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x 页
嘉梧藁略册十四(月城李裕元景春著)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3H 页
玉磬觚剩记
欧阳公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苏公云岁云暮矣。风雪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此等寂寥风味。富贵人所不耐。而吾最喜之。政苦一年中如此境不多得耳。余于此般境。比两公得之尤多。并与愁苦而无之。所以今有觚剩编云尔。
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魏尚以易相汉。能上阴阳之奏而不能防宦戚之萌。不知系于金柅之戒也。匡衡以诗相汉。能陈关雎之义而不能止奄寺之恶。不知昏椓靡共之戒也。经术虽明。奚益焉。
迂斋谓伏羲未作易之前。天下之人心无非易。伏羲既作易之后。天下之万事无非易。
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诚。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
欧阳公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苏公云岁云暮矣。风雪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此等寂寥风味。富贵人所不耐。而吾最喜之。政苦一年中如此境不多得耳。余于此般境。比两公得之尤多。并与愁苦而无之。所以今有觚剩编云尔。
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魏尚以易相汉。能上阴阳之奏而不能防宦戚之萌。不知系于金柅之戒也。匡衡以诗相汉。能陈关雎之义而不能止奄寺之恶。不知昏椓靡共之戒也。经术虽明。奚益焉。
迂斋谓伏羲未作易之前。天下之人心无非易。伏羲既作易之后。天下之万事无非易。
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诚。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3L 页
以观美。
风俗世道之元气也。观葛生之诗。尧之遗风。变为北方之强矣。观驷铁小戎之诗。文武好善之民。变为山西之勇猛矣。晋秦以是强于诸侯。然晋之分为三。秦之二世而亡。风俗使然也。是以先王之为治。威强不足而德义有馀。
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于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
周无射之钟。至隋乃毁。唐显隆之辂。至宋犹存。物之寿。亦有数耶。
君之于民。亦曰忠。季梁云上思利民忠也。子之于亲。亦曰慈。礼云慈以旨甘。圣贤言忠。不颛于事君。为人谋必忠。于朋友必忠告。事亲必忠养。以善教人。以利及民。无适非忠也。
河图曰。昆山出五色流水。其白水入中国。名为河。故晋文公投璧于河曰。有如白水。
刘炫谓国语非丘明作。叶少蕴云古有左氏,左丘氏。太史公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今春秋传作左氏。而国语为左丘氏。则不得为一家。文体亦不同。其非一家书明甚。左氏盖左史之后以官氏者。朱文公谓左
风俗世道之元气也。观葛生之诗。尧之遗风。变为北方之强矣。观驷铁小戎之诗。文武好善之民。变为山西之勇猛矣。晋秦以是强于诸侯。然晋之分为三。秦之二世而亡。风俗使然也。是以先王之为治。威强不足而德义有馀。
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于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
周无射之钟。至隋乃毁。唐显隆之辂。至宋犹存。物之寿。亦有数耶。
君之于民。亦曰忠。季梁云上思利民忠也。子之于亲。亦曰慈。礼云慈以旨甘。圣贤言忠。不颛于事君。为人谋必忠。于朋友必忠告。事亲必忠养。以善教人。以利及民。无适非忠也。
河图曰。昆山出五色流水。其白水入中国。名为河。故晋文公投璧于河曰。有如白水。
刘炫谓国语非丘明作。叶少蕴云古有左氏,左丘氏。太史公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今春秋传作左氏。而国语为左丘氏。则不得为一家。文体亦不同。其非一家书明甚。左氏盖左史之后以官氏者。朱文公谓左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4H 页
氏。左史倚相之后。故其书说楚事为详。司马氏谓左氏欲传春秋。先作国语。国语之文。不及传之精也。
汉武尊公羊家。而苏氏谓何休公羊之罪人。晁氏谓休负公羊之学。五始二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皆出于何氏。其墨守。不攻而破矣。
刘盛不好读。唯读孝经论语曰。诵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诵而不行乎。苏绰戒子威云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为。愚谓梁元帝之万卷。不如盛,绰之一言。学不知要。犹不学。
范太史曰。能事亲则能事神。王梅溪见人礼塔。呼而告之曰。汝有在家佛。何不供养。盖人能奉亲。即是奉佛也。
徐景安乐书。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徵为上。羽为去。则唐时平声。已分上下矣。
文子者。老子弟子也。其书称平王问道。其言曰。玉在山而草木润。珠生渊而岸不枯。荀子取之。譬若积薪燎。后者处上。汲黯取之。再实之木。其根必伤。明德后取之。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魏相取之。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班,杜,韩诸儒取之。心欲小
汉武尊公羊家。而苏氏谓何休公羊之罪人。晁氏谓休负公羊之学。五始二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皆出于何氏。其墨守。不攻而破矣。
刘盛不好读。唯读孝经论语曰。诵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诵而不行乎。苏绰戒子威云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为。愚谓梁元帝之万卷。不如盛,绰之一言。学不知要。犹不学。
范太史曰。能事亲则能事神。王梅溪见人礼塔。呼而告之曰。汝有在家佛。何不供养。盖人能奉亲。即是奉佛也。
徐景安乐书。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徵为上。羽为去。则唐时平声。已分上下矣。
文子者。老子弟子也。其书称平王问道。其言曰。玉在山而草木润。珠生渊而岸不枯。荀子取之。譬若积薪燎。后者处上。汲黯取之。再实之木。其根必伤。明德后取之。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魏相取之。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班,杜,韩诸儒取之。心欲小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4L 页
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孙思邈取之。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制愚。陆抗取之。欲治之主不世出。王吉取之。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解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枚乘取之。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折冲千里。郑昌取之。文之所加者深。则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班固刑法志取之。人之将疾。必先厌鱼肉之味。国之将亡。必先恶忠臣之语。越绝刘子取之。乳犬之噬虎。伏鸡之搏狸。何休注公羊取之。又曰。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皆见此书。其见于列庄淮南子者。不可搂数。
郭象注诸子曰。圣人之在天下。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李太白云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其语本此。注又曰。世有假寐而梦经百里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邯郸枕南柯守之说。皆原此意。幽求子曰。当其梦时。睹山念木。或志在舟楫。因舟念水。因水念鱼。东坡梦斋铭。意出于此。
郭象注诸子曰。圣人之在天下。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蒙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李太白云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其语本此。注又曰。世有假寐而梦经百里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邯郸枕南柯守之说。皆原此意。幽求子曰。当其梦时。睹山念木。或志在舟楫。因舟念水。因水念鱼。东坡梦斋铭。意出于此。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5H 页
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馀处。
韩子曰。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愚按史记商君传。不言燔诗书。盖诗书之道废。与李斯之焚之无异也。
诸侯弃兵甲之雠。为盟会之礼。乃于登坛之后。奋匕首劫国君。贼天下之礼者非沫乎。君臣之义。有死无陨。专诸感公子光之豢养。而亲剚刃于王僚。贼天下之义者非诸乎。父母全以生之。子全而归之。政才终父母之年。遂杀身以为仲子。贼天下之仁者非政乎。樊将军以困穷归燕丹。荆说取其首以济入秦之诈。贼天下之信者非荆乎。以贼礼贼义贼仁贼信之人。并列于传。又从而嗟叹其志。不亦缪哉。豫子以不忘旧君。杀身而不悔。抗节致忠。行出乎烈士。乃引而寘诸四字之间。不亦薰莸之共器乎。
三国鼎峙。司马公通鉴。以魏为正统。朱子纲目。以蜀汉为正统。然稽于天文则荧惑守心。魏文帝殂而吴蜀无他。此黄权对魏明帝之言也。若可以魏为正矣。月犯心大星。王者恶之。汉昭烈殂而魏吴无他。权将何辞以对。
韩子曰。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愚按史记商君传。不言燔诗书。盖诗书之道废。与李斯之焚之无异也。
诸侯弃兵甲之雠。为盟会之礼。乃于登坛之后。奋匕首劫国君。贼天下之礼者非沫乎。君臣之义。有死无陨。专诸感公子光之豢养。而亲剚刃于王僚。贼天下之义者非诸乎。父母全以生之。子全而归之。政才终父母之年。遂杀身以为仲子。贼天下之仁者非政乎。樊将军以困穷归燕丹。荆说取其首以济入秦之诈。贼天下之信者非荆乎。以贼礼贼义贼仁贼信之人。并列于传。又从而嗟叹其志。不亦缪哉。豫子以不忘旧君。杀身而不悔。抗节致忠。行出乎烈士。乃引而寘诸四字之间。不亦薰莸之共器乎。
三国鼎峙。司马公通鉴。以魏为正统。朱子纲目。以蜀汉为正统。然稽于天文则荧惑守心。魏文帝殂而吴蜀无他。此黄权对魏明帝之言也。若可以魏为正矣。月犯心大星。王者恶之。汉昭烈殂而魏吴无他。权将何辞以对。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5L 页
君子其潜如龙。非迅雷烈风不起。其翔如凤。非醴泉甘露不食。司马德操,诸葛孔明。俱隐于耕稼而仕止殊。魏玄成,徐洪客。俱隐于黄冠而出处异。如用之易地则皆然。
号万石者五家。汉石奋及四子皆二千石。号万石君。冯扬为弘农太守。八子皆为二千石。亦号万石君。严延年兄弟五人至大官。母号万石严妪。秦龚为颖川太守。群从同时为二千石者五人。号万石秦氏。唐张文瓘为侍中。四子皆至三品。号万石张家。
执笏始于宇文周保定四年。紫绯绿袍始于隋大业六年。
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李为鲤也。武后天授元年。改佩龟。以玄武为龟也。
汉党锢以节义。群而不党之君子也。唐朋党以权利。比而不周之小人也。汉之君子受党之名。故其俗清。唐之小人行党之实。故其俗弊。
吕氏童蒙训云前辈有编类国朝名臣行状墓志。取其行事之善者。别录出之以自警戒。亦乐取诸人以为善之义。籍溪胡先生教诸生。于功课馀暇。以片纸书古人懿行。或诗文铭赞之有补于人者。粘置壁间。
号万石者五家。汉石奋及四子皆二千石。号万石君。冯扬为弘农太守。八子皆为二千石。亦号万石君。严延年兄弟五人至大官。母号万石严妪。秦龚为颖川太守。群从同时为二千石者五人。号万石秦氏。唐张文瓘为侍中。四子皆至三品。号万石张家。
执笏始于宇文周保定四年。紫绯绿袍始于隋大业六年。
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李为鲤也。武后天授元年。改佩龟。以玄武为龟也。
汉党锢以节义。群而不党之君子也。唐朋党以权利。比而不周之小人也。汉之君子受党之名。故其俗清。唐之小人行党之实。故其俗弊。
吕氏童蒙训云前辈有编类国朝名臣行状墓志。取其行事之善者。别录出之以自警戒。亦乐取诸人以为善之义。籍溪胡先生教诸生。于功课馀暇。以片纸书古人懿行。或诗文铭赞之有补于人者。粘置壁间。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6H 页
俾往来诵之。咸令精熟。此二事可以为法。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蹠见饴曰可以黏牡。见物同而用之异。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法真历年不窥园。赵昱历年潜思。不窥园门。桓荣十五年不窥家园。何休不窥园者十七年。
汉丞相再入二人。周勃,孔光。御史大夫再入三人。孔光,何武,王崇。后汉太尉再入二人。刘矩,马碑。三入一人胡广。司徒再入二人。鲁恭,胡广。司空三入一人牟融。唐宰相再入五十七人。长孙无忌至裴枢。三入十二人。武承嗣至郑畋。四入三人。韦巨源,姚元之,韦安石。五入三人。萧瑀,裴度,崔胤。
旧史德宗纪。贞元六年。岐州无忧王寺。有佛指骨寸馀。先是取来禁中供养。二月乙亥。诏送还本寺。此迎佛骨之始也。韩愈传云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贞元,元和,咸通。迎佛骨者三。
常衮与礼官议礼。为君斩衰三年。汉文帝权制三十六日。宋太宗遗诏。亦三十六日。群臣不忍既葬而除。略尽四月。高宗如汉故事。玄宗以来。始变天子丧为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蹠见饴曰可以黏牡。见物同而用之异。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法真历年不窥园。赵昱历年潜思。不窥园门。桓荣十五年不窥家园。何休不窥园者十七年。
汉丞相再入二人。周勃,孔光。御史大夫再入三人。孔光,何武,王崇。后汉太尉再入二人。刘矩,马碑。三入一人胡广。司徒再入二人。鲁恭,胡广。司空三入一人牟融。唐宰相再入五十七人。长孙无忌至裴枢。三入十二人。武承嗣至郑畋。四入三人。韦巨源,姚元之,韦安石。五入三人。萧瑀,裴度,崔胤。
旧史德宗纪。贞元六年。岐州无忧王寺。有佛指骨寸馀。先是取来禁中供养。二月乙亥。诏送还本寺。此迎佛骨之始也。韩愈传云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贞元,元和,咸通。迎佛骨者三。
常衮与礼官议礼。为君斩衰三年。汉文帝权制三十六日。宋太宗遗诏。亦三十六日。群臣不忍既葬而除。略尽四月。高宗如汉故事。玄宗以来。始变天子丧为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6L 页
二十七日。(世多以短丧议汉文。而不知二十七日之制自玄宗始也。)
止斋谓宋朝名节自范文正公。议论文章自欧阳子。道学自周子。三君子皆萃于东南。殆有天意。
陈仓石鼓文已讹。按陈仓在唐为凤翔宝鸡县。石鼓在天兴县南。乃雍县也。魏太武自东平趣邹山。见始皇石刻。使人排而仆之。峄山之碑野火焚。盖此时。
罗昭谏咏松曰。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其志亦可悲矣。唐六臣彼何人哉。昭谏说钱镠举兵讨梁。见通鉴。其忠义可见。视奴事朱温之杜荀鹤。犹粪土也。
朱新仲咏颜鲁公云。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州唯一人。又咏昭君云。当时夫死若求归。凛然义动单于府。不知出此肯随俗。颜色如花心粪土。
郑亚会昌一品集叙云周勃,霍光。虽有勋伐而不知儒术。枚皋严忌。善为文章而不至岩廊。欧阳公曰。刘柳无称于事业。姚宋不见于文章。其言简而明。非唐人所及也。
荆公为外祖母墓表云女妇居不识厅屏。笑言不闻邻里。是职然也。唐岐阳公主不识刺史厅屏。见杜牧之文。薛巽妻崔氏言笑不闻于邻。见柳子厚文。荆公
止斋谓宋朝名节自范文正公。议论文章自欧阳子。道学自周子。三君子皆萃于东南。殆有天意。
陈仓石鼓文已讹。按陈仓在唐为凤翔宝鸡县。石鼓在天兴县南。乃雍县也。魏太武自东平趣邹山。见始皇石刻。使人排而仆之。峄山之碑野火焚。盖此时。
罗昭谏咏松曰。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其志亦可悲矣。唐六臣彼何人哉。昭谏说钱镠举兵讨梁。见通鉴。其忠义可见。视奴事朱温之杜荀鹤。犹粪土也。
朱新仲咏颜鲁公云。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州唯一人。又咏昭君云。当时夫死若求归。凛然义动单于府。不知出此肯随俗。颜色如花心粪土。
郑亚会昌一品集叙云周勃,霍光。虽有勋伐而不知儒术。枚皋严忌。善为文章而不至岩廊。欧阳公曰。刘柳无称于事业。姚宋不见于文章。其言简而明。非唐人所及也。
荆公为外祖母墓表云女妇居不识厅屏。笑言不闻邻里。是职然也。唐岐阳公主不识刺史厅屏。见杜牧之文。薛巽妻崔氏言笑不闻于邻。见柳子厚文。荆公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7H 页
为文。字字不苟如此。读者不知其用事。
东都之季。清议扶之而有馀。强秦之末。壮士守之而不足。(前辈作风俗万世之基。末韵。)亶聪明而有作。无作聪明。由仁义以安行。非行仁义。(舜由仁义行。)
王涣之曰。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官常以不遇处之。无事矣。此言近于达者也。
庙堂二字。见汉徐乐传。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注云人君为政举事。必告宗庙。议于明堂。
道家云真人之心。若珠在渊。众人之心。若瓢在水。真文忠云此心当如明镜止水。不可如枯木死灰。
方正学孝孺曰。古之仕者及物。今之仕者适己。及物而仕乐也。适己而弃民耻也。与其贵而耻。孰若贱而乐。故君子难仕。
吴康斋与弼。雨中被蓑笠负耒耟。与诸生并耕。谈乾坤艮离坎震兑巽于所耕之耒耟。可见先生乐道安贫。旷然自足。真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下视尘世。曾不足过而览焉。食后坐东窗。四体舒泰。神气清朗。读书愈有进益。心平气和。与物皆春。尝读孟子。湛然虚明。绿阴清昼。薰风徐来。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
东都之季。清议扶之而有馀。强秦之末。壮士守之而不足。(前辈作风俗万世之基。末韵。)亶聪明而有作。无作聪明。由仁义以安行。非行仁义。(舜由仁义行。)
王涣之曰。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官常以不遇处之。无事矣。此言近于达者也。
庙堂二字。见汉徐乐传。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注云人君为政举事。必告宗庙。议于明堂。
道家云真人之心。若珠在渊。众人之心。若瓢在水。真文忠云此心当如明镜止水。不可如枯木死灰。
方正学孝孺曰。古之仕者及物。今之仕者适己。及物而仕乐也。适己而弃民耻也。与其贵而耻。孰若贱而乐。故君子难仕。
吴康斋与弼。雨中被蓑笠负耒耟。与诸生并耕。谈乾坤艮离坎震兑巽于所耕之耒耟。可见先生乐道安贫。旷然自足。真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下视尘世。曾不足过而览焉。食后坐东窗。四体舒泰。神气清朗。读书愈有进益。心平气和。与物皆春。尝读孟子。湛然虚明。绿阴清昼。薰风徐来。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7L 页
斯可验。
胡敬斋居仁曰。释氏见道。只如汉武帝见李夫人。非真见也。只想像这道理。故劳而无功。儒者便即事物上穷究。
魏庄渠校曰。大丈夫冻死则冻死。饿死则饿死。方能堂堂立天地间。若开口告人贫。要人怜我。以小惠呴沫我。得无为贱丈夫乎。
夏东岩尚朴曰。仁是心之德。如桃仁杏仁一般。
张东所诩柳塘记曰。沿塘植柳偃仰披拂于朝烟暮雨之间。千态万状。可数十本。塘之水微波巨浪。随风力强弱而变化。可数十丈。莺燕之歌吟。鱼虾之潜跃。云霞之出没。不可具状。境与心凝。块然莫知其乐之所以。后诵昔人柳塘春水。漫及杨柳风来面上吹之句。则心与句得。茫然不知妙之所寓。理与心会。精与神融。不必诗之出口。所谓至乐与至妙者。皆不暇外求而得矣。
薛敬轩瑄曰。理如日光。气如飞鸟。理乘气机而动。如日光载鸟背而飞。鸟飞而日光虽不离其背。实未尝与之俱往而有间断之处。亦犹气动而理虽未尝与之暂离。实未尝与之俱尽而有灭息之时。气有聚散。
胡敬斋居仁曰。释氏见道。只如汉武帝见李夫人。非真见也。只想像这道理。故劳而无功。儒者便即事物上穷究。
魏庄渠校曰。大丈夫冻死则冻死。饿死则饿死。方能堂堂立天地间。若开口告人贫。要人怜我。以小惠呴沫我。得无为贱丈夫乎。
夏东岩尚朴曰。仁是心之德。如桃仁杏仁一般。
张东所诩柳塘记曰。沿塘植柳偃仰披拂于朝烟暮雨之间。千态万状。可数十本。塘之水微波巨浪。随风力强弱而变化。可数十丈。莺燕之歌吟。鱼虾之潜跃。云霞之出没。不可具状。境与心凝。块然莫知其乐之所以。后诵昔人柳塘春水。漫及杨柳风来面上吹之句。则心与句得。茫然不知妙之所寓。理与心会。精与神融。不必诗之出口。所谓至乐与至妙者。皆不暇外求而得矣。
薛敬轩瑄曰。理如日光。气如飞鸟。理乘气机而动。如日光载鸟背而飞。鸟飞而日光虽不离其背。实未尝与之俱往而有间断之处。亦犹气动而理虽未尝与之暂离。实未尝与之俱尽而有灭息之时。气有聚散。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8H 页
理无聚散。于此可见。
王凝斋鸿儒云罍尊阳也在阼。牺尊阴也在西。堂上以阳为主也。县鼓阳也在西。应鼓阴也在东。堂下以阴为主也。
吕泾野楠语录曰。长江之上。大海之滨。风波之险。可畏也。至于风恬浪息。渔人出没其间。鸥鹭飞鸣其中。若相狎而玩者何也。水忘机也。渔人鸥鹭亦忘机也。若乃吾人之宅心。宜若平且易焉已矣。反有不可测者。则其为风波之险莫大焉。此庄生所谓险于山川者也。是故机心忘而后。可以进德矣。
王阳明守仁语录曰。吾辈通患。正如池面浮萍。随开随蔽。未论江海。但在活水浮萍。即不能蔽何者。活水有其源。池水无其源。有其源者由己。无其源者从物。故凡不息者有其源。作辍者皆无源故耳。
程松溪文德论学书曰。天下事过则有害。雨泽非不善也。过多则涝。其为害也与旱同。今有意为善。而任心自是者。皆雨之涝也。
徐鲁源用检曰。与友人坐夜分。群动既息。天籁自鸣。鸣非外也。听非内也。天人一也。一此不已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此。其庶几乎。
王凝斋鸿儒云罍尊阳也在阼。牺尊阴也在西。堂上以阳为主也。县鼓阳也在西。应鼓阴也在东。堂下以阴为主也。
吕泾野楠语录曰。长江之上。大海之滨。风波之险。可畏也。至于风恬浪息。渔人出没其间。鸥鹭飞鸣其中。若相狎而玩者何也。水忘机也。渔人鸥鹭亦忘机也。若乃吾人之宅心。宜若平且易焉已矣。反有不可测者。则其为风波之险莫大焉。此庄生所谓险于山川者也。是故机心忘而后。可以进德矣。
王阳明守仁语录曰。吾辈通患。正如池面浮萍。随开随蔽。未论江海。但在活水浮萍。即不能蔽何者。活水有其源。池水无其源。有其源者由己。无其源者从物。故凡不息者有其源。作辍者皆无源故耳。
程松溪文德论学书曰。天下事过则有害。雨泽非不善也。过多则涝。其为害也与旱同。今有意为善。而任心自是者。皆雨之涝也。
徐鲁源用检曰。与友人坐夜分。群动既息。天籁自鸣。鸣非外也。听非内也。天人一也。一此不已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此。其庶几乎。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8L 页
聂双江豹论学书曰。寂然不动。中涵太虚。先天也。千变万化。皆由此出。可以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故曰天不违。触之而动。感而后应。后天也。何思何虑。遂通而顺应之。故曰奉天时。言人力一毫不与也。
刘三五阳洞语曰。水之激。失水之真矣。情之激。失情之真矣。君子之情不激也。故不激其言。
徐存斋阶论学书曰。人未饮酒时。事事清楚。到醉后事事昏忘。及酒醒后。照旧清楚。乃知昏忘是酒清楚是心之本然。人苟不以利欲迷其本心。则于事断无昏忘之患。克己二字。此醒酒方也。
蔡虚斋清论文曰。不为世态酣濡。不受古人绳束。卷舒出没。如朝霏暮云。始笔下有自然风味。盖其在万山中。玩心高明。是以其言论。概以六经为吾心注脚。每有引而不发之意。轩然霄汉之上。俯视万有。无一足婴其怀者。其省身法云风光月霁其心胸。海阔天高其器宇。凤獜趾其威仪。玉振金声。
顾泾阳宪成曰。无声无臭。吾儒之所谓空也。无善无恶。二氏之所谓空也。名似而实远矣。是故讳言空者。以似废真。混言空者。以似乱真。
高景逸攀龙曰。政事本于人才。舍人才而言政者必
刘三五阳洞语曰。水之激。失水之真矣。情之激。失情之真矣。君子之情不激也。故不激其言。
徐存斋阶论学书曰。人未饮酒时。事事清楚。到醉后事事昏忘。及酒醒后。照旧清楚。乃知昏忘是酒清楚是心之本然。人苟不以利欲迷其本心。则于事断无昏忘之患。克己二字。此醒酒方也。
蔡虚斋清论文曰。不为世态酣濡。不受古人绳束。卷舒出没。如朝霏暮云。始笔下有自然风味。盖其在万山中。玩心高明。是以其言论。概以六经为吾心注脚。每有引而不发之意。轩然霄汉之上。俯视万有。无一足婴其怀者。其省身法云风光月霁其心胸。海阔天高其器宇。凤獜趾其威仪。玉振金声。
顾泾阳宪成曰。无声无臭。吾儒之所谓空也。无善无恶。二氏之所谓空也。名似而实远矣。是故讳言空者。以似废真。混言空者。以似乱真。
高景逸攀龙曰。政事本于人才。舍人才而言政者必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9H 页
无政。财用本于政事。舍政事而言财者必无财。
吕心吾坤别录曰。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盘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男儿八景也。
李退溪饮酒之际。不得闻言语匙著之声。诸生进前受学。和气薰然。诲谕谆谆。从头至尾。洞然无疑晦。
李栗谷曰。非夜眠及疾病。不可偃卧跛欹。昼有睡思。当唤醒此心。十分猛省。眼皮重起。而周步使惺惺。
成牛溪曰。学先收拾身心。保惜精神。专一凝志。使志气常清而义理昭著。此孔孟以来第一门。
退溪自少时书字必楷正。虽传钞科文杂书。鲜有胡写。尝与其孙安道书曰。凡事当谨慎。今见汝寄金而精书。大字乱草。慎勿为粗狂之态。
退溪语及八阵图曰。此亦格致一端。读书之暇。可以宄观。
静庵曰。学者先务。莫切于义利之辨。私欲之萌。皆出于利。从念头拔去根本然后。可安于学矣。尝闻许相稠对案兀坐。夜半偷儿入室。公不寐冥然。若泥塑人。盗去。家人觉之恨焉。公曰。贼之有甚于此者。来战于
吕心吾坤别录曰。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盘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男儿八景也。
李退溪饮酒之际。不得闻言语匙著之声。诸生进前受学。和气薰然。诲谕谆谆。从头至尾。洞然无疑晦。
李栗谷曰。非夜眠及疾病。不可偃卧跛欹。昼有睡思。当唤醒此心。十分猛省。眼皮重起。而周步使惺惺。
成牛溪曰。学先收拾身心。保惜精神。专一凝志。使志气常清而义理昭著。此孔孟以来第一门。
退溪自少时书字必楷正。虽传钞科文杂书。鲜有胡写。尝与其孙安道书曰。凡事当谨慎。今见汝寄金而精书。大字乱草。慎勿为粗狂之态。
退溪语及八阵图曰。此亦格致一端。读书之暇。可以宄观。
静庵曰。学者先务。莫切于义利之辨。私欲之萌。皆出于利。从念头拔去根本然后。可安于学矣。尝闻许相稠对案兀坐。夜半偷儿入室。公不寐冥然。若泥塑人。盗去。家人觉之恨焉。公曰。贼之有甚于此者。来战于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49L 页
心。何暇警止外贼乎。先辈克己如此。
古人省文之法。非但从简。省一字而文反有力则省之。或曰古人语多急。不尔也。古人语质。故有似声急耳。诗不显亦世。又亦不夷怿。书虽悔可追。又我生不有命在天。孟子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并省一岂字。
坦斋朴公尝论古文之法曰。近日文体大变。藻绘雕琢。顿无纯正之格。非但文力不及。主于妆拙。险词僻语。怪字异句。刻意搜集。使人开口不得。古文章法。何尝如是也。且气状不好处。一切避之。全以颂祷之辞。荟萃成篇。安有波澜之可观乎。老泉,柳州文近左氏。文从字顺则一也。战国策,国语诸子文。或苍健或奇伟。当时必曰时体。而马汉史最得文路之正。上下千载。无处不当也。公之此言。深有得于文法。余于亲炙时所承聆者也。
正庙朝命曹允亨,黄云祖。书进獜经如纲目例。梓本行于世。余见成青城集。曰正庙丁巳。臣纬,臣钟永。俱以布衣。与臣大中。猥叨春秋援纲目例。大书经文。小书左氏传文之命。阅月编摩。士林荣之。此三本未见付梓。
古者疏本。只言其事。因而成章矣。皇明以来。王锡爵,
古人省文之法。非但从简。省一字而文反有力则省之。或曰古人语多急。不尔也。古人语质。故有似声急耳。诗不显亦世。又亦不夷怿。书虽悔可追。又我生不有命在天。孟子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并省一岂字。
坦斋朴公尝论古文之法曰。近日文体大变。藻绘雕琢。顿无纯正之格。非但文力不及。主于妆拙。险词僻语。怪字异句。刻意搜集。使人开口不得。古文章法。何尝如是也。且气状不好处。一切避之。全以颂祷之辞。荟萃成篇。安有波澜之可观乎。老泉,柳州文近左氏。文从字顺则一也。战国策,国语诸子文。或苍健或奇伟。当时必曰时体。而马汉史最得文路之正。上下千载。无处不当也。公之此言。深有得于文法。余于亲炙时所承聆者也。
正庙朝命曹允亨,黄云祖。书进獜经如纲目例。梓本行于世。余见成青城集。曰正庙丁巳。臣纬,臣钟永。俱以布衣。与臣大中。猥叨春秋援纲目例。大书经文。小书左氏传文之命。阅月编摩。士林荣之。此三本未见付梓。
古者疏本。只言其事。因而成章矣。皇明以来。王锡爵,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0H 页
叶向高诸人。最称精笃。后风习渐变。举以蔓衍之词。专事饰让。其告君之辞。不当如是也。我东则疏槩之规。亦失古意。昔则数行为之。不见原本而知为某事。挽近大槩过为草率。未知以何事治其疏。惟大臣劄槩。自前简要也。至于苫块之疏。古则堂上官亦为之。正庙以无防限。定以二品。近日遵行也。
唐制。臣下奏事。非表非状。谓之榜子。亦称录子。今谓之劄子。我国疏劄。即古之表状也。草记古之榜子,录子也。皇明有揭。清国有奏记。而一名摺子也。
唐韦陟作花押。谓之五云朵。或称押缝。或称押尾。
欧阳子曰。司马之法。本之礼让。后世莫行焉。惟孙武之书。法术大详。考今之列。非特四种。所谓四种。即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析而为四。由是兵家之文。既载列矣。是乃庐陵习兵之论也。以余所见。武经七书尚矣。古有百将传。每篇记各人战胜之策与事。而略具断语也。宣庙朝命李公时发较正之。令训局锓于梓。此书最为兵家妙谛。而惜其所传无多。至于坐作进退屯兵行阵之法。戚氏纪效书。起于御倭略而为兵学指南。宪庙最为精通。有非诸将所可及。此天纵之圣也。
唐制。臣下奏事。非表非状。谓之榜子。亦称录子。今谓之劄子。我国疏劄。即古之表状也。草记古之榜子,录子也。皇明有揭。清国有奏记。而一名摺子也。
唐韦陟作花押。谓之五云朵。或称押缝。或称押尾。
欧阳子曰。司马之法。本之礼让。后世莫行焉。惟孙武之书。法术大详。考今之列。非特四种。所谓四种。即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析而为四。由是兵家之文。既载列矣。是乃庐陵习兵之论也。以余所见。武经七书尚矣。古有百将传。每篇记各人战胜之策与事。而略具断语也。宣庙朝命李公时发较正之。令训局锓于梓。此书最为兵家妙谛。而惜其所传无多。至于坐作进退屯兵行阵之法。戚氏纪效书。起于御倭略而为兵学指南。宪庙最为精通。有非诸将所可及。此天纵之圣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0L 页
六韬文武龙豹虎犬。三略上中下。宋元礼中。合孙子十三篇,吴子六篇,尉缭子二十四篇,司马兵法,李卫公问对。名为武经七书。
世祖朝。梁诚之奏言。高丽肃宗始藏经籍。其所印图书之文二。其一曰高丽国十四叶御藏书。其一曰高丽国御藏书。至今三百六十三年。印文如昨。今内藏万卷书。多其时所藏。乞令今藏书后面图书。称朝鲜国第六代癸未岁御藏书。以真字书之。前面图书。称朝鲜国御藏书。以篆字书之。按高丽屡经兵乱。能存近万卷书。我世祖以后开刊之书。亦复不小。而见存者小。此何故焉。蓄书之家小。毁书之人多故也。宜自朝家设禁。无敢以册纸为闲杂之用可也。
我国文献。非不具备。而举经灰烬。馀存无多。然惟政院日记。自天启以后至于今者。合为三千六百卷。而中间篇次。亦多经烬。故抄出各司誊录以充之。是乃英庙朝事也。此外有药院日记三百馀卷。自仁祖朝以下悉具之。至于备局誊录。年前经火后。更不继修。无可观者。太常有前后谥状屡百度。又誊书册子为四五十卷。而尚今不至间断。是亦一代文献之不可泐者也。
世祖朝。梁诚之奏言。高丽肃宗始藏经籍。其所印图书之文二。其一曰高丽国十四叶御藏书。其一曰高丽国御藏书。至今三百六十三年。印文如昨。今内藏万卷书。多其时所藏。乞令今藏书后面图书。称朝鲜国第六代癸未岁御藏书。以真字书之。前面图书。称朝鲜国御藏书。以篆字书之。按高丽屡经兵乱。能存近万卷书。我世祖以后开刊之书。亦复不小。而见存者小。此何故焉。蓄书之家小。毁书之人多故也。宜自朝家设禁。无敢以册纸为闲杂之用可也。
我国文献。非不具备。而举经灰烬。馀存无多。然惟政院日记。自天启以后至于今者。合为三千六百卷。而中间篇次。亦多经烬。故抄出各司誊录以充之。是乃英庙朝事也。此外有药院日记三百馀卷。自仁祖朝以下悉具之。至于备局誊录。年前经火后。更不继修。无可观者。太常有前后谥状屡百度。又誊书册子为四五十卷。而尚今不至间断。是亦一代文献之不可泐者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1H 页
聚奎楼上。分贮经史子集。总合经部一百十二种。史部一百六十六种。子部二百四种。集部三百二十四种。楼下奉御制御笔一百二十帙。璿牒璿谱七十六帙。御定诸书一百三十八帙。及经部一百三种,史部二百八十六种,子部一百五十六种,集部五百四十七种。宙合楼贮七书十四种。隆文楼所贮群书三百五十一种。隆武楼七百六十七种。东二楼奉御制御笔一百九十三帙。璿牒璿谱五十二帙。御定诸书八十七帙。及唐板经部十五种,史部四十四种,子部三十五种,集部五十七种。常板经部四十一种,史部一百十四种,子部六十六种,集部一百五十二种。其中最多卷者。图书集成一帙。为五千二十二卷也。
康熙皇帝命善书朝绅。分写九经。镂板传为鸿宝。赵心庵使名译李尚迪购来。李译广搜市肆及朝士家无有。临归。一人愿卖券不帙。而呼价七百银。李译以不能携告。心庵嗟叹之曰。七百银常有。而此书不常有。文人之爱书如此。余于年前。得九经一帙。宣纸漆板。装潢极鲜。必是中州古家物也。
西堂李公制人墓文屡百度。经山公尝曰。其祀孙玄五为原判也。我为道伯。取见其文。乃布帛菽粟之文。
康熙皇帝命善书朝绅。分写九经。镂板传为鸿宝。赵心庵使名译李尚迪购来。李译广搜市肆及朝士家无有。临归。一人愿卖券不帙。而呼价七百银。李译以不能携告。心庵嗟叹之曰。七百银常有。而此书不常有。文人之爱书如此。余于年前。得九经一帙。宣纸漆板。装潢极鲜。必是中州古家物也。
西堂李公制人墓文屡百度。经山公尝曰。其祀孙玄五为原判也。我为道伯。取见其文。乃布帛菽粟之文。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1L 页
而便不新新。束之高阁。及为文任。做人墓道。复为卷舒。则凡用笔处。加一分不得。减一分不得。始知其文章之高一等也。余暮景。尤觉公言之得其蔗境也。
墓道之文。过诩则曰诬也。其重如此。经山郑公凡于文字之役。善于虚受。立改病处。荷居李公成一墓文。请改不许。其规模虽殊。立论处。郑公亦不许。重其诬而相爱之深也。李公其太。郑公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当。
养砚老人。辛卯夏昼寝。梦游仙扃得句云。绿阴如水莺声滑。芳草和烟燕影消。觉来足成一诗。书赠余。尚在箧中。其诗曰。人生何处不无聊。最是难凭梦境遥。仙子过头青玉杖。拉余携手画栏桥。绿阴如水莺声滑。芳草和烟燕影消。短句分明犹在记。香初茶半雨潇潇。
李奎报白云小说。崔致远入唐登第。有破荒之功。故东方学者皆以为宗。其诗有昆崙东走五山碧。星宿北流一水黄之句。同年顾云曰。此句即一舆地志。学士朴仁范,参政朴寅亮。亦以诗鸣海内。东方文献之通中国。自三子始为。朴参政诗曰。门前客棹洪波急。竹下僧棋白日閒。颇佳。
墓道之文。过诩则曰诬也。其重如此。经山郑公凡于文字之役。善于虚受。立改病处。荷居李公成一墓文。请改不许。其规模虽殊。立论处。郑公亦不许。重其诬而相爱之深也。李公其太。郑公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当。
养砚老人。辛卯夏昼寝。梦游仙扃得句云。绿阴如水莺声滑。芳草和烟燕影消。觉来足成一诗。书赠余。尚在箧中。其诗曰。人生何处不无聊。最是难凭梦境遥。仙子过头青玉杖。拉余携手画栏桥。绿阴如水莺声滑。芳草和烟燕影消。短句分明犹在记。香初茶半雨潇潇。
李奎报白云小说。崔致远入唐登第。有破荒之功。故东方学者皆以为宗。其诗有昆崙东走五山碧。星宿北流一水黄之句。同年顾云曰。此句即一舆地志。学士朴仁范,参政朴寅亮。亦以诗鸣海内。东方文献之通中国。自三子始为。朴参政诗曰。门前客棹洪波急。竹下僧棋白日閒。颇佳。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2H 页
李益斋为忠宣器重。从王居上国最久。故得与元四学士游处。视易听新。磨砺变化。固已极其正大高明之学。而又奉使川蜀。从王吴会往返万馀里。闳博绝特之观。包括无馀。疏荡其奇气。敛而东归。问学之士。仰之如泰山。去其靡陋。稍返尔雅。皆先生之化也。
郑圃隐先生。非徒理学节义冠一世。文章亦豪放奇隽。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即先生一脔也。
一二言诗。孔颖达曰。诗以申志。一字则言蹇而意不会。故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即祈父,肇礼之类也。三言金玉诗话。谓起于高贵乡公。然汉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四言起于舜典喜起之歌。五言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始。十九首或称枚乘所作。六言任昉云始于谷永。然刘协云六言七言杂出诗骚。又汉孔融所著诗颂碑文,六言策文表檄。其曰六言者。盖即六言诗也。七言金玉诗话云起于柏梁。八言汉书东方朔传。有八言七言上下篇。九言挚虞以洞酌篇为九言。而怀麓堂诗话。又谓起于高贵乡公。十言十一言。李白杜甫诗皆有之。五七律排。虽创于初唐沈,宋诸人。然六朝已开其端。五言绝句。唐初变六朝子夜体也。七言绝句。中唐渐
郑圃隐先生。非徒理学节义冠一世。文章亦豪放奇隽。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即先生一脔也。
一二言诗。孔颖达曰。诗以申志。一字则言蹇而意不会。故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即祈父,肇礼之类也。三言金玉诗话。谓起于高贵乡公。然汉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四言起于舜典喜起之歌。五言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始。十九首或称枚乘所作。六言任昉云始于谷永。然刘协云六言七言杂出诗骚。又汉孔融所著诗颂碑文,六言策文表檄。其曰六言者。盖即六言诗也。七言金玉诗话云起于柏梁。八言汉书东方朔传。有八言七言上下篇。九言挚虞以洞酌篇为九言。而怀麓堂诗话。又谓起于高贵乡公。十言十一言。李白杜甫诗皆有之。五七律排。虽创于初唐沈,宋诸人。然六朝已开其端。五言绝句。唐初变六朝子夜体也。七言绝句。中唐渐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2L 页
甚。然梁简文夜望单雁一首。已是七绝云。三五七言。起于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日此时难为情。此其滥觞也。长短诗。如山有榛,隰有苓一章。真绝调也。至汉而益多。如安世房中歌之类。六句律诗。李白送羽林陶将军。有六句律。便成一首。拗体七律。杜少陵集最多。如郑县亭子涧之滨。独立缥缈之飞楼之类。律诗不属对。唐人律诗。有第三四句有不属对者。如李白牛渚西江夜。崔灏黄鹤楼诗之类。律诗兼用两韵。如东坡题南康寺重湖轩诗曰。八月渡重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岷峨千万里。投老得归无之类。回文诗。世皆以为始于苏蕙。然刘协谓道原为始。道原不知何时人。叠字诗。如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等句。连用六叠。此为创体。联句自退之斩新开辟。禁体始于欧阳公。东国但制其体而不识其源者多。故博考录之。
集之名。起于东汉。然古所谓集。乃后人聚前人所作而名之。非作者之自称为集。盖集与辑同。今人之自成其集非也。所以先辈聚其所作。变其编名。或称未定稿。良以是也。
集之名。起于东汉。然古所谓集。乃后人聚前人所作而名之。非作者之自称为集。盖集与辑同。今人之自成其集非也。所以先辈聚其所作。变其编名。或称未定稿。良以是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3H 页
昔韩洌上镇书辑东史。东迹之见于中州史者。钞出者也。卷二十。乃外史也。徐枫石授余一帙。甚珍玩。后见警修堂集。此书竟入于中国。是海东绎史也。
拾纸得斗室诗跋语。曰先蒙宠寄瑰章。感情思之缱绻。叹音调之铿锵。辄强缶和。切希斤正。诗云千丈閒愁一寸诗。今人心事古人知。林亭独卧闻蕉夜。郡阁高吟写竹时。我道妙存无限意。君看能作几何悲。拟从酒茗消馀日。亦厌徵䲭复乞牺。斗室。
归鹿相公赠老妓诗曰。功名文武前身事。歌舞繁华一梦间。大笑相看头似雪。空山斜日水流閒。恰似浔阳江上琵琶诗。门前泠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吾辈事亦如是。
景蕙女史。善琴棋工诗话。即故权西渔尚书常慎宠姬也。自哭西渔。流落人间。复为一武弁所收。然非其志也。近有人诵传其诗数篇。皆自悼之作。而壶间贮月心俱白。席上停云眼欲青一句最佳。余少时游听流堂。权宅壁上。题景蕙咏燕子诗。寒便辞人暖便归。笑他燕子计全非。绿阴如此不留宿。却傍人家门户飞。此后屡易其门。果诗出于性情也。景蕙本良家女。其父教之以艺。其画余得两帧。用笔设彩。非东人手
拾纸得斗室诗跋语。曰先蒙宠寄瑰章。感情思之缱绻。叹音调之铿锵。辄强缶和。切希斤正。诗云千丈閒愁一寸诗。今人心事古人知。林亭独卧闻蕉夜。郡阁高吟写竹时。我道妙存无限意。君看能作几何悲。拟从酒茗消馀日。亦厌徵䲭复乞牺。斗室。
归鹿相公赠老妓诗曰。功名文武前身事。歌舞繁华一梦间。大笑相看头似雪。空山斜日水流閒。恰似浔阳江上琵琶诗。门前泠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吾辈事亦如是。
景蕙女史。善琴棋工诗话。即故权西渔尚书常慎宠姬也。自哭西渔。流落人间。复为一武弁所收。然非其志也。近有人诵传其诗数篇。皆自悼之作。而壶间贮月心俱白。席上停云眼欲青一句最佳。余少时游听流堂。权宅壁上。题景蕙咏燕子诗。寒便辞人暖便归。笑他燕子计全非。绿阴如此不留宿。却傍人家门户飞。此后屡易其门。果诗出于性情也。景蕙本良家女。其父教之以艺。其画余得两帧。用笔设彩。非东人手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3L 页
法也。
湾商金钦之奴。能传李陶庵竹枝词全本。江南举人姓康者。赞叹词理之工。伤奴之不遇。遂出秘藏董文敏山水以偿之。竹枝词之诵传天下可知也。原图倩姜彝五斫拂钩染之。
刘礼部尚诗曰。虚空无处所。髣髴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放翁取诗境字名其室。竹坡诗话。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东坡作两偈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相无更涉。其二云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始知诗境非力所可致。在于澹漠虚室处耳。三十年前。见诗境图。但一儒一释相对像而已。
余读沈亚之屈原外传。喜其逸事之幽怪也。辞致之冷韵也。寄托之哀艳也。依其叙次。追而韵之。若其女媭捣衣石。非原之事也。
隋郑译拜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为制。戏曰笔乾。答曰出典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文。何以润笔。此润笔二字所由昉也。历代盛行此事。东国牧隐李公制文得厚资。建一僧庵于龙门山巅。为愿堂。名曰润笔
湾商金钦之奴。能传李陶庵竹枝词全本。江南举人姓康者。赞叹词理之工。伤奴之不遇。遂出秘藏董文敏山水以偿之。竹枝词之诵传天下可知也。原图倩姜彝五斫拂钩染之。
刘礼部尚诗曰。虚空无处所。髣髴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放翁取诗境字名其室。竹坡诗话。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东坡作两偈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相无更涉。其二云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始知诗境非力所可致。在于澹漠虚室处耳。三十年前。见诗境图。但一儒一释相对像而已。
余读沈亚之屈原外传。喜其逸事之幽怪也。辞致之冷韵也。寄托之哀艳也。依其叙次。追而韵之。若其女媭捣衣石。非原之事也。
隋郑译拜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为制。戏曰笔乾。答曰出典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文。何以润笔。此润笔二字所由昉也。历代盛行此事。东国牧隐李公制文得厚资。建一僧庵于龙门山巅。为愿堂。名曰润笔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4H 页
庵。余往年作弥智之行。见庵子尚存。
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骑省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叶志诜见余隶曰。一笔挥洒。无半点涂鸦者。此固胜人处。
秋史在禁直。自蒲节覆校复初斋集。至荷花生日毕。只选七律百首。紫霞各体俱选。屡易乃止。二本行于世。
西堂李公储书甚多。至十二间。比李氏万卷楼倍之。公没后。一夜间火。只烧书楼而已。平明乃觉。其造化固难测。而人谓佛经积置于三间。所以此为魔祟云。此等书之多藏。可以为戒。公所得书。皆从礼币中出也。
书帙每以十馀卷。付木板于四隅。紧紧纽结。投之水中。年久不濡。牛溪先生宅书籍。以是免乱于壬丙之间。往往见首尾水痕者古迹也。
元陵挽辞。闾阎遗子女。城阙若平生。李参奉代人作也。传为名句。余见东溟集。咏张玉城旧宅诗云。英雄已尘土。门馆若平生。两诗无优劣。不可曰青出于蓝耳。
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骑省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叶志诜见余隶曰。一笔挥洒。无半点涂鸦者。此固胜人处。
秋史在禁直。自蒲节覆校复初斋集。至荷花生日毕。只选七律百首。紫霞各体俱选。屡易乃止。二本行于世。
西堂李公储书甚多。至十二间。比李氏万卷楼倍之。公没后。一夜间火。只烧书楼而已。平明乃觉。其造化固难测。而人谓佛经积置于三间。所以此为魔祟云。此等书之多藏。可以为戒。公所得书。皆从礼币中出也。
书帙每以十馀卷。付木板于四隅。紧紧纽结。投之水中。年久不濡。牛溪先生宅书籍。以是免乱于壬丙之间。往往见首尾水痕者古迹也。
元陵挽辞。闾阎遗子女。城阙若平生。李参奉代人作也。传为名句。余见东溟集。咏张玉城旧宅诗云。英雄已尘土。门馆若平生。两诗无优劣。不可曰青出于蓝耳。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4L 页
包鸣甫云淳化帖苍颉字。尚带卦体。此言得字之本。然书法皆源于五行。五行皆演于八卦。何莫非卦体。而特以生画。如八卦之始画也。
书断云秦下邽人程邈字元岑。为县吏。以罪下云阳狱。精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得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时以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务趋便捷。故曰隶书。是以古来皆以隶书为邈所作。然封氏闻见记。谓郦道元注水经云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隐起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故篆。馀同今书。则知隶书非始于秦也。封氏又谓此书在春秋之前已有之。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省易。有便于时。故修改而献。非创造也。然则隶书非起于邈矣。又按许氏说文。有序云秦李斯省改史籀大篆。作小篆。又有隶书以趋约易云云。似隶书亦李斯所作。其下文又谓新莽改定六书。一古文。二奇字。其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使下邽人程邈所作也。四佐书。即秦隶书云云。是许氏于隶书。不言程邈所作。而反以小篆为邈作。书体之变。自古不一。东国尤无考据之学。以程邈知之。惟尹五耘详辨之。
书断云秦下邽人程邈字元岑。为县吏。以罪下云阳狱。精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得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时以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务趋便捷。故曰隶书。是以古来皆以隶书为邈所作。然封氏闻见记。谓郦道元注水经云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隐起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故篆。馀同今书。则知隶书非始于秦也。封氏又谓此书在春秋之前已有之。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省易。有便于时。故修改而献。非创造也。然则隶书非起于邈矣。又按许氏说文。有序云秦李斯省改史籀大篆。作小篆。又有隶书以趋约易云云。似隶书亦李斯所作。其下文又谓新莽改定六书。一古文。二奇字。其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使下邽人程邈所作也。四佐书。即秦隶书云云。是许氏于隶书。不言程邈所作。而反以小篆为邈作。书体之变。自古不一。东国尤无考据之学。以程邈知之。惟尹五耘详辨之。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5H 页
兰亭帖有二本。定武肥本。颍井瘦本。秋史肥本跋。有抱残守关之语。肥瘦二本。转觉瘦胜于肥耳。按兰亭首称定武本。宋刻亦自分早晚。前有亭列幽盛游古不群殊九字而剜。后有湍带右流天五字而损。书家考證。亦云难矣。千百本无一损。湍天师庵本再出土。是亦定武之榻。刊是石出自天师庵土中。明初徐中山取置国学。不知何时复委诸土中。万历复出。今在国学。故又称国学本也。国学本传为薛刻。而所之既倦之之字。终期于尽之尽字。死生亦大之亦字。妄作之作字。凡此四处皆改易。必非薛道祖所刻。百年前已不肥。况今瘦弱如一发乎。薛刻压在快雪堂。戏鸿堂帖。或云升山落木本。或云王姬下嫁奁。余曾得二本。校正于古东尚书庋。恨不得较看于唐诗姚察徐僧之拓也。考證言畅叙之叙。又边是隶画。
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扩。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
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扩。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5L 页
于骛急。无蕴藉态度。此皆通论也。余有诸人帖。持评较看。一无差误。
近有一种风气论书。以昌黎诗义之俗书超姿媚一句。藉为口实。毁右军父子。而自虞褚以至米赵文董。一切归之俗书。惟一欧率更推以为汉隶金石刻之嫡传。盖书家有南北之异。此其北派之论也。吾未知其为公耳。
淳化帖有两本。月半黄甘二帖。一是王著摹。一是肃藩本也。旧在海居。肃本则线来丝去。饶有活机。王著摹冻蝇痴蚓。都无血气。即此可以审正优劣。况赝王著。曷若真肃藩耶。
赵文敏小楷赤壁赋字。仅如蝇头。系以长公小像。右颧有痣。与公诗集中所传摸松雪本又异也。旧吴彭年言两见文敏作东坡像。一书定惠院海棠诗于上云。则此又在赤壁本之外矣。尾有甲子十二月十九日苏斋题。嵩阳帖后时。有幻脱苏斋拜像诗七字。则公之真像。不在颧痣之有无也。是日拜真像诗。又有昔也兰嵎生今之朱野云之句。则苏斋拜像之本。乃是野云之笔。而亦出于赵本也。可以审矣。覃溪摸东坡笠屐图。腊十九东坡生朝。以怪石供紫霞。又移摸
近有一种风气论书。以昌黎诗义之俗书超姿媚一句。藉为口实。毁右军父子。而自虞褚以至米赵文董。一切归之俗书。惟一欧率更推以为汉隶金石刻之嫡传。盖书家有南北之异。此其北派之论也。吾未知其为公耳。
淳化帖有两本。月半黄甘二帖。一是王著摹。一是肃藩本也。旧在海居。肃本则线来丝去。饶有活机。王著摹冻蝇痴蚓。都无血气。即此可以审正优劣。况赝王著。曷若真肃藩耶。
赵文敏小楷赤壁赋字。仅如蝇头。系以长公小像。右颧有痣。与公诗集中所传摸松雪本又异也。旧吴彭年言两见文敏作东坡像。一书定惠院海棠诗于上云。则此又在赤壁本之外矣。尾有甲子十二月十九日苏斋题。嵩阳帖后时。有幻脱苏斋拜像诗七字。则公之真像。不在颧痣之有无也。是日拜真像诗。又有昔也兰嵎生今之朱野云之句。则苏斋拜像之本。乃是野云之笔。而亦出于赵本也。可以审矣。覃溪摸东坡笠屐图。腊十九东坡生朝。以怪石供紫霞。又移摸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6H 页
在余书楼。原本流落东国。余一见于洪芍玉书斋。今不知下落。而上有翁诗语。绝宝也。石刻本亦在余庋。东坡自赞曰。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董其昌书也。
宣和间。禁苏氏文字。学者私记其书曰。毗陵先生中州好东国者。目谓之学朝鲜。什物书画。皆东人作。翁氏称师于苏氏。而紫霞秋史称以苏斋弟子。凡学唐者。若中州之学朝鲜。毗陵之学。远暨东方也。
新罗文武王墓在鸡林雩坛之傍。初王困于倭。临薨诏曰。葬我于海中。当化为龙以距倭。海中有大石如小岛。葬于石间未几。风雷大作。有黄龙见于石上。名其台曰利见。遂以为祷雨所。事在三国史。后耕田得古碑。即王之碑。而大舍臣韩讷儒所书也。其文剥落无序。而有曰赤乌呈灾。黄熊表异。俄随风烛。贵道贱身。葬以积薪。碎骨鲸津等句。明是火化水葬之语。不可谓国史之诬也。
罗太宗陵无象设。前有碑龟趺高丈馀。失其身。上安龙头夭矫蟠拿。刻镂精巧。面有方篆阳文曰太宗武烈大王之碑。王于三韩。有万岁之功。树木不敢剪伐。况石乎。必是蛮人窃去也。关东灵凤山。有高丽太祖
宣和间。禁苏氏文字。学者私记其书曰。毗陵先生中州好东国者。目谓之学朝鲜。什物书画。皆东人作。翁氏称师于苏氏。而紫霞秋史称以苏斋弟子。凡学唐者。若中州之学朝鲜。毗陵之学。远暨东方也。
新罗文武王墓在鸡林雩坛之傍。初王困于倭。临薨诏曰。葬我于海中。当化为龙以距倭。海中有大石如小岛。葬于石间未几。风雷大作。有黄龙见于石上。名其台曰利见。遂以为祷雨所。事在三国史。后耕田得古碑。即王之碑。而大舍臣韩讷儒所书也。其文剥落无序。而有曰赤乌呈灾。黄熊表异。俄随风烛。贵道贱身。葬以积薪。碎骨鲸津等句。明是火化水葬之语。不可谓国史之诬也。
罗太宗陵无象设。前有碑龟趺高丈馀。失其身。上安龙头夭矫蟠拿。刻镂精巧。面有方篆阳文曰太宗武烈大王之碑。王于三韩。有万岁之功。树木不敢剪伐。况石乎。必是蛮人窃去也。关东灵凤山。有高丽太祖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6L 页
御制集唐文皇书碑。壬癸之乱。蛮人载之以东。在道中折。遂舁其半而去。尚留原州。夫距莱海千里尚然。况鸡林数百里之近乎。昌林寺碑金生书。赵子昂盛称虽唐人名刻。无以过之。名于中国者。安知不为蛮人所窃乎。
真兴王北巡碑。过铁岭至沃沮定界也。穆陵朝。申将军砬印来传世。洪耳溪每托北去者觅之。庚戌。俞通判汉敦书云咸甲之间。有黄草岭。其上有颠仆古碑。上下皆折。乃真兴王古迹也。印送一本。尹梣溪移置咸营库中。
麟角寺碑在义兴。洪耳溪穷寻佛殿楼底。断石十数块。其文微有麟角二字。集右军书者也。按碑高丽默轩闵渍撰僧普觉碑铭。其法如唐僧怀仁之集三藏序也。
鍪藏寺碑。云是金生书。古之藏兵处也。洪耳溪见磨豆硙脉理异凡石。竖起视其腹。乃古碑折其半者也。命工拓来。果是鍪碑。而考其文。即新罗翰林金陆珍书。见其姓误称也。俞文翼闻之喜曰。老夫平生聚金石录数百卷。独未得是碑也。
金角干庾信墓碑。在庆州西十里。洪耳溪祭其墓。觅
真兴王北巡碑。过铁岭至沃沮定界也。穆陵朝。申将军砬印来传世。洪耳溪每托北去者觅之。庚戌。俞通判汉敦书云咸甲之间。有黄草岭。其上有颠仆古碑。上下皆折。乃真兴王古迹也。印送一本。尹梣溪移置咸营库中。
麟角寺碑在义兴。洪耳溪穷寻佛殿楼底。断石十数块。其文微有麟角二字。集右军书者也。按碑高丽默轩闵渍撰僧普觉碑铭。其法如唐僧怀仁之集三藏序也。
鍪藏寺碑。云是金生书。古之藏兵处也。洪耳溪见磨豆硙脉理异凡石。竖起视其腹。乃古碑折其半者也。命工拓来。果是鍪碑。而考其文。即新罗翰林金陆珍书。见其姓误称也。俞文翼闻之喜曰。老夫平生聚金石录数百卷。独未得是碑也。
金角干庾信墓碑。在庆州西十里。洪耳溪祭其墓。觅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7H 页
碑不得。后二十年。李公书九。视金石帖中。有金角干碑数幅。卞之无疑。而盖于岛夷之乱。碑失所在。是本即乱前旧拓也。似率更之法。东方古迹。莫先于此。如在中国。当为岣嵝石鼓之亚也。
白月碑。新罗朗空国师栖云寺塔铭也。侍郎崔仁滚(一作渷)撰。端目禅师集金生字。以周世宗元年甲寅立。石在奉化县太子山。山深寺废。失其所在。尚古子金光遂守邻县。搜得于田间。运置官廨。印行于世。后洪耳溪如荣川访之。弃在废园中。亟使舁致。托主人作木匣。俾防风雨。而明初诏使有求拓者坌集。一武倅不堪其苦。以为马栈而辱之。今所行残字皆马迹。按旧说。初在奉化。今在荣川。似自奉而至荣也。余有旧拓本。申宛丘深得其法。近日郑美堂仿而行之。
平济塔在白马江上。唐高宗显庆五年。遣苏定方领舟师。与新罗将金庾信破百济。虏其王义慈。革其国。置熊州都督府。刻石纪功。撰者陵州长史贺遂亮。书者洛州河南权怀素。笔法苍劲。在颜,柳之前。而可称东方古迹之首矣。
东坡诗话云有道士自称回山人。过沈东老饮酒。用石榴皮。写绝句壁上曰。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
白月碑。新罗朗空国师栖云寺塔铭也。侍郎崔仁滚(一作渷)撰。端目禅师集金生字。以周世宗元年甲寅立。石在奉化县太子山。山深寺废。失其所在。尚古子金光遂守邻县。搜得于田间。运置官廨。印行于世。后洪耳溪如荣川访之。弃在废园中。亟使舁致。托主人作木匣。俾防风雨。而明初诏使有求拓者坌集。一武倅不堪其苦。以为马栈而辱之。今所行残字皆马迹。按旧说。初在奉化。今在荣川。似自奉而至荣也。余有旧拓本。申宛丘深得其法。近日郑美堂仿而行之。
平济塔在白马江上。唐高宗显庆五年。遣苏定方领舟师。与新罗将金庾信破百济。虏其王义慈。革其国。置熊州都督府。刻石纪功。撰者陵州长史贺遂亮。书者洛州河南权怀素。笔法苍劲。在颜,柳之前。而可称东方古迹之首矣。
东坡诗话云有道士自称回山人。过沈东老饮酒。用石榴皮。写绝句壁上曰。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7L 页
乐有馀。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书讫。出门渡桥。遂不知所之。或曰此吕洞宾也。夫神仙之说。本荒唐矣。彼纯阳真仙去耶。胡为来人间留笔迹也。是诚未可信。然坡翁既言亲闻其事。则又不可谓诬也。观其字画。飘摇如断云空花。若出神化。决非烟火中物也。近日此本盛行于世。公子王孙之别墅。不刻揭此书则耻之。不知出自洪耳溪得于古纸涴弊处也。
癸卯春。洪耳溪自燕归。历孤竹城。谒二子像于滦河。遇秀才李美字纯之者。与语孤竹古迹。纯之曰。此中有夷齐读书之墟。水石甚奇。洪公呀然笑曰。夷齐之世邈矣。今何以徵焉。纯之曰。距此百馀里。有山曰书院山。有寺曰云居寺。昌黎韩公斸崖石大书曰夷齐读书处。夫岂无稽而韩公书之乎。洪公犹未之信。翌年。纯之拓送夷齐读书处五大字及嘉靖刻古迹碑一本。下附其游山记。笔力雄迈。字形奇古。不似宋以后笔。殆非凡众人迹。昌黎既孤竹故境。而碑言唐太和年建寺。正当韩公之世。则其称韩书。亦不为无据矣。
东方之文。眉叟最古。往往类秦碑汉鼎。笔则效周太
癸卯春。洪耳溪自燕归。历孤竹城。谒二子像于滦河。遇秀才李美字纯之者。与语孤竹古迹。纯之曰。此中有夷齐读书之墟。水石甚奇。洪公呀然笑曰。夷齐之世邈矣。今何以徵焉。纯之曰。距此百馀里。有山曰书院山。有寺曰云居寺。昌黎韩公斸崖石大书曰夷齐读书处。夫岂无稽而韩公书之乎。洪公犹未之信。翌年。纯之拓送夷齐读书处五大字及嘉靖刻古迹碑一本。下附其游山记。笔力雄迈。字形奇古。不似宋以后笔。殆非凡众人迹。昌黎既孤竹故境。而碑言唐太和年建寺。正当韩公之世。则其称韩书。亦不为无据矣。
东方之文。眉叟最古。往往类秦碑汉鼎。笔则效周太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8H 页
史而自创新体。杈枒诘屈。如千岁枯藤。叟尝为三陟守。东临沧海。立石于日毋之冲。手书四言诗以誓水。文险而字奇。若出神林鬼窟。世人传宝之。一日樊岩蔡公。示耳溪以横轴一帖曰。此眉叟手书人墓表草稿也。洪公曰。此文中有数行失格。岂眉翁未定本耶。樊岩愕然哂曰。眉翁一字一法。况墓石之刻乎。公言未必然矣。已而樊岩取其轴尽卷。忽有小纸插其尾。熟视良久。拍案叫曰。何其神耶。盖手书数行于一纸。云自某至某当改之。一如洪公所指。洪公可谓真知眉翁者矣。今观东海碑。其辞浩淼如洪涛。其声镗鎝如老浪。若有海怪波灵。恍惚于笔端。洪公之题是碑。固有得矣。
尹三山师国书。深得率更体。真铁画也。竹石徐公时任文衡。而书人金石。请定于三山。则受置箧中。及其来觅也。公投之曰。不堪书户牌之手。有何碑碣之可论哉。竹石惭而归。宣言于朝曰。尹某以若笔法。尚未书公家碑版。大为欠事。吾今撰迟迟岘碑文。书写官殊以尹某差下好矣。朝廷从其言。竹石笑曰。三山虽斥吾书法。犹为吾之写手。先辈之于文笔。其务胜如是也。
尹三山师国书。深得率更体。真铁画也。竹石徐公时任文衡。而书人金石。请定于三山。则受置箧中。及其来觅也。公投之曰。不堪书户牌之手。有何碑碣之可论哉。竹石惭而归。宣言于朝曰。尹某以若笔法。尚未书公家碑版。大为欠事。吾今撰迟迟岘碑文。书写官殊以尹某差下好矣。朝廷从其言。竹石笑曰。三山虽斥吾书法。犹为吾之写手。先辈之于文笔。其务胜如是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8L 页
尹三山刻先山碑。误落一字。不得已前面陷之。若风字砚㨾中刻大字。甚有雅致。后人争相仿之。全石变其制。老镌工朴枝春言于余如是。
金竹泉镇圭篆隶。多见于楼观。松京南大门悬板三大篆。无非遒健。非今人之所作。而尝过恩津。江镜仓三字。最为古雅。似是此笔也。
金秋史求见余所写隶书曰。是乃灵光殿甓。五凤年字法也。人皆习见后汉隶法。得西京体者甚罕。惟鲁恭王甓字。与灵光甓字相为表里。而所传者只此。恨不发秘。使橘山尽见也。后得恭王甓。其体稍方而别无差等也。
赵子昂尝言唐人之书。自欧阳率更。始作间架。尚筋骨。至颜,柳而严紧劲悍。一变永和风韵。惟李北海不失晋人之轨。当为书家正宗。按娑罗树碑。遒逸疏宕。极有太令之风。始信子昂之论为不易。而吴兴书门路之正。盖有所自矣。杜工部哀北海诗云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其文章笔翰。见重于当世如此。东人笔得北海法者。惟洪耳溪。华士戴衢亨之言也。洪公书遍在八路名胜。成都降仙楼题海东第一楼观六字。最豪健也。
金竹泉镇圭篆隶。多见于楼观。松京南大门悬板三大篆。无非遒健。非今人之所作。而尝过恩津。江镜仓三字。最为古雅。似是此笔也。
金秋史求见余所写隶书曰。是乃灵光殿甓。五凤年字法也。人皆习见后汉隶法。得西京体者甚罕。惟鲁恭王甓字。与灵光甓字相为表里。而所传者只此。恨不发秘。使橘山尽见也。后得恭王甓。其体稍方而别无差等也。
赵子昂尝言唐人之书。自欧阳率更。始作间架。尚筋骨。至颜,柳而严紧劲悍。一变永和风韵。惟李北海不失晋人之轨。当为书家正宗。按娑罗树碑。遒逸疏宕。极有太令之风。始信子昂之论为不易。而吴兴书门路之正。盖有所自矣。杜工部哀北海诗云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其文章笔翰。见重于当世如此。东人笔得北海法者。惟洪耳溪。华士戴衢亨之言也。洪公书遍在八路名胜。成都降仙楼题海东第一楼观六字。最豪健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9H 页
北汉南有僧伽寺。其上峰曰碑峰。一柱兀然如人立。俗传丽僧道诜碑。今没字云。岁丙子。云石赵公。与秋史共寻。碑有残字。实真兴王碑也。遂命工拓之。细加审定。除全缺。不可强解。点画可辨。确然无疑者。凡九十有二字。如真兴王三字,巡狩二字,南川二字。皆实事可證。而与史文经纬者也。
天际乌云帖云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閤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与金钗露指尖。万斛閒愁何日昼。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查初白苏诗补注以为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余曾见唐人笔记。抄而录之。
牛溪先生记郑学官希绳言曰。五月三日。郑君访我永柔西谷山家。言我家臧获在谷山西面颐宁坊鸟音洞。夙闻深山绝境。可以避世。乱生之初。自京城奉慈亲与兄弟妻拿往赴之。至则奴迎拜。扫正堂以居之。凡留三个月。供奉无倦色。观其地在深山长谷绝远之域。但有奴家三五舍。覆以板子。四山高峻。穹林
天际乌云帖云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閤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与金钗露指尖。万斛閒愁何日昼。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查初白苏诗补注以为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余曾见唐人笔记。抄而录之。
牛溪先生记郑学官希绳言曰。五月三日。郑君访我永柔西谷山家。言我家臧获在谷山西面颐宁坊鸟音洞。夙闻深山绝境。可以避世。乱生之初。自京城奉慈亲与兄弟妻拿往赴之。至则奴迎拜。扫正堂以居之。凡留三个月。供奉无倦色。观其地在深山长谷绝远之域。但有奴家三五舍。覆以板子。四山高峻。穹林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59L 页
蔽日。石泉甘冽。蔬菜甚饶。焚山种粟。豆菽富足。阅月经时。外人不至。世间音信声响断绝。真所谓人间无路访安危者也。倭贼所至。四面皆至数百里外。虽举国鼎沸。兵燹滔天。闭户安眠。不知有何事也。然地高而寒。洞僻而深。君子居之。亦近于同群鸟兽。正宜今日避乱之所。而商岭王官不厌其深者也。谷山郡西三十里。有村曰明媚。山川洒落。洞府宽閒。大溪横流其中。土沃而人稀。有民亦七家。当卜居其地。有兵火则入鸟音避之。可以全身远害于斯世也。余闻其言。不觉慨然。书于此而时阅之。以寓遐思焉。郑君名象武。字希绳。能文善书。貌伟而志大。决非俗流之趋利者。余深喜之。而不能款晤以扣其学也。癸巳五月十三日。书于遂安之民舍。浑志此帖。少时曾一寓目于养砚山房。
翁文达石墨书楼。有名于中州。昔覃溪老人有欧阳率更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即洛阳范氏书楼中石本。此为欧书之天下第一烜赫迹也。因以石墨为书楼之名。而绘范氏书楼图。图成又五年。始得保安寺街小楼三楹而居之。又刻一印。此为石墨书楼印之本末也。
翁文达石墨书楼。有名于中州。昔覃溪老人有欧阳率更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即洛阳范氏书楼中石本。此为欧书之天下第一烜赫迹也。因以石墨为书楼之名。而绘范氏书楼图。图成又五年。始得保安寺街小楼三楹而居之。又刻一印。此为石墨书楼印之本末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0H 页
养砚老人语余曰。吾入银台。自视黄面老子。不堪作顾影少年态。犹幸与秋史内翰兴会日繁。秋史每有名茶新瀹。命侍童挈一瓯至。一日送茶。少焉。秋史亦来袖示漱金小笺。上有诗。吾曰。君诗思敏妙。在一煎茶顷。秋史笑曰。果在扇垆间得尔。又从秋史见近刻刘松岚诗集卷首有覃序者。仍与商略诗。求杜法之旨。间携致敝藏快雪堂帖,覃书对子一联,孤云处士王振鹏苕溪高隐图一轴。右三种书画。对榻审定。以證金门墨缘。秋史又为吾出佳纸丈馀。浓堆墨作碧芦舫隶扁。杰然可畏。院中老吏见吾两人职务旁午中翰墨商订。瞠乎以为初见。后余直秘阁。因公上银台。李石农钟愚藉五色泠金纸。挥洒楷行。余健步玩之。斗想老人之言也。
北海书李元秀碑。旧拓残额。一横一圆。础四。又半础一。凡五石三百四十七字。嘉庆乙丑夏。北乎翁方纲手摸。毗陵胡逊校勒此本。又北海书大照禅师碑。康熙乙亥。懋勤殿摹勒上石。古东尚书所藏。
赵文敏书太湖石赞洗马图诗。董玄宰跋曰。此赵文敏学颜公。送蔡明远叙。兼米海岳用笔。可宝也。于七观帖。表文清称仿枚生七发。作七观。王眉庵行俭汉
北海书李元秀碑。旧拓残额。一横一圆。础四。又半础一。凡五石三百四十七字。嘉庆乙丑夏。北乎翁方纲手摸。毗陵胡逊校勒此本。又北海书大照禅师碑。康熙乙亥。懋勤殿摹勒上石。古东尚书所藏。
赵文敏书太湖石赞洗马图诗。董玄宰跋曰。此赵文敏学颜公。送蔡明远叙。兼米海岳用笔。可宝也。于七观帖。表文清称仿枚生七发。作七观。王眉庵行俭汉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0L 页
诏真迹帖跋云子昂小楷。尤入妙品。初师姜夔。次学褚登善,钟绍京。卒入二王之室。白兔鹘赋字体。与公他书迥异。具眼者当辨之。公赋序云白兔鹘翎翮皓洁。白雪同皎。凡三笼而毛羽变赤。光彩艳奕。勇鸷加于畴昔。虞伯生云公书赤壁赋时。年三十八。泰不华云白鹤赋。是公晚年笔中最上乘。又书千字文。紫霞题其后曰第一。公书烜赫迹。无如赤壁与千文。赤壁工摹犹可及。千文浑脱化。春云诸帖。余皆寓目。而敝庋有赤壁赋一帖。千字文未及购。甚恨。
乐志论,天马赋帖。赵仲光奕书也。帖尾有王文成守仁跋云。赵文敏以宋宗室王孙。屈身异姓。虽书法浸淫魏晋。而气骨不无少减。仲光志趣高尚。终于隐遁。有古逸民之风焉。宜其书别具潇洒出尘之概。观者但因为渊源文敏。似非定评。余有慨乎文成之因一书跋。轩轾人父子之太刻深也。况可发之于其子书跋耶。两帖皆在余庋。而天马帖尤不俗。
魏国管夫人帖。有竹环居不暂恹。长年吟弄似伤廉。可怜万片鸾翎湿。向晚潇潇雨一帘。开枝当路色苍茫。新竹过于旧竹长。更待春风锦绷脱。双双幺凤舞朝阳。万卷诗书压象床。不知身与世相忘。更怜家有
乐志论,天马赋帖。赵仲光奕书也。帖尾有王文成守仁跋云。赵文敏以宋宗室王孙。屈身异姓。虽书法浸淫魏晋。而气骨不无少减。仲光志趣高尚。终于隐遁。有古逸民之风焉。宜其书别具潇洒出尘之概。观者但因为渊源文敏。似非定评。余有慨乎文成之因一书跋。轩轾人父子之太刻深也。况可发之于其子书跋耶。两帖皆在余庋。而天马帖尤不俗。
魏国管夫人帖。有竹环居不暂恹。长年吟弄似伤廉。可怜万片鸾翎湿。向晚潇潇雨一帘。开枝当路色苍茫。新竹过于旧竹长。更待春风锦绷脱。双双幺凤舞朝阳。万卷诗书压象床。不知身与世相忘。更怜家有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1H 页
千竿竹。正可开轩纳晚凉。道升。有赵管二字。安家书。和南拜覆本师中峰大和尚。女弟子魏国夫人管氏道升谨封。道升和南拜覆本师中峰大和尚法座前。承赐书。如见顶相。且知道体安稳。不胜慰喜。又蒙颁赐香珠领次。尤增感佩。戊午十月十一日。女弟道升和南拜覆。钤以魏国夫人赵管六字印。
赵文敏手迹帖自跋云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山图。求赋诗。将刻石山中。为作世廿八首。延祐二年十月廿四日。松雪道人陜刻本跋云余作游天冠山。见佳境兴发。偶咏鄙句。付主院者。越四年。楚成巨册。索重书。故尔走笔。子昂。
紫霞手选七律彀。始以杜文贞,白文公,李义山,苏文忠,陆釰南,元遗山,虞文靖,钱虞山,王文简,翁北乎十家。质之于秋史。秋史曰。虞山则滥矣。杜樊川,黄文节,朱竹坨。皆不可阙。公于诗道。笃信秋史。故再以十二家釐正。
古东李公翊会所藏绛帖十二卷。淳化五年岁在甲午春王正月。潘师朝奉圣旨。摸勒上石其最者。曰秦巫咸诅楚文。曰汉议郎蔡邕隶。其文有定策帷幕有安社稷之勋十字。曰晋右将军兰亭二本头眩方帖。
赵文敏手迹帖自跋云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山图。求赋诗。将刻石山中。为作世廿八首。延祐二年十月廿四日。松雪道人陜刻本跋云余作游天冠山。见佳境兴发。偶咏鄙句。付主院者。越四年。楚成巨册。索重书。故尔走笔。子昂。
紫霞手选七律彀。始以杜文贞,白文公,李义山,苏文忠,陆釰南,元遗山,虞文靖,钱虞山,王文简,翁北乎十家。质之于秋史。秋史曰。虞山则滥矣。杜樊川,黄文节,朱竹坨。皆不可阙。公于诗道。笃信秋史。故再以十二家釐正。
古东李公翊会所藏绛帖十二卷。淳化五年岁在甲午春王正月。潘师朝奉圣旨。摸勒上石其最者。曰秦巫咸诅楚文。曰汉议郎蔡邕隶。其文有定策帷幕有安社稷之勋十字。曰晋右将军兰亭二本头眩方帖。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1L 页
曰黄庭经后见赵文敏黄素黄庭字。无淡古虚和之味。曰王献之洛初赋。较看长白卞氏式古堂残本。洛初赋有董跋。此本颇觉肥失真。曰大令擘窠行书。桓山碑残字跋云桓山颂献之铭六字。右王大令残碑六字。梁天福元年。雒阳修城。得之土中。考其事。或是永和十二年秋。桓温破姚襄事。此碑碎裂不全。止存此六字耳。而大令之名。岿然独完。以故人始宝之。不尔。亦同瓦砾矣。噫。非神物护持。曷至是耶。余恐其久而失传。因寿之于石。以公诸同好者。驸马都尉潘师朝记。曰唐长史张旭草书。曰率更令欧阳询笔诀。按副车帖最多传伪。轩帖考引曹士冕语。二十卷讹作十二。遂致为作绛帖者。称十二卷。此帖卷卷。有顶墨林印。余少时蔡隶十字。以竹片摹刻。流入大内。今不知下落。古东称余隶为正道。每受去典重文字。
嵩阳帖蔡君谟真迹。在陈述古杭州官舍。后人呼为守居官阁。养砚老人手临之。题重摹纸阁十六扇。又一清风五百间。世谓坡书。学李北海,徐季海诸法。皆源于此。临本今不知在何处。
随清娱帖。褚登善书汝南公主墓志云公主陇西狄道人。郑夹漈通志金石略曰。虞世南所书狄道人墓志。
嵩阳帖蔡君谟真迹。在陈述古杭州官舍。后人呼为守居官阁。养砚老人手临之。题重摹纸阁十六扇。又一清风五百间。世谓坡书。学李北海,徐季海诸法。皆源于此。临本今不知在何处。
随清娱帖。褚登善书汝南公主墓志云公主陇西狄道人。郑夹漈通志金石略曰。虞世南所书狄道人墓志。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2H 页
随清娱。汉司马迁之妾也。
覃溪见安平大君绢本真迹曰。此能以松雪手腕。运圣教序笔意者。真确论也。
清平山古杉下废池边。掘得一碑。乃益斋李先生所撰施藏经碑也。此碑与文殊院碑。均为山中之文献。主僧松坡长老移置寺檐下。以庇风雨。石断裂。大小凡五段。碑文曰为皇太子皇子祈福。各取其诞辰。饭僧阅经岁以为凡。丽史云每于诞辰饭僧。岁以为常。第二行。推诚亮节功臣重大匡金海君臣李。此以下泐损。按先生始封金海君。后改封鸡林府院君。按所谓佥议政承臣怡等。即匡定公金怡也。本集与图经。皆作臣恰。考之丽史。更无以恰为名而官政承者。此碑臣怡之为匡定无疑也。又按匡定以佥议中赞。卒于泰定四年五月。则立碑时尚无恙而居位也。匡定少时宿华藏寺。梦王御殿唱一句云青云紫气知仙阁。匡定赓云绿发清谈是贵人。以是卜其贵显。
覃溪复初斋集。有曰江秋史得赵文敏墨迹云。青衫白发老参军。旋粜黄粱买酒尊。但得有钱留客醉。也胜骑马傍人门。余最爱此诗。频频书之。以自适意耳。子昂。凡四十四字。半为损坏。不复成字。余为审择存
覃溪见安平大君绢本真迹曰。此能以松雪手腕。运圣教序笔意者。真确论也。
清平山古杉下废池边。掘得一碑。乃益斋李先生所撰施藏经碑也。此碑与文殊院碑。均为山中之文献。主僧松坡长老移置寺檐下。以庇风雨。石断裂。大小凡五段。碑文曰为皇太子皇子祈福。各取其诞辰。饭僧阅经岁以为凡。丽史云每于诞辰饭僧。岁以为常。第二行。推诚亮节功臣重大匡金海君臣李。此以下泐损。按先生始封金海君。后改封鸡林府院君。按所谓佥议政承臣怡等。即匡定公金怡也。本集与图经。皆作臣恰。考之丽史。更无以恰为名而官政承者。此碑臣怡之为匡定无疑也。又按匡定以佥议中赞。卒于泰定四年五月。则立碑时尚无恙而居位也。匡定少时宿华藏寺。梦王御殿唱一句云青云紫气知仙阁。匡定赓云绿发清谈是贵人。以是卜其贵显。
覃溪复初斋集。有曰江秋史得赵文敏墨迹云。青衫白发老参军。旋粜黄粱买酒尊。但得有钱留客醉。也胜骑马傍人门。余最爱此诗。频频书之。以自适意耳。子昂。凡四十四字。半为损坏。不复成字。余为审择存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2L 页
廿五字。题曰完璧帖而归之。因题其后曰。完璧归于赵。生花梦自江。千秋吟买酒。几夕剔寒缸。曲折图移绣。横斜拓就窗。似闻苕霅上。摇膝韵吴艭。前此姜豹庵尚书影拓赵墨一本。即此帖也。无余最爱以下十四字。存只三十字。摹自听松先生鉴藏本也。庚午。紫霞得此本。赠金秋史进士。据此知赵文敏频书此诗。留在人间。不止数本。覃溪本。比听松本。但多十四字。不知孰为真迹也。完璧帖存只廿五字。则又不及听松本之完矣。此书之一归江秋史。一归金秋史。洵一段奇事也。金秋史和紫霞曰。红叶楼中偈。心心月印江。朱门谁系马。绿酒自斟缸。清听松鸣屋。留阴竹补窗。天官徵玉尺。共漽鸥波艭。注。红叶楼豹翁居也。竹窗用苏斋移竹故实也。
龙山挹清楼。有松下翁第一江山扁。又有控海门榜。门榜尤轩翥可喜。第一江山。本吴云壑书。刻在金山。今练光亭扁。即翻摹尔。世人不知。误以朱书称之。江字白下书。按东国文献草创。事无记传处。只从口吻相道。安得不以讹传讹乎。余初认以朱书。始考得吴书。然未可定价。愿就质焉。
眉叟许公古篆入神。罗大将洞最高舍。有云冈二字
龙山挹清楼。有松下翁第一江山扁。又有控海门榜。门榜尤轩翥可喜。第一江山。本吴云壑书。刻在金山。今练光亭扁。即翻摹尔。世人不知。误以朱书称之。江字白下书。按东国文献草创。事无记传处。只从口吻相道。安得不以讹传讹乎。余初认以朱书。始考得吴书。然未可定价。愿就质焉。
眉叟许公古篆入神。罗大将洞最高舍。有云冈二字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3H 页
刻石。在于坞上。乃许公篆画法。无烟火气。此舍名拱北轩。白下旧宅而题之者也。余王考少时居此。世传其房突。借白下神手。于今百年。无一石嵌陷。薪贵易温。
华人赠余一帖。文衡山遗墨。而蝇头细字。尽是奏御文字日录者也。似是草藁之潢册。复妆为帖。下有图章数十诸人之名。而最大者成亲王也。诸相公会时。以此视之。皆艳羡之。
洪文献一夕梦。访圆峤居士。皓发癯容。如画中仙。瞪目而视曰。君将欲掩我名耶。公曰。夫名者公器。夺不可得。让亦不可得。惟视其实之如何。吾何敢掩公名耶。居士笑曰诚然。君之书有古意而法不足。吾书则法有馀而少风韵。仍出示数帖。果浑成无生割之病。又示古法帖。多韦仲将笔。见座右有文石如石钟。遍刻篆籀文。奇古异常。因谓曰。吾尝欲作石鼎。书刻昌黎诗未果。君可为之否。遂揖而别。后琢玉作鼎。以曹稚行隶字。书石鼎联句。此鼎尚在冠岩尚书宅中。
自庵金先生名练。道学节行。为己卯士类所尊。文章翰墨。乃其馀事。而笔法尤高。所书朝游北海暮苍梧一绝大草。雄伟奇崛。有大令笔力。先生流窜岭海。年
华人赠余一帖。文衡山遗墨。而蝇头细字。尽是奏御文字日录者也。似是草藁之潢册。复妆为帖。下有图章数十诸人之名。而最大者成亲王也。诸相公会时。以此视之。皆艳羡之。
洪文献一夕梦。访圆峤居士。皓发癯容。如画中仙。瞪目而视曰。君将欲掩我名耶。公曰。夫名者公器。夺不可得。让亦不可得。惟视其实之如何。吾何敢掩公名耶。居士笑曰诚然。君之书有古意而法不足。吾书则法有馀而少风韵。仍出示数帖。果浑成无生割之病。又示古法帖。多韦仲将笔。见座右有文石如石钟。遍刻篆籀文。奇古异常。因谓曰。吾尝欲作石鼎。书刻昌黎诗未果。君可为之否。遂揖而别。后琢玉作鼎。以曹稚行隶字。书石鼎联句。此鼎尚在冠岩尚书宅中。
自庵金先生名练。道学节行。为己卯士类所尊。文章翰墨。乃其馀事。而笔法尤高。所书朝游北海暮苍梧一绝大草。雄伟奇崛。有大令笔力。先生流窜岭海。年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3L 页
寿不永。故书迹传于世甚少。金公思祐宰连山。获一盗胠其橐。有一书帖。即自庵书也。写其诗三十馀篇。锋颖遒劲。韵致萧散。不规规于古人之法。如山阴脩竹。解苞出土。挺然有干云之势。不灭于兵燹。而又不毁于盗赋。殆鬼神之默护也。尹白下尝见而慕之。欲仿其法。把笔良久。怃然而罢。
古之尺牍。必称苏黄。而东国尹白下集大成。近古金秋史语。片片拣金。愈出愈新。世谓笔与画皆不及尺牍之奇也。赵心庵善于短札。俚语混用。无斧凿痕。其辞节节疏雅。非庸才可跂也。
古今书画。水火之厄同也。江州苏州书画之蓄。甲于天下。丙丁之间。洪秀泉乱。大江以南。成瓦砾之场。苏则火。江则水。二州之厄。史牒所无。而书画之种灭矣。万里外人。想像痛惜。甚可笑。而念虹月之晦。天涯亦比邻也。往年。叶笙林以余隶一担。分庋江南诸人。笙林苏州人也。多藏秦汉古迹于八万卷楼。未免此日之祸。奚暇论一粟之于沧海也。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有石文太极之说。陈定九荔枝谱。荔枝产泉郡者曰太极图。形圆而扁半红半绿。如太极图状。余见冰文成图。命曰冰太极图。
古之尺牍。必称苏黄。而东国尹白下集大成。近古金秋史语。片片拣金。愈出愈新。世谓笔与画皆不及尺牍之奇也。赵心庵善于短札。俚语混用。无斧凿痕。其辞节节疏雅。非庸才可跂也。
古今书画。水火之厄同也。江州苏州书画之蓄。甲于天下。丙丁之间。洪秀泉乱。大江以南。成瓦砾之场。苏则火。江则水。二州之厄。史牒所无。而书画之种灭矣。万里外人。想像痛惜。甚可笑。而念虹月之晦。天涯亦比邻也。往年。叶笙林以余隶一担。分庋江南诸人。笙林苏州人也。多藏秦汉古迹于八万卷楼。未免此日之祸。奚暇论一粟之于沧海也。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有石文太极之说。陈定九荔枝谱。荔枝产泉郡者曰太极图。形圆而扁半红半绿。如太极图状。余见冰文成图。命曰冰太极图。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4H 页
顾宁人日知录。书毛延寿事。引西京杂记以證之。据此则汉法。画工图后宫以进。君王案图而召幸之。图昭君。非匈奴求美人之时也。当时画工有毛延寿,刘白,龚宽,陈敞,樊育,阳望等人。则奚但指毛延寿一人。而且受赂得罪。不独昭君以也。诗人谓受赂在匈奴求美人时。失之太甚。而顾氏幽剔西京逸史。彰其图形之误。已在匈奴之前。二说并行。
董帖洛神赋。锦波大师旧藏本也。周越跋云头尾外得一十三行。赵跋云先得九行。复得四行。则自前未有十三行定名也。宣和书谱。亦仅称洛神赋不完本耳。香光岂得临足本乎。抑以自意第录其全文也。余少时。有人卖洛神图,九歌图。皆李龙眠作也。九歌帖尚在余。洛神图未及收。而被人先着去。可恨。
王文成寿画,读书十三则。命题布置。另出机杼。所谓士气作家俱备者。意其门人之笔。而姓名则忘之。此为镇州李氏万卷楼插架中物。不可再见也。余今年六十。髣想此画。倩手写之而自寿焉。其起居坐卧行住眠食拱立跪倚踞为目。即余所自刱而备述居家杂仪。无一言虚设也。后之鉴者。尚知余暮年閒适之趣也。
董帖洛神赋。锦波大师旧藏本也。周越跋云头尾外得一十三行。赵跋云先得九行。复得四行。则自前未有十三行定名也。宣和书谱。亦仅称洛神赋不完本耳。香光岂得临足本乎。抑以自意第录其全文也。余少时。有人卖洛神图,九歌图。皆李龙眠作也。九歌帖尚在余。洛神图未及收。而被人先着去。可恨。
王文成寿画,读书十三则。命题布置。另出机杼。所谓士气作家俱备者。意其门人之笔。而姓名则忘之。此为镇州李氏万卷楼插架中物。不可再见也。余今年六十。髣想此画。倩手写之而自寿焉。其起居坐卧行住眠食拱立跪倚踞为目。即余所自刱而备述居家杂仪。无一言虚设也。后之鉴者。尚知余暮年閒适之趣也。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4L 页
李命基,金弘道,金健钟,浿人李八龙。以余所见。其法最妙。而燕人汪载青画覃溪像。用东国衣冠。而其貌仿佛。制度不娴。昔刘石龄题渔洋禅悦图诗。自注云闻诸钱亮工说。曾见东坡像极相似。果古人胜于今人也。
宁远伯祀孙居江华。甲午。黄山金公逌根奉来其画像。诸公瞻拜。更为移摸。还奉本家。服色真红袍白玉带乌帽。如新恩所着。幞头近宋制。厥相白晢媚妩。非凡相也。
英宗癸丑暮春。曹松下俱白谷尚书而下四十三人。咸集南营水阁。为咏觞会。有修稧帖。哲宗癸亥。余与诸公修续稧。作屏藏于双桧亭。
壶山挂一幅书。龙蛇流动。其书曰义之妙笔在鹅群。款为周万清也。余谒朴公。先为偷目。公笑曰。不见人。先见书可乎。我有此书二本。藏之久矣。一则为秋史所夺。其一归之于君。荷漪任公。詑以曾继志画莲。一纸写二茎可丈馀。神韵逼真。题曰千觔笔力。十丈莲花。为君写照。莲耶仙耶。二閤所爱书与画。作两扇屏。供余嗜疴之癖也。
金陵八子。有高岑,龚贤,樊圻,邹哲,吴宏,叶欣,胡造,谢
宁远伯祀孙居江华。甲午。黄山金公逌根奉来其画像。诸公瞻拜。更为移摸。还奉本家。服色真红袍白玉带乌帽。如新恩所着。幞头近宋制。厥相白晢媚妩。非凡相也。
英宗癸丑暮春。曹松下俱白谷尚书而下四十三人。咸集南营水阁。为咏觞会。有修稧帖。哲宗癸亥。余与诸公修续稧。作屏藏于双桧亭。
壶山挂一幅书。龙蛇流动。其书曰义之妙笔在鹅群。款为周万清也。余谒朴公。先为偷目。公笑曰。不见人。先见书可乎。我有此书二本。藏之久矣。一则为秋史所夺。其一归之于君。荷漪任公。詑以曾继志画莲。一纸写二茎可丈馀。神韵逼真。题曰千觔笔力。十丈莲花。为君写照。莲耶仙耶。二閤所爱书与画。作两扇屏。供余嗜疴之癖也。
金陵八子。有高岑,龚贤,樊圻,邹哲,吴宏,叶欣,胡造,谢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5H 页
荪。此图高岑作也。曾见内府收藏。总多高子岩标题。半是启祯年。孔东塘赠樊圻者也。高岑字蔚生。未见其迹。有子荫字嘉树世业。名江淮间。图三潭月印。
余旧蓄赵脩禄駉马图。赵宋崇宁人也。此图经山公借余改妆。往来珍玩。后入大内。更不知所从。题曰駉駉牡马马斯臧。鲁野春深万物康。杨柳桃花皆可画。画图不得颂声洋。
衡山自题曰。推琴一笑四山空。百道飞泉万壑风。何用冰弦荐神调。宫声遥在水声中。徵明二印。曰徵仲父印。曰衡山印。此帖坦斋朴公得于燕京。余亦屡见。今未知何在。
益斋先生奉使入蜀。历览江南也。图写诸胜。天下绝宝也。草坪李氏家。传来五百年。不知所终。近见一族人家。涂之以壁。余言其来历。始知为宝。又出三幅。一垈山图。一嵩山图。一金陵图。在壁上者霉不可辨。嘱改装分庋。牢不可回。可惜神物堙没于烟煤中也。本八幅。秋史曾一移摹。未知尚在其书楼也。
张茶农题五州烟雨图后云五州为南徐镇山。故米海岳父子多爱写之。本朝王石谷,查梅壑,笪江上三贤。曾合作一本。题曰五州烟雨。盖仿米也。茶农苍雪
余旧蓄赵脩禄駉马图。赵宋崇宁人也。此图经山公借余改妆。往来珍玩。后入大内。更不知所从。题曰駉駉牡马马斯臧。鲁野春深万物康。杨柳桃花皆可画。画图不得颂声洋。
衡山自题曰。推琴一笑四山空。百道飞泉万壑风。何用冰弦荐神调。宫声遥在水声中。徵明二印。曰徵仲父印。曰衡山印。此帖坦斋朴公得于燕京。余亦屡见。今未知何在。
益斋先生奉使入蜀。历览江南也。图写诸胜。天下绝宝也。草坪李氏家。传来五百年。不知所终。近见一族人家。涂之以壁。余言其来历。始知为宝。又出三幅。一垈山图。一嵩山图。一金陵图。在壁上者霉不可辨。嘱改装分庋。牢不可回。可惜神物堙没于烟煤中也。本八幅。秋史曾一移摹。未知尚在其书楼也。
张茶农题五州烟雨图后云五州为南徐镇山。故米海岳父子多爱写之。本朝王石谷,查梅壑,笪江上三贤。曾合作一本。题曰五州烟雨。盖仿米也。茶农苍雪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5L 页
子张深。余见此图全用米点。大小霞善于其法。一本尚在余林下壁上。
尝以为写生难于山水。即工染脂粉。尚患笨伯。况可议率尔命笔。肖夺天工耶。文字离于笔墨。而又到笔墨所未到之地。毛诗尚矣。尔雅之分门别类。离骚之标举寄托。直与造物者争工。吟释之顷。芬芳溢简。形色涌纸。自后古今名隽七言五字。往往有生香活色。猝然遇之。如见其真。惟在人情思熟参。文工绘事。了非二义。我东画学。但求之于画。故去画日远。且士大夫不知诗书画髓。同一法乳。绘素一事。委之院人而耻言之。即此文字卤莽。可以反隅。山水名家。或有家以称说者。至于写生。寂然无闻。即有之。若出于院体工细。必入于水墨。劻勷四百年间。惟一姜豹庵尚书超超玄著。余童子时。青蓝授受。但在竹石一派。至今懊恨。去年秋。余由少司寇。解官闲居。明窗净几。握管从事。特爱豹翁。临十竹斋。拒霜烟梅二页。试一拟之。十脂拂拂。如有小悟。遂及于翁所未及临者。凡得杂花果兰竹石二十四页。颇宄写生之法。首重在笔。次用墨。丹黄其末也。若其渲染秘妙。又全在于约略淡远间。至墨备五色。超脱象外。非具文心慧业者。未易
尝以为写生难于山水。即工染脂粉。尚患笨伯。况可议率尔命笔。肖夺天工耶。文字离于笔墨。而又到笔墨所未到之地。毛诗尚矣。尔雅之分门别类。离骚之标举寄托。直与造物者争工。吟释之顷。芬芳溢简。形色涌纸。自后古今名隽七言五字。往往有生香活色。猝然遇之。如见其真。惟在人情思熟参。文工绘事。了非二义。我东画学。但求之于画。故去画日远。且士大夫不知诗书画髓。同一法乳。绘素一事。委之院人而耻言之。即此文字卤莽。可以反隅。山水名家。或有家以称说者。至于写生。寂然无闻。即有之。若出于院体工细。必入于水墨。劻勷四百年间。惟一姜豹庵尚书超超玄著。余童子时。青蓝授受。但在竹石一派。至今懊恨。去年秋。余由少司寇。解官闲居。明窗净几。握管从事。特爱豹翁。临十竹斋。拒霜烟梅二页。试一拟之。十脂拂拂。如有小悟。遂及于翁所未及临者。凡得杂花果兰竹石二十四页。颇宄写生之法。首重在笔。次用墨。丹黄其末也。若其渲染秘妙。又全在于约略淡远间。至墨备五色。超脱象外。非具文心慧业者。未易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6H 页
告以金针矣。儿子准衍幼好弄翰。时窥一斑。为书此数语卷尾以付之。奚止写生指南。可作诗文津逮。小子知之。癸未春正月晦日。碧芦舫书。
金刚经塔。七层俱有檐。栏槛瓦当。皆以经字写成。此塔相传是文殊大士所制。梵僧自天竺携来。在宋始勒于石。今得孙莲隐所弆。明万历间。陆宫保树声,陈徵君继儒等施刻。董香光其昌所书本。重摸刊施愿。共一切见闻随喜。普證菩提同到彼岸云。此图辛未。望月寺居士性月重刊者也。余于中州天宁寺。见宝塔以铁铸成。又有塔图长可十馀间。刻华严经。与金经图同制也。
道光丙申四月。鲁之段店岭黄茂才元秀数亩田。生瑞麦双岐至五岐。史册所罕见也。鲁山令郑銮为之图。余得其刻本。
人好瓦当文。取其冰泐也。古人于剥落处。寻得心画。补以缀之。今之书者得剥落处。馋噎诡奇。惟恐不及。断折破脱。因形涂鸦。如是而焉可窥纯精精一之域哉。正如骑驴觅驴。
王渔洋云湖州专用羊毫。柔软无骨。取貂鼠毛为之。辅以兔毫。谓钟,王所用鼠须必此也。然稍肥举落运
金刚经塔。七层俱有檐。栏槛瓦当。皆以经字写成。此塔相传是文殊大士所制。梵僧自天竺携来。在宋始勒于石。今得孙莲隐所弆。明万历间。陆宫保树声,陈徵君继儒等施刻。董香光其昌所书本。重摸刊施愿。共一切见闻随喜。普證菩提同到彼岸云。此图辛未。望月寺居士性月重刊者也。余于中州天宁寺。见宝塔以铁铸成。又有塔图长可十馀间。刻华严经。与金经图同制也。
道光丙申四月。鲁之段店岭黄茂才元秀数亩田。生瑞麦双岐至五岐。史册所罕见也。鲁山令郑銮为之图。余得其刻本。
人好瓦当文。取其冰泐也。古人于剥落处。寻得心画。补以缀之。今之书者得剥落处。馋噎诡奇。惟恐不及。断折破脱。因形涂鸦。如是而焉可窥纯精精一之域哉。正如骑驴觅驴。
王渔洋云湖州专用羊毫。柔软无骨。取貂鼠毛为之。辅以兔毫。谓钟,王所用鼠须必此也。然稍肥举落运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6L 页
用。不如人意。余深感是言。在湾州。多得貂毛。以燕士所赠湖州羊毫已束者。解而补之。其制稍瘦不肥。举落果中法。
中州赠余二锭古墨。有隃糜二字。按唐时高丽贡松烟墨。和糜鹿胶造墨。名隃糜。见地理志。隃糜汉县名。地出石墨。或取其远方之产而名之欤。复有此名而同行之欤。实未可辨也。
我东之墨。最称海州。以其材料之善也。余躬自监造。春秋所制者每佳。惟印板之时。必须速乾。不为腐伤然后合于品也。俗人乃言一墨之体。上劣下优者。两料付成之故。是诚𥌒见也。灌油乱捣。付板印出。何能间其优劣。浑合成一。有如泥土之易粘者乎。又谓烟煤之取也。远者清而近者浊。其说亦陋矣。盖以油品之好否。定墨材之高下。则何论远近也。其为劣品。多用鱼油而然。十闻不如一见也。
东国产楮。甲于海内。湖南为最。完山其品朴而滑。淳昌其品精而懦。南平其品梗而闇。南原其品色白如雪。滑如凝脂。此为天下第一奇品。因水性而然也。岭南粗重色驳。只合墐户。近见西洋纸。比南原不可同日而语。此以东纸浑唐纸而成之。坚取于东。妍取于
中州赠余二锭古墨。有隃糜二字。按唐时高丽贡松烟墨。和糜鹿胶造墨。名隃糜。见地理志。隃糜汉县名。地出石墨。或取其远方之产而名之欤。复有此名而同行之欤。实未可辨也。
我东之墨。最称海州。以其材料之善也。余躬自监造。春秋所制者每佳。惟印板之时。必须速乾。不为腐伤然后合于品也。俗人乃言一墨之体。上劣下优者。两料付成之故。是诚𥌒见也。灌油乱捣。付板印出。何能间其优劣。浑合成一。有如泥土之易粘者乎。又谓烟煤之取也。远者清而近者浊。其说亦陋矣。盖以油品之好否。定墨材之高下。则何论远近也。其为劣品。多用鱼油而然。十闻不如一见也。
东国产楮。甲于海内。湖南为最。完山其品朴而滑。淳昌其品精而懦。南平其品梗而闇。南原其品色白如雪。滑如凝脂。此为天下第一奇品。因水性而然也。岭南粗重色驳。只合墐户。近见西洋纸。比南原不可同日而语。此以东纸浑唐纸而成之。坚取于东。妍取于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7H 页
唐。其弊潜卖东楮故也。余见中州贵纸若金。无片楮之遗地。而东人则用之如粪土。其产之博。可知也。
史谓晋人喜啬。王文康公尝戒子弟云吾平生。不以全幅纸作封皮。是则非啬也。不欲暴殄而然矣。余学文康者。曾在湖南。习知其贵故也。欧阳公之说曰。学书者费纸。犹胜于饮酒费钱。诚哉言乎。
先王考尝叹侈风曰。文房之具。亦异于前。今之所谓周纸。出于英庙朝后。古则白纸截为三四折。置之案头。随手任用。所以古简帖上。有小㨾折纸之付者是也。此后则又将何如。到今见之。毋论某纸。举皆联用。至于色纸唐纸。靡有不及。书简封皮。亦有赠遗。皆古之所无也。
康熙御铭松花石砚。其铭曰。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实也十八字楷书。小玺文曰康熙宸翰。此砚曾见于翠云楼中。终归于养研山房。
姜豹庵尚书童子时。于宅边掘地得瓷碑一。回青字李白桃李园序。不知谁书也。至今子孙秘宝。
开元砚制葫芦样。回环刻兰亭全文。跋曰大唐开元十三年春三月。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摸。字小于蚕头。洵奇物也。砚背又有乾隆壬辰御制诗一绝曰。米记
史谓晋人喜啬。王文康公尝戒子弟云吾平生。不以全幅纸作封皮。是则非啬也。不欲暴殄而然矣。余学文康者。曾在湖南。习知其贵故也。欧阳公之说曰。学书者费纸。犹胜于饮酒费钱。诚哉言乎。
先王考尝叹侈风曰。文房之具。亦异于前。今之所谓周纸。出于英庙朝后。古则白纸截为三四折。置之案头。随手任用。所以古简帖上。有小㨾折纸之付者是也。此后则又将何如。到今见之。毋论某纸。举皆联用。至于色纸唐纸。靡有不及。书简封皮。亦有赠遗。皆古之所无也。
康熙御铭松花石砚。其铭曰。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实也十八字楷书。小玺文曰康熙宸翰。此砚曾见于翠云楼中。终归于养研山房。
姜豹庵尚书童子时。于宅边掘地得瓷碑一。回青字李白桃李园序。不知谁书也。至今子孙秘宝。
开元砚制葫芦样。回环刻兰亭全文。跋曰大唐开元十三年春三月。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摸。字小于蚕头。洵奇物也。砚背又有乾隆壬辰御制诗一绝曰。米记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7L 页
韩冯惜未见。今看承素砚存真。虽欣无翼联珍羽。艰致却惭似褚人。此题恰今壬申为百一年也。
东方古器。曰百济瓦砚。有秋史瓦千年砚天然六字铭。曰高丽秘色尊。安宅物。曰高丽乌泥携瓶。考古图。以为吏部苏尚书子容使虏中。于帐中常见之。曰鹊川石砚。药泉南相公镇川头陀山紫石砚诗云。闻昔韩生得镇石。一拳携入紫宸中。重瞳鉴别亲题品。声价居然冠海东。韩生盖指石峰也。曰纱罗子石。曰葫芦。曰马面如意松瘿也。曰倭剔红创金山水杯。曰赤间关御砚司四海砚。曰西藏砚山。
百济官瓦。得于金秋史。倩姜若山制为舄砚。遂命名䲶鸯舄。铭曰䲶鸯瓦化为舄兮。落花岩遗一只兮。凌波兮彳亍。故国兮如昨。后千年兮烟月夕。诗人凭吊兮渔人纲得。辛未刻之。贞碧携赠星原。但留拓本。
尹梣溪旧蓄唐制小鹅砚。其㨾精妙。色微紫。磨墨不及端方。余曾一见之后。叩之复得一赏于钟山庐。可比右军顾渚鹅也。后又得宋制鹦鹉砚。詑之。
金石经者。楼阁洞居人。出于秋史门。善铁笔。一时士大夫图章。皆出其手。余亦使刻印者多。而比石墨书楼法。卑下无奇法。后有吴小山圭一。深得石墨法。往
东方古器。曰百济瓦砚。有秋史瓦千年砚天然六字铭。曰高丽秘色尊。安宅物。曰高丽乌泥携瓶。考古图。以为吏部苏尚书子容使虏中。于帐中常见之。曰鹊川石砚。药泉南相公镇川头陀山紫石砚诗云。闻昔韩生得镇石。一拳携入紫宸中。重瞳鉴别亲题品。声价居然冠海东。韩生盖指石峰也。曰纱罗子石。曰葫芦。曰马面如意松瘿也。曰倭剔红创金山水杯。曰赤间关御砚司四海砚。曰西藏砚山。
百济官瓦。得于金秋史。倩姜若山制为舄砚。遂命名䲶鸯舄。铭曰䲶鸯瓦化为舄兮。落花岩遗一只兮。凌波兮彳亍。故国兮如昨。后千年兮烟月夕。诗人凭吊兮渔人纲得。辛未刻之。贞碧携赠星原。但留拓本。
尹梣溪旧蓄唐制小鹅砚。其㨾精妙。色微紫。磨墨不及端方。余曾一见之后。叩之复得一赏于钟山庐。可比右军顾渚鹅也。后又得宋制鹦鹉砚。詑之。
金石经者。楼阁洞居人。出于秋史门。善铁笔。一时士大夫图章。皆出其手。余亦使刻印者多。而比石墨书楼法。卑下无奇法。后有吴小山圭一。深得石墨法。往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8H 页
来彝斋,秋史之间。其法益神。大内诸刻。举皆任之吴手。初则纯正可珍。渐入佳境。则随以索隐。其文不可辨。行之未十年。眼废。中州周少白。以其手刻赠余。余以是踏于彝斋所求隶书。彝斋大惊曰。近世佳手。托余刻其印方。又使小山刻少白印。付之槎便。少白尽印其所刻全幅以归之。此本在彝斋海棠楼。余前后所得周刻数十方。皆名刻也。年前以御书赐橘山嘉梧室八字。乞刻于少白。以眼昏不能副。倩丁学教刻之。其法近周,吴馀派也。
犀之上品。必称福州。盖其体坚如玉而文彩异常。大胜于华产。博物志云别有通天犀种。侧见则如截束发。而入水能照怪。又有辟尘辟寒等种而未之见也。皇明孝宗时。南边士人治福犀。得一奇文。即南极寿星像也。鹤发鸠筇仪形宛然。爱而妆带。不敢私储。献之于天子。东国不知犀品。只以好者称为福州产。可笑。
犀角之文不一。角初长时。见山则山形。见水则水形。万历上高县得一虎。文皆鸟兽。抑山水豹之类。而与犀文同耶。
汉武帝始用白鹿皮为币。唐宪宗有飞钱。宋太祖有
犀之上品。必称福州。盖其体坚如玉而文彩异常。大胜于华产。博物志云别有通天犀种。侧见则如截束发。而入水能照怪。又有辟尘辟寒等种而未之见也。皇明孝宗时。南边士人治福犀。得一奇文。即南极寿星像也。鹤发鸠筇仪形宛然。爱而妆带。不敢私储。献之于天子。东国不知犀品。只以好者称为福州产。可笑。
犀角之文不一。角初长时。见山则山形。见水则水形。万历上高县得一虎。文皆鸟兽。抑山水豹之类。而与犀文同耶。
汉武帝始用白鹿皮为币。唐宪宗有飞钱。宋太祖有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8L 页
便钱。真宗置交子务。高宗设东南会子。金元承之为宝钞。明初亦用之。余见清国纸币。即公文也。有户部印花字。得一纸则十年后可以觅钱。其法甚缜密。东国旧用布帛。此其制也。随其长短交易。近无而惟深北行之。自钱货之流入。此亦不行。
伏羲始制棘币。黄帝范金为货。虞夏商金币三品。至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钱制始定。后景王更铸大钱。秦曰半两。汉高铸榆英钱。吕后改八铢。文帝改四铢。武帝为五铢。轻重适宜。蜀之直百。吴之当千。晋之比轮。陈之六铢。梁之两柱。皆失之太重。魏之水浮,风飘,鹅眼。宋之綖环,菜子,荇叶。晋之四分。隋之裁皮,糊纸。皆失之太轻。唐高祖铸开通元宝。肃宗以一当十。又以一当五十。宋初铸宋元通宝。太宗始用纪元铸钱。曰太平通宝。嘉祐行折二之令。崇宁行当三之法。皇明铸大明通宝。与历代钱兼用。又铸洪武通宝当十,当五,当三,折二。东国肃宗朝始行钱。当宁丙寅。铸当百钱。行之数年而止。今用当五。
王阮亭引姚露旅书谓烟草本名淡巴菰。出吕宋国。能辟瘴气。始于漳州莆田等地种之。近则处处皆有。唐诗云相思若烟草。似唐时已有服之者。王肱枕蚓
伏羲始制棘币。黄帝范金为货。虞夏商金币三品。至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钱制始定。后景王更铸大钱。秦曰半两。汉高铸榆英钱。吕后改八铢。文帝改四铢。武帝为五铢。轻重适宜。蜀之直百。吴之当千。晋之比轮。陈之六铢。梁之两柱。皆失之太重。魏之水浮,风飘,鹅眼。宋之綖环,菜子,荇叶。晋之四分。隋之裁皮,糊纸。皆失之太轻。唐高祖铸开通元宝。肃宗以一当十。又以一当五十。宋初铸宋元通宝。太宗始用纪元铸钱。曰太平通宝。嘉祐行折二之令。崇宁行当三之法。皇明铸大明通宝。与历代钱兼用。又铸洪武通宝当十,当五,当三,折二。东国肃宗朝始行钱。当宁丙寅。铸当百钱。行之数年而止。今用当五。
王阮亭引姚露旅书谓烟草本名淡巴菰。出吕宋国。能辟瘴气。始于漳州莆田等地种之。近则处处皆有。唐诗云相思若烟草。似唐时已有服之者。王肱枕蚓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9H 页
庵琐语云烟叶出闽中。而边人寒痰。非此难治。故至以一马易一觔。崇祯中禁之不得也。我东则仁祖初。始为盛行。纯祖初。斗室沈公为箕伯。择好品叶。量束一两。名之曰两草。近日又有日草名色。即监司日供之谓而味为上也。盖此物始自他国转来。而到今我东之品。甲于天下。然以其害者言之。良田美土费于种草之址。宝玉珍金糜于吸烟之具。而其所为用不过众人消閒之供。物之无益。莫此为甚。而俗习成痼。卒难疗祛也。余亦好之者。故方吸而言之。
春花落瓣。秋花落朵。落瓣者有实。落朵者无实。有实者种生。无实者根生。叶厚者冬青。冬柏之类。叶大者早凋。梧桐之类。树大者叶小。槐之类。蔓生者实大。瓠爪之类。花美者无实。牧丹之类。花细者实美。枣李之类。易长者先萎。晚翠者得寿。余种树林园。验之则果然。
尝见草木考。卉者草木之总名。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荄根也。木有直根有蔓根。直根曰根。蔓根曰柢。韩子。凡生草而初达谓之䓲。方言草盛曰菶。木茂曰葆。风俗通。木簇生为灌。诗之集于灌木者也。无枝为檄。木下曲
春花落瓣。秋花落朵。落瓣者有实。落朵者无实。有实者种生。无实者根生。叶厚者冬青。冬柏之类。叶大者早凋。梧桐之类。树大者叶小。槐之类。蔓生者实大。瓠爪之类。花美者无实。牧丹之类。花细者实美。枣李之类。易长者先萎。晚翠者得寿。余种树林园。验之则果然。
尝见草木考。卉者草木之总名。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荄根也。木有直根有蔓根。直根曰根。蔓根曰柢。韩子。凡生草而初达谓之䓲。方言草盛曰菶。木茂曰葆。风俗通。木簇生为灌。诗之集于灌木者也。无枝为檄。木下曲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69L 页
曰樛。上竦曰乔。槐棘曰乔。尔雅云小枝上绕为乔。漫录之。以备一览。
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如麦。宋乾道间。亦有之。东国岭南。产竹实。晋州尤多。果如麦。作米如粳糯。味馨香。
植物之中。非草非木。不刚不柔。生十五日。成栋梁者曰竹。澄州之甘竹方竹。成都之三棱竹。道州之丹竹。飞鱼口之红竹。岛岑之白竹黄竹。占城国之黑竹。潇湘江之斑竹。熊耳山之丹青竹。华阳国之二色竹。此皆竹之怪者。而我东之金丝乌竹。尤奇也。
草有无根而生者。菟丝也。木有无花而实者。即无花果。余曾于燕市购来。果结于叶上。味甘。
我东火炮。始于丽末。判事崔茂宣。学其法于元国焰焇匠云。鸟铳本出于西域。用以捕鸟雀。故名鸟铳。倭奴得其制于吕宋国。以为兵器。壬辰之变。我国人始见而骇之。佛浪机者。本西洋红毛番种。万历中。袭杀吕宋国王而据其地。其人好用大炮。故仍为火器之名。
按明史兵志火箭条内。永乐征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习之。大者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
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如麦。宋乾道间。亦有之。东国岭南。产竹实。晋州尤多。果如麦。作米如粳糯。味馨香。
植物之中。非草非木。不刚不柔。生十五日。成栋梁者曰竹。澄州之甘竹方竹。成都之三棱竹。道州之丹竹。飞鱼口之红竹。岛岑之白竹黄竹。占城国之黑竹。潇湘江之斑竹。熊耳山之丹青竹。华阳国之二色竹。此皆竹之怪者。而我东之金丝乌竹。尤奇也。
草有无根而生者。菟丝也。木有无花而实者。即无花果。余曾于燕市购来。果结于叶上。味甘。
我东火炮。始于丽末。判事崔茂宣。学其法于元国焰焇匠云。鸟铳本出于西域。用以捕鸟雀。故名鸟铳。倭奴得其制于吕宋国。以为兵器。壬辰之变。我国人始见而骇之。佛浪机者。本西洋红毛番种。万历中。袭杀吕宋国王而据其地。其人好用大炮。故仍为火器之名。
按明史兵志火箭条内。永乐征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习之。大者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0H 页
托。所谓用车者。即今之大炮也。用架用桩者。盖即今之鸟机也。其用托者。盖即今之鸟枪也。是鸟枪之制。永乐中已有之。然不传于外。永乐二十年。虽从张辅请。置炮于大同等关以御敌。然利器不示人。朝廷每慎惜之。宣德中。又敕宣府总兵谭广。谓神铳国家所重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立神铳局于宣府。帝犹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特敕止之。是正统以前。鸟枪未尝传习于外。直至嘉靖以后。始用之于营伍耳。
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疑即古半臂之制。说文。无袂衣谓之䙃。既曰半臂。则其袖必及臂之半。正如今之马褂。其无袖者。乃谓之背子也。曾三异同话录云近岁衣制有一种。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帛为之。仍用夹里。名曰貉袖。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以其便于控驭。此又宋人短褂之制。隋文帝征辽。诏武官服缺胯袄子。三品以上皆紫。唐书高祖武德元年。诏诸卫将军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袄子。是缺襟之制。亦起于隋唐时。至战裙之始。按国语鄢之战。郤至于靺韦之跗注。三逐楚平王。注。跗注
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疑即古半臂之制。说文。无袂衣谓之䙃。既曰半臂。则其袖必及臂之半。正如今之马褂。其无袖者。乃谓之背子也。曾三异同话录云近岁衣制有一种。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帛为之。仍用夹里。名曰貉袖。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以其便于控驭。此又宋人短褂之制。隋文帝征辽。诏武官服缺胯袄子。三品以上皆紫。唐书高祖武德元年。诏诸卫将军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袄子。是缺襟之制。亦起于隋唐时。至战裙之始。按国语鄢之战。郤至于靺韦之跗注。三逐楚平王。注。跗注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0L 页
者兵服。自鞍以下注于跗。则今之战裙。盖本此也。邲之战。屈荡逐赵旃。得其甲裳。又裙之有甲者耳。东人所着快子禙子之属。犹马褂子。牵夫所着短同衣。犹缺襟袍。至于战裙。今新颁军总所着膝甲是也。按江浙人两行着钉鞋。明史百官入朝遇雨。皆蹑钉靴。声彻殿升。东国油鞋油靴。即其制也。
假面盖起于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后汉书礼仪志。有大傩之仪。以木面兽为傩。其滥觞也。高齐兰陵王长恭着假面。与周师战于金塘。齐人壮之。为兰陵舞。宋狄青每战。带铁面具。以铁为之者。军旅所用也。东国有山棚戏橦絙戏。皆以木楦。三南多有之。古者迎敕时。列于路左。又有衣臼像妇人之仪于门前。今皆无。
井邑内藏寺。产柹小如栗。食之无味。惟乾而浸水极佳。礼基恩礼面乾柿。品甲于国中。彼人云糖属之所无。以此推之。虽谓之甲于天下可也。咸从皮赤栗。小如橡实。春而丛生。秋而结实。乾之善解甲。名曰妓栗。智异山有山栗。秋来自落。填流于溪。民争取之为粮。不知所由于何处。山深不得到故也。中州柿有六棱不甜。栗与咸从近。风土有同有不同。
假面盖起于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后汉书礼仪志。有大傩之仪。以木面兽为傩。其滥觞也。高齐兰陵王长恭着假面。与周师战于金塘。齐人壮之。为兰陵舞。宋狄青每战。带铁面具。以铁为之者。军旅所用也。东国有山棚戏橦絙戏。皆以木楦。三南多有之。古者迎敕时。列于路左。又有衣臼像妇人之仪于门前。今皆无。
井邑内藏寺。产柹小如栗。食之无味。惟乾而浸水极佳。礼基恩礼面乾柿。品甲于国中。彼人云糖属之所无。以此推之。虽谓之甲于天下可也。咸从皮赤栗。小如橡实。春而丛生。秋而结实。乾之善解甲。名曰妓栗。智异山有山栗。秋来自落。填流于溪。民争取之为粮。不知所由于何处。山深不得到故也。中州柿有六棱不甜。栗与咸从近。风土有同有不同。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1H 页
申紫霞园中。种红豆有两大丛。覃家所赠也。群芳谱所载。梅雨时开花。结实枝头如珊瑚。豆红嫣可爱。此与王右丞诗红豆生南国之红豆不同也。李涛叟仁默得一枚于翁星原视余。大于白扁豆。鲜红可爱。谓之红豆相思子也。风土记。八月雨曰豆花雨。
月沙李公。自中州移来单叶红梅。种之庙前。此种遍满国中。庙树已枯。人见单叶红梅。辄曰月沙梅。
梧阴尺牍曰。三尺童子携鱼而来。巨口细鳞。松江之鲈耶。鲙缕如雪飘飘。气欲仙也。仙桃四枝并蒂者。非为报也。聊以表意。
我国之称兰草者。皆以为马兰。第以花谱考之。非马兰。即箬兰也。马兰。本草云一名紫菊。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箬兰。花谱云花紫。形似兰而无香。四月间。产海岛阴谷中。此岂非我国所谓兰草者乎。
群芳谱。秋牡丹草木叶。似牡丹差小。花似菊黄心。秋色寂寥。植数枝。足壮秋容。即俗所谓唐菊也。
靖陵斋室庭松桧丛青之中。有梅花树玉英粲然。即西山大师休静所手植也。丁丑春。人皆见之。未知五十年间荣枯也。
青海牡丹。传以为艮岳遗种。出自五国城。节度园池
月沙李公。自中州移来单叶红梅。种之庙前。此种遍满国中。庙树已枯。人见单叶红梅。辄曰月沙梅。
梧阴尺牍曰。三尺童子携鱼而来。巨口细鳞。松江之鲈耶。鲙缕如雪飘飘。气欲仙也。仙桃四枝并蒂者。非为报也。聊以表意。
我国之称兰草者。皆以为马兰。第以花谱考之。非马兰。即箬兰也。马兰。本草云一名紫菊。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箬兰。花谱云花紫。形似兰而无香。四月间。产海岛阴谷中。此岂非我国所谓兰草者乎。
群芳谱。秋牡丹草木叶。似牡丹差小。花似菊黄心。秋色寂寥。植数枝。足壮秋容。即俗所谓唐菊也。
靖陵斋室庭松桧丛青之中。有梅花树玉英粲然。即西山大师休静所手植也。丁丑春。人皆见之。未知五十年间荣枯也。
青海牡丹。传以为艮岳遗种。出自五国城。节度园池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1L 页
环种。无虑数百本。皆盈握之老干也。花品亦佳。昔白沙先生于三乐斋。节度使送菊花种之。青海之多花种。自古然矣。曾见斋前。亦有牡丹。想是艮岳之种。
康津普林寺竹田茶。丁冽水若镛得之。教寺僧以九蒸九曝之法。其品不下普洱茶。而谷雨前所采尤贵。谓之以雨前茶可也。海南等地。有栍橽实。取油凝而铸烛。不下𧸐烛。治妇女乳肿。亦丁冽水法也。济州产水仙花。秋史始知之。取长如法。不下江南种。而本土有五色花。渡海色变。又取黄茶。逊于燕种。而颇为近可。
广州南门外细村面金光里金氏田产烟草。称为国中殊品。面内所产。统称为金光草。今则一境所产。皆借其名。湖南之上官草。与金光名等。上官面所出。皆谓之真品。本面在全州任实之间山峡五十里。可藏兵马。故名曰万马洞。洞中之田。俱是种草为业。镇安亦产草。即其馀派也。岭南称新宁草。有似上官而有毒。水原之红草。似金光而不及之。六抵西胜于南。成川草田亘连江东,三登之境。谓之成川草。皆资于江,登而细剉出色。成川其尤也。
烟乡之佳者称青,定。即青阳,定山也。腻烛则出锦城
康津普林寺竹田茶。丁冽水若镛得之。教寺僧以九蒸九曝之法。其品不下普洱茶。而谷雨前所采尤贵。谓之以雨前茶可也。海南等地。有栍橽实。取油凝而铸烛。不下𧸐烛。治妇女乳肿。亦丁冽水法也。济州产水仙花。秋史始知之。取长如法。不下江南种。而本土有五色花。渡海色变。又取黄茶。逊于燕种。而颇为近可。
广州南门外细村面金光里金氏田产烟草。称为国中殊品。面内所产。统称为金光草。今则一境所产。皆借其名。湖南之上官草。与金光名等。上官面所出。皆谓之真品。本面在全州任实之间山峡五十里。可藏兵马。故名曰万马洞。洞中之田。俱是种草为业。镇安亦产草。即其馀派也。岭南称新宁草。有似上官而有毒。水原之红草。似金光而不及之。六抵西胜于南。成川草田亘连江东,三登之境。谓之成川草。皆资于江,登而细剉出色。成川其尤也。
烟乡之佳者称青,定。即青阳,定山也。腻烛则出锦城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2H 页
清州者。青心最上。旧称葵花烛。烛一枝可达冬之永夜。犹有馀跋。
三馀帖。女星散为配玄。配玄即今水仙花也。瓶史。水仙神骨清绝。织女之梁玉清也。一种千叶谓真水仙。单叶名水仙。千瓣乃玉玲珑。余癖此花。颜所居曰种水仙三百本舫。取出门一笑大江横之意也。李荷居带医提。与妓接话。一世惊怪。云石闻之。见李公曰。公七十。始知爱妓。当以花贺之。送水仙一盆。水仙之为女精。果有以也。水仙产于江南。在昔壬申。紫霞使燕。冬回携来之。此为东来之始也。于今六十年。东来不绝。甲午后燕货禁条。花亦入其中。数年不出。后渐弛其禁。咸礼时南匪之役。皇城又绝种。尚今买卖不敷矣。
甘藷在果蓏中最后出。可以赒饥。可以延年。又可以御蝗而弭旱。始自闽,广。殆遍天下。独我东近始购种于日本。沿海若而邑。仅得传殖。而峡野之民。不识藷为何物。纯祖甲午。徐枫石巡按湖南。亟访藷种。颁诸列邑。且取皇明徐玄扈甘藷疏,我人姜金二氏之谱。汇类编纂。摆印广布。以谂其种艺之法焉。余得食徐公之煮为糕甚佳。取其法。
三馀帖。女星散为配玄。配玄即今水仙花也。瓶史。水仙神骨清绝。织女之梁玉清也。一种千叶谓真水仙。单叶名水仙。千瓣乃玉玲珑。余癖此花。颜所居曰种水仙三百本舫。取出门一笑大江横之意也。李荷居带医提。与妓接话。一世惊怪。云石闻之。见李公曰。公七十。始知爱妓。当以花贺之。送水仙一盆。水仙之为女精。果有以也。水仙产于江南。在昔壬申。紫霞使燕。冬回携来之。此为东来之始也。于今六十年。东来不绝。甲午后燕货禁条。花亦入其中。数年不出。后渐弛其禁。咸礼时南匪之役。皇城又绝种。尚今买卖不敷矣。
甘藷在果蓏中最后出。可以赒饥。可以延年。又可以御蝗而弭旱。始自闽,广。殆遍天下。独我东近始购种于日本。沿海若而邑。仅得传殖。而峡野之民。不识藷为何物。纯祖甲午。徐枫石巡按湖南。亟访藷种。颁诸列邑。且取皇明徐玄扈甘藷疏,我人姜金二氏之谱。汇类编纂。摆印广布。以谂其种艺之法焉。余得食徐公之煮为糕甚佳。取其法。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2L 页
元次山丐论云古人乡无君子则与山水为友。东坡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余所居乡里。无好山水。无好松竹。又无好琴酒。其安所从君子友乎。
医家本草。历代所增。各自为书。今合而为一。非古本也。原书始于后汉。别录者魏晋以来。吴普,华唐之所记。于志宁,李绩等。修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谓宏景以神农经及诸家别录注之。江南遍方。不能周知药石。其谬误至四百馀种。遂考正之。又增后世所用百馀物。陈藏器所著则又名本草拾遗。明李时珍又著本草纲目。益详备矣。按时珍传。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陶宏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至时珍。又增三百七十四种。本草之普济苍生。其功无量。
梅亦寒花也。气像极潇洒。多贮害子宫之说。古已有之。人或以沈斗室證之。以余所见。南圭斋筑梅花室。藏奇品屡百本。名动一世。不数年。圭斋归道山。其室作人醋盐供亿之处。前人之垂戒。不无所见也。
梅宜藏寒屋。杏宜藏妆台。梨花宜春雨。荷花宜晓风。海棠桃李宜歌舞席。牧丹芍药宜棨戟门。芳桂幽兰
医家本草。历代所增。各自为书。今合而为一。非古本也。原书始于后汉。别录者魏晋以来。吴普,华唐之所记。于志宁,李绩等。修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谓宏景以神农经及诸家别录注之。江南遍方。不能周知药石。其谬误至四百馀种。遂考正之。又增后世所用百馀物。陈藏器所著则又名本草拾遗。明李时珍又著本草纲目。益详备矣。按时珍传。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陶宏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至时珍。又增三百七十四种。本草之普济苍生。其功无量。
梅亦寒花也。气像极潇洒。多贮害子宫之说。古已有之。人或以沈斗室證之。以余所见。南圭斋筑梅花室。藏奇品屡百本。名动一世。不数年。圭斋归道山。其室作人醋盐供亿之处。前人之垂戒。不无所见也。
梅宜藏寒屋。杏宜藏妆台。梨花宜春雨。荷花宜晓风。海棠桃李宜歌舞席。牧丹芍药宜棨戟门。芳桂幽兰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3H 页
宜赠隐士。
闽有红茉莉。蜀有紫绣毬。楚有红梨花。燕有黄石榴。天台有黄海棠,白海棠,白紫碧桂花,白玫瑰。洛阳有黄芍药。昌州有香海棠。吾园有软红绣毬黄石榴,白海棠。
长湍人发古冢。得瓷器,崇宁钱,铜镜。钱随手即坏。镜作徐卯翁耕辅所庋。圆径三寸有奇。背铸盘龙。面微凸。正古所称道家聚形镜耳。绿斑透出肤理。望见可知为入土千年物。可悬此为鉴定古铜之玉尺也。
金尚古堂孙鲁钟。葬兄泰仁君万钟于长湍山中。治圹得古人殉物宋钱数百枚。皆元礼通宝。即所谓青苗钱也。八角镜一面铭曰。湖州真正石。念二叔照子。鉴人面清如明。奇物也。古人多以如字作而用。
星原旧有古井。淘得宋窑酒杯。柳贞碧得于石墨书楼。甚爱之。时刻不离手。携至沈阳。失手见破。养研老人以诗嘲之曰。蛾眉宛转一声嗟。千古凄凉是马坡。竹叶于吾真不分。救君不得奈君何。器破者余曾见之。铁丝补缀尤奇绝。胜太真一袜也。
七佛偈。山谷书。荐其母夫人冥福也。霞翁得之象山村家袱梁上。山谷又书石镜溪三字。在瞻云寺读书
闽有红茉莉。蜀有紫绣毬。楚有红梨花。燕有黄石榴。天台有黄海棠,白海棠,白紫碧桂花,白玫瑰。洛阳有黄芍药。昌州有香海棠。吾园有软红绣毬黄石榴,白海棠。
长湍人发古冢。得瓷器,崇宁钱,铜镜。钱随手即坏。镜作徐卯翁耕辅所庋。圆径三寸有奇。背铸盘龙。面微凸。正古所称道家聚形镜耳。绿斑透出肤理。望见可知为入土千年物。可悬此为鉴定古铜之玉尺也。
金尚古堂孙鲁钟。葬兄泰仁君万钟于长湍山中。治圹得古人殉物宋钱数百枚。皆元礼通宝。即所谓青苗钱也。八角镜一面铭曰。湖州真正石。念二叔照子。鉴人面清如明。奇物也。古人多以如字作而用。
星原旧有古井。淘得宋窑酒杯。柳贞碧得于石墨书楼。甚爱之。时刻不离手。携至沈阳。失手见破。养研老人以诗嘲之曰。蛾眉宛转一声嗟。千古凄凉是马坡。竹叶于吾真不分。救君不得奈君何。器破者余曾见之。铁丝补缀尤奇绝。胜太真一袜也。
七佛偈。山谷书。荐其母夫人冥福也。霞翁得之象山村家袱梁上。山谷又书石镜溪三字。在瞻云寺读书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3L 页
台。寺在庐山中。拓本藏苏斋。
柳惠风冷斋书种曰。方寸玉一片。羊脂色双螭首。一面刻山水平桥渔舟远塔。微微可辨。一面刻诗云。绿莎白石满河洲。渺渺平沙带浅流。红树青山无路入。行春桥畔觅渔舟。小印文曰子刚。成川府民。耕田拾得。献于府使。府使之子。恋诗妓一枝红。与之佩。后归邑子某。府使某以重价取之。诗情画意。俱极缥缈。刻法又神。必是中国物。但未知子刚之为何代人。以待后查。按成都民。垦荒冢间。得此玉献之官。遂归于一枝红。红又情赠富民某甲。后郑府使取为宠姬之饰。姬居燕子楼者且十年。售玉以资衣食窘。此玉又归于侯门之绝艳。玉自出土来。凡三易主而三噪于世。盖尤物也。有一嗜古者。购求于艳。艳竟刓敝不出手云。子刚姓陆氏。徐文长水仙花诗云。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花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杀苏州陆子刚。自注云陆子刚苏人。碾玉妙手也。据此则子刚为文长同时之人。而此玉为明嘉隆间之古物。无疑也。
许文正穆少时。往其外祖林白湖家。见一块石在庭中。请持归之。林公曰。此石我得之田间。而不意尔之
柳惠风冷斋书种曰。方寸玉一片。羊脂色双螭首。一面刻山水平桥渔舟远塔。微微可辨。一面刻诗云。绿莎白石满河洲。渺渺平沙带浅流。红树青山无路入。行春桥畔觅渔舟。小印文曰子刚。成川府民。耕田拾得。献于府使。府使之子。恋诗妓一枝红。与之佩。后归邑子某。府使某以重价取之。诗情画意。俱极缥缈。刻法又神。必是中国物。但未知子刚之为何代人。以待后查。按成都民。垦荒冢间。得此玉献之官。遂归于一枝红。红又情赠富民某甲。后郑府使取为宠姬之饰。姬居燕子楼者且十年。售玉以资衣食窘。此玉又归于侯门之绝艳。玉自出土来。凡三易主而三噪于世。盖尤物也。有一嗜古者。购求于艳。艳竟刓敝不出手云。子刚姓陆氏。徐文长水仙花诗云。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花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杀苏州陆子刚。自注云陆子刚苏人。碾玉妙手也。据此则子刚为文长同时之人。而此玉为明嘉隆间之古物。无疑也。
许文正穆少时。往其外祖林白湖家。见一块石在庭中。请持归之。林公曰。此石我得之田间。而不意尔之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4H 页
见也。遂破之。中有一小玉。白湖曰。意谓其大。及见小矣。使作玉鹭。许公即其席手刻之。传为至宝。韩公致应为兵判。借用之。一日忽心动。使之还本主曰。古家神物。不必久留。是夕火。其家舍什物书籍。皆不能保而玉鹭得全。
斗室宅。旧蓄高丽秘色瓷尊。为安文成公宅遗墟所得。可宝也。养研老人。借用八年而还。安文成尝挂晦庵像。遂号晦轩。甘露寺诗曰。日暖庭花藏浅绿。夜凉山月送微明。忧民未得湔涂炭。欲向蒲团寄半生。史称忧国伤民之意溢于辞也。此尊即先生旧物。而绘翥鹤六朵云十八。皆用粉青。余蓄瓷器。以粉青青画雷文。丽俗之用采。皆以粉青可知也。正字通。今俗以尊作尊卑。以尊酒器之尊。别作樽非也。樽林木茂盛也。说文。又作樽。古者酒一壶称一经。人有以五经遗者。闻其来。束带出迎。乃酒五壶。非五经博士也。尊说之下。漫录古人语。
高江村天禄识馀。谓今之摺叠扇。初名聚头扇。元时。高丽始以充贡。明永乐间。稍效为之。今则流传寖广。团扇废矣。至于挥洒翰墨则始于成化间云。张东海以为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于中国。然南宋以来。咏
斗室宅。旧蓄高丽秘色瓷尊。为安文成公宅遗墟所得。可宝也。养研老人。借用八年而还。安文成尝挂晦庵像。遂号晦轩。甘露寺诗曰。日暖庭花藏浅绿。夜凉山月送微明。忧民未得湔涂炭。欲向蒲团寄半生。史称忧国伤民之意溢于辞也。此尊即先生旧物。而绘翥鹤六朵云十八。皆用粉青。余蓄瓷器。以粉青青画雷文。丽俗之用采。皆以粉青可知也。正字通。今俗以尊作尊卑。以尊酒器之尊。别作樽非也。樽林木茂盛也。说文。又作樽。古者酒一壶称一经。人有以五经遗者。闻其来。束带出迎。乃酒五壶。非五经博士也。尊说之下。漫录古人语。
高江村天禄识馀。谓今之摺叠扇。初名聚头扇。元时。高丽始以充贡。明永乐间。稍效为之。今则流传寖广。团扇废矣。至于挥洒翰墨则始于成化间云。张东海以为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于中国。然南宋以来。咏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4L 页
摺扇者颇多。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馀。合之止两指。即此也。南方妇女犹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亦用之云。
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窍其外。暑时置床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轻凉也。俗谓之竹夫人。按陆龟蒙有竹夹膝诗。即此器也。汤婆子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按此名虽不经见。然东坡有致杨君素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里之。可以达旦不冷。范石湖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东国有两品竹夫人。一如此制。汤婆子事不称器。老人或以匜器盛汤水。以煖手足。亦此制也。
卖暑。唐宋人卖痴呆。此与卖暑同其流俗。踏桥。丽俗以禳脚病。谚所云一夜踏十二桥。消十二月之灾。壬辰后此风渐衰。望月之厚薄。以徵礼俭。其来久。而陈谷穗,嚼痈果,拔河戏。皆罗丽旧俗。而佳节游衍之一事也。
欧阳公云唐人宴聚。盛传叶子格。袁文谓此唐之谶也。叶子二字折其字。上半乃廿世字。馀木字凑下子字作李。乃是廿世李。正合有唐二十帝之数。南唐书。李后主妃周氏。又编金叶子格。即今之纸牌也。东国
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窍其外。暑时置床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轻凉也。俗谓之竹夫人。按陆龟蒙有竹夹膝诗。即此器也。汤婆子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按此名虽不经见。然东坡有致杨君素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里之。可以达旦不冷。范石湖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东国有两品竹夫人。一如此制。汤婆子事不称器。老人或以匜器盛汤水。以煖手足。亦此制也。
卖暑。唐宋人卖痴呆。此与卖暑同其流俗。踏桥。丽俗以禳脚病。谚所云一夜踏十二桥。消十二月之灾。壬辰后此风渐衰。望月之厚薄。以徵礼俭。其来久。而陈谷穗,嚼痈果,拔河戏。皆罗丽旧俗。而佳节游衍之一事也。
欧阳公云唐人宴聚。盛传叶子格。袁文谓此唐之谶也。叶子二字折其字。上半乃廿世字。馀木字凑下子字作李。乃是廿世李。正合有唐二十帝之数。南唐书。李后主妃周氏。又编金叶子格。即今之纸牌也。东国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5H 页
投笺谓之纸牌。与中州制同而异。余所曾见者也。
台城之围。梁武帝以纸鸢告急于城外。而援师莫有进者。金守汴日。为纸鸢。置文书其上。至北营则断之。以诱被俘者。识者谓宰相以此退敌难矣。然唐张伾守临洺。为田悦所攻。马燧等救兵未进。伾急以纸鸢放过悦营。悦射之不及。乃落燧营。言三日不救。洺人且为食。燧等遂进解围。是纸鸢亦有时济用。东国以纸鸢为戏。元日始。上元止。
高丽阙庭曰毬庭。形似毬也。近世马习步曰。毬庭其步圆。似戏毬也。
枫石作龙尾车记曰。泰西水法为车者三。筒焉提焉下上焉而激水。谓之玉衡。筒焉柱焉升降焉而趵水。谓之恒升。墙焉围焉环转焉絜水。谓之龙尾。而龙尾于河宜。玉衡恒升于井宜。故功用之博。龙尾为最。三者皆西法。而明太保徐文定之所传也。叙工精切。骎骎乎考工之亚。炯庵曰。余读奇器图说。回互或难解。未若此记之历历如睹掌纹也。
木绵布行于宋末元初。古者凡布。皆以麻为之。木绵作布。邱文庄谓元时始入中国。南史林邑传。木绵吉贝树也。花系木本而非草本。其色正红。及落时则白
台城之围。梁武帝以纸鸢告急于城外。而援师莫有进者。金守汴日。为纸鸢。置文书其上。至北营则断之。以诱被俘者。识者谓宰相以此退敌难矣。然唐张伾守临洺。为田悦所攻。马燧等救兵未进。伾急以纸鸢放过悦营。悦射之不及。乃落燧营。言三日不救。洺人且为食。燧等遂进解围。是纸鸢亦有时济用。东国以纸鸢为戏。元日始。上元止。
高丽阙庭曰毬庭。形似毬也。近世马习步曰。毬庭其步圆。似戏毬也。
枫石作龙尾车记曰。泰西水法为车者三。筒焉提焉下上焉而激水。谓之玉衡。筒焉柱焉升降焉而趵水。谓之恒升。墙焉围焉环转焉絜水。谓之龙尾。而龙尾于河宜。玉衡恒升于井宜。故功用之博。龙尾为最。三者皆西法。而明太保徐文定之所传也。叙工精切。骎骎乎考工之亚。炯庵曰。余读奇器图说。回互或难解。未若此记之历历如睹掌纹也。
木绵布行于宋末元初。古者凡布。皆以麻为之。木绵作布。邱文庄谓元时始入中国。南史林邑传。木绵吉贝树也。花系木本而非草本。其色正红。及落时则白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5L 页
如鹅毳。但其花秪可絮茵褥而不可织布。唐书南蛮传云吉贝草。缉花作布。名曰白氎。又名古贝。夏之织贝。即今草绵布是也。东邦之出。文忠宣益渐始也。其孙曰莱。造机抽丝。呼其机曰文莱。
羲皇始造布。然其用何物为布。及升数精粗。莫得以考焉。想亦不越于絺绤也。三代以上之布。必以二尺二寸为广。以及升数多寡。皆以爵秩为之等威。故礼深衣。言袖曰广终幅。又曰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尺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后世则不能然尔。
汉时金银。皆以斤计。如高祖赐陈平金四万斤之类是也。侯景围城。羊侃率兵御之。诏送金五千两,银一万两。以两计起于梁时。东国铜铁以斤计之。金银以两计之。有贵贱故也。
髹漆器用。蚌蛤壳镶嵌。象人物花草。谓之螺填。方勺泊宅编谓本出倭国。而蓝衍讹为罗殿。而附会之误矣。又当作螺钿。我国皇太后,皇后前进献礼物。即螺钿小盒一坐。而余于使行见之。不过是贝盒朴制也。以此作为年贡方物。殆俭也。
俗以凤仙花染指。自宋已然。癸辛杂识。凤仙花红者捣碎。入明矾少许。染指甲。用片帛缠定过夜。如此三
羲皇始造布。然其用何物为布。及升数精粗。莫得以考焉。想亦不越于絺绤也。三代以上之布。必以二尺二寸为广。以及升数多寡。皆以爵秩为之等威。故礼深衣。言袖曰广终幅。又曰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尺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后世则不能然尔。
汉时金银。皆以斤计。如高祖赐陈平金四万斤之类是也。侯景围城。羊侃率兵御之。诏送金五千两,银一万两。以两计起于梁时。东国铜铁以斤计之。金银以两计之。有贵贱故也。
髹漆器用。蚌蛤壳镶嵌。象人物花草。谓之螺填。方勺泊宅编谓本出倭国。而蓝衍讹为罗殿。而附会之误矣。又当作螺钿。我国皇太后,皇后前进献礼物。即螺钿小盒一坐。而余于使行见之。不过是贝盒朴制也。以此作为年贡方物。殆俭也。
俗以凤仙花染指。自宋已然。癸辛杂识。凤仙花红者捣碎。入明矾少许。染指甲。用片帛缠定过夜。如此三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6H 页
四次则其色深红。洗涤不去。直至退甲。方渐失之。回回妇人多喜此云。今俗则不持回回妇人也。
礼。妇人吉拜。虽君赐肃拜者。周礼太祝九拜之一。郑注谓俯下手。如今之揖。按推手曰揖。引手曰揖。肃拜如揖。正今俗妇人拢两手向下之礼也。惟妇人之拜。跪与不跪。诸家之说纷纷。洪容斋等谓古礼妇人之拜。本不跪。东国妇人之拜。伸腰而拜。两手据地。颡不至席。此与古法吻合。以其首饰甚多。不得俯伏。与介冑之士同也。
正庙己亥。有禁剃制冠之议。上曰。花冠之属。虽云简便。末世侈风。转相务胜。名虽花冠。而加以珠玉金贝之属。盛加造饰。则其费之钜。反有过于剃发之具。此所谓以弊救弊。亦岂非可闷乎。近俗如遵古。则必以花冠用于婚礼。礼家无珠贝之繁。宜以冠制分等品可矣。
旧闻崔杜机承旨成大。与申青泉维翰。为前生伉俪。青泉是夫。杜机是妻。杜机诗集中酸蒋歌。悽婉可爱。即有感于斯而作也。其冢在寿春。南秋月秘书玉之冢。亦在是土。崔稿并在。南氏家人指谓二诗冢。崔之孙琴有诗曰。残杏数株还斫尽。明年何以答春风。极
礼。妇人吉拜。虽君赐肃拜者。周礼太祝九拜之一。郑注谓俯下手。如今之揖。按推手曰揖。引手曰揖。肃拜如揖。正今俗妇人拢两手向下之礼也。惟妇人之拜。跪与不跪。诸家之说纷纷。洪容斋等谓古礼妇人之拜。本不跪。东国妇人之拜。伸腰而拜。两手据地。颡不至席。此与古法吻合。以其首饰甚多。不得俯伏。与介冑之士同也。
正庙己亥。有禁剃制冠之议。上曰。花冠之属。虽云简便。末世侈风。转相务胜。名虽花冠。而加以珠玉金贝之属。盛加造饰。则其费之钜。反有过于剃发之具。此所谓以弊救弊。亦岂非可闷乎。近俗如遵古。则必以花冠用于婚礼。礼家无珠贝之繁。宜以冠制分等品可矣。
旧闻崔杜机承旨成大。与申青泉维翰。为前生伉俪。青泉是夫。杜机是妻。杜机诗集中酸蒋歌。悽婉可爱。即有感于斯而作也。其冢在寿春。南秋月秘书玉之冢。亦在是土。崔稿并在。南氏家人指谓二诗冢。崔之孙琴有诗曰。残杏数株还斫尽。明年何以答春风。极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6L 页
有大致。
纯祖乙酉十月十四日。鹤山行台自耽罗返命。至崸嶝前洋。所骑船遇风漂流。十五日汐水。还泊济州别岛浦。先以兼道科试官而行。收券亦得完。绿袍之为文科主文。罕例也。先是鹤山言三十年前。梦见坡仙冠危冠。衣黄䌷袍。据天然几。几上空诸所有。只有一小帖子。少顷。坡起身出户。顾语鹤山曰。君且坐阅是帖。对曰是公词翰否。曰是。展视之。第一幅。红笺上有填词一首。当时颇了然。觉来惟记首句。曰月痕西堕。众江东流。又记中腔。曰绿杨阴中红叱拨。末尾曰须寄书扇干儿来。不省干儿是何语。后阅公集及志林。王朝云生子曰干儿。未期而夭。然则梦中所遇。殆真是坡仙。恨不能记其全曲也。
香取其远。酒取其臭。石取其枯。琴取其初。茶取其色。竹取其影。月取其空。棋取其寂。杖取其近。水取其积。雪取其飒。釰取其畏。蒲团取其弊。美人取其猜。僧取其闲。花取其暗。金石鼎彝取其老。
客过林庐。叩余幽事。拈古人诗句以应之。问是何感慨而甘栖遁。曰大都心足身还足。只恐身闲心未闲。问是何工课而能遣日。曰惜花春早起。爱月夜无眠。
纯祖乙酉十月十四日。鹤山行台自耽罗返命。至崸嶝前洋。所骑船遇风漂流。十五日汐水。还泊济州别岛浦。先以兼道科试官而行。收券亦得完。绿袍之为文科主文。罕例也。先是鹤山言三十年前。梦见坡仙冠危冠。衣黄䌷袍。据天然几。几上空诸所有。只有一小帖子。少顷。坡起身出户。顾语鹤山曰。君且坐阅是帖。对曰是公词翰否。曰是。展视之。第一幅。红笺上有填词一首。当时颇了然。觉来惟记首句。曰月痕西堕。众江东流。又记中腔。曰绿杨阴中红叱拨。末尾曰须寄书扇干儿来。不省干儿是何语。后阅公集及志林。王朝云生子曰干儿。未期而夭。然则梦中所遇。殆真是坡仙。恨不能记其全曲也。
香取其远。酒取其臭。石取其枯。琴取其初。茶取其色。竹取其影。月取其空。棋取其寂。杖取其近。水取其积。雪取其飒。釰取其畏。蒲团取其弊。美人取其猜。僧取其闲。花取其暗。金石鼎彝取其老。
客过林庐。叩余幽事。拈古人诗句以应之。问是何感慨而甘栖遁。曰大都心足身还足。只恐身闲心未闲。问是何工课而能遣日。曰惜花春早起。爱月夜无眠。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7H 页
问是何利养而获终老。曰子种孙耕无歉岁。笔花墨雨有礼年。问是何往还而破寂寥。曰阳坡草软厚如织。仍与麋鹿相对眠。问是何所有。曰岭上多白云。问是茅栋成。曰居然我泉石。问是何所闻。曰蟪不知春秋。蛙不为公私。流水犹聋耳。鸣蝉重我欺。又曰长对青山无问答。秪看时历有春秋。此余之句也。
自古人臣之奉宸翰。以为荣耀者不一。而未有如贱臣之受赐也。戊辰秋。圣上书下橘山嘉梧室五字。橘山即臣之贱号。而嘉梧室者。是所居巷名也。未知圣聪何以记存而垂此分外之异数也。于是建阁而奉之。诸长老以文贺之。此画见魏野居也。
为官避瘴气。不知仕亦有瘴也。急催暴敛。剥下奉上。租赋之瘴。深文以逞。良恶不白。刑狱之瘴。侵牟民利。以实私储。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工役之瘴。盛拣妾姬。以娱声色。帷薄之瘴。
陈眉公有多少箴。其语不俗。今有一本。不知何人作。其词云少嗜欲。多闻见。多素心。少腼面。少附贵。多右贱。多独立。少拘恋。少京闉。多乡甸。多糠秕。少珍膳。少语言。多兢战。多自守。少耽羡。我有旨酒。以敖式宴。
山居有八德。心兮虚。体兮舒。欲兮锄。礼兮疏。翁兮渔。
自古人臣之奉宸翰。以为荣耀者不一。而未有如贱臣之受赐也。戊辰秋。圣上书下橘山嘉梧室五字。橘山即臣之贱号。而嘉梧室者。是所居巷名也。未知圣聪何以记存而垂此分外之异数也。于是建阁而奉之。诸长老以文贺之。此画见魏野居也。
为官避瘴气。不知仕亦有瘴也。急催暴敛。剥下奉上。租赋之瘴。深文以逞。良恶不白。刑狱之瘴。侵牟民利。以实私储。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工役之瘴。盛拣妾姬。以娱声色。帷薄之瘴。
陈眉公有多少箴。其语不俗。今有一本。不知何人作。其词云少嗜欲。多闻见。多素心。少腼面。少附贵。多右贱。多独立。少拘恋。少京闉。多乡甸。多糠秕。少珍膳。少语言。多兢战。多自守。少耽羡。我有旨酒。以敖式宴。
山居有八德。心兮虚。体兮舒。欲兮锄。礼兮疏。翁兮渔。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7L 页
儿兮书。仕兮躇。刺兮祛。舍此则饭裹先生等耳。
酒史作人逸其名。其槩云松下对坐。谈屑娓娓。不觉前山斜阳滟潋。霞气氤氲客欲起。不可不一饮也。雨里旅馆。闻邻家漉酒声。不可不一饮也。浴罢清流。高卧绝壁。听黄鹂两三声。不可不一饮也。老菊残枫。秋怀寥廓。徘徊庭除。有知心者至。不可不一饮也。秋深山屋。挑灯读游侠传。至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不可不一饮也。明日将讨敌。整顿旗鼓。抚长剑待天明。瞥见红旭满地。不可不一饮也。学公孙舞剑。扫太守千亩。不可不一饮也。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可不一饮也。和陶渊明自挽歌。不可不一饮也。订唐诗。至李青莲庐山瀑布诗。不可不一饮也。山窗雪霁。晓月晶明。宇宙无一点尘埃气。不可不一饮也。鼓琴至尾煞。忽闻秋风怒号。精神悚懔。不可不一饮也。篁阴满帘。林园潇洒。窗外闻落子声。酒思先动。也见落花。不可不饮也。赠好酒器。不可不饮也。有忧者终宵辗转。痛饮二三杯。呴呴而睡。亦快事也。
东坡投荒时。答程大侔云。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大率皆无耳。余乡公所无者尽有之。但无肉与药。
酒史作人逸其名。其槩云松下对坐。谈屑娓娓。不觉前山斜阳滟潋。霞气氤氲客欲起。不可不一饮也。雨里旅馆。闻邻家漉酒声。不可不一饮也。浴罢清流。高卧绝壁。听黄鹂两三声。不可不一饮也。老菊残枫。秋怀寥廓。徘徊庭除。有知心者至。不可不一饮也。秋深山屋。挑灯读游侠传。至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不可不一饮也。明日将讨敌。整顿旗鼓。抚长剑待天明。瞥见红旭满地。不可不一饮也。学公孙舞剑。扫太守千亩。不可不一饮也。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可不一饮也。和陶渊明自挽歌。不可不一饮也。订唐诗。至李青莲庐山瀑布诗。不可不一饮也。山窗雪霁。晓月晶明。宇宙无一点尘埃气。不可不一饮也。鼓琴至尾煞。忽闻秋风怒号。精神悚懔。不可不一饮也。篁阴满帘。林园潇洒。窗外闻落子声。酒思先动。也见落花。不可不饮也。赠好酒器。不可不饮也。有忧者终宵辗转。痛饮二三杯。呴呴而睡。亦快事也。
东坡投荒时。答程大侔云。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大率皆无耳。余乡公所无者尽有之。但无肉与药。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8H 页
东坡曰。种树大者不能活。小者老夫又不能待。惟择中材而多带土砧者为佳。余每取公言。
心閒身逸则看书。心豪手健则写字。心游眼明则作画。心清指轻则鼓琴。心身俱懒则病。心手俱冗则卧。心眼俱暗则睡。心指俱发则歌。
岩上石虎抱儿眠。禅门悟道语也。云在青天水在瓶。僧家见性偈也。凡诗文书画。先得虚灵气然后自入妙境。秋史曰画无书气近院格。紫霞曰书无篆隶气俗。枫石曰诗文当有书画气。反是者饭侩牛店贩马驿。何暇做游闲公子峨冠博带。高视阔步。周旋于大雅之场哉。
洞庭张山人云山顶泉轻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沙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余于天摩顶饮轻。退士潭饮重。双桧亭饮甘。寿谷妙井饮冽。青海东井饮厚。其安静向阳。寡神味香。皆可足言。
养生家忌魁罡神责。其实责其懒也。余嗜卧。气之懒也。善坐睡。神之懒也。不好读书。高之懒也。不好博奕。癖之懒也。不饮酒。韵之懒也。不游山。耽之懒也。落花
心閒身逸则看书。心豪手健则写字。心游眼明则作画。心清指轻则鼓琴。心身俱懒则病。心手俱冗则卧。心眼俱暗则睡。心指俱发则歌。
岩上石虎抱儿眠。禅门悟道语也。云在青天水在瓶。僧家见性偈也。凡诗文书画。先得虚灵气然后自入妙境。秋史曰画无书气近院格。紫霞曰书无篆隶气俗。枫石曰诗文当有书画气。反是者饭侩牛店贩马驿。何暇做游闲公子峨冠博带。高视阔步。周旋于大雅之场哉。
洞庭张山人云山顶泉轻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沙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余于天摩顶饮轻。退士潭饮重。双桧亭饮甘。寿谷妙井饮冽。青海东井饮厚。其安静向阳。寡神味香。皆可足言。
养生家忌魁罡神责。其实责其懒也。余嗜卧。气之懒也。善坐睡。神之懒也。不好读书。高之懒也。不好博奕。癖之懒也。不饮酒。韵之懒也。不游山。耽之懒也。落花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8L 页
不扫。春之懒。庭草不除。夏之懒。好居乡山。懒于世。
人皆言明哲保身好矣。余谓立节死义易。明哲保身难也。留心于立节而不及。则不陷于不义之科。保身之策。自在其中。专以保身为心。则不免为小人鄙夫之态。
余少时见铸字役于阁中。有一人年可二十。为人伶俐。聪明绝人。有问则无事不对。屡日见之。甚奇之。问其姓名与居住。漫漶不对。使人探察。终不知其来历。于今三十年。益恨失人才之叹。
太常造脯。飨天地岳渎庙社之需也。满庭布肉。乌鹊不敢近。群鸟又不得飞其上。所以无禁止之具。五百年如一日。收藏之时。不见鼠啮。亦异矣。余管是寺。每闻如此。抑神灵之护也。
余尝闻之。作诗与文。有六病。荒也妍也浊也轻也涩也固也。荒则有不工之叹。妍则有浮儇之嫌。浊失于富而畜。轻失于贫而素。涩之不能容旋。固之不能通变。是皆病也。人之言也。虽马,韩,李,杜之高。不得辞其责矣。
牴𤙙二兽名。秉心忠直。皇明承天门内华表顶上者。是余曾见于燕宫桥边。又于卫辉府前石有之云。此
人皆言明哲保身好矣。余谓立节死义易。明哲保身难也。留心于立节而不及。则不陷于不义之科。保身之策。自在其中。专以保身为心。则不免为小人鄙夫之态。
余少时见铸字役于阁中。有一人年可二十。为人伶俐。聪明绝人。有问则无事不对。屡日见之。甚奇之。问其姓名与居住。漫漶不对。使人探察。终不知其来历。于今三十年。益恨失人才之叹。
太常造脯。飨天地岳渎庙社之需也。满庭布肉。乌鹊不敢近。群鸟又不得飞其上。所以无禁止之具。五百年如一日。收藏之时。不见鼠啮。亦异矣。余管是寺。每闻如此。抑神灵之护也。
余尝闻之。作诗与文。有六病。荒也妍也浊也轻也涩也固也。荒则有不工之叹。妍则有浮儇之嫌。浊失于富而畜。轻失于贫而素。涩之不能容旋。固之不能通变。是皆病也。人之言也。虽马,韩,李,杜之高。不得辞其责矣。
牴𤙙二兽名。秉心忠直。皇明承天门内华表顶上者。是余曾见于燕宫桥边。又于卫辉府前石有之云。此
嘉梧藁略册十四 第 579H 页
亦龙九子之类同。
明儒论尹吉甫曰。虽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四诗。然惑后妻。其子伯奇衣苔带藻。作履霜之操。比晋献骊姬。非名臣也。此亦达论。而公私有异。以伐猃狁。其惟曰万邦为宪。则岂不足为名臣乎。
中州凤山县有姜。名三宝姜。相传明初。三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我国产姜处。惟全州之凤翔面。或引三宝姜而名欤。亦可纪也。
渔洋山人。使蜀过剑州。见南门外修小庙。曰邓艾庙也。叹曰。不祀姜伯约。反祀邓艾乎。欲毁之。后见唐人唐彦谦诗曰。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已先我而言之矣。余以为此说。可附出师表之下。
明儒论尹吉甫曰。虽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四诗。然惑后妻。其子伯奇衣苔带藻。作履霜之操。比晋献骊姬。非名臣也。此亦达论。而公私有异。以伐猃狁。其惟曰万邦为宪。则岂不足为名臣乎。
中州凤山县有姜。名三宝姜。相传明初。三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我国产姜处。惟全州之凤翔面。或引三宝姜而名欤。亦可纪也。
渔洋山人。使蜀过剑州。见南门外修小庙。曰邓艾庙也。叹曰。不祀姜伯约。反祀邓艾乎。欲毁之。后见唐人唐彦谦诗曰。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已先我而言之矣。余以为此说。可附出师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