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x 页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行状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5H 页
三悔斋李公行状
公姓李氏。讳后朋。字寿吾。号三悔斋。我 宣庙别子庆平君讳玏。为始祖。是生岭阳君儇。 仁庙朝。扈 驾南汉。奉使虏中。以忠勤。屡蒙 褒典。岭阳生东原君潗。无嗣。取 中庙别子永阳君岠玄孙正郎 赠参判重蕃之第五子。子之。讳模。忠孝贞白。克世其家。袭封青陵君。是为公曾祖也。祖彦衡。擢文科。恬静岂弟。急流勇退。以汉城判尹奉朝贺。考会遂。文科壮元。官弘文馆校理。妣潘南朴氏。司谏院正言昌源之女。礼曹参判 赠议政府领议政师正之孙也。公以 正庙丁酉四月十四日。生于杨州冰村之别墅。百日而难作。盖公世父承旨公泽遂。与校理公及闵参判弘燮。同师莘村先生洪公启能。菀然为一时名流。时贼臣国荣专权。洪公气高性刚。嫉恶如雠。诸公在 朝。亦持清议。国荣尝切齿。至是有告洪公与其子侄门人。谋推戴三王孙。至举讲说太甲篇。傅会而證成之。实国荣嗾之也。因锻炼成狱。洪公阖门被戮。闵公及承旨公。并罹惨祸。而校理公杖流济州。馀皆散配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5L 页
岭海。判尹公乃率诸子妇。屏处杨州之广石。而公育于其膝下。六岁上学。能刻意奋勉。十一岁。校理公寄书曰。侍而母。依而兄。努力进学。公抱书而哭。益自激昂。庚戌有 邦庆。校理公得量移内岛。牧使受凶徒暗嗾。乘飓风急雨。迫令行船。未及中洋。未知所之。明年春。报至广石。公仰天号擗。气绝而仆。傍人百方宽譬。公因念母夫人情事。强进糜粥。血泣祝天者三年。望绝生还。乃以行船期日。发丧于家。壬子十月二十九日也。始欲以衣冠葬。仲父承旨公养遂。不许曰。虚葬。非礼也。朱夫子既有定论。事亲者。岂可以伪为乃止。居丧三年。礼制一从家礼。丙辰。就长洲洪公龙汉。闻古人诚敬格致之说。慨然请学。自此往来函丈。凡十年。虽以家事荡覆。不得专力于此。然其擩染见闻。涵养德性。盖亦有不可诬者矣。 纯庙辛未。母夫人卒。执丧如礼。毁瘠骨立。庚寅。闻闵公复爵。蹶然起曰。吾亲绌伸。宜与闵公无异同。乃与从嫂郑氏。课岁呼吁而不省。遂以癸巳六月二十一日。饮恨而卒。得年五十七。葬于杨州弘福山。后十六年。移窆于水原洞子麓。从先兆也。公上学之初。师受无人。乃先取史记之谚翻者而读之。至于经书。亦就谚解。诵习久之。渐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6H 页
得通晓。因泛览经史子集。每看一板。如猛将用兵。鏖战一合。如酷吏治狱。推勘到底而文理沛然矣。及师长洲。又敛华就实。所见高而所守坚。作止语默。不失儒者绳墨。倘无家祸。得以广资师友。用志不分而凝于神。则其所造诣。何可量也。公性度忠厚。容仪整肃。恶言不出。忮心不作。不吸烟茶。不近曲蘖。不嗜鱼肉珍羞。凡一切陪奉形气之事。泊然无所好。惟有种学积善。内则有以光大先业。外则有以笃棐 宗国。以展忠孝之性。是其平生之志愿。而遭时不祥。幽郁阨穷。跼高蹐厚。此心莫白。今与后之人。论公之世。而不为之流涕者。真所谓无人心者也。配任氏。籍丰川学生尚游女。贞僖公有后后也。举二男。长种永。次根永。过房为叔父后兢嗣。种永男俊相,冕相。出为族父故判书升洙后。崙相,浣相。女婿士人尹泰冕,申定均,注书闵正镐。一女未笄。根永男健相。内外曾孙若干人。哲庙朝。洪公及承旨校理诸公。相继雪冤。而种永始筮仕。今为郡守。俊相。成均进士。冕相。前参奉。识者谓复亨刚反之象也。郡守公涖嘉陵郡。平默寓居郡内之龟山。猥蒙知顾。簿牒之暇。时枉书社。把酒开怀。谈说古今。仍得丁酉事实。比旧加详。至是手辑公行录。泣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6L 页
请状德之文。辞数反不获命。则仍有所感焉。丁酉之狱。天下之至冤也。冤之至者。其理不得不伸。且夫天地之道。易而已矣。而程子曰。易。只是反复往来上下。当是时。国荣之凶焰。不可向迩矣。夫孰知雷雨渐解。日月照临。朴灭有时。而颠木之甹蘖。骎骎有干云之势也。此其反复往来。非天地自然之易乎。读是录。为恶者。亦可以知所戒。而为善者。亦可以有所恃矣。于是乎撰次如右。使立言者。有所考信焉。 崇祯纪元后五庚辰月日。清风金平默。谨状。
孝子柳公行状
孝子柳公。讳匡廷。字致朝。文化人。上世有讳车达。高丽大承相。入我 朝。有讳亮。事 太祖。至议政府右议政。封文城府院君。谥曰忠敬。其后仍士大夫不绝。仁祖甲子。有讳珥。扈 驾公山。以故阴竹县监。录勋升二品。 赠工曹判书。判书生仁声。以全义县监。平白眉贼。升通政阶。出为沔川郡守而卒。是为公高祖也。曾祖轴。鸿山县监。以治最显。 赠司仆寺正。祖星照。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荣益。通德郎。妣彦阳金氏。光宅之女。所生考曰荣洽。其配绫城朱氏也。公幼有至性。知养亲之礼。未十岁移天。以事所生者事之。既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7H 页
长。贫无以养亲。则织席梱屦。凡诸鄙事。靡所不为。冬祁寒。体无全衣。而奉亲之具。靡不毕备。乡人敬之。不敢呼名字。而称柳孝子。其配尚州周宗普之女。亦承公意。谨事舅姑。母夫人忽罹奇疾。久委床第。公与周氏。日相饮泣。竭力迎医。家间什物田土。尽入于刀圭之费。以至饘粥不继。然人有馈钱帛者。必谨辞受之义。不敢苟且放过。参判匡国。于公为从父兄。以龙冈县令。继其月料。奉养得不匮。一日。公与周氏。煎药于厅事。忽有白雀十数来集于前。公罗取之。以供亲厨。乡人拟之姜鱼,孟笋。议欲举状。以闻于营邑。公闻而大骇曰。亲癠而忧煎。人子之常情也。群雀之来集。一时之偶然也。此可以登诸状辞而夸诸耳目者乎。公等何待我太薄也。拒之甚力。得不发状。乡人愈加敬重。侍药九年。母夫人属纩。斫指进血而不效。擗踊乎天。绝而复苏。至月馀。一如袒括时。见者莫不陨涕。及练犹不食菜果。有以甜瓜饷者。泣而郤之。客苦劝而不从。盖同春先生。丧中不食茸之意也。为人忠信愿悫。见人之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之病。对人谆谆。语孝弟之道。生庭兄弟之子凡四人。视同己出。皆身担而冠娶之。同闬而居。产业见败。辄多方为业。俾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7L 页
不失所。独子世龙。先公夭折。理遣不甚伤怀。惟训诲孤孙。日不暇给。是皆孝之推也。公以某年日月生。以某年月日卒。葬于某地某坐。而周氏祔焉。从先兆也。哲考丁巳。金公益容。按行湖左。摭实 启闻而请旌。其辞称赏甚至。而无有宣力于后者。事遂寝。可胜惜哉。世龙男寅植。以文行闻。士人洪锡厚,金基镐。其二女婿也。寅植二男长淳。次汉。亦世其家行。淳,汉男女皆幼。余与完山李周镐武卿。有婚姻之好。柳氏。于武卿为妇党也。故闻公家世颇详。至是李男承旭。来致柳氏之辞。托为状文甚勤。余尝读晦庵朱夫子,华阳宋先生之书。其序列前人。必惓惓于忠孝之伦。何也。盖以父子之仁。君臣之义。天理民彝之大者。而百行万善。皆从此出焉。教人立本。当于是乎在矣。至于戎虏恣横天地闭塞之日。其义尤不得不然矣。况在今日。人心尤为陷溺。虽血肉传禅之地。恩意衰薄。而犯八刑之首者。往往而有之。则如公辈人。专意所后。而诚能动物者。尤不可不以表章也。于是。忘其人地之不似。第录如右。以谂于立言之君子云。 崇祯纪元之五庚辰小春。清城金平默。谨状。
狷庵尹公行状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8H 页
公讳淰。初讳沁。字大源。狷庵。其自号也。士流仍以称之。尹氏籍坡平者。以高丽太师讳莘达。为始祖。至侍中文肃公瓘。丰功盛烈。东人至今赖之。齐度公岩。 国朝为 太宗驸马。以忠节显。封坡平君。户曹参判赠议政府左赞成铃平君重三。省岘察访。月梧堂起三。皆于公为七代。铃平其所后。而月梧则所生也。二公学于文简公牛溪成先生。以及文成公栗谷李先生。行义问学。为当时所推重。同知中枢㩮。通德郎德祖。学生之宣。其曾祖,祖,祢也。亦世其文行。公生而秀凡。幼服义方。绍述先业。诵法二先王。而最所尊尚。在文正公尤斋宋先生。间治举子业。 英宗乙酉。擢生员试。即曰士生 崇祯后。度不得恢复华夏。不可立于朝绅之列。吾今小成。特为门户计耳。遂隐居维杨之西山。优哉游哉。以没其齿。故其行不得表见于世。然乡邦有识。至今传诵。而玄孙锡凤。因其绪馀。从当世师友。思所以扩而大之。不佞自海上还。侨居澄波之滨。复理诸老先生之学。锡凤率徒相从如故。且裒辑家传而来。诵记朱子之言曰。无其美而称之。固诬也。有其善而不能㬥白以传后。亦不仁也。故敢以状烦吾子。子其图之。不佞诚孤陋。不得与闻公事行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8L 页
一二。然锡凤之贤。则知之详矣。其不徇俗而诬先必矣。据以撰次。可幸无讥焉。盖公聪明绝异。一旬能诵小学全秩。禹贡读过三遍。亦成诵。其他经史。例皆一览而记之。老樵李洗马淞。在西山。始终相与丽泽。然恨不遇鸿儒大贤。卒未有以折衷展拓而充其才志。惟其家学见闻。纲领既正。故聪明所及。积累岁月。多所自得。一心惓惓在夷夏尊攘之义。发之咨嗟咏叹。有陶公咏荆轲之遗意。事亲晨昏定省日用之间。小大常变。先意承志。愉婉洞属。既皆不咈乎礼经之意。居丧之节。祭祀之仪。一用朱夫子家礼。而参酌近古先正之说。不敢有径情杜撰之失。御家。本之克己正心而正伦理笃恩义。轮翼相须。礼法既谨守。事务必周详。作止语默。照管慎密。尝言圣人极致。亦自洒扫应对始。驭臧获。先恩后威。任使之际。不忍令过于劳苦。宗族朋旧婚姻死丧。贫穷患难。皆量力周给。曲尽情义。馀力惟潜心简编。无他杂事。仲弟承旨公涵。学识冠冕士林。晚而大阐。受知 正庙。始历清班。俄因时僻倾轧。以直道。被齮龁。入谏院。又因忤于巨室嶒嶝。不得大显。然所养所守。不失为清明之士大夫。季弟湛。雅操清名。亦为朋辈所推。皆公纵令游学引翼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9H 页
奖进之力。公病。承旨公宰朔宁郡。买送一牛使膏全牛以用之。牛甚肥泽。而洞人适有农牛病者。公急令换之。家人交谒更谏。公正色曰。膏其全骨。彼此一也。贫家作农。方失一只牛。如何不相换。既换。又以擅屠非法。告官而后屠之。又有人来言亲癠甚危。医云当用雌鸡。而当春皆抱卵。贫者无力可求。公即亲捕家畜以予之。亦抱卵者也。孺人李氏追知之。谓公曰。行术则可矣。卵育者。何忍予人杀之。公笑曰。此正所谓妇人之仁也。人之与鸡。其轻重何如也。盖庸行之懿多类此云。噫。微显阐幽。古之道也。况今蹄迹之交。鬼魅之冲。锡凤方且致力圣贤之学。以当地底之阳。而寻源溯本。其可述如此。则其义宁可以不书耶。又况蔑贞之极。凡域中衣冠。孝弟谨慎。略守匹夫之私行者。盖亦绝无而仅有。则如公之贤。又岂容忽而不之省也。惜乎。人微言轻。终不足以徵信于后世也。公生于 元陵丁巳。卒于 健陵乙丑。享年六十有九。李孺人籍陜川。考学生启白。葬于西山新陵谷亥坐。子男四人。曰仁植。生员。次义植。进士。次忠植。学生。次孝植。文科。止司谏院正言。孙男十有三人。显箕,显翼,显参。佥知中枢。过房。显奎,显斗。生员出也。显正。进士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59L 页
也。显商,显周,显鲁,显汉,显晋,显宋。学生出也。显德。正言出也。女四人。进士出长适闵致凤。次适朴男寿。学生出适权宪仁。正言出适朴齐文。内外曾玄。今不可胜录。而锡凤。显箕之孙男也。生员公兄弟文行。亦趾公美。 正庙壬子。伯仲季。同擢生员进士。 上嘉之。特赐召谕曰。兄弟三人。一榜联名。不但汝家事。亦见国家右文之效也。 命道臣。优给宴需。归觐乡里。以劝其馀。呜呼。是亦盛矣。尹氏之昌阜于世。其可量哉。并用第录。以俟立言者考焉。 永历纪元之四乙酉日南至。清风金平默。谨状。
三立斋金君行状
君讳基宪。字章叔。尝取孔子三十而立之语以自励。故名其斋曰三立。金氏。系出新罗敬顺王子鸡林君讳殷说。至高丽门下侍中讳大猷。始封清风。子孙因籍焉。国朝 中庙之世。东泉先生讳湜。与文正公静庵赵先生。倡洛闽之学。 正德己卯。以成均馆大司成。被神武之祸。 英庙朝。 赠议政府左赞成。谥曰文毅。四传至睡窝先生埁。有文章才识。而不遇于时。荫补。官至涟川县监。遂自抱川徙居焉。于君为六世祖也。曾祖道潗。 赠户曹参判。祖圣业。考兰默。妣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0H 页
氏。籍全义。考门岩处士廷会。继妣尹氏。籍坡平。考学生光烈。君幼有至性。三岁。李氏寝疾。手供唾壶。不离侧。既见背。号泣踰年。不能止。稍长。不妄言笑。课学惟勤。素斋先生渊默。君从祖伯父也。尝师事李老樵淞。经行为畿辅间标望。君幼少擩染。知科学之外。有用心处。既冠。从自得窝李公。讲小学,家礼,四子书。 宪庙壬寅。君年三十。闻文敬公梅山洪先生讲道于鹭梁之上。提贽及门。委己而事之。甲辰。又南入龙门。见华西李先生。先生称之曰。斯人持敬工夫。同辈罕及矣。君仍质人心道心之说。及他经礼若干。虽非纯师。而其尊仰取法。亦要如范淳夫之于程氏也。尝喜看近思录。每有出入。必持之而行。有少隙。必展卷。潜心研究以为常。洪先生作诗志之曰。吾乡一士素斋贤。百岁心期隔九泉。想像典刑馀小阮。怀中长在近思编。余与君同祖县令公讳兴祉。又同事二先生。情若至亲。遇辄不离。讲论义理。唯唯否否。露尽肝肺。或至三数夜不寐。李大兴𡩄在。戏曰。真鹣蟨也哉。然君中间生事。大寥落。奉老活眷。无推诿之地。于是揖辞朋友。归而干蛊。至于躬执樵锄以老。故竟不得充阐志业。馀力开卷。寻绎指归。凡所劄记。蝇头涂乙。盈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0L 页
故纸片轴。皆未及就正于师友。盖以此为平生之恨也。虽然。君自少以小学。为治身之本。以家礼。为御家之则。心经,近思,朱,宋诸书。一日不去几案。以没其齿。故其可见之行则事亲不悦。如负大何。日亲鄙事。饥寒切身。手脚龟皴而无愁怨之萌。甘旨温凉。务适其心。抑搔洒濯之类。不委弟仆。承事异颜。无间所生。尹氏尝患大肿。手按其躯。口吮其痈。百般试乐。昼夜不遑眠食。三数年如一日。及丧。丧过乎哀。礼得其本。尝读栗谷先生书。至云九世同居。势或有碍。至于兄弟不可分离。三复感泣。与诸弟不欲异居。及至甚不得已。所使有一婢子。推与其弟。奉先诚敬笃至。疑文变节。必就质师友。不敢杜撰妄行。疏族知旧。吉凶庆吊。患难同旋。皆随分用心。肫肫如也。 哲庙辛亥。闻余新悼终鲜。又值饥馑。奉老濒死。而无所告语也。为之踏趼奔走。与共谋画。今 上己卯。余值周甲生朝。禁止家人。毋得饰喜。孙男春善。追定一日设酌伸情。君闻之。服深衣。杖藜扶老。踰大岭抵二百里。共其寿席。相与道故。讲李先生雅言。尽驩而去。其性行多类此。勉进后生。必以学问。论为学。必本之孝弟。每举有子本立道生。孟子仁义之实两语以申之。高洁清介。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1H 页
涉非义。抵死不犯。尝曰古之圣人。行一不义。虽得天下不为。况匹夫日用。视天下若毫芒者乎。其教门内弟侄。以先难后获。为立心之要。以谋利计功。为用心之戒。以不信圣贤。不亲师友。为胥沦于夷狄禽兽之本。又手抄道东渊源。上自圃老。下至湖洛诸公。授从弟基宇。使与诸昆弟子侄。观感兴起。又言科举利诱。空言无实。本与周礼三物之教相反。其流至于涂天下之耳目。溺天下之心智。以召陆沉之祸。而举世之人。冥然不悟。因循辗转。至于贿赂公行。请谒狼藉。欺君上犯刑宪。如视茶饭。而礼义廉耻。扫地尽矣。今欧巴诸洲。货色技巧之诱。横流于中国。而我东亦不免。朝夕胥溺者。宁可以不知其所由乎。平日持论。其梗槩如此。故丙寅洋变。李先生承 召至京。力排和议。而陈战守之说。因劝 上悉烧 宫中服用洋物。以示中外。以绝通商之本。则君尤加敬服以为虽孔孟程朱复起。不可以易此说。此说不行。则时事去矣。至丙子。朝廷竟与通商许和。引入国内。而巨室之所向。虽乡曲韦布号称有识之士。其不惑志于邪说者。亦鲜矣。君慨然寤叹。贻书其妹婿姜汇益。极言而洞辨之。崔参判益铉。持斧力争。流殛绝岛。则惓惓向慕。至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1L 页
有执鞕之愿。总举其始终心法之粹。纲领之正。有如此者。未可以穷闾独学。微而不著。只守匹夫之私行。目而少之也。傥子弟后进。据此兴起。亦可以脱于世俗之尘埃。而进乎贤人君子之域矣。丙寅。沈公宜鹏。监涟。以孝行报本道。乙亥。畿士以行义。荐于绣衣。皆不省。盖时尚然也。君以庚辰四月二日病卒。距其生纯庙癸酉。得年六十有八。葬于县西佳谷申坐之原。从先兆也。元配济州高氏。学生镇恒之女。观澜先生晦玄孙。蚤卒无育。继聘固城李氏。学生行能之女。举一男曰致善。一女适白乐肵。余自海岛。蒙 宥北还。寓居涟之栗里。距君衡泌十里而近。致善时与诸生。相从讲问。余问君遗稿有无多少。仍诵记朱子之言。以为父祖无其美而称之。固不可。有之而不知。知之而不传。又所谓不仁之甚也。致善戚然而退。蒐辑所藏于家者。悉以见示。俯仰畴昔。不觉涕泗之交颐也。盖君质鲁。志在务本。文辞末技。素所未娴。诗文杂著可传。不能百一。经书劄记。又皆顽缺不可考矣。叹息久之。拣取其稍优者数篇。使之缮写。以待入梓之会。仍述其记念所存。追后见闻。参以本稿。第录如右。以备立言者考焉。 永历纪元后四丙戌春分节。族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2H 页
平默。谨录。
沧海王先生行状
 本贯。山东济南章丘县。
 曾祖 赠承政院左承旨讳海俊。妣 赠淑夫人交河卢氏。
 祖 赠户曹参判讳汉翊。妣 赠贞夫人安东金氏。
 考同知中枢府事讳道源。妣贞夫人全州崔氏。学生寿齐之女。
先生讳德九。字子范。王氏。本 皇明士夫。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讳忠推。生庠生讳以文。 崇祯末遇虏难。被执不屈。拘沈阳。时。我 宣文王以大君。质于沈。相见。从容论大义。情好甚密。 王归国。与同拘者八人。从 王至汉师。 王即位。招延宋先生时烈。修德立政。将伸大义于天下。而庠生公暨八人者。密赞谟猷。即世所称九义士。是也。 王薨。群小得志。事皆瓦解。九公相与饮恨而没。子孙因世居于我。先生。庠生公之五世孙也。生于 永历纪元三周之戊申。自幼少。简重寡默。虽居仓卒。无疾言遽色。志气忼慨。笃学好礼。不以世利纷华经心。与伯氏磐川先生德一。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2L 页
埙篪交吹。为兄弟间知己。荫补为 大报坛守直官。奉行职事惟谨。足不涉权贵之门。历掌苑,造纸,冰库诸署别提。条具痼弊。请提调。冀其变通。提调不听。先生即去官而退。辛卯以后。连遭内外艰。服阕。或在汉师。或在加平之朝宗乡。乡有大涧。东流入于汕水。先是。处士许公格。与李公齐杜,白公海明。就滩上岩崖。刻我 毅宗皇帝御书思无邪三大字。 昭敬王万折必东。再造藩邦八大字。及宋先生手书 宣文王赐李相公敬舆疏 批。至痛在心。日暮道远八大字。每值 毅皇讳辰。相与至滩上。北向拜哭。又疏请建庙于此上。祀 神宗皇帝。朝议携贰。事竟不举。然其后寒水权文纯公尚夏。遵宋先生遗命。建 万东庙于华阳之山。而 元孝王。因设 大报坛于 禁苑。则此为之权舆也。先生与磐川。相谓曰。此天下乾净地也。 纯孝王辛卯。磐川设坛于岩之东崖。每岁正月四日。祀 太祖高皇帝。阶下左傍。又设坛。以九公从飨。其下构室数楹。榜曰冽泉斋。里名曰风泉。因以为终焉计。先生实终始左右。讲定飨祀仪节。每 高皇以下 列圣暨 宣文王讳辰。必齐宿而行展谒之礼。亦并定著其式。九公忌日。亦然。于是乡人。稍稍知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3H 页
尊周思汉之义焉。甲寅。磐川卒。先生恐其废坠。自汉师来守是斋。大小家政。悉付其子景说。足迹不复出山门。其飨祀。尊俎铏豆。无敢不洁。升降周旋。无敢不虔。盖所谓湛然纯一。肃然警戒。诚至而神飨者。庶几焉。平默宇居同郡之葛怀山。日见朝宗之涧。泻出山外。又读宋先生辞貂裘劄子。怆然起感。遂孤往而至其斋。先生伟颜皓发。明窗静几。萧洒出尘。望之若上界人。左右书史。皆朱宋以下尊王攘夷枕戈尝胆之言也。初九公之至国也。 宣文王。以 天朝士夫。贵之也至。以忠义贯日。贤之也诚。以将共伸大义。望之也深。一日 厌世。而宋先生连伤贝锦。赤舄逊肤。则邪说之所横流。遂以 三皇帝为馀分。以剃头皇。为义主。以斥和学士。为喜事钓名。以 宣文王。为句践之诈。以宋先生。为延广之狂。而泉漳人。骈首就戮于北境。于是乎。流俗所轻。九公之后。微不能振矣。进于此者。尚复何望。话次略及于此而吊慰之。先生哑然而笑曰。毋以为也。孔孟程朱。 古圣贤乎。今其后裔。有能免薙发而戴红兜乎。吾数姓者。得保 先帝衣冠。以至于今。是 国家大恩。吾又何望焉。此长者之言。而柳下惠之和。亦见于言外也。先生因问时辈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3L 页
多言清主致天下少康。岂汉,唐暗主毒痡四海者比也。宋先生不是之思。或言清室当正统。则倡言排之。殊非仁者之用心也。此言当何以折之。可使人易晓也。平默喟然而对曰。当时中国之人。新经疮痍而被煦濡之恩。稍得安土乐业。彼藉此而久拥神器。因为华夏之贞疾。则此其罪。乌可以一时之小惠赎之。盖暗主之毒痡。止坠于涂炭。夷狄之秽乱。举没于禽兽。不可同年而语明矣。故华西李公先生。尝一言以断之曰。汉唐之暴主。昼而昏冥者也。元清之贤主。夜而清霁者也。昼夜之大分一定。乌得以清霁之故。唤夜作昼也。知此则宋先生主张如彼者。见其至仁。未见其不仁也。先生曰。唯唯。尽洒然矣。先生尝言制治之本。莫先于讲学。经世之务。莫急于复雠。故日出而起。心心念念。无非藏器待时之事。虽家内鄙事。必身亲任劳。以示陶荆州运甓之意。裒辑 皇朝死节人遗事及 本国事大文献。以资讲究。因名其所居曰沧海广。盖于张子房有寤寐反侧之思焉。闻者往往指以为迂阔。殊不知君父之雠万世必报。是朱夫子大训。不可以时移事往而忘于怀也。又况外夷窃居。华夏氏族。尽为臣妾。举目腥膻。馀二百年。一毛一发。无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4H 页
非哀痛。方以类聚。至令红毛高准。杂种怪鬼。得志横行。以致今日之祸。则是书契以来所未有。不但一时之私雠也。凡有性命血气而为诸夏之族者。岂忍一日而恬然乎。于此。见先生之所以为先生。而庠生公之泽。及于五世而不斩矣。先生大节既如彼。而平居致力于本源。细行疏节。不敢放过。冠昏丧葬时祭正至朔望之参。凡流俗所忽者。一依朱夫子家礼。而参酌后贤之说。皆有定规。始祖先祖墓域在中国。行望祭之礼。妇女冠服。悉遵华制。不袭夷俗之陋。终日端坐。手不释卷。日诵小学四子。其学以真实践履为贵而以雇耳佣目为耻。尝诵朱子之言曰。脱去凡近。以游高明。勿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志。勿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虑。勿求人知而求天知。勿求同俗而求同理。既以自勉而又惓惓为学者告之曰。此夫子开示亲切之言。而其要归则又在于末句也。呜呼。世衰学废。人心陷溺。虽渊源师友号称浸淫于洛建者。若其本末之纯正。识趣之高远。无纤毫为人之累。如先生者。几乎不可见矣。岂不伟哉。所著有沧海集二编。藏于家。盖其行有常。故其言有物。只字片言。无非夷夏之辨。君臣之义。经礼曲礼之绪馀。而非空言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4L 页
比也。先生以癸亥某月某日。卒于洌泉斋。寿七十六。葬于某地某坐。淑人冯氏。祔焉。冯氏籍临胊。别提庆瑀之女。三男长即景说。前敦宁府都正。次暨说。宣武祠守直官。次旨说。某官。女适黄显宅。 大报坛守直官。孙男某某。先生既没。磐川之子司宪府监察俶说。弃官而东。躬执菑畬。嗣守 皇坛。监察没。今其子济夏。亦然。吁。亦贤矣。汕之章甫。以磐川及先生。从祀于九公。噫。实无间然矣。济夏以都正之命。抱先生遗事。访至武夷之潭上。谒其状文。余于今 上初。痛 万东庙废。 坛祀并辍。与唐城洪在龟等。为五噫之词。涧藻行潦。密伸诚礼于坛下。因与监察友善。 坛祀复旧。与前持平柳公重教。渡汕入加平。密迩 坛下居焉。每岁月正。使若而人。来助明禋。先生兄弟之从祀九公也。又与柳公实尸其议。今当明夷入地之极。凡为先生役者。不敢以罪弃馀喘为辞也。于是。第录如右。冀其家十袭藏之。以俟来世之知者云。 永历二百四十一年丁亥二之日。清风金平默。抆涕谨状。
直养斋徐公行状
公讳秉勋。字彝叔。扶馀之徐。自百济王子隆始。罗丽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5H 页
以来。世为东方甲乙族。无事于谱也。 我宣庙朝牧使万竹轩讳益。与李先生珥,成先生浑。为道义之交。菀然为一世名流。 肃庙朝。奉教敬慕斋讳鸣远。师事尤斋,同春二宋先生。亦以德行著名。是为公七世以上也。曾祖讳镇赫。祖讳德禄。皆不仕。父五松公荣愚。妣骊兴闵氏。学生汉龙女。以 哲庙丁巳正月二十五日。生于德殷县礼寺洞。谈命者曰。天降奎精也。二岁而闵氏没。鞠于祖妣郑氏。三岁。李妣入门抚育。无异己出。七岁能诗。语多惊人。五松公游京师。公闻其返。出俟岭外。入夜不归。人奇之。十一岁。学于李惺庵东益。便有向上之志。立春。书桃符。有曰。守之以仁。用之以义。五松公有教训。辄退而书诸册。或揭之座侧。为常目之地。既冠。益自刻励。每日鸡鸣而起。盥栉衣冠。谒庙省亲。一如古礼。遇先妣讳日。追念襁褓失恃。号擗如袒括之日。推及奉先。如蔬果之类。皆躬自预蓄。将事之日。沐浴致齐。终宵危坐。看星占时。至如婢仆。无得假寐。事五松公。甚孝谨。疾笃。问医求药。昼宵尽诚。一日。人见公涕泗滂沱。问其故。答曰。古人言病者粪甜则不古。今味甜滑。是以泣。医者。劝用鲤。时值冰冱。号泣出求。行数里。有一渔父。自大明■山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5L 页
贯尺鲤而来者。买而供之。其病得差。日用应接。有过失。至诚规谏。期于听从而和气蔼然。未尝咈意。友爱二弟。田庄悉以分给。澹然坐书室。与人讲学曰。我之活计。二弟在也。家人有过。必反己自责。端拱危坐。或至达曙。家人恐惧自服。内外斩斩。不失湛乐。邻有樵夫。馈雉卵。郤之曰。方春生物。岂忍为口腹而烹之。枥有病驴。家丁慢而不顾。读书之暇。躬检而喂之曰。健者不可慢。况病者乎。同闬。有老而贫孑者及孝妇节妇。辄厚馈米肉。岁时。邻民有遭丧者。而里之男女隔篱聚会。歌鼓相乐。召而呵之曰。乐生哀死。凡民之同情也。死丧匍匐。邻保之通义也。今在丧侧。歌鼓跌宕。殊无不忍之心。尔辈思之。可否何如也。闻者皆感服。有被酒而欧其兄者。既醒。召致之前。数其罪而谕以孝弟之义。其人俯伏谢罪。绝不复饮。因化为弟弟。有躄者。自以病身无责。悖逆难化。尝见其父由渠故。被笞于士夫。抱剑而前。莫之敢撄。公引前徐谕曰。汝不幸而躄。贻而父母之戚。当深自伤痛。岂忍反作顽悖。罚及父母乎。因以改恶从善顺亲安亲之道。申勉之。躄者释剑摧谢。俛首而退。薄于自奉。厚于接人。虽微细之物。苟非己有。未尝取。邻有未炊。虽晨夜雨注。必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6H 页
馈米救急。人有一言一行可取者。褒赏如不及。以故愚夫愚妇。亦莫不心服。盖公生质之美。固已近道如此。于夫子所谓忠信如某。子夏所谓吾必谓之学者庶几焉。而早从惺庵。朝夕函丈。则学问之功。不可诬也。既而惺庵没。又从默养斋苏公辉冕于仁山之下。苏公少师梅山洪文敬先生。为南服名儒者也。讲论经礼。寒暑不辍。造次不懈。而反躬以实践之。因以直养。扁其斋。手摸夫子遗像。奉之精舍。月朔瞻谒。读书必端跽。正衣冠。竦然若乔松。其学自击蒙要诀,小学,四子。以至经传,程朱。循循有序。杂家众技之书。一不寓目。有以科举之学劝之者。谢曰。吾与其雕饰无实之文词。妄求有命之禄利。孰若修其所固有者而俟命于天乎。朋友讲习。和气薰人。士之至者。一见悦于心。一言服其义。乡党父兄。争送子弟。书舍常满。公以初学。不知向方。且无坚固之志。悠悠泛泛以度日。则彼此无补。非所以丽泽也。乃撰书室模范,两湖讲义等书。以倡率之。每读书。专意穷研。如有不得。辄掩卷长叹。书之册子。五日一就师门。反复质问。始终如一。凡所见解。往往出人意表。以及性与天道之精微。皆要真切体认。不为雇耳佣目之归。因有易八卦正变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6L 页
复姤等图及中庸辨疑,家语辑要等书。今 上丁丑。倭舶来逼江华。漕运不通。乃著武览一篇。筹画方略。甚有条理。惓惓有嫠不恤纬。宗国是忧之思。天若假之以年。则末终造诣。必有不可槩量者矣。戊寅四月。在京师。忽一日得疾。其月二十四日。皋复于小公洞旅舍。得年二十二。岂明道所谓得夫气之精一而数之局者欤。惜矣。是岁春。公所居净土山鸣。其先墓流泉忽涸。有鹊巢于碑首。人皆异之。至是以柩归。宗族乡邦。赍咨涕洟。荐绅章甫。挽诔相属。朋友加麻会哭。如先生长德之丧。继妣尝安于诚孝。尤加哀痛。每哭临。气息辄绝而复苏。明月丁卯。葬于恩津鹰峰甲坐之原。配全州李氏。士人周复之女。性行贞淑。甚执妇道。至是下从。而墓祔穴。有遗稿若干卷。皆蔼然仁义之言也。族父三愧公某。读而悲之曰。不图此子之学。至于斯也。古人有云。家有名士。三十年不知者。实先获语也。两湖之士。以其学行。并李氏之烈。申状于营。邑士人郑权奎梦。公握手噫曰。某也不孝莫大。公等奈何如此是。重吾之罪也。至今 上丁亥。 赠公司宪府监察。李氏 命旌表门闾。公没七年。不佞自罗州海上北还。路过仁山。而见苏公。苏公道公志行。深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7H 页
致嗟惜之意。仍使门人权宪洙,李思僖。出示公实记一册。托余撰次为状。噫。衰季。天地元气不如古。凡人禀超卓之资。而厄于短造。或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者何限。自洛闽诸子。如李仲通,程正思辈。皆不能免。况今积衰之极。举目皆工工商商之俗。而俯仰高厚。无复有一线阳气。则又何怪乎斯人之夭折也。归卧空山。慨皓天之不复。痛吾道之靡托。挥涕而第录之。以谂于立言之君子。俾不至湮没而无传焉。 永历纪元后五戊子孟夏。清城金平默。谨状。
恒湖赵公行状
公讳镇岳。字景五。赵氏籍杨州者。以高丽判院事讳岑。为始祖。入我 朝。领中枢文刚公末生。学问文章。为世名卿。其后仍士大夫不绝。七世祖相禹。号时庵仁祖乙丑。以布衣抗疏。论追崇 私亲非礼。丁卯虏难。据春秋之义。力排和议。士论韪之。尝师沙溪金先生。 孝庙初。以学行。被荐授 斋郎。不就卒。 赠吏曹参判。旌闾褒孝。配食静庵,退溪二先生书院。是生司宪府掌令尔炳。掌令生承政院都承旨鸣凤。俱以清名直道。重于世。承旨生恒彦。荫补官止稷山县监。县监生遇庆。遇庆生显履。俱阶通德郎。于公为高,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7L 页
曾若祖也。考学生膺圭有孝行。亲癠。致梁鸡之异。妣清州韩氏。学生德养其考也。诚孝勤俭。事姑甚得妇道。公以 纯庙丙子九月二十二日。生于骊州之红门洞。幼有异质。聪颖绝伦。就学不烦督责。先公之居忧也。公甫十馀岁。能周旋丧侧。相礼无失。观者啧啧焉。未弱冠。连丁内外艰。哀毁踰制。几至灭性。服阕。自以早失怙恃。终鲜兄弟。无复荣涂之念。挈眷入寿春。家于恒谷之滨。自号恒湖居士。停废举业。息交绝游。烈山种粟。淞江搬柴。缊袍疏粝。久约不滥。真率坦夷。不拘小节而大闲必谨。不观谶纬之书。不至邑宰之室。不迩声色之场。不入博奕之座。见人涉迹权要。留情势利。心甚唾鄙。常曰。富贵岂非人情之所欲。有义有命。非可妄求。妄求而得之。耻也非荣也。故在骊江时。闵镇川德镐兄弟。以同闬久要。故悲其穷。欲引之。公笑而拒之。金尚书泳根。有通家之好。金石陵炳骏兄弟。又竹马之旧。 国舅金公汶根。则于先公中表兄弟也。公皆视若素昧。韬光铲迹。不得以寸禄加之。识者以为难。平居接人。言笑款款。不设城府。不发人隐慝。至其消长之际。关系大者。辨说滔滔。明白痛切。无依违苟且之态。春乡谷云之祠。尤庵先生影帧。有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8H 页
伤破之变。乡士坌集。异同纷嚣。莫知所决。公赴会。一出言而众论得定。其信在言前如此。其居乡。闻人之善。若己有之。见人之恶。若将浼焉。然出好兴戎。未尝不戒慎。义之所在。勇于敢为。不以一己利害。有所计校。故凡所接着。常得驩心。所居民户。患烟役甚烦。乃与里人。略仿蓝田故事。立为约条。每岁孟冬。齐会讲信。勉以五品六行之教。力农谨赋之义。籍其善恶而严其劝惩。先是。里有赋敛。剩馀若干钱文。里人所不及知者。公取以殖利。至是立契。岁损五十缗钱应役。一里赖以安业。父老至欲刻石诵惠。称觞上寿。公皆骇然禁郤。晚爱昭阳山水。买宅而居之。良辰美景。与乡之士友。往来觞咏。乐以忘老。 哲庙末年。以三政变通求言。以及草野。公手草数千馀言。意甚剀切而辞多触犯时讳。既成遇遁。怃然焚藁。今 上丙寅。洋寇陷江都。中外大震。 朝廷用华西李先生言。决意战守。召募忠义而邪说乘间携贰。公患之。遂与前进士李圭凤等。谋起义旅。而前正言李圭享。时谪本府。欲捐家产。资其粮饷。公遂草檄数百言。书成。闻梁判书宪洙。以千总将五百人设伏。郤贼遂止。既而过房男始淳。遭外艰。居保宁。公就之。一日示惫曰。吾殆不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8L 页
兴矣。比属纩。精神炯然。无怛化意。时丁卯正月二日也。得年五十二。葬于保宁治南伐里卯坐之原。公笃于人伦。事姊不忍胥远。奉之邻闬。日必就省。得一美味。不先入口。斗米升盐。动必分给。爱育子女。无异己出。从兄居安城。贫不能自存。深冬脩路。奉之以归。割田买屋。整理生事。祭先竭诚。助具婚娶。专力担夯。是皆孝之推。而凡待人接物。忠厚委曲。所本者如此矣。公聘高兴柳氏。弘文馆副提学潚之后。考学生荣渊。幼有德容。组纫笔札。皆不勉而能。归赵氏。孝敬备至。拮据佐贫。备尝艰险。人不见苦楚怨怼。形于色辞。其在春峡。与本第相邻近。而父母安之。兄弟亲戚无间言。三十年如一日。见人富贵。未尝称羡歆艳。甫山柳公荣河。其叔父也。擢第仕于 朝。家计颇富厚。尝往其家。见钱谷出纳之扰。归告诸子曰。吾见其可惧。未见其可乐也。在昭阳时。大水猝至。家赀漂没。追闻手造绵布数匹。为坊人所有。或劝之推还。答曰。有用之物。失之固可惜。无衣之人得之。亦可幸。遂置不问。公既没。谓诸子曰。先茔在远。吾身后事可念也。迨存视息。盍往归焉。既归保宁。益自儆惕。恪奉祭祀。年踰七十。遇先忌。叙立举哀如少日。平生性度沉重。虽患难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9H 页
仓猝。安心定气。断事务持大体。未尝遽加声色。深嫉左道。巫觋不入于门。祈禳不设于家。凡珍膏之味。华丽之饰。泊然无所嗜好。诸子或有耻缊之色。絮羹之事。即加呵责曰。汝曹无功于时。其免于寒饿。于分已过矣。人不知分。不祥莫大焉。诸子留意科宦。戒之曰。家久不振。门户之计。父兄之望。未尝不在此。但汝曹才行既不逮矣。且今不度时义可否。妄自躁动。亦非所以守身事亲之道也。瑢淳兄弟。谨守其教。自辛巳以后。杜门敛迹。不敢有妄想。小心惴惴。嗣守先志。此数者。虽古贤媛。罕有过者。亦见公刑家之实也。生后公七年。殁后公二十年。墓祔穴。举三男二女。男长即瑢淳。次即始淳。季琮淳。女长适崔应焕。次适权敬植。孙男秉斗。女适金用济。长房出。中建。崔婿所后子。李思永。其女婿也。馀皆未冠笄。瑢淳。缀缉事行若干。使琮淳,秉斗。踏趼数百里。访云潭。致其书函。谒状德之文。不佞辞以罪锢不齿。且老病垂死。而其托弥勤。则念公无恙之日。相从于千岩万壑荒閒寂寞之滨。把酒促膝。谈论道妙。以及末路士夫立身处世之宜。合辄怡怡。否则棘棘。终日而不知止。盖公负性带气。有倜傥磊落之节。而其于细微去处。或少商量。不佞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69L 页
每患狷滞固执。不能相下。然其大体则盖亦烂漫而同归矣。顾眄之顷。沧海桑田。屡经变迁。而伐里之墓木拱矣。观居此世。以至今日。目见欧海滔天。三圣事功尚矣。只如孟氏所谓圣人之徒。朱子所谓主人边人。不可多得。得之亦无着手之地。则读公丙寅之檄。孤愤复发。欲效屈子之问天。贾生之痛哭也。呜呼。是岂易与俗人道哉。又记公昭阳时。避水患。露地而坐。与客行杯。俄而见居第浮江。向乎三岳之口。谈笑哑哑。视之若草芥。然乡人至今诵之。此虽小事。亦见胸次洒落。有古人气像。彼或箪食破釜。竹头木屑。奈何不下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此家状所不及。故录之。又从而次其始末。以谂于立言之君子云。 永历纪元后五己丑二月日。清风金平默。谨状。
绫州牧使守翁金公行状
 本贯忠清道清风府。
 高祖讳圣规。故通训大夫三陟都护府使。妣淑人某郡某氏。
 曾祖讳正默。故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妣 赠淑夫人某郡某氏。
 祖讳基协。故进士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妣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0H 页
赠贞夫人某郡某氏。
 考讳孟善。故学生。妣孺人原州元氏。考有膺。继妣孺人咸从鱼氏。考致浩。
公讳益成。字舜九。自号守翁。亦曰守静。金氏之先。出于新罗王。其籍清风者。自高丽门下侍中讳大猷。始显 国朝。讳耋。 天顺己卯。擢文科。历司宪府执义。终奉常寺正。尝宰安东。以公廉称。有去后思。至孙湜。与文正公静庵赵先生。倡洛闽之学。 中庙己卯。入赞 经幄。出管国子。以尧舜 君民为己任。寻被北门之祸。后 赠贰相。谥文毅。是生颐真。子德秀。 赠吏曹判书。颐真曾孙址。 赠上相无嗣。从父兄潜谷文贞公堉。生佑明。立以为子。寔诞我 明圣王后。封清风府院君。谥忠翼。是生锡衍。荫补。官至御营大将,工曹判书。谥贞僖。盖自文毅,文贞以来。德业名行。世济其美。无待于谱也。贞僖生郡守道泽。府使公。其所后子也。参议公隐德不仕。参判公以孝行闻。蚤卒。学生公恬静好古。久约不求知。鱼孺人以 纯祖庚辰七月。举公于杨州之平丘。髫龀。志操异凡。虽寻常游嬉。非上服。不出门。家至贫。虽片补绽。必待整齐而后出。邻媪见其游街。侧怜其饥。具食以邀之。正色不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0L 页
就。甫十岁。自知读书。不由尊长劝督。就邻里先进。质问疑义。往往多悟解。金丘隅基叙。于公为族大父。尝受孟子书。丘隅试与问难。大异之。稍长。学公车业。游京师。因博学无方。寻与徒友。南游湖岭。至关东。历名山大川。略如子长之江淮。既还。与余。携手东入龙门。见华西李先生恒老。闻性理大致。为学大要。己卯先正。传授心法。又讲大地人一理之妙。而心悦之。仍遍交其门人高弟。要以开广聪明。反而净扫一室。致力程朱之书。苦心探索。不知饥寒之切身。先生与之往复。亟称其好之笃。而勉其从平淡易知处。反复理会也。然公以亲老家贫。终不得朝夕函丈专心致志。为恨焉。 哲宗乙卯。擢司马。辛酉。为 光陵参奉。寻遭外艰。 当宁元年甲子。服阕。差 山陵都监监造官。升叙。拜缮工监监役。丙寅。尽室而东。寓居杨根之鼎宝山中。遭内艰。己巳。拜掌苑署别提。移工曹佐郎。升崇陵令。庚午。移 思陵。辛未。自杨根。反于平丘。移 昌陵。壬申。移 显陵。癸酉。出监金化县。为政如烹鲜。始终无赫赫声。而吏民安之。去之日。髫白男女拜饯者。亘十馀里。时。尹判书秉鼎。观察本道。后 上临筵。问向来关东守令孰为最。尹公以金化对。丙子。 特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1H 页
除韩山郡守。时八省大饥。死亡相续。公既即捐廪而赈之不给。继又经画多方。民以全活。因绣衣褒 启。丁丑。升茂朱府使。涖官岁馀。民不见吏。绣衣 启曰。铃索不动。吏属管治畬之业。簿牒多暇。公堂有读书之声。戊寅。移金海府使。府距京师千里。俗蠢政繁。簿牒旁午。人皆厌避新除者。斡旋于政官。与茂朱相换。公至则晨兴视事。夜分乃休。三年如一日。宽而有制。猛而不苛。综覈而不乱。久得除烦就简为完局。当船载税米。旧例船价米。亦捧于民。代钱给船主。随米直高下。剩馀钱以之多寡。公之莅官。剩馀至近大万。吏欲付之官况。公不可曰。此无名之物也。郤之。俾以补弊瘼。有李海观者。为武卫营知彀官。因芦田收税。至岭南。怙势贪纵。所至莫敢谁何。上下骚然。入公府忒甚。公拿致于庭。历数其罪。枷囚甚严。闻者快而危之。海观果以封书谗构。 上震怒。事将不测。提调言。金海素以治绩闻。且秩高守令。不可以一小臣之言。遽施重究。乃发关。上司与府使两造。而情状悉露。海观得罪而公府无事。辛巳。移舒川郡守。舒素称弊局。公纳积年愆滞。铨曹为之择差。公乃逐年捐廪。且请许代。次第刷尽。居三年。邑完民苏。绣衣 启曰。微此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1L 页
几无邑矣。郡有丘姓人。参判宗直之后。宗族甚众。前守设白日场。以圣讳也故去丘卷。丘耻且愤。上言乞改姓。 上许之。 赐姓具。盖周旋之际。钱费不赀。而夤缘为奸者众。悉以徵诸具。或称 上意。发关以督之。中官掖隶。陆续而来。诛求无厌。诸具荡柝殆尽。扶老携幼。号哭于道。公为之。申于京司。言于掖属。 上至降未安之 教。而公辨讼益力。诸具卒得安堵。巡使撮具其积逋清帐。穷蔀奠居之状。 启请褒赏。甲申六月。升绫州牧使。州使奸猾。于一省为最。涖官八朔。为绣衣李万教所罢。盖前牧使时。癸未条田税米。皆代钱收捧。未及上纳而递。任其钱凡三万馀两。或换入京师。或散在商贾。或为官属挪用。并为逋薮。巡营杖囚该吏。方且督纳。公赴任。即按簿详覈。逐条区别。自秋至冬。悉数清帐。出给船主。令俟明春上纳。既而。绣衣发关。癸未田税剩钱二千馀两。令替纳户曹。而前牧使时。已有上送在京钱。故报依关上纳之由。绣衣遽入谗构。谓公犯赃。封库而罢之。严讯吏乡。多方讨赃。不得剩钱。则又以 英庙朝判下。官况补结米价钱。合四千两。执以为按。公当得重谴。公男中植。上章讼冤。 上命道臣查报。而光州牧使宋公绮老。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2H 页
兼官按簿。示绣衣曰。绫之钱谷。总数如此。皆有归宿。无一欠缩。斯人何罪焉。李惭谢曰。猝为奸细所误。今悔之无及庙 启。寻因道查辨理。事遂得已。公既罢官。衙眷得疾。留邑下数十日。吏属供奉如故。公不受曰。毋以为也。今非尔官也。州之大小民人。来候不绝。或为之泣下。或以土产遗之。公谢曰。作吏无状。利泽不加。而罪谴先至。无面目见州人也。去时。沿路出饯填街咽巷。追又立石。寓去后思。八朔之间。遗爱之入人者如此。余与公同姓。少小亲厚。其就李先生。则又有斯文共修之约。顷自智海。过绫州。把酒促膝。道语宿昔。余醉谓公曰。舜九为贫禄仕二十年。今饘粥可继。而年已耆艾矣。视篆能无倦意乎。为诵陶靖节归去来辞数句。公曰。诺。吾行且去矣。居月馀见罢。岂所谓明夷于飞垂其翼者非耶。公归。平丘人。或相吊。公笑曰。宦海之事。自古有然者矣。了无几微色。或曰。外人。病公不能内治。盖指不事左右以求誉也。公笑而不答。尝以公干赴京。所亲规之曰。列邑之宰。莫不附丽当路。如今岂得胶守古规。公喟然叹曰。蓬蒿之士。厚蒙 国恩。进身荫涂。而至此已荣矣。吾又何求焉。吾与其贻害公私而妄求。孰若守吾本分而俟命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2L 页
于天乎。闻者动容称叹。公自少善病。既老游官瘴海。不服水土。既归。疾益笃。戊子七月二十四日。卒于正寝。得年七十有九。治命袭敛。毋得用缎帛。只用䌷布。乃平日亲检岁月之制者。初终葬祭之具。亦尝从简排定。及家人一切不敢有违。恐伤清俭之德也。是岁九月。葬于杨根西终之厚谷乙坐辰向之原。黄淑人墓右同封也。淑人长水故家。通德郎世显女。忠烈公璿其高祖也。生先公二年。殁先公二十年。举一男一女。男即中植。亦从李先生学。阐文科。前行应教。女适参判赵昌夏。孙男女裕庆。应教所后子。士人赵汉肃,李祖稙。其二女婿。一女及赵参判二男一女。赵汉肃一女。并幼。公姿相秀异。广颡美髯。望之伟然。接之雍然。色笑可亲。真率坦夷。不设畦畛。自少家计赤立。灶陉连日不炀。而清介之操不少变。皱眉之事不少作。日用服食。未尝校计美恶。晚来屡典郡邑亦然。几案间无长物。休官家居。复肃然若寒士。平居兴寝。子侄傔从。虽在前。衾褥枕簟。必躬自捲舒。不欲自暇自逸。治郡严于操束。杜绝干嘱。该掌吏仆。不敢犯一文。公逋售奸不得。或至有怨恨。子侄家属。亦不敢作非理事。各掌进排。毋得有毫末横滥。自伤少时穷不能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3H 页
供甘旨于尊人。对酒肉绮馔。往往呜咽。不忍饮啜。辄引范文正参政时。告诸子语。反复谕家人。读栗谷先生击蒙要诀。至事亲章。必潸焉出涕。绮罗锦绣。绝不近身。四亲以下茔域。皆具石仪祭田。以及府使公本生之亲。亦置仂。一族弟蚤孤者。收而教育之。无异亲子弟。贫不能取妇者。邀之郡衙。行媒委禽。俾不失时。至于姨夫女婿疏远之族。施之曲有恩义。近族在春川者。略仿范公义庄。有所施措。力绌未就。凡事识其大体。 哲庙壬戌。逆狱起。李先生名出乱招。禁郎拿过平丘。公时居忧。闻之大惊曰。此丈国之大儒。白璧无瑕。今乃遭此耶。仓皇出见。傍人大恐而止之。公曰。吾尊信此丈。世所共知。且吾儿就学于彼。归家属耳。万一株连。岂闭户所得免。既出。泣慰从者。劝其通于门人之在外者。以为事有不侧。当纠 阖以讼冤。既白放。闻先生病㞃。又要于路。劝其子弟。奉入已家。勿憩店舍。或致失摄。辞意甚肫。先生曰。诺。与其死于道路。无宁死于朋友之家乎。至则调理甚谨。明日得痊。子弟门人。至今感诵焉。应教君与其从父弟寅植。先后登第。当扬清显。公申申提谕。以谦卑自牧。为终身行己之要。在绫州。闻寅植被时辈所引。为博文局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3L 页
主事。移书呵之曰。欧倭禽兽也。岂宜与之杂处。一变于夷。官达何贵焉。寅植始颇次且。书至大悟。即引疾辞免而归。又戒应教君曰。汝今通籍。得经侍从。于分已足。知足斯不辱矣。今兽蹄鸟迹。交于中国。仕宦。非由贿赂曲径。不可幸而得之。吾所深耻。若等宁有是乎。应教兄弟。承奉其教。至今得寡过云。呜呼。此虽生质之美有过人者。而蚤从师友。讲服擩染之功。亦不可诬也。彼弁髦斯事。辄以为陈腐迂阔者。吾不知其何见欤。抑使公因是美质。与其师友。专用力于致知存养。实践扩充而敬贯始终者。以究乎先师之蕴。以合乎己卯之传乎。则即不问绌伸升沉之如何。而公私之受福。又恶可量欤。于此。不能不责之备而惜之深也。九原可作。公必莞尔而笑矣。虽然。即此见成。不失为清明之士夫。而其申勖子侄不纳于邪。又见其为清风氏一线生气矣。呜呼。是岂易与不知者道哉。公平生述作。未尝收辑。应教君追拾散逸为一卷。藏于家云。黄淑人。端庄贞静。妇道毕备。人称女中君子。公赖其内助。交相爱敬。惟其含章而无境外事。故人莫之知也。公既葬。应教君录公本末为家状。送于白云山中。求为之撰次。余虽罪锢不齿。朝夕就木。然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4H 页
公久而知公深者。宜莫如余也。执书感旧。涕泗交颐。因按状删润。證以耳目所睹记。以备太史氏采掇云尔。 皇明永历纪元之五己丑春三月乙亥晦。族人平默。谨状。
同知中枢府事蓬谷白公行状
 本贯京畿道水原府。
 高祖承政院左承旨。棠山惟咸。妣淑夫人庆州金氏。
 曾祖 赠司宪府执义海民。妣 赠淑人海平尹氏。
 
祖宣务郎 赠吏曹参议弘基。妣 赠淑夫人高灵申氏。
 考 赠吏曹参判以圭。妣 赠贞夫人镇川宋氏。珍山郡守 赠吏曹判书有佺女。庆尚道观察使 赠礼曹判书瓢翁英耇曾孙。
公讳时昉。字明彦。白氏贯水原者。上祖曰简美。仕高丽为大将军。迄于 本朝。圭组炳赫。至 中仁明宣间。休庵先生讳仁杰。师事先正文正公静庵赵先生。文毅公东泉金先生。邃学大节。梁栋一世。官至议政府右参赞。谥曰忠肃。是生棠山公。事 宣庙。夷险一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4L 页
节。 宣庙称之曰白卿有后矣。公胚胎前光。以 崇祯纪元之庚戌五月二十六日。生公二兄皆殁于下殇之岁。故参判公于公。尤钟爱。然性严峻。幼时教督。用一切法。又以伤人害物。厌贫趍利。为大戒。宋夫人教之。亦以义方。稍长。令就傅。不以远游为难。凡于以文会友。辄喜而供具。如程母。或言供乏。则每诵陶母之截发。又述珍山公嘉言懿行。日夕提耳。公已闻士学梗槩。遂遍考休庵绪馀。以上溯己卯诸先生源流。而其学长进。间以门户之计。治时文。声誉蔼菀。乙酉。擢生员试。始游太学。自雄其才。谓致泽斯民。树绩 王室。分内事也。尝对策有司。极陈导人主遇灾修德。克享天心之道。因论当世之务。以讨复雪耻。为第一义。盖尤庵宋文正先生。目见天地翻覆。四海腥膻。协赞 孝庙。以内修外攘为己任。己亥 大丧。小人沮败。酿成士林之祸。而其义不复讲于朝野。故公对及之。欲以讽厉当时。而有司弃而不取。遂绝当世之念。退既婆娑林壑。时与遂庵权文纯诸贤。游从。癸丑。挈家入积城之蓬谷山中。构草堂数架。自号蓬谷老人。左右图书。俯读仰思。仿横渠先生故事。作南北二铭。常目警省。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无佗傺郁悒之色。慕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5H 页
邵先生之为人。丌上常置击壤集。朝夕吟诵。优游厌饫。神融而意会。则拈取其深契者。集句为章。编成一册。目之曰集邵。或问之。直答曰。生老太平。适幸相符。是以窃比焉。学者至。皆因材指导。有所成就。为文章。皆傅经传伊洛之说。必以理胜力。赞地主。倡率乡人。仿栗谷,牛溪诸先生遗规。设行乡约。所居密迩先世坟墓。朝夕拜省。感朱夫子陵谷变迁此石先见之训。悉撰祖祢以上墓志。燔砂以埋之。于亲近宗族。亦多如之。谓休庵,棠山立朝行己之本末。散在国乘,野史,诸家之书。后生难于考据而诵法。旁蒐第录。删其繁冗为实记。又考舆地胜览等诸书。采辑内外祖先诗文行治可法者。联为巨编。奉先无间内外。外氏坟墓在湖南完山府。一马一僮。冲雪启行。遍省之。或酹酒祭告。悉访内外宗族故旧。款洽而归。时公年已六十八矣。比其益衰。度不能复见明年。则谓先公卒哭之日。即朱子祭祢之月日。设酒馔祭考妣墓而恸泣焉。辞曰。呜呼。虽阅万岁而长存。越千里而博求。此生此世。更无承颜之日。至情所不已。行无于礼之礼也。因撰自志。命子孙藏之。后以优老 恩。升通政。至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追爵三世。年八十七而终。时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5L 页
元陵丙子十一月二十一日也。 赠贞夫人李氏。德水大家通德郎址女。媲君子无违礼。生后公一年。殁先公十一年。墓于蓬谷同穴而向离。所后子尚儒。女长适李权。中适李长濡。少适金道徵。孙师承师传。尚儒出。▣▣李权继子。安弘载。其女婿。达干,连干。李长濡出。内外曾玄若干人。玄孙宗镇。谓平默是文毅先生之后。有通家之好。其文章不喜为愧辞。不计年浅人微。而谒状德之文。其义有不敢固辞。谨按崔相尧所记。公所著有碑碣志状礼说杂著数十馀卷。而百年之间。散逸殆尽。所存若干卷。仅见于断烂故纸。窜注涂乙之中。是可恨也。然即就其见在者。观之其释南北二铭之说曰。存九思以修其内。整九容以饰其外。治心之始。必慎其独。行事之际。能择乎中。而犹虑有失。喜闻其过。犹恐未尽。乐取人善。以至道明德立之后。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而学之始终全矣。又曰。朝而暮。暮而夜。夜而夙兴。则一日之间。当无懈怠之时。而每日知其所亡。有所得焉。月无忘其所能。不复失焉。终今年兀兀。又明年亦然。以为死期。弗得弗措。乃所谓君子也。此可以见公之为学。不坠忠肃之箕裘。而得诸己卯之定本也欤。其幸而仅存者如此其粹。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6H 页
则一脔。岂不足以想其全鼎乎。其论学诸诗。拣其精且粹者。虽参伍于濂洛风雅。亦或庶几矣。其馀诸作。未尝屑屑于作者之绳墨。而纡馀纯熟。冲澹和平。皆可诵也。惟甲子分党以后。师友趍向之际。人或有疑之者。然念昔尤翁。深病尼山论议常存利害科臼。而其家法制行之美。则未尝不亟称之。又尝曰斥其诐淫与笃于故旧。当并行而不相悖也。然则设有以姻娅久要。兼存采葑采菲之义。而苋陆或未光者。吕东莱之醇德。终不失为程氏之徒也。况其学主洛闽。义秉春秋。既有可据之实。而又所撰郭教官志文。及临终缮写农岩先生文字。见其江汉羹墙。一则尤翁。二则尤翁。尚论者可考而知也。要其平生始末。考亭所谓欧阳,司马所存所守。不失儒者之旧者。公亦庶几焉。惜乎。考槃在阿。不少槩见于当世也。公之可传者既如此。且念吴伯丰之云云。非吕子约诸人。无以破今与后之疑。故第录如右。以俟立言者考焉。
 右蓬谷公状文。成于 哲宗辛亥。今 上甲戌。家藏本。失于回禄。琮镇孙男乐善。追闻之。袖原本见示。检之。乃潦率草本也。病枕略加删润以归之。大意仍旧云。噫。今去辛亥。倏忽四十年。琮镇及其男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6L 页
念洙。墓木皆已拱把矣。念洙男乐善。亦年弱冠。头角崭然矣。俯仰畴昔。不觉涕泗交颐也。白眉乐龙。早孤当室。纵乐善。游学于西山处士尹锡凤。志气伟然。日有步趣。意者。蓬谷公潜德之幽光。堙郁于当时者。因得以阐发于后。不宁惟是。欧海昏垫之日。亦当为青丘回阳之几于万分有一之中也欤。吾且跂足以俟之。呜呼。其亦敬蚤夜以勉之哉。 永历纪元五庚寅闰二月上弦。清风金平默。谨状。
葆光居士具公行状
公讳承然。字伯承。自号葆光居士。具氏。本绫城大家。以高丽三重大匡检校上将军讳存裕。为鼻祖。至我朝。议政府领议政佐翼功臣忠烈公讳致宽。为中祖。传九世。汉城府判官独乐斋讳时经。师事文正公尤庵宋先生。尹鑴之祸。坐礼讼。与先生同其绌伸。是生圣问。倡议辨先生诬。于公为五世以上也。高祖晚孙。为李相国天辅所推荐。授庆基殿参奉。曾祖翊。祖仁钰。两世俱以孝闻。给复 赠官。考润华。胚胎前光。德望著于郡国。土贼景来之难。州郡方 启于 朝。使备阴雨。既而贼平而止。妣青松沈氏。吏曹参议汉雄曾孙。通德郎公辅其考也。性行严谨。有女士风。公以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7H 页
正庙己未十二月十日生。生而孝敬侍奉。常愉婉洞属。父母有过。辄委曲陈达。喻之于道。适口之物。便身之给。手自营办。而不见劳苦之状。亲癠色忧。甚则至于尝粪。遭内外艰。易戚不偏。既葬读礼。充瞿以终制。沈孺人尝食蛤子致痢。因以没世。故平生不忍食蛤。丧馀食素致严。日必谒庙。既老力不能如礼。则使卑幼扶而诣庙。俯伏肃敬。若不忍离者。及暮亦如之。有庶兄性敖行悖。公为之随溺而援。随败而补。积其诚意。久之。其兄感而止。舅家至贫。赈救不懈。为置墓田。令奉外氏祭祀。宗族邻比。有冠婚丧葬失时者。曲意资助无悭意。凡人饥寒。尽心救给。不责其报。沴疾蔓延。死亡相寻。广询医药。煎之于家以救之。扶病而至者。日常数十。多有立效者。岁大饥。赒内外族戚甚悉。而于宗子。尤尽恩意。此居家行治之大略也。公尝五入铨曹注拟。不蒙点。晚擢增广进士。今 上癸未。年八十五。是岁十月十九日。子孙赴清潭先兆行祀而返。公历询兆域安否。祭品丰薄。松楸疏密。墓仆勤慢。其夕。进食如常。因命寝而卧。已而恬然而逝。岂所谓宽乐令终者非耶。配商山金氏。忠贞公醒翁德諴八世孙。考最钟。性寡默。言必中理。耳不听奸声。口不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7L 页
邪味。蔬菜不食其心。闺行多类此。举三男一女。男长阳书。生员。次明书。次昌书。女适监役洪泰燮。孙男会弼。生员。会选,会鼎。女成周馨。阳书出。会章,安民寿,李正世。明书出。会元,会钟过房为族父鸿书后。会秀。昌书出。曾孙会元男滋禄。馀并幼。公姿性刚明。律己严正。平居。手不亲阿睹物。接人。语不及米谷事。危坐一室。整容看书。早夜不懈。平生专功在小学一部。如柳开仲涂。江州陈氏章之类。常令子侄妇孺。环立而诵之。使之听之。身不服䌷缎。衣裳垢。惟浣濯以就洁。食馔不踰二品。午馈夜馔不进。家畜不杀。曲蘖不近。自奉极其节俭。而于祭祀宾客之奉。急难恤患之事。少无苟且之态吝惜之意。平生不识公门。不入市廛。不参乡人。閒漫会集。日与群从兄弟。迭相往来。询其寒煖。检其微细。宗族咸得欢心。见人有非分营求。辄道有命。不可以人为安排。谆谆诏告。俾不至陷于不义。寻常于婢仆之过。未尝加楚挞。以温言晓悟。委巷小民。有以悖言忿争者。辄戒之曰。勿令某公知之。子弟有过。召致于前。而严诃之。植立半饷。方许退。尝曰虽有出人之识。绝伦之才。必本之以正。行之以恕。可以入道矣。娴于典故。书契以来。年代国都。山川险夷。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378H 页
土人物及我东先正杖屦之所。乡贤俎豆之设。与夫贤邪消长之故。瞭然如指诸掌。令诸子孙。以时诵念曰。学者兼通乎古。可以受用乎今也。总其始终本未。可谓惇德醇行而居善信有恒之间者矣。抑公自独乐公以下。家世渊源。既正矣。少曰。僦居玄石江上。又与梅山洪文敬先生同闬。朝夕函丈。公之所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岂无所本而然哉。圣人称子贱之贤。本之于鲁之君子。而朱子言陈群荀彧之狼狈。未尝不追议其父兄师友。此理无古今之别学者。所宜着眼而勉戒也。不佞自先仲祖睡窝公。有通家之好。至是生员君。以公家状。见示。俾有以序次成文。以谂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不佞以年病俱极。久阁笔砚为辞。而其托弥勤。亦不可终辜。于是乎书。 永历五庚寅四月之朏。清风金平默。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