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题跋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9H 页
书家藏珍藻帖后
先祖之所著述。子孙之所不可不知也。不幸而佚焉。可不求欤。求而得之。可不藏欤。只字片简。有贵于千金拱璧者矣。岁丙辰。家大人出守长城府。粤明年丁巳。得我八世祖参判府君所作笑颦轩记于光州政舍。文盖作于 肃庙庚辰。庚辰之于丁巳。为年一百五十有八矣。以书命小子藏于帖。是年秋。家大人记壁立楼。既入刻。摹于纸续其后。继美之意存焉。昔吾家世有文献。散佚过半。家大人忧之。搜隐补漏。裒集而缮写之。用力垂二十年而后成。于是乎先世遗文。传于不朽。岂不盛哉。是记也。作于一百五十八年之前。而得于既佚之馀矣。藏而勿失。以图顺亲志而阐先休。非余小子之责欤。且不独藏之而已。复有能继之于无穷。则数叶笺帖。安知不充于栋而汗于牛也。敬识下方。俾我后承。咸知为政爱民乐道尊贤之为我家型。
先世遗墨帖跋
人有言功德之传无穷。文章次之。笔最下。夫功德之在人也。犹气著于物。人不能以描画。故其得之也最难。传之也易而远。文辞发于外者也。得不甚难。其传或以讽诵而代竹素。若毫墨之戏。出于指端。日传万纸。得之固甚易也。必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29L 页
待物而传。至于形弊而止。夫为物如彼其微也。为工如彼其浅也。而其传最难。且不能久。无异乎俗之弗尚也。然观人之法。论其世以考其心志。读其书以拾其华采。华采之所蓄。心志之所蕴。狎而观之。若朝暮其人。唯字画之法赅焉。如唐之褚魏。宋之苏黄。以断碑尺牍。宝于后世者。岂惟字画之工哉。功德文章有以先之也。夫微且章浅且奥。至于在物者之难易久近。有不足较焉。我家源深流长。用延厥世。自有谱牒以来。显则策名于朝。晦则立言于家。其载于史著于集者。炳然可述也。独见于毫墨之遗者。远而泯湮。近而散佚。家大人惧夫世愈久而得愈难。乃悉搜箧中旧存蠹毁零散之馀。廑得十世以下短牍小笺凡十六幅。自忠靖公始。以迄于我伯仲父之世。或阙焉或叠焉。合为一帖。作序识之。命不肖跋于尾。不肖窃惟古之人继述先美。必称功德文章。而思其大者。必不遗其小者。故平泉之石。范家之帐。子孙不以千金相易。虽嗜好服御之细也。犹致爱敬焉。况出于吾先祖之心。作于吾先祖之手。僾然乎其声音笑貌藻采风神者。又岂物之比也。使世吾家者。苟知今日得之之难。则传之也必不难。且为远者大者。不朽之图也益力。是不可不为之辞。
全义县忠孝传跋
昔人有言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以汉制诏郡国举孝廉。盖所以崇褒异行。树风励后。洵良吏之责也。叔世贡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0H 页
举之法寖衰。其或有一乡之善士。笃于自修。而往往晦迹岩阿。无以表见于来世。斯固有志者之所深憾也。全义县僻在湖右。方三十里。而士之敦伦饬行者。盖相望焉。殆夫子所谓十室有忠信者是耶。凤栖俞先生莅玆邑。治之一年。喜民俗之厖厚。既而叹曰邑有贤而未之知。知又不能表章之。安在其劝善惇化之责欤。乃博采近古之忠臣孝子斑斑有著迹者。拔其尤而传之。书既就而解归。粤三年邑之士相与谋。将锓梓寿其传。求得其巾衍之藏。凡厥所载槩三十人。呜呼。世之言今俗薄不如古者。抑浅之知也。若民彝之根于天者。曷尝有古今异哉。既又求余跋其后。顾以謏陋一言。何足为轻重。而若夫先生之劝善敦化。以反古道。邑士之好贤不倦。竞劝以义。与夫卓节异行之可以树风励后。不至于泯湮而莫显者。俱于是书见焉。斯非独一乡之幸也。抑亦吾党之与有幸矣。遂盥书而归之。
沆瀣集跋
沆瀣先生所手定原本有三集四部。曰岘首甲藁十卷。曰缥𡃡乙㡨十六卷。曰沆瀣丙函十卷。每集以杂文纪杂诗纪丛秘纪杂文别纪。汇以别之。章锡取而读之。妄加删定。属杓庭闵使君缮写于洪厓县。杓庭又加删焉。釐为二十卷。以甲乙丙三集。合为一书。而分部第次。悉因旧例。但杂文别纪。统于杂文纪云。呜呼。先生之文。神施鬼设。万宝珑玲。如拣货于波斯。弃而遗者。无非照乘悬黎也。后必有惜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0L 页
而取之者。盖自先生手定时。已十去其六七。余又三四而去其半。杓庭于其二三而存其一二。去取固严矣。其必传也无疑。渊泉全书编摩甫讫。是集又适成。事之凑合。若有待焉。异日任梨枣之役者。其必合选二书。以仿程窦故事。是亦二先生之遗意也。
书蓬莱唱酬录后
史著禽尚五岳之游。列于逸民。余谓子平君子也。今有言山水之美。虽耘氓爨妇。莫不拭目思一就。而及数其迹之所到。虽寤寐丘壑者。往往有皓首之叹无他。清高奇伟之气。常为纷华声利所汩乱。故惟虚静寡欲者。真知山水之乐。而又不刚毅果敢以进。则虽十步之内。阔焉如千里。夫以虚静寡欲之心。行之以刚毅果敢之力。非君子而能之乎。而况于同德不孤。与人为善者乎。世传三神山在东海上。金刚乃其一。以雄奇闻天下。而国人之登是山者。落落如晨星。余尝望之。意在天上。日友人李舜汝匹马东入。问永述郎旧迹。驾山绝海。数月乃返。余取读其所记。喟曰异哉。人之所难而舜汝之不少为难也。若舜汝者。殆所谓虚静而果刚者欤。金刚距京师仅馀十舍耳。无悬车束马之阻。脂牵宿春。五日东行。万二千峰固在目中。舜汝之所能者止此耳。又何疑焉。然舜汝能子平之为。而不以禽庆待余。余不得为禽庆舜汝。顾安能独为子平乎。凡境之所值。不若神之所会。蒙叟与惠子观鱼于濠之上。其所乐者以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1H 页
神不以境。此二人者虽使之相忘于江湖。所乐固自如也。由是而言则子平之与禽庆游。未必为乐。而舜汝之不与余游。未必为不乐。舜汝必有见乎是矣。吾且为子语游。子游方之内者也。是行也。得无见蒙谷之士而窅然自丧乎。金刚名山之亢龙也。吾恐循玆以往。子之游亏矣。培塿涓涔。不充其视。则舜汝将少意于山水矣。岂若留有馀不尽。为方来之观也耶。倒使舜汝羡吾。吾何羡于舜汝之先去也。
题孰遂念后
有一人中天下而立。经纶庶务。董正百官。礼乐政刑。粲乎具举。咸有画一之轨。使百世无可改易。君天下者之大愿也。疏仡之际。草刱未备。降及秦汉则已漓矣。周礼之书。昉于元圣。节文固大备矣。而未尝一日用于世。是六官掌邦之典。皆空言也。然列于六经。士习其说。犹有厚望于来许也。然则天下之书。固有以无用而为用者矣。闺门之内。道肥政和。一事靡不从心。百为皆合于度。斩斩以立之。优优以布之。子弟宾朋。鲜不蹈矩绳而佩诗礼。此有家者之大愿也。然世之以福禄。称如石大夫郭令公者。亦容有未尽然者。及沆瀣先生孰遂念之书作而后。乃备矣。是书也。上镜乎泰壹。下究乎无终。五礼六籍九流百家之英。森罗乎其中。而卒归之于正道。洵笔墨之渊海。智辩之囮薮。而待用者之彀的也。尝试论之。立教法小学。家训述颜氏。谈经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1L 页
轨程朱。论史合温公。词赋短屈马。古文驾韩苏。骈俪诎任刘。记山水呐子厚。惇嘉之会象仪礼。器物箴铭。摹殷周。丽于七发而有质。聘雄于解嘲而有友。谈玄于老子而有真藏。经辩于淮南鸿烈而有时言。综于周礼而有无标题册子。醇于荀子而有狂吁。巧于织锦而有十二楼图。精于周髀而有几何新书。汉文辞而宋议论。古见识而俗事务不袭而章创已而式然乃神龙之一鳞大鼎之一脔耳。呜呼。先生抱其具而不克昌厥施。今玆寥寥数卷书。不过隐居求志者之事。而先生盖亦未之能行焉。向使先生显而登庸于朝。其终不能展布一也。衰世之不可有为也如此。自古豪杰命世之士。攀云汉伏草莽。或格而不能行。或阏而不能通。不得不作为文章。以发其未发于事功者。少抒胸中之郁积。以贾知于来世。抑亦有志者之苦心也。然一日出其书。世之墨守胶鼓。执迹而不究心。狃常而不知变者临之。哑哑而笑。訰訰而疑。訾为空言无用。而归之子虚乌有荒唐之说者。悠悠皆是也。虽使此书得传。孰知其贵。昔扬子云作太玄经。不恤覆瓿之讥。俟知音于后世之子云。至于今竟未有子云奈何。夫以周公之圣。天下之大。二千五百馀年之久且远。未有能用其书者。今之执简版争尺寸。斤斤于经世之务者。谁为为之。况东方壤地褊小。士大夫俗尚日庳。虽有悦是书者。恐其卒无所用也。然议礼考文。天下之大事也。非圣人得其位不可。非积德百年。风移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2H 页
俗易不可。非达于暂劳永逸之图。断然而行之不可。非诚信著于四海。询谋同于朝著不可。故以周公之才之美。述焉而未遑。若是其难也。是书乃匹士之事也。苟有其志与其才力。行之犹反手也。此先生所以厚望于后也。且夫自一家而至于天下。大学之道也。放弥六合。退藏于密。中庸之教也。况是书翕集三古。组织六艺。举一端而犹足以嘉惠无穷哉。然此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方先生之草是书。余之长与书案等。今数十年而始发而读之。摩挲遗编而想先生之志。其有不戚然于中乎。小子学殖疏陋。不敢为玄晏三都之役。敬题于后。以志余感。且谂后人之读是书者。
题徐汝心南游录后
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荆卿死。高渐离犹击筑。论者以为犹击之悲。悲于不鼓也。然伯牙虽不鼓而其琴腔泠泠逗海山丛薄之间。郁而不散。使鼓之而成声。峨山洋水。乃俚调耳。是不鼓亦鼓也。汝心南游而返。发橐得诗文屡十篇。皆呜咽感慨。不类昔日和平之音。于时秋也。其地华阳也。志士奚以不悲。呜呼。有动乎中。必见于外。于是乎知士正之殁矣。每读释秘演诗集序。至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未尝不满引一大白。如意打壶。涕蔌蔌无从而下。山木尽萚。
三游观跋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2L 页
徐汝心再游金刚。记以三游名。志复游也。当汝心之再游也。与余实后先。以不见山中为大恨。于是余亦有复游志焉。然余匹马独行。山不及雪岳。海止于丛石。疾驰三十日而返。寝想而梦忆固也。汝心则手一枝筇。絜良畴占优暇。搜山钩海。目与心饫。且恋恋不置何哉。夫观山如读书。有一寓目而意已尽者。有久而后会其趣者。有屡绎而愈有味者。汝心深于经术。其亦异乎人之观者欤。比余归田广陵。息交游扃土室。郁郁靡所适。意未尝不在东海上也。是书适至。读之更日夜不厌。异哉。汝心之文之似金刚也。遂书此以归之曰膏车秣马。从子于金。青鹤闻言。明镜證心。丁卯清明后七日。经香居士书于富春山中。
题金仙山房集后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絅堂子穷经有年。深造以道。文辞非其志也。尝再游海岳归。所见皆丘垤涓涔也。然絅堂子不屑不作文。兴至往往作口吻声。闻一丘壑之胜则欣然趋之。忘其疲。余闻君子不自大而弃小善。絅堂子岂其人欤。弥陀僧言东岭险瀑布不奇。不听穷搜。出其顶。得其胜乃已。嗟乎。苟不刚果以进。不为气夺。不为物挠。山泉之观不可得。况造道者乎。
题清潭诗卷后
游清潭归。絅堂子裒山中杂诗。帖而藏之。共得二十篇。约为文记游。寻余縻职事倥偬。踰月未就。比起草。境已过。涣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3H 页
然以失。而锁直城西且十日矣。园禽变声。绿阴已粗。絅堂子寄余其所为游记。读之简而悉。余无以过也。遂阁笔削旧藁不用。而絅堂子复有数篇文字皆可读。又入水落山观金流玉流诸胜。视余束带奔走。閒忙何如也。直庐之北。有峰苍然当户。是吾畴昔所游太华者欤。庚午小满后三日。经香居士。题于将作直庐。
题圃隐万景台帖后
呜呼。此郑文忠先生遗迹也。夫词章小艺也。字画之视词章。尤其小也。亦有可以观其大焉。己巳秋。余南游至南固山城。登最高顶。俯临彷徨。得万景台三大字于岩石间。居人传以为先生笔云。旁有诗刻。亦先生之作。而后人之书也。遂拓而归。帖以藏之。人或疑此三大字非出于先生手者。余独以为不然曰夫心声与心画相通。顾不可诬也。今读其诗。怨诽而不乱。有离骚孤臣去国怀阍之思。览其笔婉而实劲。有风流元老鸾飘凤泊之势。皎然而日月高。郁然而山岳挺。光气相射。驰骤有度。非大人君子非礼弗履者。必无此法象。非忠臣烈士为国忘生者。必无此气槩。盖诗以得其心。字以验其诗。余故以是为郑先生遗迹而无疑云。
题仓山子小集后
大暑中。访仓山子于岘山下。袖其所著宦游小集而归读之。清苍独绝。情深思远。笔棱墨尖之间。其气英英岳岳如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3L 页
也。又如嚼玉井船藕。馀香动牙车。有味乎其可讽也。余窃尝怪仓山子比岁鸾漂凤泊。食贫湖山。既又霜靴雨鞴。晚涂蹀躞。而顾其肤革充腴。夷然无几微色。今于是集足以知其可乐者存焉。夫处坎窞而气湖海。迹泥滓而志云霄。仓山子何修而能是。仓山子长余一岁。余发尚郁然。而仓山子已星星有年矣。然仓山子能肆力文辞。时月间裒此一大卷。余自去岁卧病。菁华索然。岁计不得数篇诗。志气之盛衰。一何相悬也。记余往岁。与仓山子乘月赏荷于西池。仓山子诗有松下喝道之语。相视而笑。今十馀年所。而更无此胜赏。可慨也。余雅喜莲花。如慕仓山子。每当新秋月高。暑雨初霁。意未尝不在仓山也。闻今年西池莲花正盛。仓山子其有意一续欤。
靖节年表跋
书仅寥寥二三策。而笔有扛鼎撼岳之力。嘐嘐一士于千四百年之下。而晋楚失其富。赵孟失其贵。是遵何德哉。余窃观古之逸民。有抗志云霄而飘然独举者。有蜕精溷浊而皭然不滓者。又有不标高以为高。不扬清以为清。而从容中道。泯然无迹者。先生生乎江左末造。风气大漓之际。敛华采黜虚伪。不夷不惠。返乎天真。易所谓幽人之贞者非耶。即归去来一篇。卓有立而渊乎道。殆汉晋后第一流人。而不可以一节名也。后之尚论先生者。笔下无一点尘埃。胸中无一毫机关。然后可以无愧焉。苏长公在惠州和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4H 页
先生诗。谓之南迁友黄鲁直。以为出处不同而气味相似。非称情之论也。东坡之友之也。特文章之皮膜耳。其清且高可几也。其真顾可及耶。莲社之传。沦于异教。隐逸之史。系乎异代。俱不足以风人于百世之下。今是书在晋则大事必书。永初以后只书甲子。深有契于先生之意。故曰阳秋可续也。呜呼。我邦人之于崇祯。其犹先生之于义熙。读是篇其能无忾。壬申阳止月。经香居士。书于竹西精舍菊花下。
渊泉集散书目录后跋
岁甲子。章锡裒辑外王考渊泉先生遗书。凡诗文合集为四十一卷。别集附录为四十五卷。总八十六卷。盖诗百存一。文十去九。去取固简且严也。犹病其富而难传。丙子又删遗书之半。定为文集四十四卷。棣棣乎其不可选也。全鼎一脔。岂求多乎。其馀著述诸部书。皆精思之所注也。模范之所寄也。岂忍一委于云散鸟没。莫之收拾乎。遂取其名存而书佚者。与夫已刊者。未及刊而必可传者。共二十一种。依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例。录于卷首。呜呼。先生之书。旧无定本。登是集者辛苦掇拾于败篚蠹毁之中。秤量校检于积年脱落之馀。而诸书之目。亦皆旁搜普括。的有證据。然后乃敢列录。是亦幸而得焉者耳。安知无几种逸书。并与名目而不能举哉。今去先生才一世也。家传之文献尚邈然有不可追者。使百世之下。知有某书。是录之助也。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4L 页
若复蒐罗钩抉。断简齾翰。又稍稍出焉。则亦岂非是录之助也。姑书此以俟后人之有意于读是书者。
金襄毅公遗事续录跋
立功视平生。立节视一时。之二者孰难。本乎气者。气有厚薄。本乎性者。夫人而可能也。然有勇夺三军之帅而不能忘七尺之躯者。李陵死于浚稽则不失为陇西名将。颜杲卿不识何状而杰然为河北义士。故临危取义之际。鸿毛之命。足以掩泰山之功矣。况有是功而兼有是节者。岂不诚大丈夫哉。副元帅襄毅金公。庶几其人。想其贾勇敌忾。百战百胜。西城提釰。猘酋授首。南寨免胄。骄虏屈膝。树奇勋于麟阁。著威信于日域。及乎天不悔祸。裔戎猾夏。仗义旅涉荒庭。受钳逆帅。进不得战。被絷强寇。退不得死。六载南冠。一封蜡书。孤忠耿耿。可质穹苍。而始疑许远之睢阳。终成文相之柴市。为天子死。永有光于天下万世。宜其朱丹其闾。俎豆其飨。回白日于幽泉。彰义闻于无穷也。公龙冈人也。章锡来守是邦。邦人士尚诵公毅烈历历如昨日事。既就祠拜像。西望乔木郁然。指为金将军故里云。从其遗裔取读 皇朝劄牌燕狱密疏。断烂故纸。精忠森然。不觉发竖而涕陨也。旧有遗事一卷。颇多缺漏。旌貤建祠。俱在其后。野乘佚文。年久稍出。后孙锡弼踵其先人所辑。裒采公私文献。补录无遗。属不佞釐次而为之文。顾谫陋无能役。窃以旷慕公深。托名为荣。且雅喜金君劬学砥行。不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5H 页
忘先烈。乃略加删整。类次为一大卷。使续前编。而跋其尾如右云尔。
先府君遗稿跋
呜呼。此我先府君遗稿也。府君平生励于自修。敛华趋实。于文章辞达则已。寥寥数卷书。曷足以尽府君之素蕴哉。虽然府君有志无时。德业声庸。不得章显于后。惟其七十年笃伦理谨礼法。不平之气。不留于心。无稽之言。不发于口。是故见于文词者。蔼然有治世和平之音。后之尚论者。于此亦可以观。岂终以不能读而不思所以寿其传哉。乃敢裒巾衍之遗。取诗古近体三百九十三首。古文一百三首。类次为六卷。谨藏于家。以贻子孙。呜呼。捧玩手泽。涕零于卷。尚忍言之哉。
题水仙堂集后
往余游枫岳。约徐汝心偕。汝心后三日相失。所过辄留题。以识其行。既还汝心合选游伴山中所作帖以见赠。余诗亦与焉。盖自是禽尚五岳雁门补踦之盟弥坚。而忽忽十数年矣。汝心与余。有永叔希深之好。而其于山水友朋天性也。意到必起余懒。山巅水涯。一壶一卷以相乐也。有金仙山房卧云楼芙蓉山诸帖。游宦参商。邮筒络绎。在永春有醒仙堂集。在杆城有水仙堂集。时已病羸不能行。肩舆胁息于五台八潭之间。而诗锋犹奕奕动人。驰书寄余。时余在垩庐。未有以报也。既而汝心病益甚。舁归京师。数月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5L 页
而殁。嗟呼。余不见汝心三年而遽千古矣。山水友朋之乐。止于是乎。余衰且病。索然无远游之兴。阖户雪深。端居无憀。偶检旧箧。得此诗卷。汪然涕下。呜呼。子期一去。海山之响。犹泠泠在七弦上。谁为弹之。孰令听之。悲夫。
题儿辈龙门诗卷
往岁先君子营小筑于龙门之下杨江之上。杖屦未及一至。而园池林樊。已蓊如也。风树之馀。历过数宿。而山哀浦思。踯躅不能去。既又縻宦蹩躠。未遽就归田之志者。忽忽数寒暑矣。流光如梭。鬓雪纷披。岩扃云木。徒劳梦想。去岁送昌儿读书山房。踰月而归。今年秋暮。又与其兄光拉洪景宾。三筇一笈。飘然东出。蹑云磴披霜樾。追鸥叟侣渔童。鸣桹泛月一帆风。晓过斗峡月溪。泠然一旬而返。以昆季宾朋唱和古近体诗一大轴示余。峡韵遒健。江调清苍。年少逸气。洵可喜也。鬅鬙衰发。不觉怃然而愧。悠然而羡。继之以泫然而感。使吾先君子在者。岂不逌然而一解颐哉。记昔西游黄鹤楼。舟下三十六洞。帖图记诗什。驰献于先君子。甚加奖赏。弁以韵语小序。遗墨尚未晞。此乐复可得乎。呜呼欷矣。顾语两儿曰斗尾绝崄。湍流驶急。风高天寒。终夜行舟。得无犯于垂堂之戒乎。对曰不有涉险。无以搜胜。况顺流乘风。有衽席之安矣。嘻童子何知。探奇而忘危。实类行险而徼幸。君子不由也。夫物无全胜。理有相因。得失之机也。荣辱之囮也。名利祸福之关也。安莫安于舟楫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6H 页
而至危者伏焉。处世亦犹是也。心舟也。物水也。心役物者操之如柁。载无偏重。时行时止。虽险利攸济也。心役于物者。东西靡所底定。重轻有时偏倚。欲行而不能行。欲止而不能止。坳堂之奥。康庄之坦。无往非瞿唐滟滪也。尔曹其识之。
题焦尾阁稿后(为北京虞衡司主事王彦威母亲。浙江卢淑人德仪作。)
十五国风。妇人之诗居多。其不诽不流。一出于正者。二南以下盖无几焉。嗟乎。根道树萟。发情止义。士君子犹难。况闺门乎。余读焦尾阁稿。识先王之泽之远矣。诗廑三数十篇耳。幽婉雅则。风韵浏然。往往有草虫鸡鸣之音。至若委羽云磬。发游仙之兴。九畹香草。闻离骚之气。岂非栖神旷而托情远。励操洁而称物芳者耶。次读传述。覸其笃于人伦。动循四教。履百艰而坦不失常。怀重宝而寂若无有。植祉既茂。蓄德不食。宜其多贤子孙。责报于无穷也。缇萦孝女也。嫁而无闻。孟光贤妻也。母仪未见。大家文姬之萟也而无德以称焉。淑人在室而孝。为妇而顺。教子以义方。扬诗守礼。粲然有可传之文。虽古彤管所载。何以加诸。世无中垒氏。寥寥数行语。尚足以发潜德之光而慰孝子之思欤。噫。
八世祖吏曹参判公年谱跋
呜呼。此我八世祖吏部公年谱一卷。先君子所编辑也。公以正学直节。事我 肃庙三十年。言议政事之焯焯见诸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6L 页
施为。为后世法者。盖不止是也。家史中经散佚。先君子旁采公私文献。既述二十八世家乘。又编年纂次为四世年谱。(十一世祖忠靖公年谱已刊行。五世祖大司宪公,祖考县监公年谱。并此为四世。)尤致详焉。此其一也。积屡十年而始就而犹未脱藁。藏在巾衍。盖将益裒见闻。随补阙漏。有俟于来许也。今手泽尚新。而岁月寖远。深惧销沉故箧。无以阐发休光。诏稚昧于无穷。以卒先君子之遗志。乃敢订定校雠。缮写一本。用备后日梨枣之资。禀命无所。呜呼恸哉。记曰有善而不知不明也。先祖志业。子孙之所不可不知也。知之当如何。记曰知而弗传不仁也。吾知矣。不传于后。则后之人孰从而知之。传之当如何。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绍述之道也。绍述之当如何。任言责则劲直不挠。当官守则廉恪无私。出处则与道消长。学问则以大贤为依归。此先祖之所平生也。嗟尔后承。监于玆毋怠。
书俞忠穆公壬辰扈 驾辨疑后
宁武子之愚。仲尼以为不可及。武子岂真愚者耶。自众人言之耳。君子之事。非众人所度。故有迹晦于当时而志显于后世者。若松塘俞公。当龙蛇之变。琐尾播越之际。辞羁靮之劳。从捍圉之难。古所谓社稷臣者。庶几近之。惜其谏去邠之疏。泯湮于断烂之馀。只以辞去一事。起后人之疑。而远猷纯节。未能大白焉。今读其后孙白渠逸士万柱所辨。蒐漏补缺。灼然可信。夫史有阙文。偏听易惑。察乎始终。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7H 页
精义乃见。削回銮之疏则宗泽为徒勇。撮断靷之事则郭宪为无礼。故事当论于成败之外。志当观于经权之分。诸公度辽之策权也。俞公殉社之论经也。人臣之义。当以守经为正。
大司宪公年谱跋
五世祖大司宪公文学政事行谊名节。当世蔚然称贤大夫。天不假年。莫克大展声庸。识者之所嗟惋也。中经宗祀无主。文献散佚。先君子采摭公私断烂。编年系事。廑成一卷。而裒漏补缺。尚有待于来许。巾笥之遗垂五十年矣。章锡慨遗泽之寖远。惧先志之未就。乃敢略加增删。表章成书。以诒后人。若其进退消长论思风议之有关于世教者。存十一于千百。而尚足以徵信于无穷矣。呜呼。章锡公之来孙也。耳目之所未逮。而念昔先君子以次长。独奉公祧主。时节芬苾。四纪于玆。章锡自学语已习于公。精神攸萃。瞻依若偏。僾然謦咳于晨夕。及夫免丧亲尽。自庙而墠。俯仰忾廓。邈焉千古。今于是书之编摩。愈不禁新旧之怆。抆涕而敬书卷尾。
祖考年谱后跋
呜呼。往岁天不吊我家。我曾王考蚤世。王考寿未中身。我先君子遭家不造。冲年茕疚。遹追孝思。以启我后生。于是蒐罗佚文。一家千载谱乘状稿。秩然具备。尤致详于功德最著。耳目所逮。编年载录。各成一部。总四卷。忠靖公年谱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7L 页
先已登梓。吏参大宪两世则缀拾于巾衍之遗。次第成书。可俟百世。至若王考泰仁府君。年位俱不满德。事行罕有表见。寥寥十数板。而蓼莪之悲兴焉。杯棬之慕存焉。补阙续成。盖有望于后人尔。呜呼。先君子之编是书也。章锡犹未生也。而今头发已皤然。孤露之生。忽焉十稔矣。见闻寖邈。缵述无徵。深惧潜光之日就泯湮。而手泽之终归于断烂也。乃敢纂次。釐为一卷。谨取箧中旧草跋文。追录于下。就正无所。呜乎恸哉。
伯父醒庵公年谱跋
述先本乎孝。裕后本乎慈。孝慈之道。相终始焉。呜呼。往者不反。来者无穷。以藐然者。处乎其中。不汲汲殚心力而求之。则其有不烟云散而泡焰灭者乎。故得之之难如登天。失之之易如燎毛。其人存则微而著。其人不存则显而晦。谚曰晋楚之富。赵孟之贵。不能以易一贤子孙。信哉。虽然泽厚施闳者。天下共传之。发潜阐幽。吾所独也。此仁人孝子之尤所尽心也。世父醒庵府君。有德而无命。年位俱不登。文献无存。几乎后世无闻焉。儿子昌洙既承四十八年已绝之祀。怵焉兴怀。旁搜普括。始得一二故纸于断烂蠹齾之馀。阙疑存信。追述事行梗槩。编年载录。以备诒后之图。问序于余。余嘉其志之有近乎孝慈。书此以系其尾。又申其意以广之曰。尔能充是心而反求其本则将无远不届。百世在前。百世在后。勉之哉。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8H 页
先府君年谱跋
昔先君子有写照数本。以不能七分。命洗绡。既见背。深以典型之无徵为恸。仍窃自念传人之道。行为本。言次之。容貌其末也。志虑之所施。心思之所发。使人观感。无间于存殁者。较切于形象之表。况事载史文载集。称道讽诵之可久也。又不似传神之出于假借。而有形之同归于澌也。是以古人之没世而名存者。在此而不在彼也。先君子有志无时。蕴而不章。措诸事功而见诸文辞者甚约矣。章锡不肖不克彰明志事。光绍先美。不孝之罪。无所逃焉。谨掇过庭见闻。追述七十一年庸行之实。次于遗稿之后。非敢曰阐发先徽。实惟典型所存。用寓无穷之慕耳。程叔子言以影祭者。一髭发不似。所祭已是别人。用是惧焉。撰述之际。不敢为一辞溢。庶几先君子洗绡之意欤。呜呼恸哉。戊子仲春。不肖孤章锡泣识。
书尹周贤蒙书后
才难。不其然乎。管子功卑。贾生量小。子瞻辩而不裁。王伯安悟而不中。余读四子书。有馀憾焉。夫士之已试者。考其业。未试者观其志。文不在玆乎。余于蒙书。读其文未见其人。犹古人然。观其志。又非今人耳。以经世之具。寓达观之旨。根经核史。枝叶九流百家。自出机杼。光怪睒睗。而驰骋不失正轨。可以夺先秦诸子之席。而窥圣人之门墙。终军白麟子安孤鹜。风斯下矣。周贤富于年。其进固未可量。勿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8L 页
以为邱垤而河汉焉。勿以为凿枘而圜觚趾屦焉。则其志业何遽出四子下哉。鬅鬙衰发。不胜橘颂之感。忘其陋而书于卷尾。
跋会欣颖
子瞻论画竹曰先得成竹于胸中。振笔直遂。少纵则逝矣。其于道也亦然。有妙契者。必疾书。此会欣颖之所以作也。文章以悟为主。达乎辞则理见焉。或久味而得之。或率然而遇之。独知之妙。在笔蹊墨径之外。彼注尔雅之虫鱼。拾屈骚之香草者。焉足以与语此。余病不能强记。访诸金石菱尚书。尚书曰读书不患忘。患不忘耳。犹井泉焉。疏秽濯故活水乃来。石菱子以书籍为性命。束发读破万卷。蓄积既富。灵慧透洒。尽取皮毛糟粕而刊落之。闭户潜心。揖古人于丌阁而酬酢之。每遇会意。欣然笔之。盎叶盖屡满矣。陶汰得二卷。索余言。余发一二策而笑曰子之悟犹未也。悟之至者无言。异日从子溪园之上。脱巾抚桐。诵渊明望云临水之诗。发真想于虚襟。叩至音于寂寞。兔鱼与蹄筌两忘。当是时也。孰知有会欣颖耶。况余言之赘乎。虽然姑与子大笑而书之。
璿源谱略跋
维 圣上二十有六年冬。前太史耆臣金尚铉上章言 英宗大王再奠 宗祊。巍乎其有成功。宜尊为 祖庙。下公卿议佥同。遂改定 庙号曰 英祖。改谥翼文曰正文。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9H 页
又追议 尊号曰中和隆道。肃庄彰勋。 贞圣王后尊号曰元烈。 贞纯王后尊号曰正显。越明年庚寅春正月甲辰。 亲上册宝于 太庙礼成。宗正府请谨书于 璿谱。以臣章锡冒玷太史。命识其后。臣窃伏惟 宗庙之礼。莫大乎祖有功而宗有德。盖曰祖曰宗。尊尚则一。而拨乱重恢之业。实侔乎建邦启土。所以标殊称而率彝典也。猗我英庙以不世出之姿。应大有为之会。建极以靖民志。扬武以遏乱略。化龙蛇为亦子。回缀旒为磐泰。厥 享国五十二年。化跻淳厖。永巩我无疆丕基。后 王后民。亲贤乐利之思。式至今于戏不忘。亦粤我 两圣后涂莘之德。克配圣祖。 帘帷之功。实存 宗社。俱可以俪光琬琰。播 徽管弦。于乎休哉。惟我 圣上缵承令绪。敉宁图功。峨璋瑟瓒。愀然兴慕。崇报显揄之举。靡所不用其极。至若范金镂玉。摸画天日。于以觐耿光而扬大烈。帝王之孝也。奉彝训于关石。绍前休于宝鉴。善继志而善迹事。圣人之大孝也。大雅下武之诗曰永言孝思。昭哉嗣服。继之曰昭玆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臣敬书此以为 丹扆之献。
璿源谱略跋[其二]
黄帝氏考定星历。始作甲子。十干配十二支。而自然之数成于六十。是为天地一元之纪。周而复始。以至于无穷。是故人寿之称。起于六旬。以至耄耋期颐。千岁万岁。皆由此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39L 页
而推。礼名之曰耆。圣人得之曰耳顺。六十者寿之基也。恭惟 明宪淑敬睿仁正穆弘圣章纯贞徽庄昭王大妃殿下。以圣配 圣。含章渊静。克赞 宪庙。十有五载。休明之治。声教不出中壸。而 阴化丕冒方域。孝敬尽乎妇道。信顺孚于天休。茂膺纯嘏。诞启景历。维岁庚寅。 宝龄恰跻六旬。前岁己丑日南至。我 圣上集辅臣礼臣。议定节庆之典。乃以月正元日。进词笺上表里。又于是月戊辰。 亲上册宝。加隆 鸿号曰端禧。象 德介祉。其义备焉。寔列朝之彝宪也。于乎天佑大德。报以大年。如冈如陵之期。自今伊始。欢祝崇贲之 宸诚。亶在是欤。礼既成。宗正载录璿源谱。臣职忝太史。猥承撰述之 命。敬以是为祝。
璿源谱略跋[其三]
王者纪述功德。弘宣符命。奕舄乎其赜可探也。勒鼎彝舞箾象。三五之轨邈哉。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代之迹夸矣。夫岂若达储极之孝思。昭休烈于玉简。通于神明。光于八表者哉。我 圣上盛德侔勋华。 坤圣徽音媲任姒。金匮彤管。洋溢乎不胜书。亦尝贲阐鸿名。诏于无极。而太岁庚寅长秋。 宝算光跻四旬。惟我 震邸深切知年之喜。请举进册之礼。再疏三启。克回 谦衷。乃简谷朝。以二月辛巳。加上 大王大妃殿下尊号曰熙祥。 王大妃殿下尊号曰粹显。归美于上礼也。 主上殿下尊号曰尧峻舜徽。禹谟汤敬。 中宫殿下尊号曰正化。于是四庆咸凑。九垓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0H 页
胥欢。 上御法殿。既受群臣贺。以宗正府言。继修 璿源谱。 命臣章锡述其事。臣踧踖欢忭。乃敢攒手扬言曰位禄名寿。大德之所必得也。固无待乎铺张扬厉。而我 圣上穆然远引三五之礼乐。让而不居。七十二代之文。陋而不作。及夫琬琰交辉。日月贞明。由 睿孝而 圣功弥彰。膺丕号而景命维新。虽以 圣人之撝谦。有不得以终辞者矣。猗欤盛哉。继自今懋昭大猷。贻厥燕谟。闳休配乎天地。遐筹朋于冈陵。则丰功巍烈。将大书特书而不一书。臣请执简而俟之。
璿源谱略跋[其四]
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主上殿下即阼之二十七年春正月哉生明。有事于英祖庙。 亲上 册宝讫。进大臣宗伯于 斋殿。有 教若曰我 肃宗大王盛德。振古罕媲。至仁与天同大。亦我三圣后懿德徽范。赞成 洪化。式至于今日休。以我 英祖平日孝思。今当 庙号之追隆。 陟降之灵。宜其愀然有感于在昔。追阐之时。奉先裕后。岂非予小子继述之义乎。爰 命有司。议定典礼。追上 肃宗大王尊号曰正中协极。神毅大勋。 仁敬王后尊号曰纯懿。 仁显王后尊号曰元化。 仁元王后尊号曰正运。越三月庚辰礼成。 命宗正谨书 璿谱。俾臣章锡识于卷端。臣惶惧不敢辞。拜手稽首飏言曰帝王之德。莫大于孝。而孝莫大于尊亲。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0L 页
况追远报本。事之如存。以先王之心为心者乎。恭惟 肃庙圣神文武。治冠百王。琬琰之藏。不胜纪载。亦惟 英庙至诚尽伦。孝通神明。羹墙之慕。终身不衰。而今于焄蒿悽怆之中。著存思成。忾然如闻。遹追 先志。以扬 大烈。我圣上之孝之至也。而寔惟我 皇祖不匮之孝。有以锡类也。于休盛哉。昔者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孔子称之曰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成王思武王之孝。以及乎文王。其诗曰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玆皇祖。陟降庭止。其乱曰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此成王之孝也。夫如是故周德隆焉。惟我 圣上夙夜敬止。骏惠其笃。则维清烈文之颂。复作于今日矣。臣敢不贺。
璿源谱略跋[其五]
昔在万历壬辰。岛夷称乱。 宗社几危。我 昭敬王大奋神武。肃将天威。八年之间。廓扫氛祲。光复疆土。为我家中兴之 祖。功莫大焉。亦粤 两圣后。配体助深。弘济艰难。允迈古先哲妃。德莫盛焉。今 上二十有九祀。适当旧纪之五周。永念 先烈。怵然兴感。询议相臣宗伯。诞举 追阐之礼。乃以四月甲寅。大祫于 宗宫。上 册宝于 宣祖室 尊号曰景命神历。弘功隆业。 懿仁王后曰敬穆。仁穆王后曰正肃。时 上以祥服未除。 命 王世子将其事礼成。宗正府遵彝典载录 璿源谱。俾臣章锡敬识之。臣窃伏惟龙蛇之变。我东之阳九也。至今日跂行喙息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1H 页
之类。胥免服左衽而言侏𠌯者。寔赖 显皇帝再造之恩。而向非 圣祖至诚大义上格 天心。其何以克成重恢之业也哉。风泉羹墙。纡 宸慕于三百年之后。摄以震鬯。禋于 皇坛。琬琰之文。齐荐 太室。盖所以教夫忠孝也。崇报为忠。显扬为孝。安而不忘危。治之本也。久而不忘远。德之至也。商宗奋荆楚而殷武之诗成。鲁公膺戎狄而閟宫之颂作。其辞曰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又曰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常。此皆宗庙象成之乐。而后人所称述也。今我 圣上遹追来孝。丕彰 祖功。庶几雅乐兴而繁祉集。比隆乎前代矣。于不休哉。
李元泌万历梅帖跋
东国评梅。最珍二种。其一花蒂倒垂。瓣大有异香。世传四溟禅师入日本。获罗浮白载而归。今奉恩寺住锡地。有梅花堂故址。后移植 靖陵斋署。每当盛开。斋官招洛下诗人。作梅花饮。遂成山中故事。岁久荡然。邵亭金公永爵为郎。从楮岛许老人访诸百里外。栽接复盛。作古梅山馆记。考證故实甚详。未知今尚存否也。其一单围而浅红者。万历间月沙李公朝京。与熊御史赌棋得此东还。盖 显皇帝之所睿赏。而御史以赓诗受赐者也。子孙封殖。十世无恙。士大夫歌咏而传道之。以为王春一脉。托在李氏家。既李氏流散乡谷。而梅亦无闻焉。东冈居士李元泌有石湖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1L 页
癖。怅乔木之中衰。忾冽泉之靡托。名园幽坞。遍求未遇。及返雩山旧居。得之于樊落丛灌之中。乃芟除疏封而灌溉之。枯楂敷荣。鲜葩吐芬。依然大明旧植也。嗟乎。物之荣悴。类人显晦。若有气数存焉。而栽培之功。亦岂少耶。元泌昆季述诗文以志感。同志之属而和者。几满一卷。余读之而重有感焉。往岁余从元泌得罗浮种。舁归乡山。舟人灌鹾水枯焉。上年春。元泌又寄一本。并与万历红辇致京师。国中希珍。一时安坐而得之。洵可喜其慰此寂寥也。既移根畅茂。今冬将见花开。而余倦于宦游。恐不得为梅花更住一年。待余还山。将使陇头一枝。分作江南春。姑书此以为质。元泌名献宰。其季教宰。皆芳醇高洁。称其为梅花友云。
书成而余已还山。田园芜甚。独手栽一树绛梅。长过篱数尺。青子离离百馀颗。园丁言今春始花甚盛。怅未及见也。为二种移来计。料理隙地。待秋后携归。忽见关北刺史除书到尘缘未断。殊败人意。庐山丹鼎。恐被林涧之诮。聊复及之。四月三日。篁谷精舍大雨中又书。
关北卧游帖跋
自国门东北行五百里。山溪险阻。林木蒙密。过铁岭始豁然夷旷。前临朔野。右控溟渤。风气大辟。盖山海之间一都会也。乃若 圣祖之所肇迹。龙凤飞舞。 陵殿交跱。在周豳岐。在汉丰沛。固无得以名焉。大荒绝徼。与天端倪。华夷之所界限。日月之所出入。遐闻瑰观。穷于斯矣。天倾西北。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2H 页
白头作柱。蜿蜒磅礴。帝浆出焉。枝流馀脉。往往逞奇。轮鞅之所不到。仙佛之所往来。匡庐太华天台雁宕。庶几伯仲。盖国中之奥区。天下之胜境也。余按节北来。值岁大侵。民忧如麻。病且倦。足不及戟门外。偶阅府中旧藏山水图记。奕奕有鞋袜想。乃命工移摹一帖。以供卧游。关南北数千里海山之观。居然几案间矣。顾玆选胜二十。咸兴占其半。岂扶舆清淑之气。所萃有多少欤。抑耳目所及。详近而略远欤。人才晦于僻陋。民隐蔽于穷遐。为政之道。此可以触类焉。噫。
题省吾录后
其行笃者其言简而实。余观完山金讷翁所著省吾录五篇。其立意始以诚敬。终以福善祸淫之理。亦可以警世矣。自古著书者何限。或夸靡斗博。炳琅可喜而少实用。又何足贵也。若使翁出于世胄。行其所志。其所以显于时。当如何哉。虽然显于一时者多湮没。安知是书之不传于后也。
题宋敬山所藏宋儒真帖后
余与敬山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别。伥伥如失相瞽。日月逝矣。窅然若忘。而对书则不能不思。思而不可见。敬山子方载云旗。漻然上征。记白玉楼作修文郎矣。其何以来入池塘之梦。把卷谈讨。历历如畴昔耶。常棣伐木。感通精爽。发于宵寐。理或有然者。敬山子博综百家。以书籍为性命。而归宿于洛建。观乎是帖。所尚可知已。但未知是图出自何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2L 页
书。而曾思不列传授之序。程张宜无先后进之别。岂传写之误欤。安得起九原而一问之。悲夫。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铭
  
心镜斋铭(并序)
目视人而不能自视。可谓明乎。人有衣冠不正则己视之。己欲正其衣冠则必以镜照之。镜能使人自反也。今夫张灯于室。其光必漏。而室中之人不知也。出而视之于外。乃现焉。眩于视也。人之所为。有善有不善。其见如影之随形。今日行一事。明日四邻知之。又明日国人知之。至于天下知之。万世知之。而己不自知者。其犹见锦于市。而不见有人。(刘协新论曰齐有货美锦于市。盗于众中而窃之。吏执而问之。对曰吾但见锦。不见有人。故取之耳。)视而不见者也。吾有一善。人必誉之。而告余以众誉者。知吾之喜闻人之知吾善也。有一不善。人必詈之。而无告余以众詈者。知吾之恶闻人之知吾不善也。蔽于听也。其犹盗钟而掩耳者也。(淮南子说山训曰范氏之败。有窃其钟负而走者。鎗然有声。惧人闻之。遽掩其耳。)听而不闻者也。知之不能好。恶之不正。惑于心也。人之徇吾之好恶者。畏我也。吾不能自信。信之于人。私我也。是莫不由乎心之病。故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出孟子)视之不明。听之不聪。由乎心之不公。夫至公无我。至聪无声。至明自反。大人者。察乎无我。听乎无声。以自反也。何待于人。其惟以心为镜。铭曰。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3H 页
瞽者之与离娄。二其目也。及其自视也。同瞢瞢焉。岂工于为人而自为者不能工耶。嗟乎。视之思明。繄天下有目者之所同。夫何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惛惛然自蔽于七尺之上。方寸之中。有物于此。如水之清。如槃之平。磨斯光照斯通。至微且显。应物则空。金耶铜耶。灵台翁耶。外以察乎人。内以省其躬。信乎应用之不穷。而惟能自我视之。是之谓至明而至公。
丌铭
凝然不动。非无足也。斩斩廉角。不可触也。载圣贤书。德以浴也。
研铭
刚不受。柔易磷。得其中。乃为珍。石而然。况于人。
青萝砚铭(三首○并序)
青萝道人。遗余砚三枚。一大圆蒲桃。二小方梅花。取象木假三峰。戏为三铭以自警。又赠两儿。
动则写万物之状。静则涵万理之原。用行舍藏。惟我与尔堪共言。
实若虚。能有受。坚不磷。乃宜寿。我爱尔。君子友。(赠元方)
黝黝者质。端溪之髓欤。皎皎者华。广平之肠欤。漱此芳润。闇然日章。留与尔耕。我田无荒。(赠季方)
长儿翰林笏铭
诎首者示让。拄颐者致爽。进象所以对命。击蛇所以伏奸。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3L 页
夫岂若忠孝传家。入则寘于一榻。端委立朝。出则措于泰山者乎。
传心砚铭(并序)
文苑有古砚。典文者递相传授。号曰传心砚。失于壬辰兵燹。世传是砚南衮所造。其不传也。文苑之幸也。近世所传。即五峰李公典文时。慕堂洪文敬公所遗。安东马肝石也。事载五峰文集。砚池刻鹤岩二字。丰陵赵相公追识也。外祖渊泉洪先生记其事如此。此砚又燬于壬午军变。并与传砚诗帖而见佚。而艺苑先进。又尽凋零。文献漠然无可问矣。余既再叨文盟。不及见此砚。有大而方。无款刻者。不识其故实。而冒传心之号。后来者何以徵诸。噫。石不言。铭以寿之。其文曰。
义磨敬涵。皇猷润色。贲我文林。寿于箕翼。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赞
  
小黎子像赞
隆其额炯其瞳。书万卷蟠其胸。山泽之臞欤。文章之穷欤。意其在北山之北。东海之东。胡为乎趻踔泥滓中。守此耿介。敛被舂容。吾见其终也。百鍊刚金。后凋贞松。
陶徵君小照赞
我读先生之诗。如先生之倚杖听水。洗荆棘于胸襟。我想先生之为人。如先生之翳景盘桓。望岫云之无心。呜呼。声止而响浮。迹散而意留。何事乎衡茅之下。一幅葛巾。形影赠答。同归泯湮。而纵浪大化。兀同体于自然者非神乎。吾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4H 页
将颐志典坟。陶情丘壑。以求葛天氏之民之真。
方正学小像赞
   小黎子以逊志小照见示。附以赞辞。余久读先生之文。已想见先生之为人。及对其真。不觉肃然起敬。如旧相识也。遂和题小赞。以寓执鞭之慕。
读书求志。临危授命。夫人能言。畴尽其性。往往奇节。求诸野人。儒林文苑。罕见其伦。金川风雨。星日焯焯。义尽仁至。不负所学。遗像凛然。副是文英。吁嗟吾知正学先生。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箴
  
不动心箴
人有五官。心为动物。方寸之微。万变是出。或天而渊。或炭而冰。或捷如猿。或鸷如鹰。志不帅气。为视听役。四端既梏。七情乃辟。逐物潜移。日与道远。燎原决堤。遂亡其本。譬彼六马。不谨衔橛。惊逸奔驰。莫之可遏。知止有定。靡定斯危。舜蹠之分。千里毫釐。嗟嗟圣哲。亦岂无欲。揄锦拥艾。列鼎佩玉。曼声娱耳。厚味悦口。劳则思佚。窭则求富。凡厥好恶。众所同嗜。惟其自克。发情止义。惩忿窒欲。填壑摧山。虽有暴客。莫窥诚关。持守既力。涵养既熟。私欲渐消。天理来复。始如孤军。敌强冲坚。终如乔岳。重处不迁。止水不澜。明镜不缁。习成自然。不勉不思。是谓正心。尽性知命。四十而能。昔闻邹孟。后先同揆。不惑惟孔。惟其不惑。所以不动。嗟我年及。幼志未帖。悔发闻钟。喜生见猎。诚立邪闲。剋念操存。为告灵台。视此铭言。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上梁文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4L 页
文会堂上梁文
伏以吾党斐然成章。是有儒林之骈武。君子文以会友。岂无书巢之命题。于焉四时弦歌。居然一日茅栋。主人先生。东冈高躅。西京真儒。赋渊明之归来。早谢荣涂之簪笏。寻颜子之乐处。不忧陋巷之箪瓢。倬乎高山景行。屹若颓波砥柱。为学也穷理而居敬。克就博约之工。教人则成德而达材。初无贤愚之别。案上黄卷。俨然见明复先生。门下青衿。不问知胡瑗弟子。嗟彼城西之白屋。宜设堂上之缁帷。蓬庐年深。久叹风雨之不蔽。笈徒日广。奈此庠舍之难容。玉川之破屋数间。岂合肄业之所。宝鉴之方塘半亩。始得旧废之基。肆捐三径之资。遂营数椽之宅。尚赖与我同志之力。因而葺之。苟非离世乐道者流。不宜居此。梁柱榱桷。俱收吴兴之美材。家塾党庠。乃复周乡之遗制。鸟鼠去而砻斲固。燕雀贺而栋宇新。山近宅柳垂门。草木皆有精采。墙高肩室大斗。衡茅可以养真。迨此结构之告成。于是讲习之有所。始有曰合矣完矣美矣。安用数尺榱题。于斯乎修焉息焉游焉。嗟尔二三朋友。湓亭水月。宛对极翁之胸襟。鹿洞衣冠。咸归李渤之教授。遂取宗圣之遗训。爰侈讲舍之新扁。抠衣步趋。共资启发之益。执经问难。乃接道义之交。士无不入室而升堂。玄冠济济。时则有谈诗而说礼。绛帐翩翩。莫谓环堵之萧然。庶几屋漏之无愧。散斋之琴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5H 页
瑟弗撤。如闻室中之芝兰。在涧之槃轴无谖。休唱山南之云桂。枕山栖谷。聊自娱于平生。左图右书。供无穷于来者。乌虖。师道之不传久矣。任他吠雪之群。有朋自远方来乎。将见聚星之象。使切嗟琢磨之士。皆出其门。若浮浪博塞之徒。不入吾室。志同方道同术。微斯吾谁与归。游于艺依于仁。优哉聊以卒岁。玆效张老之颂。用赞郢师之功。
儿郎伟抛梁东。满山苍翠滴帘栊。枕头日夕涓涓水。直入沧洲一派通。
儿郎伟抛梁南。秋月空明照碧潭。欲采芙蓉谁可赠。山阿窈窕水清湛。
儿郎伟抛梁西。百丈老梧春色萋。众鸟飞随祥凤下。高冈应借一枝栖。
儿郎伟抛梁北。溪雨欲来云似墨。尽日不闻车马喧。此间此乐竟谁识。
儿郎伟抛梁上。木落风高天宇旷。群玉山头少微星。精光夜夜森相向。
儿郎伟抛梁下。玄阙茫茫游野马。中有饮泉读易翁。枯桐一曲知音寡。
伏愿上梁之后。杖屦宁处。岩阿增辉。尊师德而辉光。克追孔门之友四。得英才而教育。同归邹贤之乐三。永保同堂之追游。式作后人之观美。
正中阁重建上梁文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5L 页
述夫缮府舍无不修。汉武侯识三代王政之本。葺墙屋如始至。鲁昭子求一日客馆之安。今我以官为家。粗闻治国如屋。惟玆龙之为邑。实是鲜于故都。号增地于汉书。形胜则三而阻海。揭军岳于丽史。关防则万仞列城。雄镇屹西浸之屏。龙凤交舞。新堡壮东门之钥。鲸鳄不波。祖乙之文献无徵。父师之流风犹在。粟米鱼盐之饶其利。中六坊东三防西五坊。讲射蚕桑之课其功。春二月秋八月冬十月。闻弦歌而知礼让之俗。郁然慕思斋遗芬。肄弓马者怀捍卫之心。壮哉襄毅公馀烈。岂特关西之名郡。抑亦海上之奥区。天限长江。宛三川之错绣。雾列雄府。若五星之贯珠。地灵淑清。名儒忠义之所钟毓。风流笃厚。学士大夫之所翱翔。不佞荷奉檄。荣匪制锦手。日哦二松有公事。五斗岂顾恋之资。春浓万户感 国恩。十室亦报答之地。有治赋增户之责。叨任百里分忧。若修坏补漏之方。曾无一事称职。岂意下车之始。遭此濡幕之灾。百年官守之居。荡为灰烬场耳。半夜嘻出之警。嗟亦气数关欤。慨兴废之无常。愧乏反风之化。际公私之并匮。难保不日而成。第公宇不可久墟。奈俭岁无以为力。重缮始于经岁。盖欲匪亟而匪徐。一金出于编氓。若为不伤而不害。何幸士民之齐唱。不劳掾史之周咨。民情可见于助捐。皆知急公后私之义。工役虽惮于浩钜。此乃暂劳永逸之图。敢烦里旅之功。匪直台观之美。引绳揆臬。仍旧贯而相基。辇壤写材。遂审曲而面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6H 页
势。王中丞之期月滕阁。无侈前人无废后观。赵阅道之荒年越城。以惠贫民以完公役。救土则如云于举锸。度木则成风于运斤。效能献奇。适小大于匠斧。图新舍旧。感成毁于昭琴。吉日良辰。上栋下宇。翚革耸具瞻之地。约之椓之攸芋。乌石奠弗拔之基。美矣完矣始有。定龟契而从吉。既叶大同之谋。标龙德而锡嘉。宜思普施之义。须看眼前突兀。几劳心上经纶。刱宏规于蜺梁。竹如苞矣松如茂矣。腾新贺于燕厦。民曰乐哉。士曰时哉。喜苏亭之适成。何有太守。庶竹楼之不朽。同我后人。玆因儿郎之呼邪。庸赞匠氏之善祷。
抛梁东。朝日曈曈夫子宫。莞尔武城弦诵响。至今犹在太和中。
抛梁南。浿流横带远如蓝。海波不起边门静。戍卒偃旗眠正酣。
抛梁西。甲冑峰高不可梯。讲武台前观射处。桓桓虎士气山齐。
抛梁北。海上金鳌张凤翼。两角孤云一片城。茫然坐说黄龙国。
抛梁上。众星环极森相向。回头何处五云多。玉宇迢迢如可望。
抛梁下。太师遗化侔中夏。风调雨顺五千年。庐井桑麻连四野。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6L 页
伏愿上梁之后。百神护呵。四民安乐。迎汉吏三辅之最。登斯堂者人尽龚黄。阐箕邦八条之治。环是境者家成邹鲁。风不磨雨不洗。华构长新。水增广山增高。隆栋叶吉。
庆成殿上梁文(应制文代作)
伏以北辰星拱。上垣表明堂之躔。南山竹苞。下管飏新宫之颂。同朝相庆。不日其成。盖闻王者之向明出治。宫室有重威之道。圣人之继志述事。堂构为底法之方。灵台辟雍之经营。会四方于周镐。长乐未央之壮丽。观万国于汉京。猗我上都奠基之初。厥有北阙刱制之所。俨体势于前朝后市。天地神明之所凑和。宏规模于左墄右平。 祖宗基业之所由本。彤庭禁闼。敞四达而弘敷。珍馆閒房。穆中处而高拱。载瞻庆成之便殿。实在康宁之西偏。含春之佳气旁通。森百神之卫护。延生之杰构对起。邃九重之燕游。左个右个之迭为王居。顺天时而昭度。太微紫微之俱有帝座。应乾纬而考文。嗟乎。物理之成毁有时。天运之循环若待。九楹之基址如故。永念先业之艰难。重缮之工役寔繁。未暇阙典之修举。恭惟 主上殿下。自在初服。惟怀永图。临丹扆而恢旧基。八荒归庭衢之内。握金科而恪前宪。群生就绳墨之中。以茅茨采椽之心。纵轸古圣王崇俭。若梓材涂塈之事。敢忘前宁人图功。肆将亿兆民同愿之情。克举三百年未遑之典。相土揆景。允叶大同之询谋。按图辨方。悉仿昔时之制度。有命勿亟。虑或伤财而劳民。不令自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7H 页
从。竞致劝功而效技。奏神功于风斤月斧。安用玉带之遗图。授成法于地矩天规。无改华盖之旧址。楚邱之营室方中。岐阳之鼛鼓不胜。豫楠荆金。输大厦之待用。革翚棘矢。焕旧阙之改观。翘凤翼而连甍。九陛远地。疏龙首而抗栋。八柱承天。其制则虽旧维新。于是焉正位居体。丹霄通左翼之位。华欐垂虹。紫阁对南面之尊。璇题耀日。四阿崇耸。象德隅之正方。重门洞开。见王道之平直。厦毡勤只日之讲。穆穆渊蠖之游神。芾佩趋三昼之班。跄跄云龙之际会。于是五寝之古制大备。二字之嘉号仍存。体积善之有馀。其庆则笃。譬终条之集大。厥成永观。抚履端居正之治。有赫上帝临矣。举复古修坏之政。可比 先王观乎。夫奚但民心乐趋。齐腾八域之燕贺。抑可见天意默相。重巩万年之鸿基。恭陈儿郎之词。庸代工师之诵。
抛梁东。天门日出气葱茏。 吾王自有阳春德。万品熙熙化囿中。
抛梁南。上苑花开雨露涵。时有薰风来殿角。五弦吹送八埏覃。
抛梁西。铜龙昼漏响丹梯。 经筵草罢求贤诏。太史前宵报聚奎。
抛梁北。三峰不改华山色。千秋万岁献 君王。且为苍生开寿域。
抛梁上。五云多处移仙仗。春台化日照无私。 黼座高临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7L 页
天宇旷。
抛梁下。阶前万里箕封野。请看今日子来民。总是康衢击壤者。
伏愿上梁之后。百福如期。四表归极。黄裳垂而帲幪焘。彰四辟广大之治。玉烛调而阴阳和。奏三登太平之瑞。栋宇偕磐泰永固。蔼欢乐于万民。历服与日月灵长。绵本支于百世。
正善堂上梁文(应制文代作)
伏以万方仰表正之休。宝箓增巩。 元良叶大善之义。华搆载新。以位则天地长男。其德也国民君子。盖闻圣王重养正之道。储嗣贵资善之功。继大人照四方。为宗庙社稷主也。行一物得三善。明孝仁礼义习之。朱芾笃宜家之祥。系群情于大本。青宫毓正体之德。贻哲命于厥初。恭惟 主上殿下。体元建中。光前裕后。至德畅达于区宇。著骏厖之巍勋。祥和导迎于宫闱。发熊罴之吉梦。承 列圣积累之庆。燕翼贻谟。赖贤妃资助之功。麟趾颂化。自生民未有盛。为人父止于慈。端冕备仪。既勤冲年之至诲。雕珉锡册。诞修昭代之彝章。亦我 王世子邸下。岐嶷天成。温文日就。钟元气泰和之会。亦类乎麟凤龟龙。就庶民咸戴之情。其歌也日月星海。匕鬯有托。蔼仁声之夙彰。尺衣渐长。喜景命之益固。用迓万世之福履。寔为一国之瞻观。肆轸 春宫涵养之方。合有夏屋兴居之所。燕渊蠖濩。毓祉储祥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8H 页
之在玆。龙楼鸡鸣。问寝视膳之孔迩。乃于咸宁向面之地。载营离明继体之居。山川之淑气葱茏。若有造物者相。堂搆之丕基宥密。矧既底法于斯。于是乎考卜按图。选工诹日。寻尺是断。蜀楠荆樟之毕臻。鼛鼓不胜。般绳倕墨之各施。第经始粤岁在巳。猗闳休自天用申。绮疏璇题。焕翚飞而鸟革。朱扉银榜。萃凤舞而鸾翔。于焉不日而告成。允宜少阳之正位。寸臬揆化晷之影。肇开铜龙高门。尺天近祥云之光。常拱丹凤 御座。属玆大匠之辍斧。爰有嘉号之揭楣。有庆一人。使之居正道正事。以贞万国。沛然决善行善言。虹梁高搴。仰天室之毋远。雷肆洞关。猗上仁之攸庐。恭陈颂祷之辞。庸答呼邪之曲。
抛梁东。瑶山秀朗瑞云红。前星一点苍杓转。吉气春长六六宫。
抛梁南。碧嵩当户滴晴岚。髫龄要识文王孝。鹤驾朝仪一日三。
抛梁西。虬壶莲漏响丹梯。宫僚听讲归来晚。玉佩声随百啭鹂。
抛梁北。宫近重华门贰极。九闼八窗次第开。豁然正似 宸心直。
抛梁上。芹水言观青辂仗。三代遗仪夬睹先。菀然一国皆兴让。
抛梁下。少海波腾添寿斝。请看尧衢户户封。林葱尽是讴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8L 页
歌者。
伏愿万灵卫护。百禄齐臻。入则保出则师。罔非正左右前后。夏以诗春以礼。止于善脩齐治平。神器奠安。凝天休而增重。隆栋叶吉。与邦命而俱新。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清州 韩章锡稚绥 著)
 讲义
  
国朝宝鉴讲义
太祖大王盛德巍功。刱垂大统。式至今五百年。我 殿下诞受 丕基。光承先烈。念玆创业之艰难。克知守成之不易。今是书之 命讲。亶出于继述之 圣意。嘉言善政。无非所当监法。而就其中闵开疏之八条陈戒。尤是今日之要道急务。伏愿深留 圣念。以作龟鉴焉。
东宫大学讲义
学问之道。知与行而已。知不尽则无以行。故格致为先。先儒譬之于行路是也。意不诚则行不力。故诚意次之。先儒譬之于关子是也。君子正己而后正人。孟子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者此也。故曰心正而后身修。又总结之曰修身为本。尧舜之道无他。惟此而已。诚愿勿以为高远难行。而必先致力于格致诚正之要。以立修齐治平之基焉。更奏曰读书之法。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声入心通。浸灌不忘。伏愿讲读之际。徐缓其音节。勿以速为主焉。此亦对越圣贤之意也。
东宫论语讲义(三)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9H 页
三月不违。乃是接续无间断之极工。而颜子之几乎圣人者以此。今我 邸下进讲是书。即学为圣人之事也。而迩来讲对之停辍。已过一旬。未敢知 睿志之无或挠夺于燕逸玩娱之中。而易放而难收者心也。不进则必退者学也。伏愿 克念三月不违之义。孜孜为学。罔欲一日之间断。则自强不息之功。可至缉熙光明之域矣。区区蕲祝。亶在于此矣。
聚敛者。敛民而聚财也。财聚则民散。民散则无国。故损下益上。谓之损。损上益下。谓之益。冉有以圣门高弟。岂不知此个义理。而乃反附益强臣。躬行鄙贱之事。此由于媚其所事。见利忘义。夫子所以绝之也。夫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后世所谓能臣。而大学之所谓小人也。顾其玩小利而忘远虑。计在容悦而不恤邦本之方蹶。宁有盗臣。非过语也。盖君民一体也。而取其膏血以自封己。危厉莫甚焉。故聚敛非富国之术也。富国非祈永之道也。万世人主之鉴戒。无有切于此者矣。掩卷后更奏曰学问之道。所贵不息。一有间断。前功遂弃。所以有一曝十寒之诫。况今 睿学之将就。寸阴当惜。而讲对停辍。居然百有馀日矣。祁寒盛暑。虽不得不依例禀停。而见今凉生既久。秋序将穷。流光固可惜矣。放心又难收矣。聪明智虑。亦岂无潜退默夺于燕娱悠汎之中。区区所深忧也。伏愿继自今奋发 睿志。日接宾僚。温绎旧闻。接续新知。孜孜懋实。无归文具。克臻缉
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49L 页
熙光明之域。用答臣民颙仰之情焉。
命者一定之分也。圣人安命。君子以义制命。众人不知命。故易为祸福所移。安得为君子。此章即知天知己知人之事。而系于篇终。其旨深矣。掩卷后更奏曰 正庙在书筵讲论语讫。兼辅德洪龙汉献贺。文学柳义养曰昔我 太宗讲了大学。筵臣将诣宫门贺。 上曰人君读一帙书。固非大事。待予能行然后献贺。未晚也。今 邸下尽行论语中圣训然后。臣当献贺也。君臣交修之盛。传为美谈。今我邸下睿学日就。一年之内。毕讲论语一部。孰不钦诵攒祝。而区区愚忠。亶在于躬行一事。伏望以 太宗圣训深留睿念。以为继述之谟。则实宗社生民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