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x 页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碑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4H 页
忠臣朴公两世㫌闾碑
盖当我 宣 仁之际。南夷北狄。后先侵轶。 庙社生灵。凛若缀旒。于斯时也。内无民社之责任。外乏尺寸之长技。赴汤火履锋镝。竟以身殉而不悔。使东韩大义。振于华夷者。寔文烈公赵先生锦山之役。与夫江都诸公死义之力。成败利钝。不足论也。由是言之。伊日之执水火役。在卒伍间者。宜皆可录。况简在从事之列。而与主帅同其死生者乎。湖西之燕岐忠孝洞。即密阳朴氏菟裘之地。丽朝有讳刚生。官赞成事。号萝山耕叟。为最著。中叶以降。寖以衰歇而不替者。忠孝也。以武举。职参军。号樛亭者。尝受业于赵先生门下。壬辰上党之战。与先生协力讨贼。卒以致命。参军季子主簿公承袭庭训。丙子虏变。与兄元谦,仁谦,礼谦。为兵马节度使李公义培从事。俭川之役。厉气巡城曰。吾父死于倭。倭与胡虽不同。其为我国不共天之贼则一也。报父雠雪国耻。不亦可乎。争为先锋。所杀伤甚众。竟以兵少力弱。为贼所逼。与兄三人。同日并殉。世谓两世五忠。 英庙丁卯。 命㫌其父曰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4L 页
忠臣通训大夫汉城参军朴天鹏之闾。子曰忠臣通训大夫军资监主簿朴义谦之闾。自是儒贤士大夫。多记实以美之。噫。两世节行。可谓发露无馀蕴矣。传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朴氏有焉。参军十世孙相奎。闷先徽之易就晦昧。将改建㫌闾。兼竖小碑于其前。为久远计。丐余一言以识之。余谓两公名迹。视赵先生,李忠壮。虽隐显微著之不同。抑所仗大义。则将与天壤俱弊。岂区区笔端所可低仰。但使后世之张皇虏情。贩君卖国。暋不知畏者。有见于此。则庶将羞死不暇。是亦岂不为风化之一助也欤。若其细行之可书者。诸公之叙述已尽。无容赘一辞云。
清川祠遗墟碑
务安治南甑峰之下。旧有清川祠。享高丽太师,武烈公裴玄庆。监门卫上将军 赠兵曹判书裴均。开国功臣贞烈公裴克廉。参奉裴绘。俎豆弦诵。邑人共之。而其实裴氏一门之祠堂也。曩于毁院之举。一体沙汰。鞠为灌莽。而樵牧之啸歌踯躅于其上者。殆数十年。后孙奎缮,镒圭等。相与谋曰。吾姓僻在海隅。单寒蹇滞。纵不得比列于国中大家。其历世绵连。冠儒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5H 页
儒而不替家声者。宁可不知其故乎。实以祖宗积累培植。大者。功存 宗祊。泽反生民。小者。守身林樊。修洁行义而有本者然也。不幸堂宇废坠。蘋藻永撤。未克有同于观瞻昭明彷佛薰炙之日。而左右前后之溪山草木。尚不改也。且其精灵气魄。合萃一处。陟降洋洋。而俨临我后人者。犹夫古也。汉北千里。云仍布列。纳籍县官者。又不可数计而周知也。如是而将数百年院享旧址。任其泯没而不图经远。则决非后承绍述阐明之道。而祖先如在之灵。其肯曰余有后乎。于是琢碑以竖之。谋及不佞。俾述其所以。余谓大丘氏。自新罗以降。上下数千年间。名德耀于时。福荫垂于后者。既如是章章。而以至菟裘之地。俎豆之场。其欲十分保守于兽食抢攘之中者。又非馀人之所可及也。由是而讲明正学。敦尚行实。一如先王典章而不懈焉。则安知不为异日大来之基本。而古昔人创垂苦心。庶其不坠于地也欤。呜呼。甑山不颓。清川不渴。则此石与之俱存。
宣传官 赠左承旨李公殉义碑
呜呼。此长城府西十里莘岘。故宣传官李公学承殉义之地也。曩在甲午。东贼猖獗于湖南。连陷郡县。所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5L 页
过人民。殆鱼肉。朝廷差洪启薰。为招讨使。将兵击之。公以壮卫营队官从戎。留阵灵光。时贼徒数万。盘据长之月坪。公领军二百人。为前锋。夹水而战。斩贼百馀。然寡不可敌众。而大军尚远。于是贼渡水。三面围迫。士卒遂溃。麾下士挽公请跳。公笑曰。丈夫死尔。不可临难而苟活也。挺然独立。骂贼不屈而死。即四月二十三日也。虽古之杲卿。何以加焉。迨其反葬。遌贼于路。至有剖棺刺尸之变。公之𥚁尤其惨矣。贼未旋踵。坠马自毙。岂非公精英之气。不随死而亡。有此灵验者欤。事闻。特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 命遣官致侑。录其弟道承。为金浦郡守。盖非独以慰忠魂于九原。实为万世树民彝为臣子劝也。至矣。乡之人士相与言曰。昔朱,宋两夫子。叙列忠义。虽微必书。如唐卫士李士龙之伦。亦皆著之简编。况以公节义之磊落而可无识乎。将立石以表其忠。寝郎奇宇万。倡其论。知府金星奎。助其力。儒生宋荣淳,朴万升。干其事。朴君以金汉穆所为传。北走八百里。徵文于不佞。不佞读之未半。不觉泪潸然下矣。虽在异世。犹可激昂。况并时同朝耳目所逮者乎。盖尝论之。人有五常。君亲为大。士有百行。忠孝为先。所在致死。分定故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6H 页
也。而苟非辨于义者甚明。养于中者有素。则仓卒危迫之际。丧失本心。而忽不自知。其所恶有甚于死者多矣。公以移孝之忠。常怀慷慨之志。及遭王事多难之日。终能蹈白刃。丧其元而不悔。所谓疾风劲草。大冬寒松者。舍公而谁也。天高地下。日月照临。阅千祀而不朽者。其惟李公之死节也欤。公字景习。 成宗王子景明君谥贞敏公讳忱之后也。中叶有讳齐衡。文执义。讳端锡文参判 赠吏曹判书号双壶堂。俱以清白孝行。享长川书院。于公为七世,六世。五世讳复渊武统制使。曾祖武副揔管应赫。祖通德郎厚址。考武郡守钟奎。公以 睿陵壬子生。今 上甲戌。登武科。筮仕武兼。历都判经佥壮卫营哨官。兼带宣传官。卒年仅四十三。铭曰。
舍生取义。是云大节。士方平居。罔不揭揭。变故临之。鲜能自立。公惟从容。内笃操执。成败利钝。所仗者忠。捐身为国。无愧苍穹。生行死归。 王心斯恻。何以赠之。银台显职。龙江不渴。英风俱长。刻词于石。昭示无彊。
雪谷先生郑公遗墟碑
呜呼。此丹城县文山之下。道川之上。即雪谷先生郑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6L 页
公捐玦之地也。谨按公讳保。官司宪府监察。慷慨有气节。逮六臣狱起。往省其妹为韩明浍妾者曰。公何往。曰。诣 阙鞫狱也。曰。公当为万世罪人。明浍闻之。即诣 阙告。 上亲鞫之。公对曰。常以成三问朴彭年为正人君子。故实有是言。 上命轘之。仍问此何人。左右曰。是郑梦周之孙。 上遽命减死曰。此忠臣之后。不可杀。遂流于延日。寻移丹城。付处于文泰村。服 上王丧三年以卒。事载国史及丹城邑志。 肃庙己卯。复 庄陵。㫌表六臣诸人。公亦 赠吏曹参议。 正宗辛亥。又 教曰。郑某忠节。可谓不死之死六臣。况以乃祖之孙。踵守家声者乎。先是因儒生丁载建,沈鼎熙,李衢祥等疏请。配食于宁越八贤祠。至是。又 命追配于龙仁忠烈院。 列圣褒崇之典。可谓至矣。后孙等不忍其水地废荒。谋及于不佞。窃惟庄 光之际。天命人心。已有所归。才露形迹。性命办焉。公以𥚁家单子。虑患畏约。宜不暇给。而乃出口气于刀钜鼎镬之前。凛然有不可夺之志者。苟非实见得形气之轻而道理之重。不能。信乎其所屈者短。所伸者长。而树风声于百世之远也。彼一时功臣辈。聘怪作威。罔之生。幸而免者。殆狗不食馀矣。是则公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7H 页
为于文忠先生。尤有光焉。而尤陶诸先生所眷眷致意者。莫非衰世之意。况此西氛充塞。礼义扫空。先王典式。不可复见。则其于平日杖屦遗址。建碑纪迹。以厉往来行人。而振发其忠义良心者。政可急而不可缓也。使公英灵而在者。其将曰余有后乎。是役也。前工部侍郎焕翼氏。寔主之。而焕祉,哲基,邦镕,祺永。有力焉。请文者凤基其名。铭曰。
文山峨峨。道水汤汤。山不颓水不渴。公名与之俱长。
高氏三孝四忠碑
康津县西距十里。有洞曰长春。济州氏桑梓之乡也。我 成庙朝。有县监守精。忠顺卫守俭昆季。暨忠顺卫曾孙处士命达。并以孝行蒙褒典。迄今数百年。乌头赤脚。炳临周道。世称高氏三孝。壬辰之燹。有曰梦龙。县监子。以部将。从霁峰幕下。锦山之役。中丸致命。曰台亢。忠顺卫孙。以本邑守城将。护卫 殿牌。至死不避。曰弘达。忠顺卫曾孙。扈 驾龙湾。始终效力。曰武全。县监从曾孙。举义之日。即以身殉。事定。尽录宣武原从勋。又谓之高氏四忠。事虽有微著。其秉心执义。固无逊于长泽家忠烈三父子之为。而顾后承单弱。墓无显刻。门不㫌表。词翰家记述揄扬。并无考据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7L 页
而寂寥一义录而已者。为可恨。然忠孝。天地之大经。一国而得一人。一世而得一人。犹难矣。况于一门四世。为父为子为兄为弟为祖为孙。锡类不匮者。岂无所本而然哉。盖高氏自三乙那始。凡十五传。高清高厚。来朝新罗。世袭星主爵。又三十世。当丽氏统一。高自坚。遣子入觐。又十五世。入本 朝。盖自得姓以来。至今二千馀年。上下七十馀世。谱牒所录。闻人达官。如仆射侍郎文忠文英。世不绝书。世所称大家显贯。莫之或先。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殆不诬矣。而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者。尤可信然。其附诸金石。垂示久远。诚可急而不可缓也。噫。居今之世。能焉者几。窃为高氏贺焉。请文者。忠顺卫后孙光日。邦瑞其字也。
西湖许公遗墟碑
此南原府西距华山之北。沧洲之下。山纡水抱。而曰西湖者。故西湖许公杖屦之地也。始本府西仓火。将移建。请卖其基址。公谓吾舍既在王土。焉用价为。因纳于官。中废而墟。阖境士民。一辞言贤人旧址。不可永认为公家物事而任其荒芜也。乃还之。噫。夫以韦布之微。遗韵馀泽。诵传数百年。寓慕起敬。如一日者。岂偶然哉。盖公以魁伟卓越之姿。兼好善疾恶之性。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8H 页
倚马敏速之才。为一时学士大夫所推重。到必倾盖。迎必虚座。愿与相交而无射焉。则即少屑意。青紫绂冕。庶可驯致。乃其志介石。若将浼焉。始也梧阴尹相公。荐遗逸。拟洗马之职。寻而朝廷欲委民社之任。则并贻书尼之便。翛然远引。退老江湖之上。终身无怨悔。是其高风清节。殆庶几乎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矣。然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方光海乱政。忠贤迸逐。斁伦之𥚁。迫在朝夕。则决非士君子进取之日。与其容易出身。而事莫追补于颠沛之境。宁固守林樊。全吾所性。亦公之微意所存。此又不可不知也。公讳憕。字和仲。阳川世家。生 嘉靖戊午。卒 天启丙寅。师牛溪成先生。平居俭约律身。一切声技芬华。不以经心。胸次洒落。如冰壶秋月。所与游皆一时名硕。如金仙源,郑畸庵,申象村,李延平,朴凤洲诸贤。尤其分厚者。所谓见其友知其人者。亦信矣乎。水地之不忍废荒。记迹垂后。政可急不可缓者。后孙洹。欲亭焉而未果。今其致力梁干。与有劳焉。请文者名栻字汝则。
学圃堂遗址碑
士生三代下。君臣契会。师友渊源。得如己卯盛际。则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8L 页
斯可以无憾矣。升沉荣辱。不须论也。盖当是之时。群贤汇征。赞扬至治。吁谟设施。少或参差。而乃其志伊尹之志。学颜渊之学。所以为尧舜君民之轨辙规模。则未始不同。故学圃先生梁公讳彭孙。即其一也。惜乎。天不祚宋。骇机一发。士林鱼肉。而中外无小学近思者。殆数十年。先生罢官家居。止远近学者曰。君不闻庆元党锢事耶。各尊所闻。无重吾罪戾为也。因杜门敛迹。反复圣贤之书。致力诚敬之地。晦养自修。没身无怨悔。今双峰里小溪之上。即学圃堂旧址也。距今数百年。阶础形止。依然如昨。所植文杏。亦且无恙。学士大夫。往往说当时事。未始不赍咨兴感。况于孝子慈孙。不忍其水地废荒。付诸金石。而为承先牖后之地者。其心岂有穷乎。所谓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者。梁氏有焉。然绍述先德。事之本也。守护遗基。事之末也。为其脚下者。不可阔略其末。而尤当致力于其本也。是乃为永久不替之道。而先生精灵。若有在者。亦岂不曰余有后乎。遂识之如右。谂于其后孙在庆甫。
孝子崔公两世㫌闾碑
兴城县西距宽閒爽垲。而里曰龙冈者。庆州氏平泉。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9H 页
类隐居行义。不求闻知。近有晚悟公侯庆。暨其子梧月公凤仪两世。以善事父母闻。乡荐于道。道申于庙堂。而达于听卑之天。 赠官㫌表。磊落相望。令人有感发兴起之势者。岂偶然而已哉。传所谓黄流不注于瓦缶。福泽不降于淫人者。其信然矣。顾二公行治。奇寝郎宇万记文。靡不该矣。又何假金石以重轻。然子孙之请。不于人而于余者。非以文也。为其老或有闻。而可徵于来世也。盖孝悌根于本心。求之则得。行之则至。初无古今贤愚之别。宜其人皆可知能。而父不能传子。孙不得以受于祖者。生禀有别。而教化风俗使之然也。况今人欲内溃。洋澜外溢。衣君食君。而大言不惭者。岂不是忠孝渊源。世臣巨室。而考其事为一切相反。其故何哉。心一差于几微之间。而缪以千里之远者如此。于斯时也。一事之善。犹可备录。况众善之兼全者乎。一人之孝。已极罕焉。况于两世趾美而言足听闻者乎。窃欲表而著之。以厉夫顽钝无耻之辈。请文者。荣涉,奎涉。于二公为孙若子也。
晚翠堂金公遗迹碑
岭东临瀛。士大夫冀北。山海秀丽。风俗淳厖。沧海力士。称古昔之生长。栗谷先生。钟河岳之精神。地灵人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9L 页
杰。讵不信欤。府北三十里。里曰新里。即古晚翠堂金公薖轴之地。而曰访鹤亭,道泉斋,乐二轩。以其休官家居。寓兴山水而命扁也。曰洞鳖梨谷。以公孝感异迹。涂人耳目。而自相名焉者也。公讳应一。字德文。家世文行。望于乡里。考煖沙公讳景润。荫仕牙山训导。妣崔氏。寿甲其本亲。以 万历戊戌我 显庙庚子始终。在世六十三。 仁庙庚午。擢明经科。寻除栗峰察访。在官三年。随礼歉。节赋税。矜鳏寡。恤穷乏。孝以教民。民皆感化。至立石颂之。公孝友天植。幼读小学。至冰鲤幕雀事。始疑其虚言。乃沉淹良久曰。此岂人为孝。出天性。天乃感应。长老咸称异之。至是以亲老辞归。园种菜。池养鱼。以供甘旨。建塾授徒。植松莳梅。咏诗见志。扁其所居室曰晚翠。盖亦托于迟迟耐寒之意也。训导公患咳喘。药不奏效。医言求蜂房。和石灰煎服则神验。时值冬节。即携筐锸。冒雪索于石堆。尽日触寒。手皲足冻。顿忘劳苦。终不得焉。如是三日。又晨往号天良久。忽有雄雉作声。飞于十步许石碛。乃呵手往视。猝有蜂。螫手而过。因得石灰于厓角小礌。又有蜂房悬于石壁间。取以煎进立效。又于一夜气息奄奄。而思梨之酸爽者。乃往西谷一泉上梨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0H 页
树之下。扫雪涕泣。呼祝不止。忽飞泉淙淙于树下。有一鳖含梨而出。取而嚼进。肺肠堙郁之气顿祛。时人咸曰异矣哉。及丁忧。过乎哀。居必绖带。御不酒肉。临祭作孺子慕。如袒括日。朔望必展墓。手植松楸。樵牧以为孝子植。戒勿剪伐云。呜呼。以若行义。不得蒙㫌表貤赠之典。而寥寥数百年者。可慨也已。后孙演达踏趼远地。属余金石之役。不容以老耄辞。因系之辞曰。
岭之东海山明丽兮。宜乎隐士之盘旋。自受天以孝始终兮。推之百行验其贤。
芝山祠遗墟碑
维光州牧西距二十里。有永思亭先生崔公亨汉衣履之藏在焉。向前数十武。毁础颓垣。鞠为灌莽者。即其俎豆旧址也。粤若 成化年间。公以殿中御史。出监玉果。报政三载。化被一境。尝筑咏归亭于县东隙地。咏志观物。以自适焉。乡人士怀其德。因以为遗爱祠。岁时荐享。后以河西金文正先生追配时。位次先后。论议歧贰。遂移建于此。主享文昌侯孤云先生。又谓公兄菰庵公云汉。药圃郑公吾道。皆乡先生之可祭者也。从而配食。而曰芝山祠者。殆百馀年。今 上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0L 页
初服。为用事者作俑。上自 皇庙。以洎额院乡祠。一体遭焚坑之厄。此其兴废大略。后孙等赍痛含冤。久而愈新。相与谋曰不可使祖灵陟降之地。任其泯没而无徵。遂伐石以碑之。问刻于余。窃惟公之始终。载在史乘。作家阐扬。后先相望。可传之百世而无疑。何庸赘焉。第当天地蔑贞。彝伦晦塞之日。无以见人心之难诬。而天理之常存。则是役也。诚可急而不可缓也。因叹息而书之如右。主事者。相景,基泷其名。
龙渊祠遗墟碑
今 上初服。罢国内书院。三嘉之龙渊祠及焉。祠乃永慕斋先生李公妥享之所也。李氏在丽朝甚显。门下侍中作臣。为恭悯王国舅。有孙曰榅。官中显大夫典医监正。永慕。其号也。少而好学。与郑圃隐,李遁村诸贤。为道义交。阐明儒术。排斥佛教。亲老。退耕于野。家素窭。难以为养。天监孔昭。诞降嘉瑞。南冥曹先生记其事。谓俭德林泉。不以禄荣。唱磨诸贤。辟邪扶正。志可则而学亦淳矣。帝眷于诚。赍降玉粒。五十庐墓。终身而慕。孝既至而行又笃者。此实录也。后孙等相与谋曰。吾先祖俎豆于此。垂近二百年矣。蘋藻馨芗。今不可徵其彷佛。而裔孙之支分派别。布濩于一境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1H 页
之内者。无虑千计。皆以永慕为祖。哀敬所兴。有同萃假。闇而不章。曷以诏茫昧而饬悠久。于是伐石为碑。问记于余。余惟孝子致感。如冰鲤雪笋。古亦有之。而至若皇天眷佑。孝子终养。感动一时之耳目。垂炳百世之久远者。自载籍以来。未之或闻。则所谓天未始不为人。人未始不为天。而流通感应之妙。不可诬也。为其脚下者。惟兴感反省。本之是务。敦孝悌之行。讲诗礼之业。交相期勉。无坠绪馀。则尽可谓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永慕公亦岂不曰余有后乎。李氏勉之。谒文者。仁锡,永锡其名。
孝子柳公㫌闾碑
三纲五伦。父子居先。众善百行。孝为之首。自生民以来。世无污隆。人无驯暴。而卒改易他不得。殄灭他不得。所谓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秉彝也。慕轩柳公演。字圣化。善山世家。 穆陵朝有眉岩先生。以道学节行。为士林领袖。寔九世显祖。芝根醴源。有自来矣。公平日以善事父母闻。乡荐于道。道 启于朝廷。侈霜台之爵。申绰楔之典。词翰家叙述揄扬。又无馀憾。噫。以蕫召南之孝且慈。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声。而犹自见知于世者。赖有韩文公大笔。公之始终。视诸蕫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1L 页
生。未知其孰为优劣。而受报阐名。盖亦过之。是则士之遇不遇。有命存焉。亦非好子孙斡旋之力。又焉能容易周全若运掌然哉。吁其盛矣。公之事实。备载墓铭及㫌闾记。玆不复赘。姑论其天显民彝之不随时变易者。有如是云。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神道碑
  
左赞成金公神道碑铭(并序)
长兴府北二十里。溪山秀丽。林壑固密。而亭曰冬柏。故议政府左赞成金公晚年菟裘。西距数十武。负甲而封者。即其衣履之藏。据例当神道有碑。螭首龟趺而阙焉。未遑者垂四百馀年。十五世孙润珍。录其遗事。千里重趼。请文于余。余素昧典故。辞非其人而不获焉。则谨按公讳麟。字仁叟。系出西原。以新罗王子清州君讳锭。为始祖。考讳辉连。官同正。 皇明永乐壬午生。癸卯登第。隶属权知承文院副正字。由堂后起居。历吏兵曹佐郎。弘文馆修撰,校理。 世子侍讲院直讲。工曹参议。吏,户曹参判。司谏院大司谏。承政院都承旨。汉城府判尹。司宪府大司宪。户曹判书。至议政府左赞成。知 经筵春秋馆事。义州府尹。咸镜道观察使。此其内外履历。至若陜川,长兴。则曾以谏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2H 页
诤切直。见忤权贵而补外者也。及 庄陵逊位。恨不与六臣并命。遁迹乡里。杜门自靖。享年七十三。而卒于 成化甲午。贞夫人吴氏。籍文义。考仁富。李氏籍广州。噫。公早擢巍科。历事三朝。服官内外。致位崇秩。意其言行功业。必多辉赫可观。而文献断续。其详有不可考。惜哉。虽然。出处。君子之大节也。国家化理之盛。莫尚于 英 显二陵。而公以此时显。世道人事之变。莫惨于癸丙。而公以此时废。进退皎然。且其以金东峰,南秋江。为知己师友。至与门生知旧。讲论春秋而曰。士之处世。以皋,夔,稷,契之业。导其君于尧舜之道。可免后世之责云者。尤以见交际之正。自任之重。一脔可以知全鼎。一羽可以知全凤。又何必多乎哉。顾世代遥远。后承寖微。 朝家无易名。墓道无显刻。其收拾梗槩。垂诸来后。可急而不可缓也。玆就本状。略加点窜。附以妄见。强引太史公传留侯,荆卿。徵诸画工药医。以谂来世云。铭曰。
宁其愠于人。不容其道之枉也。宁其屈于身。不忍与时而往也。虎溪之西。有亭翼然。地垲爽也。生乐其游。死铭其丘。弥百世而流响也。
平壤庶尹 赠吏曹参判黄公神道碑铭(并序)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2L 页
故平壤庶尹塘村黄公炜。字子辉。其先长水人。始祖新罗敬顺王驸马讳琼。入我 朝领议政翼成公讳喜。相 三朝致太平。配食 世宗庙庭。其玄孙 赠左议政讳允恭。生忠清兵使 赠左赞成武悯公讳进。壬辰倭燹。为国家立大节。世称晋阳三壮士之一。是生巨济县令讳廷说。娶庆州金氏。生员克修女。寔公考妣。公以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七月四日生。师事慎斋金先生。得闻为学大要诸先正绪馀。行谊文学。冠绝士类。如李完南,赵浦渚,安牛山,李玄洲诸公。皆处以畏友。癸酉。中司马。丙子清入寇。 大驾幸南汉城。公时在南原。奋起草檄。布告一省。旬日间。得兵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人。粮三千三百十一石。驰到公州。为召募使郑公弘溟别将。领军至果川。与贼遇。斩首数十级。已而闻媾成。罢归。丁丑。除 章陵参奉。戊寅。设庭试取士。以南宋时事为题。公对策。有不幸卖国之奸。首倡和虏之计。谁为陛下画此谋。百世之羞辱难洗等句。主试者。擢置巍科。而大为时宰所不悦。由成均馆典籍。迁礼曹佐郎。为司谏院正言。时清阴金文正公以斥和大义。为群不逞所齮龁。论议峥嵘。公慨然叹曰。吾职在言官。岂可已乎。于是草启数百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3H 页
言。极论之。且及铨官南以恭挟诈牢笼。状未及上。凶人李烓等。同在台阁。瞰其机急。先出狙击之。并诬巨济公任乔桐时干涉绫昌狱事。巧织疑似。横加不测。公遂递谏职。己丑。 孝庙御极。登庸才俊。起公废籍。为咸镜都事。使覆审境内水旱灾伤。公陈情辨先诬。条畅恳恻。有足感动人者。事下该曹。回启其十分冤枉。公感激承 命。竭力求民瘼条上之。一方之民。赖不颠连者。甚众。壬辰。除平壤庶尹。律己以简。御众以宽。民方望治。而公已病矣。以甲午四月十三日。卒于乡第之正寝。享年五十一。时名士大夫。咸诔挽以哭之。惜其用之未究也。公符彩秀朗。议论慷慨。制心处事。动慕古人。绝不与时俗俯仰。每言吾于人。无所不容。惟勋贵权倖。畏避如暑月粪溷耳。沈器远金自点子鉽。皆与公有旧。屡致意而公终不肯一觌。尝与泮儒。疏请栗牛两先生从祀文庙。横议傍出。疏斥甚悖。时有别科。 上命罢馆试诸儒。皆赴他所。独公数人。不动。公少以文辞鸣。晚益好性理之学。每鸡鸣而起。终日危坐。俯读仰思。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四方学者。至者甚众。时或以龙门譬之。及夫甲申以后。则痛华夷之无主。愤冠屦之倒置。恒燕居壹郁。感切风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3L 页
泉。有我生靡乐之叹。此其向背明直。好恶严正。虽根天赋而学问之力。亦不可诬也。葬在府西三十里福岘负亥之原。 健陵丁未。配食于枫溪祠。 仁陵甲午。追 赠吏曹参议。今 上壬辰。加 赠参判。 命㫌其闾。录用嗣孙。门中子姓。咸萃瞻扫。愀然兴感曰。不可使百世之后。不知是祖之宅也。伐石为碑。问铭于余。余人微言轻。顾不堪任人金石事。然窃念公之志。虽不得行于当时。而其气节树立。可与古仁人烈士。同条而共贯矣。况今人风士节。日以卑下。重以天地闭塞。蹄迹交横。欲求爱君忧国。轻势利重名义。如公万一者而不得焉。则表见前辈奇迹伟行。用寓高山景行之思者。余素志也。遂不敢终辞。按状而叙次如右。配 赠贞夫人南原杨氏。生员时益女。温惠寡言。居贫不戚。公每心安焉。生与公同年。卒后公十年。墓合祔。举四男。长俶龟。以遗逸荐。授参奉。官至察访。次命龟。次信龟。有学行别提。次任龟。监察。录保社原从勋。一女适士人徐楦。孙男五人。女四人。来请铭者。都事莹龙。显其八世,九世孙也。铭曰。
长川华阀。世笃忠贞。公绳祖武。不失显名。早业文章。驰骋艺园。晚学性理。周旋儒门。北虏匪茹。 大邦为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4H 页
雠。公奋布衣。义秉春秋。群小射的。君子被谗。公在薇垣。独启囊函。盻彼权倖。不啻臭恶。守正不挠。俯仰无怍。薄言牛刀。曷展所蕴。天不假寿。士林涕抆。厚施之报。百世可俟。 貤赠绰楔。光生闾里。福多之原。寔公攸藏。我铭牲系。昭示无疆。
兵曹参知 赠吏曹参判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当宁二十八年壬辰。湖南儒生黄元龙,朴海宽等。上言。先正赵文烈公锦山之役。带方义士李润与七百人者。同时立慬。事载义录。不啻丁宁。而迄玆数百年。未蒙褒典。非只有憾士林。抑亦 盛朝欠事。启下该曹。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据典。当螭首龟趺。揭诸墓道。后孙钟元东雨。以状问铭于不佞。谨按公字存中。其先庆州人。历丽洎我。奕世簪组。高祖侗。监察 赠吏议。曾祖吉安。司正 赠吏参。祖堪。监司。考周臣。县监。莅官御家。甚有法度。妣安东金氏。县监孟諴女。举丈夫子七人。公居第四。自少志尚远大。不屑举子业。读书至忠臣烈士临难致命处。未始不三复激昂。丁内外忧。居庐尽制。服阕。往拜栗谷李先生于海州之石潭。先生叩其学。甚加称诩。寻以荐除 献陵参奉。迁转至兵曹参知。时东西歧贰。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4L 页
朝家不靖。乃弃官遁居龙城北秣川坊。扁其室曰退思。养閒劬经。若将终身。及岛夷荐食。 大驾西迁。则辄慷慨投袂而起曰。吾家世受 国恩。岂容苟全。奋义敌忾。此其时也。因纠合同志士子。若干家丁。驰往。与重峰赵先生阵合。效力于西原。再战至锦山。竟以众寡不敌。力屈而殉节。即壬辰八月十八日。距其生嘉靖甲午。年。五十九。用衣冠葬。舍人洞负子原。噫。草野閒散。不忍恝然于国家之急。而毕义愿忠。尚如此。彼谓义旅之不利官军而多方沮挠。故误师机者。殆狗不食馀矣。夫人顺天金氏。思吉女。墓合祔。男天行。佥正 赠户曹参议。孙熙。佥正无嗣。点。 赠教官。曾孙志皋,志卨,志益。 赠教官。志说,志奭。俱以学术称。铭曰。
侃侃乎其亲上死长之心。凛凛乎其舍生取义之烈。求诸古昔。盖难多得。公乃实践。庶不愧怍。有屹者碑。大书深刻。后来百千。昭示无极。
工曹判书贞海君白公神道碑铭(并序)
我 中宗大王。以仁孝恭俭之德。有拨乱反正之举。时元臣,首将。暨至乡士,大夫。凡心于王室。共济时艰者。可历历数矣。白氏贞海公。其一也。公讳寿长。字彭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5H 页
祖。远祖高丽成均进士讳挥。传至平章事讳天藏。封水原伯。白之贯水原。自此始。六世至吏部尚书宝文阁大提学讳庄。号静慎斋。师事圃隐郑先生。丽社屋。入雉岳山中。没身自靖。事载国乘。高祖讳云升。礼宾寺副正。曾祖讳禄守。县监。祖讳绘。司饔直长。考讳孟夏。县监 赠判书。妣贞夫人公州李氏。参奉希信女。成化十七年辛丑。举公于长兴里第。禀姿绝伦。年才成童。工文艺。善骑射。众皆推之以需世之器。 弘治戊午。魁谒圣虎榜。即拜军器寺主簿。寻为永兴通判。移乐安郡守。所至有异绩。民皆颂之。入为训鍊院正。时燕山在位十年。淫虐日甚。民不堪命。朴元宗成希颜等。密建易树之议。顾缓急无可得力者。使柳顺汀言于公曰。吾辈斯举。诚万不得已。君如袖手。奈 宗国何。生民何。公始惊中疑终而犁然曰。诸公之议。是也。乃与崔汉洪郑元谦李成彦辛允文朴永文张挺洪景舟等七八人者。约为之期。武夫健士不期而至者。以数百计。是日夜。朴元宗发五卫军卒。结阵光化门前。令公率诸壮士。前进。时阙门闭。公举足躅门。门钥自开。乃率百官。诣差备门外。禀 王大妃曰。属玆天步艰难。国势缀旒。臣等夙夜忧惧。罔知攸济。今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5L 页
晋城大君威望宣著。中外归心。愿定大计。 大妃答曰。是人岂堪重寄。世子年且长。可继立。又启曰。群臣议已定。不可改易。于是备法驾。迎 中宗于私第。即位昌德宫之勤政殿。即 正德丙寅九月丁丑也。天日重明。人心胥悦。事定。封元勋以下。 赐秉忠奋义靖国功臣之号。公居三等。会湖南荐饥。滨海尤甚。朝廷荐公为珍岛郡守。至未一年。措置得宜。流民还集。上闻之。 特赐南部薰陶坊瓦家一坐。以赏之。 命居畿内。因历舒川,兴海。至长湍都护府使。内迁为训鍊院都正。乃上表陈情言。亲年七十一。子不从政。古之制也。愿即归养。以伸乌鸟之情。 命升资宪大夫,工曹判书。封贞海君。使食禄邑,伴倘,奴婢,邸吏。并依例。遂营老菟裘于海仓之小岛。绝口不道往事。混渔樵诅鸥鹭。逍遥放旷。若将终身。至若御家众训子弟。斩然有法度。恒言谓惕念效死国社。无添奸人门下。以坠家声。盖其眷恋 君父。老而不衰者如此。享年七十三。以癸卯三月干支。卒于正寝。讣闻。 吊赙如例。礼葬于舟山西麓坐癸之原。配贞夫人光山金氏。参军用砺女。墓祔右。男世雄。县监。庶子世任,世均。县监男珩。直长。瑚。主簿。女赵璜。直长男承宗。直长。承吉。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6H 页
主簿。后孙厚寅亨一亨福。以公家状。请余为墓道之文。噫。以謏见寡闻。尚论数百年前。亦已难矣。然即此想像。则公以已显之功。居必得之地。若随众俯仰。致位三公。反覆手耳。乃早年远举。逍遥自乐于烟霞山水之间。而无所怨悔者。其非所养而能然乎。可书也已。铭曰。
康献垂统。圣贤六七。一人不率。典刑斯覆。 龙兴晋邸。万夫拭目。公于其间。乃宣乃力。厥或信疑。事面顺逆。循名责实。义重社稷。 王若曰咨。嘉乃丕绩。何以酬之。土田臧获。众皆营营。我心介石。翛然敛退。于海之曲。优哉游哉。庶几无斁。温温其德。蹇蹇其节。循始迄终。于何愧怍。有郁佳城。舟山之麓。刻示贞石。过者必式。
华西李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先师华西李先生易箦之粤三十一年戊戌。门人月城崔益铉。以重庵金公平默状。为牲石之文。授先生曾孙承祖而刻之曰。呜呼。天之忧患斯世。可谓至矣。夫世不能无治乱。而其乱也则必生一大人君子。而拟其时以为已乱之本。周衰生孔子。宋 明之末。生朱宋两夫子。是其验也。及夫西邪横行。将有翻覆天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6L 页
下。鱼肉生民之𥚁。则必生我先生于海外东偏之邦。俾任攘斥之功。而为万世一治之基。呜呼。是岂偶然而已哉。先生讳恒老。初讳光老。避 哲庙私亲嫌名而改之。字而述。世居杨根之檗溪里。里在青华山西。故学者称华西先生。鼻祖曰匆言。佐高丽太祖。以开国勋。封碧珍将军。子孙因籍碧珍。世有显人。至我 成庙之世。有讳约东。以经行清白。文武全材。仕至知中枢。谥曰平靖。于先生为十世祖也。曾祖讳泰亨。知中枢府事。祖讳圣复。 赠吏曹参议。考讳晦章。号友鹿轩。 赠吏曹参判。两世荣 貤。以先生贵也。妣全义李氏。讳义集之女。以 健陵壬子二月十三日生。先生祖妣申夫人。素有识鉴。抚曰此儿必大吾家。可善教之。稍长。自能知学。友鹿公知为远器。手书白鹿洞讲规而与之。九岁。有一长老言。天地间。只有一个气。先生遽曰。恐只是一个理。满座大惊。幼治举业。赴泮试。声誉大振。有时宰。使人相要。先生不悦。即日东还。既胜冠。入砥平。拜竹村李先生友信。竹村叩其所学。曰。吾畏友也。遂倾倒论说。先生自此。益闻义理之要。 纯庙丙子以后。连遭内外艰。服阕。尽弃俗学。专用力于求仁为己之工。远近闻风。翕然尊之。负笈而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7H 页
至者。日盈其门。时先生年将三十矣。益收敛不形。足不出洌水以西一步地。戚臣有欲引为己用者。严辞斥之。遂不敢复言。 宪庙庚子。别荐经行之士。铨曹以先生为首。授 徽庆园参奉。不就。日与学者。讲服经礼。尝定学规。用朱子读书次第。排课严密。每月一会。会者常百馀人。先生与诸生讲说。神采动人。遇义理肯綮处。辄揽物取譬。剖析痛快。如生龙活虎。以故虽蒙学钝根。莫不耸然神爽。有所感悟。又著讲戒一通。每讲讫。令善读者。抗诵一遍。戒凡十数条。其卒以北虏毁裂衣冠。西鬼蛊惑心术。当挺身立脚。明心张目。不坠圣贤之教。父祖之业。惓惓而提谕之。壬戌逆狱。先生名出乱招。先生不辞庙而就囚。供对明白。言辞从容。事寻已。甲子。今 上即位。大臣筵白行义。由掌苑署别提。转全罗道都事。连授司宪府持平掌令。其为持平也。先生以屡叨 恩命。不可泯默无一言之辞。即治一疏。乞刊仕籍。附陈心学说。以为初服贻命之地。既而径递不果上。丙寅洋寇。陷江都。留守李寅夔。张皇贼势。弃城而遁。时恬嬉日久。不识兵革。百姓皆鸟兽散。士大夫有或言乞和。又或言去豳者。庙议请召先生。即除同副承旨。有 旨促召。先生业欲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7L 页
奔问。及闻 命。即到阙外。上疏辞职。附陈所怀。言洋贼可攻不可和。又言战守常经也。去豳达权也。常经人皆可守。达权非圣人不能。仍请亟下哀痛之 教。以鼓发四方之情。继言敬大臣。开言路。任贤能。远庸邪。停土木。去奢侈等事。以为如此然后。洋贼可逐。国家可保。无土崩瓦解之势矣。 上优批。牌招不止。先生乃肃谢登对。袖进小劄。请 上勉学正心。建立大本。仍论节制将帅之非。寻升工曹参判。差政府堂上兼副总管。三上疏辞。时 上用先生言。诞告中外。以战守为正论。先生附陈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如罢土木。禁聚敛。从谏用贤。此所谓仁声也。又因前疏信赏必罚之说。以为怀利忘义。偷生苟免者。不可以不诛。时大臣三司。请诛寅夔。 上皆不从。故疏中及之。又言洋夷之𥚁。如洪水猛兽。若不拔本塞源。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凡服食器用。一有洋物。介于其间。则悉行搜出。聚烧阙庭。昭示好恶之有在。又以是警动于宫闱宗戚朝廷百姓而莫不从志。则身修家齐国正而交易之事绝矣。交易之事绝。则彼之奇技淫巧。不得售矣。奇技淫巧不得售。则彼必无所为而不来矣。此与诛捕征伐。本末相资。不可不加之意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8H 页
也。 上例批。先生见言不蒙施。即上四疏陈病。既递。旋除同知义禁府事。遂疏陈病状。申言役敛不息。赏罚失宜。禁绝洋物等事。亦 赐例批。于是士类。或咎先生轻身而出。言不用又不即退。使朝廷益轻贤者。先生曰。国家危难。有奔问之义。而以子思如某去。君谁与守。孟子有师命。不可以请之义观之。则寇退之前。遽尔告归。终有所未敢也。既而门人梁宪洙。以巡抚千揔。击贼于鼎足山城却之。报至。先生留疏。陈惩毖之要。继请复 万东庙。晨出东门遽还。先生既去。国人莫不慨惋。前献纳朴周云。副护军朴奎瑞。皆上疏。请复备礼延致。 上不能用。丁卯。有经筵特进之命。戊辰三月十八日酉时。考终于正寝。是刻。有星陨地震之异。呜呼。哲人之萎。岂小变哉。讣闻。 赙祭如例。闰四月戊辰。葬于溪南鼎宝之西山巽坐原。先生尝曰圣人不忍恝然于天下之民。如仁人孝子。不忍恝然于父子兄弟之亲。以此知荷篑者。为忍人也。又曰。圣人在天下。一人不服其化。一物不得其所。如四肢百骸。有一处窒塞。便觉刺楚牵痛。于是究观成周之制。鍊达当世之务。虽穷居草泽。而惓惓以生民为念。每说凶荒流转之惨。至于泫然流涕。出入所憩。必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8L 页
询居民生理。闻有弊瘼。咨嗟不能去。尝患乡闾。粮绝失农。为设社仓以赈之。又以繇役甚繁。户有流亡。捐钱付本里。以资应给。谓孟子胸中。动不动不忘百姓二字。惟是无此本领。所以不能进于圣贤耳。又谓三代之后田制之近古。惟有限民名田。如丽朝之制田。皆属公而其弊至于佃户。至国朝。一切属民。则其流又至兼并。今欲更张。当用公田之法。又谓广储备荒。莫善于社仓。范民正俗。莫善于乡约。兵农合一。莫善于府兵。又谓守望之政。筑堡最善。我国海邑。尤不可缓。其论为政。未始不以任贤使能为先务。而培养人材之道。则在于罢词赋之选。复宾兴之旧。若言其大根本。则又在陈善闭邪。以正人主之心。此等蕴抱。见于讲说之间者。莫不致恳恻焉。先生才德既优。而少绝功令之累。不由师承。进道勇敢。方其专心致志也。穷昼夜忘寝食。俛焉孜孜。不知老之将至。然后知及而仁守。本立而德全。孝悌尽伦。忠信尽道。富贵贫贱。不能易其守。死生𥚁福。不能动其心。及夫年龄益卲。而充积益盛。则从容舒泰。而不见其生受。崇深广博。而不见其涯涘。犹以衰疾有加而道理无限。气欲易乘。而本心难保。亹亹乎如不及。谦谦乎如无得。惕惕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9H 页
乎没齿如一日。观其所至。盖亦安且成者。而测其心则可谓无穷已矣。盖其为学以小学家礼为本。以大学语孟中庸为主而后及于经史。循循有序。以为朱子孔子后一人也。故自经书笺注。以至大全语类。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继得宋子大全而读之。又见其洛闽全体。春秋大用。始终条理。实朱子后正宗。钦崇服习。亚于朱子。其门路之正如此。故其所以致知力行。而贯之以敬者。实异世而同符也。其论心明德。则常以程子明明德。明此理也。及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之训。启蒙心为太极。通书解人心太极之至灵等语。为定论。乃一言以断之曰。易者。合道与器而立名也。单指道一边。则曰太极也。心者。合理与气而立名也。单指理一边。则曰本心也。曰道心。曰主宰。曰天君。曰气帅。曰明德。曰本源。曰本体。曰天地之心之类。皆指理一边而言也。若以气之一本。湛一清明者。当本然之心。而释明德之义则失之矣。论太极动静曰。朱子分明言太极便会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若太极无动静。而动静专仰于气机。则太极沦于空寂。而气机疑于专擅矣。然则天地间。只有气机足矣。尚何待于太极乎。仍有诗曰。一低一昂鼓风板。争道机牙在板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19L 页
身。若问主张斯物者。上头元有踏机人。至于四七之论。性情中和之说。人物性同异之辨。皆前辈未决之案。而先生皆一言辨析。使同异得失。各极其趣。论帝王昭穆之序。则重承统而绝私属。论春秋尊攘之义。则辨夷夏而明向背。往往有前哲未罄之旨。而散见于文集者。班班可考矣。于易。著传义同异释义。于朱子书。有劄疑辑补及集劄。于程子书。有集疑。又因罗整庵困知记。条辨其谬。所谓困知记记疑者。是也。谓胡元秽华。续纲目大书称帝而予之。非所以严万世之防也。命门人柳重教。修宋元史纲目。削元统。依僭国之例。因言我东。自高丽渐有变夷之实。而其在神州陆沉。西洋昏垫之时。正如剥上一阳。又当表章于始。以昭布百代。示法四裔也。令每岁纪元之下。分注高丽之年。而附载国史之略。总名曰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又命金平默共之。整其书法。发其指趣。是数者。皆千古之大业也。谓中国之道亡。则夷狄禽兽至。北虏夷狄也。犹可言也。西洋禽兽也。不可言也。于是舍性命而讨之。极言来头𥚁害之蔓延。或谓历算医药器物之精巧。非中国之所及者。先生辨之曰。此其所长不过虫鱼之偏智曲见。如蜜子造甘。非易牙所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0H 页
及。鲛鱼织锦。非鲁般所能。岂其智不若耶。虫鱼自虫鱼。人类自人类。不可合而同之也。又曰。洋夷之必欲传播其术。将以诳惑愚氓。广结内应。以恣行其所欲耳。今天下中毒已久。如衣服饮食声乐器玩。皆泯然相杂。而不之悟。不几年。将见鱼肉之惨矣。当是时。虽识者。亦以为过忧。已而天下之𥚁果至。不可胜言。然后皆服其先见焉。至于天文地理象数律吕。皆反复推究。而独得其大义矣。盖先生既没。而门人裒集其遗书。为文集数十馀卷。又采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名曰华西先生雅言。凡十二卷三十六篇。先生娶高灵朴氏。考最焕。己卯名贤笼潭世豪之后。从封贞夫人。贞淑柔嘉。内政无缺。生三男二女。男埈。成均生员。文章学识。冠绝士类。墣。荐学行。为监役。塑。女适张会镇,金在龙。孙男钟亿。塑出。过房为埈后。钟卨。墣出。钟顺,钟显,金仪,铉妇。其侧出也。塑取族子钟直。为后。而承祖。即钟亿出也。内外曾玄。多不能尽记。呜呼。盖自生民以来。道之托于天下。有三截焉。上古道在于上。而善治兴焉。自庖犠。至周公。是也。中古道在于下。而真儒作焉。自孔孟。至程朱。是也。下代上下无道。而道在于外国。则宋子其人也。宋子之学。祖乎石潭。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0L 页
祢乎沙溪。而得朱子体用之全。故耿光大烈。配古圣哲。自是厥后。文献不坠。百馀年之下。又得先生。因其体用之全。而究其精微之蕴。学问则以主理为宗旨。事功则以斥洋为大义。是以根本盛大。而其出无穷。其或精神气魄之禀。涖庄动礼之懿。虽未知竟如何。而要亦为旷世之真儒。斯文之正宗。非直褊邦一代之儒贤也审矣。故当时有识。或称之以天民王佐。盖亦庶几焉。仍念益铉在门下。薰德未久。且最庸下。既不足以形容盛德。而今于墓道万年之役。猥承见托。有所不敢终辞者。谨就原状。节次为文。然于先生之德行事功。盖万不及举一云。铭曰。
天眷我东。正道以昌。潭敬巴直。实缵紫阳。允矣先生。间世而作。挺豪杰姿。躬圣贤学。主敬明理。以道宰物。体用相涵。显微惟一。心有道器。譬如帅役。几分理欲。譬如子贼。尊卑正位。命讨靡忒。有不斯程。天地变易。知及仁守。透彻融贯。谁髡其口。莫我能难。婆娑东岗。不悔不知。一命而伛。其遁益肥。所忧则有。寤寐斯民。周官虽古。谓今可新。田制之说。闾族之图。玲珑润色。可以措诸。际 上初服。荐被龙光。见龙在田。朝野拭望。摄齐文石。旨哉维言。民皆手攒。贼闻胆寒。谢疾东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1H 页
还。其囊遂括。宽乐令终。日光王洁。幸玆道存。百世可俟。性理源委。学问主旨。闲息尊攘。大义数十。其书满家。遗光烨烨。尼舆传授。朱宋张皇。时则尤难。功何可忘。天民王佐。有识公誉。后贤有作。庶曰匪谀。
门下侍中农隐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盖当丽氏之末。上下无政。彝伦斁塞。时则有若农隐赵公与圃冶诸贤。并志同揆。严华夷之别。尊紫阳之学。拨乱反正。事功伟然。谨按公讳元吉。字圣仲。一云太初。系出玉川。即今淳昌郡。曾祖检校大将军讳璋。祖奉翊大夫版图判书讳洪圭。考生员文科。以公推恩。封玉川府院君讳佺。妣马韩国夫人潭阳田氏。公以恭悯王十八年己酉。登文科。当是时。 大明御宇。元主北遁。朝论携贰。向背靡定。公谓君臣大义。天理民彝之不可易者。今建大义。事天下之共主。使吾邦扫除胡尘之污染。得见日月之光。所不容已也。彼李仁任,池奫辈之变于夷而得罪名义者。何足道也。且谓欲求孔孟之道。当自朱子书始。夜思昼诵。殆若刍豢之悦口。盖其不拘流俗。俨然守正有如此。甲寅。进封事。槩言淫祀无福。请毁塔庙。建学宫。又置学田。如崇安县。取五浮屠之田。而归之学之例。以为养士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1L 页
资。次言近于民而承流宣化者。惟守令为然。今贪墨成风。民不聊生。宜于百僚中。择其廉平公直者。衣绣持斧。黜幽陟明。又以礼储积备凶荒。诘戎兵御外侮等事。反覆敷衍。首尾屡百言。言甚切至而不报。己巳同郑圃隐,契芸亭长寿,成独谷石璘诸公。定议策立。恭让王。录一等推忠奋义翼戴弼成克复功臣。三重壁上大匡辅国光禄大夫。检校门下侍中。典工判书。玉川府院君。时我 康献大王。威德日盛。天人属意。公即浩然敛退。卜居郡东金掘里。杜门自靖。诵伯夷之传。歌渊明之辞。俯仰慷慨。若将终身。其寄圃隐诗曰病耳不堪闻世事。满川明月一蓑衣。牧隐赠诗。亦有杵臼肯移存赵志。华封空抱祝尧情之句。盖其托意榛苓。至死不变之操。尤不可诬也。庚午八月。考终于寝。翌年正月。礼葬柳等面虔谷村子坐之原。赠谥忠献。 正宗庚戌。因士林疏请。配享于武夷院。配郡夫人灵光金氏。侍中远女。墓祔。一男瑛。书云观副正。太宗朝。徵以吏曹判书。 世子师傅。不就。继配福兴赵氏。墓祔。育一男瑜。进士。文科典农寺副正。时丧纪废弛。类百日即吉。乃三年庐墓。除检校汉城判尹。不就。 世宗朝㫌闾曰孝子前副正。盖并褒其忠也。继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2H 页
配扶馀金氏。三男瑾。武科县监。琰。节制都尉。北道咸城。万户璛。失官阶。瑛二男。龟山。生员司正。斐。生员。女适赞成南楫。县监薛寅。瑜二男。斯文。左军司正 赠吏曹参议。崇文。武科兵使。丙子。殉节于六臣之𥚁。谥节悯。享 庄陵别坛。瑾。男介甫。生员郡守。女适教授曹致善。琰男渊。 赠参判。龟山男。士敦。文正言。士淳。文郡守。女适景居伦。斐男。顺履,思履生员。明履文科正言。恒履。女适宋硕之,朴思宗,金石达。斯文男。智山。武科佥枢。智昆。县监。智崙。察访。智冈。司果 赠吏曹参判。崇文男。哲山。丙子。遵父教同殉节。 赠教官。亦享 庄陵别坛。介甫男。孟谦,仲谦。并参奉。仁谦。同中枢。季谦。司直。女适奇信中,徐思勉。渊男。方以孝㫌。馀不尽述。噫。今距公殆五百有馀岁矣。微言邃行。虽不可详。若其高节大义之庶乎三仁。而无愧为圃,冶同归者。先辈之尚论已定。一脔可以知全鼎。又何必多乎哉。丐铭者寿民,升铉。皆吉士也。铭曰。
丽季节义。盖多可述。尊中华统。信紫阳学。风气所牵。而难其得。公姿超群。彷佛阃域。谁其资益。圃冶同德。发为事业。协赞王室。晚节敛退。义在罔仆。有屹贞石。过者其式。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2L 页
芦沙先生奇公神道碑铭(并序)
上之三年丙寅。洋寇陷江都。朝野恟惧。邪说者方煽以和议。时则有二老持大义。疏折邪议。撊然以抑洪驱猛。为己任。即芦沙奇先生及华西李先生是已。既而至丙子和事竟成。而𥚁乱之兴。凿凿符二先生之言。则邦国人士。始信二先生先见之明。而尤兴慕景仰之不已焉。今奇先生之孙宇万。与士友曾及先生门者。谋竖神道之刻。以益铉曾有一再登拜之旧。属以铭辞。益铉惟先生之道学事功。显诸人。藏诸遗集。百世之下。当有尚论而纪传者。益铉末学。见肤语绵。何足以侔高状明。屡返而不获命。则谨按先生讳正镇。字大中。奇氏。系出幸州。自高丽平章事讳纯佑始。世有显人。至我 朝。有讳虔。为 世 文两朝名臣。判中枢。录清白。谥贞武。贞武曾孙讳远。敦勇校尉。于服斋先生遵。为仲兄。惩己卯𥚁。遁于湖南之长城。校尉之孙曰孝谏。号锦江。为河西金先生高弟。又四传讳挺翼。及尤斋宋先生门。荐学行。除寝郎。不就。号松岩。松岩有兄讳挺夏。生泂。无子。以松岩第三子湜子宗相。为嗣。实先生曾祖。始以行义。 赠教官。后加司仆正。祖讳泰良。 赠吏曹参议。考讳在祐。 赠吏曹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3H 页
参判。妣 赠贞夫人安东权氏。德彦女。三世荣 貤。以先生贵也。参判公幼失怙恃。志切立扬而先生生。乃曰吾事有托。遂谢场屋。大夫人贤有行。以 正宗戊午六月乙未。生先生于淳昌福林寓舍。初参判公。梦金面大人。锡之以胤。十二月而生。小字金赐。生有异质。能言遽晓文字。四岁。解流共工之流曰。是如水流不返之义。闻者大惊。七岁。咏磨石。有天动地静理。吾反磨石看之句。十馀岁。尽通经史。如通鉴纲目,春秋四传,大学衍义等书。皆如诵己言。远近闻风。若景星凤凰之争先睹。先生以早得声誉。为忧深。自韬铲励志性理之学。便以圣贤自期。静处一室。敛膝危坐。暗诵默思。不笑不言。穷昼夜忘寝食。如是者数十年。纯庙辛卯。魁司马。壬辰。除 康陵参奉。铨曹误录显祖错书名字。先生曰。冒此两错。义不可受。铨曹亟改之。竟不肃。 宪宗乙未。又除 显陵参奉。丁酉。举遗逸。除司瓮院主簿。壬寅。除典设司别提。先生以屡辞恩命。为未安。就职。仅六日。时相。夜使人要之。先生默然。明日即呈病。时相悔之。趣驾至馆。先生已出城矣。寻除平安道都事。 哲庙丁巳。除茂长县监。辛酉。拜司宪府掌令。皆不就。壬戌。三南有民变。自 上有求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3L 页
言策。问三政矫救。先生草封事。首言士大夫习俗之不正。自朝廷公卿方伯守令吏胥。贪黩之故。以至科举仕路奔竞之弊。豪富兼并奢侈之害。细大皆陈。明白痛切。推其本。归于人主之一心。直请罢军布。除还谷。立常平。限民田。又请租庸调法。凡数万言。皆切中时病。至言矫救之方。则未尝不以厉廉耻。为正风俗之本。以恢公抑私。为得人才之要。以汰无用。为裕国财之术。要之可按以行之。将上。闻书名封尾。若举子试券之例。遂使焚藁。子晚衍私藏之。今 上元年甲子。拜掌令。旋移军资监正。又拜持平执义。皆以在外递。丙寅洋变。先生忧愤成疾。至废寝食。乃上疏。条陈备御之策。一曰定庙算。二曰修辞令。三曰审地形。四曰鍊兵。五曰求言。六曰内修外攘。其论定庙算。略曰外国相通。非曰无之。而此胡乃覆载间。非常妖气。矫诬天地日月。殄灭纲常伦理。诳诱愚民。以济淫欲之私。一天之下。尽入其彀。差为乾净者。独青丘一片耳。彼之百方钻穴。必欲交通乃已。夫岂有他故哉。欲附庸我国家。帑藏我山海。奴仆我衣冠。渔猎我少艾。禽兽我生灵。一开交通之路。不出二三年。 殿下赤子。不化为西洋者。无几。 殿下将谁与为君乎。引油自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4H 页
灌。而望其不污。引虎入室。而望其不噬。虽至愚。亦知其无是理矣。继言国人喜蓄洋物。耽服洋布。殆海寇东来之兆眹。请命中外官。搜括所储洋物。焚之通衢。凡嗣后贸来者。施以交通外寇之律。亦定民志之一道。 上优批嘉纳。七月。拜同副承旨。寻移户曹参议。及江都陷。先生将举义敌忾。闻召募使南下。乃止曰义兵有所属矣。十月。升嘉善。拜同知敦宁府事。上疏辞。附陈读书。择人二事。末。又因洋贼之退。恳恳言惟休惟恤之义。而究言邪党招寇。壬戌民扰。北民越界。诸变所由生之故。归之于士大夫风俗之不正。十一月。拜工曹参判。丙子。又参户曹。时朝廷新与倭和。实当宁之十有三年。而先生年七十九矣。方病风眩。又新丧子持衰。邸报至。先生览未毕。叹息如有所思。已而命黜笔砚于门外。或疑之。先生曰。叨滥 国恩。四朝于玆。今国计如此。而不能出一言。尚复作文字耶。丁丑。以优老典。升嘉义阶。己卯十二月二十九日戊辰。考终于古珍澹对轩。春秋八十二。以明年二月癸亥。葬于灵光凰山之负甲原。与夫人合封。遗命也。先生天资粹美。自然近道。不由师承。自知为学。年二十时。已称成德君子。暨乎养之深。积之久。著跟真实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4L 页
地。骋目昭旷之原。澹然若与世相忘。卓然独与道偕立。重如山岳。浩若沧溟。见其小者。不能见其大。知其外者。不能知其内。而真知者鲜矣。谓道在于六经。求之无不得。理具于一心。穷之无不明。自经史子集。以至百家之书。礼乐射御。兵机算数。天文地理。莫不探赜索隐。至于性命理气之说。尤平生所致力者。而未尝轻以语人。尝曰天下大变有三。妻夺夫位。臣夺君位。夷夺华位。若气夺理位。则彼三变者。即次第事耳。故其言曰阳动阴静。壹是天命。使之然也。动者静者。气也。动之静之者。理也。动之静之。非使之然而何。又曰。气之顺理而发者。气发即理发也。循理而行者。气行即理行也。理非有造作。其发其行。明是气为。而曰理发理行者。何也。气之发与行。实受命于理。命者为主。而受命为仆。仆任其劳。而主居其功。天之经地之义。是以言逝者如斯时。直言逝者。未尝言乘气如斯。言乾道变化时。直言乾道。未尝言乘气变化。言太极生两仪时。亦然。言诚者。物之终始时。亦然。濂溪图说。传法于此。故劈头言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不见一气字。非遗却气机也。主之所向。仆岂有不𨓏者乎。又以理一分殊四字。明人物性。曰分也者。理一中细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5H 页
条理。理分。不容有层节。理涵万殊。故曰一。犹言其实一物也。殊非真殊。故曰分殊。言所殊者。特其分限耳。又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物我均五常者。理之一也。五常有偏全者。一中之分也。论心曰。心虽气。而所具则性。心具性。吾与圣人同。心不能尽性。吾与圣人异。其体段则同。而其作用则异者。固缘气之美恶。然圣人常主其同者。不把气作大事看。论未发曰。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必欲藏恶种子于未发。以为发后之根柢。则末如之何矣。论明德曰明德是气。明明德。是明气也。修养家鍊气之学。即尝闻之矣。明气之学。未之闻也。盖先生之学。一以躬行心得为务。而贯之以妙敬。体之以至诚。故其所论所履。皆自实学实见中出来。以之齐家。则孝友敦睦。各尽其道。冠婚丧祭。一遵于礼。以之事君。则谨辞受之节。严出处之义。教诲后进。必因其材而开导之。虽疾病沉剧。而应接不倦。容止语默。动静周旋。自有成法。不言而喻。夙兴夜寐。凝神端坐。薰然袭人之和。毅然持己之严。可亲而可敬也。呜呼。先生以经济之才。充之以学问之力。尧舜君民之具。既不得展施于当世。所可以想见其万一者。惟壬戌拟策及丙寅两疏而已。然字字经纶。言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5L 页
言药石。既不迂远而泥于古。又不卑近而狃于俗。义理亭当。效害切实。其规模可谓深且远矣。而吾道之难行。非止今日。则其所以退而明道。使太极阴阳造化枢纽。不遂为昆仑儱侗之物。而曰心曰性曰明德。凡道理精微。学问主旨。皆全体洞然。大本昭著。而庶几不盭于前圣之旨。其有功于学者大矣。配蔚山金氏。进士宜休女。河西先生后。卒以 哲宗辛亥。有子女各一。男即晚衍。婿郑濩。孙男五人。宇夔,宇蕃,宇万。进士 翼陵参奉不就。克承家学。宇蒙,宇业。外孙男。海闻,海万,海彬。女李承迪,郑永寿,梁会寅。宇夔无嗣。宇业子春度后焉。婿朴泳学。宇蕃子准度。宇万子洛度。侧出子淑度。宇蒙子。近度,宣度。宣度后宇业。呜呼。先生之道学高矣。而莫大乎主理。先生之事功广矣。而莫大乎斥洋。昔孟子主性善之论。而以辟杨墨为事业。朱子宋子。倡明绝学。而平生用力。乃在乎攘胡虏斥陆鑴。盖非道学。无以成事功。而事功之光明正大。亦无不本于道学之正者。然所谓道学之正者。又不常得于世。中国千五百年之间。自孟子以后。仅得周程张朱而止。及夫昌运返东。治教休明。则有若退栗尤三先生者。而千载正学之传。始在海外。假使中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6H 页
国之贤。复有如朱子者兴。必不以此言为诬。此何以知其必然也。万古道学之正。至朱子而集于一。如天之有北极。水之有东海。三先生之学。则不违乎朱子。故知其必然也。自是继作之贤。虽皆有高下浅深之殊。而莫不知宗朱子矣。然或议论太高。主张太执。不期违而自至乎违。若近世主气之论是已。先生生斯时。不顾利害。不计得失。担一理字倡言。为复古返正之举。而攻之者。果猬起矣。然后千百世。若复有如三先生者出。则亦将如攻者之言。而先生之学。终不得见容耶。抑将莞尔而笑以为是真得朱子之旨者耶。噫。是未可知也。铭曰。
奇氏于东。厥有远源。显仕儒学。奕世相因。天眷积累。将施其报。不荣以禄。佑我大道。生我先生。俾昭厥祥。山河间气。金玉其相。夙抱高识。妙契独悟。师友圣贤。长趋阔步。孝为行本。敬乃德基。坦然任真。何虑何思。鹤鸣声闻。理则由天。 旌招煌煌。 华诰联翩。暂膺旋辞。益守其穷。匪我也果。惟义与终。际时多艰。忧心如焚。以策以疏。字字经纶。视天梦梦。呼号何益。卷而怀之。涧阿孔硕。经济之具。寓诸继开。于经于传。咀嚼万回。矻矻八耋。愈精愈求。透前未到。乐而忘忧。既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6L 页
我有。于古取正。圣曰是哉。孰敢尔病。惟是叔季。痼疾主气。鲜不大惊。谓我喜异。匪我则异。反是古常。谓余不信。亲见紫阳。在前在后。可俟可质。违今合古。谁得谁失。郁郁凰山。山纡水长。有斐令德。没世可忘。
眉岩先生柳公神道碑铭(并序)
穆陵盛际。群贤汇征。诚正以治其身。忠孝以事其君。一是尊信朱子之学。而无间然。然乃得我眉岩先生柳公而后。尊之又尊。信之又信。不顾傍人是非。直以大圣拟之。岂阿好乃尔哉。先生以 正德癸酉生。 嘉靖丁酉。生员。戊戌别试。荐翰苑。转侍讲院说书。时仁庙在东宫。圣学日跻。先生以辅导为己任。每临文讲说。滚滚不竭。同朝倾耳。已而迁弘文馆修撰,兼司书。以母夫人在乡。请乞暇还省。 中庙特除茂长县监。使之便养。治先教化。一境翕然。递为司谏院正言。先是。大小尹修隙。及 仁庙宾天。元衡与其党。径诣阙告变。 两殿御忠顺堂。召卿宰。议任及柳灌柳仁淑三人罪。先生与同列 启。当主少国疑。举事当光明。言甚痛切。 文定怒。命尽罢职。越三年丁未。郑彦悫。诬告良才驿谚书。加罪乙己诸人。林百龄。于先生为戚属。尝邀言密旨事。怵以𥚁福。先生勃然而起。又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H 页
责。金光准以大义。于是群憾合势。期欲置之死地。乃编管济州。又谓其家乡近。移配钟城。六镇边韎鞨。尚弓马无文字。先生一以诚信接应。教诲谆实。俗尚丕变。乙丑。元衡放黜。公议稍伸。遂量移恩津。李一斋恒。历见谈论而叹曰。君非复昔日仁仲也。 宣庙初服。叙复成均馆直讲。历三司诸职。为议政府检详舍人。超拜大司成兼祭酒。先生引诸生。随问随答。辨析如响。馆中为之语曰。触处洞然。发我昏蔽。书中神明。间世挺生。辛未。授全罗道观察使。其治以劝善惩恶为先。未几。升嘉善。拜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历吏礼刑工曹参判。终至资宪阶。首尾五六年。为大司宪者九。为副提学者八。先生以数十年放逐之馀。爱君忧国。一节不渝。每于 讲筵。必援引经传。指切时事。辞意恳款。有足感动 宸衷。 上雅闻先生名。实心倾向。俾恒处 经幄。辅养 圣德。先生感激知遇。至诚启沃。且念人君之学。尤贵知要。谓小学近思四子六书。为圣学之总会。而但其间先贤之言。多有引而不发。故先生稽考众说。参以己意。为六书附注。又撮历代奏议最切于君道者。成一篇。曰献芹录。并以上闻。其引君当道。期复至治之意。可质神明。而不幸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L 页
以丁丑五月干支。卒于旅邸。享年六十有五。朝野莫不赍咨痛悼。反榇于潭阳窆家西五里丙向之原。后四年庚辰。特 赠议政府左赞成。谥文节。潭阳茂长钟城诸郡。皆立祠。 赐额而俎豆之。先生英锐聪明。迥出群类。始受书。过目辄不忘。慨然有求道之志。体认讲说。务尽精博。新斋崔公叩之叹服。勉以守约。慕斋金文敬公。敬之不以后学见待。于书无所不读。自经传子史。以至僻书小说。靡不贯通。而于紫阳书。致力尤笃。沉潜反覆。三十馀年而后。恍然有得云。居家恩不掩义而伦理笃。身教为先而言讼绝。姊妹析产。谓己忝仕籍。生理自足。悉推其田宅之美者与之。家世清素。不复增益。位跻宰相。俸入稍厚。有劝为子孙计者。辄笑而不答。与人交。恩义兼尽。金河西同门焉。而时在頖宫。染时疾几危。舆归所寓。朝夕调护。李睡谷忘年焉。而同侍 青宫。及其没后。上言请廪其妻子之穷。接引后进。随厥才器。酌其分剂而进退之。固未为高远新奇之论。务在详审音训。推明经义。以会其极而已。其为道也。不离乎日用事物洒扫孝悌。而性命之理。实行乎其间。事未始不本于理。理未尝不该于事。高焉而老佛。卑焉而管商。皆在所斥。而以至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8H 页
江西之顿悟。浙中之事功。尤其所力排者也。尝言朱子传注。已有诸儒之疏。而独大全语类。未有注解。就语类。系以笺释。而犹谓义理无穷。探索未至。不出以示人。又纂大全集览。以体大未克就绪。所撰考异。与大全并行。于四子诗书春秋。皆有所论著。患俗儒曲学强生见解。反晦经旨。乃正其音读。定其口诀。至今学士家。皆传守之。又作纲目考异,续蒙求,川海录等书。所以嘉惠后学。可谓至矣。而荡失于兵燹。存者无几。可胜惜哉。呜呼。先生所以为学为道。所以立身事君。所以亲师友训门人。与夫见于著述。力于排斥者。无一不自朱先生范围中流出来。虽谓之徽国公素臣可也。先生讳希春。字仁仲。其先出文化。丽代有讳昌。尚书左仆射。生讳甫。都佥议赞成事。食邑于善。遂为善山人。曾祖讳阳秀。进士 赠左通礼。祖讳公浚。生进俱中。 赠左承旨。考讳桂邻。 赠吏曹参判。皆以先生贵。妣 赠贞夫人罗州崔氏。锦南溥女。配 赠贞敬夫人宋氏。洪州著姓。监察骏女。涉猎书史。有女士风。后先生一年而没。墓祔左。一男一女。男景濂。察访。女适宣传官尹宽中。曰光先,光延。察访男也。曰进士白振南。宣传婿也。曾孙益源。县监。益清。 赠司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8L 页
仆正。先生事实。旧有李五峰好闵所述。详且尽矣。而墓道尚无显刻。后孙灿珣,相基。问铭于余。窃惟孔子生于群圣之后。而集厥大成。朱子生于群贤之后。而集其大成。然而孔子之时。六经自如。以若夫子能言之天。其于删诗书。正礼乐。赞周易。述春秋也。何难之有哉。朱子生于籍去书焚。师异指殊之后。重之以诸儒之穿凿傅会。视孔子之删正纂述。其难尤如何哉。然则向所谓直以大圣拟之者。殆先生深造自得之见。而亦安知不为百世定论也欤。铭曰。
圣替天口。贤为圣译。紫阳学东。人鲜究极。先生发挥。靡有馀力。积中著外。德行事业。忠顺夜对。众正失魄。独立敢言。贲育莫夺。塞垣廿载。造诣深笃。大器晚成。天意庸玉。 穆陵吁俊。际遇密勿。专心委寄。盛之 经幄。 王曰启沃。惟卿是恃。臣拜稽首。合退乡里。一堂都俞。众皆为荣。知足知止。乞休以诚。遂反初服。婆娑林壑。增秩促 召。俾补台德。重入 脩门。朝野加额。云何一疾。旅馆皋复。邦丧蓍龟。士失帲幪。煌煌 赠诰。衮褒斯隆。呜呼先生。允矣君子。铭此礼碑。昭示千祀。
福兴君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9H 页
此金川郡南距鹤栖山坐戌而封者。故丽朝密直司使福兴君赵公衣履之藏。夫人贞淑宅主鸡林李氏。祔。谨按公讳胖。字生卒不传。考世卿。赠辅社功臣。正宪大夫。祖何。吏部尚书。银川君。曾祖得珠。同知密直司使。福兴君。高祖双重。号休休堂。门下常侍。八世文胄。兵部尚书。厥有军功。纪于太常。参知政事之遴。其十三世远祖也。妣杨氏。判书伯厚女。公之事行。世远无徵。夷考其史传所载。则辛祦八年壬戌。以版图判书。与郑公梦周。如京师贺正。乙丑三月。以密直副使。与尹虎如京师谢恩。丁卯十二月。斩廉兴邦家奴李光。戊辰正月。为廉兴邦所诬。系狱。已而得释。恭让元年己巳。与顺安君昉。如京师告即位。辨尹彝,李初诬。辛未十月。为彝,初党所诬。流于竹林。壬申七月。我 太祖康献大王。祗膺骏命。恭御宝图。将禀定国号。而天朝闻谗人言。拟遣兵问罪。使者十辈。皆不得准请。太祖忧之。问谁可使者。佥曰。前密直司赵某。生长中国。备谙物情。非此人莫可。 太祖即其第谕之曰。公之自靖于一身。则善矣。其于东方苍生何。公不得已起膺使命。及到京师。 高皇帝召责之。因命斩之。公大声呼曰。愿得一言死。自古应天顺人。革命刱业。非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29L 页
徒小国也。 帝善其对。因问曰。汝何以解华语。对曰。臣少游中国。曾见 陛下于脱脱军中。因历陈当时事。 帝下榻执手曰。卿乃朕之故人。待以客礼。曰脱脱若在。朕何得至此。初 赐国号以和宁。复思之曰。朝鲜之称。自古美矣。何必改为。遂书朝鲜二字于手掌而送之。盖其回 帝心于危疑之际。奠国势于磐泰之安而为万世生灵之福者。岂曰少补。使其不恤去就。少加俯仰。即将相元勋。断不容让与别人。乃自反命。不受爵禄。即归白川别墅。杜门却扫。惭悔终身。遗戒薄葬。勿立表石。以重吾过。则其始终处义。无愧与圃,冶诸贤。同条共贯。或者不原其心。规规于一时事为之末。而视以为裴,赵一类人。则殆亦浅之为见耳。后孙等相与言曰。幽志显刻。葬法以来。未之或废。固不可诿以是祖遗训。而昧没于平日之志事也。盍伐石以记之。既又问及于余。铭曰。
赵出银川。炳烺史策。奕叶相承。有卓名节。传至于公。厥赋孔硕。经济之才。魁奇之略。三膺专对。重轻丽室。山河平陂。运丁百六。众皆趍营。我心介石。浩然西归。衡泌为乐。出疆事大。非曰分职。巽以行权。亦所斟酌。往而不返。靡哲不惑。公乃谦谦。没齿敛迹。是致百年。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0H 页
尚阙金石。无曰不显。后人之式。
雪汀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崇祯一百六十三年我 正庙庚戌。 褒赐 皇明御祭 朝鲜国进贺兼辨诬陪臣雪汀李公忔谥忠章。曾因廷臣 启达。蒙 点已踰年。而本孙以虏号难之。 上特命书。 皇朝年号。至是始宣行焉。墓在交河朽浦乾原。后孙等将谋竖礼碑。以卫墓道。而使门士圭锡。请文于愚。愚辞不敢当。而其请益勤无已。则姑依宋夫子状德。据以叙之。庶几寡过。谨按公字尚中。雪汀其号。庆州人。胄于新罗佐命功臣谒平。逮高丽。有曰茜。官评理。谥文孝。 国朝曰。堪。大司谏。曾祖殷臣。奉事 赠左通礼。祖兴。察访 赠户议。考天一。别提 赠兵判。妣 赠贞夫人南阳洪氏。县监濂女。以 隆庆戊辰。生于汉师。幼聪敏。才过冠。文艺成家。 万历己丑。中生员。辛卯。阐明经科。隶成均馆学谕。改承文院副正字。壬辰。倭入寇。公承 命祷绀岳。还则 大驾已西幸矣。癸巳。扈从关西。摄起居注。从王妃于海州。甲午。金文正尚宪。荐公才。拜翰林。当路劾去。丁酉。中重试。拜工曹正郎。承 命傧天将陈游击愚衷。爱公通华音。甚相得。因从征蔚山。戊戌。以礼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0L 页
曹正郎。往义州。问礼于万经理世德。未还。拜司宪府持平。递为龙川郡守。时 天朝援将。相属于路。酬应得宜。后选入侍讲院文学。出为全罗都事。掌乡试。多得人。丁未。出宰白川郡。首罢官租息利。翌年。拜缮工佥正。光海践阼。斥为开城经历。坐事罢。已而叙累迁。为长湍府使。先是。金懿悯悌男。被诬冤死。士大夫为尔瞻等切齿。见𥚁者甚多。公在官。忤凶徒郑逵。见罢。自是朝廷乱。彝伦斁。公杜门谢世。 天启癸亥。 仁祖改纪。被选知制 教。时群彦汇征。选掌诰者众。公居首。朝廷方议正贡赋。公应 旨上疏。陈瘼救弊。极亭当详明。而终以立纪纲。惓惓于 圣上之恭俭由己。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万民焉。遂委公竣事。损益得宜。秋掌试于湖南。时试场有故。坐罢者多。公与焉。其后有憸人。因投疏诬公。李文忠廷龟诸公。于 筵席。据实以辨。前枉亦伸。甲子适变。以缮工佥正。上擒诛方略。已而扈 驾公州。历通礼。出牧骊州。升通政。明年。捕得在境逆党。以赏升嘉善。丁卯。建虏入寇。扈 上入江都。朝廷将贻书讲和。公上疏言。自古御戎之道有三。曰战曰守曰和。而所谓和者有二。胜之之势在我。而敌人来乞。则我休兵息民。许之可也。胜之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1H 页
势在敌。而无故请和。则我宁以国毙。不可许也。庙堂之臣。陷于狡虏之谲。惑于降将之诈言。则曰和议可斥。虏使可斩。而终使 殿下引接之。宰臣宴享之。遣王弟示信。受厚赂结好。国家之辱。尚忍言哉。斩使焚书。虽难望于今日。据义斥绝。断不可已。今督将进兵。断后遏前。斫垒掠骑。使贼狼顾失措。则彼孤军深入之贼。安得万全返巢乎。伏愿勿挠群议。断自 宸衷。毋失机会。诸路兵。不为不多。而望风远避。自都元帅自点以下。皆当伏逗遛之律。今日恐妨和事。尤可痛也。请亟下 严旨。刻期进兵。如不及期。一依军法从事。事定。 大驾还都。 命公以分兵曹参判。留卫 王大妃。是岁。除淮阳府使。省役苏残。民立石颂恩。 崇祯己巳。 皇孙诞生。授进贺使兼令辨诬。盖宁远督帅袁公崇焕奏事中。有朝鲜媾倭款虏之语故也。辨咨文字。悉委于公。以海路险远。人皆惮行。公且寝疾已久。家人请据实乞免。公怒骂曰。我立朝四十年。图报 鸿恩。此其时也。七月。与冬至使尹公安国。同发。拜同知中枢府事。八月。自大同江出海门。夜半风浪大作。樯帆尽折。舟中皆失色。公整冠焚香。躬祷箕毕二星。已而。风定。由石城岛。到觉华前洋。大风暴发。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1L 页
尹公舶为水所渰。馀船悉飘散。公夷然不动。为文自责。风浪遂平。公以单舸。独能登陆。人异之。至宁远。衰公优馆之。遗帖曰。辽自被兵。不见鲜使之行久矣。今足下之来。庶见汉官威仪。公谢曰。小邦荷 圣天子威灵。朝请不绝。而四方无事矣。以至日已迫。先遣书状郑之羽诣京。公留陈辨诬事。袁公曰。毛文龙在东江镇。谋袭贵国。故欲图文龙。发此事媾款等语。泛然说话。非有他意。当具奏本。毕陈事情。兼达陪臣忠诚。公谢曰。今闻尊公之言。中心释然。辞行到山海关。以虏陷蓟州。不得进。留馆上。孙学士承宗。方来镇待公。厚爱公诗。至以帖索之。庚午三月。发船泊天津入京。毅宗皇帝。感其诚。 赐白玉笏以奖之。及进奏本。 帝谕曰。朝鲜素娴礼义。世效忠勤。所奏朕自觉悉。不必陈辨。于是国诬乃白。然以未奉 敕旨。呈文礼部。请 赐敕谕。竟得准许。公精通音律。尤能吹十六孔。知五声还相为宫之法。 帝奇之。 赐青玉笛。异恩也。公艰关陆海之馀。病笃。以夏六月九日。卒于玉河馆。讣闻。 天子怜之。 赐柩材。别致赙。遣礼官庄应会。设龙亭黄伞。仿亲临仪。谕祭曰。海国波臣。贡诚远至。忠勤可念。溘露增伤。遣祭示 恩。祗承渥典。鸿胪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2H 页
寺六员。赞礼将事。以牲牢飨于柩前。明日庄公操文以祭。安南国使。亦送人慰问。称公精忠。七月。公族弟习读憬。奉丧归。 回敕始下。译官陪持偕行。自兵部给舆夫。授 御祭牌。使所经道路。虽阁老家。不敢沮。十一月。还第。 仁庙下矜恻之 教。 命赠吏曹判书。遣礼官吊祭。译官奉 敕抵到。加 赠左赞成。后以子商翼原从勋。 赠领议政。初礼葬于通津。辛未。移兆。 正庙戊申。五代孙春老上言。俞公彦镐。回 启。蒙 赐易名。曰事君尽忠。出言有文。二字也。公孝友出天。事亲婉愉色养。非朝请。未尝离侧。俸禄一无所私。以资先公所用。处兄弟。尽爱敬。少妹弟妇皆寡。赴官。必率往致养。收育诸侄。一如己出。不事产业。虽先世所传。不著力收聚。精究经传。述作高古。居官谦退。切耻干进。性度和缓。而内实坚确。尔瞻子中重试。欲邀致庆席。绍介接门。严拒不往。其在山海。孤羁干戈。死生在前。而少无怖色。呈文于孙阁部。讼袁公冤。虑我国不闻中国消息。以五状及所录日记驰启。处事详悉。至若丁卯疏。则倡正论作士气。其功尤伟矣。有文集行于世。配 赠贞敬夫人长水黄氏。秉节校尉礼元女。事舅姑孝。全州崔氏。同知德隆女。内行甚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2L 页
备。详载宋子所撰状。墓并祔左。黄氏生一男二女。男明翼。五卫将。婿生员金元健,沈儒珍。崔氏生四男。昌翼早卒。寿翼光翼。并郡守。商翼宋子门人。庶尹 赠吏参。孙曾以下。繁不录。盖惟公蕴才学操清直。不与世合。未克大用。而随遇致身。不择夷险。始终一节。无少瑕颣。足为人臣柯则。而及其奉使 上国。万里鲸涛。九死一生。而忠诚所积。九天照临。百神卫护。达 帝庭昭邦诬。 殊恩隆重。而遽作旅魂。 九重动哀。黄伞辉煌。鸿胪奔走。受千古陪臣所未遇之盛礼。使我国有荣于天下列邦。则公之生。诚非偶然。而 列圣朝褒奖。亦靡憾。百世君子自当知尚论取法矣。铭曰。
汉岳秀气。降生雪翁。 毅皇陪臣。 本朝荩忠。蕴抱文学。早擢三场。出入内外。声绩播扬。仕止不苟。黜陟何伤。随遇竭诚。修我臣职。癸甲丁岁。三度羁靮。骊淮诸府。屡试刍牧。掌试选士。所莅得人。受 命正贡。救弊泽民。昏朝晦迹。忧在伦常。北警斥和。功著尊攘。及受专对。病不辞险。干戈风涛。安如席衽。精忠所格。有感神祗。九死得生。获达 帝畿。 帝嘉谕敕。邦诬昭白。玉笏青笛。屡蒙 殊锡。宿疴新證。遽复旅馆。春官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3H 页
献讣。 天子惊叹。伻官致奠。特仿亲临。 赐牌送輀。阁老莫禁。幽明 隆渥。有光吾东。世倒冠屦。后人至恫。猗公之贤。往牒难见。 列圣崇奖。先正断案。朽浦之冈。礼葬有崇。敬撮其槩。铭示无穷。
兵曹判书 赠左议政谥齐靖申公神道碑铭(并序)
维杨根郡西四十里青帝山下木旺洞负乙而封者。故兵曹判书 赠左议政。谥齐靖申公衣履之藏也。谨按公讳孝昌。字圣大。号华峰。平山人。以高丽太师壮节公崇谦。为鼻祖。冠冕相承。曾王父讳仲明。左代言。王父讳君平。集贤殿学士。父讳璲。丽季金吾将军。我 朝吏曹参议。并不就。号归来窝。妣延礼李氏。内侍别监敬远女。公位跻崇秩。名载史乘。宜其神道显刻。而葬近五百年。作家阐扬。无一槩见。惟谱牒言 太宗二年。进士荫官。资宪都总。制定社功臣。历兵户曹判书。外裔副提学李义弼所撰碣文曰。公生而天性孝友。器量弘远。稍长。博习经史。尤邃于易学。至如天文地理百家之流。靡不通晓。 建文四年。中进士。以荫补。历试内外。超至兵户曹判书左军都总制。时当国家创业未久。军旅之政。田赋之法。率多疏虞。无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3L 页
定制。公久典二曹。尽心规划。务在便宜。为军国经远之谟。公位高官盛。而居家莅职。律以简重清严。为时矜式。及卒讣闻。 庄宪王悼惜不已。赙赐优厚。此其家传文献。而窃据元耘谷天锡所编辑野史。则以为公才艺聪俊。出于人。国家屡徵以荫仕。不起。方牧隐李穑诸贤之逮系清州狱也。将遣鞫官问之。郑圃隐,李石滩诸公。虑其枉鞫致死。欲举荐公平之人。阴秘救护。乃使申包翅。举公为推鞫长官。至清州。公潜夜就狱。欲脱去桎梏。牧隐曰。罪不罪罔论。既为鞫官来。则我是国家罪人。君岂独私耶。公曰治狱非余志。牧隐曰。若非所志。何屑屑就官来。公曰。非某则无人护诸君子。故某诸公。启请送之。不得辞。公辞归馆。夜必祷天曰。天不言而有气数所关。则必运动。使李某等有罪。玄玄默默。勿妄运动。使某有毫私于李某等。勿妄运动。若谓某非辜。谓某公心救好人。于皇上天。感格玄机。降崇罚警示人。暴白非罪。暴白公心。方鞫诸囚。忽雷雨大作。前川暴涨。毁城南门。直冲北门。官舍民屋。殆尽漂没。鞫官等苍黄攀树木以免。闻于朝。事遂寝。此则家谱碣文之所不及。而可徵信无疑者也。初公尝出游东郊。望见青帝峰秀丽。遂先占聘君上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4H 页
洛伯基。因筑其下曰是我终老之所也。我死葬于此。以其年八月六日卒。太常谥曰齐靖。 赠议政府左议政 特赐礼葬。 朝家崇报之典。至矣。盖以事为考之。公仕 太祖朝。 定宗初。参定社勋。由都揔制。至兵户部。 世宗朝考终。而碣文称 太宗二年。中进士者。甚可疑。盖载籍失于兵燹。断烂馀存。或相矛盾势也。惟幸耘谷手笔。如古文之出孔壁。虽甚寂寥。然只此足以见公秉心塞渊。早负士望之实焉。只此足以见力护善类。维系人心之实焉。一脔可以知全鼎。一羽可以见全凤。又何必多乎哉。若其出而从政。赞襄周旋。盖亦不得已于 主眷人望。而非其志也。贞敬夫人安东金氏。即上洛伯翼元公士衡女。克有妇德。墓祔左。男自谨。府尹。自敬。大护军。自守。荫观察。以大君舅。 赠左议政。女适参赞崔承宁。府使金安卿。士人李明。孙男继童。女任景老。长房侧出。允童。判尹。允贤,允悟。并司直。允丹。奉礼。允完。县令。允范。县监。女宗室顺成君𧪚。仲房出。允甫,允底。并佥知。允宽。监察。允元。王子师傅。允宗。牧使。女广平大君玙。封永嘉府夫人。次府使郑忠源。季房出。曾玄以下。名德文荫。为世望族。其最闻于世者。平原君寿麟。府使己卯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第 34L 页
贤匡禄。松溪季诚。县监六友堂景进。德溪楗。醉隐奎。咨议嶷。克斋益愰。忠正公李浚庆。文翼公韩浚谦。忠翼公郭再佑。又其外裔也。根固而枝茂。源深而流长。讵不信欤。后孙泰璿万湜。以门中佥议。远顾病室。请牲石之文。余辞不敢当。而其恳益勤。因不自量。就其状。略加删润。附以妄见。以备博古君子之采择云尔。铭曰。
盖在革命。史文多阙。公值盛际。厥树孔硕。而其懿迹。十不传一。赖有考證。耘翁信笔。扶植善类。百世可质。王庸嘉之。推恩增秩。绵绵千祀。世食旧德。青帝之原。丽牲有石。我其铭之。来裔是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