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x 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家状
家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6H 页
先考通训大夫行司谏院正言。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府君编年纪事。
府君讳珩字行玉号一川。阳川许氏。驾洛国首露王之苗裔也。新罗末世有许宣文。年九十馀。丽祖初兴。有功封孔岩村主。显者十四世。至典理判书锦。生愭。入 我朝。仕为判奉常寺事 赠吏判。子枢护军 赠兵参。子菖典籍 赠都承旨兼直提学。子聃别提 赠吏参。子干奉事 赠吏参。子晔副提学赐暇湖堂。文章道德为儒宗。世称草堂先生。 赠吏判。子筬吏曹判书。亦以学行为士林领袖。号曰岳麓。与弟荷谷篈。俱著名。子𡧰登科。为人所忤见削。遂以儒学自治。世谓东冈处士。 赠户判。子岷进士号苏峰。子璧郡守。子钪通德郎号求道庵。子演号桑田。子秉佥中枢号葛峰。世有文学。子㫻号梧谷 赠吏议。是为公皇考也。妣原州金氏。通德郎东润之女。
英庙癸巳八月初九日酉时。府君生于高阳郡求知道葛头里之私第。
四岁(丙申)梧谷公二十七而没。王父教之。学书至有父字。辄废其读。恐伤王父心也。人有问父。辄含泪而不言。尝独
府君讳珩字行玉号一川。阳川许氏。驾洛国首露王之苗裔也。新罗末世有许宣文。年九十馀。丽祖初兴。有功封孔岩村主。显者十四世。至典理判书锦。生愭。入 我朝。仕为判奉常寺事 赠吏判。子枢护军 赠兵参。子菖典籍 赠都承旨兼直提学。子聃别提 赠吏参。子干奉事 赠吏参。子晔副提学赐暇湖堂。文章道德为儒宗。世称草堂先生。 赠吏判。子筬吏曹判书。亦以学行为士林领袖。号曰岳麓。与弟荷谷篈。俱著名。子𡧰登科。为人所忤见削。遂以儒学自治。世谓东冈处士。 赠户判。子岷进士号苏峰。子璧郡守。子钪通德郎号求道庵。子演号桑田。子秉佥中枢号葛峰。世有文学。子㫻号梧谷 赠吏议。是为公皇考也。妣原州金氏。通德郎东润之女。
英庙癸巳八月初九日酉时。府君生于高阳郡求知道葛头里之私第。
四岁(丙申)梧谷公二十七而没。王父教之。学书至有父字。辄废其读。恐伤王父心也。人有问父。辄含泪而不言。尝独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6L 页
坐对食。涕泫然曰奈之何吾父不食稻与鱼。长卧垄坂也。此其良知夙悟。(详柳判书河源祭梧谷公文)
六七岁俨若成人。视王父如父。王父之意。无少违拂。蚤夜侍不暂离。服膺训戒。著心文字。一善言一善行。辄记之以自省。王父喜曰异日必昌吾门也。
十二岁以前。在家庭尽读经史。
十三岁(乙巳)就所庵柳承旨云羽肄业。程文各体。已成矩度。声誉大彰。
戊申(府君年十六)王父言玆乡僻陋。不可以教子孙。抱川文献乡。乃徙居之。于是居学日以肆。
壬子(府君年二十)秋。 正庙幸 光陵。设辇路科。(光陵在杨州抱川二邑界。故试杨抱之士。)府君擢为壮元。直赴 殿试。樊岩蔡文肃公济恭来贺。一见诩之曰先贤家有人。为诵卢稣斋祭草堂文一周。谓曰君子惟终始一节。子其勿坠遗范。府君铭心焉。
是年十一月。遭祖母韩氏承重忧。
乙卯(府君年二十三)二月服阕。九月 庭试殿试丙科及第唱名。丙辰选槐院。例授权知副正字。王父以年少仕早为戒。勉进学业。府君益兢惕。著自警文曰天高地厚。一理无间。古往今来。圣贤相望。生知学知。初何尝异于人。余于先觉。与闻为学之方。限吾生而尽吾心则亦庶乎。胡不慥慥。尔毋
六七岁俨若成人。视王父如父。王父之意。无少违拂。蚤夜侍不暂离。服膺训戒。著心文字。一善言一善行。辄记之以自省。王父喜曰异日必昌吾门也。
十二岁以前。在家庭尽读经史。
十三岁(乙巳)就所庵柳承旨云羽肄业。程文各体。已成矩度。声誉大彰。
戊申(府君年十六)王父言玆乡僻陋。不可以教子孙。抱川文献乡。乃徙居之。于是居学日以肆。
壬子(府君年二十)秋。 正庙幸 光陵。设辇路科。(光陵在杨州抱川二邑界。故试杨抱之士。)府君擢为壮元。直赴 殿试。樊岩蔡文肃公济恭来贺。一见诩之曰先贤家有人。为诵卢稣斋祭草堂文一周。谓曰君子惟终始一节。子其勿坠遗范。府君铭心焉。
是年十一月。遭祖母韩氏承重忧。
乙卯(府君年二十三)二月服阕。九月 庭试殿试丙科及第唱名。丙辰选槐院。例授权知副正字。王父以年少仕早为戒。勉进学业。府君益兢惕。著自警文曰天高地厚。一理无间。古往今来。圣贤相望。生知学知。初何尝异于人。余于先觉。与闻为学之方。限吾生而尽吾心则亦庶乎。胡不慥慥。尔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7H 页
敢虚言。以负此心。又曰虽无当世有道之师。为己之道。自备于吾性。力志方策。可以不坠家声。于是日以古今书籍及先儒性理说。覃思讲究。尤致力于中庸。每晨夕诵一遍。有自得之乐。所从游如无号庵尹弼秉,李桐溪渊燮,李石轩载重,许胜庵晚,赵噤翁锡玄,尹平庵东寿,李梦轩容九。皆同乡之耆老宿德也。
下庐黄先生。与梧谷公同庚(庚午生)而心契也。学术文章。为时儒宗。公事之惟谨。常常往来质疑。自是无意于进取。不出山门。
庚申(府君年二十八) 正庙升遐。时事一变。公乃作拟古志怀效吟等诗。
癸亥(府君年三十一)转副正字。
甲子调奉常寺直长。寻为成均馆典籍。冬除 厚陵令。未几以王父病辞递。
丙寅(府君年三十四)拜江原道都事不赴。
丁卯升司宪府持平。推 恩王父。王父年八十二。将以王父晬日之十月初三日开荣宴。前一日初二。王父卒。王父疾病委席。已三年矣。公躬自侍养。始终不怠。及居忧。哀毁逾于制。
壬申(府君年四十)拜吏曹佐郎时。大夫人年六十八。家贫甚。不
下庐黄先生。与梧谷公同庚(庚午生)而心契也。学术文章。为时儒宗。公事之惟谨。常常往来质疑。自是无意于进取。不出山门。
庚申(府君年二十八) 正庙升遐。时事一变。公乃作拟古志怀效吟等诗。
癸亥(府君年三十一)转副正字。
甲子调奉常寺直长。寻为成均馆典籍。冬除 厚陵令。未几以王父病辞递。
丙寅(府君年三十四)拜江原道都事不赴。
丁卯升司宪府持平。推 恩王父。王父年八十二。将以王父晬日之十月初三日开荣宴。前一日初二。王父卒。王父疾病委席。已三年矣。公躬自侍养。始终不怠。及居忧。哀毁逾于制。
壬申(府君年四十)拜吏曹佐郎时。大夫人年六十八。家贫甚。不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7L 页
得已为斗禄出膺。
癸酉除慈仁县监。欢喜奉板舆赴任所。为政先以孝理。宽而有恩。公明而廉洁。蠲白税免髦倪役。官刑用鞭曰古制也。吏民相戒毋犯。谕校院诸生勉学业。虽庶贱通小学者除身庸。礼接文学士。岭之南。闻风竞集。常常满座。
甲戌岁大饥。发廪减俸。使流民按堵。道伯连置于最。绣衣褒启。(道伯李存秀绣衣李烨)后新巡使至。公之营。见其所爱妓甚无礼。大诘执不可。巡使怒未已。府君遂弃官归。俄而见罢。邑人思之立遗爱碑。
丁丑(府君年四十五)自南州还。僦屋于药田岘。京城外数里也。閒居自适。书秩盈架。玩绎匪懈。至可法可考事。手自劄誊。时与同志叙怀觞咏。或酒酣纵谈古今贤邪治乱消长之几。击节慷慨。
戊寅夏。拜司谏院正言。上疏辞职。其略曰职在言官。不可含默。 殿下有衮阙。臣不可不言。大臣失庙谟。臣不可不言。百官庶僚。有可箴警。臣不可不言。言可用。使 殿下如汤弗咈禹拜昌。则臣敢不言之。言之而言不可用。使 殿下徒累则哲之明。则臣不如不言。一则谏官不合于臣。二则臣不敢自处以谏官。且言母病请递。 许之。
先是蔡文肃公卒。一边人乘时追诋。置罪籍。府君常怀忧
癸酉除慈仁县监。欢喜奉板舆赴任所。为政先以孝理。宽而有恩。公明而廉洁。蠲白税免髦倪役。官刑用鞭曰古制也。吏民相戒毋犯。谕校院诸生勉学业。虽庶贱通小学者除身庸。礼接文学士。岭之南。闻风竞集。常常满座。
甲戌岁大饥。发廪减俸。使流民按堵。道伯连置于最。绣衣褒启。(道伯李存秀绣衣李烨)后新巡使至。公之营。见其所爱妓甚无礼。大诘执不可。巡使怒未已。府君遂弃官归。俄而见罢。邑人思之立遗爱碑。
丁丑(府君年四十五)自南州还。僦屋于药田岘。京城外数里也。閒居自适。书秩盈架。玩绎匪懈。至可法可考事。手自劄誊。时与同志叙怀觞咏。或酒酣纵谈古今贤邪治乱消长之几。击节慷慨。
戊寅夏。拜司谏院正言。上疏辞职。其略曰职在言官。不可含默。 殿下有衮阙。臣不可不言。大臣失庙谟。臣不可不言。百官庶僚。有可箴警。臣不可不言。言可用。使 殿下如汤弗咈禹拜昌。则臣敢不言之。言之而言不可用。使 殿下徒累则哲之明。则臣不如不言。一则谏官不合于臣。二则臣不敢自处以谏官。且言母病请递。 许之。
先是蔡文肃公卒。一边人乘时追诋。置罪籍。府君常怀忧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8H 页
叹。其宰仁时。谕岭儒以大义。辄说文肃之冤。是岁万馀人治疏上京。府君曰昔元符中。辨司马公诬。先讨惇京之奸。今宜并论搆𥚁之首。士论翕然。朝绅如赵和顺重日,洪承旨求观,郑参判鸿庆,俞承旨理焕议皆同。疏入 下温批。府君又言继陈搢绅疏。致书于韩敷山致应曰凡事视理之当否而已。安有计功谋利。作事不败。议乃定。金参判熙周当为疏首。无何除永兴府。君抵书曰义理疏首。比关北官况。何者为熊掌。其后事竟寝。
是时岭南士大夫互为角立。有屏虎之目。至大山李先生象靖所编退书节要出。列门人录。而西厓柳先生事迹有基湖二本。基详而湖略。屏儒以详是真略是讹。虎儒以详为草略为定。辨论哗然。遂通章于洛下。洛下诸儒皆云岭中大是非。岭北不必担着。不如因循置之。府君独以为不可。将贻书两院儒。洞辨源委。欲使之保合。乃就下庐议草回谕文。(在下庐文集中)众论不一而止。识者韪公。
己卯升司宪府掌令。疏陈时务。其一讼蔡文肃冤。径递未彻。
庚辰(府君年四十八)春夏。太夫人寝疾。府君四朔侍汤。积瘁成祟。病既革。谆谆问太夫人饮啖起居。又以 国忧世道。喉间语未了。一言不及家事而殁。六月二十七日也。享年四十
是时岭南士大夫互为角立。有屏虎之目。至大山李先生象靖所编退书节要出。列门人录。而西厓柳先生事迹有基湖二本。基详而湖略。屏儒以详是真略是讹。虎儒以详为草略为定。辨论哗然。遂通章于洛下。洛下诸儒皆云岭中大是非。岭北不必担着。不如因循置之。府君独以为不可。将贻书两院儒。洞辨源委。欲使之保合。乃就下庐议草回谕文。(在下庐文集中)众论不一而止。识者韪公。
己卯升司宪府掌令。疏陈时务。其一讼蔡文肃冤。径递未彻。
庚辰(府君年四十八)春夏。太夫人寝疾。府君四朔侍汤。积瘁成祟。病既革。谆谆问太夫人饮啖起居。又以 国忧世道。喉间语未了。一言不及家事而殁。六月二十七日也。享年四十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8L 页
八。以其年八月。筮宅于果川菊逸里先茔南戌坐之麓。洛中士林大会以礼葬之。岭南多士亦以来祭。知不知皆嗟惜之。
府君生有异姿。仪容颀然。眉目秀炯。美须髯。声音洒落。性刚直忠实。见善则服。疾恶如不克去。人有逐圆射利。辄欲唾骂之。不以名位尊而饶。与人交少许可。不苟同于世。惟其义。不以势。尝以记注直于堂后。李公存秀为右僚。同仕既月。不与先接一语。后府君为仁宰。李为岭伯幕宾。有毁府君者。怒叱曰仁宰正人。必不枉事。尔言谬也。待府君愈敬。二载如一矣。
往在辛酉。旅宦在京时。有某人附权凶。假威福。世靡然趍之。闻府君名。间使人要与见。府君不应。一日某人来访寓舍。府君才寒暄。谩说围棋之法以譬之曰。己局己自着。不可因人过行而坏了。某人自沮而去。
诚孝纯至。替事王父养志备。事母爱而敬。家素窭。滫瀡具。谨于奉先。日行晨谒礼。每当忌日哀慕。以为终身之丧。有一妹遗腹也。友爱尤别。其夫崔公钟远。来死于家。府君不避疠敛殡。恤其三孤。为买宅以居之。尺布斗粟。必与之分。惇宗族。俸禄及于穷曰均是祖先骨肉。岂可以薄。营置一义庄庶可尔。
府君生有异姿。仪容颀然。眉目秀炯。美须髯。声音洒落。性刚直忠实。见善则服。疾恶如不克去。人有逐圆射利。辄欲唾骂之。不以名位尊而饶。与人交少许可。不苟同于世。惟其义。不以势。尝以记注直于堂后。李公存秀为右僚。同仕既月。不与先接一语。后府君为仁宰。李为岭伯幕宾。有毁府君者。怒叱曰仁宰正人。必不枉事。尔言谬也。待府君愈敬。二载如一矣。
往在辛酉。旅宦在京时。有某人附权凶。假威福。世靡然趍之。闻府君名。间使人要与见。府君不应。一日某人来访寓舍。府君才寒暄。谩说围棋之法以譬之曰。己局己自着。不可因人过行而坏了。某人自沮而去。
诚孝纯至。替事王父养志备。事母爱而敬。家素窭。滫瀡具。谨于奉先。日行晨谒礼。每当忌日哀慕。以为终身之丧。有一妹遗腹也。友爱尤别。其夫崔公钟远。来死于家。府君不避疠敛殡。恤其三孤。为买宅以居之。尺布斗粟。必与之分。惇宗族。俸禄及于穷曰均是祖先骨肉。岂可以薄。营置一义庄庶可尔。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9H 页
府君之姑子尹公执圭。早失怙恃。鞠育于外家。至再娶妇。而同室凡三十馀年。亲如同胞。兼卓而食。共被而寝。联床而读。中表而知己也。庚午冬。亦没于疠。府君躬自送终。怜其无子。欲为之立后。无佋穆可合未遂。每以殁日祭于别所。又为祭其父母焉。
尝语家人曰孝于亲者。不过人子当为之常职。何足为异事。而其子若孙。为求旌闾耶。若为继母或出后者则可耳。孔子特称孝于舜闵是也。其言尚在不肖之耳。故府君殁未葬。士友有以孝行 上闻请旌之议。不肖以府君平日之言。言而止之。
治家齐齐焉。御下恩威并。不以疾言遽色加之。不以狂与杀责人曰狂是至愚之目。杀是大慝之律。此非有德者之言。恶声亦不至于犬马。有奴婢逃走。家人欲追之。府君曰贱者昧义。谓主贫穷而去。追之何为。自奉甚薄。尤不喜服饬。虽居官如布衣时。
府君直道行古。不与世推移。故通籍二十馀年。立朝不满数岁。然一心在公。闻邦家一庆一善政。辄识其喜。每念国事时变。或中夜而起。不觉达曙。若已以句当焉。
所著书甚多。如经解礼辨史论。最其大者。而庚子之饥荒。失于盗贼。不肖之罪也。惟馀遗稿若干。编之为一川集七
尝语家人曰孝于亲者。不过人子当为之常职。何足为异事。而其子若孙。为求旌闾耶。若为继母或出后者则可耳。孔子特称孝于舜闵是也。其言尚在不肖之耳。故府君殁未葬。士友有以孝行 上闻请旌之议。不肖以府君平日之言。言而止之。
治家齐齐焉。御下恩威并。不以疾言遽色加之。不以狂与杀责人曰狂是至愚之目。杀是大慝之律。此非有德者之言。恶声亦不至于犬马。有奴婢逃走。家人欲追之。府君曰贱者昧义。谓主贫穷而去。追之何为。自奉甚薄。尤不喜服饬。虽居官如布衣时。
府君直道行古。不与世推移。故通籍二十馀年。立朝不满数岁。然一心在公。闻邦家一庆一善政。辄识其喜。每念国事时变。或中夜而起。不觉达曙。若已以句当焉。
所著书甚多。如经解礼辨史论。最其大者。而庚子之饥荒。失于盗贼。不肖之罪也。惟馀遗稿若干。编之为一川集七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29L 页
卷随得录草稿未成者。然府君之心迹言行。槩见于此。
先妣淑人延安李氏行状
先妣淑人姓李氏。籍延安。高丽詹事讳袭洪之后也。入我朝有讳贵山。江原道观察使。有望于开国初。是生讳续。春川府使。简重高洁。 太宗与之为布衣交。以后宫所出女求为婚。不肯许。世有清白经行。簪组相承。至讳彦忱。司宪府掌令。世称乙巳名贤。讳至男以学行荐。为昭格署参奉。学者称永膺先生。讳基卨。以孝行卓异。特拜茂朱府使。 仁祖反正。首擢掌令。升通政阶。世称莲峰李徵君。其妹有至行。父丧以毁死。讳惇五广兴仓守。江都之乱。守节死之。赠议政府左赞成谥忠显公。妻金氏亦临乱自决。一门之内。孝子孝女烈妇忠臣节士。四世八人。前古未有也。世称八旌门。讳后勉以行谊拜庆基殿参奉。自永膺以下。于先妣十一世至六世祖也。曾祖讳世权。祖讳宗道。考讳重泌。皆隐德不仕。妣高灵申氏。讳孝源之女也。领议政兼大提学文忠公叔舟之十一代孙。 英宗己丑十二月二十二日先妣生。自幼孝友习于家范。先世嘉言善行之著于国史家乘者及列女传小学书。谚书解之。常目在之。凡女行女事。咸造其极。丁未归于我先考许公讳珩字行玉。时王考早世。王母在堂。而上有曾王父佥枢公暨曾王母淑夫
先妣淑人延安李氏行状
先妣淑人姓李氏。籍延安。高丽詹事讳袭洪之后也。入我朝有讳贵山。江原道观察使。有望于开国初。是生讳续。春川府使。简重高洁。 太宗与之为布衣交。以后宫所出女求为婚。不肯许。世有清白经行。簪组相承。至讳彦忱。司宪府掌令。世称乙巳名贤。讳至男以学行荐。为昭格署参奉。学者称永膺先生。讳基卨。以孝行卓异。特拜茂朱府使。 仁祖反正。首擢掌令。升通政阶。世称莲峰李徵君。其妹有至行。父丧以毁死。讳惇五广兴仓守。江都之乱。守节死之。赠议政府左赞成谥忠显公。妻金氏亦临乱自决。一门之内。孝子孝女烈妇忠臣节士。四世八人。前古未有也。世称八旌门。讳后勉以行谊拜庆基殿参奉。自永膺以下。于先妣十一世至六世祖也。曾祖讳世权。祖讳宗道。考讳重泌。皆隐德不仕。妣高灵申氏。讳孝源之女也。领议政兼大提学文忠公叔舟之十一代孙。 英宗己丑十二月二十二日先妣生。自幼孝友习于家范。先世嘉言善行之著于国史家乘者及列女传小学书。谚书解之。常目在之。凡女行女事。咸造其极。丁未归于我先考许公讳珩字行玉。时王考早世。王母在堂。而上有曾王父佥枢公暨曾王母淑夫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0H 页
人韩氏。俱耆耋。先妣每晨起问寝。继进食饮。退而执女工甚勤。曾王考享年八十二。晚来寝疾三年。先妣衣不解带。躬执爨而尝其甘旨。在其寒煖。凡奉养之节。无不适志。曾王考曰孝妇也。必有厚福。曾王考有四女。第二适尹行远。夫妇俱没。有一子执圭。季女适柳晋鸣。早寡无育。皆归依焉。王考有遗腹女适崔钟远。其家甚贫。祖妣忧之。使率其三子而归。先妣事柳姑甚勤。视尹叔甚怜。抚崔姑母子甚厚。壹是出于诚心。和气温温。人无间言。故惟姑惟叔。视不肖如子。教育加恩焉。尹公性严急多㬥怒。不肖有过则辄施大杖。先妣曰爱我儿教之也。不肖抵此赖之。不敢作非也。柳姑及尹崔二公。竟皆病卒于家。先妣为之躬自煎药。手制敛袭之具。俾无憾焉。尤怜崔姑。尺布斗粟。必分之。祖母嘉之曰友爱之情。世所罕也。庚辰祖母年七十六。病笃。先考屡月养疾。积瘁成祟。六月先殁。先妣忍痛节哀。务为慰安之方。祖妣每无声而泣。血泪沾于枕上。先妣昼夜不离侧。必待进饭然后而进饭。就睡然后而亦就睡。其冬又遭祖母丧。号哭过度。几绝而苏。终三年食素。以奉馈奠。呜呼。先妣性仁厚端敏。诚敬积于中。和顺著于外。夫子曰无违我也。舅姑曰善事我也。宗族曰惇睦我也。婢仆曰恩恤我也。奉先则务为精洁。祭物必亲莅。祭器必亲涤。果蔬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0L 页
品。皆预备而藏之。不令其乏绝也。治家则主于勤俭。服不华丽。食不侈邪。纺绩针线。不以老而或怠也。至于粮用。尤以量入撙节。为制产之规。不信巫祝之事。禁绝闲杂女人之往来。待宾客则惟先公所好之者。不惮其馈乏也。知其有论道讲义之友则极力营办以供之。先公爱客而爱酒。故常有不时之需。客亦不以主家之贫为意。而宿宿信信也。不肖兄弟娶妇。先妣戒之曰妇女之行。惟以婉娩听从为德而无专制。故号令不出于门内。言语不闻于房外。虽下辈有可怒之事。以义理晓谕之则无有不感悟也。自庚辰荐遭巨创。家计剥落。不肖兄弟孤弱。而先妣已老矣。青城县有薄田数十亩。不肖以耕读之意。禀于先妣。先妣叹曰吾闻汝家自先世以道德文章相承。以至于尔先公。亦不治产业而专意学问。吾所见闻。且汝气质清弱。仁柔有馀而勇果不足。又何能耕且读乎。且尔大人以尔兄弟托于黄先生。今去百馀里。则尔将为乡人而止耳。且京师稍远则凡诸科试。其能一一赴举乎。汝之此计。不过闷吾饥寒。然饥寒吾不怕。而惟惧尔家声之或坠也。今尔大人不在。尔等成就之责。不其在我乎。尔其一边为学业。一边为举业。勉勉无怠然后。异日地下。我有归见尔大人之面目矣。不肖兄弟于是不敢不承教。因居郭外敝庐。从事词艺。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1H 页
而以时往来于下庐之门。不得以家事为意。先妣之身短褐不完。藜苋不充。遂致积聚虚劳之疾。然犹喜而忘贫。自力以济艰乏。一不以戚戚见于辞色。或有一钱一粟之意外至者。必问其所由。若是亲戚故旧之赒恤也受之。如其少涉无名。命却之。是以不肖等。不忍为一毫非义事。真可谓成就者远矣。弟则才性过人。学既造道。文又笃工。二十九登上庠。不肖鲁下。三十九幸参科第。庶获仕禄。供养馀年。不肖无状。罪积于躬。丙申二月十九日。弟遽夭殁。是岁九月十五日。先妣又下世。生不能养之以礼。殁不能葬之以礼。不孝如此。安所容于天地间乎。是其无意于人世者久矣。而岁月倏忽。丁巳之旧甲已回。忍复见劬劳之日。号慕靡逮。而顾死亡无日。恐溘先朝露。先妣之行迹泯而不传。谨叙其大槩云。不肖兄弟二人传,俦。传今承旨。娶县监赵观基女。生三男二女不育。取忠贞公潜之后堡子𨙒子之。俦娶左郎李周哲女。生一男二女。一男一女不育。一女适赵寅植进士。取忠贞公琮之后埴子运为后。𨙒生秤幼。不肖子传泣血谨状。
家弟成均进士行迹
纯庙癸亥十二月十九日。曾王父梦孔子抱一童子与之曰此颜回也。是夜君生。曾王父异之。即起视之曰其殆庶
家弟成均进士行迹
纯庙癸亥十二月十九日。曾王父梦孔子抱一童子与之曰此颜回也。是夜君生。曾王父异之。即起视之曰其殆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1L 页
乎。而寿亦不甚相远也。后君果以学问进而年止三十四。天固有定命。而仁者之寿。亦有所不可必者耶。君姿禀清秀。志气豪爽。器宇宽弘。自为嬉戏。异于凡儿。无号庵尹公见而奇之曰此子将有声矣。四五岁聪明绝人。见群儿请书。辄傍听而诵之。六岁读孝经。七岁读小学。至学颜渊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亦不失为令名曰不及颜渊则何以不失令名乎。平庵尹公在座。大惊异之曰其进不可量也。十岁读大学语孟。知属文。癸酉随先子于仁山任所。时玉山宿儒金上舍孝日讲学于境内新林之寺。先子命吾兄弟往从之。三经冬。君术艺日就。金公曰儒贤家有人矣。丁丑吾与君往斗湖。受业于下庐黄先生。亦先子之命也。先生教人。必自彝伦日用始。循序而进。不使躐等。故始授以东贤学则曰学者求道。必取其近而详。近则习熟。习熟则顺。详则明。明则信。东贤学则者。先生裒辑我东贤君子至言懿行。定例如小学者也。继授粹语曰此星湖先生所删定退陶言行。如近思录者也。欲学朱子。先学退陶。吾有所受之也。君留门下。遍读经传。旁涉子史。微辞奥旨。一下便解。以及天人性命之说。无不沉潜有得。先生喜曰吾道有托矣。庚辰遭先考丧。啜粥食素。不处煖突。以至练后。君年方十九。血气未定。毁瘠生病。母夫人泣而强之食。病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2H 页
已则辄复如初。惟取古今礼书。反覆明辨。壬午服阕。深自警责曰学不可半涂而废。然内无严君。何能有成。因复往斗湖肄业。甲申与金会明入北汉太古寺。读性理大全。丁亥下庐没。君启手足。为之相礼而加麻焉。至葬为文以祭之。君尝为举子业。为老母也。名其稿曰三分志。取宋儒三分志科七分志道之言也。词章精敏。笔法如飞。辛卯登上庠。游太学数年。每晨省而入。日取尊经阁所储书读之。无时倦怠。至于濂闽群贤之言。有益于为学者。抄录为数十卷。以备常目。不妄交人。言语动止。必蹈规矩。时学教废弛。诸生始以君为乖厓。而久乃向慕。远方士亦有就正者。君开心见诚。谈笑而应之。人亦心悦而诚服。乙未余登别科。君目悲且喜曰早失所怙。不洎是痛。幸慈母在。将有荣养之日。若夫富贵在天。用舍在人。其所以求之也。异乎人之求之也。则在我耳。盍益俛焉孳孳也。况兄为及第。弟为进士。于分足矣。更有望哉。遂专心于为己之学。静坐对书。澹泊无累矣。丙申二月十九日没。君之疾革也。请家人而诀之。告于母曰儿罪不孝。无以为念。惟兄之念。托吾之妻曰善养吾母。惟兄之承。谓君之妻曰均是命也。天实为之。时君再娶才四朔矣。诫奴婢曰忠于尔主。末乃语余曰兄之责重矣。孑孑将奈何。愿勿伤生。勉卒旧业。弟死在明日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2L 页
午。遂敛形怡神。与人言如平昔。其夜诵敬斋箴及夙兴夜寐箴一遍。如期而终。此果天耶命耶。呜呼。君尝言人不尽乎事亲从兄之实。而能成己成物者。未之有也。故惇行孝弟为大本。不察乎存天遏人之几。而能决疑应变者未之有也。故明辨义利为先务。其道则习之于幼稚之时。自洒扫唯诺进退辞让之际。以及乎格物致知尽性知命之极。所谓下学而上达也。至其成功则至诚而无息。至敬而无适也。原其初则立志是也。六合之外。圣人不知已。以内皆吾性分与职分也。唐虞以来。载籍极博。即此求之。庶几不负为万物之灵。于是庸行庸言之必谨信。不睹不闻之必戒惧。其要不出于正心修身之方。而至于星历宣夜之度。周髀钩股之数。日月薄蚀。潮汐盈缩。律吕损益之妙。靡有遗赜。乃曰如太玄潜虚洞极之类。工则工矣。而无之靡阙。有之无补。又如经世书皇极篇。亦不过图书之支流也。三极之道。一部易尽之。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本。又在于乾坤。识乾坤之用则斯足矣。不接异端之书曰邪诞之说。虽乍过于眼。亦足以坏人心术。前圣后圣。辨而辟之已廓如矣。君之学。博而且终如此。其爱亲则痛父早世。竭力于事母。起居饮食疾病。左右致养。怠慢之色。不设于其侧曰不敬何以为养。其爱兄则终身不求分异。食同案寝同被。一动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3H 页
一静。皆不自专。讲读之际。我所不逮。而赖君发明者多。然君不以自是也。至君病没之时。吾将乞药于人。君固止之曰苟食而生。何为哉。且药未必活人。此真爱敬之至。而临死不易操。又可见也。呜呼。君讳俦字仁叟。自号菊里。姓许氏。孔岩之世也。孔岩二十世有讳晔。副提学。己卯之后。首请赵静庵伸雪。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九领太学。作成人材。学者称草堂先生。于吾兄弟为十世祖也。继以吏曹判书讳筬。承先业为士林领袖。号岳麓。生讳𡧰。登文科。为不悦者所中削之。白沙李相国上劄直之。遂不乐进取。琴诗自娱。继以五子科追 赠判书。号东冈。生讳岷进士。号苏峰。生讳璧郡守。生讳钪通德郎。生讳演。隐德不仕。曾祖讳秉佥知中枢府事。以学术称。祖讳㫻。文艺有名。早卒。考讳珩司谏院正言。文学气节。为世所重。号一川。妣延安李氏。忠显公讳惇五之后。讳重泌之女也。君娶全川李氏。鹭渚相国阳元之后。 光陵令周哲之女。生二女一男。一女一男不育。一女适赵寅植进士。再娶庆州金氏。十清轩世弼之后。橹之女也。无嗣取领议政忠贞公琮之后孙埴子运为后。君所著书有三极会统三篇。盖论天地人三才之道。而始于民彝物则常行之事。中于人心道心四七之辨。终于无极太极二五之论。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3L 页
淑夫人汉阳赵氏遗迹
细君汉阳赵氏。判中枢兼大提学龙洲先生讳絅之六世孙燕岐县监讳观基之女。母同福吴氏。 正庙甲寅七月一日细君生。二十为吾配。卒于壬子七月二日。得年五十九。与我同调四十年。恭执妇道。未尝有媚细亵狎之意。凡于动容行事之间。其端一之心。贞静之性。自然发见于外。而知其为贤夫人也。盖燕岐公严肃之训。吴夫人婉娩之教。已自幼少而服袭。及归于吾家。先妣女士之行。自有闺范。况爱之以至慈之恩。导之以至顺之义。则细君非但承意适志而已。其情怀亦如私亲母女而无间也。于是乎吾家家道既和且正。而为宗族邻里所称矣。先妣已老。而家无甔石。细君至诚竭力。供养之具。多从女工中出。而细君糟糠不餍。身无完衣。先妣有疾。药饵饮食。细君必手自煎烹曰一人专心然后。多寡温冷。咸淡得宜。虽屡月必达夜。尝于冬夜炊炭。炭湿烟薰。眩晕而仆于垆。额烂发烧而不觉也。余见而救之。于心戚戚焉有感矣。及遭先妣之丧。理发抗衾沐浴。细君躬亲之。衣亵衣。细君亦躬亲之。虽女侍不使近体。此非出天之孝乎。细君之于先妣。尽心如是。故生事之节。一委之细君。细君无他言。又不以贫窭累我。故我得以安志而读古圣人贤人之书以自乐也。晚得科名。
细君汉阳赵氏。判中枢兼大提学龙洲先生讳絅之六世孙燕岐县监讳观基之女。母同福吴氏。 正庙甲寅七月一日细君生。二十为吾配。卒于壬子七月二日。得年五十九。与我同调四十年。恭执妇道。未尝有媚细亵狎之意。凡于动容行事之间。其端一之心。贞静之性。自然发见于外。而知其为贤夫人也。盖燕岐公严肃之训。吴夫人婉娩之教。已自幼少而服袭。及归于吾家。先妣女士之行。自有闺范。况爱之以至慈之恩。导之以至顺之义。则细君非但承意适志而已。其情怀亦如私亲母女而无间也。于是乎吾家家道既和且正。而为宗族邻里所称矣。先妣已老。而家无甔石。细君至诚竭力。供养之具。多从女工中出。而细君糟糠不餍。身无完衣。先妣有疾。药饵饮食。细君必手自煎烹曰一人专心然后。多寡温冷。咸淡得宜。虽屡月必达夜。尝于冬夜炊炭。炭湿烟薰。眩晕而仆于垆。额烂发烧而不觉也。余见而救之。于心戚戚焉有感矣。及遭先妣之丧。理发抗衾沐浴。细君躬亲之。衣亵衣。细君亦躬亲之。虽女侍不使近体。此非出天之孝乎。细君之于先妣。尽心如是。故生事之节。一委之细君。细君无他言。又不以贫窭累我。故我得以安志而读古圣人贤人之书以自乐也。晚得科名。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4H 页
不能一日荣养。先妣奄忽见背。由是言之。细君为孝妇。而吾为不孝子也。往在戊寅。弟妇李氏入门。细君相好如同气。十七年同居。而人无间言。故李氏终不求分户。而没于家。吾弟再娶金氏四朔而吾弟没。细君见金氏必死无生意。昼夜不暂离。泣则俱泣。不食则俱不食。以至如厕而与之同行。寝处而与之同被。一丝一粟之裁量。必与之同议。金氏曰我幼失父母。不知慈爱之恩。今而见至情。所以忍而苟活者。恐负此至情而反贻其至恸也。遂十八年如一日。天下之为娣姒而能如细君者。有几人哉。若夫奉祭祀抚宗族待宾客遇婢仆远巫卜等事。一遵先妣之旧法。而终身无改。则是吾志也。呜呼。细君之于妇德妇行。可谓仁之至义之尽。宜其享福长久。而三男二女并不育。寿且不久。天道常与善人者非耶。丙午取族家子子之。视以己出。辛亥又见孙子之生。后一年而细君没。人世事毕矣。子𨙒孙秤。细君没之五年丙辰。吾为承旨。例 赠细君淑夫人。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行状
下庐黄先生行状
先生讳德吉字而修姓黄氏。本桧山人。后世居巴陵之后浦。后浦亦曰斗湖。故先生自号斗湖。肇祖讳忠俊。高丽侍中。入 我朝有讳居正。刑曹判书策开国勋。封义原君。奕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行状
下庐黄先生行状
先生讳德吉字而修姓黄氏。本桧山人。后世居巴陵之后浦。后浦亦曰斗湖。故先生自号斗湖。肇祖讳忠俊。高丽侍中。入 我朝有讳居正。刑曹判书策开国勋。封义原君。奕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4L 页
叶簪组。七世至讳潗。才学称一代。青阳君沈义谦为姻戚而方用事。欲引以相助。公不肯。以此斥不用。官止县监。清议依以为重。号后浦。生讳汝耇。丙子之乱。倡义沁都。阖门殉节。 赠司宪府持平。旌表其闾。世称一门五烈。生讳𫓔。虏变后坐不向燕。自号后村逸民。于先生为五世。四世祖也。曾大父讳遇圣。承先训。兄弟五人。不应举。治春秋学以全节。号橡坡。大父讳最进士。文学气节。为士林师表。识者比之胡康侯。号独醒斋。父讳以坤。受业于星湖李先生。先生曰吾党有人。号鲁野。初独醒公无嗣。择诸从子中贤者为后。鲁野公本生考讳昱。即橡坡公弟讳遇千之子也。妣白川赵氏。讳景采之女。延城倡义名臣讳鋽六世孙也。鲁野公蚤卒。先生在遗腹。以 英宗庚午十二月四日生。赵夫人有女士行。兼父师教。俾知向方。九岁方读书。出游崇朝。赵夫人笞之泣语曰汝无父儿也。若不好学莫可教。先生抱母膝而哭。惕焉大悟。自是不敢怠于学。比长奋然有望道之志。与兄拱白堂先生劬勤经传。旁涉百家。课程有序。每从先进长者。究诘奥义。先进长者自以不及。十五六以学艺闻。交游稍广。赵夫人问谁文学谁行谊。如其清素人也可交。如或名利人也不可交。尔王父之教尔父也若是。先生即杜门自守。不妄交人。一日赵夫人问尔父常读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5H 页
心经。汝辈不读是书何。于是读心经。连读近思录。知为学之方。先生之幼。独醒公语赵夫人曰稚孙之长。吾未及见。尔大人可为人师。故先生受学于外王考凡七年。二十作座(一作左)右铭曰养性曰寡欲。其序曰性之之谓圣。反其性之谓贤。反之极。亦几乎圣。惟皇降衷。无有不善。自暴自弃。不复复焉。是故圣人有忧之。曰克己复礼。孟子述其意。曰存其心养其性。又曰养心莫善于寡欲。盖寡欲者。克己之工。养性。乃复礼之本。养而安。纯乎性也。寡而无。希乎纯也。能统其性情而存遏之者。惟心是已。操之吉舍之凶。吉凶之几。不其严乎。是岁承母命兄弟师事安顺庵。顺庵学于星湖。而于鲁野为同门友。喜曰善继志矣。遂授以粹语曰欲学朱子。先学退溪。孔孟之言。如王朝之法令。程朱之言。如严师之敕厉。退溪之言。如慈父之训诫。其感发于人者。是书为尤切。粹语者。星湖裒辑退溪言行。而使顺庵删定。如近思录例。以为为学之的者也。先生服膺眷眷。益勉为己之学。先自日用彝伦之事。推以至于性命理气之原。无不潜索力究。得其要领。以书质之丈席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者。实入德之门。中庸之首旨。大学之极功。寔不外是。体用同源。知行相须。程子既以此发明。朱子重为之表章。古人岂欺我哉。又曰近读中庸。每夜静诵过一遍。点检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5L 页
朝昼之所为。则理不足以制气。气反为之乘理。正坐讲之不精。行之不一。此皆先生修己用功之序。而恒自不足者也。尝谓学者曰夫为学须要立志。本既立矣。加以穷理讲学之功。所以明此志。申以存养省察之力。所以充此志。无或须臾间断。而敬以贯之。所以一此志。夫子之发愤忘食。颜子之欲罢不能。曾子之死而后已。皆是也。又曰大学士希贤也。中庸贤希圣也。易圣希天也。语孟言近指远而切于日用。功夫循序渐进。不可躐等。又曰卓然守正。不拘于形气之私。不移于利害之途。以中立不倚四字。为持身之符。有问道体者。则曰洒扫应对切近之事。而语其理则形而上也。鸢飞鱼跃极妙之理。而语其事则日用之间也。有问师教。则曰师不在外而在乎己心。心之防范。亦在乎书。圣人贤人之书。平易明白。学而习之。思而辨之。体之吾身。验之吾心。有问学业。则曰学而思则事得其理。心有所见。学而不思则所学者皆事为之粗迹。思而学则理体于事而心有所据。思而不学则所思者皆想像之虚见。此盖先生进学教人之序。而亦所以自勉也。其论四端七情则曰孟子言性。四端之目出。礼运言情。七情之名起。朱子合而言之曰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退溪先生述朱子之意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盖理之流行。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6H 页
气亦因以率从。气之用事。理必为之宰制。而说者以为四七皆气发也。彼乃见其形气之私。参错发用于外。而不知本然之性。根于中者蔼然流行。则其失也认理为气。说者又以为四七皆理发也。盖形气之发而能中节者。以其理为之制也。彼乃见其七情之听命于四端。而不知其一层苗脉在气上发。则其失也认气为理。星湖先生新编段段辨析。夫四端七情。一理一气。迭为经纬。谓之皆有理则可。谓之皆理发则偏重于理一边而不备矣。谓之理亦以气见其发则可。谓之皆气发则专属于气一边而不明矣。其论无极太极则曰朱子曰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原。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此两句八字打开。无复馀蕴矣。所谓无极而太极者。虽无声臭之可推。而果有实然之理也。所谓太极本无极者。既有实然之理。而初无声臭之可寻。至于道器之喻。太极生两仪则阴阳器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故语道体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此盖先生造道之极处也。先生谓升高必自下。德之进也。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谦之以自牧也。故君子知下而下之以礼。下于人。在下不援上。下学而上达。下下之道至矣。乃名其居曰下庐。其铭曰近知近仁。寡尤寡悔。学问下。非狂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6L 页
非獧。不夷不惠。志气下。不忮不求。无适无莫。才智下。谁毁谁誉。无恶无斁。见识下。无闷无咎。爰居爰处。奚不曰下。故学者称下庐先生。又作八一铭。其大义则去一怠以自修。去一邪以正心。去一妄以寡言。去一矜以拙意。去一怒以惩忿。去一利以遏欲。去一杂以精学。去一伪以笃行也。至若丙戌元朝箴。七十七而犹自警省。其略曰丱兮十七。悦读朱子书。始知有圣贤之学。溯洙泗沿濂洛。易寒暑不敢弛。回想六十馀年。今我犹古我。言不掩于行。行不践于言。况在昏耄。日迫虞渊。孔曰朝闻。曾曰得正。慎勿以垂死自划。唯日夕警惕。此先生所以未见其止。而道成德立。善始善终者也。丁亥十一月十五日。易箦于正寝。遗命治丧参用家礼及星湖礼。明年正月。士林葬于巴陵之南山坐壬原。从先垄也。会者屡百人。相向而哭。呜呼。先生之学。博而约简而备。心穷造化之原。身体事物之理。凡于性分之所固有。无微不察。职分之所当为。无一有遗。极其规模之大则天地范围也。致其节目之细则毫缕分数也。道贯天人而其言也近而远。知通神明而其德也闇而章。盖其资禀纯粹。志气刚健。加之充养以实。审择以精。内主于敬而动静如一。行之以诚而表里无间。从容乎仁义之域。沉潜乎礼乐之科。其道始于修身齐家之要。而推以至于仁民利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7H 页
物之大。以为世之口谈经传而暗于时务者腐儒也。徒事事功而昧于天理者俗士也。惟合天理之正。识时务之要者。可与语王道矣。真绝伦旷世之弘儒也。而知德者希。不得展布其万一。以致泽于斯世。卒之穷饿其身以没。天耶命耶。然先生之书具在。则吾道寄而斯文不坠矣。放言一部十四编。先生之心而文之以言者也。一字一句。无非淑人心扶世教也。先生谓道不远人。在日用之间。于是蒐辑先儒训蒙群书中庸言庸行。为日用辑要十八编。学者求道。必取其近而详。近则习熟。习熟则顺。顺则其入也速。详则明。明则信。信则其从也易。于是采掇我东贤君子遗文记事至言嘉行。因小学定例。为东贤学则五编。道之大原出于天。具于人心。其用在事物。其法在经书。其传在乎人。于是中国则自义农尧舜三王孔孟。至有宋群贤大明诸子。东方肇乎箕师。迄于昭代。名儒硕士。溯其源派其流。纂其言之有关于传道。切于为学。表以出之。为道学源流纂言续纂言凡十七编。颜子曾子子思圣之亚也。圣人道术由三子而明。圣人心法待三子而传。学圣人者。先从三子始。然载诸经传者。间出而无所统。见之百家者。多谬而无足徵。于是汇而叙之。为三子实记内外三编。冠昏丧祭之礼。有家之常行。而古今之损益不同。于是与拱白先生为四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7L 页
礼要仪及家礼翼东儒礼说。惜乎。要仪则将加再正而未及脩润也。圣远言湮。历汉唐而暨乎宋。倡于濂盛于洛。会统于闽。其立言垂训。广大精微而粹如也。于是序列其文百篇。为濂闽文粹。诗亡而降于汉。靡于六朝。变于唐。洛闽诸君子出。正声复作。康节发之以平远闲雅之趣。考亭彰之以纯正刚大之气。南轩和之以温厚高明之思。上自天命精微。下暨吾人彝常。以至山水风云草木之汇。起兴深远。敷事明切。皆吾格致之资也。于是为三先生诗抄若干编。夫子没。异端闯发。杨曰义。墨曰仁。老曰清净。佛曰寂灭。陆曰德性。王曰良知。甚至谈天之学。作于西方。蔑礼弃伦。荒虚诡诞。冠带胥入于夷狄。人类几沦于禽兽。于是辨而斥之。为异端辨说。又作大学,中庸,朱书讲义,经训四教录,四书辑录,洙泗渊源录,道东渊源录,增补圣贤群辅录,摭见录语类纂,初学编,昭代衍编,古史详考等书。皆所以明天理正人心继往开来之苦心至意也。塾规则所以教蒙士也。社规则所以化乡党也。其内行则事母以纯诚。事兄如严父。母夫人善病。衣不解带十有馀年。药饵转侧。必躬自将之。常取古书。讲说于前。夫人为忘其沉疴。其务悦亲心多此类也。以不识皇考颜。为终身之痛。丧馀日哀如袒括之初。生之岁周甲。欲追服而不果行曰退溪,星湖两先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8H 页
生。皆生未期而孤。然莫之行。吾何敢过也。遂齐素痛慕如居丧以终是年。处兄之室。不求割户。同案而食。同被而寝。怡怡如也。兄患痢为之尝痢。兄患痔为之吮痔。兄没抚其子女益笃。兄嫂河阳许氏三娶也。而孀居。性又甚偏。易为怒。先生事之惟敬谨。凡祭祀宾客及家常大小。必咨禀于许氏。尺布斗粟。必纳于许氏。有食物之自外至者。未或先入于口。必献之许氏。而俟其分与。婢仆有罪。不敢遽加笞骂。皆顺承其意。以至没之日而如一日。难矣哉。日必晨兴谒庙。出居外室。整衣冠对书。气像俨然可畏。至其接人也。和气盎然。随其所叩。泛应曲当。故觌德者各充其量。不觉自醉焉。家世清贫。薄田所收。惟秫薥。而亦不厌。处之裕如也。少时治公车业。为亲在也。及母殁。乃专意古人之学。遂成大儒。 朝廷闻名。拟诸荐剡者三矣。先生谓空谷崔先生学博而文富。累乎外者不能淫。逆乎理者不敢侵。曰命曰义。顺受其正。真天挺杰特之士。谓传之先人。气节尚而循乎性。文雅优而践乎实。扶正弹恶。直道行古。年在彊老成其德。位在下大庇其志。称当世完人。负士流令名。与之为道义友。每相往来。讲论经史。以及天德人事古今得失阴阳消长之理。时传兄弟侍侧。先人为托于先生。传兄弟蒙被教育十馀年。尝请教。先生作日省图说示之曰。省闲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8L 页
言语则惟讲学论礼。必为之切实。省閒人客则惟就正会文。必为之亲敬。省閒思虑则惟存心养性。必为之内省。省閒文字则惟嘉言善行。必为之诵习。省閒事为则惟明道正谊。必为之笃行。是谓主一之敬。请益。作读书次第图说示之曰。圣贤存而道在圣贤。圣贤远而道在圣贤之书。人皆可读其书。人皆可为其道也。读者先须循序有常。反复体验。其相传心学。炯然默契乎吾心之中。书与我为一。则近道矣。传不敏不能事斯语。以光先生之道。负罪重矣。先生没。远近多士。上言于 朝廷。㬥其德行。屡请 赠爵以褒崇之。辄为异议者所沮格。不得上彻。继有建院升享之议而拘于邦禁。又未遑焉。是亦有所待而然耶。配礼川卢氏显朝女。大司宪叔仝后也。事姑惟顺。事姒惟谨。未尝有违夫子意。先先生十五年而卒。墓在先生墓畔。无子男。有二女。取从祖兄德重子奎郁子之。女适韩镕,崔钟辰。奎郁生二男。长源溥还承其本生兄奎年后。次渊溥承兄奎铀后。为大宗小宗也。先生三从弟德弘。闷先生之有德而乏祀也。以其第三子奎运嗣焉。韩镕无后。崔钟辰以族子遇周为后。今缮工监监役。呜呼。先生弃后学且有年所。而状德之文未成。渊溥谓传游于门下既久。以至于启手足。且七世通家。使之属笔。辞以愚陋不足以形容有道。未几渊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9H 页
溥没。奎运与渊溥之子益秀。持先生文集及诸所撰述。来而见托甚勤。继之以泣。不能不慕旧而感新。乃拜而受之。盥手按其书。敢记其涂于耳目著于文章者。以实其事。先生尝恨星湖先生著述浩穰。而未成一统以入梓广布。乃取全部。分其编帙。第其先后。会为一统。将以为吾儒宗百世不朽之资。时先生七十八岁。而勤勤恳恳于尊贤卫道犹如此。考正未毕。寝疾而终。呜呼惜哉。樊岩蔡文肃公撰星湖墓碣文曰退陶我东夫子也。以其道传之寒冈。寒冈传之眉叟。先生私淑于眉叟者。学眉叟以接夫退陶之绪。此君子之立言。而斯文之嫡嫡相承。有不可诬者矣。故先生于顺庵行状。亦云星湖先生直接退溪之绪。道学之传。有自来矣。又撰拱白堂行状曰独得师门之正传。先生学造性命而为人师。行本孝悌而为世范。修辞立言。粹然为后学则。辨世儒之售伪则务其实。斥异言之侵畔则反其经。以抗横流。继绝学而信道笃。门人孔岩许传谨状。
荜门李先生行状
先生讳先齐字家父别号荜门。李氏自丽太祖时。世为光州人。高祖讳珣白。以岭南修士人杰闻。登第官至尚书左仆射。曾祖讳奇披蓝。文科。丹阳府令。追爵密直事。祖讳弘吉。文科。密直提学。考讳日映。文科。长兴都护府使。追爵兵
荜门李先生行状
先生讳先齐字家父别号荜门。李氏自丽太祖时。世为光州人。高祖讳珣白。以岭南修士人杰闻。登第官至尚书左仆射。曾祖讳奇披蓝。文科。丹阳府令。追爵密直事。祖讳弘吉。文科。密直提学。考讳日映。文科。长兴都护府使。追爵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39L 页
曹参判。始入 本朝。参判娶遂宁魏氏生先修。再娶草溪郑氏。广陵君颀之女。寔先生之母也。先生仪表出人。才智特达。十三岁参判公指示泥馆山势曰汝之姑夫徐进士遇时。尝言此山绵远雄伟。必出奇才。汝今生矣。二十一。登增广文科。我 庄宪王己亥也。庚午为礼部覆试试官。极一时之望。如权揽,尹自任,金礩诸公。俱以榜中。终为鸿儒硕辅。世咸服得人之鉴。时先生长子亦与成均试榜花。人皆荣之。 恭顺王世受 命。与郑麟趾,金铫等三十二人撰丽史。历事至 成庙朝。官至艺文馆直提学。以光国勋封庆昌府院君。当世人物之望。皆推先生为重。故留画其像于御屏中。舆地志亦以为光州之首。光州旧光山县。先生尝与县监安哲石议。上疏升为州牧。遂刱立喜庆堂。始选地望文学之士三十员。别为儒籍。又用吕氏乡约。删增条例行之。自是纪纲立风教正。士林彬彬为湖南之纯乡。先生自少。有志于斯文。游于权阳村(近),梅轩(遇阳村之弟)两先生之门。遂传其学。践履笃实。造诣精微。于两先生未发之蕴奥。亦多彰明。而有以默契乎程朱之意。接千载既坠之绪。使学者知所依据。循序而进。入于涂辙。所谓迷途指南者。舍先生其谁也。先生生于 恭靖王元年己卯。卒于康靖王十五年甲辰。享年八十六。贞夫人宝城宣氏。生五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0H 页
男。长始元兵曹参判。次调元吏曹参议 赠礼曹判书。次翰元,赞元。俱弘文馆修撰。次亨元弘文馆副提学 赠礼曹参判。至今十五六世。子孙不可胜纪。呜呼。自丽季以及国初。非无豪杰之士。往往间出。远追先圣贤之绪馀。以牖后学者。而若湖南之最先倡学。先生之功为尤盛也。故高山景仰之心。至没世而有不忘者。举有从祀于文庙之议。而霁峰高先生以先生之外裔。知先生尤深。尝陈疏请升配圣庑而未遂。逮至 纯庙二十年庚辰。一国儒论。同声而应。立祠于康津县之秀岩以享之。为先生杖屦之地也。子调元玄孙仲虎五世孙泼洁。皆配食焉。世所称清心堂,履素斋,东岩,南溪先生者也。一门五贤祠。何其盛欤。君子之教。垂于家远。君子之德。入于人深矣。先生后孙圭夏之言曰五先生德行事业。彪炳当时。固多可述者。而自经己丑士祸。家藏旧迹。蔑有遗焉。先大人痛恨其终泯泯也。搜采朝野史乘及先辈文集。幸得其万一。草录未成书而没。圭夏敢不承厥志以卒。请为之状。余以荒陋辞。千里而三至。亦不敢终辞。因其书而叙次之。以俟立言之君子采焉。
清心堂李公行状
先生讳调元字廉卿。姓李氏。本光州人。前世多显者。曾大父讳弘吉密直提学。大父讳日映长兴都护府使 赠兵
清心堂李公行状
先生讳调元字廉卿。姓李氏。本光州人。前世多显者。曾大父讳弘吉密直提学。大父讳日映长兴都护府使 赠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0L 页
曹参判。父讳先齐艺文馆直提学。策光国勋。封庆昌府院君。文章道德。为世所宗。称荜门先生。有从祀 圣庑之议。母宝城宣氏。宣德癸丑九月十六日。先生生于光州泥馆村第。荜门五子。先生序居第二也。先生资性宽弘沉毅。卓有器度。自在髫龀。俨然若老成人。见之者皆知为非常品也。孝友根于天。诗礼袭之家庭。常与昆季讨论理义之说。于富贵芬华洎如也。绝意科第。栖息山岩。若将终焉。 康靖王时以隐逸徵为吏曹正郎不就。复为吏曹参议不就。三徵为全罗庆尚两道御使。三经郡府。再登乌台。治民执法。名尽其极。及当燕山时。先生见国事罔极。乃抗言直谏。谏亦不入。则遂勇退高举。浩然归乡里。权相国揽惜其去。书以讯之。先生谢曰思归台臣之赐多矣。归卧故山。可贺不可唁也。因不复以世累婴其心。惟读书讲道是务。期欲使斯文不坠。由是受业者众。而乐育不倦。故所成就。多贤君子焉。先生尝居父忧。庐墓三年。既阕制。犹遑遑焉哀慕未已。遂就墓侧而家焉。傍筑一堂。苟完而已。自为记曰吾堂既成。名吾堂者吾也。吾之所以搆此堂者。为先君也。名之不可以自专矣。先君尝字余曰廉卿。字余之弟曰清卿。岂欲以此二者。修于身而行于世乎。以此而名吾堂。不亦善乎。然言清则廉在其中。而所以行之者心也。乃书清心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1H 页
二字为之额。因自号曰清心堂。先生之从子达善追述之曰心也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柢。苟能清之则为滢澈虚明之府。不能清之则为污陋秽浊之囊。今御使公在国尽其忠。处家极其孝。非正其心清其源。讵能若是乎。又曰公志气飘洒。德宇恢廓。学问高明。文章清丽。不问可知为人师表矣。正德庚午十一月十八日先生卒。寿七十八。葬于和顺道德山负子之原。贞夫人坡平尹氏生二男。长好善。弘文馆修撰。次继善。成均生员。好善生四男。烈成均进士,熹弘文馆副提学。煦,点俱进士。至今十馀世。子孙众多。不可胜记。呜呼。以先生任道之重。若终始得位。展布其所存。则范世陶俗。有未可量者。而惜乎。暂出旋入。独使吾党小子斐然。山川草木有精采而已也。是以俎豆之议。发于霁峰高先生之时。而世有乱士祸起。始于 纯庙庚辰。立荜门以下五贤祠于秀岩。先生配焉。
司谏院正言辛公行状
公讳硕林字文詹姓辛氏。其先灵山人。始祖平章事廷议公讳镜。子孙昌大。多公卿贵人。今灵山之辛。皆祖廷议公。高丽末有典工判书者讳斯蒇。殒身殉国。有女同日并命。事在三纲行实。后人慕其节义。立祠于道泉。又有旌节碑。四世而至讳柱。孝行卓异。号为终慕堂。有文章有武威。我
司谏院正言辛公行状
公讳硕林字文詹姓辛氏。其先灵山人。始祖平章事廷议公讳镜。子孙昌大。多公卿贵人。今灵山之辛。皆祖廷议公。高丽末有典工判书者讳斯蒇。殒身殉国。有女同日并命。事在三纲行实。后人慕其节义。立祠于道泉。又有旌节碑。四世而至讳柱。孝行卓异。号为终慕堂。有文章有武威。我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1L 页
惠庄王世以咸南兵马节度使。讨畔者李澄玉立殊勋。名载征西录。又二世有讳希寿。星州牧判官。是生讳础讳𥑐。础龙蛇之乱。倡义讨倭。为宝城郡守。为政清白。至今郡有挂鞭图。光海时谢世。从游于寒冈旅轩两先生之门。卜筑于闻岩。因以为号焉。𥑐泗川县监。晋阳之役。殉节无嗣。以闻岩第二子讳圣㕀继其后。官司仆寺主簿。是为公六世祖也。主簿生讳浚从仕郎。从仕生讳斗寅 赠司仆寺正。仆正生讳景夏。 赠承政院左副承旨号竹亭。隐居行谊。孝友至性。屡登剡荐。承旨生讳光复。 赠户曹参判。户参生讳致辅。同知中枢府事。寔为公皇考。同枢公以公侍从贵贵。又 貤赠三代。妣 赠贞夫人申氏。籍平山。应岳之女。而松溪季诚之六世孙也。服袭家庭。有闺范。 英庙丙戌正月十五日。公生于桂城之南里。远祖以来桑梓之乡也。兄弟四人。公序居一焉。公生而俊伟。志气不凡。五岁弟静轩公生。公入见笑语曰我与尔。皆当为及第。七岁贞夫人生朝。酌酒为寿曰庆莫大于此日。其蚤年蜚英之兆。终身孺慕之意。已见于此矣。是岁始入学。才读孝经。能通大义。十五尽读六经。旁涉百家。弱冠奋然曰立身扬名。以显父母。所谓孝也。苟非大科。其道无由。遂有意明经。禀于同枢公。遂谒孙佐郎锡谟而力学。又与孙献纳锡祉有丽泽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2H 页
益。昼宵匪懈。名振远迩。壬子贞夫人病笃。公色忧。食不甘味。衣不解带。疾革斫指出血。以灌口中。亦孝子之至情。及遭丧。诚信毋悔。三年不入中门。 正宗戊午登文科。金参判熙周,李持平秉烈。一见大奇之。必欲奖进。每语人曰此人器量优馀。大有前涂矣。 纯宗甲子。公以承文院正字赴京。途遇自如丞崔心健。心健笑曰吾辈功名。万若是耶。公曰一邮亦 圣恩也。勿以官卑而废事。禄薄而惰志。公在槐院时。适值分馆。一意公正。不以势利有所挠夺。李相国时秀曰刚直不屈。令人可服也。往在壬子。岭儒万馀人。以某年事陈疏言之。 正庙延见疏首。慰谕恳至。赐批优待而遣之。世所称义理疏也。庚申天崩以后。一边人得志。时事大变。至是追罪其时疏首李勉庵㙖。公慨然曰万人疏首。无罪投荒。吾辈皆当日疏下人。岂独晏然而已乎。遂辞官而归。岭南搢绅之在泮者。亦随而稍稍引去。李鹤麓益运,崔宁春献重,韩敷山致应。皆素所爱重公者。及是行尤多之曰立志行己。如辛某则庶几矣。丙寅拜 肇庆庙令。冬改礼曹正郎。丁卯改 章陵令。戊辰拜司谏院正言。己巳复拜正言。己卯拜司宪府持平。上疏言李应教泰淳被论于睦台锡事。是冬为吏曹佐郎。故事出宰者必谒本曹。有李某者为蔚山。有恃而不为谒。公曰法不可废也。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2L 页
代囚其邸吏。物论汹汹。公处之自若。金判书鲁敬宣言于政院曰此岭南人本色。其气节可观。洪判书起燮语人曰朝体已失。何咎此人。金相公履乔任选部。素闻公名。叹曰斯人尚潜于郎官耶。遂除为梁山郡守。人谓梁民之福也。梁僻在海山之间。政弊民困。俗愚騃。公为治一以廉简为本。剸烦剔苛。训农劝学。期月之间。百度就绪。大得民志。壬午解绂归田里。无复荣进之意曰。仕宦宠辱之机。田园閒静之地。士之生世。既不能致君泽民。垂大名于后。则孰若放迹山野。随分自适。乐吾之所乐乎。况余縻身小官。十数年间。久旷子职。情理实所不堪。幸而奉檄。少伸微诚。今而后吾复何求。自是家居养志。虽祈寒盛暑。不离亲侧。命之退然后退。退与诸弟。团会一室。怡怡如也。丙戌拜通礼院右通礼。寻除正言。复拜持平。皆不就。戊子同枢公以天年终。公年且七旬。白首哀哀。衰绖不去于身。非有大病。未尝不预于馈奠之事。服阕日。拜祠堂如定省之节。晚年角巾竹杖。徜徉啸咏于丘园。所居之室。临于川上。川出玉泉之源。白石清流。相触作钟磬声。公乐之。因自号听溪翁。庚子冬寝疾。一夕招集子侄。面面谆谆。不外训诫之言。乃曰余年七十有五矣。终养二亲。子女婚嫁已毕。死亦何恨。翌日遂没。十二月十二日也。明年葬麻姑山负子原。远近受业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3H 页
之人执绋者甚众。淑人郭氏。处士镇南之女。忘忧堂再祐之六世孙也。端一淑慎。甚有妇道。先公若干年没。已葬在公墓西畔。生三男二女。长曰志观。次曰志晋,志益孪生。皆谨饬有士行。婿成锡鲁,朴履经。志观男永成。志晋男宇成。志益无子。以从弟志鼎第二子昊成为嗣。公为家以勤俭。不近绮纨。朝衣或至甚弊。人有讥之者。公笑曰仲由缊袍。吾亦不耻。子弟冠服少涉奢华。则刻责即去之。奉先必致诚。抚宗族有恩。尝建议修稧。冠昏之及时。丧祭之无憾。皆于此赖焉。以至旁亲之贫不能祀者。亦有所助。又喜奖进后进。而闷人家子弟多因贫穷。就学无所。乃筑书室于太白之西麓。名其斋曰养成。其记曰道学之门。功名之路。皆基于此。于是为置书籍之资齑盐之费。礼接宿儒以训导之。以时考试其肄业。善者赞扬之。不善者激劝之。各因其材而笃之。取友不以利。惟其端。接人极其和。御下不严而威。虽婢仆之贱。推心善遇得其力。明于鬼神之说。凡风水浮屠巫觋之类。斥而远之。至于见得义理处。论议峻正。毅然不动。有万夫莫夺之勇。郭忘忧倡义之辨。蔡樊岩伸理之论。莫不极力扶护。视若己任。尝见当路一宰臣语及南岳李先生冤事。南岳有何罪。至今枳塞也。此朋党之害。而不知贻累于朝廷可乎。其人亦敬惮之。公之馆于泮村也。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3L 页
洪承旨永观,俞承旨理焕迭相往来。先君子亦尝曰如辛某。岂易得哉。不可以位卑而轻之。呜呼。先君子正直方严。非其人不诩。而与公善者。以义理也。
笃行李公行状
公讳述汉字继善姓李氏。广州之世。肇祖集。丽末仕为判典校寺事。入我 朝奕世卿相。至 昭敬王世。领议政文翼公德馨。赞中兴大业。世称汉阴先生。汉阴生如圭判决事。判决事生象谦。无子取弟郡守象鼎第二子允迪为嗣。师事赵龙洲许眉叟。绝意荣途。以学问居业而终。眉叟命铭其旌曰处士。处士生锡仁。郡守 赠承旨。承旨生光兰进士。于公为皇考。妣清州韩氏。佥枢浚之女。隐逸执义垽之曾孙也。公实处士季弟监司允修之曾孙。而好仁光夏是其本生大父父也。公以 英庙辛巳七月二十四日生。十岁而孤。其治丧也。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颜色之戚。馈奠之诚。莫不有以感动人者。母夫人慈而严。教兼父师。尝戒之曰寡妇之子。人不与为友。汝内无父兄。外无师友。苟非百倍之工特异之行。不可与凡人等。汝有母母之心。明听我言。公自是刻意笃志。虽晚而就傅。文艺日进。及其成人。益励为己之学。沉潜经传。又好观我东故事。朝野史乘。无不旁涉。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往来安顺庵鼎福朴
笃行李公行状
公讳述汉字继善姓李氏。广州之世。肇祖集。丽末仕为判典校寺事。入我 朝奕世卿相。至 昭敬王世。领议政文翼公德馨。赞中兴大业。世称汉阴先生。汉阴生如圭判决事。判决事生象谦。无子取弟郡守象鼎第二子允迪为嗣。师事赵龙洲许眉叟。绝意荣途。以学问居业而终。眉叟命铭其旌曰处士。处士生锡仁。郡守 赠承旨。承旨生光兰进士。于公为皇考。妣清州韩氏。佥枢浚之女。隐逸执义垽之曾孙也。公实处士季弟监司允修之曾孙。而好仁光夏是其本生大父父也。公以 英庙辛巳七月二十四日生。十岁而孤。其治丧也。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颜色之戚。馈奠之诚。莫不有以感动人者。母夫人慈而严。教兼父师。尝戒之曰寡妇之子。人不与为友。汝内无父兄。外无师友。苟非百倍之工特异之行。不可与凡人等。汝有母母之心。明听我言。公自是刻意笃志。虽晚而就傅。文艺日进。及其成人。益励为己之学。沉潜经传。又好观我东故事。朝野史乘。无不旁涉。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往来安顺庵鼎福朴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4H 页
聋窝思正之门。讲论妙旨。多发其未发。二公叹曰博学高见。非吾辈所及。自少从游于茯庵。茯庵名基让。公从祖兄弟之子而年长于公。博识宏达。每见公必致敬曰他日吾家门户事。专仗于从叔父。公事母尽诚。定省无所阙。每食尝而进。母病煮粥煎药。亦不专委之人。以俭于前丧为恨。终身不近尺帛。遗命薄敛。致孝于奉先。家无数仂之用。而每于秋成。先为一年之备。飨祀无阙。先墓营置祭田。盖公世业清贫。而其费心殚诚如此。性又爱客。每良友之至。村醪野蔌。论道古今。或至夜深不为疲也。公气像魁伟。风仪洒落。胸怀坦荡。满腔是一段义理也。尝诫子孙曰士君子持心行己。当以毋自欺三字。为立德之基。欺之为祸。始于隐微幽暗之中。先欺其心。终至欺人欺君父。少则亡身。大则丧家。可不惧哉。传曰暗室欺心。神目如电。汝等念之。又曰洞开重门。我心如此云者。真大丈夫事也。故公凡于事为。无少回互。确言正论。不设表襮。公丧配后将卜姓。甲戌大歉。有一女人自奔。为人甚宜。议既定。当夕。问所由则士族寡女也。公即惊起。喻之以义曰汝虽迫于寒饿而至此。念汝家世。吾不忍污汝。汝思汝家。毋自失也。女且羞且谢而去。遂安其室。公亦竟不言谁家之女。此虽一端。可以见公平生矣。 正宗朝 赠公祖考判官公三品秩。以戊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4L 页
勋。继有收用子孙之命。而庚申奄遭天崩之恸。公遂无意进取。嚣嚣然自乐。以天年终。癸卯三月十三日也。寿八十三。葬于广州塔洞之负卯原。从先垄也。娶东莱郑氏彦纬之女。县监行一之玄孙。雾隐之虎之后也。资质温惠。奉君子无违。事姑爱敬备。训子女以义方。御婢仆有恩。待宗族各尽其心。乡党称之。盖公之家代有女士。皆以小学内则为闺范。以至于夫人。夫人生于丙子五月十五日。先公三十年癸酉九月九日没。葬在塔洞午坐原。有二男二女。男基濂,基洛出为伯父应汉后。婿李允新,赵亨默。基濂三男兢亿,哲亿,重亿。基洛二男一女。男济亿,润亿。婿即传之子𨙒。兢亿男宜复,宜升。哲亿男宜范,宜谦。重亿男宜晋。
副提学栗涧李公行状
公讳仲贤字遵圣。李氏肇祖讳谒平。新罗初佐命功臣。高丽时有讳偊你。封载宁君。因以载宁为贯乡。曾祖讳日善司宰令。祖讳午进士。见丽运讫。避居咸安茅谷。因号茅隐。本朝累徵不就。卒 赠兵曹参议。考讳介智。明农好学。继志不仕。 赠兵曹参判。妣晋阳河氏。牧使敬履女也。以正统己巳生。气量弘远。寡言笑。始受读。孜孜不懈。既长遍览经史。尤致力于四子洛闽书。大策数千言。顷刻立就。佔毕斋许以金昆玉友。壬辰俱中生员进士。丙申擢文科。朝廷
副提学栗涧李公行状
公讳仲贤字遵圣。李氏肇祖讳谒平。新罗初佐命功臣。高丽时有讳偊你。封载宁君。因以载宁为贯乡。曾祖讳日善司宰令。祖讳午进士。见丽运讫。避居咸安茅谷。因号茅隐。本朝累徵不就。卒 赠兵曹参议。考讳介智。明农好学。继志不仕。 赠兵曹参判。妣晋阳河氏。牧使敬履女也。以正统己巳生。气量弘远。寡言笑。始受读。孜孜不懈。既长遍览经史。尤致力于四子洛闽书。大策数千言。顷刻立就。佔毕斋许以金昆玉友。壬辰俱中生员进士。丙申擢文科。朝廷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5H 页
贺得人。荐为注书。入侍 筵前。应对如流。 上奇爱之。下手笔。赐宴 经筵官于广延亭。公与荣焉。乃誊写 御书。宝藏于家。后为正言移副修撰。寻除成均司成。课业馆儒如家塾。拜修撰兼知制教。馆阁文字。多就质于公。尝入侍经席讲大学。以穷理正心为箴戒。 上嘉纳之。后除献纳。公以勉君德救时弊。疏陈数百言。自是铨郎典翰台省。除旨便蕃。庚戌升通政。连除三品清衔。由礼曹参议转副提学。公感激际遇。庶几报效万一。灾异之警。戚里之横。随事论列。极言无违。不见采纳则辄上章乞递。未尝终年淹一官。进退之正。操守之严如此。 上尝见公帽带垢弊曰尔之寒俭如此乎。因 命赐品带。甲寅 成庙宾天。公趍哭廞卫。即谢病归。无意于荣涂。乙卯燕山即位。以 经筵官有旨促召。累辞不获。黾勉就职。连拜大司谏兵曹参知。极论权嬖之误国。言不见用。决意退归。筑亭于栗涧。扁以为号。与弟司议公。讨论典礼。教授生徒。啸咏山水间。若将终身。丁巳忽除宁海府使。谢病不允。遂赴任。治尚文教。戊午史狱起。李克墩,柳子光辈蓄憾。搆捏一时善类。相继诛窜。金佔毕,金濯缨,金寒暄,郑一蠹,朴迂拙。皆被酷祸。公尝在言官时。与迂拙濯缨作僚友。又与金司谏系行。极言内嬖之恣横。故公时在外郡。祸机叵测。会有为之伸其枉者。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5L 页
得已。公闻之叹曰恨不与诸贤并命。因口占一绝云一死非难事。偷生反是羞。伶俜独立世。西望泪长流。乃称病递归。杜门读书。伤时忧国之念。自不能已。后几年襄阳有事。朝议以公才德可任。 特除是邑。公曰无事之日则病辞可矣。有事之日则于义不可。即往莅之。旬日而不烦刑狱而一境晏如。监司以绩闻。 特升嘉善。戊辰卒官。享年六十。讣闻 上悼惜之。 命道臣厚遗丧葬之需。反葬故乡仁谷祖墓下。远近学者及列邑守宰会葬者近千人。公昆弟四人。序居第二。伯兄副学公经学文章。擅名当世。为临瀛大君外孙婿。 上赐第居京。遂传鬯于公。公之后至今为奉祀之宗焉。公娶扶馀白氏。别侍卫启芬女。生二男二女。男玸忠顺卫。珷 中庙朝靖国一等功臣。女适黄协,鱼应辰。玸男景裕以其子大亨壬辰殉节。追 赠判决事。珷男景成县监。景成四男。㴐掌乐院主簿。瀷右尹。净逸执义。龙蛇之乱。倡义从金鹤峰树功。官至牧使。潚郡守。亦倡义树功。公性纯孝。自幼先意顺旨。忠养之节。靡不用其极。及荐遭二亲丧。包特居忧。为尽其礼。执志刚介。自释褐入侍 殿中。以敢言直谏。见忤权贵而不悔也。所陈之言。不见施则色举勇退。归卧林泉。以经史书籍自适以没世。右议政颐轩许文贞公琛铭公之墓曰性质温良。应事无竞。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6H 页
家称仁孝。 朝允忠正。寒冈郑文穆公撰邑志曰公以局量文华。历践华贯。未尝以贵加于人。
殷溪安公行状
谨斋安先生文贞公讳轴之后孙殷溪处士讳国章字文卿。其先本顺兴人也。 国初有开国功臣兴宁府院君良度公讳景恭。五世至 中庙朝有徵士聚友亭先生讳灌。享新岩院。察访讳义老。是为公六世五世祖也。高祖参奉讳球。曾祖迪顺副尉讳光烈。祖忠义卫讳僩号牧川。考讳时祥号玉坡。以学行称。妣桧山孔氏。察访勋之女。郡守东贤之孙也。 肃宗十一年乙丑。公生于咸安阀殷村第。其始妊也。玉坡公梦有星瑞。生而头角崭然。天姿纯粹。为儿戏嬉。举止已有成人器度。八九岁受小学。能知爱亲敬兄。十三就学于牧牛子李昌奎之门。牧牛葛庵高弟也。导之以古人为己之学。公遂不事举业。专务实地。后牧翁殁。为之服期。道义之交则有奇峰李益寿,槐亭赵景相,隐峰李凤徵,尚友斋李庆培,紫皋朴尚节。尝谓学者曰古圣贤蕴奥。非十分寻绎。不可窥测。又当以治心修身为先。平居深衣博带。正坐小斋。究观书籍。尤好礼经及心近等书。乐而忘世。惟以教养后进为事业。远近志学者多趋之。每春到前山时。与弟子辈。逍遥风咏于花柳泉石之间。悠然有
殷溪安公行状
谨斋安先生文贞公讳轴之后孙殷溪处士讳国章字文卿。其先本顺兴人也。 国初有开国功臣兴宁府院君良度公讳景恭。五世至 中庙朝有徵士聚友亭先生讳灌。享新岩院。察访讳义老。是为公六世五世祖也。高祖参奉讳球。曾祖迪顺副尉讳光烈。祖忠义卫讳僩号牧川。考讳时祥号玉坡。以学行称。妣桧山孔氏。察访勋之女。郡守东贤之孙也。 肃宗十一年乙丑。公生于咸安阀殷村第。其始妊也。玉坡公梦有星瑞。生而头角崭然。天姿纯粹。为儿戏嬉。举止已有成人器度。八九岁受小学。能知爱亲敬兄。十三就学于牧牛子李昌奎之门。牧牛葛庵高弟也。导之以古人为己之学。公遂不事举业。专务实地。后牧翁殁。为之服期。道义之交则有奇峰李益寿,槐亭赵景相,隐峰李凤徵,尚友斋李庆培,紫皋朴尚节。尝谓学者曰古圣贤蕴奥。非十分寻绎。不可窥测。又当以治心修身为先。平居深衣博带。正坐小斋。究观书籍。尤好礼经及心近等书。乐而忘世。惟以教养后进为事业。远近志学者多趋之。每春到前山时。与弟子辈。逍遥风咏于花柳泉石之间。悠然有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第 546L 页
自得之趣。内行纯至。事父母殚诚竭力。山樵水渔。以适寒温供甘旨。居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如扇枕尝粪等事。特其细节也。二十一遭父丧。号泣气绝而苏。附于身棺者。必致诚信。丧祭一遵文公家礼。后遭内艰。一如前丧。歠粥居庐。事载海东三纲录。兄子宇彦强之疏食。泣而却之。以终三年。与兄逸庵。友爱甚笃。与同寝食。疾病扶将。须臾不离。闷其贫窭。祭先之备及日用粮食。公皆办给。惇宗族睦邻里。嫁娶失时者。死丧未殡歇者。极力相助。每当 国忌。齐沐食素。 肃景两庙升遐之日。号恸益甚。四十九没。门人私谥曰孝友。呜呼。公学问渊博。德行全备。文章是馀事。虽不能扬于王庭。生而为隐君子。殁而称乡先生。灵城君朴文秀以道伯。礼馈甚厚。兼有损户之优赏。丰原君赵显命亦以道伯 启达朝廷。特蒙 赐米之 圣恩。本郡守李堉书诸邑志。至登 睿览之华衮。此皆其实迹也。配全义李氏枝昌之女。进士泽民之玄孙也。贞静有妇道。事舅姑以诚孝。三男宇颢幼而夭。宇稷出系。宇英。女婿佥枢李惯,士人姜瑍。侧室女许淑。宇英四男汝鲁,再鲁,基鲁,世鲁。曾玄以下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