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23-00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程朱傅义折衷卷一
             元 赵采 撰
周易
 朱氏曰周代名易书名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
 易之义故谓之易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
  愚曰易卦皆本伏羲所画按大傅以为包牺氏之
  王天下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包牺氏没神农
卷一 第 1b 页 WYG0023-0004b.png
  黄帝尧舜氏作皆取所重十三卦以制器又按周
  礼太卜掌三易曰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
  别六十四是三易之卦皆本伏羲所画世代日远
  二易不傅今傅者羲图周易耳羲图有卦画无文
  字后世谓之先天易周易则彖辞文王所作爻辞
  周公所作子孙世守之著其代曰周后世谓之后
  天之易吾夫子晚年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
  傅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杂序卦
卷一 第 2a 页 WYG0023-0004c.png
  是为十翼虽专赞羲图周易而未尝无连山归藏
  之义其曰始万物终万物者莫盛乎艮虽就后天
  八卦论艮而终始之说实论连山首艮微旨何者
  冬虽主藏一岁𤼵育之功却已胚胎于是故后天
  乾居艮位圣人曰乾知太始颛顼历以十月为首
  者为此也杨子云作太玄与太初历相应亦兼该
  乎颛顼之历所以𤼵明连山之义其曰阖户谓之
  坤辟户谓之乾坤之阖户乃居辟户之前此论归
卷一 第 2b 页 WYG0023-0004d.png
  藏首坤之旨司马君实作潜虚言万物祖于虚所
  以𤼵明归藏之义二书于易非赘疣也若乃大傅
  论羲文二易象数则惟康节邵子得其说故朱文
  公曰某看了尧夫易看他人易不得此本义外所
  以又作启蒙也
上经
 朱子曰以其简帙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
  愚按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其卦数本不等
卷一 第 3a 页 WYG0023-0005a.png
  然以反与对者合而观之则上经得十八卦下经
  亦得十八卦未尝不均也反体在上经者十二在
  下经者十六对体在上经者乾坤坎离颐大过也
  在下经者中孚小过也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
  过有对无反馀五十六卦成反体者二十八总之
  为三十六此邵子所谓三十六宫都是春者也
(乾下/乾上)
 程子曰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
卷一 第 3b 页 WYG0023-0005b.png
 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
 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
 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
 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
 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
 天为阳为父为君
 朱子曰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一者奇也阳之数
 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
卷一 第 4a 页 WYG0023-0005c.png
 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
 问程易言天专言之则道也又曰天地者道也不知
 天地即道耶抑天地是形所以为天地乃道耶先生
 曰伊川此句某未敢道是天地只以形言先天而天
 弗违者如礼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之𩔖盖虽
 天之所未为而吾意之所为自与道契天亦不能违
 也
  愚曰易有太极乾坤者太极之分也天地形也乾
卷一 第 4b 页 WYG0023-0005d.png
  坤者使形者也天地可见而所以使形者不可见
  圣人画卦以乾坤名之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
  即是乾坤破体何以言之乾三画奇纯阳也一阴
  杂于下是为巽杂于中是为离杂于上是为兑巽
  离兑皆破乾之纯体也坤三画耦纯阴也一阳杂
  于下是为震杂于中是为坎杂于上是为艮震坎
  艮皆破坤之纯体也乾谓三画纯阳夫子曰乾健
  也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三画纯阳亦可谓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0023-0006a.png
  乾谓之健如需言刚健不陷讼言险而健小畜健
  而巽泰内健外顺同人文明以健大有刚健文明
  无妄动而健大畜刚健笃实夬健而说皆是有三
  画纯阳所以方有健字他卦虽有阳画只说得刚
  盖刚与健不同健是全体纯阳
乾元亨利贞
 程子曰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
 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唯乾坤有此
卷一 第 5b 页 WYG0023-0006b.png
 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
 朱子曰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
 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
 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
 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
 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
 物成务之精意馀卦仿此 元亨利贞只就物上看
 亦分明所以有此物便有此气所以有此气便有此
卷一 第 6a 页 WYG0023-0006c.png
 理故易傅只说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
 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不说气只说物者言物则
 气与理皆在其中伊川所说四句自动不得只为遂
 字成字说不尽故某略添字说尽 元亨利贞理也
 有这四段气也有这四段理便在气中两个不曾相
 离
  愚曰卦辞言元亨利贞者六卦此卦及屯随临无
  妄革也然屯随二卦但说大亨贞临无妄革三卦
卷一 第 6b 页 WYG0023-0006d.png
  亦大亨以正而已唯乾四德不言所利不拘一事
  盖乾德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他卦则刚柔杂居而
  吉凶有偏其所以元亨利贞止乎一事尔
初九
 朱子曰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凡画卦者自下而上
 故以下爻为初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
 故谓阳爻为九
  愚曰下爻称初不称下上爻称上不称终互见终
卷一 第 7a 页 WYG0023-0007a.png
  下也爻以九命阳以六命阴取天地生数而言也
  系辞曰参天两地而倚数以天一天三天五积而
  成九故阳爻用九以地二地四积而成六故阴爻
  用六阴阳之老少取天地成数六七八九除十而
  言也数至十穷矣故阳爻称九不称七阴爻称六
  不称八取老而变也阳老于九阴何以不老于十
  曰阳主进阴主退七为少阳自七而进于九则九
  为老阳是以进为老也八为少阴自八而退于六
卷一 第 7b 页 WYG0023-0007b.png
  则六为老阴是以退为老也阳取其进阴取其退
  圣人扶阳抑阴之旨可见矣
潜龙勿用
 程子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
 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
 退初九在一卦之下为始物之端阳气方萌圣人侧
 微若龙之潜𨼆未可自用当晦养以俟时
 朱子曰潜龙勿用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
卷一 第 8a 页 WYG0023-0007c.png
 所谓爻辞者也潜藏也龙阳物也初阳在下未可施
 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此爻变者
 当观此象而玩其占也馀爻仿此
  愚曰震为龙今乾六爻皆以龙言何也乾体本坤
  阳以阴为基以三画卦言初九坤一变而为震是
  乾者自震而变自震而成也故乾为龙潜龙不是
  未变化底龙元是能飞跃底龙只初当潜而潜盖
  初九变坤下有伏震故曰潜龙或曰见跃飞皆著
卷一 第 8b 页 WYG0023-0007d.png
  其地潜与亢不言其所何也曰初不及上已过过
  犹不及皆无位何所之可云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程子曰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人言
 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
 见大德之人以其成其功天下利见大德之人以被
 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以同
 德相应
卷一 第 9a 页 WYG0023-0008a.png
 朱子曰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𨼆泽及于物物所利
 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二虽未
 得位而大人之德巳著常人不足以当之故值此爻
 之变者但为利见此人而已盖亦为在下之大人也
 此以爻与占者相为主宾自为一例若有见龙之德
 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其他爻象便是占
 者惟见龙人当不得所以只当把爻做主占者做客
 大人即是见龙 占者当不得见龙飞龙则占者为
卷一 第 9b 页 WYG0023-0008b.png
 客利去见那大人即九二九五之德见龙飞龙是也
 若潜龙君子则占者自当之矣 又曰伊川之病在
 那二五相见处卦画如何会有相见之理只是说人
 占得这卦利于见大人万物睹之睹便是见字 六
 爻不必限定说人君且如潜龙勿用若是庶人得之
 自当不用人君得之也当退避见龙在田若是众人
 得之亦可用事利见大人如今所谓宜见贵人之𩔖
 易不是限定底物事伊川自说一爻当一事则三百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23-0008c.png
 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自说得好不知如
 何到他解却恁地说
  愚曰初九九二地道二居地表故曰田田是九榖
  所生如大田新田之𩔖二变坤为离离为文明故
  曰见龙见龙在田便有养育天下底作用所以夫
  子言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利见大人恐只是天
  下皆利见此大人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23-0008d.png
 程子曰三虽人位已在下体之上未离于下而尊显
 者也舜之玄德升闻时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则虽处
 危地而无咎在下之人而君德已著天下将归之其
 危惧可知虽言圣人之事苟不设戒则何以为教作易
 之义也
 朱子曰九阳爻三阳位重刚而不中居下之上乃
 危地也然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故其占如
 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23-0009a.png
 无咎也 又曰若说龙亦是在旱亢处底龙所以说
 君子乾乾夕惕
  愚曰九三不言龙何也曰六位成章兼三才而两
  之初九九二地道也故曰在田九三九四人道也
  故曰君子九五上九天道也故曰在天天道人道
  言之三五天人之初也刚也地道言之于二地之
  终也柔也亦以明乾六爻元不限定说龙若都说
  龙则人便以乾为人君之卦矣盖乾一卦人君圣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23-0009b.png
  人君子皆可用彼此互相备所以夫子于九三九
  四却说学者进德脩业如何都把做圣人说伊川
  言君德已著所以文公云如此则千百年只有舜
  禹用得此爻终日者三变下卦为兑四之二互离
  日在西终日也乾乾也五之三互巽为多白眼惕
  也离日在兑故曰夕惕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程子曰渊龙之所安也或疑辞谓非必也跃不跃唯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23-0009c.png
 及时以就安耳圣人之动无不时也舜之历试时也
 朱子曰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于地
 特未飞耳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龙之在是
 若下于田或跃而起则向乎天矣九阳四阴居上之
 下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
 随时进退则无咎也 又曰渊与天不争多渊是那
 空虚无实底物跃是不著地两脚跳上去底意思
 又荅陈淳曰龙之所安恐未然田是平的所在纵有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23-0009d.png
 水亦浅渊则深不可测跃则离乎行而未至乎飞行
 尚以足跃则一跃而起足不踏地进则便上天去退
 则依旧在渊皆不可测下离乎行上近乎飞不在天
 不在田不在人此时进退皆不由我只听天时而已
  愚曰九四乾道革矣脱去下体变成上道龙于此
  跃而自试焉跃者度德量力也然犹未尝果于跃
  或焉而已亦未尝离其所在渊而已渊者坎也自
  四至上有坎象四动之五或跃也不跃则怠必于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23-0010a.png
  跃则邪不怠不邪一听于天时而进退焉是以无
  咎伊川以为舜历试时曰历试人试我也或跃我
  自试也人试我者试以职我自者试以德胡安定
  曰九四出人臣之上切近至尊之位是储贰之象
  也朱文公曰易不可恁地说如五虽君位亦不可
  专以君言若将九四为储君则古人未立太子者
  不成虚此一爻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23-0010b.png
 程子曰进位乎天位也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
 大德之人与其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
 君也
 朱子曰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
 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与九二同特所利见者在
 上之大人耳若有其位则为利见九二在下之大人
 也
  愚曰九五变则上卦为离离为飞乾为天离渊而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23-0010c.png
  飞飞龙在天也离为目见也易言悔吝则归之君
  子言利则归之所见之人盖广土众民非君子之
  所乐中天下定四海非君子之所性飞龙在天岂
  君子之利哉是苍生之福也
上九亢龙有悔
 程子曰九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此则亢
 矣上九至于亢极故有悔也有过则有悔唯圣人知
 进退存亡而无过则不至于悔也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23-0010d.png
 朱子曰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
 之意也阳极于上动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愚曰乾六爻虽言六龙其实只一龙𨼆见跃飞随
  时位而不同所以彖言六位时成时乘六龙只是
  一龙而以时处六爻耳文公谓此六爻不是言德
  学节次是地位节次圣人自有见成之德只所居
  之位不同德无浅深而位有高下亢龙有悔上九
  变则上卦为兑兑为毁折亢满之累也伊川谓上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23-0011a.png
  九亢极故有悔夫亢极未便有悔亢而欲有为方
  有悔所以夫子言动而有悔若不动安得有悔然
  能悔则尚未至乎凶后世王通论汉武曰能知悔
  而康帝业论隋文曰平陈之后龙德亢矣而卒不
  悔悲夫此深识大易有悔之义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程子曰用九者处乾刚之道以阳居乾体纯乎刚者
 也刚柔相济为中而乃以纯刚是过乎刚也见群龙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23-0011b.png
 谓观诸阳之义无为首则吉也以刚为天下先凶之
 道也
 朱子曰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
 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
 故于此𤼵之而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六爻皆
 变者即此占之盖六爻皆变刚而能柔者吉之道也
 春秋傅曰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盖即纯坤卦辞
 牝马之贞先迷后得东北丧朋之意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23-0011c.png
  愚按文公此说本之欧公盖用九是变卦乾六爻
  都变则为坤便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头变而身不
  变似无首底龙用九用六欧公得之又曰乾坤用
  九六而不用七八盖九六变而七八不变九上更
  去不得了只得变回来做八六下来便是五生数
  了也去不得所以却去做七文公又谓见群龙无
  首王弼伊川皆解不成他是不见那用九用六之
  说盖九变则六六变则九九六相用刚柔相济然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23-0011d.png
  后适中故关子明曰以六用九
彖曰
 程子曰卦下之辞为彖夫子从而释之通谓之彖彖
 者言一卦之义故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朱子曰彖即文王所系之辞此名彖上傅上者经之
 上篇傅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
  或问他卦先彖𧰼而后爻乾卦乃先爻而后彖𧰼
  何也愚按晁氏云先儒谓费直专以彖𧰼文言参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23-0012a.png
  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费
  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坤彖象系卦之末
  而卒大乱于王弼其说盖原于孔疏而吕氏不
  取焉朱文公则谓先儒虽言费氏以彖象文言
  参解易爻初不言其分傅附经至谓郑康成始
  合彖象于经则见于魏志甚明又孔疏谓王弼
  以象本释经文宜相附近故分爻之象辞各附
  其当爻下者则为得之其实今王弼注本之乾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23-0012b.png
  卦盖存郑康成所附之例坤以下六十三卦则弼
  所自分者此乾卦彖象在六爻后与他卦别者
  此也后又云近吕伯恭却去后汉中寻得一处
  云是韩康伯改都不说王弼据某考之其实是
  韩康伯初改如乾卦次序其他是王弼改此文
  公之说今从之但王弼改坤以下六十三卦而
  乾卦独依旧本附彖象文言于卦末意者亦所
  以尊乾也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23-0012c.png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程子曰大哉乾元赞乾元始万物之道大也四德之
 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万物资
 始乃统天言元也统言天之道也天道始万物万物
 资始于天也
 朱子曰此专以天道明乾义又析元亨利贞为四德
 以𤼵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 又曰元者用之
 端而亨利贞之理具焉至于为亨为利为贞则亦元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23-0012d.png
 之为尔此元之所以包四德也若分而言之则元亨
 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其体用固有在矣以用言之则
 元为主以体言之则贞为主 曾祖道问元亨利贞
 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先生云元者乃天地生
 物之端乾言大哉乾元万物资之以始至哉坤元万
 物资之以生乃知元者天地生物之端倪也元者生
 意在亨则生意之长在利则生意之遂在贞则生意
 之成若言仁便是这意思仁本是生意乃恻𨼆之心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23-0013a.png
 也
  愚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非谓两仪既生之后无
  太极也卦卦皆有太极物物皆有太极乾元者乾
  之太极坤元者坤之太极物资乎元不资乎天以
  惟天为大惟元统之统者主张是而纲维是也此
  赞元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程子曰言亨也天道运行生育万物也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23-0013b.png
 朱子曰此释乾之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朱子曰始即元也终谓贞也不终则无始不贞则无
 以为元也此言圣人大明乾道之终始则见卦之六
 位各以时成而乘此六阳以行天道是乃圣人之元
 亨也
  愚曰此以天地相函坎离相错而言亨也按虞翻
  论动爻谓阴阳失位则动而变乾九二九四上九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23-0013c.png
  阳居阴位故动而变有坎离象云行雨施坎之升
  降也大明终始离之往来也六爻之位潜见跃飞
  亢各有其时圣人因时而乘此六位之龙所以体
  乾之四德而参赞天之化育故曰御天御者运用
  而斡旋之也前言统天统如统师静握其权此言
  御天御如御马动宣其用是利之德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程子曰乾道变化生育万物洪纤高下各以其𩔖各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23-0013d.png
 正性命也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保合大和乃利
 贞保谓常存合为常和保合大和是以利且贞也天
 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大和也
 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物所受为性天所
 赋为命大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
 生之初保合者全于已生之后此言乾道变化无所
 不利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释利贞之义也
  愚曰乾坤相交是生变化万物散殊各正性命各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23-0014a.png
  正者一物具一正也保合者物物同一和也不言
  乾坤而曰乾道者坤从天之道乾道包坤阳得兼
  阴在圣人言乾道变化者坎离为用也坎离为用
  则性命自全冲和之气絪缊会合乾之利且贞者
  在我矣此圣人所以体乾之四德也四德者举其
  纲则元大而包其三循其序则元亨相承利贞相
  代要其实则元即为亨利贞贞即为元一而四四
  实一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23-0014b.png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程子曰天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乾道首出庶
 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
 道则万国咸宁也
  愚曰以元统天而开万物之生者乾也体元居正
  而遂万物之生者圣人也圣人不能不同乎物而
  不群于物是惟无出出则物有所主无为自然而
  万国各安其天矣故彖终之以此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23-0014c.png
象曰
 程子曰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朱子曰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义此独不然
 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
 一周若重复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
 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彊而不息矣
 胡安定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夫天之形望之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23-0014d.png
 其色苍然南枢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枢出地上三十
 六度状如倚杵此天之形也言其用则一昼夜之间
 凡行九十馀万里夫人之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
 之间天行已八十馀里人之一昼一夜有一万三千
 六百馀息是故一昼一夜而天行九十馀万里则天
 之健可知又按日右转穷昼夜而一周天与天盖未
 始相远也然日之进也才足以当昼夜之运而天之
 行则常超一度积日以成岁是则天常踰一度而日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23-0015a.png
 常不及一度则所谓强健而不息者非天行不足以
 当之故圣人于此垂教欲使人法天之用而不法天
 之形君子观象顾得不自强乎
  愚曰诸卦之象皆举卦名惟乾卦则不名象以乾
  而言健者何耶曰此圣人所以尊乾也乾非天之
  所能尽人皆知之惟乾无对人未必知之也或曰
  坤非乾之对耶曰乾尊坤卑乾可以兼坤而坤不
  可以及乾犹之君臣耦也而臣不可以并君尊无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23-0015b.png
  二上也夫妇耦也而妇不可以并夫家无二主也
  乾之道能备三才万物之象而三才万物之象不
  能兼乾之象故圣人名卦不曰天而曰乾乾为天
  地万物之元尊而无对天行虽得乾之健而不足
  以尽乾故圣人于大象不曰天行乾而曰天行健
  岂非以乾道包括甚大所以御天而始万物有非
  天之所能尽故与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23-0015c.png
  愚曰乾以坤为体以卦气言变坤之初六为复则
  阳刚潜于坤下故曰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勿用而
  阳在下也易有当用爻变言者今举其一他可𩔖
  推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程子曰见于地上德化及物其施已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程子曰进退动息必以道也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23-0015d.png
 朱子曰反复重复践行之意
  愚曰阳在下以气言也德施普以德言也终日乾
  乾反复道者以学言也二卦相因乾之又乾不已
  于行如此则反复皆道无入而不自得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程子曰量可而进适其时则无咎也
 朱子曰可以进而不必进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23-0016a.png
 程子曰大人之为圣人之事也
 朱子曰造犹作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程子曰盈则变有悔也
  愚曰上卦皆以用言四有进退之义知其可进而
  进非尝试也五当大有为之时则不可以不为上
  当亢极之世则不可以无变所谓圣人因时如此
  耳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23-0016b.png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程子曰用九天德也天德阳刚复用刚而好先则过
 矣
 朱子曰言阳刚不可为物先故六阳皆变而吉 天
 行以下先儒谓之大象潜龙以下先儒谓之小象后
 仿此
文言曰
 程子曰他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23-0016c.png
 义
 朱子曰此篇申彖传象传之意以尽乾坤二卦之蕴
 而馀卦之说因可以例推云
  愚曰圣人赞易独文言于乾坤而于乾又加详焉
  何也曰乾坤易之门也详于乾所以详于坤详于
  乾坤所以详于诸卦也使后世观乾坤之义变化
  不一而意弗可尽故于他卦不敢不究心焉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23-0016d.png
之干也
 朱子曰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
 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
 至于此莫不嘉矣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
 之会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
 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
 理备具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
 事之干干者木之身枝叶所依以立者也 问元者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23-0017a.png
 善之长先生曰亨利贞皆善也而元乃为四者之长
 是善端初𤼵见处也亨者嘉之会先生曰此处难下
 语且以草木言之𤼵生到夏时好处都来凑会嘉只
 是好处会是期会也 元者善之长春秋傅记穆姜
 所诵之语谓元者体长觉得体字较好是一体之长
 也 孔子于文言只说利者义之和是掉了那利只
 是义之和为利盖是不去利上求利只义之和处便
 是利 或问利者义之和也曰义之和处便是利如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23-0017b.png
 君臣父子各得其宜此便是义之和处安得云不利
 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也安
 得云利孔子所以罕言利者盖不欲专以利为言恐
 人只管去利上求也 问程子曰义安处便为利只
 是当然便安否曰是只万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君得
 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
 如之这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
 处程子当初此处解得亦未亲切不似这语却亲切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23-0017c.png
 义似初不和而却和截然而不可犯似不和分别后
 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义则无不和
 和则无不利矣 贞者事之干伊川说贞字只以为
 正恐未足以尽贞之义须是说正而固然亦未推得
 到知上看得来合是如此知是那默运事变底件物
 事所以为事之干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
足以干事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23-0017d.png
 朱子曰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以
 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
 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勿
 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又曰体仁如体物相似
 人在那仁里做骨子所谓体仁仁只是个道理须著
 是有这人方体得他做他骨子伊川比而效之之说
 却觉见不是 又曰伊川说利物足以和义觉他说
 得糊涂如何唤做和合于义四句都说不力 嘉会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23-0018a.png
 须是有礼后底事然这意思却在礼之先嘉其所会
 时未说到那礼在然能如此则便能合礼利物时未
 说到和义在然能物各得其利便能和义会字难说
 是那万物一齐𤼵见处得他尽嘉美便是如只一事
 两事嘉美时未为嘉会这利字是好底如孟子所说
 战国时利是不好底
  愚曰体仁是把仁道做切身事看如痒疴疾痛举
  切吾身故足以长人嘉会是物之嘉美者一齐会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23-0018b.png
  聚方足以合礼即鱼丽诗序美万物盛多能备礼
  之意利物是使万物各得其顺利如君臣父子之
  𩔖各得顺利便为和便为义先言利者义之和是
  解利字不是财利之利不是不好底利乃义之和
  处便是利继言利物足以和义是言物各得其顺
  利便足以为和义盖利和义只一般不利是不和
  不和必是不义义则必和和则必利所以圣人言
  利物则足以和义矣若伊川云合于义乃能利物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23-0018c.png
  恐似倒说了贞固是固得正当恰好如尾生乃是
  不正之固伊川只言贞是干事之用恐未尽须是
  以贞而固方为事之干非贞而固与贞而不固则
  事便植立不起矣
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朱子曰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一节申彖傅之意与春秋载穆姜之言不异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𨼆者也不易乎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23-0018d.png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
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程子曰自此以下言乾之用用九之道也初九阳之
 微龙德之潜𨼆乃圣贤之在侧陋也守其道不随其
 世而变晦其行不求知于时自信自乐见可而动知
 难而避其守坚不可夺潜龙之德也
 朱子曰龙德圣人之德也在下故𨼆易谓变其所守
 大抵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𨼆显而无浅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23-0019a.png
 深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程子曰以龙德而处中正者也在卦之正中为得正
 中之义庸信庸谨造次必于是也既处无过之地则
 唯在闲邪邪既闲则诚存矣善世而不伐不有其善
 也德博而化正已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虽非君位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23-0019b.png
 君之德也
 朱子曰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也常言亦信常行亦
 谨盛德之至也闲邪存其诚无斁亦保之意言君德
 也者释大人之为九二也 又曰夫子怕人不把九
 二做大人别讨一个大人所以云这里说君德也两
 处皆如此说龙德正中以下皆君德言虽不当君位
 却有君德所以也唤做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23-0019c.png
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
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
咎矣
 程子曰三居下之上而君德已著将何为哉唯进德
 脩业而已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
 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后至之知之在
 先故可与几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也知终终之力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23-0019d.png
 行也既知所终则力进而终之守之在后故可与存
 义所谓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此学之始终也君子之
 学如是故知处上下之道而无骄忧不懈而知惧虽
 在危地而无咎
 朱子曰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脩辞见于
 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虽有忠信之心然非脩辞立
 诚则无以居之知至至之进德之事知终终之居业
 之事所以终日乾乾而夕犹惕若者以此故也可上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23-0020a.png
 可下不骄不忧所谓无咎也 问知至至之知终终
 之先生曰上至字是至处下至字是到那至处知终
 是终处终之是终之而不去盖求必终于是而守之
 不去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先知为几如人欲往长
 安虽未到长安然已知长安之所在所谓可与几也
 若已到彼则不谓之几几者先知之谓也知终终之
 可与存义也存者守而勿失既知得个道理如此则
 坚守之而勿失所谓可与存义也 问脩辞立其诚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23-0020b.png
 所以居业也曰且如胡说脱空诚意如何立说一句
 话是一句的确方立得诚居业如人住屋子日日如
 此 又曰伊川说这个做两事明道只做一意说知
 至虽未做到那里然已知道业可居心心念念做将
 去脩辞立其诚以终他终便是居了进德知至可与
 几是一𩔖事这般处说得精那始条理终条理底说
 得粗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23-0020c.png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程子曰或跃或处上下无常或进或退去就从宜非
 为邪枉非离君𩔖进德脩业欲及时耳时行时止不
 可恒也故云或深渊者龙之所安也在渊谓跃就所
 安渊在深而言跃但取进就所安之义或疑辞随时
 而未可必也君子之顺时犹影之随形可离非道也
 朱子曰内卦以德学言外卦以时位言进德脩业九
 三备矣此则欲其及时而进也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23-0020d.png
  愚曰时者事之会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者惧失
  其会也盖可跃而怠是为失时失时则德业息咎
  也未可跃而躁是为先时先时则德业隳亦咎也
  可进而进可退而退是为及时及时则德业成何
  咎之有三四一样是德业到此更说欲及时盖天
  命迫圣人矣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23-0021a.png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𩔖也
 程子曰人之与圣人𩔖也五以龙德升尊位人之𩔖
 莫不归仰况同德乎上应于下下从于上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也流湿就燥从龙从虎皆以气𩔖故圣人作
 而万物皆睹上既见下下亦见上物人也古语云人物
 物论谓人也易中利见大人其言则同义则有异如
 讼之利见大人谓宜见大德中正之人则其辩明言
 在见前乾之二五则圣人既出上下相见共成其事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23-0021b.png
 所利者见大人也言在见后本乎天者如日月星辰
 本乎地者如虫兽草木阴阳各从其𩔖人物莫不然
 也
  愚曰龙以在天为正圣人以在上为正圣人在上
  则有自然之应是以万物无失𩔖天地无遗功此
  无心之感耳苏氏曰燥湿不与水火期而水火即
  之龙虎非有求于风云而风云应之圣人非有意
  于物睹而物莫不欲见之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23-0021c.png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旡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程子曰九居上而不当尊位是以无民无辅动则有
 悔也
  愚曰在上故贵过五故无位无阴故无民九二贤
  也而不为应故无辅动必有悔用静乃吉也
潜龙勿用下也
 程子曰此以下言乾之时勿用以在下未可用也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23-0021d.png
见龙在田时舍也
 程子曰随时而止也
 朱子曰言未为时用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程子曰进德脩业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朱子曰未遽有为姑试其可
飞龙在天上治也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23-0022a.png
 程子曰得位而行上之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程子曰穷极而灾至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朱子曰言乾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
 天下无不治矣
 或问用九何以天下治自古帝王皆以九致治如舜
 之命九官禹以六府三事允治盖九乃天数之全是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23-0022b.png
 以圣人于中庸则三陈九经以为天下国家于乾则
 三陈用九而天下治其意一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程子曰方阳微潜藏之时君子亦当晦𨼆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程子曰龙德见于地上则天下见其文明之化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程子曰随时而进也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23-0022c.png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程子曰离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朱子曰天德即天位也盖惟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以名之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程子曰时既极则处时者亦极矣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圣人于用九独言乃见天则何也盖九为天数之则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23-0022d.png
 天一天三天五合为九数也天则不可过故易不用
 九九而太玄用之岂易无见于此耶嫌过则也不然
 何以有亢龙之悔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朱子曰利贞者性情也是乾之性情始而亨时是乾
 之𤼵作处共是一个性情到那利贞处一个有一个
 性情百谷草木皆有个性情了元亨方是他开花结
 子时到这利贞时方见得他底性情就这上看乾之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23-0023a.png
 性情便见得这是那利贞诚之复
  愚曰利贞者性情也此乃见乾之实体故识得此
  性情则为成之者性为各正性命盖造化到收敛
  处方见也实体本质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程子曰乾始之道能使庶𩔖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
 不言所利者盖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赞其利曰
 大矣哉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23-0023b.png
  愚曰诸卦言利曰牝马之贞曰建侯曰用狱曰涉
  大川之𩔖皆指其所利惟乾无所不利非可指言
  利某事利某物也大矣哉有不胜赞之辞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𤼵挥旁通情也时
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程子曰大哉赞乾道之大也以刚健中正纯粹六者
 形容乾道精谓六者之精极以六爻𤼵挥旁通尽其
 情义乘六爻之时以当天运则天之功用著矣故见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23-0023c.png
 云行雨施阴阳溥畅天下和平之道也
  愚曰刚以气言健以力行言中正以爻位言纯粹
  以卦体言两物相杂为杂不杂谓之纯一物之杂
  为驳不驳谓之粹精又义理之极致者也然乾之
  全德以卦举之如人之有性方其静而未动孰有
  窥其至者哉动而之爻则为情矣故或阳而阴或
  刚而柔或当位或不当位或可或不可以六爻𤼵
  挥其义随所在而通之在卦为全在爻则为旁矣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23-0023d.png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𨼆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程子曰德之成其事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施于
 物初方潜𨼆未见其行未成未成未著也是以君子
 弗用也
 朱子曰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
 见耳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23-0024a.png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程子曰圣人在下虽已显而未得位则进德脩业而
 已学聚问辩进德也宽居仁行脩业也
 朱子曰盖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再言君德以深明
 九二之为大人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程子曰三重刚刚之盛也过中而居下之上上未至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23-0024b.png
 于天下已离于田危惧之地也因时处顺乾乾兢惕
 以防危故虽危而不至于咎君子顺时兢惕所以能
 泰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程子曰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也疑
 者未决之辞处非可必也或进或退唯所安耳所以
 无咎也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23-0024c.png
 朱子曰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在人谓三或者随时
 而未定也
  愚曰三四俱不中三犹在人危惕而免四离乎人
  而未至乎天故设或以疑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
  咎夫天下皆知忧为心累而不知忧所当忧则忧
  为心用天下皆知疑为心贼而不知疑所当疑则
  疑为心功王通曰天下皆忧吾独无忧乎天下皆
  疑吾独无疑乎此之谓也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23-0024d.png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程子曰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道也
 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圣人先于天而天
 同之后于天而能顺天者合于道而已合于道则人
 与鬼神岂能违也
 朱子曰大人即释爻辞所利见之大人也有是德而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23-0025a.png
 当其位乃可当之人与天地鬼神本无二理特蔽于
 有我之私是以梏于形体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以
 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先天不违谓意之
 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天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
人乎
 程子曰极之甚为亢至于亢者不知进退存亡得丧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23-0025b.png
 之理也圣人则知而处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于亢
 也
 朱子曰知其理势如是而处之以道则不至于有悔
 矣固非计私以避害者也再言其唯圣人乎始若设
 问而卒自应之也
  愚曰知进而进进正也知退而退退亦正也知存
  而守之知亡而违之则无亡也知得而取之知丧
  而舍之则无丧也再言其唯圣人乎谓非馀人所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23-0025c.png
  能至或言大人或言圣人初无二也大人主有位
  而言圣则化矣故于知进退存亡言之也乾六位
  而致用之位四初勿用上无位也致用之位四而
  中正之位二三危四疑也中正之位二而至尊之
  位一曰五而已五位既尊龙德斯盛由是言之圣
  人虽无心于位而位岂亦无补于圣人哉故曰圣
  人之大宝曰位
  总论曰文王以卦词发挥乾之四德不过四字而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23-0025d.png
  已周公以爻词发明处乾之道不过六十二字而
  已而夫子之作为彖象文言以释之者反复变化
  无虑数百言彖之释四德者一文言之释四德者
  凡二或以天德言或以人事言象之释六爻者一
  文言之释六爻者凡四或以位言或以气言或以
  物言或以人言何其纤且悉如此盖乾旡所不包
  者也故说卦曰乾为天在天之乾也为圜在象之
  乾也为君为父在人之乾也为金为玉为寒为冰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23-0026a.png
  为大赤为马为木果在地在物之乾也以天尽乾
  则乾囿于天矣以人尽乾则乾局于人矣以地与
  物尽乾则乾胶于地与物矣不分精粗一衮说了
  非圣人胸襟广大与乾为一则何以能体出乾道
  之大哉虽然六位者乾之终始也而大明之者圣
  人也六爻者乾之情也而发挥之者圣人也六龙
  者六爻之变化而时乘之者圣人也盖龙阳物而
  变化者圣人时乘之用变化不一所以有取于龙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23-0026b.png
  之潜见跃飞也以舜言之在侧陋者潜也陶渔者
  见也纳于大麓者飞也倦勤而知退者不亢也以
  夫子言之为鲁司寇见龙也𫉬麟绝笔亢龙也出
  𩔖拔萃者首出庶物也著书立言泽及万世者万
  国咸宁也圣人虽有在上在下之不同而乘时以
  处乾则一而已易以六爻文乾之道圣人以时乘
  而尽处乾之变时龙在乾乘御在圣人故象之所
  释者皆以人事当之而文言又设二章明用九之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23-0026c.png
  天则而详于乾之六爻渊矣哉大抵乾之一卦以
  天德明圣人之事精粗一原显微无间论六爻而
  不及四德之妙则无以见天德之寓于人论四德
  而不及六爻之变则无以见人事之参于乾四德
  者六爻之大造化也六爻者四德之大运用也合
  文王夫子之言而求之则可见矣虽然先儒言乾
  圣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属焉坤学者之事也有诸
  已之信属焉则学者果无与于乾耶非也乾有大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23-0026d.png
  人之事有圣人之事有君子之事非君子之外别
  有大人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则君子进而为
  大人矣非大人之外别有圣人也大而化之之谓
  圣则大人化而为圣人矣象不云乎君子以自强
  不息君子自强而不息则大矣文言不云乎君子
  行此四德则乾大岂独大人圣人能之而学者不
  能乎然非自强不息则无以行此四德非行此四
  德则旡以纯乎乾而臻大而化之之域尧兢兢舜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23-0027a.png
  业业禹孜孜汤检身若不及文王纯亦不已周公
  坐以待旦夫子不厌不倦此圣人自强不息也颜
  子欲罢不能曾子死而后已子路惟恐有闻子贡
  何敢望回子思行之弗笃弗措孟子愿学孔子此
  学者自强不息也自强不息非中庸至诚孰能当
  之故尝以为中庸之书自乾卦而出者也何以知
  之乾之九二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
  之谨非中庸之所以得名乎一篇之中皆与乾合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23-0027b.png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乾龙之潜也见而民莫不敬
  乾龙之见也大德者必得其位乾龙之飞也戒谨
  恐惧非乾乾乎其则不远非天则之不亢乎君子
  而时中则龙德之正中也君子诚之为贵则龙德
  之闲邪存诚也故曰诚者天之道也又曰至诚无
  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
  则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自至诚至于配天皆
  不息之功用也然则体乾之德当自中庸始体乾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23-0027c.png
  之自强不息当自中庸之至诚无息始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23-0027d.png
 
 
 
 
 
 
 
 周易程朱傅义折衷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