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神道碑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H 页
赠吏曹判书谥文宪公高峰奇先生神道碑铭。(并序。○乙亥)
粤惟我 正宗大王在宥之十二年戊申。传教若曰。今见论思录。即故承旨奇大升筵席奏启。其敷陈昌言。扶植善类之功。抚卷三复。岂胜钦叹。生而遭遇 圣明。展布所蕴。殁以命史官。裒录启语。盛矣盛矣。耽看是书。不觉夜已阑而烛屡跋。大胜于夜对十度。且于年前。手钞四七往复源流。命名曰四七续编。有时披阅。为益不少。况是书之尤有关于治体者乎。其在旷感之意。岂无示意之举。遣礼官致祭。祭文又有实维神交。岂间今古之语。呜呼。苟非先生天德王道之正学。引君当道之至诚。有足以感动人主者。乌能膺大圣人不世之知遇于数百载之后乃尔哉。在唐虞成周之世。以皋,益之谟。周,召之诰。亦未闻有此事。于乎盛哉。先生字明彦。系出幸州。州有属县。曰高峰。因自号高峰。其先在丽代。代有将相。入我朝。有讳勉。工曹典书。生讳虔。判中枢府事致仕。及 端庙逊位。后朝廷屡徵。而终不应。卒谥贞武。于先生高祖也。曾祖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L 页
讳轴。丰储仓副使 赠左承旨。祖讳禶。弘文馆副应教 赠吏曹参判。考讳进。与弟服斋先生。俱以学行名世。己卯祸作。屏居光州。以大臣荐。授庆基殿参奉。不仕。后以先生勋典。追 赠左赞成。封德城君。妣晋州姜氏。司果永寿之女。文良公希孟其曾祖也。先生以 嘉靖丁亥十一月十八日生。自幼俨若成人。七岁。便自知劬书。八岁。丁内艰。号哭尽哀。人不忍见。既出就外傅。课业日进。诗语惊人。及成童。佩服勿斋公训戒文。专心为己之学。不屑举业。甲辰。 中庙礼陟。食素哭临。终卒哭。翌年 仁庙丧。亦如之。闻士林祸作。垂涕却食。杜门不出。先生时未及冠也。己酉。中生进两试。自是文章擅场。名著士林。乙卯。遭外忧。庐墓三年。戊午。登文科。是岁拜退溪先生。执弟子礼。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拜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间由待教。升奉教递。未几。复拜检阅奉教。癸亥。迁承政院注书。复为奉教。递授副司正。时李梁用事。恶先生异已。嗾台。论劾削职。及梁败。复叙为史官奉教。选入读书堂。除弘文馆副修撰兼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入侍启请勤御经筵。又以受直。谏反覆陈戒。病递。拜成均馆典籍,知制教,副修撰,兵曹佐郎。乙丑。拜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H 页
成均馆直讲,吏曹正郎兼校书馆校理。丙寅。除礼曹正郎弘文馆校理。以司谏院献纳。赴召。升议政府检详舍人。丁卯。连拜成均馆司艺,司宪府掌令,弘文馆应教。时 明庙升遐。 宣庙嗣服。诏使许国,魏时亮来。先生以远接使从事官往迎。而两使多有问难。先生酬答。咸得其宜。还朝。拜司宪府执义。因朝讲。首论先正赵光祖李彦迪之冤。请表章以正人心。又论卢守慎柳希春。久在窜谪。宜加擢用。 上从之。是日。拜典翰兼艺文馆应教。先是。大丧未葬。礼官请遣官致祭私亲庙。至是。先生论礼学不明。致有初服过举。仍请印布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使士大夫习知礼学焉。戊辰。拜弘文馆直提学兼校书馆判校。进阶通政。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转右副。承命饯慰诏使于义州。还为成均馆大司成。工曹参议。右承旨。己巳。拜司谏院大司谏。左承旨。初尹元衡。以 仁庙在位未逾年。不祔文昭殿。人心愤郁。及 明庙当祔。士论欲并祔 仁庙。先生主张其议。入侍极言。由是。忤大臣李公浚庆意。时金铠久废复入。内忌士论。先诋己卯士类。又斥朝廷亦有此习。先生与同僚请对。言铠阴邪害正之状。 上不以为然。先生前后入侍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L 页
经筵。因文讲义。献替规益。闻者叹服。而不悦者亦滋多。且时论急于经济。颇多变更。而先生必欲遵守成法。请以立志求贤。为先务。大臣以是尤不平。时退溪先生先已退归。先生亦有卷怀意。拜成均馆大司成。辞递。庚午。遂乞暇。还乡讲道。弟子日益进。除大司成。及赴京。使再上章辞疾。仍及触忤大臣。义难供仕。得递。辛未。除弘文馆副提学。艺文馆直提学。吏曹参议。皆不赴。壬申。以宗系辨诬。选奏请副使。仍拜大司成。先生以使事重。不得已赴朝。途拜大司谏。入朝辞递。旋以他事停使行。历拜工曹参议大司谏。辞递。作乡行。中途得疾。抵古阜。病转革。顾谓傍人曰。工夫不副素志。事业不及古人。是为可恨。然脩短有命。至此奈何。遂以十一月一日。卒于子妇金氏本家。寿四十六。方属纩之夜。忽有疾风大雷电。人皆异之。 上闻先生疾。遣御医。赉药往视。而无及。讣闻。 上震悼。别致赙有加。京中士庶。聚哭于终南旧寓。相与吊曰。哲人云亡。国家何恃。谏院启曰。大司谏奇大升。自少从事圣贤之学。见识高明。与李滉论辨义理。发前人所未发者多。入侍经幄。其所敷陈启沃者。无非圣帝明王之道。一世推重。以为儒宗。不幸有疾还乡。中道而卒。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H 页
家势清贫。无以庀其丧葬。请令本道。优加顾护。以示国家崇儒重道之意。 上从之。癸酉二月八日。葬于罗州通山卯坐之原。远近会下者。数百人。及庚寅录勋。以先生有润色奏文之功。 赠输忠翼谟光国功臣,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义禁府事,成均馆春秋馆事,德原君。后又赠谥文宪。先生自幼。孝友天植。常痛蚤失恃。不及持服。每过讳辰。必一月食素。哀恸如袒括。伯氏长于先生一岁。而事之如严君。居家丧祭。必从古礼。其为学也。常以古圣贤自期待。沈潜经籍。探赜微奥。博通古今。精练典故。尤邃于礼学。自邦朝以至家乡。情文常变。靡不讲究折衷。九流百家。亦皆涉猎。盖颖悟过人。触处冰释者如此。尝从金河西李一斋诸贤游。及事退翁。则语默动静。一遵退翁。如四七辨。格致说。退翁亦多屈己见而从之。先是。时议以为 恭懿殿于明庙。为嫂叔。当无服。退翁亦然之。先生曰。兄弟继统。尝为君臣。便同父子。当服期。退翁大悟。贻书朝中曰。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盖师生间契许。亦可谓旷世一遇也。先生玩心高明。持己方正。辞受去就。必以其道。立朝二十馀年。惓惓以致君尧舜。追踵三代为心。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L 页
每入对。指陈倾倒。裨益弘多。时人至以小己卯目之。而默观时象。辄叹曰。国事已非矣。自此无意于进用。尝有人问士大夫可以终身持守者。先生答曰。几势死三字尽之。盖谓君子出处。当先审其几。不违于义。且复知时识势。无苟且之患。终以守死善道为期之意也。若先生允蹈之矣。先生方欲閒中究业。以幸后学。而天不假年。惜乎。国之治乱。道之兴废。岂偶然之数也哉。先生为文章。典重平雅。自成一家。洵有德之言也。论思录二卷。并退溪问答三卷。文集若干卷。行于世。配贞夫人咸丰李氏。保功将军任之女也。名有妇德。识虑绝人。举三男一女。男长孝曾。佥正。次孝闵。次孝孟。女适金南重。丁酉倭乱。孝闵,孝孟及金氏女。皆遇贼不屈死。孝曾一男二女。男廷献。县监。女长适承旨赵缵韩。佥枢韩履谦。噫。 宣庙尝问朝士学问者于退翁。退翁对曰。奇大升。博洽超诣。可谓通儒。或疑先生以行不及知。则退翁亦曰。高峰事君以礼。进退以义。何谓行不及知。旅轩张文康公则曰。不但公取裁于退翁。退翁亦多见益于公。泽堂李文靖公则曰。公之道。盖与退溪同。而不获展于明良之际。惟其所讲明而羽翼者。垂于简策。实与洛,闽所遭同符。溪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H 页
谷张文忠公则曰。先生其亦天之所命而得与于斯文者。隐峰安文康公则曰。湖南道学。金河西为最。奇高峰次之。尤庵宋文正先生则曰。博学雄辩。师表儒林。是皆前辇揄扬先生定论。而恨不同时之王言。又复炳如日星。将与天壤同其不泐。百世之下。欲知先生者。当于此考信焉。先生下世。今已三百馀年。神道尚无显刻。先生后孙在铉。谒文于宪晦。顾以后生末学。何敢当是役。既屡辞不获。则托名为荣。谨为之铭。铭曰。
维德阳氏。远有代序。将相于丽。赫赫厥绪。逮乎贞武。清白自守。三传而勿。学殖孔厚。胚胎前光。先生克生。生禀纯粹。玉润金精。拔萃之才。盖世之气。年才舞象。从事实地。博闻力学。造诣已高。晚又就正。悦服退陶。宫商相宣。弦韦互益。以退陶盛。恒逊师席。明体适用。允矣通儒。举以措之。邦国之需。释褐登朝。瑞凤祥麟。千载盛际。遭遇 明 宣。久处经幄。苦心血诚。扶正斥邪。激浊扬清。戚畹气死。先正冤雪。德兴典礼。原庙仪节。无不引经。以破谬说。想望风采。至治可期。事多枘凿。运有平陂。难进易退。步趋于师。素履弥贞。浩然南归。天不慭遗。皋复中途。既未尽究。皇王铺舒。又莫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L 页
论著。以牖昏愚。至此奈何。不惟自叹。千古志士。与共遗恨。圣朝崇儒。隐卒无憾。乙夜烛跋。亦有旷感。嵂嵂通山。侐侐玄扃。螭蟠龟负。有屹桓楹。事伟词拙。敢曰能铭。为谂后学。是模是型。百世不忘。高峰先生。
都承旨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盖当 穆陵之世。士类分党。党同伐异。其害将至于妨贤误国。栗谷先生有忧之。必欲混融彼此。共济国事。而是非相激。争咎先生不已。独孤潭先生李公纯仁。与先生志同道合。宗主其议。要在和协。未尝偏主一边。虽屡被颠踬。至有朝附东人。暮人西党之憸说。而终始不变。苟非学识通明。心志公正。何以与此。于乎懿哉。公字伯生。自号孤潭。全义氏。以高丽太师棹。为始祖。奕世载德。入本朝。有讳大晟。恩津县监。讳硕童。广兴仓守。讳思谦。尚衣院佥正。讳弘。绫城县令 赠户曹参议。是为公四世也。妣贞夫人竹山朴氏。生员諴女。公以 嘉靖癸巳四月十六日生。生而英粹。举止异凡儿。未龀。连丁外内忧。零丁孤苦。无人劝学。十馀岁。闻履素斋李先生仲虎开门授徒。自往受业。文学骤进。尤着力于性理书。同门诸人。莫或先之。履素斋期望綦重。乙巳。 仁庙升遐。人莫敢致如丧之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H 页
恸。公诣廞卫望哭。时年十三。人皆吐舌。弱冠。从退溪,南溟二先生游。得闻其绪论。栗谷,牛溪,龟峰诸先生。亦皆推诩。相与讲磨道义。由是德业日进。声闻藉甚。甲子。中司马。翌年入太学。与诸生上疏。请诛妖僧普雨诪张异教。诳惑众生之罪。 上特命黜普雨。毋令入京山。庚午。疏请寒暄,一蠹,静庵,晦斋四先生。圣庑从祀。壬申。捷文科。选入承文院。癸酉。迁为艺文馆检阅。转奉教。甲戌。因灾异。应旨陈疏。论时弊。勉圣学。言甚剀切。时 上有微患。慈寿宫尼以内命作佛事。公又倡率馆学。上疏请废净业院。上皆优批。乙亥。迁成均馆典籍。司宪府监察。 仁顺大妃升遐。 上教以后尝临朝。群臣当服三年。公与金黄冈继辉,柳眉岩希春诸公。力言其不可。议遂寝。有宪府吏执宫奴僭服者。宫奴反击宪吏。走匿王子舍。宪吏踵门捉之。上大怒。下宪吏于禁府。公引避。栗谷先生独启伸救。未几。拜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入瀛选。为副修撰,经筵进读。玉堂上番为之例也。 上以公善于讲论。特命进读。丙子。四为正言。三为修撰。 上览南秋江孝温所撰六臣传。以为诬辱 先朝。将焚之。且欲罪语及是传者。公与诸臣。极谏六臣之忠。为之下泪。 上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L 页
感悟而止。升吏曹佐郎兼三字衔。丁丑。还典籍。俄转正言。六月。 恭懿大妃不豫。以还给柳灌柳仁淑尹任琉职牒。请上。 上问于诸大臣。大臣依违不尽言。公责卢公守慎以不能尽忠正事。仍上疏请削李芑,尹元衡,郑顺朋,林百龄等乙巳伪勋。秋以修撰。复除铨郎。己卯。为弘文馆校理。疏陈保合朝廷之道。庚辰。拜司宪府持平。 仁圣王后祔 太庙。 上亲行饮福礼。礼官将用女乐。公进启曰。昔在 太宗朝。皇使端木礼来聘。见女乐之设。以为夷风不许。自是使臣宴及奉御会享。禁用女乐。今此饮福之宴。承神之休。尤当肃敬将事。不宜听淫亵之声。 上以为矫激不允。遂谢病免。归于锦山亭舍。时扶安有大狱。朝廷选公为推考敬差。未及辞朝。擢为吏曹正郎。仍命往审狱情。公治覈严明。竣事驰启。即还锦墅。辛巳。连除副应教执义。有白虹贳日之变。上劄陈弭灾之道。是年冬。三司将论斥栗谷先生。公力言其非。引避不参。寻为宗簿寺正。司仆寺正。壬子。拜应教,司谏。皆以病免迁掌乐院正。政府检详。忤时相弃归。因诏使来。以制。述官被召。连有应教,典籍,执义,司谏之命。皆不就。癸未。复除宗簿寺正。黾勉就职。超拜直提学。召对经筵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H 页
讲论。因白三司构劾栗谷先生之状。继上章。极言阴阳淑慝之辨。甲申。大谏李泼斥松江郑公及栗牛两贤。仍及公。盖泼履素之子也。公自编发相善。泼尝为党议所痼。丑诋三贤。公责其牵私灭公。泼由是深憾。必欲挤陷乃已。公无意当世。大归乡里。丁亥。拜司谏。升同副承旨。迁刑曹参议。间被承文提调之命。盖极选也。以冬至使。赴燕。礼部主事以宗系改正顺付事。索重赂。公牢拒。事得已。戊子。三为承宣。升至都承旨。转礼曹参议。皆辞避。庚寅辛卯间。党祸益炽。宵小乘时修隙。尤欲甘心于公。公自是敛迹息交。不言时事。虽门生故吏。罕得见面。壬辰。倭奴入寇。公自变初。决意殉国。遗书诀二子。以单骑扈驾。西出至东坡驿。与白沙李公。劝 上西吁天朝。路拜礼曹参议。承命卫庙社二主。侍 中殿东宫。至成川。公素清羸多病。又以驱驰㬥露。劳悴添剧。人或忧之。公曰。此乃人臣效命之秋。惟当鞠躬尽瘁。毙而后已。西塞早寒。公单葛未改。人有遗以新衣。公曰。君父方在泥露。战士尚未授衣。贱躬之寒。其敢恤乎。却而不受。及疾革。无一言及他事。谆谆如谵语者。无非扫灭贼酋。兴复邦国之事也。竟以是年八月七日。卒于旅舍。享年六十。讣闻。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L 页
上震悼。脱御衣以襚之。命本邑。优致奠赙。东宫亦遣宫官致吊。权厝于成川。越三年甲午。礼葬于砺山治东田多洞枕乾之原。 上令四道护送丧行。异数也。后十一年甲辰。 上追念执靮之劳。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带如例。以其参于原从之列也。又十年癸丑。光海加赠吏曹判书。仍赐竭忠尽诚卫圣之号。封金陵君。癸亥改玉。以废朝恩见削焉。公性度温雅。植操端良。平居简重。喜怒不形于色。尝以幼失怙恃。罔克忠养。为至恨。当夫日。必隔旬致斋。涤溉烹饪。躬自监董。用尽如在之诚。奉内舅。如事亲。待寡妹。如一已。皆孝之推也。爱君忧国。出于天性。当官尽职。汤火不择。故白沙每有军国剧务。则必先以公注拟。雅尚廉洁。居处饮食。或一毫苟𥳑。则必挥而去之。不使惉懘于斯须之间。位至三品。而惟谨守世业。无一亩一指增。性好山水。虽以眷遇。未忍便诀。而其终老烟霞之志。未尝已也。公自登履素之门。励志为学。芬华之中。自持愈严。屋漏之际。谨独益笃。卒为当世之醇儒。而其践履造诣之渊源。世远犹有未尽详者。惜哉。然方论议之歧贰也。确乎自守。无愧为颓波之砥柱者。亦可见公学力之不可诬也。为文章。浑厚明白。与崔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H 页
简易岦。白玉峰光勋。齐名。有遗稿若干。藏于家。笔亦遒劲。逼二晋。公娶光山金氏。礼曹判书铠女。二男。长晦。副司果。以孝旌闾。次晶。有学行。屡徵不就。 赠掌乐院正。一女适兵曹参判李廷立。司果男昆野。直长。乐正男莘野。 赠参议。东野。通德郎。参判男玄聃。郡守。元聃。文科正。真聃。司议。曾玄以下。不尽录。噫。公蚤以近道之姿。从事圣贤之学。先立其大者。故在家有孝友之政。立朝著忠勋之绩。宜得以大笔阐扬。用垂无穷。而公后孙镇玉。持家状及徵士赵公秉德所述遗事。猥以牲石之文。属宪晦。自惟晚生謏识。讵堪斯役哉。尝闻当时诸先生称许之语。退溪则曰。李某之笃学。甚不易得。栗谷则曰。某之所安。不在于碌碌。牛溪则曰。尽心王室。为时清流。补益不少。龟峰则曰。可与语心学。是为知德之言。亦何敢赘一辞哉。镇玉曰。虽然。愿卒为之。宪晦素服公行治。窃有托名之愿。且镇玉同门友也。有不忍牢辞。盥手而为之铭。铭曰。
全义世家。积累者深。笃生君子。温玉精金。幼而含恤。谁从谷似。能自得师。奋发为己。孜孜䌷绎。四子洛闽。动静皆天。师训是遵。乙巳方丧。人莫致哀。公能尽分。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L 页
舞勺年才。自入贤关。已振直声。斥逐异教。迷俗唤醒。暨擢嵬科。历敡清显。感激眷遇。匪躬蹇蹇。请削伪勋。请禁淫乐。乍踬乍起。忠爱弥笃。士流分朋。两是双非。有谁调剂。栗翁与归。好而知恶。天下盖鲜。匪人诬贤。不饶素善。我心惟公。任他逞毒。与世相忘。返我初服。江水涟漪。江月滢澈。翛然独立。乐意泱溢。龙蛇之变。挺身执靮。时议劻勷。国无定策。力赞西吁。用奠宗社。苟论其功。鳌老流亚。为国殉忠。即公素蓄。尽瘁成疾。旅馆皋复。一节夷险。名实粹纯。原始要终。允矣完人。其本则存。学问之功。观于业广。可验德崇。田洞之原。藏以御衣。龙光炳烺。百世增辉。螭蟠龟负。山高水长。凡百君子。视此铭章。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碑
  
五代叔祖西斋府君大静谪庐遗墟碑(壬戌)
呜呼。此济州之大静县柑山村者。即我五代叔祖西斋先生谪庐遗墟也。先生姓任氏。讳徵夏。字圣能。西河人。西斋。其号也。 肃庙丁卯生。癸巳。司马两试。甲午。文科。 英庙丙午。以掌令。疏陈辛壬义理。辨圣诬。讨乱贼。为凶党所构。窜顺安。丁未。荐棘于此。其屋主高济英也。戊申。逮王府。备经毒楚。竟以庚戌七月二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H 页
十四日卒。 正庙丙申。伸雪丹书。 纯庙己巳。 特赠吏曹参判。呜呼。先生精忠大节。当与天壤。同其不泐。而惟此地。乃在绝海中。易致久而迷所。先生殁后。百三十有馀年。五代孙宪大。为本州牧。为是之惧。建碑而表之。属宪晦识其颠末。呜呼。始先生之被拿也。有诗曰。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要使此心。俯仰无愧。从古以来。人谁不死。橘林在傍。百世可俟。斯足以知先生。因并记之。百世之下。过此者。尚有感慕而致敬者矣。
义庵闵公遗墟碑(癸酉)
惟绫州之月谷。义庵闵公攸芋之遗墟也。 纯庙戊辰。乡人士就其傍建祠。既撤。慨瞻依之无所。惧名义之或湮。遂立碑于遗墟以识之。苟非公节义之感人者深。将何以致此哉。公讳怀参。骊兴人。其先文景公令谟。文仁公渍。并显于丽。入本朝。有讳孝源。同知中枢府事。即公之考也。妣咸阳朴氏。奉礼苯之女。公天禀贞确。读书。至古人舍生取义处。必掩卷出涕。 景泰壬申。中进士。筮仕。 定顺王后考砺良府院君玹寿。于公姑夫也。公戚姻王室。为朝野所倚重。时 端庙冲年嗣位。诸大君强盛。公见国势岌嶪。常怀愤懑。乙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L 页
亥。 端庙内禅。公免官家居。及六臣祸作。闭门饮泣。恨不得同殉。丁丑。有金正水者。诬告宋玹寿,权完谋逆。降封 上王为鲁山君。迁宁越。寻升遐。郑麟趾等请玹寿处绞。又谓公同谋。请施一律。减死外补大静县监。公兄怀曾。弟怀晰。并窜。公莅县。但饮醇醪。不视事。牧使报罢。公不复入洛。卜筑于斯。扁以义庵。盖出处动静。一以义自律之意也。 成庙朝。以遗逸。拜执义。不起。晦身嵁岩以终身。与县监文公自修。 赠承旨梁公以河。相得。琴酒游从。间尝与之裁定乡约农社等仪节。为一州法。人到于今。称之曰三人社。子孙仍家焉。呜呼。臣之事君。一食其禄。之死无贰。是之谓义。而卖国贩君。以赌其富贵。不知有义者滔滔。如公者当天位倾覆之日。赍恨罔极。如不欲生。用自靖献。没世无怨。盖当时祸炎燔穹。 上王旧臣。殆无遗类。公以肺腑之亲。不死倖耳。生死虽殊。其所树立。无间于三相六臣。终不负一义字。于乎休哉。若其事实。不载于鲁陵志。又不见参于 庄陵忠臣朝士坛。虽似有憾。显晦固有时。且天理当然。吾不得不然。即公之心也。身后之名。亦何与于公哉。公后孙侍郎胄显氏。遣其子埠。谒文于不佞。不佞素服公忠义风节。有执鞭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H 页
之愿。又与侍郎公有同门义。义不可辞。而昔我先师梅山洪文敬先生。志公墓。以远不忘君。死不忘国赞之。微显阐幽者至矣。是足以考信于亿世。又何赘焉。公墓在本州南一面蔓芝山亥坐。夫人咸平李氏。及三胤副司直思点。忠顺尉希点。县监继点。俱祔距遗墟▣▣里云。
黄涧县监朴公神位坛碑(己巳)
粤昔龙蛇之役。黄涧县监朴公。殉节于晋州之矗石楼下。遂无葬焉。至五代孙文和。据古去祧为坛标榜揭之之礼。设神位坛。岁以十月望日祭之。九代孙升浩等。又将竖碑。谒文于不佞。不佞素服公忠义。义不可辞。公讳梦说。字应霖。密阳人。菊堂公兴生之五代孙。副司勇讳亨。丹阳李氏。其考妣也。公生于永同草江里第。仪容魁伟。有胆略。善骑射。受业于族叔挹清公嗣宗。登武科。壬辰。以守门将。权知黄涧县。贼猝至被擒。劫欲降之。不屈。贼以为异人。可祭天。缚致冷泉。浴其身。断发剪爪。置大俎上。将烹诸镬。时天雨。水大涨。公奋身脱缚。跃入水中。蒲伏行五十里。乃出于永同深川。以草叶掩体。还其家。倡义旅。与邑宰韩公明胤。协谋讨贼。所向多捷。朝廷闻之。仍实差黄涧。转战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L 页
至晋州。矢尽力竭而死。即癸巳二月十七日。去其生乙卯。为三十九岁。公之事实。世远无传。其出于舆地胜览及郑判事雴,闵石溪昱文字者如此。尝按重峰疏论备倭策。有曰挂榜岭使永同人朴某守之。又按尤庵宋先生撰韩永同遗事。有曰当时效力朴某等。宝公请行赏典者。而皆泯没不著。国家何以励人之忠义。孰能以此谂于执政者。两先生所称述。又如此。此足以徵信于百世矣。呜呼。公敌王所忾。以身殉国。树立卓卓。宜有祟报。而迄今寥寥。可慨也已。岂亦有待而然欤。公配文化柳氏。亦投水死。并荐于一坛。坛在永同新寺洞。公三世墓。在其上云。
奉事李公神位坛碑
呜呼。此故殉节训鍊奉事李公忠实神位坛也。公早有气节胆略。业弓马。登科。为忠武李公舜臣所深知。及壬辰乱。倡义从忠武公。忠武公常止宿于军中。咨诹军务。唐浦永嶝之战。屡立奇功。戊戌十一月十八日。随忠武公进战露梁。为流丸所中。十九日。忠武公亦中丸而仆。军遂大溃。公裹疮督战。矢尽力穷。遂投水死。距其生 嘉靖壬寅。寿五十七。公字诚甫。号诚窝。系出咸平。丽朝咸丰府院君彦。初祖也。世有冠冕。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H 页
进士舜枝。教授汝舟。承仕郎轙。其三世。而妣砺山宋氏。进士自澹之女。配青松沈氏。通德郎鳍之女。闻公殁。下从。墓在咸平百野山亥坐之原。举三男二女。男绥男。判官。以孝子名。继男。主簿。女适金光迪。安希晋。判官四男。守温。 赠吏曹佐郎。守良。守恭。察访 赠司仆寺正。守让。宣教郎。主簿一男。守愚。噫。公敌忾死事。忠义如彼。而世则远。其事迹之见乎谱牒。及湖南倡义录。忠武全书者。廑廑。几乎无徵。又未蒙褒录之典。可悲也。始公殉节也。嗣子欲以衣冠返葬。而以非礼止。墓享遂无所。久为子孙痛恨。九代孙敦怙。十代孙颍宪等。始据古去祧。为坛之礼。就夫人墓右设坛。而岁一祭之。谒碑文于余。余固服公之忠义。且颍宪从余游者也。有靡忍牢辞。力疾书之如此。百世之下。尚有以考信。知公之为忠臣也欤。
都事郑公神位坛碑(乙亥)
公讳敏得。字子久。郑氏。系出晋州。以高丽文良公乙辅。为始祖。世袭簪缨。部将伸。司评宗弼。佥枢复一。曾祖,祖,祢。而妣坡平尹氏。监役衡福之女也。公相貌伟迥。文翰超人。人以千里驹目之。常有慷慨报国意。从事孙吴。十九。登武科。筮仕至都总都事。丁酉倭变。闻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L 页
南原围急。承父命。倡率同志。驰赴助防将李福男麾下。与杨总兵元。分堞而守。捍御斩射。克尽其力。及杨元逃走。贼凌城阑入。事甚急。族人郑光得。潜指生路。引裾欲俱去。公大责曰。男儿当死必死。尔何出此言。遂凝立射贼。矢尽力竭而死之。即八月十六日。距其生 宣庙丁丑。年二十一。事见湖南节义录及南原忠烈祠事迹碑。 英宗己巳。 赠司仆寺正。配灵光丁氏。希孟其考也。公无嗣。从兄进士希得。以其第二子别提稷。为后。别提四男二女。相周。进士。后周,处周,宅周县监。女适李挺宪。柳东芘。高处一。东周侧出也。公之殉节也。佥枢公及尹夫人。先已被害于贼锋。无人寻公尸以葬。惟公夫人墓在咸平海保面金山亥坐原。后孙焕默,在垕,在元,在荣等。就其右筑坛立碑。而合享之。呜呼。失形于彼。穿冢于此。君子所讥。则衣履无藏。固也。而公之英灵。今始有凭依之所。其炳炳忠节。又可因此徵信于百世。焕默等追远之诚。亦可尚也已。在弼来请文。即从余游者也。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碣铭
  
监役雅山姜公墓碣铭(并序○甲戌)
雅山姜公卒之明年。其门人金万寿。具礼币。徒步千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H 页
四百里。踵门而告不佞曰。先师窀穸已毕。音容永閟。平日言行。将就闇昒。愿得吾子一言。以贲牲石。图不朽于永远也。不佞与公。虽无一日之雅。同为梅山洪文敬先生脚下。则义不可辞。乃按状而叙之。公讳进奎。字文一。姜氏。系出晋州。以兵马元帅以式。为初祖。历罗丽。世袭簪绅。至 成庙甲子。有讳諿。校理。遭士祸。谪稳城。遂为青海人。于公十世祖也。曰敏梓。曰起周。曰达利。即公三世。而妣李氏。益大其考也。妊公时。梦大星陨于裳。公生有异质。明敏𥳑洁。仲父公抚而爱之曰。吾家出大人矣。及就傅。不烦课督而自勤程课。十七八。已知科举非儒者实事。遂取诗稿及科具杂烧之。从事为己之学。力行有年。亦不自信。就正于并世君子。乙未。从屯坞林徵士宗七游。林公诩以昏夜黑黑之中。一星孤明。仍以读古书。行古行。言之。公便有闻斯行之之意。竟夜不寐。即驰而归。凡于饬躬奉亲之方。动稽古训。罔或少忽。丁未。谒梅山先生于江上。委身师事之。先生亦称之曰。一方之秀。又勖以天德王道。其要在谨独。其功在明理。公与闻性道。所造益深。有闇然日章之实。方伯李公兴敏。荐闻于 朝。丁卯。除缮工监监役。不就。日以教诲后生为事。信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L 页
从者多。癸酉疾革。门人问平日入道宗旨。公取笔大书以示曰。学必以圣贤自期。不然。人事未了也。读书以小学近思为始终条理。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三者而已。以此俛焉孳孳。守死善道可也。因屏妇女。无一言及家事。正席恬然而逝。即十一月七日也。士林争致挽诔。门人加麻者。四十人。葬于新兴葛洞艮坐之原。配全州金氏。某之女。举一男一女。男晚铉。女适李某。晚铉三男。长复。次得。次幼。公资禀刚劲。志尚清高。其为学一以惇本务实为主。间有痞积之病。虽不能大肆力于经传。亦无日不取四子。对案潜绎。心与眼俱到。身与书为一。至其感发契悟处。便有手舞足蹈底意象。常以敬斋箴,白鹿洞规,夙兴夜寐箴。揭壁观省。晚年尤好太极图说西铭。没注轮诵。又以延平默坐澄心之训。为反约真诠。雅言为学根本。虽在心地。其着手紧切处。当自动用上做将去。颜,曾之四勿三省是已。苟不如是而只靠心地。鲜不坠于释氏之见。其言痛切。切中近世恶拘检。乐简便。自称心学者之病。此可以见见理卓然也。是以其平居也。未明而起。日必盥栉衣冠。高拱危坐。肩背竦直。非甚病。未或昼卧占便。中夜而寝。寤则必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H 页
兴。其容止威仪之庄整齐肃。自少至老如一日。尝于萧寺读书。山人修行者。见其坚苦。皆自以为不可及。眷眷于教人。至诚恻怛之意。溢于辞表。每戒学者曰。若畏人非笑。终不得脱出流俗窠臼。又曰。恶不仁然后可以好仁。盖其宅心处事。宁固无肆。宁过无不及。辨别善利。如利刀断物。勇往直前。如湍水赴壑。初或以过于峭直矜持。病之。晚乃宽平纯熟。若二人。人亦无不悦服焉。公性于孝。早失所恃。作反哺诗以自伤。其辞绝悲。贫无以养亲。自食松汁。而负米以供之。其诚力。有令人感涕者。一日。皇考有甚怒不食。公自外来饭。而后闻知。即出而哇之。家人制衣。偶失老少之序。公怒欲出之。为皇考所禁。至被楚挞而后止。一生无数幅布被。及其子妇入门。为具一衾而进之。公愀然不乐曰。先人之所未御也。历累日不近身。诚于奉先。晨必谒庙。虽饭羹薄需。必行四时正祭及朔参。夫日哀痛。若袒括。虽对宾客。不接閒话。宗家忌辰。有病不进。则终夜俨然起坐。以待其礼毕。治家肃若朝廷。见从昆弟家妇女有争诘语。涕泣责喻。皆惴惴革心。尝过人瓜田。值急雨。男女混处一幕以避之。公独不入。冒雨而立。又独处书塾。有一少艾。故来示意。公正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L 页
色拒之。其操守谨严。不失尺寸。自少时。已如此云。盖关北鹤松诸贤。承尤农渊源。开荒辟陋。已有道北之称。而关南则虽有一二寻师问业者。其归终不出于章句文词之间。求其真实心地。刻苦工夫。阐明吾梅山先生之道者。惟公为然。呜呼伟哉。不佞间尝以一书。披露慕悦之衷。而公已病矣。不克有答。只以可托千里神交之语。语其门人。静念知照。弥不堪怆感。乃为之铭。铭曰。
肃慎故都。湖山毓灵。允矣姜公。于玆挺生。姿坚志高。早自废举。矻矻为己。不以俗沮。专心于内。不骛空言。岂若世儒。涉流忘源。就正有道。于我梅翁。叩尽其声。以鸣洪钟。惟其信师。造诣益崇。本之孝悌。克润厥身。古有笃行。公即其人。实大声宏。皋鹤闻天。縻以好爵。素履介石。螟诲蛾述。竖拂讲席。陶铸一乡。庶几彬彬。观于善言。弥验其传。葛田之山。若斧其茔。我阐公真。用诏千龄。惟北誉髦。是模是型。
刑曹参判林公墓碣铭(并序)
锦湖林公。有气节被士祸。世称乙巳名贤。公从六世孙讳柱国。又以气节。克缵厥绪。与辛壬善类同归。于乎休哉。公字弼卿。系出平泽。以高丽领三事禧。为鼻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H 页
祖。其后忠贞公彦脩。忠简公成味。出入将相。传至副提学。县监 赠左承旨世乔。 赠大司宪淑。是为公三世。而妣东莱郑氏。牧使载厚之女。 赠大司宪封平恩君濡。清州韩氏。晋州姜氏。本生父母。而公姜氏出也。公幼而骨格清秀。器量宽弘。孝亲敬长之道。有如成人。庭呇烂熟坠地。群儿争拾。公独不然。长者劝之就食。又以读遍未满辞。见者奇之。尝学于午人。一日其人忽曰。汝后必忤我。我不欲教汝。公即不辞而去。不复迹其家。又学于外叔姜。姜亦午人也。当己巳瑶华之变。劝公往参凶疏。公无一言。直往西人疏厅。与多士守阙号泣。姜闻之怃然。有林溥者。背驰名义。于公为同堂至亲。而公终不被其诖误。盖其所见之正。所守之确。自幼少时已如此。公蚤业公车。屡发解。 肃庙丁酉。行幸温泉。设道科于西原。公捷第五名。以帐籍不满三载。见拔。台臣金相尹力言之命官。赵忠翼公泰采。亦以五世奠居。二代见拔。疏讼其冤。上特命仍擢。盖平恩公。尝参温科。为不悦者所诬拔去。及公登此科。人以食报贺。而公则感泣不已也。选入槐院。荐罹两庭内艰。 景庙辛丑。拜成均馆典籍。承文正字。司宪府持平。礼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兵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L 页
曹正郎。间尝为实录郎。以不入直。有拿问命。 英庙甲辰。见君诬未雪。国贼未讨。不胜忧愤。以前衔陈疏曰。一镜代撰之文。非特诬圣躬也。乃诬 先王也。徒配末勘。无以慰 先王之灵。昭 殿下之诬。言之肠裂。教文之撰成也。主文之人。烂漫相议。东弼疏出。掌宪之臣。私护分疏。特命之下。削出薄罚。犹复缴还。大臣三司。亦皆寂然。圣度至大。虽示荡平之德。皇极刚克之政。恐不若是也。严鞫贼镜。明正典刑。前后护逆之辈。一并论罪。凤辉一疏。其心所在。天日难欺。比之负图之汉臣。臣实未晓。李凤翼疏。实采一国公诵。反疑挟杂。森之为贼镜腹心。国人所知。一番胥命。晏然复出。其亦无严矣。八十宰臣。自效忧爱。而归之党习。陈疏之臣。相继窜逐。至于焚疏。载籍所无。臣恐国贼无可讨之日。天灾无可答之时。 上以一篇精神。专在搆捏相臣。命削去仕版。原疏还出给。公即归卧结城龙卧里乡第。以春睡自号。仍又书壁曰。早好诗书。晚娱棋酒。优游湖山。若将终身。盖自是不复有当世意。及丙午。吾先叔祖西斋公疏陈讨复大义。为群凶所构诬被窜。公因县道抗疏力救。未几。公叙用复拜正言。后又再除。除持平献纳。为兵曹参知者再。转拜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H 页
侍讲院弼善者亦再。迁司仆正。司谏。升拜承政院承旨。旋递复拜。前后凡五除。出为襄阳,宁海,中和府使。升嘉善。连拜总管,刑曹参判。 正庙戊辰正月二十九日卒。距其生 肃庙壬子三月十日。寿七十七。葬于杨州祝石岭辰坐之原。配晋州柳氏。亨廷之女。某年十一月八日殁。继配延日郑氏。洽之女。某年七月二十四日殁。并祔公墓。一男煌。一女适郑震卨。庶子女。默及适李亨奎者也。孙行远,致远,达远。曰喜远。侧出也。公平生持身恭俭。处事正大。见人不正。严辞峻斥。人莫不敬惮。性又坦率。不事产业。值俭岁。兔园有不当入灾而入者。召监色拔之。一邑称叹。公生未一月。平恩公见背。常以禄不逮养。为至恨。当生家析著。所得田民。尽付宗侄曰。吾已出身。自可生活。汝以此助吾父母粢盛之需。俾伸吾诚也。外家郑氏。分财时。公所执最多且腴。公以为事不公平。请更分执。公舅氏应教公缵先。内兄判书公亨益。叹其清白而从之。莅三邑。俱有治绩。噫。公立朝三十年。其言议风裁。宜多可传。而家乘尽逸。存者几希。惜也。盖当辛壬斩伐之馀。人心惴惴。莫敢出一言。惟公于忠逆之辨。辨之甚严。甲辰一疏。言人所难言。此可以想见其忠直大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L 页
节。不失锦湖公型范。又何必多乎哉。公后孙鲁钦。来谒丽牲之文。责以先谊。谊不可辞。遂为之铭。铭曰。
元陵初服。大义未伸。群凶狺狺。尚执国匀。士气沮丧。忠逆无分。公独激慨。披腹呈玕。辞严义正。秋霜凛然。乱贼知惧。未死骨寒。百世之下。亦足廉顽。以是铭公。何用多言。有封若斧。于祝石原。后有过者。其必式焉。
统制使李公墓碣铭(并序○辛未)
元陵乙巳。屏黜凶党。进用旧臣。于是因疏决。命伸忠悯李公义渊冤。翌日。特除李公复渊。为三和府使。旋擢同副承旨。公忠悯从兄也。及丁未。朝著大变。公时在统营任所。屡辞得递。拜副总管。亦辞递。卒为党人所构。在谪籍三年。始蒙宥。或劝仕进。则笑曰。 圣明虽在上。群小当路。国诬未雪。岂可与彼辈同朝耶。遂以壬子四月十九日。感疾而卒。讣闻。 上曰。年少武臣。可惜。特为复官爵。闰五月。葬于杨州文谷艮坐之原。昔皇甫度辽。耻不与东京党籍。今公值辛壬之际。与善类同其荣辱。至死而不悔。苟非中有所守。恶能若是哉。于乎伟哉。公始生。皇考双壶公有疾。使乳媪抱而前曰。真宰相器也。恨未及见其成就。翌月。双壶公捐馆。公幼时家贫。就阅武场。采炮丸。拾道上马铁。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0H 页
易米以养母夫人。人称李孝子家小孝子。争相和买。不计其直。稍长。赴公车不售。慨然为养。从事孙吴。癸巳登武科。公既以名家子投笔。勇力又出伦。能跳越三牛。军门争相荐引。未放榜。已付料。用是即出六品。除训鍊主簿。历判官,都总,经历。兵判朴公权大赏誉试艺。射辄命中。见者惊异。乙未。除长连县监。旋以嫌弃归。趾斋闵公镇厚。奇其才。畀以守御屯监。亦称职。丁未。除蔚珍县令。荣奉板舆。兄娣侄女俱从。或以滥率言。公曰。宁以邦禁获罪。不欲失慈颜之喜也。政先老老。设一仓。名之曰养老。春秋宴飨。又以时馈给。官廨军器。靡不修治。间以诗赋试士。士多兴起。辛丑。趾斋与归乐堂李公晚成。交荐。请不次擢用。超拜训鍊正。寻加通政。为内禁将兼内乘。先是。在蔚不听赵泰亿板木之求。泰亿子趾彬。为逞憾计。嗾台官金弘锡。弹劾公。公夷然不以为意。壬寅。见时事日非。不乐仕宦。栖遑江郊。冬遭内艰。哀毁如不欲生。送终诚信。癸卯尽室下乡。居牙山。时景献赵公尚絅。谪来本邑。圃岩尹公凤朝及吾先祖西斋公。皆居近。每闻国事。相与仰屋出涕。乙巳服阕。其莅三和月馀。而为承宣者。以文学才望被选也。拜忠清兵使。一意恪勤。整理戎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0L 页
具。用备阴雨。后于戊申。反为藉寇之资。公终身愤恨。誓不与贼俱生。丙午。绣衣褒公。以廉吏之子。不坠家声。 上曰。名父之子。有此褒启。极为可嘉。命升嘉善。以御营中军召。道拜龙虎大将能么儿堂上,训鍊都正。冬。又以低拟拜三道统制使。公益自感激图报。所带幕裨。不用私嘱。皆极擢。启请湖南求礼县稷田洞。有长养真木。为战舰之具。统营所管属也。朝廷误信奸民言。斫木起垦。宫家启请折受。蒙允。公四启泣争。至有席藁待命之语。 上遂准其请。又因大臣筵奏。俾寝胥命。公铸得一双长剑。刻以盟山誓海意。忠愤古今同之句。盖公平生慕仰李忠武公。故其形之于诗者如此。公在营。缮修别备。比前人不趐倍蓰。而卒被不廉之斥。公笑曰。一御史请褒。一御史请罪。是何一人之身。前后悬殊也。盖公忠义素所蓄积。而自忠悯公抗疏被祸。益确守义理。又于乙巳间。以刑房承旨。数月按狱。积为时辈所忤。必欲挤陷。至是曹命教。始以统营事驳论。 上不入其说。宋真明继起。请别遣绣衣于两南。按查限十年帅臣廉贪。其意专在于公。御史朴文秀。直往统营。终未索瘢。及升为本道方伯。则请于朝。别遣绣衣。于是御史李宗城。重杖色库。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1H 页
勒捧招辞。启以执赃曰。廉吏之子。宜别他人。而官货之三年用下米租木布外。钱为四千五百两。其不称米租木布之数者。以厥数甚少。不足以声罪。故只举钱为言也。公就理。爰辞以为御史之不考由来重记。独按矣身者。何也。不凭矣身之重记。只凭下辈之口招者。何也。只论矣身三年所用。不举别备七千两钱六十同木五千石谷者。亦何也。大抵本营物众地大。三年所用。似不下于此数。勿论有罪无罪。廉吏之子。被此不廉之名。请以此服罪。金吾诸堂。谓以迟晚。特请远配。配茂朱府。公谓子弟曰。吾以操弓之故。得此累名。虽有愧于先人清德。然统帅三年。官用止于是。是亦可以有辞于后也。在谪日。饮酒钓鱼以自适。使儿子诵出师表。有时终日射帷。夜读兵书曰。脱有缓急。国恩不可不报。仍作报国恩歌。以寓感慨意。且以其地与世绝远。山水清幽。有终焉之志。及宥。终不入闉。疾革。亦不许上京寻医曰。死生。命也。遗命内外各葬。以公先妣墓。用朱子天湖山之例也。又曰。必葬我于先妣兆下。遂屏妇女而殁。距其生 肃庙戊辰五月三日。享年为四十五。公天资颖拔。长身秀眉。颀然好丈夫也。内行淳笃。常以不省父颜。为终身痛。每当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1L 页
夫日。哀动傍人。平居见设单席。辄悚然不敢坐。即徐节孝不践石之意也。事母夫人。一以承顺。母党贫不能自活者。率养于家。路遇庶族之为佣丐者。脱骖赎还。赒人之急。如救水火。及公殁。以义制服者五人。与伯氏。同居一室四十年。友爱异常。伯氏思食糖饼。公躬执簸扬。人以位贵言。公流涕曰。孤露馀生。惟一兄在。虽欲长为此。其可得乎。性仁慈宽柔。而至其秉执。则不以利害祸福而少变。长连时。权贵家奴。怙恃横肆。公杖杀之。壮悯沈公榗之死也。人莫敢收尸。公不惮躬殓。尚书俞公最某。常许以威武不能屈云。公字礼仲。 成庙王子景明君贞悯公讳忱之后。贞悯有河间东平之美。生安南君讳寿鍊。安南生锦川君讳浦。锦川生昌原正讳世义。于公高祖也。曾祖讳生寅。始属疏。已致为进士。值昏朝不仕。以诗酒自娱。号松坡。赠左承旨。祖讳齐衡。文科执义。号醉睡轩。 赠吏曹参判。有遗爱于灵光。享长川书院。后又以双壶公追配。双壶公讳端锡。文科礼曹参判。以清白孝行名。 特赠吏曹判书。限夫人身。给月俸。妣全义李氏。县令有源之女。青松沈氏。通德郎之瀛之女。沈氏实生公。配贞夫人庆州崔氏。都事云翼其考也。英慧淑哲。至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2H 页
诚事姑。剪发卖衣。以供甘旨。公之兄弟湛乐。内助为多。赒贫恤孤。又能逮下。后公九年而殁。葬于茂朱车山里艮坐。举一男二女。男蓂秀。女适赵叙,赵重弼。蓂秀三男二女。男应赫,周赫。俱兵使。泰赫。生员。出后尸双壶公祀。女适郡守赵爃。士人俞汉仪。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噫。论人当以忠孝为先。公既尽于事亲。又有忘家报国之诚。大者如此。馀可略也。而其七分之清。亦足以绍述家声。误被薏苡之谤。一斥不复。未睹清时。壹郁含痛而殁。君子惜之。然公尝言当此世界。一番行遣。何可免也云尔。则其以为光荣当与度辽同。是真无愧为双壶之子。忠悯之兄。又何恨也。公玄孙钟大。谒公牲石之文。宪晦固非不朽人者。顾有先谊。谊不敢辞。遂为之铭。铭曰。
嗟乎以公。人地才具。苟由文谱。可观展布。不换三公。惟养之顾。尚矣名门。迹归跗䪒。自守者存。党人所恶。廉吏肖子。忍谓贪夫。后有欲知。公罪有无。盍观辛壬。狱案全诬。文谷之原。公宁其躯。载揭石章。我笔匪谀。
枫溪李公墓碣铭(并序)
昔在尤庵宋文正先生之门。有以太学生。自任尊贤卫道之责。为斯文世道之耿光者。枫溪李公讳景华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2L 页
是已。公字汝夏。振威人。以高丽礼仪判书自英。为初祖。曾祖讳庭立。教授。祖讳宗彦。重峰门人。以至孝闻。号爱日堂。考讳楫。佐郎。尤翁许以慷慨尚义。重峰先生位版之题也。不许属笔于尹宣举。妣延日郑氏。公以 崇祯二年己巳生。自幼嶷然如成人。弱冠。受业尤翁之门。 显庙庚子。中成均生员。初重峰书院赐额表忠。后追享慎斋。公以表忠字。有歉于两贤道德。疏请改额。 上赐号沧州。丙辰。因全彭龄,郭诗祠享毁撤事。为郑墉所构。遭缧绁之厄。癸亥。尤翁以我 太祖威化回军。出于尊周。请上徽号。朴玄石谓 太祖开国未纯正而沮之。公疏斥甚严。先是。尹宣举右贼鑴。尤翁斥之。其子拯。用是蓄憾。且恐祸及。肆意修郤于四十年父事之地。末又抵书史局。诬及栗谷以为真有入山之失。公愤甚。乙丑。上疏声讨其罪。拯党雠视公。欲以刑加之。尤翁有气涌如山。硎祸何悲之语。又贻书玄石。责其不为解纷扶正。己巳。尤翁受后命。公自是杜门敛迹。寻理旧学。及壬午。疏请沙溪从享圣庑。癸未。洪受畴投匦。引张溪谷漫笔。以为栗谷落发之说。出自沙溪公。又上疏㬥其搆诬先贤之罪。上嘉纳焉。丙戌八月八日卒。享年七十八。墓在沃川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3H 页
郡玄山某坐之原。配河阴李氏。祔左。有五男。德章,云章,汉章,天章,日章。振后。长房出。振阳。三房出。振东。五房出。公孝于亲。友于弟。安贫乐道。常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演绎为文。以戒子孙。惜乎。其言行。世远不尽传也。盖当公之世。邪说横流。天壤几易。而公独能不慑不挠。叫閤痛辨。用扶世教于无穷。厥功伟哉。若公者。岂真迈青松而挺孤节者欤。不佞夙闻公风义。公后孙东奎。抱丹台李公世渊所撰事实来。谒牲石之文。托名为荣。叙次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尚义之门。胚光生公。妙龄志学。师我巴翁。巴翁道大。世莫能容。邪恕寝皮。厥声孔凶。诋侮之说。上及渊源。惟公愤痛。热血吁阍。辟邪扶正。有功斯文。是无愧为巴翁门人。彼哉之颡。能无泚焉。
都事崔公墓碣铭(并序○庚申)
湖南山川秀异。风俗豪俊。往往出文章志节之士。都事崔公云翼。乃其一也。公自幼性至孝。及长。私淑于慎独斋金先生。又从青湖李公学文词。三十五。中司马。游太学。三入荐剡。士望甚重。三渊金先生。以湖南第一人称之。逮己巳之变。忠愤慷慨。泣拜西宫。作长门赋以见志。谢迹还乡曰。 坤殿逊位。儒宗被祸。吾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3L 页
侪何赖。遂绝意荣途。甲戌更化。弹冠而出。首疏请立吴阳谷,朴定斋二公祠。庚辰。又疏请沙溪先生从享圣庑。后举缛仪。人皆谓公倡先之力也。壬午。授 靖陵参奉。甲申。移 庆基殿。雅言为人臣者。亦当事死如事生。每日清晨。端笏祇谒。乙酉。迁广兴仓奉事。严立科程。量斛均平。律己抚下。有去思碑。丁亥。除尚瑞院直长。己丑。为尚衣院别提。寻移义禁府都事。甲午八月十五日。卒于龙山寓舍。距其生 仁庙丁亥。寿六十八。墓在罗州白莲山负壬之原。是为公始终也。公字溟举。自号沙湖。庆州人。以高丽佥议政丞讳光位。为鼻祖。至中郎将讳潞。入本朝。以左尹召。不就。历三世。有讳亨汉。文科掌令。佔𠌫斋门人。戊午名贤。号永思亭。是生讳彦泓。进士。号鹤洲。己卯名贤。即公五世祖也。高祖讳春年。花潭门人。以遗逸。除 昌陵参奉。曾祖讳澳。龙蛇之役。白衣倡义。殉节旌闾。祖讳埴。常痛父雠未复。庐墓追服。考讳伯起。 赠教官。妣全义李氏。宣教郎廷梅之女。配淑人李氏。籍咸丰。宣教郎先茂其考也。温雅閒静。克有闺范。别葬本州天马山。男圭。通德郎。次璥,璇。出后。女长适柳师圣。次适洪大厦。次适统制使李复渊。孙男命锡。郡守。女适罗廷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4H 页
轼。圭出。麟锡。女适高燧。璥出。恒锡。璇出。曾玄以下。不尽录。公聪艺绝人。容仪重厚。读论孟。至于千周。深得圣贤宗旨。又喜看朱子书。取勤谨二字。终身佩服。又著忠孝牌说及做人样子说。以自警。平生爱慕尤春两宋先生曰。浑然春姿。依仁乐道。所愿学春翁也。又曰。孟子出。孔子之道益彰明。尤翁出。朱子之道益彰明。朱门之尤翁。即孔门之孟子也。尤翁亦期待公綦重。为书保真堂三字以与之。及尤翁被谪。公作诗以呈。有待得百年公议定。不关今日是非多之句。晚就先垄下。缚屋而居。晨昏瞻拜。训诲后进。文人法士。多出其门。有一贱隶。薄母驱弟。公就其家。馈食陈人伦。如仇香故事。其人即感化。为善人。牵卒尝盗马逃躲后。自来见公曰。马已失。靡足惜。惜乎。其心志之变也。因不穷诘。其待人平恕如此。严于淑慝之辨。尝论尹拯背师事。以为出于溢道之本病。远祸之迷智。又谓玄逸以王莽之学。识者咸服其知言。所与游。皆当时名辈。而金农岩三渊,李疏斋寒圃斋屏山诸公。契谊尤深。亦可以见公矣。为文章。典重清雅。有遗稿若干呇。行于世。呜呼。以公之人地才望。宜其大用于世。以展厥志。而白首郎潜。赍志而殁。莫是命欤。然己巳之
鼓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74L 页
南归。庚辰之大论。其有功于扶植名义。舆卫斯文者大矣。传之𥳑策。令名无疆。其与一时金紫。名湮灭而不称者。显晦何如也。且公在 庆基殿也。梦有一魁伟大人来言。斗极降精。离明继照。甲戌之庆。暨于甲辰。宗社定策。有国之治。五十馀年。公记其事。往示梦窝金公。临殁。以未及见甲辰为恨。有诗云。为余传说金相国。未死遗魂来甲辰。后皆如合符节。苟非公至诚忧国。何能感通乃尔。而四老建储。国以永存。亦安知非公之一梦。默有以夹赞也欤。是又可传也。公后孙𣝲。持公外曾孙李公泰赫所撰行状。来谒牲石之文。不辞而为之铭。铭曰。
维公挺出。南国之纪。维才之高。惟质之美。本之孝悌。济以文学。扶正斥邪。风声卓荦。黄巴卷怀。独秉天常。晚呈琅玕。吾道增光。不见甲辰。临命有诗。忧国丹心。殁犹不衰。谁之不如。而止于此。污独者呾。匪余攸耻。后孙镵珉。思阐令名。有来千秋。无愧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