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梣溪先生遗稿卷之八 (自动笺注)
梣溪先生遺稿卷之八
 墓誌銘
  
李聖墓誌銘(幷序)
聖元。
吾未之面也。
元子進士君。
久於我舘。
績文而勵志
與爲忘年交
習知元休休長德人也。
尹殷老周老兄弟
世居坡州同鄕
每稱聖元孝悌
善處於人所難處。
及喪進士君錄言行
托爲之銘。
按其狀。
信如所聞者。
聖元幼而出后仲父
嗣父力田致饒。
謂聖元曰吾爲養親棄學。
爲我補過
聖元承命專精讀書
殆忘寢食
嗣父性嚴
嗣母不能敏。
庶母浸潤而讒之。
元顯譬陰沮。
調娛帖然
嗣母嘗曰非汝我何得安。
伯兄湎酒放浪
傾蕩資産
元爲之喪葬嫁娶償債負。
次第賣田而無卓錐地
負薪耘苗。
至於身親爲之
與兄同居
到老無違言。
一姊早寡來依。
有心𧏮。
火發難制。
未甞少咈其意。
敎子以義。
課業甚勤。
進士君於文雖其性好。
得之父訓爲多。
晩寓懷仁峽中
衣弊飯疏。
油然自得
謹於辭受
親友有餽。
必酬之乃安
平生無忿厲之色。
深刻之言。
不識世間有機權巧詐。
煦煦容物
見有誤失
或恐宣露
一善行。
若出於己。
鄰里相謂
某眼無惡人。
有以
公元1627年
術欺某者
不仁者也。
甞言有五恨
經濟而恨不試。
讀書恨不多。
治詩文恨不工。
好遊山水而恨不遍。
知內丹火候而恨不能成。
 今上四年丁卯七月二十八日
終于家。
壽七十七。
葬于懷仁南面國士峯下楸洞。
聖元姓李氏
諱演周
號安命窩
 定宗王子德泉君厚生之裔也。
監役球。
與李爾瞻近戚而絶之。
坎壈以歿。
承旨 贈參判惕然
天啓丁卯
上疏斥虜和。
郡守德卲。
太學掌議。
尤庵先生寃。
此其四世以上
曾祖諱鳴勛。
祖諱光實
考諱好敦。
淸州楊氏述女。
繼妣務安兪氏桂女
三妣星州李氏箕杓女。
所生考諱好圭。
咸平李氏聖運女。
配坡平尹氏晦榮女。
先圽葬坡州先塋
一男象秀。
進士君也。
女適辛瀅。
三長建初
二幼
銘曰。
反躳無愧
處家無忤
貧賤阨竆
行乎其素。
抱樸守雌
斯以永年
我銘不諛
之子之賢。
李甥寬之墓誌銘(幷序)
吾甥李君寅碩寬之。
初名寅斗而字景七
習於君者多呼之景七
系出 世宗別子廣平大君璵。
其後有尤門人庶尹遇輝。
郡守深。
通德郞顯謙。
連三世薦經明行修
曾祖諱聖中縣監。
祖諱義坤。
考諱用淵
咸陽朴氏馨德女。
二子,康
女長適徐光鄰。
適權弘善。
二子皆有一子
 哲宗戊午秋
有其祖墓地訟
奔走忿恚
嘔血不止
竟以十月二十一日歿。
得年纔三十八。
朴氏先君三月而逝。
于廣州宮邨先塋
穿其壙之左而合封焉。
吾季姊及笄辛酉禍作。
皇考獻公斬衰
十八歸李氏
屢擧子皆夭。
晩而育君至成長
吾家遷徙郊坰
姊常來侍先妣
君必隨之。
及居京師
屋宇相連
故君於我乎終始
姊性寬裕仁恕
或値人所不堪。
未有幾微色辭
禀質克肖
應科試。
程文合度而連屈。
壹是恬然不以㤪。
尤明於是非而無所毁譽
交接上下
貌和而言遜。
無不親愛之。
吾甞謂是母是子。
天倫知己
姊齡七十二而喪君。
廩然綿綴
翌年七月之望。
疾已革矣。
聲微而僅屬。
顧我曰天呼胡不換十朔先後也。
三日棄世
吾每念其言。
不能已。
君好鈔錄
臨寫敗紙短札
細字貫珠
有詩數千首
溫雅而潔。
書法端麗
如其爲人
試爲古文
十篇而已典則
自幼事我如父。
學業行止
巨細必咨之。
干求請托
未甞一出於口。
其介如此
吾有著作
輒俾君書之。
時亦有代述者。
謂吾身後
君必摭吾本末而記之。
哭君逾十稔
吾猶
不死
爲君誌幽竁
蘄後之人知其豊才嗇命爲可惜
不足以傳。
將使之湮滅已乎
可悲也。
銘曰。
去汝藏西迤五武。
是惟汝父母之宮。
凡人悲慽憂患
蕩然爲過雨飄風
平生慈孝
千秋無竆
政府議政
致仕奉 朝賀
游觀金公墓誌銘(幷序)。
惟我 憲宗大王登遐
三年之喪畢。
將祔于 廟中
昭穆 眞宗將祧。
有言未盡不可祧者。
左議政游觀公引朱夫子擬周廟圖孝王以叔繼姪。
承統次列四廟
曾祖康王在祧位。
此爲大賢勘定之論。
力辨折之
上議而明之。
羣疑始釋。
祥禫之內。
恐有違越經禮。
春秋文公二年公羊傳所譏者。
默運而杜其漸。
其事不著
世莫之知。
公之功烈盛矣。
惟此爲大。
 廟統之重。
禮防之嚴。
由是得正
可以俟聖不惑
爲 國家萬世光焉。
鍾淸英靈之氣。
聦穎特達
神采朗澈
看書洞析肌理
優於文辭
見事處物平。
燭照衡稱
言笑簡當
風流弘長
堅確自守
不可奪之節。
篤於孝悌
十五而孤。
大夫婉愉承志
伯仲氏至老而怡怡如也。
精於鑑識
尉薦者皆適用
所任使者無僨誤。
通籍四十餘年。
公元1813年
事 五朝
內外勤勞
成績爛然
秉軸未久。
澤利之及於民者已多。
位崇祿厚
壹是謙約
進退終始
度於義而行之。
詩所云顒顒卬卬君子
書所云斷斷休休一个臣
公眞其人歟。
公諱興根字起卿。
游觀其號也。
籍貫慶尙道安東府
始祖宣平
高麗開國功臣
入我朝淸文正公文谷文忠公夢窩忠獻公
大義精忠
昭載史乘
竹醉忠愍公諱濟謙
 贈議政府左贊成諱達行
公之高曾祖也。
考諱明淳。
曹參判 贈領議政
以牧使 贈吏曹判書諱履基之子
叔父左贊成諱履慶後。
平山申氏。
僉正 贈成光蘊女。
 純祖癸酉
中生員試。
乙酉登謁 聖文科。
歷藝文舘檢閱, 奎章待敎侍講說書文學,弼善兼司書弘文舘應敎,司憲府執義文臣宣傳官,東學敎授司僕寺正,通禮院相禮
 翼宗代理庶政
多 手筆特除
玉署因雷異陳勉剴切
 睿批嘉納
己丑以 弘陵親祭大祝
通政大夫
承政院同副承旨左承旨
伊川府使,兼輔德安岳郡成均大司成,敦寧府都正,工曹參議。
 憲宗元年
出爲全羅道觀察使
考課嚴而撫字勤。
列邑報田灾减稅者。
搜其遺漏加給
三庫錢貨取息而厲民者。
公元1834年
火其卷而蕩之。
及乞遞。
大臣威信孚於一省
請仍其任。
丁酉 孝顯嘉禮
禮房承旨嘉善階。
歷刑戶吏曹參判,漢城府左右尹,同知經筵中樞,義禁府春秋成均舘事, 奎章閣直提學弘文舘副提學,都揔府副揔管,都承旨冬至副使,差籌司公堂上
外道遏糶之弊。
燕貿禁書之議。
利害贊畫弘多
秋曹亞堂。
承 命理外獄
其情疑者平反而多全活
平安道觀察使
革痼瘼去奸猾
淫祀興禮俗。
士民悅服
壬寅廟堂加望於刑曹判書
秩資憲。
大司憲左參贊,工兵吏戶曹判書,判尹,知 經筵,敦寧,中樞,義禁府春秋舘事,都揔管,弘文舘,藝文舘, 奎章閣提學宣惠堂上
甲辰 孝顯后喪。
儀曹䟽論卒哭後 殿下白布笠。
而羣臣則烏帽黑帶
上下之服參差請釐正。
以殯殿都監堂上正憲
秉兩銓而注擬稱平。
財賦經用不絀。
大小科試考選極公且明。
戊申製進 大王大妃上號玉冊文。
崇政判義禁府事。
 賜玉犀帶
丙午春
眷遇日隆
每從容侍帷幄
都兪密勿
詡以知心
時有陳白翕受之 聖德
同符宋仁宗之聽王素
訛言忽起。
謂公漏泄省中語。
沽直名。
除慶尙道觀察使
未及
公元1849年
赴。
臺臣徐相騰章憯誣。
投畀陽縣
搢紳韋布相續千里
一見面。
未幾宥還。
逾年己酉六月
 先王棄羣臣
公旣未得更覲 耿光
不能效誠於終事。
北望呼天
朝夕哀隕。
血涕如泚。
 哲宗踐祚
叙拜判尹。
 純元大妃敎以 大行王洞燭被誣。
所以薄譴旋宥。
 哲宗又明其見枉。
敦迫屢至。
陳情自引
朝野想望
公出處。
卜世汚隆
司馬君實之居洛。
講官
以違名投畀川府
賜環
而除知實錄事
 敎曰待入開講
黽勉膺 命。
辛亥左議政
 哲宗公忠才德
匹美前人
枚卜之叶望。
虗佇待之
 大妃又下別諭。
而四䟽九奏
固辭不進。
 哲宗敎曰將有非常之擧。
不敢不出
登筵奏曰。
 殿下久勞於外。
備甞艱險
勿爲居養所移。
奮發淬礪
如動忍增益之時焉。
翌年
進勉以敬天法 祖。
勤儉寬嚴
出治之本。
公之爲
務在引君當道
爲官擇人
紀綱正朝廷。
薄稅斂以保黎民
拜領議政
公自己酉以後
悲寃弸轖。
無意榮途。
不欲久於中書
未滿三考而丐免不止
職拜判中樞府事。
拜領中樞敦寧府事。
 兩朝實錄揔裁官。
公自亞卿登三事。
提擧都提擧 廟 社 殿 宮
兩營各司。
 國有吉凶
敦工揔護。
以勞受賞甚多
哲廟曁 當宁御書游觀扁額以賜。
 兩朝倚毗奬諭
公之匡輔謨猷
塗於人耳目
婦孺皆誦之。
公於己未上章致政
至 今上乙丑
年七十而陳䟽者六。
 上知不可留而許之。
 臨軒宣麻
賜銀銀盃
大事特召而咨詢
謝事
逍遙林泉
與客爲文酒之娛。
裴中立綠野之堂。
超然若與世相忘。
戀 君憂國
靡間在位
款款爲當路言得失
暮境傷於哀樂
忽忽不怡
庚午先大夫捐背之年重回。
服素以處。
諱日盡哀
默祈歸侍。
八月十七日
考終正寢
壽七十五。
易簀
 上遣御醫看病
赴徹。
朝隱卒。
成服日遣近侍致侑。
對筵臣愴衋不已
莫不咨嗟相謂曰。
哲人萎矣。
十月己未
權厝水原南面鴨室里。
辛未二月十六日
就差左之原而完封。
哲配 贈貞敬夫人靑松沈氏。
初葬始興上北面
至是遷而合祔
遺稿諫攷說藏于家。
夫人生員直之女。
貞簡公豐之女孫
誠於事姑。
敬於承夫子
淑愼友睦
敎子有方
年四十三。
卒於戊戌正月五日
時公奉使未還也。
一男一女
男炳德前任吏曹判書
女適副正字洪原鍾。
判書君屬定鉉紀公之蹟而納于壙。
曾躡公後登對 淸讌
嗚呼
頑如木石
忍撰 景陵誌。
又銘公幽堂
 眞遊邈矣。
知音絶矣。
何獨在世啜泣矣。
銘曰。
五福之四。
匪天曷得。
由人致。
曰攸好德。
公自修德
爲公有。
其修伊何
有爲有守
聿懷祖武
是繩是程。
蚤夜秪懼。
抱忠履貞
志在希文
先憂後樂
三復陸相
不負所學。
監玆孔昭
錫以單厚
其錫伊何
康寧富壽
惟其一德
乃膺百祥
命令終。
騎箕 雲鄕
左右 陟降
慶會
銘公者誰。
白首孤臣
行判敦寧府事兼吏曹判書致仕
奉 朝賀尹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820年
純祖二十一年
曹參判 贈領議政海平忠憲公建言 景宗壬寅誣奏
載於淸文獻通考
宜專价辨明
 上震驚而從之。
竟得刊謬歸正
東國忠逆義理之分。
始著於天下
忠憲之力。
公其第三子也。
鄭元慶者作廿一史
約編我 朝宗禪受
誣罔極。
來自燕市
公上䟽請亟辨之。
 哲宗覽之大慽。
以公充陳奏正使
 親餞于郊。
竣事
得所數十以還
且自禮部行文十八省
一切釐改。
公誠懇所感也。
公之先祖梧陰文靖公萬曆時奉使
辨 大明
公元945年
典記我 宗系失實
策 光國勳。
鄭元慶私史
不過綴拾訛誤
非所擬於官書之重。
然而流布耳目
不可以不足辨而不辨
公之慨然謄章。
不辭遠勞
豈非繼述文靖忠憲志事者乎。
公老而康疆。
自喪長子
慟極而成疾。
淹數載。
 今上七年九月二十日
考終正寢
壽七十有四
訃 聞撤朝吊祭
閏十月十八日
葬于抱川西面銅店里。
次胤正郞君余誌公墓。
素習昆季
而同侍 帷幄
晩又同閈
白首過從
惟公爲然
其可辭諸。
按狀 純祖二十七年
公擢增廣丙科第二人
承文院爲副正字
翌年大政以注書陞六品
其爲 侍講文學
有一宮官忤 睿旨
婉辭開達
 威顔始霽。
爲司諫院正言,司憲府持平公忠道掌試都事
 憲宗元年
選弘文錄。
副校理修撰校理
四年移摹 太祖御眞。
酌獻禮。
大祝通政大夫敦寧府都正,承政院同副承旨左承旨
成均大司成刑吏戶禮曹參議。
十三年 御筆特除曹參判。
陞嘉善大夫
連拜同知 經筵,義禁府春秋舘事,都揔府副揔管,都承旨
十四年弘文舘副提學同知成均舘,中樞府事。
差進 饌堂上
嘉義
曹參判,備邊司公事提
公元1848年
調。
上欲北關武人除利原縣監。
公奏曰 殿下何從而知此人。
王者當奉三無私。
反復規勉
且言総衛營軍卒之橫濫
 上優納之
用 國朝寶鑑監印陞資大夫
知 經筵中樞春秋舘事刑曹判書都捴管
十五年六月
 憲宗賓天
差 山陵都監提調
季氏承旨君遭人論劾海島
屛居鄕廬。
 哲宗三年
承旨君宥還。
授公漢城府判尹, 經筵日講官
屢奉 除旨。
惶蹙不敢進
 上令承政嚴飭肅命
縣道陳情力辭。
 賜批以督之。
出膺
秋曹 命覈泮試亂場者。
公䟽無賴士類不可混。
宜令本舘摘發而付司冦
又言掖屬擬律不當更査。
知義禁府事,工禮曹判書
 上號都監提調正憲
以年使赴燕還。
爲司憲府大司憲
六年以 綏陵遷奉時山陵都監提調
崇政大夫
判義禁府事,藝文舘弘文舘提學
 御筆特除吏曹判書
拜知敦寧府事。
判事
十年北藩董 智陵役。
加崇祿。
還拜兵曹判書
十四年辨誣使還。
 上御法殿召見勞苦之。
輔國崇祿大夫兼工曹判書
十二月 哲宗禮陟。
差山陵都監提調
 今上元年
知實錄事
三年入耆社。
引年乞骸
至再䟽而許之。
其監扶安縣
湖西賊膺
中之黨聚旺登島。
公時在全州
疾馳還縣。
選校卒授方畧
悉捕致于京。
安東府半載
淸吏逋十餘萬。
義州府。
捐廩墾閒地。
定稅爲支勑需。
䟽陳私蔘可禁而不可稅。
觀察咸鏡道
州郡貢獻之斂民者釐去之。
一省頌惠。
考試士論稱平。
銓選官方得淸。
提擧各司。
多有矯革
熟計前後而行之。
故皆可久而無弊焉。
奉先事親
兄弟諸子
務一於誠而各盡其分。
自少治文辭
未甞一日廢書
著錄甚富。
綽綽容物之弘也。
矻矻幹事之勤也。
勿勿出言制行之必愼也。
進退寵辱
不改其度。
無怨無惡
以有譽處
世推爲吉人長德
受知我 憲宗大王
出入邇密。
裨益弘多
 上敎曰卿言正直。
又 敎曰尹某善辭官。
又 敎曰處世無艱險阨之事。
予知福厚也。
嗚呼
 大聖褒嘉之音。
可斷公平生。
賤臣何敢贅焉。
公諱致秀字成汝。
改爲致羲號錦帆
出后族父贈領議政敬烈
原配 贈貞敬夫人仁同張氏。
承旨志豐女。
繼配 贈貞敬夫人河東鄭氏。
泰華女。
祖諱百東 贈左贊成。
曾祖諱得寧 贈吏曹判書
本生忠憲公諱命烈
配 贈貞敬夫人慶州金氏
正郞元柱女。
公聘于豊壤趙氏
貞敬夫人
牧使 贈
議政鎭宣之女也。
二男善文科吏曹參判。
容善前戶曹正郞
繼子敏求
正郞繼子徹求進士
銘曰。
巍巍堂堂梧陰翁。
保乂 王家記功宗。
穉川承之傳海嵩。
車服煇映門戶隆。
幾世潛德修厥躬。
餘慶積久發于公。
 主聖臣賢盛遭逢
 紫誥華衮進塗通。
陋儒誣說憤激衷。
祖考琅函封。
年卲位高愈匑匑
勞勩外內始終
納石幽竁昭績庸。
其後人嗣遺風
承政院都承旨
行 世子侍講院弼西歸李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637年
崇禎丁丑
南漢媾成。
西歸李公耻之。
兄弟棄官不復仕。
公與我六世忠簡公
大小科第並同年而相好
南陽殉節之所。
作詩而哀之。
故嘗慕公不置
公卒之二百十二年。
孫節度使承淵
余誌玄堂
按公孝友篤摯
學術醇深
高行懿德
備載 朝野記述
不勝書。
然惟是五服之外
屬國陪臣
痛 京師淪喪沒身自靖者。
從古所未有
謹撮其大節
序而銘之。
公諱起浡字沛然
韓山人
牧隱文靖公之後
牧隱七世有諱守良中樞府經歷
葬于全州
子孫仍家
公元1623年
焉。
爲公高祖
曾祖諱穉。
祖諱遵哲。
考諱克諴進士
妣完山崔氏峻極女。
所居有三巨巖。
夫人夢戴之而生長子興浡。
之而生公
之而季子生浡。
公生而有異。
八歲受詩。
檜風誰將西歸
失聲悲泣曰何周天子衰微至此
十四而孤。
夫人諸子學而成就之。
 仁穆大妃廢處西宮
兄弟歎曰豈可無母之國
赴擧
天啓三年 仁祖反正
四年。
公與伯季同榜進士
六年
公在太學
伯氏倡議
上䟽請斬虜使
函首送 天朝
義聲國中
七年
季氏登第
崇禎元年
伯氏登第
 上問左右曰是寡母三子
力學而俱升於朝乎。
承文院付成均博士
季氏爲人詛呪死。
公與伯氏
解職歸鄕
之官累年而讐竟復。
五年薦注書。
 除侍講說書
六年六品授司諫院正言
七年遷弼善。
復拜正言
以母老求補縣。
得忠原縣監。
未及赴移司憲府持平
九年大同道察訪
虜使索出馹騎
公曰我馬寧爲汝虜奴乘。
虜拔劒叫呼
擊坐前几案
不爲動。
咋舌而退。
十二月南漢被圍。
兄弟翰林梁曼容郡守崔蘊,察訪柳楫
擧義勤 王。
馳檄郡縣
觀察使李時分隊淸州
州無城郭
公收藳苫盛土而樹柵
不移
公元1644年
成城
遊騎淸州
率數登山覘賊。
値虜數千方會食。
奮刀大呼
直前突之。
虜駭散。
追斬九級
領兵而進。
未至聞 上出
痛哭散兵
遯于全州西歸洞。
內而持平獻納,弼善,宗簿寺正
外而㓒谷,靈光長城晉州,星州。
屢除而不就
十七年黃州判官
朝廷新有戒令
不赴任者直配其地。
準期乃釋。
公慮爲老母憂。
黽勉赴任
而狀不書年號
兵使郞 啓罷之。
公以我不能終事 明朝
而椵島錦州師相爲虜人役
無辭白於天下
悲恨激憤
及聞三月十九日之變。
呼天大慟
如不欲生。
自是坐不向西北
凡物之自燕來者。
不以近身
言及丙丁
輒淚下沾襟。
永曆三年
 孝宗嗣服
諫官召。
公䟽言臣科牌官誥書 大明年號
臣知有 大明而已
丁丑之盟。
實爲 宗社生靈大計
匹夫之行異於是
仕止一身
惟義是求。
每奉 除旨。
且拜且泣。
拜者拜 聖恩
泣者泣年號
願終爲 大明之民
壬寅四月一日卒。
享年六十有一。
八月九日
葬于淳昌會文山
丁巳遷厝全州助村之
 贈承政院都承旨
鄕人建西而享之。
 英宗甲子
 命㫌閭。
淑人密陽朴氏。
僉知東振女。
一男猶龍應敎
二女壻黃一
公元1842年
參奉柳震錫。
側室五男二女
公於甲申後。
甞意 中朝遺老必有擁戴
而望其爲光武
發於詩文
 三皇繼立南方則未聞而知。
永曆 帝被執之歲。
有疾沈淹。
沒於 帝遇害之前一月
嗚呼
 明統纔訖而公則逝。
豈天以完公之節。
終始爲 大明陪臣歟。
銘曰。
余嘗讀西歸遺文
有與湖南問答
出處異同
析義利之離合
節也何苦
言也何悲。
後欲知公。
盍觀於斯
孺人朴氏墓誌銘(幷序)
公元1846年
余聘于郡守高靈公諱淳之門。
公挹翠軒之後也。
之子參奉和韺。
參奉君有子方四歲。
名龍愚
及冠而字曰雲路
改名從愚
懷德宋氏縣監一德女。
生一女。
孺人也。
年十八。
歸于烏川一源道以。
相國淸公進善文節公
顯祖
而考學生海箕也。
孺人沒于 憲宗十三年己酉四月七日
得年纔二十三。
葬于堤川月林里。
憶余委禽
怳若隔晨。
郡守三世
孺人之逝。
亦屢易星霜
韓子所以歎久不死而觀居此世也。
以成進士
再娶全州李氏生子女。
孺人之行。
爲之誌。
孺人生而失恃
敏慧
姆敎壼範自成。
鞠于郡守側室李氏
孝事之。
盛夏吮疽
獲瘳乃已。
繼母庶母
盡其誠而調娛
家道賴以和平
異母弟素善病。
哺呴携持
泣而願代。
齠齔母妣忌日
哀號幾絶
預備果品給祭需。
及嫁周旋儀度
少無差失
舅姑喜之曰眞法家女也。
常侍舅姑
不命不適私室
極自抑畏
夙夜毋愆。
苟得一味之甘。
先入口。
尊姑食飮
省視進而加减焉。
事道以以順爲正。
然事或有可箴。
輒柔辭而諷之。
宴寢之間。
端莊自持
處貧窶。
衣裙不完而晏如也。
其狀如此
辭意悽惋。
幾於梅宛陵內之詩。
幽光而圖不朽
固道信義之重。
孺人淑德孚感之深。
安能使夫子愈久而愈不忘也。
可以銘。
銘曰。
名門淑媛
吉士佳耦
縞衣綦巾兮皷瑟琴
與子偕老兮期皓首
德之豊兮命之嗇。
旣無育兮又無年
鄭君哀求逝。
謁余爲銘兮識孺人之賢。
贈吏曹參判。
行 弘陵參奉墓誌銘(幷序)。
此爲吾族弟明鉉新之之藏。
吾以第三子泰經爲吾子
泰經又以長子泰宬之第二子秉綬爲子。
吾無子無孫。
得君之子孫以延其世。
是君有大造吾家
視之如同胞。
故君之喪久而猶悲。
君知
公元1848年
吾不妄譽人。
今於銘
矢無一言不實
以無負之知。
 憲宗戊申
中成生員試。
 哲宗壬戌
除 弘陵參奉
今 上元年甲子正月十五日卒。
壽七十。
三月十六日
葬于始興縣盤水洞。
辛未泰經堦二品
吾已資窮無可追 恩。
移施本生
貤贈三代
 贈君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五衛都揔府副揔管。
粤在 明宗戊申
醉夫先生姦㐫大禍
季弟僉樞流寓木川遯橋。
遺裔繁衍
相聚而居。
專於敦睦
董飭其荒惰。
矜恤窮匱
出於誠心
宗黨無遠近無少長
無不悅服
大事細務
無不取正
敎訓子姪
常曰勿歆艶富貴
侮慢貧賤
驕爲亡身之本。
儉是保家之要。
婢僕以厚曰損上益下
豈惟國之於民。
家亦宜然
君坦夷任眞。
愛酒好客
與人對飮
歡然情素
悃愊著於外。
鄕里士友
樂就而款洽親戚
和氣滿室
吾嘗拜君先考
信厚長者風。
克肖品行
泰宬承之。
無改於規度
伯子秉直醇謹幹局
可纘祖業
之後必昌可卜。
而知世世積慶之報。
在斯歟。
在斯歟。
譜系子姓
別錄左方
銘曰。
骨肉歸于土。
婣恤之行。
不朽鄕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