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肃斋集卷之四 第 x 页
肃斋集卷之四
书
书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1H.gif)
岁换新旧。弥切瞻仰。匪意前月初九日。伏承客腊下答。盥手擎读。不觉敛衽而起敬。宛若亲陪几杖。款承謦欬。其慰慕用之私。不敢以其出之久而有所损也。宜即修书。以替拜年因候近节之安。而每以事牵。又为忧挠。尚此阙焉。则惰慢之罪。罔敢自恕。非直悚怅之不任而已。然怀想德音。区区山仰之诚。不能以食息或弛。伏惟道体茂膺神庥。仰用攒贺。继切溸慕。秉德亲候粗安。劣状姑保。而近又留接于扶风册室。虽不专事悠泛。或有零星寻数。而讲质无所。书籍不备。孤陋钝滞。都不济事。来头穷庐之悲。理所必至。而目下面墙之患。无药可医。悼叹忧闷。如何尽达。古人云时月不见。鄙吝复萌。此于朋友之间。犹尚云尔。况今小子拜违门墙。栖屑乡曲。已积月而阅岁焉。则小子之茅塞。固其居使之然也。直欲拂去冗绊。还寻京路。复为负笈。如昨夏之为。而有未能如意者矣。邹书及近思。尚未卒业。玆敢以一二会疑者。拣别拈出。别纸录上。伏望肠答解惑焉。前书镌诲。敢不奉承。盖小子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1L.gif)
别纸
朱子论生之谓性一段曰。当作三节看。其间。有言天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2H.gif)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朱子谓此理字。不是说实理。犹云理当如此。又曰。理只作合字看。此皆以虚字看理字也。然栗谷先生。与牛溪先生书。引此以明气质之性之有善恶也。则不以虚字看。而作性字看矣。未知当从何者为正耶。愚意恐当从栗翁说。未知不悖于本旨否。朱子尝言一字不明之祸大矣。语类非朱子手笔。而不可尽信。则是不可以无辨矣。
人生而静以上一段。朱夫子有两说。以不容说。为人物未生前。以才说性。为人物已生后。见于答严时亨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2L.gif)
有人服父丧。未练而死。其子代服祖丧。又无子。死于其祖祥期之前。而无立后之人。其家又无他男子之可以主张。只有亡者(即新死。)之从祖云。题主以亡弟亡从子为之。而其从孙。亦当以亡从孙题主耶。然而其亡者之从祖。亦年老将死。未堪主祀。故欲以显辟题主。(谓新亡者之妻。)则亡者之父。固当为显舅。而亡者之祖。则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3H.gif)
设馔图。备要及要诀。皆以考妣各设为主。如欲合设。则盏盘及醋楪。当奠于何处耶。若合设而但各设饭羹及盏盘。则第一行分排甚难。且醋楪尤无可设之道。然则任鹿门饭羹盏盘。亦合设之说。非特推本礼意而言也。无或虑及此而云然否。何以则无苟且从俗之叹否。
上老洲吴先生
拜违教席。已浃两月。瞻慕之诚。食息不置。忽又献发。而寒威比昨冬有加。即日体道动止何如。伏惟恺悌神明。茂膺多福。远滞数百里外。虽不能以时伻候。而憧憧仰虑。则不啻倍蓰于在京。阻拜时。每诵腊所诏隐侯诗。辄不禁数日作恶。又想门下诸公。源源来往。日有讲学之乐。望云太息。茫然增郁闷。有时乎发于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3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4H.gif)
盛藁杂识中论近思录生之谓性章。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一段。以困知记说。为归宿。此固是也。但朱子。亦以不容说。为未发时。见于潘谦之书。而答黄商伯,杜仁仲明道论性说。又与潘书同。窃尝考之如此。然则不必引罗整庵说为重。恐当添改。而昨春所禀此章问目。亦幸从近剖教。未知如何。
杂识又曰。木之理仁。火之理礼。仁之神木。礼之神火云云。此一段。与论语或问所论木之神曰仁则爱之理。火之神曰礼则敬之理云云者。似有不同者。曾有所仰禀。而未及究竟。幸详细下教焉。
其论人道心处。有曰。人心危。故常失于过。道心微。故常失于不及云云。窃详过不及之名。因事物而立。不必搀论于人道心。盖人道心。只当以微著安危言。不必以过不及言也。故若致精一之功于心上。使之危者安。微者着。则见于事为者。自无过不及之差云尔。中庸序。微者著之下。下一而字。所以分截于上下者。似不泛然。伏幸详量下示。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4L.gif)
上老洲吴先生
前月末修上候。谨因转便拜送矣。未知能无沉滞而趁即入达否。春气不调。伏不审道体无损。眷下匀庆。瞻慕之忱。不任憧憧。秉德省侍凡百。一如前书所告。而近始从人借得邹传。见今继读告子篇。兼看朱书。而忧患无开霁之期。事故多妨夺之端。课业由是而间断居多。心地又从以荒芜日甚。远去师友之益。而杂处樵牧之群。其害乃至于斯。日夕忧惧。不知所以为计也。曾承以进学莫如先见乐意为教。而请益则更令小子。且自体认而不竟其说矣。尝因此思之。盖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5H.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5L.gif)
又按系辞继善成性小注。朱子曰。孔子说得细腻。孟子说得疏略。盖不曾推原源头。不曾说上面一截。只是说成之者。性也。盖孟子之言性善。固已兼已发而言者。已有朱子说之可据。盖与答陈器之书。溯其情而逆知之者相吻。而闵扩斋丈所谓因复而见天地之心者。亦似本于此也。未知如何。
前书所禀朱子说理气。决是二物。更详。不必以动用处看。如理弱气强之云也。即不过一时答问。有所为而发也。然终恐下语太重。活看则无病否。其第二书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6H.gif)
盛藁引朱子说(圣贤所言为学之序。例须先自外面有形像处。把捉扶竖起来。)而曰如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至于程子之整齐严肃。莫不于有形像处着力云云。谨按朱子此说。即答吕子约书。论威重之先于忠信者。而今此曾子之三省。是忠信传习之事。则窃恐不衬于威重之说矣。今见朱子答何叔京书。亦论外面检柙。有曰。若颜曾以下。尤须就视听言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云云。视听言动。固是四勿之谓也。容貌辞气云者。即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也。敢疑三省之云。似不如言容貌辞气者之为合于正容谨节之义也。未知如何。
曾见先生论春秋之义。名以警世者。论小役大弱役强底道理。而引汤与太王之事。此与孟子本文有异。盖汤之事葛。文王之事昆夷。是以大事小者也。恐不合于小役大弱役强之义也。未知此或别有故实之可据者否。详教之伏望。
上老洲吴先生
月初五日。因转傅便风。伏承二月廿五日下书付南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6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7H.gif)
上老洲吴先生
下诲神理之辨。谆复乃尔。敢不奉承绪馀。以开玩索之路径。图所以免于差毫缪千之归焉。而近思录道体篇妙用谓之神注。朱子所论妙用言其理一句。亦与论语或问以仁义礼智信。为五行之神者。同其指归否。前承下教。尝以此一句。为不能无疑。今又见通书神妙万物小注。朱子说谓神者。即此理也。其下又曰。此言形而上之理也。理则神而莫测云云。三渊书又曰。所谓妙用。即阴阳不测之神。周子谓之神妙万物。是则形而上者也。又其日录。论通书此段。亦曰濂溪析理气。莫要于右数语。此皆承袭朱子之语。然而以通书本注及系辞本义观之。似无分别言者。而只是混合说矣。既不可以神为理为形而上者。果如下教。则朱子之说如彼者。非一二。其将一切诿之以语类记之者误。而又皆归之于初年未定之论。无乃难处之甚者耶。中庸鬼神章章句。所谓阴之灵阳之灵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7L.gif)
继善成性之借以推言于成性后动静体用者。诚如下诲矣。但朱书本文。所谓通复二字。亦以在人者言。其曰在人则三字。亦所以立论于天道之外也。伏望以前书及朱子书。更加下察焉。
问目
国葬前。私家练祥。虽不得如礼行事。当其日。亦有略设伸情者。则终三年者之不可变服。固也。至于杖期不杖期。亦似无变制之节。而近闻士友家出继人之本生父母练祥日。在今 国葬前。乃依例变制于本祥日者。引尤翁,南溪说为据云。而终有所可疑者。玆敢仰禀。谨按尤庵先生曰。有服之人。于此时。皆可除服。虽出继出嫁者。似无异同矣。南溪又曰。降服正服之两期。恐无不除之理云云。而巍岩则曰期则必待小祥而除之。窃疑正服之期。容可除也。至于出继出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8H.gif)
国葬后吉祭时。不可以黑笠青袍行之者。已有所承诲。不必更事烦达。而闻近日。又有祭时服色及禫吉祭行废当否之论。皆有所引据。而亦不无合商量者。玆敢以诸说就正焉。谨按退溪先生曰。礼君服在身。则虽亲丧。不得成服。今此礼虽难行。然举国皆缟素。已独为亲丧黑笠黪服。岂可为乎。愚意白衣白笠。行之可也。(此说。正与先生之论。相沕。)厚斋曰。婚姻是吉礼。而犹行于 国恤卒哭之后。况此禫祀。何可不行于 国恤既练之后乎。婚时既三日借吉。则禫时暂为霎时借吉。以示丧礼之有终。似无不可。遂庵不可行禫之说。无乃指卒哭前言。而傅之者不分卒哭前后故耶。尤庵先生又曰。 国恤卒哭后。 太庙以下大祭祀皆行之。私家吉祭。似无不可行之理矣。况吉祭。犹是丧馀之荐。与常时大祀有间。益无所嫌矣。此数说。各有不同。秉德于日前举似于沈礼安丈。沈丈曰。禫与吉。皆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8L.gif)
国葬后。时祭一款。前承下教。谓不可行于布服期年之中。而今见尤翁说。则不如此。(尤庵先生曰。 国恤中祭祀无服色借吉之制。只当以时服行事。闻乡校则借吉。书院则用白衣白巾云。据此则私家祭事。亦可知矣。且既云时祭则祭物何可略备。只不受胙一节。异于常日矣。)此无乃在君臣服制未定。丧礼补编未出之前故耶。然则有官之人不可行。而士庶家则亦可以行之耶。
上梅山洪先生
省礼白。日月不居。终祥奄讫。仰想慨廓靡逮。益复如新。春寒尚峭。伏惟此时。制体度神相万护。伏慰且慕。区区下诚。少选罔弛。胤兄亦为安侍。而学业应精进。仰庸赞叹。不容云喻。客腊念一日下答。伏承于前月初九日。今又承上元后二日下赐复教。谨伏审伊时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9H.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69L.gif)
问目
太极说第一节叶注。引邵子诗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二句。而證其有阴阳未生者。窃恐其不然矣。一阳未动之时。岂非所谓阳前是阴者耶。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句。叶氏别作一段。而不用朱子本解。取南轩说载之者。果何意。此其所以起后来理同性异之说也欤。抑叶氏之意。亦如近世湖论而然耶。
定之以中正仁义注。李果斋曰。五性。皆有动有静也云云。与朱子本解以中仁为动。正义为静者。大相不同。何以辨正耶。
章末注。蔡节斋引易有太极之语。以释无极而大极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0H.gif)
墓祭先参神后降神。与朔望参不同。自是家礼所定。而鄙家则自前以来。先降后参。如祠堂参礼之仪。有难猝改。何以则为宜否。若贫不能备礼。虽以单献行之。亦当先参后降欤。
后土祭。当行之于墓左。而鄙家从前设坛于墓所后主峰而祭之。此是近邑通行俗例。亦当据礼改正。而若累世先茔。皆在于同山一局内。则后土祭不可以各设。似当合祭于最尊位之墓左。未知如何。依旧设坛于主峰。抑亦无妨否。且先祭后土。虽非礼义。如欲待累世墓祭尽毕后祭之。则非但日晚难行。于理亦恐未安。何以则不失礼意否。
秉德之先妣墓祭。既摄行。则祝辞以父为主之。礼当用吏某之例。而祝辞多可疑者。且瞻扫封茔四字。尤恐未安。改以何语为宜否。后土祭祝辞。亦当用使某之例否。盖卑幼墓祭祝辞。无可考处。亦当何以为之耶。
上梅山洪先生
闰月二十六日。十月八日两度下书。合修仰答。付之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0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1H.gif)
上梅山洪先生
向者偶诵孟子浩然章。觉有无限疑端。其中无㬥其气之气。浩然之气之气。同一体之充也。而味其辞意。若不相似然。然而集注无所显言。且无㬥与无害似无异。而集注只于无害。细详注释。于无㬥则略之。此必有精义。故敢以书禀于大隐李丈。其答教曰。前后气字。同一体充。宁或有异。但由前则因告子之失。带论志字。而明其内外本末之交相为养而已。由后则详言自己用工。以著养气之为不动心功效。集注所解以详略不同。且无害云云。为下文勿助长之张本。则安得不详释于此也云云。愚意二气字。虽曰同一体充。而终似有小异者。由前则是零细说。由后则是全体说。故无暴之解曰不可不致养其气。无害之解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1L.gif)
上梅山洪先生
所读葩经。已于至月末。草草挨过。所看节要。才过半部。又与家侄。递诵邹传。仅已上口。而千头万绪。交攻一心。顾无缘接续用工。亦难入心商量。全然无所得。其异乎不曾读者几希。退陶所云梦饱之人。觉而忆饱。终不干事者。正是实际语也。不敢不仰闻耳。隐岩沈丈。竟不免为夷齐之首阳。其笃实清苦。世鲜有知而称之者。惨怛痛惜之外。不能无憾于神理。然当此犬杀。生世无药。则沈丈之与化为徒。无所见闻。孰与在世而受无限苦恼乎。
为人妾而称其君之子孙及妇。则固有世俗所通行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2H.gif)
嫡庶之分。自是天下之通义。虽以殷礼之尚质。贤如微子而以为纣之庶兄。不得承帝乙之绪焉。则奚但于周公制礼而后始明也。此则史略初卷之所载。三尺童子之所知。而近来俗说。或谓仪礼第二子以下。通名庶子。则不必以庶孽分而异之云云。此虽出于一名之口。不足与辨。而亦不可不引古礼之义以晓之。未知如何。
近从人借得磻溪随录。适因考阅。见其论庶孽条。有曰。朝廷用人。唯当问其贤否。至于一家名分。则不可不严。少之事长。贱之事贵。其义一也。又曰。庶孽于其家族。严嫡庶之分。于乡党学校。正序齿之义。此等说。甚合事宜。未知平日定论。以为如何。
上梅山洪先生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2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3H.gif)
上梅山洪先生
羲经读法。蒙此多少下诲。当谨奉而从事。然而启蒙易五赞等文字。亦自难读。盖缘全无识解之性。又乏问质之人。兼之不能耐烦。故欲读而旋废者屡矣。因循荏苒。一日二日。以讫于今。避难趋易。只以乾坤卦及系辞。依例念诵。姑作目下挨过之计。信乎其困蒙之吝。乃如是矣。先师小期。恐未如意进参。思成一心病。若有十馀日之隙。则庶可以往来。而姑未可必矣。再娶之当俟三年。固是礼经。而国典所许。又未衬贴于秉德所处之地故也。当以教意。更入商量矣。非欲不遵尊命自有所私自往来于心者而然耳任友家婚议。虑或以无母儿为拘。而不复开口矣。今承下念之勤如此。方书报于家伯耳。
下教礼疑前后合十二条。一一闻命。而妾无神主。似无傍题。前承老洲之教。亦以为然。今曰以子某奉祀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3L.gif)
启蒙考变占篇。且以乾坤。看姤,遁,否,观,剥五卦之在于极行者。似以变爻之次第。其外无妄,中孚以下之或低一间二间。必有精义。而笺注无所出者。何也。
上梅山洪先生
皇天不吊。东土无禄。 大行大王奄弃臣民。恸彻穹壤。直欲无讹。天乎天乎。此何事也。向于辞退。既诵隐侯诗。以惜其分手。又举熊鱼章。以戒其修身。谨奉音旨。不任感惧。盖如小子之百无肖似。而先生不忍远别。惜之如此。此所以感也。以小子之全无知识。而先生虑其失节。戒之如此。此所以惧也。小子之出入门屏。今已九年。小子之志业。日益颓堕。而先生之期待。愈益隆重。虽欲彊策驽钝。以仰副至意之万一。其奈贫穷患难。身计无所止泊。疾病忧恼。神气无由收拾。读书检身。俱未免废弛。何哉。是固造物者处分。只当顺受而已耶。先生之皆所以洞悉无馀。而知我罪我。亦惟在斯。从今以后。更望勿复如前之过加奖诩。俾免被人嗤点狼狈失图之叹。未知如何。迩来日气乖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4H.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4L.gif)
上梅山洪先生
元月八日所下答礼疑中。两世中改题(以显兄亡从子题主而将改以显祖考显考)者。当待仲月举祫事。前一日改题。若难举祫。趁朔望参而行之云云。若从下一节而行之。则参礼前以酒果告由而改题。改题后又当行参礼耶。抑改题前只焚香告由。改题后始拜参礼为宜耶。虽苟简不备礼者。亦不可无仪节。未知如何。
初献时祭茅。虞祭则曰三祭茅上。时祭只云祭之茅上。(要诀注曰。少倾酒也。)其不同若是者。何也。
亡妻大祥后。固当祔于祖庙。而既与宗家。地远不得如礼。则势将别处祥后朔望参等节。亦当如前例行之否。如或移奉时。则亦当父为主而告由否。
有以显兄题主者。以其所生第二子立后。而未及改题矣。立后者又死焉。则以亡从子题其主。而所谓亡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5H.gif)
或谓 国恤中。不可著私丧方笠。当代以平凉子云。且闻湖南。有路上著方笠者。被人裂破云。有来问者。而不能臆断以答。此未知何以处之耶。
练后。虽止朝夕哭。而未除服者。朔望会哭云者。何谓也。其哭也。当如练前朝夕哭耶。抑指朔望参之哭耶。此是家礼文之载于备要者。而寻常可疑者。玆敢仰禀。
上梅山洪先生
止奉祖祢者。父先亡。已入庙。母丧大祥日。不可不奉入干庙。则与考位。当各设椅子。以待吉祭合椟时为宜否。近见人家。皆同奉一椅。而朔望参礼。未尝各设。则恶在其吉祭前不合椟之意耶。然而事势或有难便者。则同奉合设。亦无妨否。(乡中无龛室。只用椅子故云云。)或云虽同奉一处。而酒果则各设为是云。未知如何。墓祭无侑食。则三献不祭地为宜否。亡弟庙墓。当再揖耶。当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5L.gif)
乡曲中。或有以家畜犬豕之产雏于厅底。至于废祭。虽似无识。而以祭贵蠲洁之义推之。亦似有难处者。然以犬豕生雏。告以废祭。殊极未安。废祭而告。又似不可。未知何以处之否。
上梅山洪先生
伏惟殷春。道养气体候万安。区区山仰之忱。不敢以食息或弛。而岁改阅月。尚未修起居之礼。怅慕罪悚之私。难容尽达。向往诗山。伏承月正少旬。下赐答书。满幅辞旨。无一非忧爱眷顾之至意。诱掖激励之苦情。句句字字。勤勤恳恳。双手盥读。百回庄诵。愧 以承当。则惶汗浃背。又不任钦服。感泪被面。小子之于先生。虽未尝以师弟之称称之。而出入门屏。承受教诲者。已十有一年矣。且老洲先师恒言。辄曰受业于吾者。卒业于先生云。到今山颓靡依之踪。其将何所归乎。玆敢断自此书为始。请以所事老洲者事之。此固私情私义之不得不然。而先生之待后进。每有过恭之意。此乃小子之寻常悚缩闷隘者也。自今以后。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6H.gif)
上梅山洪先生
近因讽诵旧书。到鲁论颜渊问仁章。有少疑端。玆敢仰禀。克己则礼自复云者。以克己与复礼。为一也。克己又须著复礼云者。以克己与复礼。为二也。二者。皆有朱子说。而汪汾。以后说为是。韩南塘。以前说为是。二说孰为正义耶。愚意南塘说。似合于本注。此载同异考。未知如何。伏乞剖教。以解贱惑焉。
上梅山洪先生
神主傍题追改。虽有屏溪说之可据。而从弟改名后。虽已告由。尚未改书。则祭告之名。与傍题不同。已极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6L.gif)
上梅山洪先生
从叔,再从叔书词外面。书以叔主者。果无妨于从俗否。又两儿外祖母功服。已除于今月。其将以素带。终此月为宜否。抑以朔望为断否。又先代忌祀。异居未参者礼辑中。南溪望拜之说。与寒泉所行。孰为得中耶。又只奉一位拜祭于祠堂者。依近斋说。无出主告辞。亦无妨否。此数件事。伏望旋旋回教焉。
上梅山洪先生
士友家。有以长子出后于伯兄。而出后子承祖之重。则当以出后子为丧主。而朝夕哭奠及受吊之时。位次当何以为之耶。继母之父母兄弟。虽不可以外家待之。而言语文字间。称呼之节。极难合宜。何以则可以不骇于俗。而合于礼意耶。偶阅芝峰类说异闻部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7H.gif)
上梅山洪先生
将行祔祭者。固当用宗子名。而宗子则死无后。方在三年未毕之内。其从弟方在其父丧中。不得已主其宗子大小祥。题其主以显从兄。又与宗子家。相距不近。而宗家全无一个男儿可以替告。则宗子之从弟。只以渠名。告于显从曾祖云云。其无害于不敢干统之义耶。然则祔祭或废之。亦不甚大悖于礼欤。详教伏望。
上梅山洪先生
妾为女君。被发服三年。近斋先生非之。然而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同者。礼也。曾见通解。有此语矣。舅姑之服。既升为三年。又被发焉。则妾之于女君。亦当如此。而世俗之例。亦恐不悖于礼意也。未知如何。妾子承重者。为所生母。缌麻三月。服除后心丧服色。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7L.gif)
承重妾子。无他弟之可奉其所生母几筵。则三月前。姑当以缌服。设其馈奠。而三月后则撤灵。恐为得止。厚斋心丧行奠。终三年之说。似未安。何以则得中否。心丧中遭服者。大功以上。则固当服其本服。一如先辈说而小功以下。则无可据之文。何以为之。重丧中遭服。虽缌小功。亦当服其服。而集考据古礼难之。果何适从。一日不再祭之义。出在何处。
有人以最长房之出后者。递奉其生高之祀矣。今知其误。方欲改正。而其告祝之文。不知何以措语。埋安之节。不知何以依据。要以转禀。敢此仰请。
上梅山洪先生
下示朱子答何叔京论未发已发书。恐是中和改见以前之说。(近考节要讲录。其论如此。)而由是之是。及所谓此事。皆指心性动静一致而云尔者。恐当只如下教。更别无精义之可言。然而一致之下。必以之妙二字添足。然后其意始明。盖其下以是为主之是。亦恐指是而言也。未知如何。然见得分明。与克己居敬。是分知行说。日用之间以下。则又合知行而言。朱子之训无适而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8H.gif)
上梅山洪先生
小祥练服衣裳不缉边。沈生宜德。谓以未稳。不得究其说之所终。而此乃礼家一大讼者。以此蒙愚。何敢决定耶。绞带用布与否。亦然矣。伏望以先生所行者。一一下示。千万千万。只当一遵便览。亦似无害。未知如何。便览小祥条。主人闻丧。在后月其亡日前一日。告辞式。不克敬孝之敬字。恐是终字之误。未知如何。且以闻丧晚者。用祭不为除丧之文。则此告词。恐当有更商者。未知如何。又有数条别纸仰禀者。极知多小贻恼于静摄中。而既有便。故不得已仰达。伏望命同门诸人。条答而财教焉。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8L.gif)
任生圭直。以明德主心之主字。为未安。将欲书质于函席。横说竖说。联纸累幅。姑未及修候云。窃覸其意。力主其心性情通称之说。已成自家议论。恐不可以如贱子龃龉粗疏之见。立说打破。故此一段。每于相逢时。姑置一边。而不欲挂口矣。且其私稿中。与人论辨者甚多。盖其善属文好立论。不可容易与辨耳。今者京行。未知进拜与否。而来初当还云。不得相逢于发行前矣。
四礼便览冠婚告辞式注曰。若冠者之母已殁。虽在祔位。亦当有告云云。婚亦然。而授官告辞式。又曰。若官者之母已殁。虽在祔位。亦当有告。又曰。非宗子则只告官者祖先之位。追赠改题告辞。则曰妻去敢字。弟以下。但云告于。又曰。妻以下改显为亡。改褒赠以从赠。卑幼去府君二字。弟以下改某奉以下云云。据此。鄙家先妣。虽在祔位。冠婚科宦。皆当有告也明矣。前日。每以止告正位。不告祔位为主。而不入于告辞中矣。自今以后。如有冠婚科宦之当告者。则或可列书于正位之下欤。抑当别为告辞耶。家亲方以最长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9H.gif)
时祭考妣各卓。虽有家礼明文。而今当从鹿门及集考说。为合于古礼。宜于今俗。可以行之无碍矣。若以同卓为是。虽并前后配合设。而饭羹酒匙箸。(楪只用一)则不可不各设。饭羹酒合设之例。家家不同。或东西分设。(考位饭羹盏。则设于考位前。妣位饭羹盏。设于姚位前。虽有前后配各各分排。)而愚意则饭从饭右。羹从羹左。只如止设一位之式。似好。未知如何。
忌祭出主告辞。今以上脱孝子某字。而便览则只依备要前一日斋戒设位条注。尤庵说。是在丧礼补编未出之时。则当从后贤说。如近斋礼说。亲尽祖墓祭祝文。亦似不如宋子大全所载。而改葬仪节。亦恐不如集考之简要。今适有考。草草看阅数条录上。以俟裁教。
脯醢各三品之三字。集考从纂义。以为二字之讹者。愚每依此行之。但其设之之次。则一从备要图式矣。今更按集考说似好。未知如何。
上梅山洪先生
肃斋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79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0H.gif)
上梅山洪先生
有丧中立后者。练祥祭与除丧之节来问者。故以尤庵,农庵,陶庵,南塘,鹿门说。传写以给。且增解所载通典说。又明有可据。而或者大以为非。盖其人曾于此变礼。问诸鳌村宋公及成执义。而彻灵于除丧时故也。此礼之致讼久矣。恐有唇舌之虑。伏闷。通典。齐皇太子妣薨。皇孙闻喜王在远。承凶于丧后一月。王俭曰。闻喜王。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纪。灵筵祭奠。当随在家人。再期而毁。此一段载于家礼增解矣。又祭不为除丧之文。又为鹿门云坪之所引。而栎泉论此。亦与不相牴牾。则愚意恐无更疑。未知如何。
上梅山洪先生
前月念后。两度下书。家奴回及益山便。次第伏承。伏用感慰。历久犹新。秋潦未已。伏未审调养道体候更若何。令胤奉檄。亶出于惠养老臣之 圣意。诚如下教。伏惟荣感靡极。伏切柏悦之情。不任献贺之忱。秉德。离闱百里。情理之迫切。去益难处。惟以日前承安。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0L.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1H.gif)
上梅山洪先生
李生教峻。间或来谒否。敦确特拔。罕与为伦。而但其说明德及自欺之义。多有听莹者。无乃任生所传。或不无差误耶。盖明德谓之性。谓之理。虽似与阳明之良知即天理。象山之心即理等说。微有不同。而然其流弊必至于陆王之归。恐不可不明辨而晓之也。未知如何。以心之贮此性者。谓之形而下。则固无▦于大学明新止之工也。若以虚灵并归于理字边。则吾儒门庭。初无此等怪语。未知如何。任圭直曰。此理之具于心者。为明德。李教峻则曰心之理。为明德。此皆与章句或问相反。除是摆脱紫阳门庭而后。乃可说此。不知何为而致此误也。可怪可怪。
此日。即老洲讳辰也。远莫参祀。悲缺无任。而五十无闻。仍成弃人。未免孤负此翁。以贻门下之羞。罪叹何达。
上梅山洪先生
任鹿门心说。终觉其有占理分数多矣。但其见得超诘说得活泼处。尽有不可容易论断。而老洲杂识所辨。于是乎有功矣。且其斩衰练变之缉边布带也。朝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1L.gif)
上梅山洪先生
沈进士宜德云亡。实是梦寐所不到。惊惨之极。而其侍下情理。尤不忍言。文学才识。昭朗乐易。实衰末难得。而托契同门。期以相观而善。毕生相依矣。岂意昨年两宵联枕。因作永诀耶。真朱夫子所谓人生虚浮。朝不保夕者耶。士大夫居乡。兴学立教。变化风俗。是为第一义谛。诚如下教。然如贱身者。本无学识。又之风力。自家一身。自理不得。以至弟与子。俱不率教。尚何其及于他人哉。令孙三加。定在那间耶。欲趁大隐丈终丧。一哭灵几。而未可的必矣。栎泉并有丧祥日变服之节。是在其年谱中者耶。所后丧中。本生小祥日。不可服黪。谨闻命矣。
上梅山洪先生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2H.gif)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2L.gif)
向拜令胤十七日赐答。槩伏承气体候尚在静摄中。伏用焦虑。夙宵罔弛。间又过一望矣。伏未审调养道体候。更若何。饮啖寝睡之节。亦或有所少胜于前日者否。令胤为政之馀。频频侍傍而无损否。令孙婚期不远。伏想嘉悦。而行事促迫。不得少淹。是用伏叹。科时乡儒之造门者。必不胜其多。朝夕刀圭之际。酬接之贻恼极矣。不任伏念。下教杨州凤岩崔生问目。间因出入。及些少掣碍。不能振起精神。未及草答。今恐失便。玆敢拨忙草纳。而荒乱粗率。必多大失本旨者。深加下谅。更命他人改修以送。千万伏望。其第十六条明德说。曾见檗山李生峻。与任生圭直书。论门下明德说。与此恰恰相似。必是传习李生之说。故槩以前所承教者参之。以圃阴说。录出若干言。又有馀意。以他片纸随所思记之。玆并伏呈。而以近斋先生说。列录于下。都在俯垂明鉴。而取舍之如何耳。
闵生永穆。近又往来门屏。而立志笃实。将来可望其展拓耶。系是同门。不能不耿耿矣。悦乐斋诸贤。亦多有笃志好学者之来接否。韩生运圣。是为南士之杰然者。常所爱好。而向者邂逅。真是奇事。恨不尽意讲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3H.gif)
阳变阴合。朱子曰。阳动而阴随之。故曰变合。按此说。与解剥图体不同。语类叶贺孙问阳变而助阴。故生水。阴合而阳盛。故生火。木金各从其类。故在左右叶问。合于解剥图体。而朱子不以为非。恐当从语类右宁斋太极图说注解句释。阳动而阴随之。见大全答林子玉书。
向者。伏承下教。抄出太极说问目之答。而胶扰中悤卒草率。必多彊解。今而思之。无一条可记。神思之衰落乃尔。伏叹且恨。不得誊来一本矣。其中阳动而阴随之一条。伊时。甚欲考见三渊,宁斋诸文字。而不得矣。玆敢追后录上耳。
閒静堂集。掌乐正宋公炳夏之配淑人罗氏行状曰。益钦之妇。丧母未除。而益钦复寝。淑人怒其简礼。累日不与语云云。此与吴宁斋之配金孺人尽礼于本生丧事。可以并载于女史中。未知如何。
上梅山洪先生
皇穹降割。 龙御上宾。臣民罔极。中外惟均。而忝居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3L.gif)
上梅山洪先生
居诸迅驶。 因山已毕。臣民痛廓。益切靡逮。前月六日下书。伏用慰喜。而近又半百日阻候。恒劳瞻慕。不任憧憧。间者。寒暄不适。忽又风雪连日。仍成极寒。伏未审调养道中体候。更若何。閤内诸节及令胤从政馀侍傍凡百无损否。区区伏虑而已。门人百里离闱。不得以时省觐。而自入今冬。无无病日。甚或废盥栉者亦多。伏闷伏闷。方作鍮山行。而日气如许。未知何以往来耳。疹忧入室。才已出场。而馀虞尚多。恼挠极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4H.gif)
上梅山洪先生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4L.gif)
亡室权窆于祖考妣案山。而与先茔诸位。皆为相望之地。则固不可无告于局内先山耶。若必以告先茔为是。只告于最尊位耶。抑逐位告耶。若只告最尊位。则最尊位继配同冈异坟。而节祀时。每每各设祭馔。则只告最尊位时。不告继妣墓。或无未安者否。告先茔。使服轻者行之。则告辞。亦当用使某告之例否。考妣若有故不得合祔。则先葬之位。不可无告由。何以措语否。叔父墓在果川。而叔父丧后。不得合葬。故有
肃斋集卷之四 第 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29A/ITKC_MO_0629A_A311_085H.gif)
父在之妾子。其母题主。当何称。抑当不作主如庶人耶。妾母虽不世祭。而若有第二字。则亦可以递祭否。纸榜之制。或云当用神主尺数。或云当如魂帛制度。何者为是否。纸榜前面。或书主面字数。或只书以某亲某官神位。何者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