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翁文藁卷四
海翁文藁卷四 第 x 页
海翁文藁卷四
 记钞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0H 页
清道郡仓舍重修记(代 家亲作)
清道之郡有四仓。仓中有谷若干万斛以粜籴之。所以恤民也。而屋久而圮。人皆患之。岁壬午。余到郡。巡仓而叹曰仓之不葺且百年。风雨所渝。鸟鼠攸穴。过而不顾。繄谁之责。越三年甲申。谋诸郡人士。得便宜方鸠材募工。又许捐财自入者。于是木石具举。陶冶咸萃。始郡仓之尤颓毁者。次及山外两仓。乃塈乃涂。焕其栋宇。不三月工告讫。乃固扃鐍而署之。既成落。招守仓吏立庭下。指仓而告之曰若等知所以修仓之意乎。凡贮于玆者。皆吾民之膏脂也。以出乎民者。恤其民。反从以罔民可乎。夫户不称均。量不料平。输之精凿。受其秕糠。若是者罔民。与其罔民。宁无仓也。嗟呼。奸伪之害。甚于风雨鸟鼠。又安事乎栋宇扃鐍为。自余守此土。律躬励志。以临吾民。而如疼痒之迫肌骨。莫玆若焉。今与若等约。使汝毋蟊贼。使汝毋剽窃。使汝毋舞文而弄法。汝惟执簿书守钥匙惟谨。余志汝遵。毋戾于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0L 页
辜。若乃仓之后余。成毁相寻于无穷者。非吾与尔可知也已。吏皆唯唯而退。明日遂次其言而书之。
游周房山记
周房之山。多奇观异状闻。若天姥姑射。殆非人人可到。余自京师。乞暇来青松。始奋策往游。从余者二三子也。由府治东南。陂田莽苍凡三十里。有山云奔雨屯。环合而深者。即周房山之口。有寺曰大典。亭午到寺门。下马入殿。礼观音释像。遂脱衣蹑屩过略彴。遵溪行蹭蹬。山益邃水益驶。左右岩峦映发。古松霜叶。皆㲯毵倒垂。望之纷红骇绿。拖锦绣步障。不十里盘旋而得一小庵曰周王。依岩壁为堂宇。驾壑而起楼。有大石陡起千尺。环立栏楯外。偃蹇若拱揖。庵中老释衣白衲。手磨尼珠不着地。跏跌块坐如木雕。叩之不应。少焉山风飒爽。堂上铃铎俱鸣。林木尽响。二三子相顾恍惚。不知身在何境。促从者设饭一顿讫。从庵后小蹊入。皆逼侧。乃别取径抵悬崖。横杠为梯。扳援而上。石壁围其中。嵌空者为窟。廑容七八人。有水因岩罅出。泠然落石。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1H 页
是所谓周王避世地。而周王乃东晋宰相周顗后孙。为唐天子所逐。遁而至此。其说迂诞不足信也。还庵小憩。又左折而东。层巘竦耸伸天。为鹤巢之台。为莲花之峰。随类而名。几可不数。而仰头见贙挐鬼攫。森列欲向人坠者。皆石也。其下则石磴回抱。磴且穷。溪㶁㶁出两崖间。深不可涉。编木为桥。蹑蹑行数十曲。谺然为洞。洞中颇夷旷。其北有悬瀑可丈许。潨然坠下。洼而为潭。色正绀碧。溅溅从地底出洞门。是乃龙湫而甚浅焉。于是引觞一醉。于于然不知暝色自远而近。但闻灌木异禽悲鸣哑哑若相呼。二三子惊起。相与扶携出洞。回见石面。藤蔓相纠。多有前人镌名。而昏黑不复寻矣。归大典宿西寮。明日出山。犹低回怅望。恨未能穷其胜。闻者或疑其游仙灵洞府。而余亦秘藏不肯道其事。时丙戌秋九月也。
再游周房山记
明年丁亥仲夏。约李君良夫及乌川生。复游于周房。路青云驿。至屏岩谒李文成,金文元祠。自屏岩挟大川逶迤入山。此心已飘然在云烟泓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1L 页
峥之间。饭于大典。饮酒于周王。瀹茗于龙湫。或步或舆。坐而忘行。行而忘疲。凡幽岩侧径。无远不到。披襟而卧。掬流而弄。于时五月。礼草夹路而长。幽花倒壁而垂。益觉非曩时景物。但闻万壑松涛浏浏。泠然濯魄。不知盛熇之袭人。自龙湫取溪涧途。行十许里。见石之奇状异类。突怒拥肿。猿狖之丽于木。囷蠢蜿蜒。虬螭之蟠于穴。散而如棋局方床。聚而如鼎彝觯斝。呀然洼然而为台为梯为坍壝。嵌空者受水而吞吐。盘束者喷流而纵横。环而作洞。廓而成谷。戌削而起千仞之崖。驰骛而列万叠之屏。善辩者殆不能名。尽乎其为化工之肖物。或者谓是山也。亚于金刚。又谓可与相伯仲。未知孰胜。而诚以此置诸三角水落。声价必甲于国中。今乃僻在岭表。骚人之屐齿未穷。贵游之辙迹不来。山童野老虽知而不贵。陋儒曲士过而不能彰。荒凉虚落。洞府深锁。岂玆山之不幸也欤。人之遇与不遇。何以异也。登庸廊庙。名显于天下者。遇而幸耶。厄穷草茅。没世而无闻者。不遇而不幸耶。抑又有遇与不遇。皆不足累焉者。果玆山之类耶。若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2H 页
余之局促凡庸。亦能一再游焉。鉴赏叹息于寂寞之邦者。非玆山之幸也。余之幸也。
天安六贤祠重修记
天安郡治之南修省之里。有山齾齾。有水㳽㳽。有宫严严翼翼。榱棁翚革者。乡先生正郎俞公,盆谷李公,希庵玄公,沙峰徐公,安谷李公,复斋徐公俎豆之所也。始六先生后先接武于是。以行义闻。六先生殁数百祀。有进士蔡弘臣者。始报祀于龙溪之社。后又自龙溪移祀于是里。屋久而圮。盆谷之孙心纯,百纯,锡纯。垍郡儒朴一镇,韩胤模。既有事于祠。怵焉叹曰庙不完礼不备。六先生之道湮矣。我将畴归。遂共鸠缗钱以葺缮之。先正堂次外舍次庖湢器制。无不备者。繇壬辰底乙未凡四易寒暑。工告竣。乃设木主以祭之。从田村宋公议也。祠既成。心纯歌近体一章。侑而落。和者亦若干人。又以其事来请记于余。余盆谷公之外裔。义不获辞也。然六先生懿德卓行。已述于名儒钜公所祝赞记事。恶乎赘私。至若叙其所未及者则有可得以陈矣。夫古之德而贤者。无如𦤎夔伊傅。而未闻有报祀。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2L 页
报祀之繁。又无如后之君子。而𦤎夔伊傅恒日星乎千古。后之君子至不能尽记其名字氏世矣。故士之欲尊德慕贤者。不在乎报祀。在乎学其学行其行而已。不学其学行其行。徒借虚名以尊慕之者。又往往多藉手于此而肆志于他。是巫祝之报赛也。虽侈栋宇盛牲牢。日肃祀之。亦何与于贤德。今六先生之祠成矣。有欲尊慕于六先生者。虽岩栖水饮。悉能诵习而服佩之。磨揉而渐染之。则世之论儒学。必以是邦为渊薮。夫然后六先生之道益著于天下后世。当源远而泽博。岂止于一乡之祠也。苟有内不能劬经。外无所律躬。而徒纷纷然取笾篚尊彝之品。登降奠祼之礼。寓尊慕之名。则吾恐六先生名字氏世亦当废然而不记。是可以勖砺于今日。而六先生之有伫于来学者也。嗟夫。余虽无以操几屦摄齐函丈。而旧从郡人士得其事甚悉。慨然想见太邱万石之里久矣。后之人读斯文者。倘以余能为有德者有言。则亦厚幸也已。崇祯纪元后四戊戌孟秋下浣。丰山后学洪翰周记。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3H 页
左坊典乐厅重修记
典乐厅。旧有左右坊。介于官署掾房间。雅乐隶左。俗乐隶右。左雅而寡。右俗而众。左恒绌于右。厅久圮而隘。右者先葺。左典乐金君寿庆言于众曰。以雅古之左。后于右者可乎。遂奋励其事而缮之。既竣又求记于余。余尝闻典乐古伶官也。匪妙达钟律者。莫或居之。故虽在郎僚之下胥吏之上。每 国有 祀飨宴礼。为瑟笙筝篪之奏。干戚羽旄之容者。皆环列而视典乐。待其鼗柷而以进退作止。莫敢后先。犹匠之听梓人焉。是以器制之修坏。工人之勤慢。必总领而审谛之。于一院音乐。靡不该。然郎官恒尔汝。胥史视辈行。为典乐者亦被袍按笏而如役夫之趍事。特不过众工人之长。而向所谓进退作止者。皆按例考法而为之。无他能焉。噫。未知古州鸠师襄。亦如是否也。夫声器之于乐。犹末也。况按例考法而为之者乎。乐而止于按例考法。则左雅右俗。皆不足重轻。而况于厅之成毁乎。然世之君子。不能讲律吕之学。黄钟秬黍之分寸。宫羽之短长高低。皆茫然不知何物。独其声器之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3L 页
可徵于万一者。惟按例考法在耳。吾又舍是厅奚以哉。今寿庆虽未若古伶官。干敏多才。是役也为诸典乐先。劳最多。不可泯也。厅修于岁辛卯秋。鸠财凡若干。用日凡若干。拓旧制而侈之。广袤亦若干楹。芸堂谩士记。
六代祖佥正公碑阁小记
昔在 肃宗戊辰。我六世祖佥正府君来守是郡。治四年。政成而去。郡人士勒石以记之。示不忘也。后百有五十年辛丑。翰周以荫补亦守是郡。时府君玄孙羲晋。以长房主府君祀。从翰周来。相与拜府君碑下。怵然太息。谓郡人士曰吾曹忘吾祖之德欤。若属忘君子之泽欤。吾祖所以抚字蠲恤于一方如此。百年之后。风雨剥蚀。数尺之竖将颓而泯矣。过而不顾。繄谁之咎。吾与若属。谋以庇之可乎。咸曰诺。遂鸠木石陶冶。不烦邪许而规划举。羲晋寔尸其事也。嗟呼。翰周政拙无可纪。独区区欲继述为者。不过为府君图不朽而已。亦岂府君厚望于后昆之意也。碑旧在治南良吏岘路左。而府君从祖掌令公亦先府君来治。有清德之碑。并移奉于宾馆门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4H 页
外。翰周重磨而易书之。相其役者褊校李圭锡,记官刘亨升,刘启礼也。绘其采者。刘享复云尔。壬寅春三月壬戌谨记。
永慕堂记
上古无墓。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为葬埋祭祀之礼甚详。然后其制寖备。葬必相阴阳向背。卜其宅兆者。欲安其体魄也。纳铭于竁。竖碑于隧者。欲表其言行也。瞻依于悽怆怵惕之日。以时节沃酹之者。又欲推其恩爱。以永其慕者也。墓之有舍。吾不知起于何世也。然盖亦出于孝子慈孙之慕乎其父母祖先而为之者也。夫人宴处吾之宫室。乐吾之侈衣美食。而使吾之父母祖先。委骨于蓬科。其忍乎哉。故安其体魄。表其言行。推其恩爱。以永其慕。则亦可谓无遗憾也。维杨之西茉莉之山。有累累然若堂若斧者。白川赵氏十五世衣履之藏也。赵之先以官秩相承。自 明宣德时。世葬于此。四百年后。传至赵君光仁。力治家绩业。大修坟茔而勒石五世隧。庭筑舍若干楹。其侧堂曰永慕。楼曰茉南。凡庖湢器制无不具。时 纯宗二十年庚辰
海翁文藁卷四 第 494L 页
也。君之子龙始秀而艺。从余游不厌。一日以其事跽而告之。请余文记之。嗟呼。若光仁者。可谓孝子慈孙而无遗憾者欤。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余虽未及知光仁。然见其子而闻其事。益知光仁当绵其世也。芸堂病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