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眉山先生文集序
眉山先生文集序 第 x 页
眉山先生文集序
  
眉山先生文集序 第 151H 页
眉山集序[申应朝]
岁甲午。余友韩太史稚绥。卒于京师之第。越四年。其胤侍郎君。将刊行其遗稿。谒余弁首之文。余今耄且病矣。何能序。又何忍不序。呜呼。余昔在京师。时时从凤栖俞公游。俞公方读书稷下。以来四方学者。徐应淳汝心,金洛铉鼎汝,尹致聃周老与吾稚绥及一时及门之士。皆魁伟特绝之才。俞公方掀髯讲道理。诸君应对如流。相上下其论。稚绥独穆然若有所思。及其副于墨而著于言。果能默契而自得也。于是众皆以为不可及。而虽俞公亦叹其深于学。己未已哭凤栖公于京师。戊寅哭稚绥大人霞石公而铭其墓。庚辰哭汝心而铭之。又校其集而序之。又次第哭周老鼎汝而余且终老于冽水上。稚绥亦无意于世。栖遑于龙门山中。一日访余于冽上。温然其容。蔼然其言。有加于前。而风韵神彩。已非曩日之盛也。余心窃悲之。以为贤豪所萃。今不可复见。而稚绥于吾辈。年又最少。而颜发已觉迟暮矣。因相与歔欷而罢。已而稚绥方向用于世。主文苑而黼黻皇猷。埶铨衡而藻鉴人物。隐然为善类宗主。余且喜不寐。而稚绥又遽九原矣。余复何心于此世哉。稚绥宜铭余序余。余反序稚绥之文。异日铭余而序余者复谁欤。悲夫。稚绥之文。根据经传。辞达理顺。诗亦渊深而尤长于古体。然嗜好实不在此。稚绥上党人。讳章锡。少号经香。晚称眉山居士。侍郎曰光洙。能世其家云尔。东阳申应朝序。
眉山先生文集序 第 151L 页
三观笔耕序[俞莘焕]
入乎耳。不如治之以目。出诸口。不如副之以手。不如也者。详略疏密。不同焉耳。是说也。吾闻诸渊泉洪先生云。挽近世。如顾宁人以详闻。如魏冰叔以密显。此其自为与为人。亦岂道听而涂说者比哉。子言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文亦道也。知及之矣。不思所以守之。何以知为。能于详而不能于密。是为刘越石而已矣。越石之为将也。长于招徕而短于抚驭。能招能抚。余于洪先生见之矣。上党韩章锡稚绥。先生之外孙也。余愿从其游。稚绥好读书。吟不绝披不停。又喜为古文。文不与欧苏为三不置。一日以其所为三观笔耕者示余。余嘻曰先生之风。其存焉乎。观不止于一二。稚绥之学。何其闳也。以管自随。如农夫之不释其耜。稚绥之业。何其专也。观而笔之。手目偕矣。稚绥之为此。其亦先生之流风乎。然稚绥其以手目而已乎。将有以进于此也。稚绥曰何谓也。曰吾闻之。人之为体者百。心为之主。目之所治。手之所副。心有不至者乎。是故视而不思则不明。言而不思则不从。思者心之官也。太上不思而得。其次思则得之。其次思亦有不得者。夫不思而得。圣而后可者也。岂夫人而能之者哉。故曰慎思之。又曰有不思。思之不得不措也。不措而不得者。未之有也。是故思曰睿。睿作圣。圣与作圣。其至一也。通微之谓睿。无不通之谓圣。通微而无不通则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有伦有要。刃
眉山先生文集序 第 152H 页
迎缕解。凡所以触于其目者。靡不涣然。凡所以注于其手者。靡不沛然。夫如是。百体惟令之从。声入斯顺。言出斯章。虽四寸之间。亦未必疏略。而况于治之以所详而副之以所密者乎。不然则其所谓详且密者。适足以肆其书而铃其说。亦何以详密为哉。世或以先生比于顾宁人。是不然。或以先生比于魏冰叔。是亦不然。余之事先生。有年数矣。先生之学。本之以经。参之以史。得之以心。反之以身。措之以事。仁以居之。义以行之。义之精而智之周。无所处而不当。先生其通矣乎。是故有弗视。视必明。有不言。言必从。以详则宁人近之而其详也有要。以密则冰叔似之而其密也有伦。先生其慎思之者乎。此乃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也。不察乎此而语其手目而已。则是何异于指山之一草而曰山焉者乎。稚绥其思之哉。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崇祯四丙辰仲冬。杞溪俞莘焕序。
眉山先生文集序 第 152L 页
自序
三观子有弊帚享金之痴。短于文辞。而有作辄不弃而收。童子时所习古文诗。有曰万里初程八卷,花石稿二卷,乐山集二卷。皆始学语。无一中调。束寘旧箧。拟投诸炉。既冠埋没功令之业。得科体诗赋俪文经义对策合几十卷。亦迂阔不入时。屡试而屡黜。复治古文词已懒矣。自十七岁至二十四岁。所得廑七卷。而文皆粗率自放。十不可一二选。合而识之曰三观甲稿。自二十四岁以后至四十岁。间有肆力而终不入规度。得诗三卷文六卷。总名之曰经香馆乙稿。又有外书四三种。不入此中。即经疑劄录山水游记笔谈之属耳。继此所得者。当签以丙丁。而菁华索然。志气又不如前。握管对觚。已戛戛乎难矣。尚何望其有进耶。无宁熟读四子书。用力于穷理致知。焚弃笔砚。不妄作一字。庶乎寡过而省事耳。辛未小春。病中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