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H 页
答李羽瑞(凤燮○乙巳四月)
荐承华牍。谨审比日。侍奉佳迪。慰泻满万。雅意所存。前此非不觑得髣髴。而今又益闻所不闻。良幸良幸。正镇之愚。非尝无意于此事者。而立心不牢。疾病又痼而留之。数十年间事。都归画脂镂冰。悼叹而已。然而他人有善。心实愿闻。故顷日书。不觉倾倒。只可谅其本情。若加以就正等语则非其伦也。鹭湖丈席答目一段。蒙此誊示。甚荷不遐。图说中定字。当初瞽见。不欲做自定及定人看。盖妄意此道理。是一个公共物事。不论人己故也。其为字义。恰似立命之立。凝道之凝。当属命道边。不当属人己边。寻常看得如此。固甚肤浅。亦非敢自是。则今何敢搀入于讲论盛际耶。第以曩既轻先献疑。今又再被叩诘。可谓已展不缩。不得不陈其僭率。悚息极矣。然而或可因此而为受益之地。是之冀耳。幸更商量。勿惜剖示也。转便匆匆。不宣。
来书引图说本文。以驳鄙说者皆非也。本文之意。就万物中抽出人。人亦物也。就人中抽出圣人。圣人亦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L 页
人也。然则惟人也之人字。实包圣人在其中。今高明错看朱子图说解。以上下两人字。把作凡圣对峙。以为人己各立之證。奚可哉。惟人也得秀最灵。此时有何不好。朱子所谓众人具动静之理。盖指此也。而形生神发以下。渐渐有一蹉不好之意。常失于动之训。乃指是也。然而常失云者。亦非谓每动辄失。盖言其失常在于动也云尔。斯人字是果与圣人对峙而各立者耶。人所不能定。圣人独能定。为自定之證。亦误矣。有一浅事可喻。秦末天下陈项之所未定。而汉高独能定之。以其独定也。而谓之自定可乎。所定之物事。虽是公共物事。而定之之道。实在于我。以定天下言之。则宽仁大度。知人善任使是也。以太极之理言之。中正仁义。所以定之也。岂可曰不分人己则无主著下手处乎。未至乎全体斯理。而持养以修之者。君子之所以吉也此一句。与定字本意。有何相管乎。幸更思之。
答李羽瑞
草草一往复。遂复漠然。奚禁停云之怅。但念左右以高材富龄。不得少而为足。自对墨迹。已知雅意之所存。遥望相慰。岂必减朝暮遇耶。即又惠存。凭审侍读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H 页
增茂。尤庸欣倒。正镇聩眊日甚。秖自悼叹。图说议论。再荷以梗槩剖示。深感勤意。但鹭湖说中自定二字。颇难契悟。犹恨其不见上下语脉之全也。咏院云云。已属过境。今何用更入言议耶。但盛喻中引尤翁世次为序之说。似未悉咏院本事。盖永思以高年在东位。则初未尝以年为次。其还收则亦有说。以一身无似之致。而唇舌惹及于前贤。则此未安之大者故耳。欲议说之。则似乎与彼辨。虽感俯问之意。卷而怀之。其或可乎。多少莫既。惟朝夕自勉旃。无负素志。
答李羽瑞
顷年贲顾。获纾愿言。虽匆匆未叩所存之万一。而开豁鄙滞。为益已不浅矣。伊后衰病侵寻。忧患交加。非徒宿心凋落。形躯已槁木矣。朋知问闻。随而闭阁。敢望犹置记存。宠以问字乎。开缄惊倒。继之以愧。仍审献发之初。侍彩卫重。是慰是慰。工夫因循之云。足见志尚之不草草。不以所得自满。甚协期仰之素。第此事切忌等待。若值外面不快活事。尤好著力。必待别般好田地好岁月则左矣。明者以为如何。图说注欲动情胜一段。指上文善恶分万事出而言。原注所谓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于动者。似已大段分明。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L 页
何为复有此缠绕耶。但圣人亦非别人。苟无中正仁义一段事。则亦欲动情胜之众人矣。盖人极之道。圣凡皆有。而圣之为圣。全藉立字有力。此亦不可不知也。鹭湖所答。何不寄示耶。可郁。
答李羽瑞
惠幅入手。恭审即履佳裕。此开春喜消息也。仍念鄙人札。经年始去。而不多日。此书已到。此两人勤惰之所形。其间奚止三十里也。盖自积年痼废以来。神思常在明灭中。故凡干人事。皆权行倚阁。而其于书札。尤心手俱懒。非有甚不得已。则不能下手。每见朋友相讯。未尝不自顾赧然。今此所示前辈一段说话。正是即境顶针。读来兴叹自倍。先垄天水。是何地方。作何究结。僻陋初未相闻。可愧。图说字义。恐是所争不多。而来辨虽明。终无以甚契鄙意。自叹其昏芜之此极也。鄙人本意。略具下方。以蕲更教。要之此等议论。虽属讲学事。必使商量多于议论。方于己分有补。今此荒废之甚。不能更下一分商量。而有此率意奉报。于己分何有哉。是罪是罪。
图说与凡论学文字不同。学是以人学道。故皆自人身上扶竖起来。有己身。必有人身。故如修己治人。躬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H 页
厚薄人。己立立人。不欲勿施等语。皆以人对己而言之。图说自上面说下来。故步步回顾者。不离太极二字。虽二五男女。曰人曰物。层节叠见。而精神之所凑著。全在此个道理。若乃定之一字。是人极立不立之大关捩。有筋骨者。然则所谓定者。非定此道理而何哉。主乎道理而为说。故人身分上。人己两边事。盖意未到而虑未及也。有难之者曰。天不变。道亦不变。道理有何未定。而俟圣人而定之耶。曰。此理虽本然全具。人之欲动情胜。理亦波荡而无凑泊凝定处。惟圣人动静全德而后。昔之未定者定矣。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曰主道理言之固然。若自圣人分上观之。毕竟是定己乎。定人乎。曰圣人与道为一。为天地立心。岂以此理为自家私物而定之乎。自定犹不可。况曰定人乎。言之至此。本意略露。而妄论岂非大罪。况当世长德言下。轻献所疑。有若辨驳之状。益增惶汗。但其心非敢出于立其私辨。苟蒙左右善恕而反覆之。使得不终迷。岂非大幸。
答李羽瑞
春阑。愁悴转深。一幅慰豁。岂少哉。因审启处超茂。示喻定字之义。大槩是重申旧论。而所诘比旧更艰曲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L 页
一层。不知贤者所见。何故如此。此必故设此颠错之话头。使鄙人因此而自觉其说之丑差。指迷之意。固盛矣。然而鄙人肚里。本无此等意见。此曷足为膏肓一砭耶。此去定字说。顷别翌日。所涂鸦者。而学未深造。轻腾口舌。秖归乱道。故旋欲灭稿而姑未及焉。今被勘诘。不敢终隐。幸为领略其得失而后。始赐一转语。则敢不乐受其阙耶。本稿亦为随便还投。使得遂灭弃之本意如何。
答李羽瑞
顷年惠书。荏苒逋谢。常在念头。为罪悔也。岁籥忽新。瞻咏政紧。即拜手翰相讯。苟非善恕深眷。何以得此。感愧感愧。仍审重省诸节。迓新洪休。是慰是慰。正镇冬间。宿疾复作。数朔浮沈。气力都失。形骸真成槁木。殊无一事堪把玩者。柰何。曾者所论。可谓未决公案。而大抵道理。固欲其明辨。而明辨必在慎思之后。方成次第。若或慎思上未免欠阙。而惟辨之欲明则抑末矣。是以不敢奉报。如前之勇。今承示喻。亦似有此意味。仰认所存。不敢以含物未吐为恨也。
答李羽瑞
岁前驾言。得一饷开怀。慰感实多。自闻令叔父宅搬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H 页
移。窃计团聚之馀。复此分张。其败兴想不鲜矣。为之驰恋。今获惠状果然。世间事不如意。皆此类也。但审省节不至大损。是慰是慰。恶岁食俭。满目忧虞。吾亦三岁服田。一岁不如一岁。真圣人所言馁在其中。柰何。身姑撑拄残骸。而老妻疟疾。长在独木桥头。恐扣盆毕竟难免矣。六伟爻象。三灾厄会。当闭户凌兢以俟符到矣。改正云云。首尾甚长。若收录无遗。则足当圣叹书数回。今不暇一一也。大抵事理有移步换形者。方其移书攻斥也。吾可以自伸所执。及其临门请改也。若终始牢执。则是但欲自完其文而不借人容足之地也。柔懦之性。实所不忍。故一从其愿。曾不吝惜。今则都成一可笑事矣。吾党素孤孑。有不风自倒之形。今又风色如此。吾则已湿之衣也。走避不得。而窃为兄危之。此等说。十分择人而发。无空为矛头之淅如何。
答李羽瑞
此世意中人。仅如晨星。而亦复参商难合。耿结之情。何时可弛。即拜手缄。凭审献发有日。启处清毖。感荷之馀。慰释多矣。正镇顽丑。尚保形壳耳。自念平生受气既浅薄。而疾病又从而痼之。日事尚在羊肠九曲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L 页
中。磨以年岁。志愿一无所成。居然为六十衰翁。到今惟有盖棺一事。是究竟事业。它复何望哉。亲茔有经年而不得一省者焉。忌祀往往有未参者焉。以如此摧残精力。尚可有所鞭策乎。来书中一段说话。可谓不相谅矣。卜居一事。前此亦屡承有不惬之意。而以吾揣之。天下难得圆美。贵溪利病相除。优为中之上。如此亦足以安意而送老矣。第一寻理旧业。勿以向晚而自弛。日间有用心处。则此为不负吾生。朋友之相望。亦岂有大于此者耶。
答李羽瑞
省礼言。便中草草一慰书。备礼而止。耿耿忧恋。如含物未吐。最所关情者。襄礼未免权殡。曲折犹未详闻。或原麓犹在商量中耶。遂将改卜他山耶。今承俯问。何无一言及此。以破远郁耶。机杼裘材。以饷生朝。昔人固有行此者。然在哀疚中。深恐非宜。亦满心不安耳。相面忽已数年事。老衰者精力。譬若垂死樗栎。肠肚已成朽壤。而皮肤间仅有生意。何足烦云。足下亦非盛年。罹此草土。想一倍憔悴。是念是念。内 除承喻及。令人惭汗。生来涉若干书传。每有窃附古人之愿。究竟成就欺世负国四字。自叹柰何。徙宅岂其本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H 页
意。果有不由我者。世间万事无钜无细。要皆命物者所驱。哀尊驱之也缓。故尚守并州。我驱之也紧。故轻离花溪耳。其缓其紧。吾无柰彼何。只得任之而已。
答郑殷赉(焕弼)
离索之叹。古今所同。吾侪何人。乃独不然。但鱼雁亦阻。是可于邑。梅雨惊节。悬仰正苦。乃于麦村人到。伏承情缄。满纸淋漓。牖我迷涂。能至于此。仰认盛念。若如是数数。则书岂遽不如面耶。仍审纳新之际。侍候崇佑。奉贺尤剧。少弟流年易得。志事日负。正使无灾无忧。不过前浮沈伎俩。而况乃疾病交加。年前内痈之外溃。去死才一发耳。四朔沉苦。自正初始能略学步。如小儿样。其矇愦淟涊。从可想矣。岂可望追逐景物。吐纳烟霞耶。此正是朱先生所谓莫言此处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者也。柰何柰何。但来书语意豪宕。读而复之。依然若携手执袂。相酬相唱于绝壑穹林之间。此可为病者卧游之资。其惠我岂云少哉。又况岁寒之后。勿负此相期之心。则前约又不必终归于不践矣。此亦可以相慰者耶。
答郑殷赉
省礼。田生远涉良艰。袖中又出故人手墨。则尤令人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L 页
叹息也。不审书发后哀中气力。一向扶持。惟愿寻常照管调护。以慰远詹。正镇尔来数年经过。不是阳界貌样。顷岁麦洞坐席。已自言其胃气不和。其后浸以滋蔓。至于昨年。则四体不收。耳目失官者屡朔。不遂冥然。诚亦异事。性本懒缓。于书札一事。素不能数数。况病中乎。向来文墨之托。非敢漏忘。诚缘力有所不及耳。及闻哀疚。匍匐之义。宁敢后人。既无由可遂。则晚始倩人手。作一慰疏。非为随俗逋责计。亦以为胜于全阙耳。种种悲系。安能望其谅悉耶。田君姿禀也志业也。真不易得。而不知病汉之败阙若此。乃以就正之意相访。则其良贝极矣。以尊兄之相悉。何不晓喻以黄卷之馀师。而乃反为书托之举耶。吾固不敢当盛托。而此人亦不宜汩没而止。则提撕启发之责。实有望于吾兄。如何如何。
答郑殷赉
宿昔论交。不可谓不洽。而斟酌胸海。披倒囷廪。则实自曩日联枕始。别后滋益。至今未艾也。继今而倘不替讲贯之愿。则为幸又可胜道哉。岭路绵邈。企仰常劳。忽承尺素之惠。满纸德音。非特可敌晤语。感幸无涯。而书尺一事。每使兄边先之。虽便递之势。不得不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H 页
尔。抑人情厚薄。居然可见。是可自讼处也。侍彩之澌愆。系是暑月例祟。凉生不远。固当康复。第恐或有妨于懋业之新。未审便后如何耶。弟半世沈痾。消磨岁月。今夏虽幸稍完。大抵志不率气。愦愦者过半矣。书册虽不全阙。既不能痛下工夫。索性理会。则掩卷之外。随复消散。如此貌样。岂足为朋友道哉。诗文又是十年前事。逢场已悉。今又见索何也。承以荐饥为忧。足见破屋忆寒士之意。然而担著世自有人。吾辈惟心田之荒没。最为可惧耳。仲氏老兄方在侍侧耶。握吐此阔。每深冲耿耳。意长书促。惟冀照亮。
答郑殷赉
邻友相对。微通信息。积炎疏凉。兄启处连护。遥贺不任。结庐就僻以来。昭旷独观。必有年德俱卲者。而悬想徒勤。实际莫窥。是庸瞻望太息耳。徂春惠幅。即已庄诵。迄未讨便付谢。罪罪。弟之今年经过。盖是苦海。身病家故。无日宁息。未晬曾孙。竟以五月失乳。悼死悯生。种种难耐。近间添发胃家宿症。却食已四十馀日矣。甲年厄会。有如是耶。兄则同我周甲。而百福津津。盖大戊午小戊午不同也。山清闵谦吾。近或闻其便风耶。此老不易得。可知德邻之多贤。手颤把笔良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L 页
艰。未能付字耳。万望兄谅。
答郑殷赉
丹崖之别久矣。白雪之歌谁和。离索之怀。殆欲与岭峤俱叠叠也。伏惟老兄侍馀诸履连庸万重。弟厥后以飧泄弥留作苦者累朔矣。这间殊无佳况。良可嗤怜。舜明近一来此。而适出外未逢。一首诗成否。无缘向渠叩也。拙韵付上。而通韵终不若原韵之帖。故末联看字。代以还字。望须照谅否。因便投佳什。以醒迷翳之眸。大浦及法田去书。或可有近便信传耶。胤友久与之周旋。今才告归。而寒意凌凌可虑。适仍心挠。未能一一。留俟续候。
答郑殷赉
正镇白。不意凶变。令仲氏校理公奄弃雁行。正镇固陋甚。于公虽无一识之雅。而闻风久矣。此岂但为德门之祸故。实惟士林之不幸。惊怛之私。不能已已。伏惟佥兄友爱加隆。哀恸沉痛。何可胜堪。伏冀深自宽抑。以慰仰望。正镇跧蛰忧戚。一纸之问。亦此后时。顾非平日相与之意。惭悼曷极。伏惟俯察。
远纸有白。不可虚掷。且胸中有难平遗恨。聊复布之。正镇外乡南原也。今年春间。自南原步步前进。登德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H 页
裕之顶。岭南正在阿睹矣。贪于游历。遂向伽倻。三洞正是经过处。泉石爽朗。不减所闻。此时若得如兄若而人。相与追随。则真不易得之机会。而时与庆科相值。吾兄辈方走马于五陵软红尘里。其于深山尽壑。青鞋布袜。梦魂亦无由相接。况真面乎。伫立凝望。抚念前约。怅然而去。因过晋阳。溯蟾津而归。江山在眼前。故人隔云端。此岂非难平之遗恨耶。入夏来。连遭缌功之戚。初冬改葬考妣山。月前又遭姊氏丧。盖自岭南之行才返。无月不在悲扰中。其神精之震撼不守。从可想矣。柰何。李大淑近作何状。烦为致意。是所望也。
答郑殷赉
使乎作岭南语。不问可认兄家人。先安否。次解纸包。获文献实纪,介庵文集二册。非兄相爱。陋人眼中。安得此文字来。感荷不已。况复有楮颖之惠耶。但心画不来。封裹时所漏耶。或洪乔中涂耶。此为难破之郁耳。曩时携去重修文字。果已露人眼耶。决知其不成伦脊。虽已露出。不妨还掩。不如是。何所爱于朋友也。弟食息如前。每送一年。只添一年悔吝。可怜。奉接茫未有期。只仰时惠德音。
答金敬中(汉泽)
枉顾团话。实得未曾有。欣写之情。经月未央。即又匪意专人。仍承惠状。凭审起居宁谧。尤慰尤慰。弟近日又失摄。未离衾褥耳。吾兄长于我且一甲。而孳孳进业之意不少衰。寻常翰墨。亦足以觑其所存。真昏惰之药石。曷胜敛衽。然而自顾朽散。终无以策励思齐。则是为赧颜耳。不备。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L 页
答金敬中
俯垂存慰。感荷无已。仍审乍凉。兄棣候崇卫。仰慰曷胜。夏间山房孤栖。索莫极矣。当时左顾剧谈。能令病人胸襟。生数日凉。珍重之意。何可忘也。其后转作文殊客。长夏与药罐为伴。七月末。抬得头颅下山。而馀根未湔。旋遭丧威。至今悒悒度日耳。顷所俯托文字事。岂敢置之忘域。顾此积病人精气。如醉如痴。虽坐朗日。长如昏雾中。事过眼前。已都忘失。似此人犯手人家文字事。岂是道理。是以久而未能如戒。况兄所起草。自足传信。则必欲借听于聋者不亦剩乎。第俟一遭逢场。容有更议。文房之具受之有所不敢。当还呈而出于令咸袖。复纳亦有未安。故姑留之耳。不宣。
答孟景渊(希颜)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H 页
所论非不详密。却恐于文理大体有未通也。凡文有宗旨大义。有条理间架。非徒经文为然也。是故看文之法。看一节。先看此节宗旨去处。次看条理去处。使之曲畅傍通。方谓善看文字者。今以经一章第一节言之。则其宗旨却在三在字。盖初入学之事。必不知门路蹊径。故急于开示门路。总括千般百为。以为三段。以示初学。曰在某处在某处。意未及到工夫边也。至八条乃明言其工夫。语固有次第也。今足下乃曰此节工夫也。又曰工夫专在明字上。语非不好。而本文正意。不知落在何方可乎。第二节。足下曰此节功效也。谓定静安虑。是知止之效则可。泛言功效则未精。又曰知者明德之效。得者新民之效。则尤不成说。以下虽无大段差误。此节工夫在某字云者。乍看已碍眼。焉有工夫逐节而异其名者。如此详密。详密反害事。大抵一经文也。善看则万事皆㥧。不善看则触处生疣。柰何柰何。除他说。凡对文字。忘却接续照应等语。务通本文宗旨。宗旨既通。则接续照应。亦不外此矣。
答河润汝(达弘○乙卯十一月)
恭奉德音。仰审燕处超茂。遥慰且贺。弟顷年重病以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L 页
后。精力去益澌顿。其證候之外见者。则只咳喘一事。已是难医之贞疾。其不能复有策励。以虚负此生。灼然矣。若得畏友贞谅公平如执事辈朝夕游处。则或可以消磨鄙吝于不知不觉。为桑榆事业。而此又不可得。临风浩叹于斯深矣。今读诲谕。其执辞过谦。称引过优。若以我为行奖诱之道。岂其情乎。朋友交际。贵于相悉。若强加以浮实之语。恐非古人之义。幸思之如何。承欲临溪筑室。为晚境藏修之所。甚令人倾情。大抵吾辈年力已迈。读书则嫌于费力。记事则恐其疲神。惟于日夕之间。著力于操则存一句。使怡悦之意常多。匆忙之意常少。此最得计。室落之日。幸试于此留意焉如何。直教远来。不能有所告语。自愧空疏而已。
答河润汝(丁巳十月)
普哀同情罔喻。惠问忽坠。仰审养德珍茂。其喜如渴。相知之隔以河山者不少矣。而钦咏风韵。独勤于他者。意实有在。犹窃疑其书中不求甚解。疏旷固有馀。而缜密或不足。今承下喻。备悉近日调度其省察之严。穷格之细。恍然若一新涂辙。贤者固不可测。甚盛甚盛。但匆忙褊急之云。在高明天禀之完厚。宁有是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H 页
哉。或者谦己。以警策下根耶。正镇曾者固尝疢疾于此。而未有以药之。今焉志气衰惰。凡百散漫。乍看有若昔疾今瘳。而其实根柢依旧自在也。下问虽勤。安知所以为公谋耶。鲁论弘毅一章。向来仔细入思量否。窃尝思之。吾侪种种病痛。皆坐不弘不毅。其所以不弘毅。虽局于气质。亦或识有不逮致然。识进则量亦进矣。心知其良药在此。而不能一服以取效。今日敢以为献。惟愿试就此一章。深加意焉如何。春抄邑 除未赴。自量实有所不堪。不得已而出此下计。而坐与行负国则均。柰何。贞疾今夏稍自支吾。秋不如夏。然差胜于昨年矣。
舜为天子。则瞽瞍当享天下之养。蒯聩之来。将以就养于辄也。则不待辄之晓喻。而卫之臣子必无异议矣。蒯聩则不然。其来将以君卫也。此则实有行不得处。故一逃之外。不知所以为辄计矣。
静则敬以存养。动则敬以省察。动静不失其道。心之所以活。盖敬者主人之自惺惺也。不是别将一个敬来。管束此心。而㥧之之敬。必不免有此病。故其心不耐敬之拘束。而有敬则不活之论。活字是心活。不是敬活。未知当否如何。
答河润汝(己未九月)
阻馀一札。同直教来。不数日。梁上舍又到。德山南江。今秋忽如邻里。因伏审启处卫重。第徂玆心恙之云。执事澹于外慕。既非张毅之治外者。其于为学。亦有宽以居之意思。非急迫求之。何乃尔耶。固知无妄有喜。而仰念憧憧。书中所未言。直教颇能言之。劬书而无汲汲进取。令胤克继父志云。此是盛门弘福。仰贺仰贺。弟以胃證。三夏失水谷。凉后差苏。而衰朽困顿。日甚一日。自怜而已。不能拖长。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L 页
答河润汝(辛未二月)
一书犹敌百朋。况兼几斛真珠。光彩绚眼。不报则违往来之礼。欲报则囊橐枯渴。柰何柰何。人生此世。难得一开口笑。不妨捧心效嚬以博粲。凡腐生摧颓之状。高人閒适之味。诗中略以胪列。不必更踏磨驴之迹。惟愿日富述作。使剩馥沾丐后生。如何如何。馀在续候。
答河润汝(辛未十月)
一札未报。又承一札。逋慢虽愧。襞积稍纾。即于梁君到。闻起居状。不审日间。益靖谧否。弟状腐臭已久。特未冷耳。曩时排律。丑妇之效嚬。过蒙兄许可。兄必不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1H 页
阿其好。则必是盲于文。可笑。大抵宇宙间人情物态。辛咸甘苦。都归前人囊橐。意到时。吟弄前人一篇足矣。不必殿后竭蹶。自拾零金片玉。故自二十岁以后。绝意不复作敲推想。况今衰老若此。安得有近似一语出于喉中耶。老兄用力于此。不为不久。想必优到妙境。敲金击石。寒士富贵。无以逾此。勉之勉之。神短止此。
答直指使(壬戌)
正镇腐臭尸居。不谓斧绣纡垂缄书。惊荣汗背。时令蒸歊。行幰晏重。詹望实慰。食物之惠。公事正沸。何暇及此。虽不敢辞。下情不安。惟冀仁以济严。大苏南民。不宣。
答郑命新(焕周○丙寅八月)
不佞于足下。虽无半面之雅。心亲久矣。既而闻足下罹无妄。殆近贞疾。私独虑仰。不啻如身在刀圭之傍。匪意惠以长幅。辞喻勤挚。其意甚厚。然而劳精作满纸字。恐非慎摄中所宜。不安之心。多于荣感也。大抵识其大者为大人。识其小者为小人。为足下计。可且省说一两句。省见一两人。一以保精神调心志为务。微文琐义耗弊心力者。姑倚阁一边。将论语一日数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1L 页
段。讽咏而涵畅之。常使和乐之意。存乎胸中。其于治病治心。一举而两得矣乎。鄙生亦少年多疾。懒废学业。今为七十无闻人。以此劝人。有若载胥及溺。然相爱之深。妄陈拙法。惟足下择焉。不宣。
答郑命新(丙寅十二月)
知公存心此事。又知无妄为灾。虑仰非寻常。比今读来书。可知峻茂。耸喜可胜。正镇魂爽已去。形壳徒留。此生支离。况今年七月以后。叠蒙非常之误 恩。忧惶战灼。无措躬之所。柰何。俯询极知用心之切实。顾条绪颇多。非衰耗精力所可剔抉。况可贡一得之愚。以仰裨崇听乎。大抵诸般疑难。皆公私相战中来。猛著精彩。常扶竖一公字。以为昏衢之一烛。又益讲学以明之。使无认贼为子之患。则境路始坦平矣。如何如何。若有不然。更为因便见教。来纸上。略题数字还上。览过为幸。不宣。
答朴而见(龙休○丁未)
正也生长于山而病老于野。非无厌喧卑逃空虚之想。而命也末如何矣。每瞻仰高风。岂禁神𨓏。即拜匪意耑书。审痢候跨朔作苦。二竖作戏。仙家亦有不免耶。可怪。惟冀不日斯洗。稳享清福。正镇二月初。行瑞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2H 页
石缅礼。归而生病。三朔身不离衾。将遂溘然。亦未可知。所示文字固吾愿。而神思如此。柰何。惟俟早晏一叙。
答朴而见
固知兄有遐心。而不谓若是决也。子美所谓鲛龙无定窟者。非是之即事耶。匪意承审间遭重制。仰为之惊怛。弟如守壳蜗。何足道。一场相对则愿闻异乡风土。以自涤其堙郁而不可得。柰何。示意谨悉。不知其本事如何。而此人也极可爱。想不为全然诞妄之语矣。适挠不宣。
答慎明吾(在哲)
去春惠札之承。在大病未复时。且从氏上洛与下乡便有俟。遂阙一字之谢。常在心头为慊。即又拜匪意惠书。谨审阳春。德履清胜。既深感慰。而不较往来之礼数。尤使人懑然心服。罗友之胤参解。是知旧间喜消息。在执事为婿郎。尤觉奉贺。年虽妙而手必熟。伫俟续闻喜报耳。弟昨年以还。脚痹喉喘。不复作平人样。自怜而已。佔毕一事。兄能意到。只此一语。足见不至全抛。如弟者并与此念而灰灭。其间岂止三十里耶。迷息会行。先已发去。而此则无他赴敌。徒添其父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2L 页
忧虑耳。
答慎明吾
累承牍诲。每逋修答。歉愧无以自容。即又贤胤下临。兼拜手墨。谨审近间有大功之戚。惊怛无任。初寒服履卫重。是为仰慰。弟再昨冬重病以后。气息迄今危浅。未知馀日能复几何。贤胤目击。想能言丑状矣。示喻诸说。足见佔毕不辍。仰羡仰羡。所可通者略略仰报。而未解处尚多。甚愧俯询之意。至于庵号寓意之咏。忝为同志。固当奉赓。而神思之荒落如此。且正镇五世祖号松岩。岩庵同音。稍似有嫌。在左右则不必为嫌。而自鄙人观之则然矣。玆不敢作和赓意耳。
 袭敛有奠。而成服不言奠。
袭敛有事于死者。故不可无奠。而成服生者事。故不言奠。然从俗设奠。恐亦无妨。
 祖丧中父死。祖服服于何时。祖主父名傍题。而祭祝以己名未安。
祖丧父死。父葬前当服父服。而葬后服祖服恐宜。父名傍题。孙名题祝。有何未安耶。既为祭主。不得不然。
 新旧合葬。题主奠设二分耶。题新主祝。有措语耶。
题主古礼不言奠。方告新主始题。而合窆之说。无以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3H 页
搀入其中。至虞祭。始伸情礼。
 初终。孝子不拜。
孝子不拜丘仪文。而似因未成服。遑遽而然也。
 宗孙无后而死。高祖迁长房。而并主曾祖耶。支孙主祭。亦称孝否。
高祖已自宗家递迁。故最长房主之。曾祖尚未迁。则岂可以最长房主之乎。摄主宗家祀者主之可也。非宗孙不言孝。常经也。
 果笾实。要诀五果何义。
礼曰。鼎俎之奇。笾豆之偶。古礼之可考者如此而已。然而就地产分阴阳。则果为阳。蔬菜为阴。果之用阳数。或以是耶。
 为长子服斩。而父在则如何。
先王制礼。有适子无适孙。故父在。不为长子三年。期之后别无可行之礼。
答崔诚进(惟允○乙亥)
顷岁奉别。颇令人落兴。意谓不当复置记念。今承郑友便书。其谆悉周至。无微不入。有逾平昔。贤者固不可测也。弟尚能吃饭。尚能吸水。所以不遂就木。而其魂魄之不守。固已久矣。远近相知。误以活朋友相待。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3L 页
或重江复岭命驾。或经礼疑难相问。老颜为之惭愧发骍。所谓走不得避不得。柰何柰何。
答崔诚进(丙子四月)
掺袪几岁。令闻如朝暮遇。继志又有贤胤。懿德兼此洪福。缺陷人间。此岂易易。钦仰不弛。正镇百事败阙。老不死添罪。罹此穷独。夫谁怨尤。风病本是难医。而衰壳又不受药。二月初得病。恰已八朔。贞废不足惜。但朝夕就木。不能以旧面见先人于泉下。岂非迫切。自病后知旧书疏。并阙一字报答。不能也。非不为也。至于执事。安容如此但已乎。强倩漏挂。而贤胤书未免阙答。或蒙不以为罪则何幸之大也。
答崔诚进问目
 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止)何以则其于读书之方。初无差错而终得长进之道也。
洙泗何尝不言性。逐日所言者。无非性之里面骨子也。洛闽何尝必言性。因注解前言及防学者误入而发耳。今沿洛闽之论。以开门路。服洙泗之教。以践其实。则斯为善学者。后世乃以论性论理。为学问究竟法。名之曰性理之学。假使所论十分是当。此不过吞未破之枣。实不知皮里之甘酸。况所论七颠八倒。乱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4H 页
道误人者乎。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心有不尽而言知性者。虚壳而已矣。人须于孟子此二句。看得通透然后。可以读性理说。
 科词初非为己之工。而惟疑论策。似近于儒者之事。
疑论策近于儒者事。非曰不然。而既以程式局之。则其实与诗赋少无异同。大抵读时。忘时文二字。务要深探细究。则此为有头脑。文士开砚后试复为之。则诗赋亦何妨也。大患全体都奔在时文上。以诸书群经。为黄白类聚册耳。
 
惟允教训若干童蒙。生活没策。受馈资生。(止)若使稍知义理者处此则当如之何。
教童蒙取米。非无事而食。于义无害。古者学必有官。学官必有禄食。与此何别。但务尽其心。常恐教有所失。误了村儿。此为不素餐兮。儿之成就多寡。各有才分。虽圣人与居。不能使之齐一也。柰何柰何。
 明道先生曰。忧子弟轻俊者。只教以经学念书。(止)虽有才量。无以发越。
文艺之于德行。固有本末之分。而亦岂有全然禁绝之理。但轻俊之人。不患不发越。病在不能敛约。故矫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4L 页
救之道若是。
 惟允当读四书。未有所得。近读周易。(止)且看四书之为愈耶。
易是阴阳造化边事。乃是性与天道。子贡之叹不闻者。力量不逮。读之未见功效。岂若四子之切于人事。当下便可得力者乎。
 系辞上传第九章本义曰。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云云。是知变者阴之变也。化者阳之化也。此曰一变二化。三变四化云云者。莫是自阴而变为阳。自阳而化为阴之义耶。
正镇于理数之说。少时亦不能著力思量。今又昏塞如此。不敢开喙妄对。但变宜属阳。化宜属阴。盛论之欲互换。未达其旨。
 朱子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止)不是相反耶。
理气。朱子固有言无先后处。而亦有言须说先有此理。亦有言气以成形。理亦赋焉。合此三段说话默会之然后。其妙跃如。
 论语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乡人之善者无几。其不善者许多。众怒群谤。而不至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5H 页
取祸耶。
伯夷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先虑为仁之陷害。何事可做。
答赵国彦(广贤)
正镇顿首言。即承俯疏。惊审尊祖考捐背。已迫大祥。前丧变除。已过周年。怛然伤魂。不知所以措辞置慰也。况闻旅地沈痾。跨时委顿。无乃荐祸震惊。荣卫内伤致然耶。孝莫大于不伤孝。窃意抑情自宽。使脏腑稍广。是治病最初下手处。又闻疾祟方在脐腹閒。以治标之法。用艾熏之方。未知如何。吾本瞢于医理。而哀尊情境。多少闷切。故有此妄言。与医家商确试行如何。讣书前此未之承闻。又不知尊哀方滞近地。若或闻知。则吾虽积病。不迁坐席。独不能一字相问耶。胎纸备悉情意。而措语或过当。恧缩不敢当也。大抵诸般语。后日未晚。今所仰祷者。惟在所慎之完复耳。千万自护。正镇两年间。遂成病废之人。盖腊晦迫头也。所送物甚不当。而却之亦所不忍。何故置人于未安之地耶。伏惟哀照。
闻讣满月。设虚位哭除。来示然矣。禫是吉祭。(此吉字。吉凶之吉。)凶服者不可参吉祭。礼家之说也。然则不可以一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5L 页
人未除服。而不行禫吉之祭。未除服者不可参祭。待月数满。哭而除祥服。若吉祭则非所论矣。(此吉字。三年免丧后吉祭。)盖禫则有除服一节。而吉祭则无此一节。一行吉祭。岂有再行之理也。哭除而无祭奠。则祝文有无。又不当论。
答赵国彦
逢迎愆期。华缄先坠。眷踰寻常。佩荷曷胜。书后日富。静养益卫。是所仰祷。生摧颓转甚。自怜而已。先迹文字。本非所堪当。所言或无大背本旨耶。愧悚愧悚。不备。
答郑大绥
鬓上岁月多如毛。左右颜范。全然不记。披覆幅中语。宛如相对。此阳界意思。先迹成就活印。足见诚力所及。又闻年力渐迈。能自致力于黄卷。不队青毡。亶在于此。甚善甚善。慎悔二字。即慎独之别名。而悔字在初学。尤似分晓。亦可喜也。正镇形壳虽存。神爽都逝。朋友閒寒暄。不能把笔久矣。久别之书。不可倩谢。略此不宣。
答白武弘(奎镇)
穷腊一幅。虽备礼付递。顾吾两人皆冷儒。官府人肯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6H 页
为致力于书札耶。果获登览。固未卜也。正月末。乃承书到后惠字。虽专人𨓏复。何以远过于此。良是情眷深厚所及。感戢无涯。仍审新年省节。始愆终喜。尤何等慰慰。若书中托意之珍重。非正镇荒陋所敢当。正也初亦非全然无意者。而志气终是萎弱。疾病从以痼之。桑榆内顾。不免于古人所谓茫然赤地。朋友之所当视以为戒者也。瞷足下根基甚好。济之以见解之精详。从今以往。只在加之意而已。求涂于盲。恐徒劳而无补也。此非自外之言。若终蒙不鄙。置之切偲之末。时以所得相告。则当勉竭空疏。乐闻而效其愚。最不可为过恭之言。使吾面皮生赪也。
答高伯范(济琳○丁巳)
顷承历入弊庐。实不易得之会。而巧失面话。何怅如之。即又俯缄。恭审制履支卫。甚慰悬悬。示意谨悉。高明服中读礼。蚕丝牛毛。不得不休。亦可以自多矣。而向上之意。复如是勤挚。甚盛。浅陋懒散。钦叹之不足。安能仰助万一哉。大抵约放入身。程子之言。约而尽矣。敬义夹持。直上必是约放之实下手处。循是孳孳。必有所至。此外恐无别样法门也。惟高明勉之。百亩之分二亩半无下落。诚如所疑。愚意集注既曰二亩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6L 页
半在田。则九百亩中为庐舍者二亩半而已。在邑之二亩半。不在九百亩之中也。更详之如何。豚彘之说。来示恐然矣。正镇昏翳日甚。他无足言。便忙不宣。
答高伯范
顷也因便付慰。犹未知入鉴与否。今承追答。甚豁鄙怀。仍审服体保重。正镇朽顿日甚。自怜而已。寄来册子乍看。果多碍眼处。其一。编摩诸公。似不察同义二字之义。盖同义者同赴义幕之谓。金倡义以下。本不当入于此录。况五难乎。若以忠义之同而谓之同义。则当时同霁峰而死者。孰先于重峰乎。重峰不录。录金崔黄朴诸公者。何义理也。以为非湖南耶。义亦有湖南湖西之别乎。本领既差。节节皆非。最初题目同应二字。尤可骇也。有倡而后有应。霁峰居首于同应。则倡之者谁欤。其二。宣武录券。誊入其中。而其存删全无义例。丹书铁券。岂可随手存删若此乎。此则犯大段公罪。令人悚然。其三。每位之下。悬录后孙。是何法规。凡行状墓文之有子孙录。自子孙而及曾玄。代远则止。此天理人情也。今也不然。但录见在者一人。此天理乎人情乎。又诸位无一定规例。而或录或否。亦不知其何说也。若仔细爬栉。则颠错当不止此。册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7H 页
子如此。其可以行世乎。愿以此晓喻主事人。使之自为谋。不必发文官辨。盖无知妄作。何必过费唇舌也。来示中身役贱汉云云。此则不必成说。盖当时赴义从军者。岂必皆士夫。盖有贱隶之愿从者矣。苟其名帖不虚。则地愈贱而人愈贵。况今数百年之后。子孙之流为贱人。何足怪乎。此非理外之事。亦非可查实得情之事。以此声罪则贵宗误矣。至于序文窜改一款。鄙人之作此文字。本是老妄末流之弊。但当自咎。最可笑者。笔力本不通畅。而窜改之馀。全不成文理。譬如无盐丑女。更蒙不洁。
答吴圣集(甲善○庚午十月)
腐残人事都阙。而每劳记存若此。于心敢安。仍审静体有失宁摄。奉虑曷任。弟尚在阳界。而卧衾未收。动辄旬朔。与己冷者相去不远矣。俯询不量孤陋。妄以数语录在下方。惟冀照亮。
 葬未题主。祝辞如何追造。当卜日。姑俟练期。
题主虽未及。必有纸榜。形归神返。岂有异同也。葬后题主。不必用姑俟二字。告辞当措语以用。岂有别般规式耶。
 祖丧后父丧未葬。用事生之礼。服期耶。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7L 页
先后丧。用事生之例。古礼则然。而有后世礼家议论。今则改为承重矣。
 致书永感之人。祖在则称重侍未安。
重侍二字。果似未安于永感之人。直称侍案。似无不可。详之如何。
答完山义会所
披读一张纸。兼对两出身。快心人快心语。海变数朔初见。何丰沛多义士也。令人烦襟顿涤。如病得苏。第有当商量者。世閒私义公体两端。有并行而不相悖处。有相格而不可并行处。今以此事言之。誓不与妖胡共戴一天者。腔子里私义也。金销石泐。此心不可变也。若乃造兵器于私门。聚军人于私籍。与公体相碍。非龙湾去邠之日。南汉哀痛之教。则不可议到。苟不顾公体。而惟私义是徇。则屈大夫,文丞相。何不先楚宋之未危。豫举义旅也。迂腐所见如此。更加三思而行之。勿之有悔可也。无已则有一焉。自朝廷既有军器修理之令。及此时。同志出力告官。借一公廨。修造而纳之官库。或不犯士民之手。而优助官力。俾为额外多备。两端间。择其长者行之如何。方今人心晦塞如黑夜。佥君子义气峥嵘。吾为佥君子爱惜。欲纳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8H 页
之于无过之地。其心岂浅浅哉。盖枉己。未有能直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可不先立其脚于无过之地。夙夜讲明义理。待时而动。吾所大望于佥君子也。邵尧夫诗曰。施为当似千斤弩。幸谅之。
答宋圣赖(致万)问目
 为出后子服制。
出后子仍服不杖期。盖以伯叔父母称本亲。故以从子服之。
 服图不言庶。
亲同则服同。无间于嫡庶。
 
两男各为人后。两女各出。不再降。
各后各出。非两项事。
 男出后女适人。再降。
男出是一项。女适是一项。
答文质中(载实○丁巳)
一封两书。情溢于辞。非君宁有此。慰感交极。仍审衡泌改卜。溪山换面。读未竟幅。吾心亦凉。老杜所谓蛟龙无定窟。非是之谓耶。品题二字。固非吾之所可能。而第当以魂梦来往。病人咳嗽一證。比昨年减三之二。而精魄之衰替。冉冉如下山之日。他无足道者。新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8L 页
 除之去就。君言甚合吾意。但力有所不胜。势有所难行。如坦路在前。而躄者行不得。柰何柰何。这间有多少爻象。姑未出场。要之天下之罪人也。柰何柰何。千万非书可既。姑此不宣。
与金景东(在箕)
眼中皆白屋。不审此时静里作止若何。曩时归自陶庐。心下有数日清凉。盖寒士气味。有不约而相孚者。还可呵也。但兄家则富于书。鳞次古帙。皆可嚼以忘饥。弟则并与此而无之。方知陋巷之贫。与黔娄有间也。老饕枵然。方欲次第分味。而一指之染。欲先于简易集。兄亦知仲。当不负此意也。
答李进一(重八)
顿首。岁月不居。练期将迫。仰念孝思崩迫。曷任。惟冀慎毖。无至自伤。正镇衰證。与日俱添。柰何。先集既受言藏之。无论文字之犯手与否。必一番披玩而后还纳。庶不负尊意之万一。而昏垫汩没。姑未能如是。以此回便。不得奉完。
答朴应之(源应○辛亥正月)
每逢岁籥之翻。益弸孤露之感。况人事如梦。四面亲知凶闻沓至。灵光独存。将欲何为。伯厚之丧。尤令人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9H 页
酸鼻。柰何。匪意惠书。谨审兄省节一安。此今年喜消息也。警策二字。非丑陋所敢承当。而寻常书札中。能念及此事。只此一著。令人敛衽。此后事惟在决意而往。又岂可倚赖他人者耶。正镇室忧岁末。在万分中。近日稍觉有动静云而。前头未可预卜矣。救病之料。深荷念到。而儿适往洞内。未有谢札耳。承欲一枉。千万留悉。
答朴应之(癸丑八月)
小别一年。安得不使人销魂也。即拜耑人惠存。谨审无前亢旱。省节珍重。甚慰翘企。正镇衰骨近幸支拄。他无足喻。最是今年。何朋友多零落。素来踽凉者。益小开怀处。此生殊可怜。垂问克己之方。足见进修之不懈。顾此身坐在里许。安能为贤者谋耶。窃闻先觉有训。克己如孤军遇强敌。舍死向前。更无他巧。愿以此与贤者勉之。但书中所以称道老朽。或不衬实。吾侪相与。岂可用一句浮辞耶。切宜戒之。二首诗皆高雅精密。香人牙颊。未及奉赓。当俟后日矣。
答朴应之(戊午三月)
慈圣礼陟。臣民普恸。奉面积年。柔嘉之仪。何时不在眼中也。顷岁小札。未承答字。时或颙俟贲然。而第又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9L 页
思之。慈龄益卲。一身担就养之事。安能尔耶。临风送情而已。料表伻到。忙审省节如常时。既庸慰沃。而问之来人。又知晚有硕果。今日是七七云。善门蕃衍。从此可期。曷胜拱贺。弟之颜发。公道难免。而五六年前。又经一次毒疠。神气从此一往不返。自顾形影。疑其为冢中人。更有何等心力。温理前业耶。承问之及。惭赧而已。县 除未赴。往事不足言。而辜 恩之悚。内切于心。柰何惟俟一场对话。
答郑命瑞(济玄○己巳九月)
令郎少年酝藉。庭诲之美可验。怀仰高风。有年于玆。即此惠翰。谨审德履卫重。百朋之锡。第其所托之珍重。有非浅陋所敢承当者。读之骍颜。正镇少不励志。老益荒废。腊晦将迫。喘喘垂尽。正是后生辈前车之鉴。何导迪之议到。但好善之心。人皆有之。日迈月征。不能无希望于少年耳。昏翳不备。
答梁缵永(乙丑九月)
令胤巍科。为全湖故家生色。一舍之地。贺语阙然。交情乎。即拜惠牍。仰审调中启处宁卫。甚慰瞻望。弟朽落日甚。无堪烦闻。先集误字不多。其可知处。付标写填以呈。至于跋文。托名为荣。岂敢推辞。第俟序文之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0H 页
出。当自力耳。盖郑重之地。有难先下手故耳。不宣。
答朴圣章(以灿)
国哀臣民普恸。岁律忽改。政尔怀仰。即拜惠存。恭审候事保重。且有膝下之庆。奉贺无已。少弟冬閒入山斋。添病而归。既又闻寡妹丧。情理悲割。无以自宽。文字与贤抱略言委折。实非歇后而然也。书不尽意。俯谅如何。
答南原浩(济)
伏承天嘏孝子。萱帏长春。贺不容口。伐木嘤鸣。诗人提起。有色泽一物耳。其实凡物。无不爱其同侪。正镇向也尚有一二年辈过从。渐次先发远行。环视惟老兄一人。每承声闻。那不倾到。然而老兄于我。胜己友也。白首看字。我则不能。如我散漫衰迈。误以好善之心好之。筇屦时时过岭。我则不能。寻常写字。必楷必则。我则不能。是以摩挲惠幅。愧颜常多于喜色也。更愿倍自努力。日崇其德。正镇五月以后。口不知食味。意谓大限临头。此月来。渐觉甘苦。想又支过今年。必是阎罗漏籍。可笑可笑。襞积非可展尽。惟冀照谅。
答南原浩
冰履渊临。真笃老亲下准备语。每盛夏穷冬。凡有情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0L 页
向于老兄者。孰不为之虑仰乎。今承頫示。果然越朔侍汤。其閒焦闷。不言可想。虽然前头恃以奉贺者二事。大寒前后。是何等险津。素来康宁。犹虑失摄。乃久患轻退。此必泰气潜吹。一可恃也。公之一幅书。精神安静。无些子走漏。气脉所通。二可恃也。愿公宽心视膳。所不安者。此物何等腐臭。乃于色忧中。勤念远存。其浅深果何如也。曩者惠然。若知其作别。如是轻先。悔不前夜。废鼾睡而谈话胸中。至今介介。况冬月以来。感冒不离身。达夜咳逆。吐痰满缸。平生亲戚知旧。大抵皆黄壤。辗转卧起。但作无益之思想。泰仁地。有七十老妹。此月初不起矣。上下两间。只影久留。其无廉没觉甚矣。柰何。胸中非无意绪也。惠幅非无可答也。云雾满前。拨开无术。不得已都付不言。此亦可谓太上忘情耶。
答南原浩(甲戌)
一日安宁。隆老下洪福。便风所及。遥贺不任。即又贤郎抱书。尤豁悬悬。第纸末所教。若以我为难老者然。此则不相悉甚矣。人老则昏。此则理也。无可如何。而昏则妄。此最所畏。故望八以来。自谓极力照管。而少焉回头。不堕于妄者鲜矣。老而至于妄。尚可谓难老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1H 页
耶。坟茔虽不得任意省扫。日常往来于心一二次。昨今年望断。无复是心。老而至此。呜呼亦可怜矣。但有一长。其口能吃饭也。见其吃也。以为不老。老兄真肉眼也。逢著未易。誇老以博一笑。
答郑可轩(冕奎)
老兄已过回甲。可谓才士尽老。忝在知旧之末。宜有蝶恋花之庆侑。而倒承岁遗之及。愧愧谢谢。过去所慎。果是何祟。仙乡人士。近阻来往。漠然未有闻。亦为追惊。弟一味土木偶人。何足道哉。秋閒构屋子。墐户未毕。亦已入处矣。外此亦有多少扰恼。而安能以赫蹄悉耶。惟冀容颜益韶。膺此泰来。
答郑可轩(戊辰)
老人不以老自处。曩固疑其添病。今承果然。伊时若吃数日僧粥。则岂至于此。不能坚挽。追思为罪。不审夜回。动静益安。弟因作过腊计于此庵。兄若应时痊快。或能扶策。更续未尽之债则幸矣。何敢必望也。希清留此。其外亦有一二少年。远来相从。山中颇不寂寂矣。食物贻劳病中神观。不安之极。
答吴台至(相凤○丙寅正月)
昨暮偶阅尘箧。止巢图入眼。翌日未已。见止巢书。天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1L 页
下事有不谋而巧凑者若是夫。仍审新年。养德益珍。深慰远怀。示喻忧勤惕厉之意。足见暮年壮心。谅非不病而呻吟者。寻常敬仰在此。但以丑朽之物。强推而加之皋比之崇号。蚊负蚷驰。岂能胜任。且老人不以筋力为礼。每劳裹足。实非所安。古人不云乎。隐几工夫大。但能各自努力。则虽遥遥相望。奚必不如朝暮遇。是之冀祝耳。弟仅保形壳。儿也省坟行未还。阙答书。并希鉴谅。
答吴台至(丁卯十一月)
浮世逢别。每恨不如人意。而岂有如顷月之遽遽乎。信之老而兼病。此行岂云易易。茹怅尤深。匪料令胤袖传惠书。仰审斋居夐寂。勤经有课。相望慰贺。庸有极乎。正镇腐散日甚。古之九十五而抑戒者何人也。往往念到。惭汗而未有以药之也。长峡朴友。缘何相面。汉上丈人语出南华。所以自况。此何足劳俯问耶。
答吴台至(戊辰闰月)
霖雨极备。孰谓此时。获承二音。仍审候事佳迪。甚慰远怀。所示埋主。本埋庙中两阶閒。盖人迹不踏之地也。今人家庙多不成样。故埋于墓下。近墓埋主。恐无伤于神理。谅之如何。正镇百体无不受病处。小札回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2H 页
答。亦力所不胜。此远书故不得不答耳。
答吴台至(甲戌十一月)
鄙人自今年。真解语尸也。顷日飞巢之云。强作一谑。以博千里一粲。勿咎。即闻丌上有中庸。矍铄哉。是翁止于止。孰有大于此者。勉卒玩索。以究大业。此岁已暮。设使明春有筇屐。此汉能留待耶。
答吴台至(丙子十一月)
方丈多松叶。遥念止巢老人生涯绰绰。今闻禹生之言。果然此山苍髯。亦髼松不堪摘。可笑亦可叹也。笔砚黜送门外后。知友手问。一无所答。但吾两皆八十。前期阔远。有便那可无一字。惟希頫谅。不宣。
答李而晦(昆寿)
一面如昨日事。心画今乃得之。珍玩不忍释。衰年拖到七十。意中人零落殆尽。如公仅一晨星也。如蒙公不我遐。不见何妨。千载亦朝暮遇也。凡百之酸寒。曾已稔闻于景范。丈夫志气。岂以此陨穫。想浩然者自在。正镇衰甚矣。回视宿心。已成陈迹。朝暮符到。永作无闻之人。可怜。近日状。景范想能言之。不能覼缕。把笔极难。乱草止此。
答李德一(昌八)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2L 页
忽为八旬人。万念都归先天。生长村消息。犹或倾耳。人情固然耶。即奉耑价惠书。仰审变年挨过。无显故。感慰无比。弟犹能吞朝晡𩜾粥。此亦世况耶。伴春一枉。虽不敢必望。何等倾企。
答李德一
一年经过。如涉万里海。幸而登岸者。近者颜面。远者书字。岂非一喜一悲处耶。承审即履平迪。仰慰无比。所植之槐。想益茂密。而老病如此。末由一番摩挲。可叹。正镇四月泄利。至今加减。岁色不远。今年鬼录。似乎免矣。
答李宽瑞(章铣)
岁穷怀仰。匪意乃贤踏雪而来。兼承惠状。欣慰满万。第所苦湿癣。尚未洗涤。此吾曩时疢疾。闻若痛痒切己。十图字画差讹处不多。已与乃贤勘过。想归报也。乃贤根基似颖敏。能屈首耐烦。则来头尽有可望。惟仰贤尊时加鞭绳。正镇宿咳当寒益肆。往往有眠食不宁时。鼎器之弊若此。鍊丹奚论。秖自怜也。
答李宽瑞
国制毕虞隔日。普恸曷已。即承耑疏。甚慰岁穷怀思。哀体支卫。尤叶仰祷。正镇生灭无常。见状不至贴席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3H 页
耳。月初见曾孙儿。此可谓世况耶。所示君服不敢著私服者。固是正礼也。而见于曾子问。此则兼齐衰以下而言也。然而今人既不能行。齐斩依旧。独于杖及绖生计较。未知如何。且于因山后。国典既许行大小祥。则此不废私服之明验也。酌以古今。因山前。不敢著私服。为合于礼耶。
答李宽瑞
顷闻所慎不轻。意欲躬晋问疾。中路闻有喜之报。弛虑而返矣。继而有搬移之扰。一探遂阙。茹怅实深。即承手幅。奉审旧證犹未快祛。奉念奉念。第大病之馀。精力能及于笔札。而字画之楷则。尤可验内守之固。此足恃而无虑。是贺是贺。小学劄疑。又见三馀吃紧。如正经年不读一卷书者。可以知愧矣。钦仰无已。金文敬以耆艾之年。自称小学童子。兄其可谓闻其风者矣。若其逐条置对。则非灭裂之所能。而盛意亦不可全孤。略进一二莞览如何。正新寓栖屑之状。有不待形喻而可知者。身姑不言病耳。
答朴德文(性愚)
仁里卜居。先圣所训。每念贤者居邻之乐。常若身参其间而接其娓娓也。即承耑书。奉审经履靖毖。为慰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3L 页
尤多。头风例是往来之候。岂至深虑耶。子贡三年。既有筑室于场之文。则与居庐行服有异。不必穿凿。出后子既以出后日为始服之日。则几筵恐不当撤。更加博考如何。过时无禫。礼有明文。此子亦当在无禫之科耶。更详之。正镇仅能挨过。冬月精神益茫然。临纸若在雾中。何能有所发明耶。
答朴德文
入山十里而遥。天且雪。令郎袖书入门。曾是不图。仍审久别馀动静。何翅空谷跫音。倾慰十分。时文之作功令也。何可废。苟有专心为己者。在所勿论。下此一等。犹贤乎已也。圹脑开圹。古之人有行之者。而人情未安。诚如尊喻。既曰未安。则孰敢从傍劝之。勿论可也。大抵卜地营葬。于事最大。于今最难。惟在孝子竭其心力。心力所到。神或助之。非卒乍可言也。地师云云。术高者岂肯自媒。即其自媒而术卑可见。岂可以石椁不验。为高生咎耶。父在母丧。其服本是杖期。为人后者本生丧。是不杖期。杖则有禫。不杖则无禫。此其别也。凡系所生。未有降屈而不行心丧者。心丧之同。何足疑也。若以本生父在而降母为大功。则恐无是理。盖礼穷则同也。如何二字。当座其意甚善。自此
芦沙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74H 页
以充之。无入而不自得。可驯致矣。但嫌其语太俚耳。正坐此几日。粗寓静僻之趣。但来日无多。此事亦已晚矣。
 居丧不行吊哭。而或谓居内丧。尤不宜吊人外丧。
孔子曰。三年之内吊哭。不已虚乎。然则古者三年丧。都不行吊哭矣。然而情谊深重者。似不当在此限。若内艰丧人不吊外丧之说。恐是委巷俗说。
答河国赞(圭锡)
衰病交加。庆吊都废。今承惠缄。不觉面发骍。因审免除之馀。凡百安卫。且有先德 天褒之庆。何等仰贺。病人虚生虚老。忽此周甲。俯仰悲感而已。
答宋景玉
省礼。岁籥忽翻。孝子霣结之情可想。匪意惠疏。仰审奉筵支卫。慰不容喻。第忧中。岂合赠遗。虽不敢辞。深所不安。正镇仅拄形壳。他无足云。谨奉谢。伏惟俯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