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肃斋集卷之九 第 x 页
肃斋集卷之九
书
书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2H 页
答李景学(𡩄在)
前月句一所赐手复。伏承于渴仰之馀。欣倒慰豁。不翅若羾寒而濯清。披云而睹天也。第美慎虽属过境。惊虑追切。间又月改。而霖雨支离。不审静养经体。更何如。宝眷诸节。亦何如。盛课寒泉之编。几已卒业否。以兄之勤励不息。想当日益慥慥。健羡不已。是书也。朱夫子虽称以义理精微。而除首篇论道体者外。无非切于学者之日用常行。言言靠实。句句着紧。与小大学论孟等书。互相发明。尽可以一生受用不尽。此其所以为四子之阶梯也。语类有曰。若于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卷,三卷。看起久久后。看第一卷。则渐晓得。此虽非正法。而亦读是书之一道也。但其语句多有难解者。叶解太疏略。而沙溪守梦释疑。亦不无遗憾。语类,程书以外。散见于诸篇者。及大全中。论及近思诸条。幸望一一考出。类聚成篇。以惠后学。如何如何。盖圣门博约工程。亦可得之于是书。愚则从前只是泛看过了。每拟更始一番工夫。而未果矣。僻乡。书籍极贵。莫可考證。兄既在近京之地。庶可以借得
前月句一所赐手复。伏承于渴仰之馀。欣倒慰豁。不翅若羾寒而濯清。披云而睹天也。第美慎虽属过境。惊虑追切。间又月改。而霖雨支离。不审静养经体。更何如。宝眷诸节。亦何如。盛课寒泉之编。几已卒业否。以兄之勤励不息。想当日益慥慥。健羡不已。是书也。朱夫子虽称以义理精微。而除首篇论道体者外。无非切于学者之日用常行。言言靠实。句句着紧。与小大学论孟等书。互相发明。尽可以一生受用不尽。此其所以为四子之阶梯也。语类有曰。若于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卷,三卷。看起久久后。看第一卷。则渐晓得。此虽非正法。而亦读是书之一道也。但其语句多有难解者。叶解太疏略。而沙溪守梦释疑。亦不无遗憾。语类,程书以外。散见于诸篇者。及大全中。论及近思诸条。幸望一一考出。类聚成篇。以惠后学。如何如何。盖圣门博约工程。亦可得之于是书。愚则从前只是泛看过了。每拟更始一番工夫。而未果矣。僻乡。书籍极贵。莫可考證。兄既在近京之地。庶可以借得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2L 页
许多册子。千万。留念于近思注释焉。此事与君宪。相确似好耳。弟日前承庭信之安为幸。而自己节度。只是苟全性命。苟度岁月而已。俯戒迂字。尽是顶针。来教所谓修齐治平。何曾与迂字相似者。真是至论。敢不拜领。但诮以自信不疑底。意者。无乃此身。不知其迂。而自谓非迂。故兄言乃尔耶。若非吾兄。安得闻此耶。弟虽百无肖似。惟于喜闻过一节。期欲终身从事。而诸友中洪宪文于弟。为告过之友。其所以责勉儆策于贱身者。无事不然。无处不然。故每谓以其有百病。而洪友每有对證当剂矣。今吾兄以迂者见戒者。又是万金良药。谨当服之无斁矣。书末求助之意。有非如弟所敢仰复。而不可无一言贡愚。幸望恕谅焉。近思录所载张子语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段。栗谷收入于圣学辑要。而曰此立志之目。士固当以此为先。而平生用工于学问。及其终也。只是成就得一团私意者。孰不曰立志如此也。夷考其实。则与此语。不相背驰者鲜矣。朱夫子尝论我字曰。此字真是百病之根。若斫不倒。触处作灾怪也。此语尤痛切矣。然如宋司马温公。岂不诚笃行君子哉。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3H 页
者。而惟其识见不足也。故尝以曹氏。为正统。诸葛亮。为入寇。朱子斥之以为生于其时。必为曹氏臣矣。夫以温公之贤。所见一差。将不免委身而事贼。讥议传于后世。人之出处。甚可畏者。讵不信哉。温公虽受尽人言。而终未免有私意之间焉者。盖由其穷理之不能高着眼故也。幸勿以常谈腐说视之。千万千万。
答李景学
第地部掌务。非不为荫路美职。而辞閒就剧。恐有妨于安养静存之工。是为供念。然出身事君。岂复燥湿之可择。况不遇盘错。无以别利器。想游刃恢恢。沛有馀地。幸望随遇而安。无入而不自得。俾士友间称之曰。某人善居官。是读书之力也云尔。则忝在从游之末者。亦与有荣矣。未知如何。
未发工夫。非但三渊言之。农岩亦累言不一言。非但农渊也。考诸大全。甚多可證。非但大全语类也。章句或问。亦十分分明矣。戒惧之致中。非未发工夫而何。戒慎恐惧。固统动静说。不当专属未发事。而未发时。常存敬畏。不容少懈。使其寂寂不起思虑。惺惺无少昏昧。即其工夫也。(常存之常字是通动静说)然则农岩杂识所引朱子著不得工夫之说。盖以世儒之以气质善恶字。
答李景学
第地部掌务。非不为荫路美职。而辞閒就剧。恐有妨于安养静存之工。是为供念。然出身事君。岂复燥湿之可择。况不遇盘错。无以别利器。想游刃恢恢。沛有馀地。幸望随遇而安。无入而不自得。俾士友间称之曰。某人善居官。是读书之力也云尔。则忝在从游之末者。亦与有荣矣。未知如何。
未发工夫。非但三渊言之。农岩亦累言不一言。非但农渊也。考诸大全。甚多可證。非但大全语类也。章句或问。亦十分分明矣。戒惧之致中。非未发工夫而何。戒慎恐惧。固统动静说。不当专属未发事。而未发时。常存敬畏。不容少懈。使其寂寂不起思虑。惺惺无少昏昧。即其工夫也。(常存之常字是通动静说)然则农岩杂识所引朱子著不得工夫之说。盖以世儒之以气质善恶字。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3L 页
搀入未发境界。谓未发时容有病痛。须待用力医治者。为大不可故也。若其言未发时。戒惧工夫者。非一二也。幸详考之如何。
与李景学
执事今日之行。可谓梦寐所不到。而安知非天意所以玉成耶。执事平日于素患难。行乎患难一句。讲之熟矣。随遇而安。如河南夫子涪州注。易时气貌髭发。皆胜平昔者。则忝在知旧之未者。岂不与有幸耶。弟苫垩荼毒。待尽朝暮。不敢辄进座下。玆先以数字。仰㬥鄙私。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与李景学
韩昌黎盛山诗序曰。夫儒者之于患难。苟非其自取之。其拒而不受。若筑河堤以障屋霤。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虫飞之声云云。朱夫子答余国秀书。农岩答金显甫书皆引此言矣。窃想平日读此。必亦有昧其语。幸以此自广。如何。所携简编。果为几许。见今尊阁。方在何书。愿有以下示。被促荒迷不次。
与李景学
与李景学
执事今日之行。可谓梦寐所不到。而安知非天意所以玉成耶。执事平日于素患难。行乎患难一句。讲之熟矣。随遇而安。如河南夫子涪州注。易时气貌髭发。皆胜平昔者。则忝在知旧之未者。岂不与有幸耶。弟苫垩荼毒。待尽朝暮。不敢辄进座下。玆先以数字。仰㬥鄙私。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与李景学
韩昌黎盛山诗序曰。夫儒者之于患难。苟非其自取之。其拒而不受。若筑河堤以障屋霤。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虫飞之声云云。朱夫子答余国秀书。农岩答金显甫书皆引此言矣。窃想平日读此。必亦有昧其语。幸以此自广。如何。所携简编。果为几许。见今尊阁。方在何书。愿有以下示。被促荒迷不次。
与李景学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4H 页
稽颡。昨午拜诲。尚慰哀怀。夜来旅候何如。适见语类论陆宣公既贬。避谤阖户。不著书。祇为古今集验方曰。此亦未是。岂无圣经贤传。可以玩索。可以讨论。终不成和这个也。不得理会。留丞相。以书问诗集传数处。先生以书示学者曰。他官做到这地位。又年齿之高如此。虽在贬所。亦不曾间度日。公等岂可不惜寸阴。今执事所遭。比陆留。不啻显殊。而正是进德修业之好机矣。幸以勿观杂书恐分精力。为戒。而用力于经传及程,朱,退,栗等文字。以为收之桑榆之道。千万千万。
答李景学
俯教鲁论。见在上平里鄙家。而栗谷全书中。圣学辑要四册。先此仰呈。庶几拜晤时。可以商确。馀外诸卷。则旋旋借往。未知如何。论语则并与问义通考相考。恐好矣。南华书之南塘辨解。未尝经眼。而三渊之每每劝读于后生者。窃恐未安。以斯翁之笃信程朱。何乃如是。是故。昔我先师吴文元公。谓渊翁之不可拟议于从享文庙者。此也云矣。只为考据而已。则虽佛经。不妨置之座侧也。未知执事。更谓何如。
执事悬弧之期。即是日也。昔陈龙川。于朱夫子。道虽
答李景学
俯教鲁论。见在上平里鄙家。而栗谷全书中。圣学辑要四册。先此仰呈。庶几拜晤时。可以商确。馀外诸卷。则旋旋借往。未知如何。论语则并与问义通考相考。恐好矣。南华书之南塘辨解。未尝经眼。而三渊之每每劝读于后生者。窃恐未安。以斯翁之笃信程朱。何乃如是。是故。昔我先师吴文元公。谓渊翁之不可拟议于从享文庙者。此也云矣。只为考据而已。则虽佛经。不妨置之座侧也。未知执事。更谓何如。
执事悬弧之期。即是日也。昔陈龙川。于朱夫子。道虽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4L 页
不同。而未尝不心服。每遇朱子生朝。虽居千里外。必遣人问遗。岁以为常。大全答同甫第六书第十一书。皆可考。语类沈僩录。虽云诞辰。一例不受人物事。然而于陈同甫。则未尝有不受之文。只曰实非所敢安云云。可见先生之意矣。德也于两师门。皆不能如同甫之于朱子。则已是可愧可恨。今执事又适在此洞内。则宜效同甫故事。而未之能焉。非但以爱身也。寔由私居贫约。无以为力故也。每念古人厚风而汗背者此也。
语类陈才卿。一日侍食。先生曰。只易中节饮食三字。人不曾行得。每读至此。未尝不竦然警惧。而尚未免频苦于口入之病。其异乎饮食之人者几希。安得无为人所贱之愧耶。易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本义曰。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饱过宜。则反为所困矣。愚虽不能饮酒。亦不是贪食。而每为朝夕常饭所滞。固缘脾胃虚弱之致。而实由于操心之昧方也。愚之凡事。多如是矣。幸望随事砭戒。俾有所守。寔为君子之爱人以德也。未知执事。终不弃我而教之耶。
栗谷先生曰。返魂之后。各还其家。与妻子同处。礼防大坏。甚可寒心。尤庵先生曰。不守几筵。而各归其家。
语类陈才卿。一日侍食。先生曰。只易中节饮食三字。人不曾行得。每读至此。未尝不竦然警惧。而尚未免频苦于口入之病。其异乎饮食之人者几希。安得无为人所贱之愧耶。易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本义曰。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饱过宜。则反为所困矣。愚虽不能饮酒。亦不是贪食。而每为朝夕常饭所滞。固缘脾胃虚弱之致。而实由于操心之昧方也。愚之凡事。多如是矣。幸望随事砭戒。俾有所守。寔为君子之爱人以德也。未知执事。终不弃我而教之耶。
栗谷先生曰。返魂之后。各还其家。与妻子同处。礼防大坏。甚可寒心。尤庵先生曰。不守几筵。而各归其家。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5H 页
则其无行大矣。栗,尤二先生之训。若是严截。则执事之劝以归家者。恐非所谓爱人以德也。沙溪先生曰。按丧大记。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日忌日。哭于宗室。盖古者。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故庶子为大夫士者。过小祥。各归其宫。今朝夕上食。三年不废。则庶子当如适子。终丧在殡宫也。据此。小祥后。亦不可归也。陶庵先生与人书曰。近世丧纪大坏。苟于生时异宫者。则父母之丧。鲜有能守其丧侧者。愚尝为世道痛慨久矣。闻哀顷间。久滞楸下。其间或往来公山否。虽是乍往来。恐不免同流合污之归云云。公山似指其人妻子所在之家也。然则秉德之往来平村。虽不至留宿。而难免乎寒泉之罪人也。每用悚息。若无寘身之所也。朱子答胡广仲书曰。时来坟山。幸有一二朋友。温绎旧闻。且尔遣日。又与林择之书曰。秋冬间能同一来。慰此哀苦否。坟所已略就绪。尽可相聚矣。秉德之约与一二人往楸下者久矣。而以荆布之病。间经危域。不得如意。今则谓已免死云矣。所以欲依前约。往留庇仁温洞为计。此计已自昨秋准拟者。则今不可罢休。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栗谷先生理气咏。群精本注曰。理气原一而分为二
栗谷先生理气咏。群精本注曰。理气原一而分为二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5L 页
五之精。太极图说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五之精四字。约之为群精二字。恐无可疑。五行各一其性。近思录所载南轩说。恐不如朱子注解。故先师吴文元公。有所论其杂识可考。幸更入思议焉。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章注。程,范说以和为乐者。终非本章正义。故朱子专主于礼而解之者。正是有子立言之本旨也。来教以程,范说。寘之圈外。谓有曲折者此耳。
语类问诸先生。以和为乐。未知是否。曰。和似未可便说乐。然亦有乐底意思。此与章下注愚谓以下及小注陈新安说参考。则可以相说而解。未知如何。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章。语类陈淳录。谓孔子意做两人说云云。子贡意做一人说云云。此在第一节末小注。而愚谓做两人说。亦可下浅深高下字。做一人说。亦可下浅深高下字。今来谕则以孔子意谓做一人说。窃恐未然。且乐与好礼。则或问辨苏氏处。引胡氏说曰。贫而乐。非颜子不能。富而好礼。非周公不能。来教所谓这地位煞高。非圣人固难能云者。诚然诚然。又来教。圣人何尝自谓己能云云。亦恐未然。如云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一章。可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章注。程,范说以和为乐者。终非本章正义。故朱子专主于礼而解之者。正是有子立言之本旨也。来教以程,范说。寘之圈外。谓有曲折者此耳。
语类问诸先生。以和为乐。未知是否。曰。和似未可便说乐。然亦有乐底意思。此与章下注愚谓以下及小注陈新安说参考。则可以相说而解。未知如何。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章。语类陈淳录。谓孔子意做两人说云云。子贡意做一人说云云。此在第一节末小注。而愚谓做两人说。亦可下浅深高下字。做一人说。亦可下浅深高下字。今来谕则以孔子意谓做一人说。窃恐未然。且乐与好礼。则或问辨苏氏处。引胡氏说曰。贫而乐。非颜子不能。富而好礼。非周公不能。来教所谓这地位煞高。非圣人固难能云者。诚然诚然。又来教。圣人何尝自谓己能云云。亦恐未然。如云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一章。可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6H 页
谓和盘托出也。是故。朱子答陈安卿书曰。圣人固有不居其圣时节。又有直截担当无所推让时节。幸以此参考。未知如何。
来谕好礼。骄之反也。此言。亦自是。但礼者。恭敬撙节退让之谓也。细看此六字。何处著得骄之一字乎。集注所谓安处善乐循理。安字乐字。正是好字注脚也。既曰好礼。则仁义。在其中矣。
来教云。富而好仁好义。无入而不自得。此章则礼重故也。亦恐未尽勘破于此章之义也。况无入不自得。是兼贫富贵贱患难等事而言之者。则单说富字。恐不可下无入以下六字。未知如何。
来谕学问之功。在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与其所未言者不衬。幸望以诗云以下集注。更加参究焉。朱子尝称吕东莱说。道理无穷。学者先要不得有自足心。以为至论。所未言者。即此也。执事所引不言而喻一句。与此果相似乎。
更详无谄无骄。与乐与好礼。做一人看也得。做二人看也得。然细究集注。反复上下数度。则做二人看底意。终觉未衬。无乃陈北溪录。只是一时答问。而非正义耶。执事之疑之也是矣。汪份头注之以总注为主。
来谕好礼。骄之反也。此言。亦自是。但礼者。恭敬撙节退让之谓也。细看此六字。何处著得骄之一字乎。集注所谓安处善乐循理。安字乐字。正是好字注脚也。既曰好礼。则仁义。在其中矣。
来教云。富而好仁好义。无入而不自得。此章则礼重故也。亦恐未尽勘破于此章之义也。况无入不自得。是兼贫富贵贱患难等事而言之者。则单说富字。恐不可下无入以下六字。未知如何。
来谕学问之功。在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与其所未言者不衬。幸望以诗云以下集注。更加参究焉。朱子尝称吕东莱说。道理无穷。学者先要不得有自足心。以为至论。所未言者。即此也。执事所引不言而喻一句。与此果相似乎。
更详无谄无骄。与乐与好礼。做一人看也得。做二人看也得。然细究集注。反复上下数度。则做二人看底意。终觉未衬。无乃陈北溪录。只是一时答问。而非正义耶。执事之疑之也是矣。汪份头注之以总注为主。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6L 页
而谓做一人说者。亦恐未尽。盖切磋琢磨。非但就处贫处富之道而言故也。未知如何。玆录在下方。参考为仰。份按可也。未若朱子有二说。一谓有人合下能乐与好礼。不是从无谄骄做成。乃是就两人说。一谓今人未能无谄骄。如何能乐与好礼。则是就一人说。窃玩总注。非切则磋无所施。非琢则磨无所措二句。当以后说。为长。
不患人之不己知章注。或不能辨之或字可疑。诚如来喻。然朱先生文字例多如此。大学正心章章句。或不能不失其正。此或字。栗谷先生亦疑之者。以其欲动情胜之后。其用之不得其正必矣。而下或字故也。所以圣学辑要。删此一字。而农岩先生答李正庵书。详论之矣。今以此意推之。则似好。盖以不知人三字。释之于或不能辨之下。而曰人之或不能辨是非邪正者。为不知人之故也云尔。则似可成文理矣。未知如何。知言穷理。则是非邪正可辨。而其或不能辨者。以其不知人故也。则此或字。与大学正心章章句或字之例。解之。亦无妨。盖人心之用。本无不正。而或不能不失其正者。特以其有之而不能察。以至于欲动情胜云耳。岂谓欲动情胜之后。亦有正不正之可论
不患人之不己知章注。或不能辨之或字可疑。诚如来喻。然朱先生文字例多如此。大学正心章章句。或不能不失其正。此或字。栗谷先生亦疑之者。以其欲动情胜之后。其用之不得其正必矣。而下或字故也。所以圣学辑要。删此一字。而农岩先生答李正庵书。详论之矣。今以此意推之。则似好。盖以不知人三字。释之于或不能辨之下。而曰人之或不能辨是非邪正者。为不知人之故也云尔。则似可成文理矣。未知如何。知言穷理。则是非邪正可辨。而其或不能辨者。以其不知人故也。则此或字。与大学正心章章句或字之例。解之。亦无妨。盖人心之用。本无不正。而或不能不失其正者。特以其有之而不能察。以至于欲动情胜云耳。岂谓欲动情胜之后。亦有正不正之可论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7H 页
哉。(人心之用以下。农翁解正心章章句或字。)今此或字。亦岂谓不知人者。亦有能辨不能辨之可论哉。望须更详。
三渊先生与拙修书。山中所见。苍峰敛彩。黄木葆根。白云冲默于其间。隐若动极静博而反约者然。是吾日夕之玩。而于以向晦入息也。渊翁此言。前果泛然看过。未能记存。今承执事提起以教。尽是好语。而顾玆苫垩荼毒。待尽朝暮者。纵不能废书疏往复农圃看检。而岂有馀念。可及于看山玩物等事耶。然执事之记性。何如是绝人耶。于是可认执事之才气过人。老而好学。有非凡儒所及。钦叹何言。
为政十六章。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之已字。以甚字意看。曾见厚斋集劄记。亦如此。而记不得本文矣。大全答都昌县学诸生第一书第九条曰。已字只是助辞。今集注无已字之训。似与好学也已之已字。无异矣。大抵此章。前辈所论不少。不可草草了当。盖异端。非必皆杨,墨,老,佛之谓。凡畔背于圣门之教者。皆可谓之异端。以近日言之。科举之害。甚于杨,墨,老,佛。故先辈皆极言流俗之害。甚于异端者。为此故也。来喻少而失学。老不知悔。虽执事之自叹。而其警于顽愚者深矣。大全答陈卫道书。箴其流于释学之非。有曰。左
三渊先生与拙修书。山中所见。苍峰敛彩。黄木葆根。白云冲默于其间。隐若动极静博而反约者然。是吾日夕之玩。而于以向晦入息也。渊翁此言。前果泛然看过。未能记存。今承执事提起以教。尽是好语。而顾玆苫垩荼毒。待尽朝暮者。纵不能废书疏往复农圃看检。而岂有馀念。可及于看山玩物等事耶。然执事之记性。何如是绝人耶。于是可认执事之才气过人。老而好学。有非凡儒所及。钦叹何言。
为政十六章。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之已字。以甚字意看。曾见厚斋集劄记。亦如此。而记不得本文矣。大全答都昌县学诸生第一书第九条曰。已字只是助辞。今集注无已字之训。似与好学也已之已字。无异矣。大抵此章。前辈所论不少。不可草草了当。盖异端。非必皆杨,墨,老,佛之谓。凡畔背于圣门之教者。皆可谓之异端。以近日言之。科举之害。甚于杨,墨,老,佛。故先辈皆极言流俗之害。甚于异端者。为此故也。来喻少而失学。老不知悔。虽执事之自叹。而其警于顽愚者深矣。大全答陈卫道书。箴其流于释学之非。有曰。左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7L 页
右既是于彼。留心之久。境界熟了。虽说欲却归此边来。终是脱离未得。某向来亦曾如此。只是觉得大槩不是了。且权时一齐放下了。只将自家文字道理。作小儿子初上学时样读。后来渐见得一二分意思。便渐见得他一二分错处。迤逦看透了后。直见得他无一星子是处。不用著力排摈。自然不入心来云云。其曰只将自家文字道理。作小儿子初上学时㨾读云者。甚合于顽愚今日受用处。而朝起偶因考阅至此。抚卷自讼之际。执事之教乃尔。无乃所谓有所感通者耶。
程子尝论孔颜孟三圣处。有曰。孟子并秋杀尽见。又曰。孟子则露其材。盖亦时然而已。所以朱子有粗拳大踢之说。然粗字大字。只是露其材之意也。不必以峻激字。比拟于泰山岩岩之气像也。顽愚之见。终是如此。未知有不槩于盛意者否。
攻乎异端章集注。以专治解攻字。语类。则曰攻者。讲习之谓。以是言之。执事所谓文字传授者。正为此也。然而乡愿鄙夫佞人之事。效而为之者。独不可攻字称之乎。不必以其无文字传授。而疑其别于异端也。世之同流合污。居忠行廉者。便是学乡愿者也。患得
程子尝论孔颜孟三圣处。有曰。孟子并秋杀尽见。又曰。孟子则露其材。盖亦时然而已。所以朱子有粗拳大踢之说。然粗字大字。只是露其材之意也。不必以峻激字。比拟于泰山岩岩之气像也。顽愚之见。终是如此。未知有不槩于盛意者否。
攻乎异端章集注。以专治解攻字。语类。则曰攻者。讲习之谓。以是言之。执事所谓文字传授者。正为此也。然而乡愿鄙夫佞人之事。效而为之者。独不可攻字称之乎。不必以其无文字传授。而疑其别于异端也。世之同流合污。居忠行廉者。便是学乡愿者也。患得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8H 页
患失。无所不至者。便是学鄙夫者也。巧言令色。卑谄辨给之流。亦岂非传授佞人之心法者乎。彼三者。无不读书识文理。而自以为是。则亦岂无文字之可传耶。我国小人之难辨。比之前日有甚焉。此则姑舍是。上下古今君子小人之情。各从其类。而其类之不甚相远也。可知也已。执事于此细思之。则攻字之义。庶可悉矣。未知如何。
湛一气之本。虽始于张子。发挥此义。莫盛于鹿门。而继以老洲先师。极本穷源。靡有馀蕴。执事所谓以气质当心体者。特未造此理者诚然。然则彼所云浊气聚而虚灵者。岂可曰源头有见乎。
八佾雍彻旅山之一斥一讥一叹。执事之论。悟得本意之妙。不胜赞颂。何可谓怪论耶。然滞甚气惫神昏。领略不来。徐当更思以白矣。日前所仰问子路事。因无俯答。甚郁。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之所愿也。虽比于夫子,颜子之志。有小大之差。而程子称之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每念此事。不觉钦仰。今世那得见如许人物耶。
八佾四章。林放问礼之本。而夫子大之者。即从先进
湛一气之本。虽始于张子。发挥此义。莫盛于鹿门。而继以老洲先师。极本穷源。靡有馀蕴。执事所谓以气质当心体者。特未造此理者诚然。然则彼所云浊气聚而虚灵者。岂可曰源头有见乎。
八佾雍彻旅山之一斥一讥一叹。执事之论。悟得本意之妙。不胜赞颂。何可谓怪论耶。然滞甚气惫神昏。领略不来。徐当更思以白矣。日前所仰问子路事。因无俯答。甚郁。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之所愿也。虽比于夫子,颜子之志。有小大之差。而程子称之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每念此事。不觉钦仰。今世那得见如许人物耶。
八佾四章。林放问礼之本。而夫子大之者。即从先进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8L 页
之意。来喻大槩得之矣。林放事。他未有考。他日跻庑。果专由于此一言耶。盖以时方逐末。而独能问其本焉。则朱先生所谓想是此问。大段契夫子之心者。是也。其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云者。亦可见其许之深矣。然则其与从享之列。而血食千秋。不亦宜乎。
宋栎泉。与宋士能书曰。答藁。虽不净写。何害于鄙眼。而延拖至此耶。吾辈往复。专宜著实。不比俗下长简誇耀文辞者。深望痛惩此习。以新瞻仰也。栎泉此说。自少有契于心。心甚爱之。故与人往复。未尝起草。亦未尝留草。然缘此。每多草率疏漏之弊。有时乎顿忘前日往复。而更起前说者多矣。其外涂乙之甚。不堪挂眼者。有不足恤。便成一大病痛。幸望恕谅其本情。千万千万。
夷狄有君章。来教语意。无或过甚云者。恐非所以语孔子也。其曰春秋继作。由于此云者。恐得之矣。禘自既灌而往章。谢氏所引鲁之郊禘。非礼也。执事之疑。非夫子而未敢信。诚如盛意。然朱子既著之于集注。真所谓议论不敢到。何敢措一辞于其间耶。
王孙贾问媚于奥章。语类黄勉斋录曰。王孙贾之意。欲夫子媚己紧要。是媚字。不好云云。为政篇末。非其
宋栎泉。与宋士能书曰。答藁。虽不净写。何害于鄙眼。而延拖至此耶。吾辈往复。专宜著实。不比俗下长简誇耀文辞者。深望痛惩此习。以新瞻仰也。栎泉此说。自少有契于心。心甚爱之。故与人往复。未尝起草。亦未尝留草。然缘此。每多草率疏漏之弊。有时乎顿忘前日往复。而更起前说者多矣。其外涂乙之甚。不堪挂眼者。有不足恤。便成一大病痛。幸望恕谅其本情。千万千万。
夷狄有君章。来教语意。无或过甚云者。恐非所以语孔子也。其曰春秋继作。由于此云者。恐得之矣。禘自既灌而往章。谢氏所引鲁之郊禘。非礼也。执事之疑。非夫子而未敢信。诚如盛意。然朱子既著之于集注。真所谓议论不敢到。何敢措一辞于其间耶。
王孙贾问媚于奥章。语类黄勉斋录曰。王孙贾之意。欲夫子媚己紧要。是媚字。不好云云。为政篇末。非其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9H 页
鬼而祭之。谄也。注。谄。求媚也。夫子又尝曰。淫祀无福。然则于其无所梼三字。可知其无所不包也。执事所谓邪淫之卫俗。亦不过媚于鬼。而夫子之警俗。亦广矣云者。亦在其中矣。未知如何。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章。先儒云此一羊也。在子贡见。以为羊在礼之外。在夫子见。以为礼在羊之中。而礼亡以羊为礼。是礼在羊之中而礼存。此即胡氏所谓主于利害。则见物而不见理。主于是非则见理。而不见物者也。尔爱其羊云云。只是平说道理。而子贡切己之病。不药而药矣。欲其爱礼如爱羊云云。来喻恐或推之太过。又不必以闻一知二之义。搀论于此章也。未知如何。
子曰。关雎章。乐先于哀者。恐是偶然。不必推说太过。若必欲求其类而论之。则程子尝论性善之义曰。天下之理。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凶。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易传又曰。成而后有败。得而后有失云云。此恐或可为乐先于哀之證耶。然尤庵门人。问凡言善恶贵贱。皆先善而后恶。先贵而后贱。而言阴阳。则必先阴而后阳。何耶云云。尤庵先生答曰云云。窃谓此等处。无甚义理也。如死生杀活。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章。先儒云此一羊也。在子贡见。以为羊在礼之外。在夫子见。以为礼在羊之中。而礼亡以羊为礼。是礼在羊之中而礼存。此即胡氏所谓主于利害。则见物而不见理。主于是非则见理。而不见物者也。尔爱其羊云云。只是平说道理。而子贡切己之病。不药而药矣。欲其爱礼如爱羊云云。来喻恐或推之太过。又不必以闻一知二之义。搀论于此章也。未知如何。
子曰。关雎章。乐先于哀者。恐是偶然。不必推说太过。若必欲求其类而论之。则程子尝论性善之义曰。天下之理。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凶。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易传又曰。成而后有败。得而后有失云云。此恐或可为乐先于哀之證耶。然尤庵门人。问凡言善恶贵贱。皆先善而后恶。先贵而后贱。而言阴阳。则必先阴而后阳。何耶云云。尤庵先生答曰云云。窃谓此等处。无甚义理也。如死生杀活。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79L 页
寒暑冷煖鬼神。皆先阴而后阳。何必泥著看也。愚亦于此章以为哀乐之。或先或后。无甚义理也。如哀乐邪正皆然。不可穿凿破碎乃尔。未知如何。
梅山先师家状之来。已一月而尚未尽考阅矣。今七月间洪果川当来云。来与不来。姑舍是。迁延如是。则大事狼狈可虑。自今以后。执事往复。不必日日为之。亦当简节之。未知如何。
既告执事以书牍往复之简节。而又以许多冗扰閒说及滞气。不得详阅。宪文所撰状草如是。而何时可望其成事乎。在昔 宣庙朝。群臣请赐退溪先生谥也。 上以无行状不许曰。何以不制行状乎。栗谷先生对曰。昔者。黄干以朱子高弟。其制行状。犹在于二十年之后。况李某门人。安能容易制之乎。如某行迹。昭在耳目。行状有无。有何增减。又曰。 殿下于已死之贤行迹已著者。犹且靳于褒崇。况一时之士。宁有好善之诚乎。李某之谥。虽迟一二年。犹无大害。四方之士。疑 殿下无好善之诚。则其害岂浅乎。盖朱子行状。成于朱子梦奠后二十二年。而我东儒贤。不待状赐谥于隐卒之时者。 国朝已例也。今梅山先师之易箦。已四年于玆矣。不待观象玩占。而已有可知
梅山先师家状之来。已一月而尚未尽考阅矣。今七月间洪果川当来云。来与不来。姑舍是。迁延如是。则大事狼狈可虑。自今以后。执事往复。不必日日为之。亦当简节之。未知如何。
既告执事以书牍往复之简节。而又以许多冗扰閒说及滞气。不得详阅。宪文所撰状草如是。而何时可望其成事乎。在昔 宣庙朝。群臣请赐退溪先生谥也。 上以无行状不许曰。何以不制行状乎。栗谷先生对曰。昔者。黄干以朱子高弟。其制行状。犹在于二十年之后。况李某门人。安能容易制之乎。如某行迹。昭在耳目。行状有无。有何增减。又曰。 殿下于已死之贤行迹已著者。犹且靳于褒崇。况一时之士。宁有好善之诚乎。李某之谥。虽迟一二年。犹无大害。四方之士。疑 殿下无好善之诚。则其害岂浅乎。盖朱子行状。成于朱子梦奠后二十二年。而我东儒贤。不待状赐谥于隐卒之时者。 国朝已例也。今梅山先师之易箦。已四年于玆矣。不待观象玩占。而已有可知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0H 页
者矣。如我蔑学不文。安能制先师行状耶。左右以思。不胜慨然。继之以愧叹已矣。
先师行状与墓志铭。思之又思。决非顽愚所敢议到。且不可以时月拟其成。而辞之不得。将何以为计耶。二程遗书中。言人物性同者甚多。而湖中诸公。初不举论。每以朱子说为主者。以语类大全中。可以左右看者多故也。其曰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一语。甚好。盖告子篇犬牛人性。即以气质而言也。而浦说则曰是各气本然。非指气质。其说甚长。不可尽记。今则洛中诸老先生之说。极辨无馀。何必更事烦屑耶。
松岩说孟子云。此老手法。以一斧立之千万间。此言姑未记其出处。但语类甘节录。孔孟周程类曰。孟子不甚细腻。如大匠把得绳墨。定千门万户。自在松岩之言。无乃本于此耶。松岩又云。孟子只举本体。而不及乘(乘下脱气)之说。故不能折服告子。此乃栗翁答牛翁书。见全书。
韩南塘同异考曰。君子博学约礼章。或问以约为约束之意。与集注训要。不同。勉斋尝论训以要。不如训以约束。盖如或问之说也。(圣学辑要总论修己章。载此段兼集注。其小注。又收八黄说。盖欲补集注而然也。)又曰。约与博对说。则训要为是。然要
先师行状与墓志铭。思之又思。决非顽愚所敢议到。且不可以时月拟其成。而辞之不得。将何以为计耶。二程遗书中。言人物性同者甚多。而湖中诸公。初不举论。每以朱子说为主者。以语类大全中。可以左右看者多故也。其曰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一语。甚好。盖告子篇犬牛人性。即以气质而言也。而浦说则曰是各气本然。非指气质。其说甚长。不可尽记。今则洛中诸老先生之说。极辨无馀。何必更事烦屑耶。
松岩说孟子云。此老手法。以一斧立之千万间。此言姑未记其出处。但语类甘节录。孔孟周程类曰。孟子不甚细腻。如大匠把得绳墨。定千门万户。自在松岩之言。无乃本于此耶。松岩又云。孟子只举本体。而不及乘(乘下脱气)之说。故不能折服告子。此乃栗翁答牛翁书。见全书。
韩南塘同异考曰。君子博学约礼章。或问以约为约束之意。与集注训要。不同。勉斋尝论训以要。不如训以约束。盖如或问之说也。(圣学辑要总论修己章。载此段兼集注。其小注。又收八黄说。盖欲补集注而然也。)又曰。约与博对说。则训要为是。然要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0L 页
约之约。亦有约束之意。(愚意博与约。洽似散与合之意。虽以约束训约。亦可与博对。未知不悖否。)幸望以此。更入思议。下示其从违。千万千万。
论语以能问于不能章注。义理物我通看五句。为是。小注分属为非。愚之作此见解久矣。而未敢自信。向以仰质。毕竟烂漫同归。甚幸鄙见之不至大谬矣。不知有馀在己。不足在人。固以义理之无穷。而非物我无间者。则不能也。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固以物我之无间。而亦知义理之无穷故也。统而言之。则是谓颜子之无我也。于此可见小注之破碎不可从也。唐一庵枢。解犯而不校曰。今人。但知颜子不校难及。不知一犯字学他不来。弟子请曰。何谓也。师曰。颜子持己应物。决不得罪于人。故人有不是加他。方说得是犯。若我辈。人有不是加来。必是自取。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也。何曾是犯我辈。未须学不校。须先学他犯字。近斋先生引此。而曰固当先学犯字。而不校上亦当用工。执事与家儿。朝昼相对。幸望以此等语。频赐提警焉。此儿识不长。量未弘。甚多可闷故也。此章精义。或问语类等书。亦与集注参考甚好矣。
子在川上章注。与道为体之义。昨对执事。共看农岩,渼湖说及濯溪与道为体说。盖以语类为主。而农翁
论语以能问于不能章注。义理物我通看五句。为是。小注分属为非。愚之作此见解久矣。而未敢自信。向以仰质。毕竟烂漫同归。甚幸鄙见之不至大谬矣。不知有馀在己。不足在人。固以义理之无穷。而非物我无间者。则不能也。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固以物我之无间。而亦知义理之无穷故也。统而言之。则是谓颜子之无我也。于此可见小注之破碎不可从也。唐一庵枢。解犯而不校曰。今人。但知颜子不校难及。不知一犯字学他不来。弟子请曰。何谓也。师曰。颜子持己应物。决不得罪于人。故人有不是加他。方说得是犯。若我辈。人有不是加来。必是自取。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也。何曾是犯我辈。未须学不校。须先学他犯字。近斋先生引此。而曰固当先学犯字。而不校上亦当用工。执事与家儿。朝昼相对。幸望以此等语。频赐提警焉。此儿识不长。量未弘。甚多可闷故也。此章精义。或问语类等书。亦与集注参考甚好矣。
子在川上章注。与道为体之义。昨对执事。共看农岩,渼湖说及濯溪与道为体说。盖以语类为主。而农翁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1H 页
所谓与。即为(去声)字之义。言其为道作体云云者。恐尤分晓。诸说。皆可以此而推类旁通。未知如何。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章圈下注。引史记云云。孔子之始为次乘也。安知灵公之与夫人同车耶。若其未见好德之言。执事所谓虽或因此而发。而语意浑然。其警学者至矣云者。诚然诚然。与居是邦。不非大夫之义。若不相似然云云。恐或未审其时之事而云尔。大抵此章。当与子见南子章。参看。朱子既以圣人之见南子。谓之可与立。未可与权。而曰吾人见未到。圣人心下这般所在都难说。又曰。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他。愿执事。且看此等处。而姑付之马肝焉。未知如何。
更捡来书。引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之语。不觉胸膈抑塞。呜呼。父母之恩。与天罔极。虽以大舜曾子之孝。犹不敢自谓报其万一也。况其下于此者耶。世之人。率多被养于父母。而不能养父母。父母既没。虽欲养何及也。寒泉说得此意亲切矣。如顽之不肖无状。与世不谐。为世所弃。既不能决一科沾寸禄。以伸反哺之情。又不能竭力耕田。恭为子职。牵车服贾。致其忠养。竟使八十老人。忧窘万状。无一日舒泰。遂至大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章圈下注。引史记云云。孔子之始为次乘也。安知灵公之与夫人同车耶。若其未见好德之言。执事所谓虽或因此而发。而语意浑然。其警学者至矣云者。诚然诚然。与居是邦。不非大夫之义。若不相似然云云。恐或未审其时之事而云尔。大抵此章。当与子见南子章。参看。朱子既以圣人之见南子。谓之可与立。未可与权。而曰吾人见未到。圣人心下这般所在都难说。又曰。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他。愿执事。且看此等处。而姑付之马肝焉。未知如何。
更捡来书。引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之语。不觉胸膈抑塞。呜呼。父母之恩。与天罔极。虽以大舜曾子之孝。犹不敢自谓报其万一也。况其下于此者耶。世之人。率多被养于父母。而不能养父母。父母既没。虽欲养何及也。寒泉说得此意亲切矣。如顽之不肖无状。与世不谐。为世所弃。既不能决一科沾寸禄。以伸反哺之情。又不能竭力耕田。恭为子职。牵车服贾。致其忠养。竟使八十老人。忧窘万状。无一日舒泰。遂至大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1L 页
故。不孝之罪。上通于天。每一念至此。心肝如抽裂。诚如朱夫子之言也。盖平日心志之养。固不敢拟议。而亦不能自尽于口体之奉。则于顽之口体。安敢萌求饱求安之念耶。然犹饥而求食。寒而求衣。居处。又不克如古人执丧之则。则其异乎阮籍原壤者几希。其在今日。顽愚一分自赎其罪。不知何以则为宜。痛冤痛冤。
颜渊喟然叹章注。无方体之方。是方所之方。体。是形体之体。执事之解。是矣。但分属于前后。与瞻忽。恐涉破碎。未知如何。
三渊论孝慈之义曰。人于父母。浑然一身耳。若论其分合终始。则断脐而形离。免怀而处别。就塾而稍远。以至娶妇居室。而物有所诱。情有所夺。于是本心之仁。日益坏碎。不顾其所由来。其异于犊也豚也去乳而忘其母者。几希。呜呼。人兽之分。其亦微矣。余故曰天下无不慈之物。未有尽孝之子。诚使为孝者。半于其慈。则庶免为豚犊之归。人之得孝之称。其亦难矣。渼湖则曰爱子过于爱亲。亦常人以下多如此。甚者亦不知爱其子矣。愚常爱此二说。玆录上或可与栗谷说。互相发明否。
颜渊喟然叹章注。无方体之方。是方所之方。体。是形体之体。执事之解。是矣。但分属于前后。与瞻忽。恐涉破碎。未知如何。
三渊论孝慈之义曰。人于父母。浑然一身耳。若论其分合终始。则断脐而形离。免怀而处别。就塾而稍远。以至娶妇居室。而物有所诱。情有所夺。于是本心之仁。日益坏碎。不顾其所由来。其异于犊也豚也去乳而忘其母者。几希。呜呼。人兽之分。其亦微矣。余故曰天下无不慈之物。未有尽孝之子。诚使为孝者。半于其慈。则庶免为豚犊之归。人之得孝之称。其亦难矣。渼湖则曰爱子过于爱亲。亦常人以下多如此。甚者亦不知爱其子矣。愚常爱此二说。玆录上或可与栗谷说。互相发明否。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2H 页
程子曰。元气会则生圣贤。朱子曰。孔子则太和元气之流行于四时也。又曰。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理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要识仁之意思。是一个浑然温和之气。其气则天地阳春之气。其理则天地生物之心。以是观之。圣人浑是一团和气。乃仁体之见于外者也。然则圣人何处不和气。何时无和气也。且和乐悦豫。是心之体也。幸以此做题目入思议。千万千万。(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问章。充实而有光辉注。近思录论明道先生诸条。无非圣人中和气象发见者也。)
栗翁游枫狱(一作岳)。与老僧问答。傍无栗谷全书。可考本文。又素昧佛经诸语。不敢臆对。盖朱子后。能究极佛氏源委。与吾儒异同处。详覈精切者。在 中朝。惟罗整庵困知记。在 本朝。惟栗谷农岩两先生而已。圣学辑要穷理章。辨异端之害条及农岩集杂识。皆可考。其论真如体者。亦可考。未知如何。
二程全书语录云。国忌行香。伊川令供素馔。子瞻诘之曰。正叔不好佛。胡为食素。先生曰。礼。居丧。不饮酒。不食肉。忌日。丧之馀也云云。今人以忌日为丧馀者。本于此。家礼。忌日前一日齐戒。如祭祢之仪。祢祭齐戒。如时祭。而时祭齐戒条曰。饮酒不得至乱。食肉不
栗翁游枫狱(一作岳)。与老僧问答。傍无栗谷全书。可考本文。又素昧佛经诸语。不敢臆对。盖朱子后。能究极佛氏源委。与吾儒异同处。详覈精切者。在 中朝。惟罗整庵困知记。在 本朝。惟栗谷农岩两先生而已。圣学辑要穷理章。辨异端之害条及农岩集杂识。皆可考。其论真如体者。亦可考。未知如何。
二程全书语录云。国忌行香。伊川令供素馔。子瞻诘之曰。正叔不好佛。胡为食素。先生曰。礼。居丧。不饮酒。不食肉。忌日。丧之馀也云云。今人以忌日为丧馀者。本于此。家礼。忌日前一日齐戒。如祭祢之仪。祢祭齐戒。如时祭。而时祭齐戒条曰。饮酒不得至乱。食肉不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2L 页
得茹荤云云。据此。忌祭无前期不食肉不饮酒之文。而是日不饮酒不食肉。在忌祭纳主彻之后。然则前期不饮酒不食肉者。是从厚之道也。忌日之不饮酒不食肉。是丧馀之义也。而是日食素。比祭前尤重。不可不念也。未知如何。
南塘性有三层之说。自其少时。至于临终。终始持一说不变。而谓朱夫子性说。有初晚之异。则南塘贤于朱子远矣。主湖论者之谓孔,朱,韩者。犹是外面修人事之言也。其实则悟道先于朱子。便是直接孔子之统也。以其所编朱子言论同异考观之。可知愚言之非妄矣。湖洛互相攻击之说。彼此均有其失。而其说浩瀚。有不可造次录上。第姑俟之为仰。顽愚每于塘老论朱子初晚处。窃不胜其大段未安。敢有此云云。岂敢侵犯先辈也。实为朱门。欲呵禁故也。
偶因考捡。见黄勉斋与李敬子书曰。当初只带得一团血气。并一点虚灵。生在世间。今亦他无所用心。只得点捡身心。令明净纯洁。交还天地父母耳。读至此。不觉惕然警省。顽愚之已往许多罪过。无可追补。只从今日为始。洗涤更新。以为无负此翁之道。而血气已衰。振作不得。虚灵已昏。光明无路。惟愿执事。随处
南塘性有三层之说。自其少时。至于临终。终始持一说不变。而谓朱夫子性说。有初晚之异。则南塘贤于朱子远矣。主湖论者之谓孔,朱,韩者。犹是外面修人事之言也。其实则悟道先于朱子。便是直接孔子之统也。以其所编朱子言论同异考观之。可知愚言之非妄矣。湖洛互相攻击之说。彼此均有其失。而其说浩瀚。有不可造次录上。第姑俟之为仰。顽愚每于塘老论朱子初晚处。窃不胜其大段未安。敢有此云云。岂敢侵犯先辈也。实为朱门。欲呵禁故也。
偶因考捡。见黄勉斋与李敬子书曰。当初只带得一团血气。并一点虚灵。生在世间。今亦他无所用心。只得点捡身心。令明净纯洁。交还天地父母耳。读至此。不觉惕然警省。顽愚之已往许多罪过。无可追补。只从今日为始。洗涤更新。以为无负此翁之道。而血气已衰。振作不得。虚灵已昏。光明无路。惟愿执事。随处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3H 页
提饬。俾不至终为弃物。千万千万。
先进篇先进章第二段附注。存疑。如用之。只据目前言。不是得行其道而用礼乐。执事以为虽若可通。而实非正义云云。今考语类。问孔子。又云吾从周。只是指周之前辈而言。曰。然。圣人穷而在下。所用礼乐。固是从周之前辈。若圣人达而在上。所用礼乐。须更有损益。不止从周之前辈。若答颜子为邦之问。则告以四代之礼乐。又大全答黄直翁书曰。周之文固可从。而圣人不得其位。无制作之时。则不得不从也。使夫子而得邦家。则将损益四代。以为百王不易之法。不专于从周矣。以此二说观之。存疑。似据此而云。恐不必直斥以非本旨也。未知如何。某也非助我章。深喜一句内。包得助我之至意。执事之解集注。固深矣。愚意助我与起予。俱是圣人之谦辞。不必以集注深喜二字。而包入助字意。未知如何。如有未当。伏幸更教。颜子之明睿。不可尚已。而子贡之颖悟。即次之。然夫子有女与某也。孰愈之问。武叔有子贡贤于仲尼之疑。则子贡之明辨果断。通晓事务。歆动得人也大矣。此所以与颜子共称也。而后生小子之所愿。愿为屡空之颜子。不愿为货殖之子贡也。安贫乐道。是何等
先进篇先进章第二段附注。存疑。如用之。只据目前言。不是得行其道而用礼乐。执事以为虽若可通。而实非正义云云。今考语类。问孔子。又云吾从周。只是指周之前辈而言。曰。然。圣人穷而在下。所用礼乐。固是从周之前辈。若圣人达而在上。所用礼乐。须更有损益。不止从周之前辈。若答颜子为邦之问。则告以四代之礼乐。又大全答黄直翁书曰。周之文固可从。而圣人不得其位。无制作之时。则不得不从也。使夫子而得邦家。则将损益四代。以为百王不易之法。不专于从周矣。以此二说观之。存疑。似据此而云。恐不必直斥以非本旨也。未知如何。某也非助我章。深喜一句内。包得助我之至意。执事之解集注。固深矣。愚意助我与起予。俱是圣人之谦辞。不必以集注深喜二字。而包入助字意。未知如何。如有未当。伏幸更教。颜子之明睿。不可尚已。而子贡之颖悟。即次之。然夫子有女与某也。孰愈之问。武叔有子贡贤于仲尼之疑。则子贡之明辨果断。通晓事务。歆动得人也大矣。此所以与颜子共称也。而后生小子之所愿。愿为屡空之颜子。不愿为货殖之子贡也。安贫乐道。是何等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3L 页
大小大快活无上好个字耶。引笔至此。不觉与执事所询。相牴牾。不啻若郢书燕说。执事想不免喷饭也。
与李景学
论语莫我知也章注。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小注所载。语类徐宇录。自是言语形容不得云云一条。及陈淳录。因其言以知其意。便是下学上达一条。亦可参看。又语类辅广录。问意在言表。是如何。曰此亦无可说。说那下学上达。便是意在言表了此一条。恐不如陈录之易晓。幸入思以为回教焉。寒泉答郑士宾问。又考本集录呈。而老洲杂识。论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之义。亦可考矣。大抵程子此数语。亦可以互相发明。未知如何。
执事既为支子不能尸祀。则当于先忌。依古礼献贤之义。助需伸情。可也。如或异居。不得参祀。则礼疑类辑原编续编。异居行祭条。择其合于人情。而不违于礼意者行之恐好。顽愚之情事。正如执事。故只欲依此例。而鹿门集与云湖书。引朱子说支子在远者。祭以纸榜云云者。似可遵行矣。
同春为远祖妣烈行事。见人录送者。未及折封。泣涕如雨。此亦笃孝而然也。湖北人上远祖墓必哭。正此
与李景学
论语莫我知也章注。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小注所载。语类徐宇录。自是言语形容不得云云一条。及陈淳录。因其言以知其意。便是下学上达一条。亦可参看。又语类辅广录。问意在言表。是如何。曰此亦无可说。说那下学上达。便是意在言表了此一条。恐不如陈录之易晓。幸入思以为回教焉。寒泉答郑士宾问。又考本集录呈。而老洲杂识。论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之义。亦可考矣。大抵程子此数语。亦可以互相发明。未知如何。
执事既为支子不能尸祀。则当于先忌。依古礼献贤之义。助需伸情。可也。如或异居。不得参祀。则礼疑类辑原编续编。异居行祭条。择其合于人情。而不违于礼意者行之恐好。顽愚之情事。正如执事。故只欲依此例。而鹿门集与云湖书。引朱子说支子在远者。祭以纸榜云云者。似可遵行矣。
同春为远祖妣烈行事。见人录送者。未及折封。泣涕如雨。此亦笃孝而然也。湖北人上远祖墓必哭。正此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4H 页
类也。而朱子称其好。则行与不行。亦只在其人自量而处之。何必断定以行不得之事耶。人或以五代祖亲尽不可承重。为礼也。故栎泉引此。以明其不可不承重者。亦可备一说也。又何必曰不当混并论也耶。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此四句。顽愚平生所诵味者也。执事举似于书末。示以交勖之意。敢不钦服。程子称孔子以尽是明快人。此见于近思录。老洲先师甚爱此言。尝曰象圣人以明快二字。说得甚好。须思明快之反是甚么。此乃杂识也。愚敢谓明快气象。当于论语此章。可以想见其彷佛也。未知如何。
伊川程先生有曰。夫先王之道。虽未能尽行。然稽古之心。不可无也。犹学者。圣贤之事。虽未能尽行。然希慕之心。不可无也。此乃进学求益之道。如吾后生末学至愚极不肖者。何敢与议于圣贤之学。而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正当如邹夫子之言。而不可无希慕之心。亦当如叔子之言矣。明快二字。正是吾辈所当希慕而愿学者。故敢有所仰白。执事不加斥外。则可以仰认执事之不以我为僭猥也。何幸何幸。
邵子所谓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
伊川程先生有曰。夫先王之道。虽未能尽行。然稽古之心。不可无也。犹学者。圣贤之事。虽未能尽行。然希慕之心。不可无也。此乃进学求益之道。如吾后生末学至愚极不肖者。何敢与议于圣贤之学。而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正当如邹夫子之言。而不可无希慕之心。亦当如叔子之言矣。明快二字。正是吾辈所当希慕而愿学者。故敢有所仰白。执事不加斥外。则可以仰认执事之不以我为僭猥也。何幸何幸。
邵子所谓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4L 页
此数句。寒泉所以提教于后生。而执事又举似于昨日酬酢之际。与执事分手后。因考其本文出处于性理大全,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之七及外书渔樵问对。而心经附注。圣学辑要。皆采入此。即朱子所谓康节煞有好说话。近思录不曾取入者也。虽不入于近思录。而四先生之说。亦何以加此。真当佩服终身之极言至论也。然击蒙要诀持身章末条。每日频自点捡心不存乎。学不进乎。行不力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孜孜毋怠。毙而后已云者。尤觉警切有味。可以终身诵之。未知如何。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此乃圣言而见于表记之首者也。愚尝诵而未之能焉。今执事举似以为接人之道。岂胜钦仰。又承喻以无口过极难。老洲先师尝曰。每日点捡言行。言过多于行过。岂以言比之行。易发而难察。易伪而难诚故欤。因以温公诚自不妄语始。为可法。盖顽愚平生大病。只是口过。而未能顿服先师之良药。每患其频发难制。所以以一默二字。请书斋额于金江东丈而帖之者此也。
窃见大全申请类。有乞以泗水侯从祀先圣状曰。考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此乃圣言而见于表记之首者也。愚尝诵而未之能焉。今执事举似以为接人之道。岂胜钦仰。又承喻以无口过极难。老洲先师尝曰。每日点捡言行。言过多于行过。岂以言比之行。易发而难察。易伪而难诚故欤。因以温公诚自不妄语始。为可法。盖顽愚平生大病。只是口过。而未能顿服先师之良药。每患其频发难制。所以以一默二字。请书斋额于金江东丈而帖之者此也。
窃见大全申请类。有乞以泗水侯从祀先圣状曰。考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5H 页
之论语。伯鱼过庭。亲承诗礼之训。先圣又尝使为周南召南之学。其才虽曰不及颜渊。然亦不应尽出七十子之下。窃意当来礼官。一时讨论。偶失编载。非固有所取舍升黜于其间也。某愚欲望朝廷。特赐详酌。将泗水侯。外于从祀位。在七十子之后。沂水侯之前。庶几孔门之贤。悉登祀典云云。(此状上文崇宁元年二月二十五日。诏追封。有曰。崇孔鲤为泗水侯。孔伋为沂水侯。)盖我朝鲜则有启圣祀。▦奉泗水侯神位。而宋朝无此祠。所以有此申请也。我朝 列圣义起之祠。可以为法于万世也。未知如何。
阳货。不知圣人仕止久速之义。只是以仕为亟之心。欲以此自为而为人。来教诚然。往古来今。小人之心。如印一板。究其本则只为不能胜私克欲。而卒至于索性无忌惮之地。非初不知其为恶而然也。如吾辈虽自谓诵法孔子。早夜孜孜。而一念之欲。不能克去。则将陷于小人也。不难矣。如尼尹者。自幼读书。致谨于洒扫应对。以至白纷居处恭执事敬。而终至于邢七狼狈。以贻家国无穷之祸者。其故何在。只由畏祸一念。不能制而然也。此则寒水斋之言。真可谓得其情矣。愚每念念相续者。只恐为小人之归而已。然而胜私克欲。果难于上天矣。未知执事。何以教我耶。
阳货。不知圣人仕止久速之义。只是以仕为亟之心。欲以此自为而为人。来教诚然。往古来今。小人之心。如印一板。究其本则只为不能胜私克欲。而卒至于索性无忌惮之地。非初不知其为恶而然也。如吾辈虽自谓诵法孔子。早夜孜孜。而一念之欲。不能克去。则将陷于小人也。不难矣。如尼尹者。自幼读书。致谨于洒扫应对。以至白纷居处恭执事敬。而终至于邢七狼狈。以贻家国无穷之祸者。其故何在。只由畏祸一念。不能制而然也。此则寒水斋之言。真可谓得其情矣。愚每念念相续者。只恐为小人之归而已。然而胜私克欲。果难于上天矣。未知执事。何以教我耶。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5L 页
朱夫子于诗十月交之三章。传之曰。十月而雷电。山崩水溢。亦灾异之甚者。是宜恐惧修省。改纪其政云云。愚于今日 圣上。惟愿其深轸崇儒重道之义。必以士者国之元气六个字。念释在玆翻然悔悟。则是为恐惧修省之大者。而未知何人能有匡救之美于此时耶。顽虽愚甚。敢不思圣人所以敬天之怒耶。只切杞漆之忧而已。
执事以菊竹石三者自况。而菊则曰淡而葆晚。竹则曰虚心劲节。石则曰其介如之。愚请先以介于石之义。为执事谩说一遍。以及乎菊竹之节也。易之豫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然则君子见几而作。是为介于石之义也。明夷之初九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程传以此爻为见几之明。而曰君子于行。谓在其位而退藏也。三日不食。言困穷之极也。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之明。不能也。夫知几者。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能识也。以此观于执事向日之所遣。则恐于见几一字。有所未明而致之也。穆生之去楚曰。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执事以菊竹石三者自况。而菊则曰淡而葆晚。竹则曰虚心劲节。石则曰其介如之。愚请先以介于石之义。为执事谩说一遍。以及乎菊竹之节也。易之豫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然则君子见几而作。是为介于石之义也。明夷之初九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程传以此爻为见几之明。而曰君子于行。谓在其位而退藏也。三日不食。言困穷之极也。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之明。不能也。夫知几者。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能识也。以此观于执事向日之所遣。则恐于见几一字。有所未明而致之也。穆生之去楚曰。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6H 页
其视申公,白公之被辱于胥靡。果如何哉。袁闳。于党事未起之前。潜身土室。卒免党锢之祸。其视陈,窦,李,杜之身被淫刑。祸及朋友。亦如何哉。自今以后。执事深悟前日见几之不明。虚心以读圣人之书。劲节以守平生之志。然后始可以无愧于菊竹之赞。而终能全其介石之操矣。然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可不惧哉。可不勉哉。
夫子于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者。自是圣人作用。非可以常情揣度者。此所谓体道之大权也。故朱子曰圣人胸中。自有处寘。非可执定本以议之也。只可依集注或问解之已矣。不必别立他说也。匏瓜之义。来喻不食则无事。可以人而同彼匏瓜乎云云者。恐是恶紫之夺朱章。不取汪订头注。而以范说为主云云。恐好。予欲无言章。来教发挥得甚好。执事之说经。于是有功矣。
程子说第二条以下。朱子谓与第一条之意。相表里而此四条。意各有主。第二条。言理无大小。谓大处小处。皆有理。须先尽其小者近者而后。可进乎大者远者。盖推明第一条教人有序之意也。第三条。言精粗之贯通。四条。言本末之不可分。以申明理无大小之
夫子于公山佛肸之召。皆欲往者。自是圣人作用。非可以常情揣度者。此所谓体道之大权也。故朱子曰圣人胸中。自有处寘。非可执定本以议之也。只可依集注或问解之已矣。不必别立他说也。匏瓜之义。来喻不食则无事。可以人而同彼匏瓜乎云云者。恐是恶紫之夺朱章。不取汪订头注。而以范说为主云云。恐好。予欲无言章。来教发挥得甚好。执事之说经。于是有功矣。
程子说第二条以下。朱子谓与第一条之意。相表里而此四条。意各有主。第二条。言理无大小。谓大处小处。皆有理。须先尽其小者近者而后。可进乎大者远者。盖推明第一条教人有序之意也。第三条。言精粗之贯通。四条。言本末之不可分。以申明理无大小之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6L 页
义。第五条。言可到圣人事。则合前三条之义。以明先其粗末。为达于精本之阶。亦所以实夫理无大小之义。而同为推明第一条也。此是金说也。朱子所以思量此章。理会不得。以至三四夜。穷究到明。又被杜鹃叫不住声者。盖以程子四条。与上君子教人有序四五句。都相反了故也。毕竟究得其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而集注之完好如是矣。实相表里之意。金氏劄录颇精。幸以此入思如何。语类云其曰理无小大无乎不在。本末精粗。皆要从头做去。不可拣择。此所以为教人有序也。非是谓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更不用做其他事也。此是吴雉录。而见于小注。似是集注正本后晚年说也。若愚按条末非谓二字。释于在此也下。吕晚村及汪订诸说皆然。尤翁所以辨饶双峰之错解。不啻分明。而吕,汪诸人。与之暗合也。未知如何。
阳肤为士师章。哀矜而勿喜一句。可见仁包四德。恻隐贯四端之义。而大舜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者。果非虚语也。执事所谓圣王若恫如伤之仁。上天仁覆闵下之心云云。有以仰认不忍人之心充之。则足以保四海也。愿深推此心。勿忘此心于他日临民之时。千
阳肤为士师章。哀矜而勿喜一句。可见仁包四德。恻隐贯四端之义。而大舜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者。果非虚语也。执事所谓圣王若恫如伤之仁。上天仁覆闵下之心云云。有以仰认不忍人之心充之。则足以保四海也。愿深推此心。勿忘此心于他日临民之时。千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7H 页
万切仰。朱先生答吕东莱书曰。圣人大公至正处。似无人情。然其隐恶扬善之心。则未尝无也。此乃天地生物之心。孔门教人求仁。正是要得如此耳。又舜典象刑说。答郑景望一二书俱好。与此章参看。未知如何。
曾看退陶言行录。以门人之尽看小注。警之以如谷腾雾如波滚沙之说。又泉翁。每戒学者以勿看小注。勿看他书。此为读书者。专心致志之方。而今闻执事。于汪份大学。其附注及头注。终日不离于目云。恐与退溪,寒泉两先生法门。大故相左。岂不闻朱子所训中年以后。血气精神。不是记故事时节云云者耶。幸望以朱子所训保惜精神一语加勉。千万千万。此事岂五十三岁老人所可为者乎。虽老而好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盛意。不胜钦仰。而为学老少不同。亦岂非朱先生之至言可法者乎。
明德之义。不必广證。农岩集答李正庵书。吴大夏书甚好。并与杂识二篇五十一条。参看可知。汪份所辨陈北溪说。此皆高明之昭陵。而敢呈此三册。幸入览后还瓻。千万千万。大全徐子融书所辨昏明二字。非所以言性。汪长孺书神灵二字。非所以言性等说。皆
曾看退陶言行录。以门人之尽看小注。警之以如谷腾雾如波滚沙之说。又泉翁。每戒学者以勿看小注。勿看他书。此为读书者。专心致志之方。而今闻执事。于汪份大学。其附注及头注。终日不离于目云。恐与退溪,寒泉两先生法门。大故相左。岂不闻朱子所训中年以后。血气精神。不是记故事时节云云者耶。幸望以朱子所训保惜精神一语加勉。千万千万。此事岂五十三岁老人所可为者乎。虽老而好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盛意。不胜钦仰。而为学老少不同。亦岂非朱先生之至言可法者乎。
明德之义。不必广證。农岩集答李正庵书。吴大夏书甚好。并与杂识二篇五十一条。参看可知。汪份所辨陈北溪说。此皆高明之昭陵。而敢呈此三册。幸入览后还瓻。千万千万。大全徐子融书所辨昏明二字。非所以言性。汪长孺书神灵二字。非所以言性等说。皆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7L 页
可为吕晚村,尹屏溪误看明德之对證良剂。未知如何。
农岩四七辨及语录誊本。玆依教扫尘。又以青红墨点缀以呈。而执事之困我也乃尔耶。语录中大学正心章。有所之不作病痛看。盖始于杞园。而圃阴力主之。先辈多从是说。老洲先师。不以为然。又其礼学者。吾尝疑之一段。老洲亦谓农岩此说。恐有未及究勘者。大抵朱子之论礼。必因郑,贾说为重。未尝有一毫自主张底意思。此盖承受孔子欲徵杞,宋之意。而不敢失也。是故。礼说最忌杜撰。不可为无證之言云矣。幸加深思焉。
任颖西丈。不拜梅月影帧。盖与农翁不同。而任丈此事可法。未知执事定论何居焉。
经体夜来何如。秉德又未免滞泄自利。静念昨日所食。初无可滞之物。而此證乃尔。便是腊月三十日消息也。生既无益于世。则真所谓老不死之贼矣。死何足惜也。然想来宿昔壮志。未尝不喟然自叹也。昧爽之际。读中庸首章章句五遍。虽无新知之起。真切之味。较益深矣。昔老洲先师。尝自言每夜静境虚。明烛在前。展卷讽读。想得来圣贤片片赤心说。与人要使
农岩四七辨及语录誊本。玆依教扫尘。又以青红墨点缀以呈。而执事之困我也乃尔耶。语录中大学正心章。有所之不作病痛看。盖始于杞园。而圃阴力主之。先辈多从是说。老洲先师。不以为然。又其礼学者。吾尝疑之一段。老洲亦谓农岩此说。恐有未及究勘者。大抵朱子之论礼。必因郑,贾说为重。未尝有一毫自主张底意思。此盖承受孔子欲徵杞,宋之意。而不敢失也。是故。礼说最忌杜撰。不可为无證之言云矣。幸加深思焉。
任颖西丈。不拜梅月影帧。盖与农翁不同。而任丈此事可法。未知执事定论何居焉。
经体夜来何如。秉德又未免滞泄自利。静念昨日所食。初无可滞之物。而此證乃尔。便是腊月三十日消息也。生既无益于世。则真所谓老不死之贼矣。死何足惜也。然想来宿昔壮志。未尝不喟然自叹也。昧爽之际。读中庸首章章句五遍。虽无新知之起。真切之味。较益深矣。昔老洲先师。尝自言每夜静境虚。明烛在前。展卷讽读。想得来圣贤片片赤心说。与人要使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8H 页
此个道理。不坠于地。顾奈无毫分承当。不觉怃然自失云云。在先生犹云如此。况如我者耶。又常戒我以多读庸学。毋忘吾言。乃今五十六岁。顽忍不死。而不能遵先师之教。以致于卒无所成。宁不悲哉。朱先生所谓愧汗沾衣。正为此身准备语耳。
从我于陈蔡章。来谕孔门弟子。已识圣人大意云云。集注虽无此言。次第当如此。而顽愚之取閒静说。果误矣。精义伊川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此言次序。近于閒静说。以德行居末者。盖以是为筑底处。而閒静所谓孔门终是德行多之意耶。然而自朱子集注或问。皆无如閒静说者矣。言语之于文学类也。德行与政事。亦类也。故执事谓以言行为次序耶。恐不可以此章次序。为偶然耳。
朱夫子于中庸解。引程子之言曰。孔门传授心法。又于论语颜渊问仁章集注。称以传授心法。切要之言云云。则此章之为二十篇中第一义。可知矣。集注及程子之箴。字字有味。顽愚每欲口诵心惟。造次颠沛。必于是。而常患间断时多。执事之欲诵贯而深体者。不胜钦仰。
从我于陈蔡章。来谕孔门弟子。已识圣人大意云云。集注虽无此言。次第当如此。而顽愚之取閒静说。果误矣。精义伊川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此言次序。近于閒静说。以德行居末者。盖以是为筑底处。而閒静所谓孔门终是德行多之意耶。然而自朱子集注或问。皆无如閒静说者矣。言语之于文学类也。德行与政事。亦类也。故执事谓以言行为次序耶。恐不可以此章次序。为偶然耳。
朱夫子于中庸解。引程子之言曰。孔门传授心法。又于论语颜渊问仁章集注。称以传授心法。切要之言云云。则此章之为二十篇中第一义。可知矣。集注及程子之箴。字字有味。顽愚每欲口诵心惟。造次颠沛。必于是。而常患间断时多。执事之欲诵贯而深体者。不胜钦仰。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8L 页
集注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此释克己复礼为仁之仁。而为仁由己之为仁。义无异矣。汪订中黄氏所云。窃有所疑而不敢从矣。
程子尝举韩退之之言。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云云。朱子答沈叔晦书曰。中年精力有限。与其泛观而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得尺吾尺。得寸吾寸。始为不枉用功力耳。某以目昏。不敢著力读书。閒中静坐。收敛身心。颇觉得力。间起看书。聊复遮眼。遇有会心处。时一喟然耳。语类周谟录曰。大抵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馀。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若年齿向晚。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沈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又不知何氏录曰。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涵养。又曰。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顾今秉德已过中年。衰颓无馀。况丧威震叠。苫块荼毒。虽冥顽不死。而于此等处。深有所感。执事于顽喘。差以三齿。则亦老矣。幸望以爱养精力。养卫精神八字。为目下受用焉。玆敢录于左方。明道先生曰。邢和叔言吾曹。常须爱养精力。精力稍不足则倦。所临事。皆勉强而无诚意。接宾客。
程子尝举韩退之之言。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云云。朱子答沈叔晦书曰。中年精力有限。与其泛观而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得尺吾尺。得寸吾寸。始为不枉用功力耳。某以目昏。不敢著力读书。閒中静坐。收敛身心。颇觉得力。间起看书。聊复遮眼。遇有会心处。时一喟然耳。语类周谟录曰。大抵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馀。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若年齿向晚。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沈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又不知何氏录曰。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涵养。又曰。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顾今秉德已过中年。衰颓无馀。况丧威震叠。苫块荼毒。虽冥顽不死。而于此等处。深有所感。执事于顽喘。差以三齿。则亦老矣。幸望以爱养精力。养卫精神八字。为目下受用焉。玆敢录于左方。明道先生曰。邢和叔言吾曹。常须爱养精力。精力稍不足则倦。所临事。皆勉强而无诚意。接宾客。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9H 页
语言尚可见。况临大事乎。朱先生曰。吴公济云。逐日应接事物之中。须得一时辰宁静。以养卫精神。要使事愈繁而心愈暇。彼不足我有馀。其言虽出于异说。然试之亦略有验。岂周夫子所谓主静耶。夫以邢恕之背师。公济之学佛。其人可知。而程朱二夫子。犹取其言。则亦不可以其人而废其言也。未知如何。
子贡问友章集注及小注。俱好体玩。程子曰。与之处而不告其过。非忠也。要使诚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矣。又曰。责善之道。要吏诚有馀而言不足。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以此二章。参看恐好。齐熊二说。来教无或近于苛评否。三渊先生有曰。莫悦乎朋友讲习。而不善为之。或无益而有损。且以近世巍塘之交争言之。舌战之极。几乎肉薄。然则不善讲习。奚但无益。有损己矣乎。集注以数见疏之义。可验于此矣。未知如何。
执事。每以不痴不聋不为家翁之说。勉我。其实顽愚之处家。每患痴聋之太过。家事之懵不觉察者。不翅不少。几乎全不事事。所以家计破败。至于难保。至若子弟之过恶。或有入于耳目。岂可视不见听不闻。而任其所为。漠然若路人耶。近来人家子弟。欺其父兄
子贡问友章集注及小注。俱好体玩。程子曰。与之处而不告其过。非忠也。要使诚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矣。又曰。责善之道。要吏诚有馀而言不足。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以此二章。参看恐好。齐熊二说。来教无或近于苛评否。三渊先生有曰。莫悦乎朋友讲习。而不善为之。或无益而有损。且以近世巍塘之交争言之。舌战之极。几乎肉薄。然则不善讲习。奚但无益。有损己矣乎。集注以数见疏之义。可验于此矣。未知如何。
执事。每以不痴不聋不为家翁之说。勉我。其实顽愚之处家。每患痴聋之太过。家事之懵不觉察者。不翅不少。几乎全不事事。所以家计破败。至于难保。至若子弟之过恶。或有入于耳目。岂可视不见听不闻。而任其所为。漠然若路人耶。近来人家子弟。欺其父兄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89L 页
而不率其教者。比比有之。渊翁所叹。世降俗末。太和日散。父子而异议。兄弟而聚讼者。将复见于今日矣。盖今日世界。比诸渊翁之时。落下几百层。则将复见三字。犹属缓词。为之奈何。
形质之质。以姿禀看。盛见恐似得之。然而气质之质。亦以姿禀言无妨。第有不可通融看者。渼湖所谓形质。似指人之容貌形体。而非指姿禀也。未知如何以善区处此质字耶。无乃愚见之未解而然耶。姑容更思为仰。
南塘所谓形质之变。执事所辨。诚然诚然。今因来书惺然有觉者。在昔负笈往先师吴文元公门下也。先师方看南塘杂识。顾谓秉德曰。此一条。似是强解。因辨其不然。正如执事今日之教矣。念及于此。历历如昨日。实感执事之善解悟人矣。
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凝冰亦焦火。渊沦复天飞。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晦翁先生论心有出入者。此亦可證矣。三渊所辨溪谷漫笔者。甚好。其曰非真为出入。取其近似而名之云者。正为执事解惑也。三渊集杂著。书玆仰呈。经览后还瓻为仰。语类杂记言行条曰。先生尝立北桥。忽市井游手
形质之质。以姿禀看。盛见恐似得之。然而气质之质。亦以姿禀言无妨。第有不可通融看者。渼湖所谓形质。似指人之容貌形体。而非指姿禀也。未知如何以善区处此质字耶。无乃愚见之未解而然耶。姑容更思为仰。
南塘所谓形质之变。执事所辨。诚然诚然。今因来书惺然有觉者。在昔负笈往先师吴文元公门下也。先师方看南塘杂识。顾谓秉德曰。此一条。似是强解。因辨其不然。正如执事今日之教矣。念及于此。历历如昨日。实感执事之善解悟人矣。
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凝冰亦焦火。渊沦复天飞。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晦翁先生论心有出入者。此亦可證矣。三渊所辨溪谷漫笔者。甚好。其曰非真为出入。取其近似而名之云者。正为执事解惑也。三渊集杂著。书玆仰呈。经览后还瓻为仰。语类杂记言行条曰。先生尝立北桥。忽市井游手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0H 页
数人。悍然突过。先生敛衽。桥侧避之。每于行道间。左右者或辟人。先生即厉声止之曰。你管他作甚顽。于此段。服膺有素。而今承来教。有曰。出行必避悍汉。谨身之道也。执事之言。适与鄙意相吻。敢不唯命。
执事以顽之无从者。而只以杖随为太简。此则窃恐其不然也。在前自大隐岩。往拜梅山先师于南山洞也。先生披示近思录七卷第七条。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云云者。而教之曰。君之舍车而徒。是为贲其趾也。君无以弊袍徒行为羞也。顽常铭之在心矣。况今年垂六十。少无所成。成一老不死之贼矣。徒行杖随。亦多有愧于心者。则今何敢介意于此乎。但末段所教。礼从宜者。谨当遵行矣。
圣人为贫而仕。乘田委吏。是也。程子因论此而言近煞有人以此相勉。某答云待饥饿不能出门户时。当别相度。陈学士良翰。尝举程子之语曰。此孙言也。而听者不喻。则其弊将无所不至。夫饥饿而不能出门户。则死而已矣。尚何计之为哉。朱子撰陈公行状。载此言曰。公敬逊诚悫。非欲以大言誇世者。而其语如此。足以见其所存之素定。而所立之非偶然也。士生今世。苟欲全其本心。则当以饿死二字。帖在额上。着
执事以顽之无从者。而只以杖随为太简。此则窃恐其不然也。在前自大隐岩。往拜梅山先师于南山洞也。先生披示近思录七卷第七条。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云云者。而教之曰。君之舍车而徒。是为贲其趾也。君无以弊袍徒行为羞也。顽常铭之在心矣。况今年垂六十。少无所成。成一老不死之贼矣。徒行杖随。亦多有愧于心者。则今何敢介意于此乎。但末段所教。礼从宜者。谨当遵行矣。
圣人为贫而仕。乘田委吏。是也。程子因论此而言近煞有人以此相勉。某答云待饥饿不能出门户时。当别相度。陈学士良翰。尝举程子之语曰。此孙言也。而听者不喻。则其弊将无所不至。夫饥饿而不能出门户。则死而已矣。尚何计之为哉。朱子撰陈公行状。载此言曰。公敬逊诚悫。非欲以大言誇世者。而其语如此。足以见其所存之素定。而所立之非偶然也。士生今世。苟欲全其本心。则当以饿死二字。帖在额上。着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0L 页
在肚里。念念不忘。如赴乐地。然后始可免于丧名失节。而堂堂立天地间。生为正人。死为正鬼。仰不愧俯不怍。而无复遗恨矣。岂不快哉。岂不快哉。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焉。此等经训。执事讲之熟矣。朱夫子答人书。引韩退之盛山诗序而曰。文辞浅事。苟能玩而乐之。尚可以忘仕进之穷通。况吾日诵圣贤之言。探索高远。如皆临事。全不得力。此亦足以见其玩之未深矣。此书之首。又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自无戚戚之念矣。先辈处穷。惟此一言。亦可为单传密符之旨矣。不者。恐惧于险难。陨穫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程子又曰。人之处患难。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岂安于义命者哉。幸望执事。谅此情。恕其愚而深信程朱之训。千万千万。
吕东莱少时。性极褊急。因病中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然觉得。意思一时平了。遂终身无㬥怒。此见于大全,语类者。甚详。朱子谓此可谓变化气质法。鹿门集散录。引之而言。此事便是立志地步。作圣基址。人须有如此一番勇决。然后可以有为。不然。只是画脂镂冰。东莱之变化气质。只在于暴怒一事。是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焉。此等经训。执事讲之熟矣。朱夫子答人书。引韩退之盛山诗序而曰。文辞浅事。苟能玩而乐之。尚可以忘仕进之穷通。况吾日诵圣贤之言。探索高远。如皆临事。全不得力。此亦足以见其玩之未深矣。此书之首。又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自无戚戚之念矣。先辈处穷。惟此一言。亦可为单传密符之旨矣。不者。恐惧于险难。陨穫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程子又曰。人之处患难。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岂安于义命者哉。幸望执事。谅此情。恕其愚而深信程朱之训。千万千万。
吕东莱少时。性极褊急。因病中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然觉得。意思一时平了。遂终身无㬥怒。此见于大全,语类者。甚详。朱子谓此可谓变化气质法。鹿门集散录。引之而言。此事便是立志地步。作圣基址。人须有如此一番勇决。然后可以有为。不然。只是画脂镂冰。东莱之变化气质。只在于暴怒一事。是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1H 页
其自己性褊难克处故耳。其在后学。当自察其病之偏重处。对證下药。然后乃可见效。夫以吕氏之不教人读论语。又谓论语皆虚言。而其得力于论语如彼。则今以执事之深知笃好。专用力于鲁论。而又值如伊川先生之得涪州一行气力者焉矣。其所得当如何哉。惟愿执事。每以自得之神丹妙剂。时时惠及于奄奄欲死之病躯。则执事将为顽愚之华扁矣。岂非馀生之大幸耶。
程子曰。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此一段。见于近思录第三卷致知第九条。而大学或问格致章九条之第一条也。近斋集杂著贞智录曰。今之学者。于此三者之中。论古今人物一条。有欠阙处。盖评论古昔。则随所见而抑扬反覆。攻斥其过恶。不少忌讳。至于今人之臧否得失。不敢开口议论。恐其触忤而取祸也。此可以观世变矣。然则格物工夫。不能全备。胸中泾渭。又孰能知之哉。大全答余国秀宋杰书曰。人之过恶。岂可轻论。但默观之。而反诸己。或有未明。则密以资于师友。而勿暴于外可也。顽愚之今日论及今古者。虽甚未安。诚有如近翁所
程子曰。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此一段。见于近思录第三卷致知第九条。而大学或问格致章九条之第一条也。近斋集杂著贞智录曰。今之学者。于此三者之中。论古今人物一条。有欠阙处。盖评论古昔。则随所见而抑扬反覆。攻斥其过恶。不少忌讳。至于今人之臧否得失。不敢开口议论。恐其触忤而取祸也。此可以观世变矣。然则格物工夫。不能全备。胸中泾渭。又孰能知之哉。大全答余国秀宋杰书曰。人之过恶。岂可轻论。但默观之。而反诸己。或有未明。则密以资于师友。而勿暴于外可也。顽愚之今日论及今古者。虽甚未安。诚有如近翁所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1L 页
谓恐其触忤而取祸者。然愚则欲遵朱先生密资之义而云也。执事以勿暴于外四字。法乎朱先生。恐好矣。且朱先生之于东坡。亦当世先朝之名臣也。则愚之所言。亦似不悖于紫阳之道矣。语类。论苏轼孔文仲之攻程子曰。只如今赌钱吃酒等人。正在无礼。你却将礼记。去他边读。如何不致他恶。又曰。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故恁诋訾。又朱公掞为御史。端笏正立。严毅不可犯。班列肃然。苏子瞻语人曰。何时打破这敬字。语类论此曰。看这说话。只要奋手将臂。放意肆志。无所不为。便是只看这处。是非曲直自易见。此与大全答汪尚书程允夫诸书。同意。大抵流俗之恶道学。自古如此。此所以有先辈所谓害甚于异端之说也。盈天盈地。无贵无贱。都是流俗也。将何以超出此科臼也。执事幸有以善教我。千万千万。
农岩先生曰。朱子之学。孔子后一人而已。如濂洛诸先生。高明渊懿。固无间然。而若其问学之极至。义理之精微。训说之的当。恐莫先于朱子。苟曰学矣。而不取衷于此。亦妄也已。先师吴文元公曰。孔子后。宇宙间道理。至朱子又一番整顿过。然则欲观程书者。非
农岩先生曰。朱子之学。孔子后一人而已。如濂洛诸先生。高明渊懿。固无间然。而若其问学之极至。义理之精微。训说之的当。恐莫先于朱子。苟曰学矣。而不取衷于此。亦妄也已。先师吴文元公曰。孔子后。宇宙间道理。至朱子又一番整顿过。然则欲观程书者。非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2H 页
朱子。殆无以明其义也。伏望执事。必以朱子。为终身依归之所。千万千万。
尝见三渊集日录曰。凡逢人喜甚。泄气过多。诚不若索居寂寥之时。思人而不堪悁郁。逢人而输泻太剧。皆心主未定而然也。最宜省察。秉德每于逢会心人。打会心话。未始不泄气过多。辄念此训而自省。然而离群索居。又不胜钝滞之忧。况在贸贸汶汶之僻乡。殆如四面墙壁。无以开明其心术。则又安得不念及于同门同志之可以责吾善攻吾过者。而形格势禁。末由合并。何幸近者。执事之频频枉临。申之以赫蹄往复者。几无虚日。则实是贱子之大幸。岂不感仰。此日此事。可谓平生初有也。渊翁所戒心主未定者。固宜有之。而不敢自恤也。
藜藿不充。而有拯济万姓之心。短褐不完。而有衣被四海之意。破屋数间。不蔽风雨。而亦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下下脱寒)士之愿。是乃范公先忧后乐之义也。惟素贫贱。行乎贫贱。而无慕乎外者。为能不失其本心之仁体也。此与墨氏之兼爱。似相近而实不同也。顽虽愚不肖。百无一取。而自儿时。志不在温饱。妄窃有志于古人事业者久矣。今焉老而无闻。无足比数于乡
尝见三渊集日录曰。凡逢人喜甚。泄气过多。诚不若索居寂寥之时。思人而不堪悁郁。逢人而输泻太剧。皆心主未定而然也。最宜省察。秉德每于逢会心人。打会心话。未始不泄气过多。辄念此训而自省。然而离群索居。又不胜钝滞之忧。况在贸贸汶汶之僻乡。殆如四面墙壁。无以开明其心术。则又安得不念及于同门同志之可以责吾善攻吾过者。而形格势禁。末由合并。何幸近者。执事之频频枉临。申之以赫蹄往复者。几无虚日。则实是贱子之大幸。岂不感仰。此日此事。可谓平生初有也。渊翁所戒心主未定者。固宜有之。而不敢自恤也。
藜藿不充。而有拯济万姓之心。短褐不完。而有衣被四海之意。破屋数间。不蔽风雨。而亦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下下脱寒)士之愿。是乃范公先忧后乐之义也。惟素贫贱。行乎贫贱。而无慕乎外者。为能不失其本心之仁体也。此与墨氏之兼爱。似相近而实不同也。顽虽愚不肖。百无一取。而自儿时。志不在温饱。妄窃有志于古人事业者久矣。今焉老而无闻。无足比数于乡
肃斋集卷之九 第 192L 页
人而止。宁不悲哉。
以能问于不能章注。义理物我似通言五句。而小注分属。恐未然。自少时疑此。而未及就质于师席矣。后见鹿门说。正如愚意。窃幸鄙见之不谬于前辈。然而执事平日定论。未及仰请。玆委告。
尤翁之拟鑴进善。无乃明道先生。欲与元丰大臣共政之意耶。朱夫子既谓以今之君子。所以不能无疑于明道之言也。则后学于尤翁事。自是信不及如伯程子事矣。当时迂斋李公之言。恐为的确。未知如何。
孟子景春章。中庸第十章读之。直是痛快。栗谷先生于此。未尝不三复叹息曰。平生立志。当如此。夜或睡觉。则诵此二节。(居天下之广居。君子和而不流。)以为自家立心修身之地。秉德又常爱中庸十四章。每每暗念。或时时朗诵。殆若渴者之饮金茎露也。当与论语笃信好学章。同看。未知如何。
以能问于不能章注。义理物我似通言五句。而小注分属。恐未然。自少时疑此。而未及就质于师席矣。后见鹿门说。正如愚意。窃幸鄙见之不谬于前辈。然而执事平日定论。未及仰请。玆委告。
尤翁之拟鑴进善。无乃明道先生。欲与元丰大臣共政之意耶。朱夫子既谓以今之君子。所以不能无疑于明道之言也。则后学于尤翁事。自是信不及如伯程子事矣。当时迂斋李公之言。恐为的确。未知如何。
孟子景春章。中庸第十章读之。直是痛快。栗谷先生于此。未尝不三复叹息曰。平生立志。当如此。夜或睡觉。则诵此二节。(居天下之广居。君子和而不流。)以为自家立心修身之地。秉德又常爱中庸十四章。每每暗念。或时时朗诵。殆若渴者之饮金茎露也。当与论语笃信好学章。同看。未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