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19-04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用易详解卷九     宋 李把 撰
下经三(夬至井/)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卷九 第 1b 页 WYG0019-0470b.png
 夬以五阳决一阴阳盛而阴微之际也当此之时不
 患乎不能决而患乎决之而至于过决之大过鸟穷
 则击兽穷则搏刻核已甚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未
 有不遭其反噬者矣君子于此健而必济之以说决
 而必济之以和盖健与决者所以屏小人于无能为
 之地而说与和者所以与之相安而不使之至于穷
 而无所容也夫以一阴而乘于五阳之上是小人之
 在高位者也君子在朝亦已众矣而一小人乘之君
卷九 第 2a 页 WYG0019-0471a.png
 子其肯安为之下乎故扬于王庭以君命决之正名
 定罪则小人无所逃矣然扬于王庭号令虽足以取
 信而犹有危厉之心焉警戒之至焉以极盛之阳决
 垂尽之阴固可以必胜苟易敌而无备则亦不能无
 万一之忧此孚号有厉虽危而决之道则有光也告自
 邑者与众弃之也上扬于王庭则有君命之尊下告
 自邑则得斯民之助暴其罪于君民之间彼小人孤立
 无援尚何能为哉然而不利即戎何也君子以义胜
卷九 第 2b 页 WYG0019-0471b.png
 不以力争也义之所在曲直既分则小人退听而自
 服又何待乎兵兵者策之下者也决小人而至于用
 兵其道穷矣夬之世五阳进而不已其终也必至于
 阴尽而为乾兹非君子利有攸往之时乎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施禄及下则小人不失职而无怨怒之心居德则忌
 则君子不争能而无矜伐之志小人不失职则可以
 相安君子不争能则有以持胜圣人所以示人处夫
卷九 第 3a 页 WYG0019-0471c.png
 夬者如此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夬之初九即大壮之初九也大壮之初九壮于趾征凶
 夬之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盖居下而欲决在上
 之小人是壮于前趾者也恃壮以为行往而不胜则其
 咎有不可胜言者矣其李膺范滂之流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卷九 第 3b 页 WYG0019-0471d.png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以盛阳而决微阴决之甚易也而九二犹不免有惊惕
 号呼之声者警戒之至者也警戒之至至于暮夜有
 兵戎之忧则其心亦不能须臾宁矣然以刚中之德
 上应乎五彼虽有戎何能为哉故告之以勿恤谓其
 无足忧矣健而说决而和我自有中道虽决之庸何
 伤乎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卷九 第 4a 页 WYG0019-0472a.png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頄面颧也用壮而见于面颧则其机浅矣君子之所
 以夬夬者不若是之甚也内虽有独行之戒而外则
 和光而同尘夫岂悻悻然怒见于面哉九三当夬之
 世而有应于上阴阳相和故有遇雨若濡之象夫遇
 雨而至于沾濡和之至者也三惟其混迹于小人则君
 子有疑而愠之者矣然决而能和其介然独行之志
 未尝与之俱靡是以终无咎也孔子行乎季孙三月
卷九 第 4b 页 WYG0019-0472b.png
 不违孔子岂以此而遂丧其所守者哉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臀无肤居之而不安也其行次且欲进而不能进也
 以阳居阴不当其位居之不安行之不进则将无一
 而可矣然众阳并进若群羊焉吾能牵而与之偕行
 则亦可以悔亡矣九四聪不明之人也虽闻是言而
 有所不信岂能决然而行哉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
卷九 第 5a 页 WYG0019-0472c.png
 纵之使前而随于其后则可行盖欲其附于众阳之
 后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苋陆马齿苋也至柔而易折九五为夬之主视上六
 之阴若苋陆焉决而去之亦易矣然用夬之道不可
 以太过太过则小人必有忿厉之心故必中行而后
 无咎其仅能无咎者以其道之未光也夬以五阳而
卷九 第 5b 页 WYG0019-0472d.png
 决一阴宜若无甚难者而圣人于此必深戒之六爻
 之吉者不过悔亡无咎而已何也盖君子而与小人
 为敌胜之不足以为功不胜则反以取祸吾不得已
 而至于用夬又何足多哉故曰中未光者圣人爱君
 子之意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以柔乘刚而在卦之极消已尽矣故无所号诉而终
卷九 第 6a 页 WYG0019-0473a.png
 至于凶是岂久安之道哉小人而在君子之上未有
 不自取祸者圣人垂戒之意切矣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
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

 复与始阴阳始生之卦也一阳生于子而为复一阴生
卷九 第 6b 页 WYG0019-0473b.png
 于午而为姤阴阳之生其始一也而圣人于复则曰
 朋来无咎于姤则曰勿用取女何也圣人喜乎阳之
 进而不欲其阴之长也盖阳长则阴消阴消则君子
 道长阴进则阳退阳退则小人得势君子小人进退
 用舍之际此圣人之所为尽心焉者也方一阴始生
 之初其亦微矣而已谓之女壮今日之微后日之壮
 可必也此又圣人辨之早也然而名之曰遇者以柔
 遇刚阴阳相得之始也以二体言之上为乾下之一
卷九 第 7a 页 WYG0019-0473c.png
 阴为坤是天地相遇品物之所以咸章也以二五言
 之二以刚而居中五亦以刚而居中是刚遇中正天
 下之所以盛行也天地相遇而万物亨君臣相遇而
 其道行姤之时义至此岂不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扬子云曰鼓舞万物者其雷风乎鼓舞万民者其号
 令乎盖风者天所以为鼓动万物之机而号令者人
 君所以为诰训天下之权也二者虽殊其实一而已
卷九 第 7b 页 WYG0019-0473d.png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柅所以止车也而以金为之坚之至也初六一阴始
 生惧其长也故系而止之于金柅之下牵之而使不
 得进也牵之而使不得进是以守贞则吉有所往则
 凶其戒之亦深矣虽然阴之浸长势也而岂可以终
 止之哉夫初六之阴豕之羸者也豕虽羸而其中之
 所孚者未始不以蹢躅为志也今以其羸而易之则
卷九 第 8a 页 WYG0019-0474a.png
 异时至于蹢躅有不可制者矣古之小人方其未得
 志也宜若柔顺易与者而包藏祸心终不可测故有
 发虽短而心甚长之忧是安可不早为之防哉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鱼谓初六也宾谓九四也初六以阴柔居下故为鱼
 鱼者民之象也遇之世近于民者得民远于民者失
 民二近于初故能包而取之虽非正应而可以无咎
卷九 第 8b 页 WYG0019-0474b.png
 以其义不及宾也夫民之所归者为主我为主则敌
 为宾三秦之心既向于高祖则羽安能劫而取之哉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三刚而不中下无初六之遇而上失上九之应故
 居之不安行之不进危亦甚矣然虽危而无大咎者
 则阴不足以制之也夬之四为牵羊欲其牵于阳也
 姤之三为行未牵幸其未牵于阴也阳可以牵而阴
卷九 第 9a 页 WYG0019-0474c.png
 不可以牵圣人之戒深矣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初之鱼已为九二之所包矣四其能与之争乎君子
 之民可以听其自附而不可强之而使从忿其不吾
 从也起而争之则民之去我必速未有不凶者矣四
 之远乎民非民远我乃四自远之也梁惠王糜烂其
 民而望民之多于邻国天下安有是理哉
卷九 第 9b 页 WYG0019-0474d.png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把者高而能接下之木也瓜者卑而能攀援之物也
 把如君子之能下其臣瓜如臣之能附其君此姤之
 世君臣相求之象也九五以中正之德而下应于二
 惟能含其章美晦而不自用是以天为之降生贤人
 以辅之如高宗之傅说得之于帝梦宣王之申甫得
 之于岳降盖其求贤之志与天命相符而不相舍此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19-0475a.png
 所以有陨自天而适相遇也然则姤之时不独君臣
 相遇而天人亦相遇者耶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角者刚之上穷者也居姤之极上无位下无应徒姤
 于其角穷亦甚矣穷而无所容故为可吝而无咎所
 谓无咎者谓其无所咎于人也刚至于极无所复姤
 皆其自取尚谁咎哉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19-0475b.png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也萃之世不患其不能聚而
 患乎无以固其聚有以聚之无以固之则今日之聚
 未有不为后日之散也故必有聚人之德而后可以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19-0475c.png
 坚凝斯民之心是以顺而说刚中而应故聚夫以至
 顺之道而说乎人以刚中之德而应乎下是故能聚
 故聚云云者以此而后聚也方萃之初天下之人始
 合之际也人情不可以苟合苟非有报本反始之道
 以起其孝爱无穷之思其能久安乎哉故王假有庙
 以致孝享者人心之所同然愈久而不可忘者也人
 知所以尊其祖而知所以合其族而其聚不可解矣
 然有众则有聚有聚则有争争而无以统之则乱是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19-0475d.png
 以作之君作之师以执其制治之权此利见大人而
 聚之以正者是又所以固之也萃之世万物盛多而
 能备礼之时也故用大牲吉则非二簋之薄可以告
 于神明矣天下聚散之际非人为也天之所命也因
 人心之聚可以观天命之所向而可不有所往以顺
 之乎夫聚者天地万物之常理而散者其变焉者也
 喜聚而恶散天地万物之情莫不皆然于此观之岂不
 可以见其真情也哉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19-0476a.png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除治也有聚则有争人情相合以聚争端所由起也
 握手嬉笑堆阜填其胸中意所不防干戈起于平地
 当萃聚之世而无以防之则猝然之顷有不可胜虑
 者故除治戎器以戒不虞凡所以为保聚之道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初六求萃之始也上有九四之应而为二三所隔中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19-0476b.png
 无所主而有二三之疑是有孚而不终者也有孚不
 终其志已乱而欲求萃若号呼正应则众皆笑之矣
 然不恤其笑而往以从四则亦可以无咎盖四者初
 之所当用其信者也苟能专一于四则信为有终矣
 春秋之世郑人介居于晋楚之间既欲从楚又欲应
 晋惟其信不由中是以兵革之祸连岁不息及萧鱼
 之会决意惟霸主之归而后其国始安然则人之为
 信其可不知决其所从也哉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19-0476c.png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二与五为应五君也二臣也臣之道难进而易退故
 必待九五引之而后吉且无咎也夫君臣之相交惟
 其诚而已岂事乎文为哉苟由中之信确然未变则
 虽礿祭之薄亦利用享而信无不通矣故曰苟有明
 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
 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此之谓也伊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19-0476d.png
 尹耕于有萃之野必待成汤币聘而后从诸葛孔明
 高卧于草庐之中必待后主三顾而后起此所谓引
 吉无咎者耶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三四本非应也而三欲求萃于四宜四之有所不从
 也求之不得而有嗟如之戚则亦无往而利矣故不
 若往应于上则可以无咎盖上虽不我应而方以巽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19-0477a.png
 顺待下则三可以往矣虽然两皆穷而无与而适然
 相遭则其为萃也岂不小可羞乎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四居大臣之位是为人臣而有聚人之权者也上迫
 近于五而下有三阴从之其萃亦大矣然以人臣而
 侵君之权其能久安乎故必大吉而后可以无咎自
 非吉之大则咎有所不免矣何者以其所居之位不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19-0477b.png
 当故也周公不之鲁欲天下之一乎周也惟有周公
 之德而后可苟无其德则季氏陈恒之得民果可以
 为大吉也哉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五有萃人之位者也有其位而执其权以此为萃何
 咎之有然位不可徒恃也苟恃其位而无德以将之
 则人亦有不我信者矣桀纣非无位者也而天下之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19-0477c.png
 心离散而去之则有其位而无其德也惟能于此守
 之以仁持之以久行之以正则可以悔亡矣不然徒
 有其位而已则其志为未光安能取信于人也哉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上六处兑说之极宜其说也而赍咨涕洟何也阴柔
 居上下无所与求萃而不得是以有所未安而忧戚
 之心生然忧乐相沿而生惟其忧之既至是以得六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19-0477d.png
 三之往而卒无咎也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
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升与渐皆进也而其象俱有取于木山上有木而为
 渐地中生木而为升二者上下不同何也渐之木木
 之根株下盘者也根株下盘故得山而为渐升之木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19-0478a.png
 木之枝干上出者也枝干上出故得地而为升上下
 虽异而其为进则一而已矣天下之人皆知刚者之
 能进而不知柔者之进之不可禦也以刚而进则其
 进也锐而必有摧折之伤以柔而进则其进也渐而
 必有得时之应故柔以时升巽而顺皆以其柔而能
 进也然亦不可直柔而已是以刚中而应所以济夫
 柔也柔在外刚在中柔外则不折刚中则不挠凡木
 之生未有不柔而立者也夫升之所以元亨者何也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19-0478b.png
 元者仁也仁者春也阳春𤼵生之时盛德在木根荄
 芽甲之物未有不大而亨者矣用见大人升进之时
 也南征吉者可进之地也大人谓五也南征则谓离
 也巽居东南坤居西南自巽而至于坤中历离明之
 方故曰南征也升之时利见大人则无忧而有庆往
 而南征则其志行矣然则升之为卦其君子进德修
 业之事乎舜所谓玄德升闻伊尹所谓若升高必自
 下盖取诸此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19-0478c.png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君子之德积于微小皆顺也顺
 则其极也未有不高且大者矣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允信也君子之进也既度乎已又度乎人在已以为
 可在人亦以为宜以是而进信乎其可进矣而岂不
 与上之人合其志哉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19-0478d.png
 能信漆雕开未能自信而不肯苟仕此夫子所以说
 之也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萃之六二升之九二皆大臣以诚事君者也故其爻
 辞俱以为孚乃利用礿夫礿祭之薄者也而诚质存
 焉则可以荐之神明而无愧人臣以至诚事其君则
 君臣相孚如神之相交未有不喜者矣伊尹之于成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19-0479a.png
 汤一德克享天心而周公之诚亦有以动悟成王于
 天变之后孚乃利用礿之义也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虚邑者犹虚室生白之类也君子之于道也以虚进
 以实碍虚则无所不通实则有所窒而不能行矣内
 景虚明八窗玲珑以是而进如入虚无之境岂复有
 可疑者哉此巽与坤之功也九三以巽而升于坤巽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19-0479b.png
 以顺入坤以顺受二者皆虚尚何疑之有此颜子心
 齐之妙也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享于岐山顺事也
 王谓文王也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文王之于
 纣亦可谓顺之至矣而文德之纯至子与夫同功后
 之言至德者必稽焉则是文王之所以顺事于纣者
 乃所以享于岐山也屈于一人之下而伸于万人之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19-0479c.png
 上其吉且无咎岂不宜哉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春秋传程郑问降阶何由然明曰贵而知惧惧而思
 降乃得其阶下人而已又何问焉盖阶者自上而接
 于下者也六五以坤顺之道待九二之进故为之阶
 而使之升五之于二亦可谓能自降矣能自降而得
 贤人以为之用则岂非大得志也哉
卷九 第 19b 页 WYG0019-0479d.png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豫之冥豫升之冥升皆以阴柔而在上者也阴柔之
 极晦而不明不能自充其所有以至于富则其消不
 久矣当此之时惟利在于不息之贞欲其勉以进于
 善也君子之于道必先有不足之歉而后无自止之
 志今消而不富则其自视欿然而尚何息哉
(坎下/兑上)
卷九 第 20a 页 WYG0019-0480a.png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道未始有穷通也其所以为穷通者时也非道也君
 子能守道不能为时道之所在固有制于时而不得
 伸者此困穷之患虽圣贤亦有所不能免也夫所以
 困者何也谓其刚之掩也坎之一阳陷于二阴之中
 兑之二阳厄于一阴之下有阳刚之才而掩于阴柔
卷九 第 20b 页 WYG0019-0480b.png
 而不得施是所以为困也然则困者盖险难之世也
 险难之世自他人处之未有不戚戚者矣而君子于
 此处穷如处通虽在贫贱患难之中而乐天知命恬
 然有自得之心故其身虽困而其道则亨孔子厄于
 陈蔡而弦歌不绝文王拘于羑里而从容演易是岂
 有一毫戚戚之态哉盖患难困穷之际是圣贤讲磨
 道德之地也故身愈困则吾德愈修是凡所以困厄
 我者乃所以成就我也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
卷九 第 21a 页 WYG0019-0480c.png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𤼵于声而
 后喻此困之所以贞大人吉以其刚中之德因困而
 后有所得也虽然困之时时之不可为者也时不可
 为盖有非口舌所能辨者矣苟不务内修其德而徒
 尚乎譊譊之辞所尚既穷则吾虽有言而人谁肯信
 之哉
卷九 第 21b 页 WYG0019-0480d.png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者命也以其不可有为而未
 尝屈者志也致其命则无倖免之失遂其志则有可
 亨之理以此处困尚安有终穷者哉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株木非所据之物也而据焉则臀困于株木矣幽谷
 非所入之地也而入焉则幽而不明矣初六处险之
卷九 第 22a 页 WYG0019-0481a.png
 初在下卦之下是困之最甚也故居则有株木之困
 而进则有幽谷之入历三岁之久而无所觌焉亦可
 谓幽暗之至矣孟子曰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未
 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也其初六之谓乎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困于酒
 食之谓也夫酒食所以为养也而且至于困则口腹
卷九 第 22b 页 WYG0019-0481b.png
 之欲必有不能自给者矣然君子所以处此盖有望
 焉以上之人将屈己以求之也故曰朱绂方来朱绂
 者人君蔽膝之服也人君尽接下之礼以待我则我
 岂终穷者哉是以利用享祀诚实交孚君臣相与如
 神人之相交其中盖有可庆者矣然必得上之人有
 以来之而后可往苟不待其来而浮躁妄动以此而
 征是取凶之道也韩信寄食于漂母困亦甚矣而卒
 遇高祖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以成君臣相得之欢然
卷九 第 23a 页 WYG0019-0481c.png
 则在我有可用之才而在人君有进贤之道天下安
 有久困而不亨者哉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系辞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
 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六三居于坎
 险之上是困于石据于蒺藜也与上六无应而阴柔
 无与是不见其妻也困而至此其为不祥莫大焉
卷九 第 23b 页 WYG0019-0481d.png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下与初六为应初六之来也宜其必速而且徐徐者
 以九二有以间之也二金车也四之志在于初而金
 车困之固可吝矣然居困之世而阴阳相与则其迹
 可困而其志不可夺岂非有终之道哉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卷九 第 24a 页 WYG0019-0482a.png
福也
 赤绂臣之服也谓九二也九五与九二为应而为初
 六六三小人间之是困于赤绂者也小人之间君子
 也必用刑以去之小人不去则君子无自而可亲矣
 故劓其鼻刖其足极用其刑而不之恤然后赤绂之
 臣始徐徐来应于我而君臣有相说之欢矣君臣相
 说故利用祭祀而诚实交孚岂不受其福哉成王周
 公之初有三监流言之变东征之役衮衣绣裳诗人
卷九 第 24b 页 WYG0019-0482b.png
 歌之是亦困于赤绂之义也必待管蔡既诛然后君
 臣交欢成王有二卣之赐则周公有明禋之享其一
 时太平之盛至于有无疆之休其受福也岂不宜哉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葛藟者缠縳而不可解之物也臲卼者倾危而不安
 之象也处困之极至于缠縳而不可解臲卼而不能
 安是岂可轻动哉苟能于此自反曰动则招悔而有
卷九 第 25a 页 WYG0019-0482c.png
 自悔之心如是则可以往而得吉矣盖知其动而有
 悔则其往也决非妄动者也是必见吉而后行者秦
 穆公困于殽之败而卒以成霸功信乎自悔者乃所
 以为立事之基也哉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
卷九 第 25b 页 WYG0019-0482d.png
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人惟有定于中也而后可以听物之所取而时出之
 物之求于吾者无穷而吾之所以应夫无穷而不匮
 者以其有定焉以为之地也夫井以养人为德者也
 人非水火不生活盖未有不资乎井而能养者矣然
 必先有以自养然后可以及人自养者未定则安能
 随取随足用之而有馀哉故其卦曰改邑不改井夫
 邑可改也而井不可改邑无定居而井有常所也惟
卷九 第 26a 页 WYG0019-0483a.png
 其有常所是以有常德故不以人之不食而为之损
 亦不以人之见食而为之益外无所丧内无所得而
 确然守其一定之常夫是故往者有得于我井也来
 者有求于我亦井也往来无穷而吾之所以为井则
 一而已矣而岂非其能定然后能应者耶虽然所以
 为井之德者坎也而所以成井之功者巽也井以坎
 水养其源而以巽木致其用故曰巽乎水而上水谓
 其有上出之功也惟其有上出之功是以极其所养
卷九 第 26b 页 WYG0019-0483b.png
 至于无穷其可浅测之哉刚中谓二五也二与五皆
 有刚中之德此其所以为有常也繘者所用以汲之
 物也井之所养者在我而其汲与不汲则在乎人苟
 汔至而未出乎井则亦未见其有及物之功矣盖君
 子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功之有无有所不足
 计也虽然功虽不足计而其用亦不可忽苟或羸其
 瓶则是几至而覆岂不凶哉故曰井德之地也德而
 有其地此圣人教天下以养性之学也故易以水喻道
卷九 第 27a 页 WYG0019-0483c.png
 以井喻性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坎劳卦也劳民乃劳来还定之劳劝相乃劝之以九
 歌之劝劳其勤苦而劝助其所不足君子爱人之仁
 于是为无穷此亦井养人之义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井以养为德者也居井之下而不能充其所养至于
卷九 第 27b 页 WYG0019-0483d.png
 积而为涂泥则人将不食之矣非特人不食之虽禽
 鸟亦莫至矣然非井之罪也旧井之性本自不污而
 其居使之然是以为时之所舍也故曰纣之不善不
 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然则下流之不可居如此哉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谷水之下注者也井以上出为功而此独下注其所射
卷九 第 28a 页 WYG0019-0484a.png
 者不过䲡鲋而已鲋即井之蛙类也下注之水既无
 及物之功而贮之者又以敝漏之瓮焉人与器两无
 所用欲责其养岂不难哉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九三之井清渫而可食者也可食而人不我食非不
 食也特未知之也君子修德养性能为可用而未见
 于用是岂不可悲哉故其心恻然至于自伤非为己
卷九 第 28b 页 WYG0019-0484b.png
 恻也为夫民之不得其养而泽不及于天下恻也然
 吾之为井则诚有可汲者矣苟在上得王者之明而
 用之则井养而不穷举天下并受其福而尚何伤哉
 孟子之不豫以齐王之不用也使宣王能用之则岂
 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而何为不豫哉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甃砌也累瓦甓而为之六四之井井之脩者也物既
卷九 第 29a 页 WYG0019-0484c.png
 坏而后有修是亦犹人之性既失而后复之也方其
 坏则咎有所不免矣惟其能脩是以无咎无咎者善
 补过者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井不患乎不食而患乎不洁今冽而寒其洁至矣九
 五以中正之德自守如寒泉之冽人皆汲而食之随
 取随足五不禁也井养而不穷其斯之谓也耶
卷九 第 29b 页 WYG0019-0484d.png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收成也幕盖也上六井之极功也井道之成天下皆
 汲而收之苟有所盖覆于其间则所施狭也故勿幕
 而人皆信之是以获元吉也夫井之养人以无穷为
 用则惟恐一夫之不被其泽于是而或有以幕之则
 及其一不能及其二而岂足以为井道之大成哉博
 施济众尧舜之仁也
卷九 第 30a 页 WYG0019-04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用易详解卷十     宋 李杞 撰
下经四(革至渐/)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
卷九 第 30b 页 WYG0019-0485b.png
矣哉
 革变也变非圣人之得已也势也傅曰可则因否则
 革夫事而或有所否则圣人亦有所不容不革者焉
 然乐因循重改作天下之常情然也彼方与之相安
 于此而吾骤革之则亦不能无所拂矣若拂之而求
 有以信之是事之至难者也故革之为卦不孚于方
 革之初而孚于已日之后者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
 始待其久而自定也故夫革之之难也非革之为难
卷九 第 31a 页 WYG0019-0485c.png
 而得其当之为难革之不当未有不悔者矣是必有
 元亨利贞之德而后可以悔亡元亨利贞者革之善
 焉者也系辞曰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夫革故之举本所以拂乎民也而可以宜民自非
 有元亨利贞之德其孰能之哉以卦之全体论之离
 为火火盛则竭水兑为水水流则灭火水火相为息
 灭而有生息之理是革之象也离之中女在下而兑
 之少女居上二女同居而有内外之异是革之意也
卷九 第 31b 页 WYG0019-0485d.png
 夫物有所止息而后革事必有所不相得而后革则
 革之世岂非大有矫拂之时乎夫人情习于相安之
 久而一旦欲使之弃其旧而新是图则诚难乎取信
 矣故已日乃孚乃难辞也善革者必使人晓然知其
 所以然而革之而人无不服故法度昭明文理备著
 足以当夫人之心则人心和说而易从此革之所以
 为当也所谓当者非当乎其事当其心也寒暑相易
 而四时之功以成是天地之革也汤武革命亦犹是
卷九 第 32a 页 WYG0019-0486a.png
 而已矣上顺乎天下应乎人变前日之揖逊而为今
 日之征伐汤武非容心以为之也时之革也天地之
 革以时故不忒汤武之革以时故无弊然则革之时
 岂不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四时之变变之大者也故治历明时为革之要舜受
 尧禅改正朔易服色其馀尽循尧之道而已以舜继尧
 宜无所用其革也而正朔犹不可不改然则治历以
卷九 第 32b 页 WYG0019-0486b.png
 明时独非革之大者乎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巩固也黄色之中者也牛畜之顺者也革物之坚者
 也当革之时在初无应有未可骤革者矣正宜守之
 以中行之以顺持之以坚如是而后可何者以其不
 可以有为也不可以有为而为之未有不悔者矣此
 继体守文之君成康之事也孝惠遵高祖之业永平
卷九 第 33a 页 WYG0019-0486c.png
 守建武之政莫不皆然则事未可以革其可不固守
 之哉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二之德柔顺中正文明以说是可以革者也有革之
 才复有其时宜若无难矣然犹已日而乃革之而后
 可以得吉有嘉而无咎信乎革之之难也周公成洛
 邑以迁商民其诰戒之辞亦可谓至矣而必待既历
卷九 第 33b 页 WYG0019-0486d.png
 三纪然后世变风移然则已日乃革讵不信哉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刚过乎中居离之极躁动以求革者也躁动以求革
 未有不悔者矣故以往则凶以贞则厉所以戒其动
 也当此之人惟能舍已从人无私以听天下之公而
 后可故曰革言三就三就者既顺之于天又应之于
 人又度之于己三者皆从之谓也三者皆从则可以
卷九 第 34a 页 WYG0019-0487a.png
 取信于人民于此为革亦足矣又何用他之以过求
 也哉洪范所谓汝则从龟从筮从此革言三就之义
 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臣以从命为信而曰改命者何也九四之革盖大臣
 为伊周之事变而不失其正者也伊尹桐宫之营周
 公摄政之举宜若有悔矣惟其忠信之德素有以大
卷九 第 34b 页 WYG0019-0487b.png
 服其心是故虽改命而其悔乃亡以得志也然则为
 伊尹周公之事必有伊尹周公之信而后可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兑为虎履之六三兑也而有履虎尾之象革之九五
 亦兑也而有虎变之象此兑之所以为虎也九五之
 革大人之事也有文明之德以变天下之道如虎之
 变文采炳然可观故不待占筮而天下已信之矣黄
卷九 第 35a 页 WYG0019-0487c.png
 帝尧舜通其变使民不倦垂衣裳而天下治夫衣裳
 者火龙黼黻所以昭其文其大人虎变之谓乎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君子小人非以邪正言之也以上下言之也九五之
 君既已虎变矣是以为君子者皆蔚然豹变以应之
 为小人者亦革面顺以从之上而为臣下而为民无
 有不革者此革道之成焉者也武王顺天应人以革
卷九 第 35b 页 WYG0019-0487d.png
 商命故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
 壶浆以迎其小人帝王之兴其威灵气焰有以动人
 悟物如此哉
(巽下/离上)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
刚是以元亨
卷九 第 36a 页 WYG0019-0488a.png
 六十四卦皆有象而独于鼎言之何也象之明备未
 有若鼎之至者也以六爻论之初为足五为耳上为
 铉三阳实其中为腹此鼎之象也以二体论之离为
 火巽为木火得木而有熟物之功此亨饪之象也一
 卦之中既具鼎之全体而又有亨饪之用故曰象之
 明备未有若鼎之至者也然鼎虽以亨饪为贵而亨
 饪之用岂独以养口体而已哉故圣人亨以享上帝而
 大亨以养圣贤大亨即享帝之亨也享上帝不言大
卷九 第 36b 页 WYG0019-0488b.png
 而于养圣贤言大可以推见之也圣人以事天之礼
 养圣贤其至敬之诚见于亨饪之大者盖不独鼎肉
 之馈也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夫如
 是而后为亨之大矣虽然圣人不徒养之也而将有
 以用之也故以柔巽之道接之凡所以资吾耳目聪
 明之益也离为目而五有耳之象圣人以天下之耳
 为耳而耳无所不闻以天下之目为目而目无所不
 见是聪明之至焉者也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卷九 第 37a 页 WYG0019-0488c.png
 谓六五也六五以柔居尊位而下应乎九二之刚屈
 已以用贤之道也屈己用贤而聪明日益其有不元
 亨者乎盖鼎者器也圣贤者运此器者也圣人主此
 器者也圣人有其器而不自用必待圣贤以为之用
 故大亨以养圣贤而后可以成鼎之功不如是则何
 以斡旋大器而正位凝命也哉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扬子云曰周宝九鼎器宝也器宝待人而后宝夫鼎
卷九 第 37b 页 WYG0019-0488d.png
 之所以为神器者以其有人以运用之也是以君子
 观鼎之象而以正位凝命正位者大器置诸安之谓
 也凝命者固结天命而坚定之谓也正则难倾凝则
 不可解以此守器尚安有不固者哉王孙满谓协于
 上下以承天休此之谓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初为足而以阴柔居之弱而不立是趾之颠者也鼎
卷九 第 38a 页 WYG0019-0489a.png
 而颠趾其亦危矣而利在于出其否恶以纳其新则
 亦未为悖也妾至贱者也以至贱而为尊者之配以
 其有子也母以子贵则其贱可忘矣初六之颠趾盖
 因败以为功以贱而致贵者也因败以为功故虽颠
 而反以为利以贱而致贵故虽得妾而可以无咎犁
 牛之子骍且角则犹足以用之于山川之祀岂复问
 其所从来哉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卷九 第 38b 页 WYG0019-0489b.png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易谓阳为实九二以刚居中鼎之有实者也鼎有实
 则可以用享矣仇谓初也春秋传曰怨耦曰仇二有
 应于五而迫近于初二之从五也是初之所怨而以
 为仇也然初方且颠趾于下未免于有疾则虽有仇
 我之心亦不能即我矣鼎既有实则享上帝养圣贤
 无所不可虽密迩仇雠而彼无能为尚何尤之有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卷九 第 39a 页 WYG0019-0489c.png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三与上为应上为铉则三为耳可知矣耳以虚为用
 者也今至于改革其耳则耳实而无以贯铉其行窒
 塞而不通矣离为雉雉膏食之至美者也九三之行
 既窒塞而不通则上虽有至美之实而我不得食尚
 何望其好爵之縻哉然君子不患乎人之不用而患
 乎我无所可用在我诚有可用之才则其行未有终
 塞者矣故方雨亏悔阴阳和而雨君臣相得之谓也
卷九 第 39b 页 WYG0019-0489d.png
 始也雉膏不食而终也君臣如阴阳之和前日之悔
 岂不亏损哉君子是以知在我者之可恃未有无与
 者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四与初为应初为足四为腹四大臣之事也有腹心
 之象焉鼎而折足则鼎中之实必覆矣然不以罪初
 何也折足固初之罪而所以任之者则四之责也四
卷九 第 40a 页 WYG0019-0490a.png
 居大臣之位不能求贤以为助而委任小人以败乃
 公事故覆公餗则忧及其君矣其形渥凶则灾及其
 身矣初之不胜任初不足道也而乃至于误国家则
 四尚可逃其责哉房琯之用刘秩关播之用李元平
 卒以用非其人而至于败是折足之凶也系辞曰德
 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鲜不及矣可不戒哉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卷九 第 40b 页 WYG0019-0490b.png
 黄以其中也金以其刚也铉所以贯耳而举之者也
 六五为黄耳则九二为金铉矣居离之中以虚而受
 耳之聪者也惟其能以虚受故得九二阳刚之臣为
 之金铉左提右挈以适于至正焉六五之实充足于
 中又岂复有雉膏不食之患哉所谓巽而耳目聪明
 盖为此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卷九 第 41a 页 WYG0019-0490c.png
 鼎之上九与井上六同二者皆以上出为功者也金
 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九二为金
 铉犹有偏乎刚之弊上九为玉铉则刚柔得其节矣
 大火烁金而惟玉不炎圣贤居天下之变而不失其
 正此玉铉之所以大吉而无所不利也其周公之事
 乎召公处贤人之常金铉之利贞者周公处圣人之
 变玉铉之大吉者也故在召公惟知守其刚正而已
 而至于周公则能刚能柔而不拘于一然则成王定
卷九 第 41b 页 WYG0019-0490d.png
 鼎于郏鄏非周公之功而谁为之哉
(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
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七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以为祭主也
 天下大器也而主器者莫若长子此鼎所以授之震
 也震以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动则有威故为震亨震
卷九 第 42a 页 WYG0019-0491a.png
 取象于雷者也天以雷为威方其震也人皆虩虩然
 畏之而不知至威之中至仁已伏于其间矣震来虩
 虩非以厉之也使之知所恐惧则可以至于无恐乃
 致福之道也故虩虩未已而笑言哑哑者继之变前
 日之恐而为今日之笑此所以有则于后而不至于
 过也震之威何所不至而震惊百里者举其成数而
 言之也百里之内远者近者莫不惊惧震之威亦大
 矣迅雷风烈必变人之常情也于其卒然震惊之际
卷九 第 42b 页 WYG0019-0491b.png
 而不为之动非有所守于中者而孰能之哉故不丧
 匕鬯然后可以守器此出可以守宗庙社稷而为祭
 主必长子而后可也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
 守曰监国皆长子之事也负荷天下之重任而苟无
 确然之守则仓卒之际必有可得而摇者矣尚何以
 斡旋大器而措之于不动之地乎舜之主器也天与
 之人与之纳于大麓而烈风雷雨弗迷舜于是可以
 任天下而有馀矣此尧所以亟授之也欤
卷九 第 43a 页 WYG0019-0491c.png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是天威不可不畏也此荐震之
 君子所以恐惧而致其修省之学也盖天威之至乃
 君子修德之基舜以洚水为警予成汤以旱而自责
 成王以雷电之变为天之动威而宣王亦遇灾而惧
 因其恐惧而自修自省之学愈增益其所未至此君
 子所以为畏天命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卷九 第 43b 页 WYG0019-0491d.png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初九震动之始一动之初吉凶悔吝皆踵乎其后是
 不可不谨也故示之以震惊之恐使之知所恐惧而
 后修省则可以致将来之福矣故今日之虩虩即异
 日哑哑者之应也恐于前而定于后能畏天则能乐
 天岂非致福之道哉尧兢兢舜业业汤慄慄危惧文
 王翼翼小心皆恐惧修省之学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卷九 第 44a 页 WYG0019-0492a.png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初九之阳动于下而六二乘之初之来也是二之所
 震恐而来危厉之忧者也故自度必丧其货贝跻于
 九陵以避之九陵谓四也四有互体艮之象艮为山
 而四以九居之故谓之九陵也二畏初之震而踰四
 以从于五亦可谓知所避就者矣故虽有丧贝之失
 勿逐而七日自得七日变之周也卦以爻为日历一
 卦之终而复至于二其变已周天道周而必复此所
卷九 第 44b 页 WYG0019-0492b.png
 以不逐而自得也当震惊之世而知所畏避庶几可
 以保其贝无所失哉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苏苏恐惧自失之猊六三之震不言来何也来自外
 至而六三则自取之也居位不当自招震恐神气苏
 苏自失震亦甚矣然因震而能行则亦可以无眚盖
 震非所以致灾也乃所以致福也六三之震虽未能
卷九 第 45a 页 WYG0019-0492c.png
 如初九之致福然亦知惧而往亦何眚之有哉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震不可过也虩虩者未已而哑哑者继之虑其过而
 无所则也九四之震则震之遂而过焉者也遂而不
 止则其极必至于泥滞而不可行矣夫震本所以威
 物而至于泥焉则人无所畏尚何足以有为也哉此
 其道所以未光也
卷九 第 45b 页 WYG0019-0492d.png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五君道也君道以动为戒故震往来厉往来皆危欲
 其不妄动也五执主器之权居中得位故无丧而有
 事无丧者不丧匕鬯之谓也有事者出可以守宗庙
 社稷以为祭主之谓也中正以行之不惟无失而反
 以有得虽往来皆危尚何忧哉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
卷九 第 46a 页 WYG0019-0493a.png
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索索者气之衰也矍矍者目之动也居震之极恐惧
 太过气索而目动以此而征往必凶矣然上六之震
 震于九四者也九四有遂泥之失其戒岂能以及远
 哉故其震止于其邻而不及乎我邻谓五也五有往
 来之厉是震于其邻也上六能视其邻而因为之戒
 则亦可以无咎矣然上方与三为应则三婚媾也今
卷九 第 46b 页 WYG0019-0493b.png
 近戒于六五之邻则必取疑于六三之应是以不免
 于有言也然则处震之道以恐惧修省为先人能于
 震未及身之际而先有以戒之彼虽有言亦何足恤
 哉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
卷九 第 47a 页 WYG0019-0493c.png
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与咸相为始终者也咸以感为用艮以止为用咸
 之感未尝不止艮之止亦未尝不感圣人画卦皆取
 象于一身以明二者之相为用也夫人之一身目司
 视耳司听手司举足司行莫不各有其职而背独无
 所营为于其间是不动之地也艮于不动之地止之
 至者也故艮其背不获其身是忘我也行其庭不见
 其人是忘物也内忘我外忘物艮之所以无咎者止
卷九 第 47b 页 WYG0019-0493d.png
 于其所当止也然亦不徒止也而必惟其时焉时乎
 可止则与之偕止是止而止也不获其身是也时乎可
 行则与之偕行是行而止也行其庭是也一动一静
 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盖艮之所以为止者非以其
 静而已动亦止静亦止无所往而非止至妙者也夫
 止必有地止其所者止之地也孟子所谓君子所性
 是也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父止于慈为子止
 于孝于止知其所止夫是之谓所舜之安汝止伊尹
卷九 第 48a 页 WYG0019-0494a.png
 之钦厥止皆其所也艮之二体阴阳皆不相应上下
 相敌而不相与是相背之象也此所以为艮其背也
 然则物我两忘而动静皆止其艮之妙乎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位所以闲其思也位在子则思孝在臣则思忠在上
 位则思为上之道在下位则思为下之理位之所在
 思之所当存也位所不在思之所不可踰也苟出位
 而思则将泛滥而无所主矣故曰守道不如守官然
卷九 第 48b 页 WYG0019-0494b.png
 则官者道之寄而位者思之所止也欤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人之一身其动止之寄在趾艮其趾则止而不复行
 矣止而不行则无妄动之失是以能无咎也然必利
 于永贞者欲其久而安之也苟知止而不能安则今
 日之止不保其异日之不动岂不反失其正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卷九 第 49a 页 WYG0019-0494c.png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随谓三也二在趾之上为腓既已止之矣而三为限
 则二之所随者也二欲止而三有过刚不中之失则
 二岂能拯之哉不能拯其所随而至于其心不快则
 以三之未肯退以听乎我也不能自用而随人以为
 用行止在人安能止之哉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卷九 第 49b 页 WYG0019-0494d.png
 限身上下之间也夤夹脊肉也九三在二卦之交非
 其所止而止之者也故艮其限上下不相属而至于
 列绝其夤危厉薰烁其心矣夫艮贵止乎其所也今
 止于其所不当止之地而中心为之不宁岂非危道
 也哉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艮之四与咸之四均也咸之四言思而不言心艮之
卷九 第 50a 页 WYG0019-0495a.png
 四言身而不言心盖思者心之用而身者心之寄也
 以阴居阴极于至静时止则止故艮其身无咎艮其
 身则全体俱不动而无所不止矣然卦言不获其身
 而此言艮其身止诸躬何也不获其身是不有其身
 而忘之也艮其身止诸躬是犹未免于有身而止之
 也艮其身如颜子之坐忘不获其身如孔子之绝四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卷九 第 50b 页 WYG0019-0495b.png
 咸其辅有滕口说之讥则艮其辅宜有悔矣而曰悔
 亡何也咸以言语感人而艮则不言而止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之为主也然六五非不言也而言之必有
 其序言之有序则虽终日言而若未尝言尚何悔之
 有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此尧言所以布
 天下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卷九 第 51a 页 WYG0019-0495c.png
 中庸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敦化者不动而化也上
 九之敦艮则中庸所谓大德敦化之义也泰山乔岳
 不见其运动而功利及物不可得而指名所谓坤厚
 载物德合无疆者夫岂徒止而已哉尧之安安舜之
 安汝止皆敦艮之吉也
(艮下/巽上)
渐女归吉利贞
象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
卷九 第 51b 页 WYG0019-0495d.png
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天下之事未有不以
 渐而能进者人臣之事其君人君之化其民学者之
 进于道莫不各有其渐而渐之卦独曰女归吉者何
 也先之以媒妁申之以介绍将之以币帛决之以卜
 筮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而后告之于庙其品节
 次第所以防闲之甚严而不可少躐夫如是而后可
 以为婚礼之正一有僣差则始进不正其终有不可
卷九 第 52a 页 WYG0019-0496a.png
 胜言者矣故渐之进以女归吉为主者欲其进之以
 礼也不独女为然而人臣之事君亦犹女子之从人
 者也孟子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
 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
 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之言所以示人臣轻
 进而自媒者之戒也君子之仕也必有其道不由其
 道而躁动以求进则与钻穴踰墙何异孟子之意亦
 犹易所谓女归之意也夫渐自否来者也坤之六三
卷九 第 52b 页 WYG0019-0496b.png
 自下而进于上进而得位往而有功也其所以有功
 者以其进之以正而后可以正邦也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道正则天下定矣文王之化始于二
 南之齐家其功用庸可既耶然而又曰其位刚得中
 何也此主九五言之也九五以刚居中而下应于二
 是又男正位乎外者也四以柔进而得位而五以刚
 居其位男女各得其正则其进也亦可谓合乎礼者
 矣以二体论之巽上而艮下艮止也巽顺也止则不
卷九 第 53a 页 WYG0019-0496c.png
 竞顺则不逆始之以止而继之以顺以此而动动必
 不苟岂不绰绰然有馀裕也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之高木之生皆有渐自累土之积而成丘陵之高
 是山之渐也自毫末之积而为合抱之长是木之渐
 也夫以一山一木之无知且有其渐而况于君子之
 化民乎君子之化民必先自居于贤德之全而后可
 以善俗夫可久者贤人之德此最未易居之者也是
卷九 第 53b 页 WYG0019-0496d.png
 必优游浸灌待其自得然后居之而安则是在我之
 德盖有其渐矣我之贤德居之犹以其渐则以之善
 俗是岂可骤化之哉商之顽民自成王周公化之以
 至于康王毕公之际既历三纪而后世变风移四方
 无虞俗之不可骤革盖如此此居贤德善俗君子所
 以有取于渐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卷九 第 54a 页 WYG0019-0497a.png
 卦言女归者统论一卦之体也爻言鸿渐者别言六
 爻之用也卦以立本故女归利乎正爻以趋时故鸿
 渐有可不可焉二者虽不同其所以为渐进之意则
 一而已鸿水鸟也干江干也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
 居飞止有序者鸿之性也初六为渐之始始进之初
 不可以骤故渐于江干也渐于江干非不能直进也
 不可遽也而小子之好进者乃反以为厉而有言焉
 君子之进止有义彼小人之见焉足以知之哉孔子
卷九 第 54b 页 WYG0019-0497b.png
 非不欲仕者也而阳虎怀宝迷邦之言反以为讥是
 小人之厉也义之所在安而行之彼虽有言何咎之
 有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二有应于五进而得地者也故鸿渐于磐磐石之坦
 平者也所居既安而又饮食衎衎然有和乐之意其
 进亦可谓吉矣然而虽有饮食之乐而未尝素餐非
卷九 第 55a 页 WYG0019-0497c.png
 进之以正能如是乎孟子曰君子之居是国也其君
 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
 兮孰大于是是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禦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
寇顺相保也
 陆平原也渐于陆则愈进而愈高矣过刚而不中躁
 进而不知止近比于四虽有夫妇之象而实不相得
卷九 第 55b 页 WYG0019-0497d.png
 亟起而从之阳往而不复反阴孕而不能育其凶宜
 矣夫渐之女归吉以其正也而今也夫征不复则有
 离群之丑妇孕不育则有失道之羞是皆非所谓正
 也以其不正相从无一而可唯利在乎禦寇而已盖
 患难之来胡越可使为兄弟三之于四虽非其正而
 能以巽顺相保以之禦寇不亦利乎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卷九 第 56a 页 WYG0019-0498a.png
 桷平柯也木非鸿之所宜居者也渐于木疑若危甚
 而或得其桷则亦可以少安矣危乱之邦君子之所
 不处而当时之君或能以巽顺之道待之则尚可托
 之以为安此夫子之所以有际可之仕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陵高阜也五与二为应而为三四所隔五居尊位如
 在高陵之上其势亦隔绝而不通矣二之从五也历
卷九 第 56b 页 WYG0019-0498b.png
 三爻而后至是以有三岁不孕之象焉然二五为正
 应势虽隔而情实相通彼小人之间岂能终胜之哉
 久而自定则君臣之志愿得矣周公东征三年不归
 亦可谓三岁不孕者矣而三监流言之变终不足以
 间其君臣相得之欢雷电以风虽天且不能违而人
 能胜之乎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卷九 第 57a 页 WYG0019-0498c.png
 先儒胡氏程氏皆谓陆当作逵逵云路也处渐之极
 愈高愈显得时得位超然出于云逵之上文章昭著
 为一世之仪表故其羽可用为仪也君子之进也自
 下而高皆有次序方其于干于磐于陆于木于陵之
 际其进亦不苟矣极而至于上九乃始逍遥于万物
 之表而耸一时之美观是岂躐等而骤进者哉其进
 有序不可乱也扬子云之论尽之矣鸿飞冥冥弋人
 何篡焉然则渐而进于云逵之上又安得有人道之
卷九 第 57b 页 WYG0019-0498d.png
 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