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谥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5H 页
工曹判书李公谥状
公讳显稷字伯衡。李氏庆州之世。始祖讳谒平。沙梁部大人。翊戴罗祖。肇基王业。为三韩大匡佐命功臣。自是为东方著姓。有若三韩功臣讳金书。左司谏讳周复。俱新罗名臣也。有若左仆射讳翮。政承文僖公讳世基。平章事月城府院君文孝公菊堂讳茜。三重大匡月城君讳敬中。俱高丽名臣也。至讳廷辅。仕我 朝为京畿观察使。入清白选。奕世簪组。六传至讳廷馨吏曹参判副提学 世子副宾客。壬辰宣武一等勋。号知退堂。潜心性理之学。所著书甚多。东阁杂记,黄兔记事行于世。是为公八世祖也。子潚察访。子庆相。 仁祖丁丑。以侍讲院文学。陪从 昭显世子及 凤林,麟坪两大君于沈阳。八年而归。 孝庙宴敕使于别馆。副敕郑命寿甚倨傲。公严辞叱之。时人比之李石滩。号默庵。曾祖讳鐽。素有韬略。历扬捆钺。官至副总管。祖讳溥万。始以二子贵 赠嘉义。后以公贵。又 赠吏判。考讳格屡典营郡。蔚有干城重望。官至副总管 赠左赞成。妣赠贞敬夫人安东金氏。 赠兵参昌遇女。御将应海后也。本生祖讳浩万 赠吏参。考讳稶 赠吏判。妣赠贞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5L 页
夫人延安李氏。廷馥女也。公生于 正庙乙卯正月十六日。出继从叔父。幼而恺悌慈谅。长而恬雅简正。 纯祖癸未中武科。乙酉授筹司郎。丙戌由训鍊院主簿。转都总府都事,经历,宣传官。戊子为训鍊副正。己丑除固城县令。乙未迁加里浦佥使。升通政。己亥为釜山佥使。乙巳昌城府使。丙午东莱水使。戊申全罗兵使。壬子会宁府使。升嘉善。癸丑禁御总戎,三营中军。甲寅三道统御使。丁巳禁军别将,北兵使。己未南兵使。壬戌训鍊都正。癸亥左捕盗大将。甲子训鍊都监中军。乙丑同知义禁府事,总戎使兵曹参判, 经筵特进官,训鍊兼都正,知训鍊同知敦宁府事。丙寅御营大将。晋阶资宪。拜工曹判书。以营建都监提调。特升正宪。丁卯知义禁三道统制使。以前使仍任未赴。差营建都监堂上,政府堂上。拜刑曹判书。戊辰 特除统制使。以营建都监劳。晋秩崇政。庚午都总管判义禁。辛未 上亲耕籍田。时差挟侍备身判汉城尹。癸酉知中枢府事。甲戌以寿升崇禄。丙子十月二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二。讣闻。 上震悼撤朝市。吊祭赙如例。葬杨州长岘里负丁之原。贞敬夫人草溪郑氏鸿师女。恒斋宗荣后也。柔嘉贞静。深有内相。生一男二女。男鹤荣出为伯父后。前兵参。公取弟敦宁都正显昌长子翰荣子之。前承旨。女适前参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6H 页
判韩哲愚,前府使具禹铉。侧室男麟荣前禁府都事。二女婿严锡骥。韩牧源学官。鹤荣无子。取族弟晚荣子圭桓子之。女婿进士柳赫秀。侧室男圭范今出身。女婿吴然益。翰荣男女俱幼。麟荣女婿郑晚时。公雅好看书。孙吴之外。历代史乘诸子百家。无不博洽。古今治乱。人物臧否。历历如指诸掌。笃好笔砚。老不停撤。虽却谷之说诗书。杜预之习春秋。无以加焉。志操坚洁。德望隆重。历事 五朝。遍履清要。四镇州府。七按捆钺。至登戎垣。所在尽职。皆以廉公仁惠。为为政之本。军民爱戴。朝野称诵。家计淡泊而躬行节俭。苟有俸馀。悉归于宗。次以分予弟妹侄婿。老而听子。颐养心神。望九之年。气力平康。逍遥自适。人谓之平地神仙。比寇莱公。及卒。知与不知莫不嗟叹。公之二子以余有世好。亦尝深知公事行。乞为易名之诔。谨按其家状以叙次之。用告于大常氏。请所以节惠焉。
松庵金先生谥状
先生讳沔字志海号松庵。金氏系出新罗敬顺王之后。后世贯籍高灵县。七世祖讳南得。丽季策勋封高阳府院君。子亩仕 本朝。官大司谏。子士行司仆寺正。子潚刑曹参议。寔先生之高祖也。曾祖讳庄生监察 赠参判。祖讳铎都承旨。与晦斋为道义交。考讳世文府使 赠赞成。妣金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6L 页
海金氏。礼宾判官仲孙之女也。先生以嘉靖辛丑生。孝性出天。幼时不离亲侧。及长气度严毅。见识豪迈。不屑举业。好读书。无经不习熟。尤深于程朱性理书。早游退溪,南冥两先生之门。知为学大方。与郑寒冈为丽泽之友。操履日笃。务在朴实。乡党宗族相戒曰。毋为不善。使松庵知也。初举孝廉。授寝郎不就。 宣庙即位。擢儒贤。升工曹佐郎。辞不赴。敦召愈勤。黾勉一肃而归。有诗曰嗟吾君子学天理胜私情。须得如溪水秋来日渐清。遂杜门静穆。笃于格致诚正之工。尝质问大学衍义于退溪。退溪以大人期待。及其存养既厚。自以师门所传为己任。无复当世之念矣。卒当壬辰之乱。闻乘舆西狩。岭南一路。无片地乾净。贼将犯境。先生奋然曰。君有急而臣不死。乌在其读圣贤书也。捐身报国。此其时也。乃与其弟浍及赵公宗道,郭公䞭,文公纬,朴公惺等。倡义召募于高灵居昌之间。众至数千。贼屯于开宁。号曰十万。先生引兵阵于牛首。以遏其冲突。贼又盛兵逼牛首。先生与晋州牧使金时敏逆击。大挫其锋。于是军声大振。南郡义士翕然响应。江右人士斩木揭竿。归附如市。贼又入鼎津。先生乃令壮士率众以进。鼓角咆喊。有若援兵云集者然。夜又引风纵虚舟。迫近贼垒。贼疑㥘而退军。乃急渡兵蹑击大破之。遂进屯茂溪。俄而贼船蔽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7H 页
江而来。先生谓将佐曰愿为诸军决一死。自朝至暮殊死战。贼堕水死。水为不流。卤获无算。得一花舰。货宝奇物甚多。悉输送于方伯。俾上 行在。上嘉之拜陜川郡守。 教书褒赏曰。尔沔挺身纠师。刻意讨贼。义气天临。烈士响应。扬兵鼎津则遁贼褫魄。接刃茂溪则流尸塞江。官军一何善崩。义旅一何齐胜。俄而除掌乐正。寻升佥知中枢府事。特赐义兵都大将号。以统一道之军。 教书略曰。义莫重于急病。忠莫大于徇国。尔能拔迹于俎豆。继武于箕裘。夫岂功利乎见诱。盖非职守焉是阶。惟其耿耿忠义之心。了不规规于死生之际。洒十三代深雠。非尔谁也。恢二百载旧业。惟子能之。 教书至。拜命痛哭。晓谕诸将士以协心效死之义。众皆流涕。时贼自开宁入知礼。先生督诸军疾趍。袭击大破之。以兵粮之不足。移书请粜于湖南伯。其文略曰。七十齐城。惟馀莒墨残邑。三千釰路。哀此杜甫孤臣。天不可与贼共戴。国不可渡江偏安。湖南伯不肯听施。死生益愤励。因移书本道伯。请山阴等军器。又与湖岭诸义将。约四道并进。埽荡贼窟。诸义将失期不至。先生独麾兵深入巢穴。大捷而还。岭右六七邑。次第收复。又三道兵声势相倚。捕斩相续。贼不敢动。事闻。 上壮其绩。欲使率所部勤 王。先生立装促发。民人哭且诉曰公去吾其鱼肉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7L 页
矣。方伯急速驰 启以为金沔离本道一步。南方收拾不得。 上命留本部。以卒成功焉。俄闻 天兵复西京。驱贼南下。而两王子为贼所掳。先生又欲遮道夺之。未及发。开宁星山之贼。复又有鸱张之势。遂遣弟浍及郭䞭于方伯。议移军击之。癸巳拜右道兵马节度使。遣宣传官谕旨曰。天兵既克平壤。乘胜长驱。卿其悉其精锐。邀截剿灭。期使只轮不返。又以此意通谕诸镇将士。协心奋勇。先生受 命以来。惟惧不克报效。即率两湖兵。进击开星诸贼。斩获甚多。贼拔屯遁去。遂往讨善山之贼。设伏要害。遮截竹岘。使僧将信悦探知贼情。方伯闻之。恐贼势方盛而先生深入。欲移军弁岩。以观甚变。先生不听曰。不入虎穴。安得虎子。期于尽歼乃已。军谋既决。部分且整。而先生遘疾疾革。宗道等躬煎药以进曰。公如不讳。置国事于何地。先生曰。吾与公等。誓埽此贼。以酬 君恩。今卒于此命也。因勖弟浍曰。汝须努力。殄灭凶酋。勉卒吾志。属诸将佐曰。吾死之后若发丧。军情摇动。贼必乘衅。汝等须秘之。乃长呼一声曰天胡使我不平此贼也。言讫而卒。乃三月十一日也。诸将依遗命。舆尸还新仓发丧。军民莫不痛哭。方伯闻之大惊曰。岭南已矣。国事去矣。此人妻子流离饥饿在十里地。而一不相见。其精忠义烈。可质神明。非吾所及也。即驰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8H 页
启曰。兵使金沔。本以多病之人。养疴山林。变生之初。奋不顾身。倡义起兵。江右一带至今保存者。皆其功也。长在阵中。经夏涉冬。暴露雨雪。屹不动念。为国之诚。炳如丹青。而不幸遘疠。毕命军中。长城一坏。天不助顺。 启闻。上震悼特命赠兵曹判书。遣礼官致祭。祭文略曰。兰荣谷香。束帛屡驰。幡然而起。浩然而归。国运丁否。降割斯酷。八路瓦解。千官鸟窜。河北无人。独有真卿。幼学壮行。素期不忒。营星遽陨。天夺何速。追官报功。正卿其秩。后策原从勋。加 赠吏曹判书。呜呼。先生孝悌根于性。忠信著于行。师友以养其德。学问以克其操。平居嚣嚣然若将终老于林壑。及夫邦运板荡之际。所树立若是其卓卓。静存动用。若絜一矩。岂不谓之成德君子乎。皇考府使公卒于北镇数千里外。时又熇热。先生徒步扶榇。返葬于故乡。颠沛擗踊。几不胜丧。后丁母忧。戚易一如前丧。筑台于所居后麓。名曰怀先。瞻望茔域。以寓终身之慕。行部时过先墓。县官为备祭奠。先生却之曰。 主上不能荐祀陵寝。吾岂敢享吾先乎。只为文以告。时州郡皆为灰烬。先生慨然流涕。而犹以从事十二人,军官四十人,牙卒百馀人巡行。旗纛旄麾。延亘十馀里。语宗道等曰若以我为夸耀乎。今方伯连帅。率皆窜伏。人心靡定。吾所为此者。欲以耸动瞻聆。镇定群情也。先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8L 页
生之初与贼隔江对垒也。军单势弱。郭忘忧曰。吾不识金公能却此大贼。遂诣营问筹量。语未了。郭公不觉屈膝而叹服。退谓其将佐曰。吾见金先生。气度端严。举止安闲。成功者必此人也。保全岭南者必此人也。其弟浍及赵宗道等。共守黄石山城。城陷皆不屈死之。先生之忠信相结如此矣。前后夫人李氏。皆宗室女。俱不育。取仲弟县令滋子毅立为嗣县令。毅立子鼎黄县监。有四子华镇,华镒斋郎,华镕,华钰 赠承旨。三世以先生勋劳。 特蒙收录。东冈金文贞公为之诗曰。行藏动静遵尼父。德业文章体晦翁。寒冈郑文穆公祭文曰。孝友之行。学问之力。严毅之质。俊伟之姿。杜门积功。古人是慕。屡徵不起。起又旋还。出处之间。惟义是视。敌王所忾。屏翰一方。如何苍天。遽夺长城。军民失望。后学失依。樊岩蔡文肃公铭其神道碑曰。学有体用。岂伊死物。所遇尽分。其原也一。公昔静坐。曰程曰朱。略施妙用。扶我社稷。观此数君子所赞述。则先生之实德实行。皆由道学中做出可知也。不佞更何敢费辞。谨述其槩。以告于太常氏。请所以易名者。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许公谥状
公讳积字汝车号默斋。许氏驾洛国首露王太后之姓也。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9H 页
高丽太祖时。有讳宣文有勋劳。食采于阳川之孔岩。子孙因贯籍。厥后克昌。世有闻人。有若同平章事载。工部尚书纯。直史馆利涉。左仆射京。翰林学士遂。文敬公珙。右文馆大提学冠。文正公伯。宝文提学絅。典理判书锦。俱以文章德业著名。入 本朝。判奉常寺事愭号梅轩 赠吏判。子扉府使 赠左赞成。子蘅宗亲府典簿 赠左承旨。子瑊府使。选清白 赠吏参。子础 赠左赞成。子潜由贤良进。官至知中枢。再选清白吏。谥忠贞。是为公王考也。考讳僩府使 赠领议政。妣安东金氏。观察使悌甲女。万历庚戌六月二十二日。举公于汉阳乡校洞私第。气质异凡儿。金观察使致见而异之曰。此儿必位极人臣。名满一国。金公有人伦鉴者也。八九岁。已有豪迈不羁之志。聪明绝人。日诵万言。十行俱下。十一岁丁母忧。哀毁如成人。十五读资治纲目。日诵一卷。百日尽百卷。二十四俱中生进两试。崔相鸣吉器重之。欲特荐于 朝。公固辞。崔相曰君速登第。以济苍生。时天气失节。公作诗曰送尽三冬未有寒。齐民争詑挟纨欢。城南踯躅如春暖。为报台衡佩酒看。人谓公辅气像。丙子之乱。伯兄稚殉节。公痛其非命。有蹈海之志。欲废举业。沈相悦,韩判书汝稷,金四宰寿贤相语曰吾辈岂可使朝廷失人。并辔而来。责公之不赴试。公黾勉从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9L 页
二十八登庭试文科。入槐院副正字。由承政院注书。迁艺文馆检阅。选都堂弘文录。乃参下极选也。冬升典籍。俄拜修撰。时边事孔艰。崔相公每夕邀公。问以国事。达宵不寐。其所处分。多用公议。己卯连拜修撰,副修撰,司宪府持平,礼曹佐郎。庚辰见忤时议。出为平安都事。兼管饷从事。是时西路新刳于兵。财殚力竭。公措办得宜。转输无滞。北喝方剧。飞报旁午。而公临机裁断。应变如神。观察使郑公太和亟称之曰。奇才奇才。非此从事。谁能办此者。辛巳还朝。再为修撰。兼春秋馆。冬郑公辟诸朝。复出为管饷从事。时运粮锦州卫。米一石雇价至布五十匹。公以匹马赍轻宝。驰往锦州。贸米以偿之。郑公赠诗曰。转输千里古犹难。何况如今力已殚。一骑轻装能勇往。几人高论好傍观。时危国事须同济。春晚离怀强自宽。却愧儒臣辞玉署。幕中前后饱辛酸。时沈中疑我之通于大明。急徵备局诸宰置对。复以数千骑。耀兵于九连城以劫之。郑公解符授公曰吾在虎口。势难脱去。君可佩此。号召列邑兵。阨之晓星岭。无使长驱。其倚公为重如此。时义州人崔孝一投南朝事觉。查敕出来。杀府尹黄一皓及孝一之族党十六人。朝廷难其代。监司具凤瑞与接伴使联名驰 启。其略曰管饷从事许积。非但有才。尽心国事。西土人情。皆以为此人合。今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0H 页
以积升授府尹。仍令兼带军饷使。使之号令各邑。一如从事官时举行。则民事国事。可以两济。 上特许之。授义州府尹。时 东宫在沈阳。危机叠出。公躬冒危难。出入沈中弥缝者甚多。有李枝龙者。郑公之褊裨也。唐船之来泊宣川者。 朝廷使馈米存问。造船以给。且通我不忘旧恩之意。枝龙奉命数往来事泄。沈中急索枝龙与府使李烓。枝龙在途刃其颈。不死殊而至湾。公持酒就其馆劳苦。则枝龙僵卧怒勃勃言曰 朝廷使我就死地。而诸宰不遣人慰问。且无一文钱赆行。我岂独死。我将尽言其阴事。公诒之曰吾尝以汝为男子。乃今知非夫也。 朝廷固怜汝就死地。恐烦耳目。不敢通讯问。密令我馈汝以千金在此。枝龙瞿然起。垂涕曰 国恩如此。死何所辞。比至沈栲掠。不肯服。宣川府使李烓辞连于前方伯郑太和。太和之就查也。公日夜周旋于彼中。将其间事机。说与郑公。使之对以如此如此。郑公就查。一如公言。事遂已。时有被虏二人走回。公察其色。知其为虏谍。与幕裨往白马城栲椋。则果是虏谍而来者也。诸宰不以为虑。而公曰彼必疑我之通于大明。故有此举。匪久恐有难处之事也。俄有宣川查问之事。又有被虏人逃还至义州。公报知于方伯具公。具公移置昌城。无何复投沈中。具公虑后关问公云云。末云此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0L 页
还上。公度其有他日诿公意。回谍曰云云。末云此关则为后考留之。未久查敕出来。 东宫招公及具公。具泣达曰。臣奉 朝命。留走回人。今死非辜。愿命府尹当之。公达曰。臣代凤瑞死可乎。具泣诉不已。 东宫教曰。监司㥘耳。府尹何能办此。公对曰。臣岂惜身命。仍于座前。还其前日关文于具。具遽取而喜溢于色。及查使大张讯具。公入对。神色不变。应对不少屈。事遂已。公曾为都事。预度林敬业之逃。告于时相。请加预防。时相不从。及公为湾尹。沈中索敬业。敬业在京治行。佯示就死无难色。在湾诸宰闻之。皆嗟赏不已。公独曰。敬业逃于金郊驿。金郊乱后人民稀疏。路且多歧。故公云云。座中愕然。居数日到金郊。亡命之报至。诸公神之。壬午冬遭父丧。自湾奔归。涕泣几丧明。乙酉服阕。拜同副承旨。升右副左副。俄拜庆尚道观察使。小民怀惠。豪猾屏息。有金天男者呈状理曲。公斥之后九朔。有全大勇者呈状。公曰。汝是金天男也。改姓名更呈何也。天男惊服。东莱大贾朴贵男。出入倭关。漏国阴事。公 启请枭市。贵男以千金行赂权门。该曹以减死覆 启。公慨然曰。国无法矣。乃上疏待罪。疏入。 上改判枭市。丁亥瓜满。庙堂以善治请仍任。及秋始递。戊子拜全罗道观察使。有内奴三人。称以道掌。与自点奴二人。怙势横甚。作弊列邑。古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1H 页
阜守任国翰延坐同杯。奴又欲劫奸校生妹。公闻之。 启罢国翰。杖杀五奴。 上初甚怒。已而嘉其奉法不挠焉。己丑 孝宗嗣位。擢拜平安道观察使。辞疏。 答批若曰。卿气禀刚果。精神倍人。不有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辞陛时公奏曰。小通事舌官辈。有泄国阴事。求货违法者。请随其显发。先斩后 启。殷山有郑命寿父母坟。其侄及族属居其下。豪猾多不法。公收其侄及尤无良者十馀人。数罪杖杀之。会敕使出来。行到铁山。有一通事托敕使而索䌷自取。公即命斩徇。李亨长以下莫不震慄。命寿之侄一人先已逃躲。诉于命寿。命寿恨甚。必欲中伤公。无如何。敕行到平壤。风恶黄伞折。命寿阴嗾敕使。平安监司不敬皇敕。敕使将归告 皇帝。语甚凶惨。 上不得已配公平山。平山大路也。命寿来往恶见公。请置僻处。移配白川。敕行既还。上虑事机叵测。招见亨长。宣酝甚盛。赐布帛白金豹皮厩马。 教曰。许积之为我股肱。汝所知者。汝能周旋于彼。终若无事。则赏汝不止于此。否者灭尔九族。盖亨长与命寿同心作恶。故 上教如此。亨长随谢使赴燕。事遂已。庚寅冬。拜都承旨。递拜兵曹参判。兼备局有司堂上实录厅堂上。辛卯春。拜同知中枢府事。兼同知义禁府事。自点之狱。上亲鞫。公以同义禁参鞫罪囚取供问事郎之任。而 上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1L 页
特命公捧罪人之供。贼辞所连诸堂上。辄请鞫问。而公独委曲敷奏。区卞玉石。出沈之溟,金应海等。其他微贱之赖而全活者甚多。元相斗杓谓贼鉽曰。汝何不引文官。公奏曰。谓贼引某官。甚非狱体也。鉽遂杂引诸人。公与判义禁郑公太和请对奏曰。鉽以为等死。滥引甚多。若任其所供。则蔓延之祸。有不可胜言。请斩鉽。 上允之。是狱也公袖密疏。论亨长之罪曰。不杀恐成丽末奸人之患。亲纳 御前。上览疏即命诛亨长。论以逆律。时议快之。夏拜刑曹参判。壬辰连拜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都揔府副揔管,司宪府大司宪,同知中枢府事,刑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户曹参判,兼宣惠厅堂上。湖西大同之创设也。其综理节目。皆出公手。民便之。癸巳拜汉城府右尹。复除平安道观察使。治绩甚茂。士民为立生祠。乙未递升知中枢。仍为远接使。以户曹判书兼知中枢。时金弘郁言姜嫔事获罪死。上曰。有敢救者。以其罪罪之。人莫敢言。公上章讼其冤。言甚切直。与家人诀。席藁待命于阙下。 上览疏盛怒。持疏请 慈圣。慈圣问何疏。 上曰许积之救弘郁疏也。 慈圣嘉叹曰。 先王知臣矣。 先王每言许积可任大事。今于此疏。益验 先王则哲之明也。弘郁之罪。宁有人救之者乎。 上曰。治以逆律为言。故无敢言者。 慈圣曰。许积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2H 页
之忠节。益可见矣。 上怒稍解。留疏不下。亦不罪之。初公之上章也。诸友皆为公危之。力止之。公不听。极言无讳。士论韪之。丙申以病辞递。 上遣御医看病。递付知中枢。寻拜刑曹判书。兼知 经筵。时徐贼忭欲惎间王室。搆祸士林。诬告麟坪大君及名宰三四人。公名亦在其中。 孝宗震怒。袖忭书御仁政门。亲鞫贼忭。时公与诸宰待罪阙外。上遣中使。特命公入侍参鞫。公固辞不入。贼忭伏法后。公入见流涕而谢曰。得蒙 天恩。幸获一生。糜粉难忘。 上慰谕切至。递拜知中枢。连除右参赞,工曹判书,同成均。复拜户判。寻除兵判。公受知 孝宗。宠眷无二。数召对鱼水堂屏。左右议国事。温室之语。世莫得以闻。 上尝语群臣曰。予若人臣。能当何职。公曰 殿下虽衿川县监。臣知其不能也。 上不悦曰岂至是耶。公曰臣见臣曹 启下公事中。间有当下他曹而误下臣曹者。臣辄送政院。 启禀而改下。臣意万机至繁。不能亲览。夜深之后。使内侍读而听之。不能照管首末。或有误下者。衿川虽小。亦有社稷焉民人焉。为县监者使吏读谍。不能记其首末。则吏缘为奸。是以知 殿下之不能也。 上笑曰卿言是。丁酉兼知义禁。为远接使。病辞兵判。疏三上。 上三遣御医治病。戊戌春始递。即日以匹马游枫岳。夏复拜刑曹判书。秋除右参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2L 页
赞。以冬至使赴京。己亥复除刑判。引见时公进曰臣窃痛近来宫闱之不严也。 上曰何也。对曰臣曹罪人某当死。将加刑杀之。有一人来嘱曰 上意欲活某。愿缓刑以待。臣意 圣上必无是。而左右窥测 上意。传之于外臣。以是知宫禁之不严也。 上惊曰闻于何人。对曰 殿下何为出此言也。人君闻过而究覈言根。畴敢以所闻入告。 上曰予不罪其人。公曰不惟不罪。虽爵之臣不言也。 上连续下问者十数。公终不言其姓名。 上亦不复问。夏除判尹。迁户判。兼知义禁。遭 孝宗崩天之痛。哀毁不欲生。兼山陵都监堂上。尽诚于终事之地。 显宗庚子。谢病丏免度支。 圣批若曰。水旱虫灾。比岁荐臻。目今国势将何以救乎。可付于生手乎。卿其恝视而不救乎。虽病卧床笫。与副贰之官从容相议。不有愈于生手乎。冬进阶崇政。兼判义禁府事。辛丑兼祔 庙都监堂上,内医院提调。夏入侍奏曰。连岁大侵。今年又旱。民将尽刘。国何以为国。以 殿下之阙失言之。乾断不足。私意未祛。引接甚稀。事务迟滞。此乃 圣德未尽处也。 上曰。所谓循私。予未自觉。卿可明言。予当惕念改之。对曰政目间落点。自 上必出偶然。而外间不无窃议者。至若事系宫家。则亦未免私胜之归。夫人君若有一毫私意。则何以责臣下之循私乎。又曰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3H 页
臣闻宫人皆服大缎。 殿下前日御宝匣涂金之物。代以豆锡。俭德迥出寻常。而曾未几何。奢侈之习。至于此极。臣窃慨然也。 上皆嘉纳之。壬寅春。复拜兵判。俄迁礼曹判书。位望渐高眷注益隆。不悦者必欲阴中。公陈疏下乡。递拜兵判。兼判义禁。时义州府尹李时术令军牢斫木于中江岛。见觉于中国。查使猝至。敕书中断以一律。 上急召公来议。公促驾来谒。 上问敕使必杀时术。何以活之。公曰可活。 上差公云釰。到馆所。敕使曰今日必杀时术。公遽出坐敕使前曰。时术之罪。在大国之法。虽曰一罪。照弊国之律。只当推考。敕使杀之而去。皇帝问该国之法奚如。敕使亦当曰推考。以皇帝之仁恕。必加惕然哀矜。吾恐时术冤死而敕使受责。且必有天殃。吾意敕使拟以一罪而去。吾亦以使臣赴京。更为禀裁。若以大国之法杀之。无如之何。若以弊国之律活之。恩亦至矣。惟敕使更思之。敕使笑而罢。公竟以副价赴京。呈文卞争境界。时术得不死。夏拜判尹。癸卯刑判。甲辰判尹,左参赞,户判。九月拜议政府右议政。兼职如例。卜相之日。 上意既属。舆望尽归。闾巷之间。欢声四起。肃谢之日。都民聚观。乙巳兼内局都提调。扈 驾往温阳。丙午又扈 驾往温泉。岭儒柳世哲等三千馀人上疏论己亥议礼之误。时议欲杀疏头。左相洪命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3L 页
夏奏曰此辈不可不鞫治。公曰礼如聚讼。士而辨礼何罪焉。臣意亦非期制也。 上惊悟。终不允台谏鞫问之 启。时以礼德人走回事。查敕出来。领相郑太和,左相洪命夏皆置对。恐吓百端。事将叵测。公独自担当。不至生梗。 上幸南别宫。接敕使。敕使请 上辟左右。诸臣皆退。公独侍卫不出。敕使怒喝不已。公正色言岂可使吾君独对异国之使乎。虽死不敢出。敕使亦义而止。公仍自请使于燕。事遂妥帖。只令罚金。丁未春。复退归忠州。屡劄乞免。递付判中枢。是岁 上幸温泉。遣近侍谕赴 行在。公辞以不敢。及回 銮。祇谒于所沙路傍。 上住辇令中使慰谕。召对于 宿所。 上喜甚。欲与俱归。公退陈疏落后。自是至戊申。公病弥留。 上遣御医权愈。持药物救病。待差偕来。承旨史官相属于道。 特遣位高中使徐后行。口宣 圣旨。辞意恳眷。十行温纶。迥出寻常。公不得已赴 召。夏拜左议政。兼训局都提调,军器寺都提调。尝入侍奏曰。臣之在外才一年。今来见之。如水益下。纪纲渐坏。人才渐乏。人主必无一毫私意。然后可以饬厉臣下。 上嘉纳焉。秋扈 驾往温泉。己酉庚戌辛亥之岁。水旱连仍。饥馑荐臻。兼以疠疫。国计板荡。生民颠连。公日夜劳悴。殚心料理。凡诸经用之节赈救之策。靡不用极。辛亥升领议政。时辈固百计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4H 页
挠公。汲汲欲除去之。公即日东归。屡陈辞疏。 上知其不可强。递付领中枢。日与乡党父老逍遥。若无意于世。甲寅复拜领议政。兼内局都提调。公陈劄恳辞。八月 上候违豫。召承旨李柙 教曰。领相处汝往传谕。予之疾病如此。不能以文字为批。玆遣承旨。以谕予意。予之所患。实非轻细。卿方带内局都提调之任。岂可只计一身之利害。不为上来。公苍黄就道。才诣阙即引见。 上喜形于玉色。其翌日大渐。凭几谕曰。予殆不兴。卿其勉辅后嗣。庄烈王后在御屏后。泣且高声谓曰此末命也。公拜受 命。涕下如雨。肃宗嗣服之初。诸臣或有不能谨严者。公言于僚相曰。事少主之礼。尤当恪谨。公每入侍。鞠躬屏身。有加于 先朝。及改釐邦礼。 命罪当时议礼臣宋相时烈。 上意已决。朝议归一。公独以为 圣明之世。不可有杀大臣之名。终始牢执。反覆陈达。 上竟从公议免死。乙卯有云南动兵之报。朝廷设体府。 上特以公为五道体察使。未几罢之。戊午复设。又为体察使。己未元日。以年至请致仕。疏数十上。上恳谕不许。仍赐几杖。公有庶孽子坚。恣行妖恶。右尹南九万上疏言坚掠人之妻。金吾按狱不成。许相穆上劄论其治狱之非。公不安于位。即日东归。陈疏丏免。 上温批勤恳。特遣礼判。口宣 圣旨。必与偕来。公不得已还朝。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4L 页
江都有筑城之役。监董军官李藕。与李有浈交通。约发筑城僧军。火攻宫城。凶书中多有内应者。事觉。 上命设鞫。有浈承款。藕毙于杖下。公请对奏曰。有浈表里相应之状。虽已尽露。诛之则不可胜也。只斩有浈。烧火文书。使反侧子自安。 上从之。庚申春王考忠贞公延谥之日。 上特赐一等乐。又命中使。办备宴需于公第。时事忽变。即日祸起。庶孽子坚之狱事作。至被后 命。宁不至冤极痛哉。公以三朝旧臣。贞忠大节。可质神明。坚之情节。漠然不知。不但天下后世之所共知。当时诸贼纳招之时。援引搆诬。何所不至。而犹曰许相则不知。台启峻发之际。声罪致讨。何等严重。而犹曰独其父不知。元老万铁必欲嫁祸。而俱曰不知。则不知二字。可质彼苍。观乎十一日酌处。则 圣明亦洞烛公断断一心。而公之生死。实有关于大往小来之机矣。至于己巳。天运循环。 圣鉴孔昭。群枉毕伸。伪勋削而诬告者诛。 上追念公不已。 榻前下教曰。许积以累朝相臣。受 先朝顾命。向国忠诚。予所稔知。当其设鞫之时。每闻许积之名。心甚恻然。且其原情。有全然二字。庶烛矣身心事。许积之心事。此亦可见。因其恶子。竟罹惨祸。予尝怆恻。不忘于心。实非今日始有复官之意也。况自古多有不为随坐者。 祖宗朝亦有前例。 特命复其官爵。还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5H 页
给籍没。遣礼官赐祭。甲戌时事又大变。复追夺公官爵。至正宗乙卯。特教雪冤复官。仍 命改模遗像。呜呼。公孝友出天。内行纯备。丁丑之乱。伯氏正郎公以运饷从事。立慬于砥平。公与弟稹冒白刃。以丧归葬。公及三弟皆无子。而独伯氏有遗孤四人。公以三侄后于三弟。每流涕曰非伯氏。先人之祀。几乎绝矣。抚恤如己出。皆至成立。与弟留守公。友爱尤笃。非官事未尝相离。公之姊。申判尹厚载之母也。与公同闬居。得异味辄分送。公退之路。必造候无虚日。奉庶母曲至。待宗党。一以恩意。九族依仰焉。接待故旧。一如布衣时。人皆忘公之贵显。岭南士人之抵京遘疠者若客死者。医药以济之。棺敛以送之。凡诸有急病穷丧来告者坌集门下。而责应无倦色。李参判应蓍之病也。公亲往救疗。李持平之丧也。公躬自敛殡。皆瘟疫。人莫敢近者也。丁献纳彦璧有遗腹女。生未三日而母又死。公往吊之。闻其呱呱。恻然取以养之。以至成婚。丁氏为公服丧三年。前夫人光州李氏。都事𦺗女。无子。后夫人闵氏。学生之釴女。生子女皆不育。闵氏上言于 朝。以公从兄之子垠为嗣。察访无子。以从侄鐻为嗣。早夭无子。取族兄锠子珘为嗣。子无子。取族兄晏子澓为嗣。子森。公立朝四十有馀年。历事四朝。兢兢奉公。不避夷险。若遇难事。必自担夯。受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5L 页
知 仁庙。早蒙奖擢。逮我 孝庙。契合之盛。近古罕有。至于 显庙。以为非公则莫可付托。机弩四发而委畀益重。公亦以武侯之死而后已为心。入相之后。尤以国事为己任。密勿经纬。赞襄王猷。其德业之盛。何可量也。临终遗书弟侄。勖以忠孝。炳炳之忱。至死不渝者。益可见矣。为文章。水涌山出。不事雕篆。理顺辞切。公始登第时。迟川崔相公曰。他日事大文字。当属君手。 孝宗朝有重难奏文。辄 下教曰非许积不能撰。公应命撰出者屡矣。后有查敕。 上又命公撰奏文。大提学蔡裕后于 上前醉达曰臣文岂不如许积。 上令撰之。及撰出授敕使。敕使看未半。勃然发怒。投之于地。公时馆伴在座。即使吏执笔而口号之。片时而就。以视敕使。敕使喜动于色曰言语不相通。而何能晓人意若是也。公曰当以此意告于 主上。令文衡改撰。敕使曰公武官乎。曰非也。敕使曰然则此文极好。何必改撰。 上命用公文。闵贰相点尝曰公之疏章。有合置古文者。郑领相太和使人誊公之疏劄及备局回启。授其子弟曰汝辈可读此文也。临大事。亦必问于公而后行之。若其聪敏则为湾尹时。监司具凤瑞素以剸剧自许。闻公剖决神捷。思欲比等。巡到湾府。故滞牒三日。托疾闭户曰愿公暂劳代判。公出坐户外。命六吏一时课读。凡五百馀牒。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6H 页
不为之判。公入候于具公。具曰判乎。曰未也。仍于其坐。令吏题之。半日告罢。具起坐而笑曰吾不如也。又尝阅视关东防军一千。朝点而夕知其名面。不错一人。人比之张中丞。为秋判时。每当审理。按验文案。达夜钦钦。及至 上前论囚。剖卞不错。 上曰。卿之聪明。人所难及。故后为体察使教书中。有曰耳听口授。手书心计。此其记实也。公为右相时。尝被斥于台臣李䎘及申命圭,安塾,赵圣辅等。 上恶之并远窜。公亦退处乡庐。及还朝之日。先请放释李䎘等。以广言路。申命圭又以山陵事。罪当大辟。公委曲陈达。特以减死。公之不念旧怨盖如此。自在关西。往来沈中。名播华夷。奉使燕京。馆伴远接。亦非一再。而骇机迭发。公辄弭之。如郑太和,具凤瑞,李时术之身全而国不辱者。莫非公之智略也。中国之素敬畏而叹慕者。无出公右。中书十七年。递而复入者再。自乡而还。则都民辄聚迎于江头。及夫遭祸之日。民皆欲百其身。万其金而愿赎。以至妇孺走卒深山穷谷。莫不知公姓名而诵公之德。愈久不衰。令或有不便者。则曰许相公若在。岂至此乎。外夷起居之问。百姓加额之望。孰有加于此哉。诚信忠义之孚感于人。槩可知矣。公得君专矣。行政久矣。自始至终。志在致君泽民而已。无一毫人欲之私。故兄弟亲戚之间。无一人登显仕据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6L 页
清要者。此尤非人人所可能者也。是以祸变之日。亦无至亲之缘坐者。世以此益贤之。公之一生德行也功业也文学也言议也。施于家国。涂人耳目者。不可胜书。而遭变之日。家藏文籍。尽入于籍没中。无复馀存。可胜痛哉。矧今数百载之下。仅能捃摭于朝野史乘之散见者。以献于太常氏。请所以易名者。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休谷金公谥状
公讳德远字子长号休谷。金氏新罗敬顺王别子。分封于原州。子孙因贯籍焉。高丽毅宗时。有吏部尚书巨公。是为中祖。奕叶簪组。历七代逮 本朝。有吏曹判书赅谥元度。又五传而兵马节度使末孙。与朴松堂英齐名。金思斋正国议擢用台省。己卯士祸作而不果。寔公之六世祖也。五世祖安祐早世。 赠左赞成。高祖瑛典设司别坐。 赠吏曹参判。曾祖斗南号巴江。魁伟磊落。以风流诗酒。有名当世。屡典州府。秩同知中枢。 赠户曹判书。从兄斗岩相公应南佐 穆陵。克成壬辰中兴之业。策扈圣勋。德望清节。为世名臣。祖俊龙丙子之乱。以全罗兵使。提孤军勤王。大捷于光教山。名闻天下。 赠左赞成。许文正公穆铭诸神道碑。考仁文司仆寺判官。 赠领议政。妣贞敬夫人李氏。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7H 页
恭靖王别子之后。忠壮公圣符之女也。崇祯甲戌六月乙丑公生。骨相英伟。有豪气。不循彀率。判官公切戒之。于是折节读书。虽大编巨帙。不过数三遍。即成诵。十二三。文词已就。十五选监试解额。二十又中别试初试。翌年升进士。二十九捷增广初试。连擢庭试文科。人犹谓之晚成。选补承文院副正字。丙午为庆安道察访。与道伯李庆亿议设雇马厅。以救驿弊。区画得宜。李公器重之。秋登重试第。丁未升典籍。转移刑礼曹佐郎。出为全罗都事。不卑小官。尽心奉公。先辈莫不叹赏。期以远到。己酉为成均直讲,司宪府持平。上疏请为鲁山燕山光海三君立后奉祀。旌表成三问等六臣。不报。数月递职。已而连除兵曹佐郎,正郎侍讲院司书,文学,司谏院正言。庚戌以问礼官。迎清使于湾上还。选知制教。复拜持平。与时议不合。斥补晋州牧。未几见罢。癸丑叙拜金山郡守。数月以父忧去。 肃宗二年丙辰春。拜弘文馆修撰。入对 讲筵。 上属目曰久不见矣。俄升校理。超授同副承旨阶通政。异数也。盖前日屡入春坊。积诚劝讲。龙潜契遇。所由致也。夏除兵曹参知。有嗛之者。出为庆尚监司。革弊政疏滞狱。待馆倭以威惠。边民按堵。不期年。一路大治。明年以户曹参议召还。历左副承旨。清使至馆。 上将临宴之。副使问迎送之礼于舌官。答曰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7L 页
下堂例也。副使怒曰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公曰宾主之礼。隋所在各致敬。敕使入阙。国王为主。国王临馆。敕使为主。苟失相敬。责有所归。 上临馆。敕使下堂迎送。除礼曹参议。冬除大司谏。升嘉善阶。拜汉城左尹。大臣荐之也。戊午转移户曹参判。兼备局堂上,槐院提调。移兵曹参判。岁大旱。公在直求见。建白疏释罪囚。拣出宫女。 上从之。秋出为平安监司。劝课试以振儒风。勤射艺以励武士。西军旧有四万馀额。丙丁以后。一无操鍊。只敛米布耗费而已。公请以四之一轮番。秋冬习艺。春夏归农。馀三万人敛米充饷。朝议格不许。期年 中批擢授刑曹判书。连疏控免。优批不许。勉出愈挚。公感激视事。狱无滞讼。奏谳明白。上多舍大臣从公议。庚申时象一变。朝廷议改 先朝实录。公抗言此古无也。惟宋之绍圣间。章蔡专国。安石之婿卞。为安石请改神宗实录。时有朱墨之讥。非所法也。时议又欲黜赵文简公絅世室从享。公又曰赵絅历事三 朝。文学清名。为一代矜式。 仁孝两朝礼遇出常。 庙庭配享。何等严重。岂可追黜。时相竟奏行之。并改实录。台章覈罢公职。未几叙拜汉城判尹。时大狱屡起。搢绅多陷死。有彗星之异。 上下教求言。公疏陈罢朋党严武备审刑罚。时相大怒。又奏削职。明年叙拜判尹。又明年。复拜刑曹判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8H 页
书。差远接使伴送使。再往还湾上。癸亥递而复授。时议请尊 孝宗世室。公上疏请并跻 仁祖。上议从之。甲子丁内艰制阕。历判尹升右参赞。冬奉使入燕。明年春复命。戊辰出为京畿监司。冬以判尹召还。又 特旨拜礼曹判书。明年特拜右议政。时 元子生已二岁。 上引见诸宰。议早定位号。朝廷倡为姑徐之论。 上不韪也。斥逐异议之人。召用旧臣。公入对。伸理冤枉。褒崇名德。 上皆嘉纳焉。时三司请大臣闵鼎重按法。公谓大臣不可骈戮。使女婿柳宪章停 启。四月 坤殿诞日。朝廷问候起居。 上命拿问传旨中官。阙内震恐。公与诸宰请收严旨。 上又胪列 内殿过失。直下废出之命。公袖上旨入对曰。臣等死不敢奉行。他日有悔。必思臣言。退又再启。 天威转激。翌日承命考武试。时首相因严旨待命。公罢试诣阙。龥请同罪。召百僚廷争。是夜学士朴泰辅等疏入。 上亲临讯鞫。声声严急。下至卫卒。莫不战惧失次。公闻即驰诣进曰诸臣虽有罪。何忍为此。语未究。 上曰。大臣安敢乃尔。命左右迫令出。公出而胥命。既又罢职。街路拥观曰此伸救朴学士者。相公来。公退出阳川俟谴。五月领相入对请还召右相。 上许之。公连疏固辞。 上知不可强。许免。未几复拜右议政。屡疏不许。敦召愈挚。不得已拜命。首请复朴泰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8L 页
辅等官。又请 坤殿移御别宫。供奉自官。 上皆许之。俄又 严旨反汗。辛未春。忤 旨罢职。俄又拜判中枢府事。壬申升领府事。甲戌时象又变。公亦被谪付处洪州。时 上追悔前事。特举公劄辞。 命移处 坤殿于别宫。俄而复正 壸位。当路皆云金相有树立。未宜行遣。惟一边人挟私怨搆煽。安置济州。越四年丁丑。移海南。己卯许归田里。甲申十一月二十八日甲子。考终于阳川坟庵。寿七十一。葬县南菱洞艮坐之原。后七年 命复官。官秩如故。前夫人全州李氏。 中宗别子永阳君岠之后。绫山君僖之。女。后夫人骊州李氏。同知大瀛之孙。以文之女。有一男二女。皆前夫人出。男梦阳大司谏。女适参议柳宪章及韩宗范。庶子梦旭,梦▣。梦阳四男一女。男泰闰,华润,衡润皆进士。台润早没。女婿吴圣运。公宇量宏厚。风度凝远。不事皎厉之行而操执正大。不为矜策之仪而规模严整。济之以谦恭。守之以恬静。平居沉默。莫窥涯际。而明睹乎未然。遇事挺然。不计利害。确乎其不可夺也。出身事君。不惮犯颜。与俗抵捂。忌排旁伺。独知遇在上。四年中自五品官。超跻八座。卒至大拜。党私横流而独耻濡足。甲寅以后。朝著四换。一进一退。刑罚转密而持心和平。所全活亦多。外夷内明。悬度有符。王孙有罪疑。则公曰彼素不谨。不可救解矣。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9H 页
相臣之孽子张甚。则曰家必陷矣。议设体府。则曰后必有难言之忧矣。推戴之说发于囚口。则曰 先王之子孙将尽刘矣。后悉如公言。先见之明如此矣。至若 中宫逊位时。公之屡犯 天威。树立卓然。而甲戌之案。人谓均是一番人。不可无罪。毕竟摈斥以没。奈何乎世哉。后之君子为之咨嗟。亦必有朝野史乘之所书矣。公之后孙凤五谓不佞曰。先祖爵位德业行治。俱应谥法。未及以闻于太史氏。尚稽易名。愿吾子之图之也。不佞辞以老耄不获。略叙其槩。庸告于太常。请所以节惠焉。
南将军谥状
大司马将军南公讳怡。始祖讳敏本姓金。初讳忠。中朝凤阳府人。唐天宝中。以按廉使使日本。漂到新罗礼州。州今宁海。愿留居焉。景德王赐姓南。改名敏。封毅英公。食邑英阳县。八世祖讳君甫。高丽枢密直副使。封宜宁君。始以宜宁为贯乡。高祖讳谦。我 太祖赐名在。官领议政。有开国勋。袭封宜宁君谥忠景。配享 太祖庙庭。号龟亭。曾祖讳景文兵曹议郎。 赠领议政。祖讳晖尚 太宗第四女贞善公主。是曰宜山尉。当 国家草刱之际。屡建奇功。封宜山君。驸马封君。世所罕有。卒赠谥昭简。考讳份主簿。妣南阳洪氏。以 世宗二十五年癸亥生将军。六岁游戏阶庭。族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9L 页
家女奴来候母夫人。傍柱而坐。将军举柱插裙幅。奴辞退欲起。疑其神怪。夫人笑曰儿戏耳。叱令举柱释之。将军少孤。产业剥落。无以为家。有臧获在湖南。豪悍不服役。将军自往刷之。时年十三。奴辈易之。及睹其威仪。莫敢违令。收得绵布屡百匹。载而归。日暮失路。四顾无人家。忽见一童子自林间出曰有村不远。我为先路。将军从。行六七里。山回谷转。有大屋如官府。堂上坐魁杰老夫。傍列美女。庭多徒御。延客款接如旧识。数数流眄。颇有猜嫉之意。既举烛。令童子引而置之别舍。临卧有少女以主人之言来侍。夜深女泫然吞声。附耳语曰我乃良家子。为强暴所掠到此。此主人即大贼。聚徒屡百。据此洞。钩入过客行商。尽杀之夺其财。胁其从者为党。今郎仆从。已被毒酒。囚在地牢。行橐尽入楼库。祸且至矣。或俟客睡熟绞之。或馈酒酖之。或杂烧毒草砒礵。穴壁熏入。每令小女伺候之。小女怯于强令。为此者有年矣。而未得一遇好客。忍而至今矣。俄者窃闻老贼亟称郎君英儿可惜。小女始认郎君为人杰。是以告之。惟郎君图之。今夜当用火熏。曰第多将冷水来。即裂衣苴其鞋。使不摇。耳塞絮口含水。屏息假寐。小女既出。旋有烟熏羃室。令人气闷。终亦无恙。天将晓。一贼谓已死。开户而入。将军以鞋尖蹴之。又入者又蹴之。连杀三贼。贼大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0H 页
骇发喊。老贼惊起。将军直入堂中。拳驱老贼仆之。贼徒大噪。如墙而进。将军手格杀数十人。众贼慑伏。莫敢复起。于是将军坐堂上。尽召其众。究问行止。其尤无良不可令者。皆斩之。胁从者听其自归。良家女各令还家。阅其库藏。锦帛钱谷牛马军器。一一录籍。没入县官。只收所带人马行李以归。由是名动一国。妇孺皆称南将军。年十五犹总角出游街上。见一小婢戴竹笥。有粉头女鬼坐笥上。怪之施从其所之。入巷南巨室。少顷老青衣号哭而出曰主家第四娘子。先食某家所馈柹子而暴死。将军曰我入见则可活。其家不信。久而可。将军入见。粉头鬼方据胸。见将军走匿。已而娘子苏。将军出。娘子复死。如是者三。主人即翼平公权揽也。延入座问故。将军具以所见对。遂用禁邪诸方治之。卒无事。翼平遂以其女妻之。翼平有所乘骏马。他人则蹄齧不受乘。将军试乘之。直往朴渊。半日而还。马流汗如浆。将军告翼平曰此马翁可乘之。恨其弱劣。不中战阵之用。后于阳城路。逢贩盐者赤马瘦而疮。以重直买之。每有患难。马辄随其缓急。一鸣再鸣三鸣以警之。世祖五年。年十七登武科。拜宣传官。时有虎翼而飞入城市。杀伤民物。无可奈何。 上患之。问谁可捕者。佥曰南怡十许岁杀大贼。骁勇善骑射。非此人莫可。 上曰唯。于是命大张军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0L 页
容。设帐殿于山巅。使衡鹿迹之。虎方隐于终南外麓。将军骑赤马驰入虎前。一箭射中后股。虎略不动。又以一箭射中腰胁。虎吼声振陵谷。张牙露爪。直向将军。将军故盘马却走。稍稍引至帐殿下。翻身背射。箭从虎口入。洞贯腹尾。虎愈怒作气咆哮。将军更以丈许之矛。刺而殪之。诸军色夺。观者辟易。 上大奇之。特命不次超擢。十三年丁亥。二十五岁。吉州贼李施爱杀北青节度使及巡察使申㴐。长驱南向。数日之间。北方郡县。争杀长吏以应之。中外骚动。京师戒严。 上命龟城君浚为元帅。鱼有沼为副将军。领狮子卫颜行。踣贼于北青。追之居山之北大战。斩获无算。擒施爱兄弟戮之。传首京师。其先夺钟介洞麻讫岭山寨。傍海十五里连营者。将军之功为多。捷奏。 上手书赐浚曰。汝既成大功。汝不可独镇北方。闻南怡最现勇敢。特升堂上。以励诸将。使之领兵一千。留屯钟城。而稳城,庆兴,庆源诸邑咸属焉。是年八月。 皇帝敕谕助征建州卫李满注。 上命康纯,鱼有沼领兵一万前往。特令将军自屯所率所部军赴会。大军齐渡鸭绿。将军先驱直抵建州东北婆猪江兀弥府诸寨。捣其巢穴。斩满注,古纳哈父子。焚其屯落积聚。乃斫大树。白而书曰某年月日。朝鲜大将康纯,鱼有沼,南怡等灭建州。天兵后至。见白书以闻。帝嘉之。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1H 页
年春。 上遣陪臣高台弼献俘。 帝饬大监姜玉,金辅玉宠赉之。是役也。诸军连营露宿。天无云。星河皎皎。将军令军中伐荻作笆。多积薪柴。曰明将大雪。有沼不之信。及晓雪深牛目。军中以有备免冻。副帅军皆来附见活。有沼深加叹服。然内实忌之。行过白头山。题诗绝顶曰白头山石磨刀尽。豆满江波饮马无。男儿二十未平贼。后世谁称大丈夫。次吉州某坡堡。堡西石崖矗立数十丈。吏云石中有妖魔能祸福人。大为民患。将军手铁椎碎之。魔遂绝。因号其堡为将军坡。凯旋。策勋第一。除承旨。封宜山君。未几擢拜兵曹判书。年二十六将军妙龄。负大功重名。一岁中超迁至上卿。人多惎之。知中枢韩继禧启曰怡粗悍。不宜典禁兵。递付大护军。戊子九月。 世祖升遐。 睿宗新嗣位。将军直禁中。夜见彗星。与同僚论灾异曰彗所以除旧布新。此在左氏传。柳子光素忌嫉将军之名位出己右。是日隔壁听之。仍敷衍捏诬。密启南怡谋反。又改白头山诗数字以为證(平贼改以得国。)即日逮鞫。朝廷冤之者众。然当路皆忌之。一无救解。或有下石者曰怡杀人多。又有叛状。今不诛必有后患。或阴嗾刑官速杀之。及就讯。对曰臣少业弓马。卒然边境事急。以身殉国。是臣素蓄也。臣若怀二心。不以握兵居外时。而顾待今日耶。在囚凡五日。杖讯烙刑。体无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1L 页
完肤。胫骨已折。犹匍匐拜跪。供招不乱。强问党与。乃张目视康纯曰纯与知臣谋。纯以首相方侍 上。左右即拿下栲掠。纯顾谓曰吾与若无怨。胡乃诬引。将军笑曰公为首相。知吾无罪而不能救。罪固当死。纯默然。纯年八十不任杖。服曰当如怡言。遂与将军同受戮。国人至今怜之。世传将军之始逮捕也。子光虑其勇力。缠以铁索。围以木栅而行。既至。将军奋身起立。铁锁寸断。而倏忽超升屋脊呼曰。吾之负枉。天实鉴临。吾若不就刑。人敢谁何。吾所为此。要使若属知吾勇力足可不死。特死于 君命尔。所恨大丈夫乃为子光纤儿所搆杀。时子光在座。缩首嚼指。战掉无人色。将军遂还下就鞫。瞑目结舌。任其施杖。如土木偶。不发痛楚声。将军无子。南阳大田。有将军冢。无人守护。六世再从旁孙药泉相公九万修其墓。为文祭之曰。将军出自绮纨。天赋神勇。志烈金石。忠贯日月。遭遇 圣明。弱龄登朝。既剿反贼于北路。亦揃逆胡于建州。策勋本朝。受奖 皇明。壮略英声。振动华夷。不意见螫含沙。殒身非罪。深冤至痛。实有吁天而无从者。 纯祖十八年。将军之旁后孙右议政公辙建白于筵中。 上特许伸雪。复其官爵如故。二十一年。将军之弟怊之十二世孙翊权等。上书言昭简礼当不祧。而怡之罹祸以后。昭简之祀忽诸。请仿古殷及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2H 页
之礼。 上许之。令翊权立昭简庙。奉祀不绝也。翊权之子炳元。与其族人宪模请余状其行。辞非其人。去而复来者五反。曰不得子之文不休。不获已谨述桐巢公夏正氏所为传。以俟节惠握管之君子采焉。
尚武轩许公谥状
公讳得良字国弼。许氏驾洛国首露王太后之姓也。以金海为贯乡。丽代有讳有全。事忠烈忠宣王。官至门下侍中。八世祖讳敞驾洛君。七世祖讳龟年甑城君。高祖讳裕奉事。曾祖讳寿连参奉。祖讳承立直长。考讳龙老荫仕通政。妣东莱郑氏。校理南雄之女也。万历丁酉正月二十日举公。形体壮大殊凡。八岁读史至西伯果遇吕尚。问吕尚。先知西伯之猎。父心内奇之。自幼事父母顺志。乡里称其孝。既长博涉经传。尤着力于朱子书及近思录。曰士生后世。虽未及颜曾之列。当以圣贤之书着诸心。毋失吾天性也。十九岁游京师。出入金文忠尚容,金文正尚宪兄弟之门。二公甚爱重之。一时诸贤如韩相公兴一,闵监司光勋。咸与之友善。少业功令。屈于殿试。二十一题武侯春睡图。叹曰安作书生。虚老翰墨乎。乃学武于申公景禛。又访林将军庆业论兵。二十四登武科拜宣传官。岁中至训鍊院佥正。明年丁父忧。居庐终制。癸亥为副正。甲子适乱。 上特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2L 页
除别将。从元帅张晚。平贼鞍岘。参录振武勋。升折冲副护军。归乡里。扁其轩曰尚武。书尽忠报节四字于小屏。尝吟劲草疾风之句曰。天步多艰。生民际厄。当有男儿立功之日。及丙子清兵猝入。南汉被围。公奋然而作。与家人诀曰大丈夫立身天地间。食君食衣君衣。当酬恩于危急存亡之秋。所怜一稚子亦不暇顾。即与从弟复良。聚家僮募民兵。往见本道监司沈演。请益步骑二千。监司启闻于 朝。予卒二千。公趣行属于右节度闵栐。军于广州之双岭右冈。时左节度许完军亦在双岭左冈。距南汉二十里。公见炮卒所带火药甚少。言于栐益以数两。不听。又见左军失地利。心以为忧。先是公于汉阳。遇神人遗白马。至是骑此马。一日出阵外觇贼。贼猝来围之。公大呼腾跃。斩数人而还。贼惮之指为白马将军。事闻。 特升副揔管左右节度。约朝日饭士卒。俱进南汉。下部从事都庆俞好自用。不听人言。朝未明。督战先斩军官一人以劫众。遂进兵伐贼。贼大起。伏兵又发。先溃左军。乘胜趋右军。公令炮卒作前队。策马挥枪。斩获数十。将有大捷之势。炮卒之火药已乏。促令继给。苍黄之际。火绳落于火药包。一时火发。烟焰涨天。前后队几尽烧死。馀者自相蹂躏。贼遂冲突。公犹冒矢石搏击。所杀虽多。身亦被数十创。知不可为。乃植立兵前。骂贼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3H 页
不绝口。与栐同死于兵。许完自刎死。时丁丑正月三日也。从弟复良前一日。将二千兵。别自为战。斩敌数百。流矢中胸而死。事在本状中。公之未死。裂衣咋指。血书决死意。系之马鞍。马逸而奔一日六百里到家。夫人见之痛哭致死。马亦悲鸣而死云。夫人密阳朴氏。参奉世范女也。世范亦起义死于光教之战云。夫人死时。子男诫才六岁。既长娶参奉绫州具致凤女。生四男庆,琼,琬,珌。孙曾以下甚众。 纯祖甲子。多士以节义上闻。 赠兵曹判书。从弟兵曹参判。后人立忠烈祠并祭之。硕士名卿立言显刻者众。略撮其著者。以请节惠之典。
礼曹判书月坡李公谥状
公讳栽字景培。号月坡姓李氏。本庆州之世。新罗沙梁部大人讳谒平之苗裔也。高丽忠烈王世。有讳世基检校政丞谥文僖。是生讳茜号菊堂政丞月城府院君谥文孝。是生讳达衷政堂文学鸡林府院君。有德业文章。谥文靖号霁亭。是生讳竱密直副事月城府院君。是生讳升商仕 本朝为吏曹判书。鸡林君谥恭懿。 恭靖王讲武海州。闻公卒。为之掇朝减膳。左右谏曰风霜草野。屡日减膳。得无有损。 上曰。臣之于君服三年。君之于臣。岂独无恩。此千古旷绝之事也。寔公之皇考也。妣星州李氏。密直副事仁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3L 页
悯女也。以洪武壬申生公。天姿超迈。志气磊落。风度凝远。器局宏深。 世宗壬子。登第选入承文院。转侍讲院说书。历户兵礼正郎。拜集贤殿学士。经术文章。为时所重。与成朴诸公相友善。诸公皆诩以公辅之材。尝上疏。其略曰人主一身。万民之宗。人主一心。万化之原。未有心不正身不修。而天下国家之理。百官万民之正者也。正心修身之道。备载于大学一部及群圣贤之书。必须学以明之然后。方可以得其道也。傅说之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言一念终始常在于学。无时间断也。愿 殿下以二帝三王存心出治之法为师。勤御 经筵。延访真儒。讲论经义。接贤士大夫时多。亲宦官宫妾时少。则自然学益高道益隆矣。其馀辅翼 世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等事。无非嘉谟格言。 上嘉纳焉。出入 经幄。启沃弘多。大被眷遇。竭忠尽诚。以尧舜君民为志。 文宗朝。拜户礼参判。兼带学士职。癸酉 端庙新即位。擢拜礼曹判书。集贤之职如前。而倚任有加焉。公感激自倍。益追 先王之殊遇。欲报之于 冲君。每于经席。惓惓于天命人心之几微。国事民隐之先务。历代治乱兴亡之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尝上疏曰。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4H 页
之告成王曰知今我初服。古昔帝王所以善其治者。其几在于初。可不慎欤。今日即 殿下之初也。须以諴小民为祈天命之本。以疾敬德为諴小民之本。克遵先王之成宪。服习古圣之遗训。岂但为我东之明君谊辟而已哉。 上辄倾听而虚受焉。及金宗瑞,皇甫仁等遇害。一时贤俊。举被窜殛。公遂决意求退。 上不许。公黾勉在朝。一日访梅竹轩。时河公,俞公亦来造。相与慷慨论事曰。吾侪被先朝之宠遇。目见国事艰危。不能匡救调护。宁欲溘死而无知。俞公喟然曰君辈腐儒。何足与论大事。因叹咜痛饮而罢。俄而时事大变。 端庙逊位。公遽称疾辞退。转向岭外之大邱。混迹农圃。邻里亦不知其宰相也。未几闻 鲁陵之变。北向痛哭。几至陨绝。每值 世端两朝讳辰。入家后山谷中。号哭终日而返。遂杜门看书。足不出山门。每遇风清月白之夜。诵楚词九歌数章及唐人思君恩诗。泣数行下。有诗曰漠漠涔阳浦。惨惨梧岫云。子规啼古楼。哀鸿叫失群。日暮秋色远。何处望夫君。此可以见公之苦心也。甲申考终于正寝。寿七十三。遗命薄葬。勿立墓石。墓在宗谷子坐之原。公生长于奕世名德之家。学识高明。文章赡敏。遭遇 圣明。贲饰鸿猷。及至禅授之日。超然远遁。终没于荒野。平生所著述。并焚弃不收。盖公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4L 页
志。含冤茹痛。铲光晦彩。不欲使时人及后人知之也。其迹虽与当日死节之人不同。其苦节贞忱则与生六臣无异焉。而年代寝远。文献少徵。且公之子孙微弱不振。重以所居遐僻。公之卓节谊行。或几乎泯灭而无传。宁不可慨哉。略采其墓铭及家状。以告太常氏。请易名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