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23-04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衍义卷二      元 胡震 撰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
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有愚蒙有童蒙愚蒙者下民无知昏昧而未可遽化
卷二 第 1b 页 WYG0023-0476b.png
 者也童蒙者童稚之初始生而蒙其本心虚灵知觉
 浑然而具足特纯一而未𤼵尔屯者物之初非物之
 厄蒙者人之初非性之昧勾而未舒曰屯稚而未达
 曰蒙故蒙有开达之理得先觉者开发之蒙斯亨矣
 六五为蒙之主九二发蒙者也童蒙指五也我二自
 谓也五用二之道以发其蒙二当刚中自守待君至
 诚求己而后应之则能用其道匪我求童蒙乃童蒙
 求我也筮占决也初筮告谓至诚一意以求己则告
卷二 第 2a 页 WYG0023-0477a.png
 之再三则渎慢矣故不告也发蒙之道又利以贞正
 二虽刚中然居阴故宜有戒夫颛蒙有必通之理而
 发蒙者至正之道乾阳坤阴塞乎两间此天地之气
 也人物始生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脏百骸
 之身乾健坤顺帅乎二气此天地之理也人物始生
 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五常之性故得二五之
 精以为行者未有不得无极之真以为心者也彼物
 得形气之偏固不能通乎性命之全体人得形气之
卷二 第 2b 页 WYG0023-0477b.png
 正者实能通乎性命之全而灵于物彼物不通乎性
 命之全其知觉运动固蠢然矣人能通乎性命之全
 其仁义礼智固粹然也所谓童稚始生而蒙特其天
 机之未发尔特其形气之蔽尔所谓天命之性秉彝
 好德之良心固浑然而无亏也其蒙岂不可亨乎此
 颛蒙有必通之理但所以发蒙者则当有志正之道
 昔者成王之幼冲不曰予冲人未及知则曰予小子
 未有知此亦童稚之蒙也周公召公太公或为之保
卷二 第 3a 页 WYG0023-0477c.png
 以保其身为之傅以傅之德为之师以导之教训明
 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选天下有道术以卫翼之虽发
 蒙之道不一然皆使之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卒之
 继文武之大统为持盈守成之主岂非发蒙以正之
 功欤彖曰山下有险谓艮山之下有坎之险深昩不
 明蒙之地也曰险而止者处险而止未知所出蒙之
 意也此合卦象与卦德而释蒙也以时中释蒙亨者
 蒙而亨善端之发也性情之发无有不善就其发处
卷二 第 3b 页 WYG0023-0477d.png
 推之无非天理也言就亨行之无非时中之道也此
 时正如时雨之时也以志应释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者二刚明五柔暗暗者有资于明而其心志相应
 也以刚中释初筮告者九二有刚中之德足以发其
 蒙也以渎蒙释渎则不告者谓问者既渎而告之则
 告者亦所以为渎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为烦渎也
 其曰蒙以养正圣功者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
 童蒙而养之以正道乃作圣之功此所以释利贞也
卷二 第 4a 页 WYG0023-0478a.png
 杨氏曰凡暗皆阴凡明皆阳暗必资明犹阴必资阳
 故蒙之六爻刚中而后能亨之刚过而后能击之比
 阳而后能发之应阳而后吉远阳则为吝不能上应
 于阳则行不顺而无攸利焉此卦其变为蒙之革卦
 其象则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艮乎震革以手持
 草筮之象其占则亨而利于正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坎水从山下而出者泉也山下出泉未有所之蒙之
卷二 第 4b 页 WYG0023-0478b.png
 象也君子观蒙之象以果行育德果行如泉之必达
 育德如山之有养其次也有不可禦其积也有不可
 穷所以由蒙以入于圣也白云曰蒙之为蒙可以达
 材可以成已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初六阴暗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发蒙之道发下民
 之蒙当正仪表以刑斯人则群蒙有所见而开发矣
卷二 第 5a 页 WYG0023-0478c.png
 用是以往是之谓利若腾口说以渎告施桎梏以强
 服则群蒙厌听苟免未必有所启发也用是以往是
 之谓吝夫道德仪刑乃启蒙之要道辞令行威非启
 蒙之先务所谓利用刑人刑之为言发也正一家之
 法则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一家之蒙有所见而可以
 启正一国之法则其仪不忒正是四国一国之蒙有
 所见而可以启正天下之法则德教加于百姓广爱
 刑于四海天下之蒙有所见而启若夫不以正践履
卷二 第 5b 页 WYG0023-0478d.png
 端仪式任德教为本徒用口说以往则颊舌之烦人
 谁感之诏令之详人谁听之徒用桎梏以往则齐之
 以刑而蒙者无耻心警之以威而蒙者有遁心虽使
 苟免于刑罚仅足以禁其顽而已何以发其蒙乎用
 二道发蒙何往而不吝虽然以言示人以刑制人亦
 古人所不免但发蒙不以正法而以言语刑罚为先
 是废本而逐末是以为吝小象云以正法者谓正其
 仪表法式以刑斯蒙人也其于用说桎梏以往不复
卷二 第 6a 页 WYG0023-0479a.png
 释辞者亦曰正法之外无复他道尔尧舜帅天下以
 仁而民从之刑人之义也程氏曰为政之始立法居
 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所以说去其昏蒙之桎梏桎
 梏谓拘束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则善教无由而入
 若专用刑以为治而不知教则治化不可得而成故
 以往则为吝此古人立法制刑乃所以为教也后之
 论刑者不复知教化在其中矣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023-0479b.png
 九二居蒙之世有刚明之才与六五之君相应中德
 又同当发蒙之任者也群蒙资之以为明顽而疾之
 已甚则乱顺而拒之迁善者沮非所以治蒙也必广
 其色含哀其昏愚则能发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诸
 爻皆阴故云妇妇者顺而从我者也二能包纳则克
 济其君之事犹子能治其家也夫人臣之善无非人
 君之善人臣之能包蒙即君父包蒙之吉也人臣之
 能纳蒙即君父纳蒙之吉也一家之内有妻妾焉有
卷二 第 7a 页 WYG0023-0479c.png
 子弟焉气质之不齐岂能皆明哲而当其亲之心哉
 为人子者率之以孝弟导之以友恭其蒙闇而无识
 者则从容而开发之蒙昩而克顺者则嘉与而训教
 之使一家之内蒙者皆明而不玷亲庭义方之训此
 子之所以事其父也天下之大有下愚焉有不肖焉
 其气质之不齐岂能无昏迷以累吾君文明之化为
 之臣者奉君而施教承流而宣化群蒙之未从则以
 不忿不疾而转移之群蒙之既从而康而色而翕受
卷二 第 7b 页 WYG0023-0479d.png
 之若远若近去昏入明而即成吾君治蒙之政此臣
 之所以事君也九二治蒙之专岂非成六五治蒙之
 道欤嗟夫此道之不明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者有
 之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者有之胡不观九二包纳
 之道欤五品不逊斯民之蒙也而契之敷教则曰以
 宽咨寒咨暑斯民之蒙也君牙之敷典则曰式和曰
 宽曰和皆所以显君父包纳之量六五之童蒙有求
 于二而二匪求于五乃曰子克家何也臣之事君如
卷二 第 8a 页 WYG0023-0480a.png
 子之事父陈善闭邪而致君以尧格君以天如伊尹
 周公亦臣子分内事耳非功也小象以刚柔接释子
 克家者刚柔之情相接故能行其刚中之道成发蒙
 之功杨氏曰二虽刚而在下五虽柔而在上君蒙而
 臣发之父蒙而子发之刑法所不施行唯包纳乃克
 济耳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顺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023-0480b.png
 六三以阴柔处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动者也正应
 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归得时之盛三
 舍其正应而从二是女之见金夫也女之从人当由
 正礼见人之多金说而从之不能保有其身也宜乎
 无所往而利是以君子勿取也夫臣之柔邪明主不
 接友之柔邪圣贤不接女之柔邪君子不接今夫君
 臣之交所以取人必正者诚以尊上帝而绥四方不
 可与柔邪共事也彼蒙而柔邪者知贪禄位而已尔
卷二 第 9a 页 WYG0023-0480c.png
 知淫富贵而已尔意如失臣道而鲁定公接之竟以
 贻鲁君之辱冯道失臣节而五代用之适以贻八姓
 之羞为国家而接此柔邪蒙闇之流何所利乎朋友
 之交所以取友必端诚以明道德学忠孝不可与柔
 邪同门也彼蒙而柔邪者能便佞而已尔孺悲失礼
 孔子辞之而不见王驩贪宠孟子疏之而不与取友
 而交此柔邪之流于吾道何利乎夫妇之交所以择
 正而受者诚以奉宗庙正人伦不可与柔邪共理也
卷二 第 9b 页 WYG0023-0480d.png
 鲁桓公取失身之女而终罹拉干之祸卫宣公取失
 身之女而终成颠覆之辱况于见多金之夫不有躬
 可以从之者乎求内助而纳此柔邪之妇于纲常何
 利焉圣人于六三其示人交际之道亦严矣小象以
 行不顺也释之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顺于理不可
 取陈相下乔而入幽公孙曲学以阿世亦蒙六三欤
 虽然圣人于二示包蒙纳妇之义于三示勿用取女
 何其宽严之不同也二之所以包纳者以其知识未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23-0481a.png
 明聪明未发盖下愚之可矜者也三之所以拒之者
 以其淫巧而丧节贪婪而喻利盖下愚之不移者也
 昧其所适至于丧躯失德蒙不足以尽其意故此爻
 独不言蒙乃见圣人不嫌于蒙而嫌于女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蒙之时阳刚为发蒙者六四阴柔而最远于刚乃愚
 蒙之人而不比近贤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蒙为可
 羞吝也夫四之蒙如日本明而蒙之以云翳如镜本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23-0481b.png
 明而蒙之以尘埃倘得阳刚之训迪明师之启沃则
 去其蔽解其惑开其良能觉其正性奚至困于愚邪
 昔曾参亦鲁矣亲夫子以发其鲁则终传圣道奚至
 困于鲁乐正子无知识矣亲孟子以开其知识则好
 善优于天下奚至困于无知呜呼世道之降杨氏蒙
 于为我墨氏蒙于兼爱申商蒙于惨刻老庄蒙于虚无
 贪夫蒙于功利俗儒蒙于记问其困蒙而吝者不知
 其几人向使亲有德师有道咨明哲于当时友圣贤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23-0481c.png
 于异世则本心之天岂至于终蒙邪小象以独远实
 释之者阳为实阴为虚六四所乘者五之柔所承者
 三之柔皆非刚明之实实既相远则离群而索居孤
 陋而寡闻犹面墙而立其性分无从而明矣吁可鉴
 也杨氏曰窒于通之谓困啬于从之谓吝吝疾者讳
 医吝过者讳师四之困蒙而复吝于亲贤所谓困而
 不学民斯下矣然则圣人真绝而不教乎是教也非
 绝也仲尼之于阳货孺悲皆所不见疑绝也瞰亡取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23-0481d.png
 瑟是亦不屑之教诲使二子而改则困知与学知生
 知一也如吝何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六五以柔顺居君位以人君秉彝中之德自居于童
 稚之蒙下学于九二刚中之贤则缉熙光明充其德
 性之良知其蒙去矣所以为童蒙之吉也昔者太甲
 之不明于德此童蒙也及其敬从伊尹之训以图厥
 终则有去蒙之吉成王幼冲而未有知此童蒙也及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23-0482a.png
 顺周公之教而熙于光明则有去蒙之吉小象以顺
 以巽释六五之吉者正以顺巽乎刚明之贤尊师重
 道之功其著矣虽然六五之自治其蒙岂特足以成
 已而已以之正家足以治一家之蒙以之正国足以
 治一国之蒙以之正天下足以治天下之蒙此又吉
 善之功用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上九居蒙之终当愚蒙已极之际蒙而为寇不可容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23-0482b.png
 也上九以刚明之德击其蒙而禦之以彼之为寇者
 无所利而我之禦寇者无不利矣天下之蒙不同君
 子之治蒙亦不同童稚之蒙纯一而未发者也君子
 则发之知蒙之长而可亨也下民之蒙愚贱而寡闻
 者也君子则包之知蒙之教而可亨也至于柔邪之蒙已
 极而无义已老而无耻为淫僻之女为便佞之士然
 其蒙能害其心而无能害人能自贼其行而无能贼
 天下君子亦不过疏远摈弃之而已至于寇贼之蒙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23-0482c.png
 或蒙于凶暴而行乱于王室或蒙于凶恶而肆毒于
 下民或蒙于夷俗而夺攘于边境狎侮五常怠弃三
 正昏迷不恭反道败德其蒙如此可谓极矣其罪不
 容于不击也今也上九有至刚之德刚明足以照其
 奸宄之蒙于是明五刑以击之照其不孝不弟之蒙
 于是明八刑以击之照其贼道朋诬之蒙于是明八
 成之法以击之是故元恶失势丑类伏诛而彼为寇
 者无所利矣威德昭明远近怀畏而我之禦寇无不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23-0482d.png
 利矣昔者苗民为猾夏之寇帝舜击之而加远窜之
 刑三监为叛周之寇周公击之而成东征之功猃狁
 为侵镐之寇宣王击之而著平夷之效事之得者不
 在苗三监猃狁而在舜周公与宣王矣击蒙之功岂
 非圣明刚德之著见欤虽然圣人非不仁于至蒙之
 人也雷霆之威所以为发生之基雪霜之惨所以为
 温厚之本击蒙之刚所以去一夫之昏暗而开万世
 之文明其仁天下后世固有在也小象以上下顺也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23-0483a.png
 释之谓以刚德禦寇上下皆顺天理而无悖也程氏
 曰九居上刚极而不中故戒不利为寇治人之蒙乃
 禦寇也肆为刚暴乃为寇也杨氏曰上者蒙之终故
 不化九者阳之穷故必击蒙而不化至于为寇上之
 人不得已攻伐而捍禦之则上之辞顺而天下之心
 亦顺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23-0483c.png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
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
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者有所须而动有所待而发以二体言之乾之刚
 健上进而遇坎险未能进也故为需待之义以卦才
 言九五居尊位为需之主有刚健中正之德诚信充
 实于中中实有孚也有孚则其德光明而亨通得贞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23-0483d.png
 正而吉以此而需何所不济虽大川之险亦克济而
 无难故利涉大川自古之需时者不忧无出险之道
 需之有孚亦曰真实无妄之诚而已唯天下之至诚
 能尽其性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穿金石蹈水火何
 险难之不济使仁之实充于中则自恻隐充之举天
 地万物尽囿于浑涵化育之内可以怀离散可以柔
 强禦光亨贞吉何险之不可济使义之实充于中则
 自羞恶发之至于千条万端皆囿于裁制调理之内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23-0484a.png
 可以制暴乱可以明便宜光亨贞吉何险之不可济
 以言礼之实则足以扶植三纲秩序五典以言智之
 实则足以周知万物明照四海光亨贞吉何有乎不
 济之虞忠信诚悫不惧风波之恶四维诚张不兴亡
 楫之嗟岂曰犹豫不决偷安苟且之为需也虽然既
 乾以刚健中正至诚无息而成生物之功圣人所以
 为需亦天而已耳故夫子释需曰险在前也刚健而
 不陷其义不困穷乾唯刚故静不可挠乾唯健故动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23-0484b.png
 不可禦静则能忍以需险之衰动则能决以济险之
 穷时行时止动与时偕天行也我何陷何穷之有世
 无刚健之才见险而不能忍者其能免于陷且穷乎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
 有功也九五以刚实居中位乎天位则有位矣正中
 则有德矣以在天之位秉正中之德有德有位虽涉
 险阻往则有功也需道之至善也天位九五乘乾也
 正中兼二五而言也京民曰始于知险而待时中于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23-0484c.png
 出险而得位终于济险而有功需之义毕矣杨氏曰
 需之义有二有需于人者有为人所需者需于人者
 初二三四上是也为人所需者九五是也此卦其变
 为火地晋卦其象云上于天未成雨需待之象以刚
 遇险坎水居外涉川之象阳为实有孚之象其占能
 远险而守常则利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云方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23-0484d.png
 上于天蓄膏泽而未降须也君子蓄其才德未施于
 用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居易俟命一
 有所往则济险之功实固有在矣序卦曰物稚不可
 不养故蒙后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白云曰屯
 蒙之世天下所需在君君所需在贤饮食宴乐大亨
 以养圣贤使忠臣嘉宾得尽其心膏泽及于下民天
 下之需也九五之所需孰大于是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23-0485a.png
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人所居为邑而邑外曰郊自邑而于郊则离所居而
 有行矣阳之为物刚健上进者也初九能需待于旷
 远之郊不以犯难越常为行而以安常守分为用则
 无咎也盖待时者莫贵于远险远险者莫贵于守常
 需之为义不难于远险而难于守常昔者夫子之韫
 玉待价未尝无所需也当时有疑其奚不为政者有
 疑其怀宝迷邦者疑若浚恒而不通变圣人则谓当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23-0485b.png
 此之时无济物之君无济物之势与其变动入于危
 邦居于乱国不若从容杏坛优游槐市之为安也初
 九之需于郊以其不犯险之道用之以不失恒之心
 需道之至善也初非曰安于小怀宴安之鸩可以为
 恒也小象曰未失常也以远险为常亦必有济险之
 道则可或从王事则又当以说以犯难为恒可也世
 之人假需之说以自文见义不为抚机不发则需又
 事之贼也杨氏曰宅于水而资舟备难者也宅于郊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23-0485c.png
 而冯河犯难者也无难而不安于守常若穆公伐郑
 夫差伐齐其咎何如哉京口曰当需之时位卑而时
 未可进患难未切而越常以轻试是孟子所谓乡邻
 有斗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
有言以吉终也
 坎为水水近则有沙沙虽近水亦平易之地也九二
 以阳刚之才居柔守中宽裕自处自险渐近虽未至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23-0485d.png
 于患害已小有言语之伤然终得其吉以二善处也
 夫疾行者伤颠从容者少患德量之广怨谤之消也
 胸坎之狭灾害之集也九二需于沙虽不若于郊之
 安亦不至于泥之迫量洪而心广色怡而气和无侥
 倖行险之志有优游不迫之用是以强暴纵有微忿
 我以无忿处之则强暴者化奸宄纵有微争我以不
 争代之则奸宄者消与天地同其量江海同其度小
 有言语之伤其何伤于天地江海乎使在我浅中狭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23-0486a.png
 量而执德不弘识见鄙猥而知识不明则利害之来
 𦕈若毫毛亦将急遽而不能处此宽大之德所以为
 处患难之道也小象以衍在中也释需于沙其阐刚
 中之量以明济险之本欤谓小有言而吉终者皆本
 于此欤昔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是言小有言之伤
 也圣门犯而不校道之兴废安之以命而吾道终无
 少贬其宽而终吉欤胡氏曰居远近之间刚得其中
 以君子守其中正而不与小人苟合虽兴谮谤之言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23-0486b.png
 终不能害于已以九二有宽衍之德而居中故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
敬慎不败也
 泥逼于水也九三刚健之极有进动之象坎险在外
 进而逼之宁不陷于泥乎三之致寇至由已进而逼
 之然需之时需而后进也其义在相时而动使九三
 正而明能抑其刚健持之以敬慎而不轻动谁能败
 哉夫一念之敬忽一身之安危系焉惕然而知戒则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23-0486c.png
 忧患消懵然而怠忽则险难炽今需之九三旷远平
 易不如初之需于郊未临深渊不如二之需于沙需
 而于泥譬诸人事其犹奸宄之欲相谋者已迫乎其
 身盗贼之欲相残者已迫乎其外敌国外患之来攻
 击者已临乎四境君子以一身之微当事变之冲欲
 去忧危而趋安乐柔雠敌而归臣仆岂有他道哉亦
 曰敬慎而已耳夫子以灾在外发之而必以敬慎不败
 为辞其示人以处灾难之道明矣昔夫子遭宋桓之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23-0486d.png
 祸微服而过之遭莱夷之侮明礼义以却之皆敬慎
 不败之道也曾子遇越寇而去之敬慎以全身也子
 思遇齐寇而守之敬慎以尽职也圣人处险之道其
 尽矣乎杨氏曰不败于寇不若不致夫寇不致夫寇
 不若不逼夫寇三居健之极进之勇能不逼乎不然
 在外之灾安能寇我楚非宋寇也襄公与楚争霸而
 败于泓宋致寇而不敬慎也晋非楚寇也庄王与晋
 争郑而胜于邲楚敬慎而晋否臧也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23-0487a.png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六四重阴不中居多惧之地又居坎险之体是入于
 险而有所伤也故云需于血然柔顺得正顺以听时
 终于出险而有所济故云出自穴夫至顺之道虽入
 于险终可出险也瞽瞍日有杀舜之志此舜需于血
 时也而终于出险亦曰克谐而豫之尔狄人日有侵
 邠之谋此太王需于血时也而终于出险亦曰去邠
 以避之尔昔者齐景公之出涕而女于吴顺以处险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23-0487b.png
 也故险难可免息侯之兴兵伐郑不以顺而处险也
 故险难愈深小象释之以顺以听也一辞其示人以
 素患难之道欤然四之所谓顺本温厚以为顺非巽
 懦以为顺本谦下以为顺非屈辱以为顺如曰顺以
 济险而为床下之巽为裤下之辱为巧言令色之恭
 是亦小人而已耳岂圣人之教哉杨氏曰出自穴者
 伤于阳而避阳听命于阳也君子之于小人不可穷
 也三阳汇进一阴退避需之险于是济矣为君子者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23-0487c.png
 勿穷小人可也王允既诛董卓而不宥傕汜光弼垂
 定河北而复图思明皆不开小人顺听之门而起祸
 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需之时阳汇而进阴引而退九五以阳刚居中得正
 位乎天位克尽其道险者平难者解天下治平矣此
 时何为哉涵养休息饮食以养其体守正以养其心
 与天下相安于无事而已不可移济险之道为履平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23-0487d.png
 之道此需道之吉也爻辞贞吉者举正而中道具也
 小象以中正释之举其全理而言也潘氏曰居天位
 之正中饮食宴乐以待同德之至其成涉川之功何
 如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
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以险在前上六居需之极处坎险之终是入于穴
 身离侵侮之难也下应九三之刚而九三下与二刚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23-0488a.png
 需极并进如三人不速之客而来悍然侵侮然上六
 以柔顺而不拂群刚之来恭敬以待之则我无竞争
 之志彼无侵陵之念终获其吉也夫惟天下之至柔
 足以遇天下之至刚以刚敌刚刚不足用也人虽刚
 暴而恭逊之心本未尝亡此之恭敬犯而不校则彼
 之刚暴释然以消人虽强悍而谦逊之性本未尝泯
 此之恭敬悦怿以接则彼之强悍恬然以化廉颇欲
 辱相如其天理蔽锢深矣而相如待之以退逊之恭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23-0488b.png
 则欢然请谢程普之陵侮周瑜其天性迷惑甚矣而
 周瑜容之以折节之敬则肃然起敬此皆和顺之感
 人如此其深也郑伯肉袒以事楚尚能下人而存郑
 勾践行成而事吴犹以卑辞而兴越郑越不足道也
 以君子持敬之心而施之于待人之际其谁曰不可
 小象以虽不当位未大失也释此爻者谓柔顺宜在
 下而居上不当其位然敬顺待下刚不见陵终得其
 吉无失也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其上六之谓朱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23-0488c.png
 氏曰上六九三当位而应九二初九不当位而不应
 君子固有至于是邦而无上下之交者岂可以不速
 之客而不敬乎有所失人则失需之义卦四阳君子
 二阴小人于六四戒之以顺听于上六戒之以敬客
 君子得位则小人必得其所故为小人谋者如此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23-0489a.png
(坎下/乾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
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
于渊也
 讼之道必有孚实中无其实乃是诬妄凶之道也讼
 者与人争讼而待决于人虽有实理当时亦窒塞而
 未通理既未通吉凶未可必故当惕畏讼以得中为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23-0489b.png
 吉终凶其事则凶也大人者刚明中正之人能决所
 讼故利见之讼非和平之事先当择所安而处不可
 自陷于危险故不利涉大川夫讼非人事之得已也
 反之于已宜直而不宜曲质之于人宜明而不宜暗
 天覆地载污垢兼包奚以争为父天母地性命一源
 奚以争为讼者人事之大不义也自夫气禀不齐私
 立町畦善恶杂处是非角立此讼之不能无也然讼
 之所生其有不同天之仇而爱亲之诚窒而未通欤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23-0489c.png
 其有不反兵之仇而友恭之诚窒而未通欤存于己
 者必怀惕惧之念必存大中之道乃得其吉也不是
 之思而矫诬浮辞轻忽躁妄以终极其讼凶之甚也
 人之有讼质成于上之人必其明哲足以辨是非察
 诚伪斯利见之虞芮争田之讼必欲见文王鼠牙雀
 角之诚伪必欲见召伯此皆利见大人也若伯州犁
 之轻重其手张汤之轻重其心是非不明邪正不别
 何利见焉嗟夫兵非圣人之所欲自世有暴乱然后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23-0489d.png
 不免有兵刑非圣人之得已也自世有奸邪然后不
 免于用刑讼非圣人之所贵自世有逆顺之不明然
 后不免于有讼然辨讼之曲直听讼之明暗亦在我
 审其取舍而已斯道之正岂可以争讼而离之乎夫
 子之释讼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常解于相平而
 合于不相下险者狡而工于争健者强而利于争以
 卦德言乾刚居上以制其下坎险居下以伺其上以
 坎之险遇乾之刚讼之所由兴又健而不险不生讼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23-0490a.png
 险而不健不能讼险而又健是以讼也以刚来得中
 释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卦变言也二阴二阳之卦各
 十有二皆自临遁而来遁之二阴上往居三遁之三
 阳下来居二刚来得中也中居险中故有孚窒惕而
 得中焉此讼之吉也以不可成释终凶者以卦体言
 也上九过刚居讼之极为终其讼之意以尚中正释
 利见大人者九五刚健中正为听讼之主讼者宜质
 厥成也以入于渊释不利涉大川者以卦象言也以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23-0490b.png
 乾刚乘坎险险在下故有涉川之象凡讼者宜先晏
 处其身思出险之道不可自陷入深渊俗谚所谓必
 须存一条走路是也杨氏曰诚心无诈者必不讼窒
 隙而无仇者必不讼惕厉而惧刑戮者必不讼中和
 而不狠愎者必不讼如是则吉也潘氏曰不见大人
 而反涉川是与阴险小人谋之险愈深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体居上水行于下天道左旋水道右流皆违行而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23-0490c.png
 不相亲讼不亲也不亲所以为讼君子观象凡所作
 事必谋其始盖欲息讼端于作事之始不欲言讼事
 于失事之后也作事谋始期无讼也杨氏曰止讼在
 初而听讼亦在初又曰讼心者祥讼人者殃作事谋
 始岂特讼为然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
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初六与四应九二间之此初六之所以讼也初六居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23-0490d.png
 险之初柔不当位无当讼之才故不永所事阴柔在
 下而二以刚乘之近而不相与故小有言然上有阳
 刚之正应辨理之明故终得其吉程氏曰在讼之义
 同位而相应相与者也故初与四为获其辨明同位
 而不相得相讼者也故二与五为对敌讼之初六无
 终讼之凶则有止讼之善甚矣讼之不可兴也戴天
 履地孰非同气秉彝好德均有此生与我相角于胜
 负之场孰若相忘于道义之域与我相持于争竞之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23-0491a.png
 际孰若相与于和顺之中初六之不永所事弃细过
 而偕之大道释小嫌而不介胸次此息讼之所以吉
 也昔虞芮一履文王之境善心油然而生迁善悔过
 万世诵之虽使小伤而其终之吉固自若也夫子以
 讼不可长又曰其辨明圣人之不贵讼固如此世衰
 道微小而一家固有兄弟阋墙而骨肉之争积代不
 醒大而一国固有曲直交责城池之争历代相戕甚
 矣其愚也观初六之义可以自讼矣杨氏曰初六九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23-0491b.png
 四讼之敌也六才弱而居下才弱者有暂忿而无遂
 心故虽讼而不永位下者敢于微愬而不敢于大
 讼故虽有言而小不永则易收小言则易释所以终
 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𤯝象曰不克讼
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二五相应之地而两刚不相与相讼者也然五君也
 二臣也其可敌乎不克讼者义不克也知其义之不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23-0491c.png
 可退居而逋避以寡约自处则自无过𤯝三百户邑
 之至小也若要强大是犹竞也能无𤯝乎夫上下之
 分天冠地履之不可易也父有不直子无證父之理
 兄有不直弟无證兄之理上有不直下无诉上之理
 子而證父未问所證之事先有證父之曲弟而證兄
 未问所證之事先有證兄之曲下而诉上未问所诉
 之事先有诉上之曲詹父之于虢公元咺之于卫侯
 皆君臣也使虢公之谮詹父卫侯之讼元咺而詹父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23-0491d.png
 元咺知有避难守约之义虽使不伸犹曰免陵君之
 过也不是之思而有辞其如讼上之罪何上下之分
 本非较曲直之地逃难遁藏亦惟庶几上人之宥其
 罪也圣人为九二谋盖亦分义之不可踰尔小象以
 归逋窜释不克讼退归逋避罔敢有辞如是则无自
 下讼上之患以患至掇释自下讼上夫微者不得于
 大者其在微者唯可以自责贱者不得于贵者其在
 贱者唯可以自咎若九二不能自讼以下讼上义乖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23-0492a.png
 势曲祸患之至皆其自取夫何咎哉朱氏曰退归而
 逋则其邑人三百户得以无眚不然五来讨二祸及
 邑人矣坤为户三在大夫位为邑诸侯之卿当天子
 之大夫也食邑二百八十有八人三百举全数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
上吉也
 禄者称德而受食旧德谓处其素分而无求也六三
 居下之上在三公之位承乘皆刚无健之才以阴居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23-0492b.png
 阳质本阴柔与上九为应而四间之宜有讼也然三
 柔而明安其素分不失旧物坚固自守虽处危地终
 获其吉但知从上之事而不居其成功此三之善也
 盖讼以能正为吉六三之不争莫善于动静之两不
 争其静而止也则安其分守其素所履旧焉采食则
 食采食之旧而守其正旧焉家食则食家食之旧而
 守其正不越常而妄动不踰理以苟禄虽不幸处危
 惧之地固可必其有终之吉其动而行也从上之事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23-0492c.png
 有善则称君而不敢有其善有劳则称君而不敢有
 其劳以功而下人致恭以存位此从上不争之所以
 终吉也小象以从上吉释食旧德者于以见守己之
 吉与从上之吉二者之兼备也嗟夫争讼逆德也人
 惟志不帅气气以役志则血气之分不能不激而为
 争讼之由能持其志毋暴其气则犯而不校有而若无
 争讼何从而生乎石氏曰九二以下讼上不能保其
 旧邑六三顺以从上其食旧德也宜矣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23-0492d.png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
失也
 四以阳刚居健体不得中正本为讼者也承五履三
 而应初九五君也义不克讼三居下而柔不与之讼
 初正应而顺非从于讼者也四虽刚健无与对敌不
 克讼也乃克其刚健欲讼之心而与初相应复即就
 于命革其心平其气变前之为而安于正理则吉也
 命正理也复而不变变而不安伪也夫极天下之不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23-0493a.png
 善者讼也极天下之至善亦讼也其讼人之心转而
 为讼己之善则吉也同一目也用之视非礼则为恶
 用之视正礼则为善同一耳也用之听淫声则为恶
 用之听雅乐则为善同一讼也用之讼人则为恶用
 之讼己则为善九四之不克讼而自讼者必能自反
 而仁自反而有礼自反而忠信复以反此天命之正
 理安以守此天命之正理使忿懥争竞诬罔狡诈之
 念一毫不萌自讼之善其不在兹乎夫子以不失也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23-0493b.png
 释之能复之即本然之天理曾未尝丧也昔者鲧之
 方命子贡之不受命其初固未能无失也及其终也
 一则彝伦之斁一则天道之闻盖鲧之圯族唯知以
 讼人为心赐之何敢望犹有自讼之功也讼己讼人
 之得失其判于此乎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刚健中正之君听天下之讼中而不过则上无
 渊鱼之察正而无私则下无梗阳之赂直者伸枉者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23-0493c.png
 愧尚何讼之有画衣冠而民不犯虚囹圄而不式可
 也此天下之大吉也古之圣人知天下之不能无讼
 也于是有大司寇之职焉凡诸侯之狱讼则以邦典
 定之卿大夫之狱讼则以邦法断之庶民之狱讼以
 邦成弊之又有小司寇之职焉以五刑听讼而讯其
 情以五声听讼而求其情以八辟而丽其法以三刺
 而断其中又有士师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有乡士
 听狱讼以察其辞有县士各掌其名教而辨其狱讼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23-0493d.png
 有方士以掌邦家之狱讼有讶士以掌四方之狱讼
 所以详于设官分职者亦曰欲听之得其平尔故听
 讼之际有所忿疾有所顾忌皆不得其平此九五之
 所以元吉而夫子释之以中正者其得听讼之大本
 欤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
敬也
 九以阳刚居上刚健之极又处讼之终极其讼者也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23-0494a.png
 倘或善讼而胜穷极不已至于受服命之赏是亦与
 人亢争而得其能保乎故终一朝而三见褫夺于人
 也不足敬也可知矣天下之事以非道而取之者偶
 然而成必忽然而败泛然而蒙赏必俄然而蒙罚上
 九之以讼受服非谗谮忠良而蒙其荣(阙/)
 
(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23-0494b.png
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
咎矣
 (阙/)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23-0494c.png
 正而此正五也非众正也彼之与皆不正此之与皆
 正众正也八百诸侯三千臣心皆欲伐纣则伐纣非
 武王诸侯王皆欲击楚之弑义帝者则击楚非高帝
 武王高帝特因众心之正用之以正彼之不正而已
 以此王天下孰能禦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
 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九二刚中之将得六五
 柔中之君应之则信任专兴师险道而以顺行则师
 有名犯险顺人以毒寇仇所以吉且无咎朱氏曰凡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23-0494d.png
 药攻疾谓之毒兴师动众不无伤财害物而民苦于
 征役施之天下至惨也然与民去害上应天时下恊
 民心毒之其实生之故民从之吉以义动也此卦其
 变为天火同人卦其象坤为土为众为民坎为弓轮
 为血为盗为加忧有用师建国之象其占用师之道
 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戒占者亦
 必如是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23-0495a.png
 散漫而不一者水也师之象也翕受而无遗者地也
 君子之德也君子有翕受含弘之德平居暇日使民
 自然有尊君亲上之心一旦有事孰不为吾用哉故
 容之畜之所以用之也或曰藏至险于大顺伏师旅
 于民众井田之法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师之始也故言出师之义及行师之道师出无名
 师行无制皆不以律也虽足以取胜犹凶道也故曰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23-0495b.png
 否臧凶言否则虽臧亦凶矣昔者太朴之既散强弱
 相持大者折绝天柱小者负固山谷上帝震怒下民
 请命于是黄帝受命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而命将
 佐命风后制为兵律其备物也天衡重列各四隅前
 后之衡各二队风居四维故有圆阵地轴单列各三
 队前后之衡各三队云居四角故有方阵天前后风
 合六十四是所谓正兵其制用也天地之前衡为虎
 翼风为蛇蟠而为围绕之义天地之后衡为风龙云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23-0495c.png
 为鸟翔而为突击之义是所谓奇兵此结阵之法也
 昧乎此则有失律之凶其视听之节二革二金则为
 天加一角音则为兼风而二革三金则专为风焉三
 革三金为地加一角音则为兼云而三革二金则专
 为云焉五革四金则为虎加一角音则为兼蛇而五
 革四金则专为蛇焉四革三金则为龙加一角音则
 为兼鸟而四革五金则专为鸟焉二角而全师东三角
 而全师南四角而全师西五角而全师北此所以一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23-0495d.png
 军师之耳其旗法则天阵玄而地阵黄风阵青而云
 阵白天之前衡上玄下赤天之后衡上玄下白地之
 前衡上黄下赤地之后衡上黄下青此所以一军师
 之目此金鼓旌旗之法也昧乎此则有失律之凶其
 在周兴则有太公六韬之法在汉则有黄石公三略
 之法在蜀则有武侯八阵之法若夫楚之乱次晋之
 争舟齐之辙乱吴之争舍皆无律之师也其能吉乎
 爻辞之言师出以律则不言吉而吉在其中言否臧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23-0496a.png
 凶不言失律而失律之义在其中夫子𤼵之以律失
 律之两辞则一吉一凶之辨判然明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
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一卦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九二以阳在下为
 众阴所归将帅之象也五居君位乃其正应居下而
 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然为将之道恃专则失为下
 之道不专则无成功之理故得中道乃吉于义无咎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23-0496b.png
 然臣之有善皆出于吾君之善王三锡命宠任之专
 故得其兵权而有克胜之吉九二所以得中而吉且
 无咎何哉想其可守而守可攻而攻动静而时中也士
 卒之从命者必赏无吝不恭命者必罚无赦赏罚而
 时中也首恶必歼也有嘉折首丑类当宥也获非其
 丑操纵而时中也是以有吉也决胜奏凯之相望其
 无咎也辱国丧师之无有然二之所以致此者是必
 时王倚任之专而然其一命曰好生恶杀实予本心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23-0496c.png
 兴师动众岂予得已蠢尔邦仇敢肆乱略今予命汝
 总六师奉行天威以征有罪再命曰济济有众其左
 不攻于左唯不恭命右不攻于右唯不恭命御非其
 马之正唯不恭命汝尚钦予威令以整军旅三命曰
 义师之举本以救民非以长乱毋行不义毋杀不辜
 汝尚广宣王泽以吊黎民如是则将师有吉者王命
 之而吉也将兵而无咎者王命之而无咎也论至于
 此则知南仲虽有伐猃狁之功南仲必曰非臣之力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23-0496d.png
 也王命南仲也召伯虽有于理之功召伯必曰非臣
 之力也王命召伯也若夫齐威山戎之师晋文城濮
 之师若足扬矣而君子不许之以义战者以其无王
 命而擅兴不得为吉且无咎也程氏曰世儒有论鲁
 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以为周公能为人臣不能为
 之功则可用人臣不得用之礼乐是不知人臣之道
 也居周公之位则为周公之事由是位而能为者皆
 所当为也周公乃尽臣职耳子道亦然孟子曰事亲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23-0497a.png
 若曾子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馀子之身所能
 为者皆所当为也岂曰过乎小象释在师中吉则曰
 承天宠释王三锡命则曰怀万邦在师中吉以成功
 本于天子宠命也王三锡命以其承君命固能成威
 之之功而吉且无咎也先儒谓王三锡命褒其成功
 然褒功之命见于上六九二则合专以宠任言之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三居下卦之上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九二为帅师之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23-0497b.png
 主三以阴柔居二之上是舆尸之象舆尸众主也任
 将不专而众以主之则莫相节制岂能成功凶败宜
 矣甚矣兵权之不可不一也元戎受命董帅师徒百
 万之众望其旌麾听其辞指以为进退倘统制不出
 于一号令不出于一则左牵右制兵卒无统其取凶
 败必矣昔者知襄子帅韩魏之甲以攻赵而三家异
 谋智伯之首竟为赵氏之饮器苏秦合六国之纵以
 伐秦而六国异心叩关之师竟为秦人之俘虏乐毅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23-0497c.png
 下齐七十馀城而参以骑劫则燕兵溃祖逖誓清中
 原而制之戴若思则河南失唐九节度之师不立主
 帅则虽李郭不免于败北皆师之以舆尸而凶也以
 是知才不足以一兵权职不足以专兵权凶也夫子
 释之以大无功是诚大无功矣文公曰才弱志刚而
 用兵必至舆尸而归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左次退舍也师之进以强勇也六四以柔居阴而下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23-0497d.png
 无应非能进而克敌者也度不能进而完师以退舍
 愈于覆败远矣可以无咎若可进而退乃为咎也易
 之𤼵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夫战阵无勇君子固
 以为非孝而暴虎冯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师之六
 四圣人示以退舍者非谓欲人之偷安而不以死勤
 王事也以势而言则政刑脩国本强器械备兵律练
 然后可以摧强敌者若犹未也不若退舍之可以无
 过以义而言必奉天讨必吊黎民必禁暴乱然后可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23-0498a.png
 以敌王忾若犹未也邀功生事适以取辱不若退舍
 之可以无过赵盾之伐邾师乘八百势非不可制辞
 既顺则返旆亟退赵营平之讨先零声罪讨叛义非
 不可而坚壁以守罢骑留屯诸葛亮之渭上杂耕羊
 叔子之兵不掩袭禹之班师振旅文王之退脩文德
 皆左次之义也若夫春秋纪兵其书次也有嘉其次
 者有讥其次者嘉之者谓其有整兵进战之意讥之
 者谓其有缓师畏敌之意书公次于渭贬鲁庄公之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23-0498b.png
 不能救纪也纪侯有婚姻之好齐襄为不同天之仇
 义师亟举则恤难复仇礼也此时而次仇雠益肆是
 则咎之大者也书齐师次于聂北贬齐威之不能救
 邢也狄有猾夏之僭邢为诸侯之亲义师一兴则恤
 内禦外礼也此时而次外夷益炽是则咎之大者也
 后世视左次无咎之义其可不察义理事势之所在
 乎小象以未失常释之正谓可进则进可退则退师
 之常也陆氏曰左次示不欲杀杨氏曰高帝不至白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23-0498c.png
 登太宗不渡鸭绿悔于何有龟山曰兵凶器也先王
 以丧礼处之故上将军居右则师以右为主师之常
 也退而左次本失常也知力不足退而左次故亦未
 为失常也又曰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
 次退舍而宿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
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六五君位兴师之主故言出师任将之道蛮夷寇贼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23-0498d.png
 为生民之害便如良田有禽以害民苗禽害稼宜田
 猎以取之寇害民宜奉辞以讨之执言奉辞也明其
 罪以讨之所谓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以是兴师何咎
 之有六五柔于用人圣人又为之戒曰授将之道当
 以长子帅师指二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谓虽正
 亦凶也人君用师辞义不可以不正而大义当本于
 一心将权不可以不重而大权当运于一已亡秦之际
 豪杰群起胜广起兵而问扶苏之死是仗义也梁籍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23-0499a.png
 起兵而立楚后以从民望亦仗义也田儋起兵先归
 反秦之曲于诸侯以建邦之胄谕豪杰吏民亦仗义
 也然皆随起随仆人望不孚不能止乱何也盖帝衷
 常性之说发于成汤则足信兆民发于奸雄则适以
 资笑其心与义二假义而行谁其信之此大义之不
 可不本于一心也周辙之东诸侯强大莒人之入向
 无骇之入极无王命而擅兴师之权卫师入郕鲁师伐
 邾无王命而擅专征之权卒之王室日卑征伐自诸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23-0499b.png
 侯出前乎平王不能诛其擅兴之罪后乎桓王又无
 以制其擅兴之僭春秋之世王纲不振太阿倒持岂
 正道邪此大权不可不总于一已也辞义正而出于
 方寸将权重而操于君上乃六五之吉也小象以中
 行释长子谓九二之刚以中道而行也以使不当释
 弟子者谓二与四之柔不当使之恐致凶败曰使之
 一字则其责在君上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23-0499c.png
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当功成治定之时大君行赏
 报功功之大者则开国之命用之为诸侯而为屏为
 翰功之次者则有承家之命用之为卿大夫而为羽
 为翼然此二时也世变方济社稷方定岂可用小人
 以再召变故小人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此圣人之
 深虑远戒也汉高祖灭楚之后列侯定次固能报矣
 乃以陈豨为相国故有赵代之变晋武平吴之后封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23-0499d.png
 侯增邑固能报矣乃使骏珧窃国柄故有不终之玷
 此小人之患是可以兵革既定而不知戒乎昔者周
 武王胜殷之后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同姓自鲁而下
 凡几国异姓自齐而下凡几国报功之馀天下亦定
 然当时箕子之陈范则曰正人既富方谷召公之陈
 戒则曰所宝惟贤惟恐武王之禄非正人也朱氏曰
 行师之际贪愚皆在所使未必皆君子及其成功行
 赏君子使之开国承家小人赏之以金帛可也但不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23-0500a.png
 可使之有人民社稷光武中兴臧宫马武之徒奉朝
 请而已得此道也然寇邓诸贤无尺寸之土亦过矣
 程氏曰小人易致骄盈况挟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
 也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23-0500b.png
 
 
 
 
 
 
 
 周易衍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