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x 页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柯下散笔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3H 页
柳氏家典(未卒)
  正伦理第一
凡人家继始祖之宗子曰大宗。为一族之主。继高祖之宗子曰小宗。为一门之主。继曾祖以下之宗子未成宗。犹自为一家之主。(立宗所以尊祖也。祖祧则不相宗。我国士大夫。除 王子后裔外。不得祭始祖。不祭始祖则无大宗。其有时命不祧者。虽非始祖。亦可立大宗矣。其立小宗。亦有变例。有继高祖而不成宗者。以其五世祖主。尚在宗家未成也。有继曾祖继祖而成宗者。以其高祖若曾祖。自宗家已祧也。其礼如大宗之世数未满者。)族人之于宗子。有君臣之道。族人既成人。先见宗子而后见其父母。大宗子死焉。则举族为之服齐衰三月。(齐衰三月者。曾玄孙为曾高祖。庶人为国君之服也。以是而施之宗子。虽大夫降诸旁期。而不敢降宗子之服。其义严矣。)凡为宗子者。上承祖庙。下统宗族。内正一家之伦理。外奉时王之法令。乃其职也。(周雅君之宗之注。定经制以整属其代。上则皆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程子言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须是立宗子法。立宗子法则朝廷之势自尊。)○凡宗子之妻为主妇。与宗子配位。抗礼以承宗事。族人尊之。亦如宗子。为之服齐衰三月。○宗子妻死。则宗子虽老。犹改娶。(六十不娶大防也。而圣人犹许宗子七十而娶。以其不可一日无主妇也。)若有子孙可传宗事则否。○宗子死。妻不敢主宗事预门议。嗣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3L 页
子幼则令旁属摄之可也。凡夫妻虽曰齐体。实亦有君臣之道。一或陵僭。或代夫专政。皆乱伦也。
宗子立嫡妻所生第一子成人。拟传重者曰嫡子。以为众子孙之统。(按古者宗子立适。合有其礼而无可考处。今拟于适子成人。见庙之初。告庙而立之。下凡立适孙立次适。立族人为后。皆告庙而立之。)适子死焉。则宗子为之服斩衰三年。立其第一子名适孙。适孙死。为之服不杖期。立适曾孙。适曾孙死。亦服不杖期。立适玄孙。为适玄孙。立适来孙。为适来孙。其礼仿此。(继祖以上宗子。皆得用此礼。惟继祢之宗不敢用。)适孙为其祖。服父服承重。诸父不得压之。(此则继祢之宗及支庶无庙之家亦行之。盖为祖承重。先王之正礼。历代久废不举。至本朝。大行成俗。此不待申戒。惟谨守勿坠而已。)○适子死而有不可继序之故。则立嫡妻所生第二长者为适子。但名次适。不得用适子正礼。(父死。犹得自称孝子。)嫡妻无子而有妾子。亦立之。用次适礼。(今士大夫家无适子有妾子者。例以适庶俱无子告君。而取族人为后。夫子之于父。父之于子。尊卑虽殊。俱是天亲。岂可以贵贱之故。而自绝其亲。又以欺其君乎。此为悖伦坏义之大者。切不可苟循。)○嫡妾俱无子。则取族人为后。(古者惟大宗用此礼。馀人之无后者。皆祔食于其祖。此正礼也。然后世其法寖广。国典既不立防限。且如程朱诸先生。任礼义之大宗者。皆无讥辞。则为人子孙而无后者。迫于至情。安得不遵用。但圣王代天移宗。至难慎之意。不可不深会之也。)其礼一如适子。(小记注。将传重非适。服之如庶子。贾疏。传重非适者。以庶子传重。反养佗子为后是也。古今遵用此制。至以其身若其父出后之故。而又不得为其所生长子服斩。此甚未安。夫礼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4H 页
为人后者为之子。既曰为之子。则其义宜无间然矣。且其所系既无子而立子。则不容为众子。其所生本非妾母。则亦不可为妾子。所谓非适者。果何所当乎。朱子命黄勉斋修仪礼续解。备载小记本章注疏。而特削去贾氏此一句。可见其意矣。程子论濮王礼疏。言陛下仁宗之适子。此又确据也。本朝遂庵先生亦尝主此论。今断然从之可也。)虽有大故。不得议罢。(近世人家立后者。有纲常大故。辄罢归宗。此岂为人后为人子之意哉。此不问所犯何样。只与亲子之有此罪。一例处之可也。○按大典。为人后者本生父母绝嗣。则罢继归宗。若所后父母已死。不得改立后。则从旁亲班附例。此于义似甚未安。而诸贤未有议到者可疑。要之今人未闻有从之者。不可以国典而遽行之也。)后虽生子。亦为支子。不敢干宗。(胡文定所行。当为百世法。)○若宗子无后而死。族人无可为后者。而有亲弟焉。则族人会议。用兄亡弟及之例。立之为宗子。(帝王家承统为重。故弟可以祢兄。士大夫则不敢用此礼。只得祔兄于祖而自继其父。)若立后有可望。或宗子之妻在焉。则皆不敢用此例。权主宗事以俟之。(先主傍题以权奉。自称不以孝。盖宗未尽绝。遽自立焉。则有夺宗之罪。宜深戒之。)○凡立后必于其正属。(谓必在子行。)必于其近亲。(皇朝制。无子立后。先取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如无则方许择远房。此当谨守。但近世此法久废。取之者虽欲独行。与之者或不肯从。若此者虽舍近取远。亦不至为大悖。惟苟取同姓。派系不明者。有乱族之罪。虽绝嗣。决不可行之。)必于其具父母者。(皇朝制。除大宗外。必父在承父之命。方许出继。国典。父没则母告。或因门长上言。该曹回启后许之。)必于其支子。(据仪礼。虽大宗无后。必取族人之支子为后。国典。亦有勿许长子为后之文。此不可犯也。惟继祖之宗将绝。而同宗可继者。只有一人。则绝其小宗继之。此有程子义起之论。亦可从之。)其取之必以义。(必据礼陈情。许而后取之。切不可挟势勒夺。以坏人伦悖风俗。厥或有将为子者忘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4L 页
亲贪利。与为人后。是又见弃于天伦者。亦不可取之以嗣先祖也。)其定之必以君命。(古者诸侯将立后。必告于天子而见于祖。大夫将立后。必告于诸侯而见于祖。盖重移天之事。不敢私也。国典。立礼斜法甚严。其无礼斜者。并不以立后施行。此宜谨行之。虽以兄弟之子为后。不可放过也。又或不见许于取后之家。而私于吏胥成官文。是为盗斜。犯之有重律。亦宜深惩。)如间世而为后者。(出后者以其第二子。间一世还继其所生父。此有戴圣,徐乾学谬说。而举世靡然从之。又或有先贤有功德名节。绝嗣已久者取旁裔。阙累世以嗣之。皆违理乱常之大者。前辈大儒已有定论矣。)已亡而出后。(间世立后者。或取族人之已亡而无后者充代。又有以子孙带其父祖以上累世之主而与为人后者。此其欺天慢神。尤有甚焉者矣。)又或为妾而继后。(取族人子。为其妾之私子。此与古礼以父命为父佗妾子者。绝不同。)为殇而继后。(王者以传国为统。故未娶而死。有可继之理。士大夫则不然。必有父子之道然后有子。故孔子言宗子为殇而死。庶子不为后。宗子尚然。况馀人乎。)及侍养(侍养者。不以子行而主族人之家而奉其祀。特未改其父子本属。故先贤不深斥之。只曰非正礼。然以周人祭法断之。其不经无伦亦甚矣。)次养(有子无后而死。取族人为第二子。亦非理也。)外孙奉祀(母在时私祭其亡亲。则子以之可也。若母没而子主之。此朱子所斥。非族之祀。此虽有国典所许。亦不可行也。若是情所不已者。则既其墓。措置香火。庶可矣。)之类。皆不可循俗冒犯之。族人有犯之者。宗子会族而规之。其大者为之告官改正可也。
凡序昭穆。所以纪父子祖孙之伦。一族始基之祖为太祖。其次为昭。其次为穆。其次复为昭。其次复为穆。推之百世。其名不易。盖重礼也。(始祖有定位然后。昭穆有正伦。宗室则王之别子始立宗者为始祖。其馀自佗邦始未。立宗于本国者为始祖。或自微族初起。受命于王朝者为始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5H 页
祖。此则不问有庙无庙。皆得为昭穆之本。吾宗则当以高兴府院君为始祖而计昭穆也。)今庙制祭法。皆与古异。不可一一追复。(古礼太祖庙居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庙皆南向。主皆东向。其祫于太祖庙。则太祖居西东向。左昭右穆以次而东相向为位。自汉以后。公私皆用同堂异室之制。一列南向。故昭穆之义不明。)惟祔祭与班祔之礼。为可以见意。当敬守之。不可苟乱其位次。(祔祭必于其祖。祖在则中一而祔于高祖。又不可祔则祔于祖之兄弟。不敢以亲且近而祔于非昭穆者。班祔之礼亦然。)近世士大夫家多以名行辨昭穆。虽非古礼。意亦近正。从之无害。(有以一字名二字名间世迭用者。有以上字行下字行间世迭用者。今吾宗见行者。即其下例也。)凡序兄弟之礼。未成人只序以第一第二。既成人二人。则长为伯。少为季。三人则中者为仲。四人则第三者为叔。五人以上则叔居多。其伯则既继父为宗矣。仲以下亦有天定伦序。其尊卑无分及以卑踰尊。皆罪也。○女兄弟自为序。如男兄弟。所谓异长者也。男之于女。亦有等分。女虽长。不可压男弟。(古人于男女之际。忧深虑远。自堕地之初。未有知识之时。已示其尊卑贵贱之等。观周诗寝未寝地弄璋弄瓦之云。可见。凡为父母者。常宜深体之。)○有庶兄弟。亦自为序。其长者为庶长。(古礼有适长庶长之名。文王适子十人。伯邑考为伯。武王为仲。管叔以下七叔为叔。聃季为季。而馀百男不与焉。国君立适以长。庶虽长不得立。惟无适。乃得立君。君立其母弟次者为大宗。虽少犹得统诸庶。无母弟。乃立庶长为宗。亦不得为大宗。只名小宗。此皆天伦之正也。公私虽殊。其分义宜无异者。○又按春秋公羊传。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注。适谓适夫人之子。尊无与敌故以齿。子谓左右媵及侄娣之子。位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5L 页
有贵贱故以贵也。今国典奉祀条。士大夫无适子则良妾子。无良妾子则贱妾子奉祀。盖本于此。此又众妾子贵贱之等也。)对适长为父后者。则仲适以下。又通谓之庶。所以特尊其宗也。(礼大夫以上贵。故自次适以下至妾子。通称庶子。以远别之。士以下贱。故通称众子。不远别之。虽曰不远别。而未尝无别。盖妾子之尊适子。所以尊其母也。适长之特尊。所以尊其父也。大宗之又特尊。所以尊其祖也。随其所在。各宜致严。)凡此皆同气而分者。其亲亲之恩则自不敢有隆杀也。(圣人制服。兄弟姊妹适庶无异服。所以示亲亲之一也。名以等分。服以亲同。皆天然之理也。东俗于兄弟姊妹。则亲亲未尝有异。而或虑其分之不严。于庶属则常患分别之太远。而遂致恩情之疏薄。庶弟不敢以兄称兄。庶子不敢以父称父。以兄与叔之尊也。而以仆隶之称主公者。呼其弟侄。则为弟侄者晏然坐受之。乃至其父视庶子如无。别立族子为后。而莫觉其不忍也。此是吾东夷陋之大者。切宜痛革之。)
父之兄弟。视之犹父。祖之兄弟。视之犹祖。诸祖诸父虽少。不敢以己之长而不尽礼。此世行尊卑之伦也。门内宜立年行最尊者一人。为家尊。四时祭讫。宗子率诸亲献寿。有事于祧迁之庙及远祖墓。又一以昭穆之序。而不以宗支为礼。(与外人为礼。亦有以宗子为主时。有以门尊为主时。)凡庶亲亦以昭穆为位。各立于本行之末。(从尤翁说。)
外内之别。亦天伦之大者。凡尊行之妻。皆有母道。卑行之妻。皆有妇道。独兄弟之妻无所属。故圣人尤致别嫌之意焉。制为五服。嫂叔不与其中。此非薄之。亦所以正其伦也。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6H 页
凡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所谓九族也。然圣人犹不忍于遽绝。又为五世袒免之制。此亦天伦也。今亦当加意用情。致别于已绝之族也。
凡亲亲。当重父族而轻母族。(处母族之亲者。不可厚于父族之疏。 吾东重母族。内外从不敢议婚。比固国典。不敢遽变。惟于中国人之内外从为夫妻者。人无不骇然致怪。此其闻见之陋。不可不痛洗之也。)其为人后者。当先所后而后所生。(于所后。当一如本属正亲。于所生则降一等处之。其正称当以伯叔父。私记识别处。或称本生父。诸亲皆以此推之。其混称无别。是为二本而乱伦大。宜严防之。)适人者。当内夫家而外亲家。(妇人谓嫁曰归。又谓远父母兄弟。故礼曰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不主。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今虽未必遽行里尹主丧之礼。圣人之至意。不可不深体之也。)其有兼亲者。宜据此推之。(如本宗从叔侄或再从叔侄。兼从母兄弟。当以叔侄定称。若母族有服而本宗亲尽。则从有服之称。俱无服。又当主本宗之属。出后者所后家戚属。兼生家戚属。其礼亦然。妇人兼亲。不问亲属远近。在夫家。一以夫属定称。在亲家相语。或称私属。)○出继者。于所后有前后母。当以始为子时为母者。为亲母而服其党。(从慎斋说。)若俱亡后为子。则为前母之子。(从尤翁说。)○凡前后母之党。虽无服。犹称戚属。(朱子作何叔京墓志。称其继母兄弟以舅。)
妾之于君及女君。有君臣之道。其称号固当一如婢仆之称主父主母者。其于君党诸亲。亦皆如此。君死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6L 页
而子承嫡。亦不敢特位于子妇之前。
奴婢亦臣道也。各以所隶之世行尊卑而定伦。父母之奴婢。子妇不得而臣之。奴婢侍祖墓者。亦不得而臣之。凡所不臣者。其死也。不为之发丧。子妇之私奴婢。为其主之父母。从其主发丧。孙子妇之私奴婢。不为其主之祖父母发丧。亦从其主也。(凡私奴婢。因家长命定名。或妇来时从来者。)若世传奴婢。无所属者。代为家主一人发丧。凡有主奴之分而不发丧者。为之加麻三月。(古者卿大夫皆有臣。为其主斩衰。惟士无臣。有仆隶等为之吊服加麻。今制卿大夫士皆无臣而有仆。其服则皆从臣服。)
  奉先第二
凡宗子奉先之礼。宜先立祠堂。其制度一依礼文。世虽未满。必立四龛。堂虽一间。必设两阶。此祖考子孙定名明位之大端也。○凡礼文当以朱子家礼为正经。而文略礼阙处。参用沙溪先生丧礼备要,陶庵先生四礼便览行之。(至遇变礼。取朴谦斋礼疑类辑,李镜湖家礼增解等书。详考诸贤说。择其的确有据者从之。)祠堂既成。置祭田具祭器。亦依礼文而立约闻官。尤宜严密。若贫不能置祭田。其禄仕者于廪俸之入。业农者于田圃之入。常先取其什之一。以给一年祭用。略如周家用扐之制亦可也。(如是而有不给则取十之二。又不足则亦当竭力营办以足之。为人子孙者。真欲追孝于已没之亲。而以飨先当厚于养生为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7H 页
心。则其至诚所及。岂可以节文限之哉。)
奉先之礼。大祭祀一。四时正祭也。(家礼始用伊川礼。著初祖先祖祢三祭。朱子晚谓初祖先祖祭。似禘祫不行。惟祢祭犹行。栗谷先生言祭祢。恐丰于昵。先师华西先生又谓王者冬至祭天于郊而配以始祖。季秋祭帝于明堂而配以父。伊川祭始祖祭祢。实本于此。其疑僭则一也。朱子去彼而存此。以其生日在九月。念劬劳之恩。怀孤灵之感。不忍遽废其已行之祭。非以是为百世不易之典也。今祢祭亦据此不举。)中祭祀二。忌祭及墓祭也。小祭祀四。正至朔望之参。俗节时食之献。恒献也。有新物随得而荐。有大事因告而奠。无时之献也。(家礼用程张诸家礼。荐新必以朔望。所谓新果一大盘。即举一而该之也。今遵朱子晚说。分朔新为二节。惟新物适值朔望。乃因参而荐。)其无荐而谒。不奠而告者二。晨谒及出入告是也。此九者。虽礼有隆杀。物有礼略。而义各有主。情各不同。不可废一而不举也。
时祭用四时仲月卜日。正礼也。或只用分至亦可。有故退行次月。但不用闰月。有大故。过时则不追祭。(春祭不行于夏夏祭不行于秋)支家不卜日。只于宗家祭后。比次排日行之。祭仪依家礼。钞定笏记。按礼谨行可也。(与祭人众则正一人唱笏亦可。下诸祭同。但忌祭不必唱。)○祭位诸考妣。当各设椅卓。(考妣异卓。家礼正文也。而自冯氏集说,丘氏仪节以下。有同卓之例。东俗袭用之。诸贤因仍未定者。然皆以为非正礼。今当以三者为法。)祔位之卑者。必于阶下。(朴南溪云妻位于序端亦可。)其献酌则无尊卑。皆于诸正位每献之末。(朱子于家礼。固云逐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7L 页
位献毕。诣本位所祔位酌献。而又尝言正位三献毕。使人分献。如学中从祀。由前则有子先父食之嫌。由后则祔位不得三献矣。仪节乃云诸正位初献毕。分献祔位。亚终献皆然。此或可从。)○祭馔贵用时物。(王制。庶人春荐韭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雁。华西先生家时祭仪。羹春用鸡卵瀹艾。夏用软鸡菰菜。秋用川鱼菘菜。冬用野鸡萝葍。米面食亦准例各用时物。此有古意。亦切近人情。可从之。)而鱼肉须取脍腥。(家礼只言鱼肉。不言生熟。故诸贤说不同。然据朱子祭用血肉。要籍主气之说。则用腥为长。至不可必得然后。乃用熬汤之属。)菜果不嫌油煎。(士丧记。固有不用膏煎之说。而周礼四时荐食。又各有膳膏。且以朱子燕器代祭器。常馔代俎肉之意推之。则国俗所尚平生所甘悦之物。恐无不可用之理。)烹饪务极蠲洁。(朱子于家礼。既戒以勿令人先食及为猫犬虫鼠所污。又为书饬其子曰。凡祭肉脔割之馀。皮毛之属。亦皆存之。勿令残秽亵慢。)盛贮切勿高大。(古者器皆有盖。不但防饮食之走气。亦所以限之也。东俗惟饭羹有盖。笾豆无之。故侈大日滋。饼果之属。高至数尺。猥穰之甚。全不成礼仪矣。而京华士夫家习以为常。不能然者。视同不祭。间或有欲行时祭者。例以办此之难而不敢举焉。岂不寒心哉。切宜深惩之。常戒妇女必以简洁平排为度。要使易得致诚而不难于常继可也。)馔凡四行。内二行属鼎俎。尊且重。外二行属笾豆。卑且轻。(卑且轻故先出主进。而诸执事得共陈之。尊且重故后出主进。而必主人主妇亲献之。)内二行同尊。而第一行尤尊。外二行同轻。而第四行尤轻。(米面食者饭之贰也。鱼肉者羹之贰也。炙者酒之贰也。脯菜及果。皆内二行之佐。而果又脯菜之佐也。)卑虽多。不可使胜尊。轻虽美。不可使压重。(饼果数尺。不但猥穰之甚。亦使饭羹为其所压。而不得为食之主。尤不成礼。)此亦至理所寓。不可忽也。若家贫不能具者。及得异味。不忍不荐者。或降品或加品于定数。俱不妨。(重峰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8H 页
之粟饼菰菜各一器。慎斋之乾石鱼一尾。皆为礼家所传诵。则贫不具品。本无所伤。至如尤翁尝言偶有所得。虽过数不忍不设。又称同春得美味不设。心甚缺然。亦尽用之。以为得孝子如事生之意。此虽若不甚谨严。而亦不至大害礼意。)要之升降以两。使鼎俎笾豆不失奇耦之数而已。(沙溪曰。果六品难备。四品或二品。降品如此。则其加品亦宜准此。大抵家礼祭品。奇必用五。偶必用六。因司马氏书仪。参酌折中。以适贫富之宜而已。非有大法象也。)○行礼。必主人主妇。分主东西阶。以统众子孙男女。如出主纳主进馔献酌侑食进茶之礼。皆主人主妇共之。主人之事。必男执事佐之。主妇之事。必女执事佐之。(古者凡祭祀。必夫妇共之。所谓官备则具备也。家礼。自斋戒省牲涤器以下。必令随事共职。此祭祀之大义也。)主妇不与祭。则出主纳主及侑食进茶。皆主人兼行之。(退溪,屏溪说。)进馔。主人与祝共之。(屏溪说。)亚献。适子或弟为之。(朱子说。)而终献则亚献者之妻为之。(朱子曰。弟为亚献则弟妇为终献。按古礼。必外内备官。主宾共礼然后始成祭。故其初亚献。夫妇既分行之。终献则必迎宾为之。家礼于初亚献。只用古礼。终献则乃曰兄弟之长或长男或亲宾。而所谓亲宾。似亦指同异姓亲戚之宾。是则外内备官。乃古今之通义。而主宾共礼。或随时而异宜也。今主妇既不与祭。而使馀妇行亚献。则有与主人作对之嫌。故令子弟行之。子弟行亚献。而终献又令子弟行之。则是外内之官。不得各举其职。故仍令亚献之妻行之。其旨精矣。)祝者所以交神明。其职事甚重。宜择亲戚中诚敬可堪者。特尊其位而专任之。(祝既导达孝孙之诚于祖考。而又承致祖考之命于孝孙。且主阖门启门及告利成导尸起之礼。所以古人尊之必亚于尸。观馈食礼主人献祝之仪。可见。)祭服。有官者必以公服为盛服。无官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8L 页
者用深衣。不能具则通用深衣。又或通用时制道袍。(今人以公服只作朝衣。不作祭衣。入庙而着之者绝无焉。徐节孝晨夕揖母。必用公裳。谒母犹然。而况祭祖乎。今当准礼服公服。深衣则家礼以为便服。每不备数于盛服。然先王法服存者惟此。故于通礼祠堂章下。特著其制。又于丧礼袭衣。以此为贵贱通用之正制。则其重不当在今制道袍之下矣。)妇人用大衣(陶庵谓即今唐衣之有袖者。)或深衣。(古者妇人以深衣为奔丧之服。尤翁又以为妇人吉凶之通服。而尝谓袡衣。亦是深衣之制。令染青纁缘而用之。今因袡衣而改纁缘以黑缘。是即宵衣而可以为祭服矣。)不能具则用背子。(家礼。以背子为妇人定省之服及时祭具馔时服。亦可以为大衣之次矣。制见四礼便览。)○祭时当准质明。而常以差早为心。至于五更行祭。切宜深戒之。(家礼既以质明定祭时。而语类记先生时祭。隔日严办。侵晨已行事毕。栗谷先生祭仪。又言鸡鸣始事。合此二说。庶得行礼始终之限矣。若鸡鸣前行礼者。以意度时。例犯张子五更行祭之讥。而不免于前一日行祭也。至于鸡鸣后神不歆飨。自是浅俗之言。又不足取信也。)○凡祭祀主于诚敬。诚敬不至。仪物虽备。如不祭。主祭者自齐戒至行事。宜自尽其心。子弟有不率法者。亦纠正之。甚者祭讫会坐警责之。东莱宗法。有祭祀惰慢之罚。盖亦有不得已者。
忌日祭。专为致哀而设。齐戒比大祭降一等。(止一日斋。斋日则饮酒不至变貌。食肉不至变味而已。世俗必于齐日行素。先儒谓从厚无妨。又谓高曾祖及父母忌当有差。今拟于祖以下忌。行齐日素。)只设所祭一位。(并祭考妣位。单祭一位。前贤有两说。今只从家礼为正。)变服行事。(家礼用黪衣冠。我国无黪制。栗谷祭仪。代以玉色。后贤又以玉色为有近华之嫌。今准家礼祭后黪巾素服素带以居之之文。拟于父母忌。皂冠布带。馀亲玄冠素带。衣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9H 页
则并用素色。惟妇人衣用玉色。庶或可矣。)献有哭。(家礼固云考妣则哭。而或问忌日当哭。朱子却曰。哀来时自当哭。此则不专指考妣。若是考妣。岂问哀来不来耶。又言湖北人上墓。不问远祖也哭。这却好。其意又可见矣。仪节谓逮事祖考妣当哭。此或近之。但专以逮事不逮事为节。则有哭祖妣不哭祖考时。有哭高曾祖不哭祖时。有旁亲皆哭而主人不哭时。皆极未安。于是吾东诸贤有从厚哭助哀哭之论。而皆不甚齐整。惟朴黎湖以亲尽为节者。稍有据为可从。若以无哀之哭为伪。则常人之有哀无哀。何常之有。使圣人性情之正。行亲未尽祖考丧馀之祭。则岂有不哀之理。当以此立制。使不肖者企而及之可也。)不受胙及馂。(忌日。邀宾客共馂馀。及广致馂馀于邻里。皆宜禁戒。)是日衣素食素。不理庶务。不出入。夕寝于外。(古者忌日无奠献。惟事致哀。所谓终身之丧也。汉申屠幡遇忌日。三日不食。北齐颜之推家忌日。不乐不接外客。不理众务。唐五代之间。犹有孝服受吊之俗。至宋诸贤。始为祭礼。而其致哀则自如。如家礼所载及语类记先生遇远讳。举家蔬食是也。盖时祭所重。在未祭前三日致成。忌祭则所重在既祭后终日致哀。今人不识此意。将祭致诚。或能勉及。至行礼外之素。祭记即谓罢齐。饮食居处。自同平日。岂不可慨哉。切宜不以反之。)子孙在外不与祭者。亦皆准此致哀示变。于考妣位则设位哭。(遂庵曰。若在官舍。或人家则不得不停。)○生忌之祭非礼也。先儒已有定论。不可行。(华西先生谓若值亡亲甲朝。不忍昧然无事者。上墓一恸。或可矣。)
墓祭用三月上旬一日。(家礼正文。)或寒食秋夕二日。(朱子宗法。用寒食及十月。栗谷祭仪。参国俗用寒食秋夕。)衣用深衣。不能具。只用玄冠素服黑带。(家礼用深衣。栗谷祭仪。用玄冠素服黑带。盖墓是父祖尸柩之所藏。虽岁月悠久。上之必有哀感之意。故衣深衣。深衣者朱子持长子服时。服以祭先祖。又以为人家初丧未成服时。入吊之服。是即吉凶之间服也。栗谷之以玄冠素服黑带当之。深得礼意。当遵之。)上墓。当先省扫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29L 页
而后荐享。(省扫礼。先再拜。奉行茔域。哀省三周。锄斩草棘。洒扫杂秽。又再拜。若草棘先委墓人治之。则此无锄斩一节。荐享礼。又自有参神辞神拜。祝辞所谓瞻扫封茔。祗荐岁事。盖两节事也。今俗上墓者。只有荐享。无哀省事。殊欠礼意。)其荐享。当先降神而后参神。(家礼本条云参神降神。栗谷沙溪皆云倒置。李镜湖谓下条土神祭。先降后参。而注云同上。则可知此条之误。)不立进馔侑食阖门之节。比庙祭杀略之也。(陈器包之于布席。进馔兼之于陈馔。扱匙当于初献之后。而添酒则阙之。告利成当于辞神之前。而启门则无所施。盖时祭忌祭。同是庙祭。而忌祭轻于时祭者。吉凶正变之分。庙祭墓祭。俱是祭先。而墓祭杀于庙祭者。形神轻重之等也。行礼者致意用情。亦当随事称停也。)若墓所散在。不可一日行之。或分行异日。或分遣诸人。皆可。○亲尽墓。必用十月一日一祭。(韩魏公家礼)祝用四礼便览所定式。(祝云今以草木归根之始。追惟报本。礼不敢忘云云。)其礼当加隆于近亲之墓。(谓人众物丰也。盖庙在故墓轻。庙既毁则墓乃重。且报本追远。人无异情。而士大夫压于分义。不得祭初祖先祖。惟墓可以伸诚。则其礼岂可不尽情。今诸家岁一祭。皆分职诸执事唱笏行礼。亦加意致隆之意也。)有失墓位。则当设坛行祭。(古者有望为坛而祭之礼。近世士大夫家失墓者。多用此例。墓虽失而略知其处。则即其近境而为坛。不知其处。则即其配位或祖考子孙之茔域而为坛。盖庙未毁时。自不当有此设。惟庙毁而荐享无所。则此不容已也。)○凡墓祭讫。乃祭土地之神。(俗例必先祖墓而祭非是。)必致诚亲行。如其祖墓。勿令杂人替之。○凡非时展墓。初到及辞。皆再拜。(尤庵曰。省墓时初度再拜。复再拜而退。则礼意尤为恳恻而周详矣。今按凡上墓既拜后必奉行茔域。哀省三周。有草棘亦除之。略有事在。故其归不可不又拜。与家庙展拜不同也。)父母丧中拜祖墓。当有哭。(尤庵同春说南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0H 页
溪谓若泛施于曾高祖以上似过。今按此当是遭丧后初到之礼。若每到必哭。亦似过。)
正至朔望之参。当据礼备仪。(岁有二始。正朝朔之始。冬至气之始也。月有二始。朔者生明之始。望者生魄之始也。孝子感天道之变而兴觐谒之念。此参礼之所以设也。其重当与四时正祭相经纬也。)正至兼节日。当加荐时食数品。(若时祭用分至。则冬至不别行参。)望参则国俗不用茶。只当荐果一品。(降神阙灌酒。)或止行焚香礼。(启椟。参神再拜。焚香再拜。辞神再拜。从栗谷祭仪也。盖周礼王十庙。诸侯五庙。皆月祭而无再祭之礼。大夫以下无月祭。丧礼则大夫以上。皆有朔望奠。士无月半奠。止有朔奠。望之于朔。其轻重又如是也。)
俗节之献。亦当备礼伸情。但俗节无定名。时食无常品。宜各随本乡所尚。略定节目。按而行之。(以东乡言之。元朝,上元,寒食,三日,端午,秋夕,九日,冬至。皆有燕饮。流头,中元,七夕及腊伏。全无事在。)不当因名苟设。徒致烦渎。去古益远也。
荐新重礼也。(比俗节。荐为有本。)但亦不可预定物目。谷菜鱼果。宜各随土产及乡市所出。择可荐定节目。或因朔望参。或因晨谒。随得即荐。(因晨谒荐。亦当启椟再拜。焚香又再拜。)未荐。不敢食新。
告事之礼。大事用祝。(如授官追赠之类。)小事口告。(如生子而见之类。沙溪家告语亦用版。只以无年月头尾辞为别。谨严可从。)皆有酒果。又有一事而告始事。用大事例。告终事。用小事例者。(如告纳采用祝告。纳采毕用告。告冠子用祝告。冠毕见用告。)又有事微或甚急。不待酒果而告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0L 页
者。(如庙中小小移安及丧变火变之类。)当随事轻重。照例行之。
晨谒出入告。众子孙皆许伸诚。有主人则率而行之。主人不在。独行亦可。但虚主人一位。以避干尊之嫌。
凡祔位者。旁亲之殇与无后。而祔主于其祖龛者也。(祖在则中一而祔于高祖。)其祭限。当以程子所定四等为节。(下殇终父母之身。中殇终兄弟之身。上殇终兄弟之子之身。成人而无后。终兄弟之孙之身。)主人之妻若子孙死焉。虽非殇与无后。亦祔主于祖龛。如旁亲之例。俟其子为庙主而尊之以祢然后。始得入正龛。所谓权祔也。○支庶之家有殇与无后者。及其妻子死焉而无庙可入。(身为支子。不立庙。)或有庙而无龛可祔。(继祢之宗妻弟无可祔。继祖之宗伯叔父无可祔。继曾祖之宗伯叔祖无可祔。)祔之于宗家庙。令宗子主祭。而本家具牲物往供之。不能然则别立小龛于私室。或于祠堂东壁下。别为龛以处之。不敢违昭穆而祔于其祢龛。(尤庵说。)时祭祢位祝辞。亦不敢用祔食之例。别为文以告之。(遂庵说。)以示其变。○凡祔主。所祔之正位出庙则当埋。(备要)虽有群弟侄孙。不敢援递迁之例而轮奉之。其情所当祭者。于其忌日。或用纸榜。略伸其情。(尤庵说。)若是支家私亲之来祔者。正位既祧。自当还奉于私室。如上例。
凡先主五世而祧。支孙亲未尽者。递迁而奉之。嫡兄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1H 页
弟尽。乃及庶兄弟。孙行嫡庶尽。乃及曾孙嫡庶。(从沙溪说。诸贤又有嫡曾玄尽然后。始及庶曾玄之论。今不敢从。)自宗家而迁于长房。则待宗子丧三年后出庙。自长房而迁于次长房。则于长房丧卒哭后。(尤庵说。)子孙有贫穷流落。不能奉祧主者。诸家合力营室立庙而助祭为上。不然则仍奉于前奉之家。立别龛摄祀次之。又不可行。则就墓庭立庙轮摄之。即其下例也。(墓庭立庙。与远祖无别。)玄孙行既尽。则乃俟末位人三年毕丧。埋于本墓之侧。墓远则埋于祖考子孙茔域之内亦可。○出后子孙。不敢奉生家祧主。(南溪说。)若父祖之主埋焉。则于其忌日。用纸榜祭于私室可也。(礼所生父祖。皆处之以伯叔之例。伯叔之无后者。犹祭及兄弟之孙之身。岂有出后孙不祭所生祖之理耶。尤翁谓祔主从正位迁埋。则兄弟及侄之欲伸情者。用纸榜祭之。此可以援例也。)
先祖有大功德。朝廷特命不祧。则于亲尽之后。即改设庙龛为五室。西一龛奉不祧位。百世不迁。其祭祀一如四亲。其馀为四亲龛。易世迭迁如常礼。(不祧庙制。诸贤说不同。迄无致一处。尝于华西门下。见槐园公为此论。似稍正当。而先师之意。亦以为然。故今从之。盖 国朝五礼仪。始为功臣而百世不迁者。代数外别立一龛祭之。朝廷既有特命许代数外立一龛。则龛虽多。自当别计四代之外。岂有踰制涉僭之嫌耶。此与家礼始祖之主未有不祧之命而藏之墓所者。自不同也。)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1L 页
支子异居者。或考妣庙远。不可行晨谒之礼。则奉遗像于私室而拜之可也。(朱子曰。神主惟长子得奉祀焉。之官则以自随。影像则诸子各传一本自守无害也。○又考朱子尝论嫁母子孙礼曰。为子孙者。只合岁时就其家之庙拜之。若相去远则设位望拜可也。准此则支子庙远。又无影像者。或置净室。用纸榜为位。又或设坛为位于墙园内。日行望拜之礼。或不至大害于理耶。盖人子之于其亲。若生若死。日一致诚。理所不可已者。而不幸为势所限。不能行焉。则其情合有委曲周通之道。故设此不得已之一例。然其庙不至甚远。犹可以行数日行一拜。则亦不必行此例也。)
庶子为私母。亦当立主祭别室。但不可世祭。子死既埋。而其孙欲伸情。则亦用纸榜可也。(小记。妾母祔于妾祖姑。疏妾母不世祭于孙。否则妾无庙。当为坛祔之耳。朱子于此礼。只以为未详。而疑疏说之或不可从。又谓容有别庙。但未有考耳。吾东先辈皆存疑。沙溪则谓别室之祭。岂至玄孙。陶庵则谓于孙犹可。而三世四世则不可。尤翁则固谓朱子之意。似难违贰。而乃曰古者适士二庙。官师一庙。妾母何至于祭及其孙邪。今姑从此说以为一家所行之制。而又略开纸榜一路。俾伸其私情云。)
支子庶子虽异居。各宜尽诚备物。以助宗家祀事。(为人子孙。报本追孝之诚。长少嫡庶。宜无异同。特宗子为祭主。支子助之而不敢私也。国初轮祭之俗。太没宗支之分。固已失之矣。近俗则又全委祀事于宗子。而支家昧然无献诚之礼。政程子所谓长惰慢之志也。)
其贵富者。又当专任宗事。既为之加置祭田。又以时供物。要使其自奉。不得有踰于奉先可也。(曾子问。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又内则。庶子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今虽不能悉践其迹。独不可以深体其意乎。)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2H 页
凡四时祭讫。宜祭土神。其礼于居室墙垣西北隅筑坛。坛下有阶。主人于每晨谒庙讫。令子弟一人焚香再拜。(朱子平日所行如此。今不能然则或止朔望焚香亦可。)及祭。主人率诸子。设席为位。(值风雨。不可行于坛上。则依韩魏公礼。为位于堂中。)进馔行三献。如家庙之仪。但不设匙箸。无侑食进茶之节。(从栗谷祭仪。祝式亦遵用之。○华西先生有天地不祼之说。明切有据。今家中土神祭。去降神一节。参神时。止焚香再拜。盖不灌酒。止焚香则只是致敬而已。无与于降神之礼故存之。)支家不行时祭者。亦不可不祭土神。但不必四时。止于春冬二时行之可也。○墓祭后祭土神。其礼亦放此。(朱子戒子书。谓墓祭土神之馔。今后可与墓前一样。勿令有隆杀。此与家礼文有不同。窃恐其为后说。而意亦完备。今宜从之。)
凡主式。于所尊称显。(尤翁每以变皇称显。为出元俗。从家礼别本。只称考妣。而又谓朱子告先祖祝。有惟我显考之文。仍称显字亦无所嫌。)卑行称亡。(今俗忌亡字。或替用他字。鄙俚不可从。)书爵。当先行后赠。(尤翁从朱子大全例。主此说。)赠谥。未及延谥者不敢书。即衔无告身者。亦不书。(近俗例以堂上官子婿弟侄或父兄。因祀典有承资穷代加恩命者。辄称通德将仕等资。实未尝受告身。)夫人不书贯。(礼无夫人称贯之文。惟我国有同姓取妇者。故书贯以别之。)其封号必从夫实职。(如通德妻称恭人之类。亦违格。)妾母本无封不书。只称亡母某氏。(近俗嫌亡字。与卑幼无别。改用故字。于义无害。宜许之。)卑幼必书名。去府君字。旁题惟于正亲有之。旁属虽尊不用。(备要)递奉祧主者去孝字。只称曾孙玄孙。庶孙则称庶。摄祀则书摄祀。权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2L 页
奉则书权奉。(尤庵曰。无主人则摄字无所当。权字稍安。)
凡告祝之式。必首书 皇明年号。(说见下)自称必具官。(无官书幼学。若授官。不曾出仕者。称前授某官。从渼湖所行也。)告妻不书姓。(备要)告嫂亦不书姓。(同上)自称夫弟某。(先辈皆以嫂叔属称为难。遂阙之。备要亦只称名。窃考古礼。皆称叔为夫之昆弟。今据此称夫弟为宜。)告卑幼。只称属。使人代祭于祖庙。不问所使尊卑。皆云使某亲某。(先辈每疑使尊行摄祭。用使字则于私情为不安。用代字则其称祖先。亦须以代者之属。又有所不敢矣。南溪云当一用使某之例。虽父兄之尊。既压于祖先。则恐无所妨。如君前臣名。父前子名。可见也。此意严正。深得宗子法。今从之。)遣人祭墓。则云谨遣某亲某。(于土神。亦用遣人例。勿令行祭人自主之。)叙辞并依礼书诸式。(家礼忌祭祝辞。具著告祖以上及考妣之辞。又附旁亲。不胜感怆之辞。于妻弟以下。备要只云改用佗语而无定式。家用旧式。告妻弟云不胜感怀。告子孙云追念无已。于理未有害。仍用之可矣。)○忌祭出主告辞今以之上。当自称某属某。(家礼。时祭祢祭出主告辞。皆有自称。而忌祭无之者。蒙上文省之。非不称也。此与下文祝辞去头辞。直云岁序迁易者。当一例看。金本庵集考。亦以为然矣。)
凡忌祭。略设一献则无祝。惟于出主时。当有告辞。(从尤翁说也。告辞无定式。今拟父母丧中告辞。于远讳之辰下。措语云身有重戚。不敢行祭。略将一酌。吊中追慕。敢请神主出就某所。国恤葬前。则改身有重戚。为国有大戚。此一勾出梅山礼说。)○凡设虚位行祭。于降神时。当有告辞。(家礼。初祖祭。设位行礼。而于其将降神。主人跪告云孝孙某。今以冬至。有事于始祖考始祖妣。敢请尊灵降居神位。恭伸奠献。乃降神。又参神先祖祭亦然。此设位行祭之程式也。今拟于揭纸榜后。即行此告为宜。不然则太昧然矣。)○凡读祝于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3H 页
神位前。虽子孙。不敢讳父祖之名。
凡诸祭停废之节。父母丧三年。时祭终三年停之。(朱子说。凡云终三年。皆以吉祭为限。)忌祭至葬后。略设一献。(栗谷祭仪。陶庵谓凡丧中入庙。用平凉子布直领布带。凡云葬后。以卒哭为节。)墓祭亦至葬后略设。(栗谷祭仪。尤庵谓虽葬前。支子孙无服人。或可代行一献。)朔参节祀荐新。并许葬后行之。(朱子说。告事之奠。亦宜准此。)长子丧三年。妻丧杖期亦同。(并朱子说。惟妻丧入庙行礼。用白衣黑带。从栗谷说。下诸服同。)馀不杖期大功。时祭自葬后行之。但不受胙。(栗谷祭仪。)忌祭墓祭。葬前略设。葬后行之如常。(并栗谷祭仪。尤庵曰。凡外丧久不葬者。只以三月为断。)朔节荐新。无葬前后。行之如常。(南溪说。)本生亲不杖期亦同。惟时祭。除服前权停。(陶庵说。)忌祭以下。葬前使人代行。(云坪说。)缌小功。成服后即行诸祭如常。惟时祭不受胙。(栗谷祭仪。)外亲缌功亦同。惟忌祭虽成服前。可使人一献。(陶庵说。)若同宫则虽臣妾之丧。必三月而后祭。(杂记文三月谓已葬)若将祭已设位。闻异宫之丧。而于所祭无服则行之。有服则止。(曾子问。)若已出主。则虽有服。亦略行之。既毕乃哭。(同春说。)○国丧卒哭前。时祭忌祭墓祭并停。(遵仪注。○丧礼补编受教条。启曰。卒哭前私家忌祭。亦多有备礼行之者。极涉未安。传曰。卿大夫士忌祭墓祭。依练祥例。卒哭后行之。据此启辞则传教所谓卒哭后行之。盖指备礼行祭者而言。其不备礼。略设伸情者。在所不论矣。惟墓祭系是原野之礼。虽略行。亦涉难安。且其行祀无定日。与忌祭不同。则自当于卒哭后追行之也。)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3L 页
节小祀略行之。至卒哭后。诸祭如常。惟时祭不受胙。○师友丧。停祭无明文。惟为师加麻。成服前。朝夕为位哭者。恐不得与祭。○凡将祭。家有产故若疠疫大病及出入近尸。在齐戒三日之外。并无拘碍。(产妇病人。可前期别出不通祭所。必至区处无路。不成齐然后停祭。)○凡宗家有故。不行时祭。则支家居相近者。不敢先行。(尤庵说。)○晨谒及出入告。非祭祀之比。惟父母丧三年内则废。(南溪说。寒冈谓祥后禫前。即行之。)馀并行之。重服用素带。轻服黑带。(龟峰说。)
凡二祭相值者。当分轻重行之。庙祭与墓祭同日则主庙祭。而墓祭使人。或退日行之。(沙溪说。若是亲尽墓。岁一祭而已。为主祭者当以墓祭为重。)朔节庙荐与墓祭同日则主墓祭。而庙荐留人代行。(沙溪说。)忌祭与朔节荐同日则先行忌祭。(尤庵说。)二位忌祭同日则当先后行之。不可并设。(陶庵说。虽考妣忌同日。亦当如此。)先忌与外丧成服同日则先成服。乃行祭。(陶庵说。若在丧侧者。是日不得祭。)与除服同日则先行祭后除服。(尤庵说。朔节荐同。虽同宫丧亦然。若期亲在外。当往参练祭而除服者。委忌祭于家人可也。)先忌与亲丧卒哭同日则先行卒哭。后略设忌祭。(陶庵说。)与祔祭同日则先设忌祭。后行祔。(镜湖说。所祔祖忌日同。但所祔祖以下忌日则先祔后忌。)先庙朔望参与几筵朔望奠当并行。则先庙后几筵。(尤庵说。)考妣墓合窆。在新窆三年内并祭则当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4H 页
各设先后行事。(父先亡则先以平凉子直领。不哭祭父。改以衰服哭而祭母。母先亡则哭祭父毕。脱衰不哭行母祭。从陶庵说。)凡时祭卜日时。已避诸故。未有相值。若朔节则不避。于其日止行时祭。
凡祭略设者。减馔品。无祝单献。献讫即扱匙正箸。不添酒不阖门。少顷进茶。遂辞神。若在父母丧。令无服人行之。(无可使。不得已亲行之。)身在阶下。只参神辞神及哭而已。若在国丧及他重服葬前则亲行之。○凡使人代祭者。若是疾病或出入诸故。有祝三献如礼。但不侑食(初献讫。扱匙。)阖门。若因丧故。代人略设。其礼如上条。若所祭于祭主是卑行。则代祭者虽幼无初献。读祝后拜。○凡忌祭停废者。于本日犹致哀如礼。若考妣忌则设虚位一哭。(若遭服在丧侧。停祭者不可行此例。)
宗子年老。不堪主祭。则告庙传宗事于嫡子若嫡孙。(曲礼。七十曰老而传。朱子于年七十时。亦行之。)凡庙中大小之礼。皆令主之。但不行易世递迁之礼。(或问七十老而传。则嫡子嫡孙主祭。如此则庙中神主。都用改换作嫡子嫡孙名奉祀。然父母犹在。于心安乎。朱子曰然。此等也难行。且得躬亲耳。今按丧服记。宗子孤。为殇皆三月。注言孤有不孤者。不孤则族人不服之。不孤谓父有废疾。若年七十而老。子代主宗事者。据此则子虽代主宗事。而犹未尝直行承统之礼。故族人不以宗子之服服之也。朱子之以改题神主为难行者。良以是也。然则今之行此礼者。只用摄祀事孙一例可矣。)
凡奉先之礼。既考古酌今。著为宗法。藏之庙中。永世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4L 页
遵行之。又翻誊数本。子生十岁以上。即授之成诵。新妇入门。既见庙亦授之。若继后子以生家所行。初来妇以本家所见。变乱家法者。门中会坐共正之。
宗子不能行礼。或行之而不如礼者。次宗以下。既不能正之。犹当自尽于其所奉之庙。不可苟同其失。使宗法遂至废坠也。
  事亲第三
凡子事父母。晨昏行定省之礼。就养竭其诚。朔望行参谒之礼。尊奉极其敬。四时节序及家庆。行上寿之礼。燕飨尽其乐。此三者其大节也。(尝谓孝子之事亲。每日晨昏。有定省之礼。所以于其亡也。不忍不行晨谒之仪。每月朔望。有谒见之礼。所以于其亡也。不忍不行朔望之参。每岁四时。有上寿之礼。所以于其亡也。不忍不行四时之祭。今人于奉先之礼。全然阔略而莫觉其不安。或苟循节文而殊没爱敬之实者。良由平日事亲。有多少不尽分。无所据而可推之。)
昏定晨省之礼。古者只有谨寒燠问安否。有所欲。敬进之。左右就养无方而已。中古有拜揖之节。(司马氏家仪。丈夫晨省昏定。皆唱喏。妇人晨省。道万福。昏定道安置。说者谓唱喏作揖时声。徐节孝亦晨夕。具公裳揖其母。慎独斋事沙溪先生。每晓至寝所拜卧下。俟起敛衾枕。及夕设衾枕。俟既卧。拜趾下而退。今按朱子尝言虽父母。亦须起来着衣冠坐。乃拜。据此则慎斋之趾下拜。恐非正礼。)又别有礼见之仪。(小学。崔山南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朝栉縰笄。拜于堂下。朱子语类。记先生每日早起。率子弟拜影堂及先圣像。方坐书院。受早揖。早揖即群子弟揖也。栗谷先生每日。率子弟拜家庙。次拜庶母兄嫂。与夫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5H 页
人揖。坐于堂。子弟侍妾拜于堂庑。男左女右。婢仆拜于庭。先师华西先生亦于每朝谒庙讫。与夫人揖坐。受子孙男女拜。)今皆可从。晨省当趁亲未起时。就卧下跪伏问安否。若已起则拜谒而后拱立问之。供诸职如礼。及夕安衾褥。俟就寝乃退。若有命先退则拜辞之。孙曾以下有私亲。则其晨省。先就父母寝所俟起。从谒于祖。及昏定。从父母辞祖。至父母寝所。又辞退。若父母年老或有病。不能及时勤礼。则先父而省祖。以报于父。后父而辞祖。以伸父诚亦可。此皆恒礼也。礼见则须在父谒庙后。俟父母并坐。家众齐见一拜。此特礼也。诸孙虽有私亲。不敢各行此礼也。○若同居有诸父母。省父母讫。当各就寝所拜省。
朔望参谒之礼。古者于君于祖庙。皆有月朔之礼。可知于其亲。亦必有事也。宋朝士大夫于父兄及他尊长。皆有朔望贺拜。至我 皇明太祖高皇帝御极。首令天下民人有父母者。皆行朔望拜。委巷贱隶无不行者。(说见赵重峰东还封事。)今宜遵用之。其礼宜于正堂北壁下。特设父母席。父母于先庙参礼讫。就位相揖而坐。诸子孙男东女西。世为一行。北面再拜。乃退就堂门外东西。又各世为一行。第一行南面受第二行以下拜。还入就位。第二行又南面受第三行以下拜。以次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5L 页
入就位讫。父有戒辞。命之坐。令一人读而告之。诸子孙皆俯伏听。起而拜乃退。(司马氏朔望拜仪。诸子孙男女既拜家长。又每列各有致拜之节。尤庵先生朔望。与夫人坐受子孙男女拜如仪。命长孙妇读小学柳开仲涂江州陈氏章。使诸妇环听之。今谨参合成仪如此。)○若父没母存。则其仪亦如前。但主人将有命戒于家众。特就母前西向坐。○若同居有旁亲之尊于父母者。为之设位于北壁下。父母先率子孙。北面再拜。乃分就东西壁下。对揖而坐。受子孙拜。若有与父母同列而卑者。父母既坐。特进先拜。就父母左右南向坐。(诸父于父左。诸母于母右。)子孙乃行礼如仪。
上寿之礼。古人于其所尊。有称觥祝寿之例。家礼著司马氏节序及非时家宴上寿家长之仪。今拟于正至四孟月朔及有家庆。皆行上寿礼。(按司马氏所云节序。今无端的可数者。谨考古礼。自天子达于大夫士。皆有朔食之礼。盖于是日。其臣子具盛馔以飨之也。又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其礼俗之交。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岁首冬至四孟月朔。皆有礼见。今参合取义。以正至四孟朔。为具酒食上寿之恒节。至如家庆。当随事称宜。不必预定。)其行礼略如前参谒之仪。惟于陈设时。设食案于父母位前。有诸父母则亦设之。既叙拜。(若非正至孟朔而特设家宴。则无门外拜一节。)长男盥洗。就父位前。少者二人。执酒注盏盘随之。长男跪斟酒奉之。祝曰伏愿大人。履玆某辰。备膺五福。保族宜家。献之俟举饮。诣母位前献之如前。惟无祝。退与在位者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6H 页
皆再拜。父命酢诸卑幼。男少者一人。进取父位前盏。女少者一人。进取母位前盏。迭斟酒父盏。以遍诸男卑幼。母盏以遍诸女卑幼讫。诸卑幼皆再拜。父命诸卑幼坐。命颁果。男少者进奉父位馀果。颁诸男卑幼。女少者进奉母位馀果。颁诸女卑幼。遍及小儿。下达于婢仆之贱然后。又泛行酒一二巡。(此一仿家礼时祭后献寿仪。惟父母并坐受礼为少异。且非馂酒。故去酢长者自斟祝之一节。○祝辞履玆某辰。用丘氏仪。)男少者二人。就堂南端。北面歌诗。鼓琴以为节。或间歌或合歌。歌二南诸篇及邠七月,郑女曰鸡鸣之类。(诸诗合入乐章者。别抄为一卷。译以谚书。附以解说。令妇女乘间省阅。略晓大意。歌时亦用谚语讽诵之。)惟尊长所命。尽欢乃罢。(若正至朔日。又读戒如仪。)○若有旁亲之尊于父母者。父率子孙。先上寿于尊者。尊者酢之。父母乃就坐受寿如仪。若与父同列而卑者。献父母寿讫。长男斟酒献之。无拜。○世俗必以父母生日上寿。而程子有人无父母。当倍悲痛之语。朱子于晚岁。亦不受子孙寿酒。为父母者据礼不受。则子孙不敢伸其情也。若是周甲之岁。而情有所不能已。则于是岁孟春或孟夏之朔。因常献。加设馔品以饰喜可也。
凡养亲者。其亲主家事。而己不得与焉。则当尽其身之力而养之。己得传家事。则当尽其家之财以养之。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6L 页
其得沾禄于朝者。当尽其官之俸而养之。先王大政。教民树育。使养其老。五十皆得衣帛。七十皆得食肉。此盖匹夫匹妇之恒分也。君子之事亲。自当无所不用其极。固不以此而限之。
事亲者必左右服勤。凡供奉使令。一切劳役。皆身执之。不可委之仆隶。(牛溪先生养亲。力营滋味。躬亲渔猎。慎斋事沙溪先生。亲饲所骑马常肥。鞍勒常完好。所行道路及篱落。皆汛扫修饬。正寝册房。有葺理役。手执镘涂壁。先生出入上下马。必扶镫整衣。洪忍斋暹以副提学。归侍父文僖公。粗衣博带。执子弟礼。客至。出入传语惟谨。有一郎官持公事来禀。见公传语。心异之。问阍者而知之。出伏谢罪。近日槐园公事华西先生。别设藏。置馔品器物。朝夕必亲出纳之。以故衣两袖。常有五辛臭。前辈所行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今略举其一二。亦足见恒职之当然也。)事无大小。必禀于亲。许之而后行。其有所命戒。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必反命。若所命有害义。或其所行有过举。又当至诚开陈。使不陷于不义。乃尽子道。惟委曲其辞。不至于贼恩伤和。
凡在父母之侧。以拱立为恒节。不命之坐。不敢坐。事有坐而后执役者则坐。坐而父母起出外则起。其入也亦起。侍坐于父母。见诸兄至。不为之起。侍坐于祖父母。见诸父至。亦然。(今人于父稍知致敬。而于母则专事昵爱。不甚为礼。父严母亲。固自有分。而其尊临于我则同。岂应若是。观徐节孝公裳揖母之事。可见。切宜深惩而痛革之。)
子在外堂而父从内出。在内堂而父从外入。皆降阶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7H 页
迎之。父出适佗所。则子在室者送至大门外。其归也亦然。远出则送至里门外五里或十里。其归也。前期往候之。暮则持灯烛。父在室而子出。则近出告适某所。揖而退。反面亦揖之。出不易方。复不过时。经宿则一拜。经月则再拜。有庙焉则其告出。先庙而后亲。告归。先亲而后庙。其上下马。必于里门之外。
子在外。父遣人传言。则必俛首俯伏而听。其答之也亦然。其有书于父也。则必正衣冠写之。遣人必降阶。
父居忧。子虽除服。不敢服华盛。(玉藻缟冠玄武子姓之冠注。父有丧服。子为之不紸告。开元礼。父有艰未除。子不衣文䌽。沙溪尤庵皆以素衣黑带为宜。)父有重服。同宫之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则不举乐。(杂记文。)父遇先忌行素。则举家不敢食肉。(据朱子家所行。○按父闻丧行素。亦如此。但至累月则不必然。惟于侍食时不敢肉。)
凡拜庙及拜祖。皆从父共拜。惟在后重行。不敢为一列。其于他尊长。并宜先后拜。不敢一时并行。
父之执友。事之如父。父之同庚。虽非执友。亦加敬。若朋友之齿。于父于己皆同辈。则当以定交先后。分前后辈。惟少于父五岁以上者。虽未尝与父定交。亦不以同辈待之。
父母侍仆侍婢。当加敬。有罪焉则告于父母而治之。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7L 页
不敢私杖。
具父母者。无故不去华盛之饰。(深衣记。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注尊者存。以多饰为孝。)奉偏亲。亦用青。(朱子语。)父母俱没。不复用华采。但不至纯素。(如乡党篇玄衣黄衣及文中子非黄白不御之类。以今俗则所谓浅淡色亦可用。若纯素则与吊服无别。)惟三十前无父者。用纯素可也。(仪礼通解。孤子衣纯以素。孤吕氏云三十以下可以称孤。若三十之上。有为人父之道。不言孤也。○按虽孤子。入庙行礼及侍祖父之侧。则恐须从吉。此与有官者服中造朝。不敢服私服同义。)
亲年既高。不可不思不虞之备。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此其大槩也。若筋力早衰。或有病。则不必拘此限。但早具衣物者。止具其质。不成其制。至笃老而后制之。惟绞衾冒幎目握手之类。虽笃老不制。必死而后制。(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亦于制文。檀弓又言丧具。君子耻具。一日二日而可为也者。君子不为也。注嫌不以久生期其亲也。又云耻具。谓耻成其制。非谓不蓄其质也。)
亲若有疾。当尽致忧之道。医必拜而后问。(医之于人。所关甚大。事亲者宜预访医人。择其通于技业而心法谨慎者。致敬尽礼。有亲疾而往问焉。则不拘年地。拜之可也。)药必尝而后进。(古者君亲有疾饮药。臣子必尝而后进。许世子不尝而进药。为春秋之所诛。盖进药必尝。惧制药之不慎而或致有毒也。近日物情不古。百伪交作。而药肆调剂之事。尤有难言之忧。假如麦门所以清心。而其不去心者。反以閟膈。麻黄所以发汗。而其不去节者。反以固表。至如附子之炮不如法者。巴豆之去油不尽者。往往顷刻而伤人命。是岂可委之肆人而不之检哉。故慎于用药者。必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8H 页
致意肆人。常加严密。既剂之后。又逐一辨认其形。犹以为未审也。及其煎成。又亲尝之而验其无异味然后进之。若初不加察。而泛然一尝其甘苦。以试其亲口之可堪而已。则岂不疏忽哉。)至于病革计穷之后。或有斫指刲股。以求续其须臾之命者。此非正理。前贤之所戒。慎勿行之。(韩昌黎作鄠人对。论剔股之非。朱子曰。孝自有当然之则。过其则。必有刲股之事。又曰。刲股固自不是。若诚心为之。不求人知。亦庶几。今有以此要誉者。)如祈祷之事。理之所有。行之无害。但不可使病亲知之。且其祷之。又有正有不正。其不正者。切不可妄行之。以为其亲之累。虽家人之所私行。亦喻之以理而止之可也。(观周公金縢之事及仪礼行祷五祀之文。则如今祷祖庙祷土神之类。固是正理。但朱子作家礼。不著此一节。则此亦至情所激。有时为之。不可视作常礼而备数行之。至于寺刹城隍凡谄祭非鬼之类。皆无益而徒贻累于其亲也。决不可行。)
亲有遗善。固当思暴扬于世。但不可溢美诬实。干人文字。及妆撰儒状。以祈旌爵。及攀缘曲径。以求显荣。若是者欲以显亲而累亲甚大。切宜深戒之。
凡出后子于所后父母少恩。适人者于舅姑失爱。及子女于继母有间者。不问事情如何。皆子女之罪也。为家长者。常宜严防之。至不能防焉。则门族会坐而共正之可也。
  御家第四
凡家政。必家主一人主之。同居虽有亲且尊者。不得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8L 页
而贰之。若主人年老。委家事于长子。则长子须代干庶务。而其纲纪所系。必取禀而后处之。
主人正位乎外。主妇正位于内。以统一家之众。其相对。礼貌甚敬。主人出入。主妇为之起。其出外及归。必相拜。切不可亵慢无别。及疏薄伤恩。此正家之大本也。
每日天未明。主人率诸子孙谒庙讫。入内堂。与主妇揖坐。受诸妇女拜。乃分授内外家众当日职事。至夜三更后乃寝。主人未就枕。诸房不得彻灯。
每月朔。主人受家众参谒。戒告先训四事(我先君每月朔望。戒家众以四事。曰谨名分而崇爱敬。勤职事而尚礼节。今其训辞藏在庙中。宜世修其仪而遵奉遗训。)讫。用榜子列书本月合行事目。(榜用铅椠。画作三十间。填刻三十日。排日书事。易月则洗之。若不能具。则只贴纸书事于板。随时改换亦可。合行事目。谓先庙大小祀事。及虽非行祀。亦合行素。如有爵者逮事先王忌日。先贤所尝师事者忌日。及家中吉凶事故有期日者皆是。)揭之堂壁。令诸有司及家众寓目观省。及时举行。
每岁首受贺讫。取家典十二章。讲说一通。(若元朝。因人事之扰。有未暇。略退数日。要不出初五日。)改授诸有司职事。若无可改。只仍前职申饬举行。凡有司之职十有二。曰奉庙。(凡庙中大小祭祀应用之需皆主之。)曰奉墓。(先墓诸位祭祀及茔域松楸守护之事皆主之。)曰奉老。(老亲供奉之需。如馔品药饵等。及昼宵侍御之节皆主之。)曰奉公。(诸件公纳。凡与官吏相交之事皆主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9H 页
之。)曰接宾。(往来宾客供给之节。同业朋徒居停之方。及知旧间庆吊周恤等事皆主之。)曰训蒙。(课业劝导之节。文房继给之费。及设馆延师负笈从师之事皆主之。)曰司礼。(家中常变礼事。世传书籍典故。及凡以文学应用。持守门户者。皆其任也。)曰司货。(总揽一家货财。继给上下衣食。而诸有司所需用物数。亦自此区画。)曰司舍。(掌宫室墙垣窗户筵席盖覆脩补缮治之任。)曰司农。(掌田亩农作之任。若有外庄则主看检收拾之任。)曰司圃。(掌蔬菜药种果木及桑楮之属。)曰司蓄。(掌六蓄。)人众则备员。人少则兼职。若家有大事。则又随宜分任以干之。事约则或只差一人掌之。事过则彻。
岁十月初。集家众。共计当年所入谷货都数。(田圃所穫。外庄所收及有官者禄俸。皆入数中。)先除公纳及奉先(若有元定祭田。则奉先之需当别计。)奉老之需。及明年农费。分委该有司。以其馀数。付司货之库。给家众衣食日用之费。视物数比岁用恒度。(主人于当室之初。先计见存产业。讲定岁用恒度。)欠缩则减省用度以应之。有衍馀则不可增其用度。只贮蓄衍馀之数。以备歉岁欠缩及虑外应用之费。
大凡御家之道。正伦理笃恩义。(先训谨名分崇爱敬两言。即是此意。)是第一大典。为家长者。宜以此为职事。蚤夜惕念之。正伦理说。略具在首章。
正伦理之道。以奉先(主人是宗子则宜自为己职。是支家则以事宗子助庙事为己职。)事亲(主人有母焉。当自尽事亲之礼。若身老为子孙所养。则为子孙者自宜尽其职。)为大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39L 页
本。说亦具上章。
兄弟同胞。不宜相离。同衾而寝。共案而食。尽情怡愉。以终其身可也。同堂至亲。亦不宜相远。朝夕常聚对。寒煖饥饱。与之共焉。切不可以财帛相尔我。有称贷卖买之事。
人家变乱之作。多在妇人相接之际。一曰姑妇之间。二曰娣姒之间。三曰娣姒与姊妹之间。四曰嫡妾之间。其萌蘖之所由始。则必恩爱之有所偏。分义之有不明。财利之有彼我。谮言之有往来也。所以正之者。以威厉之。固不可废。而未若以理解之之为顺。以言教之。亦不可已。而未若以身导之之为切也。为家长者。宜深念之。
严内外之防。深宫固门。男仆非有事。不入内庭。(男仆入内庭。妇人不下堂。)女仆虽有事。不得升外堂。(食案及佗物。只令置于堂南端。)凡男女不相授受。(虽至亲亦然。)衣服不同箧。饮食不同案。妇人不得窥外堂宾客。男子入姊妹之室。非有在傍者。不得共坐。
教子孙。有家之大政。宜随其所居。谋于里人。立塾舍。(谋不咸则自办置小斋。)延方正有德行人为师。儿生八岁以上。即就而教之以小学之道。渐次以进乎诸经。而其教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0H 页
必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立定其趍向。既长。就学于当世有道先生之门。以充其分量。(说见下家学章。)女子稍有知识。亦授小学,家礼及列女传,五伦行实,先贤家训诸篇。(若不能文则谚翻授之)勉之以实德。而课之以职事。又别用三帖子。一记先世诸位事实之略。一记 国朝列圣盛德之略。一记孔子以下至吾东诸贤名行之略。使之朝夕披览。盖虽妇女。于尊祖爱君崇道尚德之意。不可不识其大方也。
御婢仆之体。宜先轸恤其饥寒劳苦。而后责之以职事。常开谕以持心顺正之道。勿刻覈于执役勤慢之间。其有事上悖逆者。离间至亲者。乖激同类者。淫媟乱耦者。皆严惩不假贷。惟财谷之有隐匿者。当加给衣食之资。而不发奸摘伏。以养其廉耻。
处宗族之道。当视亲属之远近。而为疏戚之节。小宗末罢之前。不问有服无服。皆以一室人处之。同五世祖者。(若于叔为五世。而于侄为六世。亦以同五世言。)相为袒免。亦当待之以至亲。过此以往。计分派久近。若分派在十世内外。则当叙昭穆。称叔侄祖孙。居相近者。岁修花树之会。以讲敦睦之谊。若分派既远而犹在同谱。则亦当以宗相称。尊行虽少。不拜卑行之长。(此有程子说可据。)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0L 页
凡宾客之来。若具刺将命。则主人出大门外揖迎。入门。分庭相让而升。虽年相若。必相拜。不将命则不出迎。随其人轻重。或降阶或出户。或因其位起居。凡主人与宾坐。子弟皆侍立不敢坐。进食。必先宾而后主。宾客之留连者。称家力之有无。极其诚款以应接之。其有德行道艺者。必不拘门地。加其礼数。年老与父兄齐者。亦尽诚以安养之。
衣服之节。家长燕居。宜恒着上衣。(俗称周衣行衣中赤莫之类。有官者着氅衣。)入庙若与宾客为礼则著盛服。(道袍直领公服。或深衣野服。今俗行衣。亦与道袍直领通。)子孙治文业。对经传者。亦不得去上衣。馀外治事服劳者。不能尽然。亦不得以亵服见尊长。妇人燕服。襦必用长制。足以掩裳上际。(东俗妇人常服。例不用上衣。只着襦太短。露两腋。以是拜舅姑见夫子而不知骇。)行礼用深衣。(宋子谓妇人亦用深衣。染色纯以玄。即是褖衣。)大衣长裙背子之属。凡礼服不厌稍精洁。燕服一以俭为主。世俗奢丽之饰。远夷淫巧所为。如洋染洋织之类。切不可近身。年不踰五十。不得衣帛。岁虽寒。少者不得先长者而著絮拥毛具。
饮食之节。朝夕聚食。男女异位。少长以齿。长者不举匙。童幼不敢先食。馔品务从俭约。朝夕二时(夏月有午馈。)外。不作无名之食。酒非有故。不家酿。举家不食烟茶。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1H 页
惟宾客之来。不可不应则暂设之。
日用什物。皆用旧制。(若是先世所用者。虽朴陋坏破。尤宜修补而敬用之。)勿趍俗尚。(凡系洋产。尤不当用。)文房不设玩好之具。窗壁不用染色纸丹青杂画。
大凡一家之众。皆知孝友礼义之为大经。宴安奢靡之为可戒。门无杂人。庭无间言。物无私蓄。事无擅行。则庶几保守门户。不坠先业。
恪奉邦宪。家必有籍。(每式必贯籍。虽一时寓居亦然。今非见在而贯籍先乡。亦非法。)身必有牌。(男子十五岁以上。必带号牌。)纳公税。必先于他人。(每官吏初到日。即毕纳。)待官人。必加于凡民。(虽奴令之贱。亦加意待之。)勿犯屠。(虽非家屠。措置私庖于民户而食其利。亦是犯屠。)勿滥杖。(虽家蓄婢夫。亦不私笞。)及不得为私田图减税。不得为私属图免役。
立家乘。记门内大事。远代代记之。(有官职出处关系时事者。及有德行实迹可为后法者皆书之。无则只著代数。)近代岁记之。(如家尊生卒。子孙嫁娶。家宅迁徙之类。可备后考者亦书之。无则不必著年。)传世继修。藏之庙。又大族谱牒。(人家各有世谱。宜慎奉之。又别置小谱岁修之。俟大谱改脩而合之。)先世墓图。(吾家自始祖至近代。皆有墓图。详记邑里山川坐向方位。共作一帖。)累代帐籍官诰及碑志行状诗文遗集书牍手迹之属。并宜什袭同藏。常申戒内外家众。使知其为尊重。遇水火盗贼。先救庙主。次收此物然后。乃及家财。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1L 页
立门禁。禁娼妓杂物。禁优倡杂类。禁洋产杂种。禁谶纬杂术。(世传鉴录句语。太乙数法。择里十胜地。避乱生旺方。种种妖妄语。切不可接目挂口。)禁稗官杂书。(凡系八才子书。皆坏性情乱见识。)禁俗尚杂技。(博奕樗蒱头笺骨牌之属。)禁时节杂戏。(岁时掷柶放纸鸢跳版。八日悬灯。端午鞦韆之类。)禁祈禳杂祭。(佛供山神祭。七星三辰祭。凡委巷妇女大小淫祀皆是。)禁拘忌杂方。(吉事忌丧人。产家忌外人。染疾忌祭祀。凡阴阳家百忌皆是。)禁异色杂人。(巫觋尼媪方士幻术人及交通邪学人。切不可留接门庭。通情往来。)
立门罚。子孙犯罪过者。主人会家众而责谕之。其大者杖之。其至大而得罪先祖者。告庙而治之。妇女有大过。亦会家众而责之。但无杖法。不得已则代楚其侍婢。婢仆或责或杖或黜。其黜也亦为之资。使不至出门失所可也。
  居乡第五
居乡之道。以尊奉官长。为第一义。国例士大夫家。于先墓所在之官。行民主之礼。我先师华西先生又谓于祠庙所在之官。执民分。是笃厚之风。今以义推之。支家不奉祠庙者。迁就他邑。苟定居为久计。则亦当执民分。(凡言官民。皆据生人之身言之。己身所居贯籍之官。政是己当称民处。其以庙墓所在而称民。亦由己身而推广之也。今于庙墓所在则称民。于己所贯籍处。却不称民。似甚无谓。合有别一例。)私室。不敢议官长得失。官长来见。则拜谒致敬。但非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2H 页
公事。不得至其室。若已有官爵则可入见。亦不可留宿公堂。凡官令皆恪谨奉行。设有大违法理。不得苟徇。亦致皇恐俟罪之意。不可争衡乖激。以起扰端。○本路监司御史。亦宜加敬。(朱子语及本路监司守将。必称其官。近日梅山洪公谓监司绣衣当拜。恐可从。)
接乡人之节。于同里居者。宜尽情致款如亲戚。有无相通。吉凶相资。设有臭味不相协者。须宛转和同。期于感化。不可遽存形迹。以致隔绝。其不同里者。择其家风人望有可尚者而亲与之。时月游从。以礼相交。以文相会。若稍远者。只以声气相连。有大事焉。则往来通志。以讲同乡之谊。
乡中有名位隆赫者。为士者宜存廉防。虽平日相亲。辞以情迹之不安而不往焉。(名位虽高而时方致仕。且其德学有可事之实。则亦不可太拘。)又有家风不美。大为乡人之所贱恶者。亦不可通迹往来。但不太露形迹。以彰其恶。
凡接乡人。不可屑屑计阀阅崇卑。苟其德行有可亲。志向有可尚。虽甚卑微者。亦为之礼貌。不以流俗之讥嘲而自沮也。
凡接乡民。一例眷爱。以示同胞之情。其贫穷困苦者。尤加矜恤。随力所及。可济者济之。厥或压视微贱。恣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2L 页
意侵渔。妄加刑杖。大非敬天脩福之道。当为子孙百世之戒。
凡所居里中。宜立民社。须谋于里人。择地设坛。每岁春冬。轮差上禊人。备礼行祀。自馀乡俗所行不经杂祀。并宜禁止。
乡校书院。先圣先师妥灵之所。而一乡教化本根之地也。所宜诚心尊仰而归向之。但世降㢢滋。例有不靖之端。为士者自度力量。能一举而正之。则于其任名之来。出而膺之无不可。如不能然。则一意自守。不轻涉迹为宜。此居乡出处之一节也。
乡约者。昔贤修身正俗之美规。居乡者所宜修举。但其立本。亦有正不正之分。苟同约之人。皆诚心愿学之士。而以修德改过为实事。如蓝田石潭之事则诚善矣。若以一时结党御侮之计。广聚一乡有声势人立约。则其名虽曰正俗。而其终也。或反为败俗之端。切宜审慎。
朱子栗谷社仓之设。亦乡居者惠穷周急。团束人心之一良制。可举则举之为美。第其设施之始。立财本为难。若自家能有力。可独办则大善。其次谋同志人合力。要之始须小其规模。渐次积累以成。乃可。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3H 页
乡饮酒礼。春秋举行。尽有所补。此盖古乡大夫宾贤能。党正正齿位之礼。而假设宾主。讲习礼仪。亦足为乡人观感兴起之资也。
乡射礼者。因饮酒之礼。讲习射事。以观德行也。时一行之亦善。但既以射为礼。则乡人之以能射而来与者。有不可立规模以拒之。若一例受之。亦易猥杂。或惹起扰端。宜戒慎之。
高兴柳氏宗法
柳氏居东州者。共祖议政府君。自为一派。宜推行尊年高者一人。为门长尊。世世嫡长者。为次尊位。(祖庙已毁。固无祖宗之礼。然既聚居墓下。世修宗法。则不得不特尊以殊之。)以门长命。择定掌议执礼各一人。俾干宗中事。又置司书司货各一人以佐之。宗中大事凡有四。其目在下。
一曰明谱系。掌议执礼共取大谱一部。匮封委司书慎藏之。就诸小派。各立有司一人。本派生子者月日名字。出系者所生所后亲属。嫁娶者婿妇氏族先系。死亡者亡日葬地。登科者等第。授官者职阶。并详录成单。每岁宗会日。来呈于门长。司书置籍收载之。每三年。一修派谱。至三十年。通议诸派。修大谱合部。凡成单中。有制名与前辈同字者。及出系违法。如生系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3L 页
不明。昭穆失序。间世立后。有子次养。已出罢归。已亡出后之类。及夺嫡者夺宗者。及有妻娶妻者。以妾为妻者。并执礼规正之。
二曰奉先墓。议政府君副学府君二大墓。同奉一山。子孙世葬局内。每岁首及四季朔末。掌议率宗人。展省大墓。仍巡视局内封茔有崩颓。邱木有犯伐。坟庵祭田有损坏。并禀门长。收宗议处之。若继葬位有事。其本孙各小会私议之。大墓祀事。旧例以十月十日一行之。今宜于前月下旬首日。执礼率司书。诣坟庵。排定三献官大祝执礼唱笏。及监馔进馔设位陈器诸执事。(门长为初献。次尊位为亚献。其馀行年亚于门长者为终献。大祝以下。并就诸宗中。择可堪者轮定。)并豫戒宿斋。及期举行。有不虔者。执礼规之。继葬诸位。于翌日分派祭员。各行礼如仪。
三曰收宗族。凡同宗者。世修族谊。以叔侄兄弟相称。卑行于尊行。年虽高犹拜。岁时。先就门长及次尊位。行岁仪然后。泛及诸宗。相往来问省。有吉凶大故。本派有司为之具单。呈报于掌议。掌议奉告门长。仍遍报诸宗。若是尊行丧事。掌议与执礼。率司书司货。具赙仪先往。掌议为之护丧。执礼为之相礼。成殡乃还。及葬亦如之。卑幼之丧。于少辈中。命习礼能干者二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4H 页
人。为护丧相礼。若是冠昏之礼。亦助物有差。有能行三加亲迎之礼者。差一人赞仪。至于家庙祭祀之事。不干大宗。惟有疑礼来禀者。执礼据明文裁处之。或有水火盗贼疾病及非理横逆之事。掌议谋于宗中。或鸠财或董众以救之。凡恒用赙助之物。皆先有收财。委之司货出纳之。其非常入用者。临时集合之。
四曰教后进。诸家有子弟者。宜各开塾迎师。或令从师就馆。随其造诣。日有课程。每春秋。定一处行讲会。其教以小学家礼为基本。循序以进乎诸经。其行以忠孝礼义为重。而以才艺技能为末。凡异端杂类非先王之法言。皆严立科禁。不令暂时寓目。其有不率教者。掌议随闻规责之。甚者用重罚。
每岁秋冬之交。定一日。作大宗会于坟庵或别所。掌议执礼。率司书司货。前期设位具杯盘。至日诸宗齐会。门长先就堂北壁下。当中南向立。次位以下。北向叙立。世各一行。行再拜。门长答揖。乃就坐。次尊位进就门长之东。特位南向坐。掌议执礼对坐于门长之前。(掌议右。执礼左。)其馀与门长同行者。坐门长之西。南向东上。次行于西壁下。东向北上。又次行于东壁下。西向北上。又次行以下。于堂南端重行。北向东上。坐定。掌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五 第 444L 页
议以门长之意。亢声警告于众曰。凡我同宗之人。事亲必孝。奉先必诚。夫和妻顺。兄友弟恭。宗支有统。嫡庶有等。教子孙以正学。敦宗族以恩义。居家则勤职事而尚礼文。处乡则厚风俗而畏刑宪。在士林则崇道义而严趍向。立朝著则秉忠直而重名节。勿为异端邪说所乱。勿为外夷淫俗所染。夙夜兢兢胥勖。以无忝尔所生。在位者皆俯伏听受既讫。诸派有司以次起身。进呈谱单。掌议与执礼考准一过。奉览于门长。有合规正者。规正之然后。进司书以授之。本年先墓守奉之节。及宗族吉凶之故。所需用者。司货奉簿以进。会计磨勘其有事端合议处者。掌议发论收众议。禀定于门长。诸家子弟上学者别成案。执礼呼名以进。考问本年所业经礼何书。因设疑问难。以验其进就。(幼者或考问先世名字官衔及事迹一二段。)有惰业不率教者。严责以督之。凡同宗长少有悖行乱法。贻累祖先者。掌议告于门长。呼名进前痛责之。累责而不能改者。用重罚。事讫酒进。三行或五行。命少者四人进楹间。并坐歌诗。节之以琴鼓。诗用常棣,伐木,行苇等篇。惟尊长所命。既尽欢。门长起。在位者皆起齐揖。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