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书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6H 页
答李圣养
仆尝因李器汝获闻进修之笃。而窃恨晤语之迟。客夏联枉。既不得倒屣于山亭。又未能执袪于弊舍。霞袂一举。云山万重。匪意贬翰。落自何边。仍审和煦。省候承康。经体珍毖。仰慰区区。震相孤露之馀。同气渐鲜。开正又哭仲姊。老怀摧霣。小庵清介之操。久要中可仗晚修者。而又不起疾。天椓柰何。俯问心说。别录以呈。如未相信。更就朱语中虚心细勘。陪作定本。无遽以佗说搀之已见牵之。则自当有打成一片之日矣。退而书又有明德达道等鄙说。皆被人疑之。示双关之弊。至以道德字。为拖泥带水耶。窃冀座下勉究微言。毋使气学更蔓于吾岭。
心即理三字。单行则带病。骤闻可骇。而其间稍有曲折。盖心之为物。包该甚广。以质言则圆外窍中。血肉之心也。以气言则阳降阴升。精魄之心也。以理言则太极全体。主宰之心也。然而血肉之心。即菖蒲茯苓可补之心。医家言之。而吾儒则曰此非心。乃心之舍也。精魄之心。即执捉运奔所能之心。释氏言之。而吾
仆尝因李器汝获闻进修之笃。而窃恨晤语之迟。客夏联枉。既不得倒屣于山亭。又未能执袪于弊舍。霞袂一举。云山万重。匪意贬翰。落自何边。仍审和煦。省候承康。经体珍毖。仰慰区区。震相孤露之馀。同气渐鲜。开正又哭仲姊。老怀摧霣。小庵清介之操。久要中可仗晚修者。而又不起疾。天椓柰何。俯问心说。别录以呈。如未相信。更就朱语中虚心细勘。陪作定本。无遽以佗说搀之已见牵之。则自当有打成一片之日矣。退而书又有明德达道等鄙说。皆被人疑之。示双关之弊。至以道德字。为拖泥带水耶。窃冀座下勉究微言。毋使气学更蔓于吾岭。
心即理三字。单行则带病。骤闻可骇。而其间稍有曲折。盖心之为物。包该甚广。以质言则圆外窍中。血肉之心也。以气言则阳降阴升。精魄之心也。以理言则太极全体。主宰之心也。然而血肉之心。即菖蒲茯苓可补之心。医家言之。而吾儒则曰此非心。乃心之舍也。精魄之心。即执捉运奔所能之心。释氏言之。而吾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6L 页
儒所讥。递低一级。卒不离乎形而下者也。若吾儒之所谓心。则便曰心固是主宰底。而主宰底。即此理也。不是理外别有个心。又曰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又曰心之本体是太极。此皆以心之真体言之。而愚说之所本也。且道心者性情之统名。而性是未发之理。情是已发之理。性情之外。果别有心乎。苟其不明说真体。而泛谓心即理。则心之未发而昏昧杂扰。已发而放辟邪侈。岂理也哉。退陶固尝以兼理气言心。而旋谓心之未发。气不用事。惟理而已。则心之大本。顾不在于理耶。所谓谩录数卷。果为退而鸣远所迫。不免轻出。乃翻誊四出。至于盛行如是。则鄙人求砭之本意。适足为损人智益人过之端。深可罪也。然既已浼听则便当求正。鸣远所谓贽疑录。闻在南黎家。倘赐视至则本末得失。何所逃于雅鉴耶。
答李圣养
稠中之握。但卜之眉睫。别后之思。屡形于吟望。番风南来。忽吹到珍缄。心画端方。意味渊永。恍若奉颜范而讨襟怀也。况审犹寒。省事万卫。经签静暇。仰慰仰慰。震相伊时为趁凝翁祫事。拔报来往。不得舂容于酉室。归卧寒囱。故纸为邻。开正后连有文字之扰。殊
答李圣养
稠中之握。但卜之眉睫。别后之思。屡形于吟望。番风南来。忽吹到珍缄。心画端方。意味渊永。恍若奉颜范而讨襟怀也。况审犹寒。省事万卫。经签静暇。仰慰仰慰。震相伊时为趁凝翁祫事。拔报来往。不得舂容于酉室。归卧寒囱。故纸为邻。开正后连有文字之扰。殊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7H 页
妨恬静之趣。近又以朱书集解校雠之役。逐日费神。但不无温知之益。儿子替干妨学。殊可闷也。性犹太极。心犹阴阳。是借谕说。以太极之不离于阴阳。證性之不离于心。然太极本无间于动静。而性只是静底太极。心乃一身之主宰。而阴阳之器。当不得主宰之实。故朱先生旋谓心之理是太极。动静是阴阳。如是则的指其实明矣。宁可曰道理不是心。而动静独为心乎。又曰太极者。性情之妙。乃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性情之妙。果非心。而太极果可以偏属性乎。盖朱子初年。以心为已发。性为未发。所谓未发者。恒乘在已发上。已发之际。常挟此而自随。此乃以心为气。而谓性乘心也。近世湖学之说似之。中年则以心为气之灵。以性为心之理。以知觉谓心。而谓知觉不离于性。此乃即气而合理。只看作气之精爽。近世洛学之说似之。晚年则以心为性情之总名。而专以主宰者言之。故今见于大全语类者。骤观则难通。犹有未定于一者也。心为太极。以理之统会者言。太极涵动静之真体也。道为太极。以理之流行者言。太极能动静之妙用也。不言心为太极则无以明浑然之实。不言道为太极则无以著粲然之妙。两语同出邵子。不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7L 页
可以差殊看也。阳降阴升。乃其变合之机。水火之交济。亦此意也。观于四象之序。可见阳而降则为阴。阴而升则为阳。一而二二而一者也。馀冀存心玩经。深造大业。
答尹忠汝
追随于溪山之胜。周旋于礼法之场。非不欢幸。而缘我而涉险履危。亦可谓同患同苦。高义何可忘也。不审伊后。经体有休。震相其日宿梅林。初九还栖。幸无大惫耳。劄疑问目。拈出大头段处。正合细商。而拨忙裁答。应多不中理者。更赐驳惠。
别纸
太极天地。理在先气在后相似。相似二字。似非欠莹。只是不欲断然作先后耳。
鄙劄上段。已说出元无截然先后之意。但此录与晚年定论。似有疏密之别。而近或主气家把作嚆矢。故所以有欠莹之说。
天地有心无心条。天地之心。单言理可也而人之心。似不合单言理。
天地与人。俱以积气而成形。单言理而理何尝离气。特心是主宰底。而主宰即理。岂有在天则可以单言
答尹忠汝
追随于溪山之胜。周旋于礼法之场。非不欢幸。而缘我而涉险履危。亦可谓同患同苦。高义何可忘也。不审伊后。经体有休。震相其日宿梅林。初九还栖。幸无大惫耳。劄疑问目。拈出大头段处。正合细商。而拨忙裁答。应多不中理者。更赐驳惠。
别纸
太极天地。理在先气在后相似。相似二字。似非欠莹。只是不欲断然作先后耳。
鄙劄上段。已说出元无截然先后之意。但此录与晚年定论。似有疏密之别。而近或主气家把作嚆矢。故所以有欠莹之说。
天地有心无心条。天地之心。单言理可也而人之心。似不合单言理。
天地与人。俱以积气而成形。单言理而理何尝离气。特心是主宰底。而主宰即理。岂有在天则可以单言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8H 页
理。而在人则不可以单言理乎。
鬼神篇何人死之后。生理已绝而气未尽屈乎。
人死而魂气升于天。自人身言之则气已屈矣。有天地间言之则气固有不尽屈者矣。比如烟之盛者。冲天而不遽消。其微者不久便消。故此录下文。亦曰其消灭亦有久速之异。子孙与祖先同气。故自能感召佗既屈之气。来示中自然聚气。若是公共之气。则何干于祖考乎。退陶答南时甫书。最详此义。
圣贤之遗风馀韵。固有绵历百世之理。而死后魂气。亦有绵历之理乎。
生人之感慕无穷。则亡人之精爽不泯。自其身死生而言则游魂为变。圣愚皆一。而自魂气之聚散者言之则有百世不亡之神。有五世即亡之神。亦或有才死便亡之神。不可以一槩论。或问于朱子曰若上古圣贤则只是专以理言之否。曰有是理。必有是气。不可分说。圣贤道在万世。功在万世。今行圣贤之道。传圣贤之心。便是负荷这物事。此气便与佗相通。如释奠列许多笾豆。设许多礼数。不成是无此姑谩为之。又问三后在天。恐只是此理上合乎天。曰既有此理。便有此气。
鬼神篇何人死之后。生理已绝而气未尽屈乎。
人死而魂气升于天。自人身言之则气已屈矣。有天地间言之则气固有不尽屈者矣。比如烟之盛者。冲天而不遽消。其微者不久便消。故此录下文。亦曰其消灭亦有久速之异。子孙与祖先同气。故自能感召佗既屈之气。来示中自然聚气。若是公共之气。则何干于祖考乎。退陶答南时甫书。最详此义。
圣贤之遗风馀韵。固有绵历百世之理。而死后魂气。亦有绵历之理乎。
生人之感慕无穷。则亡人之精爽不泯。自其身死生而言则游魂为变。圣愚皆一。而自魂气之聚散者言之则有百世不亡之神。有五世即亡之神。亦或有才死便亡之神。不可以一槩论。或问于朱子曰若上古圣贤则只是专以理言之否。曰有是理。必有是气。不可分说。圣贤道在万世。功在万世。今行圣贤之道。传圣贤之心。便是负荷这物事。此气便与佗相通。如释奠列许多笾豆。设许多礼数。不成是无此姑谩为之。又问三后在天。恐只是此理上合乎天。曰既有此理。便有此气。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8L 页
太极只是一个气。太极二字似衍。
但云只是一个气则反有和太极作气之嫌。盖迤逦分做。自其生出次第而言。动底是阳。静底是阴。自其分定对待而言。图说既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而又曰一动一静。分阳分阴。鄙录末添注曰更疑一个气之气。当作理。
祀止四代。以其僭也。非为不格也。
位卑则泽浅。自是常理。世代阔远。自无来格之理。而僭用泽厚者之礼。不免慢渎之归。所以不敢祭也。初祖先祖。固有功德于子孙。而此气既无以凑续。彼气亦终于澌散。非若天子诸侯之神用物宏而取精多也。若以子孙之气。谓便是祖考之气。则祭为虚设。礼为伪文矣。
理常在这里条则兼言气。而云初非无气之理。存在这里上。太极理却在这里条则掉了气。而曰气有不存。理却常在何也。
就一物而语始终则理尽故气绝。此不诚无物之义也。通万物而穷本源则气虽不存。理却常在。盖一物所受之理。非比万物公共之理。然此人之理虽尽。而公共之理。不曾减一分。此天地之气虽绝。而后天地
但云只是一个气则反有和太极作气之嫌。盖迤逦分做。自其生出次第而言。动底是阳。静底是阴。自其分定对待而言。图说既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而又曰一动一静。分阳分阴。鄙录末添注曰更疑一个气之气。当作理。
祀止四代。以其僭也。非为不格也。
位卑则泽浅。自是常理。世代阔远。自无来格之理。而僭用泽厚者之礼。不免慢渎之归。所以不敢祭也。初祖先祖。固有功德于子孙。而此气既无以凑续。彼气亦终于澌散。非若天子诸侯之神用物宏而取精多也。若以子孙之气。谓便是祖考之气。则祭为虚设。礼为伪文矣。
理常在这里条则兼言气。而云初非无气之理。存在这里上。太极理却在这里条则掉了气。而曰气有不存。理却常在何也。
就一物而语始终则理尽故气绝。此不诚无物之义也。通万物而穷本源则气虽不存。理却常在。盖一物所受之理。非比万物公共之理。然此人之理虽尽。而公共之理。不曾减一分。此天地之气虽绝。而后天地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9H 页
之气便萌。以其理为根柢。元无生灭故也。不害为同归一致耳。(以人言则此人亡而佗人存。)气不存。以混沌死质言。而旧气之不干新气也。气便萌。以阴阳无始者言。而新气之便接旧气也。要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此当敏妙看。
以有感无条。有者其气之未散者可疑。
以我有感佗无。自是用之说。先生所答。却云消散亦有久速。则非专以人死之神。全归之无也。此说以有感无。亦只前录之意。而吾就鬼神上专言有无。自是一义。即伯程答人之意也。终言以有感有。亦指以我之有。感彼之有。分鬼与神。所以有异。劄疑异于训诂故耳。
未庙之鬼。许多满空中浮在耶。
朱子曰人死虽终归于散。然亦未便散尽。故祭祀有感格之理。然已散者不复聚。又曰使其无子孙。其气亦未尝亡。如今祭句芒。佗更是远。既合当祭。佗便有些气。要之通天地只是这一气。所以说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虚空逼塞。无非此理。只要人看得活。难以言晓。又曰游魂为变。游字只是渐渐散。详味此数语则可知鬼神之情状。非有积聚之形。而自有
以有感无条。有者其气之未散者可疑。
以我有感佗无。自是用之说。先生所答。却云消散亦有久速。则非专以人死之神。全归之无也。此说以有感无。亦只前录之意。而吾就鬼神上专言有无。自是一义。即伯程答人之意也。终言以有感有。亦指以我之有。感彼之有。分鬼与神。所以有异。劄疑异于训诂故耳。
未庙之鬼。许多满空中浮在耶。
朱子曰人死虽终归于散。然亦未便散尽。故祭祀有感格之理。然已散者不复聚。又曰使其无子孙。其气亦未尝亡。如今祭句芒。佗更是远。既合当祭。佗便有些气。要之通天地只是这一气。所以说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虚空逼塞。无非此理。只要人看得活。难以言晓。又曰游魂为变。游字只是渐渐散。详味此数语则可知鬼神之情状。非有积聚之形。而自有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09L 页
浮游之气。
扑钱纯者常少。
晚醒说亦未有据。而若只做扑满看则纯字说不通。扑钱之少中。可比受气之罕醇。
灵底只是心。若推其本原。则亦根于纯善之性。
理与气合。所以为灵。而理为气主。是曰最灵。性即理也。纯粹至善。果非最灵者乎。况朱子说此下曰人之太极。乌可谓太极合理气乎。(诗书注多曰灵善也)
能觉者气之灵。能觉二字。气较重理较重。
才说气之灵。便是从气说。而所重则在乎理。盖所以然者。固此理未发之本体。而所能然者。亦此理已发之妙用。其曰气之灵。亦与单言气不同。灵乃妙用之神也。未发则气不用事。故从理言。已发则气便用事。故从气言。而曰能曰灵。亦可见理为主。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云。则心兼理气。自是朱门旨诀云云。
单指本体。乌可以赚作气乎。道之太虚。性之最灵。非理而何。
退溪曰该载此性者心。施发此情者心。
从主宰处言心则心妙性情之德。心为理一(太极)而性
扑钱纯者常少。
晚醒说亦未有据。而若只做扑满看则纯字说不通。扑钱之少中。可比受气之罕醇。
灵底只是心。若推其本原。则亦根于纯善之性。
理与气合。所以为灵。而理为气主。是曰最灵。性即理也。纯粹至善。果非最灵者乎。况朱子说此下曰人之太极。乌可谓太极合理气乎。(诗书注多曰灵善也)
能觉者气之灵。能觉二字。气较重理较重。
才说气之灵。便是从气说。而所重则在乎理。盖所以然者。固此理未发之本体。而所能然者。亦此理已发之妙用。其曰气之灵。亦与单言气不同。灵乃妙用之神也。未发则气不用事。故从理言。已发则气便用事。故从气言。而曰能曰灵。亦可见理为主。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云。则心兼理气。自是朱门旨诀云云。
单指本体。乌可以赚作气乎。道之太虚。性之最灵。非理而何。
退溪曰该载此性者心。施发此情者心。
从主宰处言心则心妙性情之德。心为理一(太极)而性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0H 页
为分殊。(仁义礼智。各有界分。)情又分殊之分殊。而心之理未尝不一。(发时无次第情也。生时有次第心也。)谓该载此性亦得。谓施发此情亦得。而直从体用上说则性自是心之体。性外无心。情自是心之用。情外无心。谓包载是性亦得。(朱子曰性全具万理。)谓施发是情亦得。但此录本旨从体用上说。今乃以包含敷施为气边事。大失本旨。
上是下不是。
诚者天道之本实。得诚字本旨。故曰上是。诚之者人为之以实。颇似信字。故曰下不是。
腔当壁落。
腔是体干。不宜汎谓之大节。壁落是壁中之横木作干处。篱落亦然。然此非兼指墙壁与篱落也。
不曾看。也似看了。此是看不仔细之致。
不曾看而犹能通其句读。依俙说出。方谓之也似看。有浮才者容有此样。而恐非此录之旨。窃谓似不曾看。谓不能通其指趣。也似看了。谓其徒揣摸为说也。
退一步思量。观此条似是两项而已。
世固有初无定见。而临文杜撰。自作意看过者。与未看时先立己见。而方看时驱率圣言者自不同。故以先立意自作意。分作两项。而不作己意。但究本意者。
上是下不是。
诚者天道之本实。得诚字本旨。故曰上是。诚之者人为之以实。颇似信字。故曰下不是。
腔当壁落。
腔是体干。不宜汎谓之大节。壁落是壁中之横木作干处。篱落亦然。然此非兼指墙壁与篱落也。
不曾看。也似看了。此是看不仔细之致。
不曾看而犹能通其句读。依俙说出。方谓之也似看。有浮才者容有此样。而恐非此录之旨。窃谓似不曾看。谓不能通其指趣。也似看了。谓其徒揣摸为说也。
退一步思量。观此条似是两项而已。
世固有初无定见。而临文杜撰。自作意看过者。与未看时先立己见。而方看时驱率圣言者自不同。故以先立意自作意。分作两项。而不作己意。但究本意者。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0L 页
为正当底矣。盛说亦似平顺。当更思之。
答尹忠汝
钟斋合席。兰香袭裾。归携盛录。亦可替面。别后寒恻。恪惟案头意味。日益亲切否。旋庸嫪恋。震相南行拔报。但添衰惫。而历造名硕。粗叙情怀。兼见郭哀。稍寻生路。为可慰耳。顷论达道理发之义。当就喜怒哀乐上一一剖析。今夫父母寿康而喜。子弟悖妄而怒。此等情。根于秉彝之所同。无所往而不中节。固可谓之达道也。若乃饥而食至则喜。寒而衣薄则怒。此等情。生于吾心之所独。推其未发。莫的其为仁为义。观其已发。未定其为善为恶。中节于此者。未必中节于彼。不可谓之达道也。厥或饥而欲食。嘑蹴不屑。而仁者馈之粟则喜而受之。此出于好善之心。寒而思衣。缊袍非耻。而恶人借其裘则怒而却之。此出于恶恶之心。始虽人心。而终以道心。前发者为宾。只是过去之常情。而后发者为主。不害其为达道也。如是推之。方尽曲折。而世之论此者。主分开则才属七情名目。便作气发看。气为所发之主。何异于禅家作用之说乎。主浑沦者。又占便宜深说。作兼理气。理无无气之理。何异于苏氏一中之论。座右试历考大全语类。还有
答尹忠汝
钟斋合席。兰香袭裾。归携盛录。亦可替面。别后寒恻。恪惟案头意味。日益亲切否。旋庸嫪恋。震相南行拔报。但添衰惫。而历造名硕。粗叙情怀。兼见郭哀。稍寻生路。为可慰耳。顷论达道理发之义。当就喜怒哀乐上一一剖析。今夫父母寿康而喜。子弟悖妄而怒。此等情。根于秉彝之所同。无所往而不中节。固可谓之达道也。若乃饥而食至则喜。寒而衣薄则怒。此等情。生于吾心之所独。推其未发。莫的其为仁为义。观其已发。未定其为善为恶。中节于此者。未必中节于彼。不可谓之达道也。厥或饥而欲食。嘑蹴不屑。而仁者馈之粟则喜而受之。此出于好善之心。寒而思衣。缊袍非耻。而恶人借其裘则怒而却之。此出于恶恶之心。始虽人心。而终以道心。前发者为宾。只是过去之常情。而后发者为主。不害其为达道也。如是推之。方尽曲折。而世之论此者。主分开则才属七情名目。便作气发看。气为所发之主。何异于禅家作用之说乎。主浑沦者。又占便宜深说。作兼理气。理无无气之理。何异于苏氏一中之论。座右试历考大全语类。还有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1H 页
一处说达道为兼气者乎。论语说相契者甚多。而其或未契者。多出新意。盖朱子晚年改定集注。至八佾篇而止。故八佾以后。容有未尽勘定之疑。设或疑之之妄。初无加损于先贤。今人不徒吝改己说。为先贤点吝。殆非公理之所存也。然仆说必多谬误。第俟明者之驳正耳。
别纸
若将仁字形容一贯则似欠体用。
程子见忠恕二字不衬于圣人分上。故更拈出仁字。仁之以己及人。亦自有体用。
门下于好学七情则云兼理气。中庸四情则单属之理发。此未知如何。
凡说单指兼指。各就本文上消息。此文上言气之秀。下言情之炽。故知其为兼指。中庸四情。其未发则大本之性。已发则皆中节之达道也。天下古今所共由者。果是一身之私有底乎。此四情则因其自然中节而推以极之。果与好学论炽而益荡。约之使合者同乎。果与四端章扩以充之者异乎。况方其言皆中节。不系工夫。不关贤愚。乌可以觉者约情之事搀看哉。
十哲固世俗论也。孔门弟子。颜曾尚矣。谁为其次。
别纸
若将仁字形容一贯则似欠体用。
程子见忠恕二字不衬于圣人分上。故更拈出仁字。仁之以己及人。亦自有体用。
门下于好学七情则云兼理气。中庸四情则单属之理发。此未知如何。
凡说单指兼指。各就本文上消息。此文上言气之秀。下言情之炽。故知其为兼指。中庸四情。其未发则大本之性。已发则皆中节之达道也。天下古今所共由者。果是一身之私有底乎。此四情则因其自然中节而推以极之。果与好学论炽而益荡。约之使合者同乎。果与四端章扩以充之者异乎。况方其言皆中节。不系工夫。不关贤愚。乌可以觉者约情之事搀看哉。
十哲固世俗论也。孔门弟子。颜曾尚矣。谁为其次。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1L 页
宰我,冉有。亦足以升堂欤。
以论孟推之则晚年成就。子贡,有若。似当居颜,曾之次。仲弓,子骞,伯牛,原宪,子路,子夏,子游,子张。当升于堂。蘧伯玉,宓子贱,南宫适又当次之。冉求,宰我。只以身通六艺。并列两庑欤。
四勿箴言心言性。星湖李先生曰视者我去视这物。气为主。故以心言。听者物来我受。只是灵觉之应。而心未尝发。故主于理而以性言也。动则人视。言则人听。此四者之所以对勘也。问之四未张丈曰程子本意。恐非专主理气。人开眼便视。其辨别是非。惟在于心。故视言心。有耳必听。而其奸声淫辞则易凿其性。故听言性。
心气性理。星湖亦有是说耶。气为主则主宰是气耶。听时心未尝发乎。心未发而性应者。未之有也。四未说亦似欠。乱色独不凿其性乎。
疾没世名不称。冯氏以此为疾人。
集注引范氏说。并无疾人。非疾己之意。盖吾之四十五十而无闻则亦可疾没后之无名。岂不深自痛疾乎。何尝自恃有善。而但疾人无名耶。且君子虽不为名而为善。然名不可避也。惟庄周以善无近名。倡其
以论孟推之则晚年成就。子贡,有若。似当居颜,曾之次。仲弓,子骞,伯牛,原宪,子路,子夏,子游,子张。当升于堂。蘧伯玉,宓子贱,南宫适又当次之。冉求,宰我。只以身通六艺。并列两庑欤。
四勿箴言心言性。星湖李先生曰视者我去视这物。气为主。故以心言。听者物来我受。只是灵觉之应。而心未尝发。故主于理而以性言也。动则人视。言则人听。此四者之所以对勘也。问之四未张丈曰程子本意。恐非专主理气。人开眼便视。其辨别是非。惟在于心。故视言心。有耳必听。而其奸声淫辞则易凿其性。故听言性。
心气性理。星湖亦有是说耶。气为主则主宰是气耶。听时心未尝发乎。心未发而性应者。未之有也。四未说亦似欠。乱色独不凿其性乎。
疾没世名不称。冯氏以此为疾人。
集注引范氏说。并无疾人。非疾己之意。盖吾之四十五十而无闻则亦可疾没后之无名。岂不深自痛疾乎。何尝自恃有善。而但疾人无名耶。且君子虽不为名而为善。然名不可避也。惟庄周以善无近名。倡其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2H 页
邪说。而钓名盗名之说。例出于不肖者之恶口。座右曷尝观近日之以好名邀名讥人者。有善可称乎。
性相近注。饶氏谓兼字为精。兼气质而言之者。果非气质之性乎。不以兼言则气质亦得为性乎。
以天命之性。兼气质言之。便是气质之性。饶氏之强分精粗。亦似以气质为性。
子游所谓本之则无。其本安在。若以为正心诚意则大学之事。非可责之于小子之学也。若以为性与天道则子游之所未闻也。
上文既以洒扫应对发端。则子游之所谓本。乃爱敬之真心也。子夏事亲。既欠温润之色。则事长之际。必多矜庄之貌。其教门人。只使履其事习其仪。而未有培养本原之实也。故子游讥之。而子夏所谓先后始卒。则乃分本末为两段。以小学之洒扫应对为末。而以大学之正心诚意为本。故其教小子。但传以小者近者。而不教以大者远者。然本末无二致。洒扫应对。固所以涵养德性。但备使令之役。而不察爱敬之实。岂所以养正乎。
与尹忠汝
馆洞之会。谓有以叙积阻。见书始知不成行。此心怅
性相近注。饶氏谓兼字为精。兼气质而言之者。果非气质之性乎。不以兼言则气质亦得为性乎。
以天命之性。兼气质言之。便是气质之性。饶氏之强分精粗。亦似以气质为性。
子游所谓本之则无。其本安在。若以为正心诚意则大学之事。非可责之于小子之学也。若以为性与天道则子游之所未闻也。
上文既以洒扫应对发端。则子游之所谓本。乃爱敬之真心也。子夏事亲。既欠温润之色。则事长之际。必多矜庄之貌。其教门人。只使履其事习其仪。而未有培养本原之实也。故子游讥之。而子夏所谓先后始卒。则乃分本末为两段。以小学之洒扫应对为末。而以大学之正心诚意为本。故其教小子。但传以小者近者。而不教以大者远者。然本末无二致。洒扫应对。固所以涵养德性。但备使令之役。而不察爱敬之实。岂所以养正乎。
与尹忠汝
馆洞之会。谓有以叙积阻。见书始知不成行。此心怅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2L 页
然。非老年可堪。恪惟春阑。经体万裕。此世之真个读书修行。务实而尚志者。无出贤右。幸望努力向上。使我为邻出之耒耟。如何如何。震年来用工。只是勘洗旧劄。而精力渐耗。颇似日暮而行忙者。综要中煞多牴牾于世学者。想必惹人唇舌。如或入览。幸赐驳正。及吾在时。勘定路脉。勿致后悔如何。鸣远所行。虽非中道。其志可尚。其情可戚。儿子志非不佳。而夺于事育之节。才非不高而欠于展拓之地。座下佗日提挈而开发之。使得以继志述事。以成乃父之志。深所望也。
答尹忠汝
老屋寒囱。缅怀同志。朴君便得惠翰。有以续晤语之款也。第惟服体护重。脚不从目。心不应口。始学之通患。动静无违。表里交正。乃敬箴之极功。而此事欲速不得。今日行一善。明日行一善。为之熟则积之厚。鲁论编首一习字。岂非著眼处耶。践行由己。非佗人所可与。但以实心遵成法。勉勉循循而已。仆之老而无得者。何敢渎告以已试不验之剂。但恨相距稍远。未能受丽泽之益耳。乡饮仪。自开元礼已删去二人举觯一节。盖以繁文难行故也。劄疑二𢎥付送。謏见寡
答尹忠汝
老屋寒囱。缅怀同志。朴君便得惠翰。有以续晤语之款也。第惟服体护重。脚不从目。心不应口。始学之通患。动静无违。表里交正。乃敬箴之极功。而此事欲速不得。今日行一善。明日行一善。为之熟则积之厚。鲁论编首一习字。岂非著眼处耶。践行由己。非佗人所可与。但以实心遵成法。勉勉循循而已。仆之老而无得者。何敢渎告以已试不验之剂。但恨相距稍远。未能受丽泽之益耳。乡饮仪。自开元礼已删去二人举觯一节。盖以繁文难行故也。劄疑二𢎥付送。謏见寡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3H 页
谐。略劄难明。深望细看摘瑕。使鄙人更刮金篦。
答尹忠汝
盛录精细。大有开发。语类条多依谕修改处。深庸荷幸。劄疑三卷觅付。庶迄盛编。以勘鄙误。
别纸(语类疑义)
禅家但以虚灵不昧为性。与作用为性同欤。
禅家所性。乃其灵明之影象。所谓真空之性是也。若其作用之性。就视听言动上。造作运用处说。
诚于中形于外。
方论诚意而便以实恶为诚。倘不反害正意否。此注既不明言恶之实于中而形于外。下注单说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最晚定论。恐又以实善为诚。而欲掩之恶。为不诚也。
以碗盛水。
以血气之心言则心之舍也。无性则固为虚壳。而以真体妙用之心言则真体即性。妙用即情。性情外更别无心。乌可以心为碗而以性为水乎。心犹水也。性则水之源也。情则水之流也。
所以然所当然下句。只是指事而言。
所当然者。理之见于事者。理之用也。所以然者。事之
答尹忠汝
盛录精细。大有开发。语类条多依谕修改处。深庸荷幸。劄疑三卷觅付。庶迄盛编。以勘鄙误。
别纸(语类疑义)
禅家但以虚灵不昧为性。与作用为性同欤。
禅家所性。乃其灵明之影象。所谓真空之性是也。若其作用之性。就视听言动上。造作运用处说。
诚于中形于外。
方论诚意而便以实恶为诚。倘不反害正意否。此注既不明言恶之实于中而形于外。下注单说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最晚定论。恐又以实善为诚。而欲掩之恶。为不诚也。
以碗盛水。
以血气之心言则心之舍也。无性则固为虚壳。而以真体妙用之心言则真体即性。妙用即情。性情外更别无心。乌可以心为碗而以性为水乎。心犹水也。性则水之源也。情则水之流也。
所以然所当然下句。只是指事而言。
所当然者。理之见于事者。理之用也。所以然者。事之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3L 页
原于理者。理之体也。理之体不可易。而理之用不容已。此等处当活看。
只说为仁。不说知仁。
上蔡以知仁说为仁。有以觉为仁之非。故此论之。若汎说学则亦须知仁而后为仁。
便只是利心。
以仁为利而为仁则先有利仁之心。以义为利而为义则先有利义之心。但非有以利为利之心。而假仁借义耳。
杀身有此意。
文文山以孔曰成仁。为衣带赞。而就死东市。果可谓无意于成仁乎。以其有意而谓之不能成仁可乎。正者预期功效也。有事集义者。岂容无意于为义乎。成仁只是成全吾仁德。若要身后之仁名而杀身则乃正也。
便是不论气。(告子)
鄙录上段。明言气质之性。此言把气言性。是指荀杨以下认气为性之失。但程张则言气质所变之性。今人则以理气合为性。
是合形体说。
只说为仁。不说知仁。
上蔡以知仁说为仁。有以觉为仁之非。故此论之。若汎说学则亦须知仁而后为仁。
便只是利心。
以仁为利而为仁则先有利仁之心。以义为利而为义则先有利义之心。但非有以利为利之心。而假仁借义耳。
杀身有此意。
文文山以孔曰成仁。为衣带赞。而就死东市。果可谓无意于成仁乎。以其有意而谓之不能成仁可乎。正者预期功效也。有事集义者。岂容无意于为义乎。成仁只是成全吾仁德。若要身后之仁名而杀身则乃正也。
便是不论气。(告子)
鄙录上段。明言气质之性。此言把气言性。是指荀杨以下认气为性之失。但程张则言气质所变之性。今人则以理气合为性。
是合形体说。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4H 页
兼与合何异。上文便说才。是就义理上说。材便是指适用底说。固已分别言之矣。夜气章才字。亦天之降才之才。仁义之所能。
逐件使之中节。
鄙录由非正论。本义言其非本文正义也。非谓其论之不正也。盖使之逐件中节。乃致和事。而发之中节。乃和也。周子所言之中。固以达道之无过不及者言之。而上既言刚柔善恶。则善恶不齐。非气禀之性而何。且所谓中者。于刚柔二善之中。择其中而主焉。就气质用事之处。揆之本心理义之正。有所审择焉。则此便是第二念。理发处道心为主而形气听命。安得不谓之达道乎。
私底根本。此亦言上面。星湖理发上面有一层苗脉者。似无语病。
泛言人身上面则不做病。此是声色臭味之上面也。直言理发上面则便是性字地头。恐难以外面形气为上面也。
答尹忠汝别纸
利者天下之同欲。吾民之所紧。故大学终篇详言之云云。
逐件使之中节。
鄙录由非正论。本义言其非本文正义也。非谓其论之不正也。盖使之逐件中节。乃致和事。而发之中节。乃和也。周子所言之中。固以达道之无过不及者言之。而上既言刚柔善恶。则善恶不齐。非气禀之性而何。且所谓中者。于刚柔二善之中。择其中而主焉。就气质用事之处。揆之本心理义之正。有所审择焉。则此便是第二念。理发处道心为主而形气听命。安得不谓之达道乎。
私底根本。此亦言上面。星湖理发上面有一层苗脉者。似无语病。
泛言人身上面则不做病。此是声色臭味之上面也。直言理发上面则便是性字地头。恐难以外面形气为上面也。
答尹忠汝别纸
利者天下之同欲。吾民之所紧。故大学终篇详言之云云。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4L 页
大学之所详者。乃以义为利之利。而孟子之所斥者。乃以利为利之利也。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此心兼理气之證。然终是理为骨子而气为资具。单指其资具。而阙却那骨子可乎。妄意心从气。说理则可。而单言气则不可。兼理气。泛言之则可。而兼理气当心体则不可。
所论精切可喜。
中国夷狄。人兽之大分别也。严其尊攘。春秋之大义理也。若太王之事獯鬻。文王之事昆夷。虽曰交邻之道。亦嘉矜柔远之义也。其所以事之者。事之以吾礼也。非弃吾道而事之也。若许行则直用夷而变夏。岂非大戒耶。如游定夫背师从夷。岂非春秋之罪人乎。
极是。
无不是底父母者。谓父母之有不是。即己之不是。
父母之无不是。以本心言。其有不是者事也。事之不是。都由于己之不是。而父母之于子。其心初无不是。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则从气而横说曰气之灵。亦无不可也。然从理而直说则智之事而已。以吾心之理。觉事物之理。何害于以理觉理也。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此心兼理气之證。然终是理为骨子而气为资具。单指其资具。而阙却那骨子可乎。妄意心从气。说理则可。而单言气则不可。兼理气。泛言之则可。而兼理气当心体则不可。
所论精切可喜。
中国夷狄。人兽之大分别也。严其尊攘。春秋之大义理也。若太王之事獯鬻。文王之事昆夷。虽曰交邻之道。亦嘉矜柔远之义也。其所以事之者。事之以吾礼也。非弃吾道而事之也。若许行则直用夷而变夏。岂非大戒耶。如游定夫背师从夷。岂非春秋之罪人乎。
极是。
无不是底父母者。谓父母之有不是。即己之不是。
父母之无不是。以本心言。其有不是者事也。事之不是。都由于己之不是。而父母之于子。其心初无不是。
理与气合。便能知觉。则从气而横说曰气之灵。亦无不可也。然从理而直说则智之事而已。以吾心之理。觉事物之理。何害于以理觉理也。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5H 页
所论极是。但气亦由理而灵。
告子认气为性。直以生把作本然之性。孟子特因同其生而不同理者。驳之云云。
告子若问不同之由。则孟子当说性之因气质而有偏全。若问亦有同处。则当说健顺五常。人物皆禀。纯善无恶。本体皆同。惜乎。告子之更不详问。
程子所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云云。
今以才质言则松柏之可为栋梁。杞檀之可为器车。固木之材也。而樗栎之无所用则谓之不材。以材料言则蔘朮之可以补虚。姜桂之可以治邪。固药之材也。而钩吻之不可食则无所取材。且夫材虽美。贱工斲而小之。浸而腐之。则罪在贱工。非木之罪也。药虽良。庸医虚而泻之。实而补之。则罪在庸医。非药之罪也。才虽美。用其才于不善。罪在气禀。非才之罪也。孟子之论。极有称停。而但不说破为不善之由于气禀。然此特请问者之有所不及。如问为不善是谁之罪。则当以气禀言明矣。程子欲明气质之性。借用此才字。然终非才字正意。
存其心之存。属乎敬。求放心之求。属乎知。
所论极亲切。然才能照管。便是存。才能收敛。便是求。
告子认气为性。直以生把作本然之性。孟子特因同其生而不同理者。驳之云云。
告子若问不同之由。则孟子当说性之因气质而有偏全。若问亦有同处。则当说健顺五常。人物皆禀。纯善无恶。本体皆同。惜乎。告子之更不详问。
程子所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云云。
今以才质言则松柏之可为栋梁。杞檀之可为器车。固木之材也。而樗栎之无所用则谓之不材。以材料言则蔘朮之可以补虚。姜桂之可以治邪。固药之材也。而钩吻之不可食则无所取材。且夫材虽美。贱工斲而小之。浸而腐之。则罪在贱工。非木之罪也。药虽良。庸医虚而泻之。实而补之。则罪在庸医。非药之罪也。才虽美。用其才于不善。罪在气禀。非才之罪也。孟子之论。极有称停。而但不说破为不善之由于气禀。然此特请问者之有所不及。如问为不善是谁之罪。则当以气禀言明矣。程子欲明气质之性。借用此才字。然终非才字正意。
存其心之存。属乎敬。求放心之求。属乎知。
所论极亲切。然才能照管。便是存。才能收敛。便是求。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5L 页
照管是知。收敛是敬。知敬本自相须故也。
尽心之心。单指理言。而陈新安云心者神明之舍。特下舍字何如。横渠说合虚与气。太虚。即气也。则何合之有。知觉原于性者。亦何合哉。莫是合体用之意欤。但蔡九峰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即人道心之谓。以心之体而言也。人心道心。俱谓心之体可乎。赵氏说同处异处。可得闻欤。
神则理之妙用。易所谓神道是也。明则心之本体。大学所谓明德是也。此心字。单指理者得之。心之舍之非心。朱子晚年定论。而陈氏搀说之误矣。太虚以气之无形者言。而气则其流形者。细考正蒙则可知。正蒙本意。犹言合气与质性。是气质上标名其理者也。性与知觉。合体用者是也。蔡氏以知觉之从理从气。为人道心。而未发时知觉不昧。智之德专一心者。谓之心体。然造语果未莹。赵氏之言异处。专言理兼言气是也。其同处则言理而气亦随。言气而理为主也。但程子则并太虚属之理。故曰道太虚也。形而上者也。朱子祖其说。
问孟子对好货好色之问。皆因其问而引导之。独于利。折之以仁义。而不道之以义之和之利何也。
尽心之心。单指理言。而陈新安云心者神明之舍。特下舍字何如。横渠说合虚与气。太虚。即气也。则何合之有。知觉原于性者。亦何合哉。莫是合体用之意欤。但蔡九峰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即人道心之谓。以心之体而言也。人心道心。俱谓心之体可乎。赵氏说同处异处。可得闻欤。
神则理之妙用。易所谓神道是也。明则心之本体。大学所谓明德是也。此心字。单指理者得之。心之舍之非心。朱子晚年定论。而陈氏搀说之误矣。太虚以气之无形者言。而气则其流形者。细考正蒙则可知。正蒙本意。犹言合气与质性。是气质上标名其理者也。性与知觉。合体用者是也。蔡氏以知觉之从理从气。为人道心。而未发时知觉不昧。智之德专一心者。谓之心体。然造语果未莹。赵氏之言异处。专言理兼言气是也。其同处则言理而气亦随。言气而理为主也。但程子则并太虚属之理。故曰道太虚也。形而上者也。朱子祖其说。
问孟子对好货好色之问。皆因其问而引导之。独于利。折之以仁义。而不道之以义之和之利何也。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6H 页
齐宣有英气可开发。故因其性而导之。梁惠则蔽痼之已深。故先格其非心。
与人为善注。辅氏云末一句单指舜。倪氏云并指三人而言。何者为是。
子路,大禹。犹有人己之别。以善为在人。而舜之取人与人。盖不知善之在己。亦不知善之在人。且乐善则同而为善更切。辅说似为得之。集注在己者有以及人。正说舜事。
陈北溪云孟子于诸侯之礼。未之学。毕竟是此心之量。有所未尽。此说何如。
孟子之学。识其大者。不甚细腻。如孔子之问礼问官。故北溪有此说。然自谓未学。亦岂真不学。
知于四端。亦合总管。而集注无此意。知皆扩而充之。此知字甚重。集注及诸说不甚莹。
此章主意。在于扩充。故集注不明释知为总统之意。孟子说爱亲敬兄曰智之实。知斯二者不去是也。此可见智之为重。
性善之善。与继善之善。命意不同。先儒云实渊源于此。
继之为善者。是命字地头。虽在未生之前。天所命便
与人为善注。辅氏云末一句单指舜。倪氏云并指三人而言。何者为是。
子路,大禹。犹有人己之别。以善为在人。而舜之取人与人。盖不知善之在己。亦不知善之在人。且乐善则同而为善更切。辅说似为得之。集注在己者有以及人。正说舜事。
陈北溪云孟子于诸侯之礼。未之学。毕竟是此心之量。有所未尽。此说何如。
孟子之学。识其大者。不甚细腻。如孔子之问礼问官。故北溪有此说。然自谓未学。亦岂真不学。
知于四端。亦合总管。而集注无此意。知皆扩而充之。此知字甚重。集注及诸说不甚莹。
此章主意。在于扩充。故集注不明释知为总统之意。孟子说爱亲敬兄曰智之实。知斯二者不去是也。此可见智之为重。
性善之善。与继善之善。命意不同。先儒云实渊源于此。
继之为善者。是命字地头。虽在未生之前。天所命便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6L 页
是性。性善之善。在已生之后。其本体初不外此。
德慧术知。注言德之慧。则慧是才字义耶。又云术之知此术字。与仁术之术同欤。且知与才之别。可得闻欤。
韵会慧训敏。敏固才也。但以通慧言之则亦出于智。统言智慧则智之事。而才是其能做底。术是心路之所通。仁术亦其一也。知才之别。观于良知良能可见。
大人不能无人心。赤子似亦有道心。而心学图以大人心道心。一边说下。赤子心人心。又一边说下。
赤子比大人。不能通变。人心比道心。犹属私有。故以类分置。非谓赤子无道心。大人无人心也。
答尹忠汝
垦沙之役。自是当务之急。吾儿亦有此事。可闷而不遏。事到专一时。心工自熟。事过即已。亦应专意于看书矣。闻始语类要选之役甚好。鄙人廿年前妄意此事。略有抄辑。而书役既艰。纸政难继。遂已停罢。今则精力更不得生意矣。倘于未死之前。得见其成耶。看书而觉得切己之病。又得对證之药。则便当用这药治这病。而吾人之患。每在于一场赞叹此药。一番诉说吾病。而毕竟药里生尘。病蒂入髓。我在里许。尤可
德慧术知。注言德之慧。则慧是才字义耶。又云术之知此术字。与仁术之术同欤。且知与才之别。可得闻欤。
韵会慧训敏。敏固才也。但以通慧言之则亦出于智。统言智慧则智之事。而才是其能做底。术是心路之所通。仁术亦其一也。知才之别。观于良知良能可见。
大人不能无人心。赤子似亦有道心。而心学图以大人心道心。一边说下。赤子心人心。又一边说下。
赤子比大人。不能通变。人心比道心。犹属私有。故以类分置。非谓赤子无道心。大人无人心也。
答尹忠汝
垦沙之役。自是当务之急。吾儿亦有此事。可闷而不遏。事到专一时。心工自熟。事过即已。亦应专意于看书矣。闻始语类要选之役甚好。鄙人廿年前妄意此事。略有抄辑。而书役既艰。纸政难继。遂已停罢。今则精力更不得生意矣。倘于未死之前。得见其成耶。看书而觉得切己之病。又得对證之药。则便当用这药治这病。而吾人之患。每在于一场赞叹此药。一番诉说吾病。而毕竟药里生尘。病蒂入髓。我在里许。尤可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7H 页
伤叹。宋雅姿禀绝佳。坯朴已成。略叩所存。已颇精诣。甚可嘉尚。而我本不自入炉韛。如何解煅鍊得人耶。语类疑条。骤复应多纰缪。更望镌驳也。
别纸
阴厌阳厌。
宗子殇则祭于奥。是为阴厌。非宗子而殇则当室之白。是为阳厌。而祭成人则备有二厌。
粗后不及。
粗是粗疏意。若训为稍则意短。后即宋时语辞。如此书中横后捉后是也。
近于佛老。
本文既以才说得不免起头。而继云其说则安得不深看。盖近者。略似之意。佛则求免而此但云不免。所以近也。才说不免。便有欲免之心。圣人则顺应而已超然物上。无物染著。颇状得心中之不容一物。在圣人则为无欲之静。尚可活看。在佛老则为捍绝事物。
不看刑统。
刑统。是论刑法之书。序例其目录凡例。不观其议论。而但观其序例。何以晓得法意乎。
知觉无滋味。
别纸
阴厌阳厌。
宗子殇则祭于奥。是为阴厌。非宗子而殇则当室之白。是为阳厌。而祭成人则备有二厌。
粗后不及。
粗是粗疏意。若训为稍则意短。后即宋时语辞。如此书中横后捉后是也。
近于佛老。
本文既以才说得不免起头。而继云其说则安得不深看。盖近者。略似之意。佛则求免而此但云不免。所以近也。才说不免。便有欲免之心。圣人则顺应而已超然物上。无物染著。颇状得心中之不容一物。在圣人则为无欲之静。尚可活看。在佛老则为捍绝事物。
不看刑统。
刑统。是论刑法之书。序例其目录凡例。不观其议论。而但观其序例。何以晓得法意乎。
知觉无滋味。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7L 页
仁者固有知觉。而但不可以知觉为仁。盖斥谢氏说也。以孝慈为仁之事。知觉为智之事。方觉有滋味。
体字较好。
体固有全意。而才说善之长。便统四德。朱先生此说。特偶发耳。
亦天地之心。
生气则消尽而生理自如。故曰亦天地之心。但不可见。动而生阳乃可见。
从这里说起。
体立于阴而用行于阳。是就见在物事上看其实。则用起天地先。体立天地后。静乃动之息也。今日造化之初。亦始于静者。非极本穷源之论也。故先生却答曰如何又始于静。且吾所劄者。非皆正释本文。乃通论义理。故所以有天地第一初之说。盖既屈之气。不复为方伸之气。故曰初非因静而后动。
如何做一物。
以气言则天亦有静。地亦有动。而以形言则天动地静可见。
人心胜之。
来谕平顺。而鄙于此。特别白人心人欲之异。人心亦
体字较好。
体固有全意。而才说善之长。便统四德。朱先生此说。特偶发耳。
亦天地之心。
生气则消尽而生理自如。故曰亦天地之心。但不可见。动而生阳乃可见。
从这里说起。
体立于阴而用行于阳。是就见在物事上看其实。则用起天地先。体立天地后。静乃动之息也。今日造化之初。亦始于静者。非极本穷源之论也。故先生却答曰如何又始于静。且吾所劄者。非皆正释本文。乃通论义理。故所以有天地第一初之说。盖既屈之气。不复为方伸之气。故曰初非因静而后动。
如何做一物。
以气言则天亦有静。地亦有动。而以形言则天动地静可见。
人心胜之。
来谕平顺。而鄙于此。特别白人心人欲之异。人心亦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8H 页
有不因道心而自合理者。其不合理者。便是人欲才胜道心。恐不可以人心言。
不要年号。
胡文定以春秋之无年号。讥后世之用年号。正不解古今事情之异。
季子有大恶。
季友有大恶则春秋必不如是之褒。孟任是庄公首娶而许为正室者也。后虽娶齐而无子。子般乃庄公之所定元子也。闵僖皆幼则季友之奉般正也。圉人荦敢戏子般之妹故鞭之。非子般之有淫心也。子般弑而季友逃陈。以其无兵力不能讨庆父故也。闵公立而召季子则来归正也。虽归而不能救闵公之弑者。亦如季札之不能讨阖庐也。奉僖适邾。将以保先君之血脉而欲图后功也。季友去而鲁人大噪。庆父逃而僖公得立。则苟非忠义素孚于人心。能如是乎。其事毫无可疑。而左氏忽撰出成风事之一段。以信季氏将兴之兆。后人遂起疑端。至有朱子之论。然圣笔昭然。恐不可别议。
季札辞国。
寿梦遗命。兄弟相继。以及季札。非欲越诸兄而立札
不要年号。
胡文定以春秋之无年号。讥后世之用年号。正不解古今事情之异。
季子有大恶。
季友有大恶则春秋必不如是之褒。孟任是庄公首娶而许为正室者也。后虽娶齐而无子。子般乃庄公之所定元子也。闵僖皆幼则季友之奉般正也。圉人荦敢戏子般之妹故鞭之。非子般之有淫心也。子般弑而季友逃陈。以其无兵力不能讨庆父故也。闵公立而召季子则来归正也。虽归而不能救闵公之弑者。亦如季札之不能讨阖庐也。奉僖适邾。将以保先君之血脉而欲图后功也。季友去而鲁人大噪。庆父逃而僖公得立。则苟非忠义素孚于人心。能如是乎。其事毫无可疑。而左氏忽撰出成风事之一段。以信季氏将兴之兆。后人遂起疑端。至有朱子之论。然圣笔昭然。恐不可别议。
季札辞国。
寿梦遗命。兄弟相继。以及季札。非欲越诸兄而立札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8L 页
也。诸樊虽以父志让札。而非父命非天伦。故固让不受。即叔齐子臧之让也。夷昧之世。季子受君命聘上国。其间夷昧卒而僚嗣立。僚若知义则当权总国事。以待季子之还。而植党自立。已收国柄。季子还而虚辞例让。于此受之则必被弑夺之祸矣。及阖庐弑僚而又以属札。则渠既是适孙当立。而我无声讨之势。有继故之嫌。焉得以受之乎。朱子之谓不为尽是。初说也。可以无受。后论也。陈氏反惹生乱之说何哉。从古责备贤者之论。多出于事势之外。深可叹也。
欲如先进之说。
论语注引程子说。以先进为文质得中。而此录出于最晚。乃以损文就质。为从先进之意。集注抑未及再勘欤。
四个五百里。
周礼言公侯之地五百里三百里。曰其食者。半或参之。此言食实之地。而注说未莹。鲁颂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山川是不食之地。而附庸又不在土田之数。鲁论言颛臾亦在邦域之中。则齐,鲁之土田。其数本止于百里。如孟子之说明矣。
也只得如此。
欲如先进之说。
论语注引程子说。以先进为文质得中。而此录出于最晚。乃以损文就质。为从先进之意。集注抑未及再勘欤。
四个五百里。
周礼言公侯之地五百里三百里。曰其食者。半或参之。此言食实之地。而注说未莹。鲁颂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山川是不食之地。而附庸又不在土田之数。鲁论言颛臾亦在邦域之中。则齐,鲁之土田。其数本止于百里。如孟子之说明矣。
也只得如此。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9H 页
长房迁奉。古礼不传。故先生有此说。末云当时人习惯不以为异。今既有家礼可据。而人家皆行迁奉。若骤伸祧埋之论。则不亦大为异乎。
犹子继祖。
子上之为伯父后。果未可信。檀弓本多诞妄。此犹字当作适。
嫂妇无类。
尔雅兄之妻谓嫂。弟之妻谓妇。下文言弟妇亦无服。则此嫂妇。主言兄妻。然通言嫂妇。包弟妇在中。故继之曰于伯叔亦无服。
小宗复为之后云云。
军志后至之说甚新。而于为人后之文。意不顺。古注与求也。求为人后。贪利而忘亲也。延射者至子路。而子路是忠孝勇之人。其言亡国之大夫不忠。败军之将无勇。求为后之人不孝。所以不许入也。
先生不答。
离气言性则不备。故谓程说亦好。亦好非谓无欠。来说欲令自思而得之者甚好。
不合分作两处。
今之学者。多于此处错了。盖心之千起百灭。不离方
犹子继祖。
子上之为伯父后。果未可信。檀弓本多诞妄。此犹字当作适。
嫂妇无类。
尔雅兄之妻谓嫂。弟之妻谓妇。下文言弟妇亦无服。则此嫂妇。主言兄妻。然通言嫂妇。包弟妇在中。故继之曰于伯叔亦无服。
小宗复为之后云云。
军志后至之说甚新。而于为人后之文。意不顺。古注与求也。求为人后。贪利而忘亲也。延射者至子路。而子路是忠孝勇之人。其言亡国之大夫不忠。败军之将无勇。求为后之人不孝。所以不许入也。
先生不答。
离气言性则不备。故谓程说亦好。亦好非谓无欠。来说欲令自思而得之者甚好。
不合分作两处。
今之学者。多于此处错了。盖心之千起百灭。不离方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19L 页
寸。其动其静。只在一处。但此心一动则目视耳听手运足行。皆心之官卒也。心何尝有二层哉。只缘言语以形容之则不得不以出入内外源流端绪为言。建图以指示之则不容无性圈子情圈子之别。而其实则未发已发。都不外于太极圈子。未发时之未发处。即已发时之已发处。但未发则未发而已。却无佗已发。已发则已发而已。却无佗未发。性之本然气质。亦此意类。
今人都由心。
先明以心使心之实。方可论平使妄使之别。鄙录所谓节制权度。即便是自作主宰之意。苟漠然无为而已则使字便说不去。若又大段用力则便是寻觅助长。非平使也。
两人有公事。
连下在官为句。两人方出入讼庭。而讼官便来问曲直。答之则为侵官。伊川不答给事中亦此意。
类聚言仁。
类书果有促迫之病。而既类仁说。便可得渠成之利。故大全说前后不同。而以仁敬对说则仁无捉摸。敬有依据。故吾南诸先辈最多类聚言敬。
今人都由心。
先明以心使心之实。方可论平使妄使之别。鄙录所谓节制权度。即便是自作主宰之意。苟漠然无为而已则使字便说不去。若又大段用力则便是寻觅助长。非平使也。
两人有公事。
连下在官为句。两人方出入讼庭。而讼官便来问曲直。答之则为侵官。伊川不答给事中亦此意。
类聚言仁。
类书果有促迫之病。而既类仁说。便可得渠成之利。故大全说前后不同。而以仁敬对说则仁无捉摸。敬有依据。故吾南诸先辈最多类聚言敬。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20H 页
如水投石。
纲目。李纲言于唐主曰臣为此言。如提水投石。盖以石投水。不费力而易入。有翕受之意。以水投石。既无功而又不入。有抵拒之意。此恐说不入之意。
自降阶而送。
送外客而降阶。上已言之。故疑此指座有外客则虽诸生亦降送。不欲以师道自表也欤。
易者心之妙用。
从程子说该道神而言易。则易固是心。而心便是太极。太极便是性情之妙。性其本体而情其妙用也。朱子所言性情之妙。本所以明心为太极。故继之曰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妙便是主宰意。从易有太极处说则易是天理之流行底。在人则性发为情。情蕴为性。分之殊者也。太极是天理之主宰底。在人则心统性情。理之一者也。然非于理一之外。更有分殊。主宰之外。更有流行也。
各有用时。
以吾道为这下似硬。故或之。老氏以柔弱为主而自有胜刚胜强之意。故为其学者。曹参以猛为宽而韩非专用其猛。谢安以柔为刚而王导专用其柔。若张
纲目。李纲言于唐主曰臣为此言。如提水投石。盖以石投水。不费力而易入。有翕受之意。以水投石。既无功而又不入。有抵拒之意。此恐说不入之意。
自降阶而送。
送外客而降阶。上已言之。故疑此指座有外客则虽诸生亦降送。不欲以师道自表也欤。
易者心之妙用。
从程子说该道神而言易。则易固是心。而心便是太极。太极便是性情之妙。性其本体而情其妙用也。朱子所言性情之妙。本所以明心为太极。故继之曰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妙便是主宰意。从易有太极处说则易是天理之流行底。在人则性发为情。情蕴为性。分之殊者也。太极是天理之主宰底。在人则心统性情。理之一者也。然非于理一之外。更有分殊。主宰之外。更有流行也。
各有用时。
以吾道为这下似硬。故或之。老氏以柔弱为主而自有胜刚胜强之意。故为其学者。曹参以猛为宽而韩非专用其猛。谢安以柔为刚而王导专用其柔。若张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20L 页
良为韩报秦项是刚。为老父取履似柔。自愿封留。谢病辟谷似宽。至论韩信假王。沙中偶语。袭击峣关。追羽固陵。又忒猛了。此岂非刚柔宽猛。各有用时耶。
佛氏但知知觉没这理。
佛氏但用形气之知觉。而未有义理之知觉。盖以理言则见父而知其当孝。见兄而知其当敬。当孝处便觉得所以孝者是仁之性。当敬处便觉得所以敬者是礼之性。而彼乃不知此理。故却谓孝也得。不孝也得。此所谓没这理者也。知觉之理。固本于太极之动静。而所以动所以静者。理之体也。合动而动。合静而静者。理之用也。佛氏则没这理。合动处动也得。不动也得。合静处静也得。不静也得。此录盖言此义。而间多阙文故言之。
堂上尚南向。
祭于室尚东向。尊者主奥之象。祭于堂尚南向。是象朝践。
答尹忠汝别纸(语类问目)
晁以道尝斥孟子不尊周。杨子直为其馆客。校正其说。被它先入之惑。妄疑孟子。至以四端说为未是。也似曰生之曰。当作白。白空也。生疏也。宋时语法。
佛氏但知知觉没这理。
佛氏但用形气之知觉。而未有义理之知觉。盖以理言则见父而知其当孝。见兄而知其当敬。当孝处便觉得所以孝者是仁之性。当敬处便觉得所以敬者是礼之性。而彼乃不知此理。故却谓孝也得。不孝也得。此所谓没这理者也。知觉之理。固本于太极之动静。而所以动所以静者。理之体也。合动而动。合静而静者。理之用也。佛氏则没这理。合动处动也得。不动也得。合静处静也得。不静也得。此录盖言此义。而间多阙文故言之。
堂上尚南向。
祭于室尚东向。尊者主奥之象。祭于堂尚南向。是象朝践。
答尹忠汝别纸(语类问目)
晁以道尝斥孟子不尊周。杨子直为其馆客。校正其说。被它先入之惑。妄疑孟子。至以四端说为未是。也似曰生之曰。当作白。白空也。生疏也。宋时语法。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21H 页
陆子静本忌读书。而王道夫乞以一监书赐象山。正犯其所忌。监即秘书监国子监之类。
上佗人门教化一两钱。如今行乞之客。沿门请助。但得钱一二文而已。盖以六经语孟。比自家光明宝藏。而左传中求道理。比上佗人门求钱。
道理疑晦处。是合讲底。其无疑而但要体行处。何必费讲说乎。今人未曾诚意正心。而喜说诚意正心。意是吾意心是吾心。其诚与不诚。正与不正。非佗人所预。将于何处證验乎。诚敬纵好话头。而赞叹一场。何补于修省哉。
答尹忠汝
仆平生只信义理之为公物。讲究真是把作尊贤之要道。故历劄群经。多发新义。至于综要考异。乃出于四五十年参互考證之馀。前人之所尝疑。而非吾刱辨者。固勿论其或前人所通看。而吾所刱辨则第俟后世公议。罪我而益有所发明。则吾言虽屈而道理则伸矣。倘有是之者而人不能不信。则是亦吾言之有补于斯文也。大抵前辈所说而不合于大贤则不当阿好而曲从也。大贤所说而不合于前圣则不可迁就而回互也。况其成说。自相矛盾。则必其有早晚
上佗人门教化一两钱。如今行乞之客。沿门请助。但得钱一二文而已。盖以六经语孟。比自家光明宝藏。而左传中求道理。比上佗人门求钱。
道理疑晦处。是合讲底。其无疑而但要体行处。何必费讲说乎。今人未曾诚意正心。而喜说诚意正心。意是吾意心是吾心。其诚与不诚。正与不正。非佗人所预。将于何处證验乎。诚敬纵好话头。而赞叹一场。何补于修省哉。
答尹忠汝
仆平生只信义理之为公物。讲究真是把作尊贤之要道。故历劄群经。多发新义。至于综要考异。乃出于四五十年参互考證之馀。前人之所尝疑。而非吾刱辨者。固勿论其或前人所通看。而吾所刱辨则第俟后世公议。罪我而益有所发明。则吾言虽屈而道理则伸矣。倘有是之者而人不能不信。则是亦吾言之有补于斯文也。大抵前辈所说而不合于大贤则不当阿好而曲从也。大贤所说而不合于前圣则不可迁就而回互也。况其成说。自相矛盾。则必其有早晚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21L 页
之别。而或出于记录之误。散在各处。见彼时不见此。则取舍不同固也。此先辈立言之异也。都集一处。彼此相形。则取舍自定。此鄙人综要之诀也。一时之多口虽可畏。而百世之公案何可诬也。第恐我之勘覈未精。或不免认早为晚。将同做异者。座下既已看之则何不曰某条差而某条舛乎。示谕气数之衰。亦理之所不能不然也。盖主宰之妙至隐。而作用之权常重。人事拂逆于下而气数腾倒于上。治少而乱多。恶众而善寡。万古一辙。然究其终则乱极必治。恶必𥚁而善必福。天理还佗天理。假使受气之厚而恶者享福。受气之薄而善者蒙祸。毕竟彼乃败亡而万世叱骂之。此乃昌显而万世称诵之。不易之定理也。彼谓理未尝主宰者。无乃有不思乎。时事如许。吾辈之林下相从。亦未易期。临书增喟。惟冀保啬。
答朴光远(尚台○丁丑)
方壶影里人。不能移之于锦山仙台。追思泗坪之别。每劳魂梦。权戚便即承惠讯。披玩心画。宛复对头流巅望更无岑之句也。仍谂初冬。寒暄靡常。经履珍裕。宝婘均护仰慰。世氄之缠。人生所不免。即事循理。渐到得心定气顺。则岂无暇隙可温燖旧业。难得底是
答朴光远(尚台○丁丑)
方壶影里人。不能移之于锦山仙台。追思泗坪之别。每劳魂梦。权戚便即承惠讯。披玩心画。宛复对头流巅望更无岑之句也。仍谂初冬。寒暄靡常。经履珍裕。宝婘均护仰慰。世氄之缠。人生所不免。即事循理。渐到得心定气顺。则岂无暇隙可温燖旧业。难得底是
寒洲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22H 页
少壮时节。以若好材资。及时进业。深所望也。震相自召南狸谷。重振海山游事。虹门露泉。饫观伟躅。归登矗石。感慨千古。胸里又觉碨磊。以合江亭下水浇之。今旬一始还巢。而连值奠扫之挠。华牍留案。拨忙作答。何能有相发之益。且念吾辈相从于稠扰之场。不若相对于寂寞之滨。味无味之味。是吾晦翁所谓至乐。而相去落落。盍簪未易。仆又衰耗。光阴无足把弄柰何。鸣远背尰新差。能作嘉陵行可喜。而醒翁黎友返旆无挠。尤可慰。日录诗逋。想已就绪。各因便风寄来。以豁烦襟。日夕渴企。如有相握时。并为言及如何。端溪兄许顷自中坪付候矣。倘已入览耶。吾道中坪。皆有便于鄙所。分韵诗草。亦许投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