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23-06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衍义卷七      元 胡震 撰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
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
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莫大于天而在山中艮在上而止乾于下皆蕴畜至
 大之象也在人为学术道德充积于内乃所畜之大
卷七 第 1b 页 WYG0023-0600b.png
 也蕴畜之大而利于贞正则已德无偏斯能礼贤而
 使之不以家食为吉以共天禄然后合共治之才以
 济天下之难故利涉大川夫圣人之笃实乃为招徕
 群材之本乃为经济群方之辅大畜所以利贞者以
 其心会众理之善不出乎四端五常之正道心涵万
 古之秘不越乎五帝三王之正学异端曲学不接心
 术邪诐论说不留聪明其畜德如此其正也由是怀
 仁义以接其臣贤者皆有愿立于王朝之心用礼乐
卷七 第 2a 页 WYG0023-0601a.png
 以遇其臣贤者皆有国尔忘家之念有德则足以亲
 贤有贤则足以济世其抱负经术者可以谋主断国
 其居公辅者可以论道经邦其负勇敢智略者可以戡
 定祸乱民生之艰危此其安之世路之崄巇此其拯
 之济天下之难有如涉川之利则天下之有溺者谁
 哉故君道清明人欲净尽乃可以合天下之贤宠光
 百辟参合众志乃可以维持世道之变彖曰大畜刚
 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此以卦德释卦名也乾体刚
卷七 第 2b 页 WYG0023-0601b.png
 健艮体笃实人之才刚健笃实则所畜能大充实而
 有辉光畜之不已则其德日新也此卦之所以为大
 畜曰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以卦变卦体释利
 贞之辞也以卦变言则卦自需来九自五而上是为
 刚上以卦体则一刚居上六五尊而尚之是谓尚贤
 以卦德则乾健于内艮止于外以艮之止止乾之健
 凡此皆大正之德也止乎健与尚贤非大正则不能
 曰不家食吉养贤也谓六五尚贤不以其家而私其
卷七 第 3a 页 WYG0023-0601c.png
 食必与贤而共天禄以养之此亦以卦体言也艮刚
 畜乾有养贤之象尚贤以上九一阳言养贤以乾三
 阳言曰利涉大川应乎天也谓六五正应乾之九二
 而有应天之象能应乎天则艰险何不济之有此亦
 以卦体言也程氏曰道德充积于内宜在上位享天禄施为于天
 下则天下之吉也若穷而食于家道之否也故不家食吉所畜既
 大宜施于时以济艰险乃大畜之用故利涉大川杨氏曰臣止君
 以不为不若止君以耻为故大畜利贞正身则可以正君以五上
卷七 第 3b 页 WYG0023-0601d.png
 二位言为君尚臣以艮乾之体言为臣止君臣能止其君之不
 为不善有大人正已之德而潜格其非心也故曰能
 止健大正也袖中之鸷耻魏徵之见苑中之游畏韩
 休之闻夫岂特面折禽荒章交盘游哉不然三归之
 卿能禁六嬖之霸贪污之宰能杜穷奢之主乎利贞
 臣能贤也不家食吉君用贤也刚健笃实辉光君德
 至此者尚贤故也童溪曰为人君不必求之天求之
 贤者则贤者即天也此卦其变为萃卦其象山畜天
卷七 第 4a 页 WYG0023-0602a.png
 有大畜之象其占利贞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不必实有是事也所以象一心方寸之微
 而蕴畜万理为至大也君子体此多闻古昔之嘉言
 而会训辞于一心所以畜成其德也多见古昔之善
 行而会事为于一心亦所以畜成其德也万古之得
 失自我体之百圣之道统自我传之畜德之大如此
 则涵养人才康济天下皆此德而推之耳童溪曰考
卷七 第 4b 页 WYG0023-0602b.png
 其迹以观其用察其言以求其心而古人之所以为
 古人者皆在我矣夫德固我有也然我心之所同然
 者古人先得之即其所先得者而以畜成吾德则其
 所畜不亦大乎故曰性无内外也道无古今也
初九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大畜艮止畜乾故乾之三爻皆取被止为义艮之三
 爻皆取止之为义初以阳刚又健体而居下必上进
 者也初与四为应是为四所畜者以初之无位在下
卷七 第 5a 页 WYG0023-0602c.png
 而四以有位在上而止之其势不同进则有危厉也
 以初之刚正在下而四以阴柔在上而止之其志不
 同进则有危厉也故利在已而不进夫君子之行止
 随其所在而不同有位而避难是临难而苟免也是
 偷生以全躯也是徇家而忘国也是不能杀身以成
 仁也若其在下而无位则危邦不入可也冒危而入
 不可也俭德避难可也耀德而不知避不可也故飞
 廉止贤则二老宜止于海滨矣不然徒以取剖心之
卷七 第 5b 页 WYG0023-0602d.png
 祸斯高止贤则四皓宜止于商山矣不然徒取夷族
 之祸小人在上君子在下吾道不可以有行此大畜
 初九往之有厉不若止之无厉也象曰不犯灾也谓
 上方止我不可犯灾而进也虽然不特君子受畜于
 小人为然高帝白登之役危而宜止也太宗辽东之
 师危而宜止也杨氏曰臣止君在初君受止亦在初
 舜禹以益之一言而班征苗之师受止而能已之也
 符坚以举国之谏而不回伐晋之役犯灾也白云曰
卷七 第 6a 页 WYG0023-0603a.png
 知危之为利者盖以危而修德则无犯灾之理反所
 以为己之利也古之人以晏安为酖毒则有厉为己
 利明矣畜德之畜盖有出于勉强知之而未必好之
 者故因其有厉而畜其德也利己者非若利吾身之
 利盖诚利于治己也
九二舆脱輹象曰舆脱輹中无尤也
 舆所以行者也輹者车之轴舆脱其轴则止而不行
 矣九二居中得正刚健在下为六五之君所畜止势
卷七 第 6b 页 WYG0023-0603b.png
 不可行也处得中道动不失时止而不进如车脱輹
 而不行则无过尤也夫君子之行藏视人君之用舍
 古之君子有行可之仕见其道之可行而进耳有际
 可之仕则见其致敬有礼而进耳有公养之仕则见
 其育才之礼而进耳使上之人有从谏如流之美有
 好善无厌之诚则君子固可以有行今以君而止已
 之进则视臣如犬马有豢养而已耳视臣如草芥有
 践蹈而已耳虽责难于君而君不答其恭陈善闭邪
卷七 第 7a 页 WYG0023-0603c.png
 而君不知其敬尚何行乎哉是宜如车之轴缚而不
 行也象曰中无尤也谓二之刚中无过尤也中者时
 措之宜也媚时以干进非中也枉道以奔趋非中也
 非其招而往非中也无其时而欲行其道亦非中也
 二之刚而得中其行其止固有道矣朱氏曰初刚正
 也二刚中也四五柔也柔能畜刚刚知其不可犯而
 安之时也气贯三军者或屈于宾赞之仪才力盖世
 者或听于委裘之命故曰大畜时也
卷七 第 7b 页 WYG0023-0603d.png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
往上合志也
 三以阳居健极上以阳居初极极而通达无碍之时
 也又皆阳爻故不相畜而俱进有良马逐之象然过
 刚锐进故戒以利艰贞日闲舆卫宜艰难其事而由
 贞正之道舆者用行之物卫者所以自防日日常闲
 习其车舆与其防卫则利有攸往与上合志进而得
 行其道也夫可以进者势也谨而后进者道也得其
卷七 第 8a 页 WYG0023-0604a.png
 势而不失其道此畜极之所以通欤大畜九三以在
 时言之上以同道进前无禦之者下以同体进下无
 挽之者与上九驰逐而并进其驈皇之斯臧欤其骓
 駓之斯才欤其驒骆之斯作欤以在已言之必慄慄
 然如陨渊之戒兢兢然如履霜之惧居正而不移固
 守而不失闲习其车舆而防覆辙之忧闲习其防卫
 而严藩身之具则内不失已外不失辅其利有攸往
 宜也象曰上合志也谓其与上九同为阳刚同志上
卷七 第 8b 页 WYG0023-0604b.png
 进所以利有攸往也因是推之与上同志者其道可
 行与上异志者其道可止初与四之志不合则厉而
 利已二与五之志不合则舆而脱輹三与上同志则
 利有攸往是知吾道之行必上下交而其志同斯可
 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

 童者未角之称牿施横木于牛角以防其触诗所谓
卷七 第 9a 页 WYG0023-0604c.png
 楅衡是也童牛初九之象牿牛在幼止恶在微六四
 居大臣之位当止健之任及初九阳之微而止之则
 大吉而有喜夫人心之不善兆朕者易遏暴白者难
 制未发者易禁已发者难胜君心之不善绳愆紏谬格
 其非心于未形可也陈善闭邪防其邪心于未著可
 也若夫扣墀折槛牵裾还笏所拂亦大矣民心之不
 善渐仁摩义止之于欲心未发之始可也道政齐礼
 止之于纵心未形之初可也若夫严刑峻法刻额刖
卷七 第 9b 页 WYG0023-0604d.png
 足所伤亦多矣程氏曰大臣之位上止畜人君之邪
 心下止畜天下之恶人于未发之前而止之大善而
 吉也象曰有喜也谓六四正君畜民之善为可喜也
 虽然斯道也不特施之人为然反之吾身亦当如此
 古之君子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相在
 尔室不愧屋漏治己而后治人此又先后之序也此
 爻与学记禁于未发之谓豫意同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23-0605a.png
 豕去势曰豮盖牡豕曰豭攻其特而去之曰豮阳已
 进而止之不若初之易也六五以柔居中而正当尊
 位止畜天下之邪恶以亿兆之众发其邪欲之心人
 君欲以力制之虽严刑峻法不能胜也譬之豕焉豕
 刚躁之物而牙为猛利若强制其牙则用力劳而不
 能止其躁猛虽絷之维之不能使之变也若豮去其
 势则牙虽存而刚躁自止其用如此所以吉也夫小
 人之为恶必窃威福之柄后能行其喜怒必得爵禄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23-0605b.png
 之柄后能肆其操切苟无其势虽恶何为故势也者
 小人为恶之具也人君止恶去其为恶之具则改叔
 段之不义去其百雉之城则虽欲据国得乎州吁之
 安忍废其一军之权则虽欲篡国得乎意如之强横收
 其立舍中军之柄则虽欲拒君得乎虑韩信之将叛
 则夺其齐壁之军虑武三思之害正则黜其司空之
 职虑林甫之妨贤则去其国公之位此皆去小人之
 势所谓豮豕之牙而吉也虞帝使吏以制象象之势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23-0605c.png
 则无能暴庳矣汉武推恩以分赵晋之势则无能叛
 大汉矣此豕蹢躅而无能为者以其无势也小人之
 忿欲而无能为者亦以其无势也象曰有庆也谓止
 小人为恶之势而福庆及于天下也虽然使人之不
 能为不善不若使人之不欲为不善故语曰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于此见制之于外不若感之于内也杨氏曰豕牙
 伤物而性躁欲求其牙之不伤不若使其躁欲之不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23-0605d.png
 萌豮其躁欲之原则消其伤制之具矣尧以心惟危
 故逸乐慢游之过绝汤以礼制心故声色货利之念
 消此豮豕之牙之义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小畜畜之小故极而成大畜畜之大故极而散畜极
 而通又阳性上进豁达无碍何天之衢亨何其通达
 之甚也夫大畜之卦本君子被止之时也初之利己
 为四所止也二之脱輹为五所止也至于上九见其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23-0606a.png
 行而不见其止则见斯道之正大不至于终不行也
 大明之入于地中有时而晦也出自𤾉谷能终不明
 乎震雷之蛰于隆冬有时而收声也壮于天上能终
 不鸣乎吾道之畜于小人者有时而不行也数穷理
 反能终不行乎象曰道大行也畜极之际而斯道大
 行则始焉之畜止不足以遏其终之亨通也昔者周
 公遭流言之变居东三年小人有时而能畜之也六
 典之书终于措世太平其道何至于终不行乎夫子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23-0606b.png
 遭女乐之沮而卷道洙泗此小人有时而能畜之也
 六经之书终垂教万世其道又何至于终不行也止
 恶而不止善大畜之义也畜道至此则贤路亨矣然
 自非小人之门塞则天衢安得而亨欤汉人有言开
 众正之路杜群枉之门大畜上九是也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23-0606c.png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
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
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颐者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人之养
 生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颐之道以正为本得
 正则吉观颐观其所养之道而养德之事也自求口
 实观其所养之术而养身之事也养德者固当主于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23-0606d.png
 正而养身者尤当主于正人惟一心不可不重用之
 也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
 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所贵乎君子之养德者当养之
 以正而已育以童子之蒙养其正也恬以圣门之愚
 养其正也保以夜气之清养其止也达观诸颐而得
 其所养之正理则言必正言行必正行道必正道德
 必正德所讲明者三王之正学所排斥者杨墨佛老
 之异端如孟子之浩然之气塞乎天地如夫子之不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23-0607a.png
 惑不忧不惧是也达观诸颐而得其所养之正术则
 不以小害大而刍豢之是悦不以贱害贵而膏梁之
 是恣一介不取而万钟之禄非所计天爵是贵而人
 爵之美不屑就如孟子之辞万钟夫子之疏食饮水
 皆正也程氏曰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
 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已及物以养人也颐之
 道以正则吉也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
 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上覆下承众口森然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23-0607b.png
 卦之所以为颐上止下动卦之用也皆颊齿饮食之
 象所养谓所养之人与养之之道自求口实谓其自
 求养身之道皆以正则吉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
 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天地造化养育万物各得
 其宜者亦正而已矣圣人养育万民不偏爱人唯养
 贤之为先务所养之贤正则万民均得其所养尧以
 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者是也夫
 子推颐之道又言天地圣人之所养以赞其大圣人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23-0607c.png
 之心其与天地之心亦一正而已耳万物之生以养
 时为大故曰颐之时大矣哉此卦其变为大过卦其
 象上下二阳唇口之象中四阴齿之象有饮食之道
 其占利于贞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以二体言之雷震于山之下山之生物皆动其根荄
 发其萌芽为养之象以上下之义言之艮止而震动
 上止不动颐颔之象以卦形言上下二阳中含四阴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23-0607d.png
 外实中虚颐口之象口所以养身也君子观象体之
 于身谨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在身为言
 语于天下凡命令教政之出于身者皆是慎之则必
 当而无失在身为饮食于天下凡货资财用养于人
 者皆是节之则适宜而无失推养身之道养德养天
 下莫不然也慎节主静艮之象也言语饮食主动震
 之象也洪氏曰言语声也声莫如雷饮食以养物养
 物莫如山雷在山有止而不尽之义故取慎节之象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23-0608a.png
 言语饮食由颐出入者也如雷之动以慎其所出则
 德有其养矣如山之止而节其所入则体有其养矣
 所以用颐也大象以自养为义卦辞兼养人为义养
 人必先自养也杨氏曰慎言非默当其可则谏死不
 羡括囊节食非矫当其不可则采薇不羡林肉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

 龟能咽息不食灵龟谓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于外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23-0608b.png
 也朵垂动也人见食而动颐垂涎之象初九阳体刚
 正其才智足以养正者也上应于六四不能自守志
 在上行悦于阴柔而动于欲朵颐而求养于人凶之
 道也丧已德而徇外物物失所养也夫体有小大舍
 其大则以小害大矣体有贵贱舍其贵则以贱害贵
 矣刚果之德本子路之灵龟也乃舍之而食卫辄之
 爵禄善信之德本乐正子之灵龟也乃舍之而从子
 敖之哺啜刚明之德本初九之灵龟也乃舍之而羡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23-0608c.png
 六四之阴柔诚可惜也夫龟物之至灵者也探赜索
 隐莫如龟钩深致远莫如龟至诚前知莫如龟人为
 万物之灵其一心之虚灵不昩即胸中之灵龟也以
 统体而推一心之灵则仁义礼智全体洞然光明昭
 澈毫发不差此心自有此灵也初九乃舍其灵龟动
 于物欲而垂焉夫是以有悖性之凶以发见而推一
 心之灵则有所矜而恻隐有所耻而羞恶有所遇而
 辞逊有所别而是非触之则觉感之则通此心自有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23-0608d.png
 此灵龟也初九乃舍其灵龟动于物欲而垂颐焉夫
 是以有任情之凶以大用而推一心之灵遇父子则
 有亲遇君臣则有义遇夫妇则有恩遇长幼则有序
 遇朋友则有信虚灵知觉随遇著见此心自有此灵
 龟也初九乃舍其灵龟动于物欲而垂其颐焉夫是
 以有斁伦之凶舍尔灵龟则自丧其在内者矣观我
 朵颐则妄求其在外者象曰亦不足贵也谓其悦阴
 而志动虽有刚健明智之才终必自失故其才亦不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23-0609a.png
 足贵也子夏之悦纷华子贡之炫裘马几足贵欤朱
 子曰龟以静为养朵颐以动为养舍尔灵龟而观我
 朵颐失其静养之道而溺于动养之欲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女不能自处必从男阴不能独立必从阳二阴柔不
 能自养待养于人者也天子养天下诸侯养一国臣
 食君上之禄民赖司牧之养皆以上养下理之正也
 二不能自养反下求于初求养于阳刚则为颠倒颠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23-0609b.png
 则违拂经常不可行也丘在外而高者上九是也若
 求养于丘上非道妄动往必有凶夫人生天地间有
 是形气有是性命未有无所养而自全者然才之足
 以自养者固无待于人力之不能自养者又不可妄
 求诸人重耳之乞食于野人适足以招块土之辱以
 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仲子又几于废人伦此资养
 于下而不以其道也冉求之干禄于季氏适足以招
 鸣鼓之攻而士之托诸侯孟子固以为非礼资养上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23-0609c.png
 而不以其道也初之与二以势分言则高下易位而
 违其常理以应与言则亲比失正而违其常理此颠
 颐之所以拂经也初与上既非其类妄往求之必招
 嘑尔而与之之悔必招蹴尔与之之羞必招贪婪饕
 餮之祸此于丘颐之所以凶也象曰行失类也即征
 凶之失类可以知拂经之失类矣二之颠颐与四同
 拂经与五同而吉凶异者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
 二动体故颠拂而凶四五静体故虽颠拂亦吉震三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23-0609d.png
 爻凶艮三爻吉杨氏曰六二中人之资君子小人杂
 也善与贵两从而不择下与上两比而不应故失其
 类也其猖狂妄行陷于非辟而不自反者所以凶也
 吴起始师曾子卒弃其母而求仕李斯始师荀卿卒
 弃其学以灭宗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悖也
 颐之道唯正则吉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处动之极不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23-0610a.png
 知自养而躁于求养是违于颐之正道所以凶也十数
 之终十年勿用谓终不可用无所往而利也拂经尚
 庶几拂颐不可也夫颐养之得其正道则终至于成
 已颐养之失其正道则终至于丧已颐之六三以阴
 柔则不能不屈于人欲以中正则不能自绝于偏党
 以躁动则不能介然而自守有此三者是以有拂贞
 之凶一节之亏没齿遗恨数之已穷终身玷辱道之
 既悖而身之终废是可惧也李陵食匈奴之粟悖正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23-0610b.png
 道以为养终其身污于外夷扬雄食王莽之禄悖正
 道以为养终其身辱于篡贼吁六三之身其终废已
 乎象曰道大悖也所谓悖道盖指其拂经而言耳横
 渠曰履邪好动系悦于上不但拂经而已害颐之正
 莫甚焉故凶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
上施光也
 六四居近君大臣之位与初九阳刚之贤为应是能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23-0610c.png
 下下以求养德之辅以上养下为顺今反求下之养
 颠倒也故曰颠颐曰吉者以初九应之也又必虎视
 眈眈肃其威仪以养其外其欲逐逐去其私意以养
 其内斯可以颠颐而无咎夫颐养之道不取诸人则
 无以辅观颐之善不正诸已则无以免拂颐之过六
 四所谓颠颐吉者以初九之崇论宏议足以为吾之
 师片善寸长足以为吾之资刚明正大足以为吾之
 辅虽颠而吉也以虎视眈眈言则四能正其衣冠尊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23-0610d.png
 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善养于外而无咎以其欲
 逐逐言则四能闲其邪能存其诚一毫人欲必逐善
 养于内而无咎若夫世之居大臣之位而尊己以卑
 人任智以违众固不知赖刚明之辅至于好善而不
 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是又适足以为已德之累其于
 六四何如哉象曰上施光也以其谦尊而光自上下
 下而其道大光也昔者卫武公曰自卿以下至于师
 长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夕以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23-0611a.png
 交戒乎我即六四颠颐之吉也曾子曰动容貌斯远
 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此六四虎视耽耽之意也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
 焉者寡矣此六四其欲逐逐之意也合是而观则六
 四之吉且无咎其在兹乎程氏曰居上位者必有才
 德威望为下所尊畏故事行而众心服此六四虽顺
 从初九之阳又不废厥职养其威严也又取于人者
 有常逐逐而不乏则所施不穷而可以济事德施光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23-0611b.png
 明被于天下吉孰大焉其欲谓所须用也自三以下
 养口体者也四以上养德义者也杨氏曰六四有虎
 之视是其刚也无虎之欲是其无欲也有其刚而无
 其欲则所养者大而所施者光矣视者目也欲者心
 也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诚斋曰初九阳刚严正之德
 也虎视焉六四下而亲之亦望而畏之非心邪念不
 待初九之切磋而自逐逐消去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23-0611c.png
上也
 六五养天下之君也阴柔之才不足以养天下而反
 求上九之养已拂其经常者也上九位臣而德师六
 五安居于贞固而无为顺从于上九而不为则天下
 自得其养矣此正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之事何必涉
 险为有济哉故曰不可涉大川盖六五虽顺阳刚而
 质本阴柔无能致之资虽有辅佐或摇于异议而未
 必有付托之明虽有豪杰或沮于疑贰而未必有总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23-0611d.png
 揽之才故为守成持盈之主居平易之时享安静之
 福则能矣若当孔难之时则无拨乱反正扶颠持危
 之略也故不可涉大川象曰顺以从上也谓其处贞
 静而吉以其顺而从上九也此六五爻辞一则为君
 德不刚之戒一则为不量力之戒若天下不幸而有
 险难其可不济乎伊川曰以成王之才智不甚柔弱
 也当管蔡之乱几不保于周公况其下者乎故艰难
 之际非刚明之主不可恃也居贞吉者居贞守固笃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23-0612a.png
 于委信之义朱子曰六五居贞吉如洪范用静吉用
 作凶所以不可涉大川丘行可曰六五居贞吉如豫
 说之权由乎四也颐五不言颐以颐养之权由乎上
 也豫颐六五不能自有其权者以弱而迫于强臣也
 颐五承刚故虽拂经而居贞则吉豫五乘刚是以有
 贞疾未亡之戒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君柔顺而从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23-0612b.png
 于已赖已之养是当天下之任天下由之而养也以
 人臣而当是任则必常怀危厉则吉也当天下之大
 任宜竭其才智济天下之艰险成天下之治安故曰
 利涉大川童溪曰上九以刚明之德居师傅之任而
 以道佐主以养天下而天下由之以养故曰由颐以
 君民上下之心而济天下之难何施而不利故曰利
 涉大川豫之九四天下由之以豫故曰大有得颐之
 上九天下由之以颐故曰大有庆杨氏曰上九非人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23-0612c.png
 君之位而为人君之养可谓厉矣然获吉者以养济
 难繄无害也大抵有伊周之志则可位高任重易失
 之专故必以危厉处之而后得吉也象曰大有庆也
 谓其当大任而兢业惕厉所以天下被其德泽而大
 有福庆也朱氏曰位高权重众忌之则必危人臣当
 此任可不兢畏而怀危惧乎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23-0613a.png
(巽下/兑上)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
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
矣哉
 阳为大阴为小四阳居中上下二阴不胜其重故有
 栋桡之象阴弱而阳强是君子盛而小人衰大者过
 也又事之出于当然者不谓之大过拯天下之大难
 建天下之大功出于人所不常见者谓之大过如尧舜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23-0613b.png
 之禅位汤武之放伐皆大过人之事也虽曰事大过
 于人然道无不中无不常非有过于理也特以其不
 常见者为大耳若悖乎中庸之理以为事则又为过
 失之大岂足以立天下非常之事哉今夫大过之时
 何时也大厦将颠之时也下桡将蹙其本弱矣上桡
 将折其末弱矣此不可为之时也而曰利有攸往亨
 何也非天下不可为之时无以施天下大过人之才
 非众君子森然并立之时无以成天下大过人之功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23-0613c.png
 大厦之颠非一木之支太平之成非一士之略阳为
 大阴为小大过之时阳过于阴君子盛于小人以九
 五阳刚之君有斯才矣九二大臣又斯才也九四近
 臣又斯才也九三群臣又斯才也有群刚之良材以
 扶其危而安之国家其可终弱乎又况四刚虽过于
 刚二五乃得其中巽而说行为下者顺而从为上者
 说而行往安有不利安有不亨乎孟子曰一薛居州
 独如宋王何此大过之功所以有往而利者皆正人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23-0613d.png
 众多之功也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此以卦体四刚释
 卦辞之名义也曰栋桡本末弱也此以卦体之二阴
 释卦辞也曰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此
 以卦体卦德释卦辞也刚中之才大过乎常人以是才
 而往何不亨巽说之德大过乎流俗以是德而往何
 不亨童溪曰惟中则虽刚而不过惟巽则有以顺物
 之理惟说则有以服人之心以此而行所以有攸往而
 亨也曰大过之时大矣哉此则谓大过之时有大过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23-0614a.png
 人之事是以赞其大也徐氏曰时字当玩味自是时
 节当如此适其时当其事虽曰大过而不悖于道苟
 非其时尧舜亦且傅子而不传臣汤武亦守臣节而
 不敢革夏革殷矣时不可失此圣贤所以当大运立
 大事成大业也否则大乱之道而谓之利且亨可乎
 大过之事虽过乎事不过乎理也杨氏曰有洪水滔
 天之患然后知大禹有过人之功有四国流言之变
 然后知周公有过人之才惟其当本末俱弱之际由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23-0614b.png
 此以往而致亨此有难所以彰圣人之功也此卦其
 变为颐卦其象四阳二阴大者过之象其占利有攸
 往也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泽养木者也泽下木上乃浸淫而灭其木则过甚矣
 木虽为水浸而未尝动君子体之以立其大过人之
 行天下非之而不顾如伯夷首阳之节独立不惧也
 举世不见是而不悔如颜子陋巷之乐遁世无闷也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23-0614c.png
 如此然后能自守所以为大过人也过越于常莫大
 于独立遁世之为而不惧无闷亦无入而不自得此
 所以大过人也或曰卦彖以四刚之聚为大过则非
 独立以四刚之亨推大过则非遁世象辞乃推独立
 遁世之义何哉曰卦辞论大过之时所以明大过人
 之事业象辞论大过人之德行所以明大过之节操
 可见变易不穷之旨白云曰进而大有为则救天下之
 衰弊如禹之治水伊尹之相汤伯夷之谏武王独立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23-0614d.png
 不惧也退而穷处如孔子之反鲁删诗书定礼乐系
 周易作春秋皆大过人之事遁世无闷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藉承也茅柔也白洁也茅之为物薄而祭祀赖以缩
 酒其重可用也当大过之时阳过于阴初六以柔顺
 居下位柔以顺承故不忤群小洁以自淑故不污群
 小过于敬慎如祭祀之物不措诸地犹藉之茅藉之
 以茅可也犹必用洁白之茅自谨自洁修身之道至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23-0615a.png
 矣苟能慎斯道推而行之于事其无所失宜矣夫天
 下之理决不可过唯敬谨之过乃所以为无咎道之
 不明也贤者过之道之不行也智者过之为直而太
 过或为證父之直为廉而太过或为离母之廉初六
 所谓敬谨之至者盖谓吾宁庄敬之过毋宁有安肆
 之失吾宁谨畏之过毋宁有轻易之失不必有所睹
 始戒谨也虽已之不睹亦戒谨焉不必有所闻始恐惧
 也虽已之不闻亦有恐惧焉即此心以往则能存天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23-0615b.png
 理之固有遏人欲于将萌而无过咎象曰柔在下也
 以柔顺居下固宜其过于敬谨也潘氏曰初六以一
 柔居四阳之下如一白茅藉物过于奉承何咎之有
 系辞曰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
 往其无所失矣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
过以相与也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23-0615c.png
 杨木阳气易感之物阳过则易枯稊根也荣于下者
 也阳之大过比阴则合故二与五皆有生象九二当
 大过之初刚而得中与初密比而相与得中用柔刚
 柔相济则无过极之失能成大过之功如枯杨生根
 稊荣于下则生于上矣故夫虽老而得女妻能成生
 育之功枯杨而生稊老夫而说少女皆过其常分然
 阴阳相与所以无不利也夫功之过乎人者唯在于
 救弱扶衰之中见之向使弱者不能救而强衰者不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23-0615d.png
 能扶而兴亦何以见其功之大过人哉九二刚过而
 中又壮阴柔得中而足以立大过人之功九二济世
 之功如枯杨生稊而有发萌茁芽舒荣吐秀之几如
 老夫得女妻而有载振载夙载生载育之兆扶大厦
 于将坠回狂澜于既倒扶衰救弱以刚中之道行无
 所往而不利九二之功亦可嘉矣象曰过以相与也
 老少之合其相与过于常分犹枯杨之生稊亦非其
 常圣人假此以喻非常之事耳凡君子之举事常情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23-0616a.png
 观之则为过至理言之则为中振商邦于既坠傅说
 之功诚过人矣而傅说实行乎天下之中道兴周室
 于几微仲山甫之功诚过人矣而山甫实循乎天下
 之常理司马温公曰初过于弱二过于强强弱相济
 厥功乃成其于国也如刚毅之君以宽柔之臣辅之
 故无不利也杨氏曰九二下比初六此大臣之能下
 士而得助者也萧何荐韩信邓禹荐寇恂则废可兴
 衰可扶矣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23-0616b.png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栋谓之极极中也居中而众材辅之也三四二爻居
 卦之中犹屋栋之居中夫居大过之时兴大过之功
 立大过之事非刚柔得中取于人以自辅则不能也
 既过于刚强则不能与人同常常之功尚不能独立
 况大过之事乎九三以大过之阳复以刚自居而不
 得其中刚过之甚者也以过甚之刚动则违于中和
 而拂于众志安能当大过之任故不胜其任如栋之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23-0616c.png
 桡倾败其室是以凶也夫为材木之宗主为石柱之
 枢要者屋极也唯屹然而有立然后无败少有削弱
 则厦屋倾矣任天下之安危膺一人之付托者吾身
 也唯卓然有立然后无失少有偏侧则事业废矣九
 三处不得中既不足以胜重任刚桡于柔又不足以
 当大事象曰不可以有辅也过刚失中不能求贤自
 用而仰应上六阴柔之小人是如栋之桡折而不可
 以支辅也杨氏曰九三志过锐力过勇将欲辅上六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23-0616d.png
 之栋而适以坏之其陈蕃窦武之徒欤程氏曰三居
 过而用刚巽既终而且变岂复有用柔之义应者谓
 志相从也三方过刚上能系其志乎司马曰大过之
 阳皆以居阴为吉不以得位为义九三居阳履刚在
 下体之上刚狠强愎不可辅弼者也太刚则折栋桡
 屋仆宜矣昔者周公下白屋不骄不吝固能负荷周
 室重任而无栋桡之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23-0617a.png
 四居近君之位当大过之任亦栋象也以阳居阴居
 柔而能用刚刚柔相济则能胜大任如栋之隆起则
 居不桡曲以就下也它指初也四与初为应志相系
 者也以九居四刚柔得宜矣若复牵系于初六阴柔
 之小人以害其刚则可吝也(原阙/)
 子处大臣之任当以身任天下之事不当因人以败
 天下之事固不可过用其刚亦不可自累其刚过用
 其刚则中正之不协理义之不契不足以任天下之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23-0617b.png
 重自累其刚则或牵于应与或屈于柔邪亦不足以
 任天下之重齐侯纳昭公之谋身任其责可也若系
 累于子犹之说则可吝诸葛亮讨汉贼之举身任其
 责可也若系累于马谡之徒则可吝九四立大过之
 事身任其责可也若系累于初六柔邪之小人则可
 吝矣象曰不桡乎下也九四不系初六之阴柔是不
 桡曲以就下也吁赵充国当讨羌之任不可以武贤
 之论而败谋裴度任讨蔡之责不当以宰相之言而罢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23-0617c.png
 兵于此见任之重者诚不可他有所累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九五当大过之时本以中正居尊位然下无应助上
 比过极之阴其所相济者如枯杨生华虽有所发无
 益于枯也上六过极之阴老妇也过极之阴得阳以
 相济如老妇而得士夫虽无罪咎殊非美也亦岂能
 成生育之功故无咎无誉夫以刚中之君比柔中之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23-0617d.png
 臣则可以扶国势于既微治天下于既乱大过之功
 不难立也九五以过极之刚而比过极之阴是以猛
 隘强梁而比夫柔弱邪佞之人以訑訑之声音颜色
 而比夫谗謟面谀之人以若所为而欲济大过之功
 未有能济者也枯杨生稊则根本固实尚有发生之
 理枯杨生华则不过枝叶之感气而生耳其枯槁不
 可得而兴也老夫女妻虽过常分尚有生育之理老
 妇士夫则生理无本其羞吝不可得而免也天下之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23-0618a.png
 势至于若此无倾危之咎幸矣亦何久安之势而称
 誉乎无乱离之咎幸矣亦何长治之业可称誉乎象
 曰何可久也又曰亦可丑也吁以武帝之英锐而辅
 之以公孙弘之阿谀其无亡汉之咎亦过分矣安足
 以希兴汉之誉乎以德宗之强明辅以卢杞之侧媚
 其无亡唐之咎亦过分矣安足以得兴唐之誉乎虽
 然九五之幸而无咎亦以其中故也若使过极之刚
 如二世之暴虐所比之柔如赵高之谀佞虽欲无咎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23-0618b.png
 无誉得乎杨氏曰九五阳刚之君仅能无咎又曰无
 誉又曰何可久又曰亦可丑何也盖九五以刚居刚
 而过于誉三阳不为之用而独倚上六阴柔之小人
 以为助鲁昭公欲去季氏而倚公衍公为邵陵厉公
 欲抑司马氏而倚曹爽唐文宗欲除宦寺而倚训注
 何可久之验也木枯而华是速其枯也故何可久女
 已嫁曰妇以已嫁之妇而失节娶失节之妇而复老
 柔邪无耻之甚故可丑司马温公曰上以衰阴附于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23-0618c.png
 盛阳其于国也如骄盈之君以愚庸之臣附之虽幸
 而无咎不足以有誉也九五不能过上六而为上六
 所乘故有老妇士夫之象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有志于过涉者其志足以济难也过涉而灭顶者其
 才不足以济难也然古之人深则厉浅则揭过涉而
 灭顶可谓不知变矣宜其凶也虽凶谓之无咎者盖
 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故也召忽之死可谓凶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23-0618d.png
 矣圣人不欲深贬者以杀身成仁之义得也夫身所
 当守也仁亦所当守也二者不可得兼杀身以成仁可
 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可也比干死于商末之难其身不能以自济
 矣而比干之节何咎焉仇牧死于宋万之难其身不
 能自济矣而仇牧之节何咎焉翟义死于王莽之难
 其身不能自济矣而翟义之节何咎焉上六有过涉
 之凶者必谓临难苟免为非礼谓战阵无勇为非孝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23-0619a.png
 谓事君不致其身为非忠谓屈于威武为非刚夫王事
 当任蹈白刃而不辞主过当谏甘鼎镬而不悔其犯
 险难有如过涉灭顶之凶然其守节仗义之风凛然
 而莫踰轻生重义之志确然而莫拔见正心于岁寒
 标劲节于严霜虽有灭身之凶而过咎不可污也象
 曰不可咎也上六正也志在拯溺义不可咎也虽然
 君子不贵苟难未当于理君子亦不轻于死也管仲
 不死于子紏足以成相齐之功季友不死于子般足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23-0619b.png
 以成相鲁之业彼荀息逢君之昏虽死于卓子何名
 哉先轸逞已之志虽死于狄师何名哉是知过涉之
 凶要必当于理然后凶而无咎文公曰不可咎是他做
 是了可不咎他程氏曰上六阴柔处过极是小人不
 能为大过人之事其过常越理不恤危亡履险蹈祸
 如过涉灭顶其凶自取将复何尤无所怨咎也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23-0619c.png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
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
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
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习重习也坎险陷也一阳交于二阴之中外晦内明
 其象为水一阳陷于二险之中其德为险上下皆坎
 习坎也是为重险外虚中实阳实在中为中有孚天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23-0619d.png
 下之物流湿就下不失其信者莫如水观诸海潮不
 失其期亦信也为有孚之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故
 能亨通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济
 何险难之不可亨坎以能行为功维其心亨也以刚
 中之道而往则有功故可嘉尚不行则常在险中而
 不能出险夫君子济难之道患实德之不充不患实
 用之不达诚者功之本功者诚之用诚在吾心敛之
 不盈方寸放之弥满六合为五常百行之原为行险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23-0620a.png
 弭难之本唯诚则无妄而视听言动之无差唯诚则
 无息而终始先后之无间唯诚则一而私意邪念之
 莫杂惟诚则明而精义妙道之能昭诚充于内贞实不伪
 此心岂不亨通乎诚之在心虽不计其功行之有尚
 而诚之所至自不泯其功以此诚而行乎富贵可以
 拨乱反正可以拯溺扶倾而其行可尚以此诚而行
 乎贫贱可以正志处难可以俭德固穷而其行可尚
 以此诚而行乎外夷可以用夏变夷可以抚外宁内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23-0620b.png
 以此诚而行乎患难可以利涉大川可以杀身成仁
 而其行可尚诚无不通乃其功之所攸通而功之攸
 济即其诚之所以济也论习坎之旨者其审诸此欤
 彖曰习坎重险也坎上坎下二险重习险陷之深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以卦象释有孚之义
 也坎之象为水天一之水流而不盈才一坎满便流
 出去外虚中实有孚之象也川流不息其行有常亦
 有孚之象也行险而不失其信是说决定如此又曰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23-0620c.png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亦以卦体言也二五之阳以刚
 居中所以有孚而心亨身虽陷险其心则亨亦以刚
 中又曰行有尚往有功也以往训行以有功训有尚
 往则有功以动则出险所以明至诚之有功天险不
 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险之时用大哉此其推广
 文王言外之意以赞卦义之大也程氏曰山河城池
 设险之大端也若夫尊卑之辨贵贱之分明等威异
 物采凡所以杜绝陵僣限隔上下者皆王公体险之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23-0620d.png
 用也杨氏曰圣人惧王公不知所以守险之道而徒
 区区于设险故又戒之曰险之时用大矣哉大之云
 者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德而不在险
 也尧舜茅茨土阶未尝设险而天下治能用也秦皇
 万里长城非不设险而天下乱不能用也然则险之
 时用岂不大哉横渠曰见得这事理透了处断便无疑
 行之又果决便是习坎心亨凡事皆如此朱氏曰不
 知其时不得其用行之不以中反陷于险中小则亡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23-0621a.png
 身大则亡国此卦其变为离卦其象外晦内明水之
 象其占至诚则往有功也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流先后不绝曰荐至水一而已必于流之荐至也
 以穴地为坎言水盈一坎而后复一坎亦为荐至之
 象君子体坎之荐至因势就下信而有常至而不骤
 之象取有常之象以常久其德行则治已之诚也取
 重习之象以习熟其教事发政行教必使民熟于闻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23-0621b.png
 见然后能从故三申五令又治人之诚也体坎以常
 德行体重坎以习教事洪氏曰德行兵武之德行若
 云有常德以成武事若云七德武是教事武兵之教
 事若云蒐苗狝狩皆以讲事而已习坎取兵武之象
 德行不常无以立武事武事不立无以济险曰常曰
 习皆取水荐至之象所以出险也坎北方之卦北方
 肃杀之气坎难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23-0621c.png
 坎险也窞险中之险虞翻曰坎中小穴曰窞初六阴
 柔不刚不明柔弱无援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
 唯益陷于深险尔其凶可知矣生斯世也为斯民也
 岂能必其无险难但在明出险之道耳知不仁则辱
 之说近于辱则不可益深其不仁之辱知不善则降
 之百殃之说罹于殃则不可愈深其不善之殃初六
 处于重险之下以怠弃三正而罹险矣犹不知扶植
 三正而益深其怠弃之祸以狎侮五常而罹患矣犹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23-0621d.png
 不知率循五性而益深其狎侮之祸德可以济险乃
 反道败德而益陷于不恭之阱义可以济险乃后义
 先利而益陷于货利之渊以入于坎窞言之其凶亦
 甚矣象曰失道凶也道之得失吉凶之所以分也吁
 趋安避危人之情也今初六乃反趋于危趋易避险
 人之情也今初六乃反趋于险亦可悲夫吾闻之曰
 道者仁义中正而已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
 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诚斋曰初六阴柔小人设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23-0622a.png
 险以陷君子犹以为未险之中复穴其中其陷君子
 不遗馀力矣然阱人者必自阱险人者必自险舍道
 而陷善类未有不自陷而凶者也故宦者盛而党锢
 兴党人死而宦者灭商鞅置法而车裂以殉亦此意
 也杨氏曰坎险之世无君子小人俱有所历而历之
 有陷有不陷者君子有其才足以出险小人无其才
 但入于险也陈蔡之围匡人之害终以解免者非孔
 子之才不足以当之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23-0622b.png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当坎之时在上下二阴之中乃至险之地是有
 险也然具刚中之才刚则足以自卫中则动不失宜
 虽未能出乎险中亦可小自济不至如初之凶也夫
 九二刚中之才岂不可以亨斯世之困厄建丕天之
 功烈仅止小有得者何也盖险难之世上而时君不
 与为应下而一身不能自通不得以展其经纶之学
 但求出处之义斯可矣梅褔遇汉难之将作而飘然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23-0622c.png
 远引亦不过出险而不自污耳陶潜遇晋祸之不救
 而翻然归去亦不过出险而自洁耳大勋大烈固非
 二之所能也象曰未出中也未出乎二阴险陷之中
 是以所求止于小得耳虽然囚奴之箕子终于陈洪
 范于周室囹圄之仁杰终于复大业于唐朝二子所
 就又岂小小之功哉彖辞指二五之刚中以明其往
 之有尚君子又当致察焉杨氏以文王羑里之事当
 之惟以刚居柔物以刚竞而以顺求之庶乎其小济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23-0622d.png
 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
终无功也
 (原阙/)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23-0623a.png
 下坎将终上坎继之故有此象险指下险也枕又枕
 乎上险也枕者倚着未安之意六三阴柔不中不正
 其处不善进退与居皆不可者也故来下则入于坎
 险之中之上则重险也是未平而尚在险中未得为
 无咎也九五刚中之君宜可以济于险然九二陷于
 险中未能出险馀爻皆阴柔无济险之才下无辅弼
 之臣人君虽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其曰祗既平无
 咎者深望之之辞也必祗既平乃得无咎夫以一人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23-0623b.png
 而君天下不能必天下之无乱但患吾无拨乱之谋
 不能必天下之无危但患吾无扶危之策以坎不盈
 言之是水之流未出乎险也未出乎险其国家多难
 之时欤其生民流离之时欤其奸雄割据之时欤其
 外夷侵陵之时欤时之未济者固如此以祗既平无
 咎言之是水盈而出于险也既出于险则国家底乎
 安定生民底乎泰晏奸雄底乎畏威外夷底乎怀服
 其才之能济又如此象曰中未大也坎之不盈则险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23-0623c.png
 难未平而中德犹未光大也坎之既平则险难已平
 而中德斯光大也彼周之平王车辙东迁而不能复
 西周之旧规晋之元帝匹马南渡而不能还中原之
 旧物是又坎之不盈而不祗其平者也焉得无咎朱
 子曰九五虽在坎中然以阳刚中正居尊位其时亦
 将出矣二与五虽陷险中毕竟是阳会动陷他不得
 如有孚维心亨如行有尚皆是阳为之杨氏曰九五
 陷于上六六四二阴之中九二大臣亦陷于初六六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23-0623d.png
 三二阴之中如代宗陷于藩镇之险而未能出唯郭
 子仪可以出之然则仪自陷于朝恩辅国谗波之中
 文宗陷于宦寺之险而未能出唯裴度可以出之然
 裴度自陷于元稹程异浸谮之内然则二君其如群
 小何二臣其如二君何中未大也君虽有刚中之德
 亦终不能成大功而已矣甚矣小人众而君子寡虽
 出险犹未出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23-0624a.png
凶三岁也
 上六以阴柔居险之极陷之最深者也取牢狱为喻
 如系缚之徽纆寘于丛棘之中至于三岁之久不得
 免也其凶可知失济险之道而不能出险也管仲曰
 畏威如疾民之上也得远险之道者以此孟子曰桎梏
 死者非正命也失远险之道者以此上六阴柔而不
 得其济险之道其辱身其亏行其罹咎其怙终盖入
 于险而不能出者矣遭徽纆之系缚遇丛棘之幽囚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23-0624b.png
 束缚其筋骨剥伤其体肤入险而凶也三年而天运
 屡周不得免焉入险而终凶也上六之入险其自作
 孽而不可逭者乎象曰凶三岁也失道而入险宜其
 终凶也嗟乎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箕子虽囚奴后
 世不以为讥公冶长虽在缧绁圣人不以为罪此皆
 遇险而不失其道者也为君子者但当审斯道之得
 失适然之吉凶不必问也杨氏曰君臣相济天下之盛
 福上六挟阴柔之资窃权势之重而乘九五之前此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23-0624c.png
 小人蔽君之明而制之者也文宗曰周赧汉献受制
 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朕殆不如赧献此坎之
 九五逄四阴之众而又制于上六之强者欤然上六
 岂终免祸乎宦寺诛而唐亦亡此徽纆丛棘之祸也
 三岁执之而不得者强也亦三岁而凶者穷也其暂
 虽强其久必凶耿希道曰居险贵于过过则身免于
 险用险戒于过过则人惧其害上六在上非居险者
 乃用险者过于用险则强人而使我服故系之徽纆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23-0624d.png
 寘之于丛棘之中无所不用其威虽三年之久其威
 既穷而不得其情犹昔也则上有失道之名下无悦
 服之实矣夫居下而失居险之道初六是也居上而
 失用险之道者上六是也以初太下而上太过也
 
 
 
 周易衍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