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记
记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5H 页
游汉挐山记
上之十年癸酉冬。余得罪朝廷。贬于耽罗。日与岛人。语及山水。余曰。汉挐名胜。闻于天下。而考诸邑志。听于人言。观者甚鲜。岂不能欤。抑不为欤。曰。玆山蟠根四百里。高距天才尺。五月雪尚不消。最上白鹿潭。乃群仙降游之地。虽当晴昼。白云恒坌集。世所称瀛洲。而备数于三山之一者也。岂常调凡人所可容易游览也。余闻之。不觉瞿然。乙亥春。适以特 恩出棘。遂定寻真计。约士人李琦男。前进指路。冠者十馀。下隶五六踵焉。时三月二十七日甲子也。出自南门。行十里许。途傍有一溪。汉挐北麓之水。于此会注而入海。遂立马岸上。缘崖下数十步。两边苍壁削立。当中有石横跨作门形。长广容数十人。高可二丈。夹刻访仙门及登瀛丘六字。亦有前人题品。即十景之一门。内外上下。清沙白石。磨砻润泽。眩人眼目。水团踯躅。列植左右。方蓓蕾丰茸。亦甚奇绝。盘桓少顷。殊无归志。因复登岸。向东行十里。里名竹城。人户颇栉比。植竹以环之。讨一宽舍止泊。日已暮矣。天黑风静。虑有雨
上之十年癸酉冬。余得罪朝廷。贬于耽罗。日与岛人。语及山水。余曰。汉挐名胜。闻于天下。而考诸邑志。听于人言。观者甚鲜。岂不能欤。抑不为欤。曰。玆山蟠根四百里。高距天才尺。五月雪尚不消。最上白鹿潭。乃群仙降游之地。虽当晴昼。白云恒坌集。世所称瀛洲。而备数于三山之一者也。岂常调凡人所可容易游览也。余闻之。不觉瞿然。乙亥春。适以特 恩出棘。遂定寻真计。约士人李琦男。前进指路。冠者十馀。下隶五六踵焉。时三月二十七日甲子也。出自南门。行十里许。途傍有一溪。汉挐北麓之水。于此会注而入海。遂立马岸上。缘崖下数十步。两边苍壁削立。当中有石横跨作门形。长广容数十人。高可二丈。夹刻访仙门及登瀛丘六字。亦有前人题品。即十景之一门。内外上下。清沙白石。磨砻润泽。眩人眼目。水团踯躅。列植左右。方蓓蕾丰茸。亦甚奇绝。盘桓少顷。殊无归志。因复登岸。向东行十里。里名竹城。人户颇栉比。植竹以环之。讨一宽舍止泊。日已暮矣。天黑风静。虑有雨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5L 页
势。转辗经宵。昧爽而起。使从者视之。所报一如初昏时而反甚焉。且言宜直还。留俟后日者。殆十之七八。乃强饮一盏红潮。吸一呷羹。遂违众策马而前。石径颇险窄。至五里许。有大阜。名曰中山。盖官行登陟时。卸马替轿之地。忽然阴云解驳。日光漏射。海色山容。次第呈露。因归马于二成。轻服芒鞋。扶杖进步。主人尹奎焕。脚疲告退。其馀并鱼贯随后。一线微径。因樵虞人来往。稍有形止。而高峻狭隘。去益艰危。逶迤行二十里。霭雾收尽。轩豁清明。众中当初立异者。称日吉。余曰。此山之中途败兴。未必不由此等人间之。盍从容慎诸。少进有涧泻出岩底。委曲而下。暂坐盘陀石解渴。由涧而西。过石嶝数级。又转而南。古木苍藤。乱林丛薮。参天蔽途。殆靡适从。如是行十里许。偶见细芦成林。佳气袭人。且旷然可望。向西里许。有矗壁成台。槎牙突兀。可数千丈。谓是三韩时烽燧遗址。而无可据。亦虑日力不足。未得往见。又进数步。得细涧自上流注成痕者。循之而上。冰雪峥嵘。鸠桑杂木。上偃旁缀。俛首俯伏而行。不自知身之危地之高。凡六七里。始见上峰。土石相杂。不平不陂。圆满礼厚。近在额上。草木不生。惟青苔蔓香。被在石面可坐卧。高明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6H 页
广阔。直可以旁日月而驾风雨也。依然有遗世出尘之意。俄尔黑雾一抹。疾驰晦冥。自西而东。匝绕山面。心窃怪以为既至此。不见真面。政所谓九仞亏于一篑。得不为岛人所笑乎。信心行数百步。当北边凹缺处俯瞰。上峰至此忽然中坼。洿下成坎。即所谓白鹿潭也。周可里馀。止面淡淡。半水半冰。水旱无盈缩。浅处可揭。深处可厉。清明洁净。不涉一毫尘埃气。隐若有仙人种子。四围山角。高低等均。直天府城郭。悬壁而下。循潭而南。颓坐少憩。一行并澌尽无馀力。向西最高者。是为绝顶。乃寸进。胁息而登。从者才三人。平铺宽旷。不甚眩视。上逼象纬。下俯人境。左顾扶桑。右接西洋。南指苏杭。北控内陆。点点岛屿。大如云片。小如鸡卵。惊怪万状。观于海者难为水。登泰山小天下。圣贤力量。可以想像。而亦使苏子当日。有先于此。则所谓凭虚御风羽化登仙之句。其肯施之赤壁而止哉。因诵晦翁诗朗吟飞下祝融峰之句。还至潭边。从者已炊米虔诚。因赋饭行水。水味清甘。余顾谓众曰。此非金浆玉液耶。向北里馀。谓有穴望峰。及前人刻名。而日仄未暇。自山腰。横步而东踰石壁。攀崖蚁附。下五里。由山南。转向西趾。雾中仰见。围潭石壁。竹破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6L 页
瓜削。势摩九霄。奇奇怪怪。形形色色。尽是释迦如来。著袈裟长衫形。行二十里。日已黄昏。余曰。闻此距人家甚远。夜亦不寒。与其颠倒疲困于途中。曷若暂次露宿。使明日事为易易也。众曰可。遂倚岩架树。爇火以温之。一场假眠。天已曙矣。饭后缓步而前。宿露未晞。衣袜尽湿。行未几。又迷失途。左右纵横。其困。不啻若九羊肠十瞿塘矣。而趍下之势。比诸昨日。有同平地。行十里许。至瀛室。高顶深壑。头头怪石。森列雄威。亦总是佛形。其数不但以百千计焉。即名千佛岩。亦所谓五百将军也。较之山南。尤为奇壮。山底有一川。流出注海。第傍于道涂。殊涉浅露。班荆少憩。遂行二十里。出西洞口。营卒牵马来待。入人家。炊饭疗饥。薄暮还城。盖玆山根于白头。南走四千里。为灵岩月出山。又南走为海南达摩山。达摩渡海五百里。为楸子岛。又五百里。西起于大静。东止于旌义。中耸为绝顶。东西二百里。南北百里强。或曰山至高。可挹天汉。故谓之汉挐。又曰。山性贪。年谷凶礼。视官长清浊分矣。而凡异船之来泊者。无不败还。故亦曰耽山。又曰。山之形局。东马南佛。西谷北人。是皆无稽之论。惟以形局之说。彷佛想像。则其屈伸高低。势若奔驰似于马。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7H 页
危岩层壁。森列拱揖。同乎佛。平铺广远。散漫离披。类于谷。拱抱向北。妍美秀丽。疑于人。故马产于东。佛萃于南。谷宜于西。人杰多于北。而向国之诚。殊别焉。夫以弹丸孤岛。砥柱大海。在邦为三千里。水口捍门。外寇不敢伺。而山珍海错。可合御供者。多由是出焉。公卿大夫。匹庶日用所需。境内六七万户。耕凿资业。亦于此取足。其利泽功利之及于民国者。又岂可与智异金刚。只资人观玩者。同日语也。惟玆山僻在海中。清高多寒。决非志完气盛而骨强者。不可登矣。而其遇于人者。亦不过数百年内为官长者。若干人而止耳。其在前贤巨笔。终不得一经发挥。故世之好事者。只以神山荒唐虚无之说乱之。而不及其他焉。岂山之所性也哉。聊书此。以告夫欲往游而未能者。旃蒙大渊献仲夏日。崔益铉赞谦记。
诚轩记
金友晋汝。隐居芦岭之南。博学多闻。性好古。不与时俯仰。曾以乙亥岁。访余于青城之北。又明年。至南海之滨。时则朝论倒置。谓贼可和者。安富显荣。顺且无事。谓贼可攻者。孤立无朋。有同萧苇障江河。丝发引千斤。而余之命。殆朝夕耳。其于斯也。晋汝忘一身之
诚轩记
金友晋汝。隐居芦岭之南。博学多闻。性好古。不与时俯仰。曾以乙亥岁。访余于青城之北。又明年。至南海之滨。时则朝论倒置。谓贼可和者。安富显荣。顺且无事。谓贼可攻者。孤立无朋。有同萧苇障江河。丝发引千斤。而余之命。殆朝夕耳。其于斯也。晋汝忘一身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7L 页
困苦。排众人之讥笑。历高山层渤百般艰危。而致问于瘴疠丛中形影相吊之人者。其迂愚疏旷。诚甚于我万万。而至若高风逸韵。动人观瞻。有光贱分。则虽欲求之。不可得也。于是。信宿款曲。一无及嗟。劳语眷眷。言固穷处患自强善后之道。又其尝得于已闻之先辈长者。而切于反躬为己之实者。则源源滚滚。使人听之不厌。既而曰人欺其心。则事皆无实。从恶易而向善难。是以曾传及先儒氏言诚身之道。未始不以毋自欺谨其独。为自修之本。且吾师芦沙先生。尝以欺其心则欺天命之语。惓惓为戒。将欲以诚字。揭于所居之室。朝夕寓目而从事焉。愿有以记其意也。余作而曰若子。可谓切问近思而信其师说者矣。子之警于仆则已厚矣。而顾仆之见则无以进于子。又将何辞以副其勤。然窃闻之。诚之义。广矣大矣。而语其体则至实而无伪。语其用则至健而不息。凡天地造化四时流行。以及草木禽兽之微。所以往来消长。屈伸反覆。有万不一。而其为道则不过曰诚而已。其在人也。五性具于内。七情感于动。叙而为五典。散之为万事。亦皆真实冲漠。无物不有。而无时不然。古之圣贤所以自为而为人者。只欲诚实此数者而已。曷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8H 页
尝别有所谓诚者哉。但其气之禀也。有清浊昏明之或异而欲之蔽也。有浅深厚薄之不同。于是而有真妄诚伪圣愚贤不肖之分焉。气之清明而全其所性。则是圣人之诚而动以天者也。气不十分清明。则未免微有物欲之累。而能克以治之。则是贤人之诚而动以人者也。禀其昏浊。而又蔽痼于物欲。则是众人下愚。而诚之体息矣。诚之体息。则其所以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将益无所不至。苟能谨之不睹不闻之际。察之念虑云为之际。知其善而当为。则好之如好好色而培壅长养。不使有一息之间断。知其恶而当去。则恶之如恶恶臭。而消磨刬克。不留根柢。以至言言而诚。事事而诚。无一毫自私自欺之实。则其于诚之道近之矣。而若又不有讲学明善之功。能使天下之理。巨细精粗。瞭然心目之间。如烛照数计。而无毫发之差。则其或认气为理。指物为道。浸入于老庄释佛之虚无空寂而不自觉焉。其所谓诚者。自不免虚伪诈妄。而反以欺其心矣。此君子之学。致知诚意。交相资益。而不可偏者也。今子有见于此。而以诚名其室。又得贤师益友。讲明而左右之。则其于进修之方。亦可谓得其要矣。尚奚以余言为哉。自今以往。必将因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8L 页
其所得之要而尽其力。至于造次颠沛之顷而无或怠焉。则其存而静也。将无一念之不实而无一理之不备也。感而通也。无意之不出于诚而无事之不得于理也。因具论其本末而书以赆之。且以自警云。
指掌岩记
走寓黑山之翌年暮春。同二三子。南蹑仙游之岭。俯瞰蓬海之波。归至呀然而谷者。其名曰浅村。村之西麓。有海神祠。祠之下。见数丈立石。上荫树木。下临路左。幽邃平广。可藏风雨。遂彷徨蹰躇。喟然太息曰。是地距王城数千里。介在炎天涨洋之中。若不足有无轻重于职方版图之列。而问其人则尽是壬丙间流寓之旧族。考其俗则俭素薄约无侈靡态。建塾设教。民多俊秀。其外山水渔稼之乐。坟典图史之蓄。既有以自适其志。而无叹息愁怨之声。何其盛也。顾今数百年内 国家柔远之意。不为不广。斯民蒙化之日。不为不深。一时骚士闻人之游于此邦者。不为不多。而绝未有至行懿文故韵新迹耀人耳目而可备为古事者。又何其寂寥也。然尝闻之。我东自殷师以来。已变夷俗。而逮至本 朝。则 太祖大王与 大明高皇帝。同时并立。长发其祥。名臣硕辅。赞扬至化治
指掌岩记
走寓黑山之翌年暮春。同二三子。南蹑仙游之岭。俯瞰蓬海之波。归至呀然而谷者。其名曰浅村。村之西麓。有海神祠。祠之下。见数丈立石。上荫树木。下临路左。幽邃平广。可藏风雨。遂彷徨蹰躇。喟然太息曰。是地距王城数千里。介在炎天涨洋之中。若不足有无轻重于职方版图之列。而问其人则尽是壬丙间流寓之旧族。考其俗则俭素薄约无侈靡态。建塾设教。民多俊秀。其外山水渔稼之乐。坟典图史之蓄。既有以自适其志。而无叹息愁怨之声。何其盛也。顾今数百年内 国家柔远之意。不为不广。斯民蒙化之日。不为不深。一时骚士闻人之游于此邦者。不为不多。而绝未有至行懿文故韵新迹耀人耳目而可备为古事者。又何其寂寥也。然尝闻之。我东自殷师以来。已变夷俗。而逮至本 朝。则 太祖大王与 大明高皇帝。同时并立。长发其祥。名臣硕辅。赞扬至化治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9H 页
谟。文物浸淫乎唐虞洛建之盛。内之都鄙乡遂。外及州郡镇堡。莫不设官分职。以教以治。而其所以为教者。则不过叙之以五典。而因之以五性。盖人有是身。则必有是五者之伦。而不可以一日离也。有是心则必具是五者之性。而不可以一刻息也。是以。先王之教。因其固有。还以导之。使不忘乎其初。又虑其由而不知。无以久而不坏也。则又为之颁下 纶音。广其条教。至使海隅苍生。亦得以明是理而守之不失。传是教而施之无穷者。盖亦莫非因其固有而发明之。而未始有所务于外也。是以。士闻大道。民蒙至泽。其遗风馀韵。可谓无远之不暨。无微之不化矣。降及近世。风移俗颓。凡教之而教于人者。只知计较争夺于事为利害之末。而不思反求乎伦常本然之善。则天地闭塞而贤人隐。三纲沦而九法废。于是乎老佛西教。遍满域中。渊源旧阀。衣裳华族。莫不慕其俗而亲其类。诵其言衣其服。而腼然无愧耻之心者。滔滔也。今此土之人。身著本国之织。头戴 大明之冠。书非孔孟则不读。言不忠信则摈斥而不数之。而先王作人之风。益可验矣。以此较彼。其优劣得失为如何哉。是固可尚而不可泯也。乃与朗州友人金衡培。塾师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79L 页
金成镛。课徒郑锡中。相其石面便宜。取朱先生为我重指掌句。揭名以指掌。又述先师平日遗意。以箕封江山 洪武日月八字。弁于其上。并大书而深刻焉。呜呼。土人勉旃。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初无古今远近之殊。有能因此寻绎。反求自新。不以居地善恶。世俗低仰。动其心焉。则黑山虽陋。亦安知不为异日阳复之基本也哉。相役者。同迁人蕫青同也。戊寅四月日。崔益铉书。
彦阳金氏 御笔阁重建记
平山府南四十里花村之地。古有亭堂。揭扁以二乐与安分者。故吏曹参议彦阳金公菟裘之所。而我 昭敬大王御笔也。盖公以世族显阀。蚤登科第。历扬清要。而至天官。下大夫之列。则尚德论世。峻望攸属。由此升迁。为公为卿。亦次第事。遂勇拔宦海。肥遁荒野。养静守志。不事干谒。逍遥自适于水声山色之中。而无慕其外。与世之忧患得失。进不知退者。不可同条而共评也审矣。所以 圣意隆重。终始眷恋于翰墨之间。而希夷和靖之敕。异世同符者。夫岂偶然而已哉。但其当日入而事君。出而临民。与夫休退之际。嘉谟良政。懿德善行。所以表准模范于当时来后者。
彦阳金氏 御笔阁重建记
平山府南四十里花村之地。古有亭堂。揭扁以二乐与安分者。故吏曹参议彦阳金公菟裘之所。而我 昭敬大王御笔也。盖公以世族显阀。蚤登科第。历扬清要。而至天官。下大夫之列。则尚德论世。峻望攸属。由此升迁。为公为卿。亦次第事。遂勇拔宦海。肥遁荒野。养静守志。不事干谒。逍遥自适于水声山色之中。而无慕其外。与世之忧患得失。进不知退者。不可同条而共评也审矣。所以 圣意隆重。终始眷恋于翰墨之间。而希夷和靖之敕。异世同符者。夫岂偶然而已哉。但其当日入而事君。出而临民。与夫休退之际。嘉谟良政。懿德善行。所以表准模范于当时来后者。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0H 页
应多可述。而史氏多阙文。亭阁遗址。鞠为茂草。而遗板之移动迁转。任其废置者。亦百有年所矣。后孙寿玉甫。为是之惧。谋于宗党。鸠财募工。建一阁于旧基五里许葛岘之坊。揭奉二板讫。走余数百里。为言其事以识之。余辞谢而不获焉。则窃念 宣陵之世。群贤汇征。治教休明。在朝在野。类多吉士。憸夫匪人。莫敢望焉。而公之受知 睿鉴。如是特异。则其君臣之间。风云相感。契会昭融。槩可彷佛想像矣。且夫吾子贫穷单弱。苟活不暇。乃不为其所动。切切然惟此事是急。不啻若饥渴利害之逼于身者。可谓知先务之孝子慈孙矣。亦可谓 先王之旧民。而不失帝畀之衷者也。噫。彼其之背驰名教。毁裂先王之衣冠。破坏国家之典章。弁髦父祖之志业。甘与鬼魅各种。交臂屈膝。不以为耻而自谓得志者。抑独何心也哉。愿子毋谓吾事已了。益求其进于此者。在家而勤孝悌礼让之风。馀力从事于书册文字之间。而勉勉不已。则尤岂不尽美而尽善乎。遂书其说以归之。
鹅山影堂记
蔚珍县北几里而里名曰鹅山者。故三陟府使崔公讳汉佑菟裘之地。而传至子孙。生老歌哭。骎骎然十
鹅山影堂记
蔚珍县北几里而里名曰鹅山者。故三陟府使崔公讳汉佑菟裘之地。而传至子孙。生老歌哭。骎骎然十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0L 页
馀世矣。今 上甲申。宗人国镇山五甫。考證烂简。立石府使公墓道。撰述事行。为久远计。一乡章甫。咸歌咏以美之。越四年戊子。又建一间茅屋于居第之左。使其胤学永。北走八百里。摹奉我始祖孤云先生影本。将以十月上旬之日。妥安式虔。用岁一礼祭之。盖汉北影堂。刱建百有馀年。遭戊辰毁撤之厄。后二十一年。传神副本。又以风马云车。远涉海隅。享云仍之私奉。其事甚奇矣。夫人之常情。以近京为要津。远乡为僻地。而世有相违。则伯夷居北海之滨。太公居东海之滨。在古尚然。况俭德肥遁。是先生平日雅志。而亦岂非厌世溷浊若将浼焉底英灵精魄无间存没而然也耶。此非只山五一室之庆幸。于其观感于中外宗族。而兴起孝悌之良心者。尤有力焉。记所谓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初者。可验天理之自然而人心之所同也。只于今日西氛充斥。众邪交攻。遗亲后君。忝辱祖先者何限。于斯时也。能笃其报本追远之诚。而洞洞属属。殚竭心力。如山五者。决非性于仁。不能也。且念先生之学。高深广远。不可涯涘。而诵其诗读其书。则所讲者。尧舜孔孟正义明道之要诀至训。所守者。叙秩命讨亘古亘今之大经大法。是致于变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1H 页
三韩之陋俗。贲饰左海之文治而垂惠无穷者。乃真个面目。幸山五。勿以已往。谓吾事了勘。益讲先训。致力远大。积累接续。勿替引之。则是举也本末兼该。经纬错综。上述祖业。下裕后昆。由身及家。可达来今而不见其穷。比之仪式文具。大小轻重。霄壤悬殊。玆又非吾与山五之一重担负。而毫忽造次之不可缓者耶。因述堂宇兴废之大槩。与有所感于中者以归之。用备庙享掌故之万一云尔。
三希堂记
三希堂成而新揭额。客有过之者。曰夫尽性知命。与天合德之谓圣。上之尧,舜,禹,汤,文,武。下之孔,孟,颜,曾。是也。择善固执。去圣不远之谓贤。宋之周,程,张,朱。我东诸老先生。是也。下此以往。显而公卿大夫。微而布衣韦带。凡诵诗礼谈道义者。通谓之士。而其以正大之学。行君民之志。而垂于天下后世者。历数古今。槩乎其未有闻焉。是知圣贤之道。诚高远难行。殆若天之不可阶而日月之不可踰。非常调凡士所可彷佛其藩篱也审矣。然则主人名室之义。无乃骛于虚远。自欺欺人而为僭猥之归欤。主人曰。噫不然也。由今之士。同流合污。往而不返。则其高下难易之悬绝。诚
三希堂记
三希堂成而新揭额。客有过之者。曰夫尽性知命。与天合德之谓圣。上之尧,舜,禹,汤,文,武。下之孔,孟,颜,曾。是也。择善固执。去圣不远之谓贤。宋之周,程,张,朱。我东诸老先生。是也。下此以往。显而公卿大夫。微而布衣韦带。凡诵诗礼谈道义者。通谓之士。而其以正大之学。行君民之志。而垂于天下后世者。历数古今。槩乎其未有闻焉。是知圣贤之道。诚高远难行。殆若天之不可阶而日月之不可踰。非常调凡士所可彷佛其藩篱也审矣。然则主人名室之义。无乃骛于虚远。自欺欺人而为僭猥之归欤。主人曰。噫不然也。由今之士。同流合污。往而不返。则其高下难易之悬绝。诚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1L 页
如子所云。若以古之士。而一遵轨则。分寸跻攀。则为仁由己。欲之则至。而况圣贤亦士类中人。而何不可之有。但今之所谓士者。我知之矣。所志者。功名爵禄。所业者。词章记诵。挟智用术以为能。席势怙侈以为荣。在郡邑之间。则肥己而瘠民。居庙堂之上。则贩君而卖国。豺狼侵轶。上有忧色。傅会经训以悦之。万姓鱼肉。怨咨日兴。文致奸言以媚之。此数者。观貌听言。罔非吉士考世问德。又皆渊源阀族。忠孝巨室。究其末流。实圣门乱贼。先王罪人。何足算焉。吾所谓士则不然。明辨于道器上下之分。致谨于华夷人兽之判。存养于情性隐微之地。省察于事物纷纠之际。三纲五常以经之。仁义道德以纬之。礼乐政事以文之。高车驷马而不以为泰。陋巷箪瓢而不以为戚。故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见危致命。见得思义。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则所谓古之士矣。而曰贤曰圣。特以造诣之浅深。而异其名尔。且况濂溪夫子。宋朝首出之大儒也。以其位则一下士之列耳。以其事业则著太极通书之编。使数千年几绝之道。焕然复明。而其言用工准的。则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2H 页
所学。是其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以当一治之功。曰贤可也。曰圣可也。由是言之。为贤为圣。是士子分内事。何可以今日名实乖宜。孔读而蹠行者。较其高下而为从违哉。客怃然曰谨闻命矣。主人为谁。安君泽焕。字汝恩甫也。自其先祖牛山先生。当 宣 仁之际。屹然以尊攘大义自任。士林矜式。久而不衰。今其后孙。能继志述事。其于阴阳淑慝公私大小之分。磊落光明又如此。可谓无忝厥先。而其入圣贤之道。绰有馀地矣。予何用赘焉。遂述其问答颠末以申之。因以自警。
畏省堂记
光州牧安清之里。萧然茅屋而扁畏省堂者。故安村朴公燕居旧室。而尤庵宋先生手笔也。迄今数百年。栋宇无恙。堂额宛存。使后人之升斯堂者。自然感发惕厉。而不敢慢焉。先生德义之风之在人者。呜呼远矣。不佞自海放还之日。邂逅朴公后孙万东氏于河南座上。见其德容温粹。论议峻整。真故家典型。心窃钦服。伊后书来。猥以堂记之述。属意郑重。不佞再三辞非其人。而不获命。则窃惟君子之学。不外乎存心养性事天立命之间。而言其用功法门。则曰戒慎恐
畏省堂记
光州牧安清之里。萧然茅屋而扁畏省堂者。故安村朴公燕居旧室。而尤庵宋先生手笔也。迄今数百年。栋宇无恙。堂额宛存。使后人之升斯堂者。自然感发惕厉。而不敢慢焉。先生德义之风之在人者。呜呼远矣。不佞自海放还之日。邂逅朴公后孙万东氏于河南座上。见其德容温粹。论议峻整。真故家典型。心窃钦服。伊后书来。猥以堂记之述。属意郑重。不佞再三辞非其人。而不获命。则窃惟君子之学。不外乎存心养性事天立命之间。而言其用功法门。则曰戒慎恐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2L 页
惧无自欺谨其独。言其实事题目。则亦惟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又曰为人谋忠。与朋友信。习其所传于师而已。一或反是。则私欲横流。天壤倒置。三纲沦而九法斁。有甚于洪水猛兽之𥚁。而莫之救矣。宋先生以洙,泗,洛,建之学。加战兢临履之功。全体大用。充满宇宙。贯彻古今。任天地纲常之重。而不疑其所行。处危险拂郁之境。而不易其所守者。一则曰尊中华而攘夷狄。二则曰攻黑水而卫朱子也。三则曰扶植名教。阐明道学之退,栗以下诸先生。不可不慕法羹墙也。是其畏省存养之功。顿无一日一时之间断。吃紧得力。平生受用。做成得许多事功。可建天地俟百世而无疑惑焉。由是言之。当日师弟间授受付托之意。虽若未易详者。而亦岂不以爱己之心爱人。自治之道治人者耶。方今世级愈降。变乱层生。彼西鬼各种。交迹中国。汩陈五行。堕坏伦纲。𥚁患之大。忧虑之重。又非北胡黑水辈之比。则其弱彼强此。扫清开廓之政。岂容一毫一息舍畏省二字而可以收功也。惟吾子观变玩象。勿以已往而自足。勿以老衰而自沮。益勤卫武,蘧玉九十七十之功。而体验扩充。则非只承述修举之为大业。抑亦有补于斯文世教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3H 页
而有馀裕矣。敢以是复焉。
鲁谷影堂记
吉州治东南距二十里而远。社曰雄坪。而里名鲁谷者。崔氏菟裘也。其先以东京世族。徙居之。于今数百年。门户阀阅。望于一境。修行义。业文艺。彬彬多可述。今 上二十八年辛卯。宗人亮禹甫。以厥门父兄命。南走千馀里。摹奉我孤云先生遗真。将与宗族乡党。朝夕羹墙。岁时芬苾。致报本追远之诚。而寓高山景行之思者。其志岂偶然哉。盖先生以振古英豪。奋起偏邦。学周公仲尼之道。而盛唐诸子。莫之或先。则其禀赋之粹。道义之正。可验万一。至其以圣贤经传。赍还故国。上告下谕。咸使服习于天人性命之学。礼义廉耻之科。一变贸贸之俗而民至今受赐。则其功又不赀矣。当其时也。唐主之眷待甚挚。罗王之倚毗方切。一涉陈就。庶几有为。而顾所乐不存。求补外郡。略试民社。终之翛然远引。考槃杖屦于清泉白石光风霁月之间。以没其身而少无悔吝者。政所谓皎皎霞外。亭亭物表。而非流俗凡夫所能彷佛其藩篱也。顾年代久远。史多阙文。德业事实。十不传一。而诵其诗读其书。尚亦有感发兴起者。此则虽在馀人。固当愿
鲁谷影堂记
吉州治东南距二十里而远。社曰雄坪。而里名鲁谷者。崔氏菟裘也。其先以东京世族。徙居之。于今数百年。门户阀阅。望于一境。修行义。业文艺。彬彬多可述。今 上二十八年辛卯。宗人亮禹甫。以厥门父兄命。南走千馀里。摹奉我孤云先生遗真。将与宗族乡党。朝夕羹墙。岁时芬苾。致报本追远之诚。而寓高山景行之思者。其志岂偶然哉。盖先生以振古英豪。奋起偏邦。学周公仲尼之道。而盛唐诸子。莫之或先。则其禀赋之粹。道义之正。可验万一。至其以圣贤经传。赍还故国。上告下谕。咸使服习于天人性命之学。礼义廉耻之科。一变贸贸之俗而民至今受赐。则其功又不赀矣。当其时也。唐主之眷待甚挚。罗王之倚毗方切。一涉陈就。庶几有为。而顾所乐不存。求补外郡。略试民社。终之翛然远引。考槃杖屦于清泉白石光风霁月之间。以没其身而少无悔吝者。政所谓皎皎霞外。亭亭物表。而非流俗凡夫所能彷佛其藩篱也。顾年代久远。史多阙文。德业事实。十不传一。而诵其诗读其书。尚亦有感发兴起者。此则虽在馀人。固当愿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3L 页
学而不暇。况于脚下子孙。而可不知所勉乎。凡我诸宗。慎无曰吾事已了。益讲其进于此者。勿坠其仁义忠孝之实。叙秩命讨之显。而自拔于人兽杂糅之中。则其于立扬嗣述之道。恢恢有馀地矣。
九峰精舍记
人于斯世。安身立命。将如何而可也。亦曰抱圣贤书入深山中。木食涧饮。天地日月。为君师。山川草木。为朋友。保全得先王典章父祖绪业。则西波之怀襄大势。虽不可一举扫清。坚我壁垒。鸣金自守。其贤于全师胥溺。不啻万万。奈举世滔滔。一往不返。湖之绫阳。有山曰九峰。旧有心庵尹公居之。子孙守而青毡。便是尹氏之平泉也。其孙处士滋铉甫。能以古人之学。为己任。既又从师远溪之上。得闻先正绪言。又北游白云。访处士之贤者。乐与之反复。可谓翘翘然出类而拔众矣。尝扁其燕居之室曰九峰精舍。谋及不佞。俾一言以尾之。余闻绫阳距京师八百馀里。九峰去邑治又数十里强。山益深。树益密。岩壑藏锁。灵泉泻出。怪奇万状。殆难名言。若其蹲蹲起伏。耸出九节。而缥渺云霄。则隐然若巨人长德。端笏垂绅。正色率下。群丑众邪。自然退伏。莫敢仰干。真恶色恶声之所不
九峰精舍记
人于斯世。安身立命。将如何而可也。亦曰抱圣贤书入深山中。木食涧饮。天地日月。为君师。山川草木。为朋友。保全得先王典章父祖绪业。则西波之怀襄大势。虽不可一举扫清。坚我壁垒。鸣金自守。其贤于全师胥溺。不啻万万。奈举世滔滔。一往不返。湖之绫阳。有山曰九峰。旧有心庵尹公居之。子孙守而青毡。便是尹氏之平泉也。其孙处士滋铉甫。能以古人之学。为己任。既又从师远溪之上。得闻先正绪言。又北游白云。访处士之贤者。乐与之反复。可谓翘翘然出类而拔众矣。尝扁其燕居之室曰九峰精舍。谋及不佞。俾一言以尾之。余闻绫阳距京师八百馀里。九峰去邑治又数十里强。山益深。树益密。岩壑藏锁。灵泉泻出。怪奇万状。殆难名言。若其蹲蹲起伏。耸出九节。而缥渺云霄。则隐然若巨人长德。端笏垂绅。正色率下。群丑众邪。自然退伏。莫敢仰干。真恶色恶声之所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4H 页
能及。兽蹄鸟迹之所不敢逼。而一区乾净。宜其为仁人逸士盘旋薖轴。诗云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又曰。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处士有焉。天意人事之所以饷我者。如是其笃厚恳至。则我之所奉承酬答于冥冥之中者。宁可懈缓放倒。为傍观之口实也耶。姑以是奉助询荛之盛意。至于界至风物。应多有大方钜笔。玆不必及云尔。
松圃堂记
大凡心有所感。然后知所以兴起。志有所准。然后知所以向往。非感。无以启其端。非准。无以造其极。小事尚然。况于君子之道乎。观于感与准。而其人之贤否可知也。梁君在庆。文献世家也。日访余至青城病庐。致其大人处士翁之意曰。窃于学圃,松川二祖之训。圃隐,听松两贤之道。未尝不谨守笃好而愿学焉。遂书松圃二字。扁诸堂。庸寓高山景行之意。望有一言以记之。余作而曰。有是哉。处士之贤。殆今人而古道者欤。人于两间。固群然一物耳。其忽而生忽而死。同归销寂。与草树凋落。云烟变灭。亦复何别。而有能传芳悠久。历数百年。显显如昨日者。其故何也。盖人之有道也。大则三纲五常。小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莫
松圃堂记
大凡心有所感。然后知所以兴起。志有所准。然后知所以向往。非感。无以启其端。非准。无以造其极。小事尚然。况于君子之道乎。观于感与准。而其人之贤否可知也。梁君在庆。文献世家也。日访余至青城病庐。致其大人处士翁之意曰。窃于学圃,松川二祖之训。圃隐,听松两贤之道。未尝不谨守笃好而愿学焉。遂书松圃二字。扁诸堂。庸寓高山景行之意。望有一言以记之。余作而曰。有是哉。处士之贤。殆今人而古道者欤。人于两间。固群然一物耳。其忽而生忽而死。同归销寂。与草树凋落。云烟变灭。亦复何别。而有能传芳悠久。历数百年。显显如昨日者。其故何也。盖人之有道也。大则三纲五常。小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莫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4L 页
非性分内事。苟能讲明操存。善养无害。则形著动变。敛之方寸而不为小。准诸四海而不为大。可与天地鬼神。同其悠远吉凶。而凡货利声色。穷达荣辱之属于外物者。何足为重轻加损也。惟其气拘而昏。欲牵而荡。于是乎心之所感。不能无邪正是非之杂。志之所向。不能无倒东来西之弊。而驯至于天地易位。伦纲堕地。亦理势之固然。当此之际。自家一个躯命。尚且照管不下。况于久远之祖训。寖微之贤泽。其眷眷企慕。到老深勤者。有几人哉。是则处士今日作为。固不可与忽生忽死。名不称焉者。同日语也。顾余蹇劣。固不敢与闻此义。而善端本然。岂独无之。只昏缓懒怠。而致今日耳。操笔而记此堂。能无感乎。倘或因此兴起。追补往愆。则是处士之赐也。愿处士。勿以已往自足。益加勉厉。以极其准则。有以藉手。见四先生于九原。而无愧怍矣。
耽津崔氏二忠旌闾记
今 上二十九年壬辰。湖南儒生李钟伯等。以宝城郡故训鍊判事崔亿男。暨其弟 赠兵曹参判南杰忠节事。 驾前上言。该曹覆 启依 允。并旌闾如式。谨按崔氏。耽津世家。丽朝平章事庄景公讳思全。
耽津崔氏二忠旌闾记
今 上二十九年壬辰。湖南儒生李钟伯等。以宝城郡故训鍊判事崔亿男。暨其弟 赠兵曹参判南杰忠节事。 驾前上言。该曹覆 启依 允。并旌闾如式。谨按崔氏。耽津世家。丽朝平章事庄景公讳思全。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5H 页
为远祖。判事风骨魁伟。勇力绝伦。 宣庙朝。以弓马出身。壬辰倭燹。同朴竹川安隐峰。倡义旅数百。公为副将。将克日西上。寻以朴公有疾未果。遂隶左义将任公启英管下。直向岭南。与右义将崔公庆会。戮力合战。数月间多斩捕功。参判亦登武科。 仁庙己丑。参卫社原从功。 赐录券。右皆状辞也。盖当 宗社危急。彝伦斁败之日。职非官守。而能奋义敌忾。得人死力者。可使一时全躯保妻子之辈。愧死无馀地矣。协赞 圣祖。拨乱反正。而树功 宗祊。列名带砺者。又不贤而能之乎。是其成就树立。非小小自好者所可彷佛于万一。而其必萃于一家。为兄为弟。则世类所系。亦不可诬矣。子弘泗。以学行荐。官至济用监佥正。侄弘甸。文科县监。 肃庙己巳。弃官归乡。遂庵权先生,陶庵李先生,睡村李相国。并有记述文字云。判事九世孙斗铉甫。踏趼千里。请余以记之。窃惟二公忠义之晦昧不著。殆数百年矣。且夫天地商商。禽兽纵横。而仁义忠孝之说。不得闻于中外士大夫间。则我 圣上眷眷民彝发潜阐幽之盛。亦不可无多少记实。遂忘其浅拙而尘秽如右。
白岩书室记
白岩书室记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5L 页
记昔白岩洞主人。远顾蓬户。做一宵团话。临别。命余名其居室。申以记文一款。余不商量。泛应曰诺。更思之。有未然者。堂室扁额。其类甚多。或因山水。或取时象。或寓警戒。趣各不同。乃不问主人意尚于数者何居。而率尔应命。有若自我擅断者。一则不敬。二则不诚。噫。奈驷不及舌。何。然因耻过藏疾。有问无答。非往来之礼也。盖尝论之。名者。实之外形者也。有其实。不患无其名。居伯夷之室。食伯夷之食。言伯夷之言。行伯夷之行。伯夷之名不求而自至矣。居盗蹠之室。食盗蹠之食。言盗蹠之言。行盗蹠之行。盗蹠之名。虽欲讳之而不可得也。盖亦务实而已矣。何用名焉。圣莫如孔,孟,颜,曾。而以言其平日授受真的路径。则不过曰入孝出恭。曰非礼勿视听言动。曰择善固执。曰存心养性等切紧急务。而未闻以名号相尚矣。周,程,张朱。继孔,孟,颜,曾之统者也。而以考其后生称谓。则亦不过因其地。而曰濂。曰洛。曰伊。曰闽。而无他说矣。至如两汉诸儒。晋唐才子。是何等工程。何等文章。而别号标榜。未有闻焉。则近日门楣上许多云云。未尝非遗本逐末文胜质弊之陋习也。惟主人读古人之书。行古人之道。积累发越。使邦内之人。咸知绫州白岩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6H 页
洞里有某人。如泰山阿孙明复先生讲春秋故事。则岂不尽善而尽美乎。千般命名。都不著题。只得曰白岩书室主人。以为如何。
金孝子旌闾记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朱子云事亲从兄。良心之发最切。此盖人心之所同然也。而世降俗夷。民鲜其能。则无怪乎西洋天主之教。充塞宇宙。而遗亲后君之辈。接迹于当世矣。长兴金孝子文铉。平生以孝闻。今 上某年月日。因道内儒生金渊璟上言。 启下该曹。施以绰楔之典。盖孝子以早孤馀生。奉偏慈五十年。极其爱敬。志物之养。始终如一日。尺布斗粟。不敢自私。晨昏馀暇。玩绎经史。从事文墨。其安贫固穷。笃行实践。虽由天性。未尝不自经学中出来。此其状辞大义也。噫。世之言孝者。于阐幽张微之际。或不无失实过情之弊。而其依本分平易真实。可质诸古昔而无愧。示之来今而有馀者。吾于金氏见之矣。后之人。尚其绍述廓大。不坠绪业。则异日亲上死长建功立事之人。安知不自是门中出乎。我 圣上所以扶植民彝。为国人劝者。其亦有以也夫。
金孝子旌闾记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朱子云事亲从兄。良心之发最切。此盖人心之所同然也。而世降俗夷。民鲜其能。则无怪乎西洋天主之教。充塞宇宙。而遗亲后君之辈。接迹于当世矣。长兴金孝子文铉。平生以孝闻。今 上某年月日。因道内儒生金渊璟上言。 启下该曹。施以绰楔之典。盖孝子以早孤馀生。奉偏慈五十年。极其爱敬。志物之养。始终如一日。尺布斗粟。不敢自私。晨昏馀暇。玩绎经史。从事文墨。其安贫固穷。笃行实践。虽由天性。未尝不自经学中出来。此其状辞大义也。噫。世之言孝者。于阐幽张微之际。或不无失实过情之弊。而其依本分平易真实。可质诸古昔而无愧。示之来今而有馀者。吾于金氏见之矣。后之人。尚其绍述廓大。不坠绪业。则异日亲上死长建功立事之人。安知不自是门中出乎。我 圣上所以扶植民彝。为国人劝者。其亦有以也夫。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6L 页
农窝记
稼穑。民命所关。日用切务。而樊迟农圃之问。见外于夫子。孟子劝齐,梁。急制民之产。而言其等级。则每以君子先于野人者。为其形气性命不可相杂。而大小贵贱不可不分也。今主人之以农为号。虽是自谦。以衣冠之列。降同编户之贱。得无昧然于圣人之本意欤。曰。否不然也。古之士以礼义廉耻。为平生家计。爱君如父。视民如子。至足之馀。泽及万物。而信其为名实相孚。则士农虽曰相资。而势地悬别。欲混之而不可得也。今之士。异于是。大则翻覆天地。殄灭伦常。小则戕伐民国。得罪神人。反不如农夫之自食其力。竭诚奉公。而俯仰无怍。则决不可以此易彼者。较然矣。此一义也。古者士皆有禄。禄足代耕也。尚可以从事上面。而不分心力。今日士类。上下无赖。于读于耕。不可不并行交做而后。一身性命。十口生活。保其全完。而免于收拾不得。此二义也。君子之学道。如农夫之治田。时不可失。工不可缓。春若失耕。秋何所穫。功效得失。只在人用力如何耳。言虽俚俗。取譬不远。此又一义也。噫。言近而指远者。其是之谓欤。主人为谁。即吾之远方友梁翁悌默也。翁晚居黄鹤山下青龙洞。
稼穑。民命所关。日用切务。而樊迟农圃之问。见外于夫子。孟子劝齐,梁。急制民之产。而言其等级。则每以君子先于野人者。为其形气性命不可相杂。而大小贵贱不可不分也。今主人之以农为号。虽是自谦。以衣冠之列。降同编户之贱。得无昧然于圣人之本意欤。曰。否不然也。古之士以礼义廉耻。为平生家计。爱君如父。视民如子。至足之馀。泽及万物。而信其为名实相孚。则士农虽曰相资。而势地悬别。欲混之而不可得也。今之士。异于是。大则翻覆天地。殄灭伦常。小则戕伐民国。得罪神人。反不如农夫之自食其力。竭诚奉公。而俯仰无怍。则决不可以此易彼者。较然矣。此一义也。古者士皆有禄。禄足代耕也。尚可以从事上面。而不分心力。今日士类。上下无赖。于读于耕。不可不并行交做而后。一身性命。十口生活。保其全完。而免于收拾不得。此二义也。君子之学道。如农夫之治田。时不可失。工不可缓。春若失耕。秋何所穫。功效得失。只在人用力如何耳。言虽俚俗。取譬不远。此又一义也。噫。言近而指远者。其是之谓欤。主人为谁。即吾之远方友梁翁悌默也。翁晚居黄鹤山下青龙洞。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7H 页
服田力穑。教子课孙。一不以世俗所尚。乱其心曲。尤知其为践言君子人也。为记其说。付其胤在海甫。
松石亭记
朱先生作聚星亭赞。极道其高山景行之情。而继之以嗣守之难。古今共叹之语。所以警发后人者深矣。松石亭。在绫城治南二十里龙江之上。梁氏先祖佥正公菟裘也。一日亭之主人。驰书谓愿得一言。使百世之后。知吾祖裕后之意别有所在。而非只为江山台榭之迹而已。则只么云仍。可藉手拜于九原而无憾矣。余敛衽三复。感叹者久之。夫常人之情。一涉宦海。便营营汲汲。老白首不知止者。古今一辙。若佥正公。考其世则为官择人之 宣 仁盛际。以其地则望实俱隆之儒门故家。苟欲进取。平步显荣。乃次第事也。顾翛然远举考槃。优游于宽闲寂寞。以卒其年者。非有旷世高操而能然乎。世之席势挟赀。峻宇雕墙。期其长久者。未必不与天壤计寿。而须臾之间。灌木生之。雍门兴叹。在在皆是。今如斗小亭。历传数百年。不亏不崩。依然与高山大川。同其悠远者。苟非贤子孙善述志事。不随俗奔竞而为声利所摇夺。又可如是乎。刱始守成。二难兼并。余于梁氏见之。若其名
松石亭记
朱先生作聚星亭赞。极道其高山景行之情。而继之以嗣守之难。古今共叹之语。所以警发后人者深矣。松石亭。在绫城治南二十里龙江之上。梁氏先祖佥正公菟裘也。一日亭之主人。驰书谓愿得一言。使百世之后。知吾祖裕后之意别有所在。而非只为江山台榭之迹而已。则只么云仍。可藉手拜于九原而无憾矣。余敛衽三复。感叹者久之。夫常人之情。一涉宦海。便营营汲汲。老白首不知止者。古今一辙。若佥正公。考其世则为官择人之 宣 仁盛际。以其地则望实俱隆之儒门故家。苟欲进取。平步显荣。乃次第事也。顾翛然远举考槃。优游于宽闲寂寞。以卒其年者。非有旷世高操而能然乎。世之席势挟赀。峻宇雕墙。期其长久者。未必不与天壤计寿。而须臾之间。灌木生之。雍门兴叹。在在皆是。今如斗小亭。历传数百年。不亏不崩。依然与高山大川。同其悠远者。苟非贤子孙善述志事。不随俗奔竞而为声利所摇夺。又可如是乎。刱始守成。二难兼并。余于梁氏见之。若其名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7L 页
亭故实。界至风烟。牛山,三渊诸先生以下题品。殆充盈栋宇。无事于记也。主人敦行尚志。克绍家声。即佥正十世孙。其名益焕。
留还堂记
今太守海峤朴公。以留还名其堂。盖取诸宋参政王伯大之言也。自京乡。闻人硕士。莫不歌咏敷衍。以赞以祝。公又命其郡民崔益铉。俾申其说。益铉辞不获。则遂进于公曰。惟仁者。为能成己。惟智者。为能成物。此圣人全体大用之实也。悌于长者。知其必孝于亲。和于众者。知其必慈于子。其有诸内者不厚而能久于外者。未之有也。故天穹然于上。地块然于下。无言也。无为也。然四时行焉而不相悖。万物生焉而不相害。至于物亦然。草木零落。而生理归于根荄。至于人亦然。祖考已没。而遗气在于子孙。至于就人一身内言之亦然。格物多而理明于心。为善多而道积于躬。此皆似乎留还之义矣。然天道有时而有否塞。地道有时而有偏下。万物有时而有枯瘁。惟天地之性之在人心者。则无时而有否塞偏下枯瘁也。故一有能存是心者。则虽天地。亦不能违。况于鬼神乎。而况于人乎。故其气足以撑乎天地。其明足以齐乎日月。其
留还堂记
今太守海峤朴公。以留还名其堂。盖取诸宋参政王伯大之言也。自京乡。闻人硕士。莫不歌咏敷衍。以赞以祝。公又命其郡民崔益铉。俾申其说。益铉辞不获。则遂进于公曰。惟仁者。为能成己。惟智者。为能成物。此圣人全体大用之实也。悌于长者。知其必孝于亲。和于众者。知其必慈于子。其有诸内者不厚而能久于外者。未之有也。故天穹然于上。地块然于下。无言也。无为也。然四时行焉而不相悖。万物生焉而不相害。至于物亦然。草木零落。而生理归于根荄。至于人亦然。祖考已没。而遗气在于子孙。至于就人一身内言之亦然。格物多而理明于心。为善多而道积于躬。此皆似乎留还之义矣。然天道有时而有否塞。地道有时而有偏下。万物有时而有枯瘁。惟天地之性之在人心者。则无时而有否塞偏下枯瘁也。故一有能存是心者。则虽天地。亦不能违。况于鬼神乎。而况于人乎。故其气足以撑乎天地。其明足以齐乎日月。其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8H 页
磊落磅礴高大。而不与时俯仰。是以出乎万物之表。而其终也。必有斡旋天地感动鬼神之功。而人自不能不从矣。此天地之心也。王伯大之言。其亦有见于斯乎。公之所以取以名其堂者。其亦有取于斯乎。公曰善哉。吾尝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遂书以为之记。以自勖而勖公。
寒碧堂重修记
粤若 永乐 景泰年间。月塘崔公讳霮。以直提学。弃官而去。已而公之子烟村先生讳德之。踵公而退。父子相为知己。而老于江湖之上。时人服其清节。比拟二疏。今全州府乡校之东。石滩之上。邃密爽垲。而堂曰寒碧者。月塘公杖屦之所也。堂西北。有参议井。井傍刻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八大字。公之手迹也。十五世孙铨九。以其重修有日。不余鄙夷。来谋所以记之者。余谓先人弊庐。子孙肯构之。是职耳。不足言。园林陂泽之胜。风烟云物之景。登斯堂者。目击焉不待言。其以后人浅见。揣摩数百年往事而轩轾低仰。又极僭易也。惟士君子出处大义。古与今无异同。则对其贤祖之云仍。而亦安敢默然而已乎。盖幼而学。强而仕。老而退。礼经之明训。恒物之大情。或者怵迫势
寒碧堂重修记
粤若 永乐 景泰年间。月塘崔公讳霮。以直提学。弃官而去。已而公之子烟村先生讳德之。踵公而退。父子相为知己。而老于江湖之上。时人服其清节。比拟二疏。今全州府乡校之东。石滩之上。邃密爽垲。而堂曰寒碧者。月塘公杖屦之所也。堂西北。有参议井。井傍刻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八大字。公之手迹也。十五世孙铨九。以其重修有日。不余鄙夷。来谋所以记之者。余谓先人弊庐。子孙肯构之。是职耳。不足言。园林陂泽之胜。风烟云物之景。登斯堂者。目击焉不待言。其以后人浅见。揣摩数百年往事而轩轾低仰。又极僭易也。惟士君子出处大义。古与今无异同。则对其贤祖之云仍。而亦安敢默然而已乎。盖幼而学。强而仕。老而退。礼经之明训。恒物之大情。或者怵迫势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8L 页
利。眷眷于轩冕印绂之间。而不能退。或退矣而酣豢之馀。厌苦淡泊。回顾畴昔。不能忘情。方且咨嗟戚促。自以为不得其所。复岂知退之为十分时义而无憾乎。故进而不辞其进者。必其有可行之道者也。退而能安其退者。必其有内守之固者也。而况我朝 英显。文明之会也。圣人在上。万物咸睹。俊良登庸。于斯为盛。而乃公浩然敛退。不俟终日者。其微意所在。固不可知。第其亭亭皎皎。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则百世之后。犹有使人兴起者。若规规焉务为小廉曲谨。翱翔徘徊以投世俗之耳目而已。则其何能名于一时。而垂无穷如此哉。然则公之清风高节。固非有资于斯堂。而若夫后人之兴慕观感。非斯堂无所于寓矣。重修之役。又恶可已乎。朱子诗曰。削成苍石棱。倒影寒潭碧。堂之命名。岂或有取于斯欤。
永思亭记
渊獭报本。野狐首丘。物皆然。人为甚故。君子之道。在务本。务本自孝悌始。大而宗庙社稷之全安。小而一家一身之保守。莫不由是出焉。苟或违越。贸贸而禽犊。踽踽而尸肉耳。天地所不容。鬼神所不佑。世弃物𥚁。罪首三千。肆我 列圣。是庸矜恻。敦尚孝理。颁下
永思亭记
渊獭报本。野狐首丘。物皆然。人为甚故。君子之道。在务本。务本自孝悌始。大而宗庙社稷之全安。小而一家一身之保守。莫不由是出焉。苟或违越。贸贸而禽犊。踽踽而尸肉耳。天地所不容。鬼神所不佑。世弃物𥚁。罪首三千。肆我 列圣。是庸矜恻。敦尚孝理。颁下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9H 页
三纲五伦行实等书。使中外上下。感发其本然太极之良心。而勉思企及。又从而鼓舞振德。大者鼎彝竹帛。小者貤赠旌表。凡以左道惑众。弃烝民之秉彝。贼上帝之降衷者。并销声屏气。莫敢螮蝀于其间。猗欤盛矣。咸平治东三十里。有洞曰老藏。利川徐氏菟裘也。中世有 显陵参奉大谨。孝友文学。号竹泉。壬辰之役。以本邑守城将殉节。传至听松堂致凤。咏柏堂致麟。暨其胤孝友堂敏国。以一门三孝。闻著乡里。即我 英庙末年也。夷考其行。则攀号悲泣。松柏枯瘁。一事也。雪中松菌。得愈亲疾。二事也。庐墓守制。山君来护。三事也。方丧致哀。三年不肉。四事也。裂指刲股。期回绝命。一如二父之为者。殆传记所不载。而徐氏之所独也。顾后承单寒。趁未阐扬。为可恨。然日后若有大贤如朱子者出。则其必载录于小学篇末。而垂诸久远者。可信无疑矣。孝友孙凤宽。就其先两世旌闾左侧。缚屋数椽。为子孙宗党斋沐肄业之所。千里间关。谋及于余。余谓人性本善。虽无古今远近之别。礼镐之地。周以孝治。则人皆老老幼幼而天下平。秦以暴教。则谇语德色。风俗日败。是孰使之然哉。盖民心无常。向背善恶。惟主张世教者。导率如何耳。今殷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89L 页
师大邦。没入禽兽之域。而苦不知反者数十年。众流滔滔。全者无几。君能毅然自立。前于匪扰。而有不拔之志。后值竿头。而有堂构之役。使百世云仍。观感仪式。不坠典刑。岂非贤于人一等者乎。诗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君有焉。因名其亭曰永思。
止堂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止之所。得其所则顺而吉。失其所则逆而凶。圣人所以使天下治平。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姑以切近者言之。则自家上出处行藏。日用间酬接施为。随其地头。曲折万端。而亦莫不有十分不易之准则。过些不得。不及些不得。夫子所云于止知其所止者。政谓是也。然徒恃事物有当然之则。而存于内者。无致知格物之工。则见于事者。便猖狂自恣。七颠八倒。混同黑白而认贼为子者有之矣。迷于向背而北辕南越者有之矣。知失其止。行失其止而吾所谓止者。适足为堕落坑堑之归也。故止堂处士李公。隐居绫阳之作止山下。自少至老。敦本务实。一以劬经服礼。固穷修洁。为吾所当由之坦荡路径。而凡世之所屑。一毫
止堂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止之所。得其所则顺而吉。失其所则逆而凶。圣人所以使天下治平。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姑以切近者言之。则自家上出处行藏。日用间酬接施为。随其地头。曲折万端。而亦莫不有十分不易之准则。过些不得。不及些不得。夫子所云于止知其所止者。政谓是也。然徒恃事物有当然之则。而存于内者。无致知格物之工。则见于事者。便猖狂自恣。七颠八倒。混同黑白而认贼为子者有之矣。迷于向背而北辕南越者有之矣。知失其止。行失其止而吾所谓止者。适足为堕落坑堑之归也。故止堂处士李公。隐居绫阳之作止山下。自少至老。敦本务实。一以劬经服礼。固穷修洁。为吾所当由之坦荡路径。而凡世之所屑。一毫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0H 页
不以介于其意。故平生足不出乡里。名不闻州府。而士诵民驯。有颙厥望。是其造诣浅深。虽不能详。盖生质之近道。而有见于天命物则之本然者。不可诬也。嗣胤现圭。过余言曰。前此堂记之奉托于执事者。非取美于观听。实以先君志事。冀其因此而可传于万一也。辞气恳恻。有足以感天衷而笃人伦者。余作而对曰。若君。可谓能子矣。君以先大人之子。其得于家庭者。固宜如此。然古今天下。有贤父兄者何限。而多不能乐。有或反诋之以为昔之人无闻知。虽先大人之教备且正。而非君之贤能继其止。何以及此。殆愿学而未能也。风树馀喘。不觉钦叹。遂书之如右。
悠然亭记
亭名悠然。取陶靖节悠然见南山之句也。靖节之咏山多矣。有曰我屋南山下。又曰。山气日夕佳。究其自得之妙。未有如悠然二字之善形容者也。盖悠然者。对景忘情之意。方其采菊之时。反作看山之想。茫然自失。如歧路之亡羊。倏然意到。若雪中之画蕉。游神乎太古之静。开颜乎过雨之后。遂使闲云倦鸟嘉木流泉。尽为自家之物。苟非心不形役。安得如此。噫。山之爱。陶后鲜有闻。醉翁亭之蔚然而秀者。惟言环抱
悠然亭记
亭名悠然。取陶靖节悠然见南山之句也。靖节之咏山多矣。有曰我屋南山下。又曰。山气日夕佳。究其自得之妙。未有如悠然二字之善形容者也。盖悠然者。对景忘情之意。方其采菊之时。反作看山之想。茫然自失。如歧路之亡羊。倏然意到。若雪中之画蕉。游神乎太古之静。开颜乎过雨之后。遂使闲云倦鸟嘉木流泉。尽为自家之物。苟非心不形役。安得如此。噫。山之爱。陶后鲜有闻。醉翁亭之蔚然而秀者。惟言环抱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0L 页
之势。礼乐亭之漠然而见者。只为升平之象。其于悠然之意。邈乎不可及矣。今南君廷瓒处滔滔之世。超然独往。构亭于尼山之下。揭扁曰悠然。遂成四韵。其松柏之秀。兰菊之丛。教子文笔。理田荒秽。隐然作一部陶诗。此外许多云物。不待叠架而足矣。虽然。抑有一说。苟以悠然之意。不为物欲所蔽。尘埃所累。做成九仞之功。则所居之山。亦将为仁者之乐山。岂特为处士之见山而已哉。
烈妇李氏旌闾记
呜呼。此泰仁县南距十里。里曰新兴。乌头赤脚。炳焕罗立。为往来指点者。即义城金氏三世四旌。而其一。烈妇孺人李氏之闾也。孺人贯骊州。文元公晦斋先生。其显祖。在室。已以贤淑闻著。及笄。归士人金世润。弱岁通敏。克执妇道。事舅姑。如父母。奉君子无违礼。六行洵备。人无间言。既而其夫婴丙戌怪症。猝然几殊。辄斫指注血。延数日命。及其终不能救。则谓舅姑在堂。未可任情哭擗。重伤其怀。自皋复。以至敛殡受服。随地尽情。不甚异众。馈奠之节。甘旨之养。小心洞属。夙夜靡懈。终祥日。祭需庶品。亦躬自照管。不委馀人。而无毫发几微色。及至夕奠。始血祝泄哀。质明祭
烈妇李氏旌闾记
呜呼。此泰仁县南距十里。里曰新兴。乌头赤脚。炳焕罗立。为往来指点者。即义城金氏三世四旌。而其一。烈妇孺人李氏之闾也。孺人贯骊州。文元公晦斋先生。其显祖。在室。已以贤淑闻著。及笄。归士人金世润。弱岁通敏。克执妇道。事舅姑。如父母。奉君子无违礼。六行洵备。人无间言。既而其夫婴丙戌怪症。猝然几殊。辄斫指注血。延数日命。及其终不能救。则谓舅姑在堂。未可任情哭擗。重伤其怀。自皋复。以至敛殡受服。随地尽情。不甚异众。馈奠之节。甘旨之养。小心洞属。夙夜靡懈。终祥日。祭需庶品。亦躬自照管。不委馀人。而无毫发几微色。及至夕奠。始血祝泄哀。质明祭
勉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第 491H 页
毕。执事者将撤象生。孺人请迟之退出。少顷。更就灵筵。告语良久。娓娓若永诀样。遂灭烛。退适私寝。家人谓其就睡。不以为意。日高无动静。开户视之。仰药而逝久矣。噫。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所在致命。所谓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秉彝也。宜若人皆可能。而守而不失者鲜矣。间或一值而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在丈夫。亦不可多见。而况于夫人乎。肆当蹄迹交侵人纪扫如之际。能致感于听卑之天。而达于乡邦。为百世标准者。奚但以偶尔言哉。抑不死人。心虽欲已焉而不可得也。吁其壮哉。绰楔成命。 当宁即位之二十七年庚寅月日也。问记者。孺人夫弟。东护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