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上柳判府事(厚祚)
闻已请休告。竟遂还山之计。急流勇退。非不为知足者之戒。而温公卧洛。独不为士民之觖望耶。当叔世浇漓之时。德厚如閤下。量弘如閤下者。更有几人也。峤南则先儒之遗风犹有存者。角巾归第之日。一路人士必日进于前。各因其材而笃之。勉进德业。务明理义。则实吾党之幸也。如传者朽钝胶固。与世乖厓。独于閤下。妄自以为知己。知己俱当八秩。相别千里。何可但以怅怅言哉。若知御者启驾之日。则将候于江上。一望行尘伏计耳。
与金判书(炳德)
荆山之璞。惟卞和知其为天下之宝玉而采之。冀北之骥。惟伯乐知其为天下骏马而顾之。处士之遇于世。亦犹是也。今有秀才异等之人。穷居遐僻之乡而不求闻达者。学究天人。识通古今。六经诸子。无不探赜。才深于礼学易学。处可以矜式乡里。出可以利益民国。方今 圣朝下傍求俊彦之 教。閤下居以人事君之位。此正岩处之奇山潜之逸。需用之会也。然而环顾一世。忠于国而公于世者。惟閤下一人。故以其人之姓名。为此蟠木之容。盖上以为国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得贤。中以为閤下荐贤。下以为贤士致用。是诚国耳公耳。非言之耄也。幸恕其愚而察其意焉。
与申参判(佐模)
闻已过门。几乎相见而失拜怅甚。耕云之丧。意外梦外也。数日前无病之人。忽得唇朣。不日奄忽。天之降命。有不可知者如此。失此良友。奈何奈何。客地凡节。台亦谅之矣。送终有憾。岂非吾辈之责耶。叹息叹息。
答金判书(在显)
懒未进拜。每承教示。不胜悚赧。况审雨馀。台体万裕。仰慰何极。把臂论心之教。待之厚而知之审矣。台于弟。何由而若是勤勤也。馀在晋叙。
答李参判(敦禹)
大山先生 赠爵赐谥之命。出于尊贤卫道之盛意。士林之盛颂。当如何哉。台兄亚铨。重以 特旨。尤切柏悦。谥状俯托于耄荒之人。实不敢承当。而荷此勤教。逃遁不得。仰副盛意。托名于诔末。实后学之荣耳。外忧无穷。内乱未息。此生此世。或有相对开颜之时否。同是榆景。怅怅而已。传漂泊郊外。惟有栖屑之叹。不如溘然无知也。
与尹士善(最植)
昨日艺洞吴上舍袖一书而来。即其从哀以疑礼就质问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答者也。考据辨析。极其纤悉。用功勤笃。实所叹仰。书中所云变在之失轻。短丧之失大以上。深得经旨。而以下云云。恐未免为贺庾之说所眩。更加细究则高明之见。自焕然辨析矣。曾有所论说。故录送于吴丧人。取览如何。此是丧礼中大节目。故不得不冒犯汰哉之诮。妄以为究得经旨。然亦有不安于心者。幸望一一评示。以为交相发明之地。
答李承宣(启鲁)
顷枉尚今慰贺。阻馀又承垂讯。谨审比热。令旅候万护。实惬愿言。而第冒炎向南。何以为计耶。无物赆行。士仪一帙奉呈。恐未免汰哉之讥。亦平日精力所到也。素仰高明笃学之志。故玆以表意。幸与静窝老人。以时评订。其有不尽处。随便警示。是所望也。
答金士衡(履杓)
今年之春。亦云暮矣。南望耿耿。承拜惠问。谨审做候万重。炳烛之工。老而弥笃。实副愿言。传日渐衰颓。目力已死。更何有造诣之期乎。贤族侄涪州之行。言之无益。而为世路不能无慨叹。俯询礼疑。何敢质言。祥禫计闰与否。在家礼中。朱子又曰虽加一月。未为迟也。诗什格高而律畅。不觉精神爽然。无隙可和可叹。
答李汝雷(震相)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经岁一书。可敌对唔。矧审春来。学履万护。仰慰无已。传二月遭侄女丧。丧出同宫。尤极悲恸。过询礼疑诸条。仰认用工之深挚矣。朱夫子片言只字。无非吾儒之尊信也。孰敢异议。而至于家礼则因书仪而不加修润者。故已自朱门人杨复蔡渊皆曰未修正。我东退溪沙溪以下诸贤。皆曰未定之书云。而若其深衣则最称未修整。故愚亦敢为之细究古经。有此妄论。实涉汰哉。大抵自是己见。穿凿傅会。古今人之大病也。浅见则必欲舍己从人。今所仰复。如有大违经文者。幸一一评示。深有望焉。
答朴薰卿(致馥)
明可来得信音。洽慰千里之怀。间已阅月。不审驾者已还故山。所乐何事。老去益觉古书之有味。而地远会难。不能合席讲讨。须可恨也。传目力先死。殆不卞鱼鲁奈何。见今蹄迹交于国中。沦胥之忧。不啻如原燎之向迩。修攘之方。惟在讲明斯道。俾邪秽无得干于其间而已。此责顾不在吾辈耶。深有望于同志也。
答金圣夫(麟燮)
一自相别。星霜屡嬗。桑海随改。过境都付先天。而恋恋之意则千里落落而已。来此以后。相距绝远。又縻职事。尚不得一进握叙。只以俗套慰状。有若塞责者然。势也非本心。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怅恨之际。拜承覆书。满纸为教。非但披示情曲。过加推尊。实多有不敢当之语。愧惧来并。不知所喻。传直一空空然迂阔之物耳。无才无能者之笃信古圣贤书。常事也例事也。而声闻过情。岂非增益其过处耶。世皆譬之于屈毂之瓠。而惟吾友赵晴蓑轩卿笃好古道。特立独行。爱我偏甚。昔在京洛。日与之相从。每称岭外之今世古人。惟金某当之。传以是尤向念于哀座。至于今眷眷不忘也。至南方闻之则学益邃而志益高。是何等喜消息。先状草奉览数回。亶出于一字一涕。为之悲感如何。但鄙生人微文荒。何足以阐扬光美乎。慊愧难堪。而俯托若是切至。其在无间之谊。亦有所不可孤负。而见无片时之暇。贵宗人所目见也。容俟后日。当收召精神。略致润色。幸恕谅焉。
踰岭还栖。瞻望南云而已。意外拜书。月已再易。孝履今复如何。传猥蒙 玺书之褒。已极感悚。递归未几。又蒙特恩升秩嘉善。深增罪戾。未知将何所报答万一也。相距落落。合席未易。惟望读礼之暇。学问益进。近日洋闹。非寻常寇敌比也。家国事俱是忧愤处也。此际淑人心明正学。为最先急务也。幸与同志相告。勉旃勉旃。
与金圣夫
自见绣弹。益觉善人之不容于小人矣。始闻以高城为涪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州。又何转至通川耶。横逆。古人亦有不免者。以座下之笃学实践。何损于外至耶。程子涪州之行。颜发胜平昔。惟愿努力加餐。增益其所不能。如何如何。此岁将尽。尤切詹怅。传之被诬。罔极之罔极。盖以多士之讲学于公堂为大罪。以多士皆谓之浮浪者。世道至此奈何。座下之事。姑未知何时有喜报。鄙疏初欲发明。挽止者众。不得如意。依俗为之。而但多士之由我被诬。心甚不安。不得不为之数转语矣。
答金圣夫
潦暑中怀想尤切。意外拜书。凭审起居神相。燕閒之中。日读古圣贤书。胤子昆季安侍笃工勉勉尤好。传日食数合饭数杯酒。而犹能视息无恙。可谓去神仙不远耶。虚楼诗气象甚佳。即欲奉和。而便促未能击钵。容俟异日矣。
与朴都事(文一)
阻信甚久。益觉山川之阔远也。乍凉侍馀学履百福。今季氏联床稳讨。经夏所业必多。愿闻。传懒散冷病。他无足言。士仪岭南诸儒意外印刊。恐招汰哉之讥。而遂事何说也。法服篇。曾所求见者。故因官便奉呈。览后如有未安于经义者。详评示警。
与泮中诸生
蛰伏僻远。不省人事久矣。似闻佥贤跋涉险阻。以传之遭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罹谓之被诬。欲为之辨白云。此何举也。此何举也。不觉满心惊悚。彼果搆虚则彼固妄人。我果横逆则我当自反。何卞白之有。况今传之所处。异于平人。则姓名之喧腾。尤岂不悚凛乎。且素无学术德业之可拟。而师弟之称。万不近似。则人言之来。固所甘受。但由我而贻辱于佥贤。横加挟杂之目。是惭惧。而亦复奈何。惟愿勿为纷纭。早即还山。务修学业。万万申望。
答赵仲健(孟植)
贤胤奉书委访。新年欣慰。何以加此。矧审春日乖候。体居增祉万裕。仰贺尤倍常品。传扰汩如昨。而客馆经岁。百感交集。徒切家国之恋耳。尊先墓铭。累承勤教。不敢孤负。妄为荒拙之辞。不足以道扬万一。更求大方如何。胤友姿性温雅。真可与为善。作之不已。不患不到君子地位。极可嘉尚。
答郑德膺(宗德)
匪意承拜手墨先施。非惟佩荷盛意。至若误闻过情之声。有推诩。岂不恧蹙耶。宜即谢覆。而科时便同人海。未及如意怅恨。传年过八旬。迩来再见惨痛。心神都丧。只俟符到而已。
答李孔直(尚斗)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道之云远。书亦可喜。学履益加保重。心经一部。向里之工。莫加于此。甚善。道林之日会。乡校之朔讲。可见向道之苦心。传坐在里许。依旧滚汩。自叹奈何。当此清明之时。如贤者之沉屈岩樊。岂非先达者之所愧耶。所托文字。三百年前事。以若孤陋。未能追悉。略此塞责愧赧。
答金尚谦(声佾)
不远数百里。再命贤胤来。未知鄙生何以得此过情之闻而然也。愧赧不知所以为谕。拜书审侍候万毖。仰慰如对讨。传个满久矣。而代者未至。梦外之 天书。特致隆重。此真罔功滥赏也。恧缩悚凛。如何可言。胤子姿质纯雅。前头造诣。何可量也。但付托于非其人。恐欠藻鉴耶。
答赵卓老(性觉)
秋序已深。孝候万支。传今月十六日 特恩升资。感悚何喻。洋扰虽已退去。邪类之潜伏酿祸。诚非细忧。亦或有讲和之议。出于一边。尤极骇痛。幸与同志勉勉修正。一以严斥廓辟为事业如何。
答河禹叙(洪运)
夏秋来。瞻仰憧憧。令允奉书而来。备审启居连护。欣慰曷极。传视息尚存。八月初猥蒙 特恩。升秩为判金吾。惶陨感激。罔知所云。允君科事。徒劳无效可叹。
答朴季章(致晦)
阻馀得书。备审哀履万支仰慰。而回禄不意也。不及于人。幸莫甚焉。清寒由此益甚。栖屑可想。仲氏间或出山耶。亦切愿闻。洋挠虽已退去。邪类终未尽歼。一巨室或有讲和之说。骇痛。此不可不明目张胆而严斥之。大抵元气壮则疾病不生。正学明则邪说不乱。读书穷理。为今日最先急务。不必待耄言而讲之熟矣。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答金锡夏(龟洛)
大阐尚云晚矣。古家复振。声望蔼菀。何但以喜幸为例贺哉。当躬进贡贺。而第有相碍。孙儿病痁一朔。馀症甚剧。统营炮粮。不时督责。官村俱困。此真公私两难。无暇遂志。良可叹也。今既处出而事君之地矣。固守邹鲁本色。益光前休如何。
与金孟白(仁奎)
仄闻京奇则凡系貤 赠㫌表等事。 朝廷姑不举论云云。果如人言则驾者想必还归。而亦未知必然与否。甚郁。传去晦前发行。谒道东,洛滨,晴川,桧渊诸院。今到此邑。与主官娓娓。语到座下。恨未同榻对话也。学履卫相。望风溸仰。
答李圣泽(文甲)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岁暮怀仰。贤允奉书而来。披玩数回。如复对讨。况审体居万护。何等慰贺。传公务扰恼。京国之恋。此时益甚。允君百许里外。有此命送之举。此古人事。而古语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犯戒者独不愧于心耶。其勤学向道之意。极可嘉叹。
与赵致养(兰植)
相别几阅月矣。耿耿南望。静候平迪。林下炳烛之工。想必益臻高明。恨不得源源相叩也。传仅存视息。于人世事。都不欲闻知。近日洋闹。京乡骚动。忧愤奈何。然而彼曲我直。非久当平矣。所望惟贤者之勉进德业也。
答权祈七(仁斗)
仲氏袖书而至。欣慰没量。夏秋来。侍馀棣履万卫。学业日臻阃域。何等慰贺。草茅间遗世课读。大胜于尘嚣间汩汩者。他何足言。仲氏初解。可以慰悦甚幸。传病气尚未已。何当会唔。望风瞻咏。
答姜泰永
前秋一面。殆若梦境。别后颜范依依。春间承书。稍以为慰。而无便未谢。至今叹恨。恭惟早秋。学履连卫万相。书中所道。何其自谦者过而与人者重耶。如我昏耄。有何所存也。一自文任讲官之 特除。尤极悚恧而已。
答许退而(愈)
向者嵋渊屈驾。感荷良深。而客扰未能稳叙。归犹怅然未忘也。际玆贤咸委访。承手墨。学履益笃。何等仰慰。传今行历遍千馀里。先贤院宇与好楼台名山川。森列眼中。然殆若南柯一梦。赋归不远。奉际无期。西望向风而已。惟冀修业益笃。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曹钦(秉万)
手毕转到于意外。慰喜可既。冬寒经体珍胜。所乐日味真腴。贡贺无穷。传依昔。而惟以童孙之善课为幸。先王考老稼亭教官公行录序。科挠连续。未暇泚笔。从当铭心图之。所议篇名则以天彝录书之如何。
答赵季健(仲植)
新年之月已晦矣。怀想安得不耿耿。拜审棣履护重。何等仰慰。传滚汩公务。无以自暇奈何。润郎非直颜范之修饬。其文学大有前进之望。一见可知为峤南天性也。
答卢汉若(佖渊)
前书修谢之后。允君袖书而来。慰喜没量。况侍履珍胜者乎。先墓碣。此时科儒盈门扰扰。昼夜无隙。精神散乱。不得不容俟閒静时。故未副所教。澹人近日上京。留于钟岘。而亦扰扰于客中。且吾若有言。则嫌于推让之际。故使令允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直往请之耳。士仪误刊处则非因他人之言而改之也。本来校正时未详者。故不可不釐正也。文圣宪,赵应章来留数朔。相议更正。其当改处。二生皆录去。必当相通矣。
与巴山诸生
拜覆逾月怅菀。霜令佥候万护。传一病支离闷闷。士仪藏在巾笥。不欲露拙矣。不得已为诸益苦恳。至于誊写数本。疵类破绽无馀矣。所望高明一一雠校。无使取讥于人。则岂非相爱之道耶。
久阻怅不可言。雪寒比甚。佥履万护。老人依昔无他耳。第有垂死之年。万万有不安者。闻以士仪节要事。是非纷纭。此何事也。别川老人。未知为谁。而始之请得其书者。出于善心也。刊而与之者。出于好谊也。题目之书以聚讼者。先儒之言曰议礼之家。如聚讼之门。此不过谩笔书之者。固是文人之好古而然也。有何贬薄之意耶。苟有贬薄之心。则当初岂有请得之理。况其人已没。尤不当追提也。
宗尧录刊役。几至迄工云。若非诸君之极力周旋。何以至此。迟速似若不关。而此既已经 乙览者也。 阙内回禄之后。本册入于灰烬。则不可不更进。而且今异端横流之世。圣学一事。尤为切急。故所望者速成也。其人文字。吾岂不知其事行。而妄加先生二字耶。先生二字。何等重大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若非大贤则何敢以先生字书之乎。此其子孙之改其本文。而任自书之者也。可谓无知无觉者也。欲尊其祖。而反取其累也。谅之如何。
答姜柄周
相违以来。秋气转高。惟想甚切。料表承审侍馀学履。连卫于千里行李之馀。何等慰贺。传如昨冗扰。兼以寒感。殆难支吾。良苦。庸学两图。可见向实下手。而姑未细订。科日自然退在明春。可得奉叙耶。
答李种杞
昨夏会唔。出于积阻之后。何等慰喜。而别后仍阻。纡郁难状。际承手毕。审履用卫相仰慰。而令从子变丧。不胜惊愕。传视息依前。而家儿为阳智。以公纳愆期。方在论勘。将欲弃官耳。儒疏事不欲言。皆被严谴奈何。久视斯世。邪正相混。华夷相乱。叹叹而已。所望后进之益笃儒业。卫护吾道也。
答金象淳
春城花阑。怀思益切。获奉手毕。凭审侍馀学履连护。所业日就高明。实叶愿言之私。传视息无恙。尚作地上人。但见时事之日非。益无斯世之念。而惟耿耿于诸益。至于贤者。深有所期待。益加勉旃。讲究义理。以副远望。
与金在铉
别易而会难。经岁经月。书尺往来。每欠便人。叹叹如何。新凉入郊。远惟重侍馀学履万护。学业以时长进耶。念念不忘。作之不已。自可有进步处。勿忘勿助。是为学之节度。以比从事如何。此区区深望。传尚此无恙甚异事。 天恩有降无报。只增悚懔。日前移居城内。扰扰未定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答河龙济
久阻耿耿。手毕际至。可敌对唔。午热堂上候万康。仰贺。所慎何祟而弥留至此也。虑念不浅。而少年多疾。比之周家八百年基业。自当勿药矣。传幸无恙。而家儿作果川近邑。莫非 天赐也。书帖心画遒劲。可见用功之深造。然而不若专心于经传之为愈也。竹露之惠铭谢。
答赵胤植
合江之游。此生难得之会。一散以后。山川落落。未续前缘。梦想为劳。贤允擎书而至。欣慰。况秋令体居万护。贡贺。传偶一出脚。陷于坑坎。沧浪之取。谁复怨尤。惟反躬自责。来教缕缕。无非警发老愚。相爱之意。实所感荷。相见无期。望风倾溸。惟冀学业日进。
答李翊九
经年阻怀。书可敌面。况春暮学履万护。尤何等仰慰。庸学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讲义。必多所发。而恨不得一二对讨也。传近以火痰沉苦私闷。碣铭一二字错误处。手正之何妨。而至此垂问耶。当时科扰。未及详审之致。今又客扰且病剧。使小孙倩草。亦不能细悉。
答金永斗
积阻怅郁。获奉手毕。慰喜。即日穷冬。侍履万相。贵先事尚未蒙 赠典。是欠是欠。尊府丈客馆阅月。吃苦已无可言耳。传衰状日深而已。家儿在县未还耳。近读何书。为学不外此心。体验践履之则久久自然得力。不须着意安排。幸留念焉。
答安元用(守旿)
贤允远来。非特慰豁而已。向学之志。若是勤挚。此古人风也。极为嘉叹。况审静中启居卫重。仰贺。传间作泗阳玉山之行。满袭先辈遗芬而还。充然若有得。而对玆簿牒。犹复前日扰汩奈何。明日将往密阳文会。允君告归。亦甚怅然。
答全菡锡
阻馀一书。可敌对唔。而亦已经夏及秋矣。更未审侍馀学履万相。极知累科之俗弊。欲为自停之计者。未必非良计。而朱夫子亦曰虽孔子复生。不得不应举。此虽有激而发。然居今之世。恐难永废奈何。与其奔波逐影于尘臼之中。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静坐看书。日与古圣贤相对。即吾分内之职。在立志之如何而已。其要亦诚之一字也。
答柳景贤
千里落落。无由相见。手毕先至。若接仪范。况此时学履连护万相者乎。传老耄无足可取。而来书过加不称之意。恐古人之为礼于人者。不应若是失中也。宁不愧赧。贤者向道之诚则不胜叹仰。
答金义谦(宗海)
岁换月移。怅耿比甚。承审新年。体居增祉。仰慰区区。传孤寄客馆。惟有京国之恋耳。尊先祖实纪。奉读数三。略有所校而妄疑处。或不至大舛耶。序文勤教非一。故妄搆拙辞。极知见笑于大方。而但以世好之故。忘其僭踰耳。
答赵士用(性昊)
献发有日。怀仰尤倍他时。即拜惠音。备审新元。侍馀学履膺受多福。久惬阻馀所祝。传千里往还。自多惫劳。兼以公扰。日不暇给。客馆经岁。不无感怀。院中岁仪。虽曰有例。何至远途委送之举。还切不安。西山谒院之诚。非曰浅浅。而苦无馀隙。尚此嵇滞。叹恨而已。
答李济权
顷年委访。今又两允带书而来。厚谊不可量也。况托子。余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H 页
非其人。不敢承当。然来者勿拒。古圣攸训。与之课日讲磨。其才器可想。俯托先墓铭。盛意不敢孤。僭妄搆呈。未能揄扬其实行之万一。愧汗。
答李颜灿
从何误听过情之声闻。先施手毕。至有不敢承当之推诩。古之为礼于人者。必不若是也。心切愧赧。春坡序。尤可见向道之至意也。传年过九耋。久视斯世。何所为哉。允子仪表甚佳。而科场屡屈可叹。
答文灿中
夏往秋来。怀人政劳。承审履用珍毖。传偶蒙 玺书之褒。感悚无极。而见职已瓜递。令将浩归。京乡又从而脩远。无由更唔于此间。怅怅。
答朴在馨
千里之书。二岁以至。旋慰旋怅。小学一篇。可见笃工实践之意。不胜喜悦。但欠东贤善行。不无遗漏之端。更加博考。添入成书尤好。东贤学则付送。此是下庐先生所编也。采以补阙如何。
答崔圭升
别来几时。岁月改易。寻常耿耿。新年侍馀。制履有相。仰慰。传三年于海。滚汩依昔。无一有益于心身家国。所愧屋漏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5L 页
而已。惟望贤者学业日进。异时括目。
答李在穆
此身已落在尘网。而不知者或以过情之声闻。误眩人听。每每有不敢当之语。如高明今日之书。岂不有愧于心乎。悬恋之际。承审启居清佳。学业益笃。此古人为己之工。而不求闻达云者也。外此有何乐事乎。任是庵节行。实所钦叹。而如鄙人者何足以阐扬光美耶。然而教意勤挚。不敢不略搆拙辞。极知踰滥矣。梁山楸行。若在不远。则或不鄙而肯顾否。
答李祥奎
贤季委至。闻间膺金吾郎之 命。数月内先伯氏又蒙 赠貤。奉诰而还。抚昔之私。想惟感浮于喜。为之仰贺。今既筮仕。益勉志业。以副远望。传衰颓日甚。而分外 恩典。有陨自天。只切震越之私而已。
答赵容植
屡日团会。倏忽分张。怅如之何。审有辰下。侍候连护。践履尤笃。仰慰。而不以我空空。过加推重。惭愧何喻。传扰汩度日。而近以孙儿痁症。添一闷恼耳。
答金炳淳
悬企科时之会唔。而失此信期。怅如何哉。披玩手滋。备审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H 页
侍履卫重。学业益进。欣慰区区。长公亦有忧故。不得观光云。非但阻怀之益深。恨不得一席从容。讲究其所学也。传向来所遭。不欲向人开喙。自责之不暇。何必呶呶发明。无辨最为上策也。
答尹仁锡
经岁经年。漠然无闻。获承手毕。始知尊王考丧奄过祥期。不胜追悼之至。侍履连卫。是所仰慰。传年前哭子妇。又失孙儿。门运不幸。逆理如此。奈何奈何。所托序文。悲遑中未暇把笔。而尚不忘于心耳。中正仁义之说。用工则甚笃。而至于阴阳五行之一一分属。恐涉烦琐耳。
答朴廷焕
士仪云云。是诚相爱之意。而有不然者。想未及详览其一通。而轻发此语也。此书一部。上自周公制礼。以及历代诸礼家所论。迄于明清。又及我东儒贤之礼说。靡有遗漏。与寻常汗漫文字有异。而亦非俗所谓文集者也。意外佥君子有此刊印之议而不欲沮之者。实与文集不同故也。不然则岂可听其为而不顾人之是非耶。贤者所示。无或浮言所动而然耶。幸细览一部。如有一字未洽。从近示破如何。
答朴奭奎,升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6L 页
阻怀方切。令从氏来见。兼致手毕。何慰如之。况审新年。服履万相。尤庸为慰。传视息久世。良觉可笑。凡属笔研。抛弃久矣。况如潮水之说。究解不得。平日常以此为疑者也。有千里相同者。有十里不同者。有一日再至三至七至者。古人之论。不一其端。何可以迷见臆断乎。且今科客如海。异日徐议矣。风水之说。婚姻之弊。皆是末俗之致然也。来说极是。语失先后。尊祖考丧事。闻不胜惊愕。无以为慰。
答文奎衡
别后南望。恒切怅耿。即拜惠书。慰敌对讨。备审穷冱。学履清胜。仰慰区区。传近以寒感。呻呓度日。自闷奈何。特资感恩无极。而揔忽颇数。例也奈何。同义禁同春秋副揔管。皆兼职。非实衔也。实衔则解由未出。故不为拟望。
答金麒燮
意外承书。极慰久阻之怀。况审学履连卫万相者乎。今年变年也。每得知旧平安之报则不胜惬愿之至。传遭此逆理之痛。平日积善则宁有是也。自顾悚痛耳。
答郑奎荣
一别以后。夏尽秋半。怅望南云。意外书来。凭审新凉。侍馀学履连卫万相。甚慰。尊先祖㫌褒。一时并下。何等仰贺。老入 特旨升资为判金吾。感颂悚凛。不知所以措躬也。果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H 页
川亦无事幸也。相见未易。惟冀进进学业。
答卢钟洛
一书相讯。已过一年。南望悠悠。忽承去冬书。披玩数回。如复会唔。况重侍馀做履安吉。尤庸惬心。传一味衰散。他无仰浼。何当奉叙。惟待科期。俯惠诸种铭谢。
答李璋禄
祥期奄过。廓然之慕。想益无穷。阻馀书至。制履无损仰慰。而令伯氏何祟而累朔沉绵。实所仰虑。读礼之暇。傍涉者何书。而深得奥义否。传昨状。儿辈亦一样耳。
答赵圣七君干,子干。
阻馀拜书。审有深秋佥候连卫。仰慰之极。实惬愿言。传依昔冗散而已。李松岩集尚未改板。闻甚惊叹。斯文之事。岂容如此。京中搢绅章甫与太学通章。相继峻发。皆付于今玄风倅到任之行矣。尚今寥寥。未知何故。而涟川本家之书。嵋江书院之通。近又付于许昌城家。使之即传于宜宁书院。则以若岭南士气。岂得歇后耶。铁李之伪通伪札。自当初打破者也。何足为虑也。
答李重明
承审日间旅候卫相。仰慰仰慰。俯托谥状。非但耄昏。且有儿忧。连日刀圭。又眼眚手战。不能省察。倩人傍读而代书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7L 页
之。草草了勘。悚恧悚恧。幸就质于大方。可改正处改正之如何。赠职之例。即闻如是。故姑书于状首。与 教旨校看如何。未知何时开谥座耶。愚见则副学舍捡。似不为特出。
答金声铎
科扰中匆匆覆谢。未尽舒怀。果能不至洪乔否也。未审此时学履佳胜。远溯且念。老人食息。能与人同。日见乳曾之渐长。是为此世之味耶。于道无所益。愧叹。斋名以恒。可见笃学之志也。为作数语以付之。亦古人相规之意也。
与文起奎,起老。
尊先人弃世。今既三霜矣。慨廓之思。如何可慰。言念往昔。不胜悲怆。况积阻之怀乎。今闻赵明可所言。则棣履连护万相云甚喜。而但家计极艰。不能自保。是为代闷。然而君子固穷安分。此非但圣人之所戒。实是尊先人之平日措守之本心。幸为勉勉修身。无忝尔所生也。吾之视汝从兄弟。无异子侄。以有尊先人厚托。故至今不忘于心也。宗尧录克力毕役。以卒先大人之志。尤极可尚。
答姜龟相
性气褊促云云。学果纯熟则自无此病。然朱子曰理义之怒不可无。血气之怒不可有。所发果理义则好我虽寡。此怒不可无。若涉一毫血气则恐不可有。且与人处。可怒在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H 页
彼。因彼而怒。己何预焉。正如悬鉴照者。是媸则媸者自媸。无损于鉴。但所发恐不如鉴之至明也。以一忍字为对症之剂至好。
答金奎现
科时谢书。可知洪乔矣。恋念之际。获承手书。备审冬暖。省节连卫。落伤处快苏。何等欣慰。满纸勤示。无非深爱深信底意。益见向里之工矣。传望前特蒙 圣恩。下教付职。且悚且感。往事不足芥意。家眷都无事。多幸多幸。
答李钟根
隔岁阻信。为是山川之远也。我怀耿耿。际承手毕。喜审侍履珍毖。学业勉晋不辍。欣慰区区之至。传衰颓益深而已。年来 特恩。实非始愿所及。而家儿又移拜近邑。尤是旷绝之泽也。感激悚懔。罔知报答。此时异类汹汹。人心益渝。惟懋学守正。以卫斯文。如何如何。
答朴孝英
嵋渊一会。逢别太遽。一慰一怅。至今不可忘。即拜手滋。尤荷相眷之深。况审学履珍重。欣豁之极。传日昨瓜递之报始至。晦初间则当浩归矣。从此山川益脩。有难奉叙。望风倾溯。惟愿居业日进。
答李进士士澄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8L 页
恩谴匪怒伊教。且悚且感。发程之时。病卧危剧。儿辈亦汩于刀圭。未暇送饯。怅怅。未审夏秋来。旅中凡节。何以堪遣。二千里塞外。远离慈闱。思慕之情。尤何可一时少弛也。近闻贵宗人言则萱堂气力万康云。仰贺仰贺。惟冀安心定虑。日取圣贤经玩赜格致。实是玉成之道也。老人衰病呻吟而已。
答许文益
积阻信息。怅郁难状。伏惟静候万重。昌城宅幼儿。何以长养耶。先达亦已长逝云。悲念悲念。令胤学业。今至何境。而监试得失何居也。吾许之零落偏甚。都由于文翰之不足也。各别董饬。期于成立。区区之祝也。宗末无事。而因便探候。不备。
答金声稷
冬寒已始。怅望尤切。获承惠音。谨审文履万护。仰慰。传依昔。家儿尚在市直矣。胤子今读何书。造诣如何。勉之也。过询礼疑。以若昏耄。何可副所教耶。略陈浅见。幸博采大方如何。
答李文宗
季君来已慰怅怀。而文生又致惠书。备审春暮。履用佳胜。尤庸惬心。传尚能视息。而乳曾久病甚闷。家儿作县未几。邑弊难处。将欲辞免耳。时事不必言。山野之人。但读书耕田则善矣。闻有脚病。不能远行。相见未易。尤切耿耿。不宣。
答金仲渊(廷獜)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H 页
病中呼倩。不能长语。千里一书。可慰经年阻怀。况审学履连卫万护。实惬愿言。满纸所示。无非情素。而但过加推诩。不敢当者也。还切愧恧。今秋一会。亦此失期。怅如之何。
答陈垕范
即惟雅况珍卫。年前相对时。近思录疑问。尚作案实。而究竟求解。是亦相长之一道。惟无欲速无蓄疑。工日进而不穷。以是深勉向上之方如何。
答朴尚台
陋巷委访。深荷不鄙。匆匆未稳。居然岁暮。忽承手滋。谨审侍馀学履万卫。传去月蒙 恩为骑参。不敢偃卧。行公一朔。行当辞递矣。岁除不远。惟祝侍奉万祉。学业益进。
答禹正铉
一别后漠然无闻。怅郁可既。即惟学履万相。传为时挠挠。暂寓郊外。栖屑难堪。近日人心浇漓。迷之向背。须益勉学业。克修卫正斥异之道。所望于贤者也。
答安相默
朱子曰私犹窃也。我得闻孔子之道于人。而私窃以善其身。私字窃字。字殊而义同。饶氏陈氏以私窃其善解之。则窃字反为盗窃之窃也。按诸字广韵训曰之也。谷梁传注亦曰之也。孟子毁诸有诸之诸。皆语辞也。然则恐不必以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9L 页
于字之义看之也。愚则谓私窃淑善其身之人。方合于朱子之集注也。
答金基周
 中庸虽不言心。篇首率性心也。故序详言心。大学虽不言性。篇首明德即性也。故序详言性欤。
非心则性无靠着。非性则心为虚设。此序所以发明也。
 门人记之门人。或曰白虎通作子思。此果有据否。
孔子年二十生伯鱼。伯鱼五十。先孔子死。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少伯鱼二十六岁。则曾子之年。未必长于子思。子思为其门人耶。
 
大学引诗者多。而独于淇澳,桃夭章句。必曰兴也。其下蓼萧,鸤鸠诸诗。亦皆兴体。而章句不曰兴也。何欤。
前二诗如绿竹猗猗。桃之夭夭。并引所兴之句。故必曰兴也。后二诗不引蓼萧,鸤鸠之句。则所兴者不存。故不曰兴也。
 精粗之粗。当为平声。谚释可疑。
考得甚善。粗与粗同。我东谚音之误。何可胜数。
答卢汉若(佖渊)
 大学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以上二句文势及上章孝弟慈之义推之。则当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H 页
曰幼幼。而必曰恤孤。当曰兴慈。而必曰不倍者何欤。
孤者无父之幼。而最可哀矜者也。仁政之所必先。故曰恤孤。此与幼吾幼不同矣。慈者人之于其子。不待感发而兴。故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至于恤人之孤。则民化于上之所教而不倍也。
 格致诚正。无非所以修身者。而修身居八条之一者何也。
上四条。修身之道也。下三条。修身之效也。不言修身则皆无所靠着矣。如乾坤统六子而并列于八卦之中。故下节特言修身为本。而章句曰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
 传九章言孝弟慈三者。而其下引康诰如保赤子。但释慈字之义。而不及孝弟何也。云峰胡氏曰孝弟或有失其天者。独母之保赤子。慈之天未有失也。举其慈之天。可以触孝弟之天。未知如何。
其下文言仁让。仁让非所以为孝弟乎。孝弟不本于仁让乎。孝弟慈皆出于天性。则天性岂有诚于慈。而不诚于孝弟之理哉。此特先言赤子者。赤子则虽有疾痛饥寒之苦。不能呼父母而自言。但父母诚心求之。然后得其心。此最切急。故先言之也。且治国之道。保民为先。故必以保赤子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0L 页
之义先明之。而继言兴仁兴让。盖亦缓急之序也。
答河在允
未发之中。体也。时中之中。用也。
神者造化之迹。不测之谓也。十六章则以阴阳之理而言也。二十四章二十九章则以人道参之于神也。神则无贰。而所言不同。
答金令(台济)
七书谚解。柳真逸斋(崇祖)所撰非退溪所撰也。谚解中音义之误解者甚多。至今无釐正者。东人之因循姑息。至于此矣。
许多韵书。何可以肤浅之见。质其正不正耶。盖韵之四声谱。始于沈约。而屠长卿讥其部分无据。字之反切。始于神珙而后世字书则务便考阅。而梅氏字汇。删繁就要而已。郑渔仲六书略。主于谐声。而间多有不合声律者。吴棫韵补。能推求叶音。故朱子本之。虽未必尽合于古。亦思过半矣。我东所行韵书。亦非一二。而尝闻前辈言。华东正音最正云矣。奎章全韵则 正庙朝命诸文臣撰集。宜其至精。而字之讹者。音之讹者。不一而足。奈何。大抵天下之风气不同。方言各殊。所以我 世宗朝必欲以华音为正。而竟未变化东俗。可胜恨哉。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1H 页
答卢相益
 大学传之首章。不曰一章。而特曰首章者何也。
经一章之一字。嫌于相错故耶。
 传之三章。先言君臣而后言父子何也。
大学一书。紧要在功夫。故必先难而后易。父子天属而君臣义合。故仁敬难于慈孝也。君势尊而臣势下。故君仁难于臣敬也。鞠育之恩无穷。而爱养之诚易怠。故子孝难于父慈也。星湖疾书有此说故录送。
 大学序文中一切以取。经一章章句壹是一切。一切者何意。两处一切。其义同欤。
序文所言一切。苟且之义。章句所言一切。大凡之义也。此亦疾书所言也。(汉书一切注。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齐整。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王伯传以邀一切之胜。贡禹传一切之变。皆苟且之义也。○佛书切音砌。此是佛之语音。未必作此音读。)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章句。不曰人各有。而曰物各有。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章句。不曰物当知。而曰人当知者何也。
民即人也。邦畿之内。人所止处。如万物莫不有所当止也。鸟即物也。物能知其所止。则人当知其所当止之处也。以物比人。以人喻物。文虽殊而止其所当止之义则同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既曰大知则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1L 页
而扬善。此舜之小处也。何不举大处而举小处乎。
不遗小处。所以为大知也。
 孟子曰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孟子恐其学夷惠者。未得其清而得其隘。未得其和而得其不恭。故戒其后之君子欤。
看得好。
 舜发于𤱶亩。其下五人随处举之。舜独言发。馀言举者何也。胶鬲殷人也。而注言文王举之者何也。
发者玄德升闻。不待举而发见也。举者人举之也。文王服事殷之时。岂无所举耶。
 
夫子之墙数仞之仞。释之曰七尺。掘井九仞之仞。释之曰八尺。二说不同何也。
夏以十寸为尺。殷以九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仞则取人身为一寻。此或所取不同而然耶。
 尧以天下与舜。以是心而传之舜。舜亦以是心授之。而二典不言心字。禹谟始言人心道心何也。
尧时虽不言心。心之理自在。舜之时。世渐降故言之。
 大明章曰缵女有莘。长子维行。太妊则称女。太姒则称长子何也。有莘小国。称大邦又何也。
女与长子。似无别意。大邦云者。尊太姒故大之也。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2H 页
唐虞夏书不言性。至于汤诰。始言性者何也。降衷之衷。与执中之中。同耶异耶。
唐虞之时。虽不言性。性之理自明。世降则不可不明言也。执中之中。无过不及也。降衷之衷。左传所云民受天地之中者也。
 说命曰明王奉若天道。树后王君公。明王者谓其先哲王。后王者注云天子也。明王既为天子。而复树天子者。是岂成说乎。
古之明王。为此树后王君公之法也。不以言害辞者。此之谓也。
 
太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剪商指何事耶。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牧野武王之事。并称文王何也。
大王肇基王迹以启后故云尔也。非真有剪商之事也。文王则缵大王之绪而已。牧野事。何可并属文王乎。
答禹宅庸
 中庸二十章哀公问政。不曰孔子对曰。而直称子曰何也。凡君问皆称对曰。此则不然可疑。
此章载于家语。家语则备书君臣间随问随对之辞。故曰哀公问云云。孔子对云云。而中庸则引其事而不言哀公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2L 页
之所问。但言孔子之所言。故章首只云哀公问政。其下直曰子曰也。
 大戴礼及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子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践大义。又曰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年十五始入小学。十八始入大学。而大学序文断之曰八岁入小学。十有五年入大学者何欤。
程子尝取大戴礼(保傅篇)及白虎通之文曰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朱子序文必因程子之意也。
 于缉熙敬止。章句言无不敬。而其小注朱子曰敬止是功效。敬该体用。而单言功效何也。
朱子以敬止为功效者。必谓敬止之止字而言也。
 意当听命于心。则必也心得其正。然后意可诚焉。而此言先诚其意。则莫是倒用工夫欤。
正心以上。先末而后本。正心以下。先本而后末。故意诚先于心正。
 治平章极言财字何义。
此与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之义同。不生财则不能以平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3H 页
均天下矣。故先言有德。继言有财。又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颜渊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窃疑一日之间。何能克复天下。又何以闻知而归之乎。
一日云者。虽一日克去己私。复于天理。则其功效捷于影响。有天下归仁之道云尔。未必谓一日之内。克尽复尽而天下尽归也。不以文害辞可也。
 论语三以天下让云云。
程子曰不立一也。逃焉二也。文身三也。
答安思龙
 
中庸君子之道四云云。五伦之中。独不及夫妇何也。
为人夫者。不可以为人妇。故不可曰所求乎妇也。然夫妇人伦之始。故上章先言造端乎夫妇。下章又言妻子好合。
 致中和则有位育之功。而尧有水汤有旱何欤。
尧汤虽有水旱。民无捐瘠。则此非致中和之功耶。天地之位育。如是而已矣。
 慎独工夫。虽幽暗之中。必以己心为严师。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则何待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欤。
幽独之中。岂有人目人手之视指者乎。戒惧之心。有如十目十手之视指云尔。陈氏所谓常如之如字是也。
答郑载善
 大学治国章。以兴仁兴让。对贪戾作乱。而其注何不言覆败之验。而但言成教之效也。
但言成教之效。而覆败之戒。自在其中矣。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3L 页
答尹仁锡
大学一书。无不本于五十八篇之书。而尧传乃其宗也。高明之见得。甚善。门人云云。贾氏之说。可备一说也。
传十章。皆曾子之意也。非曾子之言也。此独曾子所尝言。故特书曾子曰。
贪戾者。孝弟慈之反也。何独分释于慈乎。饶说谬矣。
第十章命字与慢字。声相近。故小注取之也。字书曰慢怠也缓也。何尝曰嫚侮乎。
知本则末亦可以自知也。岂有知其本而不知其末之理乎。朱子所云可以知本末者。亦此意也。第五章本字之改以末字云者。大不可大不可也。圣经一字。何敢妄动乎。
答李圣涵(根玉)
四七之辨。朱子之训。退溪之论。星湖之说。明白纤悉。何为引出他二家之傍岐。别生疑端也。退溪所据者朱子也。星湖所据者退溪也。而星湖则毫分缕析。至于数编。或未得细究耶。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4H 页
禀生之初。性具于心。何先后之可言也。若有先后则贰之也。心有血肉心知觉心。血肉心者圣人之心有七窍云者是也。知觉心者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是也。本然之性。气质之性。只是一性。而具于虚灵之中。为知觉心者也。故程子云心即性也。又曰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朱子曰具此性者心也。故曰性之郛郭。以此究之则可得矣。
答李在羽
非文王后妃性情之正。何以有关雎之化。非诗人性情之正。又何以有关雎之咏。集传之意。亦不外是矣。
恝字以下之文。便是释上文号泣于旻天之义也。若谓之不连下文。则上下截为两段。而恝字恐无归属处矣。
答朴济和
 小学曰妇人百里而不奔丧。虽三年丧。亦不当奔欤。
礼记曰妇人非三年丧。不踰封而吊。与此义同。
答赵斗奎
 大学明德指心而言。明命指性而言。心性虽是二名。其实非判为二物也。若以心所具而谓德。天所赋而谓命。如是看何如。
看得好。
答卢相夏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4L 页
大学篇题。程子曰大学初学入德之门。朱子章句曰大学大人之学。程朱之说不同何也。
此所谓大人。非谓已成之大人也。由大学则将为大人。与初学入德之语。未尝为矛盾耳。
 诗云于缉熙敬止。大学主敬。而独于释止善而言敬者何也。抑亦明明德。是格致诚正脩之纲领。新民是齐治平之纲领。而至止善。总明新。则言敬于释止善者。须是一部皆敬耶。
是。
答许栻
阻馀承书。谨审侍履万卫。诸况一安。仰慰无极。第缅礼想怆痛如新。并切仰溸。宗末家儿登庠。足慰晚年之怀也。洋忧不足为虑也。但尽在我修攘之方。为士者则明正学斥邪说而已矣。更何为哉。九月庭试时。可以相见否耶。
答李寿宪
间阻怅甚。即承审榴夏。慎节弥留。仰虑不浅。未知證势何如。而至于针砭之重耶。四七编何其速也。益见工程之笃实矣。传还衙才数日。而孙儿以虐疾今至十七八日未得离却。闷怜闷怜。
答赵相奎
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25H 页
胤子委访。兼致辱书。谨审新年。体居增禧。仰慰区区。至若托子之事。此虽古人择师之意。然有非下可以为经师。上可以为人师者。不能当之。如传之謏闻寡识。何足以仰副盛托耶。愧汗浃背。不知为谢。奉唔未易。耿耿于中而已。
答李莹奎
令仲氏来。即承惠讯。洽慰半岁阻怀。凭审侍馀学履佳相。新移丹邱。水石甚佳。士友追逐。其趣可想。近来所读何书。先入小学。以为做人样子。次读大学。以立根基。则自馀触类而长。益勉志业。以副远望。传未定厥居。往来京乡。栖屑度日。闷斯时事。不可形言。那当际唔。南望怅耿。
答赵进士镛昊
献发已久。未审侍馀做履益增福禄。仰溸。课业想益富矣。庆科在前。可以一会叙阻耶。老人病与年深奈何。家率无事幸也。勿以小成为足。勉勉进步望也。古圣人书皆准的。而其归则修齐治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