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9H 页
周易传义同异释义下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传】九三应于上六。咸而从之。股者在身之下足之上。不能自由。随身而动者也。故以为象。
 【本义】股随足而动。不能自专者也。下二爻皆欲动者。三亦不能自守而随之往则吝矣。故其象占如此。
  按三与上。自是正应。不当以随言。据象传亦不处也之亦字。承初六六二两爻而言也。可见咸股之随足而动也。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传】贞则吉而悔亡。未为私感所害也。
 【本义】感害。言不正而感则有害也。
  按传谓贞吉悔亡者。未为私感之所害也。本义谓未感于不正而有害者也。然则谚释当曰害에感홈이아니오。不当与传同释。恐当改。
九五。咸其脢。无悔。
 【传】脢。背肉也。与心相背而所不见也。言能背其私心。感非其所见而说者。则得人君感天下之正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9L 页
无悔也。
 【本义】脢背肉在心上而相背。不能感物而无私系。九五适当其处。故取其象而戒占者以能如是。则虽不能感物。而亦可以无悔也。
  按九五咸脢。伊川以为正大之道。朱子以为仅可之象何也。盖感者感其心为上。故彖传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九四于人身。适当心位。故备言贞吉悔亡憧憧朋从之义。大抵立于此而感通于天下者。神也。神之所舍心也。故不及乎心而曰拇曰腓曰股。已过乎心而曰脢曰颊。皆感之浅且末者也。何也。局于一物。囿于一形。所感不公不大故也。然随其地位材质而各有得失。二与五得中得正也。故咸腓尚有居吉之象。咸脢犹有无悔之象。初与上居先居后也。故咸拇无可贞之象。咸颊无可辅之象。九三过刚不中。故咸股有随人之吝。九四适当心位。故极言感道之得失。盖至公至正之中。有笃实孚信之体。然后感而能通天下之心。若憧憧往来。则所感不光。与他爻之只感一物。亦无以异矣。于此可以观感道之善不善也。曰。咸吉卦也。而六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0H 页
爻无元吉。何也。曰。止而说为咸。以说感人。终非至善之道。故视乾之九五。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其气象自不同矣。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传】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凡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本义】久于其道。终也。利有攸往。始也。动静相生循环之理。然必静为主也。
  按传以动言。本义以主静言。何也。曰。程子之说。本于孔子复其见天地之心之训。朱子之说。本于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训。二说各有所明。以此卦言之。则象曰雷风恒。此则动之象也。曰君子以立不易方。此则主静之义也。学者参观则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或问震德动而巽德入。震象雷而巽象风。于此见随时变易之道则可也。何以见立不易方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0L 页
义乎。曰。震阳生之始也。巽阴生之始也。一阴一阳。变动不居。而其本体则有一定而不易者。立于其中。是所谓太极也。是所谓道也。向无所谓太极者为阴阳之主焉。则天只管上。地只管下。阴只管静。阳只管动。不成造化也久矣。惟其太极之道。立于其中而一定不易也。故一动而一静。一出而一入。一升而一降。循环流行而无穷焉。观此象者。只见雷风之变易。而不见立不易方之义。则乌足以语其道乎。曰。信子之言。凡天地水火山泽相交之象。皆可发明此义。而独于雷风言之者。何也。曰。易只是微显阐幽之书也。故于其易知处则不必言。于其难见处则必言之。夫雷风相薄。变动不居。造化不测之物也。于此不见立不易方之体则无以见易。故特言之。然默察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非明此个道理而已。以河图言。则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循环无穷。而其五与十居中而为主。以洛书言。则一九三七四六二八相含周流。而五则位内而不易。以八卦生图言。则两仪四象八卦生生不穷。而太极则一定而为之根盘。以圆图言。则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1H 页
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山泽通气。雷风相薄。而其中间虚处。一定而不易。以方图言。则乾坤否泰兑艮咸损坎离既济未济震巽恒益。交互博易。而太极立乎其中。以周子太极图言。则阳动阴静。五行男女万物。生生不穷。而莫不各具一圈子。即太极也。故邵子冬至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朱子诗曰。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程子曰。随时变易以从道。引以伸之。触类而长之。思过半矣。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传】贞吝固守。不恒以为恒。岂不羞吝乎。
 【本义】贞吝者。正而不恒则为可羞吝。
  按不恒其德。为羞吝之实。何待固守然后为吝乎。虽正而不恒则为可羞吝。故本义改之。
遁亨。小利贞。
 【传】阴柔方长。未至于甚盛。君子尚有迟迟致力之道。不可大贞而尚利小贞也。
 【本义】其占为君子能遁则身虽退而道亨。小人则利于守正。不可以浸长之故。而遂浸迫于阳也。小谓阴柔小人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1L 页
按朱子曰。以彖传推之。则是指小人而言。今当且依经而存传耳。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传】虽遁之时。君子处之。未有必遁之义。如卦之才。尚当随时消息。苟可以致其力。无不至诚自尽。以扶持其道。未必于遁藏而不为。故与时行也。
 【本义】以九五一爻。释亨义。
  按传以遁而亨一句。作遁避说。自刚当位以下。作不遁说。本义以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释遁亨之义。二释不同。以经文与彖传推之。则经曰遁亨。不曰不遁亨。彖传释遁亨之义。而忽然插入不遁之说。已非释经之例。且以理势推之。则当遁之时。卦有识时知几之明。勇决刚健之德。故无顾恋苟且之态。而安于定志嘉遁。是所谓与时行也。时即当遁之时也。时则当遁而却未能遁。是乃与时背也。乌可曰与时行乎。九五之刚。得中正之位。而应乎六二中正之德。故五有嘉遁之吉。而二有固遁之志。于此可见与时行之徵矣。本义之释。当与小注参观。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2H 页
【传】天下有山。山下起而乃止。天上进而相违。是遁避之象也。君子观其象而避远乎小人。远小人之道。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式严敬。使之敬畏。则自然远矣。
 【本义】天体无穷。山高有限。遁之象也。严者自守之常。而小人自不能近。
  按天非避山。山非绝天。但此大彼小。自然有遁象。君子之于小人。其势相远。自然如此。夫君子严敬自守。乃君子之常道。非为使小人畏惮而为之也。不以恶言恶色相加。亦君子接物之常德。非为畏小人之怨怒而如是也。若留心于小人之喜怒而为之。则在我者固已不严矣。小人亦岂不知而不怨怒也耶。本义二自字之义。当潜玩。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传】初以柔处微。既已后矣。不可往也。往则危矣。
 【本义】遁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
  按初六之厉。在于遁之不先。而传以往为危。恐非本旨。盖遁尾厉。以象言。勿用有攸往。以占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2L 页
于攸字可见。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传】莫之胜说。谓其交之固。不可胜言也。
 【本义】以中顺自守。人莫能解必遁之志也。
  按小畜大畜舆说輹。程传亦以脱言。恐于此偶失照检。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传】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
 【本义】盖君子之于小人。惟其臣妾则不必其贤而可畜耳。
  
按象传曰。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与严。是待小人之道也。然小人之中。惟其臣妾则当以恩怀而系其遁为吉。然若恃此而与小人同事。则必致凶吝。故传又释之曰不可大事也。传与本义大意同。盖小人与臣妾。当分看。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传】否。不善也。(音鄙)
 【本义】占者君子则吉而小人否。(音方有反)
  按君子吉小人否占也。且以象传推之。则否是不然之辞。非不善之谓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3H 页
九五。嘉遁贞吉。
 【传】九五非无系应。然云云。
 【本义】刚阳中正。下应六二。亦柔顺而中正。遁之嘉美者也。
  按传以彖传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之义。与九五爻辞作两义看。本义作一义看。说见上。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不履。
 【传】君子之大壮者。莫若克己复礼。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至于克己复礼。则非君子之大壮。不可能也。
 
【本义】自胜者强。
  按克己复礼。已与礼相对而互胜。即人心道心小人大人之界头也。已譬则寇也。人孰不知寇盗为害也。但无力量威严。抵敌他不过。故自甘听役。夫雷在天上。凡在天下之物。莫不震慑恐惧。不敢不伏。君子之于私欲。无此气力威严。安能打叠得过。当猛省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或问大壮正大刚壮之卦也。四阳浸长。二阴浸退。吉孰大焉。然考于六爻。初有壮趾之凶。二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3L 页
得贞之戒。三有用罔之厉。四无元吉之辞。五有丧羊之失。上有触藩之象。皆无纯吉何也。曰。易之所明者道也。以道之盛衰言之。则阴小之卦。不如阳大之卦也。以得失言之。则吉卦不如凶卦。何也。祸莫大于满盈。善莫善于严畏。故非礼弗履。以自胜为刚者。此卦之大象也。六爻则皆有用壮之戒。用壮必败之术也。故吉卦多凶占。凶卦多吉占。学易者不可不知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传】群阳无所用其刚。是丧其壮于和易也。
 
【本义】虽失其壮。然亦无所悔也。
  按传义理恰好。但与象传牴牾。又于旅上九丧牛于易。推说不去。故本义以自失其壮为释。又并存或说疆场之疑。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传】去蔽致知。昭明德于己也。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外也。
  按明德与大学明德一也。故传引致知明明德于天下之语以释之。于己于外。同一明德。则可见明德之无内外也。进斋徐氏说可考。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4H 页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传】晋如。升进也。摧如。抑退也云云。
 【本义】有欲进见摧之象。
  按摧犹折也。训退恐未稳。云峰胡氏说可考。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传】贞固守此。其危可知。
 【本义】占者如是。虽正亦危。
  按晋如鼫鼠。已在危象。何待固守而后始危。说已见上。盖鼫鼠。鼢鼠也。藏在地中。喜阳而畏日。喜阳故穿穴窥上。畏日故见曝必死。九四之据地近日。有此象故取之。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传】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明照。患其用明之过。至于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得失勿恤也。
 【本义】以大明在上而下皆顺从。故占者得之则其悔亡。又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则往吉而无不利也。
  按传就人君任贤上说。本义就占者应事上说。故不同。盖人于得失。切切计较者。由其不明而所疑也。既大明矣。则夫何失得之可恤乎。是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4L 页
往吉而无不利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传】伐其居邑者。治内也。○故于贞正之道。为可吝也。
 【本义】占者得之而以伐其私邑。则虽危而吉且无咎。然以极刚治小邑。虽得其正。亦可吝矣。
  按或问于朱子曰。本义作伐其私邑。程传以为自治如何。曰。便是程传多不肯说实事。皆以为取譬。伐邑。如堕费堕郈之类是也云云。(朱子说止此。)盖易象皆以实事言之。而占得者各以所当之事。照其所言而推迁用之。如易中所言。已设譬喻。而定为一事。则一卦只当得一物。一爻只当得一事而已。易说便是有穷矣。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传】阴邪小人居高位。以柔邪顺于君者也。
 【本义】下五爻皆为君子。独上一爻为闇君也。
  按易中说心。皆言君子。无言小人一也。六四适当腹位。而若以结君为语。则五与四为腹二也。象传曰获心意。若以蛊惑人君为言。则当有贬辞。而获心意是自得之辞三也。明夷上六以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5H 页
皆言君子处明夷之道。而不应于此四爻。独言小人之情状四也。六五不以人君为义。而以箕子之贞当之。则六四之近五。亦非交君之象五也。有此诸疑。故云未详而以君子释。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传】本居于高。明当及远。初登于天也。乃夷伤其明而昏暗。后入于地也。
 【本义】始则处高位以伤人之明。终必至于自伤而坠厥命。
  按上六索性昏闇之爻也。初登后入。皆以夷伤其明言之。
家人利女贞。
 【传】女正则男正可知矣。
 【本义】内正则外无不正矣。
  按造端夫妇之义。传与本义。已尽之矣。云峰胡氏曰。巽长女离中女。长女居上。中女居下。为得其正。此说亦通。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传】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言慎行修则身正而家治矣。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5L 页
【本义】身修则家治。
  按火者明之丽乎中者也。风者顺之感于外者也。譬之家则火内也。风外也。譬之人则火心也而风情也。故言家道则未有内不正而外正者也。言人道则未有心无实而事有实者也。盖至明之理积于中。则至顺之徵应于外。犹影响之捷也。恶亦如此。所谓言有物行有恒者。物与恒。理之一定于内者也。言与行。理之发施于外者也。言违乎物则是言之无物也。行离乎恒则是行而无恒也。言无物则诐淫邪遁之类是也。虽极天下之恶。其本不过曰言无物行无恒。然言之有物与无物。行之有恒与无恒。是皆隐于内者也。风之感应于外者。甚远甚广。是以君子居其室。一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一言恶则千里之外违之。一行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一行悖则千里之外违之。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知此者其知风自火出之妙乎。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传】六二以阴柔之才而居柔。不能治于家者也。故无攸遂无所为而可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6H 页
【本义】六二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其象占如此
  按此卦彖辞专以女贞言。彖传以女正位乎内释之。正指六二也。恐不必越言丈夫之事也。
六四。富家大吉。
 【传】能保有其富也。
 【本义】阳主义阴主利。以阴居阴而在上位。能富其家者也。
  按易中言富者多皆于阴言。唯小畜九五言富以其邻。然亦以下合乎六四之阴而言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传】爻辞谓治家当有威严。而夫子又复戒云当先严其身也。
 【本义】谓非作威也。反身自治则人畏服之矣。
  按传则谓威当先身。本义谓身修是威。二说小异。当详之。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传】在后者。牵曳之而已。当前者。进者之所力犯也。故重伤于上。为四所伤也。
 【本义】当睽之时。上九猜狠方深。故又有髡劓之伤。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6L 页
按六三与上九为正应。所谓睽不睽者。正指此也。二曳四掣非睽也。乃不当合而求合者也。上九之始疑于六三者。见二曳四掣之象故也。上九所谓见豕负涂载鬼一车者。即六三见舆曳其牛掣也。先张之弧。即其人天且劓也。遇雨吉。即无初有终也。三上二爻为睽之终。故互言始睽终合之义。若以天且劓。谓见伤于四则恐失本旨。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传】虽处危厉而无咎也。
 
【本义】当睽时。故必危厉。乃得无咎。
  按易中凡例。用厉字有二义。居危地一也。如乾三厉无咎之类是也。用危道一也。如蛊初厉终吉之类是也。盖此九四以阳居阴。无过刚之危。居上卦之下。无亢高之危。而睽极之馀。以同德遇元夫而交孚。则有相得之喜而无可虞之艰矣。故勉之以危厉。本义之释以此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或问六五当睽之时。悔亡有庆何也。曰。易中凡例。中为重。正次之。五二居中。而五为君位。二为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7H 页
臣位。九居五而六居二。则得中得正。固无不利。若六居五九居二。则未得其正而似有悔咎。然中重于正。而君以柔顺之德。下应乎臣。臣以刚明之才。上辅于君。上下交泰。刚柔相济。则何往而不利。何危之不亨。是以六五九二之相应者。凡十六而类无大咎。况此卦有始揆终合之象。盖物情睽然后合。不睽则何合。既睽而合。故合尤坚固。此固常理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传】然其才不足以济蹇也。小可济则圣人当盛称以为劝矣。
 【本义】不言吉凶者。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至于成败利钝。则非所论也。
  按若计成败利钝而为之。则是为其蹇而蹇也。乌可曰匪躬之故乎。既曰匪躬之故。则义之所在。为其所当为而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传】所益于上者。事既已则速去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
 【本义】辍所为之事。而速往而益之。无咎之道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7L 页
按损卦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已事乃损下。遄往乃益上。且初九为始事之象。不宜先言后事之戒。往是上行而不宜释以让功。先言让功而后言酌损语倒。故本义未敢从。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传】弗损益之。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其上。乃益之也云云。
 【本义】不损益之。言不变其所守。乃所以益上也。
  按损者。益之对也。天下之物。无无损而能益之理。是以初九损己之事而益君之事者也。六三损下之人而益上之人者也。六四损己之疾而益人之善者也。六五损人之物而益己之财者也。一损一益。是乃天道之常也。而九二及上九皆曰不损益之。斯何理也。曰。以物对言则固无无损有益之理矣。以道言之则固无彼此内外之可言。九二所以应乎六五者。即此道也。六五所以取于九二者。亦此道也。道有一定之体。损些不得。益些不得者也。损此道则无以立身。况可以事君乎。若使伊尹割烹以要汤。是失其道也。将以何物事汤而任天下之责乎。若使孔子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8H 页
主痈疽寺人。以要卫君。是失其义也。将以何物正君而救春秋之乱乎。圣贤尚矣勿说。严光不损己之志而屈首风尘。故能以一丝扶汉之鼎。养成天下之名节。孔明不损己之志而躬耕南阳。故能一出而托契鱼水。经济天下。何尝有损己之道而能益人之国者乎。九二刚中和悦。已无可损之过。六五柔中笃实。又有易益之象。故不损益之之义。于此而发之矣。至于上九则居损之极。受益之广者也。有损而不费。益而无彊之道者也。学易者当玩味。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传】三人。谓下三阳上三阴。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上。三阴同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也。上以柔易刚而谓之损。但言其减一耳。上与三虽本相应。由二爻升降。而一卦皆成两相与也。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则其志全。皆为得其友也。三虽与四相比。然异体而应上。非同行者也。三人则损一人。一人则得其友。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待生生之本也。三则馀而当损矣。此损益之大义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8L 页
【本义】下卦本乾而损上爻以益坤。三人行而损一人也。一阳上而一阴下。一人行而得其友也。两相与则专。三则杂而乱。卦有此象。故戒占者当致一也。
  或问三必损一。一必得友之义。系辞已尽之矣。伊川推说于六爻。则朱子亦曰说得好。然本义则止说六三一爻之义而不及他爻何也。曰。此乃本义之例也。释此卦时。只释此卦。释此爻时。只释此爻。不泛及他说。然占得者随地推移。逐事变通。五赞所谓理定既实。事来尚虚者也。然则推说未尝不广也。云峰胡氏二五为两。初四为两之说。又与伊川不同。如是说。恐亦无害。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传】龟者。决是非吉凶之物。众人之公论。必合正理。虽龟筴不能违也。
 【本义】两龟为朋。十朋之龟。大宝也。或以此益之而不能辞。(小注离为龟。则损益二卦皆设龟。此类甚多。)
  按龟义。以理言则程传长。以象言则本义实。当参观而自择。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9H 页
【传】若不行其损变。而以刚阳之道。又益于下。则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
 【本义】所谓惠而不费者。不待损己然后。可以益人也。
  按上九居损之上。所以损己益人者。广及天下。以一人之损。广及天下而无限者。以道不以力。不以财也。是乃所谓惠而不费也。馀见上。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传】益误作木。
 【本义】小注朱子曰。看来只是木字。
  
按涣中孚皆说乘木。云峰胡氏曰。震阳木。巽阴木。中溪张氏曰。斲木为耜。楺木为耒。盖取诸益者。亦木道之行也。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传】天道资始。地道资生。天施地生。化育万物。
 【本义】乾下施坤上生。亦上文卦体之义。
  按临川吴氏曰。乾之九四易初而下交于坤。天之施也。坤之初六易四而上达于乾。地之生也。此释本义。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89L 页
【传】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云云。
 【本义】风雷之势。交相助益。迁善改过。益之大者。而其相益亦犹是也。
  按传只言风雷之相益。而不言迁善改过之相益。本义兼言相益之义。而云峰之说。尤似分明。可考而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传】三居下体之上。在民上者也。乃守令也。居阳应刚。处动之极。居民上而刚决。果于为益者也。果于为益。用之凶事则无咎。凶事谓患难非常之事。
 
【本义】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不当得益者也。然当益下之时。居下之上。故有益之以凶事者。盖警戒震动。乃所以益之也。
  按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未见有刚决果敢之义。益用凶事。未见为仁民济众之政。象传固有之也。未见为专固任事之辞。盖此卦全体以损上益下为义。而逐爻刚柔皆有正应。故其吉凶与之相关。初九有利用大作。与六四利用迁国照应。六二十朋之龟。与九五有孚惠心照应。至若六三利用凶事。亦与上九或击勿恒相呼应。盖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0H 页
上九居益之极而求益无已者也。是以于其所应。诛求无厌。责望太甚。自六三言之则凶事也。然为下之道。只当恪谨奉职。朴实服劳。不违典礼。通达诚意。则庶得无咎。而其心困虑衡。未必不为益己之事。然而六三所以遇凶处难而能得无咎者。亦有故焉。阴居阳位。有舍章可贞之象。卦体中虚外刚。有中孚孚豚之象。风雷相薄。有损益互资之势。故终以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为戒也欤。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传】迁国。顺下而动也。
 【本义】为迁国之吉占也。
  按迁国。大事也。国势隆替。民生利病系焉。而益之六四。特为迁国之象。何也。曰。震为阳开之始。巽为阴阖之始。而后天方位。震巽相随。迁居东南治事之地。此为迁国之象。而必震巽为依者。以其长男长女代父母干事也。震巽之成。皆主初爻。故于震初言大作。于巽初言迁国。阳主义故统言大作。包万事而言也。阴主利故止言迁国。指一事而言也。夫迁国。上不行巽。下不乐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0L 页
而为之。则难免悔咎。盘庚迁殷。重巽申命。而下顺以动。故无颠越之咎。太王迁岐。逊顺避患。民从如市。故立兴王之基。楚霸东迁。晋宋南迁。上不顺理。下不乐从。故未免颠覆衰替。后之迁国者。亦不可不鉴戒也。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传】云莫益之者。非有偏己之辞也。
 【本义】莫益之者。犹从其求益之偏辞而言也。
  按谚释程传云偏타辞오。本义云偏한辞오。两释分明而传非有二字未详。岂或有讹字欤。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传】至诚以命象。使知尚有危道。
 【本义】尽诚以呼号其众。相与合力。然亦尚有危厉。
  按彖传孚号有厉。其危乃光。观此则孚号当句。
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传】利有攸往云云。
 【本义】不可专尚威武。则利有攸往也。
  按不利即戎。即利有攸往之节度也。分作各段说。则语急意迫。差欠婉转。故本义加一则字。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1H 页
足之。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传】则约也。忌防也。谓约立防禁。
 【本义】居德则忌未详。
  按居德之居。恐当如居业居贤德之居。则如惟尧则之之则。忌如文王敬忌之忌。如此看。亦无大悖否。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传】阴虽将尽。而己之躁动。自宜有不胜之咎。不计彼也。
 
【本义】居下不胜宜矣。
  或问。上六垂尽之阴。在无位之地。初九用刚壮果敢之勇。据强盛众大之势。决一众所共知之元恶。脆如噬肤。利如财阜。顾乃往以不胜何也。曰。阴阳消息。自有定数。君子诛恶。亦不违时已。非从人之所欲而可以迟速之也。且彼阴邪小人。起姤至夬。乘运窃位。阅历已久。根盘巩固。枝叶繁殖。今虽日就销缩。而尚据高显之位。不失柔说之色。虽以九五势尊德刚。犹有苋陆未光之疑。虽以九三过刚绝私。不无遇雨若濡之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1L 页
九二之惕号。九四之次且。皆怀兢兢惴惴而犹恐其不胜。况初九位卑人微。名德未显。威望未孚。徒以一段尚德嫉恶之心。出位踰分。哓哓噍噍。如暴虎凭河之为。则岂不见摧而反伤乎。然则君子之于小人。只当销声屏气。默视其自进自退。而无所用力于其间可乎。曰。何为其然也。胡不观于文王之彖乎。曰扬于王庭。言先明其罪恶于帝王之庭。使天下之人无尊卑贤愚。而明知天显民彝之所在而不可易也。又曰孚号。言至诚孚感。号呼其众。使知合心并力而不可挫也。又曰。有厉。言宿虎冲鼻。穷寇倒戈。不可恃其易制。而释其虑患。懈于防危也。又曰。告自邑。言欲攻人之恶。必先修己之善。如舜罪四凶。先立恭己之本。禹征三苗。先敷舞干之化。孔子之作春秋。先务躬行之实。孟子之辟杨墨。先致养气之工。使藏于我者。器利而力足。绝无罅隙。莫可摧挫然后乃可为也。又曰。不利即戎。言彼一个羸豕高压五龙之头。罪固难赦。力非不敌。若用刚太过。攻治太深。则反伤天地生物之心。亦非圣人好生之仁。孔子所谓人之不仁。疾之已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2H 页
甚则乱。离上所谓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非其丑。正此意也。终之曰利有攸往。言上天之命。有善无恶。不可幸彼暂衰而不问也。不可恃我差强而不虑也。书所谓除恶务本。解彖所谓有攸往夙吉。此之谓也。此六言者。君子治小人之大法毕具焉。当为天下万世之龟鉴也。
九三。壮于鸠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传】虽其私与当远绝之。若见濡污。有愠恶之色。如此则无过咎也。
 
【本义】若能果决其决。不系私爱则虽合于上六。如独行遇雨。至于若濡而为君子所愠。然终必能决去小人而无所咎也。
  按愠是见愠于人。非是嫉恶之辞。且若曰如见濡污而有嫉恶之色。则语恐缓歇。与夬夬之义牴牾。故本义只得从旧文。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传】牵羊悔亡。羊者群行之物。牵者挽曳之义。言若能自强而牵挽以从群行则可以亡其悔。
 【本义】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前而随其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2L 页
则可以行矣。
  按朱子曰。牵羊之说。得于许慎之。横渠亦从此说。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传】苋陆。今所谓马齿苋是也。五若如苋陆。虽感于阴而决断之易。则于中行。无过咎矣。
 【本义】苋陆。今马齿苋。若决而决之。而又不为过暴。合于中行则无咎矣。
  按朱子曰。苋陆是两物。而本义只从程传可疑。中行无咎。戒占者辞也。故不从。
  
或问。九五刚健中正。德无不备。而象云苋陆。传曰未光。犹有不足之辞。何也。曰。九五居说。以阳说阴。理之常也。且彼上六一阴。性柔体说。其所以顺适媚附于五者。无所不至。则在人君仁民爱物之德。荡平宽大之政。不能无禹泣之哀。汤解之恩。是以社鼠避薰穴之祸。堰蚁养溃河之势。国纲日就委靡。人心日益涣散。未必不由于此。此圣人所以深戒而勉之以中行也。中行何也。一于公而无一毫之私。一于正而无一息之邪。象贤如日月之光明。绝恶如斧钺之断物。不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3H 页
容些儿蔽障于其间。然后洪范所谓建极之中。尧舜所谓执中之中。于是乎在矣。后之有是德而当此位者。宜鉴于玆。
上六。无号终有凶。
 【传】无用号咷。(去声)
 【本义】无所号呼。(平声)
  按卦中孚号惕号。皆号呼命众之辞。上六无号。亦作一意看有味。小人势穷党尽。利害俱冷。是非大定。天下无一人与之矣。将谁呼而与之比同乎。
姤。女壮。勿用取女。
 【传】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大。是女之将长壮也。
 【本义】一阴而遇五阳。则女德不贞而壮之甚也。
  按传以渐长言。本义以己壮言。渐长则变为他卦矣。于此不必言一阴遇五阳。五阳求一阴。德不贞正。势已张旺。不待渐长而已壮矣。盖一阴之卦凡六。而除大有六五一爻外。皆有戒辞。亦阴阳淑慝之分也。
姤之时义大矣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3L 页
【传】赞姤之时与姤之义至大也。
 【本义】几微之际。圣人所谨。
  按易中凡赞以大矣哉十二。豫,随,颐,大过,遁,睽,蹇,解,姤,革,旅,坎是也。皆由不好而斡旋为好。夫变不好而为好。非至大之道不能也。本义曰。几微之际。圣人所谨。深得赞意。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传】固止使不得进。则阳刚贞正之道吉也。
 【本义】一阴始生。静正则吉。
  按传以贞吉属阳。本义以贞吉属阴。属阳则语艰。属阴则文顺。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传】姤遇也。二与初密比相遇者也云云。
 【本义】二与初遇。为包有鱼之象云云。
  或问。初本应四而遇二。二反制四而夺初。初既蔑贞。二亦失义。而称初为鱼。唤四为宾。辞若无罪何也。曰。四月纯乾之卦。本不期阴而一阴忽生于下。而与阳邂逅。则初与二正是相遇之主也。越二遇四。非其势也。且初与二。本是阴阳相配之数。观于河洛位数。可知也。损卦程传亦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4H 页
初与二四与五为友。则初二固有相得之义矣。故初当遇二之始。二有包初之象。阴阳相得。自无可咎。而初若浚恒于四。四若号咷于初。则初自失贞。四必起凶。而二亦失正家之义矣。学者观其时与义则可知矣。
九四。包无鱼。起凶。
 【传】四当姤遇之时。居上位而失其下。下之离。由上之失德也。四之失者。不中正也。
 【本义】初六正应。己遇于二而不及于己。故其象占如此。
  
按阳之于阴。以类言则淑慝也。以理言则生成也。淑慝互胜。故不可有也。生成相资。故不可无也。是以一姤之中。吉凶喜愕。并行不悖。女壮勿取。羸豕孚蹢。戒之之辞也。品物咸章。包鱼包瓜。美之之辞也。四阳初阴。相须成功。理固当然。而四失中德。初牵柔道。豕已系柅。鱼不及宾。则其为兴凶居可知也。譬如夏月阳盛之时。万物不得金凝之气。则不能固结颖栗。然则静为动主。妇为家始。民为邦本。同一理也。书曰。民可近。不可下。其可远乎哉。孔子释之曰远民也。戒之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4L 页
深矣。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传】杞。高木而叶大。处高体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实之在下者。瓜也。美而居下者。侧微之贤之象也云云。有陨自天。犹云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
 【本义】瓜。阴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杞。高大坚实之木也。五以阳刚中正。主卦于上。而下防始生必溃之阴。其象如此。然阴阳迭胜。时运之常。若能含晦章美。静以制之。则可以回造化矣。有陨自天。本无而倏有之象也。
  
按彖传孔子释之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正指九五而言。盖杞包瓜。在上之阳。遇在下之阴之象。即天地相遇之谓也。含章。阴阳相遇。蕴畜章美之象。即品物咸章之谓也。有陨自天。阳刚位于中正。天下影从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之象。即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之谓也。传又释之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言人君之志。上天之命。同一中正而已矣。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5H 页
【传】由己致之。故无所归咎。
 【本义】居上而无位。不得其遇。故其象占与九三类。
  按隆山李氏云峰胡氏说。则知本义无咎之释。与程传不同。已见上。
萃亨。王假有庙。
 【传】王者萃天下之道。至于有庙则萃道之至也。
 【本义】王假有庙。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庙之中。王者卜祭之吉古也。
  按涣卦彖亦曰王假有庙。彖传曰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释以王在庙中。则文顺理得。此彖所云宜无不同。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朱子曰。圣人观象节节地。看见道理。今妄为之说曰先天后天。坤坎居北。乾离居南。坤坎主幽主鬼。乾离主明主人。巽顺兑悦。为承事致养之主。故坤坎为宗庙鬼神之象。巽兑为祭祀养奉之象。是以贞坤悔巽则为盥为荐。贞巽悔坤则为礿为亨。贞坎悔兑则为祀为祭。贞坎悔巽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5L 页
则为庙为郊。以此例之则萃之为卦。内坤外兑。坤主鬼神。兑主祭祀。则有王假有庙之象。九五六二。刚柔中正。上下相应。有利见大人之象。坤为牛兑为羊。有用大牲之象。盖此卦内顺外说。刚中柔应。有聚萃之象。而聚会精神。入庙享先。为萃之大义。官备然后物备。故以见大人用大牲言之。如此看亦无害。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传】君子观萃象。以除治戎器。用戎备于不虞云云。
 【本义】除者。备而聚之之谓。
  
按萃除之义。两释备矣。盖坤兑居致养之方。而兑当正秋肃杀之气。故治戎器。观月令秋政及周礼秋官则可见。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或问。九五当萃之时。德纯应吉。所谓咎与匪孚。所谓悔与未光。指何事而言也。曰。九五人君之位也。人君之德。以仁为主。仁者即天地生物之心。而万物所资以生者也。故人君体天地之心。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6H 页
普临天下。则亲疏远近。均被其泽而无不服也。若有些偏倚系累。则日月阴翳。照有不周。云雷屯膏。施有未光。此则必然之理也。今夫九五居萃履说。萃是人之所欲也。说是人之所溺也。只此萃说二字。便为病根何也。以尧舜之圣焉。犹有罔淫毋傲之规。以汤武之德焉。尚有陨渊亏篑之戒。纣饰一箸。以基高宫之侈。周僭一缨。以兆下堂之耻。然则人君一心之中。才有所向。则便失止水明镜之体。而不成影从响应之化矣。非咎与匪孚而何哉。非悔与未光而何哉。当以舜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为法。则无居萃之咎矣。以太甲之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为师。则亡溺说之悔矣。元永贞三德。为九五之准则。而元一字又为永贞之纲领。元者仁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传】人之绝之由。己自取。又将谁咎。
 【本义】戒占者必如此而后。可以无咎也。
  按云峰胡氏曰。居兑终能反兑之说而忧者。故无咎。临六五既忧之无咎。亦下兑之终也。恐可备一说。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6L 页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传】顺则可进。逆可退也。
 【本义】王肃本顺作慎。意尤明白。
  按读勉斋云峰说。可见慎意尤长。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传】当推其命。以遂其志。
 【本义】致命。犹言授命。言持以与人而不之有也。
  按朱子曰。伊川解作推致其命。虽说得通。然论语中致命字。却是委致之致。事君能致其身。与士见危致命。见危授命。皆是此意。授亦致字之意。言将这命授与之也。见小注。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传】九四不能庇物。故为株木。
 【本义】困于株木。伤而不能安也。
  按朱子曰。如伊川说。恐说臀字不去。又按说卦。坎其于木也。为坚多心。荀九家为丛棘为蒺藜。初六坎体又居下。故有坚木伤臀之象。六三据于蒺藜。及坎卦上六系于丛棘。亦取此象。株木。犹榾柮朽木之坚心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7H 页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卦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孔子释之曰。贞大人吉。以刚中也。刚中。指五与二也。以此观之。二与五虽在困时。亨而无咎。可知矣。酒食坎象。坎为水故亦为酒食。观需象。可见朱绂赤绂。说卦坎为血为赤。故朱赤为坎色。韵书绂与黻通。黻两己相背。坎居北方相背之地故取象。即命德之服也。享祀祭祀。坎主幽阴鬼神之象。兑主供养祭享之象。至若征伐。乃离明之象。非坎幽兑说之象。故曰征凶。终曰无咎。即彖无咎之谓也。观传中有庆也则可知矣。如此看。虽似穿凿。恐亦广备一说。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传】上进则二阳在上。困于石也。居九二之上。据于蒺藜也。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也。
 【本义】石指四。蒺藜指二。宫谓三而妻则六也。
  按川泽之畔。必限砂砾磐矶。六三上限泽畔。故云困于石。坎象蒺藜。下乘坎二。故云据于蒺藜。三是所居之宫。上是所应之配。而三与上两阴。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7L 页
无相应之道。是为不见其妻之象。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传】上下皆掩于阴。为其伤害劓刖之象也。
 【本义】上为阴掩。下则乘刚。故有此象。
  按传下为阴掩之义未详。故本义曰乘刚。乘刚故说卦兑为毁折拊决。坎为血象。故以上下受伤。谓之劓刖。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按缙云冯氏曰葛之附木。最出木杪。此上六困于葛藟之象。愚谓困于葛藟。进无所往之象。困于臲卼。坐无所安之象。
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传】几至而未及用。亦与未下繘于井同也。
 【本义】汲井几至。未尽绠而败其瓶则凶也。
  按如传释则汔至下添几字。未繘下添几字。语始足。且未字作不字看又未安。羸其瓶。亦无语脉。故本义不从。
  或问。系辞传曰。井德之地也。何谓也。曰。井所以养物者也。曰改邑不改井。言人迁我居。人动我静。无古无今。恒守其一者。井之德也。曰无丧无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8H 页
得。往来井井。言用不益竭。舍不加盈。往必满载。来必渴求者。井之功也。然汲引在人。成败在天。用舍行藏井不与焉。故曰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此言汲引成败。由乎人与天而不由乎井也。此则井之时也。譬之于人。则改邑不改井。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是也。无丧无得。所谓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是也。汔至羸瓶。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也。上坎下巽为井。非巽无以济坎。非坎无以行巽。井之观深矣。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传】木承水而上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劳徕其民。法井之用也。劝民使相助。法井之施也。
 【本义】木上有水。津润上行。井之象也。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
  按益之木道乃行。涣之乘木有功。指舟楫而言。程传用此例也。桔槔辘轳之属。汲水之器。以木为之也。升之地中生木。大过之泽灭木。渐之山上有木。指树木而言。本义用此例也。一在木下为本。一在木上为末。一即坎中之一。即天一阳水之气也。上下升降。其理甚明。两释不敢遽定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8L 页
从违。读者自择焉。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传】井渫治而不见食。乃人有才知而不见用。以不得行为忧恻也。
 【本义】行恻者。行道之人。皆以为恻也。
  按井者。物也。借物以象德。故曰井德之地也。盖德之为言得也。由人生之初而言则所得乎天者也。由在人者而言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韩子所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是也。是以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子释之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是者何也。道与德也。若用之便喜。舍之便忧。则便是无道无德者也。用以何物行之。舍以何物藏之耶。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寝之。乐亦在其中。又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孟子称舜之德。亦惟曰饭糗茹草。若将终身。称伊尹之志。亦惟曰由是以乐尧舜之道。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又曰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观此则君子之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9H 页
养可知已。今夫渫与不渫。井之德也。汲与不汲。人之事也。若以人之不汲。弃而不食。恻恻悲伤。以累其心。则井已污秽滓浊。自失其渫久矣。人将唾而不食矣。焉有可汲之渫乎哉。夫井之为卦。九三以阳刚居下体之上。既远初六泥浊之污。又无九二瓮漏之患。以其居上也。清而无滓。以其阳刚也。泉而不渴。出可以泽物。汲可以养人。但为居不离于下体。又为九五六四之所隔。未为时用。以有用之物。摈弃于无用之地。则见者孰不为咨嗟而惋惜之乎。夫海有明珠混在沙砾。非珠之病也。谷有芝兰杂在草卉。非兰之耻也。行路之人。莫不动心。不待和氏歧伯而后惜之也。其故何也。由其珠之光白。自可以上饰冕琉。下饰杂佩也。兰之馨香。自可以上享神明。下辟臭秽也。珠兰一微物耳。人尚爱惜。而况于人乎。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孟子曰。国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其为可用何如哉。故秦誓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翅若自己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99L 页
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此言好恶之得失也。然用舍行废。或由于人。或由于天。非贤者之所与也。然则其德在己。则不以通塞参欣戚。其德在人。则必以举措占否泰。其故何也。道德在己。故乐而忘忧。道德在人。故好而无斁。其实一也。在己不能尽乐道之乐者。在人必不能尽好贤之诚者也。所争毫忽而吉凶得失判焉。不可不辨也。孔子虑心恻之恻。疑在于井。故释之曰行恻也。本义从之。释之曰行道之人。皆以为恻也。此系易之大义。读者不可草草放过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传】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体安重云云。
 【本义】鼎。重器也。故有正位凝命之意云云。
  按正位凝命。传言君子之学。本义言王者之事。两释不同。序卦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彖曰圣人烹。以享上帝。而大烹以养圣贤。观此则皆以王者事当之。本义所以不从传释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0H 页
【传】子主也。以其子。致其主于无咎也。
 【本义】得妾而因得其子。
  按朱子曰。伊川说恐不然。见小注。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传】仇。对也。阴阳相对之物。谓初。
 【本义】我仇。谓初。阴阳相求而非正。则相陷于恶而为仇矣。
  按韵书。仇。雠也。与逑同。逑。匹也。匹与雠字同而义异。系辞传曰。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是也。左传曰。嘉耦为配。怨耦为仇。亦此意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传】其形渥。谓赧汗也。
 【本义】晁氏曰形渥。诸本作刑剭。谓重刑也。今从之。
  按刑剭考徵无疑。且言理势则折足覆餗。事关公上则咎止赧汗。似非正理。言象数则离明之卦。多言折狱。致刑之事。恐亦可徵。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传】二应于五。来从于耳者铉也。
 【本义】金坚刚之物。铉贯耳以举鼎者也。五虚中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0L 页
应九二之坚刚。故其象如此。或曰。金铉以上九而言。更详之。
  按双湖胡氏曰。程传及诸家。多以六五下应九二为金铉。本义从之。然犹举或曰之说。谓金铉以上九言。窃谓铉所以举鼎者也。必在耳上。方可贯耳。九二在下。其势不可用。或说恐反为优。愚意一鼎不容有两铉。上既当铉则二又唤铉。恐亦无义。金玉之异。随爻言象。冯氏说可考。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传】临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唯诚敬而已。
 
【本义】不丧匕鬯。以长子言也。
  按孔子释不丧匕鬯之义。只曰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观此则本义之释以长子。义益分晓。程传亦云用长子之义。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按恐惧以心言。修省以理言。彖传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以心言。笑言哑哑后有则也。以理言。朱子曰。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而已。盖非心则无以统理。非理则无以尽心。其实一也。故圣人说话。无单言心处。无单言理处。句句如此。节节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1H 页
如此。读者潜玩。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传】亿度也。
 【本义】亿字未详。
  按十万曰亿。有大义。六五象传曰大无丧也。大字似释亿义。然恐当阙疑。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传】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
 【本义】盖身。动物也。唯背为止。艮其背则止于所当止也。
  按传以所不见释背。本义以所当止释背。有何不同。曰无所见然后方得其止。则不几近于绝物乎。且解行其庭不见其人说不去。盖艮之德止也。止非不见不行之谓也。谓止于所当止之地也。如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敬。为父止于慈。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谓止者。一定不易。加减不得。进退不得也。所谓不获其身。不见其人者。谓止于所当止之地。而初非为我而然也。亦非为人而然也。既非为我。亦非为人。则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1L 页
所止者是何事。道而已矣。孔子释之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是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传】二既不得以中正之道。拯救三之不中。则必勉而随之。不能拯而惟随也。虽咎不在。然岂其所欲哉。故其心不快。
 【本义】六二虽中正。而体柔弱。不能往而拯之。是以其心不快也。
  按六二以中正之德。居艮止之时。虽不能往拯九三裂𦟘之危。而若改我所守。循彼所欲。非艮其腓之义。以文势观之。则其随之其字。指九三也。以而字易其字然后。为六二之随九三也。馀见小注。
六四。艮其身无咎。
 【传】在上位而仅能善其身。无耻之甚也。
 【本义】以阴居阴。时止而止。故为艮其身之象。
  按止有笃实之意。仅足之谓。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传】云云。
 【本义】云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2H 页
按渐卦自否来。三上交四。四下交三。阴阳相应而各得其位。然三四本非正应。而但以密比之故。又当渐进之时。循情忘义。乱聚亵合。象所谓夫征不复妇孕不育。传所谓离群丑也。失其道也是也。夫指九三。妇指六四。离群。谓阳离群阴。阴离群阳也。失道。谓三当应上而反与四应。四当应初而反与三应也。然三行损一。一行得友。物之常也。上巽下止。各得正位。势之顺也。是以有相保御寇之象。盖非君子正大之交。无以同享和平之乐。虽用小人姑息之恩。足以共防仓卒之患也。
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
 【传】可用为仪法而吉也。
 【本义】仪。羽旄㫌纛之饰也。
  按仪。礼也。言以雁为挚也。孟子所谓仪不及物是也。盖君子见君礼贤。必挚雁者。取其不乱也。不乱何也。进以渐也。行以序也。动有时也。偶不改也。故周公曰其羽可用为仪吉。孔子赞之曰不可乱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2L 页
【传】相续不穷。是人之终始也。
 【本义】归者女之终。生育者人之始。
  按双湖胡氏以少女长男言终始。中溪张氏以子道母道言终始。并程朱训为四说。将何适从。曰。归妹人之终始也。剖析归妹之义。无如本义。本义精密盖如此。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传】天下之事。莫不有终有敝。莫不有可继可久之道。观归妹则当思永终之道也。
 【本义】君子观其合之不正。知其终之有敝也。
  
按传释重在慎终。本义重在审始。归妹之义。戒在动说乘刚故也。盖终之为字。从丝从冬。丝之始抽者必居终。冬为岁末。而又为岁始。草木结末必托始。弓矢发机必立的。此皆始终互藏其宅之妙也。是以卦之初上。言方生之序。则初为始而上为终。言既成之位。则上为首而初为尾。观此则本末同宫。终始一致可知也。是以听关雎之乱而知麟趾之盛。见复关之望而知氓诗之怨。事皆如此。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3H 页
行也。
 【传】以尊贵而行中道也。
 【本义】以其有中德之贵而行。故不尚饰。
  按贵字之释。传以位而本义以德。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传】不能奉祭祀。则不可以为妇矣。
 【本义】约婚而不终者也。
  按卦言归妹之终始。而不宜先言离绝。故以约婚不终释之。观象传可见。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传】丧其童仆之贞信。谓失其心也。
 【本义】丧其童仆则不止于失其心矣。故贞字连下句为义。
  按本义已辨之矣。云峰贞厉之释。似或伤巧。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传】如一矢而亡之。发无不中。
 【本义】不无亡矢之费。而所丧不多。
  按朱子曰。亡字政如秦无亡矢遗镞之亡。不是如伊川之说。易中凡言终吉者。皆是初不甚好也。而今只如此小小文义。亦无人去解析得他。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3L 页
观此则其辨已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传】有文明柔顺之德。则上下与之。逮与也云云。
 【本义】上逮。言其誉命闻于上也。
  按上逮。并言上逮下逮未安。盖六五为君位而非旅之所当。故以誉命上逮言之。谓旅贞而誉命上逮于六五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传】三品。一为乾豆。一供宾客与充庖。一颁徒御。
 【本义】三品者。一为乾豆。一为宾客。一以充庖。
  
按本义三品之释。本出王制。而程传以宾客充庖合为一品。而揽入颁徒御为一品者。主张巽于上下说故也。故朱子谓他说得牵强者此也。然则田取何象。三品取何象也。巽为阴生之始。震为阳生之始。阳主文德。阴主武功。而巽之初四为卦之主。故初云利武人之贞。四云田获三品。巽在先天为三阴仪(坎艮坤)之首。在后天为三女卦(离坤兑)之首。故为获三品之象也欤。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4H 页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说见蛊卦。巽为阴生之始而统三阴之卦。阳主始事。阴主终事。故此乃据庚而言。庚阴干之首也。或曰。蛊之下卦亦巽也。而蛊则言甲而此独言庚何也。蛊则蛊极改始之象也。巽则申命终事之象也。曰悔亡曰无初何也。曰。自震至乾主贞。由巽至坤主悔。阳大阴小。故阴用半数而无初有终。观于坤先迷后得。可知矣。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传】巽本善行。故疑之曰得为正乎。复断之曰乃凶也。
 【本义】正乎凶。言必凶。
  按过巽失断。取凶无疑。恐不必设问答之辞。
九二。孚兑。吉。悔亡。
 【传】二承比阴柔。阴柔小人也。说之则当有悔。
 【本义】刚中为孚。居阴为悔。
  按传释尽好。但大壮九二。亦为悔亡。以其居不正也。此类甚多。故本义只云居阴为悔。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4L 页
【传】涣之成涣。由九来居二。六上居四也。刚阳之来则不穷于下而处得其中。柔之往则得正位于外而上同于五之中。巽顺于五。乃上同也。
 【本义】涣本自渐卦。九来居二而得中。六往居三。得九之位而上同于四。
  按此取八卦成卦之象而言。巽本乾而索坤之下爻而成巽。坎本坤而索乾之中爻而成坎。故就此内坎外巽之卦而合而观之。则坎之一刚。为得中不穷之象。巽之一柔。为得中上同之象。此说虽若与传本义小异。而易之取义。固非一端。恐备参观。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
 【传】在中。谓求得其中。摄其心之谓也。
 【本义】中谓庙中。
  按中训心。在训得。字义未安。且王在庙中与乘木有功。皆以象言。而若以得人之心。释涣之象。则恐未衬贴。说见萃卦。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传】二目初为机。
 【本义】九奔而二机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5H 页
按彖象皆以庙为言。而坎之中爻。当神尸之象。机即神尸所凭依之处也。九五为王。乃在庙中。而巽享于神尸。在下群臣。莫不随王而奔走助祭。诗所谓骏奔走在庙是也。卦有此象。如此看。不至大悖否。
六三。涣其躬。无悔。
 【传】三在涣时。止于其身。可以无悔。
 【本义】能散其私。以得无悔。
  按涣其躬涣其群涣其血。三其字截属下句。则文势不顺。而以九二九五涣句例之故如此。然文义自异。恐不牵合。下三爻同。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传】刚柔分处。
 【本义】阴阳各半。
  按月令。春秋分曰日夜分。谓昼夜相半也。噬嗑贲及此卦。阴阳相半而分布故言之。两释参观。其义乃尽。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传】固守则凶。悔则凶亡。
 【本义】居节之极。故为苦节。既处过极。故虽得正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5L 页
不免于凶。然礼奢宁俭。故虽有悔而终得亡之也。
  按苦节已有固守之意。又以固守训贞则意叠。悔亡。若释以悔则凶亡则少。凶字不如从他卦之例为顺。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二释备矣。或问。本义曰议狱缓死。中孚之意。何谓也。曰。天地之大德。只是生物之心而已。是以圣人之心。莫诚于活人。凡物之情。莫切于畏死。夫折狱致刑。不得已之事也。孟子所谓生道杀民是也。折其狱而平狱之心未尝不在。致其死而宽死之心未尝不行。此圣人所以入物之深而万民所以感德之速也。风入泽动之象。莫切于此。读者宜潜玩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传】好爵我有。而彼亦系慕说。好爵之意同也。
 【本义】好爵。谓得中。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我之所独有。而彼亦系恋之也。
  或问。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此何理也。我有好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6H 页
吾与尔靡之。此何物也。曰。孔子释之曰中心愿也已。揭一心字而示之矣。又从而解之曰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并与其心之德而教之矣。更何疑焉。盖心一而已矣。由一物而言。则一物独具一心。由万物而言。则万物同具一心。形虽有尔我之别。而理初无彼此之隔也。是以此善则彼说。此悖则彼怒。如桴鼓影响之捷。暗闇幽独之中。造次颠沛之顷。一念得失。一动从违。似不干事。而天地降鉴。向背已判。声气类应。吉凶不僭。可不慎欤。知此心之妙。则可以知此说也。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难。
 【传】小字在下语。当然也云云。
 【本义】亨小。当为小亨。
  按彖传曰既济亨。小者亨也。观此则亨小字倒无疑。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传】汔当为仡。壮勇之状。
 【本义】汔。几也。
  按未济六爻皆失位。未见壮勇之状。且汔字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6L 页
井卦汔至同义。故本义不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传】火在水上。非其处也。
 【本义】水火异物。各居其所。
  按传谓非其处。本义谓居其所。两释不同。盖传意重在交济。本义止取卦象。是以不同。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传】古之人用力之甚者。伐鬼方也。故以为义。
 【本义】非阳刚用力之久。不能也。故为伐鬼方三年受赏之象。
  
按离为甲冑。有征伐之象。坎居于北。为鬼方之象。故于既济之三。未济之四。皆以伐鬼方为言。盖居离坎火水相接之际。故有相克相射之象。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传】五文明之主。故称其光。
 【本义】文明之主。居中应刚。又有光辉之盛。
  按离为日坎为月。日在上月在下。阴阳相对。互相资益。故未济之五。光辉最盛。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传】饮酒。自乐也。若纵乐而耽肆过礼。至濡其首。则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7H 页
亦未能安其处也。
 【本义】若纵而不反。如狐之涉水而濡其首。则过于自信而失其义矣。
  按坎为狐。故坎取狐象居多。濡尾濡首。皆狐涉水之象也。若以饮酒之过。直为濡首。则语不衬贴。故本义添入狐涉以补之。
  
(附)易说
易一部。只是圣人劝善止恶之书也。眷眷乎扶阳抑阴。亹亹乎避凶趍吉。裁截其尖斜偏倚去处。使之咸归于中。揭之以太极。显之以象。列之以数。决之以吉凶。示之以祸福。使天下万世之人。无贵贱贤不肖。而易知易行。亹亹不厌。非圣人之至神。孰能与于此乎。一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之至精至蕴。咸具于一部易。
程传推释义理一边。于人尽有益。
朱子本义。只是发明易书本旨。更无一毫异义。学易者舍本义则不可以解易。
易以卦为体。以蓍为用。体用一原。譬如一床原具两脚。阙一脚则不成床。
九六七八。即倚数也。虽原于四象位次。而其用九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7L 页
六。不用七八之说。非蓍策则不可得以见也。
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凡六倍而得蓍。自六十四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十六。自十六而八。自八而四。自四而二。自二而一。凡六分而得此。亦分合加减之妙也。
易添一毫人力不着。
自然者天道也。当然者人道也。天道中已含人道。人道中不离天道。故曰先天后天。
如范土作瓮。镕金作器。自是一般道理。既成后瓮有大小。器有贵贱。用各不同。又是一般道理。此先天后天之所以不同也。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此则天命也。属先天。顺天命则为圣为贤。失天命则为愚为狂。此亦天命也。属后天。泽泻。泽中之物也。已具御湿之性。防风。风里之物也。自含辟风之才。理自完具。无所假借故也。凡易卦有是病则自有治是病之具。如否有休否之德。困有亨困之性。蛊有治蛊之具。屯有济屯之资。皆不待它求而自足为用也。中庸所谓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者此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8H 页
坎之上六。险之极陷之深。以阴居阴。无阳刚之才。以柔应柔。无攀援之助。是以有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兴之象。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君子之于天下也。才有志不通处。便是私意隔断。与天下都不相关。所谓志者无他。仁与义也。
需上六虽不当位。未大失也。上阴位。六阴爻以阴居阴。何谓不当位也。不当位。指不速之客而言。未大失。指上六而言。不速之客上来。而六非当位。故无争夺攻取之患。然为主人者。尽其礼敬而无大失。然后可以免其侵凌伤衄之患也。
进退消长存亡得失。易之时也。进则抑之。退则挽之。消则强之。长则弱之。存则惧之。亡则顺之。得则危之。失则安之。易之法也。盖抑其过。推其不及。成就得一个中而已。
学易之道。当于乐处。要退一步看。当于忧处。要进一步看。
恒大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此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相表里。观先天方图雷风居中之象。则立不易方之义可见。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8L 页
雷风恒动之物也。恒动而立不易方。以其居中也。睽六爻皆有始睽终合之象。观彖传。可见其异同之所由。
蛊蹇等是险卦。蛊言居家之道。蹇言居国之义何耶。蛊上止下巽。有父子主恩之象。蹇上险下止。有君臣主义之象。是以不同。
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损则疑其无所用也。故曰曷之用问之也。二簋可用享答之也。朴实节俭。虽损而自不至于乏用也。
夬五阳强壮。一阴穷退。宜若无恤。六爻皆有忧勤惕厉之象。无安逸宽缓之意。此可以见作易之意。
天下之理。有甚穷尽。然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以至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则其象其数。盖已备矣。事事物物上。又各具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用。则该尽无馀矣。
凡画卦则一画则分为二仪。二画则分为四象。三画则分为八卦。四画则分为十六。五画则分为三十二。六画则分为六十四。
凡揲蓍时。未揲则有六十四卦。得一爻则只有三十二卦。得二爻则只有十六卦。得三爻则只有八卦。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9H 页
四爻则只有四卦。得五爻则只有二卦。得六爻则为一卦。卦蓍分合之妙也。
七八九六。卦蓍分合之妙也。七八守其常。九六极其变。守其常则一事皆具六十四卦。极其变则一卦皆变六十四卦。此则卦蓍合一之妙也。
困兑上坎下。兑为口坎为险。有口穷之象。
困三阳为三阴所掩。三阳贵人也。有朱绂金车赤绂之象。三阴险地也。有株木蒺藜葛藟之象。
水所会为谷。水所限为石。泽丘多葛藟。
祭祀享鬼神也。有困亨之象。
君子尚德。故处困有亨通之道。小人徼倖。故遇困有陷溺之戒。故三阳象之以车绂。车行器也。绂行衣也。三阴象之以草木。株木枯槁之物也。蒺藜有刺之物也。葛藟蔓延之物也。
上六困极而动悔。故曰困于葛藟。葛藟无棘刺而有延行之象。
安乐时。君子小人或有相近。至于困穷。不可得掩。故困卦三阳三阴吉凶区别甚分明。上六开小人革面改心之路。圣人爱人之切如此。
致命遂志。与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之训。相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09L 页
表里。
九五上为上六所掩。有劓象。下为初三所掩。有刖象。鼻一而足两也。
井改邑不改井。邑指卦中三阴。井指卦中三阳。邑为食井之象。井为井中之泉。初六井泥。有旧今之异。六四井甃。有修废之异。上六井收。有开闭之异。是所谓改邑也。九二射鲋。九三井泄。九五井冽。同一泉也。是所谓不改井也。
井以上出为功。故初居最下。为井泥无禽。二离于此。故犹为射鲋。三居上下之际。故为心恻为受福。四离于下。故为修井。五近于上。故为冽食。上为勿幕。是大成也。
巽为入为木。巽乎水而上水。取巽入之象。木上有水。取巽木之象。坎水为险为陷。故又有汔至羸瓶之象。坎忧故劳民。巽顺故劝相。
明王在上。可以汲引下贤。井渫人汲。亦有此象。故九三言之。圣人汲贤之急。如渴汲泉可见。
革已日乃孚。离为日。革卦中实为孚。
其志不相得。四居心位而与初相应。同是阳爻。故为志不相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0H 页
革而当。其悔乃亡。指九四而言。革五爻皆得位。而四一爻独未得位。为有悔故革命而得其当也。是以悔亡。水火本为既济。而坎下一爻变而为兑故为革。是以革卦主此爻而言。
治历治天象。变革之数。明时明人事。变革之节。
三以下革言之事。从未革而言。四以上革命之事。从已革而言。
巩固莫如黄牛之革。文章莫如虎豹之革。
革非平常之事。非明不决。非说不成。
小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故革面则止不可以过求而责其心。
君子改心改德。故文章之著外者。如虎豹之炳蔚。
鼎象也。鼎初六象鼎足。二三四三阳象鼎实。六五象鼎耳。上九象鼎扃。故彖取一卦为一鼎之象。至于爻义则逐爻各自为鼎。不可赚连作一鼎说。盖六爻各作六鼎看。内卦外卦又作两鼎看。全卦又作一鼎看。其义始足。
内卦养众享下之鼎。外卦奉上享帝之鼎。
下巽而上以明临之。有享帝养圣之象。
初六为下鼎之趾。九四为上鼎之足。初则以阴居阳。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0L 页
四则以阳居阴。不正则同。而初为颠趾出否之吉。四为折足覆餗之凶何也。初质刚用柔。四质柔用强。已自不同。且初为鼎始。从未烹时言。四为鼎终。从已烹时言。故初为出否之象。四为覆餗之象。易之取象。逐爻不同。盖如此。
离为雉象。九三其行塞而与上体不通。故有雉膏不食之象。
六五金铉。上九玉铉不同何也。五取中义故曰黄曰金。上取明义故曰玉。
震有两义。一阳为三阴所掩。为郁塞之义。一阳动出二阴之底。为通畅之象。故卦彖爻辞。皆兼两义。震来虩虩。贴上震字。笑言哑哑。贴上享字。震惊百里贴虩虩。不丧匕鬯贴哑哑。恐惧修省亦然。
虩虩哑哑。与周公夔夔然存恭畏之心。荡荡然无顾虑之意同意。
初九纯刚故震力。九四失位故震弱。六二纯柔故有丧具跻陵之失。六五居刚故不至有丧。
震惊百里。惊远惧迩。心无内外远近亦可见。
艮其背。背指三。行其庭。庭指上。盖初为前趾。上为后背。初为堂室。上为门庭。故内卦以艮其背为义。外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1H 页
以行其庭为义。其实行亦止也。不获其身。指内卦二阴。不见其人。指外卦二阴。
渐六四自否三而来。上居四位而得位。故为女归之吉占。九三自否四而来。下居三位。本与上三阳为群。而离其群而下从匪类。故为丑行。虽或有孕而终不成育。盖以其失义故也。为上下三阴所喜。故有相保利御寇之象。
山本高物而木在其上。渐长则易为高。贤德本至高。故居贤德则易为高。善俗有渐。如木滋长。人不得见。鸿水宿陆食之鸟也。远水则渴。舍陆则饥。故其行有渐。离水上陆。必自近而远。始干次磐次陆次木次陵终则高举天逵。若无渐习而猝然离水高举。则必致饥渴不达之患。人之进行有渐。亦如此。故以鸿为喻。海边人弋鸿者。秋则设机于水涯。即所谓干也。秋晚则设机于水田收穫处。即所谓磐也。入冬则设机于谷囷谷架之下。即所谓桶也。冬深则设机于园田。即所谓陵也。春则设机于山腰。过此则高举于天。故不复设机弋鸿。余闻之海居老人。故录备异闻。
渐自否来。而柔上从阳为吉。刚下从阴为丑。故云女归吉。柔上居四为得位。故云利贞。渐九五与六二正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1L 页
应。而当渐进之时。急于就上而不暇家居。故有三岁不孕之象。然中正以应。是其中心所愿。故终莫可以胜之也。
归妹永终知敝。说以动者。未有善终者也。原始动之善恶则知末终之得失也。
初九六三。断之以归娣何也。兑本少女为妾。又以少女从长男。又说以动。皆媵妾之道也。以媵妾上承长男。而初则得正。二则守中。故有跛履眇视之象。
上六承筐刲羊。震为萑苇。萑苇筐也。兑羊也。上六以阴居阴。应与乘皆阴也。故为筐无实羊无血之象。
丰字本取豆上盛物之象。丰卦下离有豆象。上震有盛物之象。
震有栋宇之象。故系辞传曰。宫室栋宇。盖取诸大壮。大壮即震在天上也。丰卦震在日上。乃以屋覆日之象也。日本在上。何以覆之。掩蔽日光。乃所以覆日也。阳盛则阴微。故日盛星隐。掩蔽日光则见斗。厚蔀则见星之小者。沬小星也。
初居明卦之初。掩蔽尚薄。故有往而免灾之象。二居中正之地。而掩蔽已厚。至于日中见斗。则幽闇可知。凡物之情。未明故疑。若明则何疑之有。若见疑于人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2H 页
而先自往焉。则滋成其疑惑之疾。惟有至诚积中。则有感发其志之理。盖诚无不格故也。
九三日中见沬则幽闇甚于斗。折其右肱则见伤不止疑疾而已。人以右肱运用。折其右肱。所以废其运用也。盖人之德行。孚信于人。故化达于外而运用日广。若自处幽暗之极而人不见知。则失其所以运用之具而与折肱无异也。然此非由于己之不明也。但因见蔽于上而致此故无咎。
初与四相应故称主。而自下目上曰配。自上目下曰夷。配是尊称。夷是平称。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掩蔽日光之极也。礼其屋。象震下一画。蔀其家。象震上二画。窥其户。震上坼之象。阒其无人。两体中虚之象。
旅山止于内。火迁于外。旅之象也。止泊而丽附。旅之情也。内则二三皆得位。外则三爻皆失位。旅以出为失。以入为得之象也。柔中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旅亨之道也。若柔而不能顺乎刚。止而不能丽乎明。则旅而益困矣。
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旅情之最困者狱囚也。君子知其情。故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卦离上为明。艮下为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2L 页
不留狱则天下无羁旅冤枉之人。治旅之用。莫急于此。
旅之所赖者。馆舍也资斧也童仆也。旅卦六二。独有中正之德。上应文明之主。故得此三者之吉。
离为雉故六五云射雉。离为戈兵故又云一矢。
火炎上故上九有焚巢之凶。九三虽非离体而上应上九。而过刚不中故灾同。
巽乎物而入乎物者。在天惟风。在人惟言。故王者之命。入于天下之人。犹风之入于万物。是以曰重巽以申命。
初六进退。说卦巽为进退。盖进退者巽入之象也。天下万物一进一退者。皆巽入之事也。若无巽入之义。何进退之有。
史巫纷若。亦口舌进退之象。频巽亦频于进退故为吝。
卦德有不足处。则必有辅相救援之道。巽之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初六利武人之贞。九二得中。六四田获三品。九五贞吉。皆所以裁巽之有馀而辅巽之不足也。他卦皆然。
巽卦之体。亦有床象。故九二上九。皆云巽在床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3H 页
丽泽兑。凡物孤立则无资。易穷易竭。两则相对。彼消此长。彼进此退。有互资交益之道源源不穷。朋友讲习亦如此。虽有周公之才。自用则小。
凡说之道。感于正则和而吉。感于不正则为咎为凶。初九得位为正。上承九二之阳。又与九四之阳相应。无一毫柔道之疑乱。故在一卦之中。最得和吉。九二以阳居阴为失位。又与六三相比。本为有悔。而以其有孚守中故悔亡。六三失位不中无应。在己者有此三失。又反就阳求说。招凶必矣。九四失位而处乎刚柔之间。疑于所从。故为商兑未宁。然六三虽包凶疾而与四为内外之界。不相连通。是为介疾。介界也。疾指六三也。是以有喜庆也。九五虽居中正之极。而与上六之阴近比。故有孚于剥之厉。圣人远佞人之戒深矣。上六虽本阴类。而居卦之终。成说之主。引下二阳。相与为说。则其吉凶得失。惟观其所感之正不正如何。不可预定。圣人劝善沮恶之意切矣。
涣王假有庙。凡卦体言上下则初为下而上为上。言本末始终则初为本为始。上为末为终。言方位则内卦为北。外卦为南。夫涣卦坎以幽隐之象居北而为外卦之本始。巽以柔巽之象居南而为内卦之末终。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3L 页
则坎为庙祀之象。巽为主事之象。三阳本是在上之物。三阴本是在下之物。阳在上阴在下。则天地不交而成否矣。阳来而不穷乎下。则阳交于阴而得中之象也。阴上而得位。同乎中正之阳。则阴交于阳而从中之象也。是为王格有庙之象。而求其所以格庙之实。则以其王居乎中而正位故也。故曰王乃在中。在中即履彖所谓刚中正履帝位也。
先王以。享于帝立庙。王者无北面之地。而独于事上帝祭先王。必北面以事之。故郊于北坛。庙必面南。盖王者反本报始之意。立道化民之要。莫大乎享帝立庙。
盖自天地言则万化涣布。无所止泊。自先王言则魂魄涣散。无所来格。然天地之心。即吾心也。祖考之气。即吾气也。苟能尽吾之心。以感天地之心。顺吾之气。以格祖考之气。则心无大小上下之隔而合之为一。气无古今先后之别而萃而为一。圣人治涣治天下之妙。尽于此矣。
初六用拯马壮。马本驾车在前之物也。九二在初六之前而为治涣之主。而初能顺之而以济其涣。故云用拯马壮吉。明夷六二拯马。亦指九三而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4H 页
奔其机。机即九二之位也。涣九二亦有机象。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一卦六位。三刚三柔。得阴阳均平之节。刚居二体之中。以刚统柔。得阴阳贵贱之节。内刚而外柔。得阴阳交泰之节。具此数者。六十四卦中。惟此卦为然。
泽上有水节。泽上容水。少一点水则不盈。多一点水则不留。天地间可见其节之妙者。莫如泽水。
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圣人治天下之具。只有人与物而已。物之大小多寡高下贵贱。有自然不易之节。是所谓数度也。人之智愚贤否尊卑等差。有自然不易之节。是所谓德行也。两事得其节则天下治。失其节则不治。外此更没理会。当潜玩。
不出户庭。门庭吉凶之判。若是相反何耶。初九潜隐在下。若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若将终身之日也。伊尹之耕于有莘之野。系马千驷不顾也。禄之以天下不视也。嚣嚣然乐尧舜之道之日也。九二显明当位。即舜之登庸。宾于四门。纳于大麓。不遑暇逸之日也。伊尹之幡然应聘。以天下为任。匹夫匹妇不获自尽。其心愧之若挞于市之日也。夫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者是也。当潜隐之日而无孳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4L 页
孳求志之诚。当显明之位而乏蹇蹇匪躬之勤。不足以语易也。然潜见虽殊。道则一也。行藏相反。心则一也。其得失吉凶之判。有在毫发之间。而不可以顷刻不察。圣人示人之意。极精且切。当熟玩也。
节是撙节不敢放肆底意。节而有安与甘之意则吉。有嗟与苦之色则凶。此君子小人之判也。
中孚中虚外实之卦也。君子之心。无系累故中虚。无邪妄故外实。豚鱼虽冥顽。其好生恶死之理则一也。故中孚则信及豚鱼。盖言信无不及之物也。
议狱缓死。人之当死。其求生之心。至诚无伪。圣人于此以至诚恻怛。极加钦恤。乃所以感化天下也。
中孚有狱象。
鸣鹤在幽隐之地。而其子和而应之。人有潜隐之德。而天下归向之。其理一也。
翰音登于天。巽为鸡。鸡以翰鸣。故谓之翰音。中孚阳过之卦也。阳性上行而上九居上。故为翰音登天之象。然鸡性巽卑。本非登天之物也。是以凶。小过阳弱阴胜之卦也。二阳丽乎四阴之中。阳虽上行而终为阴所掩。是以不宜上宜下也。飞鸟悬空之物也。飞鸟之音。又是悬空无形之物也。宜其可上可下也。而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5H 页
其阳弱而阴胜其行也。上逆而下顺。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皆不宜上宜下之意。若大过之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则阳刚特立之象。
初六居潜隐之地。质本柔弱。不能固守。而惊动如飞鸟。其凶必矣。
既济水本润下。火本炎上。水反在上。火反在下。故互资交济。水成滋润生物之功。火收薰蒸成物之功者。阴阳各得其正而当其位故也。若小失其正则水渴火灭而患至矣。君子所以思患预防者此也。
下三爻火也。为水所掩而有曳轮丧茀伐鬼方之象。皆不敢轻进之意也。
东邻西邻。先天圆图。离东坎西。牛为离象。故离彖曰畜牝牛吉。
未济坎为月离为日。九二阴中之阳也。六五阳中之阴也。阴阳互根之象也。月在下日在上。而五与二互为其根。有生生不息之象。故其占为君子之光其晖吉。以此为终。即终则有始之意。
谦无一爻凶。夬无一爻吉。
蹇难也。处险难之道。只当居易以俟命。不可行险以徼倖。故蹇利西南。西南平易之地也。不利东北。东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5L 页
险塞之地也。
蹇难之时。利见大人。大人无欲。故见险能止。而有亨坎之道。小人多欲。故犯难冒进。有益祸之道。见人不可不审慎也。
反身修德。即往蹇来誉之谓也。积而又积。必致来硕之吉。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处蹇之道。不过如是而已。
解内卦有险以动之象。外卦有动而免难之象。故六三有致戎之戒。上六有解悖之吉。读易者不可不先论其时也。
损益卦体有龟象。故两皆言之。
损六四居三阴之中。如人处小人之群。四面受损作疾。而幸有初九阳刚与之相应。若能疾恶如疾病。而听其砭治。不少迟疑。则庶乎有迁善之喜而无染恶之咎矣。
解内三爻皆有艰险之象。外三爻方有解释之象。然解有本末先后。九四解而拇。以身言也。六五君子有解。以人言也。上六射隼。以物言也。其言之有序如此。天下之物。有益必有损。无不损于此而益于彼者矣。惟道则己无所损然后乃能有益于人。未有损己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316H 页
益人者。此则道无彼此内外故也。损卦再言不损益之。此理大煞分明。
天下之物。无独必有对。不两不行。不两不立。多一不得。少一不得。故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此乃致一之道也。天地之至诚也。此处最好观。
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朱子精神血脉。尽在周易一部。天地古今万事万物。都具于此。虽天地自会说话。何以加此。后人读此而无得。虽圣人复起说话。亦无如之何也。
颐养之道。动为凶止为吉。故内震三爻皆凶。外艮三爻皆吉。
重离取继明之象。故内卦以大耋之嗟为凶。外卦以焚如死如弃如出涕沱若戚嗟若为吉。此盖取昭穆相承之义也。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王公新立。每当内难之时。不轨之徒。觊觎造乱。若不即加剿绝。则滋蔓难图。故王用出征。然歼厥渠魁。胁从肆赦。则民国并受安吉之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