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题跋
题跋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08H 页
敬书千里面目帖后
畴睦闻苍石先生手妆千里面目一帖在酉上。一欲奉玩者雅矣。从先生后孙友培稚益甫借见之。即先生并时诸贤书若诗。而所尝与先生往复酬和者也。粲然真迹。萃在一帖中。稚益要畴睦识诸卷端。畴睦何人敢犯不韪之罪。顾渊源家后承忝外裔末。义终不可已。于乎。先生道学之盛风节之高。固已震耀当世。垂范后学。至今赫赫在人耳目。盖其得之经术之深者。靡不于 筵对讲问而发之。为匡君救时之猷。故能独立勋贵殷咆之世。随处障澜。百磨不磷。至于绪馀之出而轮情于递筒。写意于耑简。所以相与相成于同声地者。莫不有酬斯和。有往必复。有如梧里,寒冈,汉阴,白沙,五峰,一松,芝峰,用拙,少陵,月沙诸先辈。从可见先生之道不得行于当 朝之勋贵。而独得行于千里外朋侪名硕之间也。末学颛蒙。获与寓目。生平大幸为何如哉。抑畴睦因是而尚论其世。先生入而晤言于一室。出而游从乎同门。赠遗之韵语。讯问之札翰。想不为不多。而今以是帖观之。凡载于
畴睦闻苍石先生手妆千里面目一帖在酉上。一欲奉玩者雅矣。从先生后孙友培稚益甫借见之。即先生并时诸贤书若诗。而所尝与先生往复酬和者也。粲然真迹。萃在一帖中。稚益要畴睦识诸卷端。畴睦何人敢犯不韪之罪。顾渊源家后承忝外裔末。义终不可已。于乎。先生道学之盛风节之高。固已震耀当世。垂范后学。至今赫赫在人耳目。盖其得之经术之深者。靡不于 筵对讲问而发之。为匡君救时之猷。故能独立勋贵殷咆之世。随处障澜。百磨不磷。至于绪馀之出而轮情于递筒。写意于耑简。所以相与相成于同声地者。莫不有酬斯和。有往必复。有如梧里,寒冈,汉阴,白沙,五峰,一松,芝峰,用拙,少陵,月沙诸先辈。从可见先生之道不得行于当 朝之勋贵。而独得行于千里外朋侪名硕之间也。末学颛蒙。获与寓目。生平大幸为何如哉。抑畴睦因是而尚论其世。先生入而晤言于一室。出而游从乎同门。赠遗之韵语。讯问之札翰。想不为不多。而今以是帖观之。凡载于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08L 页
帖中者。寒冈以外率是汉北之贤。噫此其特为千里面目之义也欤。此义尤不可不知也。余语稚益。吾先祖西厓,修岩两世及愚伏先生。先生之师友也。师友间手迹。先生亦当先辑之矣。或有见辑而奉守者否。稚益愀然说家屡火。即无论师友帖。先世遗墨并荡尽。而此帖其毫芒而幸漏者。余谓先生家而厓愚帖不在。是不独来云之憾。已非先生当日意。遂出家藏三先生手笔。敬编于帖首。但非抵先生者。是可欠耳。亦不并编于篇题之内者。重违先生命名之意故也。览者详之。帖已旧多破绽。谨辑之略书之如右。
敬书金学老家藏先贤帖后
金斯文学老。差余一饭后。等行不至甚截然。真老成宜不待人为知见。于余尤不宜。犹不以不肯下问处之。顾相与于声气志意之中者不浅浅也。向余过潭上。学老出示先贤书帖八册。劝余为之题。辞不暇。敬上手展之。旧五册以圃退为首。而退陶以下诸贤暨吾家先迹学老家先迹附焉。此世守者也。木葛诸贤所载新褙册三。即学老拔旧纸续成之也。起而叹曰多乎哉。则余百处无一诚。独于此用意。贤徽所得。颇亦不数少矣。所思在妙墨绝艺。毕竟做不得见贤思
敬书金学老家藏先贤帖后
金斯文学老。差余一饭后。等行不至甚截然。真老成宜不待人为知见。于余尤不宜。犹不以不肯下问处之。顾相与于声气志意之中者不浅浅也。向余过潭上。学老出示先贤书帖八册。劝余为之题。辞不暇。敬上手展之。旧五册以圃退为首。而退陶以下诸贤暨吾家先迹学老家先迹附焉。此世守者也。木葛诸贤所载新褙册三。即学老拔旧纸续成之也。起而叹曰多乎哉。则余百处无一诚。独于此用意。贤徽所得。颇亦不数少矣。所思在妙墨绝艺。毕竟做不得见贤思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09H 页
齐。弱冠至于今殚精不已者。其非为丧志役欤。然忧冗之时寂寞之次。一展之几阁。不觉烦恼昏滞顿去。况子之所为帖也。即其心画所形。使人加敬也乎。其视字好雅玩。奚趐为得失也。噫吾东理学。圃老为之祖。至退陶而集大成焉。则此帖之得此以之为终始者。其偶然已乎。可见子于晴囱读罢。閒居物来。手一帖开一面。便肃然以应之也。尽帖而以次谒。其不有感会尤别者耶。子之言备矣。何待夫人而必于无似也。是亦下问之意也。既奉玩吾先祖三世手迹。感慕之馀。乐其意。谨书之如此。
书族侄汝木(道铎)先贤笔帖后
右帖首退陶老先生笔。以下次退门先贤渊源诸老手迹。此皆汝木所求得而手自褙妆者也。昔范至能题温公帖曰开卷俨然。使人加敬。此谓书心画也。心画所形。足想其人故耳。余于汝木所为帖。开卷加敬云者。以汝木能知其所当敬而敬之者。为亦可敬也。呜呼。世之收藏古纸者。其不归之玩物凡几人乎哉。今观汝木言貌动静。是实实心做者。诚能以其实心。日对先贤心画。庶有以知先贤用心处。汝木勖哉。汝木谓余好古。其所得墨迹。分其半以公之。此亦仁者
书族侄汝木(道铎)先贤笔帖后
右帖首退陶老先生笔。以下次退门先贤渊源诸老手迹。此皆汝木所求得而手自褙妆者也。昔范至能题温公帖曰开卷俨然。使人加敬。此谓书心画也。心画所形。足想其人故耳。余于汝木所为帖。开卷加敬云者。以汝木能知其所当敬而敬之者。为亦可敬也。呜呼。世之收藏古纸者。其不归之玩物凡几人乎哉。今观汝木言貌动静。是实实心做者。诚能以其实心。日对先贤心画。庶有以知先贤用心处。汝木勖哉。汝木谓余好古。其所得墨迹。分其半以公之。此亦仁者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09L 页
之心。
谨书梅墩活溪遗稿后
一善金友时泽。奉其先祖梅墩,活溪,玩睡斋三世遗稿。访余穷谷之中。托以丁乙之役。畴睦其人欤。何敢当。伏而读之。文虽不多。世虽远。亦可以槩其所蕴矣。盖梅老陈情辞。活翁辨诬疏。言辞质直。意气激切。使人竦然于百世之下。苟非其天人图说之发挥。师友渊源之资益本源如此。其所论粹然一出于义理之正。顾何能如彼也。贞白自守。空老嵌岩。梅活睡所以自得者然耳。是岂后来声貌溯嘅不已处耶。不有睡翁子四友公斤斤收葺于兵燹家烬散失之馀。而后孙相发氏更勤搜访于知契家。时泽氏弥纶成就之。其何能绣之梓而公诸世。以不替于家声耶。此小学之所以取李相昉家法而美宗谔之能有述也。既辞不获。略加删正之馀。数语题其后以归之。
书柳村朴公稿后
日。月城朴君瀚祺奉其门父老命。来余溪谷之中。示其十二代祖舞溪公稿本二卷。已又示二卷。请书其末曰。此吾先祖柳村公遗文。而柳村舞翁之孙也。余受而读之。足以徵公之迹也。公当壬辰之难。甫投笔
谨书梅墩活溪遗稿后
一善金友时泽。奉其先祖梅墩,活溪,玩睡斋三世遗稿。访余穷谷之中。托以丁乙之役。畴睦其人欤。何敢当。伏而读之。文虽不多。世虽远。亦可以槩其所蕴矣。盖梅老陈情辞。活翁辨诬疏。言辞质直。意气激切。使人竦然于百世之下。苟非其天人图说之发挥。师友渊源之资益本源如此。其所论粹然一出于义理之正。顾何能如彼也。贞白自守。空老嵌岩。梅活睡所以自得者然耳。是岂后来声貌溯嘅不已处耶。不有睡翁子四友公斤斤收葺于兵燹家烬散失之馀。而后孙相发氏更勤搜访于知契家。时泽氏弥纶成就之。其何能绣之梓而公诸世。以不替于家声耶。此小学之所以取李相昉家法而美宗谔之能有述也。既辞不获。略加删正之馀。数语题其后以归之。
书柳村朴公稿后
日。月城朴君瀚祺奉其门父老命。来余溪谷之中。示其十二代祖舞溪公稿本二卷。已又示二卷。请书其末曰。此吾先祖柳村公遗文。而柳村舞翁之孙也。余受而读之。足以徵公之迹也。公当壬辰之难。甫投笔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0H 页
进。不有守土将兵之任。而能仗义赴郭忠翼于火王。乘陴矢死。保障江淮。厥功茂矣。功成之日。角巾乡里。惓惓于为己之学。而论敬议礼之书。亦多有精研而契悟焉。其忠义拔出。造次学业。往往使人有竦动处。殆愈久而愈切。是皆本源之所发也。有非修饰枝叶者所同也。宜呼舞溪公之所成就施及后世者。如彼其盛。而郤縠诗书中来者。尤岂不为见重于当世之贤也耶。不然讱老梧翁之诔。何以有此。有欲验公之实。于此可矣。又何待百世之子云哉。三复感叹之馀。题其后如此云。
书清𤃡文公行状后
我东方被兵。自罗丽至 国朝数千年来。未尝无也。顾何尝有如壬乱之棘也。于时八年之间。大小鏖贼之功。死国之烈。有未可以数计也。议者必功称閒山,幸州。烈首东莱,晋阳。盖未必非确论也。然权,李两元帅身制阃外。手握重兵。则其气力形势。亦足与有为也。宋,金诸大夫。官守有责。城邑见陷。则其分义处置。自不得不尔也。至若清𤃡文公。官不有微末之责。手不提尺寸之兵。徒以大义奋起草野。几危者无不至焉。而卒能左右枫翁。保障湖岭之功之烈。讵多让于
书清𤃡文公行状后
我东方被兵。自罗丽至 国朝数千年来。未尝无也。顾何尝有如壬乱之棘也。于时八年之间。大小鏖贼之功。死国之烈。有未可以数计也。议者必功称閒山,幸州。烈首东莱,晋阳。盖未必非确论也。然权,李两元帅身制阃外。手握重兵。则其气力形势。亦足与有为也。宋,金诸大夫。官守有责。城邑见陷。则其分义处置。自不得不尔也。至若清𤃡文公。官不有微末之责。手不提尺寸之兵。徒以大义奋起草野。几危者无不至焉。而卒能左右枫翁。保障湖岭之功之烈。讵多让于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0L 页
閒,幸,莱,晋之下哉。江淮大功。乃出于白面一书生。而如使权李诸公见之。刘锜之所以发叹于虞允文者。岂非今日道哉。余尝得读湖南义烈士事迹。至文公事。尤钦慕者雅矣。近文公从裔孙基德,基万。远访穷谷之中。出示状行之文。请一言置其后。余非其人辞不获。则谨书其所感于心者如此以归之。
题北亭柳公行录后
北亭一武弁也。仕不显。无所知名。今见其行录。深叹夫人而不自衒。则植志笃行之士。埋没类多如此。噫公税服而伸幼孤之哀。供米而尽取死之义。登崇礼则伤和议。忆睢阳则约不食。应对计数而见知于南药泉。摩挲手画而感泣于朴定斋。之其大节。盖有学问人之所难能者。是何遽逊于敦诗说礼之郤縠耶。闻其祖以布衣抗疏。斥伟卿废论。公之事固有所从来。而 坤极复位。勤问供米人。公在禁中绝不道。亦未尝于家间有是言。其深自韬晦犹恐或知。可知已。噫公惟知自尽分而已。又何可埋没之足道哉。噫。
书片总节实记后
比论龙蛇兵事。惟曰有四大战。平壤,素沙,閒山,幸州耳。平壤,素沙出于天将。閒山,幸州出于我将。而丁酉
题北亭柳公行录后
北亭一武弁也。仕不显。无所知名。今见其行录。深叹夫人而不自衒。则植志笃行之士。埋没类多如此。噫公税服而伸幼孤之哀。供米而尽取死之义。登崇礼则伤和议。忆睢阳则约不食。应对计数而见知于南药泉。摩挲手画而感泣于朴定斋。之其大节。盖有学问人之所难能者。是何遽逊于敦诗说礼之郤縠耶。闻其祖以布衣抗疏。斥伟卿废论。公之事固有所从来。而 坤极复位。勤问供米人。公在禁中绝不道。亦未尝于家间有是言。其深自韬晦犹恐或知。可知已。噫公惟知自尽分而已。又何可埋没之足道哉。噫。
书片总节实记后
比论龙蛇兵事。惟曰有四大战。平壤,素沙,閒山,幸州耳。平壤,素沙出于天将。閒山,幸州出于我将。而丁酉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1H 页
之猘。靡素沙。 王京几不免再不守矣。然则是素沙岂不为四之一哉。若又举其素沙所以全胜之故。其不在于猿军欤。噫对阵交兵。出奇制胜何限也。如猿军事此𨓏牒所未觏。语到未尝不击节嗟叹。然顾未知其为天将谁所作为。为深恨已。顷于前后东征天将录。始见有所谓渔阳总节片公碣颂者。从李麻诸提督来。日。片生大彦来示总节实记一卷。请余丁乙而一言识其后。余得览过一通。然后乃知素沙猿军事。出自总节。呜呼。之一事其功讵下于当日诸公下哉。 朝家于平壤建宣武祠。閒幸则极于崇报。而来云方且显荣于国矣。独于素沙。不徒酬著表出之典阙如也。至其子孙落在遐土。不得并于冠带门族何欤。岂 朝家徒知素沙之事。而于总节则照管不到耶。呜呼。我东方 宗国无疆。河山如故。而 明社之屋已数百有馀年矣。凡看文字。即无论事之大小。有语属 皇明者。只增匪风下泉之感。为之掩卷太息者良久。遂书此以归之。
书风峰朴将军事实后
呜呼。南汉锦州之事。尚复忍言哉。当丙子 上之幸南汉也。风峰朴公以都总都事。背负 上入城。当癸
书风峰朴将军事实后
呜呼。南汉锦州之事。尚复忍言哉。当丙子 上之幸南汉也。风峰朴公以都总都事。背负 上入城。当癸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1L 页
未虏徵我兵犯 天朝也。公领兵至锦州。绐虏卒不战而还。说者谓负 上于危难之地固难矣。然曷若死上者之为难也。锦役幸而虏听从耳。如不得听。直驱而南。公将如何。之言也是大不然。汉山扈 跸。时当隆冱。日已曛黑。风雪转甚。冰崖绝壁。极于天堑。固无柰乎苍黄攀跻。而贼锋几及。侍卫皆饥冻颠仆。既不能辇。又无以骑。上下遑遑。罔知所措。殆哉岌岌。迫于呼吸。于斯时也。适有一郎奋力直前。背负 上躬。涉险履艰。卒以全安。噫自非勇力绝人。讵能为己。纵勇力绝人。自非忠义过人。其何以办得来耶。只知有 君上。不知有其身。 玉体尊严。冰阪峻滑。一心奉持。一步致慎。临深履薄。未足以谕其敬。透金贯日。未足以谕其诚。安得不天相斯人。以卫我 社稷也。当其为也。直身不死耳。其心等死耳。乌可以死不死。语其难易也。且生固有甚于死者。公之生也。真所谓有甚于死。而此尤死上者之所难能也。 天王南狩。莫保朝夕。以虏崩山绝海之势。岂其力不足而索赋于我哉。是犹用其手以抉其目。使其子以驱其父也。时则北好已密。域内稍安。 上虽不忘在莒之心。而缙绅韦布之徒。恬嬉渝堕。惟知虏为大国。不复知有昨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2H 页
日之肉骨我之 天朝。不唯不能出一气以相抗。乃反汲汲焉船粟往资之。济师以助之。于斯时也。顾以领兵之任。请屯锦州之阨。诡虏遂志。全节而返。则噫公之此计。盖有素定于心。而此心即去镞去丸者之心耳。虏之听否。奚所计耶。如其听无他焉。如不得听而驱而南之。果如说者之言。公其为役于犬羊之雠于我者。而忍与 皇明遗师对阵交兵。以相鏖杀者哉。所处殊涂。纵不能如三学士之抗疏蹈烈。若当其地。岂不得为金将军之柳下裹尸耶。执其形势而论其难易。此乃世人之私心也。岂是真有得于理义之所发也。日公之六代孙震英。奉公实记一册来示畴睦。请叙其后。余岂其人耶。辞不获谨受而阅之。册所载者。汉锦日录。而公之文与事实。皆在于此。呜呼。今去公二百有馀年矣。生于其时者。日远而月忘。殆不知有当日事。况今之世。傥微此等编之存。其不至甘心左衽。而不识世间更有尊周之义者几希矣。于是特就日录中锦汉两大节而立论如此。至如先倡击胡。代冰求鱼。刮簇登堞。冲贼堕城。灌水冰城等种种劳勚。语具在序跋状碣中。玆不赘。
书虎溪申公丁卯倡义事实后
书虎溪申公丁卯倡义事实后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2L 页
长陵丁卯之讧。虎溪申公为闻韶倡义将。距其丁卯四回甲二百四十年之 今上四年丁卯。始以公学行及丙子节义。 赠吏曹参议。铨启提及丁卯义将事。于是同乡权自乐堂后孙。谓义将自乐也。非虎溪也。极诋之。申氏亦辨之不置。彼此通书。各有援證。有言于余者曰申权之事。申非而权是。余曰何以知其然也。曰自乐已以倡义事 赠同知敦宁矣。愚伏先生复 启以自乐当义将。则当日 朝家之典宗师之言如此。申氏之證。不过洪晚退之虎溪墓表也。蔡樊相之按廉。碑子孙录也。是皆自家之文献也。闻韶邑志文考录三忠实记。丁卯倡义录等书。亦不过本乡之遗事也。是恶足以比同于 赠帖若复 启耶。余曰子之言然矣。然子其不惟夫深究乎 先朝闻见之世。同敦 赠帖之直。以都有司所募木七十六同馀疋太二千馀石。以补军饷事。承 传启下。则可知其仰请之在此而不在彼也。至其愚爷所 启则以我百世大宗师。而身亲号召者也。凡为后人。孰不尊信。况于余不佞乎。第其丁卯义兵。未及踰岭而罢。则倡义诸公纵有忠志之足尚。初无劳绩之可纪。而愚爷之特举自乐而称之为义将者。为其补饷一款。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3H 页
独为先事之效矣。大贤之荐人入 启。岂无称量处乎。愚故曰愚爷之 启。为其补饷。而 朝家之赠。在于补饷也。倡义事则均是义耳。管兵事则同是将耳。愚爷之谓之义将。不亦宜乎。平山讲和。中路撤还。则虎溪之治疏诣 阙。此岂非身倡大义。未伸己志之馀恨耶。当日邮官之 命。在虎溪虽不足言。 赏典之所以首先施及者。其不在于义将耶。先贤一言。最所徵信。而自家文献本乡遗事。谓皆不足信者。子之言亦过矣。自古秉笔君子。孰有外家状而为碑状者乎。虽然虎溪之渊源学问。昏朝直道。丙子节义。有非一时义将可议也。申氏之争些閒是非者。是不厌人意处。余亦不以为是也。遂次其问答而书之。岁戊辰白露节。老柴居士书。
书卫道录后
呜呼。此乃丰山金氏先世世世为吾西厓先祖尊卫事实也。自吾先祖愠于群北而被考弘之惨诬也。草辨疏而未果上。且其力辞陶山全书序文之请也。书告晦庵不以纮哲辈之事而掇其讲论之义者。悠然堂也。辛亥之疏庚申之配。屏山之复丰岳之仍。而卫吾道之正。尽事一之分。上告旁谕。死而后已者。鹤湖
书卫道录后
呜呼。此乃丰山金氏先世世世为吾西厓先祖尊卫事实也。自吾先祖愠于群北而被考弘之惨诬也。草辨疏而未果上。且其力辞陶山全书序文之请也。书告晦庵不以纮哲辈之事而掇其讲论之义者。悠然堂也。辛亥之疏庚申之配。屏山之复丰岳之仍。而卫吾道之正。尽事一之分。上告旁谕。死而后已者。鹤湖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3L 页
也。慨然以明是非辨邪正开世俗之惑为己任。而出辨诬之录者。鹤沙也。丰岳之论。悠悠不熄。而书面论谕。终始保护者。美村,东庵,竹峰也。归正南溪潜配之事者美谷也。袒胸庐江潜迁之变者独山也。敬守庙奉不易之位。以折庑请换次之论者畏厓也。又其湖南诬书之刊而迂路入辨。力破紧犯。书示宗门。俾有辨斥之举者。石泉子为尤难也。今其湖爷竹老之孙。美谷公之子前寝郎鹤岩公。惧其久而泯也。散而不一也。遂搜出合并。以次编辑。而附以吾家修拙之所尝于鹤湖,忘窝,广麓,鹤沙,一慵斋,鹤溪诸先生挽诔文跋而终之。名之曰卫道录。间以示不肖。命书其卷端。畴睦作而拜曰两家尽一家。畴虽不肖。岂敢不知。今对此录。益不禁油然之感。为之泪落。呜呼。丰山氏此录。此其家先故之懿也。此岂但为师门地哉。实欲为 国家辟邪诐之说。救朋诬之祸。以正人心而扶国脉也。其盛矣夫。鹤岩公之收拾寓慕至于此勤。此可谓能述事继志也。鹤岩公及其从子承宣令公。与家大人。自少至老。情义同骨肉。视畴睦如子侄。于其命敢不敬诺。未几寝郎公谢世。往哭之。承宣公授册子申以平日之命。畴奉而归。遽遭母艰。不得属笔。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4H 页
仲季胤守钦宇钦送其侄洛枢。以书来索文。窃惟事系祖先。亦不必以草土为嫌。故玆缀数语以复之。呜呼。世道滔滔。迄无所终极。若使录中诸先辈见此爻象。未知复以为如何也。噫。
敬书丁酉文科榜目册后
呜呼。此我叔曾祖考府君登科榜目册也。府君家贫亲老。所处极艰苦。供养之暇。兼治制讲。大为侪流所服。 正庙御极之翌年丁酉释褐。文忠公后孙始府君登第。人皆以远大期之。 上闻知为文忠公之后孙。唱胪日 命引见。下 询文忠公画像有无。 天语亹亹。玉色甚康。都承旨洪乐纯白某是故相孙。 朝家当各别收用。 上因嘿然。疑府君雅于洪也。由是内外官首拟多斩 点。府君晋道遂跲。盖乐纯尝为公洪监司时。吾宗大父丰昌公以黄涧监务考下。乐纯堂族以慕堂西厓谊分如何。不无自中非议。乐纯甚愧。及是因端荐诵。欲以讲世而塞其责。乃反为阏进之祟。岂不异哉。府君通籍十馀年。未经台望。李公文源以长铨大言于政座曰柳某通清至此迁就。亦足以观世道也。首拟持平蒙 恩。上始廉得公与乐纯素昧状颇悔之。己酉春瀛录时。议及馆论。皆属
敬书丁酉文科榜目册后
呜呼。此我叔曾祖考府君登科榜目册也。府君家贫亲老。所处极艰苦。供养之暇。兼治制讲。大为侪流所服。 正庙御极之翌年丁酉释褐。文忠公后孙始府君登第。人皆以远大期之。 上闻知为文忠公之后孙。唱胪日 命引见。下 询文忠公画像有无。 天语亹亹。玉色甚康。都承旨洪乐纯白某是故相孙。 朝家当各别收用。 上因嘿然。疑府君雅于洪也。由是内外官首拟多斩 点。府君晋道遂跲。盖乐纯尝为公洪监司时。吾宗大父丰昌公以黄涧监务考下。乐纯堂族以慕堂西厓谊分如何。不无自中非议。乐纯甚愧。及是因端荐诵。欲以讲世而塞其责。乃反为阏进之祟。岂不异哉。府君通籍十馀年。未经台望。李公文源以长铨大言于政座曰柳某通清至此迁就。亦足以观世道也。首拟持平蒙 恩。上始廉得公与乐纯素昧状颇悔之。己酉春瀛录时。议及馆论。皆属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4L 页
望于府君。樊閤以右揆监堂录。谓会圈人曰诚莫先柳某。如权坪。过此无望矣。吾辈参录先优而后劣。劣者终无可得之日。而成人门户不广耳。权果见录。辛亥秋府君卒。当是时 上眷向岭南。岭人稍稍登用。府君卒之四年甲寅。丰安,鹤栖诸公并登甲科。 上喜甚。亲制文致侑于文忠公祠。乙卯王考以遗逸被 宣召。恩数偏在吾家。以府君有学有守。可以精神馆阁之上。仪刑士林之中。如在其时。年未洽六旬。与之汇征。业与年大。位与德称。光辉充发。讵可量也。而匪类空言。寔由外膜。同已异辞。不害吾仁。毕竟左枝右梧。不免赍志于家运一回之际。呜呼真命也夫。府君有四子。伯公种学。有声望于侪流。仲季公咸能绩文成就。宜其受食于后人。谓天道不诬。又皆穷老无命而逝。天意人事。其果如是而止也耶。不肖阅家藏。得府君红牌科作官教。合为一轴。俾为世守之图。又于再从叔守祚氏处。得丁酉榜目册。即府君手草草本。而尾附荣问录者也。才阅卷不觉感泪交零。谨书府君释褐后始末大略于册末。并藏之。后世子孙谁复有识此意者。呜呼悕矣。
三山图志后
三山图志后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5H 页
宜庵处士安公讳德文字章仲。所著三山图志。向来吾南贤达之为序跋诗说者不少。顷公之孙钦奉是册。索题一言于畴睦。就伏见册中有吾王考小叙酬公之文。其旧可见。敬诺而淟涊多年之间矣。暨再来申之。蹙然而操管。夫三山者。玉山陶山德山也。之三山者。我东方道德文献正脉高风之所在处。苟真心敬慕者。既无以及于其世。躬亲函丈。则薰袭其容仪。承闻其音旨。不可得矣。即不过入其宅里。谒其祠院。读其遗书。以寓其高山景行。而羹墙见尧。河洛思禹之心。其必有惕然而感油然而发。其有益于身心。而毕竟为实处事行者。岂浅之为哉。然殊方以生。限地以游。而尚能有不远之者。况其居一方而地宿春者。固多有终老而莫一遂。间或有一二遂而终未见有尽其三而遂之。其遂其三者又无可以图志之摹状者乎。今瞷公之尽其三而为图志也。非惟游赏而已。咏歌而已。庶其真心实得处。不然贤达之推诩。岂若是至耶。后之览者其毋亵此书也。姑识此卷端而归之。
题徐孺子稿
徐孺子名应润。星山人也。余所居邑邻。闻孺子英妙
题徐孺子稿
徐孺子名应润。星山人也。余所居邑邻。闻孺子英妙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5L 页
名甚熟。欲一见遽闻其死。嗟惜者久之。殁后六年。其弟应淳持孺子诗稿二卷性理说五卷来示。请余一语置之端。其所录性理。自太极阴阳五行心性情理气。以至鬼神之辨异端之斥。靡不记之。惟其掇拾凑合。虽有所未的畅处。其诚心为学不放过之实。盖见于此。诗亦非藻绘之所发也。弱冠之年。见得已如此。孺子可谓有过人之才性矣。呜呼。以其气质之美。识解之早。若假之年。必有所成就。而乃得年止于二十七。不幸之甚也。应淳又示其行录一卷。而星士列名呈状之文。川桧晴玉诸院之通在其中。又可见其孝行有过人者。不待其徵于龟雉冥梦等异事而为可贵。尤可哀也。其弟之求文阐发。图所以不朽者。亦可谓其兄之弟矣。既无以答其恳。遂略书所感者如右。
题萍湖金公学契案
余重表从大父金公。乡之老德也。暮年移寓湖南之朱溪。尝自号曰萍湖居士。返于乡且十年。行年七十八。养德劬书如一日。而精力不衰。学力之不可诬如此。盖有所承受于吾王考云。今其挟笈之士相与谋。及公之世。各出如干物。编名载案。俾鸠长应后。图所以为不泯之计。公之胤富河嘱余书其事。不佞懿有
题萍湖金公学契案
余重表从大父金公。乡之老德也。暮年移寓湖南之朱溪。尝自号曰萍湖居士。返于乡且十年。行年七十八。养德劬书如一日。而精力不衰。学力之不可诬如此。盖有所承受于吾王考云。今其挟笈之士相与谋。及公之世。各出如干物。编名载案。俾鸠长应后。图所以为不泯之计。公之胤富河嘱余书其事。不佞懿有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6H 页
所自别于人。况其所受眷。尤非佗可比。敢不兴于为善乐与之言乎。噫斯契也诚耳。非诚无物。苟使同契之人。能一于诚而始卒无替。则教学之道。庶乎其两得而有辞矣。
题李稚章手书文苑黼黻后
完山李友钟夔稚章大人庶尹公。余大人执也。大人尝以李公为当世宿德儒者。余亦夤缘承拜。望其仪度粹然。听其言论洒然。于是知宿德儒者如此。退而私自叹慕。而因此两家子孙世分固不浅。余与稚章相颎注。余使伯儿道奭借见稚章手写文苑黼黻二十八卷。则无一字非其手笔。而笔亦终始谨拙。一在其中。即此而其不负家庭之学。而诚心为己不放过之实可见。古人所谓其心炯炯。犹若可识者。为可敬也。顾传誊荏苒。还鸱太晚。愧余卤莽不能见孚于人也。且君居洛中。余蛰山南。仅识面而已。恨不得一同处而从容尽君之所有也。遂书此于篇末以归之。以俟佗日观。
书朱太史之蕃帖后
朱兰嵎以制科第一。蜚名于 神皇帝盛际。而笔法亦高妙。与祝枝指,文衡山相上下。然盖能兼三绝者
题李稚章手书文苑黼黻后
完山李友钟夔稚章大人庶尹公。余大人执也。大人尝以李公为当世宿德儒者。余亦夤缘承拜。望其仪度粹然。听其言论洒然。于是知宿德儒者如此。退而私自叹慕。而因此两家子孙世分固不浅。余与稚章相颎注。余使伯儿道奭借见稚章手写文苑黼黻二十八卷。则无一字非其手笔。而笔亦终始谨拙。一在其中。即此而其不负家庭之学。而诚心为己不放过之实可见。古人所谓其心炯炯。犹若可识者。为可敬也。顾传誊荏苒。还鸱太晚。愧余卤莽不能见孚于人也。且君居洛中。余蛰山南。仅识面而已。恨不得一同处而从容尽君之所有也。遂书此于篇末以归之。以俟佗日观。
书朱太史之蕃帖后
朱兰嵎以制科第一。蜚名于 神皇帝盛际。而笔法亦高妙。与祝枝指,文衡山相上下。然盖能兼三绝者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6L 页
兰嵎一人而已。其薄蹄只字。辄为两京书画家巾笥之珍。而尝宣诏于我东。专对之暇。笔落章成。大惊东人。至今称皇华之美。必曰朱兰嵎。而得其馀唾剩墨。不啻若拱璧。逮丙丁之变。诸家所庄。殆尽于建虏一炬。而矧经涒滩。中华文物。已矣无徵。余窃悲之。晚乃得见其东轺时车踰岭诗一帖于李子厚所。而出自康竹涧旧藏。余始而疑终而信。久而益笃。继之以咨嗟爱玩不忍释手也。其字画遒婉。不拘拘于绳墨。诗亦瑰奇。
书厕傍竹诗后
庚戌余觐在湖衙。一日如厕。厕傍有嫩竹一巨竿。守厕者方去之。余喝而止。时当流夏。溷秽腾臭。人不能触鼻。而是竹婷婷袅袅。挺然有昂霄之像。介然无尘累之意。余因赋古体一首。以寓感伤之思。后四年先斋石竹书堂成。日偃息其中。而阶庭草创。未事花木。殊无以助发幽兴。屋右不数武有民舍。适见舍之溷厕边数竿疏竹。翳在林木间。径造其下。既无以久留。则心窃为之悄然不乐。噫余四十年无竹而居。何能如王子猷之于此君万一。而谓无素契于其清姿孤节则未也。见其不接于芳邻则如何不嗟惜之。见其
书厕傍竹诗后
庚戌余觐在湖衙。一日如厕。厕傍有嫩竹一巨竿。守厕者方去之。余喝而止。时当流夏。溷秽腾臭。人不能触鼻。而是竹婷婷袅袅。挺然有昂霄之像。介然无尘累之意。余因赋古体一首。以寓感伤之思。后四年先斋石竹书堂成。日偃息其中。而阶庭草创。未事花木。殊无以助发幽兴。屋右不数武有民舍。适见舍之溷厕边数竿疏竹。翳在林木间。径造其下。既无以久留。则心窃为之悄然不乐。噫余四十年无竹而居。何能如王子猷之于此君万一。而谓无素契于其清姿孤节则未也。见其不接于芳邻则如何不嗟惜之。见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7H 页
不接于芳邻而绝不受一点秽恶之气则如何不爱敬之尤不已耶。余虽阘茸。粗有见得于秋冬不萎之实。前修特赏之迹。如樵牧渠何以知可敬可惜。而厕傍之立。适足以为贱去之资矣。使之婆娑于明囱棐几之前。得以合同于梅兄石友之间。其为仁人君子之所取之者。奚但如子猷之就其清而已哉。顾乃误落于粪土之中。听命于庸奴之手。其不自拔。惟其所为。反不若蔓草棘木之䕺靡樛轕。是重可哀也。拟以来春付课儿移来净阶上。恨不余手执周易耳。竹虽植物之一。非凡木可比。再见所遇之一相似。甚是异事。遂录前日厕竹诗贴之壁上。附以所感于心者如此。癸丑榴月既望。涧谷居士。书于石竹精舍。
题李夏卿日录
易乾之文言曰修辞立其诚。君子之修文辞。正为立已之诚。故圣人说诚。以乾道当之。君子之体天而行健者。岂不是终日乾乾为之本也欤。夏卿老先生之后也。余西厓之孙。两家先事。固国人闻见。以如之世。为此过从之问于余不佞者。其义则甚大。而顾其事奚啻过情而已。昨冬为余修礼书来相之。与之守岁于江上。周旋三四朔。深得其心术之间。只是一团诚
题李夏卿日录
易乾之文言曰修辞立其诚。君子之修文辞。正为立已之诚。故圣人说诚。以乾道当之。君子之体天而行健者。岂不是终日乾乾为之本也欤。夏卿老先生之后也。余西厓之孙。两家先事。固国人闻见。以如之世。为此过从之问于余不佞者。其义则甚大。而顾其事奚啻过情而已。昨冬为余修礼书来相之。与之守岁于江上。周旋三四朔。深得其心术之间。只是一团诚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7L 页
意。心中窃喜晚境得此友为益。为问新岁事。余以日记所事告之。夏卿便欣然领会。始自元日请余题一言。余又告夏卿。念君资地有馀。辞理未达。自居家事行。出外经历。靡不记载。尤用力于经义讲论上。有得有不得处。以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不能。张子所谓勿使有俄顷间度。逐日似此。三年庶几有进者。其亦非此意乎。非不息之功。纵一事小处。其能终始者谁哉。余每年每有此计。计终不成。以此知不立诚处。无内外大小。无所成就一也。凡事莫不积小而成大。所望于君。唯深体乾乾行健之训也。夏卿乎其勉之矣。
书族孙载荣墨竹障子
族孙载荣尝从余游。请书画之为障簇者。余以吴葛隐雪竹一墨本副之。谓曰吾与君岁寒相期之意。惟此君庶几似之。冷风栗烈。明月扶疏。目其色玉如也。耳其声琴瑟如也。君其揭此而晨夕临之。其必洒然矣。岁将残腊。冰雪塞户。拥炉悄坐。漫书及之。
语录解后小识
右语录解一书。退陶老先生暨眉岩柳先生就宋儒往复文字语录。以为前代之注说不一。外国之方言
书族孙载荣墨竹障子
族孙载荣尝从余游。请书画之为障簇者。余以吴葛隐雪竹一墨本副之。谓曰吾与君岁寒相期之意。惟此君庶几似之。冷风栗烈。明月扶疏。目其色玉如也。耳其声琴瑟如也。君其揭此而晨夕临之。其必洒然矣。岁将残腊。冰雪塞户。拥炉悄坐。漫书及之。
语录解后小识
右语录解一书。退陶老先生暨眉岩柳先生就宋儒往复文字语录。以为前代之注说不一。外国之方言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8H 页
亦异。如非明于语义。难以通晓。为之真谚解释。而其门人注录以成书。即书中溪训眉训是也。其后至登 显庙睿览。 命下儒臣考校。删烦就简。梓印行于世。是书也比诸佗性理大述作。纵似微小。宿儒之所究观。蒙学之所讲说。莫不取衷于此。而大有所裨益。诚吾东方不可少之书也。余少观朱书。至语录尝患其瞢于语义。而并文义失之。恨未得是录而发蒙也。癸丑夏。于河上族兄进经氏案上见是书。袖来手誊。才写目录凡例跋文。适妨夺甚懒仍之辍。五阅岁丁巳流夏。始得了一通。素不解谚。姑阙其字。以待能谚者。今年偶阅巾箱得是本。遂委诸老荆及孙女韩氏妇。两日而毕。自始写至了役。通计为十七年之久。一小册之难成。有如是哉。即此而一生之悠汎可知已。然后之子孙以其先人手笔而不弃之。为其读书补聪而谨守之。其亦为教也欤。聊录始末。以为誊书者之戒焉。
题画帖
此豹画烟评也。余亦有豹所为书烟所为画三两纸。盖于诗画书三事不知法。虽莫敢此尤奇此差不如以为赏。然每岩居川观。晴樾苔矶。不以此随。不足以
题画帖
此豹画烟评也。余亦有豹所为书烟所为画三两纸。盖于诗画书三事不知法。虽莫敢此尤奇此差不如以为赏。然每岩居川观。晴樾苔矶。不以此随。不足以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8L 页
肖乎所乐也。得见高斯文彦铉。此为帖世弆者以次阅。及到明月半窥红日方升。又爽然自失矣。于是益叹夫豹烟之为深入造化之迹云。老柴居士书于溪堂雪中。
书答申方伯书后
去年申公锡愚按山南。右文为治。博礼文学之士。且得乐育斋旧规。书要所尝礼者。欲讲学以复之。其意实非偶然。其下士近世宰相所不见。人或疑其过情也。余亦在要。义固不当却之不恭。窃思之。既无实也。又若冒行。是尤何状人。连三书辞谢之。有李明九者自营下归。访余于溪栖。语及申伯下士事。因言吾抵伯书句语。第一简轻身以先匹夫。第三简閤下贵人当此风声气习山移海变之日。或證引不择。或锋颖太峻。故以是质诸伯。伯言文嫌衰末事。曾见盛世君子有以文句为嫌者乎。只取言好义当而已。余闻而心深叹之。于是前日意时辈一例。无一分公字者。脱然而消释矣。始觉申伯下士。盖有识之所为云尔。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说
若轩说
若轩广陵李公。读书养静之室也。公今年七十有馀。
书答申方伯书后
去年申公锡愚按山南。右文为治。博礼文学之士。且得乐育斋旧规。书要所尝礼者。欲讲学以复之。其意实非偶然。其下士近世宰相所不见。人或疑其过情也。余亦在要。义固不当却之不恭。窃思之。既无实也。又若冒行。是尤何状人。连三书辞谢之。有李明九者自营下归。访余于溪栖。语及申伯下士事。因言吾抵伯书句语。第一简轻身以先匹夫。第三简閤下贵人当此风声气习山移海变之日。或證引不择。或锋颖太峻。故以是质诸伯。伯言文嫌衰末事。曾见盛世君子有以文句为嫌者乎。只取言好义当而已。余闻而心深叹之。于是前日意时辈一例。无一分公字者。脱然而消释矣。始觉申伯下士。盖有识之所为云尔。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说
若轩说
若轩广陵李公。读书养静之室也。公今年七十有馀。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9H 页
余尝屡礼公于朴氏第。知待颇腆。公书示若轩诗若记。命不佞诗而记之。辞之不获。作而曰若之为言。若所不若之义也。若公之所自记则敬闻命矣。若其所愿乎古人而求其所以若之者。必有事焉。敢请。公曰吾之所以求若于古人者。先自吾身而究其所以为吾身之实。以求若乎古人之所事也。非为是古人思其所以若之而几之耳。人之所以为人者。赋于身而为手足动静耳目视听坐立之节。此其近者小者也。见诸行而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伦。此其远者大者也。然则道在吾身上人伦日用之间。初非窅冥高远难行之事也。是故学者之求道。须从事物上磨鍊出来。且如君臣有义。君臣是物。义是君臣当然之道。父子有亲。父子是物。亲是父子当然之道。夫妇有别。夫妇是物。别是夫妇当然之道。手容恭。手是物。恭是手当然之道。足容重。足是物。重是足当然之道。视思明。听思聪。视听是物。明与聪是视听当然之道。坐如尸立如齐。坐立是物。如尸如齐是坐立当然之道。人孰不有君臣父子夫妇之伦。手足耳目坐立之节乎。以类而推。莫不皆然。即其物致其事。敬守而笃行之。是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岂非所谓充理践形而不负为人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19L 页
之名也欤。而此之不若。但为气禀所拘。或为人欲所使。骎骎然入于畔道离德之域。不知所以善反之。向所谓手足耳目坐立。直偶塑样。而君臣父子夫妇之伦。贮在一空器而已。恶乎若人之形与道之实哉。既不能致其若乎在我之形与道。而辄欲嘐嘐乎古之人。其于知所先后者远矣。故曰吾自吾身以求若乎古人也。古人所以为圣为贤也。用功曷尝在佗。用是道耳则为吾身之实者。或庶几具焉。古人之用功用者固不待乎勉强思索。而在其中而毋不若矣。吾今老矣。无能若也。读得朝闻道夕死可矣之义。而乃所志所学则若是。不佞闻其言而蹙然若自失。再拜复曰。公之言。真可谓真知为己之真切功用者矣。周子不言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希之也故有勉而若之义。希圣希天之极功。虽未可易而语人。然古人实有行而至之者。苟于古人用功用处。志其所志。学其所学。而量力有渐。随其差等。过于若则圣。及于若则贤。不及于若。自不失为令名。吾党小子。观于公扁题。盍相与勉之。公潭翁之后觉老之胤。身上自治。彝伦日用。得于过庭。以之续闻。其所谓求若之古人。有不待佗求而得之矣。公既记之。不佞何敢赘。次其问答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0H 页
而为之说可乎。公曰诺。谨书其大槩。为若轩说。
孝处说赠郭舜九
孝可处乎。曰处。处有道乎。曰有。恶乎有。曰在尽分。朱子曰分者天理当然之则。又曰惟能全其天理而无私心者则处之当其分。余谓人伦日用之间。虽各有多少分处。然盖父母生之。人有此身。即父母之身也。是故人之行。莫大乎孝。孝之为道也。人心之所同得。天下之所共由。行于今古。达于上下。德非此不立。道非此不行。孝之为分也。须是知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自洒扫应对。便上达天德在此。古之人之以孝至者。虽由性至。其必以诚心致之。惟诚心致之。方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乃可以尽分也。此与居仁宅由义路者。其说同也。郭君基成以其五代祖孝子 赠考工郎公所处称孝处里者。名其室曰孝处。求余言。是盖追于孝而处者也。遂乐为之说。以勉之如此云。
酒民山居说
吾季行氏自商山石谷侨居。西入青山之酒城旧县废址。搆小屋。扁之以酒民山居。问记于不佞。余曰不敢也。无以记。抑有说焉。子之山居也。诗书礼乐日读
孝处说赠郭舜九
孝可处乎。曰处。处有道乎。曰有。恶乎有。曰在尽分。朱子曰分者天理当然之则。又曰惟能全其天理而无私心者则处之当其分。余谓人伦日用之间。虽各有多少分处。然盖父母生之。人有此身。即父母之身也。是故人之行。莫大乎孝。孝之为道也。人心之所同得。天下之所共由。行于今古。达于上下。德非此不立。道非此不行。孝之为分也。须是知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自洒扫应对。便上达天德在此。古之人之以孝至者。虽由性至。其必以诚心致之。惟诚心致之。方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乃可以尽分也。此与居仁宅由义路者。其说同也。郭君基成以其五代祖孝子 赠考工郎公所处称孝处里者。名其室曰孝处。求余言。是盖追于孝而处者也。遂乐为之说。以勉之如此云。
酒民山居说
吾季行氏自商山石谷侨居。西入青山之酒城旧县废址。搆小屋。扁之以酒民山居。问记于不佞。余曰不敢也。无以记。抑有说焉。子之山居也。诗书礼乐日读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0L 页
焉。溪霞山木富有焉。无非有万可取之义。而是酒也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子乃乐是。揭之楣间。而用为之日夕观省之资。何取义欤。季行氏曰噫嘻。君其不之思矣。夫人之心。操舍无常。操则存舍则亡。处平地则易以泰。置险境则易以慄。泰故肆。肆则亡。慄故儆。儆则存。吾宁蹈险而思存。不欲自泰而就荒。是酒也。先王以其生祸也而恶之。以其合欢也而终不能去之。吾之于酒也。虽其醇醨清浊。随所遇而无所辞。苟或过节。其气必。故吾心守其量。手持其盏。参酌停当。以不失吾酒之常。虽狂药之移性。讵能撩吾心之独宁者乎。且夫人心一险也。人世亦一险也。若使吾人处之不以其道。操之不以其节。危駴之机。随处流动。奚待是酒而后至也哉。是故佗山之石。非其险则不可以攻玉。虽以礼乐之美。不中节则亦一空器而已。吾于酒以鉴而不以甘。子其知之否。自吾入酒。无论都鄙山野。膏粱菽粟。无不尽入于醉梦之中。彼以不酒。吾将以酒。无乃不可乎。遂属樽而歌之曰滔滔乎一世。餔啜兮攸同。我何为而独醒。抱山月而长终。歌竟谢余。不复与言。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1H 页
赠珠上人说
余气郁愆摄。夏秋交尤甚。上白莲庵十日任慵散。即看书作文字。意思不续。反恼太无聊。有一僧名海珠年甚少。颇端妙。方聚徒说法。其宗教所归可知也。日与殊语。珠语及一空有。余排之力。珠辈哄然谓余不审于空寂之妙。而见得知者只空字。持是说以掎。欲窘余意。其意讥余昧于佛祖说。吾语珠汝书我不事。曷其解。然闻之昔有耽禅见性者。将入定而诵念偈曰万像归一。一归何处。念不已。一日忽省悟曰一复归有。何尝终无。奋然弃其学而返于儒。今也汝亦曰一复归有。何尝终无。无上有有上无。信尔前人之耽念者何说。省悟者何义。耽念也玄旨必无不博究。省悟也归正。非出自自得欤。初若佛说信到。彼此何尝省悟之云也耶。恶汝所谓有者。吾不知其何有也。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圣人之教。不为空言。汝其不知吾儒之有乎。五伦得于天常。而父子也君臣也夫妇也长幼也朋友也。秩然有序。四礼出于人事。而冠也昏也丧也祭也。灿然有仪。以至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当行之理。此所谓吾儒之有也。是道也俱在人伦日用之间。初非窅冥高远难行之事也。故学者之求道。须
余气郁愆摄。夏秋交尤甚。上白莲庵十日任慵散。即看书作文字。意思不续。反恼太无聊。有一僧名海珠年甚少。颇端妙。方聚徒说法。其宗教所归可知也。日与殊语。珠语及一空有。余排之力。珠辈哄然谓余不审于空寂之妙。而见得知者只空字。持是说以掎。欲窘余意。其意讥余昧于佛祖说。吾语珠汝书我不事。曷其解。然闻之昔有耽禅见性者。将入定而诵念偈曰万像归一。一归何处。念不已。一日忽省悟曰一复归有。何尝终无。奋然弃其学而返于儒。今也汝亦曰一复归有。何尝终无。无上有有上无。信尔前人之耽念者何说。省悟者何义。耽念也玄旨必无不博究。省悟也归正。非出自自得欤。初若佛说信到。彼此何尝省悟之云也耶。恶汝所谓有者。吾不知其何有也。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圣人之教。不为空言。汝其不知吾儒之有乎。五伦得于天常。而父子也君臣也夫妇也长幼也朋友也。秩然有序。四礼出于人事。而冠也昏也丧也祭也。灿然有仪。以至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当行之理。此所谓吾儒之有也。是道也俱在人伦日用之间。初非窅冥高远难行之事也。故学者之求道。须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1L 页
从事物上磨鍊出来。即其物穷其理。敬守而笃行之。是不远人以为道之事。此岂非本分之所当为者。而则此之不为。顾彼之久行。不亦惑之甚乎。然则汝所谓有。寻逐于何处。挂搭于何处。如使天下尽从尔佛之所谓有。由前则人之伦无矣。由后则人之类无矣。吾于是益知其所谓有真是大党说无之上乘宗旨也。汝今欲以佛氏性命弥近之说。足以眩夫未尝学问之人。振以矜之者。吁可戚也。尔诚不乐闻也。吾说如此。吾于彼何哉。如尔未足以语此个道理。吾亦何苦而呶呶说前人已尽之说耶。吾于涔寂中得若上下论辨。此亦静处生一动。是则若之力。吾归溪栖后。望见白云起灭于华山。以为尔消息也。
赠朴生圣可说
师弟子之道。其义重矣。不宜轻以相处。必其人不失吾儒家谨拙法门。然后不论其所成就如何。庶可得无弊矣。谢矣生乎。生于余非素知。近始来见余一再。止宿又不过一再。彼此何以知其心与事。生之书于余前后为五六。而经疑之质可谓博矣。余纵无以随扣辄应。心未尝不以为奇也。亦有不能无惑于心中者。生虽困于村闹。作此迁徙之计。然四邻百里之内。
赠朴生圣可说
师弟子之道。其义重矣。不宜轻以相处。必其人不失吾儒家谨拙法门。然后不论其所成就如何。庶可得无弊矣。谢矣生乎。生于余非素知。近始来见余一再。止宿又不过一再。彼此何以知其心与事。生之书于余前后为五六。而经疑之质可谓博矣。余纵无以随扣辄应。心未尝不以为奇也。亦有不能无惑于心中者。生虽困于村闹。作此迁徙之计。然四邻百里之内。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2H 页
岂或无择处安身之所。而为此荒溪穷山绝远之侨者。何所取而为之欤。其或从族欤取端欤谋生欤疗病欤。无一于此则其于声气之外。恐未知其是当耳。古人曰不见其形。愿察其影。不知其心。顾见其迹。形与心虽莫得以见知。影迹如此。谁能保其形心乎。异色之人不宜接。非法之言不敢道。窃为生戒之。谢矣生乎。生今归而求之。当自有馀师矣。何可以无实之名。加之于无实之人。而徒为此无实不相同之事哉。聊以是寄赠。为之谢逋客。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铭
静潭铭(并序)
太极有动静而阴阳生焉。是固对待不移之理也。故圣人作易。以乾坤序首。以示其生始之义不可偏废。则中间万殊。虽不无善恶之禀吉凶之象。然其有体有用。能成就之真正一脉。未尝不主乎静而资于动也。静无欲而智明也。动以天为无妄也。故叔程子曰非动明无所用。非明动无所之。又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斯所谓合内外无间断底极致也。苟或一乎动一乎静而无相资相生之道。则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铭
静潭铭(并序)
太极有动静而阴阳生焉。是固对待不移之理也。故圣人作易。以乾坤序首。以示其生始之义不可偏废。则中间万殊。虽不无善恶之禀吉凶之象。然其有体有用。能成就之真正一脉。未尝不主乎静而资于动也。静无欲而智明也。动以天为无妄也。故叔程子曰非动明无所用。非明动无所之。又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斯所谓合内外无间断底极致也。苟或一乎动一乎静而无相资相生之道。则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2L 页
与凶终成大祟。而一善一吉。亦不免偏枯之病矣。是岂无欲无妄之理。而仁人君子真知实践之功哉。高友彦柱子邦。霁峰晴沙之后也。晴翁为花伯时。与我修岩先祖契雅甚笃。往复诗在集中可考也。今家大人宰怀州。余得与子邦游款款。其事岂偶然耶。子邦自以名家裔。又能读书而究义。尝涡其宅前为小塘。导溪水储之。因号曰静潭。徵余铭。余惟塘水止也。非如昼夜不舍之源泉。则子邦之静以名。有似乎偏乎静。而方其风来水面。一点微动。鱼出于渊。万理昭著。倚杖而临之。对案而观之。欣然有契发而措之日用。于是乎子邦之静。非枯木死灰。而前塘之水。从活活地流出来矣。请明著眼。子邦其勉之。古人说静之义已至矣。如余自外于主静之工者。固何敢有所发明。而特其契懿之深。有不能以文拙终辞。谨缀而为铭。铭曰。
皇矣太极。厥理灿然。动而主静。惟圣惟贤。相彼塘水。有鱼潜渊。乐哉子邦。善几是研。
恒居斋铭(并小序)
皇矣太极。厥理灿然。动而主静。惟圣惟贤。相彼塘水。有鱼潜渊。乐哉子邦。善几是研。
恒居斋铭(并小序)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3H 页
柳晋士稚孝氏扁其所居屋曰恒居斋。徵余铭。余喜其取义之有自。忘僭书呈。稚孝氏名宇睦。与余同祖我文忠公先生。
有屏隆然。先生之至道以凝。有渊澄然。先生之大源相仍。屏之下渊之上。先生之居有恒。后先生百世。子孙继继绳绳。绳绳而不已。惟其基业之不骞不崩。我谓其恒于基者浅。恒于业者弘。苟所业之作辍。恐不德而或承。浴乎渊而风乎屏。于是而稚孝氏扁斋之义足微。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上梁文
玉山张氏宗家正堂重建上梁文
名门为一岭之望。旧远孰过于是堂。肖孙有百世之思。继述宜先于肯构。允矣流泽之愈久。猗欤昔宇之维新。维玆玉山。桑梓之基。则又张氏。本籍之邑。天山北镇。中开旷奥之区。洛水南流。前挹清淑之气。家风自复尔雅。大匡种德而开基。地气于焉炳灵。忠贞树声而嗣序。洪惟 圣朝之休明。蔚有是家之贤哲。旁支而文康夫子者作为百代之宗师。正胄而明悔祖孙之承并三世而亲炙。虽龙蛇劫火之暂烬。幸室堂物色之旋辉。惟斯文之在玆。觉此屋之增重。终始保
有屏隆然。先生之至道以凝。有渊澄然。先生之大源相仍。屏之下渊之上。先生之居有恒。后先生百世。子孙继继绳绳。绳绳而不已。惟其基业之不骞不崩。我谓其恒于基者浅。恒于业者弘。苟所业之作辍。恐不德而或承。浴乎渊而风乎屏。于是而稚孝氏扁斋之义足微。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上梁文
玉山张氏宗家正堂重建上梁文
名门为一岭之望。旧远孰过于是堂。肖孙有百世之思。继述宜先于肯构。允矣流泽之愈久。猗欤昔宇之维新。维玆玉山。桑梓之基。则又张氏。本籍之邑。天山北镇。中开旷奥之区。洛水南流。前挹清淑之气。家风自复尔雅。大匡种德而开基。地气于焉炳灵。忠贞树声而嗣序。洪惟 圣朝之休明。蔚有是家之贤哲。旁支而文康夫子者作为百代之宗师。正胄而明悔祖孙之承并三世而亲炙。虽龙蛇劫火之暂烬。幸室堂物色之旋辉。惟斯文之在玆。觉此屋之增重。终始保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3L 页
守如一。此其所以尤难。本支祚胤近千。盍念当尽者道。人事别无兴废衰盛。形胜如前控抱峙流。第其近日之正堂。盖因积年而欹桷。秉彝罔坠。孰不欲感旧而图新。此堂不修。顾无以体先而敦族。玆用大警于众。遂谋重建之规。旅楹有閒。视前制而增展。群工毕集。当不日而告成。以几以筵。遵先人之弘制。不侈不陋。施君子之中庸。然后方可有辞。斯其所谓无忝。中流砥柱。前对千尺苍碑。东洛渊源。中含万古秋月。是则地以人胜。孰云古与今殊。聊相工师之勤。助成儿郎之唱。儿郎伟抛梁东。朝暾上巘涨霞红。此心看取如丹者。愿与天生障烈风。儿郎伟抛梁西。金乌晴出万山低。浮云一带中间起。依旧高撑碧落齐。儿郎伟抛梁南。洛水长流泗水涵。万斛真元谁得溯。前人要在此中参。儿郎伟抛梁北。平地危峰擎斗极。一点黄昏火照明。高枝惊堕栖鸦墨。儿郎伟抛梁上。堂高慕远人皆仰。先生德宇犹想像。芬苾年年降歆飨。儿郎伟抛梁下。官道如弦界平野。安所取佗鼓角声。农讴渔唱与相和。伏愿上梁之后。神呵不祥。天锡之福。山拥水抱。毓奇秀于无穷。父传子承。引岁年而勿替。奉先有所。祝嘏之辞无愆。聚族于斯。雍穆之风可式。岂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4H 页
徒一二人是勉。厥惟千万世无疆。
溪堂上梁文
溪堂在商之东柴桑村。左去居士居愚谷为数帿地。居士先人旧基也。处三山二水际。称山水佳处。二水洛江渭水。西流东流至村南。合流为白鹭洲。三山螺山。西临洛免峰东临渭凤山。中盘为柴愚上下两村。柴之内谷。先世坟墓在焉。谷中一派溪。淙淙泻出嵌窦间。泉瀑崖壑略具。林木葱郁。甚幽邃间旷。居士爱之。以甲子二月结构溪上。五月二十四日癸亥申时上梁。扬觯而祝曰。栖息于斯。康乐于斯。读书讲道。庶几寡过于斯。仍书梁上。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字辞
郑孟齐字辞
郑君宜默冠。余既赴其王大人寝郎公之戒。字之以孟齐。其叔曾祖箕山翁命作字辞。遂词以祝之。
人有是身。是不徒有。父母生之。兄弟左右。亦尔妻子。所以家之。伦自天叙。孝首民彝。人于其身。所贵自修。所修于身。宜家之由。孰无是身。孰无是家。胡今之人。行鲜其嘉。罔念亲遗。私有厥身。身既丧矣。遑恤其伦。
溪堂上梁文
溪堂在商之东柴桑村。左去居士居愚谷为数帿地。居士先人旧基也。处三山二水际。称山水佳处。二水洛江渭水。西流东流至村南。合流为白鹭洲。三山螺山。西临洛免峰东临渭凤山。中盘为柴愚上下两村。柴之内谷。先世坟墓在焉。谷中一派溪。淙淙泻出嵌窦间。泉瀑崖壑略具。林木葱郁。甚幽邃间旷。居士爱之。以甲子二月结构溪上。五月二十四日癸亥申时上梁。扬觯而祝曰。栖息于斯。康乐于斯。读书讲道。庶几寡过于斯。仍书梁上。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字辞
郑孟齐字辞
郑君宜默冠。余既赴其王大人寝郎公之戒。字之以孟齐。其叔曾祖箕山翁命作字辞。遂词以祝之。
人有是身。是不徒有。父母生之。兄弟左右。亦尔妻子。所以家之。伦自天叙。孝首民彝。人于其身。所贵自修。所修于身。宜家之由。孰无是身。孰无是家。胡今之人。行鲜其嘉。罔念亲遗。私有厥身。身既丧矣。遑恤其伦。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4L 页
尔名以宜。字而以齐。治国必先。望子不迷。巍巍愚爷。百代宗师。陶山再嫡。紫阳遗规。无忝仍之。立老复起。自治治人。其道一是。显矣先公。学未充资。报在不食。尔承其遗。嗟尔孟齐。先诚其意。惟心与身。一致其至。表端影正。源洁流清。晦翁有云。此理甚明。子其勉旃。顾名与字。任重道远。勿负斯义。今者吾子。何所从事。曾圣之传。开卷以视。为学次第。体立用宏。洛闽建的。犹此作程。矧尔初学。曷不百功。子质虽美。必笃以穷。学之既久。卓然有立。彼何人也。或冀而及。我爱孟齐。冠首以抚。尚克似之。母负乃祖。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传
郑孝子传
郑孝子名岳。尚之丹密县人也。孝子父全暹有至性。事母孝。人称之曰当如郑全暹。可谓尽子道。全暹蚤死。临死谓岳曰汝其善事老母。以卒吾事。孝子俯伏听。涕下如雨。即断其指垂血咽其父。父稣。举手指母及子欲语。少顷逝。孝子执丧事式礼。事祖母一遵父遗言。共盘侍食。俟祖母食就食。家贫祖母所嗜。极力备预。随索进鱼肉。乾必自嚼哺。陈婴儿戏供欢。日暖晴佳。祖母指门外。其意欲鬯郁。背负问所之以适。孝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传
郑孝子传
郑孝子名岳。尚之丹密县人也。孝子父全暹有至性。事母孝。人称之曰当如郑全暹。可谓尽子道。全暹蚤死。临死谓岳曰汝其善事老母。以卒吾事。孝子俯伏听。涕下如雨。即断其指垂血咽其父。父稣。举手指母及子欲语。少顷逝。孝子执丧事式礼。事祖母一遵父遗言。共盘侍食。俟祖母食就食。家贫祖母所嗜。极力备预。随索进鱼肉。乾必自嚼哺。陈婴儿戏供欢。日暖晴佳。祖母指门外。其意欲鬯郁。背负问所之以适。孝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5H 页
子出遇食物。必袖进。以此孝子自外至。祖母探袖中。村邻感之。凡有物可老人口。咸敬致之。祖母将百岁。目不视耳不听。一室男女不省谁某。独于孝子。出入而知。语言而听。孝子如在侧也。有喜色。又或呻痛。孝子扶抱。呻痛便止。常失便溲衣裳秽。手浣不使家人代。始乡之士林联状于州。州伯为之击节叹赏。孝子尝上番。除其役俾专意奉养。甲申春。祖母以天年终。初终葬祭。尽诚无憾。孝子居倚庐。枕苫蔬食。葬前哭不绝。见者莫不流涕。邻里争相助。官优赐葬具。卒哭往墓所不还。村人遂庐之。孝子设卓。朝夕上食。终三年一不到家。有虎夜来护。孝子子十二岁九岁两儿。自父居庐。日日往庐次侍宿。不以风雨有间。孝子既禫而归。又日往省者一年。李侯敏辅莅州。甲午因凤城书堂儒禀。即举报营。营不上闻。栎泉宋祭酒题凤塾呈文册曰郑孝子事实云。
余居比丹密。详丹密事。丹盖孝子乡也。自申按廉公后。以至孝称者四人焉。四人皆近世而起于闾井。林孝子最著。今观郑孝子事。真林孝子流也。其闻风而起欤。抑地之灵使然欤。夫以穷檐匹伍。非有经史闻见之开卓。父兄师友之指诲。自能脱然于民彝牿丧
余居比丹密。详丹密事。丹盖孝子乡也。自申按廉公后。以至孝称者四人焉。四人皆近世而起于闾井。林孝子最著。今观郑孝子事。真林孝子流也。其闻风而起欤。抑地之灵使然欤。夫以穷檐匹伍。非有经史闻见之开卓。父兄师友之指诲。自能脱然于民彝牿丧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25L 页
之日。全得天赋之性。苟非生禀之纯明绝出于等夷。恶能臻是哉。近见人以旌不旌为孝烈轻重。此私心拘论而甚见其见甚下耳。自世弊俗渝。有能容人力于其间者出。而至行反有掩焉。世教之激劝已矣。秪在其人自行之而已。孝子之三世至行。岂外慕为而世所常有者耶。虎护之异。自古诚孝之感。往往类此。然孝子之行。不必待徵于异事而为可贵也。呜呼。今世那得复有此孝耶。大抵丹之地界。疆土阔远。山水向阳。闾阎栉错。禾稼茂宜。国朝五百年非无士族之立门户遗子孙。而儒学簪缨寥寥无闻。殆不免天荒。窃尝按舆图而不能无疑于理数之偏啬矣。及考孝子之出若是之盛。然后昔之所以疑其啬者。反有所深叹于最得其厚处耳。孝子之后零替。今其数少孱仍。不能自拔。而玄孙春能阐扬是心。遍谒当世秉笔家乞文。且将欲龥 天。真孝子之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