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守宗斋集卷之十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x 页
守宗斋集卷之十
 跋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0H 页
题岩栖斋同苦题名录
华阳一区。间于湖岭而甲于吾东。即吾东之武夷也。山林泉石之胜。未知与武夷孰为优劣。而举世腥膻之中。惟此一洞。带 皇明之日月。阅千载而昭揭。其排铺设施。反或过之。呜呼盛矣。岂但为游赏之美。覜听之娱而已哉。九曲之中。岩栖之潇洒奇绝。殆若专美焉。吾先子所谓自怀乡入精舍。怀乡为尘寰而精舍为仙境。自精舍入此斋。此斋真仙境而精舍反尘寰者。真善形容语。而亦可以见进道之妙矣。今年季夏。余为参先祖忌祀到青川。叔弟要做科工。伴五六人。携书入华阳。余亦为畅怀而随之。宿食于大寺。课做于岩栖。午则缁徒供饭具蔬。缘石径步松阴而饷之。饭讫做毕。或凭栏读古文。或下石弄清流。尽乐事也。然会者皆少。或不免嗜游乐惰工业。余亦初欲以山水自娱。观书消日。以余之独。无以敌众。竟亦用心于无用之地。时或偷闲学少。反为血气所使。甚可笑也。圣人犹以博奕为贤乎已。则余之已谢科场。还做举业。容或近之。独以苍然鬓发。随众娱戏。反嘲其嗜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0L 页
游惰工。无乃同浴而讥裸耶。正是自家猛省处也。噫。诸君或少我近二十年。或少我十馀年。或少我近十年。自今以后。若能惩余之年富而无所成。先正其心。以立基本。濯去旧见。以长新知。硬着脊梁。以重其任。永刊浮华。以就其实。徐徐乎无欲速。汲汲乎无敢惰。实心做去。循序渐进。到余今年年数。则必当思余今日之事而笑之曰。某之四十无闻。吾甚耻之。余亦其间或有分寸之进。则亦当愧谢于诸君曰。余今而后。始悔前日之事。须各自勉旃。以不孤吾党可也。于是心溯乎九曲之源。像想乎千仞之壁。于仁见厚重不迁之像。于智得周流无滞之义。则自家胸中。各自有一区华阳。何必躬探水石。心役景物之后。为有得哉。诸君将录名同苦。以为异日山中故事。盖示久远不忘之意也。余将先归。聊以是告之。时 崇祯纪元之二百十六年癸卯季夏中庚日。宋达洙题。
盘庵集跋
吾先子尤庵先生。尝送北儒。而文以赠之曰。地理有区域之辨。而人性无丰啬之殊。只在乎其人奋励之如何。余奉读此文。未尝不三复兴感。盖我东僻在海堧。自中国视之。则直是荒服外一小邦。然逮至 本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1H 页
朝。文化大行。诸贤辈出。则论者以为吾道东而周礼在鲁矣。第念北关。实我 圣祖肇基之地。而远在边陲。文献逊于东南。著显于世者。前后无几人。抑或有之。而 朝家待之以荒裔。故不见奖拔而晦迹岩穴。湮没不称而然欤。可慨也已。自我国之东南而视之。则殆若中国之视我东然。果能奋发自新。变其气血之刚。而进于德义之勇。则其将家洙泗而户洛闽。虽不得一变于道。其至于鲁则可庶几也。圣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夫以十室之小。尚有忠信焉。则今以全北一方。岂无其人。固当道齐作新。甄拔引进。因其材而成其美也。乌可以区域为限而小之哉。今观明川盘庵居士方公玧遗稿。可谓崛起遐陬。能自奋励者也。其所著命物图,感一录,诸家说拟对数篇。盖自性命源头万化之妙。以至技方荟嘬百家之言。无不淹贯旁通。其为学也可谓博矣。韬光含章。无所慕于外至。居陋处下。不自画于小成。其立志也可谓确矣。若夫造诣浅深。文辞工拙。非愚昧所可评骘。而未知所论诸说。果皆一一无违于程朱法门否。然要其归趣。则大本已立。故其言有曰吾儒工夫。小而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而已。大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1L 页
已。观于此。可知其实见得圣贤为学次第。而不徒事于言语文字之间而已也。惜乎。以若通才达识。就正而扩充。如程门诸子之群饮而各充其量。则毕竟成就又当如何。昔朱夫子会讲玉山而为诸生诵说。末引其乡先达与当世贤人而期勉之。以其近于观感而易于兴起故也。北之儒士。继而兴感。皆有以奋发策励。则是集之刊行于北也。岂可曰无所补哉。今其胤麟趾来请一言于卷末。余以不文固辞。而愈恳不已。难孤其远来勤意。聊书平日所尝感慨者如右云。崇祯四甲辰孟秋日。恩津宋达洙跋。
百源集跋
圣人尝称子贱之贤曰。鲁无君子。斯焉取斯。盖子贱能尊贤取友。以成其德。故夫子以是许之。人之成就己德。固资于贤与友。然知贤之必可尊。友之必可取。而终至于有成者。自非君子人。则又恶能与此。惟我孝显之际。文治儒教。斯为盛矣。群贤汇征。而彬彬多文行之士。或进而立朝。以黼黻王猷。或退而修己。以羽翼斯文。时百源先生申公。以清操邃学。隐居行义于湖岭之间。始从愚伏郑文庄公游。晚与尤春两先生。交契甚好。终始不替。今于往复书札。可以想像其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2H 页
平日相与之谊也。 孝宗戊戌。以别荐升叙。此吾先祖所甄拔而引进也。逮夫甲寅。群壬用事。士祸将始。公深用伤叹。亟以书勉故旧以立脚于阴阳消长之际。乙卯。先祖竟有北关之行。当时祸色滔天。而公以书赠别。以寓瞻仰之诚。亦可见前辈风谊笃厚也。已而公殁矣。先祖志公墓而推许甚至。有曰公遽云亡。世无知我者。噫。百世之下。可以诵慕公者。其在斯欤。夫人有其身而有其学者难也。有其学而有其时者尤难也。公与大贤并世。生而见知。殁而不朽。可谓能有其时者。然苟非公生质之美自修之笃。又何以成就得这个贤德。以永终誉也。尽乎其学宜有其时也。盖公温良重厚。自少从事师友间。磨砻浇灌。沉浸醲郁。其于俗学之外。知有所用心处。其所造浅深。非后人之所可知。而晚际 圣朝。恩礼备至。低徊林樊。不辍其嚣嚣之乐。其志趣之可尚。亦岂世儒俗士之所能及哉。今公之七世孙德圭。裒稡诗若文。为若干篇。并附为公叙述。将谋入梓而来徵跋语。辞以不文。而责以先谊。则亦难终辞。玆略书卷末。惟此所辑。仅仅于火馀。故丙午疏。所以辨明岭人柳世哲之搆诬礼讼者。而本草断缺。不得尽传。甲寅勉戒知旧书。亦多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2L 页
见逸。是可叹也。然公之可传于后者。不必待诗文之著见。如此非所以论公者也。 崇祯四乙巳岁除前二日。恩津宋达洙谨跋。
题孺人金氏孝烈事迹后
吉州士人林君商说。以其师林徵士宗七甫之指教。过余于苏湖之北石村之精舍。而袖短编以示之。乃其先妣金海金氏孝烈事实也。金氏二十一而嫁。三十一而寡。翌年。下从其夫。夫死之日。以其舅病滨危。无他兄弟备养调护。忍死含哀。躬执药饵。夙夜匪懈。加于平日。舅病既瘳。割慈爱。不顾稚女之育。强笑语。以弛家人之防。乘夜饮药。从容就尽。孝哉夫人。烈哉夫人。笃于孝。孝无愧于陈孝妇之养姑。死于烈。烈有过于卫共姜之守义。噫。以夫人之孝之烈。尚未及旌褒。惜哉。窃观近世。俗益渝文益胜。孝烈呈书。例不胜计。而虚实相混。在上者莫之徵信而不加采摭。若此类咎实在我。焉用尤有司之不明。今考金氏事实。则尽乎有不可诬者。以其待舅病差。从容就死观之。则可知其矢死之心。定于昼哭之初。而非比一朝有所激而自裁者也。且以其宽慰老舅。尽心调病推之。则可知其诚孝之笃。根于天赋之性。而不是夫死后勉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3H 页
强而为之者也。况其记述。出于徵士。则其文之足徵。不啻如记留侯而徵画工者也。是岂可终于泯没也耶。记曰。先祖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林君必欲显扬之苦心至诚。顾安得不然哉。然知而传之。不若行而继之。苟能世笃伦纲。子而孝。臣而忠。妇而顺。则林氏之门。必将益大而昌。朱子所谓盛年苦节。以享其报者。余当验诸夫人矣。林君勉乎哉。立言叙述。余非其人。而难孤远来勤意。略书所感如右云。 崇祯四丙午仲夏日。德殷宋达洙书。
书礼曹正郎金公(光瑨)甲寅疏劄后
昔益之戒舜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说之训高宗曰。念典于学。德修罔觉。人君为治之要。固不出于懋圣学辨贤邪二者而已。则人臣之陈戒而纳约者。亦岂舍此而他求。此又庶官百僚之所当毕义尽忠者。而不但有言责者之所可箴规者也。然三代以下。虽有言责者。尚或不能尽其职。况于季世乎。况于庶僚乎。惟我 肃宗嗣服之初。群邪睢盱。大贤跋疐。殆若宋庆元间事也。晦翁当日尚叹知旧之不能立脚。而颇为避祸之计者。尤翁之时视晦翁。又当如何哉。公乃以遐土微官。忧亮阴之停讲。痛奸回之逞凶。图报涓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3L 页
埃。冒呈琅玕。其所以勉进圣学而扶贤斥邪者。至矣尽矣。公可谓忠于事君而能知为治之要者也。当是时。阴阳方争。胜负未决。公官非言责而尽情无隐。终至斥罢而不悔。苟非办得见义。不见利底心者。恶能与此。观于此一篇。可见公平日所学之正。而亦足以愧夫后世之阿附邪佞而壅蔽君上者也。惜乎。局于居地。卒不得展其所蕴。然幸赖此篇之存。公殁后殆近二百年。后孙玑衡舜齐。求立言之笔。状其行铭其碣。而公之事始著于世。岂所谓显晦有时者耶。其视位著而名湮者。果何如也。今舜齐以余为尤翁之后。不远数千里而来。要题一言于疏劄之下方。三复庄诵。不胜感叹。聊书此以归之。愿舜齐毋徒以阐扬先烈为能事。而勉继先志。与北方之土。讲明朱宋二子遗书。思有以卫斯道而辟异言。则此疏之义。可以复明。奚但文字之著显而已哉。 崇祯四回柔兆敦牂姤之下浣。宋达洙书。
乌川世稿跋
诵读其诗书而不知其人。不可也。余观乌川世稿。柏峰郑公家学之懿。门路之正。可谓上有所受而下有所传矣。然则其人之可知者。不必待诗与书之著见。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4H 页
而惟诗与书之出于其人者。又岂可尘埋烟没而不使传久也。世之累公累卿。奕叶蝉联者。古今何限。而有文有行。克世趾美者。盖寡矣。今柏峰门庭四世七稿。一何盛哉。灵芝醴泉。必有根源。则公之气节。岂无所自。香兰宝树。自是馀荫。则公之绪业。岂无所承乎。公之窜逐。在于乙卯。而以庚申宥还。公之被弹。在于己巳。而以甲戌蒙叙。观公屈伸。亦可以见斯文之盛衰。世道之污隆。公之树立。于是乎有大焉。由是而论其家世。则古所谓青出于蓝。蓝谢青者非耶。杯山可谓难为兄。而壶隐可谓乐有贤父也。至于节度公之从事弓马。而工于竞病。乃能如此。岂尝学祭征虏雅歌之为欤。夫志业其实也。文词其华也。实之所积。华必著于外。人将见其华而知其实。是稿也文可以掩其人乎。人可以掩其文乎。必有能辨之者。而既有其实。则诗之格律。文之体法。虽未能必造乎作者堂奥。然彼与此自当相须。而相为终始矣。呜呼。世级愈下。吾道渐微。学圃公感慨题诗之义。柏峰公激切抗疏之道。日就隐晦。以是时而刊是稿。使人诵读。有所兴感而警发。则其于世教。亦必有所补矣。然是可与知者言。不可与不知者道也。 崇祯四丙午二之日。德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4L 页
殷宋达洙跋。
书李汝乔(世渊)千字跋文后
吾友完山李汝乔。一日遗余以空白一册子。而请写周兴嗣所作千字文。盖将以训其子之初学者也。余未尝工于趯勒。奚取于余哉。书亦六艺之一也。欲其习于幼稚之时者。必须择于善者。使之师法。今乃不取当世之以笔名家者。而必用此拙手。其意可谓迂矣。然观其所自为跋。则远溯两家氏姓所自出。而历叙世好之笃。其意亦可谓美矣。故余不辞而染洒之。其子异日至门请见。如孔大儿之于李模楷。则余不但欣道故旧。必当勉修其家庭绪业也。且其跋推衍是书之题目。而祝愿其子之寿福。是固父子之常情也。然余于此当下一转语以勉之。夫瓦缶非黄流之所注也。勤于自修而以俟天命。则天必报施而享有其寿福矣。是书也集字而成之者。故人多忽诸。只看作蒙学字解之文。可谓浅之为知也。其中往往有好句语。若所谓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孝当竭方。忠则尽命者。岂非君子所以自修而求福之道耶。嗟尔小子念之哉。 崇祯纪元后二百二十二年己酉夏。守宗斋主人书。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5H 页
石谷封事跋
右封事一篇。石谷宋先生为师辨诬者也。时师门惨祸。将不可测。而前后搢绅章甫之讼冤者。率被窜谪。先生以为不白师冤。不可以为人。不举礼论。不可以讼冤。遂备述礼讼始末。考据精博。明白痛快。而又悉陈镌,穆等奸邪诬悖之状。编成一册。屡欲上而为侪流所挽。未乃诣 阙亲呈。竟殒酷刑。呜呼。尚忍言哉。夫师不序于五伦。然檀弓以心丧三年。并列君父。栾共子曰。生三事一。所在致死。朱夫子采而载于小学明伦篇。父子主恩。君臣主义。兼之者师弟。则师与君父。不宜差殊。不待辨而明矣。自孔颜畏匡之后。为人弟子者。孰不知有此义。而能真知实践者盖无几。而世变层生。反或有邢七之倒戈矣。在朱门。西山之死。可谓绝悲。而当日道州之行。只出于党禁。而若先生毕义愿忠之危言竭论。所未尝有也。且先生桁杨之祸。又酷于脚血之流。然则先生之所树立。尽乎昭日星而冠今古也。以先生精诣之学卓绝之行。若将大有为。而竟以一节成名。天之生先生。抑何为耶。然尊经翼传。斥邪诛奸。扶世教于无穷。立人道于不泯。由此观之。先生之生。果不偶尔。而亦可谓百世师也。此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5L 页
篇之行于世。老峰闵文忠公属聋溪李公。始锓梓于岭营。吁亦贤哉。二公之尚德好义。视丘子服之恤穷交。又高矣。己巳凶党。奏毁板本。甲戌更化。门人申用济上疏辨诬。 命复其板。而至今殆近二百年。未克重刊。旧日印本存者几希。士林咸病其传之不广。今者沃川吕斯文缵永。倡论刊布。郭丈湜及琴雅秉孝,郭雅炳箕,全雅锡龙。共相其事。顾无以拮据。乃以沧洲院财若干物花。使为资。而同郡诸儒。亦多出财。以图印看。遂以铸字印出于龙门祠。不佞适视院事。乐闻而许之。噫。微先生感人之深。与闵,李二公服义之盛。亦安能使人愈久而兴慕如此哉。安知继此而不有复其板寿其传者也。刊讫。俾余题其卷尾。遂略书平日所景仰云。 崇祯四甲寅仲春日。宗后学宋达洙跋。
书和顺崔氏家乘后
崔雅奭根善之甫。世家三山。盖其先祖处士溪堂公。自京师隐居于此。与成大谷,东洲曹南冥诸先生。讲道以没世。清阴金先生尝铭公之子宣务郎墓。而称许公甚至。真所谓一字之褒。逾于华衮者也。亦足以考徵于百世之下矣。是以金文元,宋文敬两先生。相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6H 页
继论撰。翕然称处士。处士今按善之所示家乘一通。由公而上。分为几派。由公而下。又分为几派。专世数十。历年累百。或在家而闻。或在邦而显。以至于今。子姓蕃衍。根本深固。枝叶峻茂。此其理也。崔氏一门。亦可谓盛矣哉。记曰。先祖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崔氏之裒辑先行。以图传后者。信乎明且仁矣。然圣人尝称武王周公之孝。而以善继善述为至。以此言之。则世人之徒以称扬先美为能事。而不复知有继述之为尤善者。已非贤孝君子之事。况其专尚虚文。以取一时誇耀。而不自觉其倒东来西者耶。既能知而传之。则且须修德绳武。思有以显其父而光于祖可也。愿善之以是自勉。而亦以勉夫诸宗。则门户之昌大。必不让于山南故家也。柔兆执徐阳月日。德殷宋达洙书。
思庵集重刊跋
思庵先生朴文忠公殁。且二百六十有馀年矣。人之诵慕。愈久而不衰。诗所谓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非耶。先生当 国家盛际。迸出奸凶。引进善类。允为一代宗主。永垂千古大名。猗欤盛哉。先生之德业。方之于宋朝。庆历之范六丈。元祐之司马文正。可以语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6L 页
伯仲之间。欧华使之称以宋人物。真可谓儗于其伦也。谥为行之迹。则先生之谥以文忠。亦可谓名实相孚。考信于百世也。诸家论撰。不为不多。而清阴先生弁集之文。吾先子神道之铭。发挥引重。最著于世。而芝湖李公。尤眷眷于先生事实。采摭遗漏。续述行状。又编年谱。先生始末。颇益详备矣。先生所著诗若文。经乱所刊仅二卷。然刊既久。世之见存者无几。板又见失。久为士林之赍恨矣。梅山洪文丈尝以是集之重列。屡致恳于吾党。金公炳乔,沈公敬泽。相继为湖南按使。先后宣力。以相重刊。盖原集二卷。而今又裒辑诸家叙述。附诸其后。合为三卷也。余于斯役。益验德义之感人深。而高山景行之实为好仁也。所可惜者。芝湖所收遗文若干篇及所编年谱。逸而不传也。噫。先生叔父讷斋文简公。以文章气节。闻于己卯。先生继而名世益大。而著 中宣之际。天地间精英之气。可谓萃于一门矣。然先生竟无嗣。讷斋后承。亦陵替不振。天之报施。顾安在哉。岂所谓人犹有憾于天地之大者耶。先生之所不朽者。盛德大业。则文章特其馀事。然诵诗读书而不知其人。邹圣不以为可。诗文之出于其人者。又曷可少之哉。既始剞劂。讷斋后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7H 页
孙源应。远来徵跋。托名与荣。故略书平日所景仰云。崇祯四丁巳菊秋。恩津宋达洙谨跋。
书梦坡尹公(趌)志状后
士之于时。遇不遇命也。而能随遇而安命。不为利害祸福所扰夺者。古今几人。若梦坡尹公趌之以直道。值昏朝愠群小。不屈威武。至死不变者。亦庶几焉。呜呼。公早负才望。为当时诸大人所推许。如得展布其所蕴。则其所成就。必有大可观者。而官止下僚。竟罹酷祸。公之于命。何其丰于赋而畸于所遇哉。然瞻,宗之媒孽煽祸。意不在于公。而公死无乱言。为 圣祖杜祸。在公则不幸。而在 宗国则幸耳。是以丹岩,陶庵,圃岩诸贤撰述。皆以为功存社稷。实为知言也。呜呼。欧阳子有言曰。恶于不善然后为贤。公既为瞻,宗之所恶而至于杀身。则公之贤。不待玄,晏而自著。况又有诸贤定论。可以考信于百世者耶。今公之七世孙启镇。以其五世祖寭尝参郑公祥龙伸救吾先子疏下。重寻旧契。来请一言以识之。遂拊卷太息而书之。 崇祯四戊午仲春。德殷宋达洙题。
书梁氏世状后
余自童丱。略知鼓岩梁氏两世名行之闻于世矣。岁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7L 页
在甲申。留憩外乡。一日往访潇洒园故庐。缘崖微径。转入山腰。窈然而深。不知有人世事。才入洞门。豁然而敞。四面云山。拱揖环绕。而瑞石之扶舆磅礴。出没天际。一枝馀麓。奋起为峰。嵬然呈露。朝夕如对几案。一派溪流。清漪迥绝。盘旋成曲。正好对月流觞。脩竹长松。挺耸交峙。正如刚毅君子。阅历世变。守志不屈。其他花卉林木。方列亭立。亦足以娱目而怡神。坛台堂宇。排布井井。左右顾眄。自不觉应接之不暇。晦翁诗所谓除是人间别有天者。殆近之矣。俯仰兴感。爱玩无斁。使人悠然忘归。盖非徒为景物役也。古人云贤人所过。山川草木。皆有精采。于其一时经过。尚亦如是。矧伊藏修游息之所乎。北轩金公。书诸其事实后。而有曰人之好古人也甚。则就其所尝居处者而求焉。真先获语也。以渊翁之大方高眼。远来游赏。至于三月之久。则岂无所以而然哉。至今屈指岁月。忽忽近三十年矣。每拟更往一览而有志未就。徒勤梦想。今岁春暮。公之后孙必弘甫。持其世状而委访讲旧。其意甚勤。要余一言之题于下方。而别有所托曰。吾家谱牒。始于忍斋先祖所收录。而今得先祖事实一段之漏于谱者。愿得信笔以徵于后。余既辞谢而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8H 页
考其所以。盖处士公曾祖讳泼。实兵使金海金寿延之女婿。而今载录于金谱。以翰林注其官。此虽不载于梁氏谱。又不见于诸贤所述文字。然今可徵如此。其为后日考信。无疑矣。以宋朝文献大方程子。尚叹无百年古家。则人家先迹之徵于久远。亦难矣哉。噫。潇洒园,鼓岩二公。以文学行义。杰然为南州冠冕。忍斋公亦尝出入尤庵先祖门下。克世其业。今为十许代。而名园之一草一石。敬守而爱护之。不为他人所有。已非古人平泉之可比。而此山之胜。又是三公不换。则一代清官之有无。何尝加损于梁氏之世德也。
书星州李氏两世事实后
我先祖文正公遗集。有韩公明胤讨贼时文字小跋。盛称韩公忠义。并及当时效力四十馀人。而深叹其湮没不著。今著于先祖跋语者四十馀人中。只九人而馀不可见矣。余每读此文。恨无以得详其姓名。若九人者。虽未蒙 朝家褒典。亦可谓得夫子而名益彰也。一日李君景吾以其先世事实一篇来示之。其八世祖通政端。与其兄弼。同韩公讨贼。录原从勋。李公兄弟。抑亦四十馀人中之人欤。克尚世类。弼之子春发。端之子判官得云。丙子虏变。倡义赴忠清监司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8L 页
郑世规阵。与崔公震立。同日殉节。判官公与监司。陨绝壑得不死。媾成后归隐华山。呜呼盛哉。真所谓有是父有是子。难为兄难为弟也。夫忠义是人性之所固有者。则为人臣者所当为底分内事也。然自古以来。公卿大夫之临乱效忠者常少。贪生忘义者常多。盖拘于气质。为物欲所蔽而然也。今李氏两世四公。以草莽疏贱之臣。能举义讨贼。尽心王事。尤岂不嘉尚哉。通政公兄弟。虽有当时酬劳之典。而判官公兄弟。至今数百年。泯泯没没。世不知为何状人。呜呼。国家何以劝人之忠义哉。且其子姓累世不振。天道之报施。不能无憾于人。重可叹也。景吾从余游有年。思有以显扬先烈。屡要余一言以识之。发潜阐幽。余固非其人。而窃有所感慨者。故略书卷末云。
书蔡仲温(尚直)所藏三先生笔帖后
吾先祖书一张及同春先生札二幅。所抵漱庵蔡公者也。寒水先生简九度。所抵漱庵之胤艮斋者也。盖二公出入三先生之门。俱有文行。今观此帖。不但寒暄之修。情谊之厚而已。辞旨之间。平日期许之意。略可想见。则蔡公父子之贤。亦足以徵于玆矣。噫。字字心画。行行手泽。宛然若复睹容仪。亲承警欬。此固为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9H 页
蔡氏之宝藏。而吾党之士。畴不爱玩而尊阁之哉。惟春翁所写碑额多缺。甚可惜也。然昔宋贤以柳公权书不完者为尤佳。凡物之为宝。愈少愈贵。而于柳书尚然。况于先生手迹。非独以笔为可贵者耶。朱夫子尝言笔札与德性相关。后之人。诚能玩其笔而原其德性。则其于高山之仰。条冰之清。水月心法。庶有以想得其一端也。蔡公后孙尚直。来示此帖而重讲先契。因请一言之题于下方。余嘉其意而谨识之。凡为公后承者。毋徒以葆守此帖为能事。而勉继先志。以求三先生之道焉。
守宗斋集卷之十
 婚书
  
季弟进洙婚书
同气相求。夙切附萝之愿。两美必合。爰及摽梅之期。玆因共牢之仪。恭修俪皮之礼。伏惟执事。海东名族。潘南故家。文献有徵。寔为冶川公之后裔。模范不替。又是月沙翁之弥甥。窃念先谊之隆深。每叹后承之疏远。新结姻好。不鄙鲍子之寒。先察妇贤。莫如温公所戒。伏承嘉命。许以长女。贶室仆之三从侄某之第四男进洙。惟令爱德容甚盛。令闻夙彰。而进洙素以愚鲁之资。又乏义方之教。幸虽切于配德。愧实多于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39L 页
量材。事或从权。盖取朱先生失时为重之训。礼宜效古。敢遵程夫子定亲启书之规。略玆敷宣。惟其鉴念。
第二女尹氏妇婚书回启
窃以声气相孚。自有讲世之好。事契深笃。爰结通家之亲。恭俟吉期。端拜嘉贶。伏惟尊再从叔雅侍。海左华阀。湖右英髦。徵文献于德门。大哉春秋经法。崇教术于讲塾。俛焉冬夏诗书。嫁女必取胜吾家。生子皆愿有其室。惟贤郎导率。应守鲍君之清寒。而弱息憃愚。敢望韩氏之楷范。猥荷谦光之卑牧。终膺坤道之顺承。素贫而行。虽惭牵犬之薄。馀庆所及。庸祈占凤之昌。承伊川聘书之规。遵晦翁回启之式。其为欣幸。曷可究宣。
长子秉琦婚书
窃以君子造端。讲大昏之重礼。庶士迨谓。卜旭朝之佳期。诚意是将。币仪庸纳。伏惟尊第三房从叔父。京华族望。儒素家声。诗礼足徵。仰宗师之一门垂裕。簪缨相继。懿铨衡之两世蜚英。割鸡鄙乡。先大夫之风采可想。委禽弊族。吾函丈之典型斯存。有女而贤。婉容自是中闺之范。择婿而嫁。庸姿实非东床之材。恭承嘉命。许以长女。贶室仆之从子达洙之长子秉琦。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0H 页
徒缘同气之求。猥蒙结亲之约。嗣为兄弟。旧契弥笃于今。乐宜室家。馀庆必昌于后。玆依聘启之式。爰告直信之辞。
守宗斋集卷之十
 祝文
  
鲁东祠移建后尤庵先生移安告文
维昔箕圣。设教海堧。后罔承迪。晦盲几年。地隔邹鲁。世远洛闽。粤自丽季。渐启人文。圃寒抽关。静退入门。栗老挺生。体用俱全。沙翁继作。有的其源。猗欤先生。实是嫡传。气钟刚大。学造明诚。质粹志豪。道大德宏。平生用工。一直是程。功承邹书。义著麟经。之言之行。动遵考亭。九衢长夜。昭揭日星。若论事业。莫之与京。为世师宗。集儒大成。早契鱼水。将大有为。中道泣弓。志与时睽。贝锦交煽。北荒南陲。滪舟涉危。道经是郡。有如东人。觏元圣衮。兄弟急难。月浦之北。记行有述。与云水白。遵彼大路。可爱非躅。草树含香。山川增辉。海隅苍苍。氓俗蚩蚩。好德良心。岂无秉彝。深宫高墙。纵未易窥。泰山乔岳。孰不仰之。吾生苦晚。恨未抠衣。爰思尸祝。以为依归。曾有士论。再被人沮。往在丙子。享礼云初。仪文多阙。安所考诸。所赖伊后。稍成条约。营邑致力。春曹提饬。今又谋度。移卜塽垲。有尹悉心。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0L 页
士罔或怠。变塾为庠。白鹿有制。庶不鄙夷。永垂嘉惠。如水精灵。无远不届。惟过有化。教思无穷。况复云绡。想像德容。一鲁之广。大东其明。斯文在玆。聩听昏醒。有屋渠渠。其庭殖殖。乃咨搢绅。乃询儒席。告功诹吉。移奉如式。敬以辞侑。愿赐歆格。
  
(附)春秋享祝文
 道存继开。义炳尊攘。功崇德隆。普切钻仰。
湖山影堂。文谷金文忠公追享时。告圃隐,尤庵二先生文。
天佑我东。运启文明。胚胎元气。圃老挺生。若宋濂翁。首倡绝学。烛照前路。抽关启钥。用夏变夷。教思罔极。寻源溯本。群贤继作。集厥大成。有卓文正。义著尊华。功存闲圣。一生准则。考亭是述。丁宁授受。直字真诀。前后一揆。百世景仰。惟玆湖山。同堂合享。猗欤文谷。学纯德隆。以贤祖孙。为士类宗。考其渊源。大老门墙。何幸吾邦。曾觏绣裳。久愈钦慕。尚挹遗芬。爰谋啜食。惟德有邻。蘋藻净嘉。笾豆莘莘。并垂顾歆。以牖斯文。
湖山影堂。奉安文谷文。
恭惟先生。麟凤之姿。金石其质。妙年发轫。令闻夙彰。馀事文章。专意学问。家庭继述。于祖有光。尚德尊贤。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1H 页
宗师大老。朱文有劄。补漏极精。乐和埙篪。联武鼎席。金兰托契。暨闵文忠。羽翼斯文。左右王室。一心殉国。与同屈伸。儗必其伦。有宋盛除。吕马作相。黄彭推贤。在古罔专。齐休并美。是以有誉。永世不谖。 圣朝褒崇。爰命存祀。多士诵慕。亦有揭虔。繄玆完山。杖屦曾贲。圃翁佳什。感和留题。湖山有祠。两贤先妥。始议合享。虚东一龛。终焉未谐。章甫赍恨。公议重发。幸无异辞。乃奉本家。所藏真像。玆涓吉日。载举缛仪。庶几格思。惠我无极。
  
(附)春秋享祝文
 
贤门肖孙。 圣朝名臣。德业纯茂。佑启来人。玆值(春秋)丁。式荐明禋。
新安祠。奉安梦窝金忠献公文。
恭惟先生。任重托孤。诚切尽瘁。见危授命。允矣荩臣。世笃贞忠。家学是述。义同休戚。王室乃心。奠我 宗祊。泰山磐石。 前王不忘。断断血忱。履霜坚冰。愠于群小。天不悔祸。爰暨三良。眷彼星山。山哀浦咽。尚何忍说。周二甲馀。白日丹衷。如赵文正。有来匍匐。寔出秉彝。惟士为能。吏尤可尚。彼凶肆悖。抑独何心。于时咸宁。五家同力。乃立书社。吾党依归。今焉揭处。以寓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1L 页
景慕。制遵白鹿。变塾为庠。先志粗伸。慨余增感。吉日斯卜。同好鼎来。洁牲羞觞。愿言顾享。
  
(附)春秋享祝文
 克家之贤。殉国之忠。永世钦诵。硕德伟功。玆值(春秋)丁。报祀是隆。
龙门影堂。奉安刚斋先生文。
先生之质。金玉精温。先生之学。芝醴根源。天资近道。不染科累。家庭袭训。早知为己。惟其有本。乃能深造。及从贤师。盖闻道要。刚字真诀。授受端的。探赜经旨。沉潜埋窟。最所尊信。朱宋二书。俯读仰思。不离斯须。进修有序。存养得正。反身守约。收效以敬。大耋匪懈。常见整肃。一副成规。动遵绳墨。士林依归。主盟斯文。朝廷礼遇。蔚为达尊。玉帛频繁。箪瓢自乐。终始难进。固守丘壑。学本诚正。政在孝友。纵不致泽。自有启佑。吾乡地近。最深观感。敢曰充量。于河群饮。梁摧渐久。羹慕深切。何以寓诚。崇报无缺。眷玆龙门。大老攸祀。潭翁跻享。世德趾美。杖屦时临。玆焉瞻依。山川呈采。草树含辉。衣履攸藏。亦又密迩。配侑发论。畴不耸喜。岂无他所。允宜斯堂。左右列侍。有赫其光。敬摹肖像。载举缛礼。永言嘉惠。歆此牲醴。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2H 页
(附)春秋享祝文
 禀质精粹。德学纯茂。永世钦诵。有光配侑。
清节祠。松塘俞公追享时。告先奉诸位文。
祠号清节。创设已久。杞溪故家。世德跻侑。最初虔奉。赠判书公。乡人慕义。祭社致隆。后祀景安。克尚其类。两代高标。百世仰止。振振昌大。世有闻孙。蹈海高风。凤洲之贤。逮至文忠。所立尤卓。并美齐休。次第配食。惟是忠穆。勋业光国。先立其本。孝友行笃。平生劬书。岂无得力。爰谋俎豆。于祖有光。猗欤五贤。合享一堂。最尊主北。第二位左。以下序齿。相向为座。松塘居尊。是西一位。忠简为次。东序之二。市翁对坐。如昭穆制。一体精禋。神其永依。多士坌集。恭伸告仪。
清节祠。奉安松塘文。
际 明 宣朝。最称才盛。谟猷光国。勋业照人。各效其能。奔奏疏附。于时协赞。曰若松塘。器宇宏深。又词赡敏。早年通籍。移孝为忠。历扬清要。翰苑玉署。其在柏府。秉直撄鳞。大贤汇征。一言喻众。上国聘使。泣陈血忱。竟蒙 恩颁。 帝曰嘉乃。所在尽职。夙夜贤劳。策勋启封。爰立作相。时值寇难。左右周旋。颠沛守经。随事匡救。功存社稷。受报宜丰。庙祀永存。国有常典。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2L 页
祭社之议。多士攸同。惟玆海堧。有祠清节。贤祖两世。居北序东。忠简文忠。后先跻享。今焉崇奉。年代居先。对景安公。在西序一。世德趾美。神道孔宁。载涓谷朝。载举缛礼。酒牲馨腯。愿垂顾歆。
  
(附)春秋享祝文
 在家笃孝。立朝尽忠。本之文学。施诸事功。配食先祠。永世钦崇。
光州乡祠。奉安雪㓅李公文。
恭惟先生。遭遇盛际。为国荩臣。早负才望。有行有文。莲榜桂籍。才踰弱冠。翰苑清选。有金文正。观其所与。公论斯定。昏朝蹭蹬。谢绝权倖。 圣主拨乱。群贤汇征。首荐掌诰。允协舆情。迨虏讲和。尺疏效诚。人间何世。朝天路阻。海道茫茫。涉险是惧。使乎使乎。 王曰咨汝。图报涓埃。夷险一致。岂敢言劳。所仗忠义。万里艰关。 天鉴昭临。 帝有恩言。实由至諴。滞留皇城。遽婴二竖。皋复旅馆。偏荷 异数。 帝命谕祭。金牌煌煌。哀荣备至。邦家之光。 赠以崇秩。爰酬死事。太史纪实。千古专美。大贤状行。百世以俟。士诵馀徽。久而不已。粤稽典礼。祀以死勤。载设祠院。载涓吉辰。精灵如水。致敬则存。我将我享。礼仪靡忒。神其顾歆。永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3H 页
言无斁。
  
(附)春秋享祝文
 学本劬经。忠著死事。多士歆诵。永世报祀。
朗山祠。奉安竹溪,脩竹二赵公文。
于惟竹溪。挺生故家。平步云衢。佩玉之华。进未半涂。遭时板荡。奔问 王所。忠义是仗。君父蒙尘。遑恤我躬。夙夜勤劳。忧心忡忡。昏朝政乱。斁厥伦纪。逢君之恶。盈庭唯唯。不涉狂澜。载洁其已。逢彼之怒。载削其仕。眷彼嘉林。爰得我归。有湖空明。有竹猗猗。其乐只且。白首徜徉。江湖虽远。魏阙难忘。迹困心亨。名岂不臧。君子攸芋。尚挹遗芳。有斋先茔。有肖厥像。贤孙有祠。沙朗之上。乃询公议。乃谋合享。亦有贤胤。脩竹其号。善继善述。其德克肖。早游贤门。又资丽泽。大阐家声。踵升文石。我生不辰。人间何世。侃侃休翁。独持风裁。公时儤直。拟将联启。谓亲在堂。人多尼之。休翁之窜。为叙别诗。许其忠直。恨不同谪。后议和虏。据义峻斥。丁丑之变。在乡召募。书抵慎翁。丹衷毕露。功虽未就。志则死义。慎翁题挽。百世可俟。是祖是父。乐叟乐有。早年求道。清操自守。不屑禄仕。在丙丁后。士慕高标。祭社已久。今所右享。竹溪脩竹。竹溪之真。移奉北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3L 页
壁。脩竹居东。乐叟在西。一堂三世。神道孔宜。并垂清名。瞻仰在玆。多士同声。载举缛仪。俎豆莘莘。庶几格思。
  
(附)春秋享祝文
 效诚危时。秉义昏朝。永世瞻仰。遗像清高。(竹溪位)
 早资师友。素著忠义。多士诵慕。世德之懿。(脩竹位)
 慥慥其行。矫矫其志。清芬未沫。以享以祀。(乐叟位)
龟岩书院。桐溪黄公追享时。告四佳黄公,畸翁郑公文。
碧堤故郡。壤接完山。完是雄州。山川萦郁。地灵钟美。盖多著称。惟四佳公。悬弧玆土。在胜国末。禅教乱真。本 朝膺休。奎运初启。公时攀附。爰记从勋。辞辟异端。奏刱乡学。流风所暨。地岂远而。亦有云仍。死徒无出。际中叶盛。有郑文贞。黼黻琼琚。饰采和声。以名父子。游贤师门。馀事文章。令闻令望。维此下邑。曾所分忧。薄试割鸡。岂云展骥。化兴蜀郡。爱遗桐乡。去思有铭。不磷惟石。士林诵慕。合享一堂。庶几顾歆。礼仪靡忒。四佳有后。是曰桐溪。早自得师。沙翁徒弟。寔与畸老。共其源流。于祖有光。隐居求志。诗感情性。风泉之思。尚挹清芬。允宜祭社。揆以神理。莫如是祠。乃举缛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4H 页
仪。乃循公议。即事之始。虔告厥由。
龟岩书院。奉安桐溪文。
维柳白石。暨金凤谷。同师沙翁。门路端的。公从二子。是效是则。圣人有言。君子取鲁。师道攸存。世教有补。穷不失义。达则尊主。公生叔季。运值极否。人间何世。颠倒冠履。洁身自靖。硕人永矢。桐溪之上。处士之庐。爰得我所。其乐只且。 皇明日月。独照穷居。正朔已绝。异历肯披。木落花开。只占天时。独向亭葵。慷慨题诗。志既高孤。名可堙没。多士兴慕。公议齐发。曷不报祀。矜式馀烈。猗欤四佳。世德光前。允矣畸翁。渊源共传。宜于是祠。一体揭虔。玆因春丁。并陈牲币。神道孔宁。仪文咸备。尚冀降格。永垂佑启。
  
(附)春秋享祝文
 渊原之学。幽贞之操。咏下泉思。志东海蹈。士慕馀徽。配侑先祠。玆值(春秋)丁。祗奉享仪。
笔岩书院。鼓岩梁公春秋享祝文。
生质之美。立志之坚。行绍家庭。学承渊源。贤门高弟。圣代遗逸。永世诵慕。合享芬苾。
金山景濂书院移安告文
位分左右。板以中隔。毕翁主西。梅岚配食。文惠平靖。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4L 页
序齿于东。式礼莫愆。精义在中。他院已例。先贤定论。据而行之。各专其尊。不意横议。在平靖孙。彼昏不知。奚暇周爰。突入毁板。大致惊动。是岂可忍。士林咸悚。可哀忝先。诸贤何损。乃加考质。将仍旧贯。须先移奉。载施匠斤。虔告厥由。并伸慰安。
蔚山兰谷祠掇享时告文
维 崇祯后四丁巳五月辛亥朔十三日癸亥。八代孙达洙行到东京。谨遣子秉瓒。敢昭告于先祖考文正公九庵先生神位。伏以海隅苍苍。俗陋氓蚩。秉彝虽同。奈其昏迷。冒禁设祠。事岂得宜。享犹不享。煞欠审慎。始不虑终。贻羞后进。况又影帧。失旧改新。昔程夫子。遗诫谆谆。一发有违。谓是别人。爰思措处。亦加广询。佥曰善后。莫如埋安。事到至变。礼从达权。洁地妥神。净水洗真。行过邻境。敬以辞陈。
告皇考墓文
维 崇祯后四丁未九月丁丑朔二十八日甲辰。孝子通训大夫前行庆尚道都事达洙率诸弟。略设酒馔。敬荐于考学生府君之墓。文以告之曰。呜呼。府君之弃世。七年于玆。而今日即府君降生之周甲也。窃伏念府君禀质敦厚。心性仁善而固穷陋巷。才过中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5H 页
身而止。所谓神理之不可推者。乃如是耶。呜呼。府君临终。一疾沉绵旬望。而精力不甚销铄。饮食不至全却。意谓偶然所祟。久自复常。及其属纩。浑体大汗。奄忽气绝。不肖与勉弟左右扶将。号呼莫及。呜呼痛哉。是岂府君之所自料。而不肖之所仰期者耶。日月愈久。哀慕深切。不肖性气偏急。诚孝浅薄。平日教令。未克承顺。至于口体之养。又缘贫窭。未得尽职。而遽至于斯。悠悠痛恨。终天罔极。昨年慈闱回甲。设酌献寿。而自不禁拊旧之感。今当此日。瞻扫封茔。仪容永閟。声音莫闻。但见宿草离离。霜露凄凄。周回哀省。尤不胜摧咽矣。府君弃世后。慈闱宿患。不至添发。而气力渐衰。居养失适。恒切闷迫也。癸卯夏。金姊丧逝。前冬。仲弟妇遽亡。不啻悼死之怀。生者情地。有不忍堪见也。其间生育。不肖产一女。仲弟生二子。叔弟则二女也。季弟则再见夭戚。而今有一子也。甲也范也翼也洪也福也郁也。俱为入学。或读少微书。或读十九史。而才艺卤莽。未知何以教训。得免马牛之裾也。其中翼与福稍优。而毕竟成就。亦何可预料也。不肖虚名。竟叨误 恩。癸卯冬。蒙除教官。厥后再被甄复。而不但冒荐出膺。揆分不称。始值慈闱愆节。再值身有疾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5L 页
病。终值长官嫌碍。不得供职。今夏。道伯以德望经术矜式儒林。别荐升闻。自 上特教曰。以先正之孙。屡除不就。今又登剡。饬躬笃行之实。宜有优奖之举。仍命升六。即除监察。旋换主簿。大政。又升外台。惶蹙陨越。不知措躬之所。而徒增不洎之悲也。今此 圣眷迥出寻常。宁或不肖自己致之者。罔非先荫攸覆馀庆所及。而顾以无状。上无以答 圣朝之殊恩。下无以副士林之厚望。夙夜循省。懔然若临渊而陨谷。伏惟明灵永垂默佑。俾免荒坠。不任祈祝之至。呜呼。神道冥冥。异于人世。必当有告而后知之。故玆具虔告。抑明灵陟降。不待告而冥会。而人自不知耶。自有感应之理。则庶可以鉴此衷情而谅此悲辞也。呜呼哀哉。尚飨。
告家庙文
维 崇祯四乙卯二月甲午朔日。孝子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达洙。敢昭告于考学生府君,妣孺人郑氏。不肖于府君弃世之三年冬。得拜一命。厥后再被甄复。时则偏侍慈颜。非无禄仕之愿。而诚以冒据浮实之荐。大有所惶愧。性且寡谐。自分迂疏。故不敢出膺。逮至丁未。又入道剡。过蒙 先朝优奖。超授六
守宗斋集卷之十 第 146H 页
品。寻升外台。今 上壬子。滥叨选籍。 筵御台职。荐加叠授。而再遣史官。恩礼隆重。夙夜兢惕。若陨渊谷。去臈。又以 特旨。躐阶升资。蒙 除银台。今玆新 命。又是 圣朝因事旷感于文正府君。庸表眷向之意。而施及于不肖者也。虽切陨蹙。亦极荣感。窃伏念府君与先妣。若享高年。则庶可以侍侧供欢。以效古人奉檄之喜。少赎平日不孝之罪。而缘不肖之险衅。抱无涯之感慕。为谁而悦。为谁而荣。悠悠此痛。永无逮及。一气流通。无间幽明。伏愿明灵尚鉴哀衷。厚赐冥祐。俾免大过焉。谨因朔参。用伸告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