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3H 页
答李启汝(相牧)
吾辈俱向衰老。地步亦不迩。种种逢著。岂易为事耶。夏间电别。谓有秋行。竟失所图。到今思之。若知如此。虽甚行忙。当复一夜于高轩矣。岁事垂穷。慕徒尤切。顷于儿还。降赐不较之施。奉读以还。悚先于感。仍审彼时槩节。而伊后日夥朔改。冱寒颇紧。更伏问静候震艮崇卫。区区仰溯。畴洛信承安。慈侧粗保。情私幸甚。而目昏齿落。固是同病之怜。未老之衰。何此甚耶。来教奖勉。过矣过矣。鄙如可为。亦何可让与别人。而顾诚不可为矣。鼎器已破。桑榆又晚。凡百日用。久去看过。虽欲得为平常庸人。不可得也审矣。执事爱我之心。实不敢忘。而执事期我之意。恐不能副矣。穷庐独坐。反躬悼叹。宁可已耶。各在衰境。何由得源源相从于寂寞之滨。日夕讨叙。以终馀生耶。来正间如有此近之行。勿戛之如何。岁除不远。惟祝迓新增休。
答姜懋伯(林馨)
忧患奔迸。不暇外念。而时或神回。但切詹诵。即奉伻书。仰审暮春乖候。侍节连卫。洛信承安。溯慰交并。畴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3L 页
依顽而壶庭问安。承闻私幸。儿与孙之染沴经危。至今梦魂犹惊。来头又不知如何。则即今燥虑专在此耳。俯送诗轴。不徒忧扰。栖屑中姑无暇奉阅。至于评批。素不閒诗学者。固难著手。纵使老妇妆梳。顾今在制中。则评韵批格。恐无以议到。恕谅如何。秋后当奉完。以此谅之如何。来轴置之案上耳。
与姜懋伯
向书拜承而失谢。至今怅叹。即今溽暑。甚不适人。伏问堂闱鼎茵康重。省做稳相否。间者其已携簏而入山耶。所得想专精耳。畴京信承安。慈节粗保。情私甚幸耳。书役见方始事。而毒暑长霖如此。大比当前。远近赴会之未可如意固势也。而上山方以旬前作计。六七日间。尊旆似左顾则甚好。而其亦事势极有难强者。盖可商而非所强耳。量为之如何。
答周子亨(熙尚)
人来奉令季方书。凭伏审残景如纱。堂闱鼎茵有欠天和。区区仰虑之至。不暇致辞于侍棣之连卫耳。畴老亲理遣。大无疚苦之损。情私甚幸。而方以开正初旬前拟发上洛之驾。笃老远役。雪岭冰凘。焦虑当如何。身家偶添下堂之厄。四朔之内。尚此未瘳。极闷极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4H 页
闷。岁暮江乡。孤鸿唳空。不禁哀泪满眶。柰何柰何。伯儿安信续承。而迫岁来觐云耳。
答李圣七(衡教)
近阻惟思黯。向于夏卿归奉手书。仍审比寒。重闱鼎茵康宁。省履一卫。溯仰不任。畴洛信承安。慈节依遣私幸。而身家以宿咳若尰渐所苦不一。闷怜当如何。内酉新田吊慰。尚未遂意。恒如大负。待病气少差。丕拟赎逋之行。伊时当面叙耳。毅甫兄辛勤委访。信宿而复路。座扰未稳。深怅如何。
答蔡(岱镇)
昔年稠中一面。今不可依俙记存矣。只从名字上恒切颎诵。匪意因南圆士得奉先施。积阻音问之及于荒閒。已是两眼俱明。而默念盛意。岂亶感悚云乎。吾与座下戚契甚切。而同乡数舍。既不能源源。至于替面一切阙如。实非所以相爱之道。而其责在我。寻常叹咄。信后月改寒剧。伏问省学日休否。认是惟忧恒贻于慈虑。近日则又何如也。示鸢鱼箴说。此圣贤说理致极地头。如尊座之静居玩理者。必有所得。当自为之。如其否也。何不求之当今高明著眼之巨手笔。而为此谬属于茫然无所知之匪人。有同责明于瞽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4L 页
者也。然而处在相悉。盛托难孤。窃欲偷隙属草。奉以称塞计。然秋冬以来。恒汩身恙。不惟此尚不为之构拙。至于复仪稽延至此。何叹如之。冬内当随暇构呈。俯谅如何。
答黄英镇(正基)
金官霎奉。迨切别后詹耿之怀而已。即于谓外。得拜安雅。兼承袖致下翰。慰敌对展。谨审寒事斗酷。静中体候连护万重。实惬愿言。畴省事仅依。而馀外劳碌。何足奉闻。王考遗草袖辑区划之方。春间有发通定会之事矣。及期数三日。雨雪风寒无前。远上鞍马。未免无聊。势使然矣。将以明春更会。然后庶可区处。故今番则已矣。先独梧翁碣铭固不待提醒。而鄙意亦已在收入之中矣。何有忘漏之事耶。南涯北角迥然。面叙未易。则槐黄之示。预切苦企。安雅二宿而催路。怅惘之中。拨忙艰付数字。
与孙扬汝(永鹰)
送去近旬。音信仍阻。一岭之隔。信如涯角。怅耿之怀当如何。伏问近日无前雪围。堂闱鼎茵别无添节。省棣平迪否。区区仰溯。畴洛信积阻。慕郁难耐。而慈节靡宁。焦闷不可言耳。身家尰苦。鳞次闯发。极闷柰何。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5H 页
诸君皆已散去。子顺之病。夬差而归。今见留者道源季彦耳。册匠日前出来。方加衣明斋集。而一卷未了。故玆以奉书。其间如已了誊付送也。
答张(斗铉)
伊来数年。绝不得闻动静。恒伏庸慕仰。伻人忽至。承拜下书。凭审清和。静里气力万康。区区伏慰。畴洛信承安。亲旆近启。方切候门之喜。而且幸慈侧依遣耳。先先生遗集绣枣之役。斯文幸甚。岂胜瞻仰。校勘之任。郑重何如。而及于无似。敦纸奉受而惶恐则深。状本数处签纸。所教至当。至其末端总论发挥处二段。所教尤为至当。谨此依教删修。而青抹朱书表其签处。以备裁察。未知其果合于意下。是恐是恐。传后之文。所重自别。切乞万加修润。俾无一字一句之未尽如何。
答李圣五(章德)
岁暮颎深。意外李侄来过。袖致俯存。开缄宛对。近日寒剧。侍馀做履清迪。区区慰溯。三馀已尽。读得邹书碧囱深处。其乐可知。何由相对得一扣所乐也。畴壶信近阻。情私慕郁。当此时尤无以按住。且百感自有不能已处柰何。开正后或有一顾之便耶。深企深企。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5L 页
先敬亭先生文集尚未得奉玩。穷乡晚生深庸为恨。一帙如蒙惠下。谨当珍藏。为传世之宝矣。
与裴文瑞(锡一)
莲寺秋枉。尚此感仰。积年仍阻。每深颎然。秋事比阑。伏惟静事连卫。区区不任向溯。畴省安私幸。而洛信近承。家君晋秩。感祝何言。畴处世昧方。触处生尤。杜门深居。正欲使此所谓是非不到来耳边计。而自有不容不闻处。亦有不得不言者。岂其持心全无准程所致耶。近尊先愧斋集附录中潭翁挽下。只书姓讳三字事。闹端不些。行言未妥。闻来不觉为李氏咄咄慨叹。然凡事有本则有末。原其本始。为不是处。则末之不废不必槩也。玆略㬥之。幸详之。先贤集附录挽祭状碣。无论其所处轻重。只书文主姓讳。自是通例。夫孰不知也。至于尊先集则旅爷之已以称谓改之者。亶出尊师门之义。固非佗比并为例。然窃伏念潭翁于冈门。不但高足已耳。谓之传付。未始不可。则桧院之特配非为是耶。尝见先贤于并世尊丈若侪辈相交。苟可以尊敬也。生而书疏。殁而状志。书此二字。以致自我尊仰之诚。指不胜偻矣。如龙洲,眉叟世所称亢高绝俗。而今其集中文茅溪,裴洛川状。至以二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6H 页
字当之。则第洛纵有隐沦特异之迹。既非两老师尊之地。又非如当世大贤国内共尊之比。犹尚如此。况其后人追慕之道。何可靳此于先人所尊之地。以招疑怒之端也。潭翁,愧斋并世而生。年纪之相悬。已在绝席。朝野之所推。各有攸当。第未知平日相处如何。而所以为先后之进则自可见矣。虽不有师弟之定分。似不背二字之合下。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今世人心不知分量。而必欲踰越。以自归于过尊反亵之弊者滔滔通患。则正恐一破戒之后。撕挨朋兴。益难收杀。不复无如之何矣耶。信如是也。曾西何以有何曾比予之叹乎。此则设有不自量者存。未可以此而伦拟之也明矣。虽不知李氏处事何如。而设有不齐之口不谅之书。此不过习气者之事耳。岂李氏老成雅谨者之为耶。失于言语则言语者之失。失于文字则文字者之失。所失在彼。干我甚事。今使尊门幡然改图。则人将谓孤且弱。其如强盛何。反用嘲讥者。环顾此世。岂可取服于有识者之心也。若以孤弱。此世强盛者只李氏而已耶。此则必无之理也。幸虚心听纳。恪修先懿。未必不为追先尊先之道。如何如何。畴实非为李氏胁从也。又非为李氏循私而游说也。于潭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6L 页
翁在宅相之列。于愧斋为契家之仍。而自闻此是非。揆量此义谛。盖已年矣。处在不外。为贡愚者。实不害为熟讲审处烂熳同归之道。更乞千万谅恕。俯赐鉴采。
答蔡(圭元)
阻颎中奉手状。可当濯清。仍伏审近热。重堂寝膳康宁。侍节日休。区区溯慰来并。第先亚庭终祥奄过。仰想痛廓尤新。畴亲候如昨。情私甚幸。身家风祟。去益发作。深苦深苦耳。近与多少远近士友。作勘礼之会。月馀合同。而日前皆已散归。更以今旬后复会于山庵为约耳。如有枉顾之暇。及此图之如何如何。搬移虽曰还故。无异新接。势所然矣。姑未有定宅之事。则其栖屑尤可闷也。
答朴圣远(星默),朴君敬(廷贤)
伯翁来伏承佥下札。审秋末佥体均卫。不任拱慰。畴壶信续承安闻。情私甚幸。教意仰悉。系是不可已之事。玆抵短牍于临院董刊诸公之座。其不以愚言为妄耶。悚甚。
答安益远(瑨重)
涯角嗣信。慰泻如何。况又前书未复。不较踵至耶。悚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7H 页
恧之际。不暇于感戢耳。仍审比日麦晴。静中震艮连卫护重。令咸近致平吉。区区不任颎慰且溯。畴家君归田后。别无愆节。情私甚幸。间过飏 黄。荣怆倍切耳。尊先院事既有铨关。想应有道启之郑重。惟是之祝。因黄云乡归。暂拨修谢。
答周圣休(熙冕)
畴有哭弟之戚。秋间过蒙尊座曲垂哀怜。俯赐慰问。辞旨恳至。悲感之极。何以谕怀。悲扰中致阙答状。稽至此日。自顾悚恧。安敢望原恕。而雅度不较。此奉委使手状。尤悚且恧。靡所容措。何以谅此心耶。伏审残腊。堂闱鼎茵有欠天和。不暇以省履之连护为之拱慰。书发多日。其间汤忧已臻平复否。仰虑仰虑。令伯康省棣庄重。仰慰仰慰。畴罪积不友。殃祸之来。遽及于平生依以为命之一弟。八耋笃老之下。遭此惨毒之戚。恸悼摧裂。无以自全。而送之土中。亦已久矣。柰何柰何。惟以老亲理遣。大无疚苦之损。情私为幸。而身家初冬偶值下堂之厄。至今四朔已过。而针药百方。大势虽杀。牵痛尚尔。运动未易。其伤可知。其衰甚矣。未知其终因此而不为病根也否。
答黄敬章(元基)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7L 页
同省涯角。恒切恋德。两朔之间。连承二度下状。感慰无量。况伏审麦晴。佥颐养节宣一卫康旺否。仰慰尤切。畴亲节姑保。情私甚幸。自馀冗慵。无足仰闻。尊先稿丁乙。无暇阅览。而亦惟不敢是惧。不免于不得不奉承耳。第其跋语状草。谨此构上。幸一览如何。恭俟进退之命耳。云卿来留甚积日相接。晤语之款。甚慰是怀。而临分怅缺。还切颎然。
答李(秉珉)
前秋一顾尚耿然。料外新元。承委人手书。慰如对晤。其感如何。仍仰审馀峭。慈闱康寿。省履膺休。溯贺交并。畴家君悬车南下。候门之幸。宁有既也。而老人远役。触寒添感。达宵咳嗽。情私煎闷。无以为言。而渠亦委苦一朔。失音度了。极怜极怜。前既声息不续。而向来一面。亦不免䨓电过别。则其何以扣得其中所存耶。然而一接仪范。便有不能忘了处。及奉来问别纸。客挠倥偬中。虽不得谛视而深究。大槩读过。始觉其有所得之实处。尤为之钦尚万万。自外才还。冗扰丛萃。今姑无以为报矣。容俟少暇。当以不逮之见。为之略控计耳。
答英阳赵氏门中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8H 页
畴睦再拜谨覆赵氏门长老座前。顾畴睦行年已过知命。而讲服尊门德义风范则已四十年矣。跧蛰人事。迄未遂一者拜谒之愿。惟时向风瞻仰。不敢少弛其慕用之诚。即伏荷委送门少。兼承佥长老联衔下书。惶感之极。无以为量。因审花阑。佥体节宣神相万旺。区区仰慰。畴睦气质驽下。功力卤莽。近年以来。益以荒坠。因循悠泛。无一所成。将不免内忝所生。外欺朋友而已。本末只是如此。来谕所云。悚仄曷已。第下段所教。谨悉盛意。忠孝岂二致耶。忠可以为孝。孝可以为忠。尊门两祖之后。各以两祖之心为心。不必屑屑于一忠一孝区别之论如何。大抵为沙翁之迹而水老无与焉。今始水翁之孙。为此冒称之事。则此虽与冒取佗人之迹不同。其迹已班于谱志矣。尊家无辨而任之。直视之为两存之义。则此岂非上以体先世同气之意。下不失至亲无犹之道。而事面自好。曲直有在乎。至于公是非。即无论亲疏远近。而知者知之矣。虽其相好者。固不敢阿其好。而指此谓彼。以不知为真知。况初未尝与知而全然不闻处乎。以尊门佥老德。宁不念此个道理。而仰想急于为先。致有此节拍耳。然第其中偏听二字。读之令人𢥠然增粟。此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8L 页
事盖尊门事也。凡此称述。只依本家所定而已。王考何以知此为沙翁之事。而删去水老之迹。不副其本孙之请乎。此苟于尊门意有所未安。则向于王考在世之日。似当草禀面陈。期归于无未尽至善所在。而当时之事。既不得尔。则今日之教。不识所谕。凡此黩陈。极知未安。然事关先故。不敢不书其所怀。安敢望谅恕也。然士论不出常情之外。公论不待百年而定。伏乞作此商量。以副瞻仰。
答族兄禹亨(进璜)
畴睦罪逆不死。祸延先妣。攀擗叩叫。无望生全。伏蒙尊慈俯赐慰问。辞旨抚恤。已是礼式之外。哀感之至。即宜修疏仰答。而荒迷阙如。至此稽久。居常往来心胸。私自罪死。意表命送咸胤。下赐手疏。发函伸纸。纚纚数十百言。慰譬勉励。箴戒随之。有以仰窥閒中潜玩之资有如此者。才得承读。便已蹶然起敬。自惟无状何以于众弃之中。而得此寄于下执事。循省愧惧。不独感叹其眷与之勤而已也。仍伏审穷腊。观玩棣乐。随处崇晏。舜亨䪥盐续有安信。区区哀慰。畴睦日月流去。音容渐微。抚时崩陨。益复靡逮柰何。惟以洛信续承安闻。为情私深幸。而第向来家君 特旨晋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9H 页
擢。前后 恩命。猝地丛沓。委畀太重。则实所忧惧。反甚感祝耳。顾世路难行。不但今时为然。在古已然。假令真有经济之学。直亦柰何乎其间哉。惟辞荣避盛。不是为昔日先修规法耶。然而命时关系。亦不得惟意处存。则秖当自守尽分。不堕于胡乱坑谷而已。家君亦以此膺持耳。丧中讲学。既古圣贤所为事。则苟可为也。何不可之有。而顾渠以何心胸手足。乃敢援引诸老先生而为之辞说也耶。丧祸震剥。精力耗失。旧业书册一切束之高阁。宾客之暇。间以不打紧文字。零星看过。课目破閒。亦未如意。深恐其如此而止。柰何柰何。顾今风气日漓。昏明强弱。各占家计。虽有断断公心。实作者材力鲜有逮及。以胤咸辈好资地。苟能敛其魏晋风流之习。而使之循循乎规矩绳墨之中。末梢必有所济。想渠过庭之承至矣。如畴孤陋浅劣。其何可以与议于相长之益也。无友不如己。况观感之所在乎。礼书编辑。非不知极僭妄重罪戾。而此盖修岩,渔隐,江皋三祖未及成就者耳。以此出万死作出此计。曷敢为意思不好底耶。即图所以续成。以明吾家先志之所在而已。而但其役事浩剧。有非孤军绵力所可时月了当得也。见今大纲粗成头颅。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49L 页
而添删考校。钻挪填补。俾作完本出手。则姑未知正在何时。傥罪喘获延。哀迷稍间。要诸远近广速士友。庶得以合同助发。一番卒业计耳。王考 赠典。连岁蒙下。子孙感祝。当复何如。谓其非别异之典。而士林之论峻发。江院之会圆备。感激铭镂。已无可言。但未及关由于陶屏。而遽自本乡专事。殊少郑重者诚然。在此亦不无此见。故岁后疏举若成。当转告左右。冀得奉以周旋耳。
与族兄稚孝(宇睦)别纸
尊庶母丧。其孙为之承重云。此必稽诸已行之證。明有可据之文而为之耳。然窃恐考据之或有所未尽也。妾子如无压尊处。为其母齐衰三年。亲其亲之义也。固是通行。而妾之孙为父之母。虽无压尊处。本无承重之文。重者承统传重之谓也。长子死而长子之适子为其祖父母承重者。正体而传重之义也。今有妣无考之闰位。何为传重于其孙。庶孙于其父之所生母。又安有受重之义乎。况先儒以馀尊所压之义推之。而犹不许其心丧之制乎。 肃庙朝以期年著为令式。先儒以是为稳。今执事使庶侄行承重之服。此等之礼。其可以臆而行之耶。丧不可以无主。令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0H 页
侄服其本服而主其丧而已。既往勿说。自今使之依本服行之如何。处在不外。敢此仰告。惟亮采。
  附答
 前书以庶侄承重事。座下委问。责及于无似。而此非从之臆科而为之者。其时悲遑之中。村人未及广询。遽使之承重。而以鄙见思之。似非得中。故葬时祝式及其献酌等节。使伯侄主行。则前所承重云者。自归打破。实未知盛教之更为如何。
与族兄稚孝
前所云只是为服本期当。而来教如是。今无可言者。第其祝式献酌。咸君主行云者。未知果出于宗子之祭庶母。则其丧亦宗子主之之文耶。窦文卿问记曰妾母不世祭。不祭者指宗子之祭庶母者而言。此则古礼也。妾子祭其母则当世祭。此则今礼也。恐不可合为一说也。此亦当其孙依今礼主其丧世其祭耳。如何。
  附骊逸误制服追正说
 骊州武帅赵某妾子先其母死。后其母死而其子之子胜冠有年矣。将发丧制服。或云期或云承重。议论不一。问于金经筵官炳骏。则金云外承重不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0L 页
得议。遂定因被发制为承重服。其后闵成川泳纬抵书于金。以明其不当承重之證。金见书瞿然。即以本期使之追正云。人皆谓金于礼懵然非笑之。而惟其闻过知改。不自矜吝。虽谓之长处可也。有为余言此事。因问曰期是乎重是乎。既被发承重。而更变为期可乎否乎。于义何如。曰宋庾蔚之曰庶无传重。故不三年。沙溪,鲁西,尤庵,南溪,明斋,密庵皆以为凡以孙代服。以其承祖之统。今妾子之子既无所承之统。当只服本服。以妾孙无承重为说。独慎独斋,同春堂以为丧虽微贱。不可无主。似当服承重云。而近世柳东岩长源引晋王冀说比例于以恩制之义。谓之承重则不敢。而谓不得服三年则恐有商量。盖慎春之谓不可无主而似当重者。殊不知不当重而重之之失。尤有大于无主而权摄之未安也。柳说则参酌乎礼义恩意之閒。而皆有所下落处。然本来制服。从礼义恩意中裁定。两不相悖。故凡其生生不穷之疑文变节。未经程朱勘定者。率皆推类比义。要之不出于恩礼相须之中。是以义之所重。恩固在矣。恩之所报。义亦随焉。岂可曰不敢承重而谓之礼。似当三年而谓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1H 页
之恩。持一服制而作此两截之论乎。窃恐承重外本无以孙而服祖母三年之文。三年则又岂有不为承重之理哉。被发服重大节也。而既有妨于传重之义。则所谓服重于何著衬。何可不改正耶。若以既服之丧冠凶服。遽易为黑笠平服。大骇瞻聆为说则恐不然。承统传重之所关为重耶。易服之一时骇俗为重耶。审于此二者。轻重之辨。则自不难知耳。
答族兄稚孝
方翘仰。即接令湘。兼承两度手存。满纸谆诲。令人寤寐感叹。因审熇湿。静体康卫。不任伏慰。既住心于閒界矣。小小忧患。何以动破了硬著也。畴睦京信漠然。至于右副令之奇。承之于来教耳。情私郁慕当如何。慈节为暑湿所中。筋力大陷。煎泣方深。竹楼记既不敢屡违勤教。僭有所构。留之弊笥。以待对展。谅之否。下询诸条。实是意虑外耳。座下真不知畴之于此。本甚昧如耶。朋友相讲习。最是乐事。则此亦讲习。畴如知及之。岂必其执谦于相切无隐如执事地也。自反无所得。亦可以已。而第念引而发之之意。实深且重。故玆略仰复。附陈昏谬。大犯汰哉之罪。即付丙丁。无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1L 页
使之暂留几案。重其逋慢。如何如何。
 张横渠心统性情图。于初学者猝难辨析。今以浅见敷衍先儒之说。释之曰性只是理。情是流出运用处。心之知觉。乃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此义似是明白。而精而察之。则此外亦有分别可言之义耶。
朱子答人知觉是心之灵抑气之为问曰。不专是气。是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与气合便能知觉。退溪曰灵固气。然安能自灵。缘与气合。所以能灵。又曰心者理气之合。今所云心之知觉。乃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虽出于朱子语类答问之辞。而若引以辨释于心统性情图之义则恐未然。其如是为说。是知觉便为主而理气反听命焉。恶可也。朱子之云便能。退溪之曰所以能。岂不较然明甚耶。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朱子云微有病)感物而动。有喜怒哀惧爱恶之情。盖性者心之体也。情志意念虑思者心之用也。这个六字。皆是一串贯来。而虚灵知觉无所不在。既曰无所不在云。则于心统性情。或不为言顺理得耶。
 叶味道问昔侍先生。见晨谒家庙。焚香拜展。而昏暮无再入。未知尊意何如。朱子曰或在燕集之后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2H 页
则未安。故只以旧礼晨谒而已。然则家间合有燕集之时。连日纷扰。似多未安节次。当此之时。晨谒之礼。将何以为之也。或有从佗可据事。明以指示否。
燕集纷扰。连日不已。此时晨谒。引朱先生燕集后未安云者。恐不然。燕集当日。以至昏暮。则固未安处多。昏定固未安。朱先生据是不昏展。而为是设教。至于晨谒则连日虽燕集。昨日经过。得昨日燕集了。今日又将续。应得今日燕集来。然今日晨兴。是在夜气清明之后。提掇整齐。未与物接。此时晨谒。有何所未安也耶。
家礼曰主人晨谒于大门之内。注主人谓宗子主祭者。是故非宗子不得晨谒。但疑礼问解云同居子侄。与主人同谒无妨。无主人则不可。明斋曰无主人不许独行。固是严宗法之意。然以情言之。似不可废。行于大门之外。以避主人之位。密庵曰若身在父母祠宇之下。而以事亡如事存之义推之。则兄弟侄孙之为主人者。虽或未行。已独拜见于庙门之外。何至大段害义。尝见执事用晨谒之礼。虽未详其据密庵,明斋所言行之于大门之外。然于心不能无疑。欲一质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2L 页
问而未之者为日矣。此虽盛问之所不及。相悉之至。今因晨谒之问而敢此附陈耳。
 君师父一体。而五伦不言师。五服亦无师服。其义安在。先儒言朋友有信。即师道也。性理全书曰心丧三年。心丧之外。更无佗仪制耶。
师道师服云云。张子曰见彼之善而已效之。便是师也。故有得其一言一义如朋友者。有亲炙而如兄弟者。有成就己功而恩如天地父母者。岂可一槩服之。程子曰颜闵之于孔子。其成己之功。与君父并。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岂可一槩制服。盖师道尊并君父。而朋友齐等也。似不相统合。然见其善而效之云者。非其相观而善者类耶。五伦之朋友有信。是与人为善通称之名。非但指如今世计年甲相然诺之朋友也明矣。则先儒之云师道之包在于其中者。其以是否。先儒之服师服论师服处甚多。有不可尽将说去。大槩以两夫子之言。岂可一槩制服推之。可见诸贤各服心丧者。自有恩义浅深之所在耳。
 黄勉斋为朱子加麻心丧三年。 吉冶隐为权阳村加麻心丧三年。 李土亭为其兄(之蕃)加麻心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3H 页
丧三年。 崔杨浦(淀)为其兄加麻心丧三年。 林沧溪(泳)为朴玄石加麻心丧期年。 金沙溪为李栗谷加麻心丧九月。 尹鲁西为金慎独斋加麻心丧五月。 加麻心丧三月。不可尽录。
 胡伯量营葬后居庐时问目中。李敬子以为主丧者当居家。时一展省。王舜韬云庐墓一节。不合圣人之制。切不须为之。伯量既闻二说。不遂初意。使一二弟居坟庵。朱子曰坟土未乾。时一展省。何害于事。但不须立庐墓。以此推之则今世孝子之居庐。果不合于古礼。而朱夫子如是断案之意。终未晓得。如有从佗可考明證处。勿靳指示以破愚惑如何。
老先生曰古人深以反魂为重。且葬之日。未及成坟而反虞。所以欲反其平时所居处所安乐之处。庶几神魂不至于飘散也。自庐墓俗兴。此礼遂废。仍奉魂帛于空山荒僻平昔所未尝居处安乐之地。以历三年而后反之。重体魄而轻神魂。其不知而无稽也甚矣。又曰汉唐以下未有居庐之名。其中或有庐墓者。表旌其闾。由是庐墓成俗。反魂之礼遂废。甚可叹也。但末世礼法坏乱。反魂于家者。多有不谨之事。反不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3L 页
若庐墓之免于混杂也。然其不谨如此者。名虽庐墓。恐亦不能敬谨于庐墓也云云。以此推之。古昔庐墓。不为反魂而仍奉于墓所可见矣。今则奉魂而反于家矣。初不反魂则仍奉而居之于墓所。容有说也。而先儒犹不许之。则乃于神反室堂之后。不为晨昏奉侍于神魂所在之处。而必于空山体魄之地者。以不知重轻之义故耳。敬子,舜韬之言出于此。而朱夫子断案之意。亦如是而已耶。
 语类云许叔重曰父母责望。不可不应举。如遇试则入去。据己见写了出来。大抵人子悦亲之资。惟在应试登达。得之则副望。失之则失望。人子之责。顾不重且大乎。然而举子中已见或异。写了之际。得失二字。不置吾胸中。则意思自然平淡。必无可捷之望。其可曰顺父母之志而副父母之望乎。已见或有别义之可言欤。
非不义而科宦。科宦其非士之正道乎。虽无亲庭责望。为士者舍正道奚以哉。况亲庭责望乎。不然圣贤何以曰不仕为无义。又曰家贫亲老则仕。学而优则仕。若有为则仕也乎。程子之劝人赴举者即此耳。然或不无不应举之人出乎其间。则此世议之所由生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4H 页
也。此何可以一槩而论之耶。有时不可而去者。有心不合而退者。有力不逮而止者。有假其名索其价而高揭者。均之为退则一也。执其迹而究其心。则公私邪正之分。岂不灼然明甚乎。自量蓄力以待时。可以出而仕矣则出。恭承亲命以应举。随其分而得之则得而已。父母之所以责望者此。己见之所以写了者此耳。如以望子之心。不分是非。悦亲之道。患于得失。此乃今世蹊墦穿窬之事。岂是责望己见之义。而其所谓立扬。非所以显亲。适所以忝生。己见二字。正说出明正底话头。岂别义之可言欤。
答族兄稚孝
委价下状。仰审间者秋深。静养体节连卫万安。畴睦去月十七日。行到黄州。迎谒亲驾。至瑞兴邑。闻贼船来泊西江。五营沿江出御之报。罔夜发行。一昼夜疾驰二百五十里。到松京青石关。闻贼船退去。入京后以家君拟欲陈疏属草。而六条论说。可谓长篇。朝昼与昏暮。则因客扰不得片时暇隙。每日鸡鸣。呼灯构思。以此之故。自然费日。拖至初五日。始得断手。适于此日贼船状启。自沁营上来。则万事都无念及矣。六七日之间。状启陆续来到。而贼报甚急。江都陷没。留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4L 页
后逃走。其佗惊骇忧惶之奇。不可以一舌殚尽。三四十年观象玩占。固知早晚必有事变。而亦岂图此生此日目见此事耶。直欲溘然而不可得也。柰何柰何。以今爻象则京城可谓危若一发。 君亲忧虑无所不至。为吾东臣子之心。孰不欲死。至如畴者尤有自别于人。当此乱离。虽在乡庐。固当奔驰问谒。况适在京第。何敢言归乎。家君屡命还归。不得已初九日发行。十五日到家。而发行以后消息更不得承闻矣。昨日发送京伻。而归期似在念五六间。然傥无梗阻之患否。日夕西望。但有焦心焚虑而已。近日所闻渐极危怖。孙女昏日定在今廿六。而此亦酌水成礼而已。此时下临切仰。亦有多般面议事。仰想在俯谅中矣。
答族兄夏亨(进瑀)
迫岁有专价下问之事。慰阻怀感。私衷无可容谕。即宜答上于其回。适值事扰。意又谓不日有往复之便。姑郑重而未果者。迁就至此。莫非欠诚实有以致之也。询审岁翻后多日。侍奉节宣茂纳万禧。门内大小候如宜。仰贺岂胜区区。畴睦离违送岁。近承患报。远外焦虑。当复如何。且渠则以东郭问吊之行。卒得冷癨之证。僵卧路上。几殊仅稣。驮病还归。尚未差复。委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5H 页
席呻𠿝。亦自闷怜。屏庐事实编役闻已始事。虽无来汝之教。敢不𨃃蹶趁赴。以粗效忱意之所在。况盛招如是之勤耶。第病状如右。姑无得遂之势。方悚缩度了耳。然凡事无论大小精粗。必也立己之见。参众之论。成就得一个是。并行而不相悖。然后可以服人心而永有辞。况此何等义理何等地头也。当事诸公必有定算。其果如何作商量而如何作究竟也。如我颛蒙何敢有所容喙于大门中大议论大义理大文字老成审重之地。而共公一体则不以贤愚而有间也。同忧共责则不以坐立而异同也。今此一篇文字。其将广布一世。断案千古。则可谓勘断于未勘案也。异时吾党诸人将不免均受其名。此非河上一家之事。下语取舍之际。必须郑重审慎。办得一个公字。可以得免实纪同套之归。非不知盛量及此。而犹复尔尔者。亦不欲后之之意。而非吾下执事虚心之下。畴亦决不敢妄为此等说也。至于砚北永铅之役。决不敢承当。而一番劳苦之行。此乃吾党合修底人事。则少俟病间。丕图一进叙怀。多少都留。
答族弟舜亨(进徽)
岁暮天寒。只有慕徒之怀。此承长笺。兼以别纸。且喜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5L 页
且悚。仍审比冱。棣床起居连重。独掩荆柴。书册生活。何等拱慰。畴冷突颓囱。风雪来打。拥衾呻吟。甚似癃病人。吾衰之叹。一至此耶。礼书始手。岂敢如尊所云耶。是盖追恨于修渔两祖手辑草本之见烬。王考遗志之未卒。而妄不自量者也。外来讥骂。固当泥首甘承。而玆与远近士友家间少辈。编辑传誊。行之五年。大纲粗成。勘了未易。秖切兢惧柰何。道岩从先祖遗迹之无所袖辑传示于后者。何但为子孙百世之憾而已也。此畴之追慕悲叹。所尝留意而未敢者耳。今奉来示。实获我心矣。此事固是子孙傍裔尽心力而为之者。何敢以例让为事。僭越为嫌耶。窃愿尊史从速采摭。成就一篇。畴虽不肖不敢不随所见贡愚也。
与族弟养明(厚睦)
春间一枉以后。非无便人。而懒不能候耳。何叹如之耶。伏不审比热。萱闱鼎茵连享康宁。省棣启居一卫。仰溯不任区区。畴严旆向洛。已过数旬。而尚未承安税之报。情私焦郁。惟幸慈节姑依耳。山庵之会。今始作意。而要在望间。玆以奉烦。尊须与学老作伴。相访于旬后。如何如何。此是大比没头之时。此际相访。甚似非便。而亦且柰何。以此而多有零星之叹。馀在面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6H 页
叙。
答族侄周老(道璜)
花院撤埋。次第有日。万事虚廓。崩恸何言。教埋安时告由祭。殷奠与略设。已知有经纪之所在处。今何必更献愚悃耶。然而既移奉于私室。而行埋安之礼。则直用私庙代尽祧埋时殷奠设行之例。亦何所妨耶。鄙言虽苏模棱。然此是无于礼之变礼也。无于礼中用礼。亦何可一例断之耶。埋安时进参伏计。而纷汩不霁。亦未可的知耳。
与族侄慎五(道常)
迩来阻事。势所然矣。而当此潦暑方剧。每恨不得与座下合席开襟耳。意外胤君来顾。扣审比间动静节。而大槩平安。浑集如宜。何等慰溯。畴家严安信日前因转递得承私幸。而方以右副承旨。逐日公故。潦暑如此。老人束带卯申。极为仰闷。惟幸慈侧姑依耳。方以礼书编摩之役。日事汩没。远近士友亦或有来会者。始事已十馀日矣。十馀人之接应于家中。其势极难。故方以再明日齐上万庵。以为此月之计。而事力不能从心。预闷预闷。胤君此际见来。故因以执置。使之同事。此亦于渠不是恶事。然渠但以不得复父之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6L 页
命为未安。此则道理当然也。故畴为此奉恳。以此谅恕如何。
答族侄贤民(道献)问目
 今年先考忌日。已行于初八月十一日。而今当闰月。人子情理。似当于此月此日设奠行祀。然考之礼书则退溪,寒冈两先生已有原月祭奠。闰月只斋素而己之论。验之俗礼则亦有再次行祀者。若再祭则似未免烦黩矣。至斋素则又甚缺然矣。伏望指诲。
只当依退,寒说行之耳。
答族孙大以(载荣)
暑湿病人。吟诵恒切。大比当前。三夏所做。想应专笃。是以为恃。畴顽命如旧。而祥期奄过。禫事又迫。俯仰崩廓。益复靡逮。重以燕轺问安。到今八月前。更无承闻之路。远外下情。郁慕思虑。当复如何。近有书役。而事钜力绵。毕竟有尾大难掉之虑矣柰何。来月旬间。或未可对叙耶。企企。
答族孙相伯
直将渡江矣。更念独先入院。极似非便。故取路来此。西望恸泣。际奉手状。略悉梗槩矣。本牧既不欲即日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7H 页
行撤埋之举。则是诚不幸之幸耳。然暂时苟免。毕竟当变。此事其将柰何。讲堂厨舍。不可不保矣。此若不保。目下惨痛姑舍。来头措处尤无据依。君其与本倅相对。文彦在座。相议力恳。以为保此之道千万。畴月初大震荡之馀。不得已作行。中路为薰湿所伤。病将生矣。拘束周旋。无可柰何。今将待雨歇复路。谅之如何。此纸与文彦贤契䨓照。
上家大人
日以不得承安信。为伏郁不堪之际。衙使奉祭需入来。口达行次板云。伏喜无以胜量。更伏未审还定后。气体候连享平康。而别无阅朔劳苦长途撼顿之害否。伏慕区区不任下诚之至。奭儿所工不至全然浪过云。闻不胜喜幸。刊事初以今初旬定日矣。晦间子赍遗稿往龙衙。则龙倅丈以尚州,咸昌,龙宫三邑事。逐日纷沓。往来数数。了无片隙。只得明烛究观。而此亦终日应接之馀。又当短夜。不能如意用精。故初来四卷。尚不尽勘。又曰商量处甚多。如是而遽尔入梓。岂无大未安处耶。今则既张之事。势不可中撤。则元定日万无可为之道。旬间待我书通。君必见顾。然后我亦摆除四五日官事。同上南山寺。与之对同参量。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7L 页
庶得十分一称停之道。然后可无碍于具眼者云云。此丈之言。深得事体之停当。故子即唯唯而退。此间物论姑未佗闻。然家内之论。亦以徒事延拖为言。殊未有合当底意。深闷深闷。以子所见。可商处太多。全册刊本。将更为没数割付改书。此亦一闷事耳。阅朔旷官之馀。民事必多有纷恼之端。而未几请由。亦涉如何。则刊役时行次亦未的定。以是尤伏切闷郁耳。
上家大人
客中辞退时。景色情事何忍仰达。而伏不审行次果以其翌发程。何日税驾。气力若何。伏祝万加宽节。以无致损伤天和。是下情夙夜慕虑之私。子其日宿安富驿。马瘏不得进。到草谷更出贳马。驰及丧车。而每一日落后。至痛尤不胜填中。及到家中。寝门已成。哀号痛哭。万事已矣。改棺一节。留置之木。匠言无害。故即使治之。果无青气。既无此虑。则虽佗极力。更无以得如此木矣。今日棺役似可断手。入棺则待廿六日后即为之伏计。而更思之自官还次后行之。情理似甚稳当。故方以此仰议于季父前伏计耳。
上家大人
伏不审是辰。气体候益享万康。方伏切新元郁慕之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8H 页
际。初九日泮隶来到。为告初四日承 特旨右议政大拜之报。此岂当初梦想之所到。而其可亶以荣感为言耶。昼思夜度。直是震悚而已。仰想已有定算。京乡知旧诸公。亦必先后之左右之。而初 筵登对。前面酬应。大小大说话大事务。果何以下量也。坐在千里之外。无由与闻而与知。下怀郁郁。自不能已耳。因伏思惟 敦谕日下。承史络属。 谕旨何如。附奏何如。出仕登 筵。果在何间也。王黄州待漏院记。河浩亭议政府相规说。伏乞使善书者精书一通。置之座侧。时时览下焉。大人上以承 国家罔极之恩。内以奉先世不食之报。其将何以为报答之道也。况此四面多虞。扶将无人。爱慕者窃忧。猜克者傍伺之日耶。此尤不肖之所日夜忧惧不能自已者也。向伏承 筵本下来。则得人善任之说。大人既先白于 上前矣。臣而告君。子而告父。初无异道。伏愿不计亲疏。深加采访。惟以得人为第一急先务。得人然后于国于身。由前由后。夷险同之。庶事康哉。子之此白虽似迂阔。而盖念世路倚伏无常。有非人智力所及。而况此世何世也。何不思高则易危。安不忘危之戒也耶。
上家大人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8L 页
彦后今日间似入达矣。伏慕伏郁中泮伻下来。伏承下书。仰审馀峭总揽中。气力连享万康。感患渐次复常。伏闻鞫狱大出。坐起连日。冷堂露坐。不瑕有害。伏虑不任夙宵之至。耕弟之行。念六七间似可得达。而闻其路次以头痛呻吟而去云。虑不能弛耳。或即收夬否。奭儿之童教 特恩。惊悚万万。到今吾家人所处。不敢以科宦事萌诸心。然后庶可为惜福之道。闻奇之心。自不无蹙然之发也。万里皇华之役。岂敢言老。而辽路多泥泽。潦雨节行役极难云。笃老驱撼。何以稳利。是为日夜所焦虑处。且今洋狱始出。究竟如何。其间讯问。远想情窝尽露。或无株蔓否。此亦为日夜忧闷处。子依前保命。而本寓并一安耳。犀带玆奉上。此是李提督之与我文忠公者也。此带所重。岂多让于裴晋公之带耶。若有人问其所从来。伏望详说之焉。
上家大人
昨日上书。伏想下鉴矣。夜来伏未审行次所寝睡匙箸节一向万康。陪行皆无颐耶。下情伏慕不任之至。子今将登途。而仰慕万里之驾。下念病儿归去之怀。无以为达耳。归家后拨便上白。有难寻讨。而亦当付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9H 页
上于京第。以为因拨续上伏计耳。行中事寅弟昧事。其馀率去者无一可信可用。亦或不无因缘作弊贻累之虑。伏望言托于书状官。使之察探详诇。无论上下从人。如有不靖之端。即为禀告汰逐。千万千万。若不为之亲托。则书状不敢著手。晏视任置。亦责将焉归乎。使臣行中检察。本是书状之任。而亦有上使之教。然后可以诇察摘发耳。
上家大人
自本邑来纳初七日出付下书。伏审近日清佳。在公气力连享万康。不有损下。下情伏喜不任之至。燕役果如云云矣。万里辽路。远外瑕虑。何以形达。而四初大胜于六七月。是稍伏慰处耳。拜表既以来初七定期。则子等之上谒期亦促矣。方以今念后发程伏计。而家内一空。此甚关闷耳。子如前生活。而家内俱无故伏幸。十一月之制已过。十三月之祥。十五月之禫。将次第临迫。而万里客馆。连当此日。仰想悼伤倍深。子等尤伏切霣恸耳。尚儿病馀积败而去。中路撼顿。场屋出入。其无受伤耶。闷虑闷虑。
上家大人
当此时辞庭下来。下情忧惶。何以尽白。其间为十许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59L 页
日。西来慌怖之说。皆是道上传说。而真的音闻无以承得。则一日二日。但有忧虑而已。伏不审秋暖。气体节保无损下。伏慕不任之至。似闻沁都失守。留后改差。伏未知信然否。前留何以勘处。而沁邑重臣若镇守何如云耶。其间官军必有一番进剿之举。而利钝何如。城中粮道。或有输运之路。而继用何如。臣民之日夜所翘首祝手。即此两事而已。天若祚宋。岂可使 王师不利。食道断绝耶。此若不如意则将有不战自溃之象。此正所谓忧惧不知所出耳。子中路与韩籀青交违。入黍谷一宿。而望日还归。本寓诸眷虽皆无事。此时爻象。岂曰安稳耶。其间几次请 对。庙略何以划达耶。
 发来之日渡松坡。则秋耕者耕。秋收者收。无复有乱离爻象。而但来来去去者轿与卜矣。及过忠州以后。轿与卜男女负戴。亦且稀见。踰岭则安堵如故。此岂不为好事。而所谓守令无一处充定军额修鍊军器。疆域之内。可谓都无事矣。近畿重镇至于此境。 王师㬥露。亦且旬馀。京城危若一发。 至尊忧惧度日。而外方守土之臣。举怀自私之心。如此而乱何以不作耶。若非大警责。闑邑之奔走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0H 页
效力不可必矣。向来贼船来泊而退去也。江华以顿无守御之备。竟致陷没之境。而犹不知悛。人心到此。亦复柰何。主倅见其次胤之书。始有恐动之意。俄闻自邑有座首别监各面风宪知事人改差差出之令。而有所措划之方云。此亦未知何如措处也。
上家大人
昨日曹卜便付上书。伏想先此下鉴矣。伏不审近日气体节连享康宁。下情伏慕区区不任之至。子状如昨。而婚日只隔。凡具不见备。闷叹闷叹。昨闻通津金浦又为陷没云。而途说也不可信。然忧虑之极。如何为言。又闻官军邀贼于通津。杀贼六十名。我军死者十馀人云。闻来差强。而其亦未可知矣。俄者有人来传江华已为复城。贼船退去前洋云。果然则为先大快乐事。而俱未得真的之奇。极郁极郁。伏未知其间有何公事。而漠未得闻。势所然也柰何。近日关文拨报。络绎于津头云。必是军兵军器等修治充补之事。而本倅则昨日始出传令。军器打造之铁则以各面各里每户出一镰一锄来纳云。三十一面近二万户所收之铁。其数已不少矣。军器打造之费。以户敛为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0L 页
之云。军额则下帖乡校。以明日大乡会。使乡员议处其充数之道云。此皆首吏及诸吏所规画。而专委于民户及乡员之计也。此而为守令则何难之有。何事可为哉。此邑系是岭下重镇。而处置若此。浩叹柰何。
上家大人
前后 帘教伏览。而来头实效。虽未知如何为先。辞旨之间。仰认深觑今日爻象之意耳。真所谓昏衢秉烛。而令人有少须臾之心矣。那知此世目见有如此时日耶。举措施为之间。设或有一二可议处。自非大圣人则大贤以下容有可议。其何以言言事事无一亏欠尽合道理耶。大体如此。臣民之福已无可言。而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庶几自今而始睹。抃仰抃仰。疏草大略构成。而草野之文。本不合于此等文字。则只当与京中某人之鍊熟于此手者。商量添补。要归于至当而用之而已。当此 大行丧逝。 嗣王继承之日。疏本头辞。此两节。为此强把捉。而终似有违于格例。此则似必有近日进言者式例矣。辅翼篇添删。姑未正书。故疏草及辅翼篇。今便不得上送。而文川倅明日来此。十三还归云。此便当书上伏计耳。然而疏中不可全然阙 国计民忧。故略及其意。惟在下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1H 页
谅去就耳。赵哀圣惟许相议下教事。今方详细考阅。从实裒录。而白猿福昌福善事。其祸变根因来历。消详备悉。而庚戌骊兴骊陵事所考处。只有戊申勘乱录乙亥阐义昭鉴公家文字而已。此不可以转便付上。耕弟来月上去时封上。下谅伏望。
与耕弟兼示奭儿别纸
丧中义任。吾岂无据依考證。而乃为此前人所不行之事耶。宣城金氏祖先文节公以丧人为义兵将而此犹远矣。愚伏,苍石以丧人举义赴阵。而此亦所处异佗矣。然丧人义任则固自如也。至如近世戊申之乱。吾家养真堂公讳泳以丧人自愿从军。而其时义兵将柳参议公升铉。参谋官金霁山,李密庵,李东厓诸贤而召募使赵玉川也。不惟不为之非斥。而甚至玉翁檄文中有曰丧人柳泳捐财出僮。身自赴阵。则其忠义过人。当有所观感云云。彼时之江左先辈昧于义理礼学。而今日之江左群彦礼义见识。贤于先辈远矣耶。
与季弟(耕睦),从弟(畯睦)。兼示道奭,道卨。
会日渐迫。凡节窘束。自是傥来。而一纸黑纳。毕竟岂无其道耶。此不必为念。然日夜所憧憧往来切切悚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1L 页
闷者。汝辈之浮浪虚费。徒贻祖上之忧。顽傲不率。不行子弟之事耳。切愿自今以后。折节为恭谨俭约。借一好册子。读之看之。又得 国朝野史之不见存于家中者及吴承旨德泳家姓谱,李大将显稷丈家武谱,图画署画家,校书院笔苑。随暇誊写。不为随象浪出入閒说话。作前后两般人。千万至望。此不但读书写字。为有益于己外御于人而已。其于摄身之方。莫此为好。谅为之也。
答季弟(耕睦),从弟(寅睦)
近日连得君辈手书。为慰曷胜。而况审客况一安者乎。尤慰尤慰。主人丈平安。丁妹韩女团集而俱稳。是亦可慰。用道经过。君虽不言。吾虽不见。岂不谅得也。此亦目下柰何不得处。只以禄米仅仅保命之外。有何道理也。君于其间又蒙摄副率之 命。此诚虑外也。默数迩来吾家 恩数之旷绝稠叠。则忧惧之心。百倍于感祝之情。君辈其知之耶。先世积累之大发于今日如此。而恒叹吾与君及子侄弟从辈之不善守成如此也。况今爻象何如。万加深谅。至望至望。卯君则来旬后即发还来。而进士当独留。每事须问议于主人丈及韩平昌韩公允令而为之如何。李稚刚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2H 页
台许去序。其已袖传而受答以来耶。安都事书。闻在卯君所而不来。后便觅送如何。万亿何日发送也。此间洛寓问安。日日承闻。而近日以感患靡宁为教。下情焦闷。季庭近日气力康宁。下情伏喜。吾自陜川归后。毒热远役多日群居之害。连发风𤴿咳嗽。间经无限痛楚。近始少差。深闷深闷。冶洞沈承旨,泥岘吴承旨,兰洞郑承旨,安城姜进士,长洞权校理。吾皆不及问矣。其内外艰。不能的知。不得书送。乐三问于主人丈而书慰状。即为传之也。必为趁即修送。无使吾为三年不问之人也。此人皆于吾在忧时来问而纸问。沈令则在安东时。兼有赙仪矣。姜进士许则别纸书入为好。谅之也。
与再从弟(钦睦)
昨行何以抵彼而何以触目耶。痛矣惨矣。悲酸二字不足道耳。世上盆戚何限。而如君之失此淑配。乃君之命数也。叹嗟何言。袭敛就木之节。其已节次如仪。而第一君之祭服及春婢丧衣准备。然后庶免成服窘渴之弊。而要为杖期持服之资矣。今方贸丧布为计。然更念或于自其处贸布裁制。则是为两件。岂非空费耶。丧行当在再明。来时当使数三员往待于三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2L 页
巨里店矣。千万慎节。无致生病为望。
寄伯儿
昨再昨连得手滋。备谙比日秋阴。为政服状一宜。何等慰喜。廨役也愿纳也灾簿也。沓凑丛臻。无非没究竟处。而第一愿纳一节。其何以为之耶。以其邑而二万馀数之督促。此何等政也。此政虽曰出于监司。以其邑倅而依其数无辞而督纳于民间。则此不但怨归于我而已。为人官长者。其可以迫于上司之令。行其行不得之事乎。诚极万万寒心。必急往营门。力请其减数三分二则好矣。如不及此而折半施行。然后庶可为也。其若都不听施而只据重而压之。亦复柰何。顾其事势不得不以去就争之。而以此事实急走上书于云宫之外。无佗道矣。若自云下庶赐鉴烛则官民万幸矣。若不鉴烛而反有未安之教。则揆诸私分。虽极惶悚。在我之道。惟当上不负 国。下不罔民。如此然后量其力而奉上。则为邑民者当知其官之如许用心力而事不谐。只当官民相怜而已。怨何从而生乎。不如是而但持顾瞻畏怯之心。直以闻斯行之。枷囚鞭扑为事。则此岂奉上恤下之政。而民亦何所恃而为命耶。咄叹咄叹。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3H 页
寄道奭,道卨,道尚
曹卜便书见之矣。其间旬日。少雨生秋。旱熇稍退。更伏不审庭下寝睡匙箸之节。无所损下否。下情伏慕更郁。而汝侍事无颐。前苦脚尰因快复。畬行何日发来。卨,尚何日入达。卨岂过虑。而尚也之十五岁千里行。为其父者闻安抵之报前。何日可弛虑耶。虑念不能已也。科事无所料量。例也势也。如此处惟澹然而付之。则在我灵台安矣。于人瞻聆好矣。惟望一以此做去。观东堂后。即为下来也。卨儿去时以书册借来名目录送矣。其见之否。期于广问。如有可借处借来为望。玆又京洛吾党中诸先辈之稿。已刊未刊本目录以送。此亦广问而得来则好矣。吾欲于今冬私著前所营书一统计故耳。文荫谱何不下送耶。
寄季儿
汝此日此得。岂毫分意虑所到耶。吾家之人。不为不多。而祖先积累之食。乃发于汝。非汝之诚孝得于天。焉有此事耶。汝不读小学乎。伊川先生曰少年登高科一不幸。此科虽非高科。是亦科名。况汝年不及少弱。而方是成童之日耶。古昔先贤之所以云不幸者。非以科举为不幸也。正虑血气未定。志虑未固之时。
溪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363L 页
遽当荣名利禄之途。易于浮荡。忽于做工。毕竟所得不补所失故耳。此日供欢。孰大于是。而汝之自处则真个惧惕处。汝归后修不得已处人事后。坚坐读书。期有所成就。以应大受。其知之否。许多紧话。惟在来见后。姑阁之耳。
寄季儿
汝读尚书云。汝今年已二十矣。前辈稍有名称者。于此年皆已立得规模。学识文理。大纲已就。而汝则犹是蒙学如此。一日二日。辊过平生。亦只是今日样子。岂不可痛可愧。汝禀受虚薄。全不得刻苦堪耐。以故于文字工夫。不得专著。其于日用事为。多所阙略。尤岂不为大恐惧处耶。今既读书。幸勿怠勿迫。亦勿悤悤读过。专意仔细。能审其文义校其事实而得其旨趣曲折之详。则庶乎其不失读书之旨矣。汝固无意于学。则吾固绝望。而不与汝语此个道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