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023-02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程朱傅义折衷卷十九
             元 赵采 撰
下经
(坤下/离上)
 程子曰序卦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物无壮而终止之理既盛壮则必进晋所以继大壮
 也为卦离在坤上明出地上也日出于地升而益明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023-0244b.png
 故为晋晋进而光明盛大之意凡物渐盛为进故彖
 曰晋进也卦有有德者有无德者随其宜也乾坤之
 外云元亨者固有也云利贞者所不足而可以有功
 也有不同者革渐是也随卦可见晋之盛而无德者
 无用有也晋之明盛故更不言亨顺乎大明无用戒
 正也
  愚按朱氏门人问文公曰物进而后至于壮盛既
  壮盛则衰退继之矣今程傅谓壮盛则必进此义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023-0245a.png
  未详先生曰物固有壮而后进者亦有进而后壮
  者且以十二月卦论之大壮之为夬夬之为乾岂
  非壮而后进乎至乾乃极而衰也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程子曰晋为进盛之时大明在上而下体顺附诸侯
 承王之象也故为康侯康侯者治安之侯也上之大
 明而能同德以顺附治安之侯也故受其宠数锡之
 马众多也车马重赐也蕃庶众多也不唯锡予之厚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023-0245b.png
 又见亲礼昼日之中至于三接言宠遇之至也晋进
 盛之时上明下顺君臣相得在上而言则进于明在
 臣而言则进升高显受其光宠也
 朱子曰晋进也康侯安国之侯也锡马蕃庶昼日三
 接言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盖其为卦上离下坤
 有日出地上之象顺而丽乎大明之德又其变自观
 而来为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五占者有是三
 者则亦当有是宠也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023-0245c.png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程子曰晋进也明进而盛也明出于地益进而盛故
 为晋所以不谓之进者进谓前进不能包明盛之义
 明出地上离在坤上也坤丽于离以顺丽于大明顺
 德之臣上附于大明之君也柔进而上行凡卦离在
 上者柔居君位多云柔进而上行噬嗑睽鼎是也六
 五以柔居君位明而顺丽为能待下宠遇亲密之义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023-0245d.png
 是以为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大明之君安
 天下者也诸侯能顺附天子之明德是康民安国之
 侯也故谓之康侯是以享宠锡而见亲礼昼日之间
 三接见于天子也不曰公卿而曰侯天子治于上者
 也诸侯治于下者也在下而顺附于大明之君诸侯
 之象也
  愚曰晋自离来观之变也离为明自六五言之为
  大明明出地上以离言晋之君也顺而丽乎大明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023-0246a.png
  以坤言晋之臣也柔进而上行谓观六四之柔进
  而上行为六五此又言晋之君非止明照四海又
  以柔道理天下也以此之故所以康侯用锡马蕃
  庶昼日三接大行人职曰诸公三飨三问三劳诸
  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即天子三
  接诸侯之礼也或曰午为马火畜也故古者差马
  以午而说卦以乾坎震为马何也盖乾离同位以
  五行言之火为马以八卦言之乾为马观诸天文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023-0246b.png
  汉中之四星曰天驷东壁之北四星曰天厩建星
  六星四天马乾坎也房为天驷东一星为天马震
  也故马以三卦言之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程子曰昭明之也傅曰昭德塞违昭其度也君子观
 明出地上而益明盛之象而以自昭其明德去蔽致
 知昭明德于已也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外也明
 明德在已故云自昭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023-0246c.png
  愚曰大象六十四独于乾言自强于晋言自昭何
  也天左旋日右转其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穷昼夜而一周未始相远也然日之进也才足
  以当昼夜之运而天之行常超一度则所谓强者
  非天不足以当之故于乾曰自强当其日之出辰
  入申也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出寅入戌也昼
  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弱此明出地上也其光明
  烜赫容光必照万物皆被其光辉天下更有恁至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023-0246d.png
  明者过于日则所谓昭者非日不足以当之故于
  晋言自昭强曰自强昭曰自昭亦以天行日进谁
  实使之凡皆自不能已焉耳人之一心其光明亦
  若是此君子所以体之而求之自己也大学之傅
  引帝典曰克明峻德康诰曰克明德而订之曰皆
  自明也正此象之义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
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023-0247a.png
 程子曰初居晋之下进之始也晋如升进也摧如抑
 退也于始进而言遂其进不遂其进唯得正则吉也
 罔孚者在下而始进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
 信则当安中自守雍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
 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
 皆有咎也故裕则无咎君子处进退之道也无进无
 抑惟独行正道也宽裕则无咎者始欲进而未当位
 故也君子之于进退或迟或速唯义所当未尝不裕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023-0247b.png
 也圣人恐后之人不达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
 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
 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
 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时亦容有为之兆者
 朱子曰以阴居下应不中正欲进见摧之象占者如
 是而能守正则吉设不为人所信亦当处以宽裕则
 无咎也
  愚曰初居晋之始与四有应四援于上故晋如然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023-0247c.png
  四为鼫鼠不足恃故又摧如也然君子唯一正以
  待之正故吉也方晋如摧如之时未有孚于我者
  而君子泰然常裕何也事君难进而易退君子之
  常惟一正以尽进退之义而已是以裕而无咎也
  未受命者未受官守言责之命孟子曰我无官守
  我无言责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其是
  之谓夫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023-0247d.png
福以中正也
 程子曰六二在下上无应援以中正和柔之德非强
 于进者也故于进为可忧愁谓其进之难也然守其
 贞正则当得吉故云晋如愁如贞吉王母祖母也谓
 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二以中正之道自守虽上无
 应援不能自进然其中正之德久而必彰上之人自
 当求之盖六五大明之君与之同德必当求之加之
 宠禄受介福于王母也介大也受兹介福以中正之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023-0248a.png
 道也人能守中正之道久而必亨况大明在上而同
 德必受大福也
 朱子曰六二中正上无应援故欲进而愁占者如是
 而能守正则吉而受福于王母也王母指六五盖享
 先妣之吉占而凡以阴居尊者皆其类也
  愚曰六二以中正得位而犹不免于愁如以五不
  应无大君以受之也当此之时小人以进为喜君
  子以进为忧惟其持之以正是以获吉吉者受福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023-0248b.png
  于六五也六五以阴居阳而处尊位坤为母故曰
  王母王母祖母也其宋之高太皇后乎六二受其
  福可谓正吉而无愧矣虽然易以此尽变非以体
  常也人臣受介福于王母岂事之常也哉宋司马
  文正之心其六二之愁如者乎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程子曰以六居三不得中正宜有悔吝而三在顺体
 之上顺之极者也三阴皆顺上者也是三之顺上与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023-0248c.png
 众同志众所允从其悔所以亡也有顺上向明之志
 而众允从之何所不利或曰不由中正而与众同得
 为善乎曰众所允者必至当也况顺上之大明岂有
 不善也是以悔亡盖亡其不中正之失矣古人曰谋
 从众则合天心上行上顺丽于大明也上从大明之
 君众志之所同也
 朱子曰三不中正宜有悔者以其与下二阴皆欲上
 进是以为众所信而悔亡也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023-0248d.png
  愚曰坤为众三阴众也三不当位众所未允宜有
  悔然晋之世三阴同顺乎上三顺之极而有应三
  志上行二阴因之进乎大明之世是众允也众允
  则悔斯亡矣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程子曰以九居四非其位也非其居而居之贪据其
 位者也贪处高位既非所安而又与上同德顺丽于
 上三阴皆在已下势必上进故其心畏忌之贪而畏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023-0249a.png
 人者鼫鼠也故云晋如鼫鼠贪于非据而存畏忌之心
 贞固守此其危可知言贞厉者开有改之道也贤者
 以正德宜在高位不正而处高位则为非据贪而惧
 失则畏人固处其地危可知也
  愚按子夏傅作硕鼠硕大也艮坎为鼠阳为大坎
  为加忧九四处晋之时刚而不正窃据高位刚则
  贪不正则畏人若大鼠然不当其位者也大明之
  世三阴进而丽乎明处位不当而扼其路易曰使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023-0249b.png
  四居之而正犹为危厉况不正乎为厉必矣虽然
  鼠昼伏夜动今晋昼也鼠何能为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
庆也
 程子曰六以柔居尊位本当有悔以大明而下皆顺
 附故其悔得亡也下既同德顺附当推诚委任尽众
 人之才通天下之志勿复自任其明恤其失得如此
 而往则吉而无不利也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023-0249c.png
 明照患其用明之过至于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
 失得勿恤也夫私意偏任不察则有蔽尽天下之公
 岂得复用其私察也以大明之德得下之附推诚委
 任则可以成天下之大功是往而有福庆也
 朱子曰以阴居阳宜有悔矣以大明在上而下皆顺
 从故占者得之则其悔亡又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
 心则往吉而无不利也然亦必有其德乃应其占耳
  愚曰晋之六五君位也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023-0249d.png
  接者也君臣相得而不疑悔既亡矣然刚明能断
  柔明多疑若能总其大纲委任大臣而失得勿问
  使在下者得尽心力为之则无往而不利不然屑
  屑然亲细务而忧其失得何以为大明之世哉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
道未光也
 程子曰角刚而居上之物上九以刚居卦之极故取
 角为象以阳居上刚之极也在晋之上进之极也刚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023-0250a.png
 极则有强猛之过进极则有躁急之失以刚而极于
 进失中之甚也无所用而可维独用于伐邑则虽厉
 而吉且无咎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者治内
 也言伐邑谓内自治也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
 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伤于厉
 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则有功
 也复云贞吝以尽其义极于刚进虽自治有功然非
 中和之德故于贞正之道为可吝也不失中正为贞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023-0250b.png
 维用伐邑既得吉而无咎复云贞吝者其道未光大
 也以正理言之犹可吝也夫道既光大则无不中正
 安有过也今以过刚自治虽有功矣然其道未光大
 故亦可吝圣人言尽善之道
 朱子曰角刚而居上上九刚进之极有其象矣占者
 得之而以伐其私邑则虽危而吉且无咎然以极刚
 治小邑虽得其正亦可吝矣
  愚曰九居上前刚也有角之象上进而至于角晋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023-0250c.png
  之穷也故不可用以伐天下维可用以伐私邑盖
  上穷则反三入于坎下内卦坤为私邑故曰维用
  伐邑厉吉无咎贞吝夫上反则非进晋道不光矣
  故用以自治虽厉犹吉用以伐天下虽贞亦吝上
  反三坎毁离未光之象也
(离下/坤上)
 程子序卦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
 者伤也夫进之而不已必有所伤理自然也明夷所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023-0250d.png
 以次晋也为卦坤上离下明入地中也反晋成明夷
 故义与晋正相反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
 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
 也日入于地中明伤而昏暗也故为明夷
  愚按程傅云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
  朱文公以为明夷未是说暗主只是说君子明而
  见伤到上六方是说暗主以愚观之坤体在上为
  地为晦离为日为明明入地中非暗君在上明者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023-0251a.png
  见伤而何
明夷利艰贞
 程子曰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
 正也在昏暗艰难之时而能不失其正所以为明君
 子也
 朱子曰夷伤也为卦下离上坤日入地中明而见伤
 之象故为明夷又其上六为暗之主六五近之故占
 者利于艰难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023-0251b.png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以之
 程子曰明入地中其明灭也故为明夷内卦离离者
 文明之象外卦坤坤者柔顺之象为人内有文明之
 德而外能柔顺也昔者文王如是故曰文王以之当
 纣之昏暗乃明夷之时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德外柔
 顺以事纣蒙犯大难而内不失其明圣而外足以远
 祸患此文王所用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023-0251c.png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程子曰明夷之时利于处艰厄而不失其贞正谓能
 晦藏其明也不晦其明则被祸患不守其正则非贤
 明箕子当纣之时身处其国内切近其难故云内难
 然箕子能晦藏其明而自守其正志箕子所用之道也
 故曰箕子以之
  愚曰彖举文王箕子事者盖圣人翼易至此思商
  辛之暴有合乎明夷之世缅怀文王箕子实得夫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023-0251d.png
  用明夷之道何者文王之所以用明夷者用一卦
  之全体也箕子之所以用明夷者应六五一爻之义
  也文王处君臣之间故曰大难箕子处亲亲之间
  故曰内难内文明如诗歌大明书述聪明之类外
  柔顺如夫子所谓服事殷韩子所谓臣罪当诛兮
  天王圣明之类利艰贞晦其明如中有九畴大法
  外乃佯狂为奴之类能正其志如卒为武王陈洪
  范以诒万世是其志之所以正也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023-0252a.png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程子曰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过则伤
 于察太察则尽事而无含弘之度故君子观明入地
 中之象于莅众也不极其明察而用晦然后能容物
 和众众亲而安是用晦乃所以为明也若自任其明
 无所不察则已不胜其忿疾而无宽厚含容之德人
 情睽疑而不安失莅众之道适所以为不明也古之
 圣人设前旒屏树者不欲明之尽乎隐也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023-0252b.png
  愚按程傅谓用明之过则伤于察不极其明察而
  用晦然后能容物和众但用晦而明圣人于明夷
  卦言之恐非不伤察之意盖明夷之用晦只与邦
  无道危行言逊相似亦不是和世同尘所以彖以
  艰贞为晦其明即中庸素患难行乎患难使之昭
  昭若揭日月而行亦岂明夷之世处众之道哉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023-0252c.png
 程子曰初九明体而居明夷之初见伤之始也九阳
 明上升者也故取飞象昏暗在上伤阳之明使不得
 上进是于飞而伤其翼也翼见伤故垂朵凡小人之
 害君子害其所以行者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君子明
 照见事之微虽始有见伤之端未显也君子则能见
 之矣故行去避之君子于行谓去其禄位而退藏也
 三日不食言困穷之极也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
 之明不能也夫知几者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能识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023-0252d.png
 也故明夷之始其见伤未显而去之则世俗孰不疑
 怪故有所往适则主人有言也然君子不以世俗之
 见怪而迟疑其行也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
 能去矣此薛方所以为明而扬雄所以不获其去也
  愚曰明夷晋之反晋离在上离为鸟下而为明夷
  于飞也夫飞者必扬其翼今朵而垂之则翼无乃
  伤乎伤翼而不疾去则伤身必矣故君子于行三
  日不暇食也行者客也住者主人也主人必与初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023-0253a.png
  去留异趣者故初有所往则主人见讥而有言也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言君子不食而去亦义
  当然此孔子接淅而去齐者也程傅既言翼见伤
  故垂朵又云伤未显而去之引魏生申公白公不
  待见伤而去者以明爻义不思其已见伤何得以
  为事未显恐不若本义直以垂朵为见伤之象为
  简易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023-0253b.png
则也
 程子曰六二以至明之才得中正而体顺顺时自处
 处之至善也虽君子自处之善然当阴闇小人伤明
 之时亦不免为其所伤但君子自处有道故不能深
 相伤害终能违避之尔足者所以行也股在胫足之
 上于行之用为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用以
 右为便唯蹶张用左盖右立为本也夷于左股谓伤
 害其行而不甚切也虽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其壮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023-0253c.png
 健之马则获免之速而吉也君子为阴闇所伤其自
 处有道故其伤不甚自拯有道故获免之疾用拯之
 道不壮则被伤深矣故云马壮则吉也二以明居阴
 闇之下所谓吉者得免伤害而已非谓可以有为于
 斯时也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顺处而有法则也则谓
 中正之道能顺而得中正所以处明伤之时而能保
 其吉也
 朱子曰伤而未切救之速则免矣故其象占如此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023-0253d.png
  愚曰初往四二成巽巽为股震为左左股也坎为
  美脊之马震为作足坎震得位马之壮健者也初
  云垂翼二云夷股伤翼则害其飞伤股则害其行
  夷于左股将并其右而及之伤之渐深也二何以
  受伤之深二在明体之中大臣之位明盛者招殃
  之道位隆者贾祸之基矧当暗君在上之时乎此
  所以伤于左股也伤股有救乎曰有马壮则吉马
  所以载伤也象又以二之吉为顺以则何也盖伤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023-0254a.png
  股以马救伤明以顺救顺以则言岂非顺帝之则
  之谓乎先儒以此为文王之事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程子曰九三离之上明之极也又处刚而进上六坤
 之上暗之极也至明居下而为下之上至暗在上而
 处穷极之地正相敌应将以明去暗者也斯义也其
 汤武之事乎南在前而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之事也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023-0254b.png
 南狩谓前进而除害也当克获其大首大首谓暗之
 魁首上六也三与上正相应为至明克至暗之象不
 可疾贞谓诛其元恶旧染污俗未能遽革必有其渐
 革之遽则骇惧而不安故酒诰云惟殷之迪诸臣惟
 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至于既久尚曰馀
 风未殄是渐渍之俗不可以遽革也故曰不可疾贞
 正之不可急也上六虽非君位以其居上而暗之极
 故为暗之主谓之大首夫以下之明除上之暗其志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023-0254c.png
 在去害而已如商周之汤武岂有意于利天下乎得
 其大首是能去害而大得其志矣志苟不然乃悖乱
 之事也
 朱子曰以刚居刚又在明体之上而屈于至暗之下
 正谓上六闇主为应故有向明除害得其首恶之象
 然不可以亟也故有不可疾贞之戒成汤起于夏台
 文王兴于羑里正合此爻之义而小事亦有然者
  愚曰此爻程子以为汤武之事朱子以为夏台羑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023-0254d.png
  里事杨诚斋以为武王事愚敢从诚斋说而于不
  可疾贞见作易者之有忧患也大抵此时此事只
  当徐救而缓图之若疾于求其正则于仁义终有
  未尽善处或曰武王五年观政于商然后有牧野
  之举则亦不可谓疾贞矣愚以为使武王听伯夷
  之谏少缓孟津之渡以俟商纣之自亡则周之靖
  安当无穷期惟伯夷之谏不行故后来周公之忧
  益大则一戎之定三监之阶也作易者谓不可疾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023-0255a.png
  贞讵不信夫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
获心意也
 朱子曰窃疑左腹者幽隐之处获明夷之心于出门
 庭者得意于远去之义言筮而得此者其自处当如
 是也盖离体为至明之德坤体为至闇之地下三爻
 明在闇外故随其远近高下而处之不同六四以柔
 正居闇地而尚浅故犹可以得意于远去五以柔中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023-0255b.png
 居闇地而已迫为内难正志以晦其明之象上则极
 乎闇矣故为自伤其明以至于闇而又足以伤人之
 明盖下五爻皆为君子独上一爻为暗君也
  愚曰上六暗君也九三居明极上之敌也六四远
  上而近三三为离之极离为大腹初有震象震左
  也四与初应故由外入内是入于左腹也互坎坎
  为心初九往四离变艮艮为门此言六四以柔正
  居闇地入于左腹去闇就明也盖四处闇尚浅乃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023-0255c.png
  今得遂其远去之心以就九三之明况四与三仅
  门庭之隔耳出其门庭即就三矣象曰入于左腹
  获心意也言四之心意在于去闇君就明主今既
  入于左腹是获心意也此与微子事相类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程子曰五为君位乃常也然易之取义变动随时上
 六处坤之上而明夷之极阴闇伤明之极者也五切
 近之圣人因以五为切近至暗之人以见处之之义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023-0255d.png
 故不专以君位言上六阴暗伤明之极故以为明夷
 之主五切近伤明之主若显其明则见伤害必矣故
 当如箕子之自晦藏则可以免于难箕子商之旧臣
 同姓之亲可谓切近于纣矣若不自晦其明被祸可
 必也故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虽晦藏其明而内守其
 正所谓内难而能正其志所以谓之仁与明也若箕
 子可谓贞矣以五阴柔故为之戒云利贞谓宜如箕
 子之贞固也箕子晦藏不失其贞固虽遭内难其明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023-0256a.png
 自存不可灭息也
 朱子曰居至闇之地近至闇之君而能正其志箕子
 之象也贞之至也利贞以戒占者
  愚曰六五之为君夷于明者也明伤而不已任道
  之君子欲正之则势不顺救之则力不能去之则
  义不可此最难处者也必如箕子之所为而后可
  故曰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之处此何以为贞也
  甘心为奴身可辱也而自靖自献一念之正初未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023-0256b.png
  尝息终成异日法受圣化及民之事故曰明不可
  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程子曰上居卦之终为明夷之主又为明夷之极上
 至高之地明在至高本当远照明既夷伤故不明而
 反昏晦也本居于高明当及远初登于天也乃夷伤
 其明而昏暗后入于地也上明夷之终又坤阴之终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023-0256c.png
 明伤之极者也初登于天居高而明则当照及四方
 也乃被伤而昏暗是后入于地失明之道也失则失
 其道也
 朱子曰以阴居坤之极不明其德以至于晦始则处
 高位而伤人之明终必至于自伤而坠厥命故其象
 如此而占亦在其中矣
  愚曰此爻按程傅云居高而明常照四方乃被伤
  而昏晦是后入于地但上六乃坤之极阴闇之甚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023-0256d.png
  安得有明故曰不明晦又是闇主安得被伤而昏
  闇不如本义之说明白初登于天愚谓明夷之初
  离也离本乾体故曰登天明夷之后坤也坤为地
  故曰后入于地此爻言明夷之主当其初也本具
  离明可以照四方乃但据高位以伤人之明至其
  后也昏暗之极失其为君之则遂坠厥命而竟入
  于地矣故杂卦曰明夷诛也为明夷之主而不诛
  者鲜矣明夷六爻当圣人作易时上似为纣三为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023-0257a.png
  武王四为微子五为箕子二为文王初其避纣之
  伯夷太公乎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023-0257b.png
 
 
 
 
 
 
 
 周易程朱傅义折衷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