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23-07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衍义卷十一     元 胡震 撰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
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
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阴长则阳消女壮则男弱姤虽一阴始生自是而长
 渐以盛矣是女之将长壮也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23-0706b.png
 夫遇一阴一阳也而有阴阳之理焉有阴阳之类焉
 阴阳之理有健顺有刚柔有动静有仁义有春秋有
 阖辟此圣人于天地之经君臣之义不敢有一毫轻
 重于其间也阴阳之类有生杀焉有淑慝焉有暗明
 有君子有小人有中国外夷此圣人于夫妇之际女
 壮之患未尝无所抑扬于其间也且遇之时一阴始
 生之时阴柔将长之时验之于气其杀气方萌之机
 欤其阳气渐衰之兆欤观之于人其恶念始兴之顷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23-0707a.png
 欤其小人将盛之朕欤其外夷将殷之初欤圣人于
 此崇阳抑阴则不能不为君子爱既曰女壮言一阴
 已有敌五阳之志也又曰勿用取女戒五阳勿轻一
 阴之微而亲昵之也盖夫妇之道人伦之本今始以
 一柔而为五刚之宗是女之壮而淫姣者女之壮而
 妄应者取此女以配身必至斁彝败伦伤风乱俗其
 祸有不可胜言者类推之恶念方长而勿用为恶者
 此道也小人方壮而勿用与小人者此道也外夷方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23-0707b.png
 壮而勿用纵外夷者此道也此勿用取女之戒圣人
 所以致严也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此以卦体释卦名
 也谓一阴而遇五阳也朱子曰以其本非所望而卒
 然值之如不期而遇者故为遇遇已非正又一阴而
 遇五阳则女德不正如人尽夫也之事勿用取女不
 可与长也女壮而遇群阳不可与之长久以成家道
 也大雅曰人日用间诚意十分为善或有一分不好
 底意思潜发以间于其间此意一发便由邪径以长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23-0707c.png
 姤一阴生五阳便立脚不住了以此见凡于一事一
 念之微苟有不善之当防皆不可忽也天地相遇品
 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此以卦体卦才推广卦义而赞其大也天地不相遇
 则万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则政治不兴圣贤不相遇
 则道德不亨事物不相遇则功用不成姤之时与义
 皆甚大也此卦其变为复卦其象五阳遇一阴有邂
 逅相遇之象其占勿用取女防阴长也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23-0707d.png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风自天而下物在下而承有姤遇之象自上而下曰
 施以上谕下曰诰风行天下于四方无不入也命施
 于天下于四方无不告也天与万物相远而鼓舞之
 以风四方之物无不与风遇也君与万民相远而鼓
 舞之以号令四方之民无不与号令遇也汤诰周诰
 之作其亦天下有风之象欤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23-0708a.png
于金柅柔道牵也
 柅所以止车以金为之其坚刚可知一阴始生静贞
 则吉往进则凶故二义戒小人使不害君子则有吉
 而无咎然其势不可止也故以羸豕孚蹢躅晓君子
 深为之备此圣人开小人迁善之门而示君子遏恶
 之道也夫上帝降衷生民秉彝上智下愚同一初也
 本无君子小人之别唯夫气质不齐而智愚判五性
 感动而善恶分于是全其初者为君子失其初者为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23-0708b.png
 小人虽曰失其初而本心之真体固未尝息也此圣
 人所以绝小人而使小人化为君子者良有以也姤
 之初六圣人所以开小人迁善之门者想曰异端之
 学得罪于名教功利之谋贻祸于天下故告之以系
 于金柅之说欲其退而省过失退而察言行退而雪
 忿欲之隙退而折邪念之衡度可以进善而得吉也
 又戒之以有攸往凶之说诚恐其进而谋国家进而
 扬恶行进而逐功利进而毒天下将以播其不善而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23-0708c.png
 得凶也静贞补过则可以吉行而遂非则不可以吉
 此圣人所以开小人者深矣及圣人示君子遏欲之
 道则曰羸豕孚蹢躅豕虽羸弱而中心之诚在于蹢
 躅犹小人虽微弱而中心之诚在于害正履霜之始
 当知坚冰之戒一阴之生当防否剥之机此圣人所
 以为君子谋者至矣象曰柔道牵也以柔道牵引而
 进故止之也虽然阴阳消长数也而扶阳抑阴又易
 之所以参天地而赞化育也程氏曰阴长则阳消固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23-0708d.png
 止初使不得进则阳刚贞正之道安吉也若不有以系
 而止之听其往而进则渐盛而害于阳是见凶也徐
 氏曰金柅谓九二也系牵柔方进而遇二则牵于二
 而止故曰系于金柅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姤遇也二与初密比相遇者也在他卦则初正应于
 四在姤则以遇为重相遇之道主于专一则可鱼阴
 美之物阴柔之质鲜克贞固群阳在上又有相应之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23-0709a.png
 者二之于初若能固畜之如苞苴之有鱼则为无咎
 宾自外来者也不利宾不可及外人也夫遇之为道
 三则杂一则专二则分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三人同
 行则损一人甚矣遇道之贵于专一也昔者夏桀遇
 一伊尹不能使之一心于我使之五就汤是以有南
 巢之祸鲁庄遇文姜不能制之一心于我使之淫遇
 于齐邦是以有彭生之祸项籍遇一韩信不能容之
 使一心于我使往于汉祖是以有垓下之辱遇道不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23-0709b.png
 专一其祸有如此者九二之遇初能包容统制而一其
 心则其待已也必恭事已也必忠向我也必专彼此
 融通心志贯彻又何咎焉使二之遇初不能包容统
 制而一其心则其遇我也其心必不诚其忠必不尽
 既向乎此又向乎彼于己何利焉象曰义不及宾也
 九二与初遇之最早者也九三九四二宾其至已晚
 矣安得利以及之乎因是论之天下之事变化虽无
 穷其究则一也使之从天理则不可复从人欲使之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23-0709c.png
 从君子则不可复从小人朱氏曰二与初遇为包有
 鱼之象然制之有已故犹可以无咎若不制而使遇
 于众则为害广矣古者有分土无分民得道则归往
 失道则携持而去无远近内外之间顾遇民之道如
 何耳此二所以无咎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牵也
 遇刚不中求遇不得危惧而止犹可以无大过也遇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23-0709d.png
 之为道中正而已君臣求遇不以道则乱亡之阶也
 夫妇求遇不以道则淫乱之志也朋友求遇不以道
 则朋比之徒也世之非道求遇者很者遂之而不知
 警愚者蔽之而不知警诈者文之而不知警誇者讳
 之而不知警怠者安之而不知警其危而知止者几
 何人欤姤之九三重刚不中初非己应而志欲遇之
 是以妄而求遇也上无正应而已欲遇之是以妄而
 求遇也以妄求遇宜其无所遇也且为二所忌恶所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23-0710a.png
 居不安如臀之无肤也欲进求合又不能行次且也
 于此时能惕惧自警则犹可以不至于大过而得补
 过之道也象曰行未牵也未有以促其行也虽然三
 之求遇而无所遇人以为三之不幸吾以为三之大
 幸何也人以非道而求遇使其获遇则以恶遇恶以
 邪遇邪内以危四体外以危四海其祸有不可胜言
 者使李斯不遇于秦未必有焚书之祸王莽不遇于
 汉未必成盗国之祸是不遇者固小人之福而遇者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23-0710b.png
 乃小人之祸也臀无肤其行次且人以为九三不遇
 之不幸吾以为是足以启其危厉之心乃九三之大
 幸也三刚正而处巽有不终迷之义杨氏曰孔明说
 先主谓中原已为操所得了江东已为吴所得吴不
 可图而可以为援此次且而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四与初为应初已与二相遇况九四不中不正又远
 于初无德无位上失其道失其民也起者妄动也彼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23-0710c.png
 得则此失四既失所遇安处顺守可也苟妄动而求
 必得之则凶夫人心之从违吉凶祸福之所由判九
 四居大臣之位有德则有人焉往而不吉惟其不中
 不正德不足以系人心则廉者恶其贪公者恶其私
 正者恶其虐失道寡助亲戚亦畔之何往而不凶象曰
 远民也无道而远民其凶也宜抑尝闻之古者公卿
 以合民心为已责唯恐民心之不我合故有不遇之
 忧后世下有意于趋附上无意于包荒故民庶有不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23-0710d.png
 遇之忧而公卿无不遇之忧孰知夫不遇于公卿特
 无以为进身之地而不合于民庶则无以一四海叛
 离之心也此初不遇于四之贵不足忧而四之不遇
 于初之贱乃大有可忧者存也遇之为遇君子其可
 不深思耶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把木高而叶大处高体大而可以包物者把也瓜者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23-0711a.png
 美实之在下者也美而居下侧微之贤也九五居尊
 位而下求贤才以至高而求至下有以把包瓜之象
 能自降屈如此又其内蕴中正之德充实章美以中
 正之道求天下之贤未有不遇者也有陨自天犹云
 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夫人才之生未有不关于天
 意而君德之所存乃天命之所存也文王之下车与
 夷王之下堂而见诸侯似也而渭水之卜天之畀文
 王者不以畀夷王宣王之接下与元帝之好贤似也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23-0711b.png
 而天生之佐天之佑宣王者不以佑元帝何哉贤者
 之在国家其孰非上帝之所赉而上帝所降之衷未
 克全之则帝赉之弼亦未有以得之也故九五之有
 陨自天吾不归重于以把包瓜之事而归重于含章
 蓄美之德也孟子不遇鲁侯天也非天不佑孟子天
 不以孟子佑鲁侯也伊尹遇于成汤者天也非天之
 私伊尹也天以伊尹畀成汤也孟子以臧仓之毁归
 之天而伊尹亦以为天使为先觉觉后觉耳夫以鲁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23-0711c.png
 侯成汤俱有爱贤之心而天命之去留乃尔何哉亦
 以含章之德汤有之而鲁侯无之耳然则天命之向
 违不可得而见贤人之向违即天意之向违也故曰
 中正也谓其含中正之德也又曰志不舍命也谓其
 不违天理也朱子曰瓜阴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
 把高大坚实之木五阳刚中正主卦于上而下防始
 生必溃之阴其象如此然阴阳迭胜时运之常若能
 含晦章美静以制之则可以回造化矣有陨自天本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23-0711d.png
 无而倏有之象言能回造化则阳气复自天而陨复
 生上来都换了这时节张载曰以把包瓜文王事纣
 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溃尽人谋而听天命者欤朱氏
 曰九五含章下九二以防民之溃者人也尽人谋则
 有时而胜天然或不胜至于陨越者亦天也瓜譬则
 民瓜虽可欲而溃必自内始九五之志谓天之所命
 以佑下民者在我有陨越者自天陨之吾终不舍天
 之命也含章杨氏以含其耀而不矜五之下二如以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23-0712a.png
 把包瓜二之从五如命从天降而决起盍归之志君
 臣相遇如此一小人虽壮何足虑也此尧舜相遇何
 忧乎驩兜孔壬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人有柔而求遇者有巽顺而求遇者有阿谀而求容
 者有善柔而无节义以相与者有缄默而无直谅以相
 告者求遇如此则狐趋狗媚者若人也摇尾乞怜者
 若人也面从而退有后言者若人也幸而有刚德以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23-0712b.png
 为遇合之道则又有姤其角吝无所归咎之说何耶
 曰人之求遇所以用其刚者有二道曰谦德也曰顺
 德也以谦德而用刚则必能自卑以尊人降心以求
 道舍己从人而与人为善也以顺德而用刚其孝悌
 之行必可以感人之善心清和之貌必可以消人之
 厉气肃穆之容必可以格人之敬心今上九以刚居
 上不中不正以刚居上则高亢如角无复谦德之刚
 处极则触击之刚无复顺德之刚爱人者人恒爱之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23-0712c.png
 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之不中不正而高亢触击如此
 人谁与之宜其不遇而可羞吝且无所归咎于人也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23-0713a.png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萃者聚也天下生聚全盛之极也王者萃聚天下之
 道至于有庙极也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
 莫知其乡也而能致其诚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23-0713b.png
 致其来格天下萃合人心总摄众志之道非一其至
 大莫过于宗庙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有庙则萃
 道之至也人聚则乱物聚则争事聚则烦必得大人
 以治之故利见大人乃亨也萃不以正人萃为苟合
 财聚为悖入故利贞萃者丰厚之时其用宜称故用
 大牲吉夫不能有为者力不足也当萃之时兴功立
 事得可为之时故利有攸往夫萃聚之世天下所同
 尊者莫大于宗庙天下所同尊者莫踰于大德蕞尔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23-0713c.png
 豺狼犹知报本乌鸟微物尚知反哺王者统摄万区
 齐一众志苟不知严于宗庙则无以起天下孝思之
 心无以动天下有孚颙若之诚不得为萃之正如礼
 何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维天有极众星环拱以同类
 之人群然而合林然而聚苟不宗主乎大德则无以
 合天下归极之心无以致天下尊亲之念亦不得为
 萃之正如义何上无格庙报本之地是萃人心而不
 以正安得行其用大牲之礼下无尊君亲上之心是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23-0713d.png
 亦萃人心而不以正安得其利有攸往之利玩萃之
 卦则王假有庙利见大人皆当于亨利贞而用大牲
 吉在于有庙见之利有攸往在于利见大人见之也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此以卦德卦
 体释卦名也坤顺兑说上以说道使民而顺于人心
 下说上之政令而顺于上九五以刚中为萃之主下
 有六二柔中之臣应之君臣聚会以聚天下具是四
 者然后能聚不然民不可得而聚矣王假有庙致孝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23-0714a.png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王假祖考则诸侯大夫
 士皆来助祭各致其诚永锡尔类各致其孝报本反
 始教民不忘其亲天下既聚未见大人其萃未必正
 既见大人则民志定人伦正物情相交而亨用大牲
 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天命天理也此见假有庙而
 用大牲见大人而有攸往皆循天理之正也观其所
 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徐氏曰天地万物高下
 散殊感则见其情之通恒则见其情之久聚则见其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23-0714b.png
 情之同不于其聚而观之情之一者不可得而
 见矣杨氏曰昔者天下之散也何从而聚也刑措不
 用之治生于反商政之日烟火万里之富生于除秦
 网之时是可忘哉王假有庙用大牲吉所以报萃之
 所从而不敢有也今者天下之聚也谁得而散也永
 嘉之祸生于平吴之初天宝之乱生于开元之治是
 可惧哉利见大人者必求大人之助屈己以见之利
 贞者必守以贞正之道无逸以终之所以待萃之所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23-0714c.png
 终而不敢恃也此卦其变为大畜卦其象泽上于地
 水积而萃聚之象其占亨利贞也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泽上于地水积而不流为萃聚之象而堤防不固则
 有溃散之虞水上必下水聚必散宁免不虞之决众
 聚必争物聚必夺宁免不虞之变聚土谨防所以戒
 泽之不虞也聚工饰器所以戒国之不虞也防坏则
 决必至备弛则人生心不知用萃者也除谓简治也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23-0714d.png
 去弊恶也不虞出于意料之外谓戎事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初六上应九四而隔于三二二阴当萃之时柔无守
 正之节不能自守是有孚不终志乱而妄聚也若号
 呼正应则众以为笑但勿恤而往求正应则无咎也
 夫求聚之初莫要于守吾心之诚莫患于顾流俗之
 议内失其求正之诚外摇于世俗之议则失其所以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23-0715a.png
 为萃之道柳宗元之仕始以忤奸臣窦参而得君其
 求正应之心亦诚矣未几乃入王叔文之党是皆诚
 意不终移于流俗而乱其会聚之道也夫子周旋于
 周末丈人桀溺皆嘲其为辟人之士而其徒未尝一
 动念焉其不惑于流俗者皆其孚诚之始终如一也
 世之人不幸处群邪之中而欲正人合未必能与正
 人合也处群贪之中而欲廉士合未必能与廉士合
 也自非卓然不群毅然有守者不能舍非类而从正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23-0715b.png
 应今萃之初六识见不定趋向不一所以乱其志而
 妄求萃以其三阴聚处有以乱其志也圣人曰有孚
 不终乃乱乃萃所以示萃道之大戒也世之人亲附
 正人小生贱儒未必不曰彼欲依附有道之士以立
 门户彼欲饰智以惊愚修身以明污彼徒知从辟人
 之士不知从辟世之士群欢众嚣一握为笑使在我
 诚知礼义不愆何恤人言往而从群之正应则无妄
 萃之过矣故圣人曰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所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23-0715c.png
 以垂萃道之大训也象曰其志乱也若勿恤而往则
 其志不乱矣不能固其守是为小人所惑乱而失其
 正也杨氏曰魏舒初欲从栾盈之乱既而乃归范宣
 子召伯盈初已从王子朝之僭既而乃从刘文公君
 子与之此圣人开初六自新之涂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人之情相求则合相持则睽二与五为正应当萃者
 也而杂于二阴之间必相牵引乃得其萃二中正柔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23-0715d.png
 顺虚中以上应于五五刚健中正诚实而下交于二
 君臣和合其所共致岂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孚信
 之在中也礿祭之简薄者也孚信者萃之本也君臣
 之间其神交意合者靡文不必烦也其文盛物明者
 诚意未必隆也若中实有孚不待外饰乃用礿之义
 也凡萃之道父子兄弟朋友姻亲皆当先实而后文
 况君臣之际岂可不尚诚乎象曰中未变也以其有
 中正之德未遽至变改也变则不相引矣杨氏曰君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23-0716a.png
 之求臣甚于臣之求君六二之进非九五引之而谁
 也故曰引吉无咎然君臣之合萃始于相求终于相
 信相信则如骨肉一体岂复事于外饰哉冯唐之对
 文帝张玄素之对太宗初以为廷辱卒尽其说马援
 谓光武脱略边幅魏徵告太宗不事形迹者皆孚而
 文薄者也然六二德则中正才则阴柔自非阳刚如
 伊尹曷能五去桀哉如九五之引六二幸及其中未
 变之时而引之则得之矣不然如丁公之事楚吕布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23-0716b.png
 之事魏虽引之何吉无咎之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六三以阴柔之资不中不正上无应与其谁纳我故
 进而求比于九四则四非其类而不答是以不正见
 弃于四退而求比于六二则二非其应而不与是以
 不正见弃于二外见弃于人内怀悲于己萃聚之不
 合则感嗟而无归又何所往而利然圣人于有过之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23-0716c.png
 人未尝不期之以补过故又曰尔盍往从上六巽顺
 之正应则庶乎无咎然终不免于悔吝夫萃聚之道
 有得正之应而萃者有以同类而萃者有以非理而
 萃者大之为君臣之义合亲之为父子之天合近之
 为夫妇之恩合以至天地之所以辟合阴阳之所以
 变合无非得正而萃者若夫舜之以十六相周之十
 夫予翼此同类而萃者也李林甫之纠合群枉牛僧
 孺之引擢众邪此非理而萃者也象曰上巽也言上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23-0716d.png
 六能巽顺而受之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四当萃之时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比下
 体群阴得下民之聚也然四以阳居阴不正也虽得
 上下之萃必得大吉然后无咎大者周遍之义无所
 不周然后为大无所不正然后为吉大吉则无咎也
 不然非理枉道而得民如齐之陈恒鲁之季氏岂得
 为大吉而无咎乎夫人心之所同然者唯至善之理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23-0717a.png
 而止耳人心之所同聚者趋乎至善之理而止耳刚
 中之君固非小才可以苟合也必其嘉谋谠论之足
 以结主知正节善道之足以当帝心可也苍生之望
 亦非小智可以苟合也必其论道弘化之足以感激
 人心必其荐善沮恶之足以亲附同列可也使九四
 吉善之不极其大则媚昏庸之主而侥倖求合容或
 有之未有能合于刚中之君结趋附之徒而暂合其
 私人容或有之未有能为天子亲附百姓者此萃之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23-0717b.png
 九四所以得上下之萃者必其大吉则无咎也象曰
 位不当也疑其不正而成之也杨氏曰九四以阳刚
 之资居近君之位下则得尽三阴之众上则已偪九
 五之君陈氏之得齐民司马氏之得魏民也圣人戒
 之曰九四必也柔顺谦退如未居其位之时有不敢
 当其位之意则大吉而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23-0717c.png
 元永贞者君之得民所归也故比天下而萃天下之
 道皆在此三者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众而君
 临之有中正之德居可致之位德称其位无咎矣如
 是而又有不信而未归者则当自反以修其元善之
 德恒永之德贞正之德则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思
 不服而悔亡矣黎民之雍四海之戴尧舜亦萃有位
 者也然苗民逆命尧舜初不罪之诞敷文德既至彼
 众自不能无来格之心万邦之怀狱讼之归汤文亦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23-0717d.png
 萃有位者也然葛伯昆夷之不道汤文初不怒也乐天
 修德既纯彼众自不能无云霓之望圣人所以萃人
 心者在理不在势可以得天下而不可以得匹夫匹
 妇之心唯天理既尽则号令纪纲赏罚权势兵革刑
 威莫非义理之施设天下之人自然心悦诚服固无
 匪孚之悔象曰志未光也未光谓匪孚也朱氏曰元
 者善之长大人体此以仁覆天下永久也贞正也体
 仁在上久正而不变则无偏无党其悔乃亡九五得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023-0718a.png
 尊位天下皆萃而归之于是观其所孚可以知其志
 乃专于六二系应至狭所萃者有定位得近遗远萃
 道不全能无悔乎终足以自守免咎而已于人君恢
 宏广博无所不萃之志未为光大匪所谓孚也横渠
 曰居得盛位不能见大德之人系应于二故曰有位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处萃之极忧深思远此无咎之道也夫萃极则散盛
 极则衰此造化寒暑之运古今离合之数也萃之上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023-0718b.png
 六萃聚之极问其民则富庶之民问其世则一统之
 世也然万物离散多出于凫鹥既醉之后抱火积薪
 每发于己治已安之世是以古之君子不能必天下
 之常聚而常忧其聚散之无常势故赍咨而不敢以
 一毫安涕洟而不能以一朝居诚如是也必能动心
 忍性为经久之谋必能畏谨恐惧而为制治保邦之
 画必能彻桑土于未雨而调血气于未病如是则萃
 者常萃可保其无散盛者常盛可保其无衰君子是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023-0718c.png
 以知上六之无咎也呜呼太甲之无咎不在于万邦
 惟怀之日而在于自怨自艾之际成王之无咎不在
 于天下泰和之日而在于执书以泣之际象曰未安
 上也未敢安肆处上也杨氏曰聚不极则散不生治
 不极则乱不萌上六以阴柔之资说乐之尤而居萃
 聚治安之极此开元之末燕游之所由兴元和之季
 宫室之所由侈故圣人戒之曰临至乐以至忧之心
 处之庶乎无祸咎程氏曰小人处高人谁与之人绝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023-0718d.png
 之由己致之又将谁咎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023-0719a.png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
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
行也
 升者进而上也升之道以元亨为本用此道以见大
 人则谏行言听而膏泽下于民论道经邦而道化弘
 于时坐于庙堂则绳愆纠缪启沃君心可以寿宗社
 无疆之休达诸天下则霖雨苍生移风易俗可以开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023-0719b.png
 万世太平之基如此勿暇忧恤也用此道以南征则
 日入乎文明之域不失身于晦昧之场日入乎阳明
 君子之域而不入于阴晦小人之党道其所道德其
 所德发挥于事业者皆光明正大之学设施于举措
 者皆礼乐文明之教又何往而不吉彖曰柔以时升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此以卦变释卦名以卦
 才卦德卦体释卦辞卦自解来柔上居四时当升也
 柔既上而成升则下巽而上顺以巽顺之道而升可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023-0719c.png
 谓时矣二以刚中之道应于五五以中顺之德应于
 二是以大亨大亨之功非刚中之九二上应六五则
 不能致也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升位而见大人则
 无附丽小人之失而足以行道升德而见大人则日
 入于君子之途而足以进德治己治人皆有福庆也
 南征吉志行也南人之所向谓前进也前进而遂其
 升而得行其志是以吉也南属离火之方文明之地
 也前进而达于文明之地则阳明胜而德性用尊阴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023-0719d.png
 浊蔽而物欲不行所以吉也此卦其变为无妄卦其
 象木生地中升进不已之象其占则元亨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木生地中长而上升为升之象顺则可进逆乃退也
 木之升也以顺而成材人之升也以顺而成德自下
 而升上顺也自上而降下逆也自拱把而为合抱为
 干霄材以积而成自片善而为高明为广大德亦以
 积而成故栋梁者拱把之积也圣贤者片善之积也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023-0720a.png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成高大升之义也若夫以小善
 为无益而不为固不可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尤不
 可君子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又当知恶不积不足
 以灭身之义为戒可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柔居巽体之下上承九二之刚二以刚中之德
 上应于君当升之任者也初之柔巽唯信从于二信
 二而从之同升乃大吉也夫人之始升未有能自进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023-0720b.png
 者也贾谊洛阳一书生耳非有吴公何以陈治安之
 策冀缺田亩一布衣耳非有臼季何以得名臣之誉
 自古及今固有比公卿而道德彰事业著者亦有巽
 顺权贵而行义亏名节丧者盖始进之初巽顺上位
 于义本无亏然进之道比附君子可也比附小人则
 不可巽顺阳刚可也巽顺阴柔则不可初六君子始
 升之初虽无权势尤不可轻附权位之人而不择其
 人虽无爵禄尤不可贪慕爵禄之荣而不择其正虽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023-0720c.png
 无应援尤不可攀附强援而不取其端人以巽顺之
 道顺乎九二之刚正则其升也可以道显亲而尽其
 孝以道事君而尽其忠信乎其大吉也象曰上合志
 也谓其与上二刚同志也虽然巽顺之义一字而具
 是非之两端使其果能敏行谨言汎爱亲仁以就有
 道何嫌乎巽顺若所亲者险诐之流奸雄之党权倖
 之夫(以下阙/)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023-0721a.png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古之圣人其于已坠之基必振而起之其于己造之
 域必等而上之其故何也曰守正道而已而六五下
 有九二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质本阴柔必
 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则信贤不笃任贤
 不终安能吉也阶者所由而升之级也中以行正则
 用之家庭可以升尽伦之阶用之天下可以升太平
 之阶用之无事可以升长治之阶用之有事可以升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023-0721b.png
 止乱之阶世之斁伦败教欲进之典常而无阶者胡
 不观六五之所以升阶者乎世之基沦业废欲进于
 治而无阶者胡不观六五之所以升阶者乎象曰大
 得志也倚任贤才而能贞固如是而升可以致天下
 之大治其志可大得也若夫立志不定守道不笃任
 贤不终皆不足以言升之义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于升知进而不知止者其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023-0721c.png
 为不明甚矣君子于贞正之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于此则利也以小人贪求无
 已之心移之于进善则何善如之夫燎原之火天下
 咸忧其不息也用之于养嘉榖则不息何害焉孳
 孳为利也移而为大舜之为善何嫌乎孳孳唯日不
 足凶人之为恶也移而为吉人之为善则何嫌乎唯
 日不足适燕适越同一足也适燕而越其途改途而
 从北则斯足以至燕初不待于改足也毁人誉人同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023-0721d.png
 一口也毁人而溢其恶改辞而称其善则不至于溢
 毁初不待于改口也好恶无厌此昏冥之极也改而
 为好善无厌之心斯可矣初不待于易心也上六以
 冥升不已之心而不已于正道则天下之善孰加焉
 象曰消不富也言冥升则有消而无增益宜改之以
 为不息之贞也朱氏曰不息之贞仁义忠信乐善不
 倦是也杨氏曰阴柔而在上在上而冥升终消亡而
 不富非纣其谁当之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023-0722a.png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
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有遭困穷之时有处困穷之道天地间有阴必有阳
 有昼必有夜有达必有穷是困穷之遇亦天下常然
 之理处困之道不越乎二说曰守正也曰谨言也贞
 大人吉无咎守正而亨也有言不信谨言而亨也是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023-0722b.png
 故天下尚功利我独尚仁义此我之所困也然仁义
 之权在我而不可夺天下尚知术我独尚诚实此我
 之所困也然诚实之权在我而不可移此困之所以
 亨此困之所为贞大人吉无咎也于斯时也吾道既
 不偶则吾言亦何足以取信于斯时勿为悦佞之辞
 以全吾正大之气可也勿为诐遁之辞以依势取宠
 可也勿为多言譊譊以招外侮可也括囊自处可以
 无咎不可以言而言人谁信之吾不尚口以取困辱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023-0722c.png
 之咎则吾道确乎不失其正此困之所以亨也此圣
 人所以戒其有言不信而贵于晦默也自古圣贤有
 以义命之当然而安之者于是有贫而无谄之说有
 以义之可乐而忘之者于是有不改其乐之说有以
 贫贱忧戚反以进德者于是有困心衡虑之说凡此
 皆困而不失其所亨之道而其所以然者则守正谨
 言亨之本也彖曰困刚掩也以卦体释卦名也坎刚
 为兑柔所掩九二为二阴所掩四五为上六所掩君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023-0722d.png
 子为小人所掩至于穷困不能自振之时也险以说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以卦才言也坎险兑
 说处险而能说是困穷而不失其所亨之道唯君子
 能之贞大人吉无咎以刚中也以二五有刚中之大
 德能守正而不失其所贞所以为困之亨也有言不
 信尚口乃穷也知以尚口为戒而无致穷之辱则能
 谨言而不失其所亨也杨氏曰亨不于其身于其心
 也不于其时于其道也王辅嗣曰穷必通也处穷而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023-0723a.png
 不能自通者小人也此卦其变为贲卦其象刚为柔
 掩困穷之象其占则亨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所以潴水也泽在其上而水在其下则泽中无水
 困之象也致诣送也致命犹言授命持以与之而不
 之有也君子处困有命焉命在天则致之虽困而无
 所避也有志焉志在我则遂之虽困而不可夺也不
 可求者命也从吾所好者志也委致其命自遂其守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023-0723b.png
 道之志所以处困而亨也若小人处之凡可以求为
 幸免者无不为也而卒不得免焉则亦徒丧其所
 守而已矣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象曰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小人之掩君子圣世所不能无当困之时不必得位
 之小人虽无位之小人亦嚣然有掩君子之志初六
 是也所幸者进而求四之应则四自厄于困中如株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023-0723c.png
 木之不能庇退而伏于二之下则已自堕于坎底如
 幽谷之无所觌此其所以欲困九二之君子而不能
 也其叔孙武叔公伯寮之徒欤初者卦之下体故为
 臀欲困君子而自困欲掩君子而自掩小人亦何所
 利哉团城曰暗之所遇虽困而亨者唯刚明者能之
 浩然之气内充则正大光明疏旷洞达视困如通又
 何有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之象伊川曰臀
 所以居也初与四为正应九四方困于阴掩安能济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023-0723d.png
 人之困犹株木之不能荫覆于物无所庇而不安其
 居困于株木也阴柔之人既不免于困则益迷闇妄
 动入于幽谷幽暗之地无自出之势至于三岁不觌
 不遇其所亨也象曰幽不明也不能安于所遇益入
 于幽暗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庆也
 吾道无久而终困之理君子无急于免困之心否固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023-0724a.png
 可泰君子修德不急于求泰蹇固可解君子反身不
 急于求解剥固可复君子顺正不急于求复九二当
 困之时与五同德相求困无久而不通之理而以道
 自重者不可有速于求通之心且九二之藏器待时
 也饮食宴乐以为常其辞富居贫也箪食瓢饮以为
 乐困于酒食之间尔九五在上其道同方闻其有道
 而来求之其德同方闻其有德而来求之此朱绂方
 来而困之可以将通也此时也若以享祀神明之道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023-0724b.png
 处之则精意可以感通君心而无不利若以征行奔
 竞之心应之则其玷辱大节而有所咎矣宁守道以
 通君毋宁屈道以从人宁静退而有孚毋宁轻动以
 取辱此利用享祀而不利于征行而困之所当自安
 也象曰中有庆也二之所处亦岂可以穷达动其心
 哉其在我不渝者亦曰刚中耳困于酒食者以刚中
 自守而安于自养也朱绂方来者以刚中之足以来
 同德之求也利用享祀者以刚中之足以通君之诚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023-0724c.png
 也征凶无咎者以刚中之当有以自守而不可转移
 于物也程氏曰酒食人之所欲而所以施惠也君子
 之所欲者泽天下之民济天下之困二未得遂其欲
 施其惠故为困于酒食也二以刚中之德困于下上
 有刚中之君道同德合终于相求朱绂王者之服蔽
 膝也以行来为义故云朱绂方来君子必得有道之
 君求而用之然后能施其所蕴利用享祀以精诚通
 乎神也征凶无咎方困时若不至诚安处以俟命往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023-0724d.png
 而求之则犯难得凶乃自取也将谁咎乎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据
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六三以阴柔不中不正之资而居坎险之极以其险
 上犯二刚力不可胜坚不可犯是困于石也以其不
 中之心而据于九二刚中之上是据于蒺藜之上也
 知进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求上六之援则又隔于
 四五二阳不得见其所耦如入于宫而不见妻凶之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023-0725a.png
 道也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心死则性中之
 道德丧身死则一生之形神离心死则性中之天理
 灭身死则一生之天命终固显然之理也使吾心之
 理生生不穷则时止时行无非精义左酬右酢无非
 天理可以膺洪范之福可以享仁者之寿可以保四
 体而保四海安有不善之应六三之困于石据于蒺
 藜是其心死而不知进退之道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凶是其身将死而不明保室家之道也曾谓心死而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023-0725b.png
 身之生庸可恃乎象曰乘刚也又曰不祥也呜呼六
 三之初设心果何如耶心乎掩刚也心乎困君子也
 将欲掩刚而反困于刚将欲掩君子而反困于君子
 则小人平日区区害正之心果足恃乎陈文子曰困
 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
 其妻无所归也其管蔡陷周公上官陷霍光之事欤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023-0725c.png
 金车指二也四与初为正应初已比二四欲从初而
 阻于二故来迟疑而徐徐是困于金车也处困有应
 而不能相济吝道也然邪不胜正初四正应终必相
 合是有终也夫君子之求正应所患不以其道耳不
 患正道之终离仁之于父子苟有终则顽嚚之变不
 足困义之于君臣苟有终则流言之毒不足困棠棣
 之兄弟虽困于阋墙之怒而不足伤者以其有终也
 江沱之夫妇虽困于嫉妒之失而不足玷者以其有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023-0725d.png
 终也九四之吝者以其困于间也其有终者以其主
 于正也象曰志在下也又曰有与也谓其志在应初
 也以刚处柔虽不当位而有初九之应与所以有终
 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人君之困由上下无与也劓伤于上也刖伤于下也
 朱绂王者之服赤绂臣下之服九五上下皆掩于阴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023-0726a.png
 故有劓刖之象困于赤绂臣下之不来人君之困也
 然五以阳刚中正居君位二以阳刚得中居臣位道
 同德合徐必相应共济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
 说也利用祭祀求天下之贤当若祭祀然致其诚敬
 则足以济天下之困故利用祭祀也夫九五之上下
 皆伤者其四海之困穷欤其外夷之狂横欤其盗贼
 之纷扰欤其天灾之流行欤其朝纲之废弛欤皆人
 君之困也及其既通则刚大之诚足以通天心正固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023-0726b.png
 之实足以格地祗孝享之诚足以奉宗庙有社稷有
 土地有人民徐徐有说皆以是德之刚中所以不终
 于困也象曰志未得也始为阴掩无上下之与方困
 而未得志之时也徐而有说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
 贤共济其困也又曰受福也尽其诚敬如祭祀然以
 求天下之贤则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福庆也杨
 氏曰上有极困之君下有极困之大臣刚中同德一
 有为焉孰为小人刑之以劓刑之以刖孰为君子锡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023-0726c.png
 以绂冕享以精诚小人去而君子伸始乎困而徐乎
 说出天下于困穷之渊而跻天下于福庆之域是易
 之道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处困自重固君子之雅操悔非从是亦君子之学力
 况天下之是非存乎两涂出乎此则入乎彼出乎小
 人之域则入乎君子之域出乎奸邪缠绕危动不安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023-0726d.png
 之域则入乎坦平正大安静自得之域是悔也乃大
 易变困之道义理生生之机困之上六处困之极而
 为阴柔奸邪所缠累是困于葛藟也居上爻之上处
 高危不安之地是困于臲卼也圣人于是示之曰汝
 能自谓如是而动则有悔当变前之所为有悔也
 能悔则往而得吉象曰未当也又曰吉行也始失其
 道而终得其道困穷而通是之谓乎故尝论之人之
 困也有在下而困者有在上而困者有在独而困者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0023-0727a.png
 有在群而困者有在上智而困者有在下愚而困者
 在下也在独也在知也如是而困必其外无责内无
 忧其困未尝不亨故不悔而征吉也在上也在群也
 在下愚也如是而困必其蹈危机友非类其困未尝
 能亨故必悔而征吉此固卦之微意也杨氏曰九五
 刑小人锡君子极天下之困而天受其福上六以一
 阴之孤处困之后出刑戮之外亦适有天幸也然始
 则为二阴之所萦如困于葛藟之缠而不得脱终则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0023-0727b.png
 乘二刚以自危如据于臲卼之几而不得安动亦惧
 祸之及故曰有悔圣人于此许其征吉许其吉行皆
 纵其去而不追其穷也夫惟开小人之去而后免小
 人之祸故极困之道莫上乎征吉而劓刖为下催汜
 之事不可不戒哉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0023-0727c.png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
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
以凶也
 此圣人示人以明体达用之学也井之为井穴地而
 出水者也邑之改迁无常而井之静定有常君子之
 立不易方者实似之汲之不竭无丧也存之不盈无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0023-0727d.png
 得也君子之道不与世而增损者实似也往者井其
 井而其欲遂焉来者井其井而其向专焉君子之道
 德为众所宗者实似之此所以明井之有定体也然
 知井有定之体而不能汲之以为饮食之用则井亦
 无用之物耳人有至恒之德而不能取之以为酬酢
 之用则德亦无用之物耳此汔至而未及用与未下
 繘于井同羸败其瓶而失之是以凶也盖君子之道
 其明体将以达用异端之学所以见排于圣贤者恶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0023-0728a.png
 其不我同也恶其无用也老庄之学欲立心于清净
 寂灭之境其于能定之学者几矣然礼法人伦之不
 可除弃者欲扫除而尽去之如实用何佛氏之教欲
 灰心于思虑俱空之境其于有常似矣然三纲五常
 之不可磨灭者一切欲空视之如实用何大学之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必达之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也中庸之道致中和必达之于天地位万物育焉
 实皆明体达用之两尽而与异端之学不同者如此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0023-0728b.png
 因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而泛观天下之事明德而
 不止于至善未为明德之至新民而不止于至善未
 为新民之至是犹为山九仞而功亏一篑是犹五榖
 不熟不如荑稗汲井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呜呼为
 君不至于尧舜为臣不至于皋夔为师不至于周孔
 为学不至于颜孟君子未敢以实用成功与之也彖
 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以卦象释卦名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谓二五之刚中有常德也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0023-0728c.png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水以济
 用为功水出乃为用未出则何功也瓶者所以上水
 而致用也羸败其瓶则不为用矣是以凶也杨氏曰
 求与应两忘井之德也惠与怨两消井之功也尧舜
 之世以禹稷为井春秋战国之世以孔孟为井然禹
 稷能济天下之饥溺而孔孟不能者德盛而功难也
 功之难斯人之不幸圣贤何心哉汔至羸瓶汲者之
 弱于力井何心哉此卦其变为噬嗑卦其象木入于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0023-0728d.png
 水而盛水以出井之象也其占无丧无得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以木汲水而上木上有水津润上行井之象也君子
 体井养不穷之义以之劳徕其民而劝勉以相助相
 养之道皆井养之义也此又法井之功用也此道一
 行圣帝劳徕辅翼之恩王民友助扶持之俗复见于
 天下矣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洪氏曰
 画为井疆使之耕稼必有以劳之未知所为则劝之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0023-0729a.png
 已为而力不给则相之劝相则劳之之实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
禽时舍也
 好善恶恶者乃人情之正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者德
 为民之物则也井之初六其污下而见弃于人者欤
 井以阳刚为德而初则阴柔井以上出为功而初则
 居下井以人汲为用而初则无应无援是井之泥污
 而不可食也人所不食也人所不食禽鸟且莫之顾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0023-0729b.png
 譬之人焉其行丑其德污其见卑其识陋不惟王公
 大人鄙而弃之而樵夫贱流亦且易而侮之不惟尊
 而父执交游恶而贱之虽卑而孺子童牧亦轻而诮
 之不惟贤而明师良友疏而远之虽愚而庸夫庸妇
 亦舍而去之斯人也其绝天理自弃人伦孤立于天
 地间欤象曰下也言行之污下也又曰时舍也言污
 下而为时所舍也虽然人情不甚相远也人皆知好
 颜闵之名而不能践颜闵之实人皆恶盗蹠之名而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0023-0729c.png
 不能绝盗蹠之实何也人心易危而道心易微吁可
 畏哉吾至于此惧吾之自居于下流也杨氏曰居下
 流者归众恶安旧习者绝新功初六是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小人而自流于污下不足责君子而自比于污下深
 可忧井之九二抱刚中之才居人臣之位使其刚中
 自守则上可以佐天子镇国家下可以济生民雨动
 植往可以为前圣继绝学来可以为万世开太平其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0023-0729d.png
 上行之功固有不可胜穷者以刚健如九二居中如
 九二而乃下比初六之阴柔是以君子而比小人如
 井谷之射鲋安望其有济世利物之实功曰井谷射
 鲋者谓其如涧谷之水仅足以注微物也曰瓮敝漏
 者谓其如瓮之破漏而不足以济物也象曰无与也
 谓其上无应与自丧而比柔也虽然井之泥也澄而
 清之则水之性自若也行之污也洁而新之则人之
 性自若也九二于此诚能远阴柔以自守吾刚远邪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0023-0730a.png
 佞以自守吾中以改吾过以复吾善此正圣人所望
 于九二也徐氏曰人生斯世惟其果于自弃甘为下
 流者不可与为善苟阳刚之禀资质之美者皆可以
 进德良由上无应与而为之诱掖汲引者故上达之
 难而下达之易也杨氏曰初六阴潜而细微有小人
 之资有鲋鱼之象谷之水以注而下为功井之水以
 汲而上为功汲而上者其功及百姓注而下者其功
 及鱼鳖井不为井而为谷是不上出而反下注也瓮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0023-0730b.png
 漏徒下注而无养人之功何足以为井哉二既下比
 小人则上之君子无我与者矣上无我与则上无我
 汲者矣子常信无极而国皆怨子冯昵八人而君不
 安是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此言井以上出为功三以阳刚居正是有济用之才
 如水之清洁可食者也然在下之上志应上六阳性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0023-0730c.png
 上进乃有用之才而切切于施为未得其用如井之渫
 治清洁而不见食于人尤为之恻然于心而叹上之
 不我用也然井之清洁可用汲而食若上有明王则
 当用之而得其效贤才见用则已得行其道君得享
 其功下得被其泽上下并受其福也此言君子之未
 用则与天下同其忧君子之既用则与天下同其乐
 人皆曰君子之处世穷居不损则陋巷箪瓢不改其
 乐躬耕畎亩乐道嚣嚣夫何忧盛行不加则轩冕荣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0023-0730d.png
 华不足为重结驷怀金所欲不存夫何乐抑不知君
 子之未用其乐天之心固自若也而忧民之忧曷尝
 无是心君子之既用其乐富贵之心固无有也而乐
 民之乐曷尝无是心以井之九三如井渫不食为我
 心恻以君子言之则才之未展不足虑行之未显不
 足虑身之未荣不足虑德泽之不加于天下此其所
 以恻也曰可用汲而王明用之并受其福乐天下皆
 受其福庆也盖名誉之显不足喜谋议之合不足喜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0023-0731a.png
 志愿之伸不足喜福禄被于生民深可喜也象曰行
 恻也行恻者行道之人皆以为恻也又曰受福也始
 焉行而忧恻终焉并受其福庆也吁不遇去齐孟子
 未尝不为之不豫相鲁行道夫子亦为之有喜色孔
 孟岂以所遇而有动于中哉诚以吾身之不用不足
 忧而风教不明纲常不植如之何而不忧吾身之幸
 遇不足喜而三纲以正九伦以叙如之何而不乐因
 是而知九三之刚正今之不食安知异时不为寒泉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0023-0731b.png
 之食欤今虽有忧患安知异时不可以消天下之忧
 而为福欤杨氏曰井一用一邑受其福君子一用天
 下受其福有美井无善汲则如无井有君子无明王
 则如无贤仲尼曰明王不兴天下孰能宗予在下之
 君子如井之泉在井之半掩于物远于人非明之至
 者不能烛其幽也故微明扬之尧帝则大舜雷泽之
 渔父微明哲之高宗则傅说岩野之胥靡可食者井
 也不食者人也井不自恻人之行而过者恻之井不
卷十一 第 51a 页 WYG0023-0731c.png
 求上之我烛而人为之求其明者以烛之此作易者
 所以为井叹也三与上为应为我恻者上也求王明
 亦上六也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四以阴柔居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足以广施利物
 又近君而无汲引之人只可守正自脩故能脩治则
 得无咎夫克治之勤悔吝之消也循省之怠纯懿之
 亏也未有能自脩而不能寡过者六四才弱志柔求
卷十一 第 51b 页 WYG0023-0731d.png
 其寡过岂易然者然省察自脩之功倘不废焉虽未
 必有济世安民之功亦无误世贼民之过虽未必有
 经邦弘化参天地赞化育之功亦无覆邦梗化拂天
 地伤化育之过观六四所以自脩者必曰吾为人谋
 果忠乎与朋友文果信乎傅道于人果习乎未至求
 至焉已至则加勉焉如斯而已耳然此特以六四之
 才质言之若论自脩之极功必如大学之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脩身则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如中庸
卷十一 第 52a 页 WYG0023-0732a.png
 之博学审问谨思明辨则有位天地育万物之功岂
 特无咎而已象曰脩井也即脩井以喻脩身也杨氏
 曰井一脩则旧井为新井德一脩则学有新功井至
 六四则泉溢而将上出之时不患人之莫已知患已
 之不知脩井之不脩井之咎也脩矣而或汲焉或舍
 焉或食焉或否焉井何咎哉故德之不脩足以忧孔
 子学不能行足以病子贡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卷十一 第 52b 页 WYG0023-0732b.png
 九五阳刚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德尽善尽美如井中
 甘洁之寒泉可为人食者也夫有济世之德则有济
 世之用德则浑涵于吾心用则周济于天下德则一
 定而不易用则泛应而不穷君德莫善于九五井泉
 莫善于寒冽古之人君以一身立乎兆民之上寒者
 求衣饥者求食愚者求明危者求安莫不饮其恩惠
 而饱其欲愿求其所以本原是者皆其盛德在躬如
 井泉之甘冽是以功用及人如井泉之可食也昔者
卷十一 第 53a 页 WYG0023-0732c.png
 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六府以养民之身三事以养
 民之心而天下莫不被帝者之泽井田经界而民财
 均庠序学校而教化流而天下莫不感王者之惠究
 其所以然者岂有他哉盛德相傅而如井之清洁也
 以此德而达诸用吾见其有本也象曰中正也中而
 且正君道之至善也杨氏曰冽而寒者泉之德中而
 正者君之德泉而不冽不寒君而不中不正人有吐
 井泥羞污君而去之耳故傅说非其后不食伯夷非
卷十一 第 53b 页 WYG0023-0732d.png
 其君不事君天下者可不惧哉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以上出为功居井之上取而不蔽其利无穷人皆信
 其大吉也人之所以见信于人者唯其公耳天无私
 覆天下皆信其始物之功地无私载天下皆信其生
 物之功日月无私照天下皆信其明物之功惟人亦
 然凡厥有生莫非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莫非同得
 天地之理以为性洞然八荒皆在我闼是人也是从
卷十一 第 54a 页 WYG0023-0733a.png
 天理之公者也有公心矣谁疑其私物我既立私为
 町畦是人也其徇人欲之私者也有私心矣谁信其
 公吾不私其身心使天下耕田凿井各足其用饥食
 渴饮各全其生吾不私其道必使天下各诚其意各
 正其心各修其身则天下皆信其兼养兼善之惠如
 此其大也况井之上六非若初之下而污也非若二
 之下比为时舍也非若三之渫不食而可恻也非若
 四之甃治而犹待于脩也冽寒之泉至此而上求以
卷十一 第 54b 页 WYG0023-0733b.png
 一二以一二应求以十百以十百应求以千万以千
 万应溥博渊泉而时出之而辘轳收繘之具又无所
 覆蔽焉其公如此此有孚元吉也象曰大成也信乎
 其大成也
 
 
 
 周易衍义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