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x 页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杂著
杂著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7H 页
三江问答
崔福吉受小学。至父母存。不许友以死。问曰。若父母不存。则许死可乎。答曰。可也。然须是合义而后许之。岂可不审。崔庆瑞曰。我身即父母遗体也。虽父母没。安可就死。答曰。我身固父母遗体也。在我之仁义。独非父母遗体之大者乎。欲全遗体之小者。而反亏遗体之大者。则于子道。顾何如也。故害仁与义处。不可以伤父母遗体。为诿而苟生也。
金士人教范问。华西丈焉学。答曰。不繇师传。独求诸经传程朱而得之。又问。华丈知来乎。曰。然。曰。与康节何如。答曰。函丈所以知来者。只是惠迪吉。从逆凶。满招损。谦受益。曰。人言槐园之殁于甲吉山中也。华丈时在三浦。推数预知。忧形于言。此语诚然乎。答曰。世间讹言。无论毁誉。皆此类也。其日吾与十数士人。侍先生。游溪石上。酌酒赋诗。日暮而返一鉴斋少憩。则讣车猝至矣。若推数预知。则岂能为此游乎。但其日先生。忽言心气不便。未知有何倚伏云。此则中庸所谓动乎四体者也。盖平日过庭。观其气象。则夭寿大
崔福吉受小学。至父母存。不许友以死。问曰。若父母不存。则许死可乎。答曰。可也。然须是合义而后许之。岂可不审。崔庆瑞曰。我身即父母遗体也。虽父母没。安可就死。答曰。我身固父母遗体也。在我之仁义。独非父母遗体之大者乎。欲全遗体之小者。而反亏遗体之大者。则于子道。顾何如也。故害仁与义处。不可以伤父母遗体。为诿而苟生也。
金士人教范问。华西丈焉学。答曰。不繇师传。独求诸经传程朱而得之。又问。华丈知来乎。曰。然。曰。与康节何如。答曰。函丈所以知来者。只是惠迪吉。从逆凶。满招损。谦受益。曰。人言槐园之殁于甲吉山中也。华丈时在三浦。推数预知。忧形于言。此语诚然乎。答曰。世间讹言。无论毁誉。皆此类也。其日吾与十数士人。侍先生。游溪石上。酌酒赋诗。日暮而返一鉴斋少憩。则讣车猝至矣。若推数预知。则岂能为此游乎。但其日先生。忽言心气不便。未知有何倚伏云。此则中庸所谓动乎四体者也。盖平日过庭。观其气象。则夭寿大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7L 页
槩。以若眼目。岂不前知。若如此变故。岂能逆知。又问。孔子知始皇焚诗书死于沙丘。董仲舒传夫子之道。若此者。何也。答曰。此稗史之诬也。董子固汉儒之宗匠耳。何可谓得传夫子之道也。且圣贤所以知来者。不过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圣贤之知来如此。若始皇之焚经。董相之传道。初未之知也。夫康节之学。羽翼圣道。而程子犹不贵其数。况于其馀乎。或曰。然则数非君子之所学乎。答曰。数者。六艺之一也。何可不学。理外无数。数外无理。舍是数则一斗米一缗钱。不可以恰好运用。于理岂不欠缺。于事岂不狼狈。故程子曰。韩信多多益办。只是分数明。曰。然则不贵邵子之数。何也。答曰。邵子之数又别。昔章惇,邢恕。欲学数于邵子。而邵子不许。朱子尝说夫子罕言命以为命。以气言之。则又恐委气数而废人事。此二者。深玩其故。则程子之意。可知矣。且非康节大家聪明。大家精力。则恐徒费心力。徒费岁月。终不足以到得康节数学也。
易有先天焉。有后天焉。先天者。天道之自然也。后天者。人事之当然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先天也。开物
易有先天焉。有后天焉。先天者。天道之自然也。后天者。人事之当然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先天也。开物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8H 页
成务。财成辅相。后天也。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师友。先天也。孝父慈子。忠君体臣。夫妇如宾。长慈幼敬。师教弟承。朋友辅仁。后天也。今人有先天而无后天。终亦并先天而坏之。是以易之废也久矣。易废则天地无可位之时。人物无可育之路矣。虽欲终享生世之乐。讵可得欤。呜呼哀哉。
盖天盖地。都是生物之心。在人则自顶至踵。都是恻隐之心。扩而充之。则亦盖天盖地。
周礼一部。句句字字。皆周公恻隐之心也。五经,四书。句句字字。皆孔,曾,思,孟恻隐之心也。集传,集注,小学,近思之属。周,程,张,朱恻隐之心也。圣学辑要,朱书劄疑之属。栗老,尤翁恻隐之心也。充而至于盖天盖地。则无间于用舍。
天地之化。无处空缺。无时停息。圣人之心。如之矣。造化容有一物之或遗。一息之或停。则天地或几乎废矣。圣人之心。容有一物之或遗。一息之或停。则人类或几乎灭矣。
天者。地之气也。地者。天之质也。人则天地之心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所以为天地之心。而与之为三者。以
盖天盖地。都是生物之心。在人则自顶至踵。都是恻隐之心。扩而充之。则亦盖天盖地。
周礼一部。句句字字。皆周公恻隐之心也。五经,四书。句句字字。皆孔,曾,思,孟恻隐之心也。集传,集注,小学,近思之属。周,程,张,朱恻隐之心也。圣学辑要,朱书劄疑之属。栗老,尤翁恻隐之心也。充而至于盖天盖地。则无间于用舍。
天地之化。无处空缺。无时停息。圣人之心。如之矣。造化容有一物之或遗。一息之或停。则天地或几乎废矣。圣人之心。容有一物之或遗。一息之或停。则人类或几乎灭矣。
天者。地之气也。地者。天之质也。人则天地之心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所以为天地之心。而与之为三者。以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8L 页
其有仁义也。非仁非义。则此心特血肉而已矣。无以财成辅相。匡济人物。则天地欲无废。得乎。天地废矣。吾将独存。得乎。是故。乐为梓匠轮舆。而不为仁义者。不知类者也。知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亦不知类者也。
天地生万物。必有太极之理以为之主。必有二五之气以为之器。故人之生也。得是理以为仁义礼智之性。得是气以为四支百骸之形。性与形。总之为一身。阙一而为此身。古今天下必无之理也。然性者。理之分俵也。形而上者也。至尊至贵至大至重。形者。气之凝聚也。形而下者也。至卑至贱至小至轻。是故。不可阙一之中。卑不可抗尊。贱不可妨贵。小不可害大。轻不可易重。则古今天下。不易之定分也。故曰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曰养则付命于天。道则责成于己。曰克己复礼。曰遏人欲循天理。曰必使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至必不得已而去一。则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圣贤言行千变万化。如出一辙。所以得乎天者。尊卑贵贱大小轻重。各得其分。而能与天地
天地生万物。必有太极之理以为之主。必有二五之气以为之器。故人之生也。得是理以为仁义礼智之性。得是气以为四支百骸之形。性与形。总之为一身。阙一而为此身。古今天下必无之理也。然性者。理之分俵也。形而上者也。至尊至贵至大至重。形者。气之凝聚也。形而下者也。至卑至贱至小至轻。是故。不可阙一之中。卑不可抗尊。贱不可妨贵。小不可害大。轻不可易重。则古今天下。不易之定分也。故曰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曰养则付命于天。道则责成于己。曰克己复礼。曰遏人欲循天理。曰必使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至必不得已而去一。则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圣贤言行千变万化。如出一辙。所以得乎天者。尊卑贵贱大小轻重。各得其分。而能与天地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9H 页
参也。此西铭所谓践形。惟肖者也。今也反是。卑得以踰尊。贱得以妨贵。小得以害大。轻得以易重。而不以为怪。反以为当然。甚者。千方百计。欲脱身逃遁。立于无性无理之地。就其所得乎天之空壳虚器而索性成就。殊不知如此。则此身特其半体。失其半而存其半。决无生全之理。藉使生全。亦孔圣所谓幸而免。其幸免者。乃狼疾乖常之人也。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此理一本而散于万殊。无一息之间断。洪纤高下。都是此理。飞潜动植。都是此理。动静云为。都是此理。三纲六纪。都是此理。盖天盖地。亘古亘今。都是此理。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今为形气情欲所卖。千方百计。欲厕其身于此理之外。其可乎。亦可谓知乎。天地父母。以此付畀。德至厚也。以此生全。恩至渥也。而欲弃而绝之。可谓仁乎。受人付托而背之不效。受人财物而失之不归。然且有殃。而况于天之威尊乎。欲保无殃咎。得乎。故知者。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鸢飞鱼跃。日月光明。山峙水流。人得以为人。物得以为物。诸夏主于内。四夷顺于外。此皆不易之正理。亦自然而然。非有安排而致之也。今以私智穿凿。而殄
此理一本而散于万殊。无一息之间断。洪纤高下。都是此理。飞潜动植。都是此理。动静云为。都是此理。三纲六纪。都是此理。盖天盖地。亘古亘今。都是此理。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今为形气情欲所卖。千方百计。欲厕其身于此理之外。其可乎。亦可谓知乎。天地父母。以此付畀。德至厚也。以此生全。恩至渥也。而欲弃而绝之。可谓仁乎。受人付托而背之不效。受人财物而失之不归。然且有殃。而况于天之威尊乎。欲保无殃咎。得乎。故知者。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鸢飞鱼跃。日月光明。山峙水流。人得以为人。物得以为物。诸夏主于内。四夷顺于外。此皆不易之正理。亦自然而然。非有安排而致之也。今以私智穿凿。而殄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49L 页
灭此理。倘此理殄灭。则虽鸢跃鱼飞。日月无光。山流水立。人而穿鼻络首。犬马弹冠盛服。桃发李花。枣结柿实。足跟居于上。而头目居于下。甚至弑父与君之事无虚日。亦不以为灾异变怪矣。其可乎。其不可乎。此其不甚难知。顾今人莫之思耳。
洪在龟问。我国虽当今日入清。中国亦当立 皇明后裔乎。答曰。不然。一国之人归之。斯君一国矣。天下之人归之。斯王天下矣。无论谁某。视天下归不归。如斯而已矣。非但今日。 孝庙之时亦然。 孝庙若兴复中原。成就大功德。则天下之心归于 孝庙矣。在 孝庙之义。固欲复立朱氏。而其于人心不从。则无可如何矣。何也。 皇明之末。天下饱吃倒悬之苦。不复知有 明室。故以华夏衣裳之族。剃发左衽。而服事戎虏。若建瓴然。况今二百年之久。岂有讴吟之思乎。
纸笺甲子。洞房内之寇也。耶苏天主。学门外之寇也。只此二者。足以亡国。况其他不可胜数乎。
杂技者。在身亡身。在家亡家。在国亡国之物也。古之造此者。吾未知为谁。其无后则审矣。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天地万物。自然之礼也。君臣父
洪在龟问。我国虽当今日入清。中国亦当立 皇明后裔乎。答曰。不然。一国之人归之。斯君一国矣。天下之人归之。斯王天下矣。无论谁某。视天下归不归。如斯而已矣。非但今日。 孝庙之时亦然。 孝庙若兴复中原。成就大功德。则天下之心归于 孝庙矣。在 孝庙之义。固欲复立朱氏。而其于人心不从。则无可如何矣。何也。 皇明之末。天下饱吃倒悬之苦。不复知有 明室。故以华夏衣裳之族。剃发左衽。而服事戎虏。若建瓴然。况今二百年之久。岂有讴吟之思乎。
纸笺甲子。洞房内之寇也。耶苏天主。学门外之寇也。只此二者。足以亡国。况其他不可胜数乎。
杂技者。在身亡身。在家亡家。在国亡国之物也。古之造此者。吾未知为谁。其无后则审矣。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天地万物。自然之礼也。君臣父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0H 页
子夫妇兄弟师友。人伦自然之礼也。因其自然之故而使之有以各得其分者。人事当然之礼也。于此才有一分之失。则致一分之乱。才有二分之失。则致二分之乱。逆天故也。逆天而患不及。古今天下。必无之理也。
孔子言为仁。止说克己复礼。孟子言圣人极致。止说动容周旋中礼。程子言身与家国天下。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又曰。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夫仁道至大。圣人地位至高。孔孟乃以一礼字当之。何故。治乱存亡人兽华夷之所以分。系于礼之得失。又何故而程子言之丁宁如此。须深思而得之。切不宜一蕃读了便休。
才说礼不可斯须去者。尧舜之徒也。才说礼存亦可去亦可者。耶苏之徒也。而况于疾视之乎。
人有恒言。皆曰衣食足而知礼节。斯言也。若以警夫君大夫执政者则可矣。若以语士庶则邪说也。衣食窘乏者。仪物诚不可备。节文不可不熟讲。力可及者。不可不举行。今人不识礼。但以仪物为礼。礼云礼云。岂但仪物云乎哉。如正名分崇爱敬之类。乃礼之本也。无问贫富。通行无碍也。若其仪物则孟子之前丧。
孔子言为仁。止说克己复礼。孟子言圣人极致。止说动容周旋中礼。程子言身与家国天下。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又曰。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夫仁道至大。圣人地位至高。孔孟乃以一礼字当之。何故。治乱存亡人兽华夷之所以分。系于礼之得失。又何故而程子言之丁宁如此。须深思而得之。切不宜一蕃读了便休。
才说礼不可斯须去者。尧舜之徒也。才说礼存亦可去亦可者。耶苏之徒也。而况于疾视之乎。
人有恒言。皆曰衣食足而知礼节。斯言也。若以警夫君大夫执政者则可矣。若以语士庶则邪说也。衣食窘乏者。仪物诚不可备。节文不可不熟讲。力可及者。不可不举行。今人不识礼。但以仪物为礼。礼云礼云。岂但仪物云乎哉。如正名分崇爱敬之类。乃礼之本也。无问贫富。通行无碍也。若其仪物则孟子之前丧。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0L 页
不如后丧。我 朝如重峰先生。以石鱼粟饭。行时祭。是故。为石崇则当行石崇之礼。为佣丐则当行佣丐之礼。安平之时。当行安平时礼。颠沛之时。当行颠沛时礼。随其坐地。各当其分。夫然后谓之知礼。
莘有适伊川。见礼义先亡而知其为戎。尤庵先生。以北虏之陆沉神州。归咎于 大明之末礼义先亡。今也有以一礼字。向人开口。则强者。怒于言。弱者。愠于色。鼓发狂闹。百道沮坏。举一世皆然。呜呼哀哉。其西洋陆沉之兆乎。苟有人心者。其忍恝然坐视。不思所以救之乎。救之如何。曰。先从吾身克己复礼。无他道也。
文庙之祀。盍彻之有若。居庑列。而聚敛之冉求升殿内。其何以训衰世。
金士人教范。适于梁。见两头蛇而大惧。恼心有日。颜色憔悴。一日来问曰。我以此死乎否乎。曰。是则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者。知之。非吾所能及也。然孙叔敖。见而不死则一證也。或曰。叔敖之不死。以阴德也。曰。此则恐不然。颜渊之德。岂叔敖阴德之比。而不免于夭。阴德。岂能救叔敖必死之命乎。且也死与不死。天定已久。非人所能为。虽一日之内。只管理会人事
莘有适伊川。见礼义先亡而知其为戎。尤庵先生。以北虏之陆沉神州。归咎于 大明之末礼义先亡。今也有以一礼字。向人开口。则强者。怒于言。弱者。愠于色。鼓发狂闹。百道沮坏。举一世皆然。呜呼哀哉。其西洋陆沉之兆乎。苟有人心者。其忍恝然坐视。不思所以救之乎。救之如何。曰。先从吾身克己复礼。无他道也。
文庙之祀。盍彻之有若。居庑列。而聚敛之冉求升殿内。其何以训衰世。
金士人教范。适于梁。见两头蛇而大惧。恼心有日。颜色憔悴。一日来问曰。我以此死乎否乎。曰。是则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者。知之。非吾所能及也。然孙叔敖。见而不死则一證也。或曰。叔敖之不死。以阴德也。曰。此则恐不然。颜渊之德。岂叔敖阴德之比。而不免于夭。阴德。岂能救叔敖必死之命乎。且也死与不死。天定已久。非人所能为。虽一日之内。只管理会人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1H 页
之所当为。若夫死生则一任司命。如此。胸中岂不泰然乎。只为学不讲。心无所主。理无所见。故劳扰如此而不自觉也。
潜谷公作相前名节。易及也。作相后事业。易及也。惟其被两宋之峻駮。而不宿怨焉。临没。告 君惓惓以崇用为言者。非君子不能也。此其功过于大同远矣。而无有能微显阐幽者。可胜叹哉。
闻之梅山先师。清风公以 国舅当路。欲害尤庵先生。则贞僖公阴沮之。清城公庚申以后。负大勋。颇用事。则贞僖公阴抑之。 明圣王后虽女中尧舜。微贞僖公随事密 闻而救之。则二公难乎免矣。贞僖公之孝友。其他可及也。此二事。未易及也。然此于二公。伤触不少。故贞僖公碑状。不少槩见。
先祖 赠参判公荫补为吏。故 显肃消长之会。名行不著。然观其以清风公门内斥绝。黄壖作冬雷春雾诸诗。可见其所守之正矣。只缘吾家与清风宅。荣枯甚悬。族属不远。故恐伤触清风。不得公言诵传。然亦不须如此。只著斥绝。黄壖作诗。见意及师友渊源之实。而微其辞。于清风又何伤乎。
丹岩闵文忠公。精忠大节。民到于今诵之。且置勿言。
潜谷公作相前名节。易及也。作相后事业。易及也。惟其被两宋之峻駮。而不宿怨焉。临没。告 君惓惓以崇用为言者。非君子不能也。此其功过于大同远矣。而无有能微显阐幽者。可胜叹哉。
闻之梅山先师。清风公以 国舅当路。欲害尤庵先生。则贞僖公阴沮之。清城公庚申以后。负大勋。颇用事。则贞僖公阴抑之。 明圣王后虽女中尧舜。微贞僖公随事密 闻而救之。则二公难乎免矣。贞僖公之孝友。其他可及也。此二事。未易及也。然此于二公。伤触不少。故贞僖公碑状。不少槩见。
先祖 赠参判公荫补为吏。故 显肃消长之会。名行不著。然观其以清风公门内斥绝。黄壖作冬雷春雾诸诗。可见其所守之正矣。只缘吾家与清风宅。荣枯甚悬。族属不远。故恐伤触清风。不得公言诵传。然亦不须如此。只著斥绝。黄壖作诗。见意及师友渊源之实。而微其辞。于清风又何伤乎。
丹岩闵文忠公。精忠大节。民到于今诵之。且置勿言。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1L 页
而即其章奏书牍之间。又见其于邪正忠逆剖判之严。虽如一剑两段。无少依违因仍之意。而忠厚恻怛公平广大之意。又未尝不行乎其中。非君子不能也。千载之下。有眼者皆当见之。午人以闵公所录胪列南少罪状。以为白地捏无之言云。夫千言万语之中。一二小件。或涉爽实。则岂能保其必无然。亦子贡所谓纣之恶。不如是之甚。居下流而天下之恶归焉者也。尚谁尤哉。今恶渠之前辈罪恶毕彰。而归闵公于造言之科。则是诬伯夷为盗蹠。其亦陷溺之甚矣。
酉尹之背尤翁。不以为罪者。更无可言。略知其非者。乃曰此明斋之惭德也。惭德二字。诬辱尤翁。无复馀地。与酉书所谓欲效比干。一言而死者。同一套也。噫嘻甚矣。桀纣为独夫。而汤武为天吏。故放伐之举。止曰惭德。若罪不至于独夫。而德不至于天吏。则篡逆也。岂得谓之惭德乎。今曰云云。则是以尤翁比桀纣。而以酉尹为汤武也。是何异于赞莽之杨雄也。且以尤翁比桀纣。酉尹拟汤武。则必其心事。有一分相侔者而后。其说可行也。尤翁平生。何事有桀纣之罪乎。辟尹鑴以卫朱子。攘北虏以尊 皇明。至于以身殉之而不悔者。为桀纣之事乎。酉也平生。何事有汤武
酉尹之背尤翁。不以为罪者。更无可言。略知其非者。乃曰此明斋之惭德也。惭德二字。诬辱尤翁。无复馀地。与酉书所谓欲效比干。一言而死者。同一套也。噫嘻甚矣。桀纣为独夫。而汤武为天吏。故放伐之举。止曰惭德。若罪不至于独夫。而德不至于天吏。则篡逆也。岂得谓之惭德乎。今曰云云。则是以尤翁比桀纣。而以酉尹为汤武也。是何异于赞莽之杨雄也。且以尤翁比桀纣。酉尹拟汤武。则必其心事。有一分相侔者而后。其说可行也。尤翁平生。何事有桀纣之罪乎。辟尹鑴以卫朱子。攘北虏以尊 皇明。至于以身殉之而不悔者。为桀纣之事乎。酉也平生。何事有汤武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2H 页
之心乎。阳朱而阴鑴。阳华而阴虏。以其父墓文。为题目而济其趍利避祸之计者。为汤武之心乎。明者于此自可立辨。而株守如此。无复顾忌。可哀也已。
尤翁,酉尹之所以分。无他。喻义喻利之间也。读二氏之书。考二氏之行。则可以立辨也。
尤翁之学。似孟子。酉尹之学。似杨雄。孟子知言养气。尤翁致知存养。实践扩充。而敬贯始终。其揆一也。孟子明孔子之道而辟诐淫邪遁之辞。使杨,墨告不害之徒。不得肆。尤翁明朱子之道。而致敌忾御侮之功。使黑水之澜不得流。其揆一也。孟子明春秋之旨。尤翁任修攘之责。其揆一也。是故。尤翁。后世之孟子也。杨雄。畏死而忘义。故背汉而事莽。酉尹。畏祸而忘义。故背尤翁而附鑴。其套一也。是故。酉尹。近世之杨雄也。
尤翁平生。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其宏纲大用也。故为人子而背此老。则必蒙不子之罪。为人臣而背此老。则必蒙不臣之罪。为父为君为夫妇兄弟师友。皆然。此不可不知也。
色厉内荏四字。足为美村父子断案。
贼鑴平生。其身凡四变。始与两宋。俱以学问名世。则
尤翁,酉尹之所以分。无他。喻义喻利之间也。读二氏之书。考二氏之行。则可以立辨也。
尤翁之学。似孟子。酉尹之学。似杨雄。孟子知言养气。尤翁致知存养。实践扩充。而敬贯始终。其揆一也。孟子明孔子之道而辟诐淫邪遁之辞。使杨,墨告不害之徒。不得肆。尤翁明朱子之道。而致敌忾御侮之功。使黑水之澜不得流。其揆一也。孟子明春秋之旨。尤翁任修攘之责。其揆一也。是故。尤翁。后世之孟子也。杨雄。畏死而忘义。故背汉而事莽。酉尹。畏祸而忘义。故背尤翁而附鑴。其套一也。是故。酉尹。近世之杨雄也。
尤翁平生。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其宏纲大用也。故为人子而背此老。则必蒙不子之罪。为人臣而背此老。则必蒙不臣之罪。为父为君为夫妇兄弟师友。皆然。此不可不知也。
色厉内荏四字。足为美村父子断案。
贼鑴平生。其身凡四变。始与两宋。俱以学问名世。则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2L 页
儒者也。及攻退栗而并及于朱子。则异端也。假礼论。为嫁祸士林之计则小人也。庚申之狱出则 国逆也。此鑴之平生断案也。名为人类。尚可以尊慕而称述乎。顾乃待之以先师。而讳其名。与孔孟同其例。可谓有人心乎。
前人善恶。如为金为铁。已有定形。不可以后人私意。变幻改易。只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自己之实事。今人例不学问。而只事偏论。不识源委。直是虚喝。不满一哂也。昔有无识野人。喜为老论之言者。人试问尤庵先生表德。则正色答曰。不知莫甫乎。盖英与莫字相近而误认也。似此偏论。何益于事。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此长一分。彼消一分。彼长一分。此消一分。此长十分。彼消十分。彼长十分。此消十分。因论日食地震曰。人道失则天变作于上。地变作于下。天地人一体故也。何谓一体。曰天也者。地之气也。地也者。天之质也。人也者。天之心也。今夫人有心恙。则气不得其平。而体不得其常。其理亦犹是也。
穹然而在上者天欤。非也。天之气也。隤然而在下者地欤。非也。天之质也。藐然而中处者人欤。非也。天之心也。是之谓三才。合而言之则天也。相为感应。循环
前人善恶。如为金为铁。已有定形。不可以后人私意。变幻改易。只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自己之实事。今人例不学问。而只事偏论。不识源委。直是虚喝。不满一哂也。昔有无识野人。喜为老论之言者。人试问尤庵先生表德。则正色答曰。不知莫甫乎。盖英与莫字相近而误认也。似此偏论。何益于事。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此长一分。彼消一分。彼长一分。此消一分。此长十分。彼消十分。彼长十分。此消十分。因论日食地震曰。人道失则天变作于上。地变作于下。天地人一体故也。何谓一体。曰天也者。地之气也。地也者。天之质也。人也者。天之心也。今夫人有心恙。则气不得其平。而体不得其常。其理亦犹是也。
穹然而在上者天欤。非也。天之气也。隤然而在下者地欤。非也。天之质也。藐然而中处者人欤。非也。天之心也。是之谓三才。合而言之则天也。相为感应。循环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3H 页
不已而万化出焉。
天地人。一体也。故人有和气而天地之祥应之矣。人有乖气而天地之异应之矣。景星出而凤凰仪。祥之至也。尧舜感之也。三辰失行。而山川崩渴。异之至也。幽厉感之也。
祥谷枯死。太戊之恐惧修省。感之也。荧惑退舍。景公之恐惧修省。感之也。易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谓变异不足畏。或知惧矣而应之以文具。无修省之实。则是谓与天相忘。天亦弃之矣。欲免于祸败。得乎。天地之灾祥。何独君人者召之。夫人而皆召之。何也。自天子至于庶人。贵贱大小不同等。其为天地之心。一也。
王祥之孝感。隆冬跃鲤。邹衍之冤号。盛夏飞霜。匹夫之所以动天地。岂诬也哉。
宁越贡生。未及出门。七窍出血而死。明有此理。以弃其命也。
诗云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非谓夫苍苍者也。无适而非天也。
心也者。人身之主也。人也者。天地之主也。心失其职。则人不得为人。人失其道则天地或几乎息矣。自天
天地人。一体也。故人有和气而天地之祥应之矣。人有乖气而天地之异应之矣。景星出而凤凰仪。祥之至也。尧舜感之也。三辰失行。而山川崩渴。异之至也。幽厉感之也。
祥谷枯死。太戊之恐惧修省。感之也。荧惑退舍。景公之恐惧修省。感之也。易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谓变异不足畏。或知惧矣而应之以文具。无修省之实。则是谓与天相忘。天亦弃之矣。欲免于祸败。得乎。天地之灾祥。何独君人者召之。夫人而皆召之。何也。自天子至于庶人。贵贱大小不同等。其为天地之心。一也。
王祥之孝感。隆冬跃鲤。邹衍之冤号。盛夏飞霜。匹夫之所以动天地。岂诬也哉。
宁越贡生。未及出门。七窍出血而死。明有此理。以弃其命也。
诗云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非谓夫苍苍者也。无适而非天也。
心也者。人身之主也。人也者。天地之主也。心失其职。则人不得为人。人失其道则天地或几乎息矣。自天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3L 页
子至于庶人。一也。
北极居中而众星环共。尊卑著矣。心君居中而百体从令。贵贱位矣。华夏居中而四夷贡顺。内外定矣。若使星不共极。又从而犯之。则岂可一日而为天乎。形不从心。又从而梏之。则岂可一日而为人乎。是故。夷狄而主中国。天地之大变也。书曰。蛮夷猾夏。猾夏而已矣。圣人犹忧之。思有以制之。而况于入主乎。故尊中夏攘夷狄。开辟以来。不易之大义也。顾今天下不知耳。
自生民以来。有大功者三人。昔者。周天子不能为诸夏主。而吴,楚,西秦。耽耽于外。孔子惧。作春秋。以尊周而攘夷。宋室南渡。而中国为金虏之薮。朱子为其君。恳恳以修政事。攘夷狄。复土疆。为第一义。 大明屋社。北虏入主。而四海剃发。宋子生于东表之褊邦。而毅然以孔子,朱子之事为己任。是三大功者。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春秋君臣。功莫大于齐桓公管仲。为其攘夷狄。尊周室也。后世刱业之君。功莫大于 皇明太祖。为其扫胡元。复神州也。
北极居中而众星环共。尊卑著矣。心君居中而百体从令。贵贱位矣。华夏居中而四夷贡顺。内外定矣。若使星不共极。又从而犯之。则岂可一日而为天乎。形不从心。又从而梏之。则岂可一日而为人乎。是故。夷狄而主中国。天地之大变也。书曰。蛮夷猾夏。猾夏而已矣。圣人犹忧之。思有以制之。而况于入主乎。故尊中夏攘夷狄。开辟以来。不易之大义也。顾今天下不知耳。
自生民以来。有大功者三人。昔者。周天子不能为诸夏主。而吴,楚,西秦。耽耽于外。孔子惧。作春秋。以尊周而攘夷。宋室南渡。而中国为金虏之薮。朱子为其君。恳恳以修政事。攘夷狄。复土疆。为第一义。 大明屋社。北虏入主。而四海剃发。宋子生于东表之褊邦。而毅然以孔子,朱子之事为己任。是三大功者。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春秋君臣。功莫大于齐桓公管仲。为其攘夷狄。尊周室也。后世刱业之君。功莫大于 皇明太祖。为其扫胡元。复神州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4H 页
小过。足以累大德。小善。不足以赎大恶。
臣居尊位。天下之大恶也。使羿莽。致天下少康。不足以赎之。女居尊位。天下之大恶也。使娲瞾。致天下少康。不足以赎之。夷狄主中国。天下之大恶也。忽必烈皇太极。煦煦之仁。不足以赎之。
东坡岂非气节之士。虽朱子未尝不亟称之。然而秉法义者。诛之不少假借。以使伊川。不能容身于朝。而天下不得蒙至治之泽。为大罪也。许衡岂非儒者。虽后贤如薛敬轩。未尝不亟称之。然而秉法义者。诛之不少假借。以儒者。天下之所视效。而许氏臣事戎虏。以为当然。使天下士大夫。靡然而从之。为大罪也。
人家祭祀。莫大于时祭。不行此祭。不足以言奉先。而国俗行之者。几于绝无。问之则曰事力不逮也。以吾观之。非事力不逮。乃奉先之心不笃耳。笃于奉先。则虽贫窭。犹有可行之道。况稍饶者。何为而莫之行也。或曰。贫者。四代奉祀。考妣各设。椅卓八九。办造无力。一也。寝堂狭窄。排设无所。二也。器皿馔具。准备无计。三也。曰。椅卓八九未办。则用东俗合设之例。四椅四卓而享之。犹贤于已。此亦难办。则效前辈排铺册子。以代椅卓。犹贤于已。寝堂狭窄。则贸劣材。立虚屋三
臣居尊位。天下之大恶也。使羿莽。致天下少康。不足以赎之。女居尊位。天下之大恶也。使娲瞾。致天下少康。不足以赎之。夷狄主中国。天下之大恶也。忽必烈皇太极。煦煦之仁。不足以赎之。
东坡岂非气节之士。虽朱子未尝不亟称之。然而秉法义者。诛之不少假借。以使伊川。不能容身于朝。而天下不得蒙至治之泽。为大罪也。许衡岂非儒者。虽后贤如薛敬轩。未尝不亟称之。然而秉法义者。诛之不少假借。以儒者。天下之所视效。而许氏臣事戎虏。以为当然。使天下士大夫。靡然而从之。为大罪也。
人家祭祀。莫大于时祭。不行此祭。不足以言奉先。而国俗行之者。几于绝无。问之则曰事力不逮也。以吾观之。非事力不逮。乃奉先之心不笃耳。笃于奉先。则虽贫窭。犹有可行之道。况稍饶者。何为而莫之行也。或曰。贫者。四代奉祀。考妣各设。椅卓八九。办造无力。一也。寝堂狭窄。排设无所。二也。器皿馔具。准备无计。三也。曰。椅卓八九未办。则用东俗合设之例。四椅四卓而享之。犹贤于已。此亦难办。则效前辈排铺册子。以代椅卓。犹贤于已。寝堂狭窄。则贸劣材。立虚屋三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4L 页
间。用茅稿以盖障之。用土甓以为楼。所费不满数千钱。器皿则略贸劣品。代用燕器。馔具则造成田家白醪。略具北鱼菘葍之类。以伸诚礼。皆贤于已。力足以办此者。诿以贫窭而不行焉。可谓有奉先之心乎。
忌日祭。自程子诸贤始。而程子之家。只祭当位。朱子亦尝从之。今并祭考妣。涉于渎神。虽有先正一说。恐不可从也。
当祭而不祭。与不当祭而祭之。均之为非礼。
名为士类。而只冠昏丧祭家礼所定。至为简省者。亦不肯讲而行之。则其馀不足观也已。
凡吉凶之礼。世俗所以弁髦者。始初举行。虽若羞涩。然行之久而习之熟。则却泰然矣。
士其名而居家无懿范。立朝无大节。何以为士。
儒者得志。无致君泽民之实。不得志。无继往开来之实。则何所发明以为儒。
讲学明理。须资师友。涵养本源。只在自家。
敬得力处。到头是几席。不敬处。无往非死地。
才敬时。此心便是天理。才不敬时。此心便是人欲。
立贤无方。则朝无幸位。野无遗才。全用世德。则大家名阀。庸鄙毕显。而寒门冷族。贤能尽废。民蒙其殃而
忌日祭。自程子诸贤始。而程子之家。只祭当位。朱子亦尝从之。今并祭考妣。涉于渎神。虽有先正一说。恐不可从也。
当祭而不祭。与不当祭而祭之。均之为非礼。
名为士类。而只冠昏丧祭家礼所定。至为简省者。亦不肯讲而行之。则其馀不足观也已。
凡吉凶之礼。世俗所以弁髦者。始初举行。虽若羞涩。然行之久而习之熟。则却泰然矣。
士其名而居家无懿范。立朝无大节。何以为士。
儒者得志。无致君泽民之实。不得志。无继往开来之实。则何所发明以为儒。
讲学明理。须资师友。涵养本源。只在自家。
敬得力处。到头是几席。不敬处。无往非死地。
才敬时。此心便是天理。才不敬时。此心便是人欲。
立贤无方。则朝无幸位。野无遗才。全用世德。则大家名阀。庸鄙毕显。而寒门冷族。贤能尽废。民蒙其殃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5H 页
国被其祸。可不念哉。
民遭兵革。守则存。散则亡。
见于治世者。虽妖亦瑞。如商之桑谷。是也。见于乱世者。虽瑞亦妖。鲁之获麟。是也。况乎真妖而非瑞乎。今之慧星。有以为景星而罔上下者。殊不知由今之道而无变。则果有景星日见。景云日兴。四灵毕至。亦妖而已矣。若因此恐惧修省如商宗。则星宿之妖。何渠不若景星。惜乎。括囊而不得开口也。
凡人曰出而起。各知当为即为。外此没紧之言与事。一无所为。则在家保家。在国保国。
无道。非别件题目。只是行失路径。灭理。非别件题目。只是事没境界。
有条理曰治。无条理曰乱。何谓有条理。只是事事由道。何谓无条理。只是不由道。趍于荆坎之间。
儒。从人从需。言其所存。可以为世用也。俗。从人从谷。言其于道。无所见。所趍者幽谷坑坎也。此儒俗之分也。
十二会。午中以上。阳世界。以下。阴世界也。阳非都无阴。阴非都无阳。故治乱夷夏。互相腾倒。然午前是阳。故治常多而夏常主。午后是阴。故乱常多而夷常主。
民遭兵革。守则存。散则亡。
见于治世者。虽妖亦瑞。如商之桑谷。是也。见于乱世者。虽瑞亦妖。鲁之获麟。是也。况乎真妖而非瑞乎。今之慧星。有以为景星而罔上下者。殊不知由今之道而无变。则果有景星日见。景云日兴。四灵毕至。亦妖而已矣。若因此恐惧修省如商宗。则星宿之妖。何渠不若景星。惜乎。括囊而不得开口也。
凡人曰出而起。各知当为即为。外此没紧之言与事。一无所为。则在家保家。在国保国。
无道。非别件题目。只是行失路径。灭理。非别件题目。只是事没境界。
有条理曰治。无条理曰乱。何谓有条理。只是事事由道。何谓无条理。只是不由道。趍于荆坎之间。
儒。从人从需。言其所存。可以为世用也。俗。从人从谷。言其于道。无所见。所趍者幽谷坑坎也。此儒俗之分也。
十二会。午中以上。阳世界。以下。阴世界也。阳非都无阴。阴非都无阳。故治乱夷夏。互相腾倒。然午前是阳。故治常多而夏常主。午后是阴。故乱常多而夷常主。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5L 页
但天地之本心。则又是阴阳之主。故乱极则治又作。夷盛则夏必复。
一定不易者。理也。神之体也。两在不测者。神也。理之用也。合而言之则太极也。是以。一动一静而万化出焉。
人而无心力。虽博奕小数。不得成。况乎天下之大业乎。心力如何而专一。曰。庄敬持养。使此心不少放逸。
堪舆之说行。而人家奉先送死之礼。坏乱者太半。今则成俗而难医。此贤孝君子所宜明目也。
拘忌之说。触处害事。伤伦理败风俗甚大。此皆人道之蟊螟也。
瑞莫大于麒麟。而鲁之时则异矣。异莫甚于桑谷。而商之时则瑞矣。是知瑞不足庆。异不足骇。顾人事何如耳。
治世之教人也。以德行道艺。用人也。以德行道艺。德行道艺之士。列于庶位。天下国家其有不治者乎。后世之教人也。以词赋表笺。用人也。以词赋表笺。士工于此。念不及他。乌有所谓古之德行道艺乎。赋诗退虏兵。决知其不能也。顾能以此。上格君心。下修职事乎。落地以后。所求者利而本心亡矣。科宦由奔竞而
一定不易者。理也。神之体也。两在不测者。神也。理之用也。合而言之则太极也。是以。一动一静而万化出焉。
人而无心力。虽博奕小数。不得成。况乎天下之大业乎。心力如何而专一。曰。庄敬持养。使此心不少放逸。
堪舆之说行。而人家奉先送死之礼。坏乱者太半。今则成俗而难医。此贤孝君子所宜明目也。
拘忌之说。触处害事。伤伦理败风俗甚大。此皆人道之蟊螟也。
瑞莫大于麒麟。而鲁之时则异矣。异莫甚于桑谷。而商之时则瑞矣。是知瑞不足庆。异不足骇。顾人事何如耳。
治世之教人也。以德行道艺。用人也。以德行道艺。德行道艺之士。列于庶位。天下国家其有不治者乎。后世之教人也。以词赋表笺。用人也。以词赋表笺。士工于此。念不及他。乌有所谓古之德行道艺乎。赋诗退虏兵。决知其不能也。顾能以此。上格君心。下修职事乎。落地以后。所求者利而本心亡矣。科宦由奔竞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6H 页
得矣。其能难进易退乎。其能忘身奉公乎。平安无事。则有所为而慕君。一日有缓急。相率而为叛臣降将矣。有国者。可不念哉。
或曰。当今罢科举。大者复宾兴。次者仿汉荐举可乎。曰。不亦善乎。但人存政斯举。人亡政斯息。人存则仿周可治。仿汉亦可治。不者。曾谓宾兴之请。荐举之谒。岂不如今之科宦请嘱乎。故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
斯人可欺也。鬼神可欺乎。故独而不谨。妆撰外面者。殆而。
其亡其亡。治世之事也。山东盗不足忧。丧邦之言也。五伯。何暇诛也。不犹愈于束手待亡乎。
当今欲辟异端。须于洋胡致力。
士到子贡地位甚难。性与天道。岂望其瞭如也。惟存心持己。立言行事。以义不以利。如此辈人多。则公私也有一二分生气。
非但理一。气亦一。惟其升降飞扬。斯有阴阳刚柔清浊虚实。
神者。理之妙。化者。理之迹。
谓神外有太极。太极是死物。
或曰。当今罢科举。大者复宾兴。次者仿汉荐举可乎。曰。不亦善乎。但人存政斯举。人亡政斯息。人存则仿周可治。仿汉亦可治。不者。曾谓宾兴之请。荐举之谒。岂不如今之科宦请嘱乎。故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
斯人可欺也。鬼神可欺乎。故独而不谨。妆撰外面者。殆而。
其亡其亡。治世之事也。山东盗不足忧。丧邦之言也。五伯。何暇诛也。不犹愈于束手待亡乎。
当今欲辟异端。须于洋胡致力。
士到子贡地位甚难。性与天道。岂望其瞭如也。惟存心持己。立言行事。以义不以利。如此辈人多。则公私也有一二分生气。
非但理一。气亦一。惟其升降飞扬。斯有阴阳刚柔清浊虚实。
神者。理之妙。化者。理之迹。
谓神外有太极。太极是死物。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6L 页
通有能所。能有通局。闻者未达。曰。理通神亦通。非通。有能所乎。神之能。妙万物而无方。气之能。能此不能彼。能彼不能此。非能有通局乎。是故。通者。形而上者也。局者。形而下者也。今或言理通而已。气有通有局。气之通者。神之能也。窃有所疑焉。
神。以理言者通。以气言者局。
数分外明则性情必薄。故伯淳谓尧夫不仁。盖由邵子观之。则孔孟之辙环天下。大是没紧底劳攘。吾友柳稚程云。
稚程言。邵子之看花。喜半开。不喜离披。夫人心上事。固不贵离披。若道心上事。岂容半开便休。至哉言也。其得程朱之心乎。
天君篇
客有问于葛怀山人者。曰。儒者于心性理气之辨。有甲乙之争。吾窃惑焉。天生万物。有理有气。至于人心。何独不然。然理气非各在一处。相对并立耳。乃一物而异其名者也。故自理而观。则谓之理可也。自气而观则谓之气可也。又何纷纷乃尔。山人曰。诚如吾子所言。然理者。气之则。而气者。理之器也。理者。气之主。而气者。理之役也。主乎理而上者。为贤为圣为治为
神。以理言者通。以气言者局。
数分外明则性情必薄。故伯淳谓尧夫不仁。盖由邵子观之。则孔孟之辙环天下。大是没紧底劳攘。吾友柳稚程云。
稚程言。邵子之看花。喜半开。不喜离披。夫人心上事。固不贵离披。若道心上事。岂容半开便休。至哉言也。其得程朱之心乎。
天君篇
客有问于葛怀山人者。曰。儒者于心性理气之辨。有甲乙之争。吾窃惑焉。天生万物。有理有气。至于人心。何独不然。然理气非各在一处。相对并立耳。乃一物而异其名者也。故自理而观。则谓之理可也。自气而观则谓之气可也。又何纷纷乃尔。山人曰。诚如吾子所言。然理者。气之则。而气者。理之器也。理者。气之主。而气者。理之役也。主乎理而上者。为贤为圣为治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7H 页
兴。主乎气而下者。为狂为愚为乱为亡。甲之志方在乎主理。而乙之弊乃在于主气。是以。不能无争也。
客曰。敢问。心为天君。何谓也。山人曰。此正所谓自理而言也。盖心之灵。固气之为也。但其上面实体。昭森备具。以为应物之本者理也。则气之灵。乃理之灵也。是之谓天君。若夫禅家之虚灵。直以虚灵为理。未睹乎实体耳。故君子弗谓之天君也。
曰。虚灵之为理也。可得闻其详乎。曰。语无曲折。则流于释氏之臼。吾且详之。心之虚灵。非理也。特理之所具也。故亦曰理焉。何也。若此理不具。则是不虚不灵者也。不虚不灵。则是心失其则也。心而失则。譬如觚而失制。可以谓之心乎。故舍理而言者。君子弗谓之心也。是故。朱子作启蒙。述邵子之言曰。心为太极。其意可见也。
曰。然则朱子曰性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何谓也。以此观之。心气也。至性方是理。似与子说相反然。曰拗哉。子之见也。有此性故心得理之名。无此则气之空壳而已矣。焉可讳也。曰。然则有此理则这所谓事。亦可以得理之名欤。曰。然。大学格物之物。可见也。
客曰。敢问。心为天君。何谓也。山人曰。此正所谓自理而言也。盖心之灵。固气之为也。但其上面实体。昭森备具。以为应物之本者理也。则气之灵。乃理之灵也。是之谓天君。若夫禅家之虚灵。直以虚灵为理。未睹乎实体耳。故君子弗谓之天君也。
曰。虚灵之为理也。可得闻其详乎。曰。语无曲折。则流于释氏之臼。吾且详之。心之虚灵。非理也。特理之所具也。故亦曰理焉。何也。若此理不具。则是不虚不灵者也。不虚不灵。则是心失其则也。心而失则。譬如觚而失制。可以谓之心乎。故舍理而言者。君子弗谓之心也。是故。朱子作启蒙。述邵子之言曰。心为太极。其意可见也。
曰。然则朱子曰性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何谓也。以此观之。心气也。至性方是理。似与子说相反然。曰拗哉。子之见也。有此性故心得理之名。无此则气之空壳而已矣。焉可讳也。曰。然则有此理则这所谓事。亦可以得理之名欤。曰。然。大学格物之物。可见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7L 页
曰。然则孟子所谓仁义之良心。是天君也欤。曰。然。仁义者。即所谓实体者也。良心者。即所谓虚灵者也。合而命之。尊其位则曰天君。赞其德则曰明德。
曰。然则明德。果气之本。特所具者。理也。故冒得理之名耳。今之为主气之说者。虽与子言少异。乃若明德之训诰。则不害其为正释也。何子疑之深也。山人笑曰。孟子谓仁也者。人也。有人于此。执此而断之曰。仁乃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人形也云尔。则人孰不骇然而笑之。知此则明德不可以气为训者。晓然矣。盍观于大学章句乎。虚灵不昧者。语夫心也。具众理者。语夫性也。应万事者。语夫情也。此所谓心。朱子固尝以为气之灵矣。故又恐如此训解而止。则明德以气得权。而所谓具众理者。孤单失尊。无以为主也。乃于虚灵不昧之上。以所得乎天起之天者。理之所从以出也。又于至善之解。以天理之极结之。曰天曰理。一串贯来。以见夫虚灵不昧。具此性而行此情。以为明德者。总是理也。其意不亦深切著明矣乎。
曰。吾尝谓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言太极含动静也。何如。山人曰。吾亦尝云尔矣。比复思之。有不然者。心者。即所谓虚灵也气也。谓上面实体。乃太极也。故虚
曰。然则明德。果气之本。特所具者。理也。故冒得理之名耳。今之为主气之说者。虽与子言少异。乃若明德之训诰。则不害其为正释也。何子疑之深也。山人笑曰。孟子谓仁也者。人也。有人于此。执此而断之曰。仁乃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人形也云尔。则人孰不骇然而笑之。知此则明德不可以气为训者。晓然矣。盍观于大学章句乎。虚灵不昧者。语夫心也。具众理者。语夫性也。应万事者。语夫情也。此所谓心。朱子固尝以为气之灵矣。故又恐如此训解而止。则明德以气得权。而所谓具众理者。孤单失尊。无以为主也。乃于虚灵不昧之上。以所得乎天起之天者。理之所从以出也。又于至善之解。以天理之极结之。曰天曰理。一串贯来。以见夫虚灵不昧。具此性而行此情。以为明德者。总是理也。其意不亦深切著明矣乎。
曰。吾尝谓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言太极含动静也。何如。山人曰。吾亦尝云尔矣。比复思之。有不然者。心者。即所谓虚灵也气也。谓上面实体。乃太极也。故虚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8H 页
灵。亦谓之太极则可。若便以虚灵为太极。则其异于禅家之灵觉为性者几希矣。客曰。心固气也。然心之理则性也。太极之体也。其发则情也。太极之用也。心之理。理之发。合而言之。则亦曰心。此乃不杂乎气而言也。以此而言。则谓太极含动静。何不可之有。山人曰。是其义亦通。但朱子于明德解。引张子此语为證。则知所谓心者。指虚灵而言。所谓统者。指具应而言。恐非如吾子之所指也。曰。然则是气统理。卒伍统将帅。不亦冠履倒置之甚乎。曰。天者。理之所从以出也。心者。人之所得于天也。是以其虚灵之体。统管天下之理。以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则是心之化而为理固久矣。以理统理。复有何疑。夫理譬则圣天子在上也。心譬则贤大臣执政也。圣天子垂拱无为于上。而贤大臣统领天子之命。统率天子之百官。统管天子之庶政。而天下享治平之福。则虽曰垂拱无为。而一毛一发。皆天子之所为也。何忧乎冠履倒置哉。惟天子不能自主于上。而权宰肆行胸臆于下。如献帝之曹操。然后乃为冠履倒置也。释氏之本心。象山阳明之良知。似之矣。
曰。明道先生云。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
曰。明道先生云。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8L 页
则谓之神。朱子谓其体谓之易。在人则心也。其理谓之道。在人则性也。其用谓之神。在人则情也。体。质也。形而下者也。然则明德之为形而下。果朱子之旨也。曰。不然。易固形而下者。然彻上彻下。乃所谓其理。则谓之道者也。故先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以贯之。后引诚之不可掩以结之。则阴阳变易。虽曰形而下。是亦理也。是亦形而上也。程子言易。而首末以无声无臭诚不可掩。贯之。朱子言虚灵。而首末以所得乎天天理之极。贯之。其意一也。
曰。先儒多言心属火故明。明故能具众理。此言何如。曰。固是如此。然又须知属火而明。自是理之为也。语类不云乎。道理在心内。光明照彻。然则使其无此理也。心之不光明也久矣。今言虚灵不昧。亦理也。则挥斥之。何哉。
曰。华西先生。以虚灵为理。其意如何。曰。由虚灵而观。夫所谓理。则虚灵物也。理其则也。此谁曰不然。由圆外窍中而观。夫所谓虚灵。则圆外窍中。物也。虚灵。其则也。何言乎虚灵为则也。夫棱者。觚之则也。听者。耳之则也。视者目之则也。持者。手之则也。履者。足之则也。觚而不棱。是谓觚不觚觚哉觚哉。耳而不听。是谓
曰。先儒多言心属火故明。明故能具众理。此言何如。曰。固是如此。然又须知属火而明。自是理之为也。语类不云乎。道理在心内。光明照彻。然则使其无此理也。心之不光明也久矣。今言虚灵不昧。亦理也。则挥斥之。何哉。
曰。华西先生。以虚灵为理。其意如何。曰。由虚灵而观。夫所谓理。则虚灵物也。理其则也。此谁曰不然。由圆外窍中而观。夫所谓虚灵。则圆外窍中。物也。虚灵。其则也。何言乎虚灵为则也。夫棱者。觚之则也。听者。耳之则也。视者目之则也。持者。手之则也。履者。足之则也。觚而不棱。是谓觚不觚觚哉觚哉。耳而不听。是谓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9H 页
耳不耳。耳哉耳哉。目而不视。是谓目不目。目哉目哉。手足亦然。以是例之。则虚灵者。心之则也。心而不虚灵。是谓心不心。心哉心哉。华西先生。以虚灵为理。其意盖如此。然曰虚。曰灵。曰具此性。曰行此情。比理则终是有迹。故朱子曰。气之情英。然则其材料。乃气也。此安可讳也。由其材料之为气也。故遂以明德。为形而下。启学者。主气之弊者。固为不可。由其虚灵之为则也。故遂讳材料之为气。致学者刱闻之疑者。亦恐未安。此宜更加叩质也。
曰。栗谷先生曰。心器也。性理也。明德合心性而言。夫后贤之尊栗谷也。不谋而同曰。程朱之正传也。苟于道体有差。岂得为正传。若于此无差。则明德果形而下者。奈何。曰。其起结皆是言理。则是亦程朱之旨也。又何疑焉。
曰。尤庵先生。继栗谷而作。上接程朱之正传者。君子之定论也。其于道体。宜亦无差缪矣。然而观其书。皆以虚灵为气。其论明德心性情之辨。至发宾主之说。此非主气而何欤。曰。不然。尤翁固尝如此说。然而又曰。心固气也。但所具者。理也。故古之圣贤。从理而言之。又于心经释疑序。首言惟道无形。该贮于心。以为
曰。栗谷先生曰。心器也。性理也。明德合心性而言。夫后贤之尊栗谷也。不谋而同曰。程朱之正传也。苟于道体有差。岂得为正传。若于此无差。则明德果形而下者。奈何。曰。其起结皆是言理。则是亦程朱之旨也。又何疑焉。
曰。尤庵先生。继栗谷而作。上接程朱之正传者。君子之定论也。其于道体。宜亦无差缪矣。然而观其书。皆以虚灵为气。其论明德心性情之辨。至发宾主之说。此非主气而何欤。曰。不然。尤翁固尝如此说。然而又曰。心固气也。但所具者。理也。故古之圣贤。从理而言之。又于心经释疑序。首言惟道无形。该贮于心。以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59L 页
一身之主。则其亦程朱之意也。此岂主气之学耶。
曰。诚如子言。则明德虽曰心。其实主性而言也。然则主心而言者。非欤。曰。何可非也。二说各有所当。互相发明。主性云者。理为心之则。气之主也。不容失尊也。故曰主性。主心云者。心又此理之主宰也。如向所谓大臣奉承天子之命。主管天下之政者也。
曰。理为之主则大学首章。亦宜直言性理。如中庸所谓天命之性也。何为而曰明德。致此纷纷哉。曰。中庸明德之书也。故以性起而心不外也。大学治心之书也。故以心起而性不外也。曰。何以知治心之书也。曰。明德者。孟子所谓仁义之心也。本无不善。性其气质之病。而此心为之拘。物欲之乘而此心为之驰。是以本明之体。掩翳昏黑。而此身不可得而修矣。况可以善其家。以及于国与天下哉。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教人以治心之方。而著之于大学。其曰格物致知者。欲其穷至事物之理。而推极此心之知。使此心之知。无一毫之不至也。其曰诚意者。欲其恶恶以实而决去之。好善以实而必得之。使此心之发。无一毫之不诚也。其曰正心者。欲其察夫四有之发用。而断其四有之根柢。使此心之体。无一毫之不正也。此心之知。无
曰。诚如子言。则明德虽曰心。其实主性而言也。然则主心而言者。非欤。曰。何可非也。二说各有所当。互相发明。主性云者。理为心之则。气之主也。不容失尊也。故曰主性。主心云者。心又此理之主宰也。如向所谓大臣奉承天子之命。主管天下之政者也。
曰。理为之主则大学首章。亦宜直言性理。如中庸所谓天命之性也。何为而曰明德。致此纷纷哉。曰。中庸明德之书也。故以性起而心不外也。大学治心之书也。故以心起而性不外也。曰。何以知治心之书也。曰。明德者。孟子所谓仁义之心也。本无不善。性其气质之病。而此心为之拘。物欲之乘而此心为之驰。是以本明之体。掩翳昏黑。而此身不可得而修矣。况可以善其家。以及于国与天下哉。圣人于此。盖有忧之。教人以治心之方。而著之于大学。其曰格物致知者。欲其穷至事物之理。而推极此心之知。使此心之知。无一毫之不至也。其曰诚意者。欲其恶恶以实而决去之。好善以实而必得之。使此心之发。无一毫之不诚也。其曰正心者。欲其察夫四有之发用。而断其四有之根柢。使此心之体。无一毫之不正也。此心之知。无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0H 页
一毫之不至。此心之发。无一毫之不诚。此心之体。无一毫之不正。则气质物欲。不能为累。本明之体。卓然呈露。无往而非仁义之流行矣。此则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之说也。然则其一言以蔽之曰治心之书。不亦宜乎。
曰。心与气质。分而言之有据乎。曰。有。孟子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感兴诗曰。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其分而言之如此。曰均是气也。而分言如此者。何也。曰。心虽气也。而天理全具。神明不测。以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则是其全体大用。天理而已矣。若夫气者。质之充而能运者也。蠢然而已矣。质者气之聚而成形者也。块然而已矣。自其心之伎俩。与夫圆外窍中。以及魂魄五脏四肢百骸之气与形。总而谓之气质。则只是此理所乘之机也。一个是形而上。一个是形而下。此则是明德。而彼则是所拘也。虽欲无分。得乎。
曰。程子邵公志。有曰。动静者。阴阳之本也。此言何谓也。曰。动静。指太极而言也。曰。太极者。理也。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气也。所乘之机也。今以动静当太极。无乃听莹乎。曰。动静。固气也。然所以动静者。非太极之实
曰。心与气质。分而言之有据乎。曰。有。孟子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感兴诗曰。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其分而言之如此。曰均是气也。而分言如此者。何也。曰。心虽气也。而天理全具。神明不测。以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则是其全体大用。天理而已矣。若夫气者。质之充而能运者也。蠢然而已矣。质者气之聚而成形者也。块然而已矣。自其心之伎俩。与夫圆外窍中。以及魂魄五脏四肢百骸之气与形。总而谓之气质。则只是此理所乘之机也。一个是形而上。一个是形而下。此则是明德。而彼则是所拘也。虽欲无分。得乎。
曰。程子邵公志。有曰。动静者。阴阳之本也。此言何谓也。曰。动静。指太极而言也。曰。太极者。理也。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气也。所乘之机也。今以动静当太极。无乃听莹乎。曰。动静。固气也。然所以动静者。非太极之实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0L 页
体乎。动之静之者。非太极之妙用乎。故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朱子亦曰。太极便会动静。知动静可以唤做太极而为阴阳之本。则知此心可以唤做理而为一身之主矣。
曰。梅山先生。尝有形气神理之辨以为人之长短妍丑。一定而不易者。形也。清浊粹驳。万殊而不一者。气也。虚灵知觉。其神也。仁义礼智。其理也。子以为此言何如。曰。然。非但人耳。物物皆有此四者。心亦物也。故亦有形气神理之分。圆外窍中。心之形也。寂感动静。心之气也。寂而能感。动而能静者。心之神也。曰仁。曰义。曰礼。曰智者。心之理也。
曰。心有形气神理。则何者为明德乎。曰。合神与理而名之。盖性有四德之目。而情有四者之端者。明德之理也。虚灵不昧。具此性而行此情者。明德之神也。若夫气之寂感动静。乃明德之舟车也。形之圆外窍中。乃明德之水陆也。
曰。或言形气神三者。皆形而下。信乎。曰。周子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朱子释之曰。此言形而上之理也。理则神而莫测。程子曰。以妙用谓之神。朱子释之曰。妙用言其理。是乌得以形而下断之。曰。考之邵张
曰。梅山先生。尝有形气神理之辨以为人之长短妍丑。一定而不易者。形也。清浊粹驳。万殊而不一者。气也。虚灵知觉。其神也。仁义礼智。其理也。子以为此言何如。曰。然。非但人耳。物物皆有此四者。心亦物也。故亦有形气神理之分。圆外窍中。心之形也。寂感动静。心之气也。寂而能感。动而能静者。心之神也。曰仁。曰义。曰礼。曰智者。心之理也。
曰。心有形气神理。则何者为明德乎。曰。合神与理而名之。盖性有四德之目。而情有四者之端者。明德之理也。虚灵不昧。具此性而行此情者。明德之神也。若夫气之寂感动静。乃明德之舟车也。形之圆外窍中。乃明德之水陆也。
曰。或言形气神三者。皆形而下。信乎。曰。周子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朱子释之曰。此言形而上之理也。理则神而莫测。程子曰。以妙用谓之神。朱子释之曰。妙用言其理。是乌得以形而下断之。曰。考之邵张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1H 页
之书。以气言者不一。吾安所取衷哉。曰。然。虽朱子亦有二说。或有全以气当之者。则以为非。或有全以理当之者。亦以为误。盖尝因是求之。凡物其形体之局定。气机之运用。夫岂人力之所及哉。是则所谓神也。以此言之。则谓之气。可也。此所以全谓理者。为误也。然其能如此者。是孰使之然哉。有是理故也。以此言之则谓之理。可也。此所以全谓气者。为非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良能者。神也。神未尝非理也。说鬼神而云尔。则形而下也。朱子曰。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虚灵而具应者。神也。神未尝非气也。说明德而云尔。则形而上也。故神有以气言者。有以理言者。随其地头。义各不同也。曰此则闻命矣。敢问神之材料伎俩如何。曰。神虽以理故神。若其材料伎俩。则岂不是气也。其说虚灵亦然。若知非此理此心便不灵。则虚灵以理言。奚为不可。故朱子有云人心。太极之至灵。此可以道器无分。诋之耶。虽然。朱子又曰。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犹太极。心犹阴阳。细寻字义而分排位置。则又安得无道器之分。虽有道器之分。既是此理之器。又为一身之主。充拓得来。盖天盖地。则是其寂感动静。全体大用。浑是一个理也。何害其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1L 页
明德之为形而上也。
曰。成而强三浦语录云。先生问近仁曰。太极图白黑是阴阳。其中虚处。是。太极欤。近仁曰。中虚处是太极。先生曰。不然。这内外都是太极也。以此观之。则谓性与心都是理。亦无不可否。曰。然矣然矣。
曰。柳稚程尝诵大学或问。至曰。心虽主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吾之一心。因言心与理。有以乘载言者。有以内外言者。以乘载言。则心与物气也。而其理乃理也。以内外言。则心者。理之主于身者也。理者。理之在于物者也。安得以主于身者为气。而但以在于物者为理也。此语如何。曰。固然。但心之所以主于身而得理之名者。岂有他哉。亦曰全体大用。此理故耳。
曰。以所贮之全体大用。此理也。故遂并与其主着之器。而混谓之理。终似臆断之为者。奈何。山人笑曰。昔朴善卿。与徐汝心。论理气而不合时。见秋叶下庭。善卿指谓汝心曰。理坠而来矣。此知言也。夫以秋叶为理。亦无不可。况以本心为理者。又何可疑也。客愕然曰。此言正堕于理气一物之病。子以为知言。何也。曰。若一向如此说。无复乘载上下之分。则诚如吾子之
曰。成而强三浦语录云。先生问近仁曰。太极图白黑是阴阳。其中虚处。是。太极欤。近仁曰。中虚处是太极。先生曰。不然。这内外都是太极也。以此观之。则谓性与心都是理。亦无不可否。曰。然矣然矣。
曰。柳稚程尝诵大学或问。至曰。心虽主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吾之一心。因言心与理。有以乘载言者。有以内外言者。以乘载言。则心与物气也。而其理乃理也。以内外言。则心者。理之主于身者也。理者。理之在于物者也。安得以主于身者为气。而但以在于物者为理也。此语如何。曰。固然。但心之所以主于身而得理之名者。岂有他哉。亦曰全体大用。此理故耳。
曰。以所贮之全体大用。此理也。故遂并与其主着之器。而混谓之理。终似臆断之为者。奈何。山人笑曰。昔朴善卿。与徐汝心。论理气而不合时。见秋叶下庭。善卿指谓汝心曰。理坠而来矣。此知言也。夫以秋叶为理。亦无不可。况以本心为理者。又何可疑也。客愕然曰。此言正堕于理气一物之病。子以为知言。何也。曰。若一向如此说。无复乘载上下之分。则诚如吾子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2H 页
讥矣。乃若此友之意。类张子之言教也。则其言何可轻诋也。曰张子之言教。可得闻欤。曰。张子之言教也。起自气坱然太虚。至说糟粕煨烬。而总之曰无非教也。此亦可以理气。为一物而诋之乎。
曰。今之儒者。开口便说理无情意无造作。何谓也。曰。此亦朱子之言也。然理岂无情意造作。惟其气掌其事。而理则恭己正南面而已。故不见其有情意造作耳。然则谓之无情意造作者。犹子思之所谓隐。周子之所谓无动无静。程子之所谓冲漠无眹。此可以见理之神也已。今乃执此而曰。太极无为耳。为得谓神。必也资气而神耳。遂疑朱子太极至神妙用。言理之训。则是理为死物。气实专权。而号称理在上面者。与曹氏之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无以异也。恐亦未之思也。曰。以此观之。则神之材料伎俩。虽曰气也。而太极之妙已是神。不待求之于气也欤。曰。然。吾已言之矣。
曰。灵与神。有以异乎。曰。在物则曰神。在心则曰灵。其妙一也。曰。然则华西先生。便以虚灵为理。恐是此意。子于此不能无疑。何也。曰。先生之意固盖出于此矣。但以明德章句考之。则以灵为理。文理不顺。以朱子语类参之。则以灵为气。非止一处。故不免于再数廊
曰。今之儒者。开口便说理无情意无造作。何谓也。曰。此亦朱子之言也。然理岂无情意造作。惟其气掌其事。而理则恭己正南面而已。故不见其有情意造作耳。然则谓之无情意造作者。犹子思之所谓隐。周子之所谓无动无静。程子之所谓冲漠无眹。此可以见理之神也已。今乃执此而曰。太极无为耳。为得谓神。必也资气而神耳。遂疑朱子太极至神妙用。言理之训。则是理为死物。气实专权。而号称理在上面者。与曹氏之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无以异也。恐亦未之思也。曰。以此观之。则神之材料伎俩。虽曰气也。而太极之妙已是神。不待求之于气也欤。曰。然。吾已言之矣。
曰。灵与神。有以异乎。曰。在物则曰神。在心则曰灵。其妙一也。曰。然则华西先生。便以虚灵为理。恐是此意。子于此不能无疑。何也。曰。先生之意固盖出于此矣。但以明德章句考之。则以灵为理。文理不顺。以朱子语类参之。则以灵为气。非止一处。故不免于再数廊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2L 页
柱也。乃曰。虚灵不昧。固气之为也。但其全体大用。乃理也。故虚灵亦谓之理。而明德不害为形而上也。
曰。敢问能所之说。曰。如说饮酒食肉。饮之食之者。能也。酒肉则所也。如说具此性行此情。具之行之者。能也。性情则所也。曰。分属理气。可乎。曰。以乘载言则然矣。但具之者此理。而行之者以理。则其能亦理之能也。故陈北溪谓理有能然而朱子是之。朱子亦尝言太极。便会动静。而沙溪先生曰。会能也。今或拗于气字科臼。而禁切其以理言。恐亦未审乎此也。
客曰。然则子所云尔者。子其能自信欤。曰。吾子猥有问。不敢不以所见陈之。何敢自信。曰。师友之间。何不极意消详也。山人喟然叹曰。此则有至难者七耳。夫虚中无我。岂是易事。凡以先觉自居者。未肯屈己以更详。此一难也。或据源流之旧者。有所顾瞻而一于坚守。此二难也。或有不得于言。不求于心。从而为之辞者。此三难也。或有所言不合。疑怒遽起。谤讟随之。此四难也。或有听人说话。看人文字。忽略放过。既不能尽乎人言之意。而又以先入之见。横拗周遮者。此五难也。或有质疑之书。愤悱万言。而酬答之纸寂寥数语。使人如隔靴爬痒者。此六难也。或有有问无答。
曰。敢问能所之说。曰。如说饮酒食肉。饮之食之者。能也。酒肉则所也。如说具此性行此情。具之行之者。能也。性情则所也。曰。分属理气。可乎。曰。以乘载言则然矣。但具之者此理。而行之者以理。则其能亦理之能也。故陈北溪谓理有能然而朱子是之。朱子亦尝言太极。便会动静。而沙溪先生曰。会能也。今或拗于气字科臼。而禁切其以理言。恐亦未审乎此也。
客曰。然则子所云尔者。子其能自信欤。曰。吾子猥有问。不敢不以所见陈之。何敢自信。曰。师友之间。何不极意消详也。山人喟然叹曰。此则有至难者七耳。夫虚中无我。岂是易事。凡以先觉自居者。未肯屈己以更详。此一难也。或据源流之旧者。有所顾瞻而一于坚守。此二难也。或有不得于言。不求于心。从而为之辞者。此三难也。或有所言不合。疑怒遽起。谤讟随之。此四难也。或有听人说话。看人文字。忽略放过。既不能尽乎人言之意。而又以先入之见。横拗周遮者。此五难也。或有质疑之书。愤悱万言。而酬答之纸寂寥数语。使人如隔靴爬痒者。此六难也。或有有问无答。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3H 页
我所闷郁而不已者。彼乃悠泛而不省焉。此七难也。无此七难。乃可以极意消详。七难不袪。所谓不诚无物。何事可讲。吾子试观于今日。其能脱然于七者之科臼者。岂易见耶。客曰。然则秘之而勿讲也。可乎。曰。在己者何可如此。但益积诚意。一味辨质。其应之如何。有不在我者矣。客叹息而去。遂记答问。著之于篇云。
龟谷问答
或问。子论礼义。谓汉,唐得其略。故少康。若汉之高光。文明固若是矣。如唐之太宗。行于父子君臣兄弟夫妇之伦者。与豺狼狗彘。无以异焉。于何见其有礼义之略也。
曰。程子曰汉大纲正。唐万目举。观其史。可以知之矣。夫大纲之正。固以礼义。万目之细。若非礼义。何以能举。事无大小。于治。可见其得理。于乱。可见其失理。
得理者。得乎礼义者也。失理者。失乎礼义者也。如口分世业租庸调之类。皆由礼义以致之。若侮夺人之君。岂肯为此。不侮不夺。节以制度。保安民生。是礼义之实也。
朱子敬斋箴一篇。曲礼无不敬之注脚也。
龟谷问答
或问。子论礼义。谓汉,唐得其略。故少康。若汉之高光。文明固若是矣。如唐之太宗。行于父子君臣兄弟夫妇之伦者。与豺狼狗彘。无以异焉。于何见其有礼义之略也。
曰。程子曰汉大纲正。唐万目举。观其史。可以知之矣。夫大纲之正。固以礼义。万目之细。若非礼义。何以能举。事无大小。于治。可见其得理。于乱。可见其失理。
得理者。得乎礼义者也。失理者。失乎礼义者也。如口分世业租庸调之类。皆由礼义以致之。若侮夺人之君。岂肯为此。不侮不夺。节以制度。保安民生。是礼义之实也。
朱子敬斋箴一篇。曲礼无不敬之注脚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3L 页
兰溪心箴曰。君子存诚。克念克敬。盖不诚则不能念。不念则不能持敬。
当祭而不祭。谓之慢神。不当祭而祭之。谓之谄神。慢神。不仁也。谄神。不智也。
动于祸福而驱率正理。固惑也。挟其意气而挑发祸端。亦惑也。明者。不为也。
天道人事。不两则不成。只轮不行。独翼不飞。物物皆然。
或问。栗谷先生为海伯。衣锦盛饰而过坡山。栗谷既去。坡门人疑其太侈。以问于成先生。先生曰。解官家居。服饰如寒士可也。既在其位。不如彼。无以壮其威仪。镇其群下也。此时中之一事。不可疑也。未知此语诚然乎。曰。不然。此流俗喜奢靡者。造为此说。藉重于先贤。若负嵎之虎也。
尧舜之为天子也。茅茨土阶而羹藜霍。其衣服之俭。可知也。
大禹之王天下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大禹何不思壮其威仪。镇其臣庶。而顾为此恶衣服卑宫室乎。
当祭而不祭。谓之慢神。不当祭而祭之。谓之谄神。慢神。不仁也。谄神。不智也。
动于祸福而驱率正理。固惑也。挟其意气而挑发祸端。亦惑也。明者。不为也。
天道人事。不两则不成。只轮不行。独翼不飞。物物皆然。
或问。栗谷先生为海伯。衣锦盛饰而过坡山。栗谷既去。坡门人疑其太侈。以问于成先生。先生曰。解官家居。服饰如寒士可也。既在其位。不如彼。无以壮其威仪。镇其群下也。此时中之一事。不可疑也。未知此语诚然乎。曰。不然。此流俗喜奢靡者。造为此说。藉重于先贤。若负嵎之虎也。
尧舜之为天子也。茅茨土阶而羹藜霍。其衣服之俭。可知也。
大禹之王天下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大禹何不思壮其威仪。镇其臣庶。而顾为此恶衣服卑宫室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4H 页
诗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服之无斁。言服之至敝而不厌也。朱子传之。盛称后妃贵而能俭。海伯之坐地。与西伯之妃。何如也。
晏子。齐之大夫也。一狐裘三十年。曾子称之曰。国奢示俭。朱子亦曰。意在以俭化俗也。未闻以不摄威仪。不足以镇下病也。
书曰。慎乃俭德。崇节俭。裕国用而纾民力者。君子之所以养大体也。习美饰尚侈靡。而不恤民国之窘者。小人之所以从小体也。养此从彼。主客不容。齐头理势。必相消长。此君子之所惧。而小人之所敝也。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临下以奢。其可训乎。小奢则小害。大奢则大害。诚以此物。生于民而有限也。以有限之物。应无己之奢。使小大相师。则民穷国蹙而祸败随之。岂非仁者所宜战栗乎。
萧何起未央宫。甚壮丽。乃曰。不如此。无以示威。今威仪镇下之云。实同其邪淫。曾谓二先生而有是乎。
或言国俗祭先。如时祭,祢祭,朔望参。行之庙中者。阙而不举。如俗节祭墓。家礼之所不言者。行之不替。此
晏子。齐之大夫也。一狐裘三十年。曾子称之曰。国奢示俭。朱子亦曰。意在以俭化俗也。未闻以不摄威仪。不足以镇下病也。
书曰。慎乃俭德。崇节俭。裕国用而纾民力者。君子之所以养大体也。习美饰尚侈靡。而不恤民国之窘者。小人之所以从小体也。养此从彼。主客不容。齐头理势。必相消长。此君子之所惧。而小人之所敝也。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临下以奢。其可训乎。小奢则小害。大奢则大害。诚以此物。生于民而有限也。以有限之物。应无己之奢。使小大相师。则民穷国蹙而祸败随之。岂非仁者所宜战栗乎。
萧何起未央宫。甚壮丽。乃曰。不如此。无以示威。今威仪镇下之云。实同其邪淫。曾谓二先生而有是乎。
或言国俗祭先。如时祭,祢祭,朔望参。行之庙中者。阙而不举。如俗节祭墓。家礼之所不言者。行之不替。此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4L 页
其故。何也。曰。自泽堂已病之矣。然风俗之所以如此者。则未之说破焉。圣王之俗。重阳而轻阴。末世之俗。重阴而轻阳。气习性味。每每相反。岂特祭祀也哉。
家政则女壮而掩丈夫。国事则小人而掩君子。天下则夷狄主华夏。学术则异端塞正道。心法则形气胜性命。皆一套也。学者能随事精察。而有以反之。则庶几于道矣。
后世之人性味。例皆以阴而抗阳。以阴而胜阳。盖不可一二枚举。要之皆感召夷狄禽兽之事也。
莘有见伊川被发。而知为戎之渐。古之若子知道也。故其炳几察影如蓍龟。然以此观之。开元礼用蛮俗。父母之丧。使之被发。而后世因之。亦召夷之一事也。宋制父在母丧。亦三年。 大明母丧三年。至服斩衰。亦皆所以抗阳也。
洪武皇帝。扫清胡元。奄有四海。岂不诚承三圣之一治哉。政教号令之间。伸阴而抑阳。以为女真入主之张本者。则又往往而有之。命废孟子祀者。所以抑先师而增时君纵恣之气也。绌朱子为迂阔老儒者。所以贬正道而助异端俗学之势也。褒余阙之死元。斥危素之归正者。所以与春秋尊周室攘夷狄。论语抑
家政则女壮而掩丈夫。国事则小人而掩君子。天下则夷狄主华夏。学术则异端塞正道。心法则形气胜性命。皆一套也。学者能随事精察。而有以反之。则庶几于道矣。
后世之人性味。例皆以阴而抗阳。以阴而胜阳。盖不可一二枚举。要之皆感召夷狄禽兽之事也。
莘有见伊川被发。而知为戎之渐。古之若子知道也。故其炳几察影如蓍龟。然以此观之。开元礼用蛮俗。父母之丧。使之被发。而后世因之。亦召夷之一事也。宋制父在母丧。亦三年。 大明母丧三年。至服斩衰。亦皆所以抗阳也。
洪武皇帝。扫清胡元。奄有四海。岂不诚承三圣之一治哉。政教号令之间。伸阴而抑阳。以为女真入主之张本者。则又往往而有之。命废孟子祀者。所以抑先师而增时君纵恣之气也。绌朱子为迂阔老儒者。所以贬正道而助异端俗学之势也。褒余阙之死元。斥危素之归正者。所以与春秋尊周室攘夷狄。论语抑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5H 页
召忽许管仲。为反对者也。西洋诸国贡献不绝者。唐宗胡越一家之馀套。而无复防限者也。非特母服斩衰为然。此皆天地之不能无憾也。
琼山之成学的也。不载修攘之说。其持论则伸秦桧而绌岳飞。与贬元统斥许衡。判若两人之见。则亦阴阳齐头相抗之候也。
续纲目。以帝统予元。薛敬轩,罗整庵。以许衡仕元。拟之孔子出处。王守仁张皇陆氏。而诋排朱子。谓如洪水猛兽之祸。皆所以引伸阴道而复召北虏也。
我国贱待庶孽。入仕不许名宦。两司虽许入。不与士夫同入望。亲戚相待。殊无伦理。此在中国圣贤之法。无一證佐。明是夷俗之陋也。然且守之如金石。此亦安于阴道。不乐从阳之證也。
各司官员。科第唱榜。人家婚娶。侵虐新进。亦夷俗也。惟其性味重阴。所以胶守而不知改也。
嘉礼。士夫女子。召 阙而拣之。亦然。拣其色。不问德行之有无。贵其色。不计礼意之得失。亦重阴轻阳之證也。
人家婚姻之仪。与仪礼家礼。节节相反。(详见昏礼要义。)一言以蔽之。曰古者男先于女。今也女先于男。古者择德
琼山之成学的也。不载修攘之说。其持论则伸秦桧而绌岳飞。与贬元统斥许衡。判若两人之见。则亦阴阳齐头相抗之候也。
续纲目。以帝统予元。薛敬轩,罗整庵。以许衡仕元。拟之孔子出处。王守仁张皇陆氏。而诋排朱子。谓如洪水猛兽之祸。皆所以引伸阴道而复召北虏也。
我国贱待庶孽。入仕不许名宦。两司虽许入。不与士夫同入望。亲戚相待。殊无伦理。此在中国圣贤之法。无一證佐。明是夷俗之陋也。然且守之如金石。此亦安于阴道。不乐从阳之證也。
各司官员。科第唱榜。人家婚娶。侵虐新进。亦夷俗也。惟其性味重阴。所以胶守而不知改也。
嘉礼。士夫女子。召 阙而拣之。亦然。拣其色。不问德行之有无。贵其色。不计礼意之得失。亦重阴轻阳之證也。
人家婚姻之仪。与仪礼家礼。节节相反。(详见昏礼要义。)一言以蔽之。曰古者男先于女。今也女先于男。古者择德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5L 页
而不问命。今也问命而不择德。古者尚行而不计财。今也计财而不尚行。亦皆胜阳之事也。
家庙。神灵之所在。阳也。坟墓。体魄之所在。阴也。是故。家礼祭祀详于庙而略于墓。正得古圣制礼重阳而轻阴之意矣。今也废其庙祭。而墓祭之节。则家礼之所不及。黩行而不厌。坟墓所在之官。敬用官民之礼。家庙所在之官。不行官民之礼。亦皆胜阳之證也。
初丧。设使者饭。而缓于皋复。其證亦然。佛习。阴也。儒教。阳也。
己卯诸先生。欲行童紒。祸作不行。而复于辫发。宋先生并妇髻行之华阳。而国人莫肯从。近日鼓山之门。断而行之。东州崔勉庵,宋玩四,具士正,李士极。行之。徒为讥笑之资。而无复效之者。物情之不乐从阳。可知也。
重门阀而轻贤才。先文艺而后德行。乐放纵而惮绳检。喜俗尚而恶儒术。趍末利而昧本实。皆其證也。
呜呼。吾终日言之而不可尽也。合而观之。天地之翻覆。盖久矣。久而不反。去而益甚。女真西洋。横流而稽天也。不亦宜乎。呜呼惨矣。
士士之人。人之人也。商商之人。人形而禽兽也。
家庙。神灵之所在。阳也。坟墓。体魄之所在。阴也。是故。家礼祭祀详于庙而略于墓。正得古圣制礼重阳而轻阴之意矣。今也废其庙祭。而墓祭之节。则家礼之所不及。黩行而不厌。坟墓所在之官。敬用官民之礼。家庙所在之官。不行官民之礼。亦皆胜阳之證也。
初丧。设使者饭。而缓于皋复。其證亦然。佛习。阴也。儒教。阳也。
己卯诸先生。欲行童紒。祸作不行。而复于辫发。宋先生并妇髻行之华阳。而国人莫肯从。近日鼓山之门。断而行之。东州崔勉庵,宋玩四,具士正,李士极。行之。徒为讥笑之资。而无复效之者。物情之不乐从阳。可知也。
重门阀而轻贤才。先文艺而后德行。乐放纵而惮绳检。喜俗尚而恶儒术。趍末利而昧本实。皆其證也。
呜呼。吾终日言之而不可尽也。合而观之。天地之翻覆。盖久矣。久而不反。去而益甚。女真西洋。横流而稽天也。不亦宜乎。呜呼惨矣。
士士之人。人之人也。商商之人。人形而禽兽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6H 页
士士之人得志。则天下之言。皆士士之言也。天下之政。皆士士之政也。天下之事。皆士士之事也。天下之教。皆士士之教也。天下之俗。皆士士之俗也。于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商商之人得志。则天下之言。皆商商之言也。天下之政。皆商商之政也。天下之事。皆商商之事也。天下之教。皆商商之教也。天下之俗。皆商商之俗也。于是夷狄横焉。禽兽偪焉。天地以之翻覆。人物以之消尽。不亦惨乎。不亦痛乎。
是故。圣人立教。尚义而绝利。先王为政。重本而抑末。尚义而绝利。重本而抑末则阳胜。反是则阴胜。
中也者。天下之正道也。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不容人私智依违迁就者也。今之所谓中者。指愚不肖之不及而言也。今之所谓过者。指注神费力。仅及乎中者而言也。议论趍舍之际。不可以不察也。
汉武帝穷兵黩武。征伐外夷。人臣之义。可谏不可从也。李陵赴浚稽之役。是孟子所谓辅桀也。以顺为正。又妾妇之道也。以五千人。欲敌强虏。是孔子所谓暴虎冯河也。非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败降凶奴。失节也。得当以报汉云者。二心也。合而言之。朱子所谓立
商商之人得志。则天下之言。皆商商之言也。天下之政。皆商商之政也。天下之事。皆商商之事也。天下之教。皆商商之教也。天下之俗。皆商商之俗也。于是夷狄横焉。禽兽偪焉。天地以之翻覆。人物以之消尽。不亦惨乎。不亦痛乎。
是故。圣人立教。尚义而绝利。先王为政。重本而抑末。尚义而绝利。重本而抑末则阳胜。反是则阴胜。
中也者。天下之正道也。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不容人私智依违迁就者也。今之所谓中者。指愚不肖之不及而言也。今之所谓过者。指注神费力。仅及乎中者而言也。议论趍舍之际。不可以不察也。
汉武帝穷兵黩武。征伐外夷。人臣之义。可谏不可从也。李陵赴浚稽之役。是孟子所谓辅桀也。以顺为正。又妾妇之道也。以五千人。欲敌强虏。是孔子所谓暴虎冯河也。非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败降凶奴。失节也。得当以报汉云者。二心也。合而言之。朱子所谓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6L 页
身一败。万事瓦裂者也。人可以不闻道哉。
李陵之降虏。欲图后功也。蜀汉之姜维。其心亦然。假使成功。亦枉寻而直尺也。南霁云。欲将以有为亦然。向非张中丞。其败必矣。是故。君子之于天下。事无小大。必本于学道。美质不足恃也。
朱子讥老氏以为冷冰冰地。盖言其不仁也。仁者。见人之善如己出。见人之恶如己病。朋友之间。不幸有奸邪害正者。则力救之。救之不得。则恶之严而辨之详。不令其惑众。所以保安正人也。此仁者之用心也。彼袖手傍观。自占便宜者。岂非老氏之冷冰冰地乎。
诚意章。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兼人己而言也。今于人之善恶。好恶不明。厥或内存好恶。而外为含糊。以占便宜者。是必在己者。恶恶不如恶臭也。恶恶不如恶臭。则好善必不如好色也。今曰自我去恶可矣。他人之恶。干我何事。则是杨氏之为我规模也。仁者不为也。曰。然则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何谓也。曰。此则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者。设也。吾所病者。为察恶不能精。拒恶不能严。悠泛苟且。以害自家之性。以为正人之病。以孤吾党之势者。设也。
李陵之降虏。欲图后功也。蜀汉之姜维。其心亦然。假使成功。亦枉寻而直尺也。南霁云。欲将以有为亦然。向非张中丞。其败必矣。是故。君子之于天下。事无小大。必本于学道。美质不足恃也。
朱子讥老氏以为冷冰冰地。盖言其不仁也。仁者。见人之善如己出。见人之恶如己病。朋友之间。不幸有奸邪害正者。则力救之。救之不得。则恶之严而辨之详。不令其惑众。所以保安正人也。此仁者之用心也。彼袖手傍观。自占便宜者。岂非老氏之冷冰冰地乎。
诚意章。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兼人己而言也。今于人之善恶。好恶不明。厥或内存好恶。而外为含糊。以占便宜者。是必在己者。恶恶不如恶臭也。恶恶不如恶臭。则好善必不如好色也。今曰自我去恶可矣。他人之恶。干我何事。则是杨氏之为我规模也。仁者不为也。曰。然则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何谓也。曰。此则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者。设也。吾所病者。为察恶不能精。拒恶不能严。悠泛苟且。以害自家之性。以为正人之病。以孤吾党之势者。设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7H 页
君子养其刚毅。为求仁莫近焉。李泼之诋松江也。重峰忧之。为之赢粮而往救之。信宿而反复之。终不可回。则告绝而还。这是什么样刚毅。什么样恻隐。亦可为百世之师矣。
渼湖天质刚毅。故论其世。如彼其磊落也。栎泉则不然。故渼湖始尝少之。然观栎泉晚节之所就。又如彼其峻截。则知栎泉于温淳之中。内蓄刚毅者也。故君子所贵。在因其所有馀。而勉其所不足。
元祐之朝。罢伊川说书之官。以授范太史。范公何忍恬默。何可冒受。恬默害仁。冒受害义。宋室之日就衰乱。范公亦当分受其罪。此无他。强刚不足故也。
横渠恶思多之致疑。程朱论文子三思谓私意起而反惑此理当深究也。
阴阳。以正对言之。阴为阳之属。以反对言之。阴为阳之贼。是故。人心听于道心。则为道心之属。流于人欲。则为道心之贼。
刚善柔善。俱非中道。然刚善阳也。故衰世能立脚。柔善阴也。故衰世少发明。观于古人之成就。可知也。是故。与其柔也。宁刚。季世人情。甘柔而苦刚。以所甘为德而以所苦为病。无他亦扶阴抑阳之心也。
渼湖天质刚毅。故论其世。如彼其磊落也。栎泉则不然。故渼湖始尝少之。然观栎泉晚节之所就。又如彼其峻截。则知栎泉于温淳之中。内蓄刚毅者也。故君子所贵。在因其所有馀。而勉其所不足。
元祐之朝。罢伊川说书之官。以授范太史。范公何忍恬默。何可冒受。恬默害仁。冒受害义。宋室之日就衰乱。范公亦当分受其罪。此无他。强刚不足故也。
横渠恶思多之致疑。程朱论文子三思谓私意起而反惑此理当深究也。
阴阳。以正对言之。阴为阳之属。以反对言之。阴为阳之贼。是故。人心听于道心。则为道心之属。流于人欲。则为道心之贼。
刚善柔善。俱非中道。然刚善阳也。故衰世能立脚。柔善阴也。故衰世少发明。观于古人之成就。可知也。是故。与其柔也。宁刚。季世人情。甘柔而苦刚。以所甘为德而以所苦为病。无他亦扶阴抑阳之心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7L 页
以阳统阴则天下治。以阴抗阳则天下乱。以阴胜阳则中国没于夷狄。以阴灭阳则人类化为禽兽。
虚灵以理言则无优劣。以气言则有优劣。此非密察不能见也。
气之本然。属乎静。阴也。气之升降飞扬。属乎动。阳也。主张是者。太极也。阴阳。局而不通。太极。通而不局。是故。仁义之心。太极也。仁义之气。阴阳也。
孟子夜气浩气。张子湛一。气之本。阴阳也。局而不通。乃气禀也。仁义之心。太极也。通而不局。乃明德也。
湛一。气之本。明德之所乘也。
湛一之于物。有在无在者。随物亦有饶乏。以人言之。心之所乘。为湛一之至。然圣凡智愚之禀。已不齐矣。耳目之气。湛一差减分数。百体之气。冥顽而已矣。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朱子曰。此言理也。理则神而莫测。朱子之言如彼其明白也。鹿门以苦心血诚。唤作气之湛一。何也。
周子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栗谷理通气局之说。盖源于此。
鬼神之良能。语其造化之迹。则所谓体物不遗。亦有万不齐矣。气之异故也。语其诚之不可掩。则所谓体
虚灵以理言则无优劣。以气言则有优劣。此非密察不能见也。
气之本然。属乎静。阴也。气之升降飞扬。属乎动。阳也。主张是者。太极也。阴阳。局而不通。太极。通而不局。是故。仁义之心。太极也。仁义之气。阴阳也。
孟子夜气浩气。张子湛一。气之本。阴阳也。局而不通。乃气禀也。仁义之心。太极也。通而不局。乃明德也。
湛一。气之本。明德之所乘也。
湛一之于物。有在无在者。随物亦有饶乏。以人言之。心之所乘。为湛一之至。然圣凡智愚之禀。已不齐矣。耳目之气。湛一差减分数。百体之气。冥顽而已矣。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朱子曰。此言理也。理则神而莫测。朱子之言如彼其明白也。鹿门以苦心血诚。唤作气之湛一。何也。
周子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栗谷理通气局之说。盖源于此。
鬼神之良能。语其造化之迹。则所谓体物不遗。亦有万不齐矣。气之异故也。语其诚之不可掩。则所谓体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8H 页
物不遗。一以贯之而无饶乏矣。理之同故也。今夫大学之言明德。是在人之鬼神也。未知大学主意。姑以语夫迹乎。抑指其诚之不可掩乎。必有能辨之者矣。
程子曰。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心之本善。诚无为也。发有善不善。几善恶也。
心上当分理气。理上当分心性。如心灵性实。心纲性目。心一性万。心大性细。皆理上分心性也。
性理不可他求。自幼子。常视无诳而上。事事皆性理之流行。
凡事当底皆性理。不当底是丧性失理。
朱子谓太极。至神至灵。又曰。理神而莫测。其故何也。不神。不足以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
此理充塞天地。流行古今。无一物之或遗。无一息之间断。非神乎神。妙乎妙。其能然乎。
虽然。谓太极是神则可。谓神便是太极则不可。其故何也。谓理是神。则所谓神者真而无妄矣。谓神是理。则所谓理者。真妄莫分矣。此儒者所以本天。而异端所以本心也。毫釐之际。识者谨之。
主理时。气不患不为用。主气时。便足以掩理。
程子曰。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心之本善。诚无为也。发有善不善。几善恶也。
心上当分理气。理上当分心性。如心灵性实。心纲性目。心一性万。心大性细。皆理上分心性也。
性理不可他求。自幼子。常视无诳而上。事事皆性理之流行。
凡事当底皆性理。不当底是丧性失理。
朱子谓太极。至神至灵。又曰。理神而莫测。其故何也。不神。不足以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
此理充塞天地。流行古今。无一物之或遗。无一息之间断。非神乎神。妙乎妙。其能然乎。
虽然。谓太极是神则可。谓神便是太极则不可。其故何也。谓理是神。则所谓神者真而无妄矣。谓神是理。则所谓理者。真妄莫分矣。此儒者所以本天。而异端所以本心也。毫釐之际。识者谨之。
主理时。气不患不为用。主气时。便足以掩理。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8L 页
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本乎忠信。则所知皆真。非特闻见之知而已。
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易。不见是而无悯。难。
独立不惧。贤者可及。遁世无悯。惟圣者。能之。
后世士。学苦不能入道。以智虑不周。明于东而闇于西。明于近而闇于远。明于小而暗于大也。所以不周者。何也。情欲之私。蔽之也。故养智。莫善于寡欲。寡欲则蔽日以开。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智无不周。而坦然由之。无非道矣。非居敬之至。孰能与于此。故子思之言。戒慎恐惧。包乎动静。贯乎知行。彻乎幽显。如此然后外诱不入。内欲不萌。非一日之积也。彼以古训糟粕。师友誊录。粉饰外面者。不可以入道。
节义与道学准。非必杀身。事无大小。凡利害所系。守正理而不变者。皆节义也。节义者。所以成就此道学者也。
自始学至成德。由节义而致之。节义得。则命在其中矣。
不节之嗟。固丧义也。苦节之贞。亦非义也。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孟子为陈相。引戎狄是膺之训。力言君子当用夏变
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易。不见是而无悯。难。
独立不惧。贤者可及。遁世无悯。惟圣者。能之。
后世士。学苦不能入道。以智虑不周。明于东而闇于西。明于近而闇于远。明于小而暗于大也。所以不周者。何也。情欲之私。蔽之也。故养智。莫善于寡欲。寡欲则蔽日以开。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智无不周。而坦然由之。无非道矣。非居敬之至。孰能与于此。故子思之言。戒慎恐惧。包乎动静。贯乎知行。彻乎幽显。如此然后外诱不入。内欲不萌。非一日之积也。彼以古训糟粕。师友誊录。粉饰外面者。不可以入道。
节义与道学准。非必杀身。事无大小。凡利害所系。守正理而不变者。皆节义也。节义者。所以成就此道学者也。
自始学至成德。由节义而致之。节义得。则命在其中矣。
不节之嗟。固丧义也。苦节之贞。亦非义也。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孟子为陈相。引戎狄是膺之训。力言君子当用夏变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9H 页
夷。不可以变于夷若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也。廉希宪不识此义。而得廉孟子之名。不亦颜之厚乎。
廉希宪之孟子。犹京房之易。杜预之春秋。不知易者莫如房。不知春秋者莫如预。不知孟子者。莫如希宪。或曰。三子者。不善学固均焉。其所行亦若是班乎。曰。是则不然也。京房直不智者也。若杜预则乱贼之党与也。希宪则又全身没溺而为戎虏者也。
父精母血。与天地之游气。合而成人。天地父母之气。清明纯粹而不杂。则生圣贤之子。反是则生不才之子。
帝喾之生尧。文王,大姒之生武王,周公。父母天地之正气。合而为一者也。其有世济其恶者。是父母之气既不美。而游气之恶。又与之合也。
尧舜之有朱,均。文王之有管,蔡。父母之气虽美。游气之恶。足以胜之也。瞽叟之有舜。鲧之有禹。父母之气虽恶。游气之美。足以胜之也。
凡人之才不才。随其父母天地之气美恶多寡。而有万不齐焉。
天地之气。吾无如之何矣。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正心脩身。不但衽席之隐。受胎之中。区区致慎而已矣。
廉希宪之孟子。犹京房之易。杜预之春秋。不知易者莫如房。不知春秋者莫如预。不知孟子者。莫如希宪。或曰。三子者。不善学固均焉。其所行亦若是班乎。曰。是则不然也。京房直不智者也。若杜预则乱贼之党与也。希宪则又全身没溺而为戎虏者也。
父精母血。与天地之游气。合而成人。天地父母之气。清明纯粹而不杂。则生圣贤之子。反是则生不才之子。
帝喾之生尧。文王,大姒之生武王,周公。父母天地之正气。合而为一者也。其有世济其恶者。是父母之气既不美。而游气之恶。又与之合也。
尧舜之有朱,均。文王之有管,蔡。父母之气虽美。游气之恶。足以胜之也。瞽叟之有舜。鲧之有禹。父母之气虽恶。游气之美。足以胜之也。
凡人之才不才。随其父母天地之气美恶多寡。而有万不齐焉。
天地之气。吾无如之何矣。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正心脩身。不但衽席之隐。受胎之中。区区致慎而已矣。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69L 页
往古来今。自天子至于庶人。夫孰非天命之所生乎。
是故。至尊而无对者。天也。君亲虽尊。亦不得与天相抗。
是故。圣人乐天。君子畏天。天之所命。父道之重焉而有不敢从。君令之严焉而有不敢承。而况于其馀乎。是故。有违天而从父者。君子谓世济其恶而不以为孝也。有违天而承君者。君子谓妾妇之道而不以为忠也有违天而同流合污者。君子谓之乡愿而深恶其乱德也。
是故。君子奉若天道而已矣。苟得乎天。虽获罪于亲犹可免也。舜禹之伦。是也。虽获罪于君。犹可伸也。文王箕子之伦。是也。虽获罪于世俗。犹可安也。古今特立独行。遁世不见是而无悯者。皆是也。若夫违天而获罪者。父爱之。君荣之。世俗卫之。终不容于天地之间矣。
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是欲使其身。为士士之民也。虽士农之民。犹曰姑舍是。忍令其身。为商商之民乎。噫。其亦至不孝也已。
伊尹曰。吾将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
是故。至尊而无对者。天也。君亲虽尊。亦不得与天相抗。
是故。圣人乐天。君子畏天。天之所命。父道之重焉而有不敢从。君令之严焉而有不敢承。而况于其馀乎。是故。有违天而从父者。君子谓世济其恶而不以为孝也。有违天而承君者。君子谓妾妇之道而不以为忠也有违天而同流合污者。君子谓之乡愿而深恶其乱德也。
是故。君子奉若天道而已矣。苟得乎天。虽获罪于亲犹可免也。舜禹之伦。是也。虽获罪于君。犹可伸也。文王箕子之伦。是也。虽获罪于世俗。犹可安也。古今特立独行。遁世不见是而无悯者。皆是也。若夫违天而获罪者。父爱之。君荣之。世俗卫之。终不容于天地之间矣。
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是欲使其身。为士士之民也。虽士农之民。犹曰姑舍是。忍令其身。为商商之民乎。噫。其亦至不孝也已。
伊尹曰。吾将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0H 页
民。是欲使天下。为士士之世也。虽士农之世。犹曰姑舍是。忍令宗子同胞之天下。为商商之世乎。噫。其亦至不仁也已。
所恶于商商者。不但人道同于禽兽。血肉之身。不可保活于天地之间。不但吾不可保活。所爱之妻子。受殃于无穷而不可振也。悲夫。
策略小辨(庚辰十月。○时有人录出黄遵宪所著策略若干条见示。)
苏明允言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朱夫子诵而善之。黄遵宪既曰。清人倭商。则与我情义。初不相及。何至若是忉怛。作书几多卷。费屡十万言。血诚为策。强聒而不已也。此果近于人情乎。具眼者。可以知情状矣。
俄罗斯在极北。与我既风马牛之不相及矣。且其志在辟土地。图中国矣。岂肯为越韩魏而攻赵之谬计乎。若入据中国之后。势须及我。则其时我苟有自强之实。必不至以千里畏人矣。若一如今日。不能自强。南汉之役。屈身于清虏者。至是又何为而不可事大乎。然则今以俄人之彊吓我。而劝其虱附于法美者。如见其肺肝。而不足以供儿童之一笑也。
向我与倭通商。固取亡之道也。今曰邀彼人于釜,元,
所恶于商商者。不但人道同于禽兽。血肉之身。不可保活于天地之间。不但吾不可保活。所爱之妻子。受殃于无穷而不可振也。悲夫。
策略小辨(庚辰十月。○时有人录出黄遵宪所著策略若干条见示。)
苏明允言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朱夫子诵而善之。黄遵宪既曰。清人倭商。则与我情义。初不相及。何至若是忉怛。作书几多卷。费屡十万言。血诚为策。强聒而不已也。此果近于人情乎。具眼者。可以知情状矣。
俄罗斯在极北。与我既风马牛之不相及矣。且其志在辟土地。图中国矣。岂肯为越韩魏而攻赵之谬计乎。若入据中国之后。势须及我。则其时我苟有自强之实。必不至以千里畏人矣。若一如今日。不能自强。南汉之役。屈身于清虏者。至是又何为而不可事大乎。然则今以俄人之彊吓我。而劝其虱附于法美者。如见其肺肝。而不足以供儿童之一笑也。
向我与倭通商。固取亡之道也。今曰邀彼人于釜,元,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0L 页
仁三港。而与之通商。以防倭人之龙断者。尤不满一笑也。与倭一通。已见其财竭人穷。举国遑急以后。接彼于三港。则岂非腹有受困。尤速其亡之道乎。圣王之保邦也。曰惟土物爱厥心臧。曰不宝远物。曰所宝惟贤。未闻引入豺狼鬼魅。通商殖利而能活国者也。况今与倭人洋人通商数年。其害已可见矣。 我国以吉贝掩身。而岁输海舶。不知几钜万驮。以此丰年。无异大无。而欲衣土物。矢不服彼织者。举将赤身而冻死矣。又闻南中之米。日泄于海洋而不之检。是将不待方千里之水旱而烝民不粒矣。据此黄书及耳闻目见。则我国牛皮。彼为至宝。以重货易之而不之检。如此不已。则我不可以犬豕代耕。而未及数年。国内田土。皆为疏荒矣。当此时也。我人嚼日本之物货。吞法美之珍玩。而充肠救活乎。此类终日言之。不可殚举矣。此岂吉祥善事而可愿者乎。
舜禹之论治。利用厚生。以正德为本。后稷教民稼穑。五谷熟而民人育。则又恐逸居无教。而近于禽兽也。(近于禽兽之时。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况无粟可食乎。)设为学宫。而教以人伦。孔子答子贡之问政。以民信为重。而至有去兵去食之训。孟子曰。货财不聚。非国之灾也。上无礼。下无学。贼
舜禹之论治。利用厚生。以正德为本。后稷教民稼穑。五谷熟而民人育。则又恐逸居无教。而近于禽兽也。(近于禽兽之时。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况无粟可食乎。)设为学宫。而教以人伦。孔子答子贡之问政。以民信为重。而至有去兵去食之训。孟子曰。货财不聚。非国之灾也。上无礼。下无学。贼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1H 页
民兴。丧无日矣。管仲伯者之佐。亦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惟其所见及此。故能强大国家。倡率诸侯。攘夷狄而安中国。汉文帝之治天下。虽无先王之教化。然如西向让南向让之类。往往犹有四维之可言。至如农者天下之大本等诏令。则其重本(农)而抑末(商)又可见矣。是以西京之治。巩基数百。而无一朝土崩之患。汉之武帝。宋之神宗。胡元之忽必烈。任卜式,桑弘羊,王安石,吕惠卿,桑哥之徒。是以兴利之俗成。尚义之风亡。财用之本竭。天下嗷嗷。几致败亡。论治者。可以鉴矣。今此黄策。口液津津。笔澜滔滔。不过曰通商贾。殖货利。精技艺而已。如彝伦礼义稼穑务本之类。付之忘域而不及。至如牛皮之流涎。则又与训农之过去漫说。相为矛盾而不自知。则直是万不成说。而为世祸本者也。自非病风丧性。蹈水而入火者。岂宜堕其术中而靡然从之乎。
耶苏,天主异同。不足考覈。只策中谓耶苏之教。亦是劝人为善者。不觉失笑也。周,孔之教。发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也。布在方册。规矩绳尺。昭然可考。由是行之。则天地位而万物育。已然之迹。不可诬也。耶苏之教。虽以髡衍之辩。终日张皇。不过人之所以同于
耶苏,天主异同。不足考覈。只策中谓耶苏之教。亦是劝人为善者。不觉失笑也。周,孔之教。发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也。布在方册。规矩绳尺。昭然可考。由是行之。则天地位而万物育。已然之迹。不可诬也。耶苏之教。虽以髡衍之辩。终日张皇。不过人之所以同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1L 页
禽兽者也。所谓劝人为善者。只如无星之秤。无寸之尺者也。一毛一发。皆出于货色之欲。而学术夸张。乃其诳诱之资斧也。考言察迹。何可讳也。于此。最宜明著心眼。仔细剖破也。
所谓黄遵宪策略。恐非彼中之书也。(姜紫杞燕楂淡草。亦恐类此。未必皆张世准之言也。)乃是我人之甘为伥鬼者。托名而张皇之耳。观其辞令。酷似我国人文字。不类中国人文章。其情状尤可见也。
檗山心说渊源
尤庵先生言。惟道无形。该贮于心。以为一身之主。华西先生言。心包形气神理而言。(程子心如谷种之说。如此。)形阴(火脏血肉。)而气阳。(语类。气之精爽。是也。)形而下者也。(神明舍。)理体而神用。形而上者也。愚按形气。即尤翁所谓心也。神理。即尤翁所谓道也。形气。固心也。神理。即所以一阴而一阳者。则是乃心之道也。心之道。独不可谓之心乎。心之道。语其实体则理也。语其妙用则神也。二先生之训。骤听虽若相反。而细看吻然相合。有如此者。今于尤翁之训。俯首唯诺。而于华翁之训。开口诋排。甚者目之以释氏之本心。王氏之良知。此固近世炎凉之私。软地插木之习。而亦缘其于前古圣贤之指。彼此同
所谓黄遵宪策略。恐非彼中之书也。(姜紫杞燕楂淡草。亦恐类此。未必皆张世准之言也。)乃是我人之甘为伥鬼者。托名而张皇之耳。观其辞令。酷似我国人文字。不类中国人文章。其情状尤可见也。
檗山心说渊源
尤庵先生言。惟道无形。该贮于心。以为一身之主。华西先生言。心包形气神理而言。(程子心如谷种之说。如此。)形阴(火脏血肉。)而气阳。(语类。气之精爽。是也。)形而下者也。(神明舍。)理体而神用。形而上者也。愚按形气。即尤翁所谓心也。神理。即尤翁所谓道也。形气。固心也。神理。即所以一阴而一阳者。则是乃心之道也。心之道。独不可谓之心乎。心之道。语其实体则理也。语其妙用则神也。二先生之训。骤听虽若相反。而细看吻然相合。有如此者。今于尤翁之训。俯首唯诺。而于华翁之训。开口诋排。甚者目之以释氏之本心。王氏之良知。此固近世炎凉之私。软地插木之习。而亦缘其于前古圣贤之指。彼此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2H 页
异之实。都不曾虚心著眼。仔细究覈。一向驰骋于郢书燕说之归而不自知耳。夫心有以气言者。有以理言者。(此理字。即上文道字。当合实体妙用而言。)此本尤翁之训。而华翁之所以动必引重者也。然亦岂尤翁之刱见也哉。实本于经传程朱之训而断然不疑者也。大学之明德。彼此同谓之本心。而中庸所谓不显维德。予怀明德。其所以说德者。与大学宜无以异也。子思乃赞不显之妙。而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当之。无声无臭。可以言于无极之真。不可以言于二五之精也。(观程子未复合为一理之云。可知矣。)是孔门传道之子思为异端耶。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心与耳目鼻口。同是形也气也。就所同然之中。理则在物之谓也。实体也。义则处物之谓也。妙用也。义是还他理。不可唤做气。夫人皆知之矣。孟子于此。以理言心明矣。是孟子亦为异端耶。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如今所言。则当曰心气之本也。性乃其理也。而谓之一理。何也。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易即在人之心也。不曰二气五行之体质。而曰无声无臭之体质。所指在理而不在气。何也。又曰。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不曰生气而曰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2L 页
道。又何也。是两程亦为异端耶。朱子于中庸。发明大舜传心之诀而云。人心生于形气。(此气字。无所不包。心之气。身之气。并不外是。)道心原于性命。(才说性命。妙用。亦不能外。)是以道心。为以理言也。其说烝民之诗。以聪明之德。慈孝之心。释物则之则。其说中庸。既以实理言诚。而诚自成章句曰。诚以心言本也。其说大学。以孟子仁义之心。列之刘子天地之中以下九者之目。(见或问。)不应九目之中。八目皆说理而一目独说气也。通书理性命章。厥彰厥微。匪灵不莹。朱子释之曰。此言理也。阳明阴晦。非人心太极之至灵。孰能明之。(语类。又有太极至神至灵之训。)通书又言神妙万物。与物则不通。相对磨勘。则明是栗谷先生理通气局之所自来矣。朱子释之曰。此言理也。理神而莫测。易传言妙用谓之神。则又释之曰妙用言其理。邵子言心为太极。则并周子无极而太极之训。引以释启蒙。易有太极之义。书集传。虽出于蔡氏。非朱子之亲笔。然引用师说。既不识别。则凡干紧要去处。不可以为蔡说而辄加违贰也。况蔡氏。朱门高弟。平日至以集传托付。则心性理气之说。污不至指东为西。而以上天显然之理。释天之明命。(在天为明命。在人为明德。)朱夫子以理说心说神者。仓猝记得。有此数者。其馀杂出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3H 页
于经传注脚本集手笔。生徒记录者。又不在此限。是朱子亦为异端耶。思,孟,程,朱。皆入异端之列。则尤翁无超然独免之理。而华翁之得此罪目。岂不类庆元党籍。为朱夫子光华乎。噫。若使华翁。谓凡言心者。是理也。守虚灵之识。而昧天理之真。主良知之似。而废问学之工。以心之本体。为无星之秤。无寸之尺。而陷于猖狂自恣之归。则目之为异端。而猖言排之宜矣。今四破形气神理。以形气为心之气。(今人所言气之本。并包在里面。)以神理为心之理。则实体非死物。妙用有主宰。以一统万。纲举目张。所谓道不假借而自足(亦华西语。)者然也。是以其平日自为而教人者。不但曰敬以养心而已。又必即物而穷理。以理而应物。悉本于大学之明法。程朱之成训。则非所谓无星无寸而陷于猖狂者也。果可与释王同年而语乎。今其说本集。尽其详。雅言摭其要。明如日月。可考而知也。只为不胜其党同伐异之私。而肆其狂怪妄率之习。以为刬地埋杀之计。以若本领。说甚道理。说甚学问。吾见其到头诐淫。生心害政。驯致洋人之祸。以其身为之禽矣。其亦可羞也已。其亦可哀也夫。
性为心宰辨
性为心宰辨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3L 页
圣人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曰性为心宰则是道反弘人也。乌可哉。
张子曰。心能尽性。性不知检其心。若曰性为心宰则乌在其不知检心也。
朱子曰。天理人欲之判。由之宰与不宰也。是则宰者心之职也。今乃谓性之职可乎。
今人开口。便说心之本体是湛一之气。大学之所谓明德也。余折之云如此。则张子说心统性情。是气为理统也。朱子说心者。性情之主。是气为理主也。气统乎理。气主乎理。是无乃冠屦倒置乎。彼于此语塞。故引近日先辈性为心宰之说。以压之。至曰性为君。心为大臣。殊不知近日先辈偶失商量之一说。不足以扫去孔圣之经训。张,朱之定论也。可发一笑。
心为一身之主。万埋之宰。故古人名之曰天君。而程朱诸先生。无异辞焉。今曰性为天君。而心为天君之大臣。则是程朱诸先生。将这一个心。为羿,莽之一类也。不亦重乎。
心。一而不二者也。(朱子说。)性则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有四者之大目。而就中细分则为万理者也。窃不敢知。一者。为君可乎。四目万殊。为君可乎。以一而宰四目
张子曰。心能尽性。性不知检其心。若曰性为心宰则乌在其不知检心也。
朱子曰。天理人欲之判。由之宰与不宰也。是则宰者心之职也。今乃谓性之职可乎。
今人开口。便说心之本体是湛一之气。大学之所谓明德也。余折之云如此。则张子说心统性情。是气为理统也。朱子说心者。性情之主。是气为理主也。气统乎理。气主乎理。是无乃冠屦倒置乎。彼于此语塞。故引近日先辈性为心宰之说。以压之。至曰性为君。心为大臣。殊不知近日先辈偶失商量之一说。不足以扫去孔圣之经训。张,朱之定论也。可发一笑。
心为一身之主。万埋之宰。故古人名之曰天君。而程朱诸先生。无异辞焉。今曰性为天君。而心为天君之大臣。则是程朱诸先生。将这一个心。为羿,莽之一类也。不亦重乎。
心。一而不二者也。(朱子说。)性则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有四者之大目。而就中细分则为万理者也。窃不敢知。一者。为君可乎。四目万殊。为君可乎。以一而宰四目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七 第 74H 页
万殊可乎。以四目万殊而宰一可乎。稍辨菽麦者。可以立决而迷不省悟。其亦蔽之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