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自动笺注)
重菴先生文集卷之十
 書
  
公元1855年
與朴善卿(慶壽
乙卯八月二十日。)
伏問仲秋
生堂氣候萬安
尊兄道况百福
弟省側僅如疇昔
但所可憂者
延平心學
尙有無朋友幾放倒之嘆。
後生末學乎。
此以後。
身世便同絶島幽囚
棘籬三匝
麗澤二字
遂成先天
獨學孤陋
心地茅塞
做得甚事
敬軒所謂天其遂吾願者。
豈有不可知者耶。
湖儒疏如何出塲耶。
妄意此擧
揆以程子知時識勢之訓。
誠可悶人
然所執旣正。
無論朝廷士林
政令議論之間。
扶抑之道。
不可不審。
向時目見洛下氣色
直是令人惶恐
是則非但學尤翁者無有乎爾
與黨尤翁者而無之
不料輦轂士大夫之閒。
義理客氣
消盡矣。
客氣之消也。
不是惡事
若夫義理者。
生民休戚之所關。
邦家安危之所繫也。
空山樵牧之社。
仰屋浩嘆
而何補於實事耶。
老兄喬木世胄
承家學之緖。
外受明師之詮。
而立衆流之中。
屹然有砥枉之氣像
是陽之所以不能終無者。
豈不幸甚
然所可憂者
涵養未熟
造理有未密。
功夫之專篤。
不如泓崢淸寂之間。
一時之望於薦章甫交會之處。
君子相愛者。
不能以一二。
小人之潛射者。
不可以數計
兼且生事寥落
日甚一日
不可支持
家貧親老。
不仕不孝之說。
足爲今日可據口實
出處語默之顯。
心術念慮之微。
私意計較
不期長而日長
本心天理
不期消而日消
前代儒者名實
始有可觀
畢竟所就不滿人意何限
甚則立身一敗
萬事瓦裂
如晦翁所云者亦何限。
此正區區之所奉憂者也。
老兄除却閒想。
閉門息交
鑽硏語孟之書。
審愼舜跖之道。
造理益密。
養心益熟。
卒使砥柱
不傾衆流之中。
則無閒潛而在淵。
躍而在天。
義理所養
國家生靈
將有所賴矣。
不審高明
以爲如何
將恐將懼。
維予與汝。
所以犯耘田之戒也。
悚恧悚恧
近日事討便詳示如何
有商舶之便。
作書付杜湖。
未知不浮沉否。
自餘只祝侍學加重
公元1881年
答朴善卿
(辛巳二月小晦。)
魯論計已卒業
未知程先生所言知好之與不知舞蹈兩層地位
所占安在
似聞都下一名士
老兄隱居草茅
墨守洙泗建之常談
而不看西來新書
同入波瀾
大故嗟惜者云。
溺水之鬼。
要引人。
物情
公元1876年
然。
聞之直是寒心
此事自丙子正月
已見其影。
今則烈炎燔穹燋土。
不可嚮邇矣。
曲突徙薪
旣拒於前。
焦頭爛額
何補於後耶。
直是痛哭
深羡萇楚之無知耳。
於斯時也。
益扃其戶。
益儉其德。
以至獨立而不懼。
遯世而無憫。
將此小雪之陽。
仰答父師之心。
只此是會讀論語矣。
如何如何
每誦先師文集
至論夷夏之辨。
修攘之義。
縷縷歐西之禍爲憂者
以今觀之。
眞可李文靖眞聖人也。
六丈眞聖人也。
公元1881年
答朴善卿
(辛巳八月十日。)
公元1876年
囹圄中伏奉問書。
以審仲秋
閒居味道
體內有相
萬千。
狂妄之性。
忽言遜之戒。
至有此行。
自顧負犯
尙覺寬典矣。
所論中行過不及
及有所爲無所爲之辨。
敢不隨處省察
用工夫
仰答箴砭至意也。
第聞中之一字
非義仁熟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
未可企及
與其占便宜
以不南不北不陰不陽者。
謂之中行
陷於鄕愿之亂德。
不若姑從均天下辭爵祿蹈白刃一邊
聊且止泊之地。
不失爲聖人之徒
主人之邊之地。
自畫力量
不可猝强。
故姑且守得拙法。
天假十數年光陰。
得藉贒兄諸公指引之力。
萬一有少進
此生之幸。
而亦何敢大談
也。
第願益加自愛
以究遠業
時因化風
惠以德音
嚴程倉卒
無倫脊。
計應舒究也。
謹奉謝。
公元1877年
與朴善卿
(丁丑七月七日。)
先師雅言
計已尊閣
伯玉晩功。
幸甚幸甚
記疑數條。
抵穉程者。
比得奉覽耳。
此友答紙。
大意已悉。
不須更贅。
安且成一語
上文
說知及仁守而不及莊涖動禮。
可見當日有意思
而極費區處者。
望更細檢論語本註。
認取鄙意也。
追聞老兄鄙人
有所疑阻云云
未知然否
然則何不一番示破耶。
三十年麗澤之地。
如有所不平。
何難直說呵責耶。
弟固冥頑不敏
老兄小丈夫也。
奉呵奉呵。
潛谷愼齋
暫時疑阻
畢竟相逢一笑
與之氷釋
前輩之事。
豈非後人之法耶。
中間往來之言。
未知如何
而弟則方寸一物久矣
兄亦勿留痕迹
慰此遠悰。
千萬千萬。
答朴善卿
平默稽顙白。
焚巢漂泊
萬緣成灰。
頃伏承垂問
哀感僕僕
不知所謝。
臨復遞序。
伏惟體內崇毖。
平默身外無物
只付一笑耳。
私藁。
之無所補。
無之何所闕。
艱難收萃之經史子集
悉入灰燼
一朝如𥉑其兩目
二物無所見。
此其大悶不聊
直欲溘然無吪也。
四處
公元1876年
朋友
相與救恤
目前得一縷。
然若一向墻面
生世又何益耶。
昔吳德溪家中。
只有中庸一卷而已
雖欲致博諸書
何可得也
此老終來工夫少了。
不能有所發明
正坐於此
先輩又言。
蘓齋學問
做病珍島十九年。
書冊明友之資。
今日身世
畧與二公相魯衛
苦痛苦痛
若其酸楚小事
不足控訴也。
此時所望老兄不淺
就書厨。
分借若干帙。
使一息尙存之日。
不至大故鹵莽
則仁者之賜也。
但菀業所藏。
移在京宅。
縱蒙垂諾。
安能容易運致耶。
第有一路
雅言板子運來時。
付托士綏諸人
可以得力矣。
未知意下如何
極知此言大故沒廉。
但比乞科乞官乞米乞錢。
似是稍雅。
敢此煩凂。
然又非老兄
何敢何敢
千萬垂仁
士綏發程
草草奉謝。
公元1880年
答朴善卿
(庚辰五月。)
公元1876年
灑落長書
舂容大篇
新元俱至。
奉讀以𨓏。
頓覺沉疴去體也。
後日富。
更伏詢比節珍勝否
願聞。
賤疾如退之五窮
斥逐不去
如何則可耶。
孝旌跋文
其時適病㞃。
不得已友。
代執行東里之事。
今得修潤本。
恐甚圓滿
不復架疊
謹此胎寄。
悚恧悚恧
前書倡之於朋友云云
欲强聒而科率之也。
正欲修
其在我者。
以爲表準。
如是積累到得
不可掩時。
彼之信從
自有不期然而然耳。
農社之譬。
不無此等敝端。
然又不可盡疑今日人爲討洒取食游戲慢浪之雜類也。
如何如何
別紙所敎。
仰見忠厚惻怛救焚拯溺至意
欽歎欽歎
弟雖無狀。
平日受恩
如何
聞此豈忍相忘江湖之間也。
顧無趙月川誠力
蘇季子言以忠信得罪者。
爲可憂耳。
且穉程有書於左右
弟先披讀一回
其言節節皆當。
覽之可悉。
姑依其說。
少俟日子
爲穩。
未知盛意以爲如何
如曰未然
乞復敎示理到之言。
不敢不從也。
大抵此事溯本
則溪有以啓之也。
入學之初。
父兄雖以小學灑掃
大學誠正之敎。
至誠導率。
尙恐一齊衆楚
勝負判然
况於此。
只付口耳。
而專令綴緝言語
造作文詞
追逐末俗
求覓科宦而已
繼述前人實事
付之相忘之域。
少間相接
莫非來書所謂髹工也。
日往月來
與之俱化。
然後始欲出力救之。
無已難乎。
天下之事。
先事而言則人不信
事至而言則勢無及
韓非所以說難之嘆也。
咄咄無已
火下力疾胡草。
第希恕諒
公元1880年
與朴善卿
(庚辰二月九日。)
書計入檗上。
未知見之云何
於此得力
則恐無好道理。
使人關心耳。
煎腸滌胃之劑。
豈不贒於溫平可口之方。
第恐別生他患。
不可知
以此次且耳。
沛公非一
敎意誠然
惟是澄淸源頭一事
前書非不執症。
而苦無下手之方。
奈何
所以前書
先事而言。
不信
事至而言。
不及之云矣。
大抵自治治人
其理一般
敎子孫訓後生
不過由己而推之耳。
竊念古人之學。
雖誦書史作文字之類。
亦皆求仁爲己之實事
出口入耳
徇外爲人之事也。
論學
便道忠信勝己
過則勿憚改。
皆是實事
於此
一切相反
日往月來
病入膏肓
則是所謂內虛而外邪入之也。
此豈峻劑治末
所可得力乎。
前書所以畧發其槩也。
胡安定患隋唐以來
尙文詞而苟趍祿利
五峯知言
惓惓言今之父兄
學文干仕進之心。
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
則何古人不可逮。
父兄專以文藝
敎其子弟
朋友仕進相招
往而不返
故心始荒而不理
萬事不逮古先矣。
兩段
朱先生著小學外篇
警示萬世
今世父兄師友之敎。
固已落下第二久矣
先輩就中
却有些根本工夫
力學藝。
本分應擧
得失付之天命
未嘗如今日之奔
競而忘返
故於中能愼交惜名節。
不至於大故狼狽矣。
從父兄師友
於此加密詧。
則省書亦有藉此得力之望。
不然
十寒衆楚。
方底圓盖
聖人當之。
沒奈何矣。
妄意終是如此
不敢遽爲未信之諫
未知見復以爲如何
公元1888年
與朴公郁(文一。
戊子。)
公元1876年
同一國。
相阻至此
兩澤交灌。
可且勿言
死生存亡
一切不得相通
感時懷舊
能不忉怛
忽被崔君汝疇來敲巖扉
與語。
不問可知先生弟子
雖未蒙咫尺手翰
七八年來。
經體安否
梗槩可悉。
伏祝以善及人。
信從者衆。
在斯世。
亦有自然之應。
積陰之下。
養得些子陽氣萬一。
有以見夫七日之復矣。
公私之幸。
孰大於是
乞幸益勵伯玉晩功。
省身克己
惟日不足
仰答先師岡極之恩。
千萬厚望
升沈倚伏
浮雲太空
不足提及也。
雅言
其間印致兩本云。
多士友。
只此恨少。
善書傳寫而習之無妨耶。
洛隱丈所謂明道發微後世一經者。
讀之愈久。
覺非過語
經傳程朱之書。
經也。
此等文字
緯也。
須是經緯錯綜
成物事。
有經無緯。
决然不得此理。
深加理會
說與學者
如何如何
殷師故都
守禮義。
責在執事
與別人也。
平默。
東市寃鬼未雪。
南海之瘴窟遽免。
國恩至此
已是大矣
廢錮而死。
何足爲恨耶。
年前自漣川。
挈眷永平之東武夷山中。
其名適與晦翁茅棟
所在相符
其事甚奇。
不但黨籍光華也。
年滿七十。
禮傳孫。
鬼事日迫。
朝聞之願。
恐不得遂
此爲介介耳。
餘非遠書可旣。
只有相期厚地耳。
更祝千萬加愛。
用副凝情
公元1889年
朴公郁(己丑)
暮年涯角。
促膝可望
尙幸千里忞忞
便當面展多少
則雖拱璧尺蔡。
不可易也。
卽日陽德已昭。
伏惟履道興居
一視萬旺。
壎唱箎和。
日有佳趣
東南喧傳季方令元。
難爲兄。
信從之衆。
一省風動
面前氣像
恰似胡安定師生
趙宋全盛時事
而顧於蹄迹溢目之日。
得諸殷師變夷之區。
信乎程子所謂無可盡之時。
變於上則生於下。
無閒可容息也。
更乞千萬加勉。
益致廣大精微高明中庸之功。
天地泰之漸也。
平默朝夕且死。
謹當游魂箕城浿水之閒。
而驩訢慰悅不暇矣。
賤狀何足言。
以致遂志
四字符。
溫繹踐履之閒。
雖欲從容有味
執事彷彿
何可得也
臨紙惟增自悼耳。
所喩東市之寃。
竊謂
公元1876年
非干一人一家之私。
乃是龍血玄黃之慘。
首尾十年
田夫野老童走卒
一齊扼腕而不之聞耳。
但今好惡向背
未有伸雪之期。
少俟何益耶。
俯仰長吁
不如無聰也。
珍函出於孟陬者。
數日前。
方始承拜。
今日出付者。
不知何日徹也
幸不至浮沉耶。
只祝加護經體。
慰此溯用。
公元1877年
李秀直(浩。
丁丑五月。)
隔江相望
只切溯用。
伏蒙翰寄。
謹悉旅安。
慰何可言
平默衰頹之相。
日甚一日
無可奈何
糧徑盡。
秋耕時。
已料其然
皆任之而已。
學道不成迂拙狂妄之一棄物
病死餓死
何足嘅惜爲也。
下示非先王法服不敢服。
如殷人當服殷先王定之服。
周人當從周先王定之服。
若殷人從夏后之服。
人從王之制
及如鄭子臧鷸冠之類。
非所謂服先王法服也。
先王法言
堯舜典謨
三王誥命之類。
其言可爲萬世法程者也。
先王德行
卽本之身心性情
行之人倫用禮樂文政事鉅細精粗
泛應曲當皆是也。
府兵
如唐時分天下十道
置府六百三十四。
皆有名號
關內二百七十一。
皆隷十二衛。
凡府有三等
上等兵一千二百人
中等千人
下等八百
人。
民年二十爲兵。
六十而免。
總名折衝是也
古者伏兵於農。
故兵農合一
不分府兵之制
盖亦如此
據此致詳如何
汝膺色憂復初否。
貢念切切
第二步趍
比復如何
見年不及外傳
而踰嶺涉江
來赴講席
姿相動止
應講凡節。
直是夙成絶等
將來可望
今幸吾兄坐在臯比
蒙以養正
須盡其方。
焦伯强之於滎陽初程
今番往敎
不但窮途食力之私而已也。
如何如何
倥傯小謝
餘俟面剖。
李秀直。
(丁丑七月。)
月前問書
意甚深。
但衰境旅酸。
兼遘虐痁。
豈所堪忍
卽日凉生。
更不審起止何如
遠念切切
弟亦頂踵毛髮
皆困卦象占。
何足一二也。
文裕之逝。
此何運氣
得氣精一者。
其數必局。
天地不能無憾
只有老淚橫落而已
前書從時王之服之說。
中庸愚而好自用章。
考之大煞明白
何疑之有。
公復深衣古制
只於獨樂園中服之。
不敢坦然臨之於稠衆之中。
康節謂某今人
當服今人之服。
則又以其言爲合理
此其意不但駭俗
亦恐有議禮制度之嫌。
而存畏愼之意耳。
然溫公後來作相。
制作之位。
深衣雖非經朝廷頒行者。
其出於溫公所定。
定者
與時
之制無以多爭。
朱先生旣著之家禮
而又服之行禮
此皆與從周之義。
未見相妨也。
愚見如是
未知明者以爲如何
何時當還宅耶。
撥忙小謝
伏希鑑納。
公元1880年
李秀直。
(庚辰二月。)
太極圖說解。
動靜無端
陰陽無始
其由則所謂太極也。
太極
卽道也。
故惟知道者
爲能識其由。
有何可疑
陽變陰合大陰陽。
生水火木金土是小陰陽
陰陽生陰陽
此理請更細究
雅言答朴善卿書。
濶畧
放過也。
轇轕
馳驅之貌。
大處放過不理會
惟於細處費力馳騖也。
乘千乘里數多寡註。
百里上脫三字
孟子首章集註
千乘地百里出車千乘
然以事理考之。
則方百里豈能出車千乘也。
千乘地方
當爲三百餘里。
故云百里上脫三字耳。
天子旣稱萬乘
諸侯與天子之公卿
旣稱千乘
大夫之家。
旣稱百乘
則已見其十分而取一耳
何必費力注神
乘數所出多寡
以與孟子牴牾乎。
所謂區區轇轕於細處。
濶畧大者也。
說書大忌也。
跋扈將軍
漢質帝梁冀語也。
不臣之心
故目之以此
學者聖賢之定訓。
己見
敢於背馳
則是儒家梁冀也。
先師云爾矣。
李秀直。
(庚辰十一月一日。)
下示熟複大學之餘。
反復鄙人節義之書。
以爲究竟法者。
可見老而益壯。
窮而益堅之實。
一國皆狂。
沒入法美日本
不奈晩讀翁何矣。
何幸如之。
易曰。
險而說。
困而不失其所亨。
其惟君子乎。
孟子曰。
苦其心志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拂亂其所爲。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謝上蔡和靖康侯
大冬嚴雪
百草萎死。
挺然獨秀
是皆節義之說也。
年來見得此意思轉益分明
參前倚衡
故將恐將懼之地。
信誓而不已矣
然須就面前義理
剖析精微
涵養積厚
乃得有立
不然
事到急渷處。
利害切身
不知不覺
依舊顚倒
無可奈何矣。
此甚可怕也。
天瑞久在函丈
志氣如何
休日暫見。
何由叩其一二耶。
第復以此紙示之爲宜耳。
最是太保所言不作無益有益一句
切宜佩服終身者也。
如今作詩賦。
出入塲屋
是作無益有益之尤者也。
其說甚長。
倉卒不能一二。
執事咀嚼提耳耳。
初學從此等處。
除去念頭
不留苗脉
然後今日相從
爲實事。
不然
終於虛僞
而已
第是除去欲念
甚是難事
至微至細竹頭木屑
及到斷除時。
不啻如割肌膚
於此大故忍得
勉勵節義一事也。
如何如何
所望於此君者。
非偶然故信筆及之。
計宜諒納也。
公元1882年
李秀直。
(壬午二月十六日。)
孤寄天涯
曰爲改歲
引領戀戀
不言可知
適此孫息
伴士正入海。
袖致寵翰。
謹審德履有相
奉讀以𨓏。
不知沉疴所在也。
殘喘依舊而無吪之願益切。
友助如此不安之思益甚
請爲吾兄悉吐衷赤
可乎。
來敎縷縷
以督送士正。
至贐序文
爲出於不堪湘累之苦。
而深加戒誨
其意則可感
而其說則爽實甚矣。
不但來敎爲然
賢書苦悶之意。
激動之言。
客氣之發。
大意亦是如此
纍發一大笑以爲平日所存
不足言
不至如此之陋。
序文本無此意。
未知何故無中生有
不謀而同也。
唯兄心平氣和
更一細檢序文
犂然而解矣。
凡情外之責。
之者
不害藥石
之者
或出於私意
或出於信訛。
二者皆病痛爲害事之本也。
乞加審察
所謂全生全歸
所謂禮義
賢者出。
所謂言行
一毫不盡道理
則爲累不淺
此等云云
固皆理到之敎。
乃考其發言歸
趍。
則不過以廉義爲小。
死生爲大。
若是所謂駟不及舌者。
而非愚昧之所敢知也。
今以孟子任人章觀之。
禮重食色輕者。
古今常經也。
食色之重。
禮之輕。
食色反重於禮者。
一時斟酌也。
君子於此
兩邊理會
使無枉尺直尋
膠柱調瑟二者之弊可也
如此然後
理極平心完備
而不倚於一偏
若曰廉義雖大。
孟朱之訓如此
更宜錯綜斟酌
不可以一時所見
輕易斷置
則纍當矍然檢省不暇矣。
以不湘纍之苦。
遽此勘斷。
而槩以廉義爲小。
死生爲大。
至弓全生全歸之說。
結之以不不孝之戒。
則是人心道心
主客易位
大體小體
輕重倒置
死生之所繫。
雖復毁盡四維之防。
卑汚苟賤之事。
奸欺侮奪之習。
亦無不可
而反得慈父孝子之名矣。
老兄出入檗門。
所講何事
爲此可驚可駭之語耶。
千萬不是
切願速改。
若曰吾言不足信
以此訪于柯亭
則必不如來說矣。
天瑞學履安否
書牘山堆。
不可逐一作答
故姑闕之。
爲致相思勉學之意足矣
此紙亦從容示潤和。
使更仔細咀嚼
恐宜此友聰明
無慮驕。
計應易曉也。
  別紙
書成未發。
仍又有仰告者。
鄒志完沽直之謗。
程子門人曰。
當於有過中求無過
不當無過中求有過
退溪先生於圃老是非。
用是語。
君子人倫相接
用心如此
有意義矣。
竊觀少友䕺中。
少此氣象
未知何故如此
記昔聞叔之疏。
固是思伯草刱。
而况修潤者也。
聞叔之被鞠也。
思伯首實之狀。
再托裵鼎魯呈之。
再次見格。
思伯已得怪疾。
不省此時不可以人事責之矣。
今聞遜息之言。
朋友中有苛求不友之罪。
殆若吹覓者。
而其爲思伯謀。
節節皆鄕暗不識事情之說。
此豈平日所望乎。
自首之事。
拿命來到前數日。
聞於洪稺絅口傳矣。
我非病風人。
此友之言。
可不信也。
宿於將廳時。
綏來見。
話次
深斥思伯不能自首
吾以所聞於稺絅者告之。
則聽若不聞。
一直詆之。
至被厲聲呵責
則遂不復言
然其心則悍然不服矣。
聞伯贒之如此
而疑我私女婿
掩盖罪過云。
至於此。
無可說矣。
無他
只是數年前。
思伯以某事致書紫里。
朴和叔云云
起釁端。
省老雖費力調停
而終是氣味頓異。
一也。
自首之事。
其論發自省老。
思伯不得抵罪
自首實跡
苛求而深誅。
二也。
少輩此習。
不能痛革。
假使蒙恩
不願
渡海而與此等人。
上下經傳性理之間矣。
以此示省老。
使之深加調劑
如何如何
眉睫至近而不見
故此漠然不知
政使知之。
此老和厚有餘而嚴毅不足
近讒易乘而遠慮難周。
得力未易
爲之悶念。
第望從容示及
公元1888年
安善源(英錫。
戊子二月。)
千崖萬壑
一二後生
執冊及門者。
例皆聰明不及
忠信不立
日後事恐未有可望
惟賢叔姪
於中差强人意耳。
仍記少日吾兄洪先生也。
區區期望
不淺若是者。
何也。
以兄爲文成公之後也。
念昔契,湯之後
孔子子思
周公之後
孟子
推此理也。
文成後孫。
安得無望乎。
人性善惡古今之異乎。
孰謂今日幷吾兩人
窮廬之嘆耶。
據古丹書抑戒之事。
晦翁所謂便年八九十。
亦當據現在箚住做去者。
可思而不可忽也。
况賢咸叔姪
前程萬里乎。
况以契湯周公家事言之。
孔孟繩其祖武
如此其盛。
萬世師法也。
文成公神州陸沉
本國幷汚於腥羶之日。
倡起學事
修明彝倫
以爲用夏變夷權輿
東人到今。
受其賜矣。
今日文成公所値。
何啻什伯之甚也。
文成之後者。
尙論先世
豈宜終
寂寂而已乎。
所以終不能無厚望也。
第此云云
知者
以爲迂濶
之者
以爲理合
有而其心可悲也。
不審知與不知
吾兄畢竟何居焉。
雖然
覽卽秘之。
恐益致齽齘也。
公元1874年
答洪文杓(理禹。
甲戌七月八日。)
公元1876年
曩時祭文
幷田,任告絶書疏
畢竟追送矣。
子明告筵告墓二文及孺七與梨山長書
追皆謄布於世。
誣辱華西司馬尹胡諸先生者。
直是目不忍見矣。
間。
孺七又出沒輦轂
逾月而返。
未知裏面設計如何
危懔則甚矣。
貴恥媚竈之說。
生前責善之言也。
何可留在心曲。
致疑身後哀死之文乎。
祭文
以哀死爲主
假令平日
不服於心者。
祭文
且當賢者諱之。
何可譏詆也。
陽詆且不可
况暗譏乎。
向來面破非不明白
而又此致詰。
何也。
豈三十年相知之深。
不如徐之可信耶。
藍田謹禮二句
致力禮學也。
和靖緊守二句
謹守師說也。
其引司馬康侯。
守死善道也。
其下荷衣不滓。
遯世自潔也。
來敎或刺或否之疑。
不記面破時。
之如何而云爾也。
深用惶恐
爲師辨誣之心。
彼此一也。
星田
執事之師也。
華翁
獨非此漢之師乎。
司馬尹胡。
又非彼此大同
先師乎。
星田
則勒搆不譏之人。
加以暗譏之罪。
如恐不及
在吾師與先賢
侵誣罵辱復餘地而恬然不以爲意
反使此漢。
終始和平
何也。
强弱懸殊
炎凉不得不然耶。
至如遂非之戒。
是欲使我誣服於諸公也。
向使就此漢。
加此罪目而止。
則固不足校矣。
然以朱先生直不疑償金事推之。
則亦無誣服之義。
况今田徐不但搏噬此漢。
幷辱旣骨之華翁
而上及於宋之三先生者。
罔有紀極
則雖我弱彼强。
不得聲討
何忍誣服乞憐乎。
來敎綱目胡氏說。
兩宋所處之義。
終日言之。
不過昭陵之說也。
夫身不出則言不出
朱子之說也。
國家存亡之事。
而有所因有次第
草茅之士。
亦有可言之義者。
朱子之說。
退溪先生
田徐輩人。
豈肯尊尙師法
第其謹守朱門成法
似亦賢於今君子矣。
然而關繫斯文之興喪。
國家存亡
則又開可言之路。
兩義者。
正當時度義而處之。
不可執一說而攻一說
朱子而罵朱子也。
如此則是孟子所謂擧一而廢百者也。
所謂道哉。
延平兩宋之時。
則朝著之間。
和之臣。
磊落相望
扶植正義
當是時。
不在其位者。
無事於言也。
謹守前一說。
塞兌括囊
可也
前之事。
究竟
禍。
不但彼時之比。
擧世靡然
無復一箇人出一口氣者。
倘無崔益鉉,洪在龜之擧。
則數千年禮義之邦
何以有辭天下後世也。
當此時。
特從後一說。
少扶一線陽脉
可也
堪輿家所謂移步換形者。
名言也
藉曰不合中庸
伯夷伊尹柳下惠
偏於淸任和。
朱子曾子子思孟子
偏於剛毅
中庸
雖古之大賢
猶患其難能
吾輩乎。
是則崔洪出言
正使非中。
其功則大矣
今也假星田一時說話張皇之。
深抑崔,
以助流俗之氣。
以爲眞胡之地。
一言大運所驅。
天奪其衷也。
謂之何哉
平默入夏以來
病吟㱡㱡。
豈亦鬼責兼至耶。
一命之說。
傳播之訛也。
被繡薦。
朝紳間似有云云矣。
第此誣贒小人
寵以官秩
則是世道之憂也。
如之何可賀也。
好發一笑
  別紙
春秋誅意之云。
星田
初無可誅之意。
少參差者。
只坐太執耳
下諒如何
又記朱子宗師二程
不下於思孟
而亦嘗有伊川爲人執之語矣。
幸勿以太二字
爲大罪也。
朋友之閒。
擧目虎尾春氷
良可悚懔。
公元1878年
答洪文杓。
(戊寅十月十四日。)
前書論語默之宜。
其時忙中寫去。
引語類及退
先生說以奉告
追念語類所云。
若非仔細分解
難爲證佐。
退翁說。
不免孤單矣。
閒中更考朱子大全。
石子重問目云。
學官舘職
朝廷得失
宰執臺諫
不理會
自已緘默
不忍國家受禍
說話
有出位之嫌。
如之何則可。
先生答曰。
若是大事
國家安危生靈休戚
豈容緘默
但事之小者。
不必每事數言也。
據此則雖不在其位者。
若遇大關繫處。
許令出言
未嘗執一可知也。
曰。
不必每事數言。
萬不得已處。
小事
有時出言之路。
不嚴隄防
可知也。
子大和叔書。
有曰。
國家存亡者。
朱夫子
亦許儒生論列
儒生
指子重問學官而言。
立文旣曰儒生
大關繫處。
通乎白身布衣而不之禁。
可知也。
况年前所遭。
不但國家安危生靈休戚之事。
乃是天地崩摧
生齒爲魚肉。
人類禽獸之候。
雖使朱,宋在今日
思伯一隊之擧。
在所稱許不暇
不當羣起排斥
以助時論如田,徐輩之云云也。
盖凡論理斷事
兩邊理會
求見其各有攸當。
不宜執一而攻一也。
如此則雖動引古訓。
只是詖淫邪遁之辭。
生心害事
不可勝言矣。
追復極言
以申前書之意。
乞更虛心再思
平默得此三先生之明謂。
以此爲諸賢所棄。
其亦有所恃
不恐有所據而不改矣。
至以包荒大度
有望鄙人
自顧褊隘之性。
豈能猝然斗筲之小。
而爲江河天地大也
以愚所聞者言之。
聖賢心量固廣。
無所不包容。
然其去惡之嚴。
未嘗不如斬釘截鐵
不以包容之說亂之也。
周公曰。
故舊大故則不棄。
據此若是大故
不得不棄。
可知也。
大學曰。
媢嫉之人。
仁人放流之。
屛諸四夷
不與中國
子張論交
說有偏。
朱子矯之曰。
大贒固無不容
大故亦所當絶。
以來諭所引通書言觀之。
亦曰非大惡也。
則曰孰無過
改則爲君子矣云云
則其於大惡
使此說不得
可知也。
古今天下
豈有不絶大惡
如來諭之聖賢乎。
故欲學孔子
先學聖人惡惡之嚴。
然後可以庶幾也。
惡惡不嚴者。
必其好善不篤也。
以此而學聖。
豈不北轅而適越乎。
若如來諭
大惡
包容不絶
然後聖人
則是大舜之誅四凶
周公之戮飛廉
曾子之絶吳起之類。
褊狹器小之人。
見外執事矣。
豈得而爲聖賢乎。
執事遨遊老先生之間。
問學數十年。
所存所見
宜不至此
而今見諭
同醉亂叫
病裏譫語
不覺害理傷敎。
令人惶恐也。
星田
之於彼人
託意不尋常者。
乃是看人不破而然耳。
知人之難。
大舜亦言之。
四岳之贒。
不知鯀之不可用。
周公之聖。
知管,蔡之不可使。
胡文定之於秦檜
亦失於不知人
古今聖賢
往往如此
星田不知而誤託。
豈足爲賢人之累。
而竊詳來諭
必掩惡而容奸
然後乃爲愛惜師門之實。
區區之所未曉也。
先師之明云云
使人聽瑩
左右試更思之。
爲惡者。
尊師之明乎。
絶惡者。
尊師之明乎。
吾於尊師
惟其同門久要如來諭。
故竊不勝愛惜之心。
如勒葬而誣稱平日心定之類。
切切然向人分疏
以暴彼人之無狀。
以明此老之心事矣。
苟非同門久要無憂惜之心。
則必不肯如是多事矣。
是則今日朋友愛此老者
唯此漢一人
而如高明一隊曲護彼人
以爲此老之累者。
辜負大者也。
不知他日地下
以何顔摳衣函丈之前也。
又况彼之搆誣此漢。
小事不足深校也。
若其誣辱司馬公。
列之拜虜之人。
誣辱胡文定指爲媚竈之人。
至於華西先師
則目之以楊墨
目之以禪學
目之以陸王
目之以洋學
至以孟子之辭而闢之自任
無復一毫忌憚之心。
朱子所謂胷中勃勃
尤翁所謂怒髮衝冠者。
過激之事也。
從前
提說及此
高明若不聞。
反使鄙人
求和於彼。
體面事理
不當如是
此其故無他
以我衆而彼寡。
我强而彼弱。
先有世俗炎凉之私。
田愚一人
因爲此心之祟。
有此乖剌耳。
實誠不足以一笑也。
然忝在朋友之末。
不忍恝然坐視陷溺者。
苦口至此
以俟可否
似亦傷於太直矣。
然不直則道不見。
來諭旣以包容望我。
其所自爲者。
可以仰覷。
故恃此而悉陳肝肺焉。
主臣主臣
乞垂仔細省覽左右之。
公元1888年
金體一(萬壽
戊子七月。)
居不越國
學同士友
一直貽阻音容
尙且如此
麗澤乎。
一念到。
不覺北望太息也。
謂外朴君千里裹足來。
執事所撰全瑞文行狀
仍審寒棲木食
經體珍毖。
不啻執熱者之濯淸風
又况山頹梁摧之後
先進長德
零落已盡。
向來旅進旅退
色仁行違之輩。
當蹄跡之衝。
狼狽無餘地。
執事獨守聖祖豐沛
挺然歲寒
以爲北路之望。
執事
眞不負先師當日之心。
甚盛甚盛。
勉旃勉旃
彌加衛武,蘧玉之功。
千萬厚幸
平默至愚不敏
賴天之靈。
西遊鷺江
東入龍門
其於歐巴之爲世大禍
聞其說熟矣。
公元1881年
崔侍郞安置之後
自陽根。
北渡汕水。
密邇皇壇。
收拾後生
講明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何事
枯死溝壑之間矣。
及至辛巳
五道儒生
誅竄相繼
鄙人亦以能言拒之。
謗讟溢世。
畢竟幽囚海島四年矣。
甲申之變。
幸蒙鷄竿之恩。
放歸田里
今在永平山中
大路二十里而近矣。
盖今兩儀昏濛
一葦不可以稽天之流
掏土不可以孟津之猛。
自世所稱知者觀之。
可謂妄之妄也。
自孟朱所言觀之。
不害聖人之徒
主人之邊而不負兩師門之誨者。
故自詑以老去光輝不悔也。
未知此意如何
執事相距涯角。
不得聞知
雖或聞知
傳聞易致淆訛
故畧叙本末
請敎焉。
公墓文。
力疾副求。
不禁感舊之淚矣。
餘更祈千萬珍重
公元1882年
李玄叟(烋。
壬午十一月。)
數十參商
不但麗澤無梯。
死生倚伏都。
不可相聞
入海逾年
始因士友
畧探聲徽。
更切古人夢中識路
何以相思之懷矣。
月角二君來。
袖示寵翰。
三復醒豁
不啻如羾寒門淸風也。
仍審窮陰
體有相。
隱居求志
到老不懈
只此足慰瞻仰
他何云云也。
罪纍不自量
要以一葦抗橫稽天之勢。
妄之妄
也。
九死南荒
豈非滄浪自取
過涉滅頂
聖人扶抑。
有如來敎所引者。
故特以不悔矣。
聶說恐是有激而發。
先師所言尙氣節者。
易致麤豪
語意平實
警示學者爲力矣。
今日士風
直是衰衰颯颯
直是東來西。
直是自私自利
才有一事
便見風靡。
尙氣節而涉於麤豪者。
盖亦絶無僅有
奈何奈何
愚謂今之士人
未敢望深造於道。
只得如此輩人。
項背相望
亦須救援些子
未知高見以爲如何
所欲言者何限
神短便駛。
只此不蕆。
伏望更加珍重
以懋晩業。
公元1876年
答金仁叟(晋壽
丙子正月。)
公元1884年
胤郞以兄書至。
承審刀圭少弛
伏慰伏慰。
時事至此
痛哭何爲
諸贒欲捧一掬土。
孟津奔猛
何望其得力耶。
其心眞可悲也。
不先不後。
大雪封山塞路
天意爲眞胡地
沮敗吾輩事耶。
盤纏若干
計亦無有客凍餒
如何堪忍
太學豈肻謹悉
喉院又豈肻捧入。
東歐澈之禍。
亦可念也。
中夜不寐
苦痛欲死耳。
少友力强無病。
猶可也。
尊兄望七抱病之人。
何以衝雪踏趼耶。
天地鬼神
鑑此血誠
則萬一否運
有可斡之道耶。
所急有在。
不敢勸。
不忍挽。
千萬珍重
要得回天
式遄其歸也。
臨紙不能爲懷。
伏惟
照亮
公元1890年
與裵允素(絢。
庚寅十二月。)
自哭山樑
北山分解
參商遂阻。
影響不可接。
日往月來
癃疾垂死
伏枕懷想
只切喟然矣。
冬初
仙鄕兩生遠來。
執冊相守。
話次道及。
尙在陽界。
視聽康旺。
區區不勝慰意。
但此兩生
非得一就門屛
親瞻顔色
信鄕人之泛說
依舊紆欝
不容名言
第今二之日
伏惟經丌履用珍衛
二十年來。
子姓倚伏
生事利病
大致何如
平日功夫
老來得一收拾
深存伊川翁不學老衰箴言
煞用衛武公九十箴儆心力
能有以仰效先師付托否。
歐巴風埃
朝夕就木之身。
此心更切食息不置矣。
兩生謂當造門請敎
謹力疾倩書。
仰請年來動止
賤狀一二。
兩生當口耳目所及矣。
餘祈加護促膝
九地爲期
不備
○朴楊口尙寄人間
禹揖琴書
不改夙昔
阻面已迫十年
持平挈眷移住堤川山中
問聞阻濶
萬事都是滄海
非復生世
况計欲聞知畧及之。
公元1879年
答沈禮伯(宜立。
己卯正月四日。)
舜明續琴。
可謂不遠而復矣。
何幸何幸
來敎旣往勿說。
然衣紳故家
壞了禮防
恐非喜消息
向後愼之又
公元1884年
如何
有問伊川者曰。
先生謹於禮四十年。
應甚勞苦
伊川曰。
吾日履安地
何勞何苦
人日履危地。
勞苦也。
見禮防之存亡
安危之所繫也。
老兄病處。
柔弱而不剛毅
人須養得剛毅
則不屈於欲。
柔則必牽於欲。
惟其柔道之牽。
是以習俗便好
義理迂緩
懷居之私。
積累成痼。
直諒之言。
苦不得力
吾兄老矣。
且置勿言
舜明不能長進
亦其祖父之過也。
靜夜無寐之時。
若慮念終始
則其追悔發奮
律身以禮
成敎於家。
不待朋友縷縷矣。
如何如何
雖然
吾於星田生時
畧發逆耳之言
以此爲祟。
無限風浪於今日矣。
今又苦不吹虀
獻此區區
愚妄甚矣。
第見兄之門前
無田徐一隊
可恃而無恐耶。
仰呵仰呵。
公元1880年
答沈禮伯。
(庚辰正月。)
抱氣貌。
比前充實
不似疇昔面白血色之時。
慰幸無此况矣。
伏聞比來
收拾精神
溫習經卷云。
未知然否
蘧伯玉晩功。
竊爲老兄願之。
雖然
並賦止酒篇。
然後身心可收。
精力可養
義理仔細矣。
如何如何
敎導賢抱。
不必如是勤托。
只從父祖
刊落向外虛念。
驅而納之一箇赤骨天理
則不渠心
向背
藉以决定
一時師友忠告
因亦可以得力矣。
不然追逐時節
求覓科宦之念。
橫却胷中
刊落不得
畧令從事儒門
只欲資視聽之美而已
則爲其子孫者。
苟非出類才傑
執能舍父祖之欲而從師友之言乎。
愚意决知其無是理。
故玆因來敎
不敢不以正對
望更熟思也。
大抵立身起家之道。
只在反本自强
不在虛念外求也。
不然
天理爲誣而古訓爲妄矣。
天下安有是理耶。
公元1867年
景茂(重植。
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
頃者
先施下問
珍荷良深
卽日寒威
謹伏詢重闈侍節連護晏重。
除却閒話。
士友傳說
老兄大讀谷書。
景彥氏大讀曾氏傳。
只此一事
大故喚醒人耳坎也。
省齋不但華宗
環顧一時儒林
無出其右
正當上復初之陽爻
華宗十數冠童。
齊信嚮。
思欲貫魚以寵。
中行以復。
其意甚善。
其勢甚壯。
老兄兩人
又肯如此
倘能居敬持志。
以爲主本而舍生向前
少間斷。
豈但荀氏之龍。
郭門之走。
適足門族昌大之漸。
吾將見。
功用所及
天地否運可傾。
諸兄其亦勉之
但恐過從之閒。
有欲誤了老兄者。
若曰年將望五
爲此何益云爾
則是不然
武王丹書
公元1884年
洪範
武公箴儆國中
皆在九十大耋
蘧伯玉李初平
老大勤學
收功
已事燦然
老兄雖曰年晩
其視一聖三賢
豈不少年乎。
愼勿爲此邪說所悞。
如何如何
求之在外者。
有得不得
有遂有不遂
非已之所可必也。
若求之在我者。
無問年之早晩
才之高下
萬無不得之理。
萬無不遂之理。
不然
所謂欲之則至者何說耶。
十之不得百之。
百之不得千之
千之不得萬之。
如此鬼神可斡。
造化可勝
此理甚明。
吾兄勿疑也。
雖然
不過心術言行之閒。
道器主客之分。
理欲子賊之辨。
令主人正位而制其客。
長子帥師而勦其賊。
大微著。
造次顚沛
只是此法。
非有挾山超海別㨾難爲之事也。
不審盛意
以爲如何
弟奉老率幼。
至今日。
漢上諸友
視聽於瞽聾。
得以商量舊學
少忘波沱之苦矣。
歲除
迓新增休。
公元1877年
尹禮綱(穉維。
丁丑天中節。)
公元1884年
平默苫堊殘喘
不絶如綫
制除以後
隕廓衰謝
萬緣俱灰。
憧憧往來
惟在麗澤久要
道里修阻
天涯地角
只有勞心㣼㣼而已
閒。
忽有人送傳在喪時手賜慰問及別告。
執事不忘故舊
如此肫摯
未知沉滯何地。
承拜後時
哀感之至。
不知攸謝。
仍伏承其閒洊號嬴博
繼哭伉儷
轉徙舊都
執事之畸命。
何其與此漢酷相魯衛也。
尙幸與金棘上舍
晩暮團聚
杜門講學
羹墻乎圃隱花潭。
以及於蘿山諸老。
使先師一脉緖餘。
不墜於地。
此爲喚醒欽仰大者
而又念行百里者。
半九十里。
此正昔贒之格言也。
及此耆艾
益加惕厲
六十而化。
伯玉之功。
便老而衰。
伊川之戒。
當此西瀾滔天斯文長夜
爲功不貲
異日泉下
可以藉手而見先師矣。
嚮𨓏之深。
冞切誦祝。
平默十年以前
亦喪獨子
奉老流離
瀕于九死
永感膝下一孫
有室家。
比入加平邑下。
山深林密。
有若士友
頗聚精神
可以忘飢塞悲。
商量舊學
以終殘年
風霜餘軀。
衰頹殊甚
振刷極艱。
愧歎何言。
履玆動止何如
伏惟百福
平默足不近城闉十年
事同一家
如得老久。
不得通問
他尙何言。
夢中識路
何以相思
儘覺着題語。
臨紙
又增喟然耳。
倥傯作謝
謹付京禠。
未知沉滯幾時
果免殷豫州否。
第幸時因好風
寄惠德音
謹覆。
  別紙
動箴習與性成之性。
看來看去。
畢竟是兼氣質
言耳。
盖凡言氣質之性者。
氣質本然之性也。
所謂就氣中。
單指理曰本然之性。
兼指氣曰氣質之性。
是也
其實一箇性也。
但此一句
本出商書
茲乃不義習與性成
不成道習與本然之性而成也。
當解云云
不義之習。
與天生氣質。
打成一片也。
如曰少成天成
習慣自然
天字自然字。
亦是本然氣質混淪說。
不得說挑出本然一邊而言之。
今以動箴觀之。
習與性成
克己復禮極功也。
克己復禮
是習之之事也。
克己氣質至於純粹
復禮本性得以全盡
是習之與性成也。
妄意如此
未知二公之見云何
乞賜更敎
龜峰所引踐形云云
孟子天性本然
旣就形色而言。
則雖據此爲說。
亦難除却氣質
單說本然也。
並須細檢
此紙與金上舍雷覽。
爲幸。
公元1875年
李仲文(墣。
乙亥。)
頃蒙長書之誨。
讀來讀去。
不勝矍然驚訝
不但平默驚訝
傍觀瞠然
如曰太極有理有氣
如曰理氣二源二主
如曰非陰非陽。
別有一氣
如曰推氣幷理。
貶理同氣
凡此四種語。
愚書初無是意。
非但前書無是意。
十餘年前再數長廊柱之時。
其說亦不至如是醜差無稽
而乃今忽蒙辨斥之敎。
徘徊累日
不知
所以仰對也。
抑聞之山中飢事尤甚
老兄無聞目無見之際。
忽被杯酌所困。
醉寫出。
有此胡亂耶。
仰呵仰呵。
卽曰不離不雜
說理氣之單傳妙法
則其說不離之時。
不雜之說而斥之何耶。
單言理時。
單言氣時。
兼言理氣時。
分上下言
分體用言
或分先後言。
不可以一例求之。
來敎誠然矣。
未知來敎六言
果出於不離不雜兩言之外耶。
以愚觀之。
兼言
不離之故也。
單言三分言。
不雜之故也。
或言其不離
或言其不雜
各就所主而言。
何相病而必攬此攻彼耶。
一源分殊
就理上分合說
可以分屬理氣者也。
中庸言之。
大莫能載。
一源也。
語小莫能破。
分殊也。
若以大底單屬理而小底便屬氣則可乎。
易傳序言體用
一源也。
顯微無間
分殊也。
若以體用一源單屬理而顯微無間便屬氣則可乎。
朱子太極說言之。
萬物統體太極
一源也。
一物各具一太極
分殊也。
若以統體太極單屬理而各具太極便屬氣則可乎。
但語一源則理固同也。
而語分殊則由所乘之氣不齊而其分萬殊
安得以所乘之氣。
有此不齊而喚理作氣乎。
理之一源
卽氣之一源
氣之一源
卽理之一源
不過一源上。
不離之妙。
而乃洛中之言。
欲以氣之一源做生者也。
平默之言則欲以理之一源
做主者也。
以所引先師語。
反復手相似者觀之。
可見彼此所指如燕越
今乃混同而斥之。
何耶。
氣之一源
卽氣之本。
氣之始之變文也。
孟子所言平朝之氣。
張子所言湛一之氣。
朱子所言有淸無濁之氣。
卽此氣。
以心之氣言之。
語類言氣精爽
是也
孟子雖言平朝之氣。
而於所乘之良心
有何相逼乎。
張子雖言湛一之氣。
而於未感時大本
何相碍乎。
朱子言氣始之淸。
而於主宰太極
何相貳乎。
孟,張,朱子果欲爲二源二主而發耶。
但氣雖有一源
而與末流雜糅
相爲本末對待
則是陰陽也。
依舊見理一而氣兩。
理尊無對而氣卑有對也。
何疑之有哉。
先師所言如反復手相似者。
形容理氣主客
朱子以後
未有如此巧妙明的者也。
此雖就人心上說
人心如此
則天何爲而獨不然耶。
理氣不離
堯舜之有景星慶雲
此理爲主而氣不能違也。
其有洚水之灾。
則氣數之變爲主而理爲之揜也。
此非如反復手者耶。
人心上所言。
不可言天道
則烏在其天人一理耶。
大抵爲主一言
老兄謹守先訓。
無復疑貳
公元1884年
幸如之。
區區大惑者。
一源分殊
分屬理氣
一也。
旣曰理爲主而便以準則當之。
不知朱子所謂理有能然者。
實爲之主宰
若夫準則
乃其裏面條理
却無情意造作運用者。
則於能所之分。
心性之別。
所不察。
二也。
人文字。
都不仔細
而遽生驚疑
認黨爲敵。
自作訟隻。
爲此虛喝
三也。
老兄邃學
不如是之疎脫
故敢有乘醉胡寫之戱。
更願少俟秋熟
易飢爲飽
氣宇蘓健。
神思淸明
然後平心反復而竪其降幡
如何如何
再呵再呵。
太極有理有氣
非但平默無此言。
洛中之言。
不見有此意。
乞更詳審
公元1878年
李仲文
(戊寅三月。)
公元1866年
先師諱日復至。
單身汩沒
不可往參。
只得在家泄哀而已
餘生幾何
情事莫展
終始愛師。
不如愛親而然。
奈何奈何
田也包藏禍心
做謊騁邪。
黨與日衆
至百餘家數
眞是吾黨之大厄會也。
弟與省兄之被誣。
小事不足呶呶
渠以顔子中庸
推尊其師。
而以索隱行怪先師
尋其語意
以先本心明德之說。
索隱
丙寅奔問斥和之事。
爲行恠也。
弟笑以爲明德本心。
理氣之爭。
是匪今斯今。
可且勿說。
若以奔問爲行怪。
則是遺親後君。
中庸者也。
以斥
公元1884年
爲行恠。
則是開門納賊。
中庸者也。
不但顔子中庸如此
星田平日心法
决不如是醜差也。
此其狂叫亂鬧
蒙學少輩。
可以立辨
一䧺唱之。
百雌和之
迷不覺悟
看來直是寒心矣。
今十九日
毅皇殉社之辰也。
欲赴朝宗壇下
行望拜禮
兄可趁期抽身否。
切望切望
此妙是梁孝子孫郞也。
日自漢師
訪宿宿。
見其才學志氣
草草
爲切感舊之懷矣。
公元1879年
李仲文
(己卯正月七日。)
公元1884年
久阻音問
屬當新正
瞻溯倍百矣。
伻以書來。
伏承安節
慰豁之私。
何異寒門之羾也。
贒郞年長
加元迎相。
次第準擬
新年喜報
無大於此矣。
弟小少積冷
乘衰成痼。
眞元澌敗。
遽成一食
鬼甚可笑也。
錦江風浪
豈敢曰我無所失也。
子思不曰賢之而有福。
矯之則逆而有禍乎。
全齋之自視門人推尊
何等巍巍
而顧此妄漢。
開口規過之言。
豈望其終能帖然乎。
以此爲祟而誣辱之來。
則及親炙父師
則及先代儒賢
自究乃罪。
不足贖矣。
來敎慰勉
惓惓至此
不勝感幸。
前後士友間詢及之時。
不能默默者。
爲其邪正是非之際。
大故胡亂
非細事。
公元1879年
容不隨人開蔽。
此亦講學一端也。
若爲一己禍福呶呶爭辨
則愚亦汙不至此矣。
此處更加垂諒
如何
洋氛之憂。
彼此同情
田徐一隊之事。
亦是氣數所推。
移易心性一驗也。
不然
田以常漢之賤。
白身之微。
黨類至如此之盛哉
竊惟念。
今年果是靖陵己卯五周甲也。
雖因蟲篆之讒。
事功不成
然薦用賢良。
濟濟王庭
其時氣象
寧得而見其彷彿乎。
天意人事
可以悽愴傷心者矣。
賢郞冠時命戒
豈敢辭也。
第今病狀如此
其時事有不可逆料矣。
初度日子不須問。
其日便當逃歸矣。
先雨之灾。
愁慘極矣。
天怒民窮。
付之相忘久矣
何復嗟嘆爲哉。
贒胤以弟孤露
常懷矜悶。
此意良感。
門族之孤。
生計之窮。
猶是小事
丙子三四年之間。
將來之望者。
次第殀歿
南北衣紳。
因田,徐作恠。
盡化爲敵國
東州諸子
或以身病久痼。
或以水敗失業
支吾之氣。
天翁於斯文種子。
一網打盡也。
孤窮何如也。
其中讀書之力者。
只有柳進士門中三兩而已
又有保養方。
自此何年秀穹林之嘆矣。
弟戲而謂之曰。
愼勿讀書儒者家計
諸子之厄及矣。
相與歎息矣。
天定如此
眞胡豈不得志
不然豈有長之
說乎。
勉台容髭識見
果然勝昔矣。
事此台與弟。
接着一晝夜。
已七八分開悟矣。
其後又遇思伯子善
渙然釋云
聞之儘灑然矣。
早晩有書。
深致慰幸之意。
如何如何
先師文集
前此困於華東綱目獨賢
心力不得兩用
故全委於省兄。
而此友連有憂故。
至今日矣。
今則綱目之役垂畢。
而此編次年譜
匪久訖功矣。
敎意謹趁時承奉
但穀腹絲身无計畫。
省友亦然
正使苟延一縷
啼飢呼寒之中。
精神收拾不上
晝則短晷客擾。
夜則眼露身疲。
兩人合處
尤恐無此事勢
只此數端。
如頭觸人墓側。
垂泣終日
老兄雖枉無益也。
荊布同庚
初度在至月。
此難區處耳。
火下倩草。
不省爲何語。
伏惟恕納。
公元1881年
李仲文
(辛巳正月。)
公元1884年
來喩以深於道術見褒。
已不免爲喚做別人之歸。
而至謂善於著述如晦翁。
亦非月朝得當也。
試看平生文字
有與大學補遺
奉先雜儀等書。
依俙相近者否。
不幸胷中之所蘊。
無以攄發爲文
是以於斯文世數。
了無輿衛
幸而胷中之所記。
只是往哲謄本
是以晦翁定本
一無攜貳
盖其無功在於著述
寡罪亦在於著迷
愚弟實狀
不過
如此
若以朋友書帖箚記質問之類。
謂之著述
則恐失敎矣。
汗漫文字
人有所求。
黽勉應副
初非樂爲而爲之也。
閱歷物情世故
此事畢竟爲累不少切己工夫
不見有分寸相干
但於中時有些發明
且欲一切管自度。
無此力量
爲之奈何
文字無論繁簡
若要效嚬韓歐
則是外馳也。
要命辭無差。
橫渠之訓。
則貴在達意而已
當約處强行不得
當豐處强節不得
此自有不易權度也。
如何如何
陸王排詆程朱
只是懷居二字
爲實病也。
惟其意所便安在。
簡徑省事故。
便至如此。
如今士類間。
往往只要經文
倚閣註說
亦是一般證情。
大可以爲後生戒也。
雖然
不能切問近思而墮於口耳。
號稱格致學而終其身無所得
臨利遇事變。
東來西而沒入裔夷波瀾者。
不若陸王之猶有心地些子工夫
歲寒之時。
有守定者存。
不可不知也。
雅言不忘死友
寄此一封
早晩小文字。
使入齎告於其靈筵矣。
三立不可作其門中
後人能因此興起。
陷於洋俗者。
則老見之賜也。
鄙宗五之胤。
拔擢巍科
外面同人喜賀裏面慮無已。
計亦默會此意也。
公元1881年
李仲文
(辛巳五月十九日。)
公元1884年
前書
但聞訛便播何也。
不覺噴飯
除却他說
雨師霈降於一日
旱魃驅出於六合
林林人物
含生意。
安得並與外虎內倀而驅除如此耶。
天意回時。
决知不難
一向幽默而已
只有曷惠其寧之訴矣。
賢咸入此。
憑審日間起居
第恨衰老人事面剖資益
難如疇昔
爲之於邑
第自
右指中風麻木
難於屈伸作字。
老云
疾痛害事者。
虛語也。
因此而聾無所聽。
無所言。
則反享殘年淸福
而第未知天公處分
如何耳。
入夏以來
應有多少事在。
可蒙波及否。
贒郞及景學。
做工勤慢如何
見今日下向背
一齊倀鬼圈套
上已尊閣新書者。
不可言
不至此者
日用言行氣味歸趣
直是無可奈何
老兄杜門萬山之中。
罕接外間消息
豈知如此之甚也。
此時子弟輩。
一日往來濡跡
則竊恐不言之中。
與之俱化。
不自覺悟矣。
可怕可怕
弟亦累世沉滯之家也。
豈不榮枯升沈爲切身悲喜也。
然而孫兒入學以來
禁不得作詩文。
追逐闉闍
出入塲屋
以至於今日
實無先事之憂也。
如今則不幸畧驗。
斷斷不悔矣。
於景諸君
自初豈無悉敷心腎吐盡
血忱之思也。
但在我者無趙月川力量
曲突徙薪例難相入
此則今日朝野貴賤一般症情。
囁嚅不發。
至于今日
事同一家之地。
不忠之罪大矣
今當烈焰燎原燔穹之會。
不得不一言仰提。
乞幸密察衷曲
輪示諸郞
使謹丹漆鮑之聖戒。
則及猶可超脫坑坎
繼述志事之路也。
延平草衣木食之訓。
晦翁抱月長終之操。
雖在門戶之計。
無以易也。
屈伸顯晦
惟時之視不識時
不足以言學也。
如何如何
此紙千萬付丙
餘贒咸立促。
不備
公元1882年
李仲文
(壬午二月二十日。)
千里參商
踰時經年
何日不奉戀也。
海上紙筆極艱。
一有便路
書牘杳至。
動以百數
不能逐一作謝
先施之尤不敢生意
其於吾兄與弘友。
闕然無書。
以此也。
伏蒙尊慈不較。
遠寄情翰。
存問肫摯
戒喩親切
銘感拜謝
不省所云。
後日富月易。
春事方闌。
更請辰下經動息有相
大小宅諸節一依未。
區區願聞。
何翅百倍平日也。
累弟一縷殘喘
延拖至今
莫非洪造厚恩也。
罄竭朋友之力。
大故不安耳。
訾謗云云
任他皷發
何足提起
辨之亦多事矣。
只看彼此向背如何
畢竟正理
昭晰呈露
水落石出
火冷
消之時。
自有心公理明者出。
而爲之斷案
恃此而入地
有何不可
克己從善之喩。
敢不佩服
但恐人見不齊
甲則自以甲底爲善
乙則自以乙底爲善
丙丁戊己亦然
彼此兩徇。
不可得
未知如何
方爲從善之實而得從善之名也。
不免徘徊恍惚耳。
自餘容貌辭氣點檢
敎誨及此
頂門一針
謹當加勉一息尙存
圖惟厥終也。
若以鍼砭老兄
望於愚妄醜差之身。
則太不着題
自己一身
奈何不下
動輒爲口中軟物。
老兄方且憂之深戒之切。
以此人事
遑恤於人乎且也。
尋常豈能都無願忠之意。
但在我者程子所謂誠有餘。
朱子所謂信任言前。
無所得力。
而竊覸老兄
亦於接着朋友
値凡異同得失之際。
則亦不免主張自家說話
開口馳騁
颯如風雨
他人說話
都不仔細省納
甚者使人開口之隙。
纔欲索性理會
則便失和色。
彼此無益
而徒爲少輩之所笑。
懲於前者非一
安得毖於後乎。
吾與兄。
不同兄弟也。
不如怡怡之爲愈。
故有不敢發者。
亦有時之。
惶恧惶恧。
老兄於此
少加自反
則弟亦何决定噤口乎。
乞恕諒。
公元1869年
芳谷書社(己巳)
公元1884年
毒熱
伏惟僉體動止履序萬適
晩讀先生
挈眷入貴閭。
踰時月。
竊計贒主嘉賓
相得益章
嚴師悌弟。
斅學相長
不知天壤之間。
何樂可以過此也。
但念衆人之心。
易致不齊
一人之心。
承權輿。
自來通患
偏詖似是之口。
浸潤膚受之舌。
又非至明
不能隨處密察
是以旅酸之踪。
有終三年淹者。
彼此終於狼狽矣。
賤子履歷熟矣。
雖不欲索言。
而竊不免爲僉執事憂之也。
竊惟念。
此友親炙大賢門下
其學以忠信不欺爲本。
正直不撓勵行
以食焉而不怠於事作道埋。
朋友之所深信也。
但恨平生命道不好
善病不已
邵南耕讀
不得從心
文理未貫。
說書或誤。
時或有之矣。
然此則正之非難
日與相守。
久而勿改。
孝弟忠信廉恥禮讓
茶飯服習之閒。
學徒根本
得以深培矣。
如此六七年以上
則各隨其才禀事勢
上者。
更就宗匠大師
因此根基而進。
聖賢遠大德業無不可者
次者。
不免出從別人
攻治科業
不至浮薄無行之輩。
而萬一釋褐
足以顧瞻畏義
不墮於鄙夫之境坎。
庶幾有以立門戶
其次雖於二者。
不能及。
不失爲鄕黨齒數之人。
保家垂昆。
必有可觀
下者
非久
雖入農畝
猶可忠順勤儉寡罪之良民
不入放辟邪侈破落門戶歸矣
雖僉執事老成之地。
若能寬以待人而詳於檢身
虛己受直實心從善
則其敬憚依仗之閒。
收之者。
不貲矣。
實理如此
斷無可疑
未知僉意以爲如何
區區無似
不足輕重知舊之閒。
然亦不爲無理妄言
仰欺執事之人也。
乞賜輪覽。
仔細審繹。
愼終如始
無令床側故紙而止。
千萬之幸也。
平默碌碌如舊
何足奉溷也。
忱誠所發。
信筆及此
統惟舒究
不備謹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