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x 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49H 页
周易传义同异释义上
程子之传解。郑玄,王弼分类之易。朱子本义解。晁氏,吕氏复古之易。故分合续断。本自不同。传则专用义理。发挥易意。奥旨宏纲。自成一经。本义一依经文。注释本旨。象辞变占。各极其趣。学易者。读传而推广衍绎。以正其道德性命之本。读本义而沈潜贯通。以尽其居观动玩之妙焉。则庶乎其不缪矣。盖传义之释。不能无同异。而羲文之先天后天。初不相病。周孔之卜筮义理。互有所明。则两者不害于并行也。然学者于此含糊鹘突。漫无分别。则亦非所以穷格之方而无以得读易之门矣。于是逐疑劄记。窃附管见。用备荒漏。兼资聚辨。读者或有取焉。则未必不为发蒙畜德之一助云尔。
乾元亨利贞。
【传】上古圣人。始画八卦。因而重之。六画而成卦。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本义】伏羲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一阴一阳。各生一阴一阳。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程子之传解。郑玄,王弼分类之易。朱子本义解。晁氏,吕氏复古之易。故分合续断。本自不同。传则专用义理。发挥易意。奥旨宏纲。自成一经。本义一依经文。注释本旨。象辞变占。各极其趣。学易者。读传而推广衍绎。以正其道德性命之本。读本义而沈潜贯通。以尽其居观动玩之妙焉。则庶乎其不缪矣。盖传义之释。不能无同异。而羲文之先天后天。初不相病。周孔之卜筮义理。互有所明。则两者不害于并行也。然学者于此含糊鹘突。漫无分别。则亦非所以穷格之方而无以得读易之门矣。于是逐疑劄记。窃附管见。用备荒漏。兼资聚辨。读者或有取焉。则未必不为发蒙畜德之一助云尔。
乾元亨利贞。
【传】上古圣人。始画八卦。因而重之。六画而成卦。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本义】伏羲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一阴一阳。各生一阴一阳。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49L 页
云云。乾道大通而至正。故筮得此卦。其占当得大通而利在贞固。
按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所传之画。发明此义。五赞所谓邵传羲画。象陈数列者是也。本义之释。实源于此。卦下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者也。用四德解则无以见占。故从程子所释。他卦例以大通至正释之。
初九。潜龙勿用。
【传】九阳数之盛。故以名阳爻。潜龙。象圣人进退。
【本义】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
按四象位数。蓍茎策数。见启蒙。潜龙。初九之象也。勿用。初九之占也。以圣人之事。明潜龙之象可矣。不成潜龙倒象圣人。故本义如此。盖卦彖爻辞。皆有象有占。而或有象而无占。占在象中。或有占而无象。象在占中。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传】舜之田渔时也。
按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所传之画。发明此义。五赞所谓邵传羲画。象陈数列者是也。本义之释。实源于此。卦下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者也。用四德解则无以见占。故从程子所释。他卦例以大通至正释之。
初九。潜龙勿用。
【传】九阳数之盛。故以名阳爻。潜龙。象圣人进退。
【本义】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
按四象位数。蓍茎策数。见启蒙。潜龙。初九之象也。勿用。初九之占也。以圣人之事。明潜龙之象可矣。不成潜龙倒象圣人。故本义如此。盖卦彖爻辞。皆有象有占。而或有象而无占。占在象中。或有占而无象。象在占中。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传】舜之田渔时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0H 页
【本义】其占为利见大人。
按朱子曰。利见大人。是戒占者之辞。九二爻是甚么人。如何会利见大人。又曰。程子尝言一爻当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说得自好。不知如何到他解却恁地说。观此则一爻不可装定一事之意。程朱所同。而传则专主道说。不以占解。故多与本义不同。读者详之。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传】苟不设戒则何以为教云云。
【本义】有能乾乾惕厉之象。
按君子。从筮者而言。九三居下卦之终。故曰终日。居两乾之际。故曰乾乾。重刚不中而居上。故曰惕厉。纯刚居内而不至于亢。故曰无咎。此爻有是象。故其占如此。此所谓象在占中也。若止做设戒言。则无以见九三之有是象。
九四。或跃在渊。
【传】渊。龙之所安也。
【本义】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云云。
按在字与或字。互言而非一定之辞。渊非龙所
按朱子曰。利见大人。是戒占者之辞。九二爻是甚么人。如何会利见大人。又曰。程子尝言一爻当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说得自好。不知如何到他解却恁地说。观此则一爻不可装定一事之意。程朱所同。而传则专主道说。不以占解。故多与本义不同。读者详之。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传】苟不设戒则何以为教云云。
【本义】有能乾乾惕厉之象。
按君子。从筮者而言。九三居下卦之终。故曰终日。居两乾之际。故曰乾乾。重刚不中而居上。故曰惕厉。纯刚居内而不至于亢。故曰无咎。此爻有是象。故其占如此。此所谓象在占中也。若止做设戒言。则无以见九三之有是象。
九四。或跃在渊。
【传】渊。龙之所安也。
【本义】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云云。
按在字与或字。互言而非一定之辞。渊非龙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0L 页
安之地。止是飞天之阶也。在天施雨。乃其德也。岂以渊为安乎。以文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等语观之则可见。故本义如此。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传】用九者。处乾刚之道云云。
【本义】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云云。
按凡揲蓍。九为老阳而变而为阴。故曰用九见群龙无首。谓诸阳变刚为柔也。以处乾刚解用九。则无以见群龙无首之象矣。
象曰。天行健。
【传】乾道至大。非圣人莫能体。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已。
【本义】凡重卦皆取重。此独不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复之象。
按诸卦大象。皆言上下两象。(如天地交泰电雷噬嗑之类。)重卦皆言重象。(如荐雷震兼山艮之类。)而独于乾坤两重卦。无两天两地。故以天行循环。言重天之象。以地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传】用九者。处乾刚之道云云。
【本义】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云云。
按凡揲蓍。九为老阳而变而为阴。故曰用九见群龙无首。谓诸阳变刚为柔也。以处乾刚解用九。则无以见群龙无首之象矣。
象曰。天行健。
【传】乾道至大。非圣人莫能体。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已。
【本义】凡重卦皆取重。此独不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复之象。
按诸卦大象。皆言上下两象。(如天地交泰电雷噬嗑之类。)重卦皆言重象。(如荐雷震兼山艮之类。)而独于乾坤两重卦。无两天两地。故以天行循环。言重天之象。以地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1H 页
势复叠。言重地之象。可以见圣人立言之精密。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传】进退动息。必以道也。
【本义】反复。重复践行之义。
按重复践行四字。衬贴乾乾之释。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传】大人之为圣人之事也。
【本义】造。犹作也。
按造到也。谓造诣其极也。未及乎此则曰进无咎过乎。此则曰亢有悔。可见到此为造极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传】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也。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和于义。乃能利物。贞固所以能干事也。
【本义】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以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不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按谚解。传会ㅣ嘉홈이。本义当曰会을嘉홈이。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传】进退动息。必以道也。
【本义】反复。重复践行之义。
按重复践行四字。衬贴乾乾之释。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传】大人之为圣人之事也。
【本义】造。犹作也。
按造到也。谓造诣其极也。未及乎此则曰进无咎过乎。此则曰亢有悔。可见到此为造极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传】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也。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和于义。乃能利物。贞固所以能干事也。
【本义】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以长人。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不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按谚解。传会ㅣ嘉홈이。本义当曰会을嘉홈이。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1L 页
而谚解同释恐失。○朱子曰。于乾当言元。于人当言仁。按传三乃字二能字。非所以解足以之义。本义三则字三无不字。解足以之义。读者当细玩。
飞龙在天。上治也。
【传】得位而行。上之治也。(治直吏反)
【本义】居上而治下。(治平声)
按治传以效言。义以事言。例上行事自试则言效遽。例下天下治则言效复。平声读恐是。
见龙在田。时舍也。
【传】随时而止也。
【本义】言未为时用也。
按井初六象传曰。旧井无禽。时舍也。传义同以为时所弃释之。夫见龙在田与旧井无禽。其义略同。龙当行天而反在田。井宜养物而反不食。此皆不为世用故也。彼此异释无意义。故本义只得从井传之例。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传】正位乎上。位当天德。
【本义】天德。即天位也。盖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
飞龙在天。上治也。
【传】得位而行。上之治也。(治直吏反)
【本义】居上而治下。(治平声)
按治传以效言。义以事言。例上行事自试则言效遽。例下天下治则言效复。平声读恐是。
见龙在田。时舍也。
【传】随时而止也。
【本义】言未为时用也。
按井初六象传曰。旧井无禽。时舍也。传义同以为时所弃释之。夫见龙在田与旧井无禽。其义略同。龙当行天而反在田。井宜养物而反不食。此皆不为世用故也。彼此异释无意义。故本义只得从井传之例。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传】正位乎上。位当天德。
【本义】天德。即天位也。盖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2H 页
以名之。
按乾卦中正之位。惟九五一爻而已。上下诸爻。或中而非正。或正而非中。他卦虽有九五。亦非纯阳。然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惟此爻为大中至正之极。天德天位卦德。皆以一中字为标准。过些不得。不及些不得。虽于不中不正之爻。若有从中时中之义则吉。虽居中正之爻。而若有过中离中之象则凶。学易者当潜玩之。乃位之乃字。极有味。
利贞者。性情也。
【传】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贞。其能不息乎。
【本义】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实。
按传连上二句释。义就此一句释。盖元亨是性情之用。利贞是性情之实。是以于利贞言性情。犹成之者性也。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传】以刚健中正纯粹六者。形容乾道。
【本义】刚健中正四者。乾之德也。
按刚健。乾之性也。中正。乾之行也。纯粹精三字。所以赞四德者也。乾为阳首。阳又统阴。故六十
按乾卦中正之位。惟九五一爻而已。上下诸爻。或中而非正。或正而非中。他卦虽有九五。亦非纯阳。然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惟此爻为大中至正之极。天德天位卦德。皆以一中字为标准。过些不得。不及些不得。虽于不中不正之爻。若有从中时中之义则吉。虽居中正之爻。而若有过中离中之象则凶。学易者当潜玩之。乃位之乃字。极有味。
利贞者。性情也。
【传】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贞。其能不息乎。
【本义】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实。
按传连上二句释。义就此一句释。盖元亨是性情之用。利贞是性情之实。是以于利贞言性情。犹成之者性也。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传】以刚健中正纯粹六者。形容乾道。
【本义】刚健中正四者。乾之德也。
按刚健。乾之性也。中正。乾之行也。纯粹精三字。所以赞四德者也。乾为阳首。阳又统阴。故六十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2L 页
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不包在乾德之内。而刚健中正四字。遍行乎逐卦逐爻之上。是以所谓吉者。曰刚曰健曰中曰正之效也。所谓凶者。曰不刚曰不健曰不中曰不正之验也。至若纯粹之云。不少槩见。可见其不宜并列于四德矣。又以文势论之。则此下四节。同押一韵。上下两句。句法齐整。不应于此独变体例。此所以本义之不从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传】德之成。其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施于用。
【本义】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见尔。
按朱子曰。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名之。有隐显而无浅深也。与此相表里。浅深指德而言。隐显指行而言。盖舜耕历山。挚在有莘之时。固无未成之德。而但行未见于天下。泽未被于万民。是所谓隐而未见。行而未成也。然成德之见于外者行也。日进月积。自有不已之势。未见未成之未字。即将然而未然之谓也。又与系辞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语势略同。成德即成性之谓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传】德之成。其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施于用。
【本义】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见尔。
按朱子曰。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名之。有隐显而无浅深也。与此相表里。浅深指德而言。隐显指行而言。盖舜耕历山。挚在有莘之时。固无未成之德。而但行未见于天下。泽未被于万民。是所谓隐而未见。行而未成也。然成德之见于外者行也。日进月积。自有不已之势。未见未成之未字。即将然而未然之谓也。又与系辞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语势略同。成德即成性之谓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3H 页
日可见之行。即存存道义门之谓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
【传】三重刚。刚之盛也。
【本义】重刚。谓阳爻阳位。
按传以上下释重。本义以爻位释重。以本义例之。则九四重刚之重字。为衍明矣。而曰疑衍何也。盖易中以阳居阳以阴居阴。谓之得位。而未尝以重刚重柔称焉。众阴众阳上下相承。谓之刚过柔过。而亦未尝以重刚重柔称焉。此所以存疑而未断也欤。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云云。
大人(止)违也。
【本义】大人(止)行之。
按传指所合者是何事。本义释其所以不合之由与夫所以合之之方。学者当合两训而通观体认也。盖大人。指九五利见之大人。天地。指乾坤卦象也。(乾统坤故合言。)日月。指坎离之象也。(坎离得乾坤之中。故其德最盛。先天后天。皆居正方。上下经皆以坎离终焉者以此。)四时。指元亨利贞之行也。鬼神。指占筮之吉凶也。先天。如未占有孚之类。后天。如拟之后言。议之后动之类
九三。重刚而不中。
【传】三重刚。刚之盛也。
【本义】重刚。谓阳爻阳位。
按传以上下释重。本义以爻位释重。以本义例之。则九四重刚之重字。为衍明矣。而曰疑衍何也。盖易中以阳居阳以阴居阴。谓之得位。而未尝以重刚重柔称焉。众阴众阳上下相承。谓之刚过柔过。而亦未尝以重刚重柔称焉。此所以存疑而未断也欤。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云云。
大人(止)违也。
【本义】大人(止)行之。
按传指所合者是何事。本义释其所以不合之由与夫所以合之之方。学者当合两训而通观体认也。盖大人。指九五利见之大人。天地。指乾坤卦象也。(乾统坤故合言。)日月。指坎离之象也。(坎离得乾坤之中。故其德最盛。先天后天。皆居正方。上下经皆以坎离终焉者以此。)四时。指元亨利贞之行也。鬼神。指占筮之吉凶也。先天。如未占有孚之类。后天。如拟之后言。议之后动之类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3L 页
也。
亢之为言也。(止)其惟圣人乎。
【传】极之甚为亢。(止)不至于亢也。
【本义】所以动而有悔。(止)不至于有悔矣。
按亢龙。上九之象也。有悔。上九之占也。亢系乎天。悔由乎人。传合象占说。故统论亢与不亢。义分象占说。故只论悔与无悔。此盖不同之由也。读者详之。盖尝论之。易有太极。其体大中至正而已。其用一动一静而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消长往来。进退得丧。相因相反。不可已也。然阳类属吉。阴类属凶。阳舒而阴惨。天之心也。吉乐而凶忧。人之情也。阴阳吉凶。理势固有。而扶此抑彼。避彼趍此。亦有其道。将如之何。不过曰因天理之自然。尽人道之当然而已。阳而必动。元亨之道也。阴而必静。利贞之道也。动静循环而恒于一者道也。吉则用行。仁礼之道也。凶则用止。义智之道也。吉凶反复而贞于一者道也。是所以阳统阴吉统凶者也。然阳吉人所乐也。阴凶人所忧也。乐忧既分。则欲与不欲继之矣。欲与不欲。皆人
亢之为言也。(止)其惟圣人乎。
【传】极之甚为亢。(止)不至于亢也。
【本义】所以动而有悔。(止)不至于有悔矣。
按亢龙。上九之象也。有悔。上九之占也。亢系乎天。悔由乎人。传合象占说。故统论亢与不亢。义分象占说。故只论悔与无悔。此盖不同之由也。读者详之。盖尝论之。易有太极。其体大中至正而已。其用一动一静而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消长往来。进退得丧。相因相反。不可已也。然阳类属吉。阴类属凶。阳舒而阴惨。天之心也。吉乐而凶忧。人之情也。阴阳吉凶。理势固有。而扶此抑彼。避彼趍此。亦有其道。将如之何。不过曰因天理之自然。尽人道之当然而已。阳而必动。元亨之道也。阴而必静。利贞之道也。动静循环而恒于一者道也。吉则用行。仁礼之道也。凶则用止。义智之道也。吉凶反复而贞于一者道也。是所以阳统阴吉统凶者也。然阳吉人所乐也。阴凶人所忧也。乐忧既分。则欲与不欲继之矣。欲与不欲。皆人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4H 页
欲也。所欲在此。所不欲在彼。故失其当然之则。或不当进而进。不当得而得。或当退而不退。当丧而不丧。亡夫大中至正之道。而违其一动一静之常。吉反为凶而凶不化吉。人道不得行而天理几乎息矣。昔者圣人。盖有忧之。于是形容太极之道而画卦立蓍。卦为体而蓍为用。盖自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卦之体也。自六十四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十六。十六而八。八而四。四而二。二而一。蓍之用也。非卦则无以立其体。非蓍则无以通其用。然则作易者不可废一而独立。学易者亦不可缺一而孤行。此所以象与占。不可不合。亦不可不分也。如乾之上九。亢龙象也。有悔占也。知此而不失其正。无悔之道也。无悔则吉可得矣。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朱子警学曰动有常吉。此之谓也。学易者当潜心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止)安贞吉。
【传】四德同而贞体异。
【本义】遇此卦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以顺健为正。
按四德解同异。已见乾卦。龙德刚健而升天降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止)安贞吉。
【传】四德同而贞体异。
【本义】遇此卦者。其占为大亨。而利以顺健为正。
按四德解同异。已见乾卦。龙德刚健而升天降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4L 页
地。行无不至。牝马顺健而但能行地。又必乘载而行。故以龙象乾。以牝马象坤。西南阴方。东北阳方。盖从文王卦而言。庐陵龙氏曰。巽离坤兑阴朋也。此当备一说。
初六。履霜坚冰至。
【传】阴爻称六。阴之盛也。八则阳生矣。非纯盛也。
【本义】六阴爻之名。阴数六老而八少。故谓阴爻为六也。
按传八则阳生。谓八是少阴而一阴二阳为少阴。故曰阳生而非纯盛也。履在足之物。霜初寒之候。故为初六之象。
【本义】夫阴阳者。造化之本。(止)其旨深矣。
或问。太极之生阳生阴。即道之体用也。何尝有不善。然而易必扶阳抑阴何也。曰。以道言之则在阴在阳。无往而不善。以气言之则阳生阴杀。不能无淑慝之分。是以健顺仁义之属。以道言者也。故有善无恶。阴阳刚柔之属。以气言者也。故有善不善。凡易之大义。言道理则必主静而节动。言形气则必扶阳而抑阴。此乃参赞之要妙。财辅之微旨。学者当一一潜心焉。
初六。履霜坚冰至。
【传】阴爻称六。阴之盛也。八则阳生矣。非纯盛也。
【本义】六阴爻之名。阴数六老而八少。故谓阴爻为六也。
按传八则阳生。谓八是少阴而一阴二阳为少阴。故曰阳生而非纯盛也。履在足之物。霜初寒之候。故为初六之象。
【本义】夫阴阳者。造化之本。(止)其旨深矣。
或问。太极之生阳生阴。即道之体用也。何尝有不善。然而易必扶阳抑阴何也。曰。以道言之则在阴在阳。无往而不善。以气言之则阳生阴杀。不能无淑慝之分。是以健顺仁义之属。以道言者也。故有善无恶。阴阳刚柔之属。以气言者也。故有善不善。凡易之大义。言道理则必主静而节动。言形气则必扶阳而抑阴。此乃参赞之要妙。财辅之微旨。学者当一一潜心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5H 页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传】二阴位在下。故为坤之主。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
【本义】六二柔顺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纯者。故其德内直而外方。而又盛大。
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得纯阴中正之德者。惟此一爻为然。坤之馀爻。皆不中正。他卦又非纯阴。如乾之九五一爻。为尽阳之德也。直方大。以文言敬义立而德不孤之义观之。则大者即直方之效也。又盛大之又字。发明此义。或曰。坤之六象。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玄黄皆押韵。然则直方当句。不属大字读。其义已明。此亦可备一说。
六五。黄裳元吉。
【传】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
【本义】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
按朱子曰。伊川要立议论教人。可向别处说。不可硬配在易上说。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止)顺也。
【传】顺长。
【传】二阴位在下。故为坤之主。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
【本义】六二柔顺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纯者。故其德内直而外方。而又盛大。
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得纯阴中正之德者。惟此一爻为然。坤之馀爻。皆不中正。他卦又非纯阴。如乾之九五一爻。为尽阳之德也。直方大。以文言敬义立而德不孤之义观之。则大者即直方之效也。又盛大之又字。发明此义。或曰。坤之六象。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玄黄皆押韵。然则直方当句。不属大字读。其义已明。此亦可备一说。
六五。黄裳元吉。
【传】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
【本义】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
按朱子曰。伊川要立议论教人。可向别处说。不可硬配在易上说。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止)顺也。
【传】顺长。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5L 页
【本义】古字顺慎通用。
按慎字极有味。盖寒热循环。明暗相因。势所必至。理固不免。然恶寒喜热。人情之常也。寒则主杀。热则主活。亦夫人皆能辨之矣。然辨之于履霜之初。则所以防寒就温者。必审必诚。不至于徒犯觱发之威。掇取皲坼之灾矣。辨之于冰至之后。则鹊巢未绸。虫户未坯。非惟既失条桑濩葛之备。适以激成剥庐焚巢之祸。免乎雪里冻杀者几希矣。故不患不辨。但患不早耳。夫积善必有馀庆。积恶必有馀殃。如阴凝为霜。霜驯为冰。必然之势也。无疑之事也。胡为之缓。胡为之昧也。天下非无寒也。古今非无冰也。无冻死之人。由其早辨也。圣人所以救乱息祸者。亦在乎使人早辨。是所谓慎也。慎之义至矣哉。学易者当潜心焉。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传】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
【本义】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
按传不疑在无不利之后。本义不疑在无不利
按慎字极有味。盖寒热循环。明暗相因。势所必至。理固不免。然恶寒喜热。人情之常也。寒则主杀。热则主活。亦夫人皆能辨之矣。然辨之于履霜之初。则所以防寒就温者。必审必诚。不至于徒犯觱发之威。掇取皲坼之灾矣。辨之于冰至之后。则鹊巢未绸。虫户未坯。非惟既失条桑濩葛之备。适以激成剥庐焚巢之祸。免乎雪里冻杀者几希矣。故不患不辨。但患不早耳。夫积善必有馀庆。积恶必有馀殃。如阴凝为霜。霜驯为冰。必然之势也。无疑之事也。胡为之缓。胡为之昧也。天下非无寒也。古今非无冰也。无冻死之人。由其早辨也。圣人所以救乱息祸者。亦在乎使人早辨。是所谓慎也。慎之义至矣哉。学易者当潜心焉。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传】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
【本义】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
按传不疑在无不利之后。本义不疑在无不利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6H 页
之前。以文言则字之义观之。则本义之释衬贴。○经以象占言。文言以心学言。敬与义心之体用也。直与方心之准则也。内与外心之动静也。包体用该动静而不失准则。即心德之全也。是所谓德不孤也。坤德之纯而中正者。惟六二一爻。故于此备言坤德。坤以简能而顺以承天。故则不疑其所行也。
正位居体。
【本义】虽在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
按尊位贴六五之五字。下体贴六五之六字。
阴疑于阳。
【传】卦虽纯阴。恐疑无阳。故称龙。
【本义】疑谓钧敌而无大小之差也。
按阴疑于阳。从阴阳而言。嫌于无阳。从作易而言。
䷂
【传】屯序卦曰云云。
【本义】无释。
按释在序卦。故此不重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正位居体。
【本义】虽在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
按尊位贴六五之五字。下体贴六五之六字。
阴疑于阳。
【传】卦虽纯阴。恐疑无阳。故称龙。
【本义】疑谓钧敌而无大小之差也。
按阴疑于阳。从阴阳而言。嫌于无阳。从作易而言。
䷂
【传】屯序卦曰云云。
【本义】无释。
按释在序卦。故此不重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6L 页
【传】天下之屯。岂独力所能济。必广资辅助。故利建侯也。
【本义】初九为成卦之主。能以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筮立君者遇之则吉也。
按传以树党释建侯。义以立君释建侯。两释不同。而以此卦观之。则初九有下人得众之象。九五有屯膏贞凶之象。则卦以立君济屯为义。而非树党广辅之谓也。又以豫卦利建侯推之。则豫有一阳在五阴之中而上下从之。故亦有立君统众之象。且朱子曰。左氏分明有立君之说。据此则可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传】以云雷二象言之。则刚柔始交也。
【本义】始交谓震。难生谓坎。
按震坎同为阳刚。不当分属刚柔。且震之初阳。与二爻之阴交。故曰刚柔始交。若以震坎上下言之。则又未见始交之义。盖孔子一依文王周公彖象之辞而开释其义。故朱子注释凡例。盖原于此。只用彖传之释。逐字分配而已。无一毫插入己见硬说。细察可见。
【本义】初九为成卦之主。能以贤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筮立君者遇之则吉也。
按传以树党释建侯。义以立君释建侯。两释不同。而以此卦观之。则初九有下人得众之象。九五有屯膏贞凶之象。则卦以立君济屯为义。而非树党广辅之谓也。又以豫卦利建侯推之。则豫有一阳在五阴之中而上下从之。故亦有立君统众之象。且朱子曰。左氏分明有立君之说。据此则可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传】以云雷二象言之。则刚柔始交也。
【本义】始交谓震。难生谓坎。
按震坎同为阳刚。不当分属刚柔。且震之初阳。与二爻之阴交。故曰刚柔始交。若以震坎上下言之。则又未见始交之义。盖孔子一依文王周公彖象之辞而开释其义。故朱子注释凡例。盖原于此。只用彖传之释。逐字分配而已。无一毫插入己见硬说。细察可见。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7H 页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按经纶之释。传义备矣。盖天下晦冥屯难之时。万品无伦。五典不叙。譬如乱丝紊绪纷纭积堆。不可不修治釐正。然亦不过理其绪而分之。比其类而合之而已。愚尝敷衍而为之说曰。正其君臣以统其纲。亲其父子以续其绪。别其男女以端其纪。严其长幼以次先后。笃其朋友以辅左右。则叙秩敦而条理明。虽当云雷屯难之时。各有归属。各有部居。井井不乱。灿灿有章矣。夫何济屯治乱之为忧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传】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矣。屯极必通。乃获正应而字育矣。
【本义】字。许嫁也。礼曰。女子许嫁而字。初非为寇也。乃求与己为婚媾耳。
按许嫁笄字。本耿氏说也。方论婚媾。而经说产育。语煞过界。且不典雅。故舍传从耿。易中说匪寇婚媾者三。若以设辞解则通不去。故传于睽上异释。本义用一例通释。则文顺理得。
按经纶之释。传义备矣。盖天下晦冥屯难之时。万品无伦。五典不叙。譬如乱丝紊绪纷纭积堆。不可不修治釐正。然亦不过理其绪而分之。比其类而合之而已。愚尝敷衍而为之说曰。正其君臣以统其纲。亲其父子以续其绪。别其男女以端其纪。严其长幼以次先后。笃其朋友以辅左右。则叙秩敦而条理明。虽当云雷屯难之时。各有归属。各有部居。井井不乱。灿灿有章矣。夫何济屯治乱之为忧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传】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矣。屯极必通。乃获正应而字育矣。
【本义】字。许嫁也。礼曰。女子许嫁而字。初非为寇也。乃求与己为婚媾耳。
按许嫁笄字。本耿氏说也。方论婚媾。而经说产育。语煞过界。且不典雅。故舍传从耿。易中说匪寇婚媾者三。若以设辞解则通不去。故传于睽上异释。本义用一例通释。则文顺理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7L 页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本义】阴柔居下。不中不正。上无正应。妄行取困。为逐鹿无虞陷入林中之象。
按阴柔居下。谓六三居下卦也。不中谓过二也。不正谓失位也。上无正应。谓上六亦阴也。鹿阳物指五。无虞谓无应。林中指上下皆阴也。朱子曰。触类而长之。当自见得。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传】小贞。渐正之也。
【本义】占者以处小事则守正犹可获吉。以处大事则虽正而不免于凶。
按小无渐义。贞非正之之谓。且以睽小事吉。小过可小事不可大事之类例之。故本义小大字句。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传】若阳刚而有助则屯既极。可济矣。
【本义】阴柔无应。处屯之终。进无所之。忧惧而已。故其象如此。
按易中凡济屯倾否之道。志贵立本。事贵决几。而以善恶无分去就不早为患。故复上以远于
【本义】阴柔居下。不中不正。上无正应。妄行取困。为逐鹿无虞陷入林中之象。
按阴柔居下。谓六三居下卦也。不中谓过二也。不正谓失位也。上无正应。谓上六亦阴也。鹿阳物指五。无虞谓无应。林中指上下皆阴也。朱子曰。触类而长之。当自见得。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传】小贞。渐正之也。
【本义】占者以处小事则守正犹可获吉。以处大事则虽正而不免于凶。
按小无渐义。贞非正之之谓。且以睽小事吉。小过可小事不可大事之类例之。故本义小大字句。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传】若阳刚而有助则屯既极。可济矣。
【本义】阴柔无应。处屯之终。进无所之。忧惧而已。故其象如此。
按易中凡济屯倾否之道。志贵立本。事贵决几。而以善恶无分去就不早为患。故复上以远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8H 页
初九。有迷复之凶。比上以后于一卦。有无首之凶。屯之上六质柔居终。远于得时之初九。乘乎失时之九五。而又无同力济屯之正应则忧惧而已。由于善恶无分于初。而去就不决于几故也。为戒深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
【传】治蒙之初。威之以刑者。所以脱去其昏蒙之桎梏。
【本义】占者遇此。当发其蒙。然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舍之。
按上句方说刑人。而下句譬喻桎梏。文势径庭。以往之吝。未见其由。故本义以刑具释桎梏。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传】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诛三监。御寇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
【本义】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必为之害。惟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
按蒙卦以养蒙为义。而上九过刚不中。故为击蒙之象。而无征伐攻诛之象。故本义以捍其外诱。释御寇之义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
【传】治蒙之初。威之以刑者。所以脱去其昏蒙之桎梏。
【本义】占者遇此。当发其蒙。然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舍之。
按上句方说刑人。而下句譬喻桎梏。文势径庭。以往之吝。未见其由。故本义以刑具释桎梏。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传】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诛三监。御寇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
【本义】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必为之害。惟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
按蒙卦以养蒙为义。而上九过刚不中。故为击蒙之象。而无征伐攻诛之象。故本义以捍其外诱。释御寇之义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8L 页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按传义之释。互有发明。盖自学道修业者而言之。既择善而发轫于正路。则当不厌不倦。进进不已而已。其至与不至。遇与不遇。非我之所与也。伊尹之不顾万钟。嚣嚣乐道。颜渊之箪瓢陋巷。不改其乐。盖以此也。若柔躁妄行。则必致舍龟即鹿之吝。必招咸腓濡首之凶矣。其可乎。饮食。自足而无求之义。坎象中实也。宴乐。自得而无忧之义。乾行不疚也。观此则凡需之道。皆可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传】穴。物之所安也。
【本义】穴者。险陷之所。
按朱子曰。穴是陷处。唤做所安处不得。又按象传曰顺以听也。释出陷之故也。
象曰。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传】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
【本义】以阴居上。是谓当位。言不当位未详。
按或曰不当位。乃爵位之位。与乾上九贵而无位同。朱子极好此说。而本义不取可疑。
按传义之释。互有发明。盖自学道修业者而言之。既择善而发轫于正路。则当不厌不倦。进进不已而已。其至与不至。遇与不遇。非我之所与也。伊尹之不顾万钟。嚣嚣乐道。颜渊之箪瓢陋巷。不改其乐。盖以此也。若柔躁妄行。则必致舍龟即鹿之吝。必招咸腓濡首之凶矣。其可乎。饮食。自足而无求之义。坎象中实也。宴乐。自得而无忧之义。乾行不疚也。观此则凡需之道。皆可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传】穴。物之所安也。
【本义】穴者。险陷之所。
按朱子曰。穴是陷处。唤做所安处不得。又按象传曰顺以听也。释出陷之故也。
象曰。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传】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
【本义】以阴居上。是谓当位。言不当位未详。
按或曰不当位。乃爵位之位。与乾上九贵而无位同。朱子极好此说。而本义不取可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9H 页
刚来而得中也。
【传】二以阳刚。自外来而得中。
【本义】卦变自遁而来。为刚来居二。
按卦变见总目。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传】曰。天上水下。相违而行。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券之类是也。
【本义】天上水下。其行相违。作事谋始。讼端绝矣。
按传义备矣。盖水生于天。其始一也。违行故致讼。若谋之于不违之前。则顾不甚易而复安有讼乎。孔子之使无讼。论其极则亦不外此。又按讼本诉公争理之名。此卦以九五为听讼之主。九五君也。故以爵命黜陟。言其得失。如三百户食旧德锡鞶带之属是也。
师贞。丈人吉无咎。
【传】盖有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
【本义】吉而无咎。
按吉以事之成败言。咎以理之当否言。
容民畜众。
【传】二以阳刚。自外来而得中。
【本义】卦变自遁而来。为刚来居二。
按卦变见总目。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传】曰。天上水下。相违而行。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券之类是也。
【本义】天上水下。其行相违。作事谋始。讼端绝矣。
按传义备矣。盖水生于天。其始一也。违行故致讼。若谋之于不违之前。则顾不甚易而复安有讼乎。孔子之使无讼。论其极则亦不外此。又按讼本诉公争理之名。此卦以九五为听讼之主。九五君也。故以爵命黜陟。言其得失。如三百户食旧德锡鞶带之属是也。
师贞。丈人吉无咎。
【传】盖有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
【本义】吉而无咎。
按吉以事之成败言。咎以理之当否言。
容民畜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59L 页
【传】畜聚其众。
【本义】能养民则可以得众矣。
按释畜以聚则与容语复。释畜以养则又见地德。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传】不以律则虽善亦凶。
【本义】不臧则凶。
按彖传以失律释不臧。
六三。师或舆尸凶。
【传】舆尸。众主也。
【本义】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
按三居下上。有舆象。故睽三曰曳舆。大畜三曰舆卫。解三曰负且乘。小畜三曰舆脱輹。若以众训舆则恐非其象。
不宁方来。后夫凶。
【传】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
【本义】小注后夫。犹言后人。
按不宁方来。指九五以下四阴也。后夫指上一阴也。未见有刚立之象。故本义不从。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本义】能养民则可以得众矣。
按释畜以聚则与容语复。释畜以养则又见地德。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传】不以律则虽善亦凶。
【本义】不臧则凶。
按彖传以失律释不臧。
六三。师或舆尸凶。
【传】舆尸。众主也。
【本义】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
按三居下上。有舆象。故睽三曰曳舆。大畜三曰舆卫。解三曰负且乘。小畜三曰舆脱輹。若以众训舆则恐非其象。
不宁方来。后夫凶。
【传】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
【本义】小注后夫。犹言后人。
按不宁方来。指九五以下四阴也。后夫指上一阴也。未见有刚立之象。故本义不从。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0H 页
【传】邑人不诫吉。言其至公无私。无远迩亲疏之别也。诫期约也。待物之一。不期诫于居邑。如是则吉也。
【本义】卦之群阴。皆来比己。显其比而无私。故为用三驱失前禽而邑人不诫之象。盖虽私属。亦喻上意。不相警备。以求必得也。
按以期约释诫有三不便。当曰不诫邑人。而曰邑人不诫文倒。连上三句通为一说而分作两说文断。彖传以上使中也释邑人不诫。则不诫之善在邑人也。而若曰不诫邑人。则善不在邑人矣。文意不相应。故以邑人亦不警备前禽之意释之则三者俱安。细察可见。
上六。比之无首凶。
【传】六居上。比之终也。首谓始也。
【本义】以上下之象言之则为无首。以终始之象言之则为无终。
按既济上六曰濡其首。否之上六曰否终则倾。上之言首言终可见。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传】据四而言。故云自我。畜阳者。四畜之主也。
【本义】卦之群阴。皆来比己。显其比而无私。故为用三驱失前禽而邑人不诫之象。盖虽私属。亦喻上意。不相警备。以求必得也。
按以期约释诫有三不便。当曰不诫邑人。而曰邑人不诫文倒。连上三句通为一说而分作两说文断。彖传以上使中也释邑人不诫。则不诫之善在邑人也。而若曰不诫邑人。则善不在邑人矣。文意不相应。故以邑人亦不警备前禽之意释之则三者俱安。细察可见。
上六。比之无首凶。
【传】六居上。比之终也。首谓始也。
【本义】以上下之象言之则为无首。以终始之象言之则为无终。
按既济上六曰濡其首。否之上六曰否终则倾。上之言首言终可见。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传】据四而言。故云自我。畜阳者。四畜之主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0L 页
【本义】我者文王自我也。文王演易于羑里。视岐周为西郊。
按易中言我者七。蒙之匪我。据九二而言。小畜自我。据六四而言。小过自我。据六五而言。颐之观我。据六四而言。观之观我。旅之我心。中孚之我有。皆据当爻而言。以此推之。则程传之释。恐无未安。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按传义两释。互相发明。参看乃好。
九二。牵复吉。
【传】二五同志。故相牵连而复。
【本义】三阳志同。与初九牵连而复。
按二五相应。每卦同然。不可于此特曰牵复。象传亦字。承初九复自道而言。故本义如此。
履虎尾。不咥人亨。
【传】以柔履藉于刚。
【本义】履有所蹑而进之义也。
按朱子曰。伊川云履藉。说得生受。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传】天在上泽居下。(止)以定民之心志也。
按易中言我者七。蒙之匪我。据九二而言。小畜自我。据六四而言。小过自我。据六五而言。颐之观我。据六四而言。观之观我。旅之我心。中孚之我有。皆据当爻而言。以此推之。则程传之释。恐无未安。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按传义两释。互相发明。参看乃好。
九二。牵复吉。
【传】二五同志。故相牵连而复。
【本义】三阳志同。与初九牵连而复。
按二五相应。每卦同然。不可于此特曰牵复。象传亦字。承初九复自道而言。故本义如此。
履虎尾。不咥人亨。
【传】以柔履藉于刚。
【本义】履有所蹑而进之义也。
按朱子曰。伊川云履藉。说得生受。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传】天在上泽居下。(止)以定民之心志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1H 页
【本义】程传备矣。
或问。履为礼。何也。曰。道与行。一也。由理而言则谓之道。由人而言则谓之行。非道则不得行。非行则道无所用。其实一也。履与礼亦如此。所谓礼也者。即人所履行之节度绳墨也。乃天道之当然也。古今圣贤之所指示也。天下人物之所共由也。舍此一路。则崎岖险𡾟。更无一足顿放之地。更无一步推移之处。今夫唤履为礼。正如唤烛为明。认车为乘也。何疑之有。曰。上天下泽为礼。则上天下地。上天下水之类皆礼也。何独于此而独谓之礼乎。曰。礼者人心所具之德。仁爱发用之节文也。交际应接之中。有恭敬辞逊之体。非上下尊卑判然各立之谓也。天虽在上而有下济仁覆之意。泽虽居下而有承应说乐之意。此所谓礼之体也。文言曰。嘉会足以合礼。正指此也。若夫否只见其上下不交之象。讼只见其上下相违之象。何尝有上应下说之意耶。故曰上天下泽履。又曰。履也者。礼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传】云云。
或问。履为礼。何也。曰。道与行。一也。由理而言则谓之道。由人而言则谓之行。非道则不得行。非行则道无所用。其实一也。履与礼亦如此。所谓礼也者。即人所履行之节度绳墨也。乃天道之当然也。古今圣贤之所指示也。天下人物之所共由也。舍此一路。则崎岖险𡾟。更无一足顿放之地。更无一步推移之处。今夫唤履为礼。正如唤烛为明。认车为乘也。何疑之有。曰。上天下泽为礼。则上天下地。上天下水之类皆礼也。何独于此而独谓之礼乎。曰。礼者人心所具之德。仁爱发用之节文也。交际应接之中。有恭敬辞逊之体。非上下尊卑判然各立之谓也。天虽在上而有下济仁覆之意。泽虽居下而有承应说乐之意。此所谓礼之体也。文言曰。嘉会足以合礼。正指此也。若夫否只见其上下不交之象。讼只见其上下相违之象。何尝有上应下说之意耶。故曰上天下泽履。又曰。履也者。礼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传】云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1L 页
【本义】云云。
按朱子曰。伊川这一卦说。那大象并素履履道坦坦处。却说得好。程传亦不可不熟玩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传】三以阴居阳。(止)得凶也。
【本义】六三不中不正。(止)岂能久也。
或问。眇视跛履之义。传义已备。而武人为大君之象。何以见之。曰。阳属文阴属武。三居下卦之上。以阴居阳。质柔志刚。又为上下五阳之所与。即武人为大君之象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传】九四阳刚而乾体。(止)获吉也。
【本义】九四亦以不中不正。(止)得终吉。
按传四虽近而不处者。履以行进为义。故云不处也。本义履九五之刚。履以蹑乾为义。则九四乃乾体也。无为见履虎之义。故释以履九五之刚也。
九五。夬履贞厉。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朱子曰。伊川这一卦说。那大象并素履履道坦坦处。却说得好。程传亦不可不熟玩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传】三以阴居阳。(止)得凶也。
【本义】六三不中不正。(止)岂能久也。
或问。眇视跛履之义。传义已备。而武人为大君之象。何以见之。曰。阳属文阴属武。三居下卦之上。以阴居阳。质柔志刚。又为上下五阳之所与。即武人为大君之象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传】九四阳刚而乾体。(止)获吉也。
【本义】九四亦以不中不正。(止)得终吉。
按传四虽近而不处者。履以行进为义。故云不处也。本义履九五之刚。履以蹑乾为义。则九四乃乾体也。无为见履虎之义。故释以履九五之刚也。
九五。夬履贞厉。
【传】云云。
【本义】云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2H 页
或问。履礼也。履礼则吉无不利。且九五以刚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兑说应之则吉孰大焉。而犹有贞厉之危何也。曰。礼者恐惧戒慎之体。履虎尾蹑春冰。即其象也。九五乃帝位也。为天下所畏而我无所畏。为亿兆所尊而我无所尊。惟其言而莫之违。惟其求而无不获。此乃所以孔危极艰之地也。是以以尧之大圣。履帝位而允恭克让。舜夔夔齐栗。恭己南面。而禹犹以无若丹朱傲戒之。禹不自满假而闻昌言则拜。汤昧爽丕显。如恐不及。日跻于圣敬。武王践祚之初。受丹书之训于师尚父。访洪范之说于箕子。召公述旅獒以规之。其位之艰危可知已。后世人君知此道者或鲜矣。汉高之入关中也。恐惧之心少弛。若无樊张还军灞上之言。则几不免项籍之鱼肉矣。入彭城也。恐惧之心少懈而置酒高会。倖免为睢水鱼腹之魂矣。对垒广武也。恐惧之心少释而才开口数羽十罪。则强弩已中其胸。其危果何如也。晋武才平吴乱。羊车忘危。而北胡已充拓于中国矣。唐太宗魏徵十渐之疏。才绝于耳。而安市之箭。已中其目。天下之不亡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2L 页
亦幸矣。以此观之。后之居此位者。其可畏岂止蹑虎履冰而已乎。故曰夬履贞厉。又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言君子匪礼不履。终始如一。则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圣人为后世虑。至深远矣。
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传极推衍。义又精当。云峰指出两而字。无馀蕴。盖包荒。二柔之象。凭河。九刚之象。不遐遗。指上群阴。朋亡。指下群阳。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传】不劳忧恤。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为孚。
【本义】孚所期之信也。
按以云峰胡氏,建安丘氏,古为徐氏诸说观之。则本义所以释孚者。与传不同也。盖人道以理言。天运以气言。平陂往复。天运之孚也。不问平陂往复。尽其心尽其理者。人道之正也。无往而不失其正。则常吉在我而自天佑之矣。是所谓于食有福也。
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传极推衍。义又精当。云峰指出两而字。无馀蕴。盖包荒。二柔之象。凭河。九刚之象。不遐遗。指上群阴。朋亡。指下群阳。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传】不劳忧恤。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为孚。
【本义】孚所期之信也。
按以云峰胡氏,建安丘氏,古为徐氏诸说观之。则本义所以释孚者。与传不同也。盖人道以理言。天运以气言。平陂往复。天运之孚也。不问平陂往复。尽其心尽其理者。人道之正也。无往而不失其正。则常吉在我而自天佑之矣。是所谓于食有福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3H 页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传】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
【本义】帝乙归妹之时。亦尝占得此爻。
按帝女下嫁。自古已然。以尧釐降二女推之。亦必有礼。似非帝乙之始制也。左传又言帝乙归妹之占。故本义徵而为释如此。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传】城复于隍矣。虽其命之。(当句)乱不可止也。
【本义】命乱故复否。命所以治之也。
按若从传则谚解当曰其命이라도乱也ㅣ리라。不当曰其命이乱也ㅣ라。若从本义则当曰其命이乱也라。文顺意长。恐当如此。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传】俭损其德。避免祸难。不可荣居禄位也。
【本义】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按不可字。传属君子。本义属小人。今以文势考之。则荣之以禄。系乎人而不系乎己。以事理推之。则名德已形。禄位已及。而我始不居。则已失识微括囊之几。易致触藩羸角之灾。故收敛韬
【传】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
【本义】帝乙归妹之时。亦尝占得此爻。
按帝女下嫁。自古已然。以尧釐降二女推之。亦必有礼。似非帝乙之始制也。左传又言帝乙归妹之占。故本义徵而为释如此。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传】城复于隍矣。虽其命之。(当句)乱不可止也。
【本义】命乱故复否。命所以治之也。
按若从传则谚解当曰其命이라도乱也ㅣ리라。不当曰其命이乱也ㅣ라。若从本义则当曰其命이乱也라。文顺意长。恐当如此。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传】俭损其德。避免祸难。不可荣居禄位也。
【本义】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按不可字。传属君子。本义属小人。今以文势考之。则荣之以禄。系乎人而不系乎己。以事理推之。则名德已形。禄位已及。而我始不居。则已失识微括囊之几。易致触藩羸角之灾。故收敛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3L 页
晦。人不得以爵禄荣之则无咎矣。观于李业谯玄之事。亦可戒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传】初六否而在下。为君子之道。
【本义】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初之恶则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则变而为君子矣。
按以形而下之器言之。则阳固不得为阴。阴固不得为阳。君子不得为小人。小人不得为君子矣。以形而上之道言之。则阳化为阴。阴变为阳。君子变为小人。小人化为君子。亦有其道。此作易教人之大旨也。故善无可恃之善。凶无不易之凶。先识此义然后。可以读易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传】志所包畜者。在承顺乎上。以求济其否。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
【本义】小人而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
按包畜包容二释不同。无甚利害也。或问。泰九二之包荒。否六二之包承。包则一也。而彼泰此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传】初六否而在下。为君子之道。
【本义】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初之恶则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则变而为君子矣。
按以形而下之器言之。则阳固不得为阴。阴固不得为阳。君子不得为小人。小人不得为君子矣。以形而上之道言之。则阳化为阴。阴变为阳。君子变为小人。小人化为君子。亦有其道。此作易教人之大旨也。故善无可恃之善。凶无不易之凶。先识此义然后。可以读易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传】志所包畜者。在承顺乎上。以求济其否。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
【本义】小人而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
按包畜包容二释不同。无甚利害也。或问。泰九二之包荒。否六二之包承。包则一也。而彼泰此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4H 页
否。彼大此小。判然相反何也。曰。泰二包荒。天下之公理也。否二包承。一人之私心也。何谓公理。以天包地。以阳包阴。以大字小。以贤养愚。天理人事之当然也。何谓私心。以弱挟强。以柔说刚。以暗附明。以私凭公。一己一夫之小知也。是以君子在内而小人居外。则君子小人。各得其位而并受其福。小人在内而君子居外。则君子小人。皆失其位而并受其祸。此无他焉。彼公而此私。彼大而此小。彼明而此暗。彼刚而此柔故也。观其所包而君子小人之情。大可见矣。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传】事皆出于君命。
【本义】命谓天命。
按命一也。而传释君命。本义释天命何也。以有命。训以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字少而义多。训以有天命存焉。则文顺而理足。且以卦体论之。则否极回泰。天之命也。非人之力也。君子抱德需世。亦天之命也。非我之所求也。故当否之时。则安于否亨而无包羞之耻。遇泰之会。则顺以行志而致朋类之祉。此非私智徼倖候伺而得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传】事皆出于君命。
【本义】命谓天命。
按命一也。而传释君命。本义释天命何也。以有命。训以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字少而义多。训以有天命存焉。则文顺而理足。且以卦体论之。则否极回泰。天之命也。非人之力也。君子抱德需世。亦天之命也。非我之所求也。故当否之时。则安于否亨而无包羞之耻。遇泰之会。则顺以行志而致朋类之祉。此非私智徼倖候伺而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4L 页
之也。乃有天命存焉故也。若谓君命。则君子之事君。陈善闭邪。献可替否。自是职分。何可一一计出于君不出于君而以为行不行耶。以此为心则恐亦有害事之时矣。故本义不从。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按此爻之义。以系辞传义参观则尽之矣。盖大人者。三才并立。人位乎中。阳为大而阴为小。故唤九二九五为大人。易中之例也。其亡其亡者。倾否回泰。幸存虑危之辞也。苞桑。三阳三阴。互相根枝之象也。立象设戒之妙。斯可以观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传演绎同人之义。正大明白。当与本义参观。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传】文明则能烛理而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己而能尽大同之道。
【本义】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私情之合而已。
按传释能通之义。本义释大同之意。互相发明。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按此爻之义。以系辞传义参观则尽之矣。盖大人者。三才并立。人位乎中。阳为大而阴为小。故唤九二九五为大人。易中之例也。其亡其亡者。倾否回泰。幸存虑危之辞也。苞桑。三阳三阴。互相根枝之象也。立象设戒之妙。斯可以观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传】云云。
【本义】云云。
按传演绎同人之义。正大明白。当与本义参观。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传】文明则能烛理而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己而能尽大同之道。
【本义】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私情之合而已。
按传释能通之义。本义释大同之意。互相发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5H 页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传】以类族辨物。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也。
【本义】类族辨物。所以审异致同也。
按此义得失。小注朱子说已悉矣。盖族与物。贴同人之人字。类与辨。解同人之同字。曰审异而致同。凡天下之物。小异而大同。如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而各自不同。以至百千万亿面貌各殊。性情不类。是所谓异也。形形各具一太极。物物同出一太极。是所谓同也。君子审其异而义以裁之。使天地万品。各得其所而不相乱焉。致其同而仁以敦之。使天下亿兆之心。统会于一而不相离焉。喜同而恶异。则天下之情。流于和附而无謇谔规正之风。尚异而贱同。则天下之言。局于偏私而无涣群光大之象矣。岂同人之云哉。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传】时升高陵以顾望。
【本义】惧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
小注朱子曰。程传升高顾望之说。恐非本义。愚按时升顾望。与三岁不兴。文势牴牾。
【传】以类族辨物。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也。
【本义】类族辨物。所以审异致同也。
按此义得失。小注朱子说已悉矣。盖族与物。贴同人之人字。类与辨。解同人之同字。曰审异而致同。凡天下之物。小异而大同。如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而各自不同。以至百千万亿面貌各殊。性情不类。是所谓异也。形形各具一太极。物物同出一太极。是所谓同也。君子审其异而义以裁之。使天地万品。各得其所而不相乱焉。致其同而仁以敦之。使天下亿兆之心。统会于一而不相离焉。喜同而恶异。则天下之情。流于和附而无謇谔规正之风。尚异而贱同。则天下之言。局于偏私而无涣群光大之象矣。岂同人之云哉。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传】时升高陵以顾望。
【本义】惧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
小注朱子曰。程传升高顾望之说。恐非本义。愚按时升顾望。与三岁不兴。文势牴牾。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5L 页
象曰。乘其墉。义不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或问。九三不兴。九四不攻一也。而彼不言吉。此独言吉何也。曰。彼之不兴。力不胜也。此之不攻。义不克也。力义之间。吉凶以判。可潜玩。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按火之焚灼。有遏恶之象。火之光明。有扬善之象。天道。福善而祸淫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传】亨通于天子。
【本义】亨。春秋传作享。
按朱子曰。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处不理会。枉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不得其本义。亦甚害事。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传】济当为际。
【本义】无从语。
按先儒多从济。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传】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
【本义】能谦则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
或问。九三不兴。九四不攻一也。而彼不言吉。此独言吉何也。曰。彼之不兴。力不胜也。此之不攻。义不克也。力义之间。吉凶以判。可潜玩。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按火之焚灼。有遏恶之象。火之光明。有扬善之象。天道。福善而祸淫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传】亨通于天子。
【本义】亨。春秋传作享。
按朱子曰。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处不理会。枉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不得其本义。亦甚害事。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传】济当为际。
【本义】无从语。
按先儒多从济。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传】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
【本义】能谦则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6H 页
莫能过。
按朱子曰。伊川以谦对卑说非是。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传】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
【本义】以此涉难。何往不济。故占者如是则利以涉川也。
按谦卦一阳居五阴之间。有涉险之象。故本义以此为利涉之占。盖坤有邑国之象。有师众之象。艮有畜止笃实之象。故以涉大川万民服。利侵伐征邑国等言之也。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传】作声乐。以褒崇功德。
【本义】小注朱子印可或人自崇其德之说。
按以系辞利用安身所以崇德之语观之。则自崇其德恐是。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传】天下所随者时也。
【本义】王肃本时作之。今当从之。
按此卦之德。大亨贞。且无咎。故天下随之矣。若
按朱子曰。伊川以谦对卑说非是。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传】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
【本义】以此涉难。何往不济。故占者如是则利以涉川也。
按谦卦一阳居五阴之间。有涉险之象。故本义以此为利涉之占。盖坤有邑国之象。有师众之象。艮有畜止笃实之象。故以涉大川万民服。利侵伐征邑国等言之也。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传】作声乐。以褒崇功德。
【本义】小注朱子印可或人自崇其德之说。
按以系辞利用安身所以崇德之语观之。则自崇其德恐是。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传】天下所随者时也。
【本义】王肃本时作之。今当从之。
按此卦之德。大亨贞。且无咎。故天下随之矣。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6L 页
曰随时。则所随者非德也。乃时也。此所以从王肃本也。下仿此。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传】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为随之象。君子观象。以随时而动。随时之宜云云。
【本义】雷藏泽中。随时休息。
按或问于朱子曰。程子云泽随雷动。君子当随时宴息。是否。朱子曰。既曰雷动。何不言君子以动作。却言宴息。盖其卦震下兑上。乃雷入地中之象。雷随时藏伏。故君子亦向晦入宴息。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按本义亨作享。说见上。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传】甲。数之首。事之始也。如辰之甲乙甲第甲令。皆谓首也。事之端也。治蛊之道。当思虑其先后三日。盖推原先后。为救弊可久之道云云。
【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坏。后事方始而尚新。然更当致其丁宁之意。以监其前事之失。不使至于速坏。圣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传】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为随之象。君子观象。以随时而动。随时之宜云云。
【本义】雷藏泽中。随时休息。
按或问于朱子曰。程子云泽随雷动。君子当随时宴息。是否。朱子曰。既曰雷动。何不言君子以动作。却言宴息。盖其卦震下兑上。乃雷入地中之象。雷随时藏伏。故君子亦向晦入宴息。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按本义亨作享。说见上。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传】甲。数之首。事之始也。如辰之甲乙甲第甲令。皆谓首也。事之端也。治蛊之道。当思虑其先后三日。盖推原先后。为救弊可久之道云云。
【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坏。后事方始而尚新。然更当致其丁宁之意。以监其前事之失。不使至于速坏。圣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7H 页
人之深戒也。
按十干之位。戊己居中。八干环外。甲乙丙丁主阳生始事之方。而甲为其君。庚辛壬癸主阴成终事之方。而庚为其长。彖传曰。终则有始。天行也。又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正谓此也。故始事之初。先乎甲而逆数三日则至于庚。后乎甲而顺数三日则至于庚。然则虑始图终。少无不周之地。而事合乎天道之全矣。若先庚三日则至于甲。后庚三日则至于甲。其周旋无缺之义同。而但造事更事。有阴阳之异耳。或曰。十干以方位言则固如此矣。以日干言则不计戊己者。亦有说欤。曰。月令。春曰。其日甲乙。夏曰。其日丙丁。秋曰。其日庚辛。冬曰。其日壬癸。而戊己之日。属之中央。则四时循环之序。不数居中之干。亦可见矣。况此甲庚之说。乃八卦循环。互相始终之象也。以先天图言之。则乾为阳首而坤为阴首。先乎乾而逆数三卦(兑离震)则至于坤。后乎乾而顺数三卦(巽坎艮)则至于坤。由坤而逆数顺数则亦如此。以后天图言之。则震为事始而兑为事终。先乎震而逆推三卦(艮坎乾)则至于兑。
按十干之位。戊己居中。八干环外。甲乙丙丁主阳生始事之方。而甲为其君。庚辛壬癸主阴成终事之方。而庚为其长。彖传曰。终则有始。天行也。又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正谓此也。故始事之初。先乎甲而逆数三日则至于庚。后乎甲而顺数三日则至于庚。然则虑始图终。少无不周之地。而事合乎天道之全矣。若先庚三日则至于甲。后庚三日则至于甲。其周旋无缺之义同。而但造事更事。有阴阳之异耳。或曰。十干以方位言则固如此矣。以日干言则不计戊己者。亦有说欤。曰。月令。春曰。其日甲乙。夏曰。其日丙丁。秋曰。其日庚辛。冬曰。其日壬癸。而戊己之日。属之中央。则四时循环之序。不数居中之干。亦可见矣。况此甲庚之说。乃八卦循环。互相始终之象也。以先天图言之。则乾为阳首而坤为阴首。先乎乾而逆数三卦(兑离震)则至于坤。后乎乾而顺数三卦(巽坎艮)则至于坤。由坤而逆数顺数则亦如此。以后天图言之。则震为事始而兑为事终。先乎震而逆推三卦(艮坎乾)则至于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7L 页
后乎震而顺推三卦(巽离坤)则至于兑。由兑而逆推顺推则亦如此。此乃借此八干之名。以象天道循环之义而已。又何屑屑于计日之为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无非发明此个道理。而蛊为坏极更始之卦。巽为申命行事之卦。故备说原始反终之象。然其实卦卦此象。爻爻此说也。管见如此。窃附于尾。以备箍筒一说云尔。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传】男虽少而居上。女虽长而在下。尊卑得正。上下顺理。治蛊之道也。
【本义】盖如此则积弊而至于蛊矣。
按小注朱子曰。或问及辨龟山说则得失可见。盖先言所以成蛊之由。则所以治蛊者。亦在其中。今不言蛊而只言治道。则正如医者不诊其病而先命其药可乎。故此段说成蛊之由。下段说治蛊之方。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传】圣人知终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终而备其将然。先甲后甲而为之虑。所以能治蛊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传】男虽少而居上。女虽长而在下。尊卑得正。上下顺理。治蛊之道也。
【本义】盖如此则积弊而至于蛊矣。
按小注朱子曰。或问及辨龟山说则得失可见。盖先言所以成蛊之由。则所以治蛊者。亦在其中。今不言蛊而只言治道。则正如医者不诊其病而先命其药可乎。故此段说成蛊之由。下段说治蛊之方。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传】圣人知终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终而备其将然。先甲后甲而为之虑。所以能治蛊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8H 页
而致元亨也。
【本义】释卦辞。治蛊至于元亨。则乱而复治之象也。乱之终治之始。天运然也。
按先甲三日。原成蛊之由。后甲三日。图治蛊之方。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传】山下有风。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为有事之象。
【本义】山下有风。物坏而有事矣。
或问。山下有风。为蛊坏之象。而振民育德。亦取艮巽之象焉。夫山风一也。而一为成蛊之由。一为治蛊之才何也。曰。此易之大义也。盖太极一而已矣。或为动而阳之本体。或为静而阴之本体。阳固根于太极而阴亦根于太极矣。阴固具一太极而阳亦具一太极矣。是以天下之物。才有一吉。则即此一吉之中。已含起凶之兆。亦有一疾则即此一疾之中。已蓄可治之药。天与水一也。违行则窒惕逋窜。上行则饮食宴乐。天与地一也。相交则君子汇征。不交则小人包羞。泽水困象也。酒食赤绂。尚在其中。雷火丰卦也。折
【本义】释卦辞。治蛊至于元亨。则乱而复治之象也。乱之终治之始。天运然也。
按先甲三日。原成蛊之由。后甲三日。图治蛊之方。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传】山下有风。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为有事之象。
【本义】山下有风。物坏而有事矣。
或问。山下有风。为蛊坏之象。而振民育德。亦取艮巽之象焉。夫山风一也。而一为成蛊之由。一为治蛊之才何也。曰。此易之大义也。盖太极一而已矣。或为动而阳之本体。或为静而阴之本体。阳固根于太极而阴亦根于太极矣。阴固具一太极而阳亦具一太极矣。是以天下之物。才有一吉。则即此一吉之中。已含起凶之兆。亦有一疾则即此一疾之中。已蓄可治之药。天与水一也。违行则窒惕逋窜。上行则饮食宴乐。天与地一也。相交则君子汇征。不交则小人包羞。泽水困象也。酒食赤绂。尚在其中。雷火丰卦也。折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8L 页
肱蔀家。亦不外是。城复为隍。其土则一。射鲋冽食。其泉则一。譬如泽产之根。自持御湿之才。海长之叶。不乏耐风之性。尺蠖屈以为伸。橄榄苦以为甘。是以善观象者。即其物而求其则焉。素其位而行其礼焉。如斯而已矣。盖象也者。形而下之器也。以也者。形而上之道也。器有吉凶。道无不吉。有象必有以。以之者君子也。故曰君子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传】居内在下而为主。子干父蛊也。
【本义】蛊者前人已坏之绪。故诸爻皆有父母之象。子能干之。则饬治而振起矣。
按传义不同之义。瓜山潘氏说。已备可考。或问。蛊极复治。天运然也。然臣之于君。妻之于夫。弟之于兄。朋友之于所亲。圣贤之于国家天下。无非治蛊之地。而独以子干父蛊言之何也。曰。臣干君事。有进退之义焉。妻干夫事。有内外之别焉。兄弟朋友。或有盖底之方圆。或有情谊之厚薄。圣贤之救世。时有遇不遇。道有合不合。则皆非断断自任之事也。惟子之于父。有尽心干蛊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传】居内在下而为主。子干父蛊也。
【本义】蛊者前人已坏之绪。故诸爻皆有父母之象。子能干之。则饬治而振起矣。
按传义不同之义。瓜山潘氏说。已备可考。或问。蛊极复治。天运然也。然臣之于君。妻之于夫。弟之于兄。朋友之于所亲。圣贤之于国家天下。无非治蛊之地。而独以子干父蛊言之何也。曰。臣干君事。有进退之义焉。妻干夫事。有内外之别焉。兄弟朋友。或有盖底之方圆。或有情谊之厚薄。圣贤之救世。时有遇不遇。道有合不合。则皆非断断自任之事也。惟子之于父。有尽心干蛊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9H 页
而已。且艮止于上而有老尊安息之象。巽行于下而有承顺勤劳之象。则非子干父蛊而何哉。诸卦二五。皆君臣之位也。诸卦刚柔。皆夫妇之道也。随象取义。各自不同。非一卦之所专也。故此卦专以子干父蛊为主。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或问。九三以阳居阳。刚之过也。六四以阴居阴。柔之过也。过等耳。彼则始虽小悔。终必无咎。此则居虽姑安。往必见吝何也。曰。蛊之原由。下巽而上止也。盖天下之事。祸莫大于姑息。弊莫甚于因循。是以风雷之益。由其能迁也。霜冰之祸。由其驯致也。焦头烂额。兆不徙薪。溃痈刮骨。利绝内蚀。若狃夫羸豕之孚而不恤血龙之祸。则乌乎可也。舜之窜殛苗鲧。周公之东征管蔡。虽若少损揖让之风。而实成君父之志。唐之包容藩镇。宋之讲和北虏。虽若暂享安平之乐。而实替祖宗之烈。小蛊大蛊。其理一也。然干父之蛊。太刚则伤仁。太柔则伤义。尽仁义之德者。其知干蛊之说乎。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或问。九三以阳居阳。刚之过也。六四以阴居阴。柔之过也。过等耳。彼则始虽小悔。终必无咎。此则居虽姑安。往必见吝何也。曰。蛊之原由。下巽而上止也。盖天下之事。祸莫大于姑息。弊莫甚于因循。是以风雷之益。由其能迁也。霜冰之祸。由其驯致也。焦头烂额。兆不徙薪。溃痈刮骨。利绝内蚀。若狃夫羸豕之孚而不恤血龙之祸。则乌乎可也。舜之窜殛苗鲧。周公之东征管蔡。虽若少损揖让之风。而实成君父之志。唐之包容藩镇。宋之讲和北虏。虽若暂享安平之乐。而实替祖宗之烈。小蛊大蛊。其理一也。然干父之蛊。太刚则伤仁。太柔则伤义。尽仁义之德者。其知干蛊之说乎。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69L 页
或问。五爻皆言干父。而此独言事君。何也。不事王侯。亦何干于干蛊之道乎。曰。子事父臣事君。分虽异而理则一。是以即此一卦互明之。子无不事其父之地。臣有不事其君之时。此则分异故也。臣之事君。不一其事。或有已有大人之德而君来取正者。孔孟是也。或有明道尽诚而任天下之责者。伊傅是也。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诸葛孔明,陆秀夫之流是也。或有尚志厉节。超然独立。遗风馀韵。足以立天下之懦。廉天下之顽者。上则夷齐。下则严周之流是也。或有一节一义捐身徇公者。古今直臣节士之流皆是也。事虽有大小出处之不同。其所以干君之蛊。未始不同也。此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事是甚事。曰志而已。故孔子释之曰志可则也。何谓志。仁与义也。即易所谓元亨利贞之道也。是物也以之干身则身立而名尊。以之干事则事叙而业光。以之干家则家正而伦明。以之干国则国泰而民安。以之事父则曰孝。以之事君则曰忠。无所用而不利。无所往而不亨。若以是为不干于干蛊之道。则岂知志之说乎。若夫蒙三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0H 页
见金忘躬。颐初之舍龟朵颐。解三之负乘招盗。豫初之怙势鸣豫。兑三之失正妄说。复上之远仁反君之类。是皆无志者也。其为瘝国蛊世。果何如哉。孟子曰士尚志。其知易之道乎。
临元亨利贞。
【传】临者。临民临事。凡所临皆是。在卦取自上临下。临民之意。
【本义】临进而凌逼于物也。
按传以泽上有地之意释临。本义以阳侵消阴之意释临。二说参看。其义始备。
至于八月。有凶。
【传】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
【本义】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
按自一阳之月。数至遁卦为八月者。计月而言。如七日来复之例。不必论周正夏正也。或说亦可参观。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传】未者。非遽之辞云云。
临元亨利贞。
【传】临者。临民临事。凡所临皆是。在卦取自上临下。临民之意。
【本义】临进而凌逼于物也。
按传以泽上有地之意释临。本义以阳侵消阴之意释临。二说参看。其义始备。
至于八月。有凶。
【传】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
【本义】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
按自一阳之月。数至遁卦为八月者。计月而言。如七日来复之例。不必论周正夏正也。或说亦可参观。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传】未者。非遽之辞云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0L 页
【本义】未详。
按未字。当与无妄六二未富之未同释。盖孟子所谓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之意。与此略同。九二以刚中之德。居六五正应之位。而有兑说之象。则其顺君之命。不言可知也。但其吉无不利者。在乎刚中而有应不偏不过故也。非以顺上之命而合其势资其力而然也。大抵未字。有将然而未及者。有已能而未有者。恐亦可备一说。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传】若能持谦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
【本义】能忧而改之则无咎也。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或问。甘临之象。传义已尽。而改则无咎之象。何以见之耶。曰。六三才本柔弱。居不中正。以兑说尚口之情。乘刚明得时之贤。其所以骫骳栀蜡。觊觎将迎。要得驩说。容有极乎。然而九二大人也。刚柔得中。易事而难说。刚足以克己之私。明足以烛人之邪。则丁谓拂须。适以取侮。王密赍金。亦未沽恩。彼小人者。佞利捷给。早觉无益。于是乎说变为忧。笑变为号。此乃损疾之机栝。益
按未字。当与无妄六二未富之未同释。盖孟子所谓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之意。与此略同。九二以刚中之德。居六五正应之位。而有兑说之象。则其顺君之命。不言可知也。但其吉无不利者。在乎刚中而有应不偏不过故也。非以顺上之命而合其势资其力而然也。大抵未字。有将然而未及者。有已能而未有者。恐亦可备一说。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传】若能持谦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
【本义】能忧而改之则无咎也。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或问。甘临之象。传义已尽。而改则无咎之象。何以见之耶。曰。六三才本柔弱。居不中正。以兑说尚口之情。乘刚明得时之贤。其所以骫骳栀蜡。觊觎将迎。要得驩说。容有极乎。然而九二大人也。刚柔得中。易事而难说。刚足以克己之私。明足以烛人之邪。则丁谓拂须。适以取侮。王密赍金。亦未沽恩。彼小人者。佞利捷给。早觉无益。于是乎说变为忧。笑变为号。此乃损疾之机栝。益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1H 页
志之关键也。况当二刚日长。一阴日剥之时。涣三有涣躬之象。解四有解拇之孚。此所以无咎也。此则易之时然也。不识时。不足以语易。
六四。至临无咎。
【传】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比。是切临于下。临之至也云云。
【本义】处得其位。下应初九。相临之至。宜无咎者也。
按传以地临泽释至临。以四应初释无咎。本义只取应义。盖地泽之义。大象已著。爻不必取故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传】夫以一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周于万事。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则其知大矣。
【本义】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
按坤不自知。而以承乾之知为德。坤六五象传曰。君子黄中通理。通理亦知之义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传】盥谓祭祀之始。盥手酌郁鬯于地。求神之时也。
六四。至临无咎。
【传】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比。是切临于下。临之至也云云。
【本义】处得其位。下应初九。相临之至。宜无咎者也。
按传以地临泽释至临。以四应初释无咎。本义只取应义。盖地泽之义。大象已著。爻不必取故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传】夫以一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周于万事。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则其知大矣。
【本义】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
按坤不自知。而以承乾之知为德。坤六五象传曰。君子黄中通理。通理亦知之义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传】盥谓祭祀之始。盥手酌郁鬯于地。求神之时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1L 页
荐谓献腥献熟之时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尽其精诚严肃之至也。至既荐之后。礼数繁缛。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时也。
【本义】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也。颙然尊敬之貌。言致其精洁而不轻自用。则其孚信在中。颙然可仰。
按传则谓祭祀之敬。荐时不如盥时。本义则谓诚敬之道。致其洁而重其用。所指不同。愚之丑观又有一义。盖盥也者。诚敬之至也。荐也者。仪物之盛也。君子所以为观于天下。万民所以观仰于一人者。专在于诚敬而无待乎仪物。故盥手致洁之初。未及奉荐酒食。则虽无所观。而孚信已著。颙然可仰矣。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正谓此也。鼎俎簠簋牲币粢盛。祭之物也。怵惕悽怆斋肃蠲洁。祭之德也。虽有其物。苟无其德。则民无所观。苟有其德。亦不待物而下已孚观可不慎哉。孔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推此则易所谓观者。斯可知矣。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本义】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也。颙然尊敬之貌。言致其精洁而不轻自用。则其孚信在中。颙然可仰。
按传则谓祭祀之敬。荐时不如盥时。本义则谓诚敬之道。致其洁而重其用。所指不同。愚之丑观又有一义。盖盥也者。诚敬之至也。荐也者。仪物之盛也。君子所以为观于天下。万民所以观仰于一人者。专在于诚敬而无待乎仪物。故盥手致洁之初。未及奉荐酒食。则虽无所观。而孚信已著。颙然可仰矣。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正谓此也。鼎俎簠簋牲币粢盛。祭之物也。怵惕悽怆斋肃蠲洁。祭之德也。虽有其物。苟无其德。则民无所观。苟有其德。亦不待物而下已孚观可不慎哉。孔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推此则易所谓观者。斯可知矣。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2H 页
服矣。
【传】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而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本义】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神道设教。圣人所以为观也。小注又曰。观天之神道。只是自然运行底道理。四时自然不忒。圣人神道。亦是说他有教。人自然观感处。
按神道二字。传义发明无蕴。盖神道只是一理也。由其不可测而言曰神。由其运行而言曰道。系辞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又曰。不测之谓神。又曰。鼓之舞之以尽神。孟子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周子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程子曰。以妙用谓之神。朱子曰。妙用之神。言其理也。观此则所谓神者。即一太极也。由天而言。则上帝也。由存乎人而言。则明德也。由万物而言。则
【传】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而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本义】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神道设教。圣人所以为观也。小注又曰。观天之神道。只是自然运行底道理。四时自然不忒。圣人神道。亦是说他有教。人自然观感处。
按神道二字。传义发明无蕴。盖神道只是一理也。由其不可测而言曰神。由其运行而言曰道。系辞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又曰。不测之谓神。又曰。鼓之舞之以尽神。孟子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周子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程子曰。以妙用谓之神。朱子曰。妙用之神。言其理也。观此则所谓神者。即一太极也。由天而言。则上帝也。由存乎人而言。则明德也。由万物而言。则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2L 页
有物有则是也。易中所谓曰德曰志。曰心曰道。曰仁曰义。曰以曰孚。曰得曰失者。语虽万变而其指此物则一也。然则夫子所以罕言者何也。曰。理有知之易者。理有知之难者。圣人教人。从其易知者言之。尚或难会。况可遽以难知者言之。使其滋惑耶。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非神之所行也。洋洋发育。盖天盖地。无非神之所为也。洒扫应对。进退拜揖。无非神之用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无非神之著也。何尝不言之乎。故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此非言神而何哉。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其示人之意。明且尽矣。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传】观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己之所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
【本义】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阴仰而观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当观己所行。必其阳刚中正。亦如是焉则得无咎也。
按传以君子属天下。义以君子属占者。此义同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传】观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己之所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
【本义】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阴仰而观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当观己所行。必其阳刚中正。亦如是焉则得无咎也。
按传以君子属天下。义以君子属占者。此义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3H 页
异见上。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传】噬齧人之肌肤。为易入也。灭。没也。深入至没其鼻也。
【本义】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所治如噬肤之易。然以柔乘刚。故虽甚易。亦不免于伤灭其鼻。
按初上非当位者。故为受刑之象。禁止于其身。有始有终。灭趾灭耳是也。二三四五是当位者。故取用刑之象。譬如噬物有难有易。肤腊胏肉是也。若曰噬人之肤。则人肤非可噬之物。且比喻失伦。故本义改之。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传】金取刚。矢取直。
【本义】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
按金矢本系狱讼诸具。如桎梏徽纆之类。故于此取象。不然则生割扤捏。此非大义。亦宜照检。六五仿此。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传】君子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止)无敢用文以折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传】噬齧人之肌肤。为易入也。灭。没也。深入至没其鼻也。
【本义】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所治如噬肤之易。然以柔乘刚。故虽甚易。亦不免于伤灭其鼻。
按初上非当位者。故为受刑之象。禁止于其身。有始有终。灭趾灭耳是也。二三四五是当位者。故取用刑之象。譬如噬物有难有易。肤腊胏肉是也。若曰噬人之肤。则人肤非可噬之物。且比喻失伦。故本义改之。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传】金取刚。矢取直。
【本义】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
按金矢本系狱讼诸具。如桎梏徽纆之类。故于此取象。不然则生割扤捏。此非大义。亦宜照检。六五仿此。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传】君子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止)无敢用文以折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3L 页
狱也。
【本义】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事之大者。内离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按象取两象。则君子以以下。配贴两象说有意味。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传】获贲于外比之贤。贲于丘园也。受贲于上九。受其裁制。如束帛而戋戋。戋戋剪裁分裂之状云云。
【本义】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云云。
按朱子曰。如何丘园。便能贲人。束帛戋戋。他解作剪裁之象。尤艰曲说不出。这八字。只平白在这里。若如所说。则曲折多意思远。旧说指上九作高尚隐于丘园之贤。而用束帛之礼聘召之。若不用某说。则此说近是云云。愚谓三说剪裁之说。已经朱子辨析。聘贤之说。孔氏曰唯用束帛。招聘丘园。以俭约待贤。岂其义也。孔氏之辨又精当。从本义无疑。盖五是君位。而所贲者宫阙壮丽。台池华盛。所用者锦绣龟玉。山堆丘积。
【本义】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事之大者。内离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按象取两象。则君子以以下。配贴两象说有意味。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传】获贲于外比之贤。贲于丘园也。受贲于上九。受其裁制。如束帛而戋戋。戋戋剪裁分裂之状云云。
【本义】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云云。
按朱子曰。如何丘园。便能贲人。束帛戋戋。他解作剪裁之象。尤艰曲说不出。这八字。只平白在这里。若如所说。则曲折多意思远。旧说指上九作高尚隐于丘园之贤。而用束帛之礼聘召之。若不用某说。则此说近是云云。愚谓三说剪裁之说。已经朱子辨析。聘贤之说。孔氏曰唯用束帛。招聘丘园。以俭约待贤。岂其义也。孔氏之辨又精当。从本义无疑。盖五是君位。而所贲者宫阙壮丽。台池华盛。所用者锦绣龟玉。山堆丘积。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4H 页
而却以丘园为贲。以束帛为资。则其敦本实尚俭约之意。可知矣。贲本小利之卦。而五居艮止之体。中孚笃实。下应文明。故其象如此。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传】阴之侵剥于阳。得以益盛。至于剥辨者。以阳未有应与故也。小人侵剥君子。若君子有与。则可以胜小人。不能为害矣云云。
【本义】言未大盛。
按六二本以至中至正之爻。居于坤顺之体。则宜无大段凶咎。按他卦则可见。坤之六二直方。纯德之卦也。尚矣勿说。否之六二有包承之吉。萃之六二有引吉之象。晋之六二有介福之吉。豫之六二有介石之吉。观之六二有女贞之吉。比之六二有内比之吉。独在此卦。为剥辨之材灭贞之凶者何也。居剥故也。承乘与应无阳故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传】小人剥庐。若小人则当剥之极。剥其庐矣。无所容其身也。
【本义】小人居之。则剥极于上。而自失所覆而无复。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传】阴之侵剥于阳。得以益盛。至于剥辨者。以阳未有应与故也。小人侵剥君子。若君子有与。则可以胜小人。不能为害矣云云。
【本义】言未大盛。
按六二本以至中至正之爻。居于坤顺之体。则宜无大段凶咎。按他卦则可见。坤之六二直方。纯德之卦也。尚矣勿说。否之六二有包承之吉。萃之六二有引吉之象。晋之六二有介福之吉。豫之六二有介石之吉。观之六二有女贞之吉。比之六二有内比之吉。独在此卦。为剥辨之材灭贞之凶者何也。居剥故也。承乘与应无阳故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传】小人剥庐。若小人则当剥之极。剥其庐矣。无所容其身也。
【本义】小人居之。则剥极于上。而自失所覆而无复。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4L 页
硕果得舆之象矣。
按君子小人居剥一也。而此有得舆之吉。彼有剥庐之凶何也。曰。此以道言。彼以物言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无一息间断。剥之终。即复之始也。故曰始终无端。局阴局阳之谓物。剥终于此。更无复始之理。是以君子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无所往而不通。小人之事。生则与气俱行。死则与形俱尽。无所称而可继也。此依于道而彼依于形故也。然以小人之剥君子。为自失其庐者。何谓也。曰。道也者。天地之所依附而行者也。国家之所桢干而立者也。人物之所庇覆而活者也。君子有道者也。小人之所忌惮在此。所矜式在此。所屏幪在此。然小人阴闇忌克。必欲剥害君子。而不知无此君子则自失其覆而无所容其身也。古无圣人君子者。人之类灭久矣。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汛滥于天下。兽蹄鸟迹。交于中国。向无禹稷者出而治之。则人其鱼久矣。战国之时。邪说横流。乱臣贼子。接迹于世。向无孔孟作而辟之。则人为禽兽久矣。五季之末。道丧言湮。老佛之说。充拓于世。向无程朱
按君子小人居剥一也。而此有得舆之吉。彼有剥庐之凶何也。曰。此以道言。彼以物言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无一息间断。剥之终。即复之始也。故曰始终无端。局阴局阳之谓物。剥终于此。更无复始之理。是以君子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无所往而不通。小人之事。生则与气俱行。死则与形俱尽。无所称而可继也。此依于道而彼依于形故也。然以小人之剥君子。为自失其庐者。何谓也。曰。道也者。天地之所依附而行者也。国家之所桢干而立者也。人物之所庇覆而活者也。君子有道者也。小人之所忌惮在此。所矜式在此。所屏幪在此。然小人阴闇忌克。必欲剥害君子。而不知无此君子则自失其覆而无所容其身也。古无圣人君子者。人之类灭久矣。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汛滥于天下。兽蹄鸟迹。交于中国。向无禹稷者出而治之。则人其鱼久矣。战国之时。邪说横流。乱臣贼子。接迹于世。向无孔孟作而辟之。则人为禽兽久矣。五季之末。道丧言湮。老佛之说。充拓于世。向无程朱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5H 页
起而明之。则人而夷狄久矣。 崇祯之末。天下腥膻。向无我东先辈出死力辟之廓之。人不知尊周久矣。夫义理无壮丽轮涣之可观。无结构间架之可指。故不知者以为有之无所加。无之无所损也。殊不知一日无此。则无以御风雨而庇寒热也。安有所谓君子小人者耶。噫。其不思也甚矣。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按上六迷复之义。传义已备矣。盖小人背正悖善之由有五焉。本不知天道人性有善无恶。迷于吉凶一也。知其违道循欲。有时获利。而不知天灾人眚。终不得逭二也。恃其党恶者众。戕善者彊。角胜逞快。而不知理屈辞曲则虽百战百胜。无益于大败三也。或人君举措失宜。包容太宽。不能大明至正。以化天下。则小人乘隙窃权。背公济私。而不知颠覆之祸。并及于国家。剥床之灾。将迫于君亲四也。信其天运反覆。阳剥阴盛。亦有其期。然不知是非大定。吉凶既判之后。勿问君子与小人智愚贤不肖。而皆得好恶之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按上六迷复之义。传义已备矣。盖小人背正悖善之由有五焉。本不知天道人性有善无恶。迷于吉凶一也。知其违道循欲。有时获利。而不知天灾人眚。终不得逭二也。恃其党恶者众。戕善者彊。角胜逞快。而不知理屈辞曲则虽百战百胜。无益于大败三也。或人君举措失宜。包容太宽。不能大明至正。以化天下。则小人乘隙窃权。背公济私。而不知颠覆之祸。并及于国家。剥床之灾。将迫于君亲四也。信其天运反覆。阳剥阴盛。亦有其期。然不知是非大定。吉凶既判之后。勿问君子与小人智愚贤不肖。而皆得好恶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5L 页
正。无复党护爱惜之人五也。此五者小人之所蔽也。是以圣人于复卦五爻。喜其复善而眷眷以奖之。于上六之迷复凶也。历数其招祸之端而一一重言之。其曰迷复凶。所以明善恶吉凶之不可易也。其曰有灾眚。所以明幸或得免。鬼诛人诛。终非可免也。其曰用行师终有大败。所以明人不可为众而天不可以力胜也。其曰以国君凶。所以明为恶之害。不止于灭身祸家。而上及于君父也。其曰至于十年不克征。所以明善恶大定之后。罪暴于天下。名戮于万世。更无救援处也。言十年。特举近而该远耳。圣人为小人哀。谆谆告命。如是恳到。可谓孔仁曰厚矣。可以人而不知此心也乎。
其匪正有眚。不利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传】所谓匪正。盖由有往云云。
【本义】其有不正则不利有攸往云云。
按传以有往为匪正。本义谓匪正故不利于往。盖以上文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及下文天命不祐观之。则正与匪正。为天命之祐与不祐明矣。
其匪正有眚。不利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传】所谓匪正。盖由有往云云。
【本义】其有不正则不利有攸往云云。
按传以有往为匪正。本义谓匪正故不利于往。盖以上文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及下文天命不祐观之。则正与匪正。为天命之祐与不祐明矣。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6H 页
若曰匪正由于有往。则恐非本旨。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传】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谓不首造其事。因其事理所当然也云云。
【本义】言其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也云云。
按朱子曰。程传考之经文。则若有可疑者。若曰不耕而穫则多却而字。若曰不于耕而求穫之利则又须增数字方通。尝谓此爻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意云云。观此则程传之费力解说。果似未安。本义之释。平顺明白。然物之有终有始。即道之当然也。彖传所谓天之命也。学者昧朱子之本指。而于物之始终。都不理会。则又失动而健之义。而反有害于无妄之道矣。故妄为之说曰。不耕穫不菑畬之不字。与观盥而不荐。艮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之不字同义。非谓耕穫菑畬都不下手。但不以此累其心害其义云尔。故象传释之曰未富也。言不以富故而为此耕穫菑畬也。盖物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物必有道。道固不外于物。然君子之心。即其物而行吾之道而已。处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传】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谓不首造其事。因其事理所当然也云云。
【本义】言其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也云云。
按朱子曰。程传考之经文。则若有可疑者。若曰不耕而穫则多却而字。若曰不于耕而求穫之利则又须增数字方通。尝谓此爻乃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意云云。观此则程传之费力解说。果似未安。本义之释。平顺明白。然物之有终有始。即道之当然也。彖传所谓天之命也。学者昧朱子之本指。而于物之始终。都不理会。则又失动而健之义。而反有害于无妄之道矣。故妄为之说曰。不耕穫不菑畬之不字。与观盥而不荐。艮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之不字同义。非谓耕穫菑畬都不下手。但不以此累其心害其义云尔。故象传释之曰未富也。言不以富故而为此耕穫菑畬也。盖物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物必有道。道固不外于物。然君子之心。即其物而行吾之道而已。处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6L 页
其事而尽吾之诚而已。不计其利害。不恤其得失。是乃所谓无妄之道也。若或逐物而见化。应事而泥滞。则是所谓物欲而非天之命也。所谓其非正有眚者此也。是以易中大义。辨别此二者分明。如曰乾元亨利贞。夫元亨利贞。生长遂成之道也。非生长遂成之物也。如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行之道也。非天行之象也。推此以求。道与物象与德。虽不相离。亦不相杂。由道而行则为无妄。由物而行则为匪正。夫耕穫菑畬。物之终始也。为此耕穫菑畬。道之自然。义之当然也。学者于此二者。仔细分别。思过半矣。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传】三以阴柔而不中正。是为妄者也。又志应于上。欲也。亦妄也。在无妄之道。为灾害也。人之妄动。由有欲也。妄动而得。亦必有失云云。
【本义】卦之六爻。皆无妄者也。六三处不得正。故遇其占者。无故而有灾。如行人牵牛以去。而居者反遭诘捕之扰也。
按六三阴柔而不中不正。即彖所谓其匪正有眚者也。恐非无故而有灾。程传之释。似无未安。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传】三以阴柔而不中正。是为妄者也。又志应于上。欲也。亦妄也。在无妄之道。为灾害也。人之妄动。由有欲也。妄动而得。亦必有失云云。
【本义】卦之六爻。皆无妄者也。六三处不得正。故遇其占者。无故而有灾。如行人牵牛以去。而居者反遭诘捕之扰也。
按六三阴柔而不中不正。即彖所谓其匪正有眚者也。恐非无故而有灾。程传之释。似无未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7H 页
上九。何天之衢亨。
【传】误加何字。
【本义】何天之衢。言何其通达之甚也。
按朱子曰。何天之衢亨。或如伊川说。衍一何字。亦不可知。(朱子说止此。)然若无何字则多一之字。当从本义。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传】观颐自求口实。观人之所颐。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见矣。
【本义】观颐。谓观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皆得正则吉也。
按传以养人养身。分作两段说。本义以道与食。分作两段说。以大象慎言语节饮食推之则本义长。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传】征而从上凶者。非其类故也。
【本义】初上皆非其类也。
按象传总释一爻之辞。单言从上恐偏。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传】其养如此。拂违于颐之正道。是以凶也。
【传】误加何字。
【本义】何天之衢。言何其通达之甚也。
按朱子曰。何天之衢亨。或如伊川说。衍一何字。亦不可知。(朱子说止此。)然若无何字则多一之字。当从本义。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传】观颐自求口实。观人之所颐。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见矣。
【本义】观颐。谓观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皆得正则吉也。
按传以养人养身。分作两段说。本义以道与食。分作两段说。以大象慎言语节饮食推之则本义长。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传】征而从上凶者。非其类故也。
【本义】初上皆非其类也。
按象传总释一爻之辞。单言从上恐偏。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传】其养如此。拂违于颐之正道。是以凶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7L 页
【本义】既拂于颐。虽正亦凶。
按六爻皆于颐下为句。恐不当于此变例。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传】质本阴柔。赖人以济。人之所轻。故必养其威严。耽耽然如虎视。则能重其体貌。下不敢易。
【本义】虎视耽耽。下而专也。
按六四无养威之象。以阴居上。应于初阳。有下视耽耽之象。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传】小人之所谓大过。非能为大过人之事也。直过常越理。不恤危亡。履险蹈祸而已。如过涉于水。至灭没其顶。其凶可知。小人狂躁以自祸。盖其宜也。复将何尤。故曰无咎。
【本义】处过极之地。才弱不足以济。然于义为无咎矣。盖杀身成仁之事。故其象如此。
按大过阳过之卦也。上六以阴柔当大过之极。有才弱不济之象。若以小人不恤危亡。履险蹈祸之为拟之。则恐失本旨。且象传不曰又谁咎也。而曰不可咎也。则与节三无咎之义不同可知也。故本义不从。
按六爻皆于颐下为句。恐不当于此变例。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传】质本阴柔。赖人以济。人之所轻。故必养其威严。耽耽然如虎视。则能重其体貌。下不敢易。
【本义】虎视耽耽。下而专也。
按六四无养威之象。以阴居上。应于初阳。有下视耽耽之象。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传】小人之所谓大过。非能为大过人之事也。直过常越理。不恤危亡。履险蹈祸而已。如过涉于水。至灭没其顶。其凶可知。小人狂躁以自祸。盖其宜也。复将何尤。故曰无咎。
【本义】处过极之地。才弱不足以济。然于义为无咎矣。盖杀身成仁之事。故其象如此。
按大过阳过之卦也。上六以阴柔当大过之极。有才弱不济之象。若以小人不恤危亡。履险蹈祸之为拟之。则恐失本旨。且象传不曰又谁咎也。而曰不可咎也。则与节三无咎之义不同可知也。故本义不从。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8H 页
六三。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传】一樽之酒。二簋之食云云。
【本义】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为一句。今从之。
按朱子曰。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又曰。硬说作二簋。其实无二簋之实。观此则得失可见。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传】云两明则是二明。不见继明之义。故云明两也。作离。明两为离也。
【本义】作起也。
按朱子曰。明两作。犹言水荐至。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传】鼓缶而歌。乐其常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凶也。
【本义】不安常以自乐。则不能自处而凶也。
按君子之所乐者道义也。小人之所恃者形气也。故君子曰终。小人曰死。终谓终其事也。死谓形气尽也。大人小人之分。只在于此。而此乃死生之际也。一乐一嗟。一吉一凶。于斯大判。尤不可不慎也。
【传】一樽之酒。二簋之食云云。
【本义】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为一句。今从之。
按朱子曰。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又曰。硬说作二簋。其实无二簋之实。观此则得失可见。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传】云两明则是二明。不见继明之义。故云明两也。作离。明两为离也。
【本义】作起也。
按朱子曰。明两作。犹言水荐至。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传】鼓缶而歌。乐其常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凶也。
【本义】不安常以自乐。则不能自处而凶也。
按君子之所乐者道义也。小人之所恃者形气也。故君子曰终。小人曰死。终谓终其事也。死谓形气尽也。大人小人之分。只在于此。而此乃死生之际也。一乐一嗟。一吉一凶。于斯大判。尤不可不慎也。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第 278L 页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非其丑。无咎。
【传】行其征伐则有嘉美之功也。
【本义】小注朱子曰。有嘉折首是句。
按嘉赏也。书曰嘉乃丕绩是也。属下句义畅。
【传】行其征伐则有嘉美之功也。
【本义】小注朱子曰。有嘉折首是句。
按嘉赏也。书曰嘉乃丕绩是也。属下句义畅。