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23-06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衍义卷九      元 胡震 撰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
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
日三接也
 晋进也不谓之进而谓之晋者晋有明盛之义故为
 晋大明在上而下体顺附诸侯承王之象故为康侯
卷九 第 1b 页 WYG0023-0654b.png
 康侯治安之侯也车马重赐也蕃庶众多也晋盛之
 时上明下顺君臣同德在上而言则进于明在臣而
 言则丽附乎大明之君而受车马之赐被昼日三接
 之礼也夫圣人之怀诸侯不在于礼文之末而在于
 盛德之昭著车服之庸舜行之则足以一朝觐之心
 三匹之赐惠王行之则反以启僭叛之萌下车之美
 文王行之则足以协怀来之情下堂之见夷王行之
 则适以贻卑替之讥此无他六服承德者足以行礼
卷九 第 2a 页 WYG0023-0655a.png
 德不孚于六服者不足以行礼庶邦享德者足以行
 礼德不著于庶邦者不足以行礼今晋之君至顺而
 丽乎大明则明知有临而天下咸仰君德之知上行
 而进之以柔则仁柔有容而天下咸仰君德之仁明
 知以临之然后礼物以锡之仁柔以先之然后诚意
 以接之昔者成王之嗣位有缉熙光明之知有忠厚
 内睦之仁当是时伯禽封鲁太公封齐召公封燕唐
 叔封唐毕公封毕自毛聃而酆郇祖之昭也自邗晋
卷九 第 2b 页 WYG0023-0655b.png
 而应韩父之穆也自凡蒋而胙祭叔父之嗣也蓼萧
 诸侯鞗革冲冲卷阿吉士车马既庶锡予之礼何其
 至也燕笑燕语以写我心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接下
 之礼何其浓也降及春秋锡非所当锡而归仲子之
 赗者非礼也接非所当接而从晋文之召者非礼也
 德音有瑕何以为礼周之子孙诵不愆不忘率由旧
 章之诗能无愧乎彖曰晋进也释卦名也明出地上
 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
卷九 第 3a 页 WYG0023-0655c.png
 昼日三接也以卦象卦德卦变释卦辞也明出地上
 离乘坤也顺而丽乎大明坤附离也柔进而上行六
 自四上行而进于五也大明之君诸侯顺附被其宠
 锡待遇之礼而众多荣显也程氏曰诸侯能顺附天
 子之明德是康民安国之侯也潘氏曰顺德之臣附
 丽乎大明之君柔中之君宠遇乎治安之侯君明而
 柔臣顺而附治安之世光华之日也宠锡之蕃接纳
 之勤不亦宜乎君之德进于明盛臣之位进于光显
卷九 第 3b 页 WYG0023-0655d.png
 皆晋之象也此卦其变为需卦其象日出地上晋明
 之象其占有其德则受其宠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益明之象君子体之格物致知以启其明
 明德之端诚意正心修身以致其明明德之实齐家
 治国平天下以昭其明明德于外也杨氏曰日月掩
 则明者曀心有掩则明者盲明出地上则孰掩夫日
 自昭明德则孰掩夫心
卷九 第 4a 页 WYG0023-0656a.png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
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初居晋之下晋之始也阴柔居下始进而应不中正
 故晋如而受抑退又摧如也卑而无位未受王命故
 未能深见信于上曰罔孚也为初六者不亟于求进
 而守之以正故吉不急于求知而处之以宽裕故无
 咎夫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世之躁于求进者汲
 汲于媚上不能屹立于进退之间而贻凶于身者比
卷九 第 4b 页 WYG0023-0656b.png
 比也于正道乎何有世之急于求知者悻悻以闷世
 不能怡然于疑信之表而贻咎于人者比比也于和
 德乎何有君子人欤旷其性天大其阃闼进而见摧
 则守节秉义吾心之正道自如进而罔孚则乐天知
 命吾心之和德自若杨氏以孟子进退有馀裕当此
 爻得之矣象曰独行正也谓其欲进见摧而独守正
 也曰未受命也谓其未受爵命宜处之以裕如也程
 氏曰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废官失职以为裕则一
卷九 第 5a 页 WYG0023-0656c.png
 日不可居矣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
福以中正也
 六二居中得正上无应援故欲进而愁言不能无忧
 也然上虽无应而与五同德相感守其正道则必受
 大福于六五柔中之君是受福于王母也王母六五
 柔中之君也盖有中正之道则有中正之福六二之
 晋如愁如者想其爱君忧国隐然丹衷非若小人患
卷九 第 5b 页 WYG0023-0656d.png
 得患失之心也枉已求进亦不肯为是以能守其正
 道终获乎上终受介福于柔中之君也象曰以中正
 也以中正而受视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之粟者不同
 矣杨氏曰六二以柔顺之德逢文明之君当亨进之
 位能居中守正以进为忧不以进为喜若此可以得
 吉而受庶马三接之福矣童溪曰食人之禄必怀人
 之事乘人之车必载人之忧凡委质以事人者举皆
 然也
卷九 第 6a 页 WYG0023-0657a.png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以六居三不中不正本皆有悔然三在下体之上顺
 之极有顺上向明之志而下二阴皆信从之其悔所
 以亡亡其不中不正之失古人云谋从众则合天心
 夫物我之孚忌刻之消也诚信之怀谤讟之除也众
 之所以信三者信其非贪位而苟禄也信其非背明
 而向暗也信其可得君而行道也象曰上行也其志
 为众所允信是亦可上进而悔亦可亡也蔡氏曰晋
卷九 第 6b 页 WYG0023-0657b.png
 进也唯明故能进初二在下远明而未敢进故摧如
 愁如三顺极明近与众同志上行故众允悔亡大如
 二老归周而天下从小如一隗入燕而群贤至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九四不中不正贪据高位喜接众阴前畏大明之君
 而不敢进如鼠之昼伏夜动贪而害人贞固守此危
 厉之道夫人禀阴阳之全而灵于物居贵近之位而
 高于人以其心则可以参天地赞化育以其资则可
卷九 第 7a 页 WYG0023-0657c.png
 以为皋夔为周召而乃贪冒无知为人所恶侪之于
 鼫鼠是何为万物之灵而与丑类同耶呜呼石显牢
 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而绶若若邪其人自不
 知兼官据势之可贱也于鼫鼠乎何别敬宗义府威
 宠机灼谋逐忠臣卖官市狱门如沸汤其人不知贪
 权冒贿之为污也于鼫鼠乎何别鬼貌之子阴贼险
 诐媢贤嫉能委任贪鄙残害忠良天子不觉其奸邪
 其人自不知恃权窃位之可羞也于鼫鼠乎何异晋
卷九 第 7b 页 WYG0023-0657d.png
 之九四不中不正冒居高位其固宠怙恃奔竞贪权
 者欤其失身其蛊良其误国微而不保四体大而不
 保天下于鼫鼠何以异也九四居人位之贵而自贱
 其贵吁可矜也象曰位不当也谓其以不正处高位
 所以危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
庆也
 自昭明德而无患得患失之心此其所以至善而无
卷九 第 8a 页 WYG0023-0658a.png
 不宜也六五以柔居五本有刚德不足之悔以阴居
 阳本有不正之悔然居离明之体以柔居中既中且
 明其悔必亡又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失得勿恤
 则往吉而无不利也失得勿恤犹言胜负兵家之常
 失也不须问他只是自昭明德正其谊不谋其利明
 其道不计其功也象曰往有庆也揭失得勿恤而言
 谓无所计谋者乃吉利之本欤白云曰勿恤一己之
 失得独以离明自昭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也孟
卷九 第 8b 页 WYG0023-0658b.png
 子告滕文公曰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失得勿恤
 之意强为善也程氏曰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
 明患其用明之过至于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失
 得勿恤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
道未光也
 刚之晋者贵循乎天理上九进而不中不正是触物之
 威也以人欲而为刚非刚之正明之进者贵烛乎天
卷九 第 9a 页 WYG0023-0658c.png
 理上九进于不中不正是触物之明也以人欲而为
 明非明之正上九以刚明之资而至于首又晋而至
 于角刚明之极也明极必穷物刚极必触物惟思攻
 伐人而已是刚不自治明不自照所以厉然圣人许
 其吉且无咎者若反其中正而惕厉自改则吉而无
 咎也若恃其刚明而贞固执守羞吝之道也子玉刚
 而无礼阳处父刚而干时所以败也象曰道未光也
 道既光大则无不中正安有过也程氏曰人之自治
卷九 第 9b 页 WYG0023-0658d.png
 刚极则守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伐四方者治外
 也伐居邑者治内也上九以刚而极于进能治其私
 邑虽伤于厉而吉且无咎严厉非中和之道于自治
 虽有功于贞正之道为可吝也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23-0659a.png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
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
箕子以之
 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正也夫
 日月在天万古照临虽昼夜万变不足以伤正明之
 全象宝鉴在匣妍丑毕照虽启闭万变不足以伤正
 明之全体明德在心万理澄彻虽患难万变不足以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23-0659b.png
 伤君子之明德因昼夜而变日月之全象因启闭而
 变宝鉴之全体因患难而变君子之明德天下宁有
 是理耶天道流行生育万物斯人之生得二五之精
 以为形得无极之真以为性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
 理浑融其本体之明固不必求之性分之外也然明
 之不蔽安平易能危疑急难而不失其正者难能也
 且明夷之时以离之日居坤之下日入地中明之伤
 也是之谓明夷上六为昏暗之主六五近之明伤也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23-0659c.png
 是之谓明夷夫子彖易以文王箕子当之盖圣贤处
 明夷之时唯此时危疑予唯不失其明予唯艰难而
 守正明虽若伤于时而正明之德不伤于心文王用
 一卦之道故内焉离之文明则用之以不失其圣外
 焉坤之柔顺则用之以服事殷是故以此蒙犯羑里
 之难而纣无所施其虐卒之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向
 之所谓伤者今赫然而明矣箕子用一爻之道以柔
 中之道守天下之正理不唯利于居易亦利于处艰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23-0659d.png
 难处难而利利而正盖不晦其明则以艰难而伤其
 生何利之有不正其志则以险难而伤其明何贞之
 有卒之陈洪范大法以示天下而向之所谓伤者今
 赫然而明矣大难以天下言内难以一家言彖曰明
 入地中明夷以卦象释卦名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
 大难文王以之以卦德释卦义利艰贞晦其明也内
 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以六五一爻之义释卦辞
 也然柔顺蒙难实则晦明正志之意而晦明正志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23-0660a.png
 实则柔顺蒙难之道文王箕子非有二道也此卦其
 变为讼卦其象坤上离下明入地中之象其占利艰
 贞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日之自晦以为明也莅众用晦君子之自
 晦以为明也莅众之道患在于任智而有作聪明之
 累患在于大察而无包蒙包荒之量强明自任洗垢
 索瘢小过不容失其莅众之道是乃所以为不明也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23-0660b.png
 知周万物守之以愚得其莅众之道所以为明也杨
 氏曰明夷卦用之以处险则为文王箕子明而晦用
 之以居易则为莅众之君子晦而明明而晦故全已
 晦而明故烛物又曰察见渊鱼者不祥古之圣人垂
 旒蔽明黈纩塞耳用晦而明也晦而明只是外晦而
 内自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23-0660c.png
 初九阳刚明体居明夷之初见伤之始也昏暗之主
 在上伤阳之明使不得进如于飞而受伤复垂朵其
 翼也君子见事之几微始虽见伤而其事未显故行
 去避之三日不食去而不食其禄也主人不知几讶
 其遽去之速故有言也夫人不能守身于明夷之世
 者其失有二一曰苟禄食二曰恤人言志在苟禄穷
 斯滥矣顾恤外议内斯摇矣我将固守节义则禄以
 天下而不顾系马千驷而不受何慕乎爵禄之荣我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23-0660d.png
 将持守己志则礼义不愆何恤人言何顾乎世俗之
 谤明夷六五暗主在上伤阳明之时其朝廷昏迷而
 伤明哲之时欤此时此际君子飘然远引之时也然
 非灵龟不舍朵颐不观不听浮论不顾流俗者不能
 行己志也象曰义不食也非义不就于人言其何恤
 哉穆生之去楚申公白公且非之况世俗之人乎但
 讥其责人礼而不知穆生之去避胥靡之祸也又如
 袁闳于党事未起之前名德之士方蜂起而独潜身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23-0661a.png
 土室故人以为狂生卒免党锢之祸所往而人有言
 何足怪也杨氏曰初九晦已之明避上之暗即当去
 之之速何食之暇其孔子接淅而行伯夷太公避居
 海滨之时童溪曰明夷之难在上而初最远之故明
 夷于飞垂其翼不宜上而宜就下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
则也
 股在胫足之上手足之用以右为便唯蹶张用左以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23-0661b.png
 右立为本也左股于行之用为不甚切六二当阴闇
 小人伤明之时亦不免为其所伤但君子自处有道
 故不能深伤相害如伤左股而害其行亦不甚切也
 二离明中正之道虽受伤矣能拯用壮健之马则获
 免之速而吉也此舍危而从安则速行从安之道斯
 免于危舍难而就易则速行就易之道斯免于难象
 曰顺以则也柔顺而中正是顺合乎中正之则所以
 转凶而吉也潘氏曰伤于左股伤未大也策马去之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23-0661c.png
 顺乎理也童溪曰夷于左股则左股常见伤矣此所
 谓羑里之厄也当此之时所谓用拯之道何也曰上
 欲拯吾君为无过之君下欲拯斯民为无难之民此
 吾所以不敢不用其力也此文王之顺德而不敢失
 乎为臣之则者然也故曰马壮吉六二之得吉者以
 其顺处而有法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23-0661d.png
 他卦九三与上六为正应在明夷之时为至明克至
 暗之象九三居离之上明之极也又处刚而进上六
 坤之上暗之极也南在前而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之
 事也大首暗之魁上六是也九三与上六爻相应有
 向明除害得其首恶之象然不可以吉也诛其元恶
 旧染污俗未能遽革必有其渐若革之遽必骇惧而
 不安故曰不可疾贞或曰投机之会间不容发一日
 纵敌数世之害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有毒孟贲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23-0662a.png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以明去暗疾而驰之何不
 可者抑不思扫除元恶固不可以后时亦不可先时
 而遽为九三之时如日犹伏于地中而无丽天之明
 也刚明之极屈于柔暗之下以下之明除上之暗使
 其不前进则是天下无时而可明使其遽于进则又
 时势不可以亟为昔者成汤之兴于夏台文武之兴
 于羑里其以此欤当是时贼仁贼义之独夫昏迷于
 上聪明睿知之神圣昭著于下以成汤文武为明德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23-0662b.png
 之首而去昏暗之首何不可者然且五进伊尹而就
 之何其宽裕而不迫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何
 其隐忍而不亟二三圣人之心盖谓革命之事不可
 以遽为幸而桀纣有能一日变昏迷而为明哲则成
 汤文武固与斯民相忘于文明之世可也不幸而桀
 纣之昏终不可开天命人心之责终不可辞于是始
 奉天明威前进而获其首恶之功圣人之正天下固
 和缓而不敢有欲速之心也象曰大得志也以下之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23-0662c.png
 明去上之暗其志在于去害而已虽然郑伯克段舒
 徐不发必待其袭郑然后诛之议者讥其匿其机而
 使之狎养其恶而使之成然则成汤文武其亦养桀
 纣之恶而使之成欤曰非也汤文唯恐桀纣之不明
 郑伯则欲叔段之不明汤文则因桀纣之昏不得已
 而除之郑伯纳叔段于昏然后得而除之其用心公
 私实不可同日而语也此可以观天理人欲之分矣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23-0662d.png
获心意也
 六四居坤体其象有二以地之幽隐言之则处坤地
 之下僻左之所也以道之幽隐言之闇主在上昏闇
 之朝也入于左腹幽隐之所于出门庭幽暗之地去
 暗尚远可以得其本心也夫古之君子处明夷之世
 遁于畎亩逸于林泉居于海滨是入于幽隐之地也
 然地虽至幽而明德不容幽是明夷之世而得其本
 心者也远尔乱邦逃尔权门避尔昏闇是出于幽隐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23-0663a.png
 之朝也出乎幽昧之国而入于寂寥之野是明夷之
 世而得其本心者也象曰获心意也言得本心也昔
 微子以父师之尊而居明夷之世君昏于上而有以
 伤其明卿士昏于下而有以伤其明九重门庭之内
 已冥冥若暮夜昏暗之室微子以父师之贤明自靖
 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出于荒野顾吾心之所
 得唯如此而已飘然去之妙得本然之心明夷之
 六四其微子乎程氏曰六四以隐僻之道自结于君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23-0663b.png
 入腹谓其交深也其交之深故得其心得其心而后
 于出门庭行之于外也邪臣之事暗君必先蛊其心
 而后行之于外潘氏曰上六为伤明之主六四同九
 三相与克之九三夷于南狩而馘其首六四入于左
 腹而诛其心九三刚故以兵胜六四柔故以谋胜于
 出门庭逐于外也朱氏曰左腹者幽隐之地伤人之
 明者上六也四进坤体曰入去上六犹隔六五故以
 四为左腹入其腹得其伤明之心故曰获明夷之心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23-0663c.png
 幸而稍革尚可避去于出门庭得意于远去之义也
 四以柔正居暗地而尚浅故犹可以远去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五近上六伤明之主若显其明见伤害必矣当如箕
 子之自晦藏则可免于难所谓内难而能正其志五
 位之中即皇极之大道九畴之枢纽纲常之大义君
 道之大本五行五事此其归也八政八纪此其会也
 三德稽疑何莫非皇极之实事庶徵五福何莫非皇
卷九 第 19b 页 WYG0023-0663d.png
 极之明效前乎箕子神禹得之而王夏后乎箕子武
 王得之而王周彼箕子者商家之臣方寸之间涵造
 化之贞机蕴九畴之实理躬行日用不出乎此故其
 丁明夷之世所以立身行已内难而能正其志者皆
 不出乎皇极大中至正之道象曰明不可息也谓其
 虽遭患难不失正志明不息灭也朱子曰商有三仁
 微子去却易比干一向谏死又却索性箕子在半上
 落下最是难处被他监𦂳在那里不免佯狂而为奴
卷九 第 20a 页 WYG0023-0664a.png
 以免于害佯狂为奴晦其明也不受封去之朝鲜者
 正也他外虽狂而心则定也故彖曰利艰贞又曰内
 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杨氏曰所谓内难者非为
 之奴以深晦其明则居艰而不利非守其贞而不同
 于恶则明灭而或息晦其明故全于人明不息故全
 于天五阳明六阴晦以六晦五故为箕子之明夷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卷九 第 20b 页 WYG0023-0664b.png
 下五爻皆言明夷是有明而见伤者也上一爻说不
 明晦是实晦而不明者也以阴柔居坤之极不明其
 德以至于晦始则处高位以伤人之明终必至于自
 伤以坠厥命故曰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也以一卦言
 伤离之明者在坤坤为晦以六爻言伤下五爻之明
 者在上故上独为晦上六为明夷之主昏闇之极圣
 人犹推其有登天之明者谓人物之生纯一而虚明
 者其初也杂扰昏乱者非其初性也反求其初本心
卷九 第 21a 页 WYG0023-0664c.png
 之灵皎如日星本可明照四方周知万物也今焉昏
 闇之极而有入地之蔽者特为气禀所昏物欲所蔽
 耳夫岂其性之本然哉象曰照四国也又曰失则也
 始有普照之明后失本心之则是特失其初耳呜呼
 使上六能全其本初而不至于终蔽其明则日月照
 而四时行可以为大舜照临四方可以为文王顾乃
 明伤之极而终不明善以复其初初有登天之明而
 后有入地之暗吁惜哉杨氏曰纣之嗣位闻见甚敏
卷九 第 21b 页 WYG0023-0664d.png
 材力过人初登于天照四国之时也及其昏弃厥德
 而为独夫后入于地失则之时也所谓失则不特自
 失其明一身之则而已礼坏乐崩政弛刑滥三纲沦
 九法斁失为君之法而不协于四方矣唐之明皇初
 年聪明终年昏淫亦此意也杨氏曰上爻为不明晦
 之主纣是也自五以下皆处明夷者五箕子四微子
 三武王二文王初夷齐在商莫难于箕子在周莫难
 于文王故以文王箕子当之
卷九 第 22a 页 WYG0023-0665a.png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
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之道利在女贞女贞则家道正矣一家之内有
 父子有夫妇有兄弟有长幼宜无一之不正而圣人
 独专以女正为言何也曰女之为女奉承祭祀此其
 本也参配天地此其义也是为先祖之后是为宗庙
卷九 第 22b 页 WYG0023-0665b.png
 之主是为人伦之始不先有以正之则名分不正而
 骨肉乖离乱法斁伦而长幼不纲以一息妫而产三
 国之祸以一夏姬而合数国之争商以牝鸡之祸亡
 周以褒姒之祸削汉以此而有人彘之变唐以此而
 有则天之变古今乱亡之由上下殄灭之原未有不
 由于女之不正也向使天下一皆犯墙茨桑中之丑
 一皆犯鹑奔敝笱之刺则人之类灭久矣一皆昩汎
 彼柏舟之义一皆失习习谷风之正则人之类灭久
卷九 第 23a 页 WYG0023-0665c.png
 矣曾谓一家之中女为人伦之本可不先正乎虽然
 齐家之道固由女正而所以正者又在于正身以为
 之本向非在我正践履之分以为之本则欲内之克
 正亦鲜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其系乎纲常参乎化
 育者在是君子知斯道之造端乎夫妇致察乎天地
 则戒谨恐惧无时而敢忘尚安有纤微之不正哉彖
 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此以二五释利女贞之义也六二以阴居阴则
卷九 第 23b 页 WYG0023-0665d.png
 女正位乎内九五以阳居阳则男正位乎外男女之
 正人伦之本也合天地阳尊阴卑之义也家人有严
 君焉父母之谓也亦以二五而推一家尊严之主也
 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
 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
 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
 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治天下之道即治
 家之道也推而行之家正则天下定矣赵氏曰父义
卷九 第 24a 页 WYG0023-0666a.png
 母严母何以称严盖母之不严家之蠹也渎上下之
 分蔽子弟之过乱内外之别嫚帷薄之仪父虽严有
 不能尽察者况家之子弟败伦灭礼者多因母之慈
 而庇其过以成之耳今父母尊严内外齐肃然后父
 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妇听各尽其道而后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童溪曰父道主恩过于恩则害于
 义故为父母者欲如严君之正一家易所谓家人有
 严君焉是也君臣主义过于义则伤恩故为君者则
卷九 第 24b 页 WYG0023-0666b.png
 如父母之子庶民书所谓元后作民父母是也杨氏
 曰自古破家乱国乱天下者妇人也克家御国一天
 下者亦妇人也幽王之褒姒害治之妇人也文王之
 太姒兴治之妇人也此卦其变为解卦其象正体互
 体备六子之卦家人之象其占利女贞也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巽风在外离火在内风自火出则外自内出所以为
 家人也一家为外一身为内身修齐家所以原家人
卷九 第 25a 页 WYG0023-0666c.png
 之本也故言之无法不足以为一家之法行之无则
 不足以为一家之则言不过物则言无非正而善言
 足以正其家行不越常则行无非正而善行足以正
 其家童溪曰有形可指谓之物言而有物此诚然之
 言也不失其度谓之恒行而有恒此诚然之行也君
 子之言行其著见乎外者火之象也得于观感而无
 不化者风自火出之象也风取其化火取其明是由
 明而后能化也文中子谓家人之道明内而齐外火
卷九 第 25b 页 WYG0023-0666d.png
 者明也风者齐也以明而齐则正家之道尽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正家之道当防闲于其初初九以刚明之才能闲其
 家者也故悔亡古之人所以男女之别截然而甚严
 内外之间肃然而有限若过于禁防者以闲家之道
 当如是也考之礼经男女授受不亲防其始也嫂叔
 不通问防其始也七年男女不同席姑姊妺嫁而反
 兄弟不与同席而坐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
卷九 第 26a 页 WYG0023-0667a.png
 湢浴一室也亦不共椸架微用也亦不共皆所以防
 其始也不然蚁穴不窒终于溃万丈之堤桃虫不戒
 终于颓千仞之木始之不谨末流之弊能无敝笱之
 丑乎此闲有家则悔亡也象曰志未变也志未变而
 预防之所以无悔也或曰家人以恩合者也若以闲
 言则彼此不相信而有待于禁防骨肉之恩得无薄
 耶曰情之一者家人也分之殊者亦家人也其情一
 则恩意欢然而无间其分殊则伦理确然而不易情
卷九 第 26b 页 WYG0023-0667b.png
 之一必严其分之殊分之殊乃所以为情之一也夫
 苟以情而制理以恩而夺义则其弊至于荡然而无
 法混然而无等伦理之亏恩意亦从而亏矣是以齐
 家之始不忧悔吝之不免而忧防范之不至杨氏曰
 子训始稚妇训始至皆及其志意纯一而未变也舜
 之刑于二女文王之刑于寡妻也鲁桓公唐高宗反
 是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卷九 第 27a 页 WYG0023-0667c.png
 六二以柔居中巽顺应五妇之道也遂专成也妇人
 无所专成唯在主中馈而已贞吉者居中得正固守
 巽顺之道所以吉也夫女子有三从之道在女从父
 在妇从夫在母从子失所从之道而自遂其所为非
 坤柔之道也妇之从夫犹臣之从君子之从父无专
 制之义无刚亢之法足不下于堂奥视不出于墙屏
 舍是则失妇道之正矣妇道以必敬必戒母违夫子
 为正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为正诗曰参差荇菜
卷九 第 27b 页 WYG0023-0667d.png
 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其所职者如此于以
 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其所供者如此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旋归其所以不
 失职者如此此外复何为哉象曰顺以巽也阴柔中
 正而柔顺卑巽吉道也杨氏曰居下卦之中用至柔
 之才克家之妇也然妇人不当预外事此理之当然
 故圣人深切告戒之恐其专权擅命如吕后制政房
 闼如则天则不可昔者文王之太姒其所执掌者采
卷九 第 28a 页 WYG0023-0668a.png
 荇菜以供祭祀求贤匹以为内助蚕桑之事浣濯之
 功而已其他非所敢与也如此则内外不乱而天下
 化矣自非顺而巽则曷臻此黄石公曰女谒公行者
 乱不守妇道而干预外政致私谒公行乱国之道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嗃嗃严急之意嘻嘻笑乐无节也九三以刚居刚而
 不中故有嗃嗃之象比乎二四两柔之间又有嘻嘻
卷九 第 28b 页 WYG0023-0668b.png
 之象治家之道易以情胜义苟刚而不中虽过于严
 而有悔厉然而家道齐整人心知畏犹为家之吉而
 未失道也若笑乐无节而情爱昵比之私胜则败度
 纵礼失节乱伦家道所由以坏也岂不终可吝乎朱
 子曰礼本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治家
 之道严则伤恩宽则伤义俱不得为中也然圣人则
 谓与其宽也宁严象曰未失也又曰失家节也谓嗃
 嗃虽悔厉而其失犹小终可以得吉也嘻嘻而失节
卷九 第 29a 页 WYG0023-0668c.png
 则其失己大终不可以免咎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阳主义阴主利六四以阴居阴介二刚之间以柔得
 刚以虚受实能富其家者也柔顺得正亦能长保其
 富夫人之致富有以君子而致富者有以小人而致
 富者人之守富有以君子而守富者有以小人而守
 富者重而稼穑谨而蚕桑甘而辛勤正而谋画此君
 子之致富也节而用度禁而奢侈菲而饮食卑而宫
卷九 第 29b 页 WYG0023-0668d.png
 室此君子之守富也冒货而无厌贪利而无耻见得
 而不知义往利而不知耻此小人之致富也鄙吝而
 一毫不拔厚积而一物不恤殖货财以自便废礼文
 而褊隘此小人之守富也四为阴德而主利居上体
 而位高然当位巽顺其致富也不贪浊不刻剥不为
 背理伤道所以吉也象曰顺在位也是四以柔巽至
 正而致富守富非若小人之致富守富也呜呼周公
 之富富也季氏之富亦富也然周公之富不伤其德
卷九 第 30a 页 WYG0023-0669a.png
 季氏之富讥其聚敛何哉盖周公以道而富季氏以
 贪而富周公以勤劳王家而富季氏以窃弄国柄而
 富其富虽同而所以致富者有天理人欲之分耳若
 夫石崇之金谷董卓之金窟不义而致富者不特无
 吉也而祸即随之至于灭宗绝祀视六四之富家大
 吉何如哉杨氏曰善富家者不宝珠玉而以父慈子
 孝为珠玉不丰粟帛而以夫义妇听为粟帛故六四
 之富而吉吉而大圣人释之曰六四之富非以利而
卷九 第 30b 页 WYG0023-0669b.png
 富也父子夫妇兄弟各顺其位而不相踰越是谓富
 也易之富家即记之家肥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假至也男正位乎外九五刚健中正与六二中正相
 应能尽有家之道此所以不待忧恤而自吉也夫论
 规矩者必尽方员之至然后不忧其失度论律吕者
 必极谐和之至然后不忧其失节天下之生久矣其
 不孝而不祗厥父事者不足道也不慈而不能字厥
卷九 第 31a 页 WYG0023-0669c.png
 子者不足道也不友不恭而不念天显者不足道也
 间有知孝矣而或入于陷父之忧知慈矣而或入于
 败子之讥能敬兄友弟矣而又如隐公之能立逊弟
 之节而不免终身篡弑之祸宋宣能推让贤之义而
 不能免异日干戈之惨则人伦之诣其至不亦难乎
 盖人伦之道不诣其理不足以为至循其名而不知
 其所以名则局于人情之浅近懵于义理之精微皆
 不足以为至者也至若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卷九 第 31b 页 WYG0023-0669d.png
 贱恶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
 焉皆不中不正而非尽家道之至也五之刚健中正
 能尽有家之道者必其正伦理笃恩义使父父子子
 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归于大中之道皆守乎礼法之
 至造于有亲有则有序之至焉象曰交相爱也夫爱
 其内助妇爱其刑家尽交爱之道所以无忧而有吉
 也以六言之刚柔各得其正而以正道交相亲爱此
 九五所以得为一家之主也天子以四海为家得万
卷九 第 32a 页 WYG0023-0670a.png
 国之欢心交相爱悦无有忧恤也程氏曰五恭已于
 外二正家于内内外同德可谓至矣又王者治天下
 当以恭已正家为本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上九以阳刚居卦之终家道大成人信之矣故曰有
 孚然不以人信而或弛律身益严故曰威如身愈修
 则家愈齐保家之道也故曰终吉象曰反身之谓也
 诚信严敬皆为反身自治之事身修则家可齐矣程
卷九 第 32b 页 WYG0023-0670b.png
 氏曰中有孚信则能长久而众人自化为善故治家
 以有孚为本长失尊严幼亡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
 有也故必有严威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吉在有孚威
 如二者而已杨氏曰上九以过刚之威而严其家未
 至也以严家之检而诚其身斯至矣此其所以成家
 人之终而享正家之吉也
卷九 第 33a 页 WYG0023-0670c.png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
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
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
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以卦之才善于处睽
 之时而小事吉也故彖先释睽之义次言卦才终言
 合睽之道而赞其时用之大夫运天下之大谋济天
卷九 第 33b 页 WYG0023-0670d.png
 下之大难成天下之大功而无不吉者必其至明足
 以达合睽之理必其至刚足以行合睽之道必其至
 仁足以尽合睽之情成汤处夏季之睽而辑宁邦家
 武王处商季之睽而宠绥四方此其才德之可以济
 大事也其或巽懦不武而不能一人心暴戾不和而
 无以协人心昏暗不明而无以照人心则家庭之睽
 且不能合何足以为生民立极而合一世之睽乎幽
 厉不能致周于小康灵献不能保汉祚之少延此其
卷九 第 34a 页 WYG0023-0671a.png
 才德不足以济大事也今以睽之卦才言但可小事
 而不可大事者以卦象释卦名言之离火之性炎上
 兑泽之性润下二物之性违异故为睽中少二女同
 居其志不同行亦睽之义程氏曰二女同居不同行
 言睽者本同也本不同则非睽矣以卦德卦变卦体
 释卦辞言之兑说在内而和说内蕴离明在外而文
 明外著和说而丽乎文明处睽之时虽未必能合天
 下之睽成天下之大事然免于乖戾之祸是亦小事
卷九 第 34b 页 WYG0023-0671b.png
 吉也以卦变求之柔进而上行自离来者二之柔进
 而上行于三自中孚来者四之柔进而上行于五自
 家人来者二柔进于三而四柔进于五以其宽裕温
 柔之道居睽之时虽不能运刚健之德以立天下之
 大事然用之以和乖戾之情是亦小事吉也五以柔
 顺得中而应乎二二以刚中而应乎五虽不能一天
 下之睽然不至于矫亢过中而甚天下之睽乖是亦
 小事吉也或曰五以明而应刚不能致大吉何也曰
卷九 第 35a 页 WYG0023-0671c.png
 五阴柔虽应二而睽之时相与之道未能深固故二
 必遇主于巷五噬肤则无咎天下睽离之时必君臣
 阳刚中正至诚协力而后能合秦之叔季天下土崩
 人心瓦解汉高帝非萧曹张陈韩彭英卢之臣岂能
 合天下之睽彖曰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
 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推物
 理之同以明睽之时用乃圣人合睽之道也见同之
 为同者世俗之知也圣人明物理之本同所以能同
卷九 第 35b 页 WYG0023-0671d.png
 天下而和合万类也天高地下其体睽也然阳降阴
 升相合而成化育之功则同也男女异质睽也而相
 求之志则通也生物万殊睽也然皆得天地之和禀
 阴阳之气则相类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
 生之众睽散百殊而圣人为能用之处睽之时合睽
 之用其事至大故曰大矣哉此卦其变为蹇卦其象
 火上泽下不相交合睽异之象其占小事吉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卷九 第 36a 页 WYG0023-0672a.png
 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矣所以为睽君子观睽之象
 于大同之中知其所当异也夫圣贤处世在天理之
 常莫不大同于世俗之所同者则有时而独异盖于
 秉彝则同矣于世俗之失则异也不能大同者乱常
 悖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
 而能异耳中庸曰和而不流是也洪氏曰同于理而
 其事异同于治而其政异同其所可同不同其所不
 可同君子之睽也孔子于彖传言睽中有合所以济
卷九 第 36b 页 WYG0023-0672b.png
 睽也于象传言同中有异所以用睽也文公曰伯夷
 柳下惠伊尹三子所趣不同而其归则一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辟咎也
 处睽之初固当合君子以免悔尤不可绝小人以招
 咎也与君子同行者处睽之正经与小人不相绝者
 处睽之大权初九当睽乖之初刚动而无位居下而
 无应固疑有悔其道不能以自行则疑有丧马之象
卷九 第 37a 页 WYG0023-0672c.png
 然睽离之时同志者相亲同难者相谋同道者相合
 以初之刚应四之刚是虽在下独立不能有行而在
 上有应则有以辅其行矣是其悔之所以亡丧马勿
 逐而自复之象也然世之所以睽者以小人众而成
 睽使君子众而小人寡则又何睽初九居睽之初以
 位则下以应则孤我之势犹微小人之势犹盛苟不
 量力度势而遽有绝小人之意则害己者众何以禦
 之谤已之来何以违之为初九谋当广闳度量以容
卷九 第 37b 页 WYG0023-0672d.png
 接之虽不与之相通以私情亦不失之狭隘使其可
 化耶则革奸宄为忠良变仇敌为腹心可也使其不
 可化耶宽和无以怒强暴沈晦无以招祸患亦无咎
 也昔者孔子能合颜闵同志之贤而不避阳货道路
 之见孟子能合乐正万章之徒而不避王驩朝暮之
 见亦此意也象曰以避咎也睽离之时见恶人所以
 免避怨咎也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或曰皋夔同德
 岂可通四凶周召同朝岂可通管蔡曰初九之见恶
卷九 第 38a 页 WYG0023-0673a.png
 人岂谄媚以附奸容悦以窃位揖逊之礼不忘于交
 际之境宽弘之量足以藏垢而纳污礼从宜使从俗
 不得不然君子所为亦如此耳文公曰睽之诸爻多
 说先异而后同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巷者委曲之涂非邪僻由径也遇者逢遇之谓非枉
 道诡遇也在睽乖之时阴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
 失之意胜二以刚中之德在下上应六五之君道合
卷九 第 38b 页 WYG0023-0673b.png
 则志行成济睽之功然当睽之时须至诚以感动之
 以善道宛转将顺其美以觊其合故曰遇主于巷如
 此则无咎夫得君于治世易得君于乱世难直情而
 不失道者易委曲而不失道者难卫鞅以景监而遇
 吕不韦以美姬而遇悖理伤道遗臭万世皆委曲相
 求之失道也今九二遇主于巷不失道而无咎者何
 哉以二之遇也非逢迎以求合非屈道以伸身其委
 曲之中不外乎中正之道也伊尹当夏桀之世而五
卷九 第 39a 页 WYG0023-0673c.png
 就汤太公当商纣之世而遇文王非委曲之涂欤然
 二公辅佐之功后世不见有咎者以其委曲之中未
 尝离乎道也若夫委曲相从而枉尺直寻不能逃君
 子之讥踰墙相从其取贱于国人者又不知其何如
 也象曰未失道也睽乖之中而未尝失道非君子不
 能也孟子于战国之时杨墨塞路仪秦纵横因齐王
 之好色也亦对以太王好色之说好货也亦对以公刘
 好货之说好勇也亦对以文武好勇之说此委曲宛
卷九 第 39b 页 WYG0023-0673d.png
 转以觊其遇合者然也比遇主于巷何失道之有商
 鞅之说秦帝不入则王王不入则霸此虽有遇合失
 道多矣能无咎乎杨氏曰九二刚正之大臣遇六五
 宽柔之明主宜其君臣相得而止曰无咎者何也有
 三不幸也当睽之时一也主弱二也诸爻皆睽而寡
 助三也其平王晋文侯之事乎此所谓小事吉也不
 然高宗得一傅说武宗得一德裕无失而已乎未失
 道路也必相得而不相失也
卷九 第 40a 页 WYG0023-0674a.png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
 夫睽异之世人情之难合久矣我欲倡明道学而遵
 乎义理彼乃耽惑异端趍赴功利我欲存心养性而
 规矩礼法彼乃纵情荡性而斁伦败俗我欲诚实相
 孚而入乎圣贤彼乃奸宄相尚而妒贤嫉能甚矣合
 睽之难也六三当睽离之时以阴柔之体而介乎二
卷九 第 40b 页 WYG0023-0674b.png
 阳之间远求上九之应将进而求合则后为九二之
 牵制如车舆之曳于后也前有九四之阻遏如牛之
 执掣于前也一行之间后有挽者前有禦者况上九
 方怀见豕负涂之惑方怀载鬼一车之疑方怀张弧
 相向之怒其心迹不能自明是其上之于三又有髡
 首截鼻之伤于此时也三之欲求正应甚矣其难也
 虽然天地久闭忽泰则通人情久睽忽通则合三之
 于上正应当合始为二阳所厄是无初也终必得合
卷九 第 41a 页 WYG0023-0674c.png
 是有终也象曰位不当也又曰遇刚也始之睽乖者
 以其柔之居刚位不正也终之能合者以柔应以正
 也吁黄泉之誓母子之睽也至于其乐泄泄则天合
 之正者本不可以终睽阋墙之变兄弟之睽也至于
 外禦其侮则天合之正者本不可以终睽昔者舜之
 睽也父顽母嚚象傲然克谐之孝既至底豫之效亦
 至有庳之封既闻亲爱之效亦闻则是正理不可以
 终睽也信矣睽之诸爻大抵始睽而终合以睽者合
卷九 第 41b 页 WYG0023-0674d.png
 之本如使本合则非睽矣程氏曰三力进犯四故遭
 天劓重伤也横渠曰乘刚遇敌舆卫皆困杨氏曰无
 故而合者无故而离本合而偶离者其终必有所遇
 三之与上本合而偶离者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九四睽时处不当位介二阴之间五应二三应上四
 独无应在睽而又孤故曰睽孤初九守正不援乎上
 处睽之至善者也谓之元夫可谓善士也四与初同
卷九 第 42a 页 WYG0023-0675a.png
 德相遇是遇元夫也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则可合睽
 又怀危厉之心乃得无咎夫君子处睽孤之时不贵
 于苟合必合于善士可也善士不可徒合必交之以
 诚心可也诚意不可以不尽必存之以戒心可也故
 萧望之与周堪张猛可谓同德相信矣而不知戒朋
 党之祸褚遂良与长孙韩瑗可谓同德相信矣而不
 知避则天之难其焉能免无咎之累象曰志行也谓
 必有孚知厉然后其志得行也昔狄仁杰以一身徇
卷九 第 42b 页 WYG0023-0675b.png
 唐非孤立于睽离之世乎荐一柬之而五柬之合与
 仁杰而使周复为唐仁杰之志行矣岂惟无咎又何
 厉焉童溪曰在四则目初曰元夫贵初也在初则目
 四为恶人愧四也此易奖善嫉恶之微旨四之厄三
 非恶人而何程氏曰君子以阳刚之才至诚相辅何
 所不济唯有君则能行其志尔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噬肤噬齧其肌肤言易入也厥宗指二也六五以阴
卷九 第 43a 页 WYG0023-0675c.png
 居阳本当有悔居中而下应九二之贤以辅翼之故
 悔亡与九二合如噬肤之易合复何过咎之有以周
 成之幼稚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
 之势盖由任圣贤之辅而周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
 也象曰往有庆也言不徒悔亡而往复无咎而有庆
 也虽然噬嗑之六二以中正用刑故用刑以去间如
 噬肤之易合睽之六五以柔中而应二故得贤而去
 间亦如噬肤之易合也
卷九 第 43b 页 WYG0023-0675d.png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极也在离之
 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咈戾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
 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上九有六三之正应本不
 孤而其才性如此实自取睽孤也故始之于六三见
 之如豕负涂恶其污也见之如载鬼一车以无为有
 怪之甚也张弧射之怒之极也上六睽乖之极疑心
卷九 第 44a 页 WYG0023-0676a.png
 群起而不可解者未有若此之甚然三之所处者正
 理失道既极则必反正理上之于三始疑而终合后
 脱之弧疑心释焉匪寇婚媾知其非寇而实亲也往
 遇雨则吉彼此之和合如阴阳畅而成雨夫上九始
 而是人也终而是人也其于六三何其前疑后信之
 不同如此耶盖疑心之蔽真心之晦也人欲之梏天
 理之微也凡物之逆其天者其终必还譬之物焉动
 者水之天止者土之天浮者羽之天沈者石之天一
卷九 第 44b 页 WYG0023-0676b.png
 逆其天水可壅而止土可垦而动羽可积而沈石可
 载而浮迨夫壅者穷则水动之天自若垦者穷则土
 止之天自若不积之则羽还其天而浮不载之则石
 还其天而沈有限之人力焉能胜无穷之天理哉上
 九于六三群疑者非天也睽极刚过其始之疑正应
 而若有污秽者特其天之未定耳及其疑既释相亲
 相合则天理之定也象曰群疑亡也始睽而终合无
 所疑也又曰三以说体而疑于人上以明极而疑人
卷九 第 45a 页 WYG0023-0676c.png
 三以柔顺而恶于人上以刚恶而恶人三之睽其咎
 在人上之睽其咎在已为六三则当顺理而安行为
 上九则当克己而复礼为六三则当知几而固守为
 上九则当迁善而改过上下交尽其责回睽乖之风
 于和合之域夫何难焉守道复性者其鉴于兹杨氏
 曰过于明故过于疑过于疑故无所往而不疑然惟
 天下之至明为能生天下之至疑非天下之至明亦
 不能释天下之至疑当上九之始疑于三似唐德宗
卷九 第 45b 页 WYG0023-0676d.png
 之于萧复姜公辅及其疑之亡也又似成王于周公
 要之皆不及昭帝之于霍光先主之于孔明也
卷九 第 46a 页 WYG0023-0677a.png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彖曰蹇难也险在
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
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蹇之时用大矣哉
 蹇者险阻之义故为蹇难处蹇之事有三所以行之者
 二趍平易避险阻亲大德此三者处蹇之事也守正
 志行正道此二者所以行乎三者之间也大凡人之
卷九 第 46b 页 WYG0023-0677b.png
 遇险难非蹈履实地趍就乐土则不足以济蹇非出
 险而往知难而退则不足以济蹇非亲大德之臣以
 辅其治亲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则不足以济蹇然平
 易固当趍苟失其正则有趍利以便已私者矣险阻
 固当远苟失其正则有辞难而害义者矣大德固当
 亲苟失其正则有自任私意而不能与同志者矣且
 蹇之时以卦名言犹足之不能进行之难也以序卦
 言睽必有难而受之以蹇以卦象言坎水在上为前
卷九 第 47a 页 WYG0023-0677c.png
 有险陷艮山在下为后有阻峻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阻
 在后而止不能退也皆为蹇义西南坤方坤体顺而易东
 北艮方艮体止而峻蹇难之时处顺易则难可纾止险峻
 则难益甚故利西南不利东北蹇难之时必有圣贤之人
 则能济天下之难故利见大人济难者必以大正之道而
 坚固其守行乎三者之间故贞则吉也彖曰蹇难也险在
 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此以卦德释卦名义程氏曰蹇
 难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五与二外皆以往为失
卷九 第 47b 页 WYG0023-0677d.png
 来为得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此
 以卦变四五相易言济蹇之道卦变本自临来历九
 变而为小过小过一变而为蹇四阳上往于五而得
 中道可以济难四之一阳不可退入于艮体而入于
 险难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此指二五言济蹇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二四阴位也而柔居之三五阳位也
 而刚居之当位而正也初六虽以阴居阳而处下亦
 阴之正也此必以正道然后能正身以正四国也蹇
卷九 第 48a 页 WYG0023-0678a.png
 之时用大矣哉赞其用之大也蹇之时非小难之时
 蹇之人非小才小知小德之所可用故曰时用大矣
 哉此卦其变为睽卦其象坎险艮阻蹇难之象其占
 利贞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山上有水阻险而不行蹇难之象君子之德有推之
 而不行者必反身而修之使可推而行孟子曰爱人
 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卷九 第 48b 页 WYG0023-0678b.png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所以济蹇也困心衡虑皆所
 以为进德之助贫贱忧戚皆所以为成德之资艮为
 躬而在内卦有反身之象坎为矫揉有修德之象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来者对待之辞上进则为往不进则为来六居蹇之
 初阴柔无援往进则益入于蹇止而不进则有见几
 知时之美誉来则有誉也夫君子之学为已而已非
 为人也时乎可进则往而沃君心安社稷利生民亦
卷九 第 49a 页 WYG0023-0678c.png
 为己也时乎可退则来而守志节远声势安分义亦
 为己也苟有一毫求名誉之心是为人也今初六以
 往为蹇以来为誉得无近于求名而为人乎曰君子
 之出处本非为名而设而出处之有其道则出处之
 有誉亦自然之理也君子之见几知时本非为名计
 也苟有见几知时之实则有见几知时之誉亦自然
 之理也况天下之理不过行止两端而已其行也为
 非则来而止也为是其进也为失则其退也为得矣
卷九 第 49b 页 WYG0023-0678d.png
 初六君子固未尝有干誉之心然在我知几而来无
 取辱之事则闻望昭著亦理之自然耳象曰宜待也
 宜待时可往而后往也专城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固非君子之容心切切而逃名恐恐而避荣亦非君
 子之所容心也故德业未著而畏人知则可有其实
 而必欲避其名则不可君子之论惟其中而已矣杨
 氏曰初逢难之始宜静退以待时之平而已获誉于
 乱世不若无誉之安也
卷九 第 50a 页 WYG0023-0679a.png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二以中正柔顺上应九五为君所任故曰王臣九五
 在大蹇之中二阴柔之才岂能胜其任故为蹇蹇
 然二之蹇蹇而求济非为身故也圣人取其志义而
 谓无尤所以劝忠荩也夫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子
 不与父同难则为不孝臣不与君同难则为不忠臣
 之蹇蹇而赴君之难者岂曰为一身之故盖以不如
 是则无以尽吾心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彝之懿吾
卷九 第 50b 页 WYG0023-0679b.png
 不敢不尽其道耳自小人之心言之其偷生以全首
 领者固不足道间有赴君之难其本心不免有希君
 要宠之心是亦私而已耳若谓天经地义安知其果
 能终不叛去也昔者周天子蒙尘于外晋文纳王似
 亦能济君于难然其处心乃在于伯诸侯秦人方罹
 荆难而王剪伐楚似亦能解国之难然其立心乃在
 于富田宅呜呼是诚何心哉象曰终无尤也唯其非
 为身之故所以终无尤也虽然人臣敢死亦有为公
卷九 第 51a 页 WYG0023-0679c.png
 而死者亦有为私而死者比干之谏而死子路之为
 义而死皆出于公谓之匪躬之故可也狼瞫之死敌
 师意则在于愧先轸不明之过荀息之死奚齐意则
 私于献公不正之托是皆出于私谓之匪躬之故可
 乎呜呼非克己复礼之君子安知匪躬之大义欤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九三当位与上为应上柔无位不足与济难故曰往
 蹇来归于内反就二阴得其所安阳者阴所宗处蹇
卷九 第 51b 页 WYG0023-0679d.png
 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也夫日往则月来此天象之
 大经也当来而往则天象紊其经寒往则暑来此天
 时之大序也当来而往则天时失其序君子之在当
 世进退周旋行止动静莫不各有当止之理时当往
 进止乎往进之理可也时当来反止乎来反之理可
 也诗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曰绵蛮黄鸟止于丘
 隅曾谓九三为艮体之主而不知止乎此九三为艮
 之主而得止之义故不往入于坎险而来就于二阴
卷九 第 52a 页 WYG0023-0680a.png
 得其所安一来一往自当然之外无容心也象曰内
 喜之也二阴附阳而喜慕之是反而得其所也杨氏
 曰三与上为应而上六阴柔不能主三以共济此陈
 蕃劝窦武速断大计而武不从之事也二子往而不
 反其济否何如也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六四近君往从乎五阴柔不足以济五之蹇惟下连
 九三之牵引以进初二附三亦相连合力以进乃克
卷九 第 52b 页 WYG0023-0680b.png
 有济夫蹇难之世非合力固无以济也然石显在中
 书下合五鹿诸葛之徒而不能免斯民之议王凤握
 大柄下连杜钦谷永之徒而终于立祸乱之基牛僧
 孺居唐朝下连皇甫湜李宗闵之徒而终于召朋党
 之变居大臣之位而下合同类得无近于立党以孤
 人主之势而得罪于名教耶曰非此之谓也彼之与
 众合者以邪合也此之与众合者以正合也植私党
 以窃国宠结私交以固权位彼之所以连众心者然
卷九 第 53a 页 WYG0023-0680c.png
 也招同志以济国难合正人以宽主忧此吾之所谓
 来连也彼以邪合召蹇之祸此以正合处蹇之道也
 六四所谓往蹇来连夫子释之曰当位实也是谓正
 位而得正道之实其来连之有其道也杨氏曰往则
 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得位履正
 当其本实虽遇于难非妄所招也杨氏曰此公果与
 郈孙接连以伐季氏而昭公出训与注接连以去宦
 寺而唐室乱之事也可轻往乎
卷九 第 53b 页 WYG0023-0680d.png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大蹇者非常之蹇九五处尊位而居蹇之中所以为
 大蹇所谓遗大投艰于朕身人君当此之时须集群
 策用群力乃可济也故利于朋助之来或曰九五刚
 健中正固无召难之理而天下之难有适遭其时者
 亦圣贤之所不免也文王之圣而蒙大难宣王之贤
 而遇灾岂非君之大难乎然德如文王则庶民子来
 德如宣王则徐方来庭亦必然之理也若夫奉天之
卷九 第 54a 页 WYG0023-0681a.png
 难至尊犯险蹇可谓大矣当时贤人戮力效忠扶持
 者辇复于故都祀唐配天倘非从陆宣公之言而有
 德音之宣布则人心之朋来亦未知其何如也以德
 宗之言难而动天下之来助者如此况不为德宗者
 也象曰以中节也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有中正之
 德也程氏曰自古圣王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
 之臣以为之助汤武得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
 之臣而能济大难者刘禅之于孔明唐肃宗之郭子
卷九 第 54b 页 WYG0023-0681b.png
 仪德宗之李晟是也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
 大难者汉李固王允晋周顗王遵之徒是也此臣贤
 于君则辅君以所不能臣不及君则赞助之而已矣
 不能成大功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蹇无常蹇蹇极则解上六居蹇之终处险之极往则
 入于蹇来则比近阳刚正大光明得君行道故其吉
卷九 第 55a 页 WYG0023-0681c.png
 在于利见大人昔孔子穷于春秋而大业不成孟子
 厄于战国而大道不行以世无大德之君可以利见
 耳象曰志在内也以其志在应三而从五也曰以从
 贵也以其从九五之贵也或曰在五不言济蹇之功
 而上六利见之何也曰五居坎险无刚阳之臣故无
 济蹇之义上六蹇之极有出险之时而见大德之人
 则能济于蹇故为利也程氏曰硕大也宽裕之称来
 则宽大其蹇纾矣纾则吉也朱子曰守而不进则为
卷九 第 55b 页 WYG0023-0681d.png
 来程传之说是上六往蹇来硕只是蹇极有济之理
 既是不往唯守于蹇则必须见九五之大人与共济
 蹇而有硕大之功也
 
 
 
 
 周易衍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