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x 页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序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0H 页
兴阳李氏族谱序
盖自天地之气化变而为形化。必有生民之祖。子子孙孙。继继承承。而千百世相传者。无一人焉何也。未有谱故也。尧亲九族。舜惇五典。禹叙彝伦。汤修人纪。天性尽矣。人道备矣。圣人之教至矣。然此时亦未有族谱也。至周奠系世辨昭穆。百世不废。亲亲之恩。比古密矣。然此时亦未有族谱也。夫世远则易忘。族多则难合。故仁率义率以统理之。推以广之。谱于是乎作。观乎谱。吾父在是。吾兄在是。父吾父。上及乎父之父祖之父。十世百世之父祖。兄吾兄。旁达乎小宗兄大宗兄。十世百世之兄弟。此程子所云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者也。然则族安可无谱乎。按兴阳之李。肇发于丽氏季叶。生员公(彦林)为鼻祖。以上无徵焉。嗣是以后。节义则有卫尉公(阳升)。令望则有赞成公(舒原)。异行则有大宪公(垠)。清操则有府尹公(堰一)。隐逸则有执义公(寿川)。乃有月涧(腆)苍石(埈)兄弟出。而薰炙乎西厓柳先生。以接夫退陶夫子之统。道德文章。巍然为吾儒师表。学者拟之以两程。遂为岭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0L 页
南之著姓。然此时惟有家牒。而谱未及成。世愈远而族愈蕃衍。始为世谱三卷。此其后孙尧福氏坤维氏学培氏之事业也。今距癸亥七十年。克炽而昌。增修为六卷。盛矣哉。李氏自得姓来二十有一世二世。以忠孝为家法。学问为世业。本之以尊祖敬宗。发之以积德累仁。簪组蝉联。箕裘彪赫。而月苍之后。尤放厥声。光耀门户。矜式乡国。真可谓风化之一助也。苍石裔孙起泰。以一门之意。请于传为弁首之文。传复之曰家牒之跋。愚伏郑文庄公所著。旧谱序。文庄孙立斋公所撰也。传之愚陋。何敢望二君子之道义文学。而冒当是役也哉。固辞而请益固。以吾先人与其先君子(学培)。为道交而然也。亦不可终辞。然极知僭踰。只撮其槩。不敢赘一辞云尔。
晚悔遗稿序
世阅人。古犹今也。士虽生大有之世。岂或无一人遗于野。而事业尽著于简策。功名尽记于旂常耶。不得于朝廷。山林而已。早就肄简之师。习与性成。晚求丽泽之友。会以辅仁。安贫固穷。希贤望道。日与村秀才子寻行数墨。适意则吟弄风月。寓兴则品题花木。嚣嚣然陶陶然乐其所乐。则中庸之道。上乘之方。夫焉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1H 页
有加于此哉。岭南之永川。有晚悔居士。其师郑埙叟篪叟昆弟也。其友安顺庵,李大山,崔百弗。其书六经语孟心经近思录朱子书。其食疏食水饮。其服布衣。其遗集诗一卷书二卷祭文序记杂著一卷。自成一家之体。李开宁钟祥已雠校之矣。公讳景时字可中。广州之安氏。说书玩龟公之后也。曾孙璜。远申恳弁首之文。嘉其孝心。书以归之。
冷窝遗稿序
星湖先生所著书百有馀卷。皆明天理尽物性正人心淑世教者也。传读之熟味之详。好之不足而悦之。悦之不足而乐之。至老白首。聪明已死。犹记其卷中有答安某书。丙寅岁之暮春。安生仁远以冷窝集徵序于传曰。此吾大大父遗集也。公师事星湖。顺庵安先生为同门。顺庵之门。下庐黄先生学焉。子受业下庐。是集之弁首文。舍子其谁也。余乃拜受。忙手阅之。星湖书附而诗又存焉。遂擎玩数遍。先生道德光辉所及者远。而公之向道慕德之意。尤有所钦叹。谨按公讳景渐字正进。少肆力于文学。弱冠赴举京师。闻星湖讲道于安山之海滨。往从之请教。晚年登科。数岁宫礼部员外郎。忽无意进取。周游枫岳内外诸山水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1L 页
关东八景。踰竹岭谒大山李先生。归而筑室于德山之麓。名曰聚辨。蓄书籍。曰与学者居业。诗文杂著凡四卷。文章特馀事。于仪文变节。尤致力。顺庵祭公文云经礼之间。往复之说。几乎盈我箱而溢我箧。
与莱府掾李时允序
国之东南千里瀛海上曰莱州。海外日本国。自我釜山至江户。水陆之町(日本谓直路曰町)四千里。七道六十六州六百十一县。东极陆奥。西尽肥前。四千一百五十里。南极纪伊。北至若挟。八百八十里。陆奥之外。虾蛦我穷北野人界。泥泞四百里。马岛最近于莱。本我地。瓠公以马岛人仕新罗。玄苏诗亦自称东海臣。皆是也。一岐以东。皆童山无居民。自马岛至赤关。有三大海。大板据河海之冲。谓之山城州。实四达之会。大抵俗易怒好击刺。萨摩最强㬥好杀。马岛诈伪不信。陆奥产金。萨摩铜铁。大和鸣护利釰。肥前之矛。三丰之函。山阴北陆之皮革。此其槩也。往者数为边患。龙蛇大乱。自和亲后二百年。仅仅无事。余治驾洛之二年。观于莱。登万德岭。居人指海中点点者日本诸岛云。行访海山姜子敬。文士也。蚤游京师。时时从余问字。晚而沦落于莱。寄人书塾。相对欢甚。已而白见一人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2H 页
曰此府掾李时允者。能文艺而人胜于文艺。所务不专在刀笔筐箧。愿为大君子门下人。余爱其人嘉其意。惟海山之听。后二年海山因赴举见我。又盛言时允贤。为致其言。乞一言之教。余又海山之听曰诺。今之掾。古所称庶人在官者。汉世公卿大夫亦多由掾进者。今虽不逮于古。然郑锦南忠信位至判尹。功成名立。本莱府之贡生云。天地之生人。圣人之用人。岂有限哉。然用在人。所以用在我。时允既为莱掾。宜明习莱事。莱事莫大于日本。略举日本地形风俗土物以为赠。
崔学轩寿职诗卷序
秦汉之时。方士争言神仙事。有所谓海中三神山者。不死药生焉。仙人居之。嬴刘氏之惑。无能解之者。以余所闻见。三山是地上。仙人非神物。扶宁之边山曰蓬莱。乇罗之汉挐曰瀛洲。带方之智异曰方丈。其人多寿考。尝于六仙楼。见八路老人抄 启。湖南最多。而乇罗则过百岁者数十馀人。此可谓三山仙也。盖其钜灵之所据。有异乎丘垤涓涔而然欤。淳化之积德山。又在三山之间。其阴则崔氏老人钟生之地也。老人名基馨。自号曰学轩。笃志力学。孝友尽伦。为乡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2L 页
里所称。春秋九十有三。聪明不衰。筋力为礼。以寿例职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绅士多歌咏以美之。佥枢之三子汉铉,范铉,太铉。将寿其文。付诸剞劂氏。求为弁卷之文。嘱于李君炳耆。以及于余。李君莲峰先生之后承旨锡夏之孙。于佥枢为孙女婿也。余与李君又戚联。不可辞。为序其事。
巢梧姜处士实记序
宜宁之距金官。数百馀里。姜君时正重茧而至。以其曾王考巢梧处士遗事。托余序其卷。卷中巢梧实记一。巢梧传二。实记后书与序三。祭巢梧文一。挽词若干。盖曰处士成童承母命。受业于许止轩瀁之门数十年。薰炙德义。常塑坐对心经一部。不屑屑于词章。或有之辄不收。天性孝友。儿时父病。斫指灌血。父丧哀哭不辍。事母至诚。爱稚弟甚有恩。乡党矜式云。余掩卷曰世之阐先休者。必历铺推衍。以求夸耀。而巢梧事迹。何如是疏略也。曰无其美而称者谓之诬。有其美而不称谓之蔽。诬与蔽。不啻一发之不似。当时先王父之友君子。只就其耳目之所逮而记其实。故子孙不敢有加焉。余善之曰真实哉真实哉。事亲事之实也。修身修之实也。又何加焉。余之文恐不足以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3H 页
不朽其实。实不可朽。则不朽在实不在文。将应之。有公事急。未暇矣。于后姜君再来。而余又瓜熟而归。荏苒数年。申生永洙为言姜君贫病不自力。以不得夫子之文为恨。使永洙陈情。永洙之祖宅模。止轩外孙。撰巢梧实记者也。是知巢梧事甚详。仍苦恳不已。巢梧之纯孝笃学。实有以感人深者。
海樵序
山可渔乎。豫且或陟巅而网乎。任公或缘木而钓乎。不观夫海乎。阔也有际乎。深也有极乎。勃鸠之石。不费而填乎。巨鳌之霜。不流而戴乎。其物非虾蟹蠃蚌鼋鼍蛟龙鲸鲲凡鳞介之类乎。木华之赋道盐乎。虽润下咸。指润下曰盐可乎。盐犹不可。可樵乎。禹贡不先言厥土。而继之以厥草厥木乎。海其土乎草乎木乎。水物可同于地毛乎。海与山。渔与樵。信无分乎。不齐欲齐之乎。九州岂尽陆海。四海岂遽桑田乎。海焉则何不以渔。樵焉则何不于山乎。若曰语海则渔自在。语樵则山自在乎。二者将兼之乎。将终于渔樵乎。无亦无意于渔而寓言于海。无意于山而托辞于樵乎。不读邵尧夫渔樵问答乎。不曰六物具而得鱼者人也。所以得鱼者非人也乎。又不曰一不具则鱼不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3L 页
可得乎。又不曰具而不得鱼者有焉。未有不具而得鱼者乎。君其具乎不具乎。君其为谁乎。禧非君之名乎。姓不与我同乎。吾安得不勉之戒之乎。
泰仁许氏族谱重修序
驾洛国首露王。天降圣神也。普州太后许氏。伣天之妹也。有子十人。锡后姓者二人。(或云五人)后世子孙。各以其始祖所封邑贯籍。有金海阳川河阳泰仁汉山之别。然其本则一也。今按泰仁之谱牒。疑其分于阳川。何以知其然也。泰仁古诗山也。阳川古孔岩也。诗山之始祖诗山君讳士文。与孔岩之始祖孔岩村主讳宣文。有若同昭穆者然。此其可疑者一也。诗山君之二世讳元。与孔岩村主之二世讳元同。此其可疑者二也。诗山之三世尚书讳楫之墓在孔岩。此其可疑者三也。其家乘曰谱牒沦于兵燹。文献无徵。派系未详。鼻祖以下中祖以上。不知几代失传。此其可疑者四也。诗山之五六世。孔岩之五六世。俱仕于高丽仁宗朝。则时世亦与之同。此其可疑者五也。且其族谱刱于千有馀年之后。则其或有讹谬无足怪矣。此所谓疑以传疑信以传信者也。今何敢质言乎。然诸谱之中阳川最盛。而泰仁则微弱不振抑何也。岂以湖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4H 页
南之地气卑下。所居遐僻而然欤。今其裔孙权从扶安而来。以家牒示余曰将修族谱。谱不过二卷云。尤可叹惜。然人道亲亲为大。孝于父母。友于兄弟。推以尽尊祖敬宗收族之道。虽至百千世。仁率义率。上不忘报本之诚。下不至行涂之人。然后修身践行。崇尚学业。则诗山之门。安得不昌大乎。惟诸宗勉之哉勉之哉。
三会诗帖序(朴致馥,郑昌时,李根洙,许薰,韩赫东,申肯休,郑宪时,尹庚圭等。)
岁己卯春大比。复有庭试。八方来观光。有司不明。鸾凤之音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炫于瓦砾。君子为之叹息。岭湖关东之士。有从余游某某人。皆博通六艺百家辈流。推以为巨匠者也。然俱外于孙山。亦不以得失为意。犹乐其所自乐。托志歌咏。以发其性情。以舒其精神。于是洛南诗豪声应气求。相与之唱酬。斐然成章。此昌黎伯所谓择其善鸣。以鸣国家之盛者欤。篇既就。辄以示余。余之不能子固。何以知六义正变之为何如哉。窃尝谓雅颂之什。皆当时在位君子之所为。后世文章之作。多出于草茅岩穴之间。太史不能采。又不经圣人之手。孰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所称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有施于后世者。是耶非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4L 页
耶。诸君之归也。举浊酒一杯。仍诵古人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之句以饯之。
宝城宣氏族谱序
宣氏。本与周同姓。春秋时鲁大夫宣伯。以谥为姓。姬氏之为宣氏肇于此。迄于唐宋。往往有名世之人。大明洪武初。有讳允祉号退休堂。生于洛阳之始平县。年十三成文章。十五进大学之道。二十擢殿试第一。直拜文渊阁学士。时皇帝闻东国有倭乱。重以佛法盛正学衰。特命允祉为湖南按廉使。于是却外寇兴儒教。湖之人被其惠。立祠于宝城。俎豆享之。盖其东来之始。卜居宝城之龙庵。故因以宝城贯籍。又自号龙庵。有三子。长曰安景府使。次曰安赫郡守。次曰麟赠参议。嗣是蕃衍昌炽。名臣硕辅。继世大显。有若左赞成讳炯用讨吉州贼李施爱功。策一等勋封榆城君。追爵右议政谥平襄。有若兵马节度使讳居怡龙蛇之乱。为副元帅。屡建奇功。功不在权元帅李统制之下。而竟力战死之。策宣武一等勋 赠兵曹判书。有若安东营将世纲。丙丁之乱。从左兵使许完殉身于南汉双岭之战。 赠兵曹判书。又若筹司郎讳若海奉使沈阳。固守春秋之义。有临难不屈之节。 特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5H 页
命晋秩为水军节度使。追 赠兵曹参判。于乎盛哉。一门而一敌忾一立慬。犹云罕有之事。矧玆五忠之并萃者乎。其烈烈之光。炳如日星。赫赫之名。垂于宇宙。载之竹帛。勒之钟鼎。又建五忠祠于宝城。 赐额以崇奖之。 国家所以象贤报功者亦至矣。噫。宣氏之先烈若是其光大。后裔之嗣承如是其孱微。可胜叹哉。今将重修其谱牒。而请余为弁首之文。谨按其五忠义录。略叙其槩。遂以一言勉之曰宣氏之复兴。其在世守箕裘之业欤。其在世守箕裘之业欤。
智异山人庆寿诗帖序
诗三百篇。盖贤人君子之作。国史采之。圣人正之。百世考信。十二国风。不言年寿。惟豳之七月。始称眉寿万寿。小雅称万寿者一万年者一。周鲁商颂。凡七言寿。寿之难有如是矣。然此不过颂祷之辞。非真有是寿。寿之难又如是矣。今带方之智异山有人焉。我 太宗大王第五子敬宁君曾孙巴陵君十一世孙也。生于 英宗乙酉。至今 上乙丑。年百一岁。晋阶崇政大夫知中枢府事。诣 阙谢恩。 上延见劳问曰年纪过百之人。能有此动作。真稀有之人瑞也。其季年七十一。同入侍。 特赐通政佥枢。因 命赐玉圈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5L 页
绯带。又 赐馔又赐钱万。以资其行。先王之敦叙九族。贵德而尚齿。此其意也。于 圣德有光焉。公卿大夫士歌咏其事。诗屡数十篇。编之为庆寿诗帖。将付剞劂氏。以寿其传。知枢之诸从子喜麟,喜臣。请余为弁首之文。乃拜受而言曰今去乙丑又二岁。兄为百三岁季为七十三岁。寿之无难如是矣。此可以备三百篇之未备。
愧喜子四韵后序
昌原府之花木里。有书生姓金名万彧字重若者。驾洛国首露王之苗裔也。生之叔父时瓒甫。余为金官时荐为纳陵寝郎。遂与之相善。尝至其家。以子侄见。皆敦厚孝谨。不问知其为邹鲁遗风也。生十岁而丧父。哀哭祭奠。能如成人。终练祥不食肉。三年后号泣思慕。既长奉养偏母。益竭力殚诚。气质软弱。自少多疾。虽盛暑不敢饮冷水。屡经危殆。常恐溘先朝露。不得终养老母矣。五十二岁丁忧。初终尽礼。殡后语家人进鱼肉曰。吾不灭性。然后可以筮宅营葬矣。既克襄。因不还家。庐于墓侧。亲戚乡党皆惊曰非衰年积病人所当为也。答曰吾惧奄忽于母氏在世时。今已复土安厝。死亦何恨。遂终制于深山之中。病亦勿药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6H 页
而愈。人以为孝感所致。多士会议于校宫。将以行谊闻于 朝。生闻之即往校宫言曰。吾所为不过子职耳。诸公此举。使我复作俯仰间一罪。他日岂无愧于地下乎。遂取其奏状而焚之。会者愈益贤之。生尝作愧喜诗四韵。自称愧喜子。余见其诗。第一第二句则专以改过之难为警。三四句则愧其丧真而喜其天不诛。愧其无用而喜其君犹食。五六句则以不孝于亲而亲则慈。不齐其家而家不忧为愧喜。末乃以福善之戒。结为四愧四喜之实。生之平生志业。于此焉槩可知矣。生之胤子厚元。亦佳士也。出入门下有年。所以其大人事行告余。乞一言序之。此又孝子显扬其亲之意也。是为书。
星州裴氏族谱序
维裴氏远有代序。汉宣帝五凤元年。有曰金山加利部长祇沱。与五部长拥立新罗始祖。遂显名。至儒理王改加利部长为汉坻部长。仍赐姓裴氏。世为庆州之阀。至高丽太师玄庆。佐太祖统合三韩为功宗。谥武烈。嗣是驸马殷祐,枢密使裕,平章事轩,大匡驾洛君斯革。相继光大。驾洛君有三子。长元龙盆城君。仲天龙星山君。季云龙达城君。三昆弟子孙。各以采邑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6L 页
贯籍。有盆城,星山,达城之别焉。武烈公之后翊戴佐命功臣大匡诠封兴海君。其子孙因以兴海贯籍。亦有贯籍于昆山者。敌忾功臣兵曹判书昆山君襄胡公孟达之世也。派虽分异。其源则同出于汉坻部长公也。历年数千。延世八十。本本支支。不亿其丽。遍于八方。积仁累善之庆。有自来矣。其在后嗣子孙。宜尽亲亲尊祖敬宗收族之道。而其道则亦在乎奠系世辨昭穆。此族谱所以作也。裴氏之谱。肇于 英庙甲申。复成于 纯祖丁亥。凡为武烈公后裔者合以一之。是曰庆州裴氏大族谱。今距丁亥且数世。世愈远则云仍愈繁而愈疏。故修谱之议。屡发于宗中。然所为而拘者。卷帙滋多。财力不赡。迄今迁延未就。若因循荏苒。则合谱之成。俟河之清矣。不得已星山之族。自为星山之谱。盖自罗丽以至于 国朝。名公卿贤大夫孝子忠臣节士烈妇。蝉联舄奕。有若领议政克廉以开国元勋显。工曹判书花堂公规以文章名。与权阳村为道义交。教官绅以学行闻。世称洛川先生。工曹参判兴立壬辰之乱。从都元帅权慄,统制使李舜臣屡立奇功。战亡于閒山岛。 赠左赞成。赞成公子时亮讨平尼城贼。策宁国功臣录行南节度。节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7H 页
度公从子命纯丙乱以德源府使。御敌于安边。力战殉节。 赠户曹参判。晚学堂尚愉专意学问。游于眉叟许文正公穆之门。又与柳磻溪馨远友善。 崇祯之后屡徵不就。事载尊周录。何其盛也。中叶以来。寝以不振。夫一隆一替。运之转也。贞则复元。理之常也。裴氏之兴。考时则可矣。诚欲遵守世德。继述家风。子孙宗族。相戒勉勉焉可也。
玄风郭氏族谱序
帝喾与穷蝉。均桥玄之子也。尧为帝喾之子。舜为穷蝉之五世孙。而尧舜同时也。契与弃。均帝喾之子也。汤为契之十三世孙。文王为弃十四世孙。汤文相距六百年。古今所疑以传疑者也。此时未有族谱。后世氏族多所变更。如王氏则有元城,宜春,邛城之别。刘氏则有陶唐,奉春,元海之别。氏之马者莫辨马服之马马矢之马。氏之石者莫辨周卫之石后赵之石。此时亦未有族谱。谱乌可无乎。我东则尤易相杂。若李氏金氏则贯籍皆三十馀乡。而又复散居八方。其馀百氏贯乡。或十或八九或五六二三。谱又不可无也。当先明其祖先所自出。然后辨其昭穆。序其本支。严其小宗大宗之分。谨其仁率义率之等。尊祖之道收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7L 页
族之谊。自在其中。而便同祖先。临之在上而众子孙列侍于其下矣。谱之不可不明也如是也夫。是以族谱之作。未有盛于我东郭氏。亦东方大姓也。始祖讳镜。本关西弘农人。高丽仁宗时东来。仕至门下侍中平章事谥曰平懿号岩谷。子孙遂为苞山之世。苞山今玄风县也。自平懿公以后奕叶显扬。大提学文宪公讳元振,平章事忠简公讳郛,上将军讳日申,校尉讳汉正尤著。入 本朝艺文馆提学讳居仁,艺文馆提学讳悰,弘文馆提学讳汉哲,艺文馆提学讳止善,忠烈公存斋讳䞭,忠翼公忘忧堂讳再祐,槐轩讳再谦,伴松堂讳兴懋,九峰讳天衢,松潭讳云岦。各以德行文学。勋庸节义。书之竹帛。勒之钟鼎。俎豆之享。十有九祠。绰楔之旌。十有二闾。于古罕比。岂不盛哉。今其云仍。微弱不振久矣。循环之理。无往不复。诚能继述家风。勿坠箕裘之业。则郭氏之复兴。其在斯欤。族谱之作。殆过数百馀载。拘于事力之不逮。往在己酉。畿湖岭南两派。不得已分为派谱。谱分则殆若昆弟之分门异居。恩情则虽无所伤。而犹未若同宫之为无间焉。故诸宗至今恨之。定为合谱之议。于是乎疏者还密。远者复近。一开卷而知某为某祖之孙。某为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8H 页
某宗之裔。则亲亲之意。不能不蔼然随感而发。此又同谱之效也。然其本则在乎孝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周官之教孝友睦姻。善乎先圣王之化也。郭生珽,璂,珸以其宗中之言。徵序于不佞。不佞老败无能为役。而固辞不获。略述其槩云尔。
百岁老人金崇政庆寿宴序
无极之真。二气之精。五行之秀。妙合而凝。为万物之灵者曰人也。是宜其生也无涯。悠久长存。与凡品常汇迥然不同。而人或断之曰上寿百二十。中寿一百。下寿八十七十者。谓之稀年何也。盖阴阳有消长之理。气血有盛衰之时。故惟禀赋之异于众者。能延他人所不能延之天年。其曰大德之寿仁者之寿平格之寿。亦各因其气禀。而或系于养生之善不善耶。今我东方。尧舜之世。囿民于寿域之中。时则有若金公生年满百。爵跻一品。韶颜皓须。玉圈金带。真所谓地上仙也。公名济轮。大提学讳永锡,隐逸持平讳希福, 赠礼曹判书讳仪禄。其贤祖也。驾洛国首露王其初祖也。王享年一百六十八。太后许氏亦一百六十七岁。抑血𧖴之相贯。精气之流通而然耶。然则自今以后。公之春秋又安知不能加六十七八乎。为公颂祷之。公有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8L 页
子二人。长相弼匠作少监。次观植亦佳士。又有二孙儿。其生绝奇云。积善之庆。方进未已也。
大学十箴序
古人教人。循循有序。不躐等骛远。使人易知易行。故人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及其十有五年。则教之以大人之事。然其教也。致知先于诚意。诚意先于正心。正心先于修身。修身先于齐家。齐家先于治国。治国先于平天下。此所谓知所先后。而盖亦下学之事。非高远难行之道也。世远人亡。已自小学之教。废而不行。则不胜捍格之患。本既不立。一身一家。鲜能修齐。则又安可国治而天下平乎。金州宋生在注笃志好学。尤致力于大学。乃取三纲八条。各立题目。作为十箴以自警。为余言之。因请教焉。余嘉其意。勉之曰非言之艰。行之惟艰。君其归而践之哉。
敬韦斋序
书著肯构。庸美善继。终身慕。邹孟氏称之。盖人道莫大乎孝。故亲在养亲之志。亲殁成亲之志。是乃孝子之始终也。吾党有蔡生寅默者。好学笃行人也。庚辰之岁。自江城徙居嘉树之德村。里仁为美。兼有山水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9H 页
之乐。可以考槃。可以隐遁。生之先大人经营卜筑数十年。有志未就而没。生恒怀孤露之感。至是竟遂其追慕之意。名其所居之室曰敬韦。盖取朱夫子佩韦遵考训之义也。且密迩先陇。春露秋霜。亦可以伸怵惕悽怆之心。则乡所谓肯搆善继终身慕者。其在是耶。余闻而嘉之。略叙其槩。
陶庵集序
粤自 宣祖昭敬王盛际。遗逸之士。盖多以好学笃行徵。或起或不起。归适于道。行其志而已矣。时则长水之白华山。有屡徵至宪台而固守白华者。世所称陶庵李先生是也。张旅轩往来相访。叹其高卧之乐。郑愚伏讲论经义。定为道义之交。旅轩,愚伏两先生百世之表准也。而与之契合如此。则先生之德可知已。药山吴公铭其墓曰先生孝悌得之天。十岁学渐博。弱冠踰岭。足不出山外。三南章甫往来门墙。益成宿德之美。又曰得乎内者重而无慕乎外。此又可以见先生之平生也。历世而高山之仰。未已建祠于道山而尸祝之。呜呼。先生之家世何其多学行文章也。菊斋其伯父也。先生受训焉。芝峰其从弟也。先生同学焉。分沙,东洲其诸从子也。先生贻谟焉。其后又有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59L 页
混泉,退村,游斋,悔轩,景渊堂。相继不绝。盛矣哉。今先生后孙净夏托余为遗集序。惜乎。世远经劫。仅存其诗与文若干篇也。虽然所以不朽先生者不在诗文。在乎诗文之外也。(先生讳絅光)
绿杨诗会契帖序
古诗三百篇。粹然一出于性情之正。所以感发人善心。惩创人佚志者也。故一言蔽之曰思无邪。诗亡而春秋作。春秋褒善贬恶。诗之教也。降自汉魏。变而为五言。然犹有古风雅之遗意。于后七言作而又有律诗者。声韵对偶。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旁纽正纽等体裁。愈出愈巧。而与古风雅之出于正者。不可比拟也。杜工部之诗。诗而史也。韩昌黎之诗。诗而文也。学诗者识达古今。然后始可与言诗已矣。(柳长熙,朴稚绍,柳洛熙,李致承,洪冕镐,李敏承,朴稚详,李寅容,李达容,朴稚彬,李范宰,李舜应凡十二人。)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记
  
晚归亭记(李参判源祚所筑○辛酉)
名生于实。有实之名。名也。名以晚归。晚归之实。寓于亭。晚归亭者。吾友星山李大夫之所自作。而自名其实也。大夫自言十八登科。历扬内外。位跻二品。今已年至。计回榜之期。才有七岁。知进而不知退。圣人之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0H 页
诫也。归亦晚矣。将歌咏圣化。以毕馀生。是以筑亭于武屹书堂隔一岭之伽倻山上峰相对之地。武屹寒冈郑先生读书之堂。伽倻驾洛首露王诸子所封星山伽倻者。其洞洪开。洪荒始开也。其川布川。九曲流布也。其嶝三仙。仙人所游也。其室炳烛。慕古人炳烛之工也。其轩踵雩。欲踵武于舞雩之风也。又离亭不远而迩。有小楼曰万山一瀑。楼之有。亦亭之有也。子其记之。余惟亭之名。非但副其实。凡亭之有。皆有其实而不虚其名。此可以为虚名无实者戒。于是乎书。
水左堂记(壬申)
凡言山川风俗人物可居之地者。莫不以岭南为最何也。一曰岳镇川停土肥泉甘也。二曰好稼穑尚勤俭。地重难动摇也。三曰文学天性。重厚多君子也。兼此三者。不惟我八道之最。求之天下。似无与较也。如天岭之介川。月城之良佐。善谷之温惠。晋阳之德山。新安之沙月。福州之河回。岭南之最。皆大贤所毓灵种德也。遗风馀俗。历累十世不改。尊祖敬宗孝亲悌长忠君信友。爱人以及物。是其教也。道州亦苞凝之间一奥区也。其山云门磅礴巑岏而峻极于天。其川若耶混混澄泓而不舍昼夜。况复有毕斋寒暄濯缨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0L 页
诸先生芬馥所播者哉。水左之里。又道之最。匠作少监崔君凤升居之。崔之先本庆州人。中叶徙于道。重世宗族蕃衍。里不能容。少监新卜于此。距故居日谷十里而近。兄弟亲党可以日相往来而翕翕也。少监之兄承宣鹤升自未释褐时。从游于我。今岁承宣之子翰周与从兄翰维。西游半载。常常而来。一日请余作水左堂记。余因以向所言先贤之遗教而勉之。
忠烈祠记
赠兵曹判书尚武轩许公(得良)事我 仁祖。与其从父弟 赠兵曹参判洛庵公(复良)俱有大节以死。何其烈烈有光。至于今数百年所。尚武公魁梧英迈。才气过人。早事学业。游于仙源金文忠公清阴文正公兄弟之门。一日慨然曰大丈夫安作白面书生。虚老牖下乎。乃学武于申公景禛。二十四登丙科。历官至训鍊副正。甲子以别将从张晚平适乱。参振武勋。洛庵公八岁授书。一览辄诵。及长膂力亦过人。有志功名。遂习弓马韬略。二十中乙科。以亲老不肯远游求仕。及丙子北兵陷京师。时二公家居达城。闻变握手雪涕。倡率义旅。见道伯沈演请益兵。赴南汉之双岭。从北兵使闵栐。见贼势已盛。尚武公欲嘬兵。长枪白马而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1H 页
出。贼骑骤至。公飙迅腾跃。斩数级而还。贼大惊。目之为白马将军。事闻 命除副总管。后数日公观天象。惧曰杀气直冲左军。侵入右军可戒也。左军即左兵使许完军也。明日左军果大溃。兵使死之。又明日右军失火。士卒太半烧死。贼兵乘机冲突。公冒矢石搏击。所杀甚多。而身亦数十创。殉于军前。右兵使亦与之俱死。初右兵使欲为坚守计。洛庵公大言自当一战。斩捕无数。兵使 启闻。特除训鍊院正。翌日又战。生禽二酋。夺其器械。驰马将还。流矢洞胸而死。死先尚武死二日云。 肃庙丙子。乡人立忠烈祠。并享二公。 纯庙甲子。移祠于龙冈。丙寅清阴后孙羲淳为庆尚观察使。因公议陈 启于朝。特施貤赠之典。 国家之于忠臣。报施也可谓厚矣。士林之于义士。崇奉也亦可谓至矣。
集英斋记
先王之制。家有塾党有庠。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申之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方。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之率性修道中和位育。皆所由始也。惟我岭南。古法犹有存者。书室讲堂。在在相望。弦诵之声。不绝于比屋。虽以滨海寂寞之熊州。往往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1L 页
有魁杰之士出。而彬彬有文学之风焉。于是渔隐之洞天峰之下。有集英斋。处士文在瑢所筑。而与村秀才子讲读于其中。古三老五更。乡政之遗意也。斋茅栋三间。前有花阶荷塘。后有松坞竹园。大海经其南。禽声上下。游鱼生生。风帆往来于烟云蜃气之间。皆可以为发舒游咏之一助云。处士之子弼斗。出入门下三年。致其家府之意。嘱余一言记之。
居然亭记
丁卯之岁。有麟选士金进明。因儒生郑颐基见余。余观其仪状端正。辞气雍容。甚奇爱之。俄而登上庠。每游太学。往来问辨。益知其资质之美才艺之秀。可与其进也。一日言所居之里曰云谷。洞曰伊川。入石门数百弓。豁然而开。有亭于涧上。扁以居然。铭其岩曰花柳洞天。泉石主人。窃取程朱两夫子诗中访花随柳居然泉石之语以文之也。曰善乎。花柳者得天地生物之心而化工之妙也。泉石者涵山水动静之理而仁智之术也。此两夫子所以得之心而托于物。托于物而起兴于吟哢者也。孔子所谓为此诗者知道者是已。两夫子既远。惟我退陶李子得其传焉。而岭以南为东方之邹鲁。葛庵李先生又得退陶之传。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2H 页
而有麟为葛庵之洙泗。今其遗风馀韵。尚有存者。君欲学程朱则志葛庵之所志。学退陶之所学。庶乎为行远自迩之方云尔。
吾山记
未始有物之始。吾不知已。至若有物斯有名。名者因人所命而有者也。然则箕山为许由之箕山。由虽移居他山。人必曰箕山之许由。商雒为四皓之商雒。皓虽移居他山。人必曰商雒之四皓。子陵之富春。亦可曰富春之子陵。布夷之华山。亦可曰华山之希夷也。今有吾道山在铁城崔氏之居也。苏湖苏溪俎豆之院在于是。处士台镇其氏叶也。因其所居。自名曰吾山。于后徙居晋阳之鹫岭。仍其吾山之名而名之。人将曰吾山之处士耶。处士之吾山耶。然名者实之宾也。山不在晋而在铁。则晋宾也铁实也。吾山其务实。又不忘本者乎。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跋
  
书东岳卢公斥佛疏后
抑洪水驱猛兽距杨墨。其功不相下。彼不拔一毛者。似义而实贼义。爱无差等者。似仁而实贼仁。孟子的见其弊。必至于无父无君。故曰辟之廓如。又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噫。佛之祸天下久矣。举夷狄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2L 页
之法。加之先王之教之上。不知君臣之道父子之伦。荒虚妖诞。迷人以倚伏。罗丽之世。言之污口。 圣朝卓越。治教休明。洗涤前代陋习。敦尚儒化。宜无邪气干其间。圆觉妖僧犹有旧染。惑众罔上。殆不可禁遏。时先生为谏官。陈疏极言之。 光庙嘉奖之。遂斩妖僧。左道乃熄。其功又岂下于韩昌黎谏佛骨哉。噫。近世有所谓洋夷邪术者。其祸有甚于释教。余有感于东岳云。
书河滨慎公西学辨后
吾儒之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是已。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相传而无弊者也。夫何所谓西洋邪术。万历间流入中国。转到东方。或因其高明而迷惑者有之。其书遂为邦禁。余虽不得见之。心切怪之。又窃忧之。及见清儒魏源氏所著海国图志中诸儒论斥之说。然后槩知其灭伦乱常之甚。而后又见洪髯斋四编證疑。益知其所未知。髯斋之前。有慎河滨西学辨。其劈破廓辟之详且严。与髯斋不谋而同。是皆有功于斯文大矣。余随得随录。俾世人寓目存心。晓其为妖诞悖理之术。真禽兽之不若也云。
跋观澜集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3H 页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修孰为大。修身为大。故曰孝弟也者。为仁之本。又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于斯二者尽之者。观澜李先生(承曾)其人也。先生月城人。生于晦斋李先生之乡。游于三足堂金先生之门。弱冠登上庠。遂隐居尚志。以遗逸徵为寝郎,别提,直长,典签。皆不赴召。生而有盟鸥台三会堂讲学之所。没而有旌孝闾享贤祠(祠号道渊)褒崇之举。至今登鹤山下。草木皆有精彩。此可为人子之劝。凡民之式。诗文若干篇。亦馀力之学也。后孙益庆奭野再至而请为文集跋。遂书而归之。
书三山录后
司马子长周游山川。尽天下奇闻壮观。而惟讲学于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低回不能去。子长之游。不专在山川也。岭南左海之齐鲁也。三山(玉山陶山德山)三夫子(晦斋退溪南冥)之阙里也。宜庵(安公德文)子长之游也。三山录三山图。过于子长之低回不去也。
题金孝子实记
金孝子实记者。记金孝子善事父母。生死尽性之实行及旌闾终始者也。孝子名硕崇。驾洛国首露王之苗裔也。世居驾洛。衰微不振。为人质朴。不通文书。自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3L 页
幼能知爱亲。应唯必谨。出入必告。出遇美味。必怀而归。家在海门。渔猎以供菽水及衣服之具。父死欲庐墓。其母知不可挽。誓与共往乃止。朝夕谒墓。母殁泣血骨立。守墓终制。自操炊汲。山旧无泉。忽自涌。一衣三年。垢污褴褛。亦无虮虱。次子龙宽方九岁随至。硕崇谕而遣归。夜于树间有人迹。呼之乃龙宽也。问之。对曰父尚为亡母守墓。我不忍舍生父独归。遂同处。龙宽后竟夭死。悲夫。乡人屡上硕崇事于朝。 纯祖己丑有绰楔之 命。孙玉敦愿悫拙讷。颇若有识。能继家行。然贫甚为人佣。随漕船赴京。遍溯于诸公卿。冀所以阐扬其祖之孝。积十馀年竟得成其志。玉敦子鼎懿屡乞一言题其卷。今又走千里而致恳。亦孝心也。略采李惺叟学逵所为传,权承旨馥所为序。书副其意。
书李九峰行录后
李生运桢。乙丑冬徵其先考农圃公碣铭于余。戊辰夏徵其九世祖杜谷公碣铭。今又持其五世祖九峰公行状墓铭。请一言书其后。庆州之于京城。不为近矣。岭南之鸿匠巨擘。不为少矣。前人之述备矣。于余何取焉。祖考有美而子孙扬之。固是也。而诚意之若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4H 页
是恳挚。有可以感人。故一既固辞。不获而应之。再也固辞。不获而应之。三也闷其远劳。不忍辞。按其行状呜皋郑承宣干所撰。碣铭东岩柳进士长源所撰。二君子居是邦。知公必深。皆以幼有至性。诚孝根天。为全篇宗旨。夫孝者百行之源而为仁之本也。一孝字而仁与百行在其中矣。赞曰。
事生也。竭其力养其志。事死也丧过乎哀祭主乎敬。是以谓之孝。
题续小学
盖自箕圣东来。诞敷八条之教。彝伦叙而九法行。亦粤我 圣朝德教休明。比隆三代。忠孝贞烈之行。人人成性。礼义廉耻之风。在在成俗。可不谓之小中华哉。其有德行善迹之章章表著者。若在朱夫子之前则见采于小学书中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嘉言善行之篇。而惜乎出于左海之一隅偏僻之地也。吾党之士有内舍生朴在馨。少有志于为己之学。潜心经籍。尤尊信小学。尊信小学。尊信朱夫子而然也。于是乎捃摭我东方贤人君子节妇义士之事行范世陶俗者。汇分类别。依朱子小学篇目编辑成书。是亦有补于做人样子矣。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4L 页
题高山斋讲录
圣人既殁。微言绝。道之在天下仅一线若。异端之说。杂然并兴。不塞不流。韩子所以发叹也。辟之后入道。程子所以垂戒也。噫。今之所谓洋术者。非杨而甚于杨。非墨而甚于墨。非老佛而甚于老佛。骎骎然迷人。其徒寔繁。至于丙寅。邀来寇舶。吓胁朝廷而极矣。一种和议。虽大官巨族。不能无胥动浮言。则其违禽兽。间不一发耳。惟我 兴宣大院君辅 幼主扶国𧖴。确然用乾刚之义。断之若斩钉截铁。榜之曰主和卖国。布告八方。俾尽扶正斥邪之道。虽周公之是膺。孟子之辟廓。何以加焉。而又岂翅抑洪驱猛而已哉。于是儒教复振。举承风旨。宜春县有处士安休老。自其祖先以德行文学为箕裘。其奕世藏修之室曰高山斋。乃聚生徒。与之讲讨。其文语孟庸学心经近思录。处士从侄钻亦为之发明蕴奥。是为风化之补。不浅鲜矣。余尝闻宜春退溪杖屦所经之地。秋江生长之乡。眉叟栖息之所。意安氏之世有儒学。其有所袭于三先生遗风者欤。是亦可以书。
题名文品节后
名文品节者。大明诸名士之文。而沈学士一贯所评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5H 页
选也。偶得数卷览之。有可以补益于修治者。略抄其槩。以资便考。
书尚义堂实记后
在昔龙蛇之乱。忠义之士。多倡于岭南。建功立名者不可胜数。时有白将军忠彦起宁海。奋敌忾之志。募得若干壮勇。驰到京阙。献计于体察。佐戎于副帅。扈从于 行在。论兵则谋画得宜。遇贼则斩获过当。巡察奖其忠。巡边嘉其义。都督赏之以缎。游击与之以马。总兵受之以剑。苟非为国之诚有足以动人者。能如是乎。最后庆永蔚三州之战。将军之功居多。而谦不自伐。此所谓口不言平吴之事者。而及其酬劳也。爵不过龙骧卫左部将。录宣武勋二等。后人之嗟惜为如何哉。公有次子曰梦彪。承父教有父风。亦以忠义自奋。位岭苌山之战。歼倭建功。录翊社勋二等。父子并列于麟阁。可以为人臣之劝。后孙淳德以实记示余。请一言以表章之。故撮其槩书之。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铭
  
安宅铭(并序)
受天明命。孰无一片灵台。安土敦仁。我有六合光宅。空中虚阁。天下广居。恭惟主翁。天君泰然。上帝临汝。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5L 页
心郛性郭。统无极太极之机。缄道户诚关。函未发已发之枢纽。禀乾辟坤阖之理。五性具焉。致升堂入室之工。四端备矣。乃者率性谓道。累仁为基。惟其四德之元。譬如屋子之建极。所以万善之长。允为太乙之常居。天根月窟閒往来。盖取大壮之宇。万户千门开次第。不出同人之庭。遂强名之曰安宅。高而不危。所其无逸。心之德爱之理。奚但奠厥居之方。操则存舍则亡。尤贵入此室之道。或在夜间之燕坐。室暗无欺。每当天内之周行。屋漏不愧。于是内设神明之舍。外置道义之门。宫墙莫窥。实有仰弥高之叹。城郭不密。聿见道遐通之休。是知仁者安仁。乐处所乐。虚室生白。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心箭中红。如圭如璧。如金如锡。天地尽在和气。都是春三十六宫。风雨不动如山。大庇寒千万广厦。况乃从此入圣之域。可谓安乐之窝。不烦鬼斧而神斤。吾庐吾爱。廓然天幕而地席。尔室尔和。一身乾坤。有如辟四门气像。三代损益。可以俟百世圣人。于时竹牖向阳。兰室有臭。百尺竿进步。宁有舍正路之端。九仞篑亏工。常切废半涂之戒。是所谓知止而有定。夫岂或危殆而不安。八囱玲珑。九宇熀朗。造次颠沛之际。乃寝乃兴。动静云为之间。爰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6H 页
居爰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为仁。与合其德。与合其序。与合其吉。与合其明。立人之道。系之以诗曰。
道出于天。理赋于人。性焉安焉。肫肫其仁。君子乾乾。殆庶照邻。帝命赫然。亦有鬼神。
三角山铭(并序)
粤以北极三十度出地。箕尾分星。三峰五千仞上天。锐头尖角。巨灵赑屃而费力。极天嵩高。元气磅礴而聚精。无地临下。其北曰华岳。其南曰汉阳。可谓好风水冀州。不翅美山河魏国。肆上帝作邦作对。猗圣祖卜宅卜年。乃立景福之宫。侔禹卑室。遂建勤政之殿。法周明堂。应门路门。即内朝外朝之别。天官地官。亦春曹秋曹之分。左庙右社之位成。东阼西戺之仪定。都城七千堞四十里周围。闾阎八万家亿兆民爱戴。盖自达观定鼎之始。克轸和恒居师之方。奠厥攸居。追羲繇亨于岐之义。增其式廓。拟商颂陟彼景之休。金尺裁量。寔是形胜之地。土圭测度。允为佳丽之邦。皇极建中。京师无外。承天地冲和之气。实迈汉东西两京。体王公设险之规。殆同河南北五岳。翼翼四方之极。丕丕万世之基。铭曰。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6L 页
天作高山。峻极于天。峰若削成。厥角崭然。阳一阴二。天地人三。鼎峙之势。惟石岩岩。万亿千祀镇我都国。前临终南。上膺斗北。神悭鬼秘。地利人和。伟哉华山。景其如何。 圣继神承。宅是洪基。臣拜作铭。献于丹墀。
白岳铭(景福宫主山)
盖闻尧都平阳。舜都蒲坂。西华南衡。秦居函关。汉居长安。左崤右陇。天险之设。地灵所钟。恭惟我 圣朝。粤自汉阳定鼎之初。克轸洛邑达观之义。盖其龙御天之日。帝省其山。所以龟钻东之祥。神降维岳。万丈峰起涨天水之势。逦而自玄武正方。三角山生倒地木之形。屹然为白岳大镇。实类鲁邦岩岩之泰。允迈韩城奕奕之梁。于是隆上都之神京。树中天之华阙。法象无远乎天室。都宫曰景福之宫。制度有同于明堂。正殿曰勤政之殿。东望水落之岳。贙踞虎蹲。南对木觅之山。龙飞凤舞。万世奠盘泰之业。四方仰京师之尊。佳气郁葱。半落于天外。秀色突兀。高出于云中。道峰云台之形。尊重如宗祖。文殊露积之体。罗列似儿孙。层耸翠于重霄。只么青于万古。铭曰。
维北有山。名曰白岳。万丈一𧖴。道峰三角。擎天亘地。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7H 页
镇我邦国。京师之尊。四方之极。筑室于玆。以介景福。若星拱辰。如辐凑毂。襟江带湖。高屋建瓴。高山仰止。拜手作铭。
屋漏铭(为全奎炳作)
人肖天地。参三为一。理具而性。气禀而质。君子践形。所受是极。内主于敬。至诚无息。一贯忠恕。四勿克复。战兢临履。洞洞属属。神目如电。敢谓幽独。顾諟屋漏。夙夜整肃。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笺
  
五殿上尊号笺(癸酉)
伏以镂金检玉。历代七十君仪文。画日摹云。我家五百年制度。虞舜帝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得位得禄得名。周文王上有圣母下有贤妃。太姜太任太姒。恭惟我 主上殿下。夙著潜龙之德。诞膺軨猎之迎。统承先王。奉 宗庙 社稷之重。亶作元后。居父母君师之尊。本由天纵之姿。加以日就之学。五年七年之政。身修国治。一日二日之几。目张纲举。大本先立。百度皆兴。知小人稼穑之艰。亲耕千亩。思多士芹藻之乐。威仪三雍。恐其乱苗而乱朱。廓如拒杨而拒墨。宗孔氏崇儒术。卫正斥邪。揆文教奋武威。修内攘外。人伦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7L 页
明于上。孝弟以申之。皇极建于中。仁义而已矣。始自九族之睦。推诸百世之亲。继绝代承明禋。大封同姓。奠系世辨昭穆。统理众宗。群枉毕伸。无憾于天地之广。太和保合。自乐于春风之中。猗王道无党无偏。亦圣孝善继善述。六典通考。法尧舜当法 祖宗。五礼新编。徵夏殷足徵杞宋。庙焉而飨郊焉而格。山川鬼神莫不宁。饥为之食寒为之衣。矜寡孤独皆有养。边邮无狗吠之警。卷阿有凤鸣之祥。灵台用子来之民。乃肯堂构。萧相治未央之阙。既勤垣墉。开明堂以坐治。辟四门而来俊。一日亲贤士大夫之多。接宦官宫妾之少。退谗佞晋忠良。百姓闻钟鼓管籥之音。见车马羽旄之仪。时观游节劳佚。左右前后罔非正。出入起居无不钦。盖 圣德六五帝四三王。宜显称百千年亿万载。恭惟 大王大妃殿下。晋王母介福。宋太后宣仁。赞 孝明代理之功。乾施坤顺。承 纯元止慈之教。履薄临深。建至 冲子嗣服之初。实赖 太母定策之业。 国势永奠于磐泰。东朝抗裘冕之尊。民心自就于摩渐。四载敷帘帷之化。舒太阴之华。得小广之道。(少广宫名。庄子西王母得道坐乎少广。○宋周必大太上皇后玉册文。得道于少广。)民无能名焉。配前哲之烈。贻后代之谟。史不能书也。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8H 页
恭惟 王大妃殿下。贞静之性。淑慎其仪。长乐问寝之晨。恭夙夜而请衽。 先王御家之日。警早朝而脱簪。教令无敢于自专。君子福履。孝敬不弛于已贵。父母如临。外绝私恩。椒房之亲不与。内修柔化。葛藟之颂斯兴。恭惟 大妃殿下。念 哲宗入承大统。而 圣后正位中宫。千一紫泉之清。再昌熙运。六五黄裳之吉。协赞阴功。前王于戏不忘。竹洒苍梧之泪。先君之思以勖。草生玉阶之愁。惟昭容昭仪之伦。非无彤管之模写。奈幽潜幽隐之德。尚稽瑶牒之徽称。恭惟中宫殿下。妇而乱臣。配以圣女。夏兴涂山。商兴简狄。不图复见于今。书首沩汭。诗首关雎。罔俾专美于古。生民之源在正始。男位乎女位乎。齐家而后欲治平。妻道也臣道也。衣大练而服絺绤。克俭克勤。织玄紞而加纮綖。是享是祀。肆六宫举颂盛德。宜百代永垂大名。故宗室贵戚臣。首发揄扬之议。亦公卿大夫士。屡进殚竭之诚。纵 宸衷未为可。而未当坚执谦挹。在庭议不得请则不止。期答升平。臣等谨奉册宝。上 主上殿下尊号曰统天隆运肇极敦伦。加上 孝裕。大王大妃殿下尊号曰协天。上 王大妃殿下尊号曰贞徽。上 大妃殿下尊号曰粹宁。上 中宫殿下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8L 页
尊号曰孝慈。彝章克修。缛仪载举。大小臣庶之胥悦。鸿运适丁。上下神祇之咸和。骏命不已。釐以女士。从以孙子。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振德之。宜尔室家。乐尔妻孥。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悠久也。
国朝宝鉴续成进贺 王大妃殿笺(为巡使作)
伏以厚地高天。五纪之玉历弥久。摸云画日。三圣之宝鉴续成。中外欢忻。上下告布。恭惟慈覆下土。孝承东朝。体宁考贻翼之谟。敷阴化于八域。保圣子艰大之业。奠宗社于万年。玆值太史之编修。益仰仪文之备举。伏念臣朱维縻职。紫禁弛诚。阻迹朝端。纵违嵩呼之列。回首日下。益切华祝之诚。
大殿冬至贺笺(为巡使作)
伏以圣人富于春秋。月将日就。皇天平其时序。冬至阳生。晷线渐长。历服弥大。恭惟 主上殿下。对时行夏。侔德成周。四百年无疆之休。自天佑命。一二日万几之化。与时偕行。玆地底潜震一䨓。而天运来复七日。伏念臣分踰受寄。才蔑效劳。按藩滞身。徒切北望之微悃。奉笺稽首。粗伸南至之贺仪。
东朝撤帘。 大殿亲总万几。进贺 大王大妃殿笺。(为统制使作)
性斋先生文集续编卷之四 第 69H 页
伏以用申天休。政仰绵箓之庆。复子明辟。聿睹撤帘之仪。北阙贲治。东朝谦挹。恭惟功存翊圣。德著化民。太任徽猷。永奠姬周之业。宣仁盛化。诞敷女尧之教。肆值 圣主总庶政之辰。益仰 慈殿懋一德之美。伏念臣叨统制任。乏决胜才。猥忝懿亲。徒功庆抃之悃。幸际昌运。粗伸颂祷之忱。
三殿上尊号进贺 大殿笺(为巡使作)
伏以八域同休。仰丕基之曾巩。三殿上号。睹宝册之扬徽。大小同欢。上下告布。恭惟受艰大业。膺灵长图。昼日懋三接之工。睿学将就。东朝致千乘之养。圣孝怡融。玆当玉牒之显称。益迓宝箓之祈永。伏念臣本以卤质。幸际昌辰。玉佩玱趍。遥想舞蹈之列。琅函擎进。替伸拜稽之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