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x 页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书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5H 页
答洪思伯
岁前书慰慰。正初积雪。挽近无有。侍率凡百如何。念念。此波咜二字。为面前况耳。比得所谓古愚稿者。赠彼中行人之书也。以乙亥约和。为 宗社之大幸。以丙子正议。为愚氓之浅见。以瓛相误国。为老鍊识务之人。以诸洲澒洞。为天地自然之数。仍以张皇贼势。而坚伥鬼之谋。诚不料康熙公。复出于仙源老子之家也。尽(一作盖)此数语怪鬼之邪说。金匙啖饭者。皆以知之。而其中天地自然之数云者。尤极无状。夫远夷陆沉之𥚁。一则中国无道之致。二则中国无道之致。尧舜三代尚矣。只如汉唐宋 明之盛。外夷其敢至此乎。今也荒怠宴安。无一自强之事。而为货色之所饵。技巧之所惑。遂至于开门纳贼。而顾欲以自然之气数。诿之天地之心。岂不冤怒乎。恨不得驱此辈于海隅而戮之也。土中说大槩极好。间有一二未晓处。俟更面质也。斥洋书。并速寄示为幸。先师龙门杂识。鄙人辟邪录等书。承欲印布。其苦心血诚。鬼神可感矣。第须有多少物力。然后可就。未知何许好人。损出帮助以成之也。以吾所见。当今物情。若要印出耶苏边文字。则虽费大万。可容易矣。若扶持天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5L 页
理人纪之书。则传写一卷。亦且戛戛。况印布乎。篇当面叩规画。而亦恐徒尔劳攘也。女婚。其间有议处否。
答洪思伯(壬午)
君书。得承领矣。独闻叔恝然无一字。何也。执书。只有吞声饮泣矣。书出逾月。见此阳复。天道然矣。人道又待何时。岂天人一理。为浪语耶。冤矣冤矣。除却此说。寿闱气力。复何如。贤者。服履比得稍健否。钟一及闻叔孤儿。皆作何状。葬地已得拱揖环抱之地。他日释虑耶。承其尊人理遣而无怨。真若有道者事也。脚下率养此子。撑拖乾坤。岂无所以乎。籍没。一时厄会。定不能▣(一作杀)了一门也。第得省丈书。忧君近日訾谤。殆若急潮。未知书来后。又如何鼓发也。寒门匹士。孤立无朋。而仇敌堵立。薏苡为珠。丸药招议。盗嫂挝翁。做说百端。势所必至。此将奈何。今宜含蓄太阳之 销磨。棱角之露一。直以废族罪人自处。作为尺蠖之屈。龙蛇之蛰。以俟公议之伸。千万泣祝。伊川亚圣之德。亦有迁龙门止学道之事。君以何力量。一向露出多小精采耶。谅之谅之。虽万人死灭。惟思伯一人保存。然后阳道回苏。可望于后。非一人一家之私计也。此姑延一缕地。不欲一二矣。省丈升六品。溪丈被 一命。闻之俱无喜心。未知二丈如何。应得保完名节耶。极用关心耳。此中不须问。盖王化近地。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6H 页
尚可流涕太息。况鸟言夷面狙诈反复之地。有何可望也。柳生协用事。尽洒落矣。向于城南严程。倾盖得面。行至果川。追书寄情。盖三角山下第一流也。闻叔始末。此亦有所录。留俟面订耳。郑丈书。百忙不得作谢。此书。不妨览及也。
答宋致承(镇凤)
癸未十一月几望。死罪人金平默。谨覆宋斯文足下。平默穷乡布衣。少无学术。老益丑劣。不足比数于常人。顷因 国家有事。嫠不恤纬。言不择发。事不量势。触犯时怒。自拘海岛。人诛鬼责。死亡无日。不谓足下过听于朋友之言。以为观过知仁。宜若可与。辱赐古道之书。厚加推奖之辞。读之反复。惭悚并至。不知所以仰报也。虽然。因寄意之勤。凭正三之言。有以仰见足下之所存所守。甚恨幽囚之踪。无以杖策而南访至仙扃。以听教诲之一二。以收桑榆之晚功也。所幸者。足下志气之高。学问之正。好恶向背之不苟。既已言足听闻。则是又鲁有君子之验也。吾知百种伥鬼。万数封豕。无奈冠山一域何矣。足下其亦蚤夜勉之。书出已浃旬。恭请坤复。学履增裕。某病吟㱡㱡。无可献闻。示明春枉屈。不敢妄冀。自非然者。此生无奉觌之路。伊时幸一践信。以赓朱子太岁涒滩之词。以赋古经榛苓风泉之章。仍相与讲其所闻。为数日之驩。则长沙之忘却。不必故国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6L 页
三年之信。玩醉一树之花也。足下其图之。力疾不宣。
答宋致承(甲申。下三章同。)
顷奉五柳洞所留一书。今被吾南老友来话娓娓。语到高贤。足慰别后馀悰也。即日四阳。更伏询学履有相。遥切拱祝。累病㱡如故。无足言。斋记。强其所不能以去。勿挂人眼。亦隐恶之一事也。吾南一宿。火急发行。仓卒无他言。只祝鞭辟近里着已。共护削(一作消)剥之阳。千万之幸。南坡丈正三甫。皆安否。不得别书。引领怅悒而已。
答宋致承
才作数字。付仲文归袖矣。仙乡诸友。齐进入海。又奉惠墨。谨审比来。安信及求仁为己之志。如川之方至。深慰区区之望也。累病拙如昨耳。古今岛传说。 天意固不可如是忖度。而别纸云云。一切虚妄之说也。此来诸友。可口详矣。思之一呵。所示生之理。在太极之中者。非是。太极即生之理。元非两个物事也。太极一也。分言则一物。各具一太极。(天一太极。地一太极。松一太极。柏一大极。)合言则万物。统体一太极。据此理会如何。人物之生。同得是理。但其气禀。有偏正通塞之异。人得其正且通。故其性无不全。物得其偏且塞。故其性无不偏。人物性同异之说。大槩如是矣。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者。言象数之理。已悉具于此也。才说象数。则人与昆虫草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7H 页
木禽兽天地古今形形色色。皆举之矣。然性与天道。子贡所未闻。今不须拣难底问。且就日用茶饭事物。寻究其当然之则。实体而力践之则。是名为切问近思之学也。待到积累久后。性道精微。徐徐推求。自有黎然之日也。此后如有便路。连以所得者。指示不已。相与反复。则不但累人之幸也。谅之谅之。三处书如教矣。纸尾止此。恭希照原。
答宋致承
二度翰问。一时拜领。仍审馀分。学履日休。乃心慰沃。孰谓书不如面也。累㱡㱡之状。一如宿昔。苦苦专事时文之中。一出于此者。便被指目。 辇毂圻辅。为尤甚。何但海隅僻左为然耶。今彝伦扫地。欧澜淊天。其故。宁可不知耶。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此程先生一刀两段语也。况一入乎此。动不动。被欧边人。有司所拔擢。而不知非。则是挽河难洗之累。非但害义而已耶。此理不可不熟讲于朋友也。若貉稽多口。圣人所不免。何足以是挫抑也。俯询渊源录疑义。如东坡岂不知丧馀食素之为礼也。只为乐放纵惮绳检。人我忌克之私。为之祟。随处以逞媢嫉之习耳。涪州之行。金陵川蜀。内外酝酿。以至于此。仁人君子。所宜放流而不与同中国者也。乃若伊川。则须是说孟子既知天。焉用尤臧氏。此理当两边研究也。元城不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7L 页
知伊川。睽乖各立。诚可罪也。然此则学问不至。无知人知言之功。而自信太过。便至如此。非心过也。家信四月晦。闻之。逊志尽室移江陵。为避地也。贱孙尽室移涟川。为无食也。自馀士友。皆有星散之渐。奈何。付书事依教矣。
答宋致承
满心纡菀。忽蒙崇翰。尽如执热者之濯清风也。顾眄之顷。秋殿冬立。更谂棣度晏重。讲明体察。日有进益否。累病愦如曩日样。只被魏妙朴丱所唤醒。有多小商订。幸幸。尊先状文。第录如命。并其遗稿。肃赍以呈。其中用何可必也。乃晦八海。企足几多日。闻中路疾作。逆旅治疗。未知其间苦歇如何。今世朋友丽泽。大是稀阔难事。而才有期会。魔障又如此。未知吾道非耶。咄咄怪事。病倦不蒇。望赐谅纳。(纳下。本有大圈印。脱误。)○书成未发。而乃晦至矣。我心则降。为歇后语也。
答宋致承
北归后。一如杜德机。回视南云。杳如天涯。二君款扉。洒落长书。眷容大篇。有若尺蔡拱璧。铭谢仆仆。不容云喻。第今日中。未委学履增相否。愿闻。仆衰疾饥困。去死如隔纸矣。示前头之惧。诚然诚然。但要不负朋友之意。须就邪正是非大分界上。加随事详细之功。不然。疑似之间。唤银作铁。认贼为子者。非止一二。岂非狼狈之道也。于此。更留盛念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8H 页
为幸。老者力不能出脚。只得恁么死了无怪。年富力强者。正合远游。以偿其夙志。岂宜效空堂躄蹩之人。而发室是远而之叹耶。时稍和。年稍登。幸一图之。不然。只得相期于泉下耳。二君去。揆忙奉谢。
答宋致承(丁亥)
恋想政切。拜书。恪审年来学况安迪。慰豁何喻。付书踰月。近节复何如。仆又自涟川。移永平山中。密迩先正涧阿。后生从者若干。山外睢盱。都不相干。也非恶事。但衰疾沉痼。又非居海之比。朝闻道三字。恐负夙愿。奈何奈何。册子上事。承示接续下工。益慰所望。思虑纷扰。古今通患。人我同病。去之无他术。惟程子说主一无适。整齐严肃。上蔡说常惺惺法。和靖说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数言。仔细玩味。据以用力。则久当收效。非一两日袭取之事也。如何如何。此生幸有促膝之期否。时危路阻。只有忡悒而已。
答宋致承(己丑)
宣君访至。得奉珍札。以审年来动止。慰泻何言。第今一省。获免乌昧之食。还他乃粒之喜。册子上事。须有次第。愿闻绪馀之一二也。贱状一毛一发。罔非腊晦景色。而了无朝闻。殊用介介也。省老心说。本谓心字名目。是形而下者。岂得谓不是。但执此一言。讥先师不知其然。而槩以形而下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8L 页
断之。则是类郢书燕说。非但无发明。适足为平日断断者藉口之资也。数年相持。不免后辈之惹扰。比来稍改前见。而尚有杨时未释然处。乃心闷郁。第观下回耳。大抵此老学问。岂非积功。环顾一世。又岂有对手。而不幸再数廊柱。惹出多小不靖之端。甚矣。道体之难穷。而一毫不自得。毕竟不可依恃也。第近日不安于柯亭薖轴。尽室入堤川山中。蹈海客辽。时则可矣。而谷腹丝身。势益穷矣。为之闷念。不但暮年离索之叹而已。不宣。
答宋致承(庚寅。下同。○附答目。)
天笃降割。 太母厌世。日月不居。 玄宫已下。恸缠入省。无所逮及。相思之久。朴君(熙泰)自晨门职所。来传珍帖。以审客春殇戚。惊悼亡已。第知死生之说。深自宽抑。便将雅言一部。以陶山老子胸膈生凉之云。自詑此天地内。有致承能相信至此耶。炎凉世态。虽久于函丈。而负时重望者。有不能深信符合时论。而为吾道之病者。此老夫所以得书深感。更愿因此加勉。以尽夫宗庙百官也。某春初中风。废却人事。远近书牍。不能造次酬应。朴君之归。无一字奉谢。纵蒙曲恕。岂得安心閒居调病。追此倩谢。记疑数条。兼且写去。财幸是祈。
 海居观物云云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9H 页
傅公名奕。唐初名臣。新建 皇明。王守仁封邑。萧瑀劾傅公曰。佛圣人也。而傅奕非之。当诛之。奕责之有所云云。见纲目高祖纪。王氏疏。亦云佛西方大圣人。○桑哥。即维翰。景老。景延广也。皆晋高祖臣。桑主事契丹。景要倍之。事亦见纲目晋史。盖桑固无耻之甚。而景亦师大国。而受命顺天。亦不能焉。则又齐景公之下乘。无足言矣。○许衡怀孟人。以儒自名。而失身事胡元。元初。以西僧为师。掘绍兴诸陵。取骨为浮图。忽必烈又贬夫子为中贤。而衡皆视之恬然。则真所谓狗彘不食其馀者矣。故诗中云云矣。○崔,郑。是文宪公崔冲。光儒侯郑倍杰。东方文献。自二公始。故云云矣。○永嘉。安东旧号。清阴先生南汉之役。手裂崔完城所作国书于 上前。而痛哭请死。下城后。屏居永嘉。
 雅言云云
异字当属上句。金字是奉朝贺之姓也。○砚墨一也。有为循理事而用此砚墨者。有为徇欲事而用此砚墨者。故朱子云云矣。○运平,乐工。燕山朝女乐之名。其意未考。○罄甸见周礼。此无本书。大意则公子有死罪。则戮之于甸耳。○比丘。僧尼之称。
答宋致承
作谢未发。子善远来。荐承手问。慰荷不可言。但承时症又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9L 页
作雪上之霜。子善言其槩。深以为忧。涯角。无以如何。只祝无妄所得。匪久勿药有喜耳。洪涛屹立。光复先世。自是至诚信誓。则天其或者遂吾之愿矣。岂应遽任其摧折乎。第谨粥药调理。以听天公处分。至祝至祝。南坡集。殿屎中不得仔细。口呼数行跋文。仓卒塞责。深愧其不诚矣。乌石灵源。去仙不远。仙字恐无疑矣。贱状一味杜德机耳。
答宋致承(辛卯)
意表武卿见顾。获奉新春以来平安字。慰泻不容名言。贱状日甚一日。必知其无幸矣。沃相忠爱惓惓。何感如也。但虽感神之諴。其如听之藐藐何。只有仰天太息也。问目披读置几案。少检有银杯化羽之叹。只俟后便搜覆也。孙儿姑遣免。幸幸。多小说话。呻吟困惫。默会是望。
答郑季方(义林。○庚寅。)
平默复。某僻居汕北。闻芦沙先生之风。窃尝诵诗读书。尚论其世而悦之。因就及门之君子。讲服执事之盛名。亦非一日矣。恨某姿本愚陋。蚤孤终鲜。流离失学。以度一生。又值禽兽恣横之辰。先辈老成。零落殆尽。孤立无朋。不慎枢机。过涉灭顶。废痼垂死。无以杖策远游。亲瞻德义。以遂平日之愿矣。不谓先施函书。投之樵牧之社。致其惓恋之厚。惜乎。床第残喘。惟有感愧于邑而已。终不得勉强策励。仰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0H 页
承盛意于万分有一之中也。虽然。寂寞之滨。只此存问一帖。已鼓动阳界之味矣。履玆阳剥。伏请君子得舆。进修日益。某㱡㱡之状。如右所云。不学者。老而便衰。河南老子。实准备语也。容髭胜昔之云。岂复有一毫可詑者乎。感出场无日之教。请效一言。盖义理无穷。而此心难保。幸执事深念乎此。于子思所谓戒惧慎独。诗人所谓战兢临履。尤翁所谓节义以扶植三纲五常者。罔有动静内外。巨细精粗。定不容一息间断。卒有以充尽。师友之厚望焉。某虽愚。异日游魂。于赵先生绝命之碑。下见其慰悦执事之髣髴矣。
答廉文范(在豹。○甲申。)
辱示二函。可敌十朋。矧承小暑。体下珍相。何慰如之。累与鬼为邻。无日不殿屎矣。示直之一字。是通天人合内外。至切至要之言者。良然良然。第须知曲直。是死生之著形者。试看天下之物。安见生旺者有不直。而向死者有不曲乎。念此。直令人兢惕耳。这一个字。周流充满时。便能存顺没宁。汩没世故。放过度日时。存而不顺。没而不宁。此理无毫发差爽。念之念之。贯一临别。拨忙小谢。
答廉文范(丁亥)
一自桐江分解。信息邈然矣。正三千里跋涉。获奉手命。得审近日平安字。信乎昌黎翁所谓执热者之濯清风也。某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0L 页
罪名无荡涤之期。鬼事有朝夕之迫。病蛰㱡㱡。非复海上时样子。任之而已。所谕旧习之如故。何不用栗谷先生所言如将一刀快断根株工夫耶。人生一世。其久几何。眼前光阴。如白驹过隙。定不可因循度了。况恁地蹉跌。在平常时节。犹可也。在今蹄迹之冲鬼魅之交。而此身了无所发明。则千坎万堑。在咫尺顷刻之间。追悔何及。切乞深思。奋迅踊跃。至可至可。海衣谨领耳。
答廉文范(戊子)
促膝虽无梯。替面尚有书。只此少慰窃(一作窈)纠之忱也。第谂书出后。履用复如何。愿闻。贱状。直到腊晦。此在天公处置。我无与焉。惟是夕死之会。迄无朝闻之实。为可少也。示贫屡(一作寠)不得远游。这是无可奈何处。但贵道则傍郡。有吾南一队。同乡近地。读书种子。亦往往而有。不似 辇毂圻郊之寂寂寥寥。只管没入欧氛。就此而商旧培新。不患不进益。如患旧习未袪则自今决定斩断。不留苗脉。患用心不专。则自今决定专一。不容放慢。这是由己而非由人。如此久之。一滴一冻。一掴一血。大有事在。切要之言。不外乎是。愿高明深绎焉。宋友将行。略此报谢。
答廉文范(己丑)
涯角怀想方切。宣君款扉。获奉忞忞之传。恭审年来。安节。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1H 页
慰泻万万。贱仆病伏。㱡㱡无复阳界。况俯仰畴昔。只发一笑耳。向来数次奉勖示。欲抵死铭佩。而以不能操存。猛省自讼者。可谓得为学之序矣。第此云云。若出于一时之谦光则可。不然则殊非区区之所望也。士之为学。是性分所固有。职分所当为。平时尚不可如是退托。况今日是何等时耶。若只恁么度了。则恐无以自拔于蹄迹之冲。念之念之。不是小事也。日来天地无阳。更谂履用珍胜未。生前无面商之望。临纸只切悽悒。
答廉文范(庚寅)
伏哭 太母廞卫。感古伤时。恸苦罔极。朴君北游。琼翰随之。纡菀之馀。不啻羾寒门而濯清风也。转眄之顷。硕果又将食矣。更谂候度玉毖。覃节金重。示谕云云。前日之堕于耳目。今不可如何。只合思追补之道也。朱夫子不云乎。三四十。觉悟便从。三四十。创住做去便。年八九十。觉悟亦然乎。况不过四五十之间乎。自今立定此心。每日不问巨细。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积集久之。实如朱子所云。则少间岂无显效乎。不须多少劳攘。只得恁地而已。贱状衰朽之甚。至于中风。今则甚个未冷尸耳。地隔千里。朝夕永诀。相思徒于邑。
答金丰五(显玉。○庚寅。)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1L 页
平默孤陋病㱡。无足见齿于人。惟于梅山华西二先生。朝夕函丈。日久受教育之恩。于芦沙奇公。相距绝远。虽未得一进门屏。供奉洒扫。然诵其诗。读其书。尚论其世则雅矣。莞尔鼓山。同门而学二十馀年。相与亦挚矣。一经山颓梁摧。无所放仰。奇丈鼓老。亦次第零落。惟莞尔翁岿然尚存。然彼此涯角。大耋之嗟。不可得而相从矣。当此异类溢目。人道扫地之辰。踽踽于千崖万壑之中。悽怆寒心。无可愬语。忽被汝直。千里见访。道足下从事师友经行出群之本末。仍以所施古道之书授之。蹶起擎读。恍然若周旋师友之间。受坐春立雪观善讲习之益也。惜乎。朝夕就木。无以亲就讲座而叩其详也。某拘于坏质。凡操存省察。穷格扩充。殊无一半分得力。因循放倒。辜负当日师友大矣。向来风波之作。齽齘之至。未尝非沧浪之自取。安得一于恕己而责人乎。子夏言君子信而后谏。程子言朋友之道。诚有馀而言不足。此皆前古至言。而当时昧此道理。徒汲汲然理会也。(一作他)人之未尽。又于知人知言之际。都不下工。而遽以当夫色仁行违。侮慢自贤。巧言如簧之。多小伎俩则其悔吝之来。必无幸矣。毕竟诬辱。及于师长先贤。而通家子弟。相待为仇雠。则非直使人大惭。噬脐无及矣。其时则随人所问。或有云云。年来付之忘域。亦久矣。今因追提。略陈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2H 页
梗槩矣。汝直荐入于此。因东寻春川万山中。以渍绵追祭洪励志烈士之墓。其志节之伟然。可以愧死今日之衣冠矣。因此进学。异时发明。其可量乎。
答金正三(癸未)
平默以不从国是。负罪如山。自拘海岛。衰疾炎瘴。日与死迫。不足比数于恒人。不料座下过听不试之誉。辱赐古道之书。猥加隆重之礼。拜受奉读。如蚊负山。满心惶悸。不知所以仰对也。某少从师友。其于前古圣贤之事。不可谓全然无闻矣。惟其坯质所拘。风霜所加。不能实用其力。今则雾眼霜发。已迫崦嵫。加之物情世态。多所不娴。内自朋友讲习。外至当世趍向。性有所不能安住。言有所不能讱巽。捩手而覆羹。转喉而触讳。日往月来。仍作众矢之的。实天地间无用之物也。座下既出入鼓山门下。自哭山梁以来。此等梗槩。计已闻而知之矣。然且不弃而缱绻乃尔。心窃惑之。岂因彼此先世事契之重。吾南皋比众恶之察而胸中权度。不能无异于人者。兼且以为所负之罪。出于孟子所谓能言距。朱子所谓主人边。则其情犹有可恕者存耶。此则区区之所深感者也。感之也。仍有觌德之愿。愿之也。恭请枉驾之期。惟座下怜而图之。某凭乃晦口诵。钦仰座下笃志力行之实。虽设高足之床。可也。至于教训之云。殆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2L 页
类家积万金。而求益于丐乞之人也。低头包羞。实不能承命也。书出浃旬。伏请霜令动止罔愆。某残喘姑遣免矣。
答金正三(甲申。下同。)
久阻如渴。承书如沃。况审献发学履有相。弊缊之季路。不耻。并日之原思。不病。超然与三古之士。周旋。引领怀想。不容名言。累添得一齿。病痼如前矣。鄙说得免覆瓿。幸甚。更望仔细咀嚼而示得失也。不有益于浅陋。则必有益于高明矣。内寇难去。承此提示。钦仰省身克己之盛意。而所警于昏惰者。亦大矣。此寇一息放心。便会冲突。古人戒谨恐惧。无时不然者以此矣。正三以为如何。宋友一面如旧。数日讲其所闻。此足以为新岁况也。先铭写去中。用未可必。惭悚何言。第见本状。阙其生卒年月 帝号。填书后。因便见示如何。生年 明宗丙辰。冠以 天朝年号为宜。卒年亦当如此矣。一枉。悬榻以俟之。
答金正三
阻久得拜二度书。珍荷珍荷。况审闰夏体内崇裕乎。贱状如印一板。笑笑。一言偶几乎道。得契盛心。当仁不让。何慰如之。须知晦父所谓此心难保而易失。是瞥霎间事。又须知刘元城言行。掣肘矛盾。是缘何病祟。力行七年而成。是用甚工夫。猛加省察克治。为切己事。未知如何。先铭中漏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3H 页
字依补矣。
答金正三(丙戌)
两度手真。一时坠几。得奉别后学履珍相。天涯地角。恍如一席。阔眹之馀。何异羾寒门而濯清风也。做工穷极到底。救死不得。不见是图。用志不分。至于凝神。岂是易事。但于中有些间隙。切勿放过分寸光阴。则积以岁月。亦可得力也。如何如何。别纸。百忙中。草草奉对。顷年所托先铭。并此肃呈。幸视至。惠袜领情。不胜珍感。第今八域无绵之岁。尺寸之布。贵埒匹锦。何以念及老物耶。仆年与病积。加以翳桑之困。惟阎符是俟矣。
答金正三(戊子。○附别纸。)
相别一年。更切关心。致承怀珍缄。千里见访。以审返旆后履用休迪。进学之意。真切又如此。殊慰劳祷之忱也。贱状百骸俱病。无日不叫苦。腊晦人事。莫可奈何。精舍粗略整顿。爰居爰处。但近地新进。相从无多。且感兴诗。何日秀穹林者是着题语。旋进旋退者。益无可望。虎食蜮射。环于四邻。未知下梢竟如何耳。鄙作何足讽咏于空山明月之中耶。恐是江南逐臭。淮北嗜疥之为也。宋友宣生。留止多日。山扉不寂寥。但日后会合又未易。念之喟然。力疾漏万。第祝千万加爱。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3L 页
祭社。古礼也。但村前后两处。设坛而祭之。与合祭一坛而设二分馔。俱涉渎神。而于礼无稽。如何如何。
心经赞。好乐忿懥。偏属人心。果未安。盖好乐忿懥。情也。道心上也有此。人心上也有此。何得偏属一边也。(如象喜亦喜。文武一怒之类。岂不是道心上好乐忿懥。)不但此也。既以好乐忿懥。属人心而曰惟欲易流。又以仁义中正属道心。而曰惟理无形。则是人心为情而道心为性也。朱子解人心道心。皆就情上说。何尝如真说耶。我东退溪先生四端属道心。七情属人心。 皇明整庵罗氏。道心人心。分属性情寂感。似皆本于此而失之矣。至于天命之说。则朱子说天。谓舍苍苍者不得。盖古今说理。皆就形气上看。未尝悬空说也。故中庸引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然则首句天命之天。何尝非苍苍者。而乃若子思之意。则即夫苍苍者。而指其理之所以然也。抑不但中庸。凡诗书以下圣贤之所言天。皆仿此。故程子曰。天。专言之则道也。失子曰。天者。理而已矣。据此则知中庸天命之天。是万物统体之太极也。其言性。是物物各具之太极也。曰率性之谓道。则性又是统体而道为各具也。曰修道之谓教。则道又是统体而教为各具也。此则当随文异看也。如此理会而有见焉。则近日之说。其同异得失。不待多辨而明矣。心为性情之主。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4H 页
是朱子定论。本于张子心统性情之说者也。性为心宰。老洲倡之于前。而鼓山诸公。和之于后者也。张子朱子说心。盖就方寸之形。精爽之气。讨得上面主宰。为性情之总脑。则是启蒙心为太极之说也。一而无对而理之体用。无一之不该矣。近日之论。则既以心偏属于气。移动不得。而将性字。为气之主宰。则是性统心而心不得统性也。性为天君而心不得为天君也。此虽先辈之说。既不免使人听莹。则姑且熟讲。不可以苟从也。妄见寻常如此。不审明者以为如何。望更商示也。
答金正三(己丑)
日月阳止。弥增忉忉。士一之来。得奉情翰。以审大无拮据保存快活之秋。学履珍迪。慰喜没量。可当促膝面展也。贱状病伏㱡㱡。岁甚一岁。不可支吾。久旱早霜。一省告饥。十口老幼。接济无术。奈何奈何。一息尚存。只有随分料理。册子上事。以俟命尽而已。比来所得。一无见示。何也。吾辈千里通问。岂但寻常寒暄而已耶。萃涣。非人力止得。随事势讲讨在吾诚。虽远无不达。念之念之。不是小事也。孙男辈联且挨过。但父溺于救穷。可闷。子汩于嬉游。可憎耳。
答金正三(庚寅。○附答目。)
太母礼陟。 因山已过。草莽病伏。恸绝罔极。奈何奈何。宵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4L 页
中珍帖。得诸窈纠之中。慰豁不可名状。见今月易而阳剥。更审为况又如何。贱走正初。忽中风。废却多少人事。全没生世况。以至于今。殊可少也。明春贲趾。千万立信。或幸生前。又得一面也。疑义。感应多之问。力疾条对。
 厥明。指晓子时而言。质明。指侵晨而言。行祀。或有鸡鸣前。或有鸡鸣后。何以得中。
鸡鸣。即当行祀。
 时祭。抄取诸位之饭。实于左袂。挂袂于季指。饭入于左袖中。以小指。举其袖口否。
恐然。
 
客见祝文书。 崇祯曰。何不用 永历也。华西先生曰。秉史笔者。奉以承统则可。至于祭祀之类。当纪所尝受用之元也。然今门下自乙酉。凡书尺。始用 永历。则祭祀。亦用 永历否。
鄙家。用 永历矣。
 华西先生。称李子可否。
如此。无妨。不如此。亦无妨。
 近日洋𥚁。华西先生痛斥于前。洪励志遏绝于后。恰当一治之数。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无不流毒。了无一片乾净之区。惟今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5H 页
日之祸为然。故益见其为功。
 雅言曰。凡说心者。论气不论理。本源不明。论理不论气。善恶不分。又曰。若对陆,王二氏。则又当苦口说心即气也。此段则单言气似偏。而又合于近日诸儒心专属气之说。请详教焉。
二氏认心为理。而禁绝穷理之功。故其抑扬如此。
 朴文敬。何人。
朴文敬。讳弼周。 英祖朝名儒。位至左赞成。学者称黎湖先生。
 同一饴也。养老。天理也。沃枢。人欲也。
沃枢盗贼。以饴水。灌门枢。便于开门而行盗。
 华翁答嘐嘐丈礼说。虽以兄继弟。以叔继侄。有先君臣子之语。推此则 当宁于哲考。昭穆则以叔继侄。有先君臣子之义矣。而上承 翼庙之统。
华翁此答。周孔程朱以来。千古大义。只合据此仔细。
 税服
丧出。日月已过。追闻而服。谓之税服。
 华翁曰。吾将见孔子之道。配天而一新也。夫洋丑恃其奇怪才能。而似无革旧向化之理。先生言此何也。
先生之言以其理。则似有此。以其当事势。则似不可。见第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5L 页
俟来头耳。
 又言东迁之后。周礼在鲁。 皇明之末。道学在东邦。然今所执者无非洋物。所贪者无非洋技。孔朱之道。如何复明。
惟其如是。故至诚苦痛。号诉多人。要共救矣。
 五噫赋。彼恐不忠远。而义或存。
远。指清虏。义。指修攘复雪之义。
 海居观物。中书老子熏心处。崔郑风流。似启明。
中书老子。指赵汝愚。时在相位。崔。指高丽文宪公冲也。
 星湖李瀷。似是顺庵之师。而顺庵谁也。潜室。又何人。
星湖李瀷。南中人。以儒自名。于西学。阳挤而阴助者也。顺庵。其门人安参奉鼎福也。诋斥洋学。颇有力。潜室。故县监李正观。华翁之友也。
答金正三(辛卯。○附答目。)
怀想之中。得书如沃。示喻。出于如之何如之何之盛心。尤可为慰。第日用之间。审求其是。决去其非。分寸积累无间断。教心与理一。是朱先生法门。无他说也。武卿。生斯世也。超出商商窟中。令人慰泻。病枕只诵朋误远方来之句而已。俯询拜之有揖样。似敬之馀也。从俗恐无妨。田子明云云。却有理。但孤陋无明證耳。贞屯悔豫皆入。病间。当考卷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6H 页
字如来示也。奄奄中。艰倩仰谢。
 小学之书题与题辞。有何分别之可言。
书题。是序文之类。题辞则用伊川别欲作诗之意。
 既曰明伦敬身。则立教自在其中。
立教。教者事。明伦敬身。学者事。何可混看。明伦敬身。是合内外之道。其妙可潜玩也。
 四十始仕。以大纲言。若必待四十而后仕。则其于高才异等何。且言三十而有室者。何。
高才异等。如左尚书所云。颜渊,子奇之伦。不拘年齿者。当别论也。三十而有室。是正理。后世聘妻太早。未知为人家长之道。怎生刑家。
 周司徒三物具备。然后宾兴之。则用人似未能各当其才。且八刑。不弟。当居不孝之次。而居不姻之后。何。
六德之贤当路。则凡六行六艺之士用之。何患不各当其器也。苟有其德。则天下之才。皆为吾用矣。无才。何病也。有才无德。则当听命于有德。则其才皆入用而无弊矣。不弟之刑。居不姻之刑之下。本注可考。
 既曰。襟缨。又佩容臭。
事上。防其秽臭。靡不用极也。
 疏节之疏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6L 页
疏。小字之意。
 居处不庄。与朋友不信。灾及其亲。未详其意。
可更潜思。久当自见。
 昏礼不贺。本有悲感之心而然。
人之序三字。可更研究。盖父老而子代。实昉于此。思之可怆。故不相贺也。
 呇字音义。
玉篇无之。更考字典。如何。
 朝宗岩。 大统行庙。庙仪以 神宗皇帝为主。则配以崇祯皇帝否。九义士未详谁某。磐川沧海。亦不详其姓氏。愿闻教。
大统坛。只祀 高皇帝。九义士。自沈阳。从 孝庙东来者也。一东昌王美承。二临胊冯三仕。三杭州黄功。四琅琊郑先甲。五蜀人杨福吉。六青州王文祥。七济南王以文。八大同柳溪山。九大同裴三生。磐川王氏。名德一。沧海王氏。名德九。以文后孙也。
 明德。理欤气欤。或曰。明德是心。故亦是气。无害于义否。
明德。是心之本体。包性情在其中。于此插入气字不得。气乃本体所乘之机也。顷年。与吾南往复书尺非一。就而细讲。如何如何。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7H 页
石室翁所谓善吃杖。石室吃杖。何谓。
清阴先生尝居杨州之石室。故亦称石室先生。善吃杖。未考。
 昏说画狮。
画狮。见朱子答黄直卿书。
 泰山顶上。已不属泰山。
此程子语。谓事业虽大。其视道体之无穷。则终有限量也。
 三山斋论金范甲事。愿闻其说。
范甲事。见宋子年谱。而山中无此书。不得书对矣。
 侯芭之债。
侯芭。杨雄门人也。
 鸡竿
鸡竿之恩。用之于赦罪。出处未考。
 荆布
谓妻为荆布。盖寒士之妻。荆钗布裙故云。
答宣致洪(炳钦。)以和。(伯钦。○己丑。)
德门不幸。先伯氏奄忽违世。缅惟友爱加隆。孔怀沈恸。何以堪抑。居不越国。弗获一面。咫尺书函。才一相通。而奄成千古之事。天涯病喘拜书。岂胜涕洟也。孟冬雪威。更不审服体万卫未。贱状何足言。运丁阳九。人道扫地。蹄迹溢宇。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7L 页
而鱼肉之惨。朝夕且至。则哀痛迫切。不量琐力。捧土以塞孟津之奔猛。因致谤讟河漫。幽囚禁锢。死期日迫。苟知德之君子。深原其情。姑列之于孟子所谓圣人之徒。朱子所谓主人边人。如此则庶几近之而不辞矣。若遽以当世之儒宗。过加推许。则决知其不敢也。满心惶忸。不知所以仰谢矣。后以书来。乞勿如是。惟以勤攻阙失。为义谛则何感如之。何感如之。先公家传。擎读日久。得遂尚论之愿。何幸何幸。状文。当时辞谢不敢而不获命。则据宋,朴诸公论述。序次以藏之矣。哀咸往返。倩写以去。但恐出于浅陋者。终不足以行世而传后。为是兢兢耳。第望奉以告象生而去取之。某见状。无足仰溷。肃此奉谢。
答宣以和(庚寅)
国哀 玄宫已下。 卒哭才经。痛霣未已。又承仲氏下世之书。奉读惊怛。不任远忱。终鲜兄弟。古人所悲。履玆季秋。累然哀疚之中。孔怀益切。不审何以宽抑。某年将八十。于世无所补益。只得与病为邻。今中风。作未冷尸。其详朴君亲目之耳。生距涯角。纵不得一面。异日泉下。犹当有杯酌之接。姑此为慰也。哀咸充瞿如何。病不能别书。只有奉恋而已。朴君返。仅此奉状。
答金道源(箕丰。○癸未○下同。)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8H 页
承示自见老物后。追悔其溺于举业。虚送光阴。至有不觉痛哭决意从事之语。是心足以入道矣。为之钦叹。古人不云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况在年富力强之日乎。亲老家贫。事务多端。似妨学问。然古人亦从这里做工夫。毕竟成就久大之德业。盖富贵之人。以富贵之故多事。贫贱之人。以贫贱之故多事。古今天下。安见有閒坐无事之人乎。须是随分应事。馀力可以读书观理。积累工夫。只在慎节酒食。详审交游。断置一切不紧之想。无益之事。收拾身心。爱养精力。以为之田地也。如何如何。读书次第。朱夫子之训详矣。须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但过时以失小学之序。则不可以不追为之兼补。待到大学既通之日。次及论语。次及孟子。然后始及中庸。而其间近思心经。又不可不读。相为之经纬。若经史诸书。则皆是向后事也。其次第先后。不得不然之故。俟面讲未晚也。朱子言主敬以立其本。讲学以明其理。反躬以践其实。此三者。乃圣学之体要。废其一则程子所谓非学也。至于读书。则朱子三到之训。及所谓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者。切宜体念也。阴阳华夷之说。其说甚长。亦不妨别时反复也。天下之义理。不成一时都举理会。如饮食珍羞满案。不成一口并吞也。此程夫子所以有今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8L 页
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训也。
答金道源
春秋纲目尊华攘夷之说。观河图洛书。一六之水。二七之火。三八之木。四九之金。分居四边。而五土居中。水偏于水。火偏于火。木金亦然。而土则居中不偏。周流四行而为天地之全气。中国之人。得此全气。故圣贤出于其间。而天命之全体。无所壅阏。为能建中建极。地平天成。唐虞三代之致泽天下。孔孟程朱之垂教万世。是也。四夷之人。得此偏气。故耳目聪明。而心圣智。既无以髣髴于中国之圣贤矣。兼此僻处绝域。圣王之政教。不能及。故落地之后。父师之所教。心灵之所通。不过形气情欲之私。而天命之全体。无由以通贯矣。盖此全体。即孟子所谓异于禽兽几希者。塞而不通。则实何以得人之名。但以形壳是人。不得直名禽兽。故朱子谓人与禽兽间一物。此类出言著书。则个个是邪说。(佛经洋书)处身行事。则个个是秽习。得志于一时。则胸臆恣行而𥚁天下。传绪于子孙。则鬼怪类至而祸万世。此属居其土地。号令其民而已。则凭藉大化。不害与禽兽一例生殖矣。一日入于中国礼义之区。而与人同处。则必致淊天之祸。譬如狗彘之秽。豺狼之㬥。蛇虿之毒。不可同室起卧于造次之顷也。古之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所以预防于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9H 页
未然者。盛水而得住矣。其或慕义来庭。则谨其辞受。丰其宴赐。已即卫而出之境外。不令久留而流涎也。其或侵掠边圉。则前此内修已备。至是出师击合。去则不追。如是而已。诗书所载。可考而知也。春秋以降。中国失道。外夷为梗。则辄出于私意妄见。或通其往来。或听其凌僭。甚则至于割地求和。称臣求媚。立云则立。坐云则坐。无所不已。于焉之间。人道同于禽兽。赤子化为鱼肉。社稷宗庙。至不血食。而暝然不悟也。已然之事。斑斑可考。良可痛心。孔朱之生。当此等时节。而不得其位。以兴一治之烈。则惟有笔之于书。以正王法。以开万世。而救必然之𥚁于无穷。此所谓孔子之事。莫大于春秋。春秋之义。莫大于尊攘。朱子之于纲目。亦然。我国之尤斋先生。近日之华西先师。各因所遇之不幸。而其至诚惓惓。一出于孔朱之心。考其实则亦是大易扶阳抑阴之一大事也。此于今日。汲汲当讲者也。幸就此梗槩。仔细咀嚼。而先从自家身心日用亲切处。教文理密察。规矩谨严。则面前怀襄。虽非韦布所能救。吾之一身。些子腥膻。定不相染。随其力量遭值。亦足以救拔得多小人物也。如何如何。○书成。有问我东亦偏气。而向来犹为礼义之国。何也。曰。外夷贵在慕法华夏。而他夷则不能。我东虽亦偏气。观东北主阳主义。帝出乎震。木为行首。元为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9L 页
善长之理。则其风土物性。又非西南之比也。此其所以能法华夏。而为礼义之国也。说已。又并及之。望加仔细。
答金夏卿(亨善)别纸
诚。有以实理言者。有以实心言者。如曰诚者。天之道。曰诚者。自成也。曰诚者。物之终始。曰诚无为。曰诚者。圣人之本。皆以实理言也。如曰诚之者。人之道。曰诚身。曰诚意。曰思诚。皆以实心言也。敬是存此心。循此理底工夫。据此理会。可也。○就气质上。单指理。则本然之性也。兼指气。则气质之性也。人之性善。指本然而言。犬牛人性不同。指气质而言也。语本然则人之与物。圣之与愚。无所不同。语气质则通蔽开塞。偏全厚薄。无所不异也。○义者。根于人心之固有。篇首之言明德。是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章句之言气拘欲蔽。是也。以八条目观之。格致。是就学问上辨别义利。诚意。是就自修上去利行义。(如恶恶臭而务决去。是去利。如好正色而求必得。是行义。)正心。是就大本上加照管。修身。是就支节上加戒谨。(四有是心上有些子。五辟。是身上有些子。去四有之病。则义之体立。去五辟之病。则义之用纯。)推之新民(齐家以下)皆如此。仔细看来。彻上彻下。是剖判义利。去彼存此之意。何独末章为然。须知圣贤无二语。○心与性。有以理气分者。有就理上分者。以理气分。则心是气。性是理。就理上分。则心是主宰。性是准则。心是妙用。性是实体。心是统体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0H 页
之太极。性是各具之太极。(仁是木太极。义是金太极。礼是火太极。知是水太极。)性与理相对说。则性以在我者言。太极之统体也。理以在物者言。太极之各具也。随其立言地头。义各有当。切忌执一而槩之也。
答闵圣诲(泳学)别纸(庚寅)
忌日古无祭。至程子,韩魏公,司马温公。始设祭。今按程氏书。或问忌祭并祭考妣。伊川曰。只祭一位。故朱子于家礼。亦设一位。至我 朝。从五礼仪。考妣合设。而遂成国俗。五礼仪者。国初杜撰之书也。中间祭。从家礼。便成国典。则今忌祭。止祭当位。有何可疑乎。况退溪以妣忌祭考。为援尊者。其言不可忽乎。且欲讲礼。家礼。不可不先看。○季叔考之称。不见于经传。先儒之言。盖考是吾父死后之称。称之于诸父。有二本之失。礼防严矣。只当云叔父季父耳。父则与考异。经据不一矣。妾子承嫡。国典之所定。栗谷,重峰,慎独斋诸先生之所行也。夫岂非理而为之哉。世俗云云。恐不可拘也。○程子曰。成人而无后者。祀止兄弟之孙之身。据此则尊季父无后。班附祖龛。而贤者祭之。有何可疑。若以养育之故。丧之三年。则虽已过之事。据张子讥韩文公。宜受失礼之责矣。如何如何。
答丁采文(炳序。○甲申。)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0L 页
某自拘海岛。万缘成灰。伏荷不弃。先施古道之书。存问既至。奖与加厚。念此死罪之身。何以得此于士类之间也。俯仰感忸。不省所谓。某迂疏一野人。幼而失怙。漂泊含恤。长而割半。零丁益甚。万死一生。失学无闻。特因量时量己。早停科举。时从师友。所以被人指目。纯盗虚名。而狂妄之性。是其本色。按住不得。触罪甚重。与魑魅为群。来示今日山斗之望。廉顽立懦之风云者。不啻题外之题外也。虽然。向日师友之所指导者。实圣贤传授之茶饭。不可一日舍此而为人。非若科举利诱。使入醉生梦死。而了无所发明者也。窃覸足下妙岁高志。有足以耸动得人。定非碌碌随波枉过此生者。而秋来惠肯之示。又真切如此。某谨当屈指而企足矣。惟足下允蹈此言。瘴涯青灯。一面如旧。共商此事。则当此蹄迹交横。人理扫绝之时。亦足为鼓币救蚀之一事。不但一身一家之私计而已。惟足下图之。
答丁采文(丙戌)
相思天涯。只见南云起灭。忽于二贤之来。奉此忞忞之书。以审年来侍学珍相。乃心慰幸。可敌十朋。第以来喻自讼之辞。参以乃晦所传穷到极处之状而言之。凡人当此。诚有不可奈何者矣。然若是豪杰之士则不然。处富乐者。于富乐中有事在。处贫穷者。于贫穷中有事在。处患难者。于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1H 页
患难中有事在。定不以所值之如何为诿。而或懈于此事也。学者。所以学为人之道也。不学而懵然于为人之道。则陷于蹄迹丛中。必至之势也。岂非大可惧者乎。古人于此。看得分明。所以夷险忧乐。无所推诿。只管抵死向前也。来喻云。命数存乎其中。又不然。审如是。孟子何以曰有性焉。君子不谓之命也耶。此处更加是究之工也。向来养其阳刚之说。亦宜仔细玩味。如今云云。皆是养刚。犹有未至。而所存依旧是阴柔。是以不免前挈后牵左推右诿而未能自立耳。相爱之地。敢此竭论。自今益加振励。向时节义。说手写一通。晨夕三复。无负远朋之苦心。丕宜丕宜。
答丁采文(丁亥)
四年参商。一函纸墨。真是传千里之忞忞也。满心慰泻。岂容名言。间又踰月。节届谷雨。未委侍学对时加珍否。示读书不能耐烦。执事不能致敬。事亲接物之际。旧习种种闯发。知其如此。亦可谓会省察矣。省察后便当下克治工夫。若但自讼便休。则是徒就言语文字。弄去弄来。何益之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云云。圣人内自省察。果见其有未能。以大舜观之。瞽瞍不底豫之前。终是事亲之有未能。以周公观之。成王不出郊之前。终是事君之有未能。推此而事兄施友皆然。盖吾之诚未至感动得他之时。不害其为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1L 页
未能也。虽圣人分上。有此未能而一息之顷。一事之微。不敢不益勉。况在今人日用之间。人伦之际。什八九是败阙者乎。于此而不知所以战兢惕厉。则人伦之罪人也。可不念哉。愚见如此。愿采文加之意焉。贱仆姑此寄在人间。而白纷无得。行且就木。可少也已。高明视我为戒。可也。
答魏贯一(衡良。○癸未。)
顷蒙不外。远涉漳海。存慰深至。枫菊瓦樽。商确多少义理。惠州既不在天上矣。今玆冬令。又被正三友左顾。辱付讯翰。槩审修路归驾顺卸。侍学珍卫。别路持赠。不见覆瓿。从悦改绎之意。迥出寻常。大慰所望。伊川云人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以入道。愿足下勉旃。一跃跃出。定不落下世俗坎窞。恢复得良贵天爵。不任其厚幸也。累咳喘踰月。㱡㱡若垂尽状。良苦良苦。病间时。阅旧读书卷。略有劄记。要不免画脂镂冰。愧恧无已。深感眷恋。力疾小谢。
答廉敬儒(在业。○甲申。)
不面先书。固古道也。但以罪累无似之身。得之于高贤则滥矣。拜书以往。不胜掩面而愧赦也。惟是珍函。出于七月之晦。而入海承领。乃在龙战之节。伏请其间生闱棣养。履序崇福。馀力穷经。就正师友。日有佳趣否。尝恨此生之浪过。而有望于并世之君子。不啻若饥渴之在躬。惟座下勉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2H 页
之又勉。某何足言。少孤贫孑。流离万死。而至于老大。间从有道。略有所受。而行又不力。内外本末。不成片段。兼且遭时不祥。目见衣裳。化为胡羯。人类陷于鬼魅。嫠不恤纬。妄欲以一苇。抗横流稽天之势。以致谤讟溢世。孤囚海岛。实天地间可笑之人也。高明计因士友。早知如此。而顾自以为孟子于能言距之类。便以圣人之徒奖之。朱子于当捉当诛之论。辄以主人之边许之者。其意不可不思也。故先施存问。惓惓至此。而其馀有所不问耳。若欲责备。则所引朱子直字之诀。是道体之本然。自非全体而不息者。谁能及之。虽然。业已发端。又请一言以求教焉。窃尝闻之。曲直者。死生之成形者也。故天下之物。生旺者。其形竦直挺拔。衰杀者。其形屈曲斜偏。验之一草一木。皆可以见。而在人尤著。在心为甚。是以。孔子以敬直义方为教。而以罔生幸免为戒。曾子言自反而缩。千万吾往。孟子言以直养气。塞于天地。皆一意也。此朱子临箦。所以丁宁开示于其门人者。而尤翁平生。自为而为人。实不将作第二义看。看来看去。分明是天地生物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信之。然亦须克己存心。随处观理。而体之于心。验之于事。不敢有所间断。然后乃可及此。不然。虽史鱼之如矢。其视伯玉地位。尚不能无愧。况于无礼之绞。證羊之直。日用常变。此类何限。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2L 页
此夫子所以又有六言六蔽之训。而朱子所以继之以凡事。审求其是。决去其非之说也。区区寻常窥观。及此而力莫能与也。故敢为贤者一诵。以为交修共勖之义谛。不罪不罪。某鬼事日迫矣。泓颖之役。戛戛乎为力。但来而不往。君子谓之非礼。故力疾作此。语无伦脊。统惟鉴纳。
答朴大来(熙泰。○己丑。)
省礼。六年阔睽。千里瞻恋。只诵甫田之章矣。忽被宣君便辱书。谨审割半之痛。罹之于前。同气之病。继之于后。满心惊愕。不知所喻。朝夕侍闱。何以仰譬。何以自抑。第惟出身之报。旋切柏悦之忱。向后周舍升沉。付之度外。窃愿移孝思忠。勉合縠之诗礼。怀公侯之干城以俟之。视齐人乞墦之类。不啻若犬彘。则公私之福也。然办得如此。须有其本。非徒善师友。如人心道心。大体小体。天爵人爵。主客轻重之辨。讲得仔细。见得分明。则实有未易言者。望幸蚤夜以念之。不是小事也。贱疾已到腊晦。不足为贤者一二也。
答朴大来(庚寅)
日月不居。 廞卫东出。 玄宫已下。伏枕痛慕。靡所逮及。适此时。季君病苏。踏趼千里。来敲山扃。兼蒙旅馆讯牍。满心欣豁。不可名言。其间为日稍富。硕果得舆。兴寝应接佳胜未。贱状一味㱡㱡矣。季君相别六七年。见容貌辞气。陶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3H 页
铸出读书人。参之前后问藁。所存可验。日后之望。定不寻常。来喻又以天赋民彝自詑。而信誓于异日者。尤觉醒神。盖合縠之诗礼尚矣。至于我 朝。如朴松堂之成就。果如何。有为者。毕竟如是。见今天冠一隅。先辈遗风。士子馀魄。尚有不沫者存。倘一日立定不挠。浩然南归。使赵孟贵贱。定不留在心曲。而元方季方相接之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仔细讲服。虽铁轮旋顶。定慧不失。则今日信誓。当不为一场空言。而密阳氏一门。保其为湖南之巨族矣。勉之勉之。闻季君言。诸郎上学。颇聪明。万里初程。已以小学入头云。信得古人教养之方矣。幸毋贰其心。使之诚感神明。千万千万。力疾报谢。
答宣士平(永友)别纸(己丑)
礼书之外。夫复何言。天涯地角。既不能一次奉觌。蒙被教雨临丧。过此记存。讣书猥及。宿德高行。已成千古。南望引领。只有老泪沾襟。第闻亲丧固所自尽。伤生又有古戒。况圣人所谓孝之终者。不可顷刻而忘也。千万节哀顺变。馀力学问。相与继述先懿。又从而扩大之。不任远祷之至。
答李性初(善根)别纸(己丑)
礼书之外。夫复何言。记昔海上时。伏蒙先王丈。不鄙赐诗与书。慰谕肫肫。而拘囚之身。不敢移一步地。仰谢厚眷。顾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3L 页
眄之顷。竟承讣车。知之于贤。果有命焉。自不禁老泪汪然。垂死孱喘。只有拜谢于泉下矣。第念先王丈文学风节。为南服之望矣。贤孝君子。岂合为颜丁一流人而止乎。必也立身显亲。如孔圣之所云而后可也。千万节哀顺变。思所以扩大家学。以副远诚。区区祈祝之至。
与梁顺集(在海。○辛卯。附答目。)
逢场太忽遽。别后便涯角。二者俱所不堪。第不审行李万适。雅言守板者。能接应有理。印出如意。何时南还。动止珍卫。乐与仙乡士友。开卷丽泽耶。此书明知近世之一经易春秋之演义也。幸不以阿好见疑。而仔细寻究。必要真知而实践。定不受变于俗。则将死者之望也。贱疾日甚一日。必无幸矣。赠人以言。仁者事也。不敢当。兼且沉痼至此。无以强副而重违勤托。追后缀缉。不成辞理。合成(一作仙)乡诸答纸。付勉台便如教。未知如意入览否。万一纩息未绝。更有一面否。
 四勿箴。视言。言心。听动。言性。则心性之分。可得闻乎。
心性。四箴互言。
 中庸许氏注。生物之时。气在而后。理有所寓也。则理气先后之说。何以明之。
以源头言。则气生于理。以流行言。则理具于气。理气本非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4H 页
二物。初无先后。但理是主宰。故曰有理而后有气。先后字当活看。
 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寿。理之常然。而独孔子有大德而不得位禄寿。则或云气数之变。气数之变。何独在孔子。
气数之变。是正理变处。
 妻父母无后。而为外甥者奉祀。则纸榜何以题之。
外祖奉祀。朱子尚谓非族之祀而讥之。况奉妻父母祀乎。
答李舜朝(侹。○癸未。)
格。至也。至者。穷极无馀之意。所示自此至彼。自彼至此云者。非也。愚伏请客客来之说。见非于尤翁者。岂未之闻耶。○省丈疏 批。已于岁前伏读矣。须知国是一定。无可奈何。得免曹鸾之诛。幸也。
答柳毅卿(重弘)
洋人大扬之日。与之为敌者。得保首领。幸矣。脱屣人间。与海鸠寻盟。终此残年。有何所妨耶。曾谓智海一曲。不如崔文昌之伽倻乎。但恨海上无书册。朋友朝闻夕死。孤负夙志则为可少也。景雷近日工夫。又何如。便驶不别书。幸相与努力。温燖旧学。以有新进迅雷疾风。无得惊倒。生作礼义之人。死作礼义之鬼。至可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