立就如宿构。韩公称赏不已曰。真大受之器也。侍在衙中。沉潜经史。未尝出门外一步。既而县监公病卒于官。送终致哀。返柩营窆。动遵礼制。奉母夫人。寓居清州醉梦轩。即公伯高祖聋溪公遗宅。距槐山墓所四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1L 页
十里。月再展省。不计风雨寒暑。寻为养老计。取近京师。未几。值内艰。玉川破屋。蔬粝屡空。而不以为意。日取大全语类等书。口诵手抄。未尝少懈。有时约一二会心人。游名山韵水。淘泻壹郁。阅月而返。如安桂圃光直。申归庵常显。李醇溪正履。任青墅翼常。最以臭味相契。始终莫逆。赵忠敬公万永。于公有通家世好。自孩提时。交游甚密。及贵。常以山榭水槛。约会叙情。有孟献子之风。其见重于世者如此。华西李先生。讲道龙门山中。公归自金刚。历造其庐。一夜谈论。便知其为大儒。遂托子同学。每语同游诸公曰。当世真学问。惟有李某一人。盖于是时。先生年位卑微。人莫有知之者。而公之尊信如此。李初平程太中。又不独专美于古矣。公器宇轩昂。襟怀疏旷。平居无疾言遽色。接人温和。言笑可亲。见后生或有浮薄轻躁态。未始不严加规责。日必冠带。拜谒祠版。事亲。一顺其心志。冠昏丧祭。必以家礼及寒泉遗规。而行礼之际。诚敬先之。未尝以尘文外饰为事。人有以疑端来问者。辄引经传。开谕详悉。而类谦虚退让。未尝以知礼自居。从父兄承宣某遘𥚁。阖门皆惴惴。公安于见在。随机应变。摄祀恤孤。竟至树立门户。妹任氏妇。早孀无所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2H 页
归。同处一宫三十年。未尝并席而坐。室中无侍婢。不曾入其门。享年六十二。而卒于 宪宗乙巳。葬槐山松明里负丙之原。夫人安东金氏。判官民淳女。擩染先德。梱仪脩饬。后公十二年卒。墓祔左。无育。取族子升溥为后。生员。女适郡守金炳叙。孙男。定稙。荫仕至郡守。外孙男。庆圭甲圭。女适牧使李辅仁,洪钟勉。郡守系子商圭。有遗集若干编。安桂圃尝历叙文与诗体制声病。而终之曰。孝友修洁。行义淳备。操履坚确。老而不渝。食贫四十年。未尝以戚嗟色见于人。于此可以观公平生矣。商圭谓不佞于其先君。年辈也。同门也。沙石在后。意或有一得之见。而可任尚论之责。属以删润之役。言念事契。不容终辞。遂删其烦芜。略叙其志行梗槩如右。
瓶庵李公行状
道之不明而中庸之鲜能也久矣。重外而轻内。遗实而尚文者。天下既滔滔矣。而世之君子。欲矫而反之。则抑扬之过。目子夏氏已不能免。惟吾夫子有言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慎。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惟如是然后。序顺而工全。君子之道备矣。窃尝以是而观于吾乡。则故瓶庵处士李公讳宅
瓶庵李公行状
道之不明而中庸之鲜能也久矣。重外而轻内。遗实而尚文者。天下既滔滔矣。而世之君子。欲矫而反之。则抑扬之过。目子夏氏已不能免。惟吾夫子有言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慎。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惟如是然后。序顺而工全。君子之道备矣。窃尝以是而观于吾乡。则故瓶庵处士李公讳宅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2L 页
吕。字渭叟。殆亦庶几乎此者欤。谨按公系出 璿派。益安大君讳芳毅。为 太祖别子。五传至讳璋。官修撰。世有绂冕。高祖讳弘美。以文章鸣世。曾祖讳光协。祖讳之昉。考讳敬箕。妣江陵崔氏。某女。 赠童教讳敬法。以笃孝邃学。屡登道剡。牛峰金氏。某女。其本生也。公生于 健陵癸丑。年才龆龀。出后于其从叔母。周旋应对。已知亲之当爱敬。既长上学。习与智成。行以躬率。愉色婉容。承顺无违。家素窭。菽水难继。而虽左右拮据。养极志物。距生庭隔一坡陀。每晨而起。省母夫人。食进尝其旨否。撤而退。次省于所生母。问其安否食饮而归。及日中如之。日昃又如之。自青年至白首。如一日。左右佩用。两傍各有一囊。或出遇珍味。辄平分贮之。归献亲厨。及疾。夜必露祷。愿其身代。裂指效应。终以天年。其居丧。未葬啜粥。既祥始食菜果。垩室庐侧。未尝出门外一步。寒不就衾。暑不释衰。每展墓哭之不已。至于眼浮泪尽而继之以血。或雨注川涨。不能通涉。辄望墓遥拜。小祥而止朝夕哭。则日必盥栉。拜省灵座。次及于先考祠版。日以为常。既又值本生母忧。时公年已向衰。三年执丧。一如礼经。对人语到其父母事。辄呜咽不成言。馀力读书。沉潜乎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3H 页
六艺之府。淹贯乎百家之篇。敦本实后。文华律身。则绳尺斩然。接人则和敬俱挚。讲礼而源流明的。为文而规矩谨严。四度乡荐。人无异辞曰。少而志学。穷不失义。曰根天之孝。实地之学。曰孝友笃敬。家庭之训。曰隐居行义。展也君子。此其学问之梗槩。而士林之公议也。噫。公之行之学。可以仪范后生。激厉衰俗者如此。而周之宾兴已废。汉之孝廉未举。怀宝自珍。终老林樊。是虽若为后人之憾。然假使公蚤岁骞腾。纡拖青紫。置膏腴之田。起轮奂之屋。身没之后。无得以称焉。则其不以此易彼也审矣。此尚论之士。所以汲汲于取舍之分。而屈伸升沉。不足与庸人俗子道也。配漆原尹氏。某女。判书卓龙后。生二男一女。长南寿。以孝行闻。曾植。过房。女适柳某。南寿生一男一女。男锡济。女适姜周秀。鹤纯,凤纯,龟纯。过房。婿金海镇。锡济出也。锡济好古尚志。克述先美。曾以儒状。属不佞以删润之役。而迁延未副者数年于玆。今君墓草已宿。而不佞亦非久于世者。人微言轻。万非其任。而不可宿诺于逝者。则遂忘其僭易而叙次如右。
同中枢丹溪柳公行状
湖南楚山。我尤斋宋文正先生临命俎豆之乡也。惟
同中枢丹溪柳公行状
湖南楚山。我尤斋宋文正先生临命俎豆之乡也。惟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3L 页
山与水。尚可敬止。况生老于斯。歌哭于斯。著名以安分守静非礼不履之吉士者乎。公讳载弼。字敬五。号丹溪。柳氏。高兴人。居井邑。自松禾县监渊始。三传至军资监主簿春苾。壬辰举义。丁酉殉节。享忠烈祠。是八世以上。丽朝高兴府院君英密公讳清臣。其显祖也。曾祖讳文元。通训。祖讳荣模。通政。考讳璧焕。嘉善。并以公寿秩。追 赠。妣贞夫人竹山安氏。宗默女。曰轸焕。茂松庾氏。其本生父母。生以 纯祖辛巳二月七日。禀姿秀凡。幼不轻遽。长益通明。绩文种学。殆忘寝食。不啻若刍豢之悦口。事所后及所生。志物之养。随地尽诚。友于昆季。庭无间言。四十而鳏。有劝以卜姓者。谓康济一身。子孙在焉。苟非其人。反致家𥚁。何必乃尔。尝患家无书册。四子三经春秋等书。皆次第誊写。外它百家。随见劄录。笔画精鍊。累累若贯珠。端坐一室。晨宵诵念。到老弥笃。而尤所致力。乃近思录与四圣一心之书。有问及疑义者。辄酬答娓娓。乐而忘倦。雅性淡泊。非公事。未尝入城府。别构数椽于别墅。半亩方塘。三径花竹。景致潇洒。兴至则命子弟。挈宾友。觞咏自适于天光云影之间。而无流落不遇之意。平日著述。略成卷帙。辞理平顺。可谓菽粟之文。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4H 页
至若恭以接人。人不敢亵。善以诱人。人自感服。又其德美充积之符验也。 当宁二十九年壬辰。用优老典。秩嘉善同中枢。年八十一而以辛丑五月十一日。考终于寝。墓在丹谷清溪洞坐酉之原。葬引而送者。数百人。配贞夫人兆阳林氏。光馥女。育一男二女。继娶庆州李氏。相奎女。生二男。长齐铉。次澧铉。过房。季寿铉。女长适金钟夹。次朴箕淳。长房男。秉湜,秉洙,秉河,秉俊。仲房男。秉浩,秉台。季房男。秉淳,秉甲。曾玄烦不录。呜呼。公以簪缨显阀。诗礼雅望。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声而坎壈以终者。虽若可憾。邃行厚德。惟有天翁知。享之以乔松之寿。引之以麟凤之雏。硕大繁衍。方进未已。则其得于天者。固已厚矣。士林阐其名。樵牧诵其行。久而愈新。则其得于人者。又何如也。惜乎。以董生之行。而不得大手如韩文公揄扬其万一也。惟后之人读书讲义。勿替公当日之心。则于本末之序。可庶几乎。秉湜。以家状来请删润。遂叙次如右。
松荫斋朴公行状
公讳源应。字应之。号松荫。朴氏。其先忠州人。我 朝文简公讷斋先生。有难兄曰生员祯。六传而曰致久。进士。又三传而曰馨基。有孝行。曰宽休。号云溪。饬躬
松荫斋朴公行状
公讳源应。字应之。号松荫。朴氏。其先忠州人。我 朝文简公讷斋先生。有难兄曰生员祯。六传而曰致久。进士。又三传而曰馨基。有孝行。曰宽休。号云溪。饬躬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4L 页
劬经。为士类所推重。是祖祢以上。妣礼山洪氏。羲鼎女。温惠贞淑。配德无违。以 纯祖壬申十一月三日。举公于光州寺洞里第。禀姿秀凡。幼不与群儿戏。承顺亲意。进退惟命。及至就傅。不烦科率。能自勤厉。年未弱冠。而文行如老宿然。咬菜窝闵公百。于公为妇翁。而刚斋宋先生。其从游也。一日往拜先生。顾闵公曰。讷思家中。有此佳士。它日树立。讵可量耶。既又请益于奇芦沙先生。先生叩其学。亟加奖诩。自是不屑公车。专意反求。坚固刻厉。不得不措。自人伦日用。以至接人处世。皆循循有法度。其事亲也。晨宵洞属。不敢有其身。居忧尽制。暑不释衰。日必展墓。丧馀致哀。一如袒括时。每朝谒家庙。有新物不先入口。于先迹。收拾甚勤。片言半简。靡或遗漏。从嫂李氏。从侄妇卢氏。蚤寡无托。引置同室。轸念无替。却扫一室。左右图书。仰思俯读。殆忘寝食。书册见有弊坏。辄随手补写者。几至数百卷。与朋友。言古今治乱之因。斯文兴废之由。谆谆娓娓。听者忘倦。而至若义理可否之际。凛然有不可以势力挠者。尝论理气二字。以为理是气之准则。气乃理之所乘。原其气之所以生。则非理无以生。论其理之所以立。则非气无以立。有先后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5H 页
实无先后。有离合而实无离合。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又谓学以读书穷理为先。而必贵乎力行。以省身克己为务。而一主于诚敬云者。皆吃紧自道之辞。虽前辈复起。无以易也。晚居福川之云山。与沙厓闵公胄显。谦窝闵公三显。丽泽相资。每春秋佳辰。觞咏自适于山色水声之中。不知荣辱得丧之为何事。孟氏所云可欲之善。有己之信。公非其人也耶。以戊戌四月十九日。寿八十七而卒于寝。葬在某山某坐。有遗稿若干编。藏于家。配骊兴闵氏。考即咬菜窝。罗州罗氏。考得宗。阳城李氏。考命九。妇德咸备。内助为多。育一男。万柱。嗣孙夏寅。以家状。属不佞删润。噫。论人之善。必论渊源授受。古之道也。公内述先德。外资师教。笃行邃学。望实俱著。而韦布林樊。未沾一命。不无有识之憾。然观于后进之贤。其能有以讲六蔽之圣训。而反之于身。以大其家学之传也。可信无疑。则是乃公不食之报。而可为为善者劝也。尚论所及。不容以老病辞。遂撰次如右。以备作者家据此而述铭云。
听溪堂黄公事状
公讳勉基。字华卿。黄氏。昌原人。始讳处基。谓朱门笃学。无出勉斋右者。寓慕羹墙。改以今名。胄于丽。平章
听溪堂黄公事状
公讳勉基。字华卿。黄氏。昌原人。始讳处基。谓朱门笃学。无出勉斋右者。寓慕羹墙。改以今名。胄于丽。平章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5L 页
事石奇。其世不须谱也。曾祖斗纬。祖札。考 赠佐郎尚弼。妣全义李氏。考𣻢。以 英庙癸巳生。年才就傅。能知亲长之当爱敬。每朝省两亲及祖父。出就书塾。事师如礼。衣服饮食。不敢先。诵数佔毕。依如老成。师常言吾击蒙千数。未见如此儿。比及长。习公车业。务实去华。辈行皆推让。以亲命读书华严萧寺。亲朋多集。时当夏月一日。大雷电以风。谓此必有非常之灾。当急避之。才出庭。寺后一大松颠仆。书室颓压。众服其警敏。弱冠。连遭父祖二艰及弟殇。独身叠丧。头绪甚乱而易戚备至。并无馀憾。常以终鲜为恨。见有兄弟联袂者。辄泫然泣下。奉母二十馀年。晨夜洞属。一心靡懈。生养送死。诚敬俱到。崔氏姊早夭。只有一女。收育成就。无异己出。居常整饬。衣冠俨然端坐。雌黄不设。喜怒不形。应事馀暇。辄翻阅经籍。 纯庙丁卯。中生员第一。壬申西警。奋义而前。闻贼败遂止。以甲申八月终。寿五十二。葬于光阳津下面学洞亥原。 当宁丙戌。 赠户曹参议。配顺兴安克明女。有壸范。先公二年卒。祔左。育二子。长夏锡。进士。以孝蒙旌。次宪锡。南阳洪锡奎。全州李瑚渊。南原梁相淳。三女婿。孙曾以下。不尽录。公少师性潭宋先生。先生甚器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6H 页
之。因公所居。有林壑溪石之胜。书赠听溪堂三字。以为号焉。尝作十训以教于家。一曰事亲。二曰奉祀。三曰尊师。四曰敦睦。五曰勤学。六曰讲礼。七曰慎言择交。八曰崇俭节用。九曰接宾恤穷。十曰戒酒远色。噫。只此数者。扩而充之。则德无不备。而善不可胜用矣。虽谓之石潭要诀副本。可也。故其见于行者。孝友尽道。述先垂后。修葺圣庙。整顿乡纲。值岁歉荒。悉心赒恤。所以上自名公钜卿。下至儒生众庶。莫不致敬输悃。到辄倾盖。迎必虚座。及殁。一时文士。挽而送者甚多。有曰。清镜铨堂争器局。又曰。钟出新斋后一人。此亦可以百世矣。曾孙晋模来谒状。芝种醴派。典型斯在。遂就其遗事。略加涂乙。以备具眼者折衷。
节妇孺人朔宁崔氏事状
孺人崔氏。籍朔宁。考以康。太虚亭文靖公恒。其十二世显祖。孺人性孝勤。在髫龀。已知事父母。晨昏定省。罔或少懈。及笄。为长泽高公克台继室。时前配金氏。新丧。有二稚。长六岁。次四岁。孺人恩斯勤斯。视若己出。事君子极尊敬。无惰容。不戏色。虽细微事。无敢自专。辄禀而后行。奉祭必前期澡洁。蘋藻鱼果。务极精礼。傍亲忌祀。未馔助奠。始终不替。夫善病积至十馀
节妇孺人朔宁崔氏事状
孺人崔氏。籍朔宁。考以康。太虚亭文靖公恒。其十二世显祖。孺人性孝勤。在髫龀。已知事父母。晨昏定省。罔或少懈。及笄。为长泽高公克台继室。时前配金氏。新丧。有二稚。长六岁。次四岁。孺人恩斯勤斯。视若己出。事君子极尊敬。无惰容。不戏色。虽细微事。无敢自专。辄禀而后行。奉祭必前期澡洁。蘋藻鱼果。务极精礼。傍亲忌祀。未馔助奠。始终不替。夫善病积至十馀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6L 页
年。竟不淑。孺人哀不自胜。绝而复苏者。不止一再。至终祥之夕。暗欲殉身。诸子察其几微。至诚宽譬。乃幡然改悔曰。吾所从有地。而径欲致命者过矣。奉先率下。保全门户。不亦宜乎。遂身亲燥湿。靡有朝夕。时则家无主管。赀业亦不甚窭。门中有无良者。贪欲成性。计在攫金。多方诱怵。至欲夺而嫁之。而孺人谨严自持。不动一发。则又煽言孀妇许嫁。方有朝令。执拗如是。而万或有强暴之患。悔将何及。孺人声言呵责曰。人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夫妇之别也。此而不谨。三纲沦矣。九法斁矣。彼哉昧伦。殆狗不食馀。其人意沮。不敢更肆。产一男既长。娶妇入室。使之分炊。从长子居止。恒言曰。汝视我如亲母。我待汝若所生。母子相得。复何憾焉。享年七十有五而卒。噫。做一时盛称烈妇人易。而作始终一节本分人难矣。孺人其贤乎哉。高君时清。于孺人为嗣孙。或惧其日远日忘。犯不明不仁之科也。属余述其事。
通德郎卞公行状
公讳鼎基。字夏九。胄于高丽。侍中讳庭实。入 国朝。簪缨相承。讳南龙。汉城判尹。生讳纯弘。文校理。再传讳玉昆。户曹判书。生讳隽。靖国功臣。草溪君忠敬公。
通德郎卞公行状
公讳鼎基。字夏九。胄于高丽。侍中讳庭实。入 国朝。簪缨相承。讳南龙。汉城判尹。生讳纯弘。文校理。再传讳玉昆。户曹判书。生讳隽。靖国功臣。草溪君忠敬公。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7H 页
传四世讳尚曾。禁府都事。号四益斋。享俭岩忠孝祠。于公为八世祖。世居清州。曾祖浩中。祖复来。考荣观。俱有 赠典。妣光山金氏。相圭女。以 纯庙丁丑正月十三日生。自幼端重。不同群儿戏。八岁。读书于堂上。忽雷雨甚急。击碎堂前枣木。枝叶与雷火。共转于案头。坐读如故曰。父亲命读几十遍。不敢中止迁动。闻者皆惊。稍长。至诚承顺。侍侧温凊。虽大寒暑。无勉强色。亲有疾。专务刀圭。迎医必敬。医无不感。及丁忧。涕泪不绝。绖带不脱。尝襄祖考于柿谷。与他人墓相近。疑或有虞。夜则往护祖墓。昼则归侍哀亲十馀里许。如是者殆一朔。尝一夜与彼人相遇。其人感公诚孝。即割分其山请好。相让定域。与伯氏五卫将洪基。同室四十年。友爱之笃。人皆比涑水翁之于伯康也。晚年筑私室于柿谷墓下。自奉甚陋薄。以先贤外物好时。身心不好语。及居足以待风雨。衣取蔽体。食取充腹之文。书壁警省。行己勤俭。以教率子弟。从游必择其人。不肯足权门。未尝至偃室。虽姻友切近。作宰时。未尝先施书问。遗以药物纸墨则受之。赂以货财纹绣。则还送曰。此非穷士所当用。晨夕必诵小学书。又择其切于妇人女子者翻谚。使闺门习之。常曰。此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7L 页
非但小子所学。大人之学。亦不外是。于昏丧。深非时俗之苟。必据经礼而遵行。尤详于仪物制度。至如深衣衰服。裁豁缝针。并令童稚悉知之。乡里称会礼家。与士友。别筑书室于士甲之野。榜以聚英堂。月朔设讲。春秋饮礼。有好读而家贫不能者必致之。以成其工。奖后进。整里俗。颇有蔚然。受学公门而登第者如鱼正言命龙。朴校理烱东。赵承旨镇万。柳承旨冕镐。申承旨声雨。侄子正言鋈诸人。其外成文学者亦多。近地有豪悍者数人。常会酒肆。见儒服者。辄困辱之。公尝率尺僮过之。彼方朋饮咆哮。闻公至。自相逃匿。又尝独宿邻家。少女乘夜相从。乃丧其父。事异颜之母者也。公挞楚警责。谕之以善事母之道。其母从间窥之。公实不觉矣。厥明其母持酒来贺。公责其不慈而戒之。自此母女。更无伤恩焉。 皇庙之撤也。上山痛哭。有怅望古华阳。心寒复裂肠。乾坤何处位。日月正无光之诗。因杜门屏迹。语及时事。慨然流涕。闻人有抗直扶世道者。则喜忘寝食。有时徜徉于水石间。使儿童。咏石潭九曲歌。超然有远世之趣。享年六十七而卒于今 上癸未九月二十七日。葬于村东癸麓。娶清风金氏。承渊女。无育。娶安东权氏。尚顺女。生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8H 页
五男二女。男凿,镕,𨦮,𨫥,锡。女金英植,李愚根妇也。孙学渊,乐渊。长房出。淑渊,大渊。二房出。裕渊,起渊。四房出。曾孙相舜,相禹,相彧。馀未成。仲哥不鄙病丑。远从于汉旅之雪湖侨之潦。属以状德。不得固辞。噫。公笃于彝伦。养生送死。必致其孝。睦族信友。必尽其诚。以一直字。为终身符诀。言行相顾。操守笃实。文学行治。矜式乡党。而以致敌人感孝。暴悍畏威。淫妖敦伦。可以想像其遗懿之万一。而世道降污。兽迹横而人纪丧。邪说炽而公议消。使公齐鲁不及之质行。生焉遐遁。没焉䵝昧。此实仁人君子之深所叹惜者也。谨撮大槩如右。观者幸勿以人废焉。
槐园先生李公行状
先生姓李氏。讳埈。字伯钦。号槐园。鼻祖曰匆言。佐高丽太祖。以开国勋。封碧珍将军。子孙因籍碧珍。即今星州牧也。丽氏以来。世有显人。入我 朝。有讳约东。以经行清白。文武全材。事 成宗。官至知中枢。谥平靖。于先生。为十一世祖也。高祖曰泰亨。知中枢。曾祖圣复。 赠吏曹参议。祖晦章。号友鹿轩。 赠吏曹参判。志行言论。驾轶古人。虽隐德不仕。而一时朋友。推之以需世之器。考恒老。学行德业。为儒林宗师。因荐
槐园先生李公行状
先生姓李氏。讳埈。字伯钦。号槐园。鼻祖曰匆言。佐高丽太祖。以开国勋。封碧珍将军。子孙因籍碧珍。即今星州牧也。丽氏以来。世有显人。入我 朝。有讳约东。以经行清白。文武全材。事 成宗。官至知中枢。谥平靖。于先生。为十一世祖也。高祖曰泰亨。知中枢。曾祖圣复。 赠吏曹参议。祖晦章。号友鹿轩。 赠吏曹参判。志行言论。驾轶古人。虽隐德不仕。而一时朋友。推之以需世之器。考恒老。学行德业。为儒林宗师。因荐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8L 页
官至工曹参判。世称华西先生。妣贞夫人高灵朴氏。最焕女。己卯名贤笼潭公世豪之后也。贞淑柔嘉。优有妇德。生三男。先生即其长子也。以 纯祖十二年壬申十月十六日。生于杨根之檗溪里第。天赋英迈。聪睿特达。三岁而通千文。五岁而诵十九史略。六七岁而已有不知不措之性。虽寻常文字。有不释然处。便寝不安。食不甘。十数岁而早闻家庭之训。已知大意。励志力学。手不释卷。读四子,三经。皆近千遍。于孟子则课宵轮诵。数十年不辍。暇治公车业。便利精紧。世之疲精竭力而老于其业者。莫之或先。四赴试围。三中高等。其才气之过人如此。二十四岁而 宪宗乙未。中司马。自后不复赴举。一以承训传业为事。奋发大志。宁学圣人而未至。未肯以一长成名。宁隐居明道以觉来裔。不肯以一功裨世。其范围之广。力量之大。世罕其俦匹。悟解绝人。侍华西先生。论禀性道大原。天下事理。辄玲珑穿穴。华西先生。往往印可。又或舍己而从之。一时及门之士。未有能及之者。殆所谓父子间知已也。夷考其学问之大槩。则一遵家庭之旨。以小学,家礼为本。以大学,语,孟,中庸为主。而后及于经史。循循有序。夙兴夜寐。俛焉孜孜。微辞奥旨。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9H 页
无不贯通。尤好朱子书。如大全语类。士皆有望洋之叹。而独字求其训。句采其旨。毫釐不放过。积累之久。如诵己言。及其心得而诚服。则出一言必称朱子。作一文。辄引朱子。道朱子之学。践朱子之行。故其所以致知力行而贯之以敬者。置水不漏。而心性理气之奥。三才万象之妙。无不探索赜隐。得其旨趣。故其发于言而见于书者。皆亲切有味。无依样蹈袭之态。其论心与明德物则之分曰。心者。气也。明德者。心之德也。心者。形而下者也。明德者。形而上者也。故不能舍心而说明德。犹不能舍器而说道也。不可混心而说明德。亦犹不可混器而说道也。故舍心而说明德则说不备。指心而为明德则理不明。何谓说不备。心之虚灵光明。妙众理而宰万物者。明德之全体大用也。镜尘则失其明。水搅则失其清。离镜舍水。而更于何处讨个明清乎。此所以不备也。何谓理不明。心不能无清浊大小之不齐。而明德初无圣狂智愚之异禀者。则乌可唤心做明德。而使大学之极功。终不能无优劣分数于大本至善之地哉。此所以不明也。又曰。心是气也。故有本善时节。亦有末恶时节。德是理也。故无饶乏昏明之异。内外本末。无不纯善。故心与理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9L 页
一时。心与明德。不容不合说。分别道器时。心与明德。不可不分说。合非强合。分非强分。盖理气。元自不离不杂故也。又曰。理本无形而气为之形。理本无为而气为之运。故明德之揔括管摄者。专在于心。敷施发用者。专在于心。犹臣奉君令而效宣布之职。马随人意而适行止之节。此理气不离之说也。观乎此。则知心与明德之不可不合也。然气本循理而亦能悖理。气固配理而亦或掩理。故德无不明而气为之昏。德无不全而气为之局。犹臣或失道则不能承君。而有跋扈强梁之患。马或失御则不能随人。而致覂驾卸橛之虞。此理气不杂之故也。观乎此。则知心与明德之不可不分也。苟能知道器之别分晓无疑。则自然见得离他不得杂他不得之妙。然后心与德。谓之一物亦可。谓之两物亦可。固未必执言而迷旨。滞迹而失意也。苟无真实见解。则谓之一物则道器无分。本原不明。必有唤宾作主。认贼为子之病矣。谓之二物则又不免于判然离心。而求之于莽荡无交涉之地矣。二者之失。未始有异也。其论心性情体用之辨。则曰仁义礼智。性也。恻隐羞恶恭敬是非。情也。该贮此性。运用此情者。心也。此该贮运用者。谓之理亦可。谓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0H 页
之气亦可。不过曰其然者气也。能然者理也。达理者。自能片言而无疑矣。又曰。心之体。性也。其用。情也。故心能包性情。性情不能包心。心能尽性。性不能尽心。又曰。心者。合理气统性情之名。故静而立五性之体。动而达七情之用。然理为气主则无往而不善。气不循理。则背善而为恶。又曰。通善不善。皆不可不谓之心。但语其本体。则有善而无恶。本体者。理之谓也。又曰。以理发气发。分人心道心虚灵知觉。一而已矣。如是然后理气不患于一途。而判别无疑。人心不患于二歧。而宾主不混。又曰。心之以气言者。亦只以其清浊纯驳而言。非专指血肉也。又辨儒释之不同曰。儒曰此心。释亦曰此心。而儒者之言心。即此灵觉之用。扩夫天理之全体。以祛人欲之所蔽。故体用俱备。而理事无遗。释氏之言心。只是认灵觉之用。为本体之直。而不知穷格以扩天理。克治以祛人欲。故体阙用偏。而认理为障。以事为外。此儒释大不同之源也。其论无极太极之辨。则曰无极是无有形象之云也。太极是大为总会之称也。只言太极而不言无极。则恐人引而同之于有状可睹。有形可捉之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本源。只言无极而不言太极。则恐人推而置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0L 页
之于空荡无理玄虚无体之域。而不能为万物之总会。故不得已如此分明直截两下说破也。其论人物性同异。则曰理同气异一句。非不简当明的。只将此四字说杀了。便不济事。盖从本原上说。则所同者理。而所异者气也。从流行上说。则气或相似。而理则绝异。必须两边立说。双下劈破。然后其义乃备。若只知理之有同而无异。气之有异而无同。株守胶固。更推不通。则岂不偏枯窒碍。又曰。对两物言。则无物不偏。就一物言。则无物不全。天地相对看。则天偏于健。地偏于顺。各就看则天亦具阴阳五行。地亦具阴阳五行。人物异禀者。是相对说。人物同得者。是各就说。又辨气质之分曰。对性理说。则性理是形而上底。气质是形而下底。当作一物看。就气质细分。则气阳而质阴。气清而质浊。气往来而质一定。当作两物看。人物之生。禀天之气以为气。得地之质。以为质。故气属乎阳。往来升沉而主乎动。质属乎阴。坚凝确定而主乎静。又尝著说。以明三纲之重曰。天生人物。赋之以五性。而叙之以五伦。父子之仁。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是其目也。凡天下之人无生则已。有生则必具是五者之性。无身则已。有身则必有是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1H 页
五者之伦。故曰无父子之仁。非人也。无君臣之义。非人也。无夫妇之别。非人也。无兄弟之序。非人也。无朋友之信。非人也。明此者。为圣贤。昧此者。为禽兽。惇此者。五服以章之。悖此者。五刑以惩之。自生民以来。迄至于今。世无污隆。人无驯暴。而卒改革此不得。殄灭此不得。天地有时而坏。而此道不坏。日月。有时而晦。而此义不晦。此乃大舜所谓五品。皋陶所谓五典。武王所谓天显。孔子所谓因。孟子所谓伦。其事顾不重欤。虽然。重之中。又有重焉。父子君臣夫妇。是也。盖父子兄弟者。天属之亲。而父子尤重。君臣朋友者。人属之亲。而君臣尤重。夫妇者。本以人属为亲。而所谓天属者由是出焉。故处乎天属人属之间。而得与君臣父子等其重焉。所谓三纲也。言君也者。臣之纲也。父也者。子之纲也。夫也者妇之纲也。故父为匹夫。子为公卿。子不得以公卿加于父。父为匹夫。子为诸侯。子不得以诸侯。加于父。父为匹夫。子为天子。子不得以天子。加于父。然后父子之纲立焉。弟为君。兄为臣。臣不得以弟其君。侄为君。叔为臣。臣不得以侄其君。从孙为君。从祖为臣。臣不得以孙其君。然后君臣之纲立焉。一醮牉合。终身无改。父能生之。而不得以夺其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1L 页
志。君能杀之。而不得以易其节。夫未尝独贵。妇不敢独专。然后夫妇之纲立焉。故其位置名列也。父子君臣。则上下相承。而兄弟朋友。则左右相比。夫之于妇。则有左右相敌之体。而妇之于夫。则有上下截严之分。父子之纲。行于家。君臣之纲。行于国。夫妇之纲。行于壸闼之中。惟此道理。出于天命。根于天性。通于天下。达于万古。然其平易者。人皆可行而艰险之极。非常人所能行。明白者。人皆可知而纷纶之至。非凡人所能知。有所不行。不知人之类灭矣。于是天生圣人。蹈其艰险。而使人人。皆可能行。明其纷纶。而使人人皆可与知。以𥌒瞍为父。而有大舜然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而孟子著七篇也。特设桃应,咸丘蒙之问以明之。则晓然矣。以殷纣为君而有夷齐。然后天下之为君臣者定。而孔子述春秋也。特书王正月。跻僖公之义以明之。则截然矣。恶疾可去也。夫死可改也。而有宋女共姜然后。天下之为夫妇者定。而大易始乾坤。国风首关雎以明之。则焕然矣。故曰惟圣人。为能立人极。是数语者。皆造理精极。可以质往哲而无疑。俟百世而不惑矣。其用工之方。未尝不以立志为先。而必主于敬。故尝曰人须先要立得此志。方有下工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2H 页
夫处。且如而今全无明善克己工夫。狭隘横拗。而少宽洪和顺之味。傲慢吝滞。而失温恭明通之体。百般病痛。转辗沈痼而不自知觉。觉亦不为极力痊治之计者。正坐此志不立。不肯要见义理要做好人。以故超脱俗臼。笃信庭训。贲,育莫能夺其志。仪,衍莫能乱其辩。富贵贫贱。莫能易其守而动其心矣。谓九容九思。为涵养德性照检身心之要。最是学者彻头彻尾底工夫。搜辑诸家论说。合为一通。逐条类附。立纲分目。以资观省。又谓自二典首钦恭以来。千古心诀。不越乎敬一字。及其洙泗辍响而伊洛崛起。特拈出此一字。揭作宗旨。则前后一揆矣。朱夫子私淑密传。千横万竖。无非此事。而求其体用本末。该括无遗。则又未有如敬斋箴一篇。因逐段训解。朝夕讽诵。尝曰能敬。则理从此明。善从此生。故曰。彻上彻下底。又曰。操心持敬之方。不著力不得。大段著力亦不得。又曰。存心玩理。无处不可著功。而念静事简者。尤易见效也。以故平居无事之时。常静坐高拱。对越上帝。使此心肃然而不乱。炯然而不昧。事至物来。神闲气定。庶几品节不差。加之以省察之工。自酬酌万变之时。至閒居幽独之地。所以辨别理欲者。兢兢业业。不敢有顷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2L 页
刻之懈。剖判义利。财度事理。经纶规画。皆有条理。其所造诣。可谓深且远而践履之精。笃可知矣。夷考其制。行之一二。则其事亲也。诚礼备至。每朝率家中诸卑幼。拜省两亲。节日及生朝。用涑水仪献寿。先生诗所谓岁讲吾家涑水仪。三儿同奉百年卮者。是也。又别设养亲之厨。书揭必有必请。不可不知八字。分藏馔物药饵。合而扁之曰不换藏。即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之意也。重庵金先生。尝为记而识之。珍羞异味。竭力办备。虽在绝峡之中。而不乏江湖之产。温凉旨否。躬必点检。往往于身边。闻葱姜蒜椒等臭。盘上器皿馔物品数。无一差殊。终身如一日。尝贸蟹以供之。供尽馀一蟹。不敢偏进。只得置之。一日先生将远行。家人以其蟹供之。先生郤之曰。二亲甘旨未充。吾一味何得入口。每出入。或遇珍味如柑橘之属。必袖而献之。其至行多类此。尝有一诗人。访见华西先生。华西先生与之游溪树下。思欲以酒待之。顾山中无可沽处。先生适远出。间客之至也。路沽一壶而归。华西先生喜甚。识之于诗曰。邀客秋阴窈窕深。若无尔榼负如今。其先意承顺多类此。华西先生幼学于华玉辛公。辛公无后。华西先生为置田一区。省护其坟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3H 页
墓。又欲谋诸辛氏。为立后图。先生周章十数年。竟得螟嗣。出付公文。求婚备贽。使之迎相。既又略给财赀。以树其家。华西先生悦曰。吾于华玉乎。庶乎其无憾矣。华西先生尝以田土。分给诸子女。各有等次。而以次女婿口多食少。无以加给。有悯恤之言。先生闻之。辄以自己稻塍。分割与之。其顺适亲志。多类此。华西先生尝曰。吾儿常时。必欲竭力。将顺吾志。虽未可以遽言乎尽子之职。而欲其尽之之心。则盖有之矣。就此数事而推之。先生之孝。不但是口体之养。而深追宗圣之志矣。其处兄弟也。友爱笃挚。唱和埙篪。湛乐不替。教导文行。诚勤俱到。规画产业。慈惠周至。姊氏尝寡居而穷。迎致同爨。教子嫁女。费尽心力。终使成家焉。弟妹尝患疠。辄躬率出寓。扶将看护。不以为畏。如古庾衮之为者再矣。然亦未尝一受其染。人以为诚意之感神。无古今之异也。其待宗族也。敦厚出类。推近及远。赒恤备尽。尝捐家财。刱立义庄。依范文正之规。而嫁娶丧葬。俱有赡给。其接人也。忠信透彻。疏密无间。表里一致。贤愚贵贱。皆得其驩心而狡伪暴慢。亦输其诚恭。赒穷恤贫。无所不至。尝有丧而贫不备敛者。辄货夜壶一口。以助赠隧。疾病患难。殚力相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3L 页
救。或值财罄。则虽日用器具。辄随手出贩。以伸情义。有笃志向学。而贫不自给者。或割粥分衣。或设馆接眷。以遂其志。平生未尝言人过恶。然其于诐淫之际。必正言无回互容贷之意。以此往往被人訾谤而不悔也。其御家也勤俭克尽。每鸡鸣而起。指挥家众。分理职事。矻矻无一人游惰者。稼穑蚕麻及园囿大小措置。董率婢仆。日有所事而体其情。加以宽舒。家业之传来者。勤力其中。仅足免饥。未有剩馀。而内外浩费。殊难勘过。然才局超伦。法规画一。恒业有馀裕。而于大体之养。不至伤害也。其所以自奉。则极其朴陋。人所不堪而处之泰然。尝曰今人有志于学者。于生产常全然阔略。致得无限病败。毕竟至于犯义伤廉者滔滔也。古人穷格之学。何尝若是。此虽小事。所系甚切。且其治之自有道理。自有节度。只得随事尽分可也。其接邻也。爱恤诚深。尝忧峡里残户。有乏粮失农之虞。用朱子开粜社仓之意。设一小仓以赈之。推本古制。参酌民情。其规摹条画。要之可以推之。天下以资应给。尝岁值歉荒。全村饥骚。逐日两时。煮粥与吃。或通计一旬。粥米逐旬首日分给。俾免沟壑之患焉。其立身也严毅宽大。处事也公平正直。日用动静。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4H 页
不踰防闲。尝少时出入场屋。循蹈规矩。一不放过。尝曰科举出身。事君之初头路径也。若欺君犯法。诡遇而获之。则虽异日成九合一匡之功。君子之所不取也。及中司马遂废举。或入城值科日。则必出外经宿。尝过一友人将宿。及夕闻家内有巫事。痛责其人而违之。宿他人家。其嫉恶之严如此。尤严于色戒。后生时游洛。有一冶淫。乘夜挑之。辄正辞拒之。又将卜姓。有以孀妇荐之者。却之。尤于邪正之际。极力扶抑。尝曰今之辟洋学者。须宜急于孟氏之辟杨墨。然后可免禽兽之归。孟子之时。儒与杨墨。其事迥殊。人人易见其不是处。而又无通货色之说。可以诱说愚夫之欲矣。今之洋学。有不然者。故虽冠儒服儒者。犹不免衣其布。食其味。用其器。浸淫陷溺。而莫之觉悟。见于外者已如此。况乎心术之微。安得不与之俱化也。甚可惧也。或谓洋胡在西之极。其于东之极何。先生愤然曰。举世皆与之通工易事。非比邻。其能然乎。今此云云。正如厝火积,薪。寝上而为安者也。不智孰甚焉。尝与人言。雄辩竭论。明白痛快。闻者无不神爽心阔而信服焉。于 本朝先正。最尊尤翁。尝曰世多以尤翁未免有英气害事处。然吾则以为衰涩之世。帖帖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4L 页
无骨子者。想象猜度之言也。以孟子之亚于圣者。而犹有此等气象。尤翁安得无些少这般气味也。至若以狗尹等语。举皆归之英气害事。则是不识尤翁者。人有戏之曰。尹若在龙洞。则亦可以龙尹称之乎。先生遽应曰。假使居龙洞。则不以龙尹称之。在狗洞。则以狗尹称之。于此可见嫉恶之严。不得不如是也。是乃所以为尤翁。此非帖帖者所可知也。盖其胸次磊落。言论高尚者如此。隐居山林。一切名利不留于心。似若与世相忘长往不返者。而其济世之策。救民之方。未尝一日而不讲。尝曰舍井田而论治者。皆苟也。盖治天下之具。只是规摹法度而已。规摹不定。法度不立。厚薄不齐。凹凸不同。而天下不可得而均平矣。尝有中原有事之报。中外哗然以虏骑渡江为虑。有为防御之说者。先生曰以余观之。今日汲汲之忧。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只思防外而不思所以内修之策。是失先后之序矣。所谓内修者。不过曰得人心安民产而已。革科弊。清仕路。除贪吏三者。得人心之要也。釐还弊。正军政。均田制三者。安民产之要也。人心归向。民产坚固。则国本立而外敌有不足忧矣。有为避难图生之说者。先生笑曰。何不思举国全活之策。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5H 页
为此独全之计也。安见著棋者全局皆死。而一点独生乎。先生有经事综物之才。又长于算数。世之号能吏者。一与之接。辄叹服谓以林下读书之士。可以委之军国机务者。惟于公见之矣。然卒不能达而兼善。则惟是发明斯道。启牖来学。实有所不得以辞其责者矣。夷考其事功之最著者。则尝因家庭之意。谓朱子圣人也。其言一句一字。或有所晦。则害流于生民。𥚁及于后世。且 皇明以来。天下之学。三分五裂而独我东土。专主朱子。退溪先生注释节要。而宋子演而通之于大全。农岩先生以后。注家因而相踵。或详或略。其功甚大。不可不裒辑而表章之。况今贤泽寖远。异说交乱。而古注之支离纷挐。得售于海外乾净之方。则其事尤不可缓。顾其为书。编帙既广。又散在巾衍。竭力求之。四五年间。聚合得三十馀家。依大全本文。次第汇编成书。以宋子劄疑为主。而并取诸家之书逐段分附。如语孟精义之例。凡七十册。名曰朱子大全劄疑辑补。又删烦就要。补以按说。别为集劄二十册。盖其纲领大旨。质之家庭。而考据之博。训解之精。皆先生之功也。吾东上下数百年。精华命脉。尽萃于此。可为读朱书者之指南。而虽粗解文理者。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5L 页
劳于冥擿而得其门矣。此千古之大业也。先生之平生精力。尽在此书。而道学行治之得力于此。亦不可诬也。又于宋子书。钦崇服习。亚于朱子。尝草创劄疑编辑节要。而未及卒业。殆为斯文之恨也。至于天文地理。历象筮仪。无不洞观其妙。而作辨以明之。于文章有天才。操笔立写数千言。率多鉴锵璀璨。梅山洪文敬公。尝持先生简牍。语人曰。某甫之文。声出金石。此可知其见许于一世。而少尝有意于作家轨范。及读宋子书。又推而上之。专门朱子之书。则磨砻圭角。韬晦文采。浑浩流转。条畅精密。粹然一出于儒家本色矣。于诗律。措辞典雅。称物芳馨。风致弘远。意味冲澹。出于自然而无艰难劳苦之态。其咨嗟咏叹之间。一出于情性之正。于笔札。亦有不学而能者。八岁。隶书堂额大字。画力遒劲。间架缜密。骎骎乎名家而遂弃不治。但致其敬谨而已。性好閒静。其读书编摩。朱劄之役。多在萧寺。如恒阳之高达双溪。嘉陵之悬灯。绿骁之玉水。奈城之禁梦。俱有遗迹。又爱佳山水。以匹马片艇。东登枫岳。南溯湿江。西游松京。又南入清州之华阳。或泻壮怀。或致旷感。或寓羹墙之慕焉。忠义慷慨。每历前人殉节地。辄咨嗟不忍去。尝入越中。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6H 页
遍赏诸楼阁。读板上诗文。至说 端庙时事。流涕被面。不能成声。虽于史传中遇古人伏节死义处。亦然。尝见日食。既不觉失声恸哭。华西先生尝曰。吾儿平日。便以死于国事自励。若其出当世路。则必能允蹈矣。所著有文集七卷。朱子年谱拾遗,海东渊源录,饮礼考證,昏礼备要,律吕解,湿游录等书。藏于家。 哲庙壬子。承华西先生命。就洪川之三浦。经纪小庄。尽室而东。谓其地宽旷。可与同志。讲学明农。拟将画田讲井制。筑坛行饮礼。头绪略定。翌年癸丑三月。作故山省坟之行。行到洪川甲吉山中。马惊落伤。以二十九日。卒于客馆。享年四十二。疾甚。犹告后生以勤力读书。与傍人说籴弊到极。民不聊生。娓娓不已。其临死。从容又若此。华西先生。省视其落伤处。长吁一声曰。始吾以某也。谓忽渊冰之戒。今平地。被款段所坠。便至于死。则非渠之罪也。吾无憾矣。士林闻者。莫不气塞。至今五十年。道盛德者。犹多流涕。以四月日。葬于檗溪后麓。越十一年甲子九月。移葬于溪南盘谷申坐之原。配孺人宁越辛氏。锡琏女。白麓应时之后。先先生八年而甲子六月二日生。后先生十一年而甲子六月一日卒。墓祔。夫人宽厚柔顺。优有妇德。无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第 376L 页
育。取季弟塑子钟亿为后。钟亿生一男一女。男承祖。女适李范容。承祖子达和。女适朴寅圭。呜呼。先生以明通之姿。生大贤之门。才尽经济之具。学具天人之妙。纵不能进而有为。使斯民蒙其福。退犹可以传学明道。以施嘉惠于无穷。夫何天既示之兆而不畀之以寿。终与颜渊伯淳。同贻千古之戚。是无乃天理之舛耶。抑所谓命数者使然耶。虽然。其言行德业之略见于遗编者。犹足以裨世道而淑人心。则后之君子。因此而求其体用之全。亦可以知其为间世豪杰之才矣。呜呼。是尚可以慰后人之思也耶。窃念益铉丱角。趋拜于老先生之门也。见其高山大海嵩深而不可测。而退而见先生洞洞属属。善继善述。不出家而得斯文之传。窃以为孔门之子思。沙溪之慎斋。幸复亲见于今日矣。既而见先生之早世。益痛时运之否。而吾道之穷也。今承祖以状德之文来嘱曰。详吾祖者。莫如公。愿有以记之。盖先生之德之功。以华西先生故反有所掩焉者。然其实有不可泯者。则秉笔者自当大书特书。不一书而止也。遂就其家状。檃括如右。以俟知德者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