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凤栖集序
凤栖集序 第 x 页
凤栖集序
  
凤栖集序 第 3H 页
凤栖集序[金鹤镇]
圣人之门。设科者四。而专言则一而已矣。何者。盖蕴之则为德行。发之则为政事。言语以明之。文学以传之。四科。德行其不犹四德之仁乎。观于夫子之以四代礼乐。答颜渊为邦之问。而知颜子之亦兼乎政事也。特未及乎吐辞为经耳。然自圣门诸子。已不免一长之目。况圣远道隐。真儒不作。一艺成名。尚患未能。恶能兼此四者乎。近世凤栖俞先生。出于老洲吴先生之门。十一岁。受皇考复元斋之训。则曰圣人亦人耳。何尝两其口而四其目哉。人无有不可为圣人者。及受大学于师门。则曰章句曰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尽字须著眼看。极字须著眼看。无一毫字须著眼看。合而言之。程子所谓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者也。由是发愤自奋。其为学也。立志以定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以成其始终。天分悟解。剖析精微。则毫分缕解。探索赜隐。则烛照数计。如大学传十章好恶义利之界为四破。中庸鬼神对天人。囋说诗洪范演诸篇。皆发前未发。足为后学之指南者也。其得于己而蕴于中者如是。故其发于言而著于文者。无一非适用之道。如田制关防二策及时务篇。复四郡私议诸篇。虽不见采用。皆切于当时之务。非世儒之所能言者也。文章又高妙。因文入道。以道为文。文道合一。辞理俱到。声气鼓动。有精采。有风神。粹然以六艺为归。裁剪精密。
凤栖集序 第 3L 页
卓然自成一家。向所谓四科者。于是乎纯备矣。杨子曰。在则人。亡则书。读是书者。自知此言之不妄。而孰不曰命世之通儒乎。先生胤子大有。一日谓鹤曰。先人遗稿。尚无弁文。而及门诸公。今无可属此者。子其图之。鹤辞谢不敢。则曰毋。子非私淑者乎。非子为而谁为。窃念鹤虽不幸不及亲炙。平生所诵法者。先生之道。则亦先生徒也。托名于此。顾不荣且幸欤。惧不足以形容其万一。则略举体用之可得而言者。以告四方学者。使知求先生于四科。而又知四科之本乎德行。则庶乎近之云。
隆熙己酉秋七月上浣。后学安东金鹤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