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0019-04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用易详解卷五 宋 李把 撰
土经五(临至复/)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临者自上临下之谓也自上临下有君临之象焉故
用易详解卷五 宋 李把 撰
土经五(临至复/)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临者自上临下之谓也自上临下有君临之象焉故
卷五 第 1b 页 WYG0019-0411b.png
元亨利贞具乾四德之用此临之所以为大者也刚
浸而长谓二阳也阳自复而至于临浸浸然长而不
已也说而顺谓二体也坤上兑下下说而上顺也刚
中而应则九二也二以刚居中而上应于五一卦之
全体则然也夫临大也而临之大莫大于阳易以阳
为大泰之小往大来是也然则临之所以亨者其惟
大而正者乎自复而临自临而泰泰而大壮大壮而
夬夬而乾大者之必亨而亨者之必正此天道之常
浸而长谓二阳也阳自复而至于临浸浸然长而不
已也说而顺谓二体也坤上兑下下说而上顺也刚
中而应则九二也二以刚居中而上应于五一卦之
全体则然也夫临大也而临之大莫大于阳易以阳
为大泰之小往大来是也然则临之所以亨者其惟
大而正者乎自复而临自临而泰泰而大壮大壮而
夬夬而乾大者之必亨而亨者之必正此天道之常
卷五 第 2a 页 WYG0019-0412a.png
也虽然亦未可以为常也消息盈虚之运寒往则暑
来暑往则寒来今日之消明日之长如循环焉故阳
自十一月为复历十二月为临至于六月为遁凡八
月而二阴浸长驯致于凶则阴之消亦不可久矣可
不为之深忧乎且二阳浸长阳之方盛者也而圣人
已虑其有八月之凶夫阳方盛而戒之阴未生而忧
之圣人为君子之虑盖如此(七日来复以日言八月/有凶以月言日取阳长)
(之义月所以/示阴之复也)
来暑往则寒来今日之消明日之长如循环焉故阳
自十一月为复历十二月为临至于六月为遁凡八
月而二阴浸长驯致于凶则阴之消亦不可久矣可
不为之深忧乎且二阳浸长阳之方盛者也而圣人
已虑其有八月之凶夫阳方盛而戒之阴未生而忧
之圣人为君子之虑盖如此(七日来复以日言八月/有凶以月言日取阳长)
(之义月所以/示阴之复也)
卷五 第 2b 页 WYG0019-0412b.png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上有地岸之高焉者也岸高泽下岸俯临之此君
临天下之象也君子之君临天下则何以哉故以教
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盖天下之民未有不教之而能
使之相安者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近于禽兽则相争相夺而不能一日宁居其能容保
之乎是必以吾无穷之教而保其无疆之民思之于
我者为甚至则容之于彼者为甚大而后可以尽其
泽上有地岸之高焉者也岸高泽下岸俯临之此君
临天下之象也君子之君临天下则何以哉故以教
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盖天下之民未有不教之而能
使之相安者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近于禽兽则相争相夺而不能一日宁居其能容保
之乎是必以吾无穷之教而保其无疆之民思之于
我者为甚至则容之于彼者为甚大而后可以尽其
卷五 第 3a 页 WYG0019-0412c.png
君临之德矣此舜命契为司徒而先告之以百姓不
亲五品不逊之意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以上而临下临也以阳而临阴亦临也临之二阳居
于四阴之下此咸临者也咸临者有以感之之谓也
亲五品不逊之意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以上而临下临也以阳而临阴亦临也临之二阳居
于四阴之下此咸临者也咸临者有以感之之谓也
卷五 第 3b 页 WYG0019-0412d.png
夫有求于人者必先下之而后可以得夫人之心今
初九九二以阳而下阴而四阴莫不咸感以乐为之
用亦可谓善于临者故曰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
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此初九之所以贞吉而
九二之咸临吉无不利以其能下人者也虽然初九
之咸临志在于行其正固也而九二之咸临犹有未
顺命之歉焉何哉初远于阴而二近于阴也二近于
阴迫而临之则阴未必服故未顺命也惟其未顺命
初九九二以阳而下阴而四阴莫不咸感以乐为之
用亦可谓善于临者故曰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
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此初九之所以贞吉而
九二之咸临吉无不利以其能下人者也虽然初九
之咸临志在于行其正固也而九二之咸临犹有未
顺命之歉焉何哉初远于阴而二近于阴也二近于
阴迫而临之则阴未必服故未顺命也惟其未顺命
卷五 第 4a 页 WYG0019-0413a.png
此九二不得不有以感之也以大事小其汤文之事
乎葛伯不祀而汤事之似初九昆夷不服而文王事
之似九二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以阴居阳无临人之德而居临之地而徒以甘说为
临临道穷矣故无所往而利也惟能于此知其不可
而忧畏以处之则亦可以无咎矣唐自代德之世皆
乎葛伯不祀而汤事之似初九昆夷不服而文王事
之似九二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以阴居阳无临人之德而居临之地而徒以甘说为
临临道穷矣故无所往而利也惟能于此知其不可
而忧畏以处之则亦可以无咎矣唐自代德之世皆
卷五 第 4b 页 WYG0019-0413b.png
以姑息为政姑息即易之所谓甘临者也而唐之诸
君方且恬然自以为安而略无忧惧之心此藩镇之
祸所以历久而不能制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以阴居阴无心于临者也无心于临物至而后临之
故曰至临古之圣人居于万物之上淡然无欲以应
天下之相求物以有心至而我无心临之此系辞所
君方且恬然自以为安而略无忧惧之心此藩镇之
祸所以历久而不能制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以阴居阴无心于临者也无心于临物至而后临之
故曰至临古之圣人居于万物之上淡然无欲以应
天下之相求物以有心至而我无心临之此系辞所
卷五 第 5a 页 WYG0019-0413c.png
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尚何
咎之有朝觐狱讼之交归而舜禹偃然若出于不得
已其至临之谓耶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凤有利觜众鸟不宾麟有利角众兽不驯君有奇智
天下不亲人君之临涖天下而出于用智焉盖未有
能得人之心者也然智有小大是岂可以一槩言之
咎之有朝觐狱讼之交归而舜禹偃然若出于不得
已其至临之谓耶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凤有利觜众鸟不宾麟有利角众兽不驯君有奇智
天下不亲人君之临涖天下而出于用智焉盖未有
能得人之心者也然智有小大是岂可以一槩言之
卷五 第 5b 页 WYG0019-0413d.png
哉孟子曰智者行其所无事也庄子曰大智闲闲夫
智而闲闲且无所事则其为智亦大矣用智若此兹
非大君之所宜者乎夫大君之所谓智非智也乃中
也人君以中道待天下与天下荡然同为皇极之归
天下之智盖未有大于此者也中庸曰舜其大知也
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夫舜之智可谓大矣而不过用其中于民然
则行中以为智非大君之宜哉
智而闲闲且无所事则其为智亦大矣用智若此兹
非大君之所宜者乎夫大君之所谓智非智也乃中
也人君以中道待天下与天下荡然同为皇极之归
天下之智盖未有大于此者也中庸曰舜其大知也
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夫舜之智可谓大矣而不过用其中于民然
则行中以为智非大君之宜哉
卷五 第 6a 页 WYG0019-0414a.png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皋陶美舜之德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武
王美文王之德曰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
方显于西土此以敦厚为临者也圣人之德海涵地
负举天下之物靡所不容以此为临其象所谓容保
民无疆者耶
䷓(坤下/巽上)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皋陶美舜之德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武
王美文王之德曰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
方显于西土此以敦厚为临者也圣人之德海涵地
负举天下之物靡所不容以此为临其象所谓容保
民无疆者耶
䷓(坤下/巽上)
卷五 第 6b 页 WYG0019-0414b.png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诚信事神莫不有以感而通之而况乎设教以化民
也哉故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所谓盥而不荐者
宗庙祭祀之礼以盥为先以荐为后孔子曰禘自既
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初祼以求神诚意专一了无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诚信事神莫不有以感而通之而况乎设教以化民
也哉故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所谓盥而不荐者
宗庙祭祀之礼以盥为先以荐为后孔子曰禘自既
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初祼以求神诚意专一了无
卷五 第 7a 页 WYG0019-0414c.png
间断及其至于荐也则礼文繁多而一念之诚始涣
散矣盖疑心不生则入范氏之火而可以不焦诚虑
不固则射李广之石而不能以再中此盥而不荐所
以贵其有颙若之孚也夫观之为义有二有以人而
观我者大观在上是也有以我而观人者中正以观
天下是也合二体观之上巽下顺巽则有巽入之理
顺则有顺𨗳之意皆至诚之用也诚之所孚虽不荐
无文尚可以感格孰谓以之化民而民不仰观而从
散矣盖疑心不生则入范氏之火而可以不焦诚虑
不固则射李广之石而不能以再中此盥而不荐所
以贵其有颙若之孚也夫观之为义有二有以人而
观我者大观在上是也有以我而观人者中正以观
天下是也合二体观之上巽下顺巽则有巽入之理
顺则有顺𨗳之意皆至诚之用也诚之所孚虽不荐
无文尚可以感格孰谓以之化民而民不仰观而从
卷五 第 7b 页 WYG0019-0414d.png
化者乎天地以其诚故其道至神无方而四时无差
忒之失圣人亦以其诚故其教亦神妙无迹而天下
无不服之思一诚之妙天地圣人相融而无间尚安
有形迹之可求也哉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
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此之谓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记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此省方观
民设教之象也彖言以神道设教而象言以省方观
忒之失圣人亦以其诚故其教亦神妙无迹而天下
无不服之思一诚之妙天地圣人相融而无间尚安
有形迹之可求也哉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
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此之谓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记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此省方观
民设教之象也彖言以神道设教而象言以省方观
卷五 第 8a 页 WYG0019-0415a.png
民何也神道设教则在我者欲其隐而无迹省方观
民则在人者欲其显而可见隐而无迹则人不亵显
而可见则人不疑二者其并行而不相悖乎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当大观之世而以阴柔居下不能广览博观而自局
于卑污蹇浅之域是儿童之见也以此为观在小人
为宜而在君子则可鄙矣盖君子务知远者大者小
民则在人者欲其显而可见隐而无迹则人不亵显
而可见则人不疑二者其并行而不相悖乎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当大观之世而以阴柔居下不能广览博观而自局
于卑污蹇浅之域是儿童之见也以此为观在小人
为宜而在君子则可鄙矣盖君子务知远者大者小
卷五 第 8b 页 WYG0019-0415b.png
人务知小者近者彼坐井观天以蠡测海小人之道
自为至足乌知通达之观哉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以阴居阴而上应于五女子之贞也女子之从人也
利乎贞不利乎窥舍贞而以窥相从是亦可丑者矣
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
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其窥观之谓乎
自为至足乌知通达之观哉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以阴居阴而上应于五女子之贞也女子之从人也
利乎贞不利乎窥舍贞而以窥相从是亦可丑者矣
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
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其窥观之谓乎
卷五 第 9a 页 WYG0019-0415c.png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三居上下之间者也可以进可以退惟自观其生以
卜用舍之决反照内观而不累于物故或进或退而
不失乎道夫岂肯舍己以徇人哉治则进乱则退伯
夷之观也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之观也可以仕则仕
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之观也
三圣之道其所以自任者亦重矣用舍行藏不拘于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三居上下之间者也可以进可以退惟自观其生以
卜用舍之决反照内观而不累于物故或进或退而
不失乎道夫岂肯舍己以徇人哉治则进乱则退伯
夷之观也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之观也可以仕则仕
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之观也
三圣之道其所以自任者亦重矣用舍行藏不拘于
卷五 第 9b 页 WYG0019-0415d.png
一而惟道之从又岂六三之所能望哉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古者诸侯入见于王王以宾礼之士之未受禄亦以
宾礼之故周礼乡大夫之职三年大比考其德行道
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以礼宾之言待以
客礼尊之也六四居大臣之位而近乎天子之光览
德辉而来王以宾师之礼待之其尊贤重道之意亦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古者诸侯入见于王王以宾礼之士之未受禄亦以
宾礼之故周礼乡大夫之职三年大比考其德行道
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以礼宾之言待以
客礼尊之也六四居大臣之位而近乎天子之光览
德辉而来王以宾师之礼待之其尊贤重道之意亦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19-0416a.png
至矣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
天子而友匹夫也利用宾于王其斯之谓乎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王弼曰观我生自观其道也观其生为民所观者也
五以大观在上有中正之德以为观之主故能反求
诸己以自观其生因斯民之休戚以验其德之厚薄
使吾之所为诚无愧于君子则可以无咎矣盖观之
天子而友匹夫也利用宾于王其斯之谓乎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王弼曰观我生自观其道也观其生为民所观者也
五以大观在上有中正之德以为观之主故能反求
诸己以自观其生因斯民之休戚以验其德之厚薄
使吾之所为诚无愧于君子则可以无咎矣盖观之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19-0416b.png
于民者是乃所以为自观之道也夏禹泣辜罪已成
汤检身若不及古之圣人以天下而律其身其法如
此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以阳刚在上为一卦之极以我而观人者也举
天下之大以观乎我之所为在我者虽自尽而人情
之不一安得每人而悦之哉祁寒暑雨虽天地之大
汤检身若不及古之圣人以天下而律其身其法如
此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以阳刚在上为一卦之极以我而观人者也举
天下之大以观乎我之所为在我者虽自尽而人情
之不一安得每人而悦之哉祁寒暑雨虽天地之大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19-0416c.png
而人犹有憾则夫观其生者宜其容有未平之志也
以尧舜之圣而不免苗民之不服以成王周公之德
而犹有商民之难化君子于此亦自反而已矣夫何
咎之有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以尧舜之圣而不免苗民之不服以成王周公之德
而犹有商民之难化君子于此亦自反而已矣夫何
咎之有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19-0416d.png
噬嗑者颐六四之变也颐以养为义而噬嗑颐中有
物则失其所以为养矣颐中有物是物有以为之间
也欲去颐中之间必噬而嗑之而后可以亨通亦犹
小人为君子之间必刑而去之而后可以致治此所
以贵乎用狱也自卦之全体论之震刚自乾来者也
离柔自坤来者也刚柔既分动于下而明于上雷电
相合以成其章此皆利用狱之象也盖动而且明则
真伪可审察而无疑雷电合而章则德威可并用而
物则失其所以为养矣颐中有物是物有以为之间
也欲去颐中之间必噬而嗑之而后可以亨通亦犹
小人为君子之间必刑而去之而后可以致治此所
以贵乎用狱也自卦之全体论之震刚自乾来者也
离柔自坤来者也刚柔既分动于下而明于上雷电
相合以成其章此皆利用狱之象也盖动而且明则
真伪可审察而无疑雷电合而章则德威可并用而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19-0417a.png
不废以此用狱岂不足以得其情哉虽然动不可过
乎刚也明不可至于察也动过于刚则有太刻之失
明至于察则有好讦之病太刻则伤恩好讦则民无
所措手足矣是以六五之柔进而上行以柔而济其
刚以中而用其明故虽以六居五位为不当而于用
狱为利也盖狱者生民之大命人之生死系焉以刚
用之往往或有太过之伤惟以柔用之而后有慈祥
忠厚之意故惟柔者为能仁而惟仁者为能中吕刑
乎刚也明不可至于察也动过于刚则有太刻之失
明至于察则有好讦之病太刻则伤恩好讦则民无
所措手足矣是以六五之柔进而上行以柔而济其
刚以中而用其明故虽以六居五位为不当而于用
狱为利也盖狱者生民之大命人之生死系焉以刚
用之往往或有太过之伤惟以柔用之而后有慈祥
忠厚之意故惟柔者为能仁而惟仁者为能中吕刑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19-0417b.png
曰惟良折狱嗟乎折狱而以善良之人主之其易之
所谓柔得中者耶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罚有轻重惟明者能得其宜法有可否惟谨者能审
其当此明罚敕法所以为用狱之要也帝舜之命皋
陶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
克允夫五刑之服而有三就五流之宅而有三居其
为罚不同故其法亦因以异而用之者当以明允为
所谓柔得中者耶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罚有轻重惟明者能得其宜法有可否惟谨者能审
其当此明罚敕法所以为用狱之要也帝舜之命皋
陶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
克允夫五刑之服而有三就五流之宅而有三居其
为罚不同故其法亦因以异而用之者当以明允为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19-0417c.png
先盖明则不失于疑似而允则不乱于是非以此用
狱尚安有滥刑之失哉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用刑者所以折天下之心而使之归于善也天下之
人方其丽于恶也一步之始其端甚微苟不于其微
而折之逮其长恶不悛则无及矣初九居一卦之下
始乎用狱者也小人之为不善自其一举足之误而
狱尚安有滥刑之失哉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用刑者所以折天下之心而使之归于善也天下之
人方其丽于恶也一步之始其端甚微苟不于其微
而折之逮其长恶不悛则无及矣初九居一卦之下
始乎用狱者也小人之为不善自其一举足之误而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19-0417d.png
遂丽于刑辟之严故初九有屦校灭趾之罚屦校灭
趾者盖以惩其恶于初而使不复行也小惩大诫刑
一趾以全其身尚何咎之有哉春秋传曰君子恶恶
疾其始齐桓图伯之初而有灭遂之恶圣人书人以
疾之也乃所以爱桓公于后也其屦校灭趾之谓乎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五刑之有劓即灭鼻之罚也二有互体艮艮为鼻噬
趾者盖以惩其恶于初而使不复行也小惩大诫刑
一趾以全其身尚何咎之有哉春秋传曰君子恶恶
疾其始齐桓图伯之初而有灭遂之恶圣人书人以
疾之也乃所以爱桓公于后也其屦校灭趾之谓乎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五刑之有劓即灭鼻之罚也二有互体艮艮为鼻噬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19-0418a.png
肤而至于灭鼻其用刑亦惨矣而乃得无咎者以其
所乘者初九之刚也天下刚强之小人非治之以严
则无以折其奸心箕子六三德所谓强弗友刚克者
是矣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腊肉肉之坚者三以阴柔居非其位而上遇九四之
刚三欲噬之是噬腊肉也以阴噬阳噬之不可而反
所乘者初九之刚也天下刚强之小人非治之以严
则无以折其奸心箕子六三德所谓强弗友刚克者
是矣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腊肉肉之坚者三以阴柔居非其位而上遇九四之
刚三欲噬之是噬腊肉也以阴噬阳噬之不可而反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19-0418b.png
遇毒焉亦小吝矣君子之用狱贵乎足以大服天下
之心今以刑刑人不惟不服而反招怨怼岂不可羞
者乎然三非用之不当而以其位之不当是以虽小
吝而无咎也以周公之圣而致二叔于辟尚不免东
征之变居非其位而果用刑信乎其难哉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乾胏肉之带骨者尤为难噬者也乾胏虽难噬而在
之心今以刑刑人不惟不服而反招怨怼岂不可羞
者乎然三非用之不当而以其位之不当是以虽小
吝而无咎也以周公之圣而致二叔于辟尚不免东
征之变居非其位而果用刑信乎其难哉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乾胏肉之带骨者尤为难噬者也乾胏虽难噬而在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19-0418c.png
我者得金矢则噬之为不难盖金矢者刚且直之谓
也金刚而矢直以刚直之道待天下之小人彼虽难
噬吾以正治之未有不吉者矣虽然以刑刑人用之
虽当而终不如德则其道犹未光也四居大臣之位
其帝舜士师之官乎皋陶之刑非后世之刑而吕刑
所载犹不在三后之列信乎其未光也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也金刚而矢直以刚直之道待天下之小人彼虽难
噬吾以正治之未有不吉者矣虽然以刑刑人用之
虽当而终不如德则其道犹未光也四居大臣之位
其帝舜士师之官乎皋陶之刑非后世之刑而吕刑
所载犹不在三后之列信乎其未光也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19-0418d.png
黄中之色也金以断割为事者也五之所噬者乾肉
其视三之腊肉四之乾胏则为无毒而且易矣居至
尊之位操天下之权以此断割天下何难之有而五
方且得黄金以中道行之而不使之至于过也夫用
刑之道宽则养奸急则民无所措手足惟得其中则
可以大服天下之心要之刑不如德是以虽正而犹
厉也然而无咎者何也以其所用之刑得其当也舜
诛四凶而天下大服亦惟当尔所为当者不独当其
其视三之腊肉四之乾胏则为无毒而且易矣居至
尊之位操天下之权以此断割天下何难之有而五
方且得黄金以中道行之而不使之至于过也夫用
刑之道宽则养奸急则民无所措手足惟得其中则
可以大服天下之心要之刑不如德是以虽正而犹
厉也然而无咎者何也以其所用之刑得其当也舜
诛四凶而天下大服亦惟当尔所为当者不独当其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19-0419a.png
罪当其心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坎为耳离为目离之旁通为坎故有灭耳之象而其
正体则离故有不明之说盖合正变而言之也系辞
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
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
灭耳凶灭耳者灭趾之应也小人之为恶也其初屦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坎为耳离为目离之旁通为坎故有灭耳之象而其
正体则离故有不明之说盖合正变而言之也系辞
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
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
灭耳凶灭耳者灭趾之应也小人之为恶也其初屦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19-0419b.png
校灭趾不过于不行而已至于积恶既久聪明闭塞
不可告语则遂至有灭耳之凶狃恶至此尚何及哉
舜之四凶周之三监商之顽民皆聪不明之类也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不可告语则遂至有灭耳之凶狃恶至此尚何及哉
舜之四凶周之三监商之顽民皆聪不明之类也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19-0419c.png
贲者泰之变也天下之至文常生于太平极治之世
故礼乐之兴由乎王道之盛而典礼之行亦自乎会
通之观泰之极而至于贲则贲者所以饰治之具也
坤上六之柔来而文乾九二之刚故亨乾九二之刚
上而文坤上六之柔故小利有攸往一刚一柔相错
而成此天之所以为文也艮上而离下离之文而艮
止之故文不至于胜质而无浮虚之弊此人之所以
为文也夫天下有自然之文在天则刚柔相错在人
故礼乐之兴由乎王道之盛而典礼之行亦自乎会
通之观泰之极而至于贲则贲者所以饰治之具也
坤上六之柔来而文乾九二之刚故亨乾九二之刚
上而文坤上六之柔故小利有攸往一刚一柔相错
而成此天之所以为文也艮上而离下离之文而艮
止之故文不至于胜质而无浮虚之弊此人之所以
为文也夫天下有自然之文在天则刚柔相错在人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19-0419d.png
则文明以止圣人之于天下何为哉不过观之而已
观乎天文则知日月星辰之运行寒暑阴阳之来往
有至变存焉故以察时变观乎人文则知君臣上下
之间父子兄弟夫妇之际粲然有文以相接故以之
化成天下圣人之观非好察也盖因其自然之理而
成之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政者所以化民之本也刑者所以辅治之具也庶政
观乎天文则知日月星辰之运行寒暑阴阳之来往
有至变存焉故以察时变观乎人文则知君臣上下
之间父子兄弟夫妇之际粲然有文以相接故以之
化成天下圣人之观非好察也盖因其自然之理而
成之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政者所以化民之本也刑者所以辅治之具也庶政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19-0420a.png
既明则民自化刑可设而不用矣故无敢折狱无敢
者非不敢也不忍也治至于用狱君子之不得已而
况敢乎哉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车服身之章也受之非其道则非以为荣而反以为
辱初九居卦之下贲乎其趾者也既无其位又无其
功而有车舆之锡则受之为非宜故不若舍车徒行
者非不敢也不忍也治至于用狱君子之不得已而
况敢乎哉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车服身之章也受之非其道则非以为荣而反以为
辱初九居卦之下贲乎其趾者也既无其位又无其
功而有车舆之锡则受之为非宜故不若舍车徒行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19-0420b.png
之为安何者以其义不可乘而弗乘之也是故义之
所在则孔子之不徒行不以为过义之所不可则颜
斶之徐行当车不以为辱君子之辞受取舍亦惟其
义而已矣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须待也二为离之主文明之至者也二有文明之德
而自居于阴柔之地含章不露有所待而后发上之
所在则孔子之不徒行不以为过义之所不可则颜
斶之徐行当车不以为辱君子之辞受取舍亦惟其
义而已矣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须待也二为离之主文明之至者也二有文明之德
而自居于阴柔之地含章不露有所待而后发上之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19-0420c.png
人有以致之而后为之兴起夫岂肯浮躁暴露以苟
求于人哉伯夷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闻文王
作兴而遂有盍归乎来之叹此与上兴之义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贲如濡如润色之至焉者也圣人以文治天下制度
皆修而纪纲具举君臣上下之分寓于礼文之表历
千万世而不可紊故天下永守其贞而莫为犯陵之
求于人哉伯夷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闻文王
作兴而遂有盍归乎来之叹此与上兴之义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贲如濡如润色之至焉者也圣人以文治天下制度
皆修而纪纲具举君臣上下之分寓于礼文之表历
千万世而不可紊故天下永守其贞而莫为犯陵之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19-0420d.png
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当是之时周室
之衰亦已久矣而犹足以凭藉维持而永其天命故
齐晋虽强而亦知有尊王之义而不敢萌犯上之心
所谓终莫之陵者于周见之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如以其洁也翰如以其速也四有应于初欲往而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当是之时周室
之衰亦已久矣而犹足以凭藉维持而永其天命故
齐晋虽强而亦知有尊王之义而不敢萌犯上之心
所谓终莫之陵者于周见之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如以其洁也翰如以其速也四有应于初欲往而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19-0421a.png
从之故以皤如之贲而乘翰如之马其从初之志亦
坚矣然以其迫近于三而为三所间故初不能无疑
焉夫初之所以疑我者岂非谓我为寇雠也哉而不
知匪寇也乃婚媾也吾以洁白自守而反招为寇之
疑疑释则可以有合尚何过尤之有冯衍守节于更
始亦可谓能洁其志者矣及其归光武也而光武犹
以前日之憾疑之夫守道自洁者乃君子之常而怀
疑待物者非人君之量光武于此则失之矣而衍何
坚矣然以其迫近于三而为三所间故初不能无疑
焉夫初之所以疑我者岂非谓我为寇雠也哉而不
知匪寇也乃婚媾也吾以洁白自守而反招为寇之
疑疑释则可以有合尚何过尤之有冯衍守节于更
始亦可谓能洁其志者矣及其归光武也而光武犹
以前日之憾疑之夫守道自洁者乃君子之常而怀
疑待物者非人君之量光武于此则失之矣而衍何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19-0421b.png
罪哉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园者山林隐逸之地也天下文明之世必至于野
无遗贤而后为至治之极故虽贤者之隐于丘园高
蹈不屈而束帛戋戋有以增草木猿鸟之光物虽菲
薄而恭敬以将之在我者虽若可吝而终以获吉何
者以其有得贤之喜也成汤之币聘三至于有莘之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园者山林隐逸之地也天下文明之世必至于野
无遗贤而后为至治之极故虽贤者之隐于丘园高
蹈不屈而束帛戋戋有以增草木猿鸟之光物虽菲
薄而恭敬以将之在我者虽若可吝而终以获吉何
者以其有得贤之喜也成汤之币聘三至于有莘之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19-0421c.png
野而光武之安车玄纁亦屡往反于严光之室贲于
丘园其谓是耶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虞夏之质不胜其文商周之文不胜其弊夫文而至
于不胜其弊则其文亦靡矣上九居贲之极患其至
于靡也故以白贲无咎白贲无咎者以其质而反之
也天下方趋于极文之世而吾能以洁白之质裁其
丘园其谓是耶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虞夏之质不胜其文商周之文不胜其弊夫文而至
于不胜其弊则其文亦靡矣上九居贲之极患其至
于靡也故以白贲无咎白贲无咎者以其质而反之
也天下方趋于极文之世而吾能以洁白之质裁其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19-0421d.png
过而使之不至于流故虽为贲之极而无浮靡之风
此所谓文明以止者尚何咎之有哉董仲舒谓汉宜
少损周之文用夏之忠夫汉承周秦之后文之弊亦
以极矣救文者莫若忠孰谓仲舒为缓而不切哉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此所谓文明以止者尚何咎之有哉董仲舒谓汉宜
少损周之文用夏之忠夫汉承周秦之后文之弊亦
以极矣救文者莫若忠孰谓仲舒为缓而不切哉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19-0422a.png
阴生于午至于亥而为纯坤未至于坤则为剥剥建
戌之月也否之世三阴三阳势均力敌犹以为小人
道长君子道消况乎五阴而剥一阳哉以五阴而剥
一阳阳有垂尽之忧而阴有不可禦之势亦岌岌矣
剥之不已前日之乾变而为今日之坤事势之必至
盖亦无可奈何者也君子于此尚可复有所往乎当
剥之时小人得志君子屏息退而避之犹惧其将及
而有所往焉是逆天也是取祸也然则君子处此将
戌之月也否之世三阴三阳势均力敌犹以为小人
道长君子道消况乎五阴而剥一阳哉以五阴而剥
一阳阳有垂尽之忧而阴有不可禦之势亦岌岌矣
剥之不已前日之乾变而为今日之坤事势之必至
盖亦无可奈何者也君子于此尚可复有所往乎当
剥之时小人得志君子屏息退而避之犹惧其将及
而有所往焉是逆天也是取祸也然则君子处此将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19-0422b.png
何为哉亦不过观剥之象以顺而止之而已夫小人
之恶岂君子所能敌哉与之相为拂逆则其忿益甚
故不若委顺以待之则犹可以杀其怒而得其欢心
尚庶几不至于极也非君子之私意也消息盈虚天
运且不能违而吾奈何不顺之耶孔子于阳货应之
以一诺而货之横逆卒不能少加于我此顺而止之
之义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之恶岂君子所能敌哉与之相为拂逆则其忿益甚
故不若委顺以待之则犹可以杀其怒而得其欢心
尚庶几不至于极也非君子之私意也消息盈虚天
运且不能违而吾奈何不顺之耶孔子于阳货应之
以一诺而货之横逆卒不能少加于我此顺而止之
之义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19-0422c.png
剥之世剥床以足则下不厚矣小人剥庐则宅不安
矣故以厚下安宅厚下者欲民之得其所也安宅者
欲民之有所庇也民得其所而有所仰庇此济剥之
道也劳来还定安集为宣王中兴之本信乎治剥之
道非得民则何以哉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矣故以厚下安宅厚下者欲民之得其所也安宅者
欲民之有所庇也民得其所而有所仰庇此济剥之
道也劳来还定安集为宣王中兴之本信乎治剥之
道非得民则何以哉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19-0422d.png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辨者床之干也自足至辨皆床之所恃以为安者也
而今皆剥之既剥其足又剥其辨其为蔑正之凶亦
甚矣剥其足未及乎上也剥其辨未有以与之也是
犹幸之之词也至于剥及其肤则无及矣小人欲亡
人之国必先下剥其民以孤其君使其民日离于下
而其君日孤于上于是得以制其权故厚赋重敛以
虐之严刑峻法以刻之而民心始散而不可收矣鲁
辨者床之干也自足至辨皆床之所恃以为安者也
而今皆剥之既剥其足又剥其辨其为蔑正之凶亦
甚矣剥其足未及乎上也剥其辨未有以与之也是
犹幸之之词也至于剥及其肤则无及矣小人欲亡
人之国必先下剥其民以孤其君使其民日离于下
而其君日孤于上于是得以制其权故厚赋重敛以
虐之严刑峻法以刻之而民心始散而不可收矣鲁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19-0423a.png
之失民季氏之得民用是道也初税亩作丘甲作三
军用田赋皆出于季氏之手而鲁公恬然不悟岂不
危哉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上下谓二与四也二与四皆三之党也三有应于上
能去其党而从乎上九之正盖小人而能为君子之
助者也舍阴即阳虽失上下之朋而在我者得其正
军用田赋皆出于季氏之手而鲁公恬然不悟岂不
危哉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上下谓二与四也二与四皆三之党也三有应于上
能去其党而从乎上九之正盖小人而能为君子之
助者也舍阴即阳虽失上下之朋而在我者得其正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19-0423b.png
可以无咎矣东汉吕强虽在宦者之列而清忠奉上
数有危言正论谓曹节等佞邪徼宠而欲罢其封剥
之无咎其斯人欤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自足至辨剥之不已而遂及其肤此阴祸之切于身
者小人之为患始也剥其民而终也并与其君而剥
之剥至于肤则正道绝灭而无馀矣故不曰蔑正而
数有危言正论谓曹节等佞邪徼宠而欲罢其封剥
之无咎其斯人欤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自足至辨剥之不已而遂及其肤此阴祸之切于身
者小人之为患始也剥其民而终也并与其君而剥
之剥至于肤则正道绝灭而无馀矣故不曰蔑正而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19-0423c.png
直曰凶者谓其无正之可蔑也季氏专权之久而为
出君之恶陈氏窃权之极而有弑逆之祸切近乎灾
莫甚于此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鱼阴类也自初以至于四相联而进贯鱼之象也众
阴并进而五以柔居尊位为众阴之主故以宫人之
宠宠之使内无失职之怨而外无预政之患如是庶
出君之恶陈氏窃权之极而有弑逆之祸切近乎灾
莫甚于此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鱼阴类也自初以至于四相联而进贯鱼之象也众
阴并进而五以柔居尊位为众阴之主故以宫人之
宠宠之使内无失职之怨而外无预政之患如是庶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19-0423d.png
乎以无尤矣六五之宠非爱之也乃顺而止之也小
人之患不在乎有以去之而在乎有以处之去之而
使无所容则反以激其忿戾之心处之而使各得其
所则可以无怨尤之悔自三代以来世未尝无宦寺
之职而不闻其专政者处之有其道也而窦武何进
之徒乃欲尽击而去之是岂知有宫人宠之义哉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人之患不在乎有以去之而在乎有以处之去之而
使无所容则反以激其忿戾之心处之而使各得其
所则可以无怨尤之悔自三代以来世未尝无宦寺
之职而不闻其专政者处之有其道也而窦武何进
之徒乃欲尽击而去之是岂知有宫人宠之义哉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19-0424a.png
上九乾也乾为木果故有硕果不食之象夫果之硕
大而不见食则阴有不能剥之者矣舆在下谓民也
庐在上谓君子也君子者小人之庇而民则君子之
所恃以安者也君子有所托于下则得舆小人无所
庇于上故剥庐然则天下岂有剥而不复者哉有穷
后羿之变剥亦甚矣而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因
之以为恢复之资此君子得舆之义也
䷗(震下/坤上)
大而不见食则阴有不能剥之者矣舆在下谓民也
庐在上谓君子也君子者小人之庇而民则君子之
所恃以安者也君子有所托于下则得舆小人无所
庇于上故剥庐然则天下岂有剥而不复者哉有穷
后羿之变剥亦甚矣而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因
之以为恢复之资此君子得舆之义也
䷗(震下/坤上)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19-0424b.png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复剥之对乎剥之一阳穷而在上复之一阳反而居
下天下未有极而不反者阴之极则反而为刚静之
极则反而为动向之消者今则反而长矣向之逆者
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复剥之对乎剥之一阳穷而在上复之一阳反而居
下天下未有极而不反者阴之极则反而为刚静之
极则反而为动向之消者今则反而长矣向之逆者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19-0424c.png
今则反而顺矣其动也刚其行也顺此复之所以为
亨也阳自外而来于内入也阳自下而长于上出也
一阳之复出则有朋来之应入则有反复之道夫孰
能害之哉所谓朋来者众阳是也自复而为临为泰
为大壮为夬为乾皆吾朋也方其一阳伏于地之下
岂知所为朋来者哉然阴极阳生相反为复者乃道
之当然是以于其可必而必之也七日来复先儒论
之详矣阴生于午终于亥而为坤自坤而为复历变
亨也阳自外而来于内入也阳自下而长于上出也
一阳之复出则有朋来之应入则有反复之道夫孰
能害之哉所谓朋来者众阳是也自复而为临为泰
为大壮为夬为乾皆吾朋也方其一阳伏于地之下
岂知所为朋来者哉然阴极阳生相反为复者乃道
之当然是以于其可必而必之也七日来复先儒论
之详矣阴生于午终于亥而为坤自坤而为复历变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19-0424d.png
凡七此子夏之说也冬至卦气起中孚历七日而为
复此京房郎顗之说也二者相非未有定论要之自
阴而复于阳此天运虚盈消息之理也然临言八月
而复言七日者临为阴长而言之也复为阳复而言
之也此日与月之所以异也剥之世小人道长君子
不可以有为今一阳来复则刚浸以长是君子方为
之时也故利有攸往是幸之之辞也天地无常心因
复而后见其心何也天地之心未尝不喜阳而恶阴
复此京房郎顗之说也二者相非未有定论要之自
阴而复于阳此天运虚盈消息之理也然临言八月
而复言七日者临为阴长而言之也复为阳复而言
之也此日与月之所以异也剥之世小人道长君子
不可以有为今一阳来复则刚浸以长是君子方为
之时也故利有攸往是幸之之辞也天地无常心因
复而后见其心何也天地之心未尝不喜阳而恶阴
卷五 第 28a 页 WYG0019-0425a.png
喜刚而恶柔喜君子而恶小人盖至于剥而阴阳柔
刚君子小人易位倒置而天地之心始晦矣乃今一
阳既复天道好还岂不于此有以见其心之所喜也
哉虽然此特自天地而言之尔若夫论君子之复则
吾之一心固有与天地相似者方其未复而梏于人
伪之私何自而见之及其既复而反观内照知吾心
自有天地岂待外求哉盖天地之心即吾本然之心
是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刚君子小人易位倒置而天地之心始晦矣乃今一
阳既复天道好还岂不于此有以见其心之所喜也
哉虽然此特自天地而言之尔若夫论君子之复则
吾之一心固有与天地相似者方其未复而梏于人
伪之私何自而见之及其既复而反观内照知吾心
自有天地岂待外求哉盖天地之心即吾本然之心
是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卷五 第 28b 页 WYG0019-0425b.png
人能反身而诚则天地之大莫不在我夫是之谓复
其见天地之心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泽中有雷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自动而复于静也
雷在地中而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守静以待其动也故月令于是月必斋戒掩身以待
阴阳之所定盖取诸此
其见天地之心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泽中有雷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自动而复于静也
雷在地中而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守静以待其动也故月令于是月必斋戒掩身以待
阴阳之所定盖取诸此
卷五 第 29a 页 WYG0019-0425c.png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此颜子不贰过之学也夫必有所失而后有所复失
之未远而复已继之故不至于悔而获元吉元吉者
吉之善者也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又曰回之为人也择乎
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克己复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观夫子之所予
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此颜子不贰过之学也夫必有所失而后有所复失
之未远而复已继之故不至于悔而获元吉元吉者
吉之善者也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又曰回之为人也择乎
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克己复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观夫子之所予
卷五 第 29b 页 WYG0019-0425d.png
则颜子脩身之学可知矣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仁谓初九也初九有克己复礼之仁而六二能下之
休休然其如有容以此为复吉之道也舜舍己以从
人禹闻善言则拜汤用人惟已改过不吝以圣人之
盛德而能屈已以下从乎仁贤之臣其所谓休复者
乎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仁谓初九也初九有克己复礼之仁而六二能下之
休休然其如有容以此为复吉之道也舜舍己以从
人禹闻善言则拜汤用人惟已改过不吝以圣人之
盛德而能屈已以下从乎仁贤之臣其所谓休复者
乎
卷五 第 30a 页 WYG0019-0426a.png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频数也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见善不明用心不刚故
屡失而屡复屡失屡复其亦危矣然犹愈于不能复
者是以虽危而义无咎也秦穆公既悔于殽之败而
又有彭衙之衄然能惧而修德而晋不敢当频复之
厉君子犹取之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频数也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见善不明用心不刚故
屡失而屡复屡失屡复其亦危矣然犹愈于不能复
者是以虽危而义无咎也秦穆公既悔于殽之败而
又有彭衙之衄然能惧而修德而晋不敢当频复之
厉君子犹取之
六四中行独复
卷五 第 30b 页 WYG0019-0426b.png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先儒论圣人岂果无复哉特其所以为复者异于人
尔盖众人之复以其失也而圣人之复非失也圣人
之所为固有所不中而会于中有所不极而会于极
惟其有独见之明是以能反经而合道此时中之权
也周公孔子之过二圣岂真有过者哉周公惟其遭
变故后世或以为不仁孔子惟其爱君故昧者或以
为有党然二圣时中之道独得于不勉不思之诚天
先儒论圣人岂果无复哉特其所以为复者异于人
尔盖众人之复以其失也而圣人之复非失也圣人
之所为固有所不中而会于中有所不极而会于极
惟其有独见之明是以能反经而合道此时中之权
也周公孔子之过二圣岂真有过者哉周公惟其遭
变故后世或以为不仁孔子惟其爱君故昧者或以
为有党然二圣时中之道独得于不勉不思之诚天
卷五 第 31a 页 WYG0019-0426c.png
下乌能识其全哉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敦复者自厚以求复之谓也五以柔居尊位而下无
系应无与为复宜有悔矣惟其能以敦厚为心自考
察中心之所为是以卒无悔也韩愈曰古之君子责
已重以周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中
以自考其斯之谓乎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敦复者自厚以求复之谓也五以柔居尊位而下无
系应无与为复宜有悔矣惟其能以敦厚为心自考
察中心之所为是以卒无悔也韩愈曰古之君子责
已重以周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中
以自考其斯之谓乎
卷五 第 31b 页 WYG0019-0426d.png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迷复者昏迷而不自复也长恶不悛纵情肆欲而不
之悔灾眚已见而犹不悟方且用师以求逞于人故
终至于大败国破君亡虽十年之久而不克征焉盖
其反君道之常是以祸败如此之极也楚灵王不能
自克以取乾溪之祸至于平王之世救死扶伤日不
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迷复者昏迷而不自复也长恶不悛纵情肆欲而不
之悔灾眚已见而犹不悟方且用师以求逞于人故
终至于大败国破君亡虽十年之久而不克征焉盖
其反君道之常是以祸败如此之极也楚灵王不能
自克以取乾溪之祸至于平王之世救死扶伤日不
卷五 第 32a 页 WYG0019-0427a.png
暇给而不敢起南征之师此岂特十年也哉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
岂其辱于乾溪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
岂其辱于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