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礼疑问答)
书(礼疑问答)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7H 页
答李汝雷
祭不为除丧。则卒哭之祭。卒去孝子非时之哭也。何关于神道而为之祭耶。且初虞祝曰祫事。再虞曰虞事。祔曰祔事。小祥曰常事。大祥曰祥事。禫祫各举其事。而独三虞卒哭两祭。并称成事。何其一事而两祭耶。郑康成始谓三虞后别有卒哭祭。而其实则末虞便是卒哭。敖继公始发其疑。万氏方氏从其说。凌曙驳之。然只袭注家之馀论。杂记曰卒哭成事祔皆大牢。不只曰卒哭。兼言成事则可知卒哭之非祭名。而成事为主。所以别初再虞也。
卒哭之为祭名。非郑氏刱之也。杂记曰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祔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祔皆少牢。礼经之文。若是分别。虞一祭也。卒哭一祭也。祔一祭也。故祭各异牲矣。若谓卒哭非祭名。则卒哭成事祔皆大牢皆少牢之皆字。何所归属耶。且卒哭曰成事者。祭以吉为成。卒哭吉祭故也。三虞之言成事者。虞虽丧祭。至于三虞则渐吉。故曰成事。盖三虞则预告渐吉之义。而卒哭则成事也。此犹小祥曰常事。常事者祥事也。大祥曰祥事。
祭不为除丧。则卒哭之祭。卒去孝子非时之哭也。何关于神道而为之祭耶。且初虞祝曰祫事。再虞曰虞事。祔曰祔事。小祥曰常事。大祥曰祥事。禫祫各举其事。而独三虞卒哭两祭。并称成事。何其一事而两祭耶。郑康成始谓三虞后别有卒哭祭。而其实则末虞便是卒哭。敖继公始发其疑。万氏方氏从其说。凌曙驳之。然只袭注家之馀论。杂记曰卒哭成事祔皆大牢。不只曰卒哭。兼言成事则可知卒哭之非祭名。而成事为主。所以别初再虞也。
卒哭之为祭名。非郑氏刱之也。杂记曰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祔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祔皆少牢。礼经之文。若是分别。虞一祭也。卒哭一祭也。祔一祭也。故祭各异牲矣。若谓卒哭非祭名。则卒哭成事祔皆大牢皆少牢之皆字。何所归属耶。且卒哭曰成事者。祭以吉为成。卒哭吉祭故也。三虞之言成事者。虞虽丧祭。至于三虞则渐吉。故曰成事。盖三虞则预告渐吉之义。而卒哭则成事也。此犹小祥曰常事。常事者祥事也。大祥曰祥事。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7L 页
祥事者常事也。且卒哭之祭。大有关于神道。卒哭则生事毕而鬼事始也。人鬼之关。吉匈之关。岂可不祭告于神乎。又士虞记曰将朝而祔则荐。注荐谓卒哭之祭为祔而设。又士虞记卒辞曰来日跻祔。注卒辞。卒哭之祝辞。此皆先祔而祭之明證也。岂可谓无关于神道耶。凌氏之劈破。尽见得大义矣。况诸先儒咸遵经旨。至于朱子家礼。举世行之。恐不可以敖氏之曲解。致疑于其间也。礼经之言卒哭者甚多。详考如何。
传重必以继祢为断。以其五宗始于祢重。而所以明不继祖之祖。乃长子之祖也。
是也。己之祢。于子为祖。为此子斩无疑。
答宗人敬直(徵)
经传之言吉祭者非一。而皆谓丧毕后祫祭。则家礼之不言。岂非阙漏耶。士虞记是月也吉祭。疏云当四时吉祭之月。朱子或以吉祭当四时之正祭而然耶。
三年之丧。练祭祥祭禫祭吉祭。井然有节次。不可阙一。礼意如此。士虞记是月吉祭云者。禫月若值四时之祭月。则不待踰月而祭之。盖丧三年不祭。急于正祭故也。非谓吉祭是四时之正祭也。家礼。先儒皆以为未成之书。而金慎斋亦曰家礼不言吉祭。是阙文。
传重必以继祢为断。以其五宗始于祢重。而所以明不继祖之祖。乃长子之祖也。
是也。己之祢。于子为祖。为此子斩无疑。
答宗人敬直(徵)
经传之言吉祭者非一。而皆谓丧毕后祫祭。则家礼之不言。岂非阙漏耶。士虞记是月也吉祭。疏云当四时吉祭之月。朱子或以吉祭当四时之正祭而然耶。
三年之丧。练祭祥祭禫祭吉祭。井然有节次。不可阙一。礼意如此。士虞记是月吉祭云者。禫月若值四时之祭月。则不待踰月而祭之。盖丧三年不祭。急于正祭故也。非谓吉祭是四时之正祭也。家礼。先儒皆以为未成之书。而金慎斋亦曰家礼不言吉祭。是阙文。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8H 页
父先亡主已入庙。母丧毕后。亦当行吉祭而跻配矣。备要云母丧毕后。固无吉祭。祥而即祔于考龛。愚意母丧虽无递迁之礼。至于三年丧毕之祭。乃变吉之大节。何可废之乎。
丧毕而吉祭。父母无别。故礼经但云吉祭。而更不言母则否之义。备要之说。金慎斋亦已觉其误矣。此在问解续。
答或人
父没祖在。改葬祖母之服。今人多任情行之。或有服缌或不服缌。此皆礼所不言也。汉戴德惟云孙为祖后缌。而更不及于为祖母之说。则此或以只于祖缌而于祖母则祖虽不在。不服而然耶。金沙溪问解惟云承重者虽曾玄孙当服缌。而更不分解于祖在之祖母服缌与否。则此或以无论祖没祖在。一例服之而然耶。
父没祖在之祖母改葬。与父在之母改葬。恐无异焉。先定父在母改葬之服。则可推而行之矣。然何敢质言也。某之外兄尝私议。故略采可据者数条以答之矣。玆以录呈。未知如何。戴氏既曰为祖后者则为祖母后者。恐在其中。岂可直断以只为祖缌乎。问解似是但论承重者之当服。馀未及该耳。
答金镇祜
丧毕而吉祭。父母无别。故礼经但云吉祭。而更不言母则否之义。备要之说。金慎斋亦已觉其误矣。此在问解续。
答或人
父没祖在。改葬祖母之服。今人多任情行之。或有服缌或不服缌。此皆礼所不言也。汉戴德惟云孙为祖后缌。而更不及于为祖母之说。则此或以只于祖缌而于祖母则祖虽不在。不服而然耶。金沙溪问解惟云承重者虽曾玄孙当服缌。而更不分解于祖在之祖母服缌与否。则此或以无论祖没祖在。一例服之而然耶。
父没祖在之祖母改葬。与父在之母改葬。恐无异焉。先定父在母改葬之服。则可推而行之矣。然何敢质言也。某之外兄尝私议。故略采可据者数条以答之矣。玆以录呈。未知如何。戴氏既曰为祖后者则为祖母后者。恐在其中。岂可直断以只为祖缌乎。问解似是但论承重者之当服。馀未及该耳。
答金镇祜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8L 页
兄弟继王。各为昭穆。朱子议状及图。不啻明白。而但其小贴子。以太祖太宗析而二之为非。退陶 文昭殿议。亦以异昭穆为春秋之义。而图中则 仁明两宗合为昭位。二夫子之论。不一何欤。若异昭穆则兄弟四人。有如齐之孝昭懿惠之继立。祖祢之庙。便在祧位。人君之尊。不享祖祢。岂人情乎。同昭穆则汉之桓帝。以叔继质帝。晋之简文。以从祖继帝奕。将越次居质奕之上。则岂无逆祀之讥乎。处之当如何。
祧庙之议。考得甚是也。中庸曰宗庙之序。所以辨昭穆。此大圣人不易之言也。程子曰如吴泰伯兄弟四人相继为王。则便不得祭祢矣。此又不易之论也。殷之小甲,雍己,大戊。(三兄弟)阳甲,盘庚,小辛。(三兄弟)未闻各为昭穆。以至唐之敬,文,武三宗。亦同昭穆共一位也。大抵此议。古礼则无异。而后世有不同之说。故中朝则马端临之论明白洞悉。我东则星湖之论详细无遗。皆可为式。传亦有纂集一卷。而为人所借去。不可记忆也。
如有以叔继侄。以从祖继从孙。此等难处之端者。似有变通之道。古之庙制。不如今同堂异室。以西为上也。太祖庙居西东向。其次则高祖为昭居北南向。曾祖为穆居南北向。祖为昭又居北之次。父为祢又居南之次。若叔继侄则
祧庙之议。考得甚是也。中庸曰宗庙之序。所以辨昭穆。此大圣人不易之言也。程子曰如吴泰伯兄弟四人相继为王。则便不得祭祢矣。此又不易之论也。殷之小甲,雍己,大戊。(三兄弟)阳甲,盘庚,小辛。(三兄弟)未闻各为昭穆。以至唐之敬,文,武三宗。亦同昭穆共一位也。大抵此议。古礼则无异。而后世有不同之说。故中朝则马端临之论明白洞悉。我东则星湖之论详细无遗。皆可为式。传亦有纂集一卷。而为人所借去。不可记忆也。
如有以叔继侄。以从祖继从孙。此等难处之端者。似有变通之道。古之庙制。不如今同堂异室。以西为上也。太祖庙居西东向。其次则高祖为昭居北南向。曾祖为穆居南北向。祖为昭又居北之次。父为祢又居南之次。若叔继侄则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9H 页
位祢庙之下。若从祖继从孙则位祖庙之下。如此则昭穆之位定。而亦无逆祀之讥。何以言之。夫孙祔于祖礼也。祭祖则从而祭孙。外面看之。子先父食。然彼乃以孙祔祖而食也。非子先父食也。叔之从祢位。亦似如是。未知如何。妄论愚见而已。
答文郁纯
玄孙居父丧而死。未及改题。高祖之主。曾孙之名。自在于旁题矣。至于五代孙。亲尽埋主。则改题玄孙之名耶。仍存曾孙之名耶。若有长房迁奉则题以长房之名耶。
仍旧题可也。已死之玄孙。不可题也。长房则有夺宗之嫌。亦不可题也。
答赵炳奎
有人父在而长子死服斩。谨按丧服注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小记注礼有适子。无适孙。虽己是祖正。若父在则己未成适。父没后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且继祢之祢。是死后之称。则亦与为父后云者同一义也。父在服斩未安。赐教伏望。
父在服子斩未安之说。是也。此在士仪继祢之子为长子三年条小注。
同闬某人出外有年。母死不奔则疑若必死。而但年未
答文郁纯
玄孙居父丧而死。未及改题。高祖之主。曾孙之名。自在于旁题矣。至于五代孙。亲尽埋主。则改题玄孙之名耶。仍存曾孙之名耶。若有长房迁奉则题以长房之名耶。
仍旧题可也。已死之玄孙。不可题也。长房则有夺宗之嫌。亦不可题也。
答赵炳奎
有人父在而长子死服斩。谨按丧服注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小记注礼有适子。无适孙。虽己是祖正。若父在则己未成适。父没后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且继祢之祢。是死后之称。则亦与为父后云者同一义也。父在服斩未安。赐教伏望。
父在服子斩未安之说。是也。此在士仪继祢之子为长子三年条小注。
同闬某人出外有年。母死不奔则疑若必死。而但年未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9L 页
六十则亦难逆料其无生矣。其子先遭祖母丧。意或其父生存。只服期。后遭母丧。若伸母三年则是父未亡而忍死其父也。若降而杖期则是父不在而短其母服也。第念母之与祖。亲虽无间。恩则有杀。服母三年。不害为从厚之道耶。父虽不在。不知其卒则犹在矣。即用父在之礼。自行杖期可耶。
世或有丧心之人。出外而不奔父母丧者。不可以此直断其必死也。况年未六十者乎。近见京中一人无故出外。父死不奔。母死又不奔。其家旁求四搜则生在遐土。招之不来。伦常之变也。然生则生矣。昔有闵某者。其父狂易出外。而其祖死问于礼家。承重服矣。成服后其父生还。为朝野所讥。今某人之母服。恐与祖服一例矣。母与祖恩虽有重轻。其于父也不忍致死一也。杖期禫后。以心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听乐不入内。以终三年。人谁有非之哉。
衰裳之布。升缕有粗细。又有负适衰。以别吉服。何必以缝之向外。别其匈服乎。缝之内外。经所不言也。且袂圆如规。吉匈无别。而缝不在内则袂不圆矣。缝馀之下垂。与不缉同。亦无嫌于齐衰之人乎。
考得甚善。士仪中向外云者。眩于注疏而仍存其制。未及打破矣。今见所示。益觉其谬矣。都不如向内之为宜也。
答文镇英
斩衰练后遭齐衰者。以言乎斩齐则斩重齐轻。以言乎练不练则不练重而练轻。居常服何服耶。
轻包重。特礼也。
后丧中不行前丧禫之说。在何经耶。徒以后人之说为疑。则先王之礼无所施矣。礼曰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此为可据。若后丧未卒哭则不可行前丧禫。过时又不可行。
世或有丧心之人。出外而不奔父母丧者。不可以此直断其必死也。况年未六十者乎。近见京中一人无故出外。父死不奔。母死又不奔。其家旁求四搜则生在遐土。招之不来。伦常之变也。然生则生矣。昔有闵某者。其父狂易出外。而其祖死问于礼家。承重服矣。成服后其父生还。为朝野所讥。今某人之母服。恐与祖服一例矣。母与祖恩虽有重轻。其于父也不忍致死一也。杖期禫后。以心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听乐不入内。以终三年。人谁有非之哉。
衰裳之布。升缕有粗细。又有负适衰。以别吉服。何必以缝之向外。别其匈服乎。缝之内外。经所不言也。且袂圆如规。吉匈无别。而缝不在内则袂不圆矣。缝馀之下垂。与不缉同。亦无嫌于齐衰之人乎。
考得甚善。士仪中向外云者。眩于注疏而仍存其制。未及打破矣。今见所示。益觉其谬矣。都不如向内之为宜也。
答文镇英
斩衰练后遭齐衰者。以言乎斩齐则斩重齐轻。以言乎练不练则不练重而练轻。居常服何服耶。
轻包重。特礼也。
后丧中不行前丧禫之说。在何经耶。徒以后人之说为疑。则先王之礼无所施矣。礼曰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此为可据。若后丧未卒哭则不可行前丧禫。过时又不可行。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0H 页
答卢相益
长房改题。虽非古礼。既为改题则更不可以宗子之名书之。亦不可以长房之名埋之。何以则得宜乎。
虽则失之。亦恐不可以数数改题。
奉祀之长房死则中祥后。或可以次长房奉祀乎。
三年毕后。次长房移奉。
前后娶各有其子。则户籍各以其外祖书之无疑。而前娶无子。后娶之子独书其外祖。人或难之曰既奉前母之祀。则一家之正统在前母。前外祖当载籍。此说何如。
外无二统。当书其母之党。
期以下服。葬后多练之者。有所据耶。
虽三年之服。卒哭而受服礼也。然自家礼无受矣。练则非礼。
答卢泰铉
人有长子死。长孙又死而无后。有长子之弟及长孙之弟而身死。子与孙均是次出。则亲子主丧。未知如何。疑于所服。玆以就质。
长子虽死。礼所谓将所传重也。虽未及承重而死。犹承重也。长子之次子似当承重。若长子之弟则恐有夺宗之嫌。
长房改题。虽非古礼。既为改题则更不可以宗子之名书之。亦不可以长房之名埋之。何以则得宜乎。
虽则失之。亦恐不可以数数改题。
奉祀之长房死则中祥后。或可以次长房奉祀乎。
三年毕后。次长房移奉。
前后娶各有其子。则户籍各以其外祖书之无疑。而前娶无子。后娶之子独书其外祖。人或难之曰既奉前母之祀。则一家之正统在前母。前外祖当载籍。此说何如。
外无二统。当书其母之党。
期以下服。葬后多练之者。有所据耶。
虽三年之服。卒哭而受服礼也。然自家礼无受矣。练则非礼。
答卢泰铉
人有长子死。长孙又死而无后。有长子之弟及长孙之弟而身死。子与孙均是次出。则亲子主丧。未知如何。疑于所服。玆以就质。
长子虽死。礼所谓将所传重也。虽未及承重而死。犹承重也。长子之次子似当承重。若长子之弟则恐有夺宗之嫌。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0L 页
答金在铉
显舅显辟之题主。出于同堂之内无一人男子者可主故也。周元阳所言。恐不过如是耳。
无后之主。当如铭旌之题。此说似合于无于礼之礼矣。见星湖类编考览如何。
答文圣治
小记曰慈母妾母不世祭。注于子祭。于孙止。此谓父妾之无子者。嫡子主祭也。祭则当称庶母。又当拜也。生时亦当拜。死岂有异乎。昔或答牛溪曰庶母尊处房而朔望礼毕。家众就拜。死后无拜耶。韩昌黎犹拜乳母。
答金基周
出后者为其本生祖降服大功。而家礼曰凡适人者。祖及曾高祖不降。盖为人后者。与女适人者。似无轻重。而女不降而男降何义耶。
显舅显辟之题主。出于同堂之内无一人男子者可主故也。周元阳所言。恐不过如是耳。
无后之主。当如铭旌之题。此说似合于无于礼之礼矣。见星湖类编考览如何。
答文圣治
小记曰慈母妾母不世祭。注于子祭。于孙止。此谓父妾之无子者。嫡子主祭也。祭则当称庶母。又当拜也。生时亦当拜。死岂有异乎。昔或答牛溪曰庶母尊处房而朔望礼毕。家众就拜。死后无拜耶。韩昌黎犹拜乳母。
答金基周
出后者为其本生祖降服大功。而家礼曰凡适人者。祖及曾高祖不降。盖为人后者。与女适人者。似无轻重。而女不降而男降何义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1H 页
仪礼本无本生祖降服之文。家礼亦无其文。而惟崔凯之谬说。启后人之疑也。备论于士仪中。
答曹润五
有人出后于人。其所后父即本亲姑之婿也。姑为所后母之母。称之以姑可乎。外祖母可乎。未有所考。何以则得当耶。
兼亲之称。古礼未有所言。而虽或有后世服制之所论。然亦无如所示者。极为难处。然出后于人则所重在于所后。所后母之母。不可不称之外祖母也。且以死后服制言之。男出后女出嫁。再降为小功。而外祖母亦为小功。然降小功。重于正小功。服从其重。未知如何。更博问于深于礼者。
答卢相稷
父命出后则父命重于公案。公案有无。非所论也。虽出后于所后父母既没年久之后。犹是服斩也。本生之服何可不降乎。恩虽深于私亲。义莫重于所后。圣人之制。不可违也。
答俞判书(致崇)
鄙家宗子才成冠而死。未及立后。且在三年之内。礼当待其立后终制。祧迁神主。而宗家事势。万无迟待之道。不得已曾祖祠版。移奉于弟家为计。似有告由措词。未
答曹润五
有人出后于人。其所后父即本亲姑之婿也。姑为所后母之母。称之以姑可乎。外祖母可乎。未有所考。何以则得当耶。
兼亲之称。古礼未有所言。而虽或有后世服制之所论。然亦无如所示者。极为难处。然出后于人则所重在于所后。所后母之母。不可不称之外祖母也。且以死后服制言之。男出后女出嫁。再降为小功。而外祖母亦为小功。然降小功。重于正小功。服从其重。未知如何。更博问于深于礼者。
答卢相稷
父命出后则父命重于公案。公案有无。非所论也。虽出后于所后父母既没年久之后。犹是服斩也。本生之服何可不降乎。恩虽深于私亲。义莫重于所后。圣人之制。不可违也。
答俞判书(致崇)
鄙家宗子才成冠而死。未及立后。且在三年之内。礼当待其立后终制。祧迁神主。而宗家事势。万无迟待之道。不得已曾祖祠版。移奉于弟家为计。似有告由措词。未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1L 页
知何如。
宗子丧期。今虽未毕。事势所拘。有难迟待。神主权宜迁奉。不胜感怆云云。未知如何。
答李载和
父丧将毕而遭祖母丧则改题递迁之节。何以则为可。
祖母丧卒哭后行之似可。而但杀礼以酒果告。未知如何。
答金琦浩
忌日兼设考妣。则考忌祝文。妣则当书以某氏。考则书某公。非未安乎。
此祝乃刘氏之说也。因其本文而存之。未及衍义矣。其曰考某公之公字。便是某官之官字也。改为某官府君则似可也。
答尹承旨(致贤)
母丧葬后练前。遭父丧则练祀依父在时行乎否乎。亡室题主。依旧存之。则朝夕祭奠。有所未安。且祥祭祝式甚难便。
仪礼丧服齐衰三年。父卒则为母。此圣人之制也。贾氏妄有所误。以致后人之疑。然先儒多有辨明者。故愚亦曾有所论。以为母丧练前之遭父丧者。伸母服三年似可矣。若练后则十一月练时。父子俱已除服。服不可改制。仍用杖
宗子丧期。今虽未毕。事势所拘。有难迟待。神主权宜迁奉。不胜感怆云云。未知如何。
答李载和
父丧将毕而遭祖母丧则改题递迁之节。何以则为可。
祖母丧卒哭后行之似可。而但杀礼以酒果告。未知如何。
答金琦浩
忌日兼设考妣。则考忌祝文。妣则当书以某氏。考则书某公。非未安乎。
此祝乃刘氏之说也。因其本文而存之。未及衍义矣。其曰考某公之公字。便是某官之官字也。改为某官府君则似可也。
答尹承旨(致贤)
母丧葬后练前。遭父丧则练祀依父在时行乎否乎。亡室题主。依旧存之。则朝夕祭奠。有所未安。且祥祭祝式甚难便。
仪礼丧服齐衰三年。父卒则为母。此圣人之制也。贾氏妄有所误。以致后人之疑。然先儒多有辨明者。故愚亦曾有所论。以为母丧练前之遭父丧者。伸母服三年似可矣。若练后则十一月练时。父子俱已除服。服不可改制。仍用杖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2H 页
期之礼可矣。先儒所论诸条。别纸录呈。
答任参判(应准)
禫服备要则曰吉服。便览则曰墨笠带。以礼记祥而缟禫而纤之文考之。当从礼记。而事系难慎。玆敢仰质。
祥而缟。缟者缟素麻衣也。禫而纤。纤者黑经白纬也。变吉杀哀。井然有渐。而注疏误以缟纤混同释之。故后人有此疑也。先儒亦多辨之矣。我东无黑经白纬者。故只墨其笠与带。从之可也。
慰人本生亲书。先儒无定论。愚见则称本生先府君先夫人。无害于义。古人于其兄。亦有称府君者。岂可不称于其亲乎。称哀前未为不可。未知如何。
称本生则别嫌也大矣。哀前二字。亦无所碍。
诸弟远居。未参吉祭。则当日各于其家换着吉服。未知如何。
似无他仪节。
答文国铉
但见一括发三字而截去其下句其馀免(问)三字则宜有是疑也。夫一括发云者。入门时初括以麻也。其馀免云者。明日之又哭。又明日之三哭。乃免以布也。盖于父则初括之麻。至三日而仍存其括也。于母则初括以麻。又哭三哭
答任参判(应准)
禫服备要则曰吉服。便览则曰墨笠带。以礼记祥而缟禫而纤之文考之。当从礼记。而事系难慎。玆敢仰质。
祥而缟。缟者缟素麻衣也。禫而纤。纤者黑经白纬也。变吉杀哀。井然有渐。而注疏误以缟纤混同释之。故后人有此疑也。先儒亦多辨之矣。我东无黑经白纬者。故只墨其笠与带。从之可也。
慰人本生亲书。先儒无定论。愚见则称本生先府君先夫人。无害于义。古人于其兄。亦有称府君者。岂可不称于其亲乎。称哀前未为不可。未知如何。
称本生则别嫌也大矣。哀前二字。亦无所碍。
诸弟远居。未参吉祭。则当日各于其家换着吉服。未知如何。
似无他仪节。
答文国铉
但见一括发三字而截去其下句其馀免(问)三字则宜有是疑也。夫一括发云者。入门时初括以麻也。其馀免云者。明日之又哭。又明日之三哭。乃免以布也。盖于父则初括之麻。至三日而仍存其括也。于母则初括以麻。又哭三哭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2L 页
则皆加布免。故必以其馀免三字。承之于一括发之下也。苟如陈方之说则一被发而一括之。再被发而再括之。三被发而三括之。此岂成说乎。古礼斩衰括发以麻。成服之前仍其麻括。为母则初亦以麻。至迁尸。代以布免也。括者束也。发不被则有何可束者乎。三被三束。必无之礼也。
答李寿澈
问本生亲改葬服缌。
改葬缌。本有三年服者之服也。出后子之于本生父母。古礼不言者。或以例推之而然耶。抑不服而然耶。不敢质言。然晋王冀曰女子虽降。父母即亦子也。男女皆缌。于义自通。以此推之。出后子出嫁女。似无异焉。从厚而服。不害否。博询行之如何。
答郑仲乔
仪礼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疏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今士仪曰继祢之子为长子三年。未知见于何礼。
仪礼安有此文耶。丧服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何为截去庶子二字。而有此疑也。庶子则不继祢。有适子故也。
士仪父母偕丧。虽在一日。若父先卒则服母三年。按通
答李寿澈
问本生亲改葬服缌。
改葬缌。本有三年服者之服也。出后子之于本生父母。古礼不言者。或以例推之而然耶。抑不服而然耶。不敢质言。然晋王冀曰女子虽降。父母即亦子也。男女皆缌。于义自通。以此推之。出后子出嫁女。似无异焉。从厚而服。不害否。博询行之如何。
答郑仲乔
仪礼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疏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今士仪曰继祢之子为长子三年。未知见于何礼。
仪礼安有此文耶。丧服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何为截去庶子二字。而有此疑也。庶子则不继祢。有适子故也。
士仪父母偕丧。虽在一日。若父先卒则服母三年。按通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3H 页
典贺循至我东诸贤。皆用为父屈之义。而独愚伏郑先生有礼疑从厚之论。然亦以父殡以后为说。未知何如。
父卒则为母。丧服之文也。后人之不从经文。而必欲从疏说之谬何也。疏之拈出则字。穿凿为说。自立己见。大非圣人本旨也。愚伏说是也。而但殡后云者。意虽近厚。然犹未免为贺循地也。殡以前则父果不卒耶。郑注曰父卒则尊得伸也。
小记曰父母之丧偕。不虞祔云云。陈氏曰葬母之明日。即治父葬。待葬父后虞祔毕。然后为母虞祔。今士仪曰先葬父。未知何所据也。且葬以夺情。故先轻。奠以先重。故待而虞祔也。
礼经安有母后死而先葬。父先死而后葬之文乎。死有先后则葬亦以死之先后为礼可也。故礼曰死与住日。死者之事。从死日数也。既数死日。则死时亦可数也。曾子问所言先轻后重者。必是母先死而父后死者也。故孔子之答。亦必谓母虽轻而先死则先葬。父虽重而后死则后葬云尔也。注疏之说。失其本义而误解。不辨死之先后。而只谓母轻而先葬。甚至以夺情言之。夺情云者。情所不忍而夺之也。此岂圣人之言乎。夫葬者死者之事也。祭者生者之事也。故礼有葬以大夫祭以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类。故
父卒则为母。丧服之文也。后人之不从经文。而必欲从疏说之谬何也。疏之拈出则字。穿凿为说。自立己见。大非圣人本旨也。愚伏说是也。而但殡后云者。意虽近厚。然犹未免为贺循地也。殡以前则父果不卒耶。郑注曰父卒则尊得伸也。
小记曰父母之丧偕。不虞祔云云。陈氏曰葬母之明日。即治父葬。待葬父后虞祔毕。然后为母虞祔。今士仪曰先葬父。未知何所据也。且葬以夺情。故先轻。奠以先重。故待而虞祔也。
礼经安有母后死而先葬。父先死而后葬之文乎。死有先后则葬亦以死之先后为礼可也。故礼曰死与住日。死者之事。从死日数也。既数死日。则死时亦可数也。曾子问所言先轻后重者。必是母先死而父后死者也。故孔子之答。亦必谓母虽轻而先死则先葬。父虽重而后死则后葬云尔也。注疏之说。失其本义而误解。不辨死之先后。而只谓母轻而先葬。甚至以夺情言之。夺情云者。情所不忍而夺之也。此岂圣人之言乎。夫葬者死者之事也。祭者生者之事也。故礼有葬以大夫祭以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类。故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3L 页
其奠则先父后母也。圣人制为葬礼。王侯大夫士各有七月五月三月踰月之限。若如注疏之说。一以先轻为主。则轻者无不渴葬。重者无不慢葬。大夫不得三月。士不满一月矣。春秋定公先薨。姒氏后卒。先葬定公。后葬定姒。孔子书之以为训。
答李礼安
侍生之三从祖。有一子早死。适孙又成人而夭。不得已取族人之子为继子。子又死而有其子。将来三从祖死。则使之服斩。可乎否乎。
斩衰三年。为承重也。虽所生第二子之子。服祖期。不承重故也。今若绝其适孙之后。而传重于继子之子则服三年。若为适孙立后则此子不服三年可也。东俗或有次继子服三年。而以其子立为长子之后者。决非先王之礼也。既不承重则何为舍其父。父族人而服斩乎。
答李礼基(定会)
郑判书天和氏卒数日。其子匡始死。其孙之承重与否。论议不一。或言代服而主丧云。何以则得宜耶。
孙之为祖斩者。父卒然后祖死则承祖之重也。父生时祖死则父既服斩。而祖之重在于父。孙何有可承之重乎。代服云者。尤无古礼之可据矣。或有谬引石祖仁事者。而此
答李礼安
侍生之三从祖。有一子早死。适孙又成人而夭。不得已取族人之子为继子。子又死而有其子。将来三从祖死。则使之服斩。可乎否乎。
斩衰三年。为承重也。虽所生第二子之子。服祖期。不承重故也。今若绝其适孙之后。而传重于继子之子则服三年。若为适孙立后则此子不服三年可也。东俗或有次继子服三年。而以其子立为长子之后者。决非先王之礼也。既不承重则何为舍其父。父族人而服斩乎。
答李礼基(定会)
郑判书天和氏卒数日。其子匡始死。其孙之承重与否。论议不一。或言代服而主丧云。何以则得宜耶。
孙之为祖斩者。父卒然后祖死则承祖之重也。父生时祖死则父既服斩。而祖之重在于父。孙何有可承之重乎。代服云者。尤无古礼之可据矣。或有谬引石祖仁事者。而此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4H 页
非代父服也。
答或人
陷中讳某之讳字。尊卑何间也。盖卒哭而讳。神之也。金沙溪问解亦曰死而讳。无尊卑。眉叟作松禾公葬铭云亡弟讳懿。尊者之于卑者。古人亦称讳矣。
答许𰨒
出后子与适人之女。所处相似。则服亦宜同。而男则降其本生祖父母。女则不降何也。
圣人制礼。无出后子降服本生祖父母之文也。末世有崔凯者薄于所生。降为大功。后人不究古经。而或从凯说。今已成俗可叹。家礼亦无降服之文。具论于士仪。更考之如何。
𰨒支子也。先考大祥将祭。而其日子时遭子妇丧。罔措之中。不究礼文。成服后卜日行祭矣。于心终有未安。既为异室。则兄不入于新丧中。自行祥祭。𰨒则他日哭而除服。未知如何。
当日子时则祭馔已具矣。礼曰笾豆既设。齐衰以下。异门则祭。吉祭尚然。况祥祭乎。祥祭亦丧祭也。恐无不可行之嫌。下段说是也。而遂事无及也。
答郑趾善
答或人
陷中讳某之讳字。尊卑何间也。盖卒哭而讳。神之也。金沙溪问解亦曰死而讳。无尊卑。眉叟作松禾公葬铭云亡弟讳懿。尊者之于卑者。古人亦称讳矣。
答许𰨒
出后子与适人之女。所处相似。则服亦宜同。而男则降其本生祖父母。女则不降何也。
圣人制礼。无出后子降服本生祖父母之文也。末世有崔凯者薄于所生。降为大功。后人不究古经。而或从凯说。今已成俗可叹。家礼亦无降服之文。具论于士仪。更考之如何。
𰨒支子也。先考大祥将祭。而其日子时遭子妇丧。罔措之中。不究礼文。成服后卜日行祭矣。于心终有未安。既为异室。则兄不入于新丧中。自行祥祭。𰨒则他日哭而除服。未知如何。
当日子时则祭馔已具矣。礼曰笾豆既设。齐衰以下。异门则祭。吉祭尚然。况祥祭乎。祥祭亦丧祭也。恐无不可行之嫌。下段说是也。而遂事无及也。
答郑趾善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4L 页
成服则奠而已。无殷祭。圣人之礼。葬前皆奠也。末俗之谬例。何可从也。
父母丧中出后于人者。未练而出后者。降为期。既练而出后者。三年似可也。此当与小记嫁女未练而反。既练而反相照也。
揖轻于拜。祭无揖。故古礼不见也。庶母无其子而适子题其主。则庶母之外。有何可称耶。
绞带只两股也。非三重也。古礼卒哭后变麻为葛。葛带三重。葛带葛绖。非绞带也。绞带着于丧服者。非出入时深衣所带也。
魂帛古之束帛之制。今不行。从俗用白绢。或白苧摺叠用之可也。
为师心丧三年。圣人之礼也。子贡圣门高弟。岂行无于礼之六年耶。所谓三年之外者。谓服三年者之外也。非谓终三年之外。又加三年也。此司马迁之失也。
答金镇祜
族叔有适子先没。适孙又早死无儿。而族叔死。次子之子摄行丧事。祥毕后亲尽庙主当祧。而或云高祖待适孙立后而祧迁。或云适孙既入庙则亲尽之主。何可不祧。何所适从。
父母丧中出后于人者。未练而出后者。降为期。既练而出后者。三年似可也。此当与小记嫁女未练而反。既练而反相照也。
揖轻于拜。祭无揖。故古礼不见也。庶母无其子而适子题其主。则庶母之外。有何可称耶。
绞带只两股也。非三重也。古礼卒哭后变麻为葛。葛带三重。葛带葛绖。非绞带也。绞带着于丧服者。非出入时深衣所带也。
魂帛古之束帛之制。今不行。从俗用白绢。或白苧摺叠用之可也。
为师心丧三年。圣人之礼也。子贡圣门高弟。岂行无于礼之六年耶。所谓三年之外者。谓服三年者之外也。非谓终三年之外。又加三年也。此司马迁之失也。
答金镇祜
族叔有适子先没。适孙又早死无儿。而族叔死。次子之子摄行丧事。祥毕后亲尽庙主当祧。而或云高祖待适孙立后而祧迁。或云适孙既入庙则亲尽之主。何可不祧。何所适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5H 页
适孙当入庙则亲尽之祖。礼当祧迁。若不递迁则适孙无可入之正位也。恐不可以摄祀孙之亲未尽。而不祧其当祧之庙。置适孙于无所祔之祔位也。又若五世则僭也。
答尹胄夏
铭旌则考妣皆书贯乡。陷中则只书于妣何义。
铭旌则表柩。故皆书。陷中则只别妇人之异姓。故特书之。
仪节小敛后有拜宾之节。而家礼无之。士仪亦阙何也。
从家礼也。
五服相吊。仪礼所无。而家礼则有之。士仪云家礼不取何也。
从仪礼也。家礼则因书仪而未修润耳。
家礼发引前一日。以迁柩告。是启殡之节。而有启殡告。又有迁柩告何也。
家礼无成殡之文。则有何启殡之告耶。南方地湿多虫蚁。故殡一节阙之。而但朱子长子丧。以火塼为殡。
大全山神则称后土。家神则称土地。名目有殊何也。
有大小轻重之分而然耶。
春秋定公定姒之丧。一出于五月。一出于七月。似不可以并有丧论。当以丧之先后为序。若死在一二日则亦必以先后为序以葬之耶。
答尹胄夏
铭旌则考妣皆书贯乡。陷中则只书于妣何义。
铭旌则表柩。故皆书。陷中则只别妇人之异姓。故特书之。
仪节小敛后有拜宾之节。而家礼无之。士仪亦阙何也。
从家礼也。
五服相吊。仪礼所无。而家礼则有之。士仪云家礼不取何也。
从仪礼也。家礼则因书仪而未修润耳。
家礼发引前一日。以迁柩告。是启殡之节。而有启殡告。又有迁柩告何也。
家礼无成殡之文。则有何启殡之告耶。南方地湿多虫蚁。故殡一节阙之。而但朱子长子丧。以火塼为殡。
大全山神则称后土。家神则称土地。名目有殊何也。
有大小轻重之分而然耶。
春秋定公定姒之丧。一出于五月。一出于七月。似不可以并有丧论。当以丧之先后为序。若死在一二日则亦必以先后为序以葬之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5L 页
并有丧。岂独谓一二日偕死者耶。此所谓疑者。葬之先后也。诸侯五月而葬。则三月之内。非并有丧耶。
出后者不降其本生祖。则此无二统之嫌耶。
降服期于本生父。则不贰斩。其为不二统也大矣。祖父母正尊也。先王之礼。无降服之文。
家礼择日开茔域。似是择葬日开茔域之意。而备要告启期在择日之上。未择日而告启期可乎。既夕礼告启期。在卜日之后则似是矣。
是。
虞祭祭而后献。敛主匣而后辞。时祭献而后祭。辞神而后纳主。何义。
虞祭则主在几筵。故敛匣而辞。时祭则出主于他所而敛匣于西阶。故先辞也。
答族侄(寅)
神主韬藉图式。裹以帛。考紫妣绯。紫者间色也。绯亦紫之类也。色之不正者。奚取焉。韬藉紫绯之说。始于何时耶。似非古礼。
古礼无韬藉。而紫囊绯囊之说。见于书仪。此必后世因侈风而然。家礼无韬藉则朱子不取书仪也。故金沙溪,宋尤庵皆云虽不用可也。吾家则不用耳。
出后者不降其本生祖。则此无二统之嫌耶。
降服期于本生父。则不贰斩。其为不二统也大矣。祖父母正尊也。先王之礼。无降服之文。
家礼择日开茔域。似是择葬日开茔域之意。而备要告启期在择日之上。未择日而告启期可乎。既夕礼告启期。在卜日之后则似是矣。
是。
虞祭祭而后献。敛主匣而后辞。时祭献而后祭。辞神而后纳主。何义。
虞祭则主在几筵。故敛匣而辞。时祭则出主于他所而敛匣于西阶。故先辞也。
答族侄(寅)
神主韬藉图式。裹以帛。考紫妣绯。紫者间色也。绯亦紫之类也。色之不正者。奚取焉。韬藉紫绯之说。始于何时耶。似非古礼。
古礼无韬藉。而紫囊绯囊之说。见于书仪。此必后世因侈风而然。家礼无韬藉则朱子不取书仪也。故金沙溪,宋尤庵皆云虽不用可也。吾家则不用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6H 页
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则何以处之。将入庙为遗衣耶。
丧大记复衣不以衣尸。(不以袭也)不以敛。士丧礼疏复衣浴而去之。家礼沐浴条注但云去复衣。而亦无所置之处。沙溪问解有复衣置灵座无妨。埋之则不可之说。然灵座既撤。俱无所论。未知何以则可也。周礼司服大丧共其复衣服奠衣服。又守祧掌庙祧其遗衣服藏焉。注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遗衣服。大敛之馀也。疏此奠衣服也。
杨氏复曰古人遗衣裳。必置灵座。既而藏于庙中。以此推之则复衣似亦以遗衣处之也。不然则无可据之端。如何如何。
答卢相稷
有人出后于人。而出后前丧妻神主。本生父主之祔于庙。今既出后则当改题移祔于所后家庙。祝词何以则可耶。
本生舅告考庙云某之第几子某。出后于某亲。某亡妇某封某氏神主。今将移祔于所后家庙云云。
告亡子妇云子既出后。妇当从夫。神主今将移祔于所后家庙云云。
出后者告亡妻云某出后于某亲。亡室神主今将改题。迁祔于所后祖庙云云。
丧大记复衣不以衣尸。(不以袭也)不以敛。士丧礼疏复衣浴而去之。家礼沐浴条注但云去复衣。而亦无所置之处。沙溪问解有复衣置灵座无妨。埋之则不可之说。然灵座既撤。俱无所论。未知何以则可也。周礼司服大丧共其复衣服奠衣服。又守祧掌庙祧其遗衣服藏焉。注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遗衣服。大敛之馀也。疏此奠衣服也。
杨氏复曰古人遗衣裳。必置灵座。既而藏于庙中。以此推之则复衣似亦以遗衣处之也。不然则无可据之端。如何如何。
答卢相稷
有人出后于人。而出后前丧妻神主。本生父主之祔于庙。今既出后则当改题移祔于所后家庙。祝词何以则可耶。
本生舅告考庙云某之第几子某。出后于某亲。某亡妇某封某氏神主。今将移祔于所后家庙云云。
告亡子妇云子既出后。妇当从夫。神主今将移祔于所后家庙云云。
出后者告亡妻云某出后于某亲。亡室神主今将改题。迁祔于所后祖庙云云。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6L 页
告所后祖考妣云某之前妻某封某氏先亡。祔于本生祖庙。礼当入祔于本龛云云。
答禹纪夏
舅姑之服。古礼则期年也。自唐改为三年矣。妻之为夫则斩衰也。改葬其夫则何可不服缌乎。
继母葬前改葬母墓者。退溪曰父葬前改葬母。仍服斩衰。正得不敢变服之义。稣斋曰既衰矣。又何缌乎。
答金台济
深衣篇方注所云传曰之传。遍检礼书。未有所据。愚亦尝所疑之者。
宣庙朝易服色云者。未有所考。
行衣。东俗所称。不见礼书矣。唐舆服志开胯(腰骨)者名缺胯衫。宋高承曰缺胯衫。即今四䙆衫。韵书曰䙆。衣裾分也。以此数说观之。今之行衣腰下左右分开。此或本之四䙆衫者也。然既非古之深衣。又非今之道袍。恐违先王之法服也。杏衣之杏。未知何据也。
小期后降服大功服云者。未知何谓也。服问曰三年之丧既练服功衰。注既练衰七升。杂记疏曰衰与大功同。故曰功衰。此皆但言布之升数而已。何尝言降服大功耶。盖哀渐杀则服渐杀。故卒哭已以成布六升为受。(为母四升)今于小
答禹纪夏
舅姑之服。古礼则期年也。自唐改为三年矣。妻之为夫则斩衰也。改葬其夫则何可不服缌乎。
继母葬前改葬母墓者。退溪曰父葬前改葬母。仍服斩衰。正得不敢变服之义。稣斋曰既衰矣。又何缌乎。
答金台济
深衣篇方注所云传曰之传。遍检礼书。未有所据。愚亦尝所疑之者。
宣庙朝易服色云者。未有所考。
行衣。东俗所称。不见礼书矣。唐舆服志开胯(腰骨)者名缺胯衫。宋高承曰缺胯衫。即今四䙆衫。韵书曰䙆。衣裾分也。以此数说观之。今之行衣腰下左右分开。此或本之四䙆衫者也。然既非古之深衣。又非今之道袍。恐违先王之法服也。杏衣之杏。未知何据也。
小期后降服大功服云者。未知何谓也。服问曰三年之丧既练服功衰。注既练衰七升。杂记疏曰衰与大功同。故曰功衰。此皆但言布之升数而已。何尝言降服大功耶。盖哀渐杀则服渐杀。故卒哭已以成布六升为受。(为母四升)今于小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7H 页
祥变为功布七升。非降为九月之服也。
家礼练服注虽有去负版辟领衰之说。此非朱子所定。只因温公书仪。而未及修润者也。礼经但曰既练。男子除首绖。妇人除腰带。更无负适衰除去之文。家语云季康子练而无衰。孔子曰无衰衣者。不可以见宾。何以除焉。黄勉斋练受服图。取衰长六寸博四寸。著功衰之上。杨氏复曰丧服记载衰负版辟领之制。不言何时而除。金沙溪问解云衰负版辟领。从古不去。许眉叟曰书仪负版辟领衰并去之。不知何所据。宋尤庵曰练而去负版衰辟领。不见于仪礼礼记通典通解。未知家礼何所据。李星湖曰负版辟领衰。轻服不必去。
愚按古今礼书。未有练后去三物之文。而书仪偶未之察。家礼因而未改。来教所云古人以家礼为未定之书者。极是极是。盖适在领左右。负在领后。衰在领前。明是方领之制也。决不可去。
先王服法。制则同而名则或殊。吉服则玄衣纁裳。丧服则布衰布裳。皆上衣下裳。裳则皆十二幅也。郑注则太简。只言前三。而未及于左右各三。孔疏则又失郑意。断以七幅。故至今纷纭。奈何奈何。裳若只有前三后四。而以所谓曲裾者。缝合左右。则便同无底之橐。何以着之乎。今之丧服
家礼练服注虽有去负版辟领衰之说。此非朱子所定。只因温公书仪。而未及修润者也。礼经但曰既练。男子除首绖。妇人除腰带。更无负适衰除去之文。家语云季康子练而无衰。孔子曰无衰衣者。不可以见宾。何以除焉。黄勉斋练受服图。取衰长六寸博四寸。著功衰之上。杨氏复曰丧服记载衰负版辟领之制。不言何时而除。金沙溪问解云衰负版辟领。从古不去。许眉叟曰书仪负版辟领衰并去之。不知何所据。宋尤庵曰练而去负版衰辟领。不见于仪礼礼记通典通解。未知家礼何所据。李星湖曰负版辟领衰。轻服不必去。
愚按古今礼书。未有练后去三物之文。而书仪偶未之察。家礼因而未改。来教所云古人以家礼为未定之书者。极是极是。盖适在领左右。负在领后。衰在领前。明是方领之制也。决不可去。
先王服法。制则同而名则或殊。吉服则玄衣纁裳。丧服则布衰布裳。皆上衣下裳。裳则皆十二幅也。郑注则太简。只言前三。而未及于左右各三。孔疏则又失郑意。断以七幅。故至今纷纭。奈何奈何。裳若只有前三后四。而以所谓曲裾者。缝合左右。则便同无底之橐。何以着之乎。今之丧服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7L 页
左右分开。横着于左腋或右腋之下。而所谓燕尾。或用一片。或用二片。悬之衣齐。而又不用掩裳旁际之说。未知于古经何所据也。通典亦曰裳十二幅也。
曲裾。未知汉时何衣有曲裾。而引之于深衣也。古经无曲裾之文。故朱子晚年不用之。
幅巾。东观汉记曰鲍永冯钦幅巾而居。按此则幅巾。盖自西京末有之。未知始于释氏之说。出于何人耶。菩萨所制云者。彼或取汉制否耶。愚未尝一阅佛书。不敢质焉。
答尹胄夏
祭献先后云云
时祭之始。斟酒奉奠然后。取而祭于茅上者。有如生人之进酒于前则先祭之也。此时神未飨之也。故祭然后复反于故处。此乃献也。虞祭之斟。诣灵座之前。亦是时祭奉奠之意。而但哀遽之中。简其仪。不奠于故处。还祭于茅上也。然则其仪似有小殊。而先祭后献则一也。此义精微。外此恐无他旨矣。愚见如此。更问于大方如何。
又考温公书仪则斟酒置灵座前。执事取酒盏授主人。主人跪酹。亦可以参酌矣。
谢题主人无明文。有难刱行。既承下教。而谨按寒冈集曰拜宾谢题主人之礼。本出仪礼。未知仪礼有此否。
曲裾。未知汉时何衣有曲裾。而引之于深衣也。古经无曲裾之文。故朱子晚年不用之。
幅巾。东观汉记曰鲍永冯钦幅巾而居。按此则幅巾。盖自西京末有之。未知始于释氏之说。出于何人耶。菩萨所制云者。彼或取汉制否耶。愚未尝一阅佛书。不敢质焉。
答尹胄夏
祭献先后云云
时祭之始。斟酒奉奠然后。取而祭于茅上者。有如生人之进酒于前则先祭之也。此时神未飨之也。故祭然后复反于故处。此乃献也。虞祭之斟。诣灵座之前。亦是时祭奉奠之意。而但哀遽之中。简其仪。不奠于故处。还祭于茅上也。然则其仪似有小殊。而先祭后献则一也。此义精微。外此恐无他旨矣。愚见如此。更问于大方如何。
又考温公书仪则斟酒置灵座前。执事取酒盏授主人。主人跪酹。亦可以参酌矣。
谢题主人无明文。有难刱行。既承下教。而谨按寒冈集曰拜宾谢题主人之礼。本出仪礼。未知仪礼有此否。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8H 页
周公之时。未有题主之礼则有何谢宾之节见于仪礼乎。丘氏仪节始有主人再拜谢题主者。答拜之说。而沙溪问解曰行亦可不行亦可。故士仪不取之也。
寒冈答人开茔后土祠墓祭后土祠。降神行不行之问曰。大贤制礼精微之意云。愿闻其精微之意。
葬前则只设奠。故无降神之节。葬后始备祭馔祭礼。故有降神。未见他精微处。
或人上食。朝夕开椟未安。只设上食于椟前。未知无甚妨耶。
宋时之椟。即双窗椟也。如我东小龛子也。我东则别为主椟。安于龛内。故或有只开外椟者。而未知何如也。
旅轩曰父母偕丧。若同日发引。则尊丧当在先。下棺亦如之。此非葬亦先重后轻之意耶。
下棺则以死之先后。
朝夕哭奠。愚伏云一时事。沙溪云曾考士丧礼有明文。果为二项事。愚伏未及照考耶。
愚伏说是也。士丧礼无截然作二项事。而文有二节。故未及细详者疑之耳。家礼亦合为一曰朝夕哭奠。
家礼闻丧变服之下。无成服一节。申知事湜曰恐蒙下文如上仪而然。备要曰疑变字即成字之误。
寒冈答人开茔后土祠墓祭后土祠。降神行不行之问曰。大贤制礼精微之意云。愿闻其精微之意。
葬前则只设奠。故无降神之节。葬后始备祭馔祭礼。故有降神。未见他精微处。
或人上食。朝夕开椟未安。只设上食于椟前。未知无甚妨耶。
宋时之椟。即双窗椟也。如我东小龛子也。我东则别为主椟。安于龛内。故或有只开外椟者。而未知何如也。
旅轩曰父母偕丧。若同日发引。则尊丧当在先。下棺亦如之。此非葬亦先重后轻之意耶。
下棺则以死之先后。
朝夕哭奠。愚伏云一时事。沙溪云曾考士丧礼有明文。果为二项事。愚伏未及照考耶。
愚伏说是也。士丧礼无截然作二项事。而文有二节。故未及细详者疑之耳。家礼亦合为一曰朝夕哭奠。
家礼闻丧变服之下。无成服一节。申知事湜曰恐蒙下文如上仪而然。备要曰疑变字即成字之误。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8L 页
家礼变服之下。有本注云亦以闻后第四日。此非成服之谓乎。变字便是成字也。
家礼禫服与忌祭服同。则虽留禫服作忌祭之服。未为不可。而退溪曰曾参孝己未闻有此事者何也。
家礼所云则但言服色之同于禫也。非谓必留禫时之服以为忌日之服。故退溪之言如是耶。
士仪时祭祝不用显何也。
因家礼注书之矣。朱子不用显字。伊川主式如此故也。今人当用显字矣。
告利成。既行于虞卒哭。而忌祭则无之。何意。
古无忌祭。而后世刱之。故不用古礼。简其仪耶。未可质言。
答或人
宗子早死无后。其弟摄祀数十年。而生子立以为兄后。则高祖神主当祧。而父子同居。又无他长房。何以则合于情礼耶。
祧主则迁奉于别室。次子祭之。
答李南圭
出后者于本生外亲服。既无明文。仪节云外祖父母缌。备要因之。此有经可据耶。抑用私亲降一等之例推之耶。若然则舅若从母。亦当降缌。而无文何也。丧服疏所
家礼禫服与忌祭服同。则虽留禫服作忌祭之服。未为不可。而退溪曰曾参孝己未闻有此事者何也。
家礼所云则但言服色之同于禫也。非谓必留禫时之服以为忌日之服。故退溪之言如是耶。
士仪时祭祝不用显何也。
因家礼注书之矣。朱子不用显字。伊川主式如此故也。今人当用显字矣。
告利成。既行于虞卒哭。而忌祭则无之。何意。
古无忌祭。而后世刱之。故不用古礼。简其仪耶。未可质言。
答或人
宗子早死无后。其弟摄祀数十年。而生子立以为兄后。则高祖神主当祧。而父子同居。又无他长房。何以则合于情礼耶。
祧主则迁奉于别室。次子祭之。
答李南圭
出后者于本生外亲服。既无明文。仪节云外祖父母缌。备要因之。此有经可据耶。抑用私亲降一等之例推之耶。若然则舅若从母。亦当降缌。而无文何也。丧服疏所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9H 页
云异姓无出入降者。只指女子而言耶。男子出后者。恐不当同例。
开元礼为人后者为其本生外祖父母缌。皇明制同。
从母有母名。故以名加而服小功。虽出入无降。出入无降四字。只用于从母也。非但女子。男子出后者同例。故经曰丈夫妇人报。注曰异姓无出入降。
童子于外亲。当制服耶。抑不乎。通典小功以上。皆服本亲之衰。只举本亲。则外亲疑若不服。又按丧服记亦然。则重于缌者。不问亲表。皆可服乎。
童子可以胜衰则外祖父母之小功。何可不服也。缌麻则虽本宗不服。惟当室者缌。
答李明翊
家礼上食仪。一如朝奠。而不肖窭甚。阙斟酒一节。则当于何时有拜乎。始也只据家礼望参条点茶再拜之例及退溪进汤代茶之说。进汤后再拜矣。后来问人。人又引南贲趾进茶后只得伏哭之说。谓当拜于扱匙之时。故今已改从之。然未知何者为近。
朝奠有斟酒再拜之说。则当拜于斟酒后也。若无酒则代用玄酒而拜之似可也。若扱匙茶汤之后则无明文矣。望参则不用酒。只用茶。故点茶再拜。茶便是代酒也。不可引
开元礼为人后者为其本生外祖父母缌。皇明制同。
从母有母名。故以名加而服小功。虽出入无降。出入无降四字。只用于从母也。非但女子。男子出后者同例。故经曰丈夫妇人报。注曰异姓无出入降。
童子于外亲。当制服耶。抑不乎。通典小功以上。皆服本亲之衰。只举本亲。则外亲疑若不服。又按丧服记亦然。则重于缌者。不问亲表。皆可服乎。
童子可以胜衰则外祖父母之小功。何可不服也。缌麻则虽本宗不服。惟当室者缌。
答李明翊
家礼上食仪。一如朝奠。而不肖窭甚。阙斟酒一节。则当于何时有拜乎。始也只据家礼望参条点茶再拜之例及退溪进汤代茶之说。进汤后再拜矣。后来问人。人又引南贲趾进茶后只得伏哭之说。谓当拜于扱匙之时。故今已改从之。然未知何者为近。
朝奠有斟酒再拜之说。则当拜于斟酒后也。若无酒则代用玄酒而拜之似可也。若扱匙茶汤之后则无明文矣。望参则不用酒。只用茶。故点茶再拜。茶便是代酒也。不可引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9L 页
以为證。
明翊于本年二月遭妻丧。今十二月。正自丧至此十一月也。为妻不练。已有星湖考勘。鄙家曾遵之。而儿子年今十二。能受衰成丧。则三年之体。不可不具也。只以先考丧在殡。不敢举易练之节。势将退行于重丧卒哭之后。而祝辞措语甚难。伏乞批诲焉。
妻服。仪礼丧服在于杖期章。杖期之服与三年之服。截然不同。三年服则自有三年服之练祥禫。杖期则自有杖期之练祥禫。后人不察杖期三年之别。混同不分。以为杖期有三年之体。只见练祥禫三字。不辨杖期字三年字。致有疑端。奈何奈何。妻服杖期则练祥禫不可阙一。非但父在为母而已。为妻亦然。其祝文当曰奄及鍊祭。不必曰子服及练。
先考襄事。得准礼月。则妻丧宜无挂碍。若事力不称。葬期慢至二月或三月。则妻祥又将退行矣。然则练与祥。虽并举于一月之内。抑无妨耶。祥若退于四月。则四月实儿子禫月也。祥禫亦不可同月。则其将用过时不禫之例而阙之耶。
妻丧未练而遭父丧。则练祭不可不退行于父丧卒哭之后。而退行之由。似当预告于当练之月。不必待退行之前
明翊于本年二月遭妻丧。今十二月。正自丧至此十一月也。为妻不练。已有星湖考勘。鄙家曾遵之。而儿子年今十二。能受衰成丧。则三年之体。不可不具也。只以先考丧在殡。不敢举易练之节。势将退行于重丧卒哭之后。而祝辞措语甚难。伏乞批诲焉。
妻服。仪礼丧服在于杖期章。杖期之服与三年之服。截然不同。三年服则自有三年服之练祥禫。杖期则自有杖期之练祥禫。后人不察杖期三年之别。混同不分。以为杖期有三年之体。只见练祥禫三字。不辨杖期字三年字。致有疑端。奈何奈何。妻服杖期则练祥禫不可阙一。非但父在为母而已。为妻亦然。其祝文当曰奄及鍊祭。不必曰子服及练。
先考襄事。得准礼月。则妻丧宜无挂碍。若事力不称。葬期慢至二月或三月。则妻祥又将退行矣。然则练与祥。虽并举于一月之内。抑无妨耶。祥若退于四月。则四月实儿子禫月也。祥禫亦不可同月。则其将用过时不禫之例而阙之耶。
妻丧未练而遭父丧。则练祭不可不退行于父丧卒哭之后。而退行之由。似当预告于当练之月。不必待退行之前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0H 页
一日。愚见如此。
练与祥不可同月。小记注曰当异月。此可为据。禫则若过十五月则依礼经过时不禫可也。
丧服杖期妻注。适子父在为妻不杖。服问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谓之庶子。不杖期章大夫之适子为妻。疏父没后适子亦为妻杖。
答或人
朱子他日有姊妹之身不降之说。然家礼则分明言女适人者为其私亲降一等。则此一说也。彼一说也。且姊妹既嫁。而相为服期。不见于古礼。而丧服齐衰期章特言女适人者为昆弟之为父后者而已。大功章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姑姊妹。则杨氏说恐未深究于古经及家礼之旨也。
答李承旨(寅晚)
弟为人后而死。其兄之大祥在于成服后。则祥祭可行否。
同宫则葬而后祭。异宫则殡后可行。
出后人本生舅丧降服否。
当降。
答或人
服问曰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陈氏以母死之母。为继
练与祥不可同月。小记注曰当异月。此可为据。禫则若过十五月则依礼经过时不禫可也。
丧服杖期妻注。适子父在为妻不杖。服问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谓之庶子。不杖期章大夫之适子为妻。疏父没后适子亦为妻杖。
答或人
朱子他日有姊妹之身不降之说。然家礼则分明言女适人者为其私亲降一等。则此一说也。彼一说也。且姊妹既嫁。而相为服期。不见于古礼。而丧服齐衰期章特言女适人者为昆弟之为父后者而已。大功章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姑姊妹。则杨氏说恐未深究于古经及家礼之旨也。
答李承旨(寅晚)
弟为人后而死。其兄之大祥在于成服后。则祥祭可行否。
同宫则葬而后祭。异宫则殡后可行。
出后人本生舅丧降服否。
当降。
答或人
服问曰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陈氏以母死之母。为继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0L 页
母。甚可疑也。外无二统。则母虽死。当服其母之党。母死之母。分明所生之母也。
愚亦疑之。曾以釐正于士仪矣。后见诸儒说。益觉陈说之误。诸儒说录去如左。看破如何。
原于曰陈氏以母死之母。为继母非也。若己母不被出而死。虽有继母。亦为其母之党服。
黄乾行曰陈氏以母死为继母。其母为出母非也。吴文正曰母死谓己母死。而父再娶。仍服己母党。
汪琬曰母死之母。所生母也。母未被出。虽有继母。亦为其母之党服。不得服继母党。
范苕溪紫登曰继母之党则不同于己母之党。故不服也。薛敬轩瑄曰岂有继母死而服出母之党者。陈说殊舛。
答或人
京中之俗。发引夜行。有旧礼可据否。
古者罪死者夜葬。故不敢昼行。必见星而行。是故日食见星。老聃亦令止柩。今之夜行非也。周礼司烜氏若屋诛则不得为明竁。此罪人夜葬之證也。
答卢相旭
人有二妣。而一则神主已成。一则神主未成。父丧中当其忌祭。则主未成者纸榜行祀。而属称何以书之乎。
愚亦疑之。曾以釐正于士仪矣。后见诸儒说。益觉陈说之误。诸儒说录去如左。看破如何。
原于曰陈氏以母死之母。为继母非也。若己母不被出而死。虽有继母。亦为其母之党服。
黄乾行曰陈氏以母死为继母。其母为出母非也。吴文正曰母死谓己母死。而父再娶。仍服己母党。
汪琬曰母死之母。所生母也。母未被出。虽有继母。亦为其母之党服。不得服继母党。
范苕溪紫登曰继母之党则不同于己母之党。故不服也。薛敬轩瑄曰岂有继母死而服出母之党者。陈说殊舛。
答或人
京中之俗。发引夜行。有旧礼可据否。
古者罪死者夜葬。故不敢昼行。必见星而行。是故日食见星。老聃亦令止柩。今之夜行非也。周礼司烜氏若屋诛则不得为明竁。此罪人夜葬之證也。
答卢相旭
人有二妣。而一则神主已成。一则神主未成。父丧中当其忌祭。则主未成者纸榜行祀。而属称何以书之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1H 页
虽未改题之前。书以显妣。祝文以丧人为主而称子可。改题前丧人主祭。礼有明文。祔祭之祝。自称曰曾孙。称父之祖曰曾祖。
答或人
朱子大全胡伯量问。三礼图绖之四旁。缀短绳四条。以系于武。周丈云就武上缀带四条。又云以苴绖者。冠武稍近上处。廖丈以为系冠于绖上。绖在冠之武下。二说不同。朱子答曰绖当在武之外。按此则丧冠有布梁。又有布武。然后缀绳以系武也。若但一条绳为武。则安有四条可缀之地乎。又安有武上武下武外之别耶。于此益见士仪丧冠之辨。正得经旨也。然而世皆不作布武。而但用一条绳。奈何奈何。
考得甚善。一条绳而已。则有何四旁可缀处及上下内外之别耶。
答李命九
父祖偕丧于一日之内。而祖先父后。有承重不承重。代服不代服之论。于何取舍。
祖丧中父死。孙不得承重。服祖本服期而除。以心丧终三年。凡丧事皆摄主之。(馈奠题主练祥之礼。孙皆摄行之。)按古无祖丧中父死代服之礼矣。丧服记曰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盖祖
答或人
朱子大全胡伯量问。三礼图绖之四旁。缀短绳四条。以系于武。周丈云就武上缀带四条。又云以苴绖者。冠武稍近上处。廖丈以为系冠于绖上。绖在冠之武下。二说不同。朱子答曰绖当在武之外。按此则丧冠有布梁。又有布武。然后缀绳以系武也。若但一条绳为武。则安有四条可缀之地乎。又安有武上武下武外之别耶。于此益见士仪丧冠之辨。正得经旨也。然而世皆不作布武。而但用一条绳。奈何奈何。
考得甚善。一条绳而已。则有何四旁可缀处及上下内外之别耶。
答李命九
父祖偕丧于一日之内。而祖先父后。有承重不承重。代服不代服之论。于何取舍。
祖丧中父死。孙不得承重。服祖本服期而除。以心丧终三年。凡丧事皆摄主之。(馈奠题主练祥之礼。孙皆摄行之。)按古无祖丧中父死代服之礼矣。丧服记曰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盖祖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1L 页
后者承重也。不承重则不服斩也。祖死时父生则父已承重也。孙犹未为祖后也。父虽未毕丧而死。而何忍遽死其亲。而服承重斩乎。或曰代服与承重不同。但接其馀服。若然则是父之子而为父之身也。祖之孙而为祖之子也。又何敢乎。且斩衰功缌。自有定月。外此则无服矣。假令父死于祖丧殡后一二月。则将接服二十一二月。又或于祥前一二月。则将接服一二月。又或于练之前后而进退。则中间月数。随之而多少。既非承重之斩。又非服祖之期。又出于功缌之外。则未知此制何名也。通典庾蔚之,徐邈所定。可谓定论也。至于宋敏求所议石祖仁事。非父死而子代也。盖祖仁之祖中立亡。叔从简以中子立。(宋制然也)祖仁实适孙当立而不得立。此由宋制适子死无众子。(适子之弟)然后适孙承重故也。至从简亡。(中立未及葬未卒哭。从简已卒。○按中立。皇祐元年八月十五日亡。从简十月十五日亡。)则祖仁当承重。故服制令适子兄弟未终丧而亡者适孙承重。然则祖仁之服。有异于不忍死其亲之地矣。世或引而为代服之證。可异也。
祖先父后服期之说。既闻命矣。若父祖一日丧。而父先卒于祖则如之何。
父祖虽偕丧于一日。父若先卒则服祖承重服。按丧服记曰父卒然后为祖父后者服斩。父已先卒则祖死时传重
祖先父后服期之说。既闻命矣。若父祖一日丧。而父先卒于祖则如之何。
父祖虽偕丧于一日。父若先卒则服祖承重服。按丧服记曰父卒然后为祖父后者服斩。父已先卒则祖死时传重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2H 页
于孙而孙承之。服祖三年。恐无疑矣。至晋贺循。始谓父死未殡而祖死。服祖以周。(期也)宋庾蔚之谓父之未殡。同之乎存。是父为传重正主。又谓父亡未葬而祖亡。不敢服重。谓不忍变于父在也。后人亦云父之尸柩尚存。则不忍死其亲而承祖重。其意近厚。然实有所窒碍不通处。夫先亡之父尸柩尚存。则后亡之祖。岂已殡乎。诚不忍于死其父。则独可忍于死其祖乎。父祖之为亲一也。尸柩之尚存一也。父果同之乎存。则祖亦同之乎存。若曰父存而重在父。则亦可曰祖存而重在祖也。然则重将何时而可传于谁也。今日祖死而父承祖重。则亦可曰父死而孙为祖后也。于斯二者。将何居焉。盖不忍死云者。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谓也。孝子此心。何日忘之。而况三年之内。如馈奠之养几筵之奉。与夫位之践事之行道之无改之类是耳。至于死者之事。从死日为始。故礼曰死与往日。是以莫不忍于小敛而小敛。莫不忍于大敛而大敛。于此容不忍死亲之义不得矣。成服而亦服父服。独于服祖。以不忍之空言。废承重之经礼。则无乃未厚于父而反薄于祖乎。家礼亦曰父卒为祖。愚谓父已先卒则孙之服重。一从周公朱子之礼可也。
答崔正佑
答崔正佑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2L 页
玉藻及深衣篇中曰袪曰袷曰袼曰袂等诸条。各各分明。而独无裳字。则十二幅三字。分明是裳制。故自古以十二幅为裳也。若分其半。属之于衣。则何所依据而裳为十二幅耶。若如后人之曲说。则裳当为六幅矣。此莫非拘儒之好为新奇之说。欲务胜于人。而须不知相反于圣经本旨也。
朝夕哭奠。仪礼不言两项事。家礼不言两项事。以其文势则分明合为一事也。仪礼注则哭止乃奠。奠则礼毕。古礼则哭亦无拜。奠亦无拜。故礼毕二字。统谓哭奠而言之也。家礼但云朝奠夕奠。而其题目则合以言之曰朝夕哭奠。此非合为一事之明文乎。何为不从仪礼礼记家礼之文。又不从愚伏星湖先生之说。而致此纷纭也。诚未晓其意也。
规矩绳权衡虚名云者。何谓也。圣经之一字一言。无非实事。若以此五字为虚名。则仪礼礼记之文。并归之虚名可乎。规者为圆之器也。袂圆故曰如规。此果虚名乎。矩者为方之器也。即曲尺也。故曰曲袷如矩。权衡者平一者也。故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此果虚名乎。何独于绳字疑之也。直曰负绳。而不曰如绳。则缝中之有绳明矣。而今俗废之不用则从俗可也。而不可曰古经虚名也。
朝夕哭奠。仪礼不言两项事。家礼不言两项事。以其文势则分明合为一事也。仪礼注则哭止乃奠。奠则礼毕。古礼则哭亦无拜。奠亦无拜。故礼毕二字。统谓哭奠而言之也。家礼但云朝奠夕奠。而其题目则合以言之曰朝夕哭奠。此非合为一事之明文乎。何为不从仪礼礼记家礼之文。又不从愚伏星湖先生之说。而致此纷纭也。诚未晓其意也。
规矩绳权衡虚名云者。何谓也。圣经之一字一言。无非实事。若以此五字为虚名。则仪礼礼记之文。并归之虚名可乎。规者为圆之器也。袂圆故曰如规。此果虚名乎。矩者为方之器也。即曲尺也。故曰曲袷如矩。权衡者平一者也。故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此果虚名乎。何独于绳字疑之也。直曰负绳。而不曰如绳。则缝中之有绳明矣。而今俗废之不用则从俗可也。而不可曰古经虚名也。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3H 页
钩字则穷搜于兵器钩镶之钩字。穿凿之何也。钩字句字矩字。古人通用者。非一非二。虽有微曲甚曲之少异。其曲则一也。故取以證之。
答族侄进士(宪)
祖妣有三人则附于亲者。礼有明文。亲者舅所生母也。
答宋民用
孔子曰居丧之道。敬为上。哀次之。敬则俨庄之气。自然发见于外矣。有严庄之气则似有损于哀戚之状。丧者主哀而以敬为上。此义何居。
俨庄者。属乎貌。敬者属乎心。敬则哀至耳。
答金声铎
古无忌祭。至宋始有之。而家礼只祭当位。后世有合设之俗。礼若从俗则前后妣一祭一不祭。恐非情理也。今合设之家。主亦合椟。若考祭则虽三娶皆合设。而妣祭则拔出一主置之别处。则果合于情理耶。况祭从生者之礼。且虽妣祭。考位必并设。则前后妣皆从夫也。非二妣之相从也。虽曰相从。亦何害之有乎。并谅处之。
答金奎现
大宗之当时不得立后。必缘昭穆之不合也。不然则古有兄亡弟及之礼。此所谓殷及也。今贵宗则次宗之无后已
答族侄进士(宪)
祖妣有三人则附于亲者。礼有明文。亲者舅所生母也。
答宋民用
孔子曰居丧之道。敬为上。哀次之。敬则俨庄之气。自然发见于外矣。有严庄之气则似有损于哀戚之状。丧者主哀而以敬为上。此义何居。
俨庄者。属乎貌。敬者属乎心。敬则哀至耳。
答金声铎
古无忌祭。至宋始有之。而家礼只祭当位。后世有合设之俗。礼若从俗则前后妣一祭一不祭。恐非情理也。今合设之家。主亦合椟。若考祭则虽三娶皆合设。而妣祭则拔出一主置之别处。则果合于情理耶。况祭从生者之礼。且虽妣祭。考位必并设。则前后妣皆从夫也。非二妣之相从也。虽曰相从。亦何害之有乎。并谅处之。
答金奎现
大宗之当时不得立后。必缘昭穆之不合也。不然则古有兄亡弟及之礼。此所谓殷及也。今贵宗则次宗之无后已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83L 页
至三世。而无可承之行列云。则又其次次宗似亦可以奉祀耶。若以既骨之亲入继。则此是先儒所讥取鬼为子者。取死者以为子。犹不可。况奉其已死之先祖三世。而出后于他祖乎。万万不可。
答崔昌南
出后于大宗者。其本生亲无可继嗣。不得已以其次子立为本生后。则于其所后祖之丧。当承重耶。抑以本服主丧耶。
只服本服似可也。承重则未有所据。
答卢泰铉
礼曰子姓之服。缟冠玄武。通典云玄孙持高祖之重。玄孙之子本无服。父服三年。子吉服。非差降之礼。礼有子姓之服。缟冠玄武。非为无变。以此推之。期服毕后。父尚斩齐。则不可纯吉。然缟冠玄武。今俗无有。惟俗所云浅淡服近之矣。
答崔昌南
出后于大宗者。其本生亲无可继嗣。不得已以其次子立为本生后。则于其所后祖之丧。当承重耶。抑以本服主丧耶。
只服本服似可也。承重则未有所据。
答卢泰铉
礼曰子姓之服。缟冠玄武。通典云玄孙持高祖之重。玄孙之子本无服。父服三年。子吉服。非差降之礼。礼有子姓之服。缟冠玄武。非为无变。以此推之。期服毕后。父尚斩齐。则不可纯吉。然缟冠玄武。今俗无有。惟俗所云浅淡服近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