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x 页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柯下散笔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7H 页
徐处士廉淳哀辞
上之十四年丁丑冬。吾友永春使君徐应淳汝心。丧其兄处士公讳廉淳。悲甚致疾。淹江第不能归。犹自力治书来重教曰。我伯氏事亲孝敬。父母且老。竭力治农以为养。及丧。致哀守制谨。丧毕。行时祢祭惟礼。始我先人我先夫人平生有慕道之心。以砥山李公有德学可托子。伯氏十岁时。已命就学于其门。李公家在砥平万山中。距家百里所。伯氏陟险踰深。至则如归。攻苦食淡。且十馀年。李公教人。壹终为笃行。伯氏固天性浑朴。而其实践之力。得于李公者为多。应淳幼有奇疾。伯氏诚心求治。得为平人。日告语其所闻于李公者。及长资衣粮。俾游学京师。家力用是大绌。既又徙居京师以继之。困乏无不至。而不以形于色。应淳自胜冠以来。得从诸君子游四十年。不知有妻子累者。伯氏力也。应淳不敏。既不克奉承明训。用成厥家。又縻斗禄。栖遑于外。不能有一日之养。此吾至恸也。伯氏有此遗德。而吾不能暴白以示来人。是又罪之大者。敢具行治大略。奉累吾子。倘得垂仁畀一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7L 页
言之重。以发其潜光。则幽明有幸焉。重教时适新免家兄丧。其情有相近者。执书感激呜咽。不能读也。呜呼。徐公之贤。不可以不传。吾友之诚恳。又不忍于终辞。再拜敬诔曰。
贤哉徐公孝且友。无卓卓之名而有休休之实。无韡韡之光而有肫肫之厚。置之朱仁轨,董邵南之间。吾不知孰为先而孰为后。
金仲文哀辞
吾友吾南处士金汉燮致容氏有子曰凤植仲文。生有异质。四岁知作字。趯勒惊人。六岁通孝经大义。未二十。领略诸经史。以及濂洛群贤吾东先辈书。俨成德器。居家处乡。群行纯备。致容氏早从我先师华西先生游。得正学渊源。倡率南州之士。目见洋夷聘怪宇内。以卫正斥邪为大节。仲文克承厥志。夙夜惕厉。见于言议行事者。卓有可述。同门之士甚众。咸推以为仪表。尝以父命请学于重庵金先生及祭酒渊斋宋公。皆以大受器见称。今 上二十二年乙酉。年二十四而卒。乡邦相吊。朋友加麻。用士林葬。礼葬于所居康津治南石门外。其友魏琫植,金永根以状来求一言。以为不朽图。余固不文。无足以副其望。然悲仲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8H 页
文之有志而无年。又不忍无辞以见情。遂为之诔。诔曰。
系月峰之远绪兮。趾吾南之近休。毓精气之纯粹兮。超独离乎众流。蔼仁善之满腔兮。又自力乎进修。若兰茁而芝秀兮。蔚有望于南州。胡一夕之霜萎兮。泪西河而涟洏。昔程氏有邵公兮。亦农翁有复斋。苗不秀秀不实兮。谅天心之不可知。念大运之向晦兮。夫岂无相对而消长。大明洞兮寒泉。岩山苍苍兮水洋洋。归来乎仲文。无遽违乎亲傍。飏佩服其剡剡兮。陟降左右乎弦诵之场。昭回一线之阳道兮。复见九宇之遍朱光。
洪稚絅诔辞
洪君在文稚絅。故励志义士在鹤闻叔之从祖弟也。少从励志兄逊志居士在龟思伯学。及长出入重庵金先生之门。见识明正。风彩端严。春川人言乡大夫若举乡饮酒礼司正之职。非稚絅不可。其见敬重如此。今 上辛巳。闻叔倡关东士。抗疏斥邪。稚絅名在第二。伏阙下数月。闻亲疾急报归家。疾止复进路。闻闻叔逮狱被重究。历谒金先生。言将诣狱请同勘。死生以之。比至。闻叔已受命于西市矣。遂痛哭收尸而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8L 页
归。自是牢守自靖义。不出山门一步地。后六年丙戌。以暴疾卒。呜呼恸矣。老友柳重教病伏南山外。无由一哭于其筵。作诔以寓悲。辞曰。
呜呼世皆言闻叔之死。轩天地辉日月。而不识稚絅之生。实与闻叔一体。或能说其节之高亚于闻叔。而未必知其学之邃。又有闻叔之所不逮。玆焉据其迹而本其心。因其同而等其异。窃附古圣微显阐幽之遗意。
老西斋尹公诔辞
重教从西山尹处士锡凤云瑞游。敬慕其德义有年矣。岁乙酉夏。造其庐。上堂拜其大人老西斋公。气象端洁。治家有法度。乃知是父之宜有是子也。后三年讣车至。既葬。云瑞状其遗行。以书来求一言以徵诸后。重教伏而读之。孝友立本。勤俭成家。大小诸行。无不可以警颓俗者。独其奉养叔父五十年废疾。人所难堪而不懈益勤。又迎养叔父之为族人后而老无嗣者。十年甘旨。五年药饵。为乡人所诵。既殁。别室奉祀。并及所继之庙。卒至立嗣成门户乃止。若此者虽谓之百世法。未为过也。仍记去岁春。畿辅大饥。有客从云瑞所至。言云瑞家方顑颔。云瑞适往省族叔母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9H 页
于数十里地。归白亲庭云叔母饥甚不忍言。又见其衣不蔽膝。吾家虽急。不至此。宜有以救之。竭力办十缗钱。取其夫人裳一件。将走人送之。老丈言汝急难之义。固当若是。但今物情。虽得此钱。不知几日可得米入鼎。命加送米一斗。此事足令人感泣。可与范公家麦舟高谊同传。而见漏于状。岂以门庭间茶饭所行而不之及耶。公讳羲五。字喜衍。坡平人。其先有赞成讳重三。出入栗谷,牛溪二先生之门云。诔曰。
测水源之有术兮。盍往观乎其澜。嗟我公之处诸亲兮。吾知其至性之根天。见木根之深固兮。信其叶之必茂。猗我公之至性兮。吾知其必有发于来后。呜呼云瑞兮。宜勉学以张大于千百年兮。慎勿使此心堕地。
副提学俞公(镇)墓碣铭(并序)
我 成宗大王朝。南秋江孝温以布衣上疏。请复 昭陵位号。 上不从。窜南公极边。奸臣任士洪乘 上怒。谮构士流。将成大祸。副提学俞公与奉教表沿沫亢章言近日土雨。史称蔽贤及不肖食禄之应。任士洪阴险邪佞。其父元浚秽行恶迹。著自 先朝。请并窜士洪父子以弭之。 上命收士洪告身。元浚不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39L 页
可以子罪父。不问。既而复因表公面诤。窜士洪。祸机遂寝。公讳镇。字士虞号学村。其先仁同人。高丽中叶。有仁同伯文安公升旦,礼部侍郎承硕著于世。二公亲属不可考。或曰。侍郎是文安之弟云。侍郎之后。世袭簪缨。庆尚道观察使师哲,成均进士献,司农卿守仁,司宰副正兴俊。即公高曾祖祢也。公以我 世祖壬午。登文科。 成宗丙申。捷重试升通政阶。官止弘文馆副提学。生卒年月及平生行治。家有大眚。逸不传。惟断烂故牒。有从事易学之语。亦未详用工之始卒及所得之浅深。然遏恶扬善。圣人作易第一义。而公于淑慝消长之际。剖判树立乃如此。其得易道之大者欤。视彼李光地辈。终身学易而不识阴阳向背者。岂不相远矣哉。士洪复入 筵席。累言近日台臣言直心诈。其意怏怏。盖有在也。然终 成宗之世。得无事者。 圣明有以烛之也。至燕山朝。奸徒乃大鸱张。祸作于戊午。至甲子而极焉。南公与佔毕金公宗直。被泉壤祸。表公及一时善类。诛窜殆尽。公与南,表二公。既声气相连。又与金公为中表亲。宜在收司而独得免焉。岂公之没。已在其先。而彼类之致憾。又有浅深耶。论者皆言当日被祸者之可恸衋。而不知最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0H 页
初防祸者之为苦心。岂所谓识微者耶。公初娶坡平尹氏。再娶高敞吴氏。生二男。长曰三寿。次曰曰寿。三寿生亮。司宪府监察。后属流落。不知所终。曰寿生善。通礼院奉礼。子姓甚繁。凡俞氏贯仁同而谱者皆是也。然亦久微不振。奉礼仲旁孙。有正郎泰章。又数世。有曰致庆。今出入重庵金先生平默门。又从重教游。有士友望。公墓在杨州泉州老妪山辛坐原。旧无显刻。今 上己卯。致庆奉诸父兄命。来曰愿得一言以铭之。重教既壮公之节。而悲其迹之将泯没。又悲俞氏之乞文。不于当世显人而于嵁嵓老生也。不能终辞焉。惜乎无黎眉大手也。铭曰。
东韩士祸。莫烈戊甲。职由壬人。左腹之入。人示两叶。谓彼奚为。公深于易。乃克炳几。与其丧牛。孰若豮豕。扬于王庭。大声厥罪。纵未绝萌。亦足摧锋。世鲜知易。畴识其功。后数百年。孝孙志仁。立石斧堂。用示来人。我为述铭。愧乏杠笔。窃附阐幽。宁敢有溢。
义士奉事柳公墓碣铭
国家壬丁之役。湖南士大夫倡义殉节者甚众。而吾族著名者居多。若扶安义士奉事柳公讳希芳。即其一也。公高兴世族。远祖高丽侍中讳清臣。中世来寓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0L 页
扶安。大父讳季条主簿。父讳奉孝资御侮。母安东权氏。其父大鹏。公生有奇节。勇力又过人。仕至奉事。荫武及官署不可考。丁酉秋。倭奴大举再入。先犯我南徼。公时去官家居。慷慨不自胜。举义号一乡。乡中士族收家僮应者甚多。部伍略成。公族子春苾,族孙前奉事希津。亦素有死国志。在壬辰。已有著节。皆居井邑。公移檄召之。为合力计。二公未至而贼势急。公独以所领众迎击之。一合杀数百人。力尽而毙。九月十五日也。二公在井邑。亦各率众御敌。其一先公一日死。其一后数月死。时又有直长景仁与弟成仁,克仁。力战笠岩城下。长死。仲季追击雪雠。士人益谦集众不至。避贼入七山海岛。贼猝迫。率二子三夫人。投海死。皆公同高祖亲也。是何天地凛烈之气。独萃公一门哉。难定。或蒙 貤赠。或配乡贤之祠。次第有旌表。而公不与焉何也。岂以其后属之不振欤。湖南诸贤。著五难节义录行于世。备载公立慬。与诸公无轩轾。此可以见公议也。公旧里游息之墟。有遗槐老死。有㽕檗亦连抱之大。望之蔚然。若有神道焉。今邑人犹敬之。指以为义士树云。公娶石阳令完山李继同女。生一男浔。有子承元通政,起元,兴元。女为田在龙,李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1H 页
兴业妻。起元六世孙东汶来告重教曰。吾祖瘗魄在扶安之苏堤上。负子而封。愿得一言以表之。其辞可悲也。重教惟惧才拙。不足以阐其节。其忍辞诸。第念彼时敌酋蓄锐再逞。其来也蔽海。其会也如云。我人之倡义旅。多不满千。少至四五十。且皆不习之卒。未修之器。以此而拒彼。犹轻毛之投烈火也。其不能有无于胜败之大势明矣。诸公之智。宜足以及此。然且甘心为之。相继而不知止何哉。诚以热血激于中。不能与贼俱生也。惟其人人而有不与贼俱生之心。所以义气之积。足以动天地而格鬼神。天地鬼神之所助。彼虽百万之众。亦将如之何哉。是则当时兴复之基。可即此而定也。今也出没于海口。翱翔乎境上者。视彼时若无物然。其情状之可丑。又有异于前者。而观士大夫之气色与巷民之相语。不缩颈而思匿。则必流涎而趍利。不知前后数百年之间。人情物态之变。胡为而至此也。国家深长之忧。盖不在兵甲之不完城郭之不固也。举笔临书。俯仰兴怀。九原有知。亦当为之慨然太息也。铭曰。
穆陵盛际。四境清晏。蠢尔岛夷。再勤宵旰。公奋南服。举义招招。曰惟敌忾。地无卑高。彼以其疆。我以吾烈。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1L 页
彼以其众。我以吾壹。舍命取义。若相争先。天地正气。萃公一门。岂惟一门。视彼四闾。樵叟荷戈。织女投杼。赤心所同。光烁二仪。神鬼遁藏。彼顽奚支。遂令吾 王。坐受献馘。东海无渔。岁垂三百。今焉觊觎。复在边隅。销长之势。夫岂难知。我诵前烈。昭告域中。百尔君子。尚激血衷。
赠童蒙教官竹岩梁公墓表
我先师华西李先生之门。有笃孝君子为 圣朝所旌表者。曰故 赠童蒙教官竹岩梁公。公讳在洙。字士政。生八岁。读小学书。已知事亲之礼。定省及于诸父。年十二。父病。尝粪泣祈天。其没也攀号哀哀。人不能闻。奉母至诚。虽贫甚。甘旨不绝。丧葬诚信无憾。家距墓十里。晨夕必往哭。除丧。犹手彗扫雪。到老不废。祭祀斋沐致敬。如或有临。朝夕拜家庙。朔望拜宗家庙。四时拜诸父庙。常恨早孤。不能尽丧制。欲追服衰麻。李先生以无古礼可徵。著说谕止之。后因改葬行心丧。日上墓号哭。朔望设奠。不食肉。不御于内。以终三年。既吉之日。即诣师门。谢径情之罪。李先生叹曰。至诚可质神明也。公事李先生甚敬。家在累百里外。岁时候谒有定期。至则执弟子职惟勤。在家列书古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2H 页
今圣贤揭壁。行朝夕拜。遭 国丧。葬前行素。朔望上山哭拜。盖以所以事亲者。广之于君师也。公自少不屑功令业。自见李先生。深留意于圣贤之学。日取经传。反复潜究。有所得。辄书之于册。或揭座侧寓目。朝夕诵李先生苟兴一善是为敬亲苟犯一恶是为慢亲之语。以告子孙。临终犹惓惓云。观公平生。一言一行。皆从满腔热血来。要之不可以前人成法律之也。然中行不可必得。得如吾梁公者。布列于世。亦足以少振颓俗也。梁氏系出南原。我 光庙世。有讳诚之吏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谥文襄号讷斋。于公为十三世祖。曾祖讳世▣。祖讳㙫。考讳钟万。妣密阳朴氏父齐莘。夫人延日郑氏仁荣女。育三男柱冕,柱弼,柱建。二女适洪钟学,元镇九。冕男日焕。弼男斗焕,奎焕,台焕。建男幼。洪男淳翼。馀并幼。公以 纯庙戊辰生。哲庙壬戌殁。葬于竹山沙田函谷艮坐原。今 上五年。受恩诰。翌年棹其楔。后几年。斗焕以其世父命。来谒李先生胤子黄溪公墣及高弟重庵金先生平默。退而从重教游。谋所以扩公之遗志。既而以洞山李公敏德所为状来。遍求一言以贲公幽宫。重教以卑鄙得备数。不敢当也。然其义则有不可终辞者矣。谨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2L 页
掇其诸述之遗意。记之表阴而系之以铭曰。
行莫贵乎中。礼莫尚乎正。盖自四维之坠地。风气日见其不竞。嗟哉梁公。吾将取其无于礼之礼。加于人一等之行。
洪确斋墓表
吾友汝章氏之没也。重教既状其行治之大略。以告后之学者。表其阡曰 有明朝鲜国处士确斋先生洪公大心之墓。为之铭曰。呜呼汝章。吾以汝章为死也。则何其心曲之炳灵。若将光天而烛地。以为不死也。则又何吾党之寂寥。有似虎逝而龙藏。是知其在也。必有所赖而存。其去也。必有不随而亡。呜呼恸矣。此其为汝章乎。
曾王考佥中枢 赠户曹参判府君墓表阴记
府君讳璟。字仲润。高兴柳氏。上祖高丽侍中讳濯。事恭悯有大节。入我朝。有吏曹参判于于堂梦寅。以文章节行名世。于于有兄子副提学讳潚当昏朝。讨五贼盭纪之罪。于府君为六世祖也。曾祖讳敏兴。祖讳谆 赠司仆寺正。考讳云汉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汉阳赵氏。学生重徵女。 崇祯四甲戌十一月二十三日生。深沉有器局。御家以礼法。与夫人相敬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3H 页
如宾。老而不衰。诸子孙男女侍侧。不敢有阑言。寻常行闺庭。戒兄弟不得并肩。常训子弟曰。文章节义。固吾家箕裘。子孙有从事正学者。此吾至愿也。长子荣五奉教求善师友。晚得华西李先生恒老于龙门山中。尽室而从之。执经讲学。至年九十。犹仡仡。孙以笃行。晁以性理之学。为士友所推重。晁之子重教。孙麟锡,凤锡等世其业。至今不见绝于先生君子。盖皆府君遗德也。识者以蔡神兴之启门业拟焉。年七十。以荣五侍从 恩。佥知中枢府事。是年七月十五日卒。后 赠户曹参判。亦以荣五贵也。葬于加平南面。再迁本郡榛谷辛坐原。实于于公墓阶下也。贞夫人权氏籍安东。考显应。有深识厚德。克举内政。后四年卒。祔左穴。男荣五参判。次荣九。女适闵大镛,朴宗儒。侧出男荣万副护军。女适南骏九。荣五长男。次晁进士。过房女徐承辅,尹骥善,李升溥生员妻。荣九系男即晁。女任龙模妻。荣万系男㬦。女李周兢,李启寅,金基▣,申锡麟妻。闵男泳文今都正。朴男圣寿,庆寿前县监。过房南男慎元,博元。馀不尽录。府君殁后六十年壬午▣月。不肖曾孙重教谨识。
宋左溟墓表阴记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3L 页
左溟宋处士名甸。字子皞。砺山人。上祖高丽砺良府院君松礼。数传至都佥议政丞正嘉。入 本朝。以不屈臣不礼之。自此久微不振。父曰光五。母某贯某氏。纯祖壬戌生。有奇才。博涉天下书。尤喜读左氏春秋。著左传后书二十卷。其为文。不事规矩。气溢辞表。若天马脱絷。慨然有经世志。考求天下形胜古今治乱之迹。论时务大要。自成一家言。凡十四事。又有斥洋御倭等诸说。皆可丌而读。然未尝求售于世。累登荐剡及绣衣启。非其所荣也。好游览。踏域中名山大川殆尽。家三南大道傍。方伯邑宰乡士大夫造其庐者迹相接。其以常格来者见之。守分甚恭。有能以古道相处者。泰然自居以师友。辞气不少降。其欲坐屈者。虽贵戚大人不往也。平生受知深而见敬礼最重者。故祭酒先生任公宪晦云。享年八十五。葬稷山成欢之原。有三子信教,彝教,镇教。皆先殁。门徒姜汉英为之伐石具短表。族孙钟缵称遗旨。谒文于余。余既悲其藏器而不得试其用。又慨余见知而不能及其面。力疾记数行。俾刻于表阴。 永历五辛卯三月日。高兴柳重教述。
孺人黄氏墓志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4H 页
我重庵先生大夫人黄氏。全罗道长水县人。 国朝厖村翼成公讳喜。佐 太宗。世称名相。少子太学士▣安公讳致身。继为名卿。其后士大夫不绝。至承旨百卉堂讳瑛。于孺人七世祖。曾大父思义。大父载厚。皇考瑾皆不仕。皇妣韩氏籍唐津。学生宗义女。夫人生有异质。五六岁诵女史。事亲能称意。家甚贫。凶年饥饿不出户。而非义之馈。嗟来之食。心有所不屑。皇考抚顶曰。惜乎不为丈夫也。年十二。考妣遘瘟俱殁。族父瑥收育之。族父家人口颇众。酸咸异味。夫人零丁孤寄。调和得宜。十五归金氏。清风故家己卯大司成文毅公讳湜后。皇舅讳道泓。中身丧耦。取弟男讳圣养子之。家事剥落。躬耕苟活。年二十四。而与夫人为夫妇。夫人之始入门也。皇舅叹息言彼幼失怙恃。必不学女事。不堪佐吾儿持门户。夫人既拜舅礼毕。励志职事。鸡鸣昧朝。心力俱劳。非甚疾不得休息。娣姒族戚。一以诚意感之。居岁馀。皇舅悦曰。吾家其复振乎。既而先生生。皇舅知其为大受器。临没招先生前曰。吾以门户付汝母子而死。勉之勉之。举业虽不可不治。然有命不可妄求。惟远宗洙泗洛建。近学文毅先祖。是汝本分事。汝勿以世所弁髦而自弃。则吾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4L 页
可以瞑目矣。顾谓夫人曰。汝会听否。汝夫不幸失学。汝不痛衋于心乎。夫人垂涕对曰。不敢忘命。 纯庙壬辰癸巳。岁荐大饥。夫人与夫子共采草根木皮。举家无人形。犹策励先生日就学。未几夫子又没。先是夫弟有以久饥丧妻子。破家事出游者。夫人尽机杼所出。以偿其债。无馀赀。八朔不得营窆。时值监试。或谓先生曰。都下一士夫。欲求汝四书疑。若匿身泮村。借一文草。可得若干钱。安葬而翁矣。夫人闻之大惊曰。宁十年不葬。此不可为也。既而得朋友之助。略成窆。其后有馈百金以为家业者。夫人又拒之曰。士极贫贱。以科文知名者。辱也非幸也。先生既当室。欲手耒耜而养亲。夫人泣喻曰。尔忘而祖之遗命乎。吾与而弟竭智力。苟全性命。尔其东西南北游学无方。毋以而母故。废尔先父祖为也。及先生游华西李先生之门。专心圣贤之学。于举业则权行倚阁。夫人召问之。先生以内外轻重为对。夫人怡然颔之。内外族党交口非斥之。不以为意。先生学益进。士友之有志者。争设馆迎之。求与同业。夫人未尝拒之。其往也。诚意少懈则又未尝苟留也。然对人未尝说旧馆人长短。自 宪庙乙巳凡十迁。而至今 上丙寅。定皋比于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5H 页
杨根之大谷。四方之士就而学之者盈门。士大夫皆以先生学成而未试。为民国忧之。而夫人顾乐其德美之内积而不愿乎外也。癸酉冬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天年终。临终精神不乱。告家人曰。老妇奉先舅遗命。夙夜憧憧。大惧失母道。为吾儿累。而今而后。吾知免夫。饬先生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汝慎勿以衰老为辞。益励其志也。命进盥。盥未及进而纩息绝。春秋七十有三。越明年春三月十二日。葬于加平朝宗之芦山寅坐之穴。夫人平居持志严正。辞气落落。有丈夫风。晨昏命先生说古今人行事。评论得失。意甚悦之。然见其行止有违礼。不以老大少假贷。重教世母郑氏尝致书归祭馂。先生方侍坐。日晚见馔至。将手启封进之。夫人展书读未竟。遽叱退曰。妇人所送。男子岂宜先启。先生同门友闵致元将冠弟。远来诣先生请临教。是日先生属迁舍百里外。井臼未定。且筮日又与夫人生朝相值。先生辞焉。夫人曰。冠礼流俗废弃久矣。而彼欲举之。其意可贵。汝惫可强。盍亦成其美也。汝母寿斝。有尔弟可替也。先生敬诺之。明日天且阴雨。跋涉而行。先生暇治文词有盛名。远近人操币踵门。以求暴白其先懿者不绝。先生乐成人之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5L 页
美。酬应不倦。夫人切责之曰。士贵实德。文名已非可喜。且下代私胜。传述少可信者。汝肆笔题品无难也。脱或失实。其累德顾不大耶。自是先生每辞人丐文。必称夫人之教。丙寅之役。先生从李先生奔问之行。时百姓担荷。传闻汹汹。人皆为夫人危之。且咎夫人之轻许其行。夫人笑曰。未亡人儿之切友。迭来保护。不至有他虞。若李先生老病奔赴。 朝野倚恃吹霎得失。岂一人一家之事。此宜周旋左右。不可慢也。门生金永禄至自都下。升堂请起居。仍述时事大略。夫人曰。赖李爷一疏。国论庶几得正。所可怕者。安知不有崔完城一流人从傍伺隙耶。金君退而叹曰。宜其生先生也。呜呼。自世教衰。四维坠地。士大夫峨冠博带。谈诗书说礼乐者。考其所以为子孙谋。则类皆溺私恩而忘大义。徇时俗而昧古道。甚则力折其良知之萌而使不得有立者滔滔也。而况于妇人女子乎。若是者皆夫人之罪人也。古语云灵芝必有根。醴泉必有源。天之将生德于大人也。其所以为之根源者。岂苟然哉。然则其始终颠沛。险𡾟万状者。乃所以激成其节也。非危之也。识此说者。其知天地之心乎。夫人之丧。门下诸子咸至听役如礼。先生不以重教无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6H 页
似。猥令敦葬礼。且曰。镌铭玄隧。以备陵谷之变。此葬礼之大节。其毋忽。重教辞以不文。三反不获命。仍念重教自童子时。供洒扫于门下。获闻内治之懿甚悉。且先妣在世。与夫人尝相往来。对不肖。亟道夫人之德。言犹在耳。是则二三子之所不及也。谨就家状。剟其大者。参以所闻。撰次为文如此。以俟后世考焉。夫人二男。长曰平默即先生。次曰章默早卒。一男曰基朋早卒。二女适申昌秀,洪在龟。基朋子春善未冠。申妇早卒无育。洪妇有一女幼。夫人仲姊李氏妇亦哲媛也。赋命不祥。其周旋万死一节不渝。与夫人略相似。先生悲其将泯没也。附载于状末。岂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者欤。铭曰。
朝宗之西芦山之阳。有一崇丘兮若堂。玆惟硕人之攸藏。岳灵水神为之守护兮。常有白云覆其上。魂冥冥其上征兮。朝文毅乎帝傍。垂阴骘于我师兮。俾卒就其大功。辟圣路而擎大柱兮。以泽斯世于无穷。
黄文裕墓志
崇祯四丁丑夏六月。春川黄君益镇文裕殁。讣至嘉陵书社。老友柳重教为位哭之恸。致书其所与游曰。吾于半岁之间。前辈哭任祭酒先生。同辈哭洪确斋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6L 页
处士。后辈又哭吾黄文裕。天之不相斯文如此。吾徒其奈何。文裕本平海人。国初有讳希硕官赞成事。有开国勋。封平海君谥襄武。是为黄氏大祖。其后簪缨不绝。入春川数世不振。父基升。母原州李泰彬女。 哲庙甲寅生。禀质贞固爽皑。其为学主于诚敬。能以持守此道为念。始盖从重教问句读。因而出入重庵先生之门凡八年。其至而去也。必有所施于家。乡党诵其美。其去而复来也。必有所养于身。观乎眉睫而可以得之。其在馆也。同业者必受益。故朋辈不以诵一经为多。而以得文裕共处为幸。在讲席。长者有告语。低首听受。若不甚领会者。既久而发其箧。语无不在其中。又能咀嚼而发其馀意。丙子春。从诸子伏閤言绝洋事。不得彻。退而论反经远邪之道。语磊落可诵。亦在遗藁中。噫。使文裕而有年。吾不知其所至也。前辈亡后辈存。此道犹可望。前辈存后辈亡。此道无可望。况一时相继而逝乎。呜呼其非天耶。孺人洪氏籍南阳。事舅姑有至行。亦见渐染之有自也。十月丁未。葬于春之西江上排逸里某坐原。文裕大人及其三弟抚柩不能送。书此而纳之圹。以慰其心。铭曰。
三岳之峥嵘兮。江水清且长矣。思君不见。我心恻恻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7H 页
兮。何时而可忘。
义士青城李公墓志
今 上丙寅。洋胡入沁都。我华西先生舆疾赴 阙下。重教侍执刀圭。闻抱川有李义士奎汉。血书倡义旅入都门。徒众不过十数。城中人观者如堵。 朝廷遣使迎劳甚勤。此见当时郡邑无勤王之师。而其精忠所发。有足以耸动人者。亦可想也。其后每欲一造其庐。求见其为何如人而未能也。无何有一士人衰服奉状来。求铭墓之文。噫义士公已殁矣。其来者公之孤麟宇也。乃发其状而得其平生。公自少有气节。家贫好读书。博通经史。入场屋。信笔挥洒。飒如风雨。既而意颇不怡。遂止不赴。与人无亲疏。谈笑滑稽。不拘绳尺。然尊贤恶恶。抑邪予正之际。毅然有不可夺者。人有告其过失。辄欣然听受无吝色。养亲至诚。甘旨无不具。而身即弊衣菜色。以此对富贵人。气舒身泰。未尝有庸琐苟且之意。常有经济之志。于天文地理田政兵制。无不谙鍊。周览八路。山川道里。人心风气。无不备知。远夷情状。幽秘怪奇。亦领略其大槩。深致意于春秋尊攘之义。说 孝庙尤翁讨复大计。慨然有石壕妇晨炊之愿。阅 国朝史乘。至见小人酿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7L 页
祸处。不觉忿恚厉声。闻时事板荡。或登山痛哭。 哲庙壬戌。两南有民扰。讹言大盗朝夕移国。公时持内艰。闻即访重庵金先生于朝宗山中。垂涕言曰。万一宗国有难。将墨衰从戎。马革裹尸而不辞。烦公为我草檄。且补助不及。既而 上策问三政救㢢之宜。公痛陈时瘼。类皆讥切朝贵。历言变通之方。而必本之于主上之一心。时有逆狱起。贼诬引华西先生。遂至被收。公大惊向人洒泣曰。嗟乎贤人隐沦草泽。不惟不能进用。又从而僇辱之。吾不知斯文世道税驾于何地也。丙寅之难。国家宴安日久。不识兵革。至有以去邠乞和之说摇动 主听者。公时又在外艰。倡义召募。民心涣散。无亲上死长之意。且以白身轻公。所至佯应曰诺。而实皆指笑讥诅。甚者或鼓动邪说。为洋人地。及期而从者。惟金洛凤,李钟会,李时庸,崔汉奎,金完锡,金龙,金柱珊及族人应汉,道汉等若干人。江户有吴德熙者追附焉。兴宣大院君闻之。贻书致殷勤。比至又迎劳之。使帅臣试论兵务。仍付巡抚先锋。出杨花渡。既而梁公宪洙以巡抚千揔。设伏于鼎足城。贼败而走。公率麾下兵入江都。奉安孔子庙主。榜召百姓。慰抚安集。民以酒食馈之。不受曰。我自有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8H 页
供具。以此馈而父母妻子。遂觇贼至仁川富平永宗而还。既还。大院君屡以书问讯。一不报谢。戒子弟无得沙迹其门。仍为大院君。手草时务十二策。既成。审时势不果进。癸酉。崔参判益铉痛彝伦斁丧。沥血陈疏。以犯众怒。妥置绝海。举朝无一人讼冤者。公寝疾愤悯。即欲搆进一疏。显白其心事。以伸毕义愿忠之志。而病笃不能泚笔。以明年甲戌正月八日卒。距其生 仁陵戊辰。六十七岁。呜呼若公。可谓满腔热血。不丧天畀者也。其亦衰世不易得之伟人也哉。苟早从事于学问。斟酌天下之事理。而进退语默。又能裁之以礼义之中正。则其所就岂特如此哉。世或以江都之役。不成寸功訾公。公之为公。在乎忠义。而不在乎才智。功之有无。非所以论公也。李氏系出 璿源。以 孝宁大君讳补为鼻祖。冠冕相承。 穆陵时有讳洪号崦溪。为比安县监。壬辰之乱。殉义于忠原山中。曾祖春赫。祖希圣皆不仕。考铉寿阶折冲。元妣安东权氏考某。继妣阳川许氏考。公实许氏出也。公娶骊兴李台重之女。男无育。麟宇即其所后子也。今出入重庵先生之门。盖述公遗志也。二女适李义珏,南宫济。公字文伯。自号青城居士。所著有诗文若干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8L 页
卷藏于家。行状重庵先生所撰也。铭曰。
一心死国。青城翁之苦衷。百身赎仁。青城翁之素志。吁嗟乎青城翁。忍忘斯世而长逝。彼西丑之日抢攘兮。顾吾道之凛若坠地。念毅魄之烈烈兮。将有不随死而亡者。吾知其化为长风兮。廓氛沴于九野。又化为巨雷兮。鼓潜阳于泉下。
外舅李公墓志铭(并序)
我外舅完山李公讳鼎厚字士高墓。在杨根龙门之北丈石之上向亥之原。夫人权氏祔焉。公之子三永。间以语重教曰。吾先人托体魄于玆十年矣。四境多事。世故不可知。子盍图所以备陵谷之变。重教曰诺哉。知公者诚莫余若也。公系出 穆陵王子宁城君讳㻑。宁城之孙曰咸平君讳泓。是生海瀛都正讳禅。是生司谏院大司谏讳命勋。是生通德郎讳在宪。即公之高曾祖祢也。妣达城徐氏。参议日辅女。 正宗乙卯六月十二日。生公于汉师。公天赋既豪迈。又生长繁华。弱冠。喜从轻侠者游。落花芳树。迹无不遍。尝暮过广津坪。有人啜泣于路傍。问之。则曰我家南山下。读书出郊外。闻母病革。奔赴至此。气尽而仆。此距都城二十里。南山烽已见矣。公腋持其人。至城东门。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9H 页
门尚未闭。遂置其家门外。倏焉而去。明日过之。白帏设于庭。有老婢哭曰。吾郎孝子。神人抱送。及面其母。公心笑之。终不自言其所为也。 纯庙朝。帅臣将荐公将材。公避居杨根别墅。中年忽幡然曰。名教中自有乐地。扫除门庭。整釐家政。以训诲子孙为事。于是东道之士东西过公之里者。未尝不造其庐。脩起居甚谨。公一皆款接之。其缁冠矩步。曾所甚恶者。尤加爱敬。见重教。辄谈论倾倒上下古今。鲜有不合者。人以为翁甥间知己。公尝语重教曰。君所学。即在吾范围中。吾所少者。特文章故事耳。公与华西李先生某有旧契。尝访至黄檗溪上。李先生设杯酌。与之坐欢甚。戏谓公曰。晚年士高。自是好人。公笑而不逆。公出。李先生送之门。入谓二三子曰。吾辈读几多年。书改过之勇。还须以此翁为师。今 上乙丑六月七日公殁。寿七十一。权夫人籍安东。 肃庙名臣判书尚游之后。考县监中履。夫人性度端良宽仁。事姑克孝。家众有不为人所齿者。必加抚爱。深体察其地。以故人无贤愚。莫不献诚。方公之出游多时。夫人守空壶。连值歉岁。艰苦无不至。亲家虑其死。送轿马迎归。据义辞之。公至。夫人迎接愈益恭。无几微色。侧出男女。抚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49L 页
育如所生。皆出真诚。无一毫矫饰。有一士人过其闾。因邻媪闻其行。啧啧称善。倾行橐委里任。为之葺屋备风雨。自是令闻籍甚。有千里问安否者。公之晚暮收敛。盖亦由夫人积诚感悟也。公之兄鼎度早殁。公权奉先祀。夫人于数十年艰危之中。殚力具需。礼无所阙。及长男祚永立为祭主。奉祠板归宗家。凡系庙器虽冗细。皆完洁如初。无一鬻者。观者为之动色。后几年。夫人忽以书速重教。至则有酒馔若饰喜然。夫人曰。今日先主递迁至吾家。以支家得此。荣莫大也。夫人善接宾尤。喜接文人学士。咄嗟之间。蹂青穗作异味。若预戒宿具。非至诚不能然也。壬戌。李先生逮王狱。夫人闻之。掩泣不自胜。其后夫人弟参奉翊仁至。公及夫人皆坐。夫人诵李先生之贤。可以托子孙。称谓极尊敬。参奉素善谑。笑曰李某非吾妹之舅。何故尊礼至此。盖突逼公也。公未及言。夫人遽曰。吾舅吾一家父兄。李公乃一国父兄。李公果尊于吾舅也。重教以为名言。常为士友诵之。夫人与公同庚。先公一年卒。三男。长祚永。次三永见上。次祜永亦过房。女适俞致应,柳重教。祚永男秀民,秀健,秀弼。三永无育。取秀健为嗣。祜永男秀贤。柳男毅锡。女李谦夏李载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0H 页
范,李钟卨。馀未冠笄。念我公折节向善之美。夫人安命尽诚之难。百世之下。当为知德君子所采择。然非夫人。不能回我公之志。非我公。不能成夫人之贤。此又不可不知也。英灵有知。或当莞尔于斯语。而漠乎其未有闻。呜呼悲矣。铭曰。
观夫子之风。儒而侠。迹夫人之行。女而士。惟玆一片贞珉。庶几齐光千祀。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郑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淹。字文中。自号杨村。郑氏世籍全罗道光州。上祖高丽门下赞成事讳臣扈。入我 朝。有讳龟晋吏曹参议 赠礼曹判书。善文章。名载东国文选。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之夏举遗逸。官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参议。曾祖讳继禹进士。养德不仕。资修义校尉。赠承政院左承旨。祖讳允绩亦不仕。 赠吏曹参判。考讳万钟号枣溪。有文章器局。登文科。授艺文馆检阅。被湖堂选。内经四曹参判。外历八道观察使。妣贞夫人安东权氏。承议郎承金之女。公其第三子也。以嘉靖七年戊子生。未弱冠而孤。以二兄为师友。力学励行。及长。从游一代名流。朴讷斋祥,奇高峰大升,高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0L 页
霁峰敬命,柳眉岩希春。即其平生知己也。自在湖南。声名已藉藉于都下。人皆迟其至。壬子。擢生员试壮元进士第三等。戊午大阐。补承文院正字。被荐为艺文馆检阅,待教。寻 赐暇湖堂。历议政府舍人,吏曹郎,三司亚长。甲子间。有柳渊狱。将以暧昧死。公时以掌令。抗言直其枉。风采动一朝。既而出为砺山府使。吏民怀其仁。有去思碑。 万历癸酉。为南原府使。以治绩第一。特授顶玉。 下玺书谕之。并褒前日台端正笏事。甲戌。拜承政院同副承旨。以亲老辞不就。 朝廷察其地。授罗州牧使。为其便就养也。莅政有年。惠方下究。而丁母夫人忧。黄童白叟号泣送者。相续于路。公素性至孝。侍母疾。夜不解带。亲煎药尝粪祈天。居丧。不脱绖带。泣血柴毁。逾年而殁。庚辰十二月三日也。享年五十三。临殁。夫人求面诀。拒之以礼。且曰 君恩未报。亲丧未终。此吾至恸也。后三十二年辛亥。 朝廷命旌其闾。 赠司宪府大司宪。用月沙李文忠公廷龟言也。夫人庆州金氏。桑村自粹六世孙。考堧牧使。生一男四女。男大伸参奉。不仕。女适佥正朴东彦,奉事朴瑄,通仕郎郑敏求,宣教郎奇孝孟。大伸系子韹宣教郎。朴东彦系子潢大司宪。女为承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1H 页
旨吴翊妇。朴瑄子时英进士。奇孝孟子徵献奉事。曾玄以下不尽录。公衣履藏在光之无等山艮坐原。夫人祔左而异兆。旧无幽显刻。今 上庚辰。公几世孙寅直。以诸父兄命。来谒神道之文于重庵金先生平默。又就重教求所以铭玄竁甚勤。念公蚤岁蜚英。遭遇明时。以直言惠政见重于上下。如彼其赫赫。宜乎其勒之金石。用示来世也。然求其所以致之。又能本之于孝而资之于学。是尤可贵也。所可惜者。得年不永。进为于时。未得尽铺其所蕴。又其身后。再经兵燹。文籍散逸。凡其所与师友讲磨。宜有可以嘉惠后人者。而不少槩见也。虽然于公乎何损焉。铭曰。
入而正笏。有鱼头铁面之风。出而鸣琴。多召父杜母之惠。勒玆 圣祖之两言。足徵我公于百世。
凤西沈公墓志铭(并序)
健陵盛际。有翊卫司副率霁轩先生沈公讳定镇。以德学名世。其学以小学为本。既老而衰。犹开算读五百遍。先生之孙。有得其绪而发之于其所行者。曰凤西处士讳乐兴字诗仲。盖先生嗣子县监讳献永。谨守典型。号庄斋。娶光山金斗膺女。以 崇祯三戊午八月二十一日生公。龆龀已有怀橘之异。上学受小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1L 页
学于先生门人赵公镇球及再从兄简斋先生弘模。行年六十。茶饭受用。而其行尤长于孝。其略曰公事亲。一以色养。始颇豪逸。不肯少屈于人。知父母不欲。痛革之若别人。家素贫无以养。自京就高阳之石川居焉。从曾祖寒松公墓下也。运水搬柴锄蔬。不烦墓人手。有时从外归。必背负供亲之物。既而遭母丧。不能具棺衾。独伏尸傍号泣。父兄劝糜粥不食。持向尸哀号曰。娘娘请起少饮。人不忍见闻。如是七日七夜。京乡诵其事。赙襚相续于门。有素不识公面而卖驴以助之者。送终得无憾。庄斋公筮仕直宁越 庄陵。公留京第。思念不置。一日忽心动。废食垂涕。以己意求仁蔘附子等。徒步二日一夜。凡四百里。至则庄斋公病已数日。所祟在虚冷。得药痊差。庄斋公付京职直 景慕宫。宫门清肃。不许白衣出入。公逐日步至。问安否于阍者。寒暑不废。宫隶坊民窃视之。莫不感叹。其直 徽庆园。诸陵官来会。见公侍侧周旋。一僚指而谓曰。此忠勤好傔。但怪衣冠少异。庄斋公笑曰吾次儿也。诸公相顾啧啧。权公涑起拜庄斋公曰。始吾以年下十岁兄事公。今见贤胤。乃涑之师也。自此愿从贤胤游。后从往井邑县衙。在子舍。穆然清坐。官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2H 页
隶辈日出。但闻读书声。罕得见面。井之近邑。多疏族。有至者。一例亲爱之。年少而行尊。及同行而稍长者。见之必拜。族人悦之。有以三疋纻遗者。公不受。且善辞报之曰。异日归㢢庐。见遗虽倍蓰。不敢辞。庄斋公闻之喜曰。吾不以家累自随。而独携此儿。良以是也。庄斋公既赋归。清寒如故。公复营室于春川凤仪山之西而迎养之。如石川时。春即公夫人李氏乡也。李氏宗室进士膺渊女。亦有至性。外内勤干。以供甘旨。庄斋公意甚安之曰。此吾孝子孝妇。公闻之瑟缩。戒家人绝不发口。盖以伯兄及嫂在也。公侍侧。常作婴儿态。庄斋公有怒色。辄免冠下堂请罪。庄斋公晚娶丁夫人。少公四岁。少夫人九岁。恭执子妇之礼。无间所生。有二幼弟。亦至诚抚爱。庄斋公以天年终。送终及祭祀。情文备至。有疑礼。不随俗放过。每书禀洪梅山直弼。梅山及吴老洲熙常,李襟溪凤秀。皆少日所从游。常言吾于三先生。虽未能执策请业。然到老幸免大过。皆其赐也。于后辈。颇喜金重庵平默。教子进士宜立甚严。不许作閒追逐。惟告往重庵所。虽频必喜而颔之。常戒子孙无得折方长杀启蛰。行路见草芥有人字形。必避而不践。又或手迁之。不令后人践。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2L 页
严于男女之别。虽孩提小儿。不令男女并游。有一女适尹骥荣。公领往之。店舍无外室。公即寝处于仆奴长房曰。虽亲女。亵衣衾不可见也。乡居未尝至公室。前后府伯之亲且旧者就见之。固要回谢。竟不一往。金尚书洙根。葱竹交也。既当路要一见。公不可曰是以张师德处我也。南延君少学于公伯父居观斋公。与公契甚密。既贵。绝不与之往来。及殁。始一哭其灵几。亦伤而不吊。其操履之洁盖如此。岁周甲。忽一日愀然不乐曰。梦见先人手指西南方。太息谓不肖曰汝将有事于彼矣。不知何谓。未几广州石庄谷先茔。有二人犯葬报至。公时已示惫。即入辞于庙。束装戒行。子弟请替往。不许。临发歌数诗。有永诀归侍之意。见者异之。及举状。府官颇落落。公入府庭席藁。竟日泣诉。府官感其诚。始严题。其一即自掘。其一挟势者尚无意。公恚甚曰。墓奴辈取掘土具来。明日我将发冢。尔即埋我于其地也。遂东向设席。望春乡再拜。大哭一恸。是夕疾革。其翌皋复于坟庵。四月十七日也。孤宜立奔哭。至既绖。具事状呈府。辞甚悲壮。彼家取览之。凛然惧。亦即拔去。乃以八月十一日。葬于局内乾坐原。霁轩先生墓右也。夫人先一年卒。别窆在春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3H 页
川庄斋公兆下。此公行治之始卒也。盖一本之于其所读。而无不可为后辈模楷者。故不敢以繁琐而轻删之也。今 上己卯。进士君以重庵先生所为状。来求玄竁之铭。重教辞不获命。仍窃叹息以为青松之沈。其先有参赞讳光彦。师静庵赵先生。府使讳宗忱。师牛溪成先生。此二贤者。其学皆本于小学。为吾东方大宗师。则出入其门者。固已有得之身而垂之家者矣。霁轩先生承其考金溪公讳师曾之隐德。以远绍其绪。故其脚下积累发见之实乃如此。渊源所渐。讵不大欤。世方务为巧文丽辞。谈玄说妙以相尚。于小学本源之工。反视之以孩童之事而羞称焉。则公之穷老韦布而不见知于时。不亦宜乎。然其不见知。乃所以为公之贤。于公何损哉。第今公之门。谓公祖者四。曰翼泽,冀泽,厚泽,普泽。其谓翼泽父者三。相德,相懋,相愚。其一过房。谓冀泽父而幼未弁者又若干。盖皆祥鸾瑞鹄也。馀庆之发。将无穷也。岂非所谓惟有天翁知耶。是宜歌咏潜光。勒之金石。以俟后世朱子采而续之于小学外篇。所愧丑拙。无韩文公作董生行笔力也。抑有一说。小学者大学之基址也。厥考既作基于前。如彼其巩固。厥子孙乃不克肯堂而肯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3L 页
构。是即弃其基而负其祖也。为沈氏后人者。宁不可惧哉。进士君命相德出入重庵先生之门。而从重教游。是其意必有所在也。我金溪先生之外裔也。与公有通家之谊。且我先君子与公同庚。又尝共业于简斋先生席下。故其相爱之深而期望之厚。有异于人者云。铭曰。
嶷嶷静老。启我东人。实本小学。驯致明新。胡今之士。轻本喜大。谈天说人。其行驵侩。于惟公门。独守真诠。久读实践。大朴斯存。如木筑根。如水浚源。罔曰无知。有彼高厚。我庸述铭。垂之悠久。干云放海。以祝公后。崇祯纪元五己卯八月下浣。高兴后人柳重教述。
儿妇申氏圹志
嘉陵故处士无忝斋申公集禄。自其考教官公圣权。游陶庵李文正先生之门。行义范一乡。重教自少闻其遗风而深慕之。往年。儿子毅锡迎其二房孙用求之女。孝友根心肝。诚敬达面貌。信乎其仁人之后也。然其辞寡。其行不为皎皎。始至。盖莫识其有异人者。居数月。而家人之贤者稍稍道难能。岁馀。一族大悦。交口贺得人。而遽以今甲戌七月廿五日死。噫。天其不相我家乎。老子德薄。实不足以庇斯人。又何怨哉。
省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一 第 354H 页
八月己丑。藏于嘉之高城戌坐原。我曾王考参判府君墓侧也。可以慰孤魂矣。申氏贯高灵。祖学生哲模。府使阳川许策。其外祖也。 崇祯四壬子生。得年仅二十三。舅省庵居士高兴柳重教手书埋此。呜呼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